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练习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练习
(最新)部编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上册第一单元测试卷 练习

第一单元测试卷

一、连一连。

二、你知道的后面藏的是几吗?

1.4 5 7

2.10 8 7

3. 4 5

4.6 7 10

三、把同样多的部分用线圈起来。 1.

2.

四、先数一数,再写数。

( ) ( )

( ) ( )

( ) ( )

五、按照图下面的数,在“”里涂上你喜欢的颜色。

六、画一画。

1.画,要与同样多。

2.画,比多3个。

3.在方框中画,左边方框中的最少,右边方框中的最多。

七、数一数,有几个就圈几。

八、从1写到10。

第一单元测试卷参考答案

一、略

二、1.6 2.9 6 3.2 3 4.8 9

三、略

四、6 9 10 5 7 1

五、略

六、提示:1.画5个。2.画7个。3.左面画5个,右面画7个(答案不唯一)。

七、分别圈2、3、5、9。

八、略

生活与哲学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 3.本试题由第I卷和第II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④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①②B.②③ C.①④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 A.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 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①④B.①② C.②③D.③④ 4.“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A.内涵 B.起源 C.任务 D.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只要养成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物理)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题(含答案) 一、选择题 1.一矩形线圈放在蹄形磁铁的两极之间,刚通电时在磁场作用下扭转方向如图甲所示.现将该线圈放在图乙所示的蹄形螺线管间,a、b为螺线管与电源的接口.某同学进行了如下四次操作: ①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②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 ③a接正极b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④b接正极a接负极,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 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的是() A. ①和③ B. ②和④ C. ①和④ D. ②和③ 【答案】D 【解析】【解答】解:①若乙图中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②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同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③若乙a接正极b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S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反,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同;④若乙b接正极a接负极,根据安培定则知蹄形螺线管左端为N极,与甲图的磁场方向相同,线圈中通与图甲电流方向相反的电流,故线圈刚通电时扭转方向与图甲所示的扭转方向相反; 综合分析②③,故D正确. 故选D. 【分析】(1)根据安培定则判断通电螺线管的磁极;(2)磁场对电流(通电导体)有力的作用,据此制成了电动机;(3)通电导体受力的方向与电流的方向和磁感线的方向有关.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精选题一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_ 1、临湖宾馆八月份用水279吨,平均每天用水多少吨? 2、甲乙两港之间的水路长384千米。小明上午7:00从甲港乘船出发,晚上7:00到达乙港。这艘船平均小时航行多少千米? 2、一个修路队要修路726米,已经修了285米,剩下的如果每 天修63米,还要用多少天? 3、江华机械厂今年七、八两个月一共用煤558吨。这两个月平 均每天用煤多少吨? 4、食堂买来40筐西红杮,用去800元。平均每筐西红杮多少 元?如果每筐西红杮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800元可以 买多少筐这样的西红杮? 照这样的速度,剩下的210米山路,小亮还要走多长时间? 5、学校买来42包笔记本,每包20本,把这些笔记本平均分给 24个班,每班分得多少本? 6、四年级同学做了80朵红花和70朵黄花。如果每25朵花扎一 个花环,这些花能扎成多少个花环? 7、四年级同学做了150朵纸花。送给幼儿园小朋友60朵,剩下 的扎成了5个花环。平均每个花环上有多少朵纸花? 8、云风小学的学生分5个方阵表演团体操,每个方阵有9行, 每行有14人。参加团体操表演的一共有多少人? 9、云冈小学的630名同学平均分成5个方阵表演团体操,如果 每个方阵有9行,平均每行有多少人? 10、大河口林场计划植树480棵。请你根据下表中每行的棵数算 出需要栽多少行,并把表格填写完整。

果每箱果汁?如果每箱果汁降价5元,小玲带的钱可以买多 少箱? 12、果园里栽了780棵苹果树,又栽了5行梨树,每行12棵。苹 果树的棵数是梨树的多少倍? 13、学校第二季度用水情况如下表。 14、一条渡船核定载客量是80人,实验小学有315人坐船过江游 玩,应该分乘几条这样的渡船? 四年级数学上册《练习与测试》精选题二 班级:______姓名:_______学号:_______得分:________ 1、一堆沙子有240吨,用6辆同样的卡车各运5次,正好运完。平均 每辆卡车运了多少吨? 2、一本《趣味数学》有315页。如果小明每天看21页,需要多少天看 完?如果用7天看完,平均每天要看多少页? 3、学校食堂买来25筐黄瓜,一共用去750元,平均每筐黄瓜多少元? 如果每筐黄瓜的价钱降到原来的一半,用这些钱可以买到多少筐这样的黄瓜? 4、时鲜水果店上午卖出240千克水蜜桃,下午卖出540千克水蜜桃。 如果每箱水蜜桃重26千克,这一天一共卖出水蜜桃多少箱? 5、星星玩具厂五、六两个月一共生产玩具熊915箱,平均每天生产玩 具熊多少箱?照这样计算,再生产500箱玩具熊至少需要多少天? 6、沪宁高速公路全长约274千米。一辆客车已经行驶了80千米,余下 的路程计划2小时行完,平均每小时要行多少千米? 7、果园里有5行桃树和14行梨树,每行都是20棵。桃树和梨树一共 有多少棵?

人教版一年级数学上册期末考试卷及答案

2011-2012学年度上学期一年级数学期末考试卷 一、动脑筋填一填( 11分 ) 1、15里面有( )个十和( )个一。 2、美羊羊读一本书,她从第3页读到第9页,一共读了( )页。 3、比16大比20小的数有( )。 4、在○里填上“>”、“<”或“=”。 8+ + 7 0 + -0 7+ +-二、数一数( 7分 ) ① ② 从右数第( )个盘子里的球最多,有( )个,这个盘左边的盘子里有( )球。 三、比一比( 10分 ) 1、高的画“√”,矮(ǎi)的画“○”,2 、轻(q ī n ɡ)的画“√”,重(zh òn ɡ)的画“○”。 四、我是小小神算手(20分) 0+6= 7+3= 9-0= 10-2= 8+5= 4+8= 10-7= 7+7= 9+7= 7+8= 12+7= 5+10= 6+8= 7+6= 9-2= 8+8+3= 9+2+6= 1+3+9= 9+4+3= 5+8+6= 五、分一分,找出每组中不同类的,把它圈起来。(9分) 六、找朋友(共8分) 下午3时 11时半 快6时了 5时刚过

七、写算式(共12分) 1、看图写算式 ?条 2 、从9、 2 、5 、7 、4、 10中选出三个数,写两个加法算式和两个减法算式。 八、我会解决问题了(共15分) 1、小兔队和小猴队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2、、小熊队比小猴队少几名运动员? 3、小兔队、小熊队、松鼠队一共有多少名运动员? 4、你能再提出一个数学问题并列式计算吗? 问题: 列式: 九、个性空间:(共8分) 1、探索园地:按规律往下画。 2、、按照你喜欢的方式涂规律。 、 = = = = =(名) (名) (名) = =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第二十章《电与磁》单元测试题 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 1.地理的两极和地磁的两极并不重合,最早记述这一现象的人是( ) A.沈括B.牛顿C.奥斯特D.法拉第 2.如图所示是条形磁体的磁场分布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 A.该条形磁体的左端为N极,右端为S极 B.A处的磁场强弱与b处的磁场强弱相同 C.置于a点的小磁针,静止时南极指向左侧 D.磁感线是为了研究方便引入的假想曲线 3. 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 ) A.这是模拟奥斯特实验的一个场景 B.图示实验说明了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磁场 C.将电池正负极对调后,重新闭合电路,小磁针偏转方向改变 D.将图中导线断开,小磁针N极将指向地磁的北极 4. 现代武器中有一种新型电磁炮,它是利用电磁技术制成的一种先进武器,具有速度快,命中率高等特点,其原理是利用磁场对通电导体的作用.如图中与此工作原理相同的是( )

5. 在昼夜明灯的地下停车场,驾驶员根据车位入口上方的红绿灯入停.如图所示是小吴设计的自动控制电路图,将光控开关(遮光时开关闭合)装在每个车位地面中央,红绿灯装在车位入口上方.当车位未停车时绿灯亮,当车位已停车时红灯亮,则图中L1、L2( ) A.都是红灯B.都是绿灯C.分别是红灯、绿灯D.分别是绿灯、红灯 6.为了探究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哪些因素有关,某同学使用两个相同的大铁钉绕制成电磁铁进行实验,如图所示,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要使电磁铁的磁性增强,滑动变阻器的滑片应向右滑动 B.用电磁铁吸引大头针的数目显示它的磁性强弱 C.两电磁铁的线圈串联是为了探究磁性强弱与电流的关系 D.B线圈的匝数多,说明通过B线圈的电流大于通过A线圈的电流 7.如图所示的装置中,当开关S闭合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小学数学《练习与测试》参考答案(苏教版四下)

练习与测试 第2页第1题第1、2、4个图案都可以通过平移得到 第2页第2题房子图向右平移了10格;奖杯图向左平移了12格;小船图先向上 平移了7格,再向左平移了9格。 第3页第1题第2、4个图案可以通过旋转得到。 第3页第2题(1)顺(2)90 第4页第4]图A和图B重叠后,得到的新图形是③。 第5页第1题(1)③(2)①(3)① 第7页第2题6个万80个万606个万 第7页第4题11000015000000250000 第8页第3题(1)18000(2)786000(3)1080000 第8页第4题(1)40008362(2)40820603(本题答案不唯一) 第9页第4题一百零八亿五千零一十二亿六百二十亿 第9页第5题(1)1300000000(2)8900000000 第11页第4题77833000045040000001427000000 第11页第5题(1)34000000003500000000(2)503600000504600000 (3)580000000490000000 第12页第2题六百七十八百一十二百零三七千零一 第12页第3题<<>> 第13页第5题600030000300000300 第13页第6]5、6、7、8、940、1、2、3、4 3 第15页第4题=<>> 第15页第6题(1)12038000(2)12300008(3)38120000(本题答案不唯一) 第17页第3题5850477066567176 第17页第4题甲、乙两地之间的公路长102×(3+2)=510(千米)。 第18页第3题购进这些大米一共用去56×12=672(元)。 第18页第4题这辆汽车的行驶速度是294÷3=98(千米/时)。 第19页第2题(1)120(2)24(3)5 第19页第3题师徒两人一个星期一共可以加工零件30×(63+42)=3150(个)。 第20页第4题120240480960120024004800 第20页第5题这个龙头一天大约滴水2×24=48(升),一个月大约滴水48×30=1440(升),10个月大约滴水1440×10=14400(升)。 第21页第2题610043604800700076004800 第21页第3(1)题李兵家一年的伙食大约是560×12=6720(元)。 第23页第4题480×30=14400<15000可以选择“嘉庆号”。 第23页第5(1)题两年后王大伯卖青鱼大约可以收入598×22=13156(元)。 第23页第6]根据题意,另一个乘数与乘得的积相加的和是839-29=810,另一个乘 数是810÷(29+1)=27。 第25页第6题他返回时的速度是700×30÷35=600(米/分)。 第25页第7题(1)最多要花15×220=3300(元),最少要花110×15=1650(元);(2)选择单价是220元/双的,准备3000元不够;选择单价是110元/双,不需要准备3000元;选择180元/双的,要用180×15=2700(元),比较合适。 第25页第8]左边一题的算式是66×35=2310,右边一题的算式是105×72=7560。 第27页第3题320升汽油可供这辆汽车行驶320÷(240÷15)=20(天)。 第27页第4题男生的平均身高是142厘米,女生的平均身高是141厘米。 第28页第2题框出的5个数的和等于中间这个数的5倍,即,中间这个数总是等于框出的5个数的平均数。和是795的5个数的中间的数是795÷5=159;上、下两个数分别是159-8=151,159+8=167;左、右的两个数分别是159-1=158,159+1=160。

《生活与哲学》期末测试题含答案

《生活与哲学》综合测试卷 一、在下列各小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每小题2分,共48分。 1.“随着自然科学领域中每一个划时代的发现,唯物主义也必然要改变自己的形式。”恩格斯的这句话意思是( ) A.具体科学是哲学的基础,具体科学的进步推动着哲学的发展 B.哲学为具体科学提供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C.哲学揭示一般规律,具体科学揭示个别规律 D.哲学是对具体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2.之所以说哲学能指导人们正确地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是因为真正的哲学( ) ①可以使人们正确地看待自然、社会中的一切事物②可以用睿智的眼光看待生活和实践 ③能够增长我们的知识和开启人的智慧④可以为生活和实践提供积极有益的指导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②③ 3.英国哲学家休谟认为:“一切外部的事物都不过是人们的一些主观感觉和印象。因此,人们在认识中只能和感觉发生关系,不能超出感觉之外。在感觉之外有什么东西,人们无法知道。我们之外的外部世界是否存在,也是不知道的。”休谟的上述观点属于( ) ①客观唯心主义②主观唯心主义③可知论④不可知论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②④ 4.“正像在18世纪的法国一样,在19世纪的德国,哲学革命也作了政治崩溃的前导。”恩格斯是要告诉我们,哲学对社会变革可以发挥下列作用( ) ①制定和促进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②改变和控制社会发展的方向 ③预见和指明社会前进的方向④动员和掌握群众,转化为变革社会的物质力量 A.①② B.②④ C.③④ D.①③ 5.中国古代有许多充满哲学智慧的寓言故事,如“揠苗助长”“郑人买履”“刻舟求剑”“塞翁失马”等。这些寓言故事说明哲学智慧( ) A.源自于古典文献的流传 B.源自于哲学家充满智慧的头脑 C.来自于人们对真理的追求 D.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 6.李载仁是唐朝皇族的后裔,他生性迂腐,从不吃猪肉。有一次,家里的仆人打架了,李载仁大怒,叫人立即从厨房里拿来大饼和猪肉,让打架的人当着他的面吃下去。并且警告说,以后如果胆敢再打架,一定要在猪肉里加上酥油来重重地惩罚你们。李载仁用吃肉来惩罚仆人的错误,从哲学角度看这种行为( ) A.脱离了客观实际,以个人好恶来办事情,是主观唯心主义的表现 B.说明意识可以脱离客观实际而起作用 C.体现了人们由于利益的不同,对事物的反映不同 D.用一种物质手段来惩罚别人,是朴素唯物主义 7.人的头脑不是一间装知识的仓库,而是一座生产知识的工厂。从哲学上看,这一说法强调了( ) A.人脑会对外界刺激作出一系列反映 B.意识对客观存在的反映是能动的 C.知识来自人脑,而不是天生就有 D.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是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8.毛泽东说:“无论何人要认识什么事物,除了同那个事物接触,即生活于那个事物的环境中,是没有法子解决的。”这一看法说明(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C.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唯一标准 D.实践是认识的目的 9.三角形内角之和等于180°。但是,在凹曲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小于180°,而在球形凸面上,三角形内角之和大于180°,这说明( ) ①真理和谬误总是相伴而行的②真理是具体的、有条件的 ③对同一个对象的认识可以有多个真理④任何真理都有自己适用的条件和范围 A.①③ B.①④ C.②④ D.③④ 10.“实践、认识、再实践、再认识,这样形式,循环往复以至无穷,而实践和认识之每一循环的内容,都比较地进到了高一级的程度。”这主要说明的哲理是( ) A.实践是认识的来源 B.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

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考试题 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嗨!小朋友们,欢迎来到数学王国,这里有好多好多我们新认识的朋友呢!接 下来请转动我们聪明的大脑,拿起智慧的铅笔,一起去跟这些朋友打个招呼吧! 一、我会算。(25分) 3 + 2 = 10 – 4 = 5 + 3 = 8 – 7 = 6 – 3 = 5 – 2 = 5 + 4 = 8 –4 = 2 + 2= 8+ 1 = 9 – 3 = 9 – 2 = 4 + 1 = 5 +4 = 10 – 5 = 2 + 6 = 4 + 6 = 9 – 4 = 9 – 4+5= 9 – 1 = 7 - 3-4 = 8+1-4= 2 + 5 = 8 – 2 = 7 + 2 = 二、我会填。(28分) 1、1个十和5个一组成的数是(),17里面有()个一和()个十。 2、一个两位数,从右边起,第一位是()位,第二位是()位。16个位上是(),表示(),十位上是(),表示()。 3、从1到8,有()个数,8是第()个数。按顺序填数。 1 4 8 4、比多少。 比少,比多。

5、在〇里填上“>”、“<”、“=”。 11〇 9 7+ 3〇11 6+ 2〇19 4+5〇9 15〇12 14〇10-2 14〇11 7+3〇17 6、在()里填上合适的数。 5 +()= 5 8– ( ) = 3 9– ( ) = 3 ( ) – 2 = 2 ( ) + 4 = 7 3 + 2 =()+ 1 7、 (1)数一数,一共有()只小猫。 (2)从左边起,小黑猫排第(),在第3只小猫头上打“√”。 (3)从右边起,小黑猫排第(),把第2只小猫圈起来。 三、连一连。(10分) 球长方体正方体圆柱四、我会画。(10分) (1)画□,使□和☆同样多。 ☆☆☆☆☆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物理)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含答案) 一、选择题 1.关于如图所示的电和磁知识,下列描述错误的是() A. 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 B. 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外壳不接地会有安全患 C. 梳头后的塑料梳子能吸引小纸屑是因为梳子具有磁性 D. 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 【答案】 C 【解析】【解答】解:A、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来工作的,故A 正确; B、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三孔插座,避免金属外壳带电接触后发生触电事故,故B 正确; C、塑料梳子和头发摩擦,塑料梳子因摩擦而带电,吸引碎纸屑;属于摩擦起电现象;故C 错误; D、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的,故D正确. 故选C. 【分析】(1)明确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后,可以使导线在磁场中产生运动;(2)有金属外壳的家用电器使用的插座;(3)两种不同物质组成的物体相互摩擦后,物体能吸引轻小物体的现象是摩擦起电;(4)磁悬浮列车是利用电流的磁效应来工作. 2.如图所示,导体棒ab向右运动,下列操作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的是()

A. 调换磁极 B. 取走一节干电池 C. 将导体棒a、b端对调 D. 向左移动滑动变阻器滑片 【答案】A 【解析】【解答】解: 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力的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 A、将磁体的磁极对调,磁场方向与原来相反,则导体棒的受力方向与原来相反,能使导体棒向左运动,故A正确; B、取走一节干电池,减小电源电压,减小电路中的电流,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B错误; C、将导体棒a、b端对调,不能改变导体中的电流方向,不能改变受力方向,故C错误; D、将滑动变阻器的滑片P向左移动,电路的电阻减小,电路中的电流增大,会改变受力大小,但不会改变运动方向,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通电导体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受力方向与磁场方向和电流方向两个因素有关:一个是磁场方向,另一个是电流方向.如果只改变一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改变,如果同时改变两个因素,则导体受力方向不变.改变电流大小,只能改变受力大小,不能改变受力方向. 3.下面所做探究活动与得出结论相匹配的是() A. 活动:用铁屑探究磁体周围的磁场→结论:磁感线是真实存在的 B. 活动:观察惯性现象→结论:一切物体都受到惯性力的作用 C. 活动:马德堡半球实验→结论:大气压真实存在且很大 D. 活动:探究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结论:同种电荷相互吸引,异种电荷相互排斥 【答案】C 【解析】【解答】解:A、磁感线是理想化的物理模型,磁感线实际上并不存在,A不符合题意; B、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它不是力,不能说受到惯性力的作用,B不符合题意; C、马德堡半球实验有力地证明了大气压的存在。C符合题意; D、电荷间相互作用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D不符合题意。 故答案为:C。 【分析】磁感线是研究磁场时假想的线,惯性是性质不是力,马德堡半球实验最早证明大气压的存在,电荷间的规律是同种电荷相互排斥,异种电荷相互吸引. 4.下列的四幅图,对应的说法正确的是()

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

六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 1、在下面的算式中,相同的汉字表示相同的数字,不同的汉字表示不同的数字。 贝贝+晶晶+欢欢+迎迎+妮妮=五福娃,那么“五福娃”代表的最小三位数是()。 2、有一类整数划去它的个位数后,得到的新数是原数的,那么符合条件的整数的和是()。 3、甲,乙,丙三人共同加工一批零件,甲比乙多加工零件20个,丙加工的零件是乙的,甲加工零件是乙、丙两人加工零件总数的,则乙加工零件()个。 4、如图,线段AB的长度为10,在AB上任取两点E、F,分别以AE、EF、FB为直径作半圆,设三个半圆的周长的和为m,则m=( )。 5、如图所示,长方形ABCD的面积是10,DE:EC=4:1,PE DC,则三角形PDA的面积等于()。 6、将1,2,3,4,5,6,7,8,9按任意次序写成一排后,其中相邻的3个数字按其在排列中的顺序可组成7个三位数。对1到9的每一种排列,都对应的7个三位数求和。则所得这些三位数之和的最小值是() 吉林达 慧学校 欢迎你 7、在如图所示的九宫图中,不同的汉字代表不同的数字,每行,每列和两条对角线上各数之和相等。当,吉=21, 达=9,欢=12时,慧+学+校=()。 8、平移或者旋转火柴棒,使下列错误算式变为正确算式。 9、一个瓶子里装着一些水(如图所示),请根据数据计算,瓶子的容积为()毫升。(取3.14) 10、如右上图中放置的三块厚1cm且底面为正方形的长方体木板,已知,那么与的和是()。 11、计算 12、如图所示,在四边形ABCD中,AD BC,角B=30度,角C等于60度,E、M、F、N 分别为所在边的中点,已知BC=7,MN=3,求EF。 13、有一个圆形池子,A.B.C三人同时由池边的某一点出发,绕池子跑步。A,B向同一方向跑,C则向相反方向跑。C在途中遇到A,然后经过4分钟又遇到B。已知A每分钟跑400米,B每分钟跑200米,C每分钟跑150米。求这个圆形池子的周长? 14、对于实数x,【x】表示不大于x的最大整数。下列数中,共有多少个不同的整数?【】,【】,【】,……,【】。 15、一项工程由乙单独完成需要35天,如果甲做第一天,乙做第二天,这样交替做,恰好整天天数完成。如果乙做第一天,甲做第二天,这样交替做,恰好比上次轮流的方法多用半天完成,求甲单独完成这项工程需要多少天? 六年级思训综合测试(七)答案 1、(209) 2、(120) 3、(40) 4、(25.7) 5、(4)

哲学生活第三单元测试题

《生活与哲学》第三单元测试题 第一卷(选择题共60分) 一、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请把所选答 案填答案卡上。每小题2分,共60分。 1、谚语:当一扇门对你关闭时,另一扇窗也为你开启。这一谚语符合 ( ) A.二元论 B.重点论 C.实践论 D.两点论 2、2009年京沪高铁投资600亿元,这将带动200万吨钢材和1200万吨 水泥的需求,提供近60万个就业岗位,同时还可以带动沿线地方的建 材、农副产品和日用品的消费等。这表明 ( ) ①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 ②自在事物的联系是主观的  ③事物的联系是人为的 ④人为事物的联系是客观的 A.①② B.②③ C.①④ D.③④ 3、画家通过对水、墨等物质材料的加工、组合,创作美术作品,表现 个人内心世界。这表明,美术作品的创作是( ) ①创造物质材料新的必然联系来表现人的内心世界 ②建立系统和要素之间的有机联系,赋予作品以精神内涵 ③建立物质材料之间的具体联系,以表现内心世界的主观联系  ④依据物质材料的固有联系,建立作品与内心世界的具体联系 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 4、下列关于发展的理解,不确切的一项是 ( ) A.任何事物都经历了产生和发展的过程 B.发展是事物运动过程中状态和性质的改变 C.发展是事物运动变化的总体性质和趋势 D.发展标志着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5、“寒江雪柳日新晴,玉树琼花满目春。历尽天华成此景,人间万事 出艰辛。”该诗蕴涵的主要哲理是( ) A.发展是前进性和曲折性的统一 B.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事物

的性质 C.矛盾普遍性与特殊性的相互结合 D.严冬过去就是春天的到来6、当今,各地城市建设除了追求“人文、生态、宜居”的目标,还注重展现个性魅力、地方特色和时代气息。这种城建思路体现的哲理是( ) A.思维与存在的关系 B.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关系C.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的关系 D.矛盾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的关系 7、“太极图”是中华文化的瑰宝,它是由黑白两个鱼形纹组成的圆形图案,俗称“阴阳图”(如右图),该图看似简单,却包含着丰富的哲学意蕴。其内涵主要有( )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及答案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检测试卷及答案 一、选择题 1.下列描述正确的是() A. 静止时在水平面上的小车受力图 B. 匀速直线运动的路程与时间的关系 C. 条形磁铁的磁场分布 D. 电流表的读数为2.7A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小车静止,在竖直方向上受:向下的重力和向上的支持力,它们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应该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而图中是一条平行横轴的直线,故B错误; C、在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总是从N极出发流向S极,故条形磁铁的右端应为S极,左端应为N极,故C错误; D、由图可知,接线柱接的是0~0.6A,则分度值为0.02A,则由指针位置可知电流表的读数为0.54A,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A、对小车进行受力分析,在水平地面上静止的小车,处于平衡状态,受平衡力作用; B、匀速直线运动的s﹣t图象是一条经过原点的直线; C、根据磁体外部磁感线的方向分析; D、根据电流变所选量程,确定分度值,然后再读数. 2.对下列实验描述正确的是()

A. 甲: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 B. 乙: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是发电机的原理 C. 丙:奥斯特实验说明磁能生电 D. 丁:闭合开关,只要金属棒运动,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 【答案】 A 【解析】【解答】解:A、甲图是验电器,验电器的两片金属箔带同种电荷,由于互相排斥而张开,故A正确; B、乙图说明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的作用,这是电动机的原理,故B错误; C、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场,故C错误; D、丁图中,闭合开关,金属棒做切割磁感线运动,电路中就有感应电流产生,故D错误; 故选A. 【分析】(1)验电器是利用同种电荷相互排斥的原理工作的;(2)电动机是利用通电导线在磁场中受力的作用的原理工作的;(3)奥斯特实验说明电能产生磁场;(4)据电磁感应现象的原理分析即可判断; 3.如图所示四个实验中,能说明电动机工作原理的是() A. B. C.

最新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2016)-2019版

苏教版三年级下册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 第2页第3题 78×50=3900(元) 3900<4000, 够。 第2页第4题 老师和学生一共有49+3=52(人)。按每人18元计算,一共要用18×52(元),大约是20×50=1000(元)。 第3页第3题 每个皮球18元,买11个皮球一共要用18×11=198(元),每个足球42元,买5个足球至少要用40×5=200(元),所以买11个皮球的钱不够买5个足球。 第4页第3题 24×25=600(千克) 32×18=576(千克) 600>576,买来的大米多。 第4页第4题 美术小组一共有17+25=42(名)学生,每盒水彩笔25元,一共需要42×25=1050(元)。所以,带1000元不够。 第5页第4题 25名工人一天可以做12 ×25=300(件)上衣,一名工人上个月工作22天一共可以做12×22=264(件)上衣。 第6页第5题 25×18+13=463(名) 第7页第6题

48×12-15=561(人) 第7页第7题 剩下的零件是800-520=280(个),按照每天加工72个计算,4天至少能加工70×4=280(个)。能按时加工完。 第7页第8题 每两层之间有18级台阶,从一楼到小志家一共要走11个18级,是11×18=198(级)台阶。 第8页第3题 12袋饲料一共重12×40=480(千克)。每天投放15千克,30天一共需要投放15×30=450(千克)。450<480,够了。 第8页第4题 (25+38)×20=1260(千克) 第9页第2题 18×8×9=1296(户) 第9页第3题 4×5×8=160(吨) 第9页第4题 小齐每天要走20×4×15=1200(米),爷爷每天要走20×4×18=1440(米)。爷爷走的路多一些,多1440-1200=240(米)。 第10页第3题 6×3×5=90(把)

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测试题及答案

生活智慧与时代精神》测试题 命题人:李正 试卷说明: 1. 考试范围:《生活与哲学》第一单元 2. 时间:90 分钟,满分:100 分 3. 本试题由第I 卷和第II 卷两部分组成 第I卷(选择题) 一、每道题的四个选项中,有且只有一个正确选项,每道题2分,共60 分。 1. 在现实生活中,鸡生蛋,蛋生鸡。但若是要追问究竟是先有蛋还是先有鸡这一问题时,有人认为先有鸡,有人认为先有蛋,还有人认为鸡和蛋具有同样的遗传物质基础,二者在地球上的出现无所谓先后。当人们对世界“打破沙锅问到底”时,就会形成他对世界一定的总的看法和观点,这种看法和观点( ) ①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②属于世界观范畴③可以指导人们正确的认识和改造世界 ④ 是关于世界观的学说 A. ①② B.②③ C ?①④ D.③④ 2. 有人认为,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活动。也有人认为,哲学源于人们对实践的追问和对世界的思考。这两者( ) A. 是矛盾的,因为实践是一切认识的源头 B. 是矛盾的,因为对实践的追问未必都是哲学 C. 不矛盾,前者是从本源来说的,后者是从获取方式来说的 D. 不矛盾,说哲学源于对实践的追问,是因为认识在不断发展 3. 伟大的无产阶级革命家陈云说:“学好哲学,终身受益”。这说明( ) ①哲学是指导人们生活得更好的艺术②哲学的智慧产生于人类的实践③哲学就在我们身边,就在我们生活之中 ④哲学能够指导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 A. ①④ B.①② C ?②③ D.③④ 4. “哲学不是在世界之外,就如同人脑虽然不在胃里,但也不在人体之外一样。”“人们远在知道什么是辩证法以前,就已经辩证地思考了。”这两句话共同说明了哲学的 () A. 内涵 B. 起源 C. 任务 D. 性质 5. “人人有贵于己者,弗思耳矣。”(每个人皆有他自己的尊贵之处,只是不去思考罢了) 只要养成 思考的习惯,生活的质量自然会随之提高,生命的内涵也将更为丰富。哲学是我们品味人生的开始。这从哲学上启示我们要( ) A. 正确认识思维和存在的关系 B. 坚持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C?正确对待社会进步与个人发展的关系 D.发挥哲学指导人们认识和改造世界的作用 6. 哲学是遭人误解最久、最深的一门学问。可以说它不是科学,也可以说它是最抽象的科学。这 句话中前后两个“科学”分别是指( ) A. 具体科学朴素的、零散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B. 具体科学对自然、社会和思维知识的概括和总结 C?理论化系统化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科学之科学 D.现世的智慧,文化的活动灵魂科学之科学 7. 现实生活中,哲学往往被一些人忽视,“哲学不能带来钱”成了他们的思维定势。一位著名哲学 家揶揄地说:“当年马克思撰写《哲学的贫困》,如今则出现了‘贫困的哲学’。但事实证明一个轻视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初三物理电与磁测试卷(有答案) 一、电与磁选择题 1.如图所示,小磁针静止在螺线管附近,闭合开关S 后,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通电螺线管的左端为 N极B小. 磁针一直保持静止 C. 小磁计的 S极向右转动D通. 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答案】 D 【解析】【解答】解: A、由安培定则可知,右手握住螺线管,四指指向电流的方向,大拇指指向右端,则通电螺线管的右端为 N 极,故 A 错误; BC、通电螺线管的右端是 N 极,根据异名磁极相互吸引可知,小磁针的 S 极应靠近螺线管的右端,则小磁计的 S 极向左转动,小磁针会逆时针旋转,故小磁针不会静止,故 BC 错误; D、在磁体的外部,磁感线从 N 极指向 S 极,所以通电螺线管外 A 点的磁场方向向左,故 D 正确;故选 D. 【分析】( 1)根据线圈的绕法和电流的方向,可以确定螺线管的NS 极;( 2)据磁感线 的方向分析判断即可解决;( 3 )据磁体间的相互作用分析小磁针的运动方向.2.如图所示的四个装置,关于它们的说法正确的是() A.图 a 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图 b 可用来演示电磁感应现象 C. 图 c 可用来演示磁场对电流的作用 D. 图 d 可用来演示电磁铁的磁性强弱与电流 大小的关系 【答案】 C 【解析】【解答】 A、该图中没有电源,即电磁感应现象,此实验说明闭合电路的一部分导体在磁场中做切割磁感线运动时,导体中就产生电流,是发电机的工作原理, A 不符合题意; B、该图为奥斯特实验,说明通电导线周围存在着磁场,可用来演示电流的磁效应, B 不符合题意;

C、该图中有电源,即闭合开关后,磁场中的金属棒就会在磁场中运动,即说明通电直导线在磁场中受到力, C 符合题意;

一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

一年级数学上册测试题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一年级数学上册第一单元测试题—·你会看图写数吗?(6分) 1.▲▲() 2.★★★() 3.■■■■■■■() 二.看图填数。(10分) ★(1)★(6)★(5)★(4)★(3)★(2) 1.一共有()个星。 第一个是()号星,第六名是()号星,5号星是第()名,3号星是第()名。 △ 三.按顺序写数。(8分) (1)()()()(5)()()()()() 四.比一比,填一填。(8分) 1.□□□□?? ○○○○ ()比()多。()>() 2.△△△ ☆☆☆ ()和()同样多。()=() 五.按要求画一画,填一填。(10分) 1.画○,比△多2个。 △△△(),○()△(比较大小)。

2.画△,比○少一个。 ○○○○○○○() △()○ 3.画□,和○同样多。 ○○○(),○()□ 六.摘星星。(14分) (3)(6) /\/\ ()(2)(5)() (9)(4) /\/\ ()(7)(2)() (5)(8) /\/\ ()(4)(4)() (7) /\ (1)() 七.看图圈数。(6分)

八.把下面的数从大到小排一排。(6分)308619 ()>()>()>()>()>() 九.看图读数,连一连。 ☆☆☆☆☆●●●□□□□△△△△△△△△23456789 ◇◇◇◇■■■○○○○○▽▽▽ ◇◇◇○○○○ 十.按要求图色。 ○○○○○○○○○○ ☆☆☆☆☆☆☆☆☆☆ ◇◇◇◇◇◇◇◇◇◇ □□□□□□□□□□ 1.给从左边第五个○涂色。 2.给前6个☆涂色。 3.给从右数第七个◇涂色。 4.给从左数第二个□涂色。 十一.数一数,填一填。 ○☆☆○☆☆○□□□□○☆○☆☆○ 1.图中画的有哪几个符号? 2.你最喜欢哪个?数数图上有几个? 3.除了你喜欢的别的符号还有几个你知道吗?

九年级物理《电与磁》测试卷及答案

第九章《电与磁》 一、填空题: 1、我们把物体能够吸引铁、钴、镍等物质的性质叫做____ _;磁体上磁性最强的部分叫做____ _。 2、地球本身是一个巨大的磁体,地磁的南极在地理_____极附近,即指南针所指的南北方向与地理的正南北方向 (填“有”或“没有”)偏离,我国宋代学者 是世界上最早准确记述这一现象的人。 3、磁感线可以形象而又方便地表示磁体周围各点的_______方向。磁铁周围的磁感线都是从磁铁______极出来,回到磁铁的________极。 4、英国物理学家________发现了电磁感应现象导致了________的发明,从 此使人类进入了电器化时代. 5、如图1所示,开关S 闭合,螺线管的右端是 极,要使它的磁性增 强,可将滑片P 向 端移动。 6、直流电动机是根据_______ _的原理工作的,它是通过________来改变线圈中的电方向,使其连续转动,不断地工作。电动机工作实现了______能转化为机械能. 7、导线中的电流方向是从电源的______极流向电源的______极;金属导体中的电流方向跟它内部自由电子的实际移动方向_______。 8、图2中所示的电路,两盏灯是________联的,如果熄灭一盏灯, 另一盏灯______。 9、归纳电能的优点有:①_______ _;②_______ _。 二、选择题 10、一根长直铜导线在靠近一个原来静止的小磁针的过程中( ) A .小磁针不动,导线不可能有电流通过 B .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一定通有电流 C .小磁针发生转动,导线不一定通有电流 D .小磁针不动,导线一定没有电流通过 11、如图3所示,当开关S 闭合时电磁铁和物体ab 相互吸引, 则正确的说法是( ) A .ab 一定是磁铁,且a 端一定是N 极 B .ab 一定是磁铁,且a 端一定是S 极 C .可能是磁铁,且a 端是S 极 D .ab 可能是一块铁,也可能是磁铁 12、用电磁继电器来操纵高电压、强电流的开关,其主要作用是( ) A .节约用电 B .操作简单 C .保护用电器 D .避免危险。 13、如图4所示,开关S 接通后,两个通电螺线管将( ) A .相吸 B .相斥 C .先相吸、后相斥 D .先相斥、后相吸 14、电磁铁在下列装置中应用不正确的是( ) A. 电话的听筒中应用了电磁铁 B. 电话的话筒中应用了电磁铁 C. 电磁继电器中应用了电磁铁 D. 电铃的工作中应用了电磁铁 15.一个物体接触带正电的验电器的金属球时,验电器的金属箔先合拢后又逐渐张开,则这个物体 [ ] 图2 图3 图4 图1

苏教版六下数学练习与测试答案

-教育精选-
六年级下 第 2 页第 1 题 (1)11% 15% (2)文学 哲学 (3)2 第 4 页第 1 题 (1)C (2)A (3)B 第 6 页第 1 题 (1)C (2)B 第 7 页第 4 题 根据统计表中不合格的人有 2 人,再根据扇形统计图中不合格的人
数占班级总人数的 4%,可以算出班级总人数是 2÷ 4%=50(人),也就是合计 50 人。这样 优秀的人数有 12 人,优秀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的 12÷ 50=24%;良好的人数占班级总人数 的 40%,良好的有 50× 40%=20(人);合格的人数占总人数的 1-24%-40%-4%=32%, 合格的有 50× 32%=16(人)。
第 9 页第 2 题 从上面观察圆柱,看到的是圆柱底面的圆,由于圆的直径是 5 厘米, 所以圆的半径是 2.5 厘米;从前面观察圆柱,看到是长方形,长方形的长是圆柱的底面直径, 宽是圆柱的高,所以圆柱的高是 2 厘米。根据从前面看到的形状,可以判断这个圆柱应是图 B。
第 9 页第 3 题 3.14× 4× 2=25.12(厘米) 3.14× 42=50.24(平方厘米) 第 10 页第 3 题 (1)3.14× 10× 8=251.2(平方厘米) (2)3.14× (10÷ 2)2× 2+3.14× 10× 8=408.2(平方厘米) 第 12 页第 3 题 3.14× (28÷ 2)2+3.14× 28× 1.2=720.944(平方米) 第 12 页第 4 题 压路机滚筒滚动一周能压路面的面积是滚筒侧面的面积, 3.14× 1.2× 1.8=6.7824(平方米)。 第 13 页第 2 题 3.14× (7÷ 2)2× 3=115.395(立方厘米) 3.14× 22× 9=113.04(立方 厘米) 第 13 页第 3 题 3.14× (8÷ 2)2× 18=904.32(立方厘米) 第 13 页第 4 题 水池里的水面高度是 0.6-0.1=0.5(米),水池中水的体积是 3.14× 52× 0.5=39.25(立方米),39.25× 1=39.25(吨)。 第 15 页第 4 题 3.14×(1.5÷2)2×6÷9≈1(立方厘米) 第 15 页第 5 题 (1)3.14× (40÷ 2)2× 50=62800(立方厘米)=62.8(升) (2)62.8× 0.85=53.38(千克) 第 15 页第 6 题 要把长方体削成一个最大的圆柱,首先要选择以长方体中的哪一个 面作为圆柱的底面。如果以前面为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直径为 8 厘米的圆,圆柱的高 是 10 厘米;如果以上面为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直径为 8 厘米的圆,圆柱的高是 9 厘 米,这样比较可知,以前面为圆柱的底面时体积更大一些。这样的圆柱体积是 3.14× 822× 10 =502.4(立方厘米)。而如果以右面为圆柱的底面,圆柱的底面是直径为 9 厘米的圆,圆柱 的高是 8 厘米,此时圆柱的体积是 3.14× 922× 8=508.68(立方厘米)。所以,以长方体的右 面作为圆柱底面时体积最大。削去部分的体积是 8× 9× 10-508.68=211.32(立方厘米)。 第 17 页第 3 题 3.14× (1.2÷ 2)2× 9× 60=610.416(立方米) 第 17 页第 4 题 第(1)题要求的是积木的体积,这个积木的形状是圆柱体积的一半。 3.14× 522× 10÷ 2=98.125(立方厘米)。第(2)题要求的是这块积木表面的面积。前面是一个 长方形,面积是 5× 10=50(平方厘米);上下面合起来是一个圆,面积是 3.14× 522= 19.625(平方厘米);后面是圆柱侧面的一半,面积是 3.14× 5× 10÷ 2=78.5(平方厘米),涂
可编辑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