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植物造景思考题

(完整版)植物造景思考题
(完整版)植物造景思考题

1.我国城市温室气体的来源主要有(建筑、生产、交通、森林减少)。建设低碳城市的思

路是(增加绿地、增汇减排、减少城市二氧化碳含量)。

2.植物景观: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

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植物造景:运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等题材,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也包括把植物整修修剪成一定形体)来创作植物景观。3.植物造景的意义:①创造优美舒适的植物景观供人们欣赏,满足人们的精神需要。②改

善生态环境。③植物景观的社会作用:给人们营造清新宜人的休息、健身、社交环境。

④植物景观的经济效益。

4.开敞空间: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人的视线高于四周景物的植物空间,一般用低矮灌木、

地被、草本花卉、草坪可以形成开敞空间。

半开敞空间:指在一定区域范围内,四周围不全开放,而是有部分视角用植物阻挡了人的视线。

封闭空间:指人处于的区域范围内,四周用植物材料封闭,这时人的视距缩短,视线受到制约,近景的感染力加强。按照封闭位置的不同又可分为(覆盖空间)和(垂直空间)。

5.意大利、法国等国古典园林中的规则式植物景观的特点:植物被整形修剪成各种几何形

体和鸟兽图案;在总体布局上,植物景观与规则式建筑的线条、外形、甚至体量较协调一致,有很高的人工美的艺术价值;具有庄严、肃穆的气氛,给人以雄伟的气魄感。6.英国古典园林中的自然式植物景观的特点:模拟自然界森林、草原、草甸、沼泽等景观

及农村田园风光,结合地形、水体、道路来组织植物景观;展现自然的个体美和群体美;

具有宁静、深邃、活泼的气氛。

7.中国古典园林与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的比较:(1)植物景观审美主体的改变(2)植物材

料选择的改变(3)植物配置形式的改变(4)植物配置遵循原则的改变

8.我国的植物造景水平和国外相比存在较大的差距,主要表现在:(1)用于植物造景的植

物种类贫乏。(2)观赏园艺水平低,尤其体现在选种育种及栽培养护水平上。(3)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和艺术性也相差很远。

9.现代人们对植物造景存在的误区:①缺乏对植物造景深刻的理解,盲目抄袭国外造园形

式。②重形式美而忽视场地功能。③追求开敞景观,忽视生态效益。④重视外来植物的引种,轻视乡土植物的应用。⑤重人工美,轻自然美。

10.谈谈你对现代园林植物造景发展趋势的看法。

现代植物配置的发展趋势在于,充分认识地域性自然景观中植物景观的形成过程和演变规律,并顺应这一规律进行植物配置。①恢复地带性植被②自然式植物景观设计③绿化空间的开辟。

11.如何理解“完美的植物景观,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这一植物造

景的基本原则?

①只有按照科学的原则才能满足造景植物生长发育的基本条件,也才会充分发挥造景

植物形体、色彩、线条等观赏特性的自然美。

②同样,艺术性是按照造型艺术的基本原则,运用多种艺术手法,将造景植物的观赏

特性进行组合,以体现出植物的个体和群体的形式美和层次美,并由此产生无限联想的意境美。

1.园林植物的类别:(乔木、灌木、藤本植物、草本花卉、草坪和地被)。

2.植物造景中应遵循的艺术原理有(统一、调和、均衡、韵律)。

“小中见大”、“万绿丛中一点红”采用的是(调和)的手法。

门前两旁配植对称的两株桂花、主路两侧配植对称的松或柏等遵循的是艺术原理中(均

衡)的原则。

连续韵律:一种树或一种花坛的形状等距离连续排列的形式。

交替韵律:两种树木,尤其是一种乔木与一种花灌木相间排列或带状花坛中不同花色分段交替重复的形式。

渐变韵律:园林景物中连续重复的部分,有规则的逐渐增减变化的形式。

3.城市树种规划时将树种分为:基调树种(形成城市基调和特色,起到统一作用)。骨干

树种(重点繁殖和应用,起到丰富的作用)。一般树种(种类多量少,起到变化的作用)。

4.园林植物的主要观赏器官有:根(榕树、竹类、广玉兰)、干(佛肚竹、酒瓶椰子、白

桦)、叶(王莲、羊蹄甲、鹅掌楸)、花(梅花、月季、牡丹)、果(火棘、十大功劳、葡萄)。

5.生态习性:一种植物长期生长在某种环境里,受到该环境条件的特定影响,在生活过程

中形成对某些生态因子的特定需要,这就是其生态习性。如仙人掌耐旱不耐寒。

主导因子:在影响植物生长的所有生态因子中常常有1-2个因子对植物的整个生长阶段或某个生长阶段起决定性作用,这种起决定性作用的因子就叫“主导因子”。

温度的三基点:每种植物生长的最低、最适、最高温度。

光补偿点:又叫收支平衡点,就是光合作用所产生的碳水化合物与呼吸作用所消耗的碳水化合物达到动态平衡时的光照强度。

光饱和现象:在补偿点以上,随着光照的增强,光合强度逐渐提高,这时光合强度就超过呼吸强度,开始在植物体内积累干物质,但是到一定值后,再增加光照强度,则光合强度却不再增加,这种现象叫光饱和现象。

6.阳性树种:要求较强的光照,不耐蔽荫。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70%以上的光强,在自然

植物群落中,常为上层乔木。(椰子、芒果、木棉、槐、柳)

阴性树种:在较弱的光照条件下,比在强光下生长良好,一般需光度为全日照的5%-20%。(红豆杉、三尖杉、茶、柃木)

耐阴植物:一般需光度在阳性和阴性植物之间,对光的适应幅度较大,在全日照下生长良好,也能忍受适当的蔽荫。(罗汉松、栾树、珍珠梅、蝴蝶花)

7.寒温带针叶林景观的特点:林内结构简单。乔木-草本。中间灌木层少。

温带针阔叶林景观的特点:群落结构简单,层次少。

暖温带落叶阔叶林景观的特点:植被破坏严重,原始林为松栎混交林;小气候条件很好,有许多亚热带植物。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景观的特点:地形复杂,植物种类丰富;自然植物景观中常绿阔叶林占绝对优势;平原地区的自然植被遭到破坏,形成次生林。

热带雨林景观的特点:植物种类极为丰富;森林终年常绿而整年没有季节变化;种类繁多,层次结构复杂;出现层间层、绞杀现象、板根现象、附生景观。

8.根据植物对水分需求关系的不同,可将植物分为(旱生、中生、湿生、水生)等生态类型。

9.在园林植物造景中常选用(王莲、睡莲、萍蓬、凤眼莲、水芋)用于营造水生植物景观。10.抗污染树种:能正常或较正常长期生长在一定浓度的有害气体环境中,植株基本不受伤害,或轻微伤害、慢性伤害症状不明显的树种。

本地主要大气污染物是SO2,请推荐10种抗性较强的树种用于绿化。(皂荚、构树、榆树、臭椿、悬铃木、旱柳、李、侧柏、小叶黄杨、刺槐、椴树)

12.土壤不同酸碱度(pH<5为强酸性;5-6.5为酸牲;6.5-7.5为中性;7.5-8.5为碱性;

pH>8.5为强碱性)

1.植物配置的方式有(自然式、规则式、混合式)三种。

2.乔灌木在园林中的应用形式有(孤植、对植、列植、丛植、群植、林植、篱植)。

3.孤植树选择的条件:树形高大,树冠开展,枝叶繁茂;姿态优美,寿命长;开花繁茂,花色艳丽,芳香馥郁,果实累累;彩叶树种。

4.作为孤植树适宜的观赏视距应是树高的(4)倍以上。

5.人们观赏景物,最舒适的视觉视角在平面上是(26-30°)。

6.对植的功能:在园林构图上一般不做主景,而是形成配景或夹景;动势向轴线集中,烘托主景;主要用于强调公园、建筑、道路、广场的出入口,起庇荫与装饰美化作用。

自然式对植中分布在构图中轴线的两侧的2株植株配植时应注意什么问题:大树要近,小树在远,两树栽植点连成直线,不得与中轴线成直角相交。

7.丛植:将二株至十几株相同或相似种类的乔灌木,高低错落紧密种植在一起,使其林冠线彼此密接而形成一个整体的外轮廓线,这样的栽植方式为丛植。

丛植的功能:作为主景、配景、障景、诱导等使用,还兼有分隔空间与遮阳作用。

布置场所:墙壁前方,走廊和房屋的角隅,以及进口、路叉和弯曲道路的部分。

8. 树丛可以分为(单纯树丛、混交树丛)两类。蔽荫的树丛最好采用(单纯)树丛形式。作为构图艺术上主景、诱导、配景用的树丛,则多采用(乔灌木混交)树丛形式。

9.三株式:适于同一树种或两个树种,两个树种时需同为常绿树或落叶树,同为乔木或灌木。忌栽植在同一直线上或栽植成等边三角形;两个树种异者不能单独成组。

四株式:宜用同一树种或两个树种,不要乔灌木合用。树丛不能两两为组,应为3:1的组合。平面可布置成不等边三角形或不等边四角形,最大的和最小的都不能单独成为一组。树种不同时,只能三株为一组,另一株为一组。

五株式:同一树种时,通常采用3:2分组方式。两个树种时,一种三株,另一种两株。10.树群设计应该注意些什么问题?

首先应满足各树木的生态习性;其次从景观角度考虑,要注意树群林冠线起伏,林缘线有变化,主从分明,高低错落,有立体空间层次,色彩季相丰富,四季有景可赏。

11.密林:郁闭度达0.7-1.0的树林。阳光很少透入林下,土壤湿度很大,地被植物含水量高,经不起踩踏,不便游人活动。密林又有单纯密林和混交密林之分。

疏林:水平郁闭度在0.4-0.6,常与草地结合的树林。较高观赏价值,树枝线条要曲折多变,树干优美,林下草坪含水量少,组织坚韧耐践踏,游人可在草坪活动。

12.园林中花卉的应用形式(花坛、花境、花台、花池、花箱、花钵、花丛)。

13.带状花坛:外形为狭长形,一般宽度在1米以上,长:短轴>3:1。

14. 花坛设计要点。

(1)花坛设计要与环境求得统一。

(2)花坛设计的层次与背景。

(3)花坛植物的选择

(4)花坛栽植床的要求

15. 花境按其观赏部位可分为(单面观赏花境、双面观赏花境)类型。

16.花境的设计要点。

(1)花境材料选择(2)植床设计(3)色彩设计(4)季相设计(5)背景设计

17. 地被植物材料选择要求。

(1)植株低矮。一般不超过100cm.

(2)绿叶期较长;株丛能覆盖地面,具有一定防护作用。

(3)生长迅速;繁殖容易,管理粗放。

(4)适应性强;抗干旱、抗病虫害、抗瘠薄,有利于粗放管理。

18. 藤本植物景观形式有(棚架式绿化,墙面绿化,篱垣式绿化,立柱式绿化,阳台、窗台和室内绿化,山石、台阶、坡面、地面绿化)

1.植物群落:在自然界,生长在一起的植物种,占据了一定的空间和面积,按照自己的规

律生长发育、演变更新,并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称为植物群落。

特点:具有一定的种类组成;具有一定的外貌(层次明显);具有一定的结构(结构稳定);具有适应环境和改变环境的特殊作用;具有自己的发展变化和分布规律。

2.植物的生活型:长期适应生活环境而形成独特的外部形态、内部结构和生态习性。(分

类:高位芽植物、地上芽植物、地面芽植物、隐芽植物、一年生植物)

植物的季相:植物外貌随季节变化而变化的现象。

3.自然群落中各种植物的种间关系有(寄生关系、附生关系、共生关系、生理关系、生物

化学关系、机械关系)。

4.广州园林植物造景的特点。

(一)组成具有多层次、热带景观的人工群落

(二)茎花植物及具有板根状植物的运用

(三)充分利用榕树的景观

(四)附生植物的应用

(五)大量应用花大、色艳、具有香味及彩叶的木本植物种类

(六)棕榈科、竹类、木质大藤本及蕨类植物的运用

5.杭州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一)确定以常绿阔叶树种为主,常绿与落叶阔叶树种混交的基本外貌

(二)植物结合地形起伏分隔空间,并应用大片草坪及地被植物

(三)以植物为主组织景点及专类园,且景点命名切题

(四)植物造景的科学性及艺术性的水平均较突出

(五)杭州植物造景不断提高的趋向(充实、提高西湖风景区山林;提高秋色质量;

将丰富的蕨类资源应用于植物景观)

6.北京园林植物造景的特色。

(一)大量选用华北的乡土树种,并配植成针阔叶混交的人工群落

(二)北京园林中常见稍耐萌的植物及人工群落

1.建筑与园林植物之间的关系是(相互因借、相互补充)。

2.植物配置对建筑的作用是(突出建筑主题、协调建筑与周围的环境、丰富建筑的艺术构

图、赋予建筑物以时间和空间的季相感、完善建筑物的功能)。

3.窗框外的植物配植应考虑的因素是(选择生长缓慢,变化不大的植物),选择(芭蕉、

南天竺、孝顺竹、苏铁、棕竹、软叶刺葵)等为宜。

4.墙园植物选择。

一般的墙园都是用藤本植物,或经过整形修剪及绑扎的观花、观果的灌木,辅以各种球根、宿根花卉作为基础栽植。(紫藤、木香、葡萄、地锦、猕猴桃、凌霄、金银花、常春油麻藤、绿萝、崖豆藤、连翘、火棘、银杏、广玉兰等)

5.墙前的基础栽植考虑的因素。

墙基绿化常叫基础栽植。墙前的基础栽植宜规则式,与墙面平直的线条取得一致。在一些花格墙或虎皮墙前,宜选用草坪和低矮的花灌木以及宿根、球根花卉。

6.建筑角隅的植物配植选择。

宜选择观果、观叶、观花、观干等种类成丛配植,也可略作地形,竖石栽草,再植些优美的花灌木组成一景。

1.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耐荫植物)引种到室内(共享空间和自用空间)

进行合理的设计与布局,以及科学养护,并利用现代人工设备改善室内环境条件,创造

有利于植物生长,同时符合人们生活和心理要求的环境,给人一种如同处于大自然中清新优雅、舒适美观感觉的景观。

2.室内生态环境条件与室外相比有哪些区别,对植物的生长有何影响。

(1)光照不足(2)空气湿度低(3)空气不流通(4)温度较恒定。

因此室内环境条件并不利于植物生长,为了保证植物生长条件,除选择较能适应室内生长的植物种类外,还要通过人工装置的设备来改善室内光照、温度、空气湿度、通风等条件,以维持植物生长。

3.对室内植物生长而言,来源(屋顶、顶窗)的自然光照最好。

4.可选用(攀援及垂吊植物,观叶植物,芳香、观花、观果植物)等园林植物用于室内植

物造景。

5.室内植物景观设计的原则。

首先要服从室内空间的性质、用途,再根据其尺度、形状、色泽、质地,充分利用墙面、天花板、地面来选择植物材料,加以构思与设计,达到组织空间、改善和渲染空间气氛的目的。

6.植物造景在室内庭园中的作用。

组织空间(组织游赏、分隔与限定、提示与导向);改善空间感(连接与渗透、丰富与点缀、衬托与对比、遮挡控制视线);渲染气氛(入口、客厅、居室、书房、楼梯)。7.室内植物的光适应:将植物置于比原来生长条件光照略低,但高于将来室内的生长环境

中,以此适应新环境的过程。

在此期间植物体内会发生哪些变化?(叶绿素增加、叶绿体重新排列)

1.屋顶花园:可以广泛理解为在各类建筑物、构筑物、城围、桥梁(立交桥)等的屋顶、露台、阳台或大型人工假山山体上进行造园,种植花草树木的统称。

2.屋顶绿化率达到80%以上,已成为整个城市绿地系统的组成部分,是全世界屋顶绿化做得最好的国家是(德国)。

3.屋顶花园设计的基本原则?

(一)“实用”是屋顶花园的造园目的

(二)“精美”是屋顶花园的特色

(三)“安全”是屋顶花园的保证

4.在规划设计屋顶绿化时应注意的问题有哪些?

(1)植物生长必须的土壤厚度;

(2)建筑物混凝土板的承重能力;

(3)排水方式和浇灌设备的选择;

(4)建筑物防水处理;

(5)选择适应风害、干燥等严酷环境的树种;

(6)以及树木生长发育过程中对周围环境的影响、绿化树木养护管理等问题。

5.屋顶花园植物选择应具备的条件。

(1)植物品种强壮并具有抵抗极端气候的能力;

(2)适应种植土层浅薄、少肥的花灌木;

(3)能忍受干燥、潮湿积水的品种;

(4)能忍受夏季高热风、冬季露地过冬的品种;

(5)抗屋顶大风的品种;

(6)抗空气污染并能吸收污染的品种;

(7)容易移植成活、耐修剪、生长较慢的品种;

(8)较低的养护管理要求等。

6. 屋顶绿化的主要构造层由下至上主要包括(保护层、排(蓄)水层、过滤层、基质层、植被层)组成。

7.用于屋顶绿化的种植基质需具备哪三个基本条件。

(1)有一定的保水保肥能力,透气性好;

(2)有一定的化学缓冲能力,保持良好的水、气、养分的比例等。

(3)重量轻,理想的基质容重应该在0.1~0.8T/m3,最好在0.5T/m3。

1.园林中各类水体的植物配置。

湖:季相变化突出,色叶树种丰富。(桃、柳、悬铃木、银杏、乌桕、三角枫、紫叶李)池: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隔水面空间、增加层次,同时创造活泼宁静的景观。

溪涧与峡:体现山林野趣,山石错落创造各种水声。

泉:跳跃的泉水,配植合适的植物加以烘托、陪衬。

河:两岸的植物配植,以及弯曲的河道带来的有收有放的趣味。

2.简述杭州三潭印月的植物景观。

堤上种植大叶柳、香樟、木芙蓉、紫藤、紫薇等乔灌木,疏密有致,高低有序,使虚实对比,交替变化的园林空间表现得淋漓尽致。

3.水边植物配置的艺术构图。(色彩构图、线条构图、透景与借景)

4.水面适宜种植的水生植物有(萍蓬、王莲、睡莲、荷花、芦苇、香蒲、慈姑、槐叶萍)。

在进行水面植物配置时要考虑哪些因素?(植物的丰富度、抗污染性)

5.国外小型水景园的类型。(盆池、预制水池、衬池、混凝土池)

1.城市道路绿化横断面类型。(一板二带式、二板三带式、三板四带式、四板五带式)

2.城市道路植物造景的作用。

有效协助组织车流、人流的集散;改善城市生态环境;美化作用。

3. 城市道路树种的选择原则。

①以乡土树种为主,从当地自然植被中选择优良树种,但不排斥经过长期驯化考验的外来树种。

②根据适地适树原则,分别选择适合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

③结合城市特色,优先选择市花、市树及骨干树种。

④结合城市景观要求进行选择。

⑤道路各种绿带常可配植成复层混交的群落,应要选择一批耐荫的小乔木和灌木。

⑥郊区公路绿带可考虑选用一些具有经济价值的树种。

4.人行道绿化带:指车行道边缘至建筑红线之间的绿化带,包括行道树绿带、步行到绿带及建筑基础绿带。

作用:起到与嘈杂的车行道的分割作用,也为行人提供安静、优美、庇荫的环境。

5.行道树的种植分类(树池式、树带式),根据树池的高度分为()。

1.岩石园: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选择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

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时间流程中的季相美:在时间流程中显现出春、夏、秋、冬四时周而复始的运动, 而一年四季除了显示气候冷热变化外, 更鲜明地显示了山水花木的具体形象变化, 都可以称为季相美。植物景观的空间审美古典园林植物景观形成的空间, 无论是从其层次、意境等许多方面看, 均有突出特点。 运用植物同其它造园要素创造出一个“入狭而得景广”的壶中天地, 才能产生小中见大的景观效果。运用不同种类的植物材料, 使产生不同的冠形、色彩、叶形、高低等变化。引起观赏者视觉变化, 从而引起不同的视觉感受, 产生不同的景观效果。如在一条稍有弯曲的园路旁, 分段配置不同的花木; 也可结合山石、池水、房屋、亭廊等, 用花木或衬托、或掩映; 或是芳香袭人的兰桂, 或用晶莹碧透的蕉叶等随势配置。观者稍一变换位置, 便能看到不同的植物景观和植物与相应的山池建筑组合的景观,这便是“步移景异”的效果, 它的形成,就是依赖植物的烘托和掩映。于是, 空间感觉由此而得到扩大。景虽小而天地自宽, 使园林有限空间范围, 引伸到宽广的多维空间中。正因园林植物景观具备了这种空间艺术效果, 从而引发出欣赏者的无限空间意趣和联想。 在源远流长的中国园林文化里, 许多拟人化的植物象征着人们崇高的理想、追求的情怀、瑰丽的想象、思想的情趣, 抒发出激情和友情的理念, 不但含意深邃, 而且达到了天人合一的境界。受文化影响极深的古典园林, 适宜的植物配置, 涉及到文化和技术两方面内容。如两者结合, 才能具有传统文化与环境工艺相协调的意象效果。文化内容若是植物景观配置的“意”,那么技术内容便是“匠”。植物景观配置的“意”和“匠”概述植物景观配置的“意”是植物自身的文化内涵、造园主的审美观、宇宙观、人格观的互相融合, 并使之反映到天地自然与园主内心世界的一种景观。城市土地面积有限, 难以广拓园地, 只能在造园技巧上作艺术的安排,力求做到“壶中天地”景象。这是受景观的支配, 也是园林艺术上的需要, 兼顾这两方面的统一, 就必须把传统文化的精华贯穿在植物景观配置的“意”中。具体而言, 就是通过植物配置, 使城市山林既能寄寓心志, 又能使生活环境形成安乐、舒适的理想天地。而植物景观配置的“匠”是“意”的贯彻和保证,“匠”是把配置的意图落实到园 林, 即把植物材料按配置意图种植在园中适宜地点, 经养护使之成活、成景的措施。所以完美的植物景观设计必须具备科学性与艺术性两个方面的高度统一。 中国园林中的花草树木, 贵精不在多。音乐重旋律, 书画重笔意, 花木重姿态重视花木的姿态, 是中华民族在花木审美上的一大特色。线条的艺术是中华民族诸艺术之源: 树木本身就是自然的线条, 或柔和或幼拙, 从动的线条中可以体会到中国传统诗文绘画的含蓄之美。如网师园看松读画轩的轩 名, 实是对园景的写实。轩南远山近水, 轩亭、曲桥, 树坛中园柏、罗汉松姿如画, 自成天趣, 不愧是一幅天然图画, 今树龄都已十分古老, 自然更富气势了。值得一提的是一些大树、古树, 以其高大的躯干遮掩了天空的一角, 使园林的天际深浅莫测, 小空间使乎也是无止境似的, 狮子林的古银杏、留园中银杏、樟等大树, 都起着丰富园中山林空间功能, 加强了立体效果, 这可以说是树姿的景观功能。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分类介绍及景观配置 植物是园林景观营造的主要素材,园林绿化能否达到实用、经济、美观的效果,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 园林植物种类繁多,形态各异。植物的叶、花、果更是色彩丰富,绚丽多姿。同时,园林植物作为活体材料,在生长发育过程中呈现出鲜明的季相特色和兴盛、衰亡的自然规律。可以说,世界上没有其它生物能像植物这样富有生机而又变化万千。 自然界的植物按各自的形态、习性分类:乔木、灌木、花卉、草坪和地被植物、藤本植物、水生植物 一、乔木 1、定义: 乔木是指有明显单根主干,分枝点在2米以上,树高3米以上的植物。(按自然生长算) 乔木是植物景观营造的骨干材料,形体高大,枝叶繁茂,绿量大,生长年限长,景观效果突出,在植物造景中占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2、乔木的主要类型及观赏特性 园林景观中的树木是以观赏树木为主,以观赏特性为依据可把乔木分为常绿类、落叶类、观花类、观果类、观叶类、观枝干类、观树形类等。 3、乔木的配置方式 “园林绿化,乔木当家”,乔木体量大,占据园林绿化的最大空间,因此,乔木树种的选择及其配置形式是植物景观营造首先要考虑的因素。乔木的配置方式大体分为孤植、对植和列植、丛植、群植。 (1)孤植——在某一空间只种植一株乔木 孤植树在园林中通常有两种功能 树体高大,寿命较长,特色显著;从遮荫角度来考虑孤植树应是树冠宽大,枝叶茂盛,叶大荫浓,病虫害少,无飞毛、飞絮污染环境孤植树是园林构图中的主景,因而要求栽植地点位置较高,四周空旷,便于树木向四周伸展,并有较适宜的鉴赏视距,中间不要有别的景物遮挡视线。 孤植树木的形体特色大体应从几个方面来考虑:一是体形特别高大,能给人以雄伟浑厚的感觉,如榕树、香樟等;二是树体轮廓优美,姿态富于变化,

校园植物造景分析报告_图文(精)

校园绿地调研 ------教学主楼前片的绿化配置及特点 调研地点:地球仪后面,校园轴线上的四块绿地 调研时间:2014.5.20 调研要求:调查其选用的绿化植物种类、植物种植形式及观赏特性,每人完成一份调查报告。 正文: 作为校园绿化,教学主楼前的小游园具有视线通透的总体特点。这几片尺度宜人的林荫小园像是天然美人,不需多加修饰就可以凭借其周围列植的10米以上的大树让人忽略其他的细节。这些大树的迷人之处只有身历其境才能感受,不过这次调研让我认识到林下和大树之间的空间也是经过精心设计的。 在这些片区中,硬质的地面只占很小的一部分,这决定了植物设计的重要作用,这块场地的空间营造几乎完全是依靠不同尺度不同特点的植物来完成的。 教学主楼前的绿地有着教学休憩区,校园道路绿化,和大门前的复杂特质。三边列植的大树(两排鹅掌楸和一排喜树一排龙柏)创造了舒适而宁静的林下空间(如图1,在三个入口中有两个种植了大棵的海桐,作为视线阻挡的植物,而面向教学主楼的入口则没有遮挡视线,在列植的龙柏之后则是大片的地被植物和散植的小乔木,如紫薇,石楠,在夏日的阳光下,透过大乔木散射的光线照射在空旷的地被和小乔木上,而行人站在大乔木的树荫下,同时享受着夏日的阳光。

校园规划建设中常分为教学科研区、体育运动区、学生宿舍区、教工生活区等。由于各区的功能不同,绿化也应因地制宜。在不同功能区的绿化中,不应只是用植物改善环境、而是应利用植物创造环境,挖掘校区植物配置的新意,创造出独具特色的美。园各功能区的植物配置应依据科学性、艺术性的原则,树立植物造景的观念。学性是指适地适树,注意其生态习性。艺术性是指运用美学原理,对树木花草进行合理搭配,充分利用对比、烘托、均衡等艺术手法,平面绿化与垂直绿化相结合,杜绝苗圃化、造林化的种植方法。 1、门前区高校大门至学校主体建筑之间的空间,在功能上主要是满足人流、车辆的集散,对于突出校园的风格面貌、文化特色及对整个城市空间形象都有着重要意义。根据门前瞬间人流量大,与城市道路绿化联系密切及在校园内处于重要位置等特点,植物配植应简洁、明快、大方、自然,突出高等学府的文化氛围。门前设有广场的校园,应设重要景点作为门前区的主景,避免一览无余。这种形式的植物配植应注意竖相与横向的对比,植物要低矮、整齐,可布置成大面积的草坪,也可用月季、红花酢草浆及宿根花卉布置成大型花境。两侧行道树可选用树形较好的落叶乔木或常绿乔木,总的原则是开阔、大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 摘要:不论是观花、观果、观叶的植物,还是乔木、灌木,都具有色彩美、姿态美、风韵美,不同的植物各有所长。苏州园林中运用的植物的造景,展现的是造园艺术史上的一朵奇葩。它绿荫护夏,红叶迎秋,经霜雪而傲冬,抗寒冬以迎春。“以景寓情,感物吟志”的花木精神是把诗情画意写入了苏州园林。从“生境”到“画境”到“触景生情”,终于将情景相融推向了高潮,把“意境”的细细微微体现到淋漓尽致[1]。文章详尽系统地介绍了苏州古典园林的植物造景特色,配置原则,品种选择及具体配置方式等内容。以便为保护或修复苏式古典园林和营建仿古园林提供有益的指导。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孤植,丛植 1.植物造景定义及苏州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特色 植物造景就是应用乔木、灌木、藤本及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充分发挥植物本身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植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苏州古典园林的基本形式为山水园,一般着重于山水,植物所占比重不大,但却是不可或缺的因素,它能单独形成优美的纯植物景观,也可作为配景来衬托建筑山石。园林中许多景观的形成都与植物有着直接或间接的联系,如:枇杷园、远香堂、玉兰堂、海棠春坞、留听阁、听雨轩等,都是以植物作为景观主题而命名的,有的是直接以植物素材为主题,有的则是借植物素材间接地抒发某种意境或情趣。其植物造景形式以不整形不对称的自然式布局为基本方式,手法不外乎直接模仿自然,或间接从传统的山水画中得到启示,植物的姿态和线条以苍劲与柔和相配合为多。具体配植上讲究入画,讲究细玩近赏;注重花木造型、色彩、香味及季相等特征;对个体的选择常选用兼顾神形之美的植株,以"古""奇""雅"为追求的对象;追求植物的意境美[2]。 2.种类的选择 苏州自然条件比较优越,可用于造园的种类很多,温带常见的树木、花卉和藤本在此均有种植,当地大型园林的植物都在百种之上,中小型园林植物种类少的有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造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常见的造景类型可归纳为借景、对景、框景、漏景、障景等等。 借景是将园外景象引入并与园内景象相叠合的造园手法,也是中国古典园林最重要的造园手法之一,这种手法可弥补空间尺度小且耗费财力的不足。典型的借景佳例,如颐和园昆明湖远借西山、玉泉山,拙政园远借北寺塔,沧浪苍邻借葑溪水等等。 对景是主客体之间通过轴线确定视线关系的造园手法,由于视线的固定,视觉观赏远不如借景来得自由。对景有很强的制约性,易于产生秩序、严肃和崇高的感觉,因此常用于纪念性或大型公共建筑,并与夹景、框景相结合,形成肃穆、庄严的景观。 框景是有意识的设置框洞式结构,并引导观者在特定位置通过框洞赏景的造景手法。框景对游人有极大的吸引力,易于产生绘画般赏心悦目的艺术效果。杜甫诗句:“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则是框景效应的最佳写照。 漏景又称泄景,一般指透过虚隔物而看到的景象。虚隔物包括花窗、栅栏和隔扇等。景物的漏透一方面易于勾起游人寻幽探景的兴致与愿望,别一方面透漏的景致本身又有一种迷蒙虚幻之美。利用漏景来促成空间的空灵与渗透是中国造园的重要手法之一。 障景是在游路或观赏景点上设置山石、照壁和花木等,挡住视线,从而引导游人改变游览方向的造景手法。障景使园林增添“藏”的韵味,也是造成抑扬掩映效果的重要手段,因此为历代园林所广泛应用。 园林造景有如撰文画画,有法而无定式。同一景色画家可用不同笔法表现之,摄影师可从不同角度拍摄之,同一园林也可用不同构思设计。几百座江南庭园千变万化,各有所妙。故园林造景有独特的立意,做到“虽有人作,宛自天开”的意境就可称为佳作。每个庭园造景时,不可忽视动观和静观的景色,通常狭小的庭园应以静观为主,动观为辅。遵循"小中见大"的原理,创造出"有限中见无限"的美景,更重视障景、框景、借景等手法的应用。在相对较大的园林中,应以动观为主,静观为辅,更应注重空间的分割,通过对景,夹景、添景等各种形式,造成或开郎,或收敛,或幽深,或明畅的空间,使景色更为丰富。在现代的园林造景中,研究植物高低、色彩、质感、动势等的配置,组成优美的焦点景观,将会是更为重要的课题。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植物造景的五大手法 1. 主次分明疏朗有序 主即主要突出某一树种进行栽植,其他树种进行陪衬;疏即很自然的进行栽植,虽由人作,宛若天开,尽量避免人工之态的显现。园林绿化不同于普遍绿化,概括的说应是绿化加美化,各种植物的不同配置组合,能形成千变万化的景境,给人以丰富多彩的艺术感受。 2. 注意四季景色季相变化 在植物造景过程中,突出一季景观的同时,兼顾其他三季,即在主要树种开花时,不要有其他树种开花,而在其他季节要有其他树种的开花托景。如在碧桃专类园种常绿与落叶的比为1:3,乔木与花灌木的比为1:1。早春,碧桃开花时以常绿树为背景,弥补了景区花量大,常绿量不足的缺点,而在其他季节,花灌木相继开花,延长了花期存在的时间,丰富了植物景观,使人们在不同季节欣赏到不同的景色。 3. 围合空间的合理应用 植物围合空间可分为开放性(视线通透),半开放性空间(有开阔视野,有封闭视线),冠下空间(树冠郁闭后的树下空间),封闭性空间(四周全被遮挡),竖向空间(视线向上)等几种形式。不同的地形,不同的组团绿地选用不同的空间围合。如街道,人行道两边及城市广场四周,可用封闭性空间,与外界的嘈杂声,灰尘等环境隔离,闹中取静,形成一个宁静和谐的活动游憩场所。 4. 林缘线和林冠线处理要有变化,有韵律 林缘线是树冠垂直投影在平面上的线;林冠线是树冠与天空交接的线。进行植物造景时应充分考虑到树木的立体感和树形*廓,通过里外错落的种植,及对曲折起伏的地形的合理应用,使林缘线,林冠线有高低起伏的变化韵律,形成景观的韵律美,几种高矮不同的乔灌草,成块或断断续续的穿插组合,前后栽种,互为背景,互相衬托,半隐半现,即加大了景深,又丰富了景观在体量线条,色彩上的搭配形式。 5. 应用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原理进行植物造景 人们对于景观的最直接感受便是通过视觉来获得的,设计者引导游人视线成功与否决定了景观的优劣。视线通透远近等视线效果的方式主要靠对植物材料的选择,乔木,灌木,花草,不同的树种起到了不同的视觉效果。这就要求我们在植物造景时,认真的去了解和掌握更多的表现形式如透视变形,几何,视错觉等,创造出适时,适地,有韵律地植物景观,满足观赏者地视觉审美要求。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

名词解释 1.花境:模拟自然界中林地边缘地带多种野生花卉交错生长的状态,运用艺术手法设计的一种长带状花卉应用形式。 2.机械关系:主要是植物相互间剧烈竞争的关系。 3.基础种植:用灌木或花卉在建筑物或构筑物的基础周围进行绿化、美化栽植。4.地被植物:指株丛紧密低矮用以覆盖园林地面,防止杂草孽生的植物。 5.室内植物造景:室内植物造景是人们将自然界的植物进一步引人居室、客厅、书房、办公室等自用建筑空间以及超级市场、宾馆、咖啡馆、室内游泳池、展览温室等公共的共享建筑空间中。 6.花坛:在具有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种植各种不同色彩的花卉,运用花卉的群体效果来表现图案纹样或观盛花时绚丽景观的花卉应用形式,以突出的色彩或华丽额纹样来表现装饰效果。 7.植物配置:主要是指园林中各种植物如乔木,灌木攀缘植物水生植物花卉植物及地被植物等之间的搭配关系,或者是指这些植物与园林中的山水石建筑道路额搭配位置等。8.岩石园:是以岩石及岩生植物为主,结合地形适当的沼泽,水生植物,展示高山草甸,牧场碎石陡坡峰峦溪流等自然景观。 9.植物景观: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观传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 10.攀缘植物:通俗地说,就是能抓着东西爬的植物。 11.寄生关系::是一种对抗关系,是指一种小型生物生活在另一种较大型生物的体内,以另一种微生物为生活基质,在其中进行生长繁殖,并对后者带来或强或弱的危害作用。12.生理关系: 13.绞杀植物:指一种植物以附生来开始它的生活,然后长出根送进土壤里,变成独立生活的植物,并杀死原来借以支持它的植物,是一类生活方式比较特殊的植物。14.附生关系:常以他种植物为栖息地,但并不吸取其组织部分为食料,最多从它们死亡之部分上取得养分。 15.植物造景:以自然乔、灌、藤、草本植物群落的种类、结构,层次和外貌为基础,通过艺术手法,充分发挥其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进行创作,形成山水—植物、建筑—植物、街道—植物等综合景观,让人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 16、模纹花坛:由低矮的观叶植物或花叶廉美的植物组成,表现群体组成的精美图案或装饰纹样,包括毛毡花坛,浮雕花坛,彩结花坛等。 17、毛毡花坛:图案表面十分平平整,好像华丽地毯。 18、对应式花境:通常以道路的中心线为轴心,形成左右对称形式的花境,常见的道路的两 侧或建筑物周围。 19、单面观花境:是指供观赏者从一(单)面欣赏的花境。 20、花丛: 21、花坪:是指有一定设计、建造结构和使用目的的人工建植的草本植物形成的块状地坪。 22、花台:在高于地面的空心台座中填土或人工基质并栽植观赏植物成为花台。 23、花带:花卉呈带状种植的地段。 24、造景花坛:突出节日气氛,园林中临时造景。 25、双面观花境:是指可供两面或多面观赏的花境。 26、它感作用:一种植物通过想体外分泌代谢过程的化学物质,对其他植物产生直接或间接 的影响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园林植物造景及艺术分析 摘要:园林是城市中的“绿洲”和环境优美的休憩空间。它不仅为城市居民提供了休息娱乐活动的场所,而且对人们了解社会,认识自然,享受现代都市文明成为可能。完美的园林植物景观塑造必须具备科学性和艺术性两方面的高度统一:既要满足植物与环境的生态适应性,又要通过艺术手法,创造出植物个体及群体的形式美以及欣赏时所产生的意境美。 关键词:园林植物造景艺术分析 1、引言 城市化是20世纪人类社会最引人注目的问题之一,现在全球人口约30亿人生活在城市地区。有资料表明,目前我国城市人口占全国人口总数近30%。由于城市化快速发展带来的一系列生态环境问题,不仅使得人们意识到植物不仅具有环境资源价值,如改善小气候,保持水土,降低噪音,吸收和分解污染物的基本功能,而且还看到了它的美化和观赏等作用。 植物配置形成的人工自然植物群落,在很大程度上能够改善城市生态环境,提高居民生活质量,并为野生生物提供适宜的栖息场所。因此尊重自然植物群落的生长规律和保护生物多样性是如今植物配置设计的必然准则。 2、植物造景 植物景观,主要指由于自然界的植被、植物群落、植物个体所表现的形象,通过人们的感官传递到大脑皮层,产生一种实在的美的感受和联想,植物景观一词也包括人工的即运用植物题材来创作的景观[1]。 植物造景,指利用乔木、灌木、藤木、草本植物来创造景观,并发挥植物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配置成一幅幅美丽动人的画面,供人们欣赏[2]。其主要特点是强调植物景观的视觉效应,其植物造景定义中的“景观”一词也主要是针对视觉景观而言的。随着生态园林的深入和发展以及景观生态学、全球生态学等多学科的引入,植物景观的内含也随着景观的范围不断扩展的。植物造景不在仅仅是利用植物来营造视觉艺术效果的景观,它还包含着生态上的景观、文化上的景观甚至更深更广的含义。植物造景的发展不能仅仅停留在概念提出的那个年代,而应随着时代的发展不断发展,尤其是随生态园林的不断发展而发展。 园林美是园林设计师对生活,自然的审美意识和优美的原谅形式的有机统一,是自然美,艺术美和社会美的高度融合。园林美源于自然,又高于自然,是大自然造化的典型概观,是自然美的再现[3] 科学的植物造景除了满足植物的生理生态、场地功能、视觉景观等需求外,还必须对植物造景的效果进行预见。植物景观是活体景观,随植物生长而发展变化的景观,对植物栽植施工后的景观变化及养护管理的考虑是植物造景的特色。 3、园林植物的观赏特性 园林植物的美主要表现在色彩,形态,芳香及其他等方面,通过叶,花,果,枝,干,根等观赏器官,以体量,冠型,色彩等观赏要素为载体,给人以现实的直观感觉。 3.1 园林植物的色彩 3.1.1 叶色

园林植物造景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以及美学等功能,配置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的生物特性美 (一)视觉设计要素:①线条②树形③叶色 3 4 吸收放射性物质④滞尘二.杀菌:某些植物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三.通风防风:1.防风(由植物构成的防风林带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寒风或海风的侵袭。经测定,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适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最佳,并非林带越密越好。)2.通风(风带,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是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四.净化水体五.治理土

壤污染六.防火七.水土保持八.改善小气候九减弱噪音十环境监测和指示植物 5植物空间构筑功能(重中之重)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一空间可以理解为:人从一个视点横扫四周,视线被景物所阻挡构成一定的视觉界面,这些视觉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及时人所感受到的空间。二空间感受:主要通过视觉与在空间行动而获,因此空间感受影响对空间形式的分类。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如果各刺激互相联系,并支持 三 2. 4. 1. 4. 6 定的变化和差异,但又要使它们之间保持一定的相似性和变化,这样既生动活泼又和谐统一。 ①形式的统一②材料的统一③线条的统一④花木的多样化统一⑤局部与整体的统一 二、对比与调和:是事物存在的两种矛盾状态,体现事物存在的差异性。“调和”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同,把两个相当的东西并在一起,使人感到融合、协调,在变化中秋的一致。 “对比”是在事物的差异性中求异,把两种极不相同的东西放在一起,使人感到新鲜醒目,富于层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docx

浅析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的营造 摘要 园林艺术是城市景观建设中不可或缺的一个重要因素,园林艺术的发展水平 能反映出不同地区开展美化绿化事业的时代特征和地域性差异。现代化城市景观 建设越来越倾向于简明实用,在造景设计上显得苍白无力,缺少意境美感和文化 内涵,这与中国古典园林艺术的主旨恰恰相反。植物配置是园林造景艺术中突出 景观生态价值的首要方法,本文借以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在布局中的宾主关 系、对比统一、植物配置形式及植物种类选择等方面展开分析,从古代山水诗画 艺术和哲学文化两方面对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造景的意境营造方面进行介绍,以期 为园林造景设计者们提供参考。 关键词:古典园林;植物造景;意境;山水画;哲学文化 Analysi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artistic conception in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Abstract Garden art is one of the most important factors in the construction of city landscape. The development level of garden art can reflect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and the differences in different areas of landscaping undertakings. Modern city landscape construction tends to be more and more concise and practical, which is feeble in landscape design, and lack of artistic aesthetic and cultural connotation. This is opposite to the theme of China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configuration is the primary method of outstanding lan dscape ecological value in art of garden landscaping. In order to analyze the creation of plant configuration ’s artistic conception, and provide reference for landscape Architects, in this paper, the guest host relationships, contrast and unity, plant configuration, and the selection of plant species in layout of plant configuration will be introduced from two aspects. The one is China ancient poem and landscape painting art, and the other one is philosophical culture. Keywords: classical gardening landscape; plant landscape; artistic conception; landscape painting; philosophical culture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与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植物的解析 与配置 Last revision on 21 December 2020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在园林空间中,无论是以植物为主景,或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共同构成主景,在植物种类的选择,数量的确定,位置的安排和方式的采取上都应强调主体,作到主次分明,以表现园林空间景观的特色和风格。 ★ 对比和衬托 在进行植物配置时,利用植物不同的形态特征,运用高低、姿态、叶形叶色、花形花色的对比手法,表现一定的艺术构思,衬托出美的植物景观,注意相互间的协调,不宜将形态姿色差异很大的树种组合在一起。 ★ 色彩和季相 植物的干、叶、花、果色彩十分丰富。可运用单色表现、多色配合、对比色处理以及色调和色度逐层过渡等不同的植物配置方式,实现园林景物色彩构图。我们可以根据植物的季相变化,把不同花期的植物搭配种植,使得同一地点不同时期产生不同的景观,给人不同的感受。 ★ 动势和均衡

各种植物姿态不同,配置时要讲求植物相互之间或植物与环境中其他要素之间的和谐协调;同时还要考虑植物在不同的生长阶段和季节的变化,不要因此产生不平衡的状况。 ★ 起伏和韵律 道路两旁和狭长形地带的植物配置,要注意纵向的立体轮廓线和空间变换,做到高低搭配,有起有伏,产生节奏韵律,避免布局呆板。 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将它们相互配置在一个群落中,创造出和谐、稳定、美观的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和游憩等方面的需要。 ★ 层次和背景 为克服景观的单调,宜以乔木、灌木、花卉、地被植物进行多层次的植物配置。背景树一般宜高于前景树,栽植密度宜大,最好形成绿色屏障,色调宜深,或与前景有较大的色调和色度上的差异,以加强衬托效果。 ★ 植物空间 园林中以植物为主体,经过艺术布局,组成适应园林功能要求和优美植物景观的空间环境。 园林植物景观不仅给人以环境舒适、心旷神怡的物境感受,还可使不同审美经验的人产生不同审美心理,即意境。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 植物配置是利用植物材料结合园林中的其他素材,按照园林植物的生长规律和立地条件,采用不同的构图形式,组成不同的园林空间,创造各式园林景观以满足人们欣赏游憩的需要。在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占有重要的地位,是园林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中国古典园林是一个源远流长、博大精深的园林体系,从园林设计到植物配置都包含着丰富的传统文化内涵。园林绿地中植物配置更具独特风格和特征,对现代园林植物配置有一定的借鉴意义[3]。 2.1 中国古典园林植物的配置方式 2.1.1 孤植 孤植时古典园林中应用较多的一种植物配置形式,也更能突出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应用特色,即讲究植物的姿、色、韵等,有点景的作用。常在庭院角隅、廊之转角、入口等处点缀,且惯于假山、池塘等搭配。此外,建筑旁、桥头、路口都是配置孤植树的常见场所,以此形成园林小景。青藤缠绕古书,依此法造型的孤植树便有同画境相同的昂然古意,可置于入口、庭院的角落或长廊转角处点景;古画中松多是瘦硬如屈铁状,展显出铮铮铁骨,凛然难犯的正气。以此松柏类植物则可“孤置于山崖,以衬绝壁之险境”;柳的造型多形态丰满,依依恋人,可植于池畔,倒影于水面,不但给人恬静的韵致,而且丰富了园景的层次。 2.1.2 丛植 中国古典园林的丛植的配置方式具有相当的代表性:其中两株植法有两种,一种加一小时为扶老,以小一大是为携幼,老树需婆娑多情,幼树需窈窕有致,如人之聚立,互相顾盼。三株植法为“虽属雁形,最忌讳顶俱齐,状如束新,必须左右顾盼,穿插自然”。四株可分为三株加一株或两株而叠。五株成云林。此外植物配置的丛植又可分为以下两种情况: 2.1.2.1 同种趣味数目的丛植 将具有特定观赏趣味的同种植物置于一处,如梅花、竹、松柏,还有桃树、柳树,甚至芭蕉等,都常用丛植的方式。如网师院里就有假山、花台配置两株苍虬的古松,从而构成了看松读花为主题的景致;个园则在园门两侧以竹丛植,组成竹树山池之美。 2.1.2.2 不同则在园门口两侧以竹丛植 几种不同的树木在一次的配置方式,与同种趣味的丛植,基本类同。前述的两株、三株及五株配置方法仍然适用,但更为复杂。仁者见仁,智者见智。造院师根据自己的品味来配置他们,所谓“外师造院,中得心源”;体现在园林中,则可产生“源于自然,高于自然”的艺术效果。此外在古典园林中植物配置时注意选择适宜树木的阴阳性及地势、相互配置树种间的色彩的协调和对比、常绿树与落叶树的比例,甚至是叶行和树的体态的调和和变化。此类不同树种的配置比例,甚至是叶形和树的体态的调和与变化。此类不同的配置方法,更符合现代园林的生态学原理,同时又有更高的美学价值[4]。 2.2 中国古代园林植物应用特点 2.2.1 符合植物生态习性 中国古典园林具有深厚的美学基础,造园和绘画是相互渗透和借鉴的。反映在山水画上是在很大程度上体现了对自然的摹写,讲究“源于自然”,而后“高于自然”。在表现出对植物种植生态环境的考虑,其露根画法如是说:“树生于山,土厚者多藏跟,若嵌石漱泉于悬崖千

园林植物造景

园林植物造景 Document number:WTWYT-WYWY-BTGTT-YTTYU-2018GT

1园林植物造景的概念:园林植物造景是按照园林植物的生态习性和园林艺术布局的要求,应用乔、灌、草来创造各种优美景观的过程,充分发挥植物生物学生态以及美学等功能,配置成一幅幅优美的画面,供人们欣赏。 2植物的生物特性美 (一)视觉设计要素:①线条②树形③叶色 (二)叶的形状:单叶、复叶 3精神属性美 最早的对树木的原始崇拜,现在的树神或风水树。园林中的植物承担着一种承载中国民族文化精神或心里载体的作用。 ①松,广泛被视为吉祥树种,也代表长寿 ②柏,有道德、品德高尚 ③桂,吉祥富贵视为祥瑞植物,芳香袭人(科举高中称“月中折桂”“折月桂”“贵”荣华富贵) ④槐,吉祥之树,国槐“门前一直槐,不是招宝,就是进财”被认为有公断讼,讼之能,槐树益人,绿化常用,风水布置。” 4植物的功能属性美 一.改善生态环境植物素材是重要的自然资源,它们获取太阳能,并使之能为食物链所用,植物制造氧气,净化水质,通过蒸发作用使之进入大气。1.提高空气质量①碳氧平衡②吸收有害气体③吸收放射性物质④滞尘二.杀菌:某些植物分泌物具有杀菌作用三.通风防风:1.防风(由植物构成的防风林带可以有效的阻挡冬季寒风或海风的侵袭。经测定,防风林的防风效果与林带的结构以及防护距离有着直接的关系,疏适度为50%左右的林带防风效果

最佳,并非林带越密越好。)2.通风(风带,以便将清新凉爽的空气引入其中,提高环境的舒适度、园林绿地与道路,水系结合是构成风道的主要形式。进气通道的设置一般与城市主导风向成一定夹角,并以草坪,低矮植物为主,避免阻挡气流通过,而城市排气通道则应尽量与城市主导风向一致。)四.净化水体五.治理土壤污染六.防火七.水土保持八.改善小气候九减弱噪音十环境监测和指示植物 5植物空间构筑功能(重中之重) 创造空间是园林设计的根本目的。一空间可以理解为:人从一个视点横扫四周,视线被景物所阻挡构成一定的视觉界面,这些视觉界面所限定的范围,及时人所感受到的空间。二空间感受:主要通过视觉与在空间行动而获,因此空间感受影响对空间形式的分类。空间的存在及其特性来自形成形式和组成因素,空间在某种程度上会带有组成因素的某些特征,如果各刺激互相联系,并支持一个共同主题,空间就会含义明确,整体感强。各要素互相联系起来,这样空间就有高度地狱感。三空间的形式:因感觉角度不同,有不用类型1.空间重心不同:容积空间、立体空间、混合空间。2.尺度不同3.空间类型与围合程度①封闭空间:利用植物浓密树冠封闭空间,利用乔灌木封闭四周,具有强烈隐秘性,隔离感。②半封闭空间植物:未完全封闭,组成空间六个面中某一个或几个面封闭,或其封闭面较多但由于植物稀疏导致封闭性差。③开放空间:利用低于人视平线矮灌木或仅用地被植物限定空间或暗示空间边缘,形成视线完全通透,外向性,无隐秘性,气派及恢弘。4.空间方向不同分为:水平空间、垂直空间。四空间设计 1.墙的设计 2.基层平面 3.头顶的层面 4.空间内的要素 5.空间深度 6.连续空间 7.调节感官刺激物 6植物配置艺术手法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 导读:我根据大家的需要整理了一份关于《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分析》的内容,具体内容: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的自然要素,也是最为灵动最具生气的元素之一。我国的古典园在植物搭配上也是相当的有特点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 享!... 植物是园林景观中唯一的自然要素,也是最为灵动最具生气的元素之一。我国的古典园在植物搭配上也是相当的有特点的。下面是我为大家整理的中国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欢迎大家一起来分享! 古典园林的植物搭配特点 1、因地制宜 我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最高境界"宛如天成",即将人造的产物和大自然的产物相吻合,抹去人为的痕迹,将人的审美与自然的美结合起来。在我国古典园林的植物配置中,也考虑到了土壤质量对种植植物的影响。在同一地域中,不同的土壤质量也要区分开,根据植物的喜好来种植。阳性植物和阴性植物要根据它们的特点来种植。 2、因时制宜 春耕夏耘和秋收冬藏是我国古代在种植业和农业中最主要的思想,这一思想也同样应用于园林植物配置中。植物都有自身的天性,生存的季节也有所不同。所以,在园林植物景观配置时,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在不同的季节种植,才能保证植物在园林中存活,为人们提供优美的景色。

因时制宜的思想不仅体现在植物的种植季节,还体现在植物的嫁接上。植物的嫁接和植物的种植时令有所不同,也要遵循一定的自然规律。有些植物的嫁接对时令的要求比较高,否则就会较难存活。 3、因材制宜 配置植物时利用的就是植物的各种特性,所以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本身的性质。"人法地,地法天,天法道,道法自然",这是我国在探索人与自然和谐时总结出的规律,应用到植物园林配置中,就是要遵循师法自然的基本原则。 植物有自身的生长规律,在配置园林植物时一定要充分考虑植物的特性,重视植物配置的基本生态需求,形成植物之间的平衡、和谐生长。只有尊重植物的生长习性,给予最正确的生长环境,植物才能良好的生长。 4、性天同气 性天同气思想最早应起源于儒家的思想,儒家追求人与自然和谐的最高境界是"与天地参",这其中包含了人与自然相处的原则和方式。"与天地参"的主要思想就是人和自然之间有很明确的身份关系,两者各司其职,承担不同的责任,进而达到和谐共处的境界。 荀子也曾经提到过"天有其时,地有其材,人有其治"的思想,这一思想表达的就是人和天之间有不同的发展和道路,但是如果想要共同发展,就要各司其职,尊重各自的发展,达到和谐相处、共同发展的目的。所以,总结他们的思想,就是将天、地、人三者联系在一起,达到性天同气的效果。 5、景境合一

植物造景模式

地产景观种植配植典型模式 在工程实践中,所涉及的主要苗木形态有以下几种,典型植物种植组团就是在这些形态的基础上配植产生的: 1. 圆冠阔叶大乔木—— 2. 高冠阔叶大乔木—— 3. 高塔形常绿乔木—— 4. 低矮塔形常绿乔木—— 5. 圆冠形常绿乔木—— 6. 球类常绿灌木—— 7. 修剪色带—— 8. 小乔木—— 9. 竖形灌木—— 10.团形灌木—— 11.可密植成片的灌木—— 12.普通花卉型地被—— 13.长叶型地被—— 景观种植工程总体风格是以组团式、层次错落的自然式种植,根据其所在不同区域,具体的配置手法又有不同,总体上可以风味三种类型: 1.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2.花园洋房区建筑间绿地区域。 3.公共绿地区域绿地。

一、别墅区间建筑周围与道路两侧的种植区域 此区域种植基本集中在各个住宅前,种植风格强调形态错落,乔木、灌木、草花、地被按层次分布。 地被花卉以点缀为主,布置在灌木之前或之间,形成第一层次,修剪球型灌木做高低错落组团为第二层次构成绿色骨架,量较大,花灌木配置少量但形态错落——球型冠与瘦长型冠搭配,彩叶与绿叶搭配,形成丰富的视觉效果,阔叶大乔木或小乔木每组只有1-2株或没有,常绿乔木1-3株左右。 以下是几种配置类型图示,图中数码对应上页中植物形态种类序号: 1.从地被到小乔木层的自然式配植,叶形地被与修剪绿球交叉种植。 2.从大乔木到草花,标准的多层次配植,充分利用植物株形态之间的差异,形成错落的变化。 3.在建筑边缘、墙角等处的植物处理:层次丰满,越狭窄处植物越密实,抱角处往往以铅笔柏配合花灌木破除建筑的棱角感。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

植物景观分析作业-标准化文件发布号:(9456-EUATWK-MWUB-WUNN-INNUL-DDQTY-KII

植物景观作业 1、建筑物南面(三教门口) 现有植物:阔叶麦冬,蒲葵,山茶,杜鹃,雪松。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有宽35cm的阔叶麦冬种植 带,往南延伸植有蒲葵及三颗山茶。分布如图。 蒲葵冠幅约1.2m,单独生长的山茶冠幅约2.5m, 高约2.5m,两颗并在一起的山茶单颗冠幅约为 2m,高约2.8m,杜鹃种植带靠近路的宽约1.8m, 其余往北延伸。 改造:现有植物情况过于杂乱,周围大乔较 多, 围合感很 重,而这 块绿地给 人一种杂 乱的感 觉,不能 突出入口 的感觉。 采用规整式的配置突出入口的感觉。 使用种植池种植花叶蔓长春,高约1.6m,形成入口边界。移除原先长势过于茂盛的山茶,换种体积较小高约1m的山茶球。因为两边都有高大的树木,同时还有一栋教学楼挡在南面,所以这边虽然是建筑物南面但光照度并不高,采用朱砂根,11月以后还可以赏果。 2、建筑物北面 现有植物:广玉兰,桂花,石榴,梧桐,棕榈,杜鹃,山茶,蒲葵 现况:靠近建筑墙体部分没有种植大乔,有1.25m宽的地被绿化+小灌木,距离建筑约3m种植了四株广玉兰长势良好,非常健壮,冠幅约5m,高度约6.5m,广玉兰下的地面几乎没有植物生长。围绕广玉兰有杜鹃带,高75cm,宽80cm。 花叶蔓长春 阔叶麦冬 山茶 朱砂根 地被:马蹄金

改造后: 因为建筑物北面有窗户,需要采光,所 以选择不会遮挡窗户的灌木:八角金盘,八 角金盘下植吉祥草。中间的灌木球采用红叶 石楠,对应建筑北面的红色墙面的建筑。 改造方案:广玉兰下种植大吴风草,移除杜 鹃,边缘杂植吉祥草,两边呼应,产生整体 感,使得校园内两栋建筑产生联系,减弱两 栋建筑之间的分离感(因为我觉得让校园内 的建筑产生联系是很重要的…园内的建筑和 植物配植相互之间如果没有联系感,要在校 园内产生归属感是很难的。同在一个园区 内,建成年代的不同使得两栋建筑已经很有 断裂感,不能改变建筑外观只能在植物配植 上减弱断裂感。) 3、水边 现有植物:伞竹,池杉,海芋,沿阶草 现况:调查的地方位于三教后方西侧,阳光充 足。池杉长势还可以,冠幅1.6m—1.8m,高约 5m,伞竹生长良好,海芋部分叶色发黄,是因为 后方有挡土墙,并且有上有乔木荫蔽,缺少充足 的散光,光线不足影响光合作用。

园林植物造景试题与答案

一、名词解释(5小题,3分一题) 1、植物群落: 2、垂直绿化: 3、花坛: 4、空间感: 5、寒害: 二、填空题(20空,1分一空) 1、株形是园林植物从整体形态上呈现的外部轮廓。它包括、圆柱形、、、、棕榈形以及其他形。其他形还有风致形和藤蔓形两种。 2、一般观赏果实的形状以、、为鉴赏标准。3花相按照花叶开放的时间顺序来分有、、。4水生植物包括: 5植物的配置原则: 三、判断题(5小题,2分一题) 1、园林中障景的运用时,遮是手段,显是目的,遮是为了更好的显。() 2、植物水平分布以垂直分布为基础,水平分布不能超越垂直分布。( ) 3、海拔由低到高,植物群落由复杂到简单,纬度越低,垂直带越完整。( ) 4、组合花坛不一定是轴对称图形。 ( × )

5、冻害指气温在0℃以上使植物受害甚至死亡。( × ) 四、问答题(3题,1题10分) 1、园林植物造景的基本原则? 2、中国古典园林植物配置的艺术手法? 3、乔灌木配置的基本形式? 五、应用题(2题,1题10分,2题15分) 1.试列举我国从南到北的植被景观区划,并说明其对景观植物种植设计有何指导意义? 2. 试论述花境和花坛的区别,并列举常见花境材料10种。 参考答案: 一. 1.植物群落:特定空间或特定生境下植物种群有规律的结合。它们具有一定的植物种类组成,物种之间及其环境之间彼此影响,相互作用,具有一定的外貌及结构,执行一定的功能。 2. 垂直绿化;是指充分利用不同的立地条件,选择攀援植物及其它植物栽植并依附或者铺贴于各种构筑物及其它空间结构上的绿化方式,包括立交桥、建筑墙面、坡面、河道堤岸、屋顶、门庭、花架、棚架、阳台、廊、柱、栅栏、枯树及各种假山与建筑设施上的绿化。 3.花坛:指按照设计意图,在有一定的几何形轮廓的植床内,以园林草花为主要材料布置而成的,具有艳丽色彩或图案纹样的植物景观。4.空间感:在绘画中,依照几何透视和空气透视的原理,描绘出物体之间的远近、层次、穿插等关系,使之在平面的绘画上传达出有深度

植物造景的四个原则

植物造景的四个原则 合理配置植物景观是实现园林生态功能的重要基础,因此,在设计时应掌握如下原则: 1.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根据城市及绿地的不同性质发挥园林植物综合作用 园林树木具有美化环境,改善防护及经济生产三方面功能,在进行园林植物配置时,应根据城市性质或绿地类型明确树木要发挥的主要功能。不同性质的城市选择不同的树种,体现不同的园林功能。如以工业为主的城市,应先充分考虑到树种的防护功能;而在一些风景旅游城市,树木的绿化美化功能就应得到最好的体现。 此外,街头绿地、住宅绿地、校园绿地、城市广场绿地,不同的绿地形式,功能不同,要结合功能性营造不同的植物景观。 2.处理好种间关系 根据园林植物生态要求,处理好种间关系 植物所生长的空间叫做“环境”,任何植物生长发育都不能脱离环境而单独存在。同样,环境中所包含的各种因子对植物生存有着直接或间接影响。园林植物生长的好坏与后期管理固然重要,栽植前生态环境的预测,树种之间的搭配却直接关系到树木的成活与否。 所以必须掌握各种树木的生态习性,培育不同类型的植物品种。 3.植物造景的艺术性原则 任何一个好的艺术类型的产生是人们主观感情和客观环境相结合的产物。不同的园林形式决定了不同立意方式。节日广场,应营造出欢快、喜庆的氛围,色彩上以暖色调为主;烈士陵园应以庄严、肃穆为基调,色彩以冷色调为主。园林绿化不同于植树造林,保持各自的园林特色的同时,更要兼顾到每个植物材料的形态、色彩、风韵、芳香等要素,考虑到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4.处理整体与局部,近期与远期的关系 在园林绿化中,整体与局部的协调统一尤为重要。不同植物材料,或观花,观果,观干,要根据项目设计主题进行挑选,搭配,同时还要与周边其他设施、小品、建筑形成良好的组合关系。 此外,植物生长发育需要一段时间,欲充分发挥树木配置后所形成的艺术效果,除应考虑整体美学构图的原则外,必须充分了解植物材料生长规律,速生树种与慢生树种相互配置,乔灌草相结合,增强景观的快速形成和植物群落的演替更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