农谚语及解释

农谚语及解释
农谚语及解释

农谚语和解释

1."大寒不寒,春分不暖"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大寒这一天如果天气不冷,那么寒冷的天气就会向后展延,来年的春分时节天气就会十分寒冷

2."大寒见三白,农人衣食足"这句谚语的意思是:在大寒时节里,如果能多下雪,把蝗虫的幼虫冻死,这样来年的农作物就不会遭到虫灾,农作物才会丰收,农人们就可以丰衣足食了

3."大寒猪屯湿,三月谷芽烂"、"大寒牛眠湿,冷到明年三月三"、"南风送大寒,正月赶狗不出门"从民间流传的说法来看,大寒宜冷不宜暖大寒暖,则对农业生产不利,这方面的谚语有很多,谚语表明,大寒节气天气暖湿,预示阳历2-4月份的低温阴雨严重,对春耕作物生长产生不利影响

4."大寒日怕南风起,当天最忌下雨时","大寒"当天的天气曾经是农业的重要指标只要这一天吹起北风,并且让天气变得寒冷,就表示来年会丰收,相反,如果这一天是吹南风而且天气暖和,则代表来年作物会歉收;如●雷鸣惊蛰前,烂田曝双排

一般都说"雷鸣惊蛰前,四十日不见天",指春雷响得早,雨水便多,但实际上不可一概而论,要看各地方各年份而定,一般南方气团发生较早,初雨之期也可能提早,南方气团向北而去,下雨机会较多,这里所说的"烂田曝双排"情况则完全相反

●雷鸣惊蛰迫,早秧放生节

惊蛰鸣雷未下雨,容易发生春旱,早秧插不下去,暂时堆放一起容易生节

●夏至鸣雷,早稻定丰收

夏至鸣雷有西北雨,这种气候对早稻生长有好处

●雷打秋,低田无收;雷打秋,布袋"却颠丢";

雷打秋,高田五石收,低田布袋"倒头抽"

秋季响雷往往会连续暴雨,造成河水暴涨,便木兰溪下游平原地区泛滥成灾,淹浸农作物,影响收成,而山区沿海高地本来易旱,有雨则作物生长良好,收成亦好这里的布袋即麻袋,装谷物用,"却颠主"与"倒头抽"即袋口朝下,说明谷物无收成或欠收

●春日太阳垂脚田水白,夏日太阳垂脚田千犁

太阳垂脚是指太阳光遇到卷云、卷层云经过折射而产生的一种现象,它预示着天气将有变化,此言即预示春天雨水多,夏季缺雨干旱此言也作"春天垂脚春水白,夏天垂脚田土裂,秋天垂脚生风暴,冬天垂脚能回煞"

●一年吃"椎",三年"刻亏"(十分吃亏)

"椎"是山林中植物栲的种子,尤其是在旱年结的果实最多此言即如果是椎的丰收年则是农作物欠收的旱年

●早稻一涝顶九泼,晚稻一涝断粒割

早稻生长期短,叶上葺毛短而少,受涝后叶面不会附着很多尘土,叶底气孔不会被塞,所以生长不受影响,而晚稻叶面葺毛长且多,受淹后尘土附着叶面和叶底,并塞住气孔,影响叶

面呼吸,所以多数造成死株,一般不会抗涝的品种受淹后会影响收成"

●雾围炉,蚕豆麦"揪黄枯"(锈病)

围炉是莆仙人民除夕夜全家团聚加餐的俗称所以这里是指除夕时有浓雾,"揪黄枯"是锈病锈病孢子会随风散播,当它寄生到蚕豆或小麦植株上,在吹南风,罩浓雾的天气下,一旦空气中温度与相对湿度适合锈病孢子的发育,就会有大量像黄粉状的孢子堆在植株叶面上

●露做岁,早田无米"呼"(捞)"壶饭"(干饭)

做岁即除夕过年,此言指过年时要是露水多,就会影响到早季稻的收成

●早季雨,下季露

早稻生长期的天气由冷到热,晚稻则由热到冷,早稻在抽穗期需要闷热,下西北雨的天气,这种天气有利于早稻生长,而晚稻在抽穗期有东风露最好,这是早晚稻对外界的环境条件不同要求果遇到当天下起雨来,来年的天气就可能会不太正常,进而影响到作物的生长

●冬至静,五谷丰

要是冬至那天气候良好,那么来年谷物就会收成好

●冬至前犁金,冬至后犁银;

清明前犁铁,清明后犁土

冬季要求早耕,让土壤有较长的风化时间,一般说,冬至后翻犁耕地不如冬至前好,而清明前犁田地比清明后好,其道理是相同的

●十二月下雨宝,有麦无麦杆

十二月是少雨季节,所以在十二月所降的雨被称为"雨母",也称为"雨宝"此时下的雨对冬小麦的生长十分有利

●清明燥

清明时节往往刮东北风或北风,气候干燥,对作田畦、整地十分适宜,但对下种不宜

●南方报

每年南风一般有一百零八日,"南方报"是在三、四月间,对田间耕作十分有利

●"布"(播)田挂北风

在春季刮东北风则气候干燥,如果早稻插秧时遇到北风,则对秧苗的生长极为不利

●东风赤日

农历四月间,要是刮东风,将连续晴天丽日,会造成旱情,影响早稻插秧

●南风打过西,早稻堆满街

"南风打过西"是暴雨成灾的预兆,"早稻堆满街",也说为"早稻堆满溪",即刚收获的早稻漂流满街或满溪

俗语解释

俗语复习 1.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比喻事情的发生不是偶然的,是有其深远根源的。【例】江河老汉哈哈一笑说: “这可是~。这是磨炼出来的。”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穴:洞。焉: 怎么,哪里。比喻不冒危险亲自去干,就不能取得经验,获得成功。【例】纪怀仁道: “俗话说,~。为了打下恶虎庄,为了淤黄河岸上民众的自由,为了党的事业,不说是危险,就是掉头丢脑袋,我也要亲自探一探。” 3.吃一堑,xx: 堑:壕沟,比喻挫折、困难。受到一次挫折,增长一分见识。【例】齐勇自我安慰地说: “这有什么!~嘛。”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当局者: 下棋的人;旁观者: 看棋的人。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的考虑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5.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比喻各自都有长处和短处,不能一概而论。【例】先进后进,只有相对而言,~,工厂各有长短,我们厂的缺点还多得很哩! 6.初生牛犊不怕虎:

比喻年轻人敢作敢为,无所畏惧。也比喻人缺少经验,不知危险,做事鲁莽。【例】他说: “看来,史文远把生产K霉素看得过分容易了,这倒是可能的。这个年轻人还是那股~的劲头。” 7.大意失荆州: xx: 今湖北江陵,三国时是蜀汉政治、军事重镇,据《三国演义》第75回描写,关羽镇守荆州,由于出兵进攻曹操,荆州没有严密设防,上了东吴的当,孙权派兵袭取了荆州。比喻麻痹大意,造成重大损失。【例】他推了推眼镜说: “也要防备他们恼羞成怒,来个不管三七二十一,乱搞一气,怎么办?‘~’,想得太简单,容易出事。” 8.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从小树到苍天大树,需要十年时间,而培养一个人才,则需要百年时间。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比喻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9.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受人一点点好处,要多多地报答。【例】人家对我们的恩情……哪管是一点好处,都不能忘记的。老人好讲: ~啊! 10.独木不成林: 义同“单丝不成线,~。”【例】俗话说: ~,一个虼蚤顶不起卧单。倘若没有我的手下将士和你们大家出力,我李自成纵有天大本领,也是孤掌难鸣。 11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关于农业谚语

关于农业谚语 1、地瓜要长好,必须育苗早。 2、鱼吃多种草,看你找不找。 3、夏至棉花根头草,赛过毒蛇咬。 4、七月十五定旱涝,八月十五定收成。 5、有钱难买五月旱,六月连阴吃饱饭。 6、立夏到夏至,热必有暴雨。 7、青贮原料很广泛,玉米秸秆地瓜蔓。 8、地头岩头坝窝头,春种芝麻秋打油。 9、适当密植不误地,一季收成顶两季。 10、一场冬雪一场财,一场春雪一场灾。 11、要想出好苗,棉籽粒粒挑。 12、夏至两边豆,重阳两边麦。 13、夏至杨梅满山红,小暑杨梅要出虫。 14、白露遍地金,处处要留心。 15、阴土换阳土,一亩顶二亩。 16、三年收两头,锅巴盖墙头。 17、天上起了老鳞斑,明天晒谷不用翻。 18、猪瘟病毒传染快,眼赤无神爱昏呆。 19、秸秆还田,壮地松土又治碱。 20、小表开花虫长大,消灭幼虫于立夏。 21、小麦点在寒露口,点一碗,收三斗。

22、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却怕寸水。 23、深耕施肥再细耙,不收麦子是瞎话。 24、立夏小满,雨水相赶。 25、先栽浅,后栽深,春秧就插三五根。 26、麦耙紧,豆耙松,秫秫耙得不透风。 27、别说白露种麦早,要是河套就正好。 28、秋后棉花锄三遍,絮厚绒白粒饱满。 29、若要庄稼壮,一年一换炕。 30、季节不等人,春日胜黄金。 31、雷打秋,冬半收。 32、多带老娘土,阴水两把捂。 33、白露雷,不空回。 34、芒种雨涟涟,夏至旱燥田。 35、猪丹毒,传染急,温高便秘食欲低。 36、寒露收豆,花生收在秋分后。 37、腊雪如盖被,春雪冻死鬼。 38、冬寒雨四散,春寒雨若泉。 39、荞麦见霜,粒粒脱光。 40、白露节到,牛驴上套。 41、一年之计在于春,一生之计在于勤。 42、麦子收在犁上,谷子收在锄上。 43、雷轰天边,大雨连天。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 气候条件对农作物分布的影响以及农作物分类作物是由于长期适应原产地自然环境的结果,在栽培过程中对温度、光能、水分等条件有一定要求,由此而制约着作物在世界不同地区的分布。 从温度条件看,全世界4种不同的温度地带都各有与之相适应的作物种类。①寒温带。有春小麦、春大麦、春燕麦、黑麦、粟、黍稷、马铃薯、豌豆、蚕豆、亚麻、甜菜等;②温带。有冬小麦、冬大麦、粟、高粱、大豆、蚕豆、菜豆、油菜、向日葵、大麻等;③亚热带。有水稻、玉米、高粱、甘薯、大豆、菜豆、油菜、花生、芝麻、油桐、桑、茶、棉、黄麻、红麻、苎麻等;④热带。有水稻、甘薯、木薯、花生、海岛棉、咖啡、可可、橡胶树、油棕、黄麻等。但这种适应性也不是绝对的。有些作物由于遗传基础的变异,经过天然或人为的选择,也能改变其本性。如水稻、玉米、高粱本为喜温作物,通过多年在高纬度地区生长,可以产生生育期短、耐寒力强的品种,能在北纬50°、南纬40°处栽培。甘薯、棉花、苎麻的一些品种也可引种到北纬40°,木薯可引种到北纬25°。同时有些本来适于寒温带的作物,如麦类,也可在低纬度地区利用冬季时节或在高海拔地区栽培。但作物适应性变化的范围不能超过一定限度,否则将生长不良或不能成活。 从作物生长发育对光周期的反应看,大致可分为长日照作物和短日照作物两类。前者在生长期间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光照时间较长,一般须超过无光照时间才能完成生殖生长而形成花芽。若光照时间不足,生殖生长就会减缓而推迟开花结实;反之则能促进生殖生长。这类作物多为适于北方生长的麦类、亚麻、甜菜、马铃薯等。短日照作物生长过程中的某个阶段每天所需黑暗时间须超过有日照时间才能形成花芽,黑暗时间延长可促进生殖生长;而光照时间延长只能促进营养生长。一些春播秋熟作物如水稻、玉米、高粱、大豆、大麻等属于这一类。各种作物所要求的这种特定光照条件,也为其适应和分布的范围规定了限度。其中有些作物由于长期异地栽培,也分化出一些对光照不敏感的早熟品种。至于一些生育期短的作物如荞麦、绿豆、菜豆等,一般对光照期反应迟钝,只要在温度许可范围内,在任何地区都能发育成熟,是属于光照中性作物。 不同的作物有不同的耐旱能力,一般可以用标志蒸腾力大小的蒸腾系数表示。蒸腾系数小的作物,如粟、黍稷、高粱、玉米、大麦、黑麦、花生、向日葵等,一般比较耐旱;而蒸腾系数大的作物如薏苡、燕麦、荞麦、大豆、蚕豆、豌豆、油菜、黄麻等则耐旱力较差。有些作物如水稻不仅喜湿,其根系且可浸在水中而无碍生长。至于小麦、马铃薯、甘薯、甘蔗、甜菜、芝麻、棉花等则属于“干湿中间类型作物”。 此外,作物对土壤酸碱程度的不同敏感性,也与其分布地区有关。大致高粱、苏丹草、田菁、苜蓿、向日葵、甜菜等较能耐盐碱;而稻、燕麦、黑麦、荞麦、马铃薯、甘薯、茶等则较能耐酸。大多数作物适宜于中性土壤。 作物有不同的生命周期。一般草本作物从春季播种萌发到秋季成熟收获,其全生命周期在一个年度内完成的,称为“一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冬小麦、冬大麦等秋季播种后须经过低温的冬季到第2年夏季成熟的,称为“越冬一年生作物”或“越年生作物”。有些作物如甜菜、菠菜、白菜、萝卜等,第1年播种后当年完成营养体生长,必须经过一个冬季到第2年才开花结实的,为“二年生作物”。还有如苎麻、苜蓿、甘蔗、除虫菊、菠萝等的生命周期延续3年以上,每年除收获地上部分外,其地下部的根芽或根状茎可连续生长并可用以进

农业种植吧谚语大全

农业种植吧谚语大全 本文是关于农业种植吧谚语大全,感谢您的阅读! 导语: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的言简意赅的短语,多数反映了劳动人民的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的。下面由小编为大家整理的农业种植吧谚语大全,希望可以帮助到大家! 1、秋风镰刀响,寒露割高粱。 2、惊蛰地气通,搂麦要进行。 3、雨水修渠道,抽水把地浇。 4、芒种麦登场,龙口夺粮忙。 5、寒露下葡萄,白露打核桃。 6、小雪不畏寒,建设丰产田。 7、白露收大秋,早熟又早收。 8、冬至副业忙,有钱又有粮。 9、立冬不砍菜,受害莫要怪。 10、小暑管玉茭,人工授粉好。 11、秋分已来临,种麦要抓紧。 12、大寒不停闲,总结再向前。 13、间苗要间早,定苗要定小。 14、碱地施层砂,强似把肥加。 15、春打六九头,备耕早动手。 16、谷雨麦怀胎,麦喜胎里富。 17、九月菊花开,小麦苗出来。

18、除虫如除草,一定要趁早。 19、寒露收谷忙,细打又细扬。 20、麦盖三场被,枕着馒头睡。 21、冬雪是麦被,春雪是麦鬼。 22、立秋棉管好,力争伏天桃。 23、蚊子见了血,麦子见了铁。 24、春分麦起身,肥水要紧跟。 25、小寒三九天,把好防冻关。 26、好树开好花,好种结好瓜。 27、大雪冰封山,积肥管麦田。 28、立夏种油料,同时插水稻。 29、麦出七天宜,麦出十天迟。 30、谷六麦十三,必定见绿尖。 31、小满粒不满,麦有一场险。 32、西南火旱风,收麦要减成。 33、大暑种蔬菜,生活巧安排。 34、种地不施粪,等于瞎胡混。 35、大麦上了场,小麦发了黄。 36、麦怕胎里旱,麦怕三月寒。 37、小满防虫患,农药备齐全。 38、庄稼是支花,全靠肥当家。 39、砂地搓淤泥,好的真出奇。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有关农业生产的谚语大全 导读:谚语是广泛流传于民间得言简意赅得短语,多数反映劳动人民得生活实践经验,而且一般都是经过口头传下来得。它多是口语形式得通俗易懂得短句或韵语。下面是有关农业生产得谚语大全,请参考! 有关农业生产得谚语 1、见蔓不见瓜,必定拿车拉;见瓜不见蔓,只能挑几担。 2、甘蔗秆秆长,适当放宽行。 3、早晨不割烟,晌午不摘瓜。 4、青苗不可毁,一毁三不收。 5、见病株就拔,见害虫就拿。 6、年年防灾,时时防虫,轮作轮种,防病防虫。 7、春来多捉一个蛾,秋后多收谷一箩。百治不如一防。 8、白菜栽根,青菜栽心。 9、茄子越大越嫩。 10、要吃萝卜大,不过六月夏。 11、花生土内长,秧苗节上生。 12、除虫没有巧,第一动手早,春天杀一个,强过秋天杀万条。 13、干种萝卜湿种菜。 14、种菜容易除虫难。 15、要得花生好,经常薅草草。 16、人怕年老穷,禾怕秋后虫。

17、六月吃一兜,秋收少一斗。 18、金瓜要摘枝,南瓜要摘顶。 19、草是虫得窝,无草不生虫。 20、黄瓜爱水,丝瓜爱藤。 21、有好苗,不管好,结果还是收不到 22、不是把式不出乡,不是肥土不栽姜。种上几畦菜,不怕年成坏。 23、草是庄稼害,草旺庄稼坏。 24、不施肥,收一半;不治虫,光眼看。 25、水地葫芦旱地瓜,生地茄子熟地瓜。 26、光栽不护,白搭工夫。 27、冷风冷雨秧要坏,放水撒灰盖被盖。青苗不可毁,晚苗不可赖。 28、边种边管,保证增产。 29、冬天把地翻,害虫命归天。 30、杀虫一条,保住百苗。 31、种地勤锄草,庄稼收成好。 32、萝卜是根,耕地要深。 33、麻地不宜平,免得雨水停。 34、高山多雾出名茶。 35、山药勤摘花,挖得时候用车拉。 36、芫荽不热不种,不冷不弄。

谚语解释

谚语解释: 1.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功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做成功。 2.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一寸长的黄金却难以买到一寸光阴。比喻时间非常宝贵。 3.上梁不正下梁歪——比喻在上的人行为不正,下面的人也跟着做坏事。4.处处留心皆学问——在我们的生活中,只要留心观察,就能从一些细小的地方和平常的事情中获得知识。 5.人情练达即文章。——人情:人情世故;练达:指阅历丰富,通晓世故人情。指通晓待人处事的方法。 6.好曲不厌百回唱,好书不厌百回读。读书贵能疑,疑能得教益。默读便于思索,朗读便于记忆。初读好书如获良友;重读好书如逢故知。处处留心皆学问,三人同行有我师。 7.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形容读的书多,学识渊博,作文写得精彩。 8. 青出于蓝而胜于蓝——指学生通过刻苦努力,知识和学问超过老师。 9.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读书,做学问只有勤奋和刻苦才是唯一的路径,也就是说在做学问方面是没有捷径可走的,唯有刻苦勤奋。如果你想要成功到达高耸入云的知识山峰的山顶,勤奋就是那登顶的唯一路径;如果你要想在无边无际的知识海洋里畅游,耐心、尽力、刻苦的学习态度将是一艘前行的船,能够载你驶向成功的彼岸。 10.只要功夫深,铁杵磨成针。——比喻只要有决心,肯下工夫,多么难的事也能够成功。 11.宰相肚里能撑船。——一般形容一个人宽宏大量,大人有大量的意思。“12.尺有所短,寸有所长。——比喻人都各有长处,也各有短处,彼此都有可取之处。 13.当局者迷,旁观者清。——比喻一件事情的当事人往往因为对利害得失考虑得太多,认识不全面,反而不及旁观的人看得清楚 14.滴水之恩,当以涌泉相报。——比喻哪怕他人给你极少的帮助,也应加倍地报答。 15.此地无银三百两——这个成语比喻由于做事愚蠢,想隐瞒的事情反而被彻底暴露。 16.强扭的瓜不甜。——比喻条件不成熟而勉强去做,往往不会有满意的结果。 17. 1

关于农业的谚语

农业谚语?农业与物候(用指示物预报农时) 杨叶钱大,快种甜瓜;杨叶哗啦,快种西瓜。 杨树叶拍巴掌,遍地种高粱。 杨叶拍巴掌,老头压瓜秧。 杨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杨叶钱大,要种黄瓜。 飞杨花,种棉花。 九尽杨花开,农活一齐来。 柳毛开花,种豆点瓜。 柳絮扬,种高粱。 柳絮落,栽山药。 柳絮落地,棉花出世。 柳絮乱攘攘,家家下稻秧。 柳芽拧嘴儿,山药入土儿。 桐树开花,正种芝麻。 桐叶马蹄大,稻种下泥无牵挂。 桐花落地,谷种下泥。 桐树花落地,花生种不及。 椿芽鼓,种秫秫。椿芽发,种棉花。 椿树盘儿大,就把秧来下。 椿树头,一把抓,家家户户种棉花。 枣芽发,种棉花。枣芽发,芝麻瓜。 枣儿红肚,磨镰割谷。 枣儿塞住鼻窟窿,提着耧腿耩豆种。 榆钱唰唰响,种子耩高粱。 榆挂钱,好种棉。榆钱鼓,种红薯。 榆钱黄,种谷忙;杨絮落,种山经。

桃花开,杏花败,李子开花卖薹菜。 桃花开,李花落,种子包谷没有错。 桃树开花,地里种瓜。 桃花落地,豆子落泥。 犁花香,早下秧。 揪花开,谷出来。揪花开,麻出来。 七里花香,回家撒秧。 大麦上浆,赶快下秧。 柿芽发,种棉花。 麦扬花,排黄瓜。 麦黄杏子,豆黄蟹子。 秧摆风,种花生。 竹笋秤杆长,孵蚕勿问娘。 四月八,苋莱掐,四乡人家把秧插。 四月南风大麦黄,才了蚕桑又插秧。 荷叶如钱大,遍地种棉花。 荷花菡,犁耙乱;荷花开,秧正栽。 菊花黄,种麦忙。 椹子黑,割大麦。 枇杷开花吃柿子,柿子开花吃枇杷。 木瓜开花种小豆,小豆开花收木瓜。 高粱熟,收稻谷。 ?农时与动物 布谷布谷,赶快种谷。 斑鸠咕咕,该种秫秫。 蛤蟆叫咚咚,家家浸谷种。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青蛙呱呱叫,正好种早稻。 青蛙打鼓,豆子入土。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 导读:本文是关于名人名言大全带解释,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好学而不贰。—《左传》译:爱好学习但不三心二意。 2、多行不义必自毙。—《左传》译:坏事做得太多,终将自取灭亡。 3、小人之过也必文。—《论语》译:小人对自己的过错必定加以掩饰。 4、报国之心,死而后已。—宋·苏轼译:报效祖国的志向到死都不会变。 5、君子耻其言而过其行。—《论语》译:君子认为说得多做得少是可耻的。 6、三思而后行。—《论语》译:每做一件事情必须要经过反复的考虑后才去做。 7、知而好问,然后能才。—《荀子》译:聪明的人还一定得勤学好问才能成才。 8、知耻近乎勇。—《中庸》译:知道什么是可耻的行为,那就是勇敢的好表现。 9、过而不改,是谓过矣。—《论语》译:有了过错而不改正,这就是真的过错了。 10、学而不化,非学也。—宋·杨万里译:学习知识但不能灵

活运用,不能称为学习。 11、不迁怒,不贰过。—《论语》译:犯了错误,不要迁怒别人,并且不要再犯第二次。 12、君子欲讷于言而敏于行。—《论语》译:君子不会夸夸其谈,做起事来却敏捷灵巧。 13、学而不厌,诲人不倦。—《论语》译:努力学习却不感到满足,教导别人不感到厌倦。 14、不以一眚掩大德。—《左传》译:评价一个人时,不能因为一点过失就抹杀他的功劳。 15、人皆可以为尧舜。—《孟子》译:只要肯努力去做,人人都可以成为尧舜那样的大圣人。 16、吾生也有涯,而知也无涯。—《庄子》译:我的生命是有限的,而人类的知识是无限的。 17、以五十步笑百步。—《孟子》译:以为自己的错误比别人的小,缺点比别人少而沾沾自喜。 18、君子莫大乎与人为善。—《孟子》译:君子最大的长处就是用高尚、仁义的心去对待别人。 19、天下兴亡,匹夫有责。—明·顾炎武译:国家的兴旺、衰败,每一个人都负有很大的责任。 20、学如不及,犹恐失之。—《论语·秦伯》译:学习知识时生怕追不上,追上了又害怕再失去。 21、君子务本,本立而道生。—《论语》译:君子致力于根本,

关于农业的格言谚语_经典语录

关于农业的格言谚语 关于农业的格言谚语 1、农业是地域性特别强的产业,也是季节性特别强的产业。——林雄二郎 2、超过劳动者个人需要的农业劳动生产率,是一切社会的基础——马克思 3、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4、最好的职业和最好的学问就是人们从中取得生活必需品的农业。——色诺芬 5、劝农业,无夺其时。——诸葛亮 6、工业支援农业,促进农业现代化,是工业的重大任务。——邓小平 7、大家知道,轻工业和农业有极密切的关系,没有农业,就没有轻工业——毛泽东 8、农业的要素也就是构成宇宙的要素:水、土、空气和阳光。——瓦罗 9、农业生产是我们经济建设工作的第一位。——毛泽东 10、农业是其他技艺的母亲和保姆,因为农业繁荣的时候,其他一切技艺也都兴旺。——色诺芬 11、四个现代化,关键是科学技术的现代化。没有现代科学技术,就不可能建设现代农业、现代工业、现代国防——邓小平

12、从事农业在某种意义上是一种享乐,也是一个自由民所能做的增加财产和锻炼身体的手段。——色诺芬 13、最富足的人也不能离开农业。——色诺芬 14、食者,圣人之所宝也。——墨子(战国) 15、粟者,王之本事也,人主之大务,有人之涂,治国之道也。——管子(战国) 16、粟者,王者大用,政之本务。经典语录 17、水旱,天时也;肥瘠,地利也;修治垦壁,人和也。——陆世仪(清) 18、务本节用财无极。——荀况(战国) 19、顺天时,量地利,则用力少而成功多。——贾思勰(宋) 20、谷太贱则伤农,太贵则伤末。——苏轼(宋) 21、农为四民之本,食居八政之先,丰歉无常,当有储蓄。——陆游(宋) 22、劝农之要如何?曰讲化学。——张之洞(清) 23、雨打清明节,干到夏至节。 24、清明早,小满迟,谷雨种棉正适时。 25、清明刮了坟头土,沥沥拉拉四十五。 26、清明要晴,谷雨要淋。谷雨无雨,后来哭雨。 27、清明晴,六畜兴;清明雨,损百果。 28、谷雨有雨兆雨多,谷雨无雨水来迟。 29、立夏不下,桑老麦罢。

部编版小学语文100个常用俗语,有解释,有例句

1.鞍不离马背,甲不离将身。 马不卸鞍,人不解甲,比喻时刻处于高度警惕状态。 2.拔出萝卜带出泥。 拔出萝卜带出泥,比喻事情办得不干净不利索,使得其他的人或事受到牵连,也比喻引起了不必要的麻烦。 3.饱汉不知饿汉饥。 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这句话是四川的俗语,是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5.百星不如一月。 一百颗星星发出的亮光不如一个月亮发出的光明亮,比喻量多不如质优。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告诫人们不要孤注一掷,把所有的精力资本都投入到一件事情上,应该做多手准备,留几条后路。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8.闭塞眼睛捉麻雀。 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9.唱白脸。 白脸:京剧中的反派角色。指扮演反面的角色,对事情采取尖酸苛刻的态度。 10.唱对台戏。 比喻采取与对方相反的行动,或有意搞垮对方。 11.唱高调。 说不切实际的漂亮话;说得好听而不去行动。 12.唱空城计。 比喻掩饰自己力量空虚、骗过对方的方法;比喻某单位的人员全部或大部不在;形容肚子饿。 13.唱主角。 比喻担负主要任务或在某方面起主导作用。 14.避其锐气,击其惰归。

避开敌人初来时的气势,等敌人疲惫时再狠狠打击。 15.鞭长不及马腹。 指鞭子虽然很长,但是不应该打到马肚上。后以之比喻力所不能及。 16.吃不了兜着走。 比喻某人行为造成了很严重的后果。 17.吃错药。 比喻说话办事有违常理。 18.吃小灶。 比喻享受到特殊照顾。 19.丑媳妇早晚要见公婆。 比喻不好的东西迟早要让人知道。 20.穿小鞋。 比喻暗中报复人,刁难人。 21.闯红灯。 比喻超越法现有的规则办事。

农作物谚语汇总

农作物谚语汇总 1、光栽不护,白搭工夫。 2、田里不上粪,吃饭要断顿。 3、麦收三月雨,最怕二月寒。 4、秧田水要清,稻田水要浑。 5、你哄庄稼草中坐,庄稼哄你肚皮饿。 6、灰里芝麻泥里豆,麦子种早到老痩。七镚葫芦八锄瓜,三锄芝麻结疙瘩。芝麻听到脚响,这头锄,那头长。沙地花生泥地豆。 7、早起三朝当一天,捡回狗粪好肥田。 8、田要多耕,豆要多种。 9、要想地不冲,多挖鱼鳞坑;坑成满天星,防旱又防冲。保土、保水、保丰收。 10、耙田耙得好,栽禾不长草。 11、秋耕只一遍,保顶春耕三四遍。 12、要得花生好,经常薅草草。 13、月初浸种,月满插秧。 14、秧好一半禾,菜好半年粮。 15、秧田要浅,大田要深。 16、耕地勤换种,粮仓关不拢。 17、肥料足,多收谷,一熟顶两熟。 18、芝麻稠,不可留,留来留去少出油。

19、蓄水防旱,积谷防饥。 20、黄豆开花,捞鱼摸虾。 21、禾桶后面不掉谷,收成一定多一斛。打场要天晴,扬场要好风。 22、农民看粪堆,商人看货堆。 23、谷在犁上,菜在锄上。 24、春天肥堆如山大,秋后粮堆大如山草子种三年,坏田变好田。 25、好种出好苗,良种产量高。 26、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27、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28、谷锄三遍自成米:头遍浅,二遍深,三遍土壅根。 29、七月耕地土变金,八月耕地土变银;九月耕地还不晚,十月耕地是懒人。 30、要得虫子少,锄净田边草。 31、探挖土,细培土,苗苗根儿深人土。 32、地里坷垃打不光,不出芽来把苗伤。 33、要想多打粮,密植不能忘。 34、锄头上有油,一年吃穿不用愁。水田一根草,犹如毒蛇咬。 35、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

语文30个常用俗语 解释+例句

1、尺有所短,寸有所长 解释:比喻人或事物各有其长处和短处。 造句:所谓尺有所短,寸有所长,在学习上我们要互相交流、补缺自己的不足。 2、不入虎穴,焉得虎子 解释:不深入到老虎的洞穴中,就得不到老虎崽子。指不敢于冒险、不经历艰难险阻,就不会取得成就。 造句:为了完成这次的艰巨任务,长官决定派小王去当卧底。正所谓不入虎穴,焉得虎子。相信这次任务一定能完成。 3、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解释:佛家语,比喻道行、造诣虽深,仍需修炼提高。比喻虽已达到很高的境地,但不能满足,还要进一步努力。 造句:虽然这学期她取得了好成绩,但还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争取在下学期也取得好成绩。 4、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解释:当事人被碰到的事情搞糊涂了,旁观的人却看得很清楚。 造句:这道题我半天都没有想出来,而你一下就做出来了,真是“当局者迷,旁观者清”呀。 5、前事不忘,后事之师 解释:记取从前的经验教训,作为以后工作的借鉴。 造句:我们做事要“前事不忘,后事之师”,不犯相同的错误。 6、十年树木,百年树人 解释:比喻培养人才是长久之计。也表示培养人才很不容易。 造句:我们都知道“十年树木,百年树人”,应该抓好培养人才这件大事。 7、书到用时方恨少 解释:知识总是在运用时才感到太少了。 造句:我们平时要多积累知识,才不会书到用时方恨少。 8、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解释:当地资源可以养活当地的人。

造句:这个山村风光优美,农民淳朴,这可真是一方水土养一方人。 9、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 解释:比喻一种情况的形成,是经过长时间的积累、酝酿的。 造句:俗话说,冰冻三尺非一日之寒,你这些坏习惯的养成不是一朝一夕就形成的。 10、吃一堑长一智 解释:受一次挫折,长一份见识。说明失败是成功之母。用于失败取得教训的场合。 造句:因为买劣质产品吃了不少亏,吃一堑长一智,我以后再也不买劣质产品了。 11、初生牛犊不怕虎 解释:刚生下来的小牛不怕老虎。比喻青年人思想上很少顾虑,敢作敢为。 造句:我们学校刚组建的篮球队凭着初生牛犊不怕虎的精神完成了比赛。 12、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

关于农业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业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业的谚语大全 春不种,夏不收,秋不种,春不结。 存种不忙,秋天无粮。 春天看干劲儿,秋后看谷穗儿。 春天干得强,秋后有余粮,春天多刨点,秋后多收点。 春种深,夏种浅。 厚盖谷子薄盖麻,不薄不厚把麦压。种田要抢先,收割要抢天。 栽禾赶时,割禾赶天。 三年两头倒,地肥产量高。 玉米带大豆,十年九不漏。 豆麦轮流种,十年九不空。 豆茬种谷,必定有福。 两垄高粱一垄豆,,高矮作物双丰收。 谷怕重茬,瓜怕顶茬。 轮作倒茬不用问,强如年年铺底粪。 茬口换好,米面吃饱;茬口不换,丰年变歉。种地不倒茬,十年九抓瞎。种地要巧,三年一倒。 换茬不换土,一亩顶两亩。 耕地勤换种,粮仓关不拢。 新种一年发,连种三年塌。 土是根,肥是劲,种是本,水是命。

宁种黑土一窝,不种白土一坡。庄稼百样巧,土是无价宝。好树结好桃,好地长好苗。人薄土,土薄人。 山地变梯田,荒山变果园。生土变熟土,一亩顶两亩。旱田改水田,一年顶三年。沙土掺黑土,一亩顶两亩。 沙土掺泥,好得出奇。 换土如换金。 黄土变黑土,多打两石五。 黄土压上沙,好似孩儿见了妈,黑土掺黄土,增产一石五。 三耕六耙九锄田,一季收成抵一年。三道犁头三道耙,穗子长成狼尾巴。今年不翻冬,明年粮仓空。 田地耕得深,瘦土出黄金。 田不勤耕,五谷不生。 田不冬耕不肥,地不冬耕不收。冬耕深一寸,春天省堆粪。 冬耕多一遍,夏收多一石。 只怕懒汉不耕,不怕黄土不生。 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地耕三遍,黄金不换。 光犁不耙,枉把力下。 早中耕,地发暖;多中耕,地不板;深中耕,抗涝旱。早耕有三好:烂泥、杀虫又死草。 多犁多耙,旱涝不怕。 多犁一道土,多收一成粮。 豆子一条根,只要犁得深。 旱天多耙,出苗没差。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版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 性版 Revised by Chen Zhen in 2021

(总结)主要农作物生长习性 一、粮食作物 1.水稻 ①生长习性:水稻喜温、喜湿、地势低平。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高温多雨、雨热同期的平原地区;在我国的集中分布于东部季风区、秦岭——淮河以南(35oN)。 ③主要分布区:"亚洲的粮食"——水稻;水稻播种面积最大的国家——印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泰国。主要分布于东亚、东南亚和南亚的季风区,东南亚的热带雨林区,以及埃及、尼日利亚、西班牙、意大利、美国、古巴、委内瑞拉、巴西。由热量条件可分为:单季稻、双季稻、三季稻。我国秦岭以北地区以单季稻为主,以南以双季稻为主。长江中下游平原、四川盆地等地是我国主要的水稻产区。结合各地水稻种植制度确定种植与收获季节。如东北地区,一年一熟,则是春种秋收;长江中下游地区一年两熟,有的田地是种双季稻(即一块地中一年种两次水稻),双季稻中,早稻是春种夏收(一般是5.1前插完秧苗,8.1前抢收早稻,抢插晚稻,故将7月下旬至8月上旬这段时间称为双抢),晚稻是夏种秋收(11月初收完)。还有一种是稻麦连种,即当地的冬小麦收获后再种水稻,则这种水稻是夏种秋收(它收获不久再种小麦或油菜)。一般考试只考双季稻。在南方有些地区(如海南)可种三季水稻。 2.小麦(冬小麦和春小麦) ①生长习性:水热要求不高:耐寒、耐旱、适应性强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温带大陆性气候,我国冬小麦和春小麦的分界线为古长城(或3500℃积温线) ③主要分布区:播种面积和产量最大的粮食作物;小麦最大生产国——中国;最大出口国——美国。春小麦一般春播秋收,生长期为80天——120天,多分布在纬度较高或海拔较高、热量较差的地区。主要分布与中温带的东北平原、河套平原、宁夏平原、新疆和青藏高原等地。冬小麦一般秋播夏收,生长期较长,南方为120天左右,北方为270天,西南地势较高地区一般为330天以上。冬小麦主要分布在华北及其以南的地区。目前,我国专用小麦优势区域重点:黄淮海优质小麦带、长江下游优质麦带、大兴安岭沿麓优质小麦带。 3.玉米 ①生长习性:玉米是喜温作物,品种有早熟、中熟、晚熟三类,生长期较长(80--140天)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夏季高温多雨、生长季较长的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单产最高--玉米;玉米最大的生产国和出口国--美国;我国的主产地在吉林省。在我国分布较广,主要分布为北方的春播玉米、黄淮海平原的夏播玉米和南方山地丘陵的玉米。其中黄淮海平原夏播玉米是中国主要玉米区。目前,我国专用玉米优势区域重点:东北--内蒙古专用玉米优势区和黄淮海专用玉米优势区。 二、油料作物 1.油菜 ①生长习性:性喜温,种子含油量为33--50%。 ②农业区位的选择:土壤肥沃的平原地区 ③主要分布区:油菜是我国最重要的油料作物,主要分布在长江流域,近年来有北移南迁趋势,扩大到黄淮海平原、辽宁以及华南地区;四川产量全国第一。我国长江流域是世界

著名名言谚语及解释

著名名言谚语及解释 导读: 1.世上无难事,只要肯登攀。 任何事情只是开头难,难的原因是没有参照的范本、做事的人意见不统一、素质不一样,存在畏难情绪。有不少人一开始就说“我不行,没有那样的才能”,给自己下了定论,听不进他人的指教,到头来停滞不前,只好羡慕他人走在了前头,后悔自己当初不努力。 2.世上没有后悔药。 每个人都有机会进取,这进取是需要花力气、金钱和时间的,更需要用心实践和感悟。只有真心付出了,才能得到合理的回报。一分耕耘一分收获。许多名言和谚语都是前人通过实践和思考总结出来的,后人可以仿照去做,并通过自己的实践来丰富这些名言和谚语的内涵。一味地生搬硬套或唱反调是不可取的。吃一暂长一智,就是要求人们学会思考和取舍,告诫人们不要犯同样的错误。不通过脑子去做事是做不出成效的。只有用心去做了,思考了,最后没达到理想的目标,也不会后悔自寻烦恼。 3.辛苦钱,万万年。 劳动所得,问心无愧。通过卖苦力和开动脑筋钻研得到的报酬,心安理得,睡得踏实,活得坦然,没有偷鸡摸狗的担心和惶恐,更不会成为众人指责的阶下囚。同时,辛苦的劳动锻炼了人的体力、耐力、毅力和能力,更能促进身心健康。 4.自信才能自立。 人人都需要自我激励。面对困难,不是回避,而是想办法克服或

解决困难。如过去读书没有电灯,就点煤油、柴火,甚至在月光下吟诗作画。 5.贪得无厌,就会成为守财奴。 如今不存在吃不饱穿不暖的问题,就有不少人为了车子、房子、票子及其他欲望而烦恼。这种在物质上的不满足永远是有害的:大量的车子堵塞交通要道,有车的人比没车的人更糟糕——心烦意乱、紧张、失眠等导致高血压、心梗、脑梗的事例越来越多;许多人并不是没房子住,而是家住农村或小城镇的人,家里修建的房子空着,到外面租房住的费用较高,还有不少有钱人占用了房产资源,引起贫富差距越来越大,社会矛盾激化;至于票子(金钱)就更不好理论了,有的人每天五元钱生活得很快乐,因为他们除了买油盐酱醋,每天吃的大米、面条、鸡鸭鱼肉和各种蔬菜水果都是自己劳动所得,不必担心食品安全问题。那些经常吃住在宾馆和饭店的人,一餐消费几十甚至上千元,还可能吃进有害的食品而生病…… 6.不进则退。 特别是竞争激烈的现代社会,双向选择的机会很多,无论在哪里学习和工作,都要努力进取,积极向上。退一步海阔天空。对于遇到挫折的人而言,不能走进死胡同,要学会换位思考,从其他角度去发现机遇。如独木桥上要学会谦让;交通要道不要撞红灯;跟亲人朋友发生口角时不要计较,把发泄、倾诉当做每个人的权利,允许对方说不中听的话,但自己要明辨是非,知道谁的行为缺乏修养,在恰当时候给予提醒。

与农作物有关的谚语

与农作物有关的谚语 导读:本文是关于与农作物有关的谚语,如果觉得很不错,欢迎点评和分享! 1、种田不要问,深耕多上粪。 2、正月修好堰,四季不受早。 3、谷子没粪穗头小,黍子没粪一把草。 4、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5、田改地,有一季;地改田,有一年。 6、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7、天干三年吃饱饭,虫害一时饿死人。 8、粪是土里虎,能增一石五。 9、泥隔三分肥,下水根落泥。 10、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11、粪要入了土,一亩顶两亩。 12、塘泥泥豆红花草,农家做田三件宝。 13、草无泥不烂,泥无草不肥。 14、要想粮食打得多,就得水土不下坡。 15、底肥不足苗不长,追肥不足苗不旺。 16、麦打短秆,豆打长秸。 17、田里不上粪,吃饭要断顿。 18、麻地不宜平,免得雨水停。

19、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 20、锅底无柴难烧饭,田里无粪难增产。 21、肥料到处有,就怕不动手。 22、光栽不护,白搭工夫。 23、秧田水要清,稻田水要浑。 24、深耕一寸顶车粪,深耕二寸地生金。 25、种麻没有巧,勤上水粪多锄草。 26、地里上满粪,粮食堆满囤。 27、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28、早种一天多打粮,晚种一天秋歉收。 29、人不吃饭饿肚肠,地不上粪少打粮。 30、粪劲集中,力大无穷。 31、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32、庄稼要好,肥料要饱。 33、红苕丢把灰,结得起堆堆。 34、要想多打粮,密植不能忘。 35、缺肥黄,多肥倒。 36、合理上粪,粮食满囤。 37、肥效有迟速,分层要用足。 38、稀谷秀大穗,来年长好麦。 39、千担粪下地,万担粮归仓。 40、种地没粪,瞎子没棍。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培训课件

《第五章农作物的基本栽培技术》教案 湖北省十堰市竹溪县职业技术学校吴立新 教材简介: 取自中国农业科学出版社发布的《农艺工》培训教材。本章共分四讲:农作物的生长与环境、农作物的种植制度、农作物的土壤耕作、农作物栽培管理的主要环节。本课程设计适用于新型农民通识性技能培训和现代农艺的中职教育的专业课程。内容简单,层次较低,仅供基础教育适用。 第一讲农作物生长与环境 教学目标: 1、了解农作物生长、发育及环境概念,及其与环境的关系。 2、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3、掌握施肥的基本原理。 教学重点:掌握光照、温度、水分、养分与农作物生长的关系。 教学难点:同上 课时:2课时 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植物的生长、分化、发育与环境 1、生长——指由于细胞的分生和增大,引起细胞、组织、器官的体积和干重发生不可逆增加的量变过程。 分化——指细胞、组织、器官在形态结构、生理功能上发生异质化的过程。如:从受精卵细胞分裂转变成胚;从形成层组织转变

成输导组织、机械组织、保护组织等。 发育——指由于生长和分化,使植物的组织、器官以及整个植株在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上发生的质变过程。如:从叶原基的分化到长成一个成熟叶片的过程是叶的发育; 2、环境:是指某一特定生物体或生物群体以外的空间及直接、间接影响该生物群体生存的一切事物的总和,包括生物和非生物。 大环境:生物所处的大的地理区域。 小环境:对生物有直接影响的邻接环境生态学研究更重视小环境。 3、生物与环境的相互关系: 环境为生物生存提供必须的条件,反之,生物的生命活动影响环境、改变环境。 4、影响农作物生长发育的环境因素归纳起来主要有光照、温度、土壤、水分、养分、空气、生物条件等。 二、光照与农作物生长 1、光谱 光谱成分不同对农作物起着不同的作用。通常分为紫外光区、可见光区、红外光区。 紫外光——波长较长的部分可刺激农作物生长,促进果实成熟,提高蛋白质、维生素及糖分的含量;波长较短部分能抑制农作物体内某些激素形成,抑制细胞伸长。 可见光——被植物吸收最多的是红橙光和蓝紫光。红光有利于碳水化合物的积累,蓝光可促进蛋白质和非碳水化合物的积累。

常用俗语大全(带解释)

常用俗语大全+解释 1.八竿子打不着 【释义】比喻关系疏远或没有关系。 【例句】就连和东方文化八竿子打不着的情人节、愚人节,也大有席卷华夏之势。 2.拔出萝卜带出泥 【释义】比喻一个犯罪分子的落网,带动了另一个犯罪分子的暴露。“共同犯罪,特别是重 【例句】大经济犯罪,案犯之间盘根错节,每个案犯的存在都以其他案犯为条件。借用‘拔出萝卜带出泥’的说法,他们互为萝卜,又互为泥土。在这种情况下,‘拔出萝卜带出泥’就不可避免。 3.饱汉不知饿汉饥 【释义】比喻不能设身处地为有困难的人着想。 【例句】一个法国人曾挺疑惑地问我,你们中国人为什么老把忙挂在嘴边,简直是不懂得享受生活,我没搭理他,因为他是饱汉不知饿汉饥,你们国情是虚位待人,我们的国情是多人待一位。 4.不管白猫黑猫,捉住老鼠就是好猫 【释义】一切从实际出发的形象化表述。 【例句】不管白猫、黑猫,抓到老鼠就是好猫,这是邓小平

著名的‘猫论’,是对生产力标准的一种形象化表述。 5.不管三七二十一 【释义】不顾一切;不问是非情由。 【例句】我想,首先是不管三七二十一,‘拿来’!(鲁迅《拿来主义》) 6.不要把鸡蛋放进一个篮子 【释义】告诫人们进行经济活动等时不要孤注一掷,要多留几条后路。 【例句】营销专家告诫说,‘不要把所有的鸡蛋放进一个篮子’,否则一旦市场突然发生变化,企业就可能因产品的崩溃而元气大伤。 7.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释义】与6近似,也有遇到困境后应有所变通,不要固执一种选择。 【例句】媒体不如多宣传一下——条条大路通罗马,不一定是考上大学才有出路。让家长和考生把眼光放长远一些,不要在一棵树上吊死。 8.闭塞眼睛捉麻雀 【释义】比喻盲目地办事情。 【例句】‘闭塞眼睛捉麻雀’,‘瞎子摸象’,粗枝大叶……还在我们党许多同志中继续存在着。”(毛泽东《改造我们的学习》)。 9.唱白脸

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大全

关于农作物的谚语大全 导读:1、黄豆开花,捞鱼摸虾。 2、人要饭养,稻要肥长。 3、种地无巧,粪水灌饱。 4、若要庄稼旺,适时把粪上。 5、缸里无米空起早,田里无肥空种稻。 6、红苕丢把灰,结得起堆堆。 7、种地没有鬼,全仗粪和水。 8、好种出好苗,好花结好桃。 9、棉花不打杈,光长柴火架。 10、蚕豆不要粪,只要灰里困。 11、种地不上粪,一年白费劲。 12、追肥在雨前,一夜长一拳。 13、年外不如年里,年里不如掩底。 14、棉花见杈不定苗,秋后不开桃。 15、早起三朝当一天,捡回狗粪好肥田。 16、肥效有迟速,分层要用足。 17、好秧出好谷,秧好半年春。 18、秋后不深耕,来年虫子生。 19、粪劲集中,力大无穷。 20、好谷不见穗,好麦不见叶。

21、拉在场里一半,放在囤里才算。 22、冬天比粪堆,来年比粮堆。 23、谷子打苞,水淹齐腰。 24、要想庄稼好,氮、磷和钾不可少。 25、麦是火里生金,稻是泥中结子。 26、种田没有巧,只要肥料配得好。 27、要得虫子少,锄净田边草。 28、高割稻子深耖田,加上肥料收三年。 29、选种没有巧,棵大穗圆粒子饱。 30、肥是庄稼宝,施足又施巧。 31、好花结好果,好种长好稻。 32、高粱选尖尖,玉米要中间。 33、红菩抢生地,一亩顶两亩。 34、人是饭力,地是肥力。 35、场选不如地选,地选还要粒选。 36、三追不如一底,年外不如年里。 37、好种出好苗,好葫芦锯好瓢。 38、春肥满筐,秋谷满仓。 39、寸麦不怕尺水,尺麦单怕寸水。 40、秧好一半禾,菜好半年粮。 41、上粪一大片,不如秧根沾一沾。

42、长嘴的要吃,长根的要肥。 43、庄户地里不要问,除了雨水就是粪。 44、缺肥黄,多肥倒。 45、选种要巧,穗大粒饱。 46、做瓦靠坯,种红薯靠灰。 47、种子田,好经验,忙一时,甜一年。 48、上粪上在劲头,锄地锄到地头。 49、积肥如积粮,肥多粮满仓。 50、塘泥上了田,要管两三年。 51、种怕水上漂,禾怕折断腰。 52、谷浇根,麦浇叶。 53、小麦年前施一盏,顶过年后施一担。 54、老头活到八十八,未见早麦晚谷瞎。 55、谷子没粪穗头小,黍子没粪一把草。 56、边收边耕,野草不生。 57、糜谷不上粪,枉把天爷恨。 58、好儿要好娘,好种多打粮。 59、种子经风扇,劣种容易见。 60、粪草粪草,庄稼之宝。 61、看田选种,看种种田。 62、多薅一次秧,增产一成粮。

气象谚语及解释

气象谚语及解释 一、看风测天 天气兴云致雨首先要有水汽,水汽是靠风来输送的,“东风送湿,西风干;南风送暖,北风寒。”,风对天气变化有明显预兆。 “南风吹到底,北风来还礼”,这是冷空气经过前后风向的转换情况。冷空气南下到达本地之前,受暖气团影响盛吹偏南风,冷空气到达时,转为偏北风,风向转变前后,天气转阴有雨。 “西北风,开天锁,雨消云散天转晴”,吹西北风,表示本地已受干冷气团控制,预示天气转晴。“云交云,雨淋淋”、“逆风行云天要变”,说明大气高低层风向不一致,易引起空气上下对流,产生雷雨等对流性天气。 季节不同,风向所反映的天气也不同。“一年三季东风雨,唯有夏季东风晴”、“东北风,雨祖宗”,表明吹了偏东风,1~2天内天气将转阴雨,而夏季吹偏东风,将海上温度较低的气流吹到陆上,起调节气温的作用,不易下雨,尤其不易出现雷阵雨。 二、看云测天 俗语说:“云是天气的招牌”。云的形状、高低、移向直接反映了当时天气运动的状态,预示着未来天气的变化。民间很重视看云测天。 “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水凄凄;云往南,雨成潭,云往北,好晒谷。”云往东或东南移动,表明高空吹西到西北风,故有“云往东,一场空”。“云往西”,指春夏之交,云从东或东南伸展过来,常是台风侵袭的征兆,所以会“水凄凄”了。云向南移,说明冷空气南下,冷暖气团交汇,所以,“云往南,雨成潭”。云向北移,表明本地区受单一暖气团控制,天气无雨便“好晒谷”了。天空上下云层一致,天气比较晴好。高低层云移向不一致,天气变化会很剧烈、复杂。正如谚语所说“天上乱云交,地上雨倾盆”、“顺风船,顶风雨”、逆风行云天要作变”。 有许多谚语是看天的颜色测天,如“乌云块块叠,雷雨眼面前”、火烧乌云盖,有雨来得快”、“人黄有病,天黄有雨”、“日出红云升,劝君莫出门”、“傍晚黄胖云,明朝大雨淋”等。 三、看雨测天 雨雪天气现象出现的早晚、强度及方位,都对应着一定的天气形势,因而能判断推测出天气变化。 “雨前毛毛没大雨,雨后毛毛没晴天”。是指一开始就降毛毛雨,预示这场雨不会大,若降了大雨,转为下毛毛雨,预示仍要继续下雨,不易转晴。 “开门雨,下一指;闭门雨,下一丈”、“早落雨,晚砍柴;晚落雨,穿雨鞋”,是说清晨开始下雨,时间短,雨量小,晚饭前后下雨,时间长,雨量大。 “雨下中,两头空”,指中午下雷雨,时间短,两头晴天。 “久雨傍晚晴,一定转晴天”,阴雨时傍晚前后雨止转晴,预示阴雨结束,天气转晴。 四、闻雷测天 民间群众常根据雷声预测天气,“雷公先唱歌,有雨也不多”,这条谚语指的是未下雨之前就雷声隆隆,表明这次下雨是局部地区受热不均匀等热力原因形成的,又叫热雷雨,雨量不大,时间很短,局地性强,常出现“夏雨隔条河,这边下雨,那边晒日头” 的现象。 “先雨后雷下大雨,不紧不慢连阴雨”、“雷声水里推磨,下雨漫满河”。这几条谚语指先下雨,雨后静风、闷热,雨势越来越猛,雷声不绝,预示要降暴雨;如在降雨过程中,雷声不紧不慢,打打停停,预示会出现连续阴雨。 “西南雷轰隆,大雨往下冲”,指西南方位起雷暴,来得慢,雨势猛,时间长。“西北雷声响,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