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无答案)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无答案)
重庆市开州区德阳初级中学2018-2019学年七年级历史期中测试卷(无答案)

开州区德阳初中2018—2019学年度(下)期中

七年级历史试卷

(说明:考试时间:45

分钟,闭卷,总分50分)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总分 得分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答案

一、选择题(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每小题1分,共15分,将答案写在上面的

答题栏里)

1、学习历史,教材附录中的“大事年表”。公元589年是“大事年表”众多年份中的一个,这一年发生的重要事件应是( )

A.杨坚称帝,建立隋朝

B.隋灭陈,统一全国

C.李渊起兵,攻占长安

D.江都兵变,炀帝被杀 2、宋朝李纲曾高度评价隋文帝“混南北为一区”的历史功绩。他认为隋文帝“有雄才大略,过人之聪明。其所建立,又有卓然出于后世者”。李纲的高度评价反映的是隋文帝的哪一历史功绩( ) A 、加强中央集权 B 、促进经济发展 C 、开通隋朝大运河 D 、实现国家统一

3、唐朝前期的100多年中,社会经济呈现一派生机勃勃的繁荣景象。下列有关这一时期农业方面的叙述,正确的一项是( )

①修建了很多大型水利工程 ②发明并推广了新型生产工具 ③垦田面积逐渐扩大 ④开通大运河,灌溉了沿线大片农田 A 、 ①②③ B 、①②④ C 、①③④ D 、②③④

4.武则天遗言立“无字碑”,由后人评说自己的功过,下列是四位同学根据自己所掌握的相关历史知识为武则天撰写的一句碑文,你认为最恰当的应该是( ) A .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提高了妇女的地位 B .推行科举制,重用贤人,起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C .善于纳谏,开创了“贞观之治” D .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全盛时期

5.下列示意图能正确反映北宋与少数民族政权并立格局的是( )

大理 辽 北宋 西夏 辽 辽 北宋 西夏 辽 北宋 西夏 北宋

A B C D

6.民族团结、民族融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唐太宗时期增进汉藏之间友好关系的史实是( ) A .文成公主与松赞干布和亲 B .设立西域都护府 C .设立北庭都护府 D .金城公主嫁给尺带珠丹

7.北宋靖康年间,一位书生奋笔疾书:“恨金邦胡掳猖獗,哀两帝深陷塞北”。诗中的“两帝”是指( )

A.宋高宗、宋真宗

B.宋徽宗、宋钦宗

C.宋高宗、宋钦宗

D.宋徽宗、宋高宗 8.下列民族、人物和政权的搭配中,不正确的是( ) A 、契丹---耶律阿保机---辽 B 、党项---元昊---南宋 C 、女真---完颜阿骨打---金 D 、汉族---赵匡胤---北宋

9.唐太宗“轻徭薄赋”的措施体现的思想是( )

A.仁政爱民

B.有教无类

C.“兼爱”“非攻”

D.严刑峻法

10.某班举行“中国古代文化使者”图文展览。“东瀛有多远,芒履难丈量。袈裟作舟帆,风雨莫阻拦”的语句与下列哪一位人物图片搭配在一起最合适( )

A.鉴真

B.玄奘

C.松赞干布

D.张骞 11. 五代十国时期是中国历史上最混乱的时期之一,这个分裂割据局面的实质是 ( ) A. 阶级矛盾的严重激化 B.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对立 C.唐末藩镇割据的延续 D.黄河流域封建政权的频繁更迭 12.为防止知州权利过大难以控制,宋太祖采取的措施不包括( ) A.废除知州设置通判,直属中央 B.实行三年一换的制度 C.在地方设置转运使 D.在各州府设置通判 13.宋金议和的主要内容有( )

①金向南宋称臣 ②双方以淮水至大散关一线为界 ③南宋给金岁币 ④南宋向金称臣 A.①②③④ B.①②③ C. ②③④ D. ①③④

14.盛唐开明的政治、繁荣的经济、强大的国力,促成了文化的全面繁荣,同时也使诗歌创作进入一个黄金时期。这直接反映了( )

A .盛唐局面出现的原因

B .唐朝文化繁荣的具体表现

C .唐诗兴盛的时代背景

D .唐诗兴盛与文化繁荣的表现

15.“山外青山楼外楼,西湖歌舞几时休。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该诗形象地反映了南宋时期( ) A .商品经济发达 B .对外交流频繁 C 民族关系融洽 D .统治阶级苟且偷安

二 判断题(5分)

阅读下表内容后判断:

统治者

治国措施

结果

唐太宗

虚心纳谏;广纳贤才;完善三省六部制;制定法律、简省刑法;发展科举制;严格考察官吏;重视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经济;击败东、西突厥加强对西域的统治

“贞观之治”局面出现

武则天

打敌对官僚贵族;发展科举制,创立殿试制度,重视选拔人才;重视减轻人民的负担,发展生产

为“开元盛世”局面的出现奠定了基础

唐玄宗 重用贤能;整顿吏治,裁减冗员;发展经济,改革税制;重视文教,编修经典

“开元盛世”局面出现 以下表述,是从上表中得出的,请在括号内填A ;违背上表信息表达的意思的,请在括号内填B ;是上表信息没有涉及的,请在括号内填C 。

学校:____________________班级:_____________________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考号: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答……○……题……○……不……○……得……○……超……○……过……○……此……○……密……○……封……○……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三位统治者都重视发展经济。 ( ) 17.唐太宗和武则天都发展了科举制度。 ( ) 18.唐太宗重用房玄龄、杜如晦,封他们为相。 ( ) 19.唐玄宗发展科举制,创立了殿试制度。 ( ) 20.三位统治者在位期间,社会都得到了发展。 ( )

三、填图题:本大题共2小题,第1题3分.第2题2分,共5分。 21.观察下图,按要求答题(2分)

(1)请在字母A 、B 两处写出玄奘西行的出发地和到达地.

22. 观察下图, 按要求答题(3分)

(1)在图中两处方框内,分别写出隋朝大运河的中心和最南一段的名称。(2分)

(2)据图指出这条大运河的作用。(1分)

四 材料分析题(15分)

23.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7分):

960年北宋建立,逐渐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分裂局面。鉴于唐末五代时期武将跋扈、政局动荡、藩镇割据,宋朝统治者采取了一系列加强统治的措施。 材料一:

黄袍加身

材料二:初,太祖为赵普曰:“自唐季以来数十年间,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息,其何故也?”

普曰:“节镇太重,君弱臣强而久矣,今所治无他奇巧也,惟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则天下自安矣。”语未毕,上曰:“卿勿言,我已谕矣。”

材料三:宋太祖指定客基本国策,即所谓“重文教,轻武事”。这个基本国策也为后世的宋朝皇帝所奉行,影响并贯穿了整个宋朝。

(1)观察材料一,说说材料中的图片反映了哪一年的哪一历史事件。(2分)

(2)阅读材料二,指出赵普认为“帝王凡易十姓,兵戈不息”的主要原因是什么?(1分)结合所学知识说出宋太祖采取了哪些措施来“稍夺其权,制其钱谷,收其精兵”?(2分)

(3)阅读材料三,分析北宋的基本国策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宋朝的这种基本国策有什么弊端。(2分)

2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8分)

材料一:唐玄宗宠幸杨贵妃,从此荒废朝政。他重用宦官高力士,又把朝政交给口蜜腹剑的李林甫,还提拔杨贵妃的堂兄杨国忠担任宰相。这些人把持军政大权,营私舞弊,排斥贤能之人,致使朝廷黑暗腐败。

材料二:据《太平广记》记载,安史之乱发生后,北方人民纷纷向南迁移,洛阳一带以房屋被焚毁,人烟稀少,千里萧条。

材料三:及府兵法坏而方镇盛,武夫悍将虽无事时,据要险,专方面,既有其土地,又有其人民,又有其甲兵,又有其财赋,以布列天下。然则方镇不得不强,京师不得不弱,故曰措置之势使然也,以此也。

——摘编自《新唐书·卷五十》 请回答:

(1)根据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说安史之乱爆发的主要原因(3分)

(2)结合材料二、三和所学知识,指出安史之乱的影响(2分)

(3)有一位诗人生活在唐朝由盛转衰的时期,他的诗反映了安史之乱的真情实况。请问他是谁?他的诗被称为什么?(2分)

(4)开创“开元盛世”的唐玄宗在统治后期遭遇安史之乱,你认为这对我们有何深刻启示(1分)

五、问答题:(10分)

25.唐、宋是我国历史上对外交往频繁的朝代,其对外交往的特点也不断变化,从汉代的以陆路为主到唐朝后期的海陆并举,再到宋代以海路为主。请回答: (1)请写出唐朝与日本友好交往的典型事例及其作用。(2分)

(2)唐朝的外交政策是什么?其对我们今天的外交政策有何启示?(2分)

(3)请列举一例说明日本文化深受中国文化的影响(1分)

26.在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政权时战时和,发生了许多重要的历史事件。请回答:

(1)请列举唐朝与周边少数民族交往的一种方式,并用相应的史实说明。(2分)

(2)请写出哪一历史事件后,宋辽在很长的时间内保持和平局面。(1分)请说出南宋抗击大金政权的一位英雄人物(1分)

(3)结合两宋时期中原王朝与少数民族的关系,谈谈你的看法。(1分)

A

B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讲解学习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卷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只交答题卡>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北齐 B、东魏 C、西魏 D、北周 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 A、建立唐朝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节制享受欲望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中 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初一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A B C D 黄桥东区域2015-2016学年度期末统一考试 七年级历史试题 2016.1 (分值:50分 时间:政史合场100分钟) 第一部分 单项选择题(20分) 41.传说中的“神农尝百草”,发明医药,成为中华原始农业和医药学的创始人是 A .黄帝 B .炎帝 C .舜 D .禹 42.研究历史离不开文字资料,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秦朝 43.新疆地区正式归属中央统辖开始于: A .公元前138年 B .公元前127年 C .公元前119年 D.公元前60年 44.秦朝修筑的万里长城成为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临洮—咸阳 B .临洮一辽东 C .陇西一辽东 D .临洮一函谷关 45.史书记载,西周建立后“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反映出西周实行的政治制度是 A .世袭制 B .郡县制 C .分封制 D .宗法制 46.被齐桓公任用改革内政的人物是 A .姜尚 B .商鞅 C .吴起 D .管仲 47.后代把商称殷,与下列哪一人物有关? A .商汤 B .盘庚 C .商纣 D .周幽王 48.著名学者余秋雨妙笔生花,曾留下这样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 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起的工程,它的规模从表面上看远不如长城宏大,却注定要稳稳当当地造福千年。长城的社会公用早已废弛,而它至今还在为无数田地输送汩汩清流。”请判断,余秋雨笔下的“它”是指 A .都江堰 B .郑国渠 C .大运河 D .白渠 49.“伦乃……用树肤、麻头及敝布、鱼网以为纸。”这一历史现象发生在 A .春秋 B .战国 C .秦 D .东汉 50.秦朝一位盐商,要到外地去购进一批 食盐。这位商人携带的货币应该是 班级 姓名 考试号 密封线内不要答题 ……………………………………………装………………………………订………………………………………线…………………………………………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卷 姓名:________ 班级:________ 成绩:________ 考试须知: 1、请首先按要求在本卷的指定位置填写您的姓名、班级等信息。 2、请仔细阅读各种题目的回答要求,在指定区域内答题,否则不予评分。 一、选择题 1 . 民族交往在我国历史上写下了一段佳话。文成公主入藏带去了先进的生产技术,促进了吐蕃的发展与进步。吐蕃就是今天的() A.西藏B.蒙古C.新疆D.云南 2 . 自古以来,中央就注重对地方的管理,我国现行的县制和省制分别开始于 A.春秋战国,秦朝 B.秦朝,唐朝 C.秦朝,元朝 D.春秋战国,元朝 3 . 据说隋炀帝是为了到扬州看琼花而开凿大运河的。你认为隋炀帝开凿大运河的根本目的是() A.促进经济交流B.加强对全国的统治 C.沟通五大河流D.便利南北交通 4 . 马克·波罗来到中国后受到哪个皇帝的热情接待? A.元世祖 B.元成帝 C.元明宗 D.元顺宗 5 . 岳飞的《满江红》中写到“壮志饥餐胡虏肉,笑谈渴饮匈奴血”。句中的“匈奴”代指当时哪个少数民族A.女真B.匈奴C.契丹D.党项

6 . 元朝最著名的文学艺术形式是元曲,元曲作家群星璀璨。以下不属于“元曲四大家”的是 A.白朴 B.郑光祖 C.马致远 D.王实甫 7 . 下列古诗中属于“诗仙”代表作的是 A.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B.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C.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 D.死后是非谁管得,满村听说蔡中郎 8 . 以下材料体现的时代特征是 A.大动荡和大变革 B.政权并立与民族关系发展 C.经济重心的南移 D.统一多民族国家巩固发展 9 . 下图是在宋代城市盛行的瓦子。瓦子盛行主要是因为() A.市民阶层不断壮大B.农民的需要 C.宋代文化的繁荣D.士大夫的提倡 10 . 小强准备以隋唐时期的历史内容为素材,写一篇历史小论文。你认为下列切入点可供其选择的是()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卷附参考答案 班级:________ 姓名:________ 分数:________ 一、选择题 1.我国境内目前已确定的最早人类距今() A.300万年B.200万年C.170万年D.70~20万年 2.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在于() A.会不会说话B.能不能直立行走 C.会不会制造工具D.会不会使用工具 3.关于山顶洞人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山顶洞人尚未进入原始社会的氏族公社时期 B.生活在距今18000年前 C.他们已懂得钻孔和磨制技术 D.妇女是他们的生产和生活的组织者 4.河姆渡原始居民是位于我国___ 的原始农耕时代的居民() A.淮河流域B.黄河流域C.长江流域D.珠江流域 5.我国商代制造的造型奇特的青铜精品是() A.司母戊鼎B.四羊方尊C.象尊D.牛尊 6.商朝最后一个国王,有名的暴君是() A.桀B.汤C.纣D.厉王 7.周文王任用的贤才中最著名的是() A.伊尹B.姜尚C.管仲D.鲍叔牙 8.下列关于西周分封制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目的是为了巩固西周的统治 B.分封的方法是周天子把土地和人民,分给亲属、功臣,让他们去做诸候C.西周通过分封制,开发了边疆,加强了统治 D.平民是统治阶级中最低的一层 9.西周“国人暴动”发生时,哪一个国王在位() A.周文王B.周武王C.周厉王D.周幽王 10.青铜文明灿烂的时期是指我国的() A.原始社会后期B.夏、商、西周C.夏朝D.西周 11.战国时期由晋国分裂出来的是下列哪三个诸候国() A.燕、赵、魏B.韩、赵、魏 C.楚、赵、魏D.韩、赵、卫 12.标志齐桓公霸主地位确立的是() A.葵丘会盟B.城濮之战C.长平之战D.桂陵之战 13.铁器在农业和手工业生产上开始使用,是在() A.商朝B.春秋时期C.战国时期D.西汉

新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末测试卷

七年级历史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8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6分) 1.下图是隋朝重大历史事件的时间轴,图中的①、②、③代表相关的历史事件,按事件发生 的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选项是 A.①建立隋朝②灭亡陈朝③开通运河 B.①灭亡陈朝②建立隋朝③开通运河 C.①开通运河②建立隋朝③灭亡陈朝 D.①建立隋朝②开通运河③灭亡陈朝 2.隋朝一位杭州书生,要到洛阳参加科举考试,如果走运河水路,下列哪段运河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 B. 江南河 C .通济渠 D .邗沟 3.在旧金山纽约等地人们把华侨、华人聚居的地方称为“唐人街”,可见唐朝在人们心目中 的地位。唐玄宗统治前期,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历史上称为 A.文景之治 B.开元盛世 C.开皇之治 D.贞观之治 4.在封建的男权社会中,武则天作为我国历史上惟一的女皇帝,引发了时人和后人更多的关注和争议。下列这些评论中,最准确的是 A.严刑酷法,实行残暴统治B.颇有作为,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继续发展 C.奢侈腐化,心狠手毒D.选贤任能,政治清明,创“开元盛世” 5.“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 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A.纺织工具 B.灌溉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 6.唐朝时,科举制度得到很大发展,其基本特征是 A.能言善辩,委以重任 B.“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 C.分科考试,择优录取 D.品评人才,注重门第 7.潮汕地区的地灵人杰,有“海滨邹鲁”之称,唐以后,潮汕名贤不断涌现,历朝考中进士 的潮人约有430人。科举考试“进士科”的正式设置是在 A.唐玄宗时 B.武则天时 C.唐太宗时 D.隋炀帝时 8.关于“贞观之治”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农民战争迫使唐初统治者吸取教训 B.唐的统一与安定为“治”的局面出现创造了条件 C.唐太宗的个人作用是这一局面出现的决定性因素 D.劳动人民的辛勤劳动是创造繁荣的基础 9.唐太宗的民族政策中,最值得称道的是 A.平定分裂叛乱B.设置统治机构C.实行和亲政策D.民族平等团结 10.下列古迹中能体现鉴真向日本传播佛教文化做出重大贡献的是 A.那烂陀寺B.唐招提寺C.敦煌莫高窟D.少林寺 11.隋唐书法和绘画艺术灿烂夺目。下列各项,属隋唐时期书法家的是 ①阎立本②颜真卿③吴道子④柳公权 A.①②B.①③C.②④D.③④ 12.“世上疮痍,诗中圣哲;民间疾苦,笔底波澜。”这副对联称颂的是 A.屈原B.李白C.杜甫D.陶渊明 13.学习隋唐史后,四位同学作了主题演讲,你认为能准确地概括这段历史的基本特征的是A.文明初露曙光B.分裂奔向统一

青岛市 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青岛市初一历史上册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一、选择题 1.史论结合是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下表中的选项、史实与结论对应正确的是( ) A.A B.B C.C D.D 2.汉初的封国有王、候两级。王国名义上受朝廷节制,但皇权不能施行于王国所属的郡县。候国建制与县相当,直属朝廷。由此可见,汉武帝颁布“推恩令”、加强中央集权主要针对 A.王国 B.侯国 C.郡 D.县 3.西汉建立后,大臣陆贾向汉高祖建议“过去可以在马上打天下,现在不能在马上治天下”。于是汉初统治者采取什么政策 A.严峻刑法 B.课收重税 C.休养生息 D.优先发展商业 4.生产工具的进步是生产力发展的主要标志。从木、石、骨、蚌农具到铁农具的使用是生产工具上的革命,铁农具开始应用于农业生产是在 A.商朝B.西周C.春秋D.战国 5.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6.归纳法是一种非常有效的历史学习方法。以下是某同学制作的朝代更替表的一部分,空框中应填的是()

A.西周、春秋B.春秋、战国 C.西周、东周D.东周、战国 7.公元前210年,在辽东守卫长城的弟弟写了一封家书寄给南方家乡的兄长。下列各项是对这封家书描述,正确的是() A.用甲骨文刻写,刻在牛骨上B.用楔形文字刻写,刻在泥版上 C.用小篆(或隶书)书写,写在木片上D.用楷书书写,写在纸上 8.某同学搜集了“鸿门谢罪,四面楚歌,霸王别姬”三个成语定一个主题,应选择的是A.楚汉之争B.战国称雄C.秦灭六国D.春秋争霸 9.“有无相生,难易相成,长短相形,高下相倾,音声相和,前后相随。”这体现了《道德经》中 A.辩证法的思想 B.“兼爱”“非攻”的思想 C.“仁”的思想 D.以“法”治国的思想 10.制作年代标尺是历史学习的有效方法之一,它能将复杂的历史较直观形象地展示出来。下面是一位同学在复习中国古代某一历史时期政权更迭时制作的年代标尺,其中②处应该是 A.夏朝建立B.商汤灭夏C.武王伐纣D.国人暴动11.“孔子很了解自己的学生,他知道高柴愚钝,曾参性子慢,子张好偏激,子路爱冲动,就有针对性地对他们进行教育,发挥他们的长处,帮助他们克服不足。”材料所反映的教育方法是 A.以“德”教人B.有教无类C.因材施教D.当仁不让于师12.公元前127年到公元前91年,各诸侯王国王子封侯者达165人(见下表)。导致该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汉武帝 城阳赵 国 中 山 菑 川 河 间 济 北 齐 国 长 沙 代 国 广 川 鲁 国 胶 东 梁 国 衡 山 3324201711111111985311 A.大肆分封诸侯B.地方广设郡县 C.实施“推恩令”D.设立13个州部 13.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有力地促进了当时思想文化和社会的发展。下列“诸子百家”及

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试题2008年11月 一、单项选择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1、下面内容中,标志着我国世袭制代替禅让制的是: A .禹传位给伯益 B. 禹传子,家天下 C .舜传位给禹 D. 启打败有扈氏 2、商鞅变法发生的时间是 A、公元前356年 B、公元前366年 C、公元356年 D、公元前365年 3、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开始于: A. 夏朝 B. 商朝 C. 西周 D. 东周 4、春秋时期率先起来称霸的是 A.宋襄公 B.齐桓公 C.晋文公 D.秦穆公 5、战国时期的韩、赵、魏三国是由下列哪一诸侯国分裂而来 A.晋国B.齐国 C.鲁国D.卫国 6、今天汉字的源头是 A.甲骨文B.金文 C.大篆D.小篆 7.陈胜、吴广起义军在何地建立政权 A.渔阳 B.巨鹿 C.陈 D.大泽乡 8、秦长城的起止点是() A 西起临洮,东到辽东 B 西起辽东,东到临洮 C 西起咸阳,东到河套 D 西起陇西,东到长平 9、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10、人和动物的根本区别是 A、有无语言 B、能否直立行走 C、会不会使用火 D、会不会制造工具 11、半坡氏族和河姆渡氏族遗址都在大河流域,是因为 A、战略地位重要 B、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C、环境优美 D、水源丰富、土地肥沃、适宜农业生产 12、台湾各党派首脑如连战、宋楚喻等到大陆访问时都拜谒黄帝陵,是因为 A、黄帝是后人尊称的“人文初祖” B、是因为他自己打败的蚩尤 C、因为他的部落形成华夏族的基础 D、是因为他建立了我国第一个奴隶制国家 13、“封建亲戚,以藩屏周”“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反映了西周 A、实行禅让制 B.确立世袭制 C、实行分封制 D.推行郡县制 14、在战国“齐楚燕韩赵魏秦”七个诸侯中,地理位置处于最东面的是 A、楚 B、魏 C、齐 D、燕 15、著名的水利工程都江堰是谁主持修筑的? A、商鞅 B、李悝 C、诸葛亮 D、李冰 16、在历史博物馆半坡文物展厅中,不可能出现的是( ) A.粟的朽粒 B.菜籽 C.人面鱼纹陶盆 D.刻有文字的龟甲和兽骨 17、利用牛来耕作的方式出现在哪个历史时期( ) A.商 B.周 C.春秋D.战国 18、汉武帝时,把其作为思想统治工具的学说是 A.儒家学说B.道家学说 C.法家学说D.墨家学说 19、御史大夫在秦朝分管 A、军事 B、政事 C、监察 D、民政 20、“言语异声,文字异形”的状况最早在什么时候结束? A 、秦朝 B、商朝 C、汉朝 D、西周 二、填空题(每空2分,共8分) 1、上图1是______________居民房屋复原图,上图2是_____________原始居民房屋复原图. 2、汉武帝接受建议颁布推恩令,秦始皇接受的建议发布焚书令。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 【导语】这篇关于七年级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的文章,是特地为大家整理的,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以下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正确的。请把正确选项的代号填入下表中。) 1.某同学利用暑假准备实地考察我国境内已知的最早人类遗址,他应该去 A.陕西省B.北京市C.云南省D.浙江省 2.我国在世界上最早种植的农作物有 ①稻②麦③黍④粟 A.①④B.②③C.②④D.③④ 3.歌曲《龙的传人》中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的中华民族所尊奉的“人文初祖”是 A.黄帝B.尧舜C.大禹D.后羿 4.禹死后,他的儿子启是通过什么样的继承方式成为夏朝的 第二代国王的 ?

A.禅让制 B.奴隶制 C.世袭制 D.分封制 5.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A.退避三舍──城濮之战 B.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C.卧薪尝胆──长平之战 D.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6.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B.小篆C.隶书D.行书 7.小明感冒了,到医院去看病,医生先看了小明的脸色,又听了他的胸部,然后问了一下他的感觉。请问,这种诊断疾病的方法最早是谁总结出来的? A.张仲景 B.李时珍 C.华佗 D.扁鹊 8.春秋战国时期的思想派别中对我国传统文化影响的是 A.道家 B.儒家 C.法家 D.墨家 9.秦朝为加强中央集权而采取的措施是 A.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B.颁布“推恩令”,削弱王国势力 C.称皇帝,实行郡县制 D.派卫青、霍去病打败匈奴 10.他是以大一统王朝使臣的身份开辟域外交通路线的第一人,经过他的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七年级上册历史期中试题》测试题 一、选择题 1.“黄帝的妻子嫘祖是位贤德的女性。她全力支持丈夫的工作,也像丈夫一样关心老百姓的疾苦。她发现桑蚕,教会老百姓养蚕缫丝,织成丝绸,做成漂亮的衣服。”这段文字描述的事情应该是 A.历史传说 B.真人真事 C.亲身经历 D.考古发现 2.商鞅变法最能体现哪一学派的思想( ) A.法家B.道家C.儒家D.墨家 3.中华民族具有“和为贵”“亲仁善仁”的文化传统。先秦时期,提出“仁”“爱 人”“己所不欲,勿施于人”的思想家是 A.老子 B.孔子 C.墨子 D.韩非 4.同学们来到殷墟,讲解员指着一段文字残片告诉同学:“这文字记录反映了商王的活动和商朝的政治、经济情况,对研究商朝的历史有重要的价值。”由此判断,这些文字应该是 A.甲骨文 B.小篆 C.隶书 D.行书 5.下图所示为战国时期秦国发生的重要历史事件,这说明商鞅变法后 A.秦国国力增强B.分封制基本瓦解C.经济遭到破坏D.六国战斗力增强6.某同学利用下边的行政系统简表进行研究性学习,他研究的主题应该是()

A.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 B.西周推行分封制 C.夏朝实行王位世袭制 D.西汉强化监察制度 7.华夏儿女同根同祖,血脉相连。下列人物被尊称为华夏儿女“人文初祖”的是 A.炎帝和黄帝B.尧C.汉武帝D.成吉思汗 8.有学者认为文明起源的标志是:已经发明文字和能够利用文字作记载;已知道冶炼金属。按照此标准,你认为我国进入文明社会的时间最迟不晚于 A.半坡时期B.夏朝C.商周D.秦汉 9.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文献资料B.考古发现C.想象D.传说神话 10.文物是了解历史的重要史料。下列文物中有助于了解原始农耕生活的是 A.河姆渡黑陶钵B.战国青铜牛尊C.战国农具D.秦半两钱 11.历史文物是后人了解方史的第一手资料。通过“甲骨ト辞”、殷墟等遗物、遗迹,可以了解() A.夏朝历史B.商朝历史C.秦朝历史D.西周历史 12.与黄帝一起被尊奉为中华民族人文始祖的传说时代的人物是 A.炎帝B.禹C.尧D.舜 13.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材料描述的我国古代伟大工程是 A.大运河B.万里长城C.都江堰D.灵渠 14.从简单的刻画符号到发明文字,是人类进入文明时代的重要标志之一。我国有文字可考的历史,可以追溯到 A.夏朝 B.商朝 C.西周 D.秦朝 15.以身作则、公而忘私的精神是中华民族的优良传统之一。中国历史上曾经为治理黄河水患,三过家门而不入的是 A.尧B.舜C.鲧D.禹 16.黄仁宇在《中国大历史》中写道:“周代的诸侯,有王室的家属、商之子孙和现有各部落国家的首长。”材料说明了分封制的 A.分封制的目的B.分封的对象 C.分封制的影响D.诸侯的权利

七年级历史期中试题及答案

2016年秋学期七年级历史期中考试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50分) 命题人:李春花 第Ⅰ卷(选择题共30分) 一、选择题(共30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1.“你来自云南元谋,我来自北京周口,牵起你毛茸茸的手,爱让我们直立行走。”这首在网络上颇为流传的诗句,让我国境内的远古人类蒙上了一层神秘而浪漫的薄纱。下列有关原始人类北京人生活情况的叙述,正确的是( ) A.能使用天然火烧烤食物 B.能制作磨制石器 C.能够人工取火 D.用骨针缝衣服 2.考古的主要对象是古代人类活动遗存的实物资料如工具、用具等,根据下列图片提示,找出反映长江流域河姆渡原始居民文化特征的是() A.①② B.③④ C.②③ D.①③ 3.学习历史时,学会正确的计算历史年代是很必要的,请问下面年代尺上某事件经历了多少年( ) A.11年B.12年 C.13年D.14年 4.《舌尖上的中国2》的热播,再次引发了人们对美食的关注。距今约五六千年的半坡原 始居民食物种类已大大丰富,有主食,还有副食。他们的主食是( ) A.水稻 B.小麦 C.粟 D.玉米 5.“通大川,决壅塞,凿龙门……疏三江五湖,注之东海,以利黔首。”材料所述历史事件是 ( ) A.女娲补天 B.炎黄二帝战蚩尤 C.大禹治水 D.尧舜禅让 6.被尊奉为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的是:() A.尧 B.舜 C.大禹 D.黄帝和炎帝 7.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是:()

A.夏朝 B.西周 C.东周 D.商朝 8. “工匠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访华的精华之一。正是古代工匠的追求极致、追求品质的精神,造就了图中的两件绝世青铜精 品。它们铸造于() A.夏朝 B.商朝 C.周朝 D.秦朝 9.河北省有《燕赵都市报》,山东省有《齐鲁晚报》,山西省有《三晋都市报》,湖北省有《楚天都市报》,与这些报纸的得名相关的古代制度是( ) A.禅让制 B.分封制 C.行省制 D.郡县制10.妇好是商王的王后。一年夏天,北方边境发生战争,妇好自告奋勇,要求率兵前往,商王犹豫不决,占卜后才决定派妇好起兵,结果大胜。这个故事最早可能记载在( ) A.龟甲或兽骨上 B.竹简或木牍上 C.丝帛或麻布上 D.宣纸上 11.制作年代尺,可以更有效地学习历史。下面是小明复习夏、商、周更迭知识时制作的年代尺。其中“?”部分应填( ) A.盘庚迁殷 B.武王伐纣 C.平王迁都 D.西周灭亡12.成语故事往往由历史事件演变而来,下列成语与相关人物搭配不正确的一组是( ) A.尊王攘夷——齐桓公 B.退避三舍——晋文公 C.问鼎中原——楚庄王D.卧薪尝胆——夫差 13.学校新来了一个风趣的历史老师,她作自我介绍时说到:“我的名字与战国有缘,我的姓是战国时期地处最西的一个国家的名称,我的名是战国时期地处最北的一个国家的名称。”这位历史老师的名字是( ) A.楚秦 B.齐燕 C.秦齐 D.秦燕 14.春秋五霸中最先取得霸主地位的是:() A.楚庄王 B.宋襄公 C.齐桓公 D.晋文公 15.春秋战国时期,土地的使用率和农作物产量显著提高。这种变化直接得益于( ) ①磨制石器取代打制石器②青铜工具的发明与应用 ③铁农具的出现和推广④牛耕技术的运用 A.①② B.③④ C.①④ D.②③ 16.下列诸候国不属于战国七雄的是 ( ) A.晋国 B.齐国 C.楚国 D.秦国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案.doc

2019-2020 年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及答 案 <考试时间 60 分钟 , 满分 100 分, 只交答题卡 > 一、选择题:(本大题有 20 小题,每小题 2 分,共 40 分。在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是最符合题意的,请将答案填入答题卡的表格中。) 1、隋朝大运河的中心是() A、长安 B、洛阳 C、涿郡 D、余杭 2、隋朝政权的基础是() A 、北齐B、东魏C、西魏 3、和右图人物无关的史实是() A、建立唐朝 D、北周 B、提出“水能载舟,亦能覆舟”的治国观点 C、合并州县,革除“民少吏多”弊政 D、注意“戒奢从简” ,节制享受欲望 4、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是() A、契丹萧太后 B、慈禧太后 C、武则天 D、吕后 5、唐朝长安城内繁华的商业区叫做() A、坊 B、市 C、瓦肆 D、勾栏 6、科举,就是由封建国家设立科目,定期举行统一考试,通过考试来选拔官吏。 下列事件中标志着科举制度正式诞生的是( A、隋文帝时利用分科取士的办法选拔官吏 ) B、唐太宗时扩充国学的规模,扩建学舍,增加学员 C、武则天时开始进行武举考试 D、隋炀帝时正式设进士科,按考试成绩选拔人才 7 、“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 ,这首诗反映了() A、唐太宗通过科举考试选拔官吏,许多贤才为他所用,一直到头发花白 B、贞观年间,进士科录取率极低,不少人从少年考到老年,仍未考 中C、唐太宗将诗词作为考试内容,许多考生为作诗熬白了头发 D、唐太宗设立武举考试,许多英雄为此奋斗终生 8、唐朝初年,下列名称中还未出现的是() A、回鹘 B、匈奴 C、吐蕃 D、突厥 9、唐太宗在今新疆地区设立的管辖西域的最高行政机构是( A、北庭都护府 B、西域都护府 C、安西都护府 ) D、新疆行省 10、今天的印度半岛在唐朝时被称为( A、波斯 B、大食 C、大秦) D、天竺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试卷(含答案)

七年级历史下册期中测试试题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下列每小题的四个选项中, 题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答案 1、唐朝一位范阳(今北京)商人,要到扬州经商,如果走运河水路,他不必经过()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 2、有人说:“隋朝,犹如一颗流星划过历史的夜空,时间虽然短暂却光芒四射。”请你计算一下,隋朝从建立到最后的灭亡,前后仅经历了:() A.36年B.37年C.28年D.29年 3、下列选项中,能反映唐代农业生产新技术的是() A. 骨耜 B. 耦犁 C. 翻车 D. 曲辕犁 4、唐朝中后期,扬州成为全国最繁华的工商业城市之一,其主要原因有() ①地处大运河和长江交汇点,南北交通便利②中外客商云集,是对外贸易的重要商埠 ③受益于经济重心的南移,各业繁盛④政治、经济地位超过长安、洛阳 A.①②③B.①③④C.①②④D.②③④ 5、现今,国家公务员招考一般采用笔试和面试相结合的方式。下列皇帝中亲自出题面试,首开殿 试之举的是() A.隋文帝 B. 唐太宗 C. 武则天D.唐玄宗 6、唐《陇西行》写道:“自从贵主和亲后,一半胡风似汉家。”这里的“胡”是指() A.西夏B.辽C.金D.吐蕃 7、七年级一班小奇同学进行研究性学习,他搜集了“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玄奘西游”、“鉴 真东渡”的相关资料,由此推断他研究的课题是() A.政权分立与民族融合B.中华文明的起源C.统一国家的建立D.繁荣与开放的社会8、1900年在敦煌莫高窟发现的《金刚经》卷末题有“咸通九年四月十五日”字样。《金刚经》是 世界上现存最早的() A.标有年代的活字印刷品B.标有年代的雕版印刷品 C.隋代初年留存的印刷品D.北宋时期的佛经印刷品 9、我国古代有很多德才兼备的人,他们通常被称为“圣人”。那么“书圣”、“画圣”、“诗圣”分 别是指() A. 王羲之、吴道子、李白 B. 王羲之、吴道子、杜甫 C. 张旭、顾恺之、李白 D. 张旭、顾恺之、杜甫 10、金庸武侠小说著《射雕英雄传》讲述的是发生在南宋时期的故事,其中有这样一个情节:全 真七子之一的丘处机这两个未出世的孩子分别取名:郭靖和杨康。并各赠一剑。丘处机此举是让孩子们勿忘国耻——靖康之耻。根据所学推断当时的国耻是指()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历史期末试卷及答案2017

据此判断这户人家可能生活在 、齐国、楚国、秦国、燕国 3县这一地方行政建制在我国出现始于 、战国、春秋、西周、秦朝 4战国时期引发社会变革的最根本因素是 、战乱频繁、铁器和牛耕的使用、各国君主支持、百家争鸣 5《华阳国志》记载水旱从人,不知饥馑,时无荒年,天下谓之‘天府’也。 文中的天府指的是 、长江中下游地区、成都平原、江南地区、河套地区 6与右图所示人物相关的历史事件是 、改进造纸术 、发明指南针 、发明造纸术 、发明火药 7有一位北方朋友,他热衷于农作物、蔬菜和果树的栽培技术的研究,他想详细了解我国古代北方农业生产技术,他可以查阅的书籍是 、《水经注》、《本草纲目》、《齐民要术》、《天工开物》8被鲁迅称为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的我国第一部纪传体通史是 、《三国志》、《汉书》、《春秋》、《史记》

9要看500年的历史到北京,要看5000年的历史到西安,西安的碑林是的的旅游景点,其中就有书圣的作品,被尊称为书圣的是、王羲之、颜真卿、顾恺之、郦道元 10我国古代有许多抗击自然灾害的英雄传说。 其中,一心治水,在外多年,三过家 门而不入的英雄是 、黄帝、尧、舜、禹 11我国古代的很多成语来源于春秋战国时期,下列成语与古代事件对应正确的一组是 、退避三舍──城濮之战、纸上谈兵──桂陵之战 、卧薪尝胆──长平之战、围魏救赵──吴越争霸 12严格官员管理,健全监察制度是防止政府权力被滥用的重要途径。 为此,秦始皇 时期设立了 、丞相、御史大夫、门下省、军机处 13一位秦朝老人收到家书,得知其子在参与长城西起点的修筑。 请你告诉老人他的 儿子在下列哪个地方 、陇西郡、长安、咸阳、临洮 14学者余秋雨的生花妙笔,曾经给人们留下了一段优美的文字就在秦始皇下令修长城的数十年前,四川平原上已经完成了一个了不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含答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中测试卷 卷I(选择题) 一、选择题(每题 2分,共计60分) 1.国家统一始终是中国历史发展的主流。下列结束长期分裂局面、实现国家统一的四个封建王朝,按时间先后顺序排列正确的一项是() ①秦朝②隋朝③西晋④元朝 A.②①③④ B.①④②③ C.①③②④ D.③①②④ 2.“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中“河”的中心就是现在的() A.北京 B.洛阳 C.杭州 D.南京 3.美国史学家斯塔夫里阿诺斯认为古代中国创立了世界上最早的考试制度,这一考试制度使中国的行政提高了效率,增强了稳定性。“这一考试制度”指的是() A.世袭制 B.郡县制 C.科举制 D.行省制 4.唐太宗说:人要照见自己,一定要有明镜;皇帝想要知道自己的过错,一定要借助忠臣。因此他() A.重视教育 B.倡导节俭 C.轻徭薄赋 D.虚心纳谏

5.唐玄宗统治前期,经济繁荣,国力强盛,唐朝进入全盛时期。史称() A.“文景之治” B.“光武中兴” C.“贞观之治” D.“开元盛世” 6.乾陵武则天陵墓前立有著名的“无字碑”,传说是武则天想让后人来评定自己的功过是非。以下对她的评价不正确的是() A.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B.励精图治,使唐朝进入贞观盛世 C.重用人才,重视发展生产 D.改国号为周 7.“水车如纺车,以细竹为之,车首之末,缚以竹筒,旋转时,低则舀水,高则泻水”。上述史料介绍的农用工具应该是() A.纺织工具 B.灌溉工具 C.交通工具 D.耕作工具 8.下列工具由唐代农民改进而成的是() 9.下列属于两宋时期豪放派词人的是() ①苏轼②李清照③辛弃疾④陆游 A.①② B.①③ C.①④ D.②③ 10.隋唐时期的一系列制度和技术创新为社会发展注人活力,铸就当时的繁荣时代。隋唐时期的制度和技术创新是() ①曲辕犁和筒车②科举制③行省制度④雕版印刷术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 历史考试并不难,考生们要好好复习,好好做题,这样才能考到好成绩。下面是百分网为大家整理的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及答案,希望大家喜欢! 七年级历史期末测试卷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26分) 1.请根据以下描述判断他们属于哪一早期人类“生活在北京西南周口店一带;会制造和使用工具;会使用天然火;过着群居的生活。”他们是( ) A.蓝田人 B.北京人 C.元谋人 D.山顶洞人 2.历史专家认为,我国原始社会的氏族聚落居民已大量种植水稻,我国是世界上最早种植水稻的国家之一。下列遗址能够证明这一论点的是( )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3.歌曲《龙的传人》有一句歌词:“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作为龙的传人,被我们尊奉为人文始祖的是( ) A.女娲和大禹 B.大禹和黄帝 C.蚩尤和黄帝 D.黄帝和炎帝 4.“公天下”变成了“家天下”,是指( ) A.世袭制代替了禅让制 B.禅让制代替世袭制 C.私有制代替公有制 D.分封制代替禅让制 5.《左传》“封建亲戚,以藩屏周”这一史料反映西周的社会制

度是( ) A.郡县制 B.三公制 C.分封制 D.县制 6.成语是我国文化遗产中的一颗璀璨的明珠。许多成语来源于历史典故,其中“卧薪尝胆”与下列哪一历史人物有关?( ) A.齐桓公 B.晋文公 C.楚庄王 D.越王勾践 7.使“千耦其耘”到“个体农耕”成为可能,是因为( ) A.木石农具的使用 B.青铜工具的发明 C.铁器、牛耕的推广 D.瓷器的制作 8.我们今天的汉字,是从( )发展而来的。 A.钟鼎铭文 B.甲骨文 C. 大篆 D.隶书 9.秦始皇是我国历史上的第一位皇帝,他最主要的历史功绩是( ) A.开创“百家争鸣”的学术繁荣局面 B.“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C.建立第一个统一的中央集权的封建国家 D.开辟丝绸之路 10.自西汉以后的两千多年,被确立为专制王朝的正统思想的是( ) A.道家学说 B.法家学说 C.佛家学说 D.儒家学说 11..蔡伦被当今世人誉为“影响人类历史进程的100名人”、“人类有史以来最佳发明家之一”,是因为他( ) A.修筑都江堰 B.改进造纸术 C.发明活字印刷术 D.制造地动仪 12.魏晋南北朝时期,江南地区得以开发的最主要原因是( ) A.北方人民南迁带来先进技术 B.南方的自然条件优越 C.江南统治者施行仁政 D.南方人比北方人勤劳

初一历史上期中考试试卷及答案

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初一历史学科阶段测试试卷 (时间50分总分50分) (特别提示:本卷所有题目答案写在答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以下各题都有四个选项,其中只有一个是正确的,请选出正确答案,每题1分,1×20 = 20) 1、歌曲《中国人》中有一句歌词说:“五千年的风和雨啊,藏了多 少梦,”可见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你知道我国境内目前已知的最早人类吗? A、元谋人 B、蓝田人 C、北京人 D、山顶洞人 2、长江流域原始农耕的代表是 A.河姆渡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大汶口原始居民 D.山顶洞人 3、通过推举 ..产生部落联盟首领的办法,称之为 A、分封制 B、世袭制 C、禅让制 D、等级制 4、被尊称为中华民族的祖先的是 ①炎帝②黄帝③蚩尤④禹 A.①② B.①②③ C.③④ D.②③④ 5、以下人物与桀最为相似的是 A禹B周武王C纣王D汤 6、我国最早建立军队、制定刑法、设立监狱是在 A夏B商C西周D东周 7、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的“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目的是 A.加强中央集权 B.提倡儒家学说 C.教育青年学生 D.禁止其他学说 8、“春秋时期,第一个称霸中原的是 A齐桓公B楚庄王 C晋文公D秦穆公 9、下列关于秦与边疆少数民族关系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秦始皇对北方匈奴的不断进扰,采取积极防御的策略 B.开凿灵渠是为了便于秦始皇巡游 C.修筑万里长城,用来抵御匈奴 D.秦始皇派兵统一了东南、岭南和西南少数民族地区 10、我国开始出现铁农具是在 A.夏朝 B.商朝 C.春秋时期 D.战国时期 11、下列不属于文景之治内容的是 A.奖励农耕,劝诫百官关心农桑 B.提倡节俭,以身作则 C.文帝在位20多年,宫室、园林没什么增加 D.下令诸王将封地分给子弟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初中一年级上册历史期中测试题(附答案) (全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50分钟) 本卷全为单项选择题,共50小题,每小题2分,共100分 1.目前我国境内已知最早的人类是:( ) A.北京人 B.山顶洞人 C.元谋人 D.蓝田人 2.火的使用在人类进化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最早知道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半坡人 3. 韩非子在描述远古社会自然环境时,写道:“上古之世,人民少而禽兽众,人民不胜禽兽虫蛇。”因此,古人最需要的是( ) A、学会制造工具 B、住在山洞里 C、过着群居生活 D、懂得用火驱赶野兽 4.中国在世界上最早培植的两种农作物是:( ) A、棉花与水稻 B、棉花与玉米 C、水稻和玉米 D、水稻和粟 5.右图是哪一聚落房屋复原图:( ) A.山顶洞原始居民 B.半坡原始居民 C.河姆渡原始居民 D.大汶口原始居民

6.我国长江流域原始农耕文化的代表是( ) A.河姆渡遗址 B.半坡遗址 C.大汶口遗址 D.红山文化遗址 7.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A、推理 B、考古 C、想象 D、传说 8. 俗话说:“水火无情”,在我国远古时代,有一位英雄人物,花了13年时间,三过家门而不入,终于治好洪水。下列对他的叙述,哪一项是错误的( ) A、他是禅让制度下产生的最后一位部落首领 B、他是中华民族的人文始祖 C、他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国家的建立者 D、他传位于子,开创了“家天下”的历史 9右图反映商鞅在变法中采取的措施,目的是 A统一政治 B统一度量衡 C加强军事力量 D统一文字 10.夏朝和商朝的暴君分别是 () A、启、桀 B、桀、纣 C、汤、桀 D、汤、纣 11.据史书记载,奄国(今山东曲阜)曾随武庚叛周。平叛后,成王封周公长子伯禽于奄国称鲁,并辖“殷民六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期末测试卷_附答案

期末考试卷 (45分钟,满分100分)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的选项代号填入表格中对应的题号下面) 1.隋朝在我国历史上有不少贡献,其中最重要的贡献是() A.重新统一南北B.建立三省六部制 C.创立科举制D.开通大运河 2.“太宗皇帝真长策,赚得英雄尽白头。”该诗句是说唐太宗() A.善于用人B.虚心纳谏C.科举取士D.勤政爱民 3.唐朝诗人孟郊的着名诗句“慈母手中线,游子身上衣”,这里的“线”绝不可能是①麻线②丝线③棉线④尼龙线() A.①②B.③④C.④①D.②③ 4.下列内容,哪些是鉴真和玄奘的共同之处() ①都是唐朝的僧人②都在唐朝的对外交往中有重大贡献③都为完成自己的使命历尽艰辛④都有一种顽强的毅力和百折不挠的精神 A.②③④B.①②④C.①②③④D.①② 5.我国封建社会呈现前所未有的“开元盛世”是在()统治时期 A.唐高祖B.武则天C.唐太宗D.唐玄宗 6.唐朝时发明的农具有:①耧车②曲辕车③翻车④筒车() A.①②B.③④C.①③D.②④ 7.“行营到处即为家,一卓穹庐数乘车。千里山川无土着,四时畋猎是生涯。”这首诗描述的是哪个民族的生活() A.契丹族B.女真族C.汉族D.匈奴族 8.隋朝时建立的被誉为“世界建桥史上的一个奇迹”的是() A.玉带桥B.泸定桥C.赵州桥D.西安灞桥 9.被称为“诗圣”的唐代着名诗人是() AB C D 10.中国古代宋元时期的科技发明中,为推动世界文化发展作出了巨大贡献的是() A.印刷术B.造纸术C.指南针D.火药 11.“昔汴都数百万家,尽仰石炭,无一家燃薪者”这一记载所反映的历史是() A.北宋汴河流域人以石油作燃料 B.北宋东京居民以石油作燃料 C.北宋东京居民以煤炭作燃料 D.河南开封是我国最早以煤炭作燃料的地区 12.两宋时期,劳动者多穿小袖狭身的短衣,主要是因为() A.当时政府做出了严格的规定B.受北方少数民族的影响 C.便于从事生产劳动D.受国外风俗习惯的影响 13.《百子嬉春图》中的“春”所指的节日与下列哪一句诗所指的相同()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 初一历史相信大家都掌握得不错,那么对于这一次历史期中考试成绩应该也很理想。快来对对历史期中考试试题的答案吧。下面由整理的关于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及答案,希望能帮助到您! 初一历史期中考试试题:选择题1.2013年1月,周口店北京人遗址监测中心成立,并开始对北京猿人洞进行体检,某同学在跟随专业人员在体检过程中对北京人的生活进行了丰富的想象,其中正确的是( ) A.几十个人围在一起喝小米粥 B.用弓箭射死了一头野兽 C.钻木取火烧烤捕捉到的野兽 D.用火堆驱赶野兽和照明 2.恩格斯说:就世界范围而言,人工取火的进步超过了蒸汽机。在我国历史上,最早掌握人工取火的是( )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山顶洞人 D.河姆渡人 3.半坡原始居民和河姆渡原始居民都生活在大河流域,主要是因为( ) A.战略地位重要 B.水利资源丰富,土壤肥沃,适合农业生产 C.环境优美 D.适宜航行,交通便利 4.考古发现,大汶口原始居民的墓葬里,大都有随葬品,但其数量却差异很大。当时出现私有财产和贫富分化现象的根本原因是( )

A.人们生活的不平等 B.社会生产力的发展 C.居民的分化 D.部分人将公共财产据为私有 5.《周易》记载:上古穴居而野处,后世圣人易之以宫室,上栋下宇,以待风雨。下列有关古人处所的描述,正确的是( ) A.北京人已经过上了独居的生活 B.群居是人类最原始的社会组织形式 C.生活在陕西西安半坡村的聚落住在干栏式的房屋里 D.半地穴式的房屋适应了南方湿润的气候条件 6.图片和文字一样承载着历史,一图胜千言。关于下列图片反映的历史信息较为准确的是( ) 石斧骨耜 A.聚族而居 B.原始农业 C.贫富分化 D.采集狩猎 7.我们知道神农尝百草、神州轩辕自古传。创造宫室、车船,平定蚩尤乱,主要是依据( ) A.推理 B.考古 C.传说 D.想象 8. 古老的东方有一条龙,它的名字就叫中国;古老的东方有一群人,他们全都是龙的传人。黑眼睛黑头发黄皮肤,永永远远是龙的传人。中国人自称是龙的传人。龙的形象突出地反映了: A.中国人善于想象 B.华夏族是由不同部落融合而成 C.中华民族的锐意进取精神 D.中华民族的团结友爱传统 9.夏朝建立于约公元前2070年,这一年属于( ) A.21世纪70年代 B.公元前20世纪70年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