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2018年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2018年春语文S版五年级语文下册第3单元导学案(教师版)

第三单元说明

一、单元内容

本单元由五篇课文和“语文百花园三”组成。五篇课文中《黄道婆》《提灯女神》《居里夫人的三克镭》为精读课文,《“香玉剧社号”》《花木兰》为略读课文。

本单元编造的五篇课文歌颂的都是巾帼英杰。

《黄道婆》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棉纺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表现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提灯女神》讲的是“白衣天使”的先驱南丁格尔的故事,赞扬了她在护理事业方面的卓越成就和无私奉献的精神;

《“香玉剧社号”》讲的是豫剧表演艺术家常香玉带领香玉剧社为抗美援朝捐献飞机的事,表现了一位艺人的爱国情怀;

《居里夫人的三克镭》讲的是镭的发现者——居里夫人拥有三克镭的事,表现了她醉心于科学研究事业的大公无私的精神和伟大的人格;

《花木兰》讲的是我国古代一位个性爽朗、性情善良的好女孩儿花木兰在外敌大举进犯边关,国家紧急征兵的时候,女扮男装代父从军,在边关冲锋陷阵,立下了赫赫战功,并晋升为将军的故事,赞美了花木兰忠孝两全的崇高精神。

本单元的课文让我们充分领略了这些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课文中编排了7幅插图,生动地反映了课文的重点部分的内容,有利于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发展学生的形象思维。课后编排了16道思考练习和选做题,提示了学习本单元课文的要求和教学重点。

“语文百花园三”安排了“温故知新”“口语交际”和“习作”三个栏目。

“温故知新”编排了四项内容,一是句子练习,要求照样子改写句子,进行“把”字句和“被”字句的句式互换练习;二是拓展与交流,引导学生结合课文内容交流怎样才能鲜明地表现人物的形象和精神方面的心得体会;三是阅读平台,要求学生阅读短文《镇静的女主人》并根据短文后面的提示跟同学交流阅读体会;四是积少成多,要求背诵的是清朝末年著名的女革命家秋瑾写的《对酒》。

“口语交际”活动,安排的话题是“个性与性别”,要求学生根据自身的体验和观察,讨论个性差异与性别差异在为人做事及学习上都有什么表现等。

“习作”是要求围绕“个性与性别”写一写自己的故事。

二、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一位位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2、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搜集有关信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体会一些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4、认识35个字,会写37个字。

5、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6、初步了解剧本这种文学形式,领悟其是怎样通过人物的对话来表现人物特点。

三、教学重点:

学习课文时,注意作者是怎样描写人物、表现人物精神的,和根据需要搜集信息。

四、注意事项:

1、本单元课文内容距学生生活都比较远,理解起来有一定的难度,教学时应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内容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一位位女性的平凡与伟大。

2、要鼓励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扩大阅读面,增加阅读量,搜集有关信息,以加深对课文的理解,拓展思维空间,提高阅读质量。

3、要引导学生注意语言积累,体会一些词语和句子在表现人物精神面貌上的作用。

五、教学时间:

精读课文6课时,略读课文2课时,语文百花园4课时,共12课时。

语文S版五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11、黄道婆

课型:精读课

教材分析:

这是一篇精读课文。课文讲述了我国历史上著名的纺织革新家黄道婆传授棉纺技术、革新纺织工具,为父老乡亲们造福的故事,讴歌了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课文先概括介绍黄道婆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棉神”。接着讲年幼的黄道婆不堪忍受封建家庭的压迫而流落崖州,并向当地的黎族人学习植棉方法和纺织技术。课文接下来讲黄道婆向父老乡亲们传授植棉技术和改革纺织生产工具。课文最后一段讲黄道婆去世后,人们对她的功绩的追念。

学情分析:

本单元课文资料距学生生活比较远,他们理解起来有必须的难度。教学时应由扶到放,教给学生学习的方法,由“学会”到“会学”。注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充分阅读课文,透过品词品句,加深理解和体验,把握课文资料和人物的精神面貌,感受黄道婆的平凡与伟大。咀嚼与探究文章的重点部分时,让学生反复理解,推敲重点的语言文字,能有所感悟。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2、引导学生认识“媳、轧、卉、赢、祠”5个生字,会写“谣、筒、媳、虐、累、州、憔、悴、套、效、率、踏、卉、赢”14个生字,掌握“歌谣、虐待、劳累、憔悴、效率、花卉、赢得、举目无亲、衣食无忧、百感交集、潜心研究、应运而生”等词语,理解“衣衫褴褛、乌泥泾布、衣被天下”等词语。

3、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了解我国历史上的巾帼英杰黄道婆对我国纺织业的伟大贡献及她勇于革新、无私奉献的精神。

教学难点:

指导学生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典型事例来表现人物精神的。

2017-2018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语文考试

2017-2018年秋季七年级期末考试 语文试卷 (全卷共18小题;检测时间120分钟,满分150分) 友情提示:请认真作答,把答案准确地填写在答题卡上 一、积累与运用(35分) 1.阅读下列文字,回答问题。(7分) (jìliáo)而深沉的趣味牵引了我的感兴,反觉得比晴天游山趣味更好。所谓“山色空蒙雨亦奇我于此体会了这种境界的好处。然而两个女孩子不解这种趣味,她们坐在这小茶店里躲雨,只是怨天尤人,苦闷万状。 ⑴给加点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出汉字。(3分) 怨.()天尤人(jìliáo) ⑵在《新华字典》中,用部首检字法查“趣”字时,应查部再查画。(2分) (2分) 2.按课文填空。(12分) ①雄兔脚扑朔,。②不畏浮云遮望眼,。 ③,风烟望五津。④,病树前头万木春。 ⑤,禅房花木深。⑥我寄愁心与明月,。 ⑦三十而立,,,, ,不逾矩。 ⑧闭了眼,树上仿佛已经满是桃儿、杏儿、梨儿。花下 ,。 3.名著阅读。(8分)

⑴下列有关《西游记》内容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孙悟空管理蟠桃园,吃尽园中大桃。又赴瑶池,喝光仙酒,吃尽太上老君金丹,然后逃回齐天大圣府。玉帝命观音菩萨带领众神捉拿悟空,悟空得胜而回。 B.唐三藏在五行山救出孙悟空,在高老庄收服猪八戒,在应愁涧又收服沙悟净。从此,师徒四人跋山涉水西天取经。 C.观音菩萨查唐僧所受之灾,见尚缺其一,故令再生一难。金刚依照观音法旨而行,唐僧师徒遭遇通天河落水最后一难,然后才顺利回归东土。 D.悟空看见观音菩萨手中有一顶嵌金花帽,连忙抢过戴在头上,从此头戴金箍;取经成功后,在悟空要求下,唐僧除去了悟空头上的金箍。 ⑵下面的一段话节选自《西游记》第五十九回,读后回答问题。(5分) 裙钗本是修成怪,为子怀仇恨泼猴。行者虽然生狠怒,因师路阻让娥流。……罗刹无知轮剑砍,猴王有意说亲由。女流怎与男儿斗,到底男刚压女流。这个金箍铁棒多凶猛,那个霜刃青锋甚紧稠。劈面打,照头丢,恨苦相持不罢体。 “裙钗”指的是__________。她因何“为子怀仇恨泼猴”? 猴王又为什么要“有意说亲由”?请简述缘由(30字左右) 4.综合性学习。(8分) 童话是一幅画,色彩光影调和着缤纷的诗趣与美丽;童话是一首诗,字里行间寄托着人类的未来与希望。七年级某班开展了“走进童话世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积极参与。 ⑴活动的一个重要环节就是举行读童话讲故事的比赛活动,请你为这一环节拟写一则宣传标语,必须由上下相对的两个短句构成,20字以内。(2分) ⑵在童话故事交流活动中,同学们准备了《白雪公主》《灰姑娘》《美人鱼》《犟龟》《小溪流的歌》五个童话故事。请你探究一下这五篇童话题目有何特点。(写出两点) (3分) ⑶在为此次活动设计的校黑板报上,有同学搜集到下列材料,说说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3分) 材料一:莫言说,要写好作文,就要在生活中去感触,去阅读经典名著,多读一些富

最新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及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试题 一、基础积累与运用(37分) 1.下列加点字读音有误的一项为( )(3分) A.感喟.(kuì)苔.丝(tái)云雀.(què) B.雕.像(diāo) 榛.子(zhēn) 链.子(liàn) C.隧.道(suì) 狡黠.(xiǎ) 瞑.目(míng) D.隔.壁(gé) 预警.(jǐng) 编译.(yì) 2.下列词语中有错别字的一项为( )(3分) A.健壮静默咄咄逼人 B.睫毛干涩絮絮叨叨 C.竹篱分岐面面相觑 D.嘹亮捶打人声鼎沸 3.下列句中加点词语解释有误的一项是( )(3分) A.一个老师排除孩子世界里的纠纷 ..,是多么平常。(纠纷:争执的事情) B.我庆幸它居然没有被卖出去,仍四平八稳 ....地躺在书架上。(四平八稳:形容非常平稳) C.我更小心地不敢贪懒 ..,多串几家书店更妥当些。(贪懒:贪吃懒惰) D.周围一片寂静,我趴在岩石上,神情恍惚 ..,害怕和疲劳已经让我麻木。(恍惚:神志不清,精神不集中) 4.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3分) A.小强自从告别了网吧以后,爸爸妈妈的脸上终于现出久违的笑容。 B.成熟的人考虑问题时,往往都以实际利益为出发点,并且依照经验保守行事。 C.这家化工厂排出大量废气和噪声,严重污染了环境,周边居民纷纷打电话向有关部门投诉。 D.这种从瑞士引进的花皮茄子,不仅价格便宜,而且味道鲜美,深受广大消费者所喜爱。 5.下列标点符号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 A.它很悲楚地叫了一声“咪呜”,便逃到屋瓦上了。 B.我感到我的暴怒,我的虐待,都是针,刺我良心的针! C.请让我也能留下一些令人珍惜、令人惊叹的东西来吧。 D.雪莱的《云雀》,还不都是诗人自我的幻想,与鸟何干? 6.结合语境,填入横线处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 现在正是枝叶繁茂的时节。________那么多的绿叶,一簇堆在另一簇上面,不留一点儿缝隙。那翠绿的颜色,明亮地照耀着我们的眼睛,似乎每一片绿叶上都有一个新的生命在颤动。这美丽的南国的树! A.无数的树根立在地上,像许多根木柱。

最新人教版2019年春五年级下册语文:配套教案设计 第八单元 导学案

词语盘点(第八组)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学会读写“读读写写”里的12个词语和9个成语。 2、学会认识、理解“读读记记”里的22个词语与9个成语并掌握其用法。 学习重难点: 1、重点:识记词语 2、难点:掌握词语用法 学习时数:一课时 学习过程: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1、今天我们来学习语文园地八,请大家读一读第八组课文中你喜欢的词语。 2、今天我们再一起来读一读对于我们来说有一定难度的词语,他们一定会丰富我们每个同学的知识,下面我们一起来读一读词语盘点里的词语。 二、自学体验: 1、把词语读准确。 2、用笔画出你最爱读错或写错的词语。 3、在小字本上写写这些词语。 4、对于不懂的词语,动手查一查工具书。 交流展示 三、合作展示: 1、就自主学习的情况,与小组同学进行交流。 2、小组代表在全班交流展示容易记错的词语以及认记词语的好方法。 四、归纳提升 1、老师提出对词语盘点里的词语的识记要求。 2、学生读记词语。 3、老师巡回指导纠错。 反馈提高 五、自测反馈 1、把词语补充完整。 应接()()()()一笑花团()()()紫()红 耐人寻()()()交叉()()自如()()有礼

熟视()()含情()()大饱()()()()起舞 冲()()阵手忙()()目不()()()头()脑 2、解释下列词语并掌握其用法。 尴尬: 渗透: 聆听: 湛蓝: 操纵自如: 目不暇接: 应接不暇: 熟视无睹: 六、反思总结: 口语交际.习作八 主备人:审核: 编写时间:学校:学生姓名: 学习目标: 1、能有针对性的进行口语交际,并能抓住景物特点进行描写。 2、通过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学生学会提问,学会交流,学会书面表达。 3、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习惯,在增强口语交际能力和书面表达能力的同时,培养学生合作和交流的能力。 学习重难点: 1、重点: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 2、难点:在口语交际和习作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口头和书面表达的能力。 学习时数:四课时 学习过程: 第一课时(口语交际) 自主学习 一、导入定向: 谈话导入,引出话题:让学生回顾单元主题,激发对交流话题的兴趣。 二、自学体验: 1、默读提示语,了解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聊聊热门话题”)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案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学法提示:◆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

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 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 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 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捕捉自己在读文过程中的感觉、感想、感悟,以及引发的共鸣并信手记录在旁。②质疑式:即把不理解或难以理解的词语、句子等用相关符号标出,或与作者有不同见解便在旁注明自己的观点。③比对式:可抓住文中情感变化的线索进行对比分析人物形象特点,可用词语替换或变化句式对比分析原作遣词造句的效果,可琢磨上下段表达技巧的异同对比分析作者谋篇布局的方法,也可用在题材上、体裁上、观点上相同或不相同的课内外文本进行对比分析,以清晰呈现文章特质、规律及观点,进而加深理解,提高认识。④补白式:即顺着行文的思路,依照作者的写法,抓住文本中的空白处联想和填充,进行补写、续写、扩写等。⑤“学贵有疑”,同学们在读书时除了要善于思考,还要善于提出有价值的问题,引发自己深度思考,这样自己对课文才会有更新的理解。

五年级语文古诗三首导学案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 目前,“学案导学”的模式已经广泛运用于实际教学中,为方便教学,语文网小编整理了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下面,跟语文小编一起来学习这篇导学案是怎样做到教与学有机结合,提高课堂教学效率的。 五年级下册《古诗三首》导学案由查字典语文网小编整理,仅供参考: 学习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 2.朗读、背诵并默写古诗《出塞》、《题临安邸》、《示儿》。(重点) 3.理解诗句意思,体会诗人的思想感情。(重、难点) 知识链接 王昌龄(698-756)唐代诗人,字少伯,京兆长安(今陕西省西安市)人。开元进士,被称为“诗家夫子”“七绝圣手”。其诗尤以七绝见长,多写当时边塞军旅生活,气势雄浑,格调高昂,《出塞》被尊称为唐代七绝的压轴之作。

陆游(1125-1210)南宋诗人。字务观,号放翁,山阴(今浙江省绍兴市)人。他的诗有九千多首留存下来,内容极为丰富,抒发政治抱负,反映人民疾苦,批判当时统治阶级的屈辱求和,风格雄浑豪放,表现出渴望恢复国家统一的强烈感情。 自主学习 1.比一比,再组词。 秦( ) 邸( ) 熏( ) 汴( ) 杭( ) 泰( ) 抵( ) 墨( ) 咔( ) 抗( )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读古诗时语速要放慢,注意句内停顿,一般而言,七言诗是2、2、3的节奏,即 “××/××/×××”。) 合作探究 一、学习《出塞》体会唐代的军旅生活。 1.自由朗读古诗

注意以下字音:还(huán) 将(jiàng) 教(jiào) 2.查阅注释,理解诗意。(温馨提示:关,边关。还,回家。首句时将两种不同的事物[明月,边关]分属于两个不同的时代[秦,汉],应理解为“还是秦汉时的明月,还是秦汉时的边关”。) 3.联系“万里长征人未还”,想象一下:那些边关战士面对明月,心里会想些什么呢?在同一明月下的战士的家人们可能在做些什么? 4.后两句诗表示了对飞将军的怀念,其言外之意是什么? 二、学习《示儿》感受诗人深厚赤诚的爱国之情。 1.反复吟诵古诗,感知诗意。 2.“死去元知万事空,但悲不见九州同”。 万事空:。但:。九州:。 诗句的意思: 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

五年级语文下册导学案(全册)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我会认“渲、勒”等4个生字.会写“襟、貌、渲”等14个生字. 2、我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1、2自然段. 3、我要初步了解课文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重点难点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概括主要内容.理清课文层次. 自主预习 1、你见过草原吗?请谈谈你对草原的了解. 2、我一起跟着著名文学家老舍先生走进草原.感受草原. 合作探究 1、自由读课文.画出生字、新词. 2、借助课文中的注音或工具书.读准字音.识记字形. 联系上下文或借助工具书理解“一碧千里”“勾勒”“渲染”“翠色欲流”“境界”等词语. 3、再读课文.要读得正确、流利、注意读好长句.

4、默读课文.想一想课文围绕“草原”主要写了什么内容. 课堂检测 1、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无边的()迂回的()静寂的() ()的空气()绿毯()的歌声 2、这篇文章按照顺序.通过作者第一次访问内蒙古大草原时的所见、所闻、所感.描写了草原美.赞美了草原人民美. 板书设计 1、草原 一碧千里翠色欲流 景美人美 归纳反思

第1课草原(课时二) 课型:探究、展示设计:班级:姓名: 学习目标1、感受草原的美丽可爱.体会兄弟民族间的深厚情谊. 2、体会课文表达上的一些特点.学习作者抒发情感的方法. 3、展开想象.理解“蒙汉情深何忍别.天涯碧草话斜阳”这两句诗所描绘的情景. 重点难点1、感受人美、景更美.2、体会蒙汉两族人民之间的深情厚谊. 自主预习 快速浏览课文.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 合作探究 一、通过读1、2自然段:走进草原.欣赏风光美. 1、 1、我能用课文中的关键词语概括草原的总体印象: 空气()、天空()、草原(). 2、我能用红色笔画出最喜欢的句子.用蓝笔批注自己的感受. 3、作者是怎样把景物写得这么美的?我要找句子好好体会体会. 4、这些句子写得这么美.我要多读几遍.把它们背诵下来. 二、默读2——5自然段:走近蒙古族.体验人情美. 草原的美景令人向往.草原人民的热情好客.更是令人难忘.从、激情相见、、、深情话别.这些方面.我能读出草原人的热情. (批注自己的感受)

2018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

2018 年秋学期期中考试试卷七年级语文
(满分: 150 分 一、积累与运用 (一 )选择题(每小题 3 分,共 18 分) 1.下列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花团锦簇 B、翻来复去 C、截然不同 D、 众目睽睽 不求甚解 人迹罕至 废寝忘食 喜出忘外 )( 3 分) 混为一谈 疲倦不堪 各得其所 感概万分 )( 3 分) 时间: 150 分钟)
人声顶沸 迫不急待 和霭可亲 美不胜收
2.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语运用不准确的一项是(
A、我知道这个故事时才恍然大悟,原来她一直在悄悄的做这件 事。 B、今晚文艺汇演,芳芳打扮得花枝招展的,我差点没认出来。 C 、吃饱喝足后,肚子里不停地发出饥肠辘辘的叫声真让人难 受。 D 、这本书我不想买,但当店员从我面前走过时,却又煞有介 事地问起价钱来。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3 分)
A、在学习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培养自己观察、分析、解决 问题的能力。 B 、在北中国的冬天,而能有温晴的天气,济南的冬天真得算 个宝地。
1

C、能否刻苦钻研是提高学习成绩的关键。 D、小明今天没来上学,班长估计他肯定是生病了。 4.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 3 分)
A 、《朝花夕拾》是鲁迅先生的散文集,原名《旧事重提》, 我们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就是出自这本书。 B 、《世说新语》是宋朝文学家刘义庆组织编写的一部志人小 说集。主要记载汉末至东晋士大夫的言谈、逸事。 C 、《论语》是儒家经典著作,是记录孔子及其弟子言行的一 部书。它与《大学》《中庸》《孟子》合称为“四书”。 D 、冰心原名谢婉莹,著名女作家、诗人。她的作品主要突出 “母爱”“童真”和“自 5.下列词语书写不正确的一组是( A、朗润 B、发髻 C、吝啬 D、婵蜕 酝酿 响晴 花苞 锡泊 窠臼 绿萍 菜畦 诫尺 ) (3 分 ) 黄晕 静谧 造访 确凿 )( 3 分)
6.下列文学常识判断正确的一组是(
A 、读朱自清的《春》,你会读出人与大自然的和谐、美好, 读出作者对美的追求、对未来的希望,体现了一家人之间应该 互敬互爱、和谐融洽的关系,给人以温馨的感觉。 B 、老舍是我国现代作家,主要作品有小说《骆驼祥子》《四 世同堂》和《茶馆》《龙须沟》等。
2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版)

2015年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人教 版) 编号:№1 班级小组姓名小组评价教师评价 1 草原 学习目标 1、会认4个生字(要求能准确认读),会写“毯、渲、勒、吟”等14个生字、“高歌、绿毯、柔美、渲染、勾勒、低吟、奇丽、回味、洒脱、迂回、疾驰、马蹄、礼貌、拘束、羞涩、摔跤、天涯、热乎乎、一碧千里、翠色欲流、襟飘带舞”等词语。(要求书写正确、美观) 2、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主要内容,能自己说说内蒙古草原的自然风光和民族风情。 3、主要方法:朗读、勾画、识记,培养自学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 自主学习 1、我来读一读。 方法:反复朗读课文三遍以上,在课文中勾画出本课的生字新词,读准字音,认清字形,把音节写在课后的生字上面,再读三遍,遇到不理解的词语请查字典。 2、我来记一记。 方法:仔细观察生字的结构和笔画,利用编故事、猜谜

语、换偏旁等多种方法牢记生字,特别注意个别字不要多笔少画。如:吟、涩、襟。 3、我来写一写。 方法:把本课的生字和学习目标中的词语正确、工整地抄写两遍,加深印象。 4、我来说一说。 通过课前预习,我知道《草原》这篇散文的作者是__________,我还知道他的作品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我知道了内蒙古草原自然风光很美:(用课文中的句子回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 我还了解了蒙古族的一些民族风情:(可以用课文中的句子作答) 喜欢的食物: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018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试题(含答案)

2018年秋期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业发展水平监测卷 七年级语文 说明: 1、试卷共120分,考试时间120分钟。 2、请务必将答题内容写在答题卡上,并不得错位答题。 3、不按以上要求做的一律无效。 第一部分(阅读题,共50分) 一、古诗文阅读。(26分) (一)阅读下列两篇文言文,完成1—4题。(10分) [甲]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俄而雪骤,公欣然曰:“白雪纷纷何所似?”兄子胡儿曰:“撒盐空中差可拟。”兄女曰:“未若柳絮因风起。”公大笑乐。即公大兄无奕女,左将军王凝之妻也。 [乙]梁国杨氏子九岁,甚聪惠。孔君平①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孔指以示儿曰:“此是君家果。”儿应声答曰:“未闻孔雀是夫子②家禽。”(选自《世说新语杨氏之子》) 【注释】:①孔君平:孔坦,字君平,累迁廷尉(掌管刑法),所以也称孔廷尉。②夫子:对对方的尊称。 1. 下列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俄而 ..雪骤不久 B. 未若柳絮因.风起因为 C. 九岁,甚聪惠.同慧,聪明 D. 孔指以示.儿给……看 2. 用现代汉语翻译下列句子(4分) (1)白雪纷纷何所似? (2)未闻孔雀是夫子家禽。 3. 下列断句正确的一项是(2分) A.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B.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C.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D. 孔君平诣其父/父不在乃/呼儿出/为设果/果有杨梅。 4. 下列对选文理解有误的一项是(2分) A.甲文“谢太傅寒雪日内集,与儿女讲论文义”短短十五字交代了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人物、事件的起因。 期末监测卷(七年级语文)第1页共 9 页

统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古诗三首导学案精

1.古诗三首导学案 单县经济开发区实验小学奚琨婷 (第1学时)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教学目标] 1.按要求掌握生字。会认5个生字,会写4个生字,掌握多音字“供”。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默写古诗《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 3.了解古诗的意思,想象诗句所描写的古代少年们童年生活的情景。 4.体会诗人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难点] 理解诗句的意思,想象诗中所描述的画面,体会诗人所表达的思想感情。[教学课时]3课时 谈话导入 1.童年是纯真的、难忘的。身处童年,我们每天都在编写着美丽的故事。这些画卷体现着我们的快乐、梦想和追求。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古诗三首》真实再现了古代少年儿童多彩的童年生活。这节课我们要学习的是范成大的《四时田园杂兴(其三十一)》,看看诗中孩子的身上是否有你们的影子。(板书课题,释题:“四时”“兴”是什么意思?谁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题目的意思,并猜一下诗文会写些什么?) 一.基础大闯关:(自主学习) 1、读诗题,理解题意:四时田园杂兴(xìng)(“兴”在在文中的意思是兴致;“杂兴”的意思是各种兴致;“四时”在这诗中表示的

是一年四季。整个题目的意思连起来说就是: 2、了解诗人:范成大(1126年6月26日—1193年10月1日),字致能,一字幼元,早年自号此山居士,晚号石湖居士。平江府吴县(今江苏苏州)人。南宋名臣、文学家、诗人。与杨万里、陆游、尤袤合称南宋“中兴四大诗人”。主要作品:《石湖诗集》《石湖词》《吴郡志》等。 3、能把诗读正确·流利,读出节奏! 金戈铁骑 -------------------------天才是百分之一的灵感加百分之九十九的勤奋 ------------------------------ 四时田园杂兴(xìnɡ)(其三十一) [宋] 范成大 昼出/耘田/夜绩麻, 村庄/儿女/各当家。 童孙/未解/供(gònɡ)耕织, 也傍/桑阴/学种瓜。 4、.理解词义。 昼:耘田:绩麻: 各当家:未解:供: 傍:桑阴: (学法点拨:学习生字,借助注释或查工具书,弄懂部分词语和诗意。) 5.熟读古诗,借助注释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参考答案:白天出去给田里锄草,到了夜晚回家搓麻绳,农家男女都各自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会昌县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期末考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列加点字字音和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蓬.勃(fénɡ)澄.澈(chénɡ)害人听闻眉开眼笑 B.滑稽.(jī)头衔.(xié)大相径廷随声附和 C.温驯.(xùn)蜷.伏(juán)参差不齐泡根问底 D.狭隘.(ài)企.盼(q ǐ)拈轻怕重哄堂大笑 2.下列句子中成语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 A.现在的社会,有不少人麻木不仁 ....,对身边的困难群体从不关心,拒伸援手。 B.冬日的庐山,白雪覆盖群山,冰凌挂在树梢,这景色美不胜收 ....,令人流连。 C.刘华是个见异思迁 ....的人,在同一个工作岗位上干了四十年。 D.王爷爷虽然年过七旬,但身体硬朗,每天黄昏总是神采奕奕 ....地坚持爬山锻炼。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空气里像有无数芳甜的果子,在诱惑着我们的鼻子和嘴唇。 B.通过这学期的学习,使我认识到阅读对提高语文成绩的重要性。 C.人生的正确选择,取决于我们自己是否明晰未来的方向。 D.读经典作品,可以帮助我们思考许多人生问题,有利于文化积累,让自己的思想与大师们。 4.下列语句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每天临睡之前,不论这一天是多么疲倦,多么累,我总要读上一小时的书。 ②我爱读书,比小孩子爱吃糖果更甚。 ③每天的空闲时间,哪怕只有五分钟,十分钟,我也要找一本书来读上几段。 ④这种读书的嗜好,是我从小养成的习惯。 ⑤如果碰到一本好书,那就会通宵达旦地读下去。 A. ④①⑤③② B. ②③①⑤④ C. ④⑤③②① D. ②③④①⑤ 5.下列对词性判断不正确的一项是() A.鲜花(名词)佩服(动词) B.美丽(形容词)条(量词) C.她们(代词)千(数词) D.能够(形容词)昨天(代词)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1.下列加红字的字音字形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盘虬.(qiú)驻.立(chù)恣.肆(zì)孤芳自赏 B.黄晕.(yùn)澄.清(chénɡ)着.落(zháo)迫不急待 C.纳罕.(hàn)滑稽.(jī)聒.聒(ɡuō)呼朋引伴 D.挑.逗(tiǎo)枯涸.(hé)芊.芊(qiān)高邈深远 2.下列加点词使用不当的一项是( ) A.春天像小姑娘,花枝招展 ....的,笑着,走着。 B.卢沟桥上的石狮子,千态万状,绘声绘色 ....。 C.有几个园里有古老的藤萝,盘曲嶙峋 ....的枝干就是一幅好画。 D.你也许有困惑,而今天困惑中的探索正是明天豁然开朗 ....的准备。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 A.这些故事源于生活又高于生活,既带有浓郁的生活气息,又闪烁着智慧的光芒。B.通过“告别网吧”的主题班会,使同学们受到了很大的触动。 C.能否推进素质教育是保证青少年健康成长的条件之一。 D.春运期间,为防止类似的交通事故不再发生,有关部门加大了监管与督察力度。 4. 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填入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项是() 自宋元至明清,清明节除了要祭扫家墓,还要在门楣、窗户上插上柳条。,,,,。 ①达到人丁兴旺、身体健康的目的 ②于是在郊游踏青时 ③它便成了人类文化中生命力的象征 ④人们企盼将这种生命力转移到自家门庭和家庭成员身上 ⑤不会忘记顺便折一些柳条回来 ⑥由于柳树最先送来春的消息并且具有旺盛的生殖力 A.⑥③④①②⑤B.②⑤①④⑥③ C.②④⑥③①⑤D.⑥④②⑤③① 5.下列各项中的改句与原句相比,意思发生了明显变化的一项是() A.原句:他像亲兄弟一样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的俄国小说家。 改句:他拥抱着这位比他略高而又像亲兄弟一样的俄国小说家。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五年级下册语文 导学案

第一组 【单元导读】 在祖国西部广袤的土地上,有高原,雪山,草原,戈壁……西部,祖国版图上神奇的土地!历史上曾经有过鼎盛辉煌,也曾有过闭塞落后。今天,西部历史又掀开了崭新的一页,西部大开发的号角已经吹响,建设者们挥洒青春和汗水,奉献着智慧和才干,使西部又焕发出勃勃生机! 本组教材就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写的,选编的4篇课文,从不同角度反映神奇的西部,反映西部的昨天和今天。《草原》描绘了内蒙古大草原美丽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风俗民情,表达了蒙汉民族间的深情厚谊。《丝绸之路》再现了发生在两千多年前这条伟大之路上中西方文化交流、商贸往来的生动一幕,表明了这条交通要道对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和增进各国人民间友谊的重大作用,作者的民族自豪感洋溢在字里行间,引起读者对昔日西部繁荣昌盛景象的瞎想。《白杨》通过父子两代人的交谈,托物言志,借物喻人,热情讴歌了一代又一代献身边疆的建设者们。《把铁路修到拉萨去》报道了一支最能吃苦、最能打硬仗、攻克了世界第一高原隧道难关的筑路大军,他们昂扬的斗志和无私的奉献精神让人肃然起敬。 学法提示: ◆本组课文既然是围绕“走进西部”这一专题编排的,同学们首先就应该多方面搜集有关西部的资料,增加对西部的了解。这也是理解本组课文的一个重要前提。 ◆要认真领会本单元课文的基本阅读方法:1.要借助工具书解决生字词和难理解的句子。2.初读课文时,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如本文的主要内容、写作顺序、语言上的特点及写作特色等。写景文章的写作顺序主要有四种:①按时间先后顺序来写;②按空间变换顺序来写;③按景物类别来写; ④按先概括后具体的顺序写。弄清文章写作顺序能帮助我们整体把握文章内容。3.要边读边做批注。一般来说,常见的有以下几种形式:①随感式:即

(A4正)2018-2019年度秋季学期七年级语文学科期末试题

2018-2019学年度第一学期教学质量监测试卷 七年级语文 (全卷总分150分,考试时间150分钟) 一、积累与运用(30分) 注意事项: 1.答题前,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2.必须使用0.5mm 黑色签字笔,将答案书写在答题卡规定的位置上。 3.所有题目必须在答题卡上作答,在试题卷上答题无效。 4.考试结束,将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1.汉字积累——下列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全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嫌恶.(wù)雕象头晕目眩.(xuàn)神彩奕奕 B.滑稽.(jī)禁固忍俊不禁.(jìn)随声附和 C.静谧.(bì)头衔更胜一筹.(chóu)怪诞不惊 D.御聘.(pìn)踪迹苦心孤诣.(yì)惊慌失措 2.词语积累——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对于老师提出的几条建议,大家都随声附和 ....。 B.他们兄妹的感情好的不得了,简直是形影不离 ....。 C.妈妈对生病的奶奶照顾得很周到,简直是爱护备至 ....。 D.他平时刻苦努力,这次取得好成绩是自以为是 ....的事。 3.名著积累——下列对名著内容的表述,错误的一项是(3分)() A.《西游记》中铁扇公主这所以不借芭蕉扇给孙悟空,是因为孙悟空收服了牛魔王, 她怀恨在心。 B.《朝花夕拾》是鲁迅的一部回忆性散文集,我们初中学过的《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 就选自这部作品集。 C.《五猖会》中,“我”盼着去看五猖会时,父亲突然要“我”背书,“背不出,就不 准去看会”。后来背完书能去看五猖会了,但“我”已没先前那么高兴了。 D.《繁星》和《春水》是冰心表现“爱的哲学”的两部诗集,文笔清新优美。 4.语言运用——下列句子的标点符号,使用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河对岸三、四里外是浅山,好似细浪微波,线条柔和,蜿蜒起伏,连接着高高的远山。 B.证券交易所内那些穿红马甲的人便是经纪人,穿黄马甲的人则是管理和服务人员; 这是全世界都统一的。 C.他从报上看到某大学研究生院和《中国文化》编委会联合主办《中国文化与世界文化暑期讲习班》的招生启事,立刻写信去报名。 D.“唉!”作家叹道,“红尘之中,人海茫茫,要找出个不知姓名的陌生人来,这不是大海捞针吗?” 5.语言运用——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3分)() A.在国人的期待中,国产大型客机C919圆满完成了第一趟蓝天首飞之旅。 B.学校开展与策划的“经典诵读”活动,有助于更多学生了解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2018年秋天七年级语文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2018年秋人教版七年级语文上册期末考试试题 (时间:120分钟满分:100分) 班级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学号___________成绩___________ 一选择题(14分) 1.下列加点的字词拼音无误的一项是:() A凝.成(ní)眩.目(xuàn)小憩.(qì)盘虬.卧龙(qióu) B呵.责(hē)洗濯.(zuó)厄.运(è)迸.溅(bìng) C伫.立(zhù)黄晕.(yùn)发髻.(jì)禅.心(chán) D啜.泣(chuò)澄.清(dèng)冉冉.(rǎn)玷.污(zhān) 2.选出下列字词全对的一项:() A诱惑辜负雏形崛强 B贮畜朗润训戒忍俊不禁 C潦亮耸立烘托录录终生 D抖擞安适诅咒仙露琼浆 3.选出下列字词的解释有误的一项:() A欣欣然:欢欢喜喜的样子。 花枝招展:比喻姿态优美。招展,迎风摆动。 B响晴:(天空)晴朗无云。 可望不可即:只能远远看见而不能接近。即,靠近、接触。 C怡然自得:形容安适愉快而满足的样子。怡然,安适愉快的样子。 卖弄:摆弄。 D明察秋毫:极细小的事物也能看得一清二楚。秋毫,指鸟类在秋天重新生出的非常纤细的羽毛,后用来比喻细微的事物。 嶙峋:形容人瘦削。 4.选出下列没有语病的一句:() A.我校开展了向雷锋同志学习的活动。 B.屋子里放着各式各样的鲁迅过去所使用过的东西和书籍。 C.读了这篇文章之后,对我的教育太大了。 D.谁也不会否认提高学习成绩不是勤奋学习的结果。 5.下列句子中横线上依次填入的最恰当的一组词是()(2分) ①我决定___________儿子,因为我伴同他的时日还长。 ②月亮出来了,冷冷地,我不禁打了个__________。 ③这南方初春的田野,大块小块的新绿_________地铺着。 A.委屈寒颤随意B.委曲冷颤随便 C.委屈寒颤随便D.委曲冷颤随意 6、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2分) A、尽管遭遇厄运是坏事,因为可以锻炼人的意志。 B、今天班干部都来参加劳动了,只有文艺委员请假了。 C、她的家乡是黑龙江省哈尔滨市人。 D、只有不向命运低头的人,才是最勇敢的人。 7、下列句子中的标点使用不正确的一项是()(2分) A、母亲喊住我:“你要去干什么?” B、刚满十二岁,我就步入了“考试”这块冷漠的领地。 C、就是下点小雪吧,济南是受不住大雪的,那些小山太秀气! D、对于跑和踩一类的字眼,她比我还敏感。 二、按课文内容填空(每空1分,共10分)

北师大版小学五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一).

2012-2013学年度第二学期语文教学进度 目录 第一单元: 第一课:龙的传人…………………………………………………………………………11 ~ 17

第二课:大人们这样说……………………………………………………………………18 ~ 22 第三课:叶公好龙…………………………………………………………………………22 ~ 26 第四课:语文天地…………………………………………………………………………27 ~ 38 第二单元: 第一课:神奇的书…………………………………………………………………………38 ~ 49 第二课:忆读书……………………………………………………………………………42 ~ 48 第三课:走遍天下书为侣…………………………………………………………………48 ~ 53 第四课:语文天地…………………………………………………………………………53 ~ 60 第三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60 ~ 67 第二课:牛和鹅……………………………………………………………………………68 ~ 72 第三课:语文天地…………………………………………………………………………73 ~ 83 第四单元: 第一课:用目光倾听………………………………………………………………………84 ~ 88 第二课:信任………………………………………………………………………………88 ~ 96 第三课:修鞋姑娘…………………………………………………………………………97 ~105 第四课:语文天地…………………………………………………………………………105~122 第五单元: 第一课:凡卡………………………………………………………………………………123~127 第二课:种子的梦…………………………………………………………………………127~132 第三课:语文天地…………………………………………………………………………133~140 第六单元: 第一课:古诗二首…………………………………………………………………………141~144 第二课:幸福在哪里………………………………………………………………………144~148 第三课:劳动的开端………………………………………………………………………149~153 第四课:语文天地…………………………………………………………………………153~162 第七单元: 第一课:囚歌………………………………………………………………………………162~166 第二课:晏子使楚…………………………………………………………………………167~173 第三课:为了他的尊严……………………………………………………………………174~179 第四课:语文天地…………………………………………………………………………180~188 第八单元: 第一课:普罗米修斯的故事………………………………………………………………188~195 第二课:奇异的激光………………………………………………………………………195~200 第三课:灯光………………………………………………………………………………201~206 第四课:语文天地…………………………………………………………………………207~212 第九单元: 第一课:西门豹治邺………………………………………………………………………213~217 第二课:活见鬼……………………………………………………………………………217~221 第三课:语文天地…………………………………………………………………………222~229 第十单元: 第一课:阅读大地的徐霞客………………………………………………………………230~236 第二课:少年旅行队………………………………………………………………………236~243 第三课:语文天地…………………………………………………………………………243~248 《神奇的书》 教学基本建议: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新人教版)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全册同步练习(新人 教版) 1 春 名校讲坛 1.走近作者 朱自清(1898-1948),原名自华,字佩弦,号秋实,江苏扬州人,现代著名的散文家、诗人、民主战士。有诗文集《踪迹》、散文《绿》《春》《荷塘月色》《背影》等。 2.重点突破 (1)文章描绘了哪几幅图?是按照怎样的顺序来写的? 提示:春草图、春花图、春风图、春雨图、迎春图。绘景先总写后分写;分写时由远而近,由大而小。 (2)文章结尾的三个比喻各突出了春天的哪些特点? 提示:第一句象征着勃发的生机,突出了春天的“新”。第二句象征着春天的婀娜多姿,突出了春天的“美”。第三句象征青春的活力,突出了春天的“力”。 3.考点链接 比喻

比喻,就是根据联想,抓住不同事物的相似之处,用浅显、具体、生动的事物来代替抽象、难理解的事物的修辞手法。比喻句由“本体”(抽象、深奥的事物)、“喻体”(用来作比的较具体、浅显的事物)和比喻词(暗喻没有)构成。本体和喻体应当是不同的东西,有质的差异,但两者之间又必须有某种相似之处。比喻修辞的表达效果赏析是考试中常出现的考点。 【典型例题】“看,像牛毛,像花针,像细丝,密密地斜织着,人家屋顶上全笼着一层薄烟”一句运用了什么修辞手法?有什么作用? 【参考答案】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春雨比作牛毛、花针和细丝,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春雨的密,表达了作者对春雨的喜爱之情。 【技法点睛】比喻的作用:(1)用比喻描绘事物: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可感,引发读者联想和想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并使语言文采斐然,富有感染力。(2)用比喻讲道理:使道理通俗易懂,易于理解。 答题格式:这个句子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细致地描绘出了)……,表现(表达)了……。 【习题链接】见“拓展阅读”T13。 01 积累运用 1.请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部编版五年级语文下册 18《威尼斯的小艇》 导学案

18威尼斯的小艇导学案设计

------------------------------------------------------ ------------------------------------------------------ 我的老师 我最喜欢教我英语的王老师,因为她最能理解我们的心情。 记得五年级时有个转学来的陈晖同学,他对学英语毫无兴趣,很怕上英语课,连26个英语字母都认不出。王老师很理解他的心情和学英语的难处,就着重辅导陈晖,并用一些形象的图片、例子来增强陈晖对单词和语法的记忆。每当陈晖掌握一种语法或一个单词,甚至一个字母,王老师就会当众表扬他。陈晖学英语的积极性大大提高了。‖ 王老师不但理解我们,还善于引导我们。那是在一节自习课上,她拿着试卷给我们评讲。正讲得起劲的时候,忽然,从操场上传来“嗡嗡嗡”的马达声。怎么回事?同学们都忍不住伸长了脖子向外观看。原来,是自然课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同学们都希望去阳台上看一看。顿时,教室里轻轻骚动起来。 王老师见我们不再认真听讲了,她先是一愣,露出疑惑的神情。当王老师转头看到自然老师在做飞机模型试航,回头又看到我们那充满期待的眼神时,才恍然大悟。她果断地一挥手,说:“到外面去看看吧!”同学们都高兴地欢呼起来。 回到教室,同学们一时还安静不下来。王老师就微笑着说:“你们很喜欢飞机吧!可要知道现在国外航天事业比我国强得多,

这就要求我们学习更多的知识,而外语是学习研究国外先进技术的必要工具。”这时,教室里显得格外安静,大家又继续认真地听王老师评讲试卷了。‖ 这样的老师怎能不叫人喜欢呢?

2018年秋七年级语文上册 第三单元综合测试卷

第三单元测试卷 一、语言知识及其运用(10分,每小题2分) 1.下面词语字形和加点字注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A.确凿.(záo)和蔼人迹罕.至(h?n)人声鼎沸 B.搓捻.(niàn)奥秘不求甚.解(shan)小心冀冀 C.尴尬.(jia)弹簧恍.然大悟(huǎnɡ)饥肠鹿鹿D.枉.然(wànɡ)悔恨煞.有介事(shà)戳然不同 2.下列句子加点的成语运用有误的一项是() A.这些字使整个世界在我面前变得花团锦簇,美不胜收 ....。 B.他在政治课上答错了一道题,结果弄得面红耳赤,声名狼藉 ....。 C.王老师说这话时,竟第一次严肃得面无一丝笑容,一时间满教室鸦雀无声 ....。 D.云南地震突如其来 ....,给当地的人民带来巨大灾难。 3.下列句子没有语病的一项是() A.能不能切实提高广大市民的综合素质,是创建文明城市的关键。 B.月球“玉兔”其实是一个小型化、低功耗、高集成的机器人。 C.经过这次月考动员大会,使我端正了学习态度。 D.她那活泼可爱的形象,清脆悦耳的嗓音,时时浮现在眼前。 4.依次填入下列横线上的句子,顺序最恰当的一项是( ) 山水是自然最生动、最完美的体现。_______ ①智者则涉水而行,望水而思,以碧波清流洗濯自己的理智和机敏。 ②那屹立万年的大山,多像静穆庄重的仁者; ③仁者在山的稳定、博大和丰富中,积蓄和锤炼自己的仁爱之心;

④那欢快流动的江河,多像才华横溢的智者。 A.①②③④B.①③②④ C.②④③① D.③①④② 5.下列几组句子中表意完全相同的一组是() A.这能全怪我吗?这能怪我吗? B.四年租金为三万元。四年租金各为三万元。 C.你的判断难道会准确吗?你的判断不会准确的。 D.我们永远不会成功。我们难免会失败。 二、古诗文阅读与积累(24分) (一)欣赏下面诗歌,完成6、7题。(4分) 立春偶成 律回岁晚冰霜少,春到人间草木知。 便觉眼前生意满,东风吹水绿参差。 【注】①律回:即大地回春的意思。岁晚:写这首诗时的立春是在年前,民间称作内春,所以叫岁晚。②参差:不整齐的样子。 6.诗中写实的诗句是()。 A. 律回岁晚冰霜少 B.春到人间草木知 C. 便觉眼前生意满 D.东风吹水绿参差 7.下面对这首诗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诗人抓住立春这一节气,描绘出春到人间的动人情景。 B.从“草木知”到“生意满”写出了大自然的变化过程。 C.“便觉”写出了诗人因春回大地而无比喜悦的心情。 D.诗歌也流露出感叹时光流逝的淡淡忧愁。 (二)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8-12题。(12分) 两脚书橱 毗陵陈济先生①善记书,其长子道侍侧,问曰:“外人云翁②善记,试探一书请诵之可乎?”曰:“可。”得朱子③成书,曰:“是书固.难记,汝可举首句。”如.其言,遂朗诵终篇,不误一字。当时文庙④尝谓济两脚书厨云。 【注】①毗陵陈济先生:毗陵,地名,今江苏常熟。陈济,明朝人,曾担任《永乐大典》编纂总裁。下文“道”指其儿子陈道。②翁:父亲。③朱子:朱熹。成书:极为深奥的书。④文庙:即明成祖。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