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常儿童心理学课件

异常儿童心理学

异常儿童心理学 发展障碍是在儿童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障碍。心理或行为障碍通常是指个体在行为、认知、情感或身体上出现的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之一种或几种:个体承受着痛苦的体验,机能(身体、情感、认知或行为)失调,面临由痛苦体验或机能失调而带来的更大的危险或劣势。 儿童发展障碍的特殊性: 由于儿童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发展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反映的是儿童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 由于儿童发展性的特点,发展障碍的标签往往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歧视性标签。发展障碍的标签只应用于描述儿童的行为,而不能用来标识儿童。 严重的发展障碍的发生率通常在5%以内,一般性发展障碍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粗略估计,约有20%的儿童存在机能性心理健康问题,而约有10%的儿童符合某种发展障碍的诊断。 儿童发展障碍的原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次,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以及神经生物学特征,心理因素包括认知风格、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机制以及人际关系特征,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模式、文化标准等。 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研究者确定了不同脑区对应的不同心理机能;通过无创性脑研究技术,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比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往往是多个脑区协同活动的产物。 下丘脑:与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渴有关;也与言语功能有关 边缘系统: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习、冲动控制基底神经节:控制运动行为,与ADHD 和强迫性冲动障碍有关。 前额叶:计划、执行、调节、控制心理和行为活动,与ADHD、孤独症等有关。 神经系统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可塑性,即经验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从而使机能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敏感期之后,经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前危险因素:养不良、滥用药物、病毒感染、辐射、孕母患病。 围产期危险因素:缺氧、早产或滞产、产伤和药物。 儿童发展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类: 易感因素:亦称“危险因素”,使儿童具有发生障碍的危险性或倾向的因素。 促发因素:引发障碍或是问题恶化的因素。 维持因素:使心理障碍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心理障碍进一步恶化的因素。 咨询和治疗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这四类因素,矫治个人和环境中的维持因素,加强个人和环境中的保护因素。 大部分主要的障碍类型的测评者信度在0.5-0.6之间,为“一般水平”,只有少数类型的障碍(如品行障碍、抑郁症)的测评者信度达到0.7以上(满意水平)达到了显著水平(0.70以上)。各种亚型的信度总的来说偏低,只有少数亚型的信度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亚型的信度都是很差的。通常是在一个大类型中有一个亚型的信度较好,其它亚型的信度都比较差。 大部分DSM的大的障碍类型的效度都是不够好,被诊断为同一种障碍类型的儿童在家庭背景、发病因素、病程、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上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即过去人们所说的轻微脑损伤、轻微脑功能障碍或多动症。 另一种假说认为,ADHD儿童的“维持注意”(在一段时间内将注意保持在一项任务上)有缺陷。这种假说得到比较广泛的接受。正确率和反应时是衡量儿童注意水平的两个指标。儿童会犯两种类型错误,一种是“漏报”错误,这反映儿童的注意警觉水平不够,另一种是“误报”错误,反映儿童的冲动性。ADHD儿童在这两类错误上比正常儿童和其它类型的障碍儿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一异常心理学精

心理咨询师职业资格考试考前冲刺一:异常心理学 《异常心理学》参考题一 一.判断题 1.如果一个社会中的大多数人认为某人的行为异常,该人则可能是精神病患者。(× 2.广场恐怖、社交恐怖是最常见也是最主要的惊恐障碍。(√ 3.新型抗忧郁药物主要是抑制神经元回收5—HT从而改变情绪。(√ 4.孤独症最主要的临床表现特征是人际的接触交往障碍与言语障碍。(√ 5.在所有的心理疾患、包括抑郁症之中,厌食症的死亡率最高。(√ 6.头部经常遭受打击的拳击运动员有患老年痴呆的更高的风险。(√ 7.评价心理不健康的主要指标来自统计学方面。(√ 8.广泛行焦虑的患者无明确的焦虑对象和内容。(√ 9.霍妮认为神经症者僵化地用某一种应对方式与人交往。(√ 10.处于极度焦虑的人是没有自知力的。(× 11.一个人每天洗手的次数超过了我们一般人就可以认定为异常。(× 12.父母有精神疾患,子女也同样会患精神疾病。(× 13.强迫症的仪式行为主要用于减轻强迫思维带来的烦恼和痛苦。(√ 14.现代精神病学的奠基人克雷佩林首先对精神疾病进行分类。(√ 15.注意缺陷/多动障碍的诊断要点就在于活动过度与注意力易分散。(× 16.反社会人格障碍者往往在少年期就表现出品行障碍。(√ 17.老年痴呆患者的家属和照料者往往更需要心理支持。(√

18.创伤后应激障碍PTSD的诊断前提是曾经遭遇过创伤性事件。(√ 19.喜欢穿异性服装做异性装扮者即性别认同障碍者。(× 20.“穷思竭虑”是妄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21.在出乎意料的紧张情况下所产生的情绪状态是应激。(√ 22.焦虑障碍广泛存在于其他多种心理障碍或疾患之中。(√ 23.一个老是说要自杀的抑郁患者根本不会去自杀。(√ 24.精神分裂症的核心症状是幻觉和妄想。(× 25.随着年龄增长,注意缺陷/多动障碍可自然痊愈。(× 26.血管性痴呆的发病年龄一般比阿尔采末氏痴呆早,但症状更严重。(× 27.精神活性物质成瘾障碍是道德缺陷和意志薄弱。(× 28.焦虑下降也会形成强化。(√ 29.“穷思竭虑”是妄想的一种表现形式。(× 二.单选题 1.最普通最常见的心理障碍是(D。 A重度抑郁B创伤后应激障碍C精神分裂症D社交恐怖 2.躁狂发作的典型特征之一是(C。 A自大自负 B夸大其辞 C思维奔逸 D活泼多动 3.以妄想和幻觉为主要特征的精神分裂症主要是。(C。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特殊儿童心理健康教育 湖北省恩施州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陈佑贵 摘要: 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关键词: 倔强敏感多疑真心真爱表扬鼓励和谐环境表现机会康复训练 智障学生由于生理、心理特点,不能像正常人一样交流沟通,智障学生的心理问题严重影响了智力障碍学生的身心健康发展,导致了智力障碍学生的人格、性格、行为等方面的问题。智障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是根据弱智学生生理、心理发展的规律和特点,运用心理学的教育方法和手段,培养智障学生良好的心理素质,促进智障学生身心全面和谐地发展和整体素质全面提高的教育。 一、智障学生常见的心理问题 1、倔强 自卑孤僻、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导致智障学生大多生活在自己的猜测和观察里,一般按自己的推测来判断他人或者周围环境,不能很好地听取他人意见或建议,从而形成倔强的性格特点。比如周铮珍,女,12岁,汪营白果人,常斜着眼睛看人,弱智,就读于利川市特殊教育学校培智四班。她的不良心理问题表现:有自闭症倾向:上课经常紧抱书包,或独自发呆,下课经常一个人在另一处玩。自控能力太差,经常撕自己的衣服,课本和作业本等。总是去“拿”别人的东西,还要归罪于别的同学,喜欢惹事生非,打人。 2、敏感多疑 由于自身的缺陷而导致的自卑孤僻,智障学生总是处在自己的内心世界里,通常通过自身的观察、猜测判断身边的变化以及他人的言谈举止,敏感多疑的心理问题也相应产生。即使是老师的正确引导和同伴的善意提醒,他们也不能正确对待。比如周铮珍就敏感多疑,且心理脆弱,喜自言自语,喜欢一个人玩,常在校园中独自游逛或独坐在楼梯及校门口。 二、智障学生的教育方法 1、倾注真心真爱 教师应重视特殊儿童,多关心有心理障碍的学生。因为这些特殊儿童常常由于不同的原因,心理上受到压抑,失去平衡,性格比较孤僻,心理比较脆弱。当遇到不顺心的事时,就会产生不良情绪,并对学习和生活造成影响。教师应深入了解学生,善于与学生沟通,进行谈心、交流,进而开导学生,倾听学生的内心情感,感知学生的内心世界,以老师真诚的爱去关心、呵护每个学生,让学生的心灵得以寄托,让学生的情感得到倾诉,精神得到依靠。当学生需要关心、帮助时,老师应及时伸出援助之手帮助学生,使学生不成熟的心灵得到鼓舞,让学生相信自己一定能行,逐步养成良好的心理品质。 2、适时表扬鼓励 对待周铮珍这类特殊儿童,只要表现某一良好现象时及时予以表扬,且对她的每一个微小的进步,都给予强化:或给予一个亲切的抚摸动作,或给一颗糖果等物质鼓励,或点点头示意表示赞赏,或肯定与信任的微笑。一次,我在操场上看见周铮珍主动为蒲婷凤系鞋带,我没有去惊动他们,而是用自己的手机拍下了那一

儿童心理学方面的书籍推荐(简化版)

有关儿童心理学的书籍(修改版) (一)通俗易懂的 《读孩子如读书》、 《孩子,把你的手给我》、 《爱和自由》、 《捕捉儿童敏感期》 《13岁前妈妈改变孩子的一生》、 《谁拿走了孩子的幸福》、 《跟上孩子成长的脚步》、 《和孩子划清界限》 (二)理论性较强的(标绿的比较贴近中国实情) 《人生发展心理学》(极好)詹姆斯?O?卢格著陈德民等译学林出版社《发展心理学与你》朱莉娅?贝里曼等著陈萍等译北京大学出版社 《自我的发展》简?卢文格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发展的自我》罗伯特?凯根著韦子木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精神病学的人际理论》沙利文著韦子木等译浙江教育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刘金花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婴儿心理学》孟昭兰著北京大学出版社 《儿童行为的塑造与矫正》(好)林文正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学》皮亚杰等著商务印书馆 《儿童的道德判断》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意识的把握》皮亚杰著山东教育出版社 《儿童与青少年情感健康》马春华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儿童发展心理学》李丹主编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儿童心理治疗技术》高桦等译中国轻工业出版社 《小学生心理健康》杨忠健著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父母柔道:少年行为纠错》约翰?罗斯蒙特著邓磊等译北方文艺出版社《学习的烦恼》林薇编著北京出版社 《EQ之门》劳伦斯?沙皮罗著施美华译经济曰报出版社 《人生的阶段》勃纳德?利维古德新华出版社 《自我论》科恩著文化生活译丛 成长的阶梯――人生发展心理学丛书从婴儿到青年共五本 (三)治疗 《儿童故事治疗——教育辅导系列》 作者:(美)布兰岱尔著,林瑞堂译 出版社:四川大学出版社 ISBN:7561432747 《儿童异常心理学》 作者:[美]马施,[美]沃尔夫著,孟宪璋等译 出版社:暨南大学出版社v

特殊儿童心理学精编

特殊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重点内容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特殊儿童心理现象,揭示特殊儿童心理 发展过程和内在规律。 3、特殊教育的对象(1)广义的特殊儿童指包括残疾儿童、超常儿童和问题儿童在内的 一切有特殊需要的儿童。(2)狭义的特殊儿童是指残疾儿童。 4、特殊儿童心理学研究的基本范畴:感官障碍儿童(视觉障碍儿童和听觉障碍儿童)、 智力异常儿童(智力落后儿童和超常儿童)、学习障碍儿童和自闭症儿童这几类更为 典型的特殊儿童心理发展过程和特点。 5、普通心理学与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关系:普通心理学是研究正常成人心理过程和发展 规律的一门心理学的基础学科。研究内容是一般人的认知、情感和个性形成发展的 原理。主要探讨了心理学的基本理论、心里的生理基础、心理学的主要派别和实验 心理学的研究成果。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心理过程,揭示特殊儿童发展 规律的科学。研究内容涉及认知、情感、个性等,但更侧重于特殊儿童的差异心理 特征以及独特心里发展过程的研究。两者的共同点:都是研究心理过程与个性心理 特征。不同点:前者重视研究普遍的规律,后者重视研究特殊的规律。 6、国内特殊儿童心理研究历史:(1)最早撰文阐述特殊儿童心里发展问题的是陈鹤琴 先生,他对耳聋儿童、口吃儿童和低能儿童的心理进行了一些开创新的研究。(2)新中国成立以后停顿状态。至十一届三中全会以后,得到重视。朴永馨1983年出版 《智力落后学生心理学》移动了国内的相关研究。(3)进30年来我国特殊儿童心理 学的学科发展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一是陆续出版有关特殊儿童教育和心理研 究的教材。二是在心理学系设置了特殊教育专业。三是由相关学科人员组成的特殊 儿童心理学研究队伍逐渐壮大,他们都开始从不同的角度,采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和 技术手段聚焦于特殊儿童心理研究,获得越来越多的研究成果。 7、特殊儿童心理的研究方法:观察研究法、实验研究法、调查研究法、单一被试研究 法。 第二章特殊儿童的感知觉 第1节感知觉理论与感知觉的发展 一、感觉 1、什么是感觉?感觉是人们对客观事物个别属性的反映,是客观事物个别属性作用于感官, 引起感受器活动而产生的最原始的主观映像。 感觉常受如注意、知觉、情绪、心境等主体高层次心理活动的制约。 感觉分两大类:外部感觉和内部感觉。 外部感觉接受外部世界的刺激如:视觉、听觉、嗅觉、味觉肤觉等 内部感觉接受肌体内部的刺激,如:运动觉、平衡觉、内脏感觉等。 2、什么是感觉阈限?引起感觉的持续一定时间的刺激量便是感觉阈限。 感觉阈限分为绝对阈限和差别阈限。 3、什么是感觉的适应?是指在感受器刺激持续作用的情况下所发生的感受性变化,可以引 起感受性的提高和降低。 代偿是指当机体某器官发生病变、功能失常时,自身通过调整病变器官和发展其他健全器官 的功能,使机体与环境重新趋于平衡和协调的过程。 代偿分为结构性代偿、代谢性代偿、机能性代偿。

小度写范文异常儿童心理学pdf【异常儿童心理学】模板

异常儿童心理学pdf【异常儿童心理学】 异常儿童心理学 发展障碍是在儿童成熟过程中出现的心理、行为障碍。心理或行为障碍通常是指个体在行为、认知、情感或身体上出现的系列症状。这些症状往往具有以下三个特征之一种或几种:个体承受着痛苦的体验,机能(身体、情感、认知或行为)失调,面临由痛苦体验或机能失调而带来的更大的危险或劣势。 儿童发展障碍的特殊性: 由于儿童依赖性的特点,所以,发展障碍在很大程度上往往反映的是儿童与他人的关系问题,而不是儿童自身的问题。 由于儿童发展性的特点,发展障碍的标签往往会给儿童的发展带来不利影响,应避免使用歧视性标签。发展障碍的标签只应用于描述儿童的行为,而不能用来标识儿童。 严重的发展障碍的发生率通常在5%以内,一般性发展障碍的发生率在10-15%之间。粗略估计,约有20%的儿童存在机能性心理健康问题,而约有10%的儿童符合某种发展障碍的诊断。 儿童发展障碍的原因涉及生物、心理和社会等多个层次,各种因素交织在一起,共同发挥作用,生物因素包括遗传、神经系统的结构与机能以及神经生物学特征,心理因素包括认知风格、自我概念、情绪调控机制以及人际关系特征,社会因素包括家庭模式、文化标准等。通过对脑损伤病人的研究,研究者确定了不同脑区对应的不同心理机能;通过无创性脑研究技术,研究者进一步发现,比较复杂的心理机能往往是多个脑区协同活动的产物。下丘脑:与情绪、睡眠、体温调节、饥渴有关;也与言语功能有关

边缘系统:情绪体验与表达、学习、冲动控制基底神经节:控制运动行为,与ADHD 和强迫性冲动障碍有关。 前额叶:计划、执行、调节、控制心理和行为活动,与ADHD、孤独症等有关。 神经系统的一个突出特性是其可塑性,即经验会影响神经系统的结构特征,从而使机能发生变化。即便是在敏感期之后,经验的影响也是不容忽视的。 产前危险因素:养不良、滥用药物、病毒感染、辐射、孕母患病。 围产期危险因素:缺氧、早产或滞产、产伤和药物。 儿童发展障碍的影响因素的分类: 易感因素:亦称“危险因素”,使儿童具有发生障碍的危险性或倾向的因素。 促发因素:引发障碍或是问题恶化的因素。 维持因素:使心理障碍得以持续存在的因素。 保护因素:阻止心理障碍进一步恶化的因素。 咨询和治疗的主要任务是鉴别这四类因素,矫治个人和环境中的维持因素,加强个人和环境中的保护因素。 大部分主要的障碍类型的测评者信度在0.5-0.6之间,为“一般水平”,只有少数类型的障碍(如品行障碍、抑郁症)的测评者信度达到0.7以上(满意水平)达到了显著水平(0.70以上)。各种亚型的信度总的来说偏低,只有少数亚型的信度达到显著水平,大部分亚型的信度都是很差的。通常是在一个大类型中有一个亚型的信度较好,其它亚型的信度都比较差。大部分DSM的大的障碍类型的效度都是不够好,被诊断为同一种障碍类型的儿童在家庭背景、发病因素、病程、对治疗的反应以及预后上面都存在较大的差异。 注意缺陷多动症,ADHD,即过去人们所说的轻微脑损伤、轻微脑功能障碍或多动症。

一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福兴镇小学随班就读资源室教师培训材料 ——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特殊教育的对象 1、广义:即把正常发展的普通儿童之外的各类儿童都包括在内,这里有各种能力超常的儿童、行为问题的(包括轻微违法犯罪的)儿童、智力发展低常的弱智儿童、视觉或听觉有不同程度障碍的儿童(包括盲童、低视力儿童、聋童、重听儿童)膨体障碍儿童、言语障碍儿童、学习障碍儿童、情感障碍儿童、多重障碍儿童等。有的国家近年统称为“有特殊需要的儿童” 2、狭义:专指生理或心理发展上有缺陷的残疾儿童,包括的仅是智力、视觉、听力、肢体、言语、情绪等方面发展障碍、身体病弱、多种残疾等儿童,故又可称“缺陷儿童”或“残疾儿童”。 二、常见特殊儿童的心理与教育 (一)智力落后儿童 ★智力落后儿童:一般指智力功能明显低于平均水平,导致适应性行为的缺陷右与之同时存在并表现于发育时期。三个标准:1、智商低于平均水平两个标准差;2、且有适应性行为缺陷;3、发生在18岁以前。 ★智力落后儿童的分类、分级 对智力残疾儿童的分类有多种形式。在特殊教育中,普遍运用的是依据智力水平分级和教育可能性分类两种方法。 1、依智力水平分级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商值的大小划分智残等级,有轻度、中度、重度、极重度四个等级。

我国参照世界卫生组织制定的分级标准,制定了我国的智残分级标准。 智残级别分度 IQ值(智商)适应能力 一级极重度 20以极重度适应缺陷 二级重度 20——35 重度适应缺陷 三级中度 35——50中度适应缺陷 四级轻度 50——70 轻度适应缺陷 2、依教育可能性分类 这一分类方法是根据智力残疾儿童接受教育的可能性,将他们分为可教育的、可训练的、需监护的三种水平。 以上两种分类的方法虽然不能完全一一对应,但总体而言,轻度的相当于可教育的,中度的相当于可训练的,重度以下的需监护的较为一致。轻度的智残儿童有生活自理能力,能承担一般的家务劳动和工作,但缺乏技巧和创造性。他们对读、写、算等基本学科的学习虽有一定困难,但如果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够接受相当于普通小学五六年级的课程,具备初步的读写和计算能力,经过教育能学会遵守一般的行为规范。中度智残儿童具有部分的生活自理能力,经过特殊教育和训练,阅读和计算能力的培养,也可以完成大约小学二、三年级的学习任务,能形成简单的生活习惯和技能,能从事简单的机械性的工作。重度的智残儿童缺乏生活自理能力,运动与交往能力很差,经过特殊教育与训练能获得最基本的生活自理能力,但训练的效果比较差。极重度的智残儿童需要终身护理。 ★智力落后儿童的身心特点 (一)智力落后儿童的认识特点

《异常儿童心理学》论文

徐本林2011093097 应用心理学 学习障碍与感觉统合失常 学习障碍的病因涉及到一点是“感觉统合失常”。所谓感觉统合是指将人体器官各部分感觉信息(六感:视、听、嗅、味、触和平衡感。脸的正前方称为前庭,视、听、嗅、味的讯息成为前庭讯息)输入组合起来,经大脑统合作用,完成对身体外的知觉做出反应。只有经过感觉统合,神经系统的不同部分才能协调整体作用使个体与环境顺利接触。人类基本学习模式是身体受到环境刺激时,会将感觉讯息传至大脑,经由大脑分析、统整后做出回应。即需要感觉统合,而当感觉统合失常,大脑和身体就不能协调发展,进而导致学习障碍。例如,触觉发展不好,会引起大脑分辨能力不足,对外界的刺激不是太迟钝,便是太敏感,经常会有情绪不安以及发音不良等现象。 而六感可以通过后天的锻炼学习来提高。所以对于由感觉统合失常引起的学习障碍的儿童,我们可以提高他六感能力来治疗学习障碍。在陈德文教授写的《儿童学习障碍与多动症的治疗》这本书中,有介绍多种感觉学习的游戏,具体简单可行。例如用大毛巾把孩子包起来,让孩子在里面滚动或者扭动,也有助于全身各处触觉刺激的强化。跳跳床游戏有利于发展孩子的平衡感等等。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应该重视起来。 首先很有必要讨论一下造成感觉统合不良的原因。陈德文教授把它称作“一种现代病”。现代女性工作忙碌,压力大,姿势及仪态上的僵化,运动量不足,都会影响胎位的正常,进而使幼儿先天平衡能力

不足。很多妈妈习惯抽烟、喝酒、喝咖啡及浓茶等刺激物,造成机脐带毛细血管及微血管的萎缩,会引起后天触觉学习不足。 从我们对感觉统合失常导致学习障碍的探究学习过程中。引发了我对三个问题思考,或者说从中我得到的启示。 一.提倡顺产。婴儿在出生那一刹那会受到强烈挤压,会对大脑记忆区有强大冲击。胎位变化的感觉长而缓慢,逐渐对大脑平衡神经产生作用。出生时的挤压短而强烈,记忆立刻形成对感觉的接收架构,音变能力也因此产生,对一个人的终身乐感能力都有影响。而剖腹产的婴儿,由于缺乏强烈的挤压,因此大脑中感受触觉的刺激不足,大多会依产后环境、产生触觉敏感或触觉迟钝等过犹不及的毛病,以至于有触觉防御过强,情绪不安等现象。生产过程中有缺氧或是头部用钳子夹吸的婴儿也会影响触觉的学习能力。 二.关于父母对孩子的教养方式及儿童成长环境。很多家庭冬有暖气夏有空调,对寒暑、晴雨、风的感觉、流汗的感觉感受较少,会对人类的感觉发展产生伤害。再有都市生活空间小,孩子没有翻滚爬跳的空间,以及孩子的这些行为很多父母也是不允许的。殊不知,在孩子“顽皮打闹”的过程中,平衡感等其他感觉学习得到了发展。三.感觉统合能力训练。在陈德文教授写的《儿童学习障碍与多动症的治疗》这本书中,有介绍多种感觉学习的游戏。例如婴幼时期,可借用摇篮和手足运动来增强平衡感。再者,虽然我们探讨的是感觉统合失常造成学习障碍。但是学习障碍只是感觉统合失常造成的结果之一。好动不安,动作笨拙,反应迟钝,语言发育迟缓,讨厌被触摸

常见的儿童心理异常行为

儿童在生长发育期,爸爸妈妈们除了要注意孩子身体的发育,更要注重孩子的心理教育。 有些孩子的心智发育水平在同龄孩子面前会显得跟不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父母平时及时的观察和预防。让我们来看看一些常见的儿童心理行为异常的五大障碍表现。 1.五大心智障碍 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著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进行特殊矫治。 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由于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语言发育障碍 小孩理解语言和说话延迟或理解和说话能力不如正常儿,智力发育在正常范围,应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语言训练。 发育协调障碍 这种小孩自幼运动发育落后,大运动,精细运动不协调,平衡功能也很差,如容易摔跤或者拍球和书写困难,甚至口腔、舌体等运动不协调还可导致进食、说话和阅读困难,智力发育可在正常范围,如发现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应也尽早到医院或专业机构进行训练。 2.其他行为问题 (1)吸吮手指 婴儿吸吮手指是一种正常现象,以后随年龄增加,对外界环境的兴趣增加,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减少,吸吮手指的行为会自行消退。一岁后,若小孩仍然经常吸吮手指则属一种不良的行为表现。造成这种行为不消退的原因有:与人交往、玩耍过少,饥饿时未及时哺乳等。 专家建议: 在小孩出生后就应经常给小孩讲话,因2-3个月的小孩特别喜欢注视正在说话的人脸,并对说话人的面部表情和口形进行模仿,当小孩5个月会抓物体和对外界环境的兴趣明显增加时,应经常给小孩玩玩具,并常带他们到户外去玩,去接触其他小孩,饥饿时应及时哺乳等。总之在他们醒着的时候应有丰富多样的生活环境,这样他们才会将对自身刺激的注意力逐渐转向周围世界。 (2)咬指甲 咬指甲是儿童期常见的一种不良习惯。多发生于3一6岁的小孩,症状可持续至青春期。咬指甲的发生常与家庭不和、心情矛盾、精神过度紧张等有关。多数儿童可随年龄增加自行消失,少数人可持续至成年期。 专家建议: 防治这种不良习惯主要应改善和消除造成儿童精神情绪紧张的一切因素。严重者或较大儿童应到医院进行矫治。 (3)倔强 2~3岁小孩,在意志开始发展的早期阶段有一些违拗和反抗心理属正常行为,对不利

特殊儿童心理学

第一章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论 第一节特殊儿童心理学概述 一、研究对象 1 特殊儿童心理学的定义:特殊儿童心理学是研究特殊儿童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 研究对象:特殊儿童(Exceptional Children):儿童在身心的发展上偏离正常,即在身体、行为、语言、智力、情绪与人格等发育上与正常儿童有明显差异。 3 研究内容 1)宏观研究 2)微观研究 二、关于特殊儿童的分类 1 广义的特殊儿童分类 1)天才;2)智力落后;3)身体和感官缺陷;4)行为异常;5)学习障碍;6)言语障碍;7)畸形和其他健康缺陷。 2 狭义的特殊儿童的分类 1)智力落后; 2)重听; 3)聋; 4)言语缺陷; 5)视觉障碍; 6)情感严重紊乱;7)畸形损害; 8)其他健康损害; 9)聋盲; 10)多种障碍; 11)特殊学习障碍。 三、儿童发展中可能存在的差异 1 身体形体的地区、时代、民族差异 1)地区差异2)时代差异3)民族差异 2 心理差异 1)智力差异2)性格差异3)气质差异4)心理疾患差异 第二节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研究简史 一、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的产生和发展 从历史上看,人们对待残疾儿童的态度有一个从野蛮消灭到完全平等的渐渐走向文明的过程。 1 国外特殊儿童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早期人类社会对待残疾儿童采取野蛮残忍的手段: 1)古希腊2)古罗马 2 国外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阶段 1)产生的原因 资本主义的自由、平等、博爱等思想的产生。 医学和解剖学的发展。 哲学和普通教育学发展。 2)发展的阶段 (1) 歧视阶段 (1800年以前) (2)重视阶段(1800年-1900年) (3) 发展阶段(1900年至今) 二、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和发展 1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前阶段 1)统治者宽待残疾人2)统治者制造残疾 2 中国特殊心理与教育研究的产生、发展阶段 1)产生阶段 1874年,英国牧师穆·威廉在北京开办了中国第一所特殊学校--瞽叟通文馆。 我国一些有识之士仿效西方创办特殊学校。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 一、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的概念和基本问题 1、概念: 发展:个体身体、生理、心理、行为面的发育、成长、分化、成熟、变化的过程。儿童发展主要指从不成熟到成熟这一成长阶段,以及身心日趋完善和复杂化的过程,是个体生命全程发展的一个组成部分。 学前儿童发展心理学关于学前儿童的心理活动特点与发展规律的科学。 2、研究任务:wwh描述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特点(年龄阶段);解释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机制;促进学前儿童心理发展;预测学前儿童心理发展的趋势。 3、近现代的儿童观 (1)近代:洛克:白板说; ○1夸美纽斯:教育目的和作用:来世;原则:教育适应自然;普及教育和统一学制;学年制和班级授课制;直观巩固量力

系统循序渐进;《母育学校》西第一本学前教育学著作 ○2卢梭:性善论;自然教育理论(核心、目的、阶段、法)○3裴斯泰洛齐:目的;教育心理学化;要素教育;初等学校各科教学法;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 赫尔巴特:理论基础(伦理学和心理学);教学体系(管理论;教学论;德育论)课程论(经验、兴趣;统觉) ○4福禄贝尔:幼儿园教育理论(任务:家庭教育的补充;法:自我活动、游戏、社会参与;课程:恩物、游戏、歌谣) ○5蒙台梭利:儿童具有在生命力、吸收性心智、敏感期;容:自由活动、感官教育、读写算、实际生活练习、自我教育;实施:儿童:作业;教师:有准备的环境 杜威:儿童是未成熟的个体,需要教育而适应社会。(2)现代:19世纪后半期,德国普莱尔(科学儿童心理学的奠基人)1882年出版《儿童心理》,第一部科学的,系统的儿童心理学专著。 霍尔(美国儿童心理学之父,心理学的达尔文)掀起了儿童

特殊儿童心理评估

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一、什么是特殊儿童的心理评估? 1.评估的定义 测量:是决定特殊儿童能力表现或成就水平的过程。 测验:是在标准化情境中用来评估儿童的知识、技能或人格等方面的任务或一系列任务。 常模:常模是一种供比较的标准量数,由标准化样本测试结果计算而来,即某一标准化样本的平均数和标准差。它是心理测评用于比较和解释测验结果时的参照分数标准。 2.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评估的作用:鉴别、安置,为当前个体做适应其能力水 平的个别计划。 2.评估的作用及注意事项 注意事项:符合个别学生的特殊需求。 二、特殊儿童心理评估的类型 1.教育前评估---诊断性评估 2.教育后评估---阶段性评估(过程评估、终结评估)。 三、教育性评估内容及相关工具 1.身体检查与医学诊断 2.心理与教育测验 2.1智力测验:在一定的条件下,使用特定的标准化得量表,对被试施加刺激,从被试的一定反应中测量其智力的高低。 (一)比纳—西蒙量表(智龄) 1905年,法国心理学家比纳(Binet)和西蒙(Simon)编制了世界上第一个智力测验:比纳—西蒙量表。这套测验由30个从易到难的题目组成,涵盖记忆、注意、理解和推理能力等方面,后经修订题目数量增加到59个。测验者根据测题的难易将它们按年龄分组。测验结果用智龄表示,也就是说它测量的是某一儿童的智力相当于那个年龄阶段的水平,最后

通过智龄和实际年龄的比对来衡量儿童智力水平的高低。 (二)斯坦福—比纳量表(比率智商) 美国斯坦福大学教授推孟(Tolman)对比纳—西蒙量表进行了修订,在1916年发表了斯坦福—比纳量表(S—B量表),该量表共有90个项目,其中有三分之一以上的项目(39个)是新增的。斯坦福—比纳量表经过1937年、1960年、1972年、1982年、1986年等多次修订后,成为当代应用最广也最具权威的智力测验之一。适用的范围从2岁到成人,另外,还增编了测验复本,施测时可以交替使用。与比纳—西蒙量表相比,斯坦福—比纳量表的最大改变是将原来表示智力高低的心理年龄用比率智商来表示。比率智商就是指个人的智力年龄(MA)与其实足年龄(chronological age,CA)的比值。即 智力年龄(MA) 智商(IQ)= ———————— ×100 实足年龄(CA) 例:以儿童的智龄为8.5,实际年龄为7,那么他的智商就是8.5÷7×100=121(小数点后可忽略不计) 注意:智龄只能表示智力的绝对高低,而不能比较实际年龄不同的儿童的智商高低,智商则能表示智力的相对高低。 (三)韦克斯勒智力量表(离差智商) 在比率智商的使用过程中出现了很多的缺点,人们发现,比率智商是假定智力发展和年龄增长成正比,是一种直线关系,但实际上当年龄增长到到一定的程度后就不是这样的情况了。 韦克斯勒智力测验包括成人智力量表、儿童智力量表、幼儿智力量表。其中韦克斯勒儿童智力测验,共有12个分测验:5个言语测验,5个操作测验,两个备用测验。适用于6-16岁的儿童。 离差智商(计算原理):它的基本原理是把每个年龄阶段的儿童的智力分布看做是常态(正态)分布,而某个儿童智力的高低是由其与同龄人智力分布的离差大小而决定的。 IQ=100+15Z (平均分数100,标准分数15) ▲有关统计概念的解释 ①正态分布: 靠近平均数分布的频数最多,离开均数越远,分布的数据越少,左右两侧基本对称,这种中间多、两侧逐渐减少的基本对称的分布,称为正态分布。 ②平均数μ=(x1+x2=x3+…..xn)/n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 文章目录*一、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二、儿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三、心理问题的干预 儿童心理异常的典型表现1、退缩行为 是指胆小、害羞、孤独、不敢到陌生环境中去,不愿意与小 朋友们玩的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对新事物不感兴趣,缺乏好奇心。 2、依赖行为 是指儿童对父母过分依赖,并与年龄不相符的一种不良行为。这种儿童如果父母不在,便容易发生焦虑或抑郁。 3、分离性焦虑 是指6岁以下的儿童,在与家人,尤其是母亲分离时,出现的 极度焦虑反应。男女儿童均可得病,与患儿的个性弱点和对母亲 的过分依恋有关。 4、神经性尿频 指每天的排尿次数明显增加,但尿量不增加、尿常规正常的 一种心理疾病。排尿次数可以从正常的6-8次增加到20-30次, 甚至每小时十多次,每次排尿很少,有时仅几滴。以4-5岁的儿童为多见。 5、神经性呕吐 指一种反复的餐后呕吐,但不影响食欲、体重的心理疾病。

常常具有癔症性格,自我中心、暗示性强,往往在明显的心理因素作用下发病,以女孩为多见。 6、性识别障碍 是指儿童对自身性别的认识与自己真实的解剖性别相反,如男性行为特征像女性,或持续否认自己具有男性特征。多见于3岁以上的儿童。 儿童心理行为异常表现1、智力发育障碍 在发育期间儿童的智能显着低于同龄儿水平,同时伴有明显的社会生活适应能力障碍,这种小孩看上去很幼稚,表情呆滞,有的孩子有很特别的面容,还可能伴有一些畸形,遇上这种情况应马上到医院去检查,以尽早治疗。 2、学习障碍 这种孩子智力正常,在早年可能有一些不明显的语言和运动发育上的问题未引起重视,小孩主要表现为阅读障碍,拼写障碍和运算障碍,因此学习成绩差。若自己的小孩有这类问题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以进行特殊矫治。 3、缺陷多动障碍 这类小孩智力正常,表现为不分场合的多动,但注意缺陷是实质问题,由于注意缺陷影响听课效果,所以学习成绩很差,这种情况也应及时到医院检查和矫治。

西南大学特殊儿童心理学3

特殊儿童心理学第三次作业 (10.0 分)1. 1、请分析视觉障碍儿童的知觉特点。 2、请对造成听觉障碍儿童语音发展受阻的原因进行分析。 3、怎样理解特殊儿童心理发展的一般性? 4、视觉障碍儿童的注意具有哪些特点? 5、简述智力落后儿童自我效能感低,缺乏从理智活动中获得的理智感的原因。 6、三类特殊儿童学业成就的特点。 注意:请同学们做好之后一次性提交,否则无成绩。 1、答: (1)空间知觉 视觉障碍儿童由于缺少视觉的参与,所以在形成空间知觉时有很大的困难,主要是借助听觉、触觉、动觉、嗅觉等方面的信息来形成空间知觉,同普通人相比,准确性不是很高。 一般形状知觉方面与普通儿童没有明显差异,但在需要心理旋转的形状知觉时,视觉经验的重要性就体现出来。不需要空间知觉参与的长度知觉,盲童好于普通儿童;但是需要空间知觉参与时,视觉障碍儿童就明显差于普通儿童了。重量知觉方面视觉障碍儿童明显好于明眼儿童。

盲人主要采用听觉来定位,其它感觉也积极参与定位。深度和距离知觉局限在可以通过触摸来直接进行感知的具体物体的深度,也可通过回声来形成深度知觉,但对远处的风景这些无法触摸的物体很难形成深度知觉。 (2)时间知觉 自然界的周期现象、有机体的各种节律性活动和计数活动都是视力障碍儿童知觉时间的依据。随着经验的累积和时间的增加及规律的生活作息,视力障碍儿童逐渐形成了一定的生物节律,因此我们经常可以看到即使不用盲表,视觉障碍儿童也能判断大致时间。 2、答: 首先,从生理条件上看,一方面听觉通道不畅迫使聋儿更多地利用视觉线索达到交流目的;另一方面由于听力损失造成聋儿呼吸控制能力差、咽部功能异常、构音持续能力差,使得正常发声所需的呼吸、声带振动发出声音、共鸣和构音四个系统之间缺乏协调活动,以致造成语音的障碍性发展。 其次,从心理的方面看,聋儿的语言获得与他们对语言的理解具有某种关系。经验事实和理论都证明,聋儿的语音清晰度和其听力水平成正向相关。 最后,影响聋儿语音清晰度的因素不只是听力,还有语言获得的环境。研究显示,现实的语言环境下聋童对声母、韵母和声调的掌握正确率明显高于非现实语言环境下的正确率。 3、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