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都耕地“非粮化”问题调研及分析.docx

成都耕地“非粮化”问题调研及分析.docx
成都耕地“非粮化”问题调研及分析.docx

全国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申请书

项目编号:2014032项目名称成都耕地“非粮化”问题调研与分析

项目性质社会调查

项目来源教师指导选题所属学院公共管理学院

申请经费5000.0 起止时间2014年 5月至 2015 年4 月

项目组成员姓名学号院系专业联系电话E-mail

程博

20124864

公共管理

学院

XX 812010360@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江惠20124901

公共管理

学院

XX 475780769@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魏雅

20124892

公共管理

学院

XX 241361406@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郭超20124896

公共管理

学院

XX 1784114057@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杨渠20124870

公共管理

学院

XX 1171134843@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导师姓名李杰单位

西南交通大学公共管

理学院

职务/职称教授电话XX E_mail jiepear@https://www.360docs.net/doc/e210200519.html,

主要

教学

工作

简历

时间授课名称授课对象1986年至今

制度经济学、当代中国经济概论

本科生、研究生等高校学生主要时间项目名称获奖情况

科研工作简历2008年专著《投资结构论》四川省十四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2012年

《统筹公平效率与建设西部和谐

社会研究》

四川省第十五次哲学社会科学优秀成果三等奖

一、申请理由(包括项目背景及自身具备的知识、素质、能力和已参加过SRTP等科研项目的条件)

(一)背景:

据中国粮食局报导,2013年我国粮食总产量大幅增长。而我国粮食质量有所下降,同时我国粮食自给率已跌破90%。更严重的是流转后的耕地只有7%与粮食生产相关,这种耕地“非粮化”现象已威胁到我国粮食安全。我国现有的关于耕地“非粮化”数据指标和关注度远远不够,我们希望能通过实地调研得到该问题的详尽数据资料,为该问题的研究尽一己之力。

1、各地耕地“非粮化”忧患呈现加剧态势。

据国土资源部数据显示,全国产粮大省耕地“非粮化”现象已十分严重。如河北省179个农户的耕地用于种植粮食作物和非粮食作物的面积比重分别为21.2%和78.8%;浙江省所调查农户的全部耕地中,用于种植粮食和非粮食的面积比例分别为24.8%和75.2%;河南全省流转耕地898.8 万亩,其中非粮食生产的占38.5% ;以上省份均是我国经济发达省区和粮食主产区,其中严重的耕地“非粮化”比率说明该现象已对我国的粮食安全及经济安全构成巨大威胁。

2、成都市耕地“非粮化”现象突出,其数据具有典型性。

农业部发布一份报告显示,成都市只有不到20%的流转土地在种植粮食和油料。与上述全国产粮大省耕地“非粮化”数据相比,成都耕地“非粮化”比例明显高于全国大部分粮食注产区的耕地“非粮化”比例,由此我们初步得出成都市耕地“非粮化”现象比全国更为突出的结论。且成都市离我们的生活区近,项目研究具有地理优势。因此我们选定成都市作为我们的调研对象,其调研数据更具有代表性,调研工作更容易开展。

3、耕地流转“非粮化”对我国经济、政治、社会等方面造成严重不良影响,解决该问题迫在眉睫。

首先,耕地“非粮化”问题导致我国粮食种植面积大幅减少,会对我国的粮食安全造成威胁。其次,粮食安全问题引起我国大力依赖粮食进口,如2011年我国进口粮食约达9100万吨,比2004年的粮食进口量增长了2.77倍之多,该问题威胁着国家的政治社会稳定。第三,如果将耕地用于发展花卉、养殖业,田间的水利灌溉系统将随之改变,土壤层也遭到破坏,进一步危机粮食安全。第四,耕地流转后得不到粮食补贴,挫伤了经营者种粮的积极性,降低了我国粮食产量,这将形成恶性循环,因此解决该问题迫在眉睫。

4、相关研究稀少,我们希望本次研究能为问题的解决贡献绵薄之力

在CNKI上搜索关键词耕地“非粮化”,只有19篇相关文献,从2008年的3篇到2013年的19篇,且其中大多以非粮化的原因、影响为研究内容,实证研究更是少之又少,国家对非粮化现象的重视程度远远不够。因此,这是一个非常具有研究性的课题。

(二)小组成员自身具备的专业素质

通过查阅资料,本项目可能涉及农村经济、产业经济学、统计学等学科知识。项目成员都是经济学专业的学生,专业与项目研究对口,我们从农村经济角度研究我国以及成都耕地“非粮化”现状;我们可从产业层面分析粮食产业前景与发展方向;我们熟练掌握统计学知识,擅于运用Excel、MATLAB数学建模软件,能够精确的处理研究所得数据,使项目结论更加真实可靠。

(三)小组成员相关科研经历

我组负责人曾经参加第八期SRTP关于《农村土地所有制结构与改革》的科研项目。成员参加过“关于高中实验室设备利用率现状调研实践”课题,都拥有一定的调研实践经验。并且小组成员有建立数学模型的经验,有利于成都调研数据的统计分析。同时我们参加过暑期三下乡自贡农村规模经营调研,可以借鉴有关的调研考察的方法。项目成员间一直建立着良好的合作关系。

综上所述,此项调研项目现实意义大,贴近民生,可操作性强,理论与实践调研相结合,是值得我们认真探讨的课题。

二、项目简介(500字左右)

(一)项目研究思路:实地调研→ 统计数据→ 分析数据走势→ 危机及成因→ 导向性政策建议

该项目出发点和重点在于成都耕地“非粮化”的实地调研。我们将会在成都市选择六个具有代表性的乡镇村进行实地调研,应用数学统计知识来分析成都耕地的“非粮化”数据走势,提出导向性政策。

(二)项目研究主要内容

1.界定调研分析范畴:我们首先会对广义上国际粮农组织对粮食的定义以及狭义上我国粮食的定义进行文献调研。并界定粮食范畴,即麦类、粗粮类和稻谷类三大类。为中期的成都市的实地调研做准备。

2.通过分层次调研获取数据,制成图表形式研究其走势:我们调研成都市的耕地“非粮化”数据,并将全国和其他粮食主产区的文献数据资料作为参考,用数学统计软件将调研数据制成图表,分析数据走势并以点带面地解释成都耕地“非粮化”问题与成因。

3.汇总实地调研数据并与历史文献进行对比分析,研究成都耕地“非粮化”数据的演变轨迹:我运用数学SPSS和MATLAB统计软件,分析成都耕地“非粮化”实地调研数据的演变轨迹。以此来

比较调研数据与历史文献数据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其历史总走势与实时演变情况、数据波动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演变过程。

4.分析耕地“非粮化”的主要原因并得出有效结论:根据数据波动的不同阶段,来研究其主导原因,立足于调研数据,分析其阶段性成因与根本原因。

5.提出导向性对策:通过成都耕地“非粮化”现状数据调研与分析,希望能引起相关组织与政府机构对该现象的重视。我们基于这些数据提出导向性政策,为今后解决耕地“非粮化”问题贡献绵薄之力。

(三)、本项目调研对象和研究方法相结合

本项目的调研对象分为以下3个层次:乡镇村管理机构;规模经营主体(农业公司、农业大户、家庭农场);小农经济。本项目3种调研方法:文献调研;数据调研;实地考察调研。

(四)、选点进行实地调研

选点实地调研我们会考虑该乡镇的典型性、历史因素、农业经济发展水平、是否耕种某种作物为代表等因素。因此我们将选择成都市边缘4个乡镇进行实地调研,分别为成都青白江区向阳镇、龙泉驿区大面镇、郫县花牌村、温江永宁镇。为了调研数据的采集分析,我们将对以上地区做反复3次以上的调研,以弥补调研信息的不充分性。

三、特色与创新点(200字以内)

1、本项目关键在于实地调研数据的充分与客观。

本项目相较于其他论文文献叙述,更注重进行实地调研,并根据调研走访数据制成图表进一步分析非粮化现状,不仅在文献理论上实证分析,更将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结果相结合,侧重实际数据的考察。

2、本项目研究方法上突破固有方式。

本项目应用3种调研方法:文献调研、数据调研、实地考察调研。成都实地调研将走访乡镇村管理机构、小农经济、规模经营主体(农业公司、农业大户、家庭农场)等,同时发放调查问卷加以分析。本项目注重实地考察与理论分析的结合,横向纵向的比较相借鉴。

3、本项目注重数据的对比分析,重点研究成都耕地“非粮化”数据演变轨迹。

根据实地调研数据,我们运用数学SPSS和MATLAB统计软件,以此来比较调研数据与历史文献数据的一致性与差异性,分析其历史总走势与实时演变情况、数据波动阶段性特征,综合分析演变过程。并根据数据波动的不同阶段,分析其阶段性成因与根本成因。

四、项目进度安排(查阅资料、选题、自主设计项目研究方案、实验研究、数据统计、处理与分析、研制开发、填写结题表、撰写研究论文和总结报告、参加结题答辩和成果推广等)

起止时间开展内容

2014年4月中——5月中科学系统地对我国以及成都耕地的“非粮化”现象文献进行初步筛选、汇总,同时与其他粮食主产区进行对比,对中国耕地非粮化问题制定出有针

对性的调研方案。

2014年5月中——7月通过走访调研成都青白江区向阳镇、龙泉驿区大面镇、郫县花牌村、温江永宁镇充分了解成都市耕地“非粮化”状况,获得基本的数据资料。

2014年7月中——8月中将所获数据进行研究,找出数据间关系,计划下一步的研究方案

2014年8月中——9月中再次走访当地农户、乡镇村管理机构、规模经营主体等,实地调研耕地“非粮化”的现状,对所搜集的资料进行审核,去伪存真,查缺补全;对调查资料进行分类加工,以实现资料条理化、系统化、精炼化、规范化。

2014年9月中——11月中根据所获得的文献资料与实地调研数据汇总情况,于分析耕地“非粮化”的演变轨迹,运用数学SPSS和MATLAB统计软件,将数据通过图示清晰展现,以此来比较调研数据与历史文献数据的一致性与差异性

2014年11月中——2015年3月对整理的调查资料进行定量和定性的分析,撰写调研报告和论文2015年4月将调查成果结题验收,送交评审

五、拟利用资源(实验室、研究所、实训基地、仪器设备、资料等)

各高校图书馆、档案馆书籍等文字资料、CNKI等文献电子资料、各大报刊、杂志资料、走访政府部门和当地居民所得的数据、文字等资料、CSMA数据库。,

六、所需经费及使用计划(购置实验材料、试剂、药品、加工测试、资料、复印、调研、交通等经费开支)

支出科目金额预算

实地调研交通费1000

复印、打印费用300 论文文献等搜寻获取和所需软件的序列号获取费用500

论文版面费用2000

图书资料费用600

通讯费用(包括网络连接费用)600

七、预期研究成果形式及申请经费:

文献资料综述调查报告研究论文开发软件

设计硬件研制申请专利其他

八、项目诚信承诺

本项目全体成员慎重承诺,本项目研究将遵守学校有关规定,恪守学术规范,不抄袭他人成果,不弄虚作假,先诚实做人,再诚信做学门和研究,按项目研究进度保质保量完成各项研究任务。如有违规行为,愿承担一切责任,接受学校的处理。

项目组成员签名:

年月日

导师意见:(从项目学术性、创新性、可行性、研究性、可操作性和成效性加以评价)

指导教师(签字):

年月日

学院意见:

学院负责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学校主管部门意见:

负责人(签字):

(盖章)

年月日

非物质文化遗产策划

非物质文化遗产活动策划 一.活动主题 品读和了解湖北非物质文化遗产,进一步推进我省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的生产性保护工作,使传统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与当代的新工艺新技术新理念相结合,让非物质文化遗产融入民众生活。 活动的背景及意义 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重要的历史认识价值,其主要是通过传承的方式来实现其历史意义和价值。它的价值会从不同角度给予国民以启迪,对传统中国文化和精神予以弘扬,所以在这个飞速发展的经济社会我们更应要保护并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所代表的优良文化底蕴。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不仅仅是让人们了解历史的需要,更是让社会上的优秀创新型人才用新视角,新理念,新技术,新方法去推动,去策划让非物质文化遗产成为一种具有中国精神和理念的代表性工艺产品,让传承人的作品得到中国社会乃至国际社会的普遍认可。 组织结构 主办单位: 承办单位: 协办单位:荆楚网 前期准备 资料收集整理: 通过之前与图书馆的汉剧非遗项目作为突破口,利用前期收集的数字化视频图文资料进行整合再编辑。 对湖北当地以传统工艺为生的非遗项目传承人的视频专访进行梳理。 可以与武汉市或湖北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相关组织或部门进行联系,跟现有在湖北省内以非遗作为产品或项目开发的传承人进行跟踪调查。 通过网络书籍对已收集的资料进行编辑整理,达到更完善的地步。 活动实施 媒体的宣传报道:随着当今网络科技的飞速发展和网名的激增,我们可以利用跟湖北当地比较主流的网络媒体进行合作,比如荆楚网或大楚网,在它们的评论或者论坛开展一个有个非遗项目的主题板块,以每一个非遗传承人的故事起源作为一期节目,对他们进行视频专访和他们自有非遗产品介绍,已达到让更多去认识去了解非遗传承人背后的故事。

徐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剪纸 香包 花灯

徐州剪纸,作为一种民间美术形式,广泛分布于徐州的邳州、新沂、沛县、丰县、云龙区、鼓楼区、泉山区、贾汪区等。尤其集中分布于邳州市大部分乡镇、新沂市合沟镇及沛县敬安镇。 徐州剪纸的形式大致可分为装饰剪纸(窗花、顶棚、盆花、枕花、帐花、灯花等)、绣花纹样(鞋花面等)、特种剪纸等。徐州剪纸内容也由传统的表现手法转为以现实生活为题材,反映新时代精神风貌的各类剪纸新作,使内容便加广泛,如:收割、养殖、运输、建筑等生活场景,也有历史故事,民间传说,戏剧人物等。 徐州剪纸艺人众多,代表性的人物有新沂的王桂英等;邳州的李云霞、衡瑞霞等;沛县的张玉兰等;市区的有孟宪云、张丽君、刘毅、吴国本等。其中,最具有代表性和艺术成就最高的是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这里展示的她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市知名剪纸艺术家张丽君的作品有:。 这里展示的是徐州知名剪纸艺人孟宪云老师的作品:。 信息点:新沂剪纸大师王桂英,她出身贫苦,从小就倍受父亲雕刻艺术的熏陶,她的作品源于生活,内容丰富,构图简洁,造型生动,浑朴天然,自成一家。既有质朴厚重之意,又充满着生活情趣。其创作的近百件作品荣获国内外大奖,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和中国文艺家协会联合授予“民间工艺美术家”称号。 徐州的剪纸艺术历史悠久,名师辈出,同时也涌现出了很多青年剪纸艺术家,张丽君无疑是其中的佼佼者。她的《九龙图》、《喜上眉梢》、《虎娃》先后获得了第五届中国民间文艺“山花奖”、首届中国民间雕刻、剪纸大赛金奖及江苏省工艺美术最高奖“大阿福奖”。 香荷包,又称“香囊”,“香缨”,俗称“香布袋”、“料布袋”。端午节有制作和佩戴香荷包的习俗。 香荷包是我国传统的民间艺术品,历史久远。汉代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广泛运用到岁时年节等民俗生活中。明清时,徐州手绣香荷包已有较大发展。经过数千年的发展演变,形成了具有徐州地方特色的徐州香荷包。 徐州香荷包从内容上看,多以喜庆吉祥题材为主,如龙凤呈祥、鸳鸯戏水、松鹤延年、喜鹊闹梅等,寄托着人们祈求祥瑞、辟邪纳福、丰衣足食的美好愿望。 徐州有很多制作香荷包的艺人,最具代表性的有王振霞、井秋红、孟宪云、冯宪花、李清富、冯瑞珍等。她们的作品都曾在省、市级的各类比赛中获奖。目前,徐州民间香荷包制作艺人中王振霞、井秋红二位老师作为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这里展示的有两位老师的作品有:。 .信息点: 王振霞从艺40余年,在继承传统技艺的基础上不断创新,并且起到了很好的领军带头作用,堪称“彭城一绝”、“娃娃王”、“巧女”等。 井秀红为曹氏香包第三代传承人,十四岁跟随母亲曹凤英(已故)学习刺绣和曹氏香包制作工艺,形成了自己独特的艺术风格,创作出一批带有徐州汉代文化特征的作品,并将香包这项传统手工艺成功推向市场。

(完整版)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共88名).doc

第四批省级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代表性传承人名单 (共 188 名) 项目 序号项目名称申报地区或单位编码 民间文学( 8) 1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2 Ⅰ-4 王幺贡爷系列故事达州市宣汉县文化馆 3 Ⅰ-5 羌戈大战(羌族古典叙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事长诗)化馆 4 Ⅰ-5 羌戈大战(羌族古典叙 阿坝州汶川县文化馆事长诗) 5 Ⅰ-6 大禹的传说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文化馆 6 Ⅰ- 7 阿古登巴的故事甘孜州色达县文化旅游局 7 Ⅰ-8 勒俄特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文化馆 8 Ⅰ-9 玛牧特依凉山彝族自治州喜德县文 化馆 代表性传承人 性年 姓名 别龄 向本林男72 王显凡男72 王泽勇男47 马前国男45 尧一三男49 强巴扎西男50 吉伍作曲男53 沙玛史体男42 传统音乐( 27) 9 江河号子(涪江船工号 Ⅱ-1 子) 10 江河号子(涪江船工号 Ⅱ-1 子) 11 Ⅱ-1江河号子(涪江号子) 12 Ⅱ-4 遂宁叫卖调 13 Ⅱ-4 遂宁叫卖调 14 Ⅱ-5 遂宁坐歌堂 15 Ⅱ-6 石工号子 16 Ⅱ-16川北山歌(巴山茅山歌) 17 Ⅱ-17 蜀派古琴 18 Ⅱ-17 蜀派古琴 19 Ⅱ-17 蜀派古琴 20 Ⅱ-17 * 沱江船工号子 21 Ⅱ-21 * 抬工号子 22 Ⅱ-23 * 南坪小调 23 Ⅱ-23 * 南坪小调 24 Ⅱ-1 江河号子 [ 府河号子(黄四川省遂宁市文化馆 四川省遂宁市文化馆 三台县潼川镇人民政府 四川省遂宁市文化馆四 川省遂宁市文化馆四川 省遂宁市文化馆 遂宁市安居区分水镇宣传 文化服务中心 四川省巴中市文化馆 四川音乐学院 四川音乐学院 成都市文化馆 内江市东兴区文体局 眉山市仁寿县文化馆 九寨沟县文化馆 九寨沟县文化馆 成都市双流县黄龙溪镇 徐信雄男79 米西洪男84 潘泽洪男76 王学模男77 翟昌权男77 路明秀女51 曾清亮男47 郑开江男75 曾成伟男52 江嘉祐男68 俞伯荪男88 李远辉男64 王俊清男58 李建秀女52 黄德成男63 郝仁富男73

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调查

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之宿州非物质文化遗产 报告开篇语 五千年,中国历史源远流长;五千年,中华文化博大精深! 文化遗产更是文化中的精髓,概念上,分为有形文化遗产和无形文化遗产,包括物质文化遗产和非物质文化遗产。根据联合国科教文组织通过的《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中的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 我国拥有非常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人们对其的保护意识并不强烈,此次暑期社会实践活动特以宿州市为例,本组成员将在宿州市进行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深入调查,亲身体验文化带来的乐趣。 宿州“非遗”调查 宿州市是安徽省历史悠久的一个地方,拥有较为丰富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宿州市认真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工作方针,切实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管理和利用工作。国家于2008年1月18日,将宿州市19项文化收入第一批市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如下: 一、民间文学(1项) 1.鞭打芦花萧县 二、民间音乐(1项) 2.唢呐砀山县 三、传统戏剧 (7项) 3.泗州戏宿州市 4.坠子戏宿州市 5.淮北花鼓戏埇桥区 6.四平调砀山县 7.皮影戏灵璧县 8.瑶剧泗县 9.淮北梆子戏宿州市 四、曲艺(3项) 10.琴书灵璧县 11.花腔渔鼓萧县 12.坠子萧县 五、民间美术(3项) 13.民间书画萧县 14.剪纸萧县 15.钟馗画灵璧县 六、传统制作技艺(3项) 16.宿州乐石砚宿州市 17.符离集烧鸡埇桥区 18.石刻萧县 七、杂技与竞技(1项) 19.民间马戏埇桥区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前景分析

非物质文化遗产市场前景分析 随着中国普通民众公民意识和传统文化保护意识的不断增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问题开始逐渐成为社会和公众关注的焦点。 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众多,且随着政府和民众对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和发展越来越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发展已然成为一个重要话题。虽然在文化遗产发展保护的道路上不少遗产面临着各种困境但是任然有许多非物质文化遗产走上了市场化道路。据有关资料,惠山泥人在当地政府的大力扶植下,导入了产业系统。泥人张有三家公司去年总销售额达1200万元。凤翔泥塑传承人胡深所在的六道营村,做泥塑的有百来号人,泥塑成为当地的重要产业,远销十多个国家。宁夏杨氏泥塑第五代传人杨佳年成立了公司,一月的销售量达五六万元。作为河南的旅游王牌,登封市和郑州市政府对河南省少林寺的发展给予了极大支持。2003年,登封市政府出资2个多亿,对少林寺景区周围环境进行了大规模的拆迁整治。2005年6月24―26日,河南省委宣传部推出的“郑汴洛文艺精品工程”之一、由郑州歌舞剧院编排的大型原创舞剧《风中少林》在北京保利剧院上演。2004年,少林寺接待游客110万人,一个游客在登封消费200元,一年就留给登封2。2亿元。少林寺周围的武校有5万学生,一年一人消费1万元,一年就是5个亿。此外,第一批国家级“非遗”名录中的苏锈,在市场化道路上已有所开拓。过去,苏州刺绣研究所手工制作的苏锈,一直走的是纯艺术化的道路,只创作而基本不面向大众销售。2006年,他们首次参加深圳的文博会,把参会当作进入市场的一次试探,结果出乎意料,现场定单如云。到2007年文博会,他们把展场扩大了3倍,达720平方米,并带去了最经典的作品。如今,又适应市场需求,推出了时尚服饰系列、床上用品系列等,走入寻常百姓家;同时苏锈也走出国门,到欧洲等国家展览宣传,把市场越做越大。 像以上泥塑、少林武术、苏绣这样非物质文化遗产成功市场化的例子还有很多, 以下主要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传统手工艺品和演出行业进行市场前景分析。传统手工艺品发展前景 一、资源优势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漯河市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心意六合拳 所属地区:河南·漯河·临颖县 分享到新浪微博心意六合拳 心意六合拳是我国传统的内家拳之一,是中华武术的瑰宝。明末清初,河南洛阳马学礼遇一隐士传授此拳,其得艺弟子马三元是漯河市临颖县繁城镇人氏,数百年来此拳世代相传。后来流传国内外的形意拳和意拳都是由心意六合拳衍变而成。 心意六合拳的内容有:心意把、十大形、四把捶、六合刀、六合枪组成。其中心意把是由十个动作组成一个动作为一把;十大形是模仿十种动物(龙、虎、猴、马、鸡、燕、鹞、蛇、熊、鹰)的真意内涵,一个动作为一形。 心意六合拳的特点是动作简单,内涵丰富,集养生健身,技击为一体,小孩、成年人、老年人都可习练受益,通过锻炼使人体全身内外达到高度协调配合。 心意六合拳的练法有定式和动式两种。定式是在静止状态下,规范动作,掌握要求,增强肌肉力量;动式是在定式的基础上,做运动练习,在快速运动的情况下,仍能掌握要领要求,达到“心与意合,意与气合,气与力合,手与足合,肘与膝合,肩与胯合”,最后在千变万化的动态情况下,仍能作到周身内外紧密配合,发放自如。 心意六合拳的动作快而刚猛,柔中有刚,刚柔相济,技击性强,数百年来被拳家视若珍宝。1991年,日本组团到河南学习此拳,省体委聘吕瑞芳老师负责传授,日本代表团回国后,在日本杂志上刊登专辑,封面上打出“心意六合拳中国武术之核心”的字样,可见此拳的重要价值。 近年来,漯河市举办了三百年来的首次全国心意六合拳研讨会和两次影响很大的邀请赛,通过交流,打破了数百年的保闭局面,并且在我市成立了“心意六合拳研究会”,把心意六合拳的理论、拳术套路和器械套路整理成书,由“中华武术展现工程”制作面向全国出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

成都非物质文化遗产——川剧 姓名: 学号:

一、川剧的简介 川剧,是中国戏曲剧种之一,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川剧脸谱,是川剧表演艺术中重要的组成部分,是历代川剧艺人共同创造并传承下来的艺术瑰宝。川剧由昆曲、高腔、胡琴、弹戏、灯调五种声腔组成。总分生、旦、净、末、丑五大类,形式多样。 二、川剧流行区域分布 流行于四川东中部、重庆及贵州、云南部分地区。 三、川剧的起源与发展 川剧是中国戏曲宝库中的一颗光彩照人的明珠。它历史悠久,保存了不少优秀的传统剧目,和丰富的乐曲与精湛的表演艺术。它是四川、云南、贵州等西南几省人民所喜见乐闻的民族民间艺术。在戏曲声腔上,川剧是由高腔、昆腔、胡琴腔、弱腔等四大声腔加一种本省民间灯戏组成的。这五个种类除灯戏外,都是从明朝末年到清朝中叶,先后由外省的戏班传入四川。 川剧,是四川文化的一大特色。成都,是戏剧之乡。早在唐代就有“蜀戏冠天下”的说法。清代乾隆时在本地车灯戏基础上,吸收融汇苏、赣、皖、鄂、陕、甘各地声腔,形成含有高腔、胡琴、昆腔、灯戏、弹戏五种声腔的用四川话演唱的“川剧”。其中川剧高腔曲牌丰富,唱腔美妙动人,最具地方特色,是川剧的主要演唱形式。川剧帮腔为领腔、合腔、合唱、伴唱、重唱等方式,意味隽永,引人入胜。川剧语言生动活泼,幽默风趣,充满鲜明的地方色彩,浓郁的生活气息和广泛的群众基础。常见于舞台的剧目就有数百,唱、做、念、打齐全,妙语幽默连篇,器乐帮腔烘托, “变脸”、“喷火”、“水袖”独树一帜,再加上写意的程式化动作含蓄着不尽的妙味……。川剧为世人所喜爱并远涉重洋传遍世界。川剧名戏《白蛇传.金山寺》更是在国内外流传甚广。川剧,流行于四川全省及云南、贵州部分地区。原先外省流入的昆腔、高腔、胡琴腔(皮黄)、弹戏和四川民间灯戏五种声腔艺术,均单独在四川各地演出,清乾隆年间(1736—1795),由于这五种声腔艺术经常同台演出,日久逐渐形成共同的风格,清末时统称“川戏”,后改称“川剧”。 高、昆、胡、弹灯在融汇成统一的川剧过程中,各有其自身的情况。昆腔,源自江苏,流入四川,演变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川昆”。高腔,在川剧中居主要地位。源于江西弋阳腔,明末清初已流入四川,楚、蜀之间称为“清戏”。在保持“以一人唱而众和之,亦有紧板、慢板”的传统基础上,又大量从四川秧歌、号子、神曲、连响中汲取营养,丰富和发展了“帮、打、唱”紧密结合的特点,形成具有本地特色的四川高腔。胡琴腔,又称“丝弦子”,源于徽调和汉调,也吸收了陕西“汉中二黄”的成分,先后通过“做唱胡琴”和舞台演出与四川方言和川剧锣鼓相结合,在腔调与音乐过门上起了不少变化,形成具有四川风味的胡琴腔。弹戏,即乱弹,又称“盖板子”、“川梆子”,因用盖板胡琴为主奏乐器和以梆子击节而得名,其源出于陕西的秦腔同州梆子。秦腔流入四川后,与川北的灯戏、高腔长期共处,互相融汇,又采用四川方言,便逐渐形成独具风格的四川梆子--弹戏。

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非物质文化遗产 根据联合国教科文组织《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公约》定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指被各群体、团体、有时为个人所视为其文化遗产的各种实践、表演、表现形式、知识体系和技能及其有关的工具、实物、工艺品和文化场所。各个群体和团体随着其所处环境、与自然界的相互关系和历史条件的变化不断使这种代代相传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创新,同时使他们自己具有一种认同感和历史感,从而促进了文化多样性和激发人类的创造力。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非物质文化遗产法》规定: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族人民世代相传并视为其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各种传统文化表现形式,以及与传统文化表现形式相关的实物和场所。包括:(一)传统口头文学以及作为其载体的语言;(二)传统美术、书法、音乐、舞蹈、戏剧、曲艺和杂技;(三)传统技艺、医药和历法;(四)传统礼仪、节庆等民俗;(五)传统体育和游艺;(六)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属于非物质文化遗产组成部分的实物和场所,凡属文物的,适用《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的有关规定。 非物质文化遗产概述 “民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归属 关于“非遗”,往往侧重于个别少数民族的、特别是濒临消亡的人口基数小的民族文化的抢救,这当然是“非遗”保护的一个重要方面,但同时也给我们提出了一个问题:能不能突破个别民族、局部区域、特定时间、某个行业的“非遗”,在中华民族的宏大叙事中,去发掘对56个民族的大家庭成员有普遍影响,在全国大部分地区普遍覆盖,不分男女、贫富、行业、信仰等差别在全社会广泛适应的“非遗”呢? “非物质”——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特征 非物质文化遗产是指各种以非物质形态存在的与群众生活密切相关、世代相承的传统文化表现形式。非物质文化遗产是以人为本的活态文化遗产,它强调的是以人为核心的技艺、经验、精神,其特点是活态流变。突出的是非物质的属性,更多的是强调不依赖于物质形态而存在的品质。但在物欲横流、精神空间被严重挤压的当今社会,“非遗”同样不可避免地在申报过程中被不同程度地物化。如何避免非物质文化遗产过度物化包装的态势、突破物质形态的藩篱和局限、保持“非遗”的非物质特征,是尊重本民族祖先留下的遗产的必要态度。 “文化”——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性质 “非遗”,都有着浓厚的文以化人的礼乐作用,大部分是先辈在劳动、生活中产生的对忧乐、生死、婚配、祖先、自然、天地的敬畏与态度的表达,是满足人的自然需求、社会需求和精神需求的活态文化。其实用性,也表现在以人为本的基础上。但现实保护中,我们对遗产的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关于徐州历史文化遗产的保护 10资源-108322110-刘学涵 一、徐州历史文化 1.1徐州历史文化的介绍 一部徐州历史:是刀光剑影的争雄史,是大河横流的苦难史,是南北文化的交融史,亦是人文荟萃的创造史。徐州历史完整,千年一贯,史不断线,始终与祖国的命运息息相关。 徐州古称彭城,已有6000年灿烂文化。帝尧时建大彭氏国。有2500多年建城史,是江苏境内最早出现的城邑。夏禹治水时,把全国疆域分为九州,徐州即为九州之一。 徐州是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汉高祖刘邦的故乡,有着丰厚的历史文化遗产。尤其是两汉文化遗存十分丰富,其中的汉墓、汉俑、汉画像石并称“汉代三绝”。两汉彩绘兵马俑,是继咸阳和西安兵马俑之后的第三批重要发现。 徐州还是南北朝宋武帝刘裕的故乡,唐代白居易,宋代苏东坡、文天祥,清代方孝儒、潘季驯,当代国画大师李可染和著名音乐家马可都曾在徐州任职或生活过。 徐州的工艺技术历史悠久,著名产品如柳琴、皮毛画、玉雕已赢得国内外声誉。徐州地方风味名菜历史悠久,如沛县狗肉,东坡回赠肉、八大锤清烧鱼丸、糖醋四孔鲤鱼、珍珠鸭子等传统名菜名扬海内外。 1.2徐州历史文化保护的主要现状 1)脱离了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总体规划的指导,缺乏与之相配套的、

较完善的有关法律、规章的保障。在20年的城市建设中,徐州盲目地进行城区改造,许多项目并没有在总体规划的指导下进行,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作为一项综合性很强的工作,也缺乏与之相适应的法律、规章的保障作用,导致徐州局部山水环境遭到破坏;新的城市干道与广场体系大大弱化了原有的古城格局;古城内的建设性破坏时有发生,除了南门外户部山一带还有保存价值较高的民居街区外,其余城区传统风貌已基本不在;大量仿古建筑也在一定程度上破坏了古城真实的历史风貌;相当一些具有保护价值的古建筑荡然无存,历史街区也在迅速消失。诸如在徐州户部山古民居、文亭街徐州道台衙门、云龙山汉代采石场、徐州城下城遗址等等文化遗存的保护方面,都造成了无可挽回的破坏损失。尤其是在最近徐州护城石堤(也是徐州古城墙的一部分)的保护和利用上,集中暴露了负有直接责任的一些政府等工作部门所存在的漠然麻木、无知软弱、瘫诱扯皮、不作为、乱作为乃至纵容破坏、无视法律等等极不正常的问题。 2)建设现代化城市与保护历史文化名城的关系如何处理仍不明确。历史文化名城作为稀缺的不可再生资源,只有加强保护,才能更好地延续名城特色。近年来,徐州现代化城市建设以及大规模危旧房改造,导致了徐州历史文化名城保护与发展的矛盾尖锐化。不仅使大量文物资源受到损害,更多的是传统的环境空间迅速地被高楼大厦所取代。徐州正从一个历史悠久、城市特色鲜明的古城变成一个缺乏地区特色、千城一面的城市,城市魅力正在消失。户部山是徐州深厚历史文化的见证,文物古迹丰富,有戏马台、台头寺、文昌祠、三义庙、东坡祠

非遗日活动总结

我国以百余项活动迎接第三个“文化遗产日” 记者11日获悉,为迎接6月14日我国第三个“文化遗产日”,文化部等部门将组织演出、展览、讲座等百余项活动,普及文化遗产保护知识,让公众进一步了解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意义。 来自震区的民间艺人将一展绝活 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展演从6月11日开始,至9月1日结束。展演的节目是从全国各地入选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的表演类项目中精选出的,以传统戏曲为主,包括福建的高甲戏、山东的柳琴戏、浙江的婺剧、北京的曲艺、江苏的淮海戏、东北的二人转、安徽的傩戏等。 来自四川省包括地震灾区在内的民间艺人,将在6月14日带来四川民族民间歌舞专场演出,其中有羌族演员近20名,有的演员家中有伤亡情况,还坚持参加演出,向全国人民展现四川同胞面对重大自然灾害时不屈不挠的坚强意志和重建家园的决心。 传承人露身手珍贵古籍现真容 8月1日至9月15日,2008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技艺展将在民族文化宫展览馆举办。展览以图文展板、实物展品、多媒体演示等方式,向观众展示近年来我国传承人保护的基本状况和主要成绩。为了让观众零距离地感受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独特魅力和传承人的非凡创造力,届时将邀请剪刻、编结、织染、雕镌等传统手工技艺的传承人作现场表演。 国家珍贵古籍特展将于2008年6月13日至7月20日在国家图书馆古籍馆举办。2008年3月1日国务院批准颁布首批《国家珍贵古籍名录》,此次展览集中展示了列入其中的珍贵古籍,是新中国成立以来规模最大、范围最广、展品最精的大型古籍展览,展出的古籍善本近400种,包括六朝隋唐写本、宋元旧本、宋明拓本以及版画、简帛文书和民族语文古籍等。 尽显人文奥运风采 配合第29届奥运会在北京召开,北京市在“文化遗产日”期间也准备了内容丰富、形式多样的活动,据统计共有近百场展览、演出、讲座等。 北京市的“文化遗产日”活动包括五个部分。一是在北京市16个区县、社区举办“华影争艳迎奥运”全国皮影展、2008怀柔汤河川满族风情展、“感悟端午节俗传承民俗文化”等系列活动;二是在奥运文化广场、奥运主题公园等地举办来自全国其他省区市的有关单位和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的广场演出;三是北京市承办的河北梆子、京剧、昆曲演出等剧场演出;四是景泰蓝经典艺术作品展、金漆镶嵌作品展等展览;五是在地坛公园、北京大学等地举办2008北京端午文化研讨会、“端午节民俗知识”讲座、北京老字号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线访谈等讲座。(记者周玮)

安徽非物质文化遗产

安徽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简介 一、民间文学 1.鞭打芦花 萧县春秋时称“萧国”,秦始置县,历代均属徐州,1955年由江苏省划归安徽省,位于苏、鲁、豫、皖四省交界处。 传说萧县皇藏峪西北山顶,是孔子游此遇雨后的晒书场。孔子的弟子闵子骞,与老师同为鲁国人,后随父迁到萧国东南的乡村安家。至今,萧县民间流传着许多有关孔夫子及其弟子的故事。《鞭打芦花》就是其中的一则:孔子的弟子闵子骞,常受后母虐待,却怀“忠恕”之心,矢口不讲。一次,子骞及二弟随父坐牛车出门探亲,行至萧国一山村旁,风雪突起,车上的二弟喜眉笑眼,子骞则冻得瑟瑟发抖。其父见状,怒用鞭打,刹时间子骞的袄烂而芦花飞,骞父发现幼子棉衣则裹着丝绒,始明真相。其父立即赶车返家(此村就是萧县“车牛返”村),愤怒休妻。子骞跪求父亲饶恕后母:“母在一子单,母去三子寒。”后母感动认错,一家人复又和好。后来,孔子知道了,夸赞道:“孝哉闵子骞!”(闵家居住的乡村,即今宿州市埇桥区闵贤乡)。 “爱人”和“忠恕”,是儒家思想的核心,闵子骞将此化为了具体言行,成了封建社会人们的一面镜子,在今天仍有其积极意义。《鞭打芦花》在基本故事不变的前提下,因地域、习俗、讲述人的不同,细节和语言都会有所变化,是值得研究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2.孔雀东南飞传说 东汉建安年间,庐江郡小吏焦仲卿娶本地刘兰芝为妻,夫妻恩爱情深。但兰芝为焦母不容,被遣回娘家。焦、刘两人分手时发誓生死相爱,不复嫁娶。兰芝回娘家后,其兄逼其改嫁,走投无路投水身亡。焦仲卿闻讯后也自缢于庭树,酿成了一出封建婚姻悲剧。时人为怀念这对夫妇的忠贞爱情,作长诗《孔雀东南飞》以悼之。“古诗为焦仲卿妻作”是中国叙事诗成熟的里程碑。《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双壁”。 《孔雀东南飞》最早见于南朝徐陵所编的《玉台新咏》,诗前小序记载了故事梗概、发生年代、地点、人物姓名、身份等,其时其人其事,真实可考。男主角焦仲卿是潜山焦家畈人,女主角刘兰芝是怀宁县刘家山人,焦家畈与刘家山仅一河之隔。潜山与怀宁在西汉至西晋时均隶属于庐江郡皖县。故事历代流传,至今在方言里仍见端倪:比如将磨媳妇的婆婆喊作“焦八叉”,这是影射焦母的;将受折磨的媳妇叫做“苦芝子”,这是暗喻刘兰芝的;将懦弱无能的老好人称为“糯米官人”,这是怜惜焦仲卿的;将趋炎附势的人称为“刘大”,这是讽刺刘兰芝哥哥的;将能干要强的小姑娘称为“能小姑”,这是赞美焦仲卿妹妹的。 3.桐城歌 桐城歌是源于桐城县的一种韵文形式的民间文学,同时又是一种融词、曲、表演为一体的综合艺术。 桐城歌类别分为传说、风土、时政、劳动、生活、情爱、仪式、事理、趣味、灯歌、儿歌等。早在明代以前桐城时兴歌(情歌)就流传于湖北黄梅一带和江浙吴语地区。以其独特的七言五句式体式、委婉凝练的语言、优美动听的曲调等艺术特色,广为传唱,乃至刊布成帙(《明代杂曲集》及冯梦龙《明清民歌时调集》均收录桐城歌),不仅成为安徽歌谣盛行时期的主要本土歌谣,而且还影响到“湘、鄂、赣以及浙西地区”等更大空间,历史上形成了一种范围广泛的“桐城歌谣文化带”,对后来黄梅戏的形成和发展,起到基因性孕育与塑造作用。桐城歌的历史地位和艺术价值,很多专家学者撰文给予高度评价,国家屡次编辑出版的《中国文学史》亦作了充分肯定与介绍。20世纪50年代搜集了大量桐城歌原生态资料,80至90年代相继整理出版《桐城歌谣》、《桐城传统儿歌三百首》,先后举办六届桐城歌演唱会。 桐城歌是中国歌谣发展史上值得注视的文化现象,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尚有很多原生态歌谣资料有待发掘,不少濒临失传的桐城歌曲调和吟唱表演形式,需要及时抢救与保护。发掘、保护、研究桐城歌,具有较高的艺术价值、审美价值、社会价值。 4.六尺巷传说 这是一则发生在清代康熙年间,桐城境内的一桩脍炙人口的民间故事。大学士张英的府第与吴姓相邻。吴姓盖房欲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文化创意产业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 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是全社会关注的热点问题,全国不少地方都十分重视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开发与资源利用。当前,我国主要是以文化事业的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保护的,由于保护资金、保护手段的不足,从近几年的效果来看,非物质文化遗产在社会快速转型中面临的问题越加严重,不少非遗资源正濒于消亡的危险境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抢救、保护与发掘尚未实现良性运作,亟待突破。 随着我国文化创意产业的迅猛发展,文化创意产业的在相关延伸领域的推动作用渐渐凸显,越来越多的传统行业逐渐将文化创意元素与传统产业特点相融合,以全新的文化视角和手段为传统产业的持续发展注入新的活力。文化创意产业通过知识产权的形成和利用,将文化艺术创意和商品生产相结合,为社会创造财富、提供就业机会,文化创意产业对于当今世界经济的发展起到了日益显著的核心驱动作用。在产业实践中,文化创意产业在各个领域所起到的注入活力、推动产业、持续发展的作用正日趋显现出来。 文化创意产业的发展为破解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的困局提供新的解决框架。长期以来,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主要是国家事业经费支持,属于公益行为。但由于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种类、数量、规模极其庞大,保护方式的单一、经验的匮乏以及保护经费的不足致使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事业面临日益严峻的挑战。如何有效地争取民间资源、采用创新的、灵活的手段、借鉴国际先进的保护经验和技术,强化市场导向,使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在国家公益事业的基础上走产业化开发的道路,提高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公众认知并获得一定的市场收益,反哺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成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与传承亟待解决的迫切课题。本文将通过两个案例(一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传承案例,另一个为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与开发案例)对文化创意产业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的推动作用进行深入浅出的诠释。 一、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实现非遗传承和产业开发双轮驱动国家(云南)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基地是云南省文化厅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的一个重点项目,项目致力成为“国内顶级、世界知名的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示范工程”,项目是为“以非物质文化遗产传习教育为核心,大力借鉴非物质文化遗产科研教学成果,以云南特色文化历史脉络为主线,发掘和整理独具民族特色的神话和传说,以集歌舞乐、工艺、服饰和景观等文化元素于一体的互动体验方式,通过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人及其学员的教学实习展示,原真性地对云南省非物质文化遗产精华进行保护、传承、展示与开发”。 示范基地在文化创意产业与非遗保护的实践探索中形成了三条突出经验: 1、界定关系,理清思路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介绍 泰国国旗 泰国各地区的传统舞蹈、音乐、宗教等非物质文化遗产。Intangible Cultural Heritage of Thailand Content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 Central - Northeast - North - South ·Music ·Others Traditional Thai Dances ·Khon dance or the masked dance drama is the highest form of dance drama of traditional Thai dance.. ·It is performed by troupes of non-speaking dancers, the story being told by a chorus at the side of the stage. ·Choreography and costume follows traditional models rather than attempting to innovate.

·The dance consists of character based on the Hindu epic Ramayana such as angels, monkeys and demons. Central Thailand Sri Nuan ·Its great popularity is due to the beautiful choreography and the sweetness of the music that accompanies it. ·The lyrics and music evoke the sweet nature of Thai girls. ·The dance is also an expression of the yearning of a young man won by such great charm. Teut-Teung (Drum Dance) ·The teut-teung drum dance, a Thai folk dance and performed throughout the country to accompany the parades(游行) held at traditional festival.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条例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了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继承和弘扬优秀文化传统,根据有关法律、行政法规,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条例。 第二条本市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管理适用本条例。 本条例所称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包括: (一)口头传统,包括作为文化载体的语言; (二)传统表演艺术和民间美术; (三)传统礼仪、节庆、庆典以及竞技、游戏等民俗活动; (四)传统手工艺技能; (五)有关自然界和宇宙的民间传统知识和实践; (六)与上述表现形式相关的资料、实物和场所; (七)其他需要保护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第三条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坚持政府主导、全社会共同参与,贯彻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传承发展的方针。 第四条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应当加强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领导,建立专业的保护机构(组织),统一协调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并将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纳入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以及城乡建设规划。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所需经费列入本级财政预算。 第五条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主管本行政区域内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工作。

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发展和改革、教育、财政、建设、规划、广播电视、旅游等有关部门按照各自职责,做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第六条鼓励、支持社会团体、研究机构、大专院校、企事业单位和个人等社会各方面力量参与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 鼓励、支持境内外的单位和个人依法开展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的合作和交流活动。 第七条在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工作中做出显著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由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及其文化行政部门予以表彰和奖励。 第二章规划与保护 第八条市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编制全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市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 区(市)县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会同有关部门根据市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结合当地实际,编制本行政区域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规划,报同级人民政府批准后组织实施,并报上一级文化行政部门备案。 第九条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应当组织文化行政部门及其他有关部门对本行政区域内的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普查、确认、登记,运用文字、录音、录像、数字化多媒体等方式,对非物质文化遗产进行真实、系统和全面的记录。 区(市)县地方人民政府文化行政部门应当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档案及相关数据库,可以公布的,应当及时公布。 第十条建立本市地方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体系,实行分级保护。

徐州艺术中心开业庆典新闻通稿

徐州艺术中心开业庆典新闻通稿 梦启华夏,崭新未来——华夏未来徐州艺术中心开业庆典隆重举行 2015年11月8日上午,“梦启华夏,崭新未来——华夏未来徐州艺术中心开业庆典”隆重举行,此次活动得到了徐州市委、市政府、教育局、文化局、音乐家协会、舞蹈家协会、报业传媒集团等部门领导的大力支持,同时也受到了徐州市社会各界的广泛关注。天津市华夏未来文化教育发展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董事长赵骞;天士力控股集团副总裁孙鹤;中国香港音乐剧团艺术总监、北京舞蹈学院教育学院院长张旭;泰思信息技术服务有限公司执行总经理李文建;CCTV中学生频道少年时代艺术团团长严雪枫;武当三丰太极传承人王明山;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中国执行总裁张彦及华夏未来各分中心领导出席本次庆典活动。 徐州艺术中心是天津华夏未来继哈尔滨、大连、厦门、华盛顿、墨尔本之后成立的又一中心。中国儿童教育第一品牌华夏未来全面入驻徐州具有里程碑意义,为徐州乃至江苏省儿童教育领域注入了新鲜的血液,开启了新的纪元。 本次庆典活动主要包括两个部分,第一部分为庆典仪式,在仪式上,徐州市国学经典教育研究会、奥地利维也纳音乐学院、美国纽约电影学院分别授权于华夏未来徐州艺术中心。徐州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传承人的精彩现场展示,让观众充分感受徐州非物质文化的魅力。 仪式最后,满载希望的五彩气球缓缓升上天空,这里是孩子梦想开启的地方,梦启华夏,崭新未来。 庆典第二部分为庆典演出,在徐州人民舞台举行,华夏未来徐州艺术中心的孩子们和专家们带来的精彩表演赢得现场阵阵掌声,华夏未来集团赵骞董事长献上一曲《梨花又开放》,将演出推向了高潮。伴随着精彩的文艺表演,华夏未来徐州艺术中心开业庆典活动圆满落下帷幕。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非物质文化遗产传承与保护与产业发展的关系 目前国内外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施救式保护。这种方式主要是由政府加大财政投入,以文物保护的方式保持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当下状态,具有投入少、见效快的特点,能在最短的时间内留住非物质文化遗产,适用于那些濒临消亡的项目。二是开发式保护。这种方式是由政府主导、将非物质文化遗产引向市场参与竞争,以竞争的压力激发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活力,借助市场拓展非物质文化遗产的生存空间。目前我国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工作的方针是“政府主导,社会参与,抢救第一,谨慎利用”,这体现了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基本态度和原则。但是政府主导意味着主要靠政府投入的方式来保护和传承非物质文化遗产,这在很大程度上会淡化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具有的活态文化的特性,使非物质文化遗产逐渐变成凝固、静态的文物。实际上,对一些具有市场潜能和开发价值,与消费者日常文化生活相关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应该采取产业化发展模式,通过符合市场经济规律的商业开发,吸引更多的社会资源投入到传承和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事业中来,推动其实现可持续发展。加快非物质文化遗产(以下简称“非遗”)产业化经营发展的步伐,当前要重点突出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制定“非遗”产业化发展规划。对于需要进行市场化开发的“非遗”项目,要进行合理规划、科学布局,实现产业聚集化发展,谋求“非遗”项目规模经济效应的产生,避免分散、零散、封闭式布局以及资源的不合理配置造成的规模不经济。由于文化产业涉及创作、制作、生产、营销等一系列经营环节,其运作需要一个从作品创作到市场销售的完整而成熟的产业链,因此,需要对“非遗”项目进行各环节的资源要素的集聚和整合,构建“非遗”项目产业化经营与发展的平台。要建设国家级、省级“非遗”项目文化产业基地,选择“非遗”项目聚集能力较强、文化底蕴深厚、具有一定产业发展基础、具有良好营销环境的地区,作为“非遗”项目产业发展基地。 二是在法律框架内定位“非遗”产业化。针对非物质文化遗产所形成的社会关系各有特色,对其实施产业化经营需要法律调整的重点和手段各不相同。就整体而言,应以公法为主、私法为辅。所谓公法为主,具体就是无论保护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基本法还是特别法,主要体现国家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强制保护,规范国家履行管理职能和义务,协调社会公共利益,创造非物质文化遗产生存和发展的良好环境。所谓私法为辅,具体是指对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实施产业化时,应在法律体系中明确传承人权益,明确传承人以及其他组织和个人主动传承的措施与机制,使他们在“非遗”产业化中依法行使自己的权利,体现他们的法定诉求,使他们对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贡献在产业化过程中能够有所回报。 三是加大政府扶持力度。由于现代社会的深刻变革和工业化生产方式的不断更新,大量手工技艺类的非物质文化遗产面临被失传的境地。保存这些承载着我们祖先高超智慧和辛勤汗水的独特的文化技能,就成为各级政府义不容辞的工作。因此,政府应在规划、立法、政策、投入等方面加大对“非遗”这种弱势文化形态的扶持,体现政府的社会责任心和历史使命。另外我们必须清醒地认识到,非物质文化遗产保存较好的地方大都在比较偏远、交通不便的少数民族地区,而这些地区多数都是经济落后地区。如果单纯依靠内源性资金,促进“非遗”项目产业快速成长的可能性较小,这就需要政府给予帮助和扶植,制定有利于“非遗”项目实施产业发展的优惠政策,把“非遗”项目产业作为新的经济增长点纳入国民经济发展总体规划。要通过建立“非物质文化遗产开发专项资金”,进行专项投入,建立完善的鼓励和激励机制,比如,对优秀非物质文化遗产资源的前期开发进行财政补贴,引导自主开发、独立生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名单

成都市非遗传承基地、传习所名单 [ 大中小 ] 来源:阅读次数:12 发布时间:2013-12-09 第一批成都市非物质文化遗产项目 传承基地、传习所名单(截止2013年4月) 传承基地3家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级别申请单位 1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成都蜀锦织绣有限责任公司 2郫县豆瓣传统制作技艺国家级成都市郫县食品工业协会 3川剧国家级成都市川剧院 传习所32家 序号项目名称项目级别申请单位 1竹麻号子国家级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2瓷胎竹编国家级邛崃市群众艺术馆 3青城洞经古乐省级青城洞经古乐团 4青城武术省级都江堰市青城道君精武馆 5成都道教音乐国家级成都市道教协会 6四川扬琴国家级成都艺术剧院曲艺团 7四川清音国家级成都艺术剧院曲艺团 8四川竹琴国家级成都艺术剧院曲艺团 9金钱板国家级成都艺术剧院曲艺团 10蜀锦织造技艺国家级成都古蜀蜀锦研究所 11 蜀绣国家级成都蜀绣文化发展有限责任公司 12成都郝淑萍蜀绣工艺美术大师工作室13四川皇汉绣庄有限责任公司 14成都梦苑蜀绣工艺品有限责任公司15四川天府蜀绣股份有限公司 16郫县工商联蜀绣产业商会 17道明日用竹编省级崇州市文化馆(道明日用竹编传习所)

18怀远藤编省级崇州市文化馆(怀远藤编传习所) 19怀远三绝制作技艺省级崇州市怀远镇怀远小食合作店(怀远三绝传习所)20汤长发麻饼制作技艺省级崇州市街子镇汤长发麻饼厂 21金鸡风筝扎制技艺省级崇州市文化馆(金鸡风筝传习所) 22 成都漆艺国家级成都市漆器工艺厂 23成都市武侯区致艺漆品工艺厂 24四川省工艺美术大师杨莉漆艺工作室25 银花丝技艺国家级 成都金银制品有限责任公司 26成都道安艺术品有限责任公司 27桂花土陶传统制作工艺省级彭州市桂花镇龙窑土陶厂 28水井坊酒传统酿造技艺国家级四川水井坊股份有限公司 29糖画技艺国家级成都市锦江区民间糖画艺术协会30 蜀派古琴省级 四川成都俞伯孙蜀派古琴研究所31四川成都成华区成都东坡诗琴社32西岭山歌市级大邑西岭镇西岭山歌传习所

成都非遗博览园招商评审准入机制建议

成都非遗博览园招商评审准入机制建议 目的: 有效推动各组团龙头商户的进驻,吸引能真正承载非遗文化内涵的商户有效的进驻各组团,给园区后续招商带来有效的支 持。 第一阶段评审政策准入条件如下: 、招商审批标准及流程 1.1招商评审标准 实行五大评审标准。 评审标准如下:

1.2招商审批流程 对不同等级的商家通过不同的审批流程审批: 每周由招商部主管牵头,组织本部门招商人员及九洲远景成 员组成至少五人的评审小组,按照商家等级划分标准对候选商 家进行等级归类及确认。 评审方法及原则: 商户直接负责之招商人员不得参与评审小组,由招商部委派专员对商家从五个方面进行阐述:包括经营方案、装修效果示意 图、管理团队计划、时间计划、投资方案及投资强度等等,小组 成员按以下标准对商家等级进行投票,票数最多的等级即为商户 所属。

名称 (主力商户)商家等级划分标准: 分类 1、行业核心品牌, 具有强大的品牌号召 力和聚客能力 商户; 2、经营面积较大(超过 2000平米)的商 户; 1、品牌影响力无主力商 户强,但具有一 定行业影响力的店 行业影响 1、行业风向标,品 牌成熟,,进驻 将吸引和带动同 行业或者相关商 家入驻; 2、运营能力强,有比 较成熟的管 理团队和管理经 验,能带来稳定的收 益; 1、对同行业及其他商 家的入驻有 说服作用; 客流影响 1、是客流的最 大驱动者; 2、客群受众广 3、在目标客群 中有很大的影 响力; 1、有特定而稳定 的消费人群 贡献 1、明确非遗园 区定位的核心品 牌,能为园区带来 较高美誉度; 2、对客流的贡 献最大; 3、商户有很强 的议价能力,对 租金的贡献最小 1、对客流的贡献 仅次于主力商 备注 对园区前期招商及 后期运营能够起到 核心驱动的作用,园 区管理方提供最优惠 的商务支持条 件及满足其物业条 件进行积极引入 对于园区前期招商 及后期运营能够起 (次主力商户) 具有较强的客户; 铺; 2、经营面积较大的 商户(2000平米以 下,500平米以上)、 商户的投入较大 2、符合园区定位、 在行业方面有创 新,由专业人士进行 经营; 流驱动作用; 2、有一定议价 能力,对租金的贡 献较小,但能为园 区带来稳定 的收益; 1、经营面积一般及1、单个商户的品1、单个商户影1、丰富园区业 较小的商户(500平牌及行业影响力 米以下);弱,需要聚集; 响力弱,需要聚集 才能对客流 态及细分品类; (特色商户) 2、在未来是园 2、符合园区定位, 2、由有创意、有形成吸引力; 区的最大租金收 具有一定文化特色; 资金的人员进行经营 或持有; 3、经营风险较大; 2、是客流的受益 者,在未来因客流 产生收益; 益来源; 到稳定的作用,园区 管理方提供一定 的支持条件,创造良 好环境进行支持 在未来是园区的最 大租金收益来源,在 前期是培育和扶 持的对象,园区管理 方提供良好的公 共配套设施及经营 所需物业条件进行 支持 1.2.1.主力商户以及需要园区管理方投资经营项目的招商审 批流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