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石油工业发展前景

浅谈石油工业发展前景
浅谈石油工业发展前景

浅谈石油工业发展前景

【摘要】石油工业是国民经济中最重要的一部分,它分为轻工业和重工业。其中重工业在为国民经济的贡献上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而作为重工业中一种的石油工业在为国家创造财富更是尤为重要。

【关键词】石油工业发展前景

尽管中国的石油工业的发展仅有几十年的历史,但早在3000多年前,我国就有了使用石油、天然气的加载。在中国的古代,中国人民开采利用石油、天然气的技术一直处于世界领先的地位,也在石油的历史进程上书写过华丽的篇章。但由于长期的封建专制统治,致使我国的科技技术长期处于一个停滞不前的状况中,最终,导致了我国在石油工业上的发展时间落后于其他发达国家几十年。幸运的是,新中国成立后,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我国的石油工业得到了成长的动力。终于,在经过几代勤劳的国民的努力下,我们摘掉了“贫油国”的帽子,让中国的石油工业跻身世界的前列。

2 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

从13世纪开始,四川自贡富顺一代开始大规模的开发利用浅层的天然气(这是世界上的最早开发投产的天然气田之一)。随着是由天然气的利用,开始有了油气勘探,钻井,完井,开采,运输等方面的研究,并且取得了相当高的水平。

我国古代在油气勘探,开发,运输,利用上有着相当高的水平,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做出不可磨灭的贡献。从1840年到1949年,我国的石油工业一直停滞不前,我国一直依赖着“洋油”过日子。在当时,帝国主义列强纷纷派出专家到中国的四川、陕北、台湾等地区进行了油气勘探,但最终却没有找到有开发价值的油气田。于是就轻率的得出结论:中国没有含油的可能性。一时间,各种针对“中国贫油论”的说法甚嚣尘上。但从现在中国石油工业的发展状况来看那些专家所谓的中国贫油之说纯属无稽之谈。在新中国成立之前,许多的中国专家,不相信中国找不到油。终于,在他们不断努力下发现一系列的可开发油田。其中包括:延长油矿,老庙君油田,四川气田,新疆独山子油田,台湾苗粟油田等油田。从新中国成立到二十一世纪,50年的时间里,中国不断勘探石油藏区。从西部盆地地区相继发现了一系列的油田。1955年,在准葛尔盆地发现了克拉玛依油田和奇古油田;1958年在塔里木盆地发现了依奇克里克油田;在柴达木盆地发现了冷湖油田,油砂山油田,马海油田等;在酒泉盆地发现了鸭儿峡油田,白杨河油田;在四川盆地发现了蓬莱镇等十几个大气田。50年代后,中国的石油勘探逐步转向了东北,华北相继发现了大庆油田,胜利油田,辽河油田,任丘油田。与此同时,也在其他地区发现了新的油气田:江汉、南阳、苏北、中原、白色等油田。到了80年代中期,凭借这新的理论发现了吐哈、塔北、塔中等油气田。以及90年代后期的中海油的成立,渤海,南海,东海海域的油气田相继开发,使中国在海上石油开采上也赢得话语权。

基础工业工程试题及答案精

工业工程基础复习 IE 工业工程基础测试题与答案 (考试时间:90分钟 (合格为 90分,满分 160分班组:员工姓名:测试成绩: 一、填空题 : (共 50题,每题 1分 1、标准时间=观测时间 *评比系数 /正常评比 *(1+放宽率 2、 1MOD =0.129 秒 3、测时方法有归零法周程测时法累积计时法连续测时法四种 . 4、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影片分析三种 . 5、动作经济原则的四大黄金准则 (ECRS取消 , 合并 , 重排 , 简化 . 6、人体的动作分为 5等级 . 人体动作应尽可能用低等级动作得到满意的结果 . 7、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17种 . 8、最早提出科学管理的人是美国的泰勒 ; 9、工业工程 -… IE ?是 INDUSTRIAL ENGINEERING 两英文单词的缩写 ; 10、标准时间由作业时间和宽放时间组成 ; 11、生产的四要素指的是人员 , 机械设备 , 原材料和方法 ; 12、写出以下工程记号分别代表的内容 : ○ ---(加工◇ ----(质量检查﹔ □ ---(数量检查▽ ----(储存

13、美国工业工程师学会 (AIIE于 1955年正式提出,后经修订的定义,其表述为:“ 工业工程是对人员、物料、设备、能源和信息所组成的集成系统进行设计、改善和设置的一门学科,它综合运用数学、物理学和社会科学方面的专门知识和技术,以及工程分析和设计的原理与方法,对该系统所取得的成果进行确定、预测和评价。” 14、 IE 的核心是降低成本、提高质量和生产率。 15、 IE 的功能具体表现为规划、设计、评价和创新等四个方面。 16、模特法 (MOD将人体基本动作划分为两类,它们是移动动作和终结动作。 17、根据不同的调查目的,操作分析可分为人机操作分析、联合操作分析和双手操作分析。 18、基本生产过程包括操作过程、检验过程、运输过程、存储过程。 19、方法研究的内容有程序分析操作分析动作分析。 20、线路图主要用于搬运或移动线路的分析。 21、预定时间标准法简称 PTS 法。 MOD 法中 M4G3=0.903 。 22、所谓标准资料是将直接由作业测定所获得的大量测定值或经验值分析整理, 编制而成的某种结构的作业要素正常时间的数据库。 23、 IE 的最高目标是提高系统的总生产率。 24、通过对以人为主的工序的详细研究﹐使操作者操作对象操作工具三者科学的组 合﹑合理地布置和安排﹐达到工序结构合理﹐减轻劳动强度﹐减少作业的工时消耗﹐以提高产品的质量和产量为目的而作的分析﹐称为操作分析。 25、动作分析方法有目视动作分析﹐动素分析和影片分析。 26、吉尔布雷斯是和泰勒差不多同一时期的另一位工业工程奠基人, 他也是一名工程师,其夫人是心理学家。他们的主要贡献是创造了与时间研究密切相关的动作研究。

工业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工业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研究 【摘要】工业工程学科自产生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历史,在中国的发展也有几十年的历史,其作为一门综合性极强的学科,在许多领域都得到了广泛应用。本文将着重对工业工程的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进行研究,为现代工业工程的发展进步提供动力支持,使工业工程实现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工业工程;现状;发展趋势 工业工程(Industrial Engineering)简称IE,是一门涉及人、财、物等要素,涉及系统工程、统计学、数学、物理学等多学科的将技术与管理紧密结合的综合学科。工业工程的应用旨在实现企业生产、管理及服务的低成本、高效益和效率,为实现企业目标提供强大技术支持。工业工程起源于国外,至今已有100多年的发展历史,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发展进步和经济发展不可或缺的学科之一。我国于上世纪80年代引进工业工程,至今仅有30多年历史,仍然处于推广阶段,发展较缓。为了对我国工业工程有更好更深入的了解,本文对我国工业工程现状及未来发展趋势作了一次细致研究分析,希望对相关工作人员也有一定启示。 1.工业工程发展现状 工业工程自产生以来就发挥了巨大的作用,往往能够左右一个企业的生与死,是帮助企业成功的重要方法。工业工程是一门涉及多学科、多要素的“技术+管理+系统”的综合性科学。在我国发展30多年以来,一直致力于帮助企业实现提高生产质量,降低生产成本,提升效益和效率,优化产业结构和管理模式,促使企业进行现代化改革与发展。 工业工程在我国的发展时间毕竟有限,我国的工业工程基础相对还比较薄弱,尤其是在工业工程应用较多的制造企业,我国工业工程发展明显欠缺。但是从目前我国工业工程发展现状来看,其发展前景趋好。目前,我国已经有机械部、

石油化工发展趋势及机遇

未来石油化学工业发展趋势及中国创新发展机遇 未来十年,是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在“十三五”规划编制的前夕,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组织了一批跨国公司大中华区总裁和高层管理人员,对“未来十年世界石油化学工业的发展趋势和中国的创新发展机遇”进行深入讨论,用了9个月的时间,五易其稿,形成了“跨国公司看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未来”的研究报告。这个报告在9月11~12日召开的2014中国国际石油化工大会上向业界公开发布。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联合会常务副会长李寿生作为报告发布人指出,“第三只眼睛”看中国的全球视野和独到见解,值得全行业认真学习、仔细倾听和深入思考。整个研究报告共分五个部分,4万多字,现摘要介绍其主要观点。 一、未来十年世界石化产业发展的新趋势 未来十年,全球石油和化学工业既面临着难得的发展机遇,也面临着严峻挑战。在新一轮科技革命浪潮的推动下,全球石化产业发展呈现一系列新的变化和新的趋势。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五大新趋势: (一)新兴市场快速崛起,推动全球石化消费市场持续高速增长 1.新兴经济体快速发展推动全球石化市场重心东移 新兴经济体的快速发展,为全球石化产业发展提供了强大动力和市场空间,并推动市场增长重点由北美、西欧加快转向高速增长的亚太和南美地区。未来十年,亚洲将持续保持全球石化产品需求增长中心的地位。 2.全球石化产业发展速度将高于经济增长速度 在未来中长期发展阶段,全球石化产业将继续保持较快增长,无论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石化产业发展速度都将超过GDP增速。 (二)原料多元化进程加快,推动全球能源原料结构发生重大变化 1.页岩气大规模开发推动全球油气供给重心向西转移 北美“页岩气革命”正在推动世界油气工业从常规油气向非常规油气跨越。非常规天然气尤其是页岩气的快速增长,使美国成为全球第一大产气国。随着全球非常规油气资源开发利用深入推进,全球能源供给的重心将加快从中东向西半球转移。 2.中国现代煤化工重大突破开辟了原料供应新途径 中国对进口石油依赖度的快速增长以及油价的持续高位促使中国使用更多的煤炭来替代进口石油。现代煤化工的技术突破加快了以“煤代油”的进程。中国正在开展煤制油、煤制天然气、煤制烯烃等工程示

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文案

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预测分析报告 总体来说,20世纪是廉价的石油时代,低廉而又充足的石油支撑了人类工业的大发展,使人类在改造自然的过程中取得了前所未有的成就。但是廉价的石油在20世纪也对世界经济产生了极大的影响,几次石油危机使世界为之震撼。20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兴起和蓬勃发展,并不是一帆风顺的,有高潮也有低谷,留给我们更多的是迷茫,因为我们到现在为止也不清楚地球到底蕴藏多少油气资源,只是凭借我们现有的手段来发现我们能发现的油气资源,尽量提高采收率,产出更多的油气来。石油工业发展到今天依然有很长的路要走,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充满了希望,但随着人类对油气资源需求的不断增加及油气资源的不断减少,决定了油气资源——这种不可再生能源——将对世界经济产生更大的影响。 有人预测21世纪石油时代即将终结,因为人类已经通过各种手段从地

下开采了一个多世纪的石油了,尤其是第二次世界大战后,油气的产出急剧加大,油气消费也达到了前所未有的地步,而油气需求还在以比较快的速度增加着,以这种趋势持续发展下去,人类将会在21世纪用完地下的油气资源,石油时代将要在21世纪终结。而21世纪油气对人类的影响将越来越大,人类在很长一段时间还得依靠油气资源来维持发展。这里我们凭借自己有限的知识和认识,对21世纪的世界石油工业做一些初步展望。 一、有限的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最大制约 虽然我们现在不能确定地球上到底有多少油气资源,但是我们确信,油气资源作为不可再生能源,在不久的将来某一段时间将出现枯竭,产量将逐渐下降,新发现储量将难以弥补产量的下降,但是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将会持续增加,并不会因此而减少,所以能否继续找到更多的油气资源,能否把地下以前没有采出的油气资源充分利用,能否改进各种技术充分利用各种油气资源,将成为21世纪世界石油上业的最大特点。同时,有限的油气资源将影响和制约着21世纪世界石油工业的发展,这是我们对油气资源远景趋势的一个初步判断。 (一)短期油气资源展望 从总体上来看,世界油气资源丰富,在将来几十年仍然能维持人类对油气资源的需求,但是油气资源分布明显呈不均状态,应该充分认识到这个现实。人们对世界油气资源数量的评价呈上升趋势,剩余石油探明可采储量是不断增长的。

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未来发展前景研究报告 2020-3-12 每一个人的职业道路和经历都不一样,如何在大数据时代走为人先,必须先经过好好的思考。怎么才能够创造财富,财富不是空穴来风,必定是你帮助到了别人,或者在某一个方面创造了极大地价值,所以这篇文章主要针对于“如何帮助到他人从而创造自己的财富”对未来可能热门的发展方向进行梳理。经过网上调研,深入探究了未来最具有发展前景的行业,经过合理的思考和缜密的分析,总结出了3-5年内最具潜力和发展力的几大职业。 首先,未来一定是多元化、智能化的时代,各种信息科技、人工智能层出不穷,在科技层面上一定是计划赶不上变化,进度赶不上速度,关于信息产业的各项发展必将引领世界的潮流,并改变人们的生活。但关于此方面了解知之甚少,后续调研之后再做补充。 其次,人们变得很有“钱”,人们“生活”的品质会越来越高。人们不会在乎短时消费和小打小闹,人们会变得越来越“聪明”,如何钱生钱,是人们都会思考的一个问题,所以,未来的“理财师”必将是一个火热的职业,一定要多和金融界和学过经济学的人打交道,从他们那里可以学到很多知识,也可以帮助自己理财。人变得越来越“聪明”,人们也越来越早的“社会”,钱虽然多了,但人际关系不一定好,甚至人心可能更加险恶,未来“律师”一定是一个非常有发展潜力的职业,在我看来,甚至比“教师”还要好,因为我国现有教育体制说实话很不完善,各项福利待遇与其他国家相比还差之瑶瑶,虽然也很有发展潜力,但就像脱贫一样,短时间内不可能大面积崛起,而律师是一个辛苦但看起来“人上人”的职业,未来必定大有可期。说完了“钱”“人际关系”,接下来就是“品质生活”。“品质生活”包含方方面面,这是一块肥牛,是一块正在被大肆啃食的肥牛。“旅游业”“养老保健”都很有发展前景,虽已被大肆掠食,但仍有可乘之机。 接着,说到了刚刚提到的“教育”,教育是一个经久不衰的行业,未来的“教育”会搭载上智能化的班车,向更全面,更新颖,更长年龄段进发。现在一个两岁的孩子“早教”就需要花费一大笔,教育要从娃娃抓起,未来孩子的教育是重中之重。但是辅以相关的行业还未调查清楚,还需要进一步研究。 “生活品质”中很重要的一方面就是“娱乐”,未来娱乐相关的基础产业也会进一步蓬勃发展。 “健康医疗”具有重要发展潜力,也算是“生活品质”中的一员,可以适当关注一下。 综上所述,未来极具发展潜力的行业跟“钱”“人际关系”“品质生活”有关,生活中可以适当关注这方面的内容,多读一下相关的报道,了解行业最近资讯,对眼界,以后的发展都有帮助。 最后祝愿每一位积极劳动刻苦学习的孩子们都能乘风破浪,做时代的弄潮儿! 反馈:画出来了重点,但深入调查和分析没有。以后了解了之后慢慢补充。

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工业工程的未来发展趋势 最初工业工程的主要应用在制造业。当今社会, 工业已成为社会各产业的集合, 因此IE 迅速从制造业发展到各产业领域, 甚至包括服务业、现代农业乃至行政公共事业。 <1>工业工程的应用范围将不断扩大 近年来在国际上还有人提出了全面工业工程(To tal Industrial Eng ineering, T IE ) 概念。其思想是指当今IE 已不是仅仅在工作研究或设施设计方面的独立应用来解决企业的问题, 而是面临企业综合竞争能力提高的问题。上世纪90 年代IE 的另一个突出的特点是它已经完全产业化, 不仅仅在制造业广泛应用, 更重要是在建筑工程业、服务行业, 诸如旅馆、饭店、医疗卫生、体育、教育等领域的广泛应用。近年来美国IE 应用最成功的案例之一就是全美医疗保健系统的规划与设计。而上世纪90 年代香港的制造业几乎全部转入大陆, 香港在60 年代随外资进入而引进的工业工程, 目前主要是在服务行业, 非常有效。香港工业工程师学会会长莫如虎先生指出,“服务业也是一种产业, 也有其产品, 制造和销售过程, 也可用IE 在制造业成功的方法来应用于服务业。”香港的成功经验, 值得我们借鉴和学习。 <2>信息化推动工业工程的创新 现代工业工程的显著标志之一, 就是充分利用计算机及其现代信息系统技术辅助解决生产系统中的各种复杂问题。发达国家在IE 应用方面, 从最初的方法研究、时间研究、物流研究、生产计划与控制研究、人机工程研究, 发展到基于计算机辅助技术的CAD ?CA PP? CAM ?FM S?C IM S? AM 研究, 今天在新经济时代又发展到基于信息和网络技术的网络化制造、网络化电子商务等新的管理式的研究。信息化的发展一方面推动技术进步, 实现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 另一方面, 通过信息化对传统产业的改造, 可提高产业整体技术水平, 推动结构优化升级; 第三, 信息产业具有关联度高的特点, 它的发展将带动一大批其他相关产业的迅速发展, 对经济发展产生 巨大的推动效应。为满足信息化的需要, 工业工程本身也要不断进行知识技术创新, 以高新技术为支撑, 向更高的技术层次演进, 两者相互促进。 <3>服务管理 服务系统的未来研究方向包括工业工程在服务系统的一般性问题研究、服务设计、服务研发管理、服务系统设计、服务系统作业管理、服务绩效管理, 应用的领域除了服务业外, 尚及于政府为民服务与电子化政府等; 并在网络环境下, 设计及管理新的服务系统。如电子商务、顾客关系管理等新的企业服务管理。 <4>知识经济时代的工业工程 知识经济是以不断创新的知识和对这种知识的创造性应用为主要基础而发展起来的。知识经济时代, 满足社会需要的基本方式将是不断地快速开发出新的物质产品和知识产品。针对我国

浅谈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发展前景

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发展前景的 调查报告 姓名:衡永强 专业:工商管理 班级:2010秋季 指导教师:任春华 日期:2011年9月28日 一、引言 1、调查目的和意义 石化工业是以石油和天然气为主要原料的化学工业的简称。中国加入世界经济贸易组织,将加快我国经济与世界经济的融合,将使我国的经济逐步由一国经济走向全球经济,我国石化产业面临的经济环境将发生一系列变化。一方面,入世为我国石化企业提供了引进外资、缩小差距、扩大出口、加速发展、实施“走出去”战略的历史机遇;另一方面,入世后,我国的能源供应将在一个更加开放的体系中支配,将直接影响国内石化工业的供求关系,这对我国的石化企业提出了严峻的挑战。 随着中国石油在西北地区各生产企业的改扩建,乌鲁木齐石化2010年完成每年180万吨尿素扩建工程,2010-2011年扩建每年100万吨芳烃产能。西北地区以乙烯、化肥、芳烃为主的化工产品的商品量增加到每年984万吨,从而为公司发展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空间和机遇。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在此基础上,通过权衡公司的优势与劣势,提出一些建议。 2、调查对象 对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的外部环境和化工行业市场结构进行分析,进

一步了解企业面临的环境和在行业中所处的位置。 3、调查思路及方法 面对全球化和加入WTO带来的竞争压力,本文首先分析企业在新的商业环境下,最新的发展战略的研究方向。其次,根据所收集的资料,对公司在发展过程中所固有的环境因素进行分析,结合所做得分析,制定公司的发展战略。最后提出几条战略实施的保障措施。 二、调查内容和过程、发现的问题和结论 (一)、外部环境的分析 由于国家实行宏观经济的调控,生产原料的价格市场机制将进一步推进,以及国家对化肥取消优惠政策,对农民进行直补的措施出台,使得国内化工市场的后势走向难以确定:而且国内乙烯、尿素生产能力将进一步增加,西北区内市场资源将面临供大于求得压力;加上关税和出口退让减让、出口产品配额限制,石油石化市场走向全面开放,市场主体多元化竞争格局的逐步形成,将加剧国外大公司对国内化工市场的争夺,市场竞争将更为激烈。 (二)、内部环境分析 中国石油西北化工销售公司下设总经理(党委)办公室、人事处(组织部)、规划计划处、财务处、党群工作处(企业文化处)、审计与纪检监察处、市场信息与价格处、企管法规处、技术服务处等9个职能处室,化肥处、合成树脂处、合成橡胶处、合成纤维处、化工原料处、储运处、等6个业务处室,兰州分公司、独山子分公司、乌鲁木齐分公司、宁夏分公司、库尔勒分公司、庆阳分公司、彭州分公司筹备组、等6个分公司1个分公司筹备组,以及15个销售部和代表处。 1、优势 (1)、市场份额较高、客户关系密切。目前公司经营的各类化工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与同类企业相比均较高。化肥类产品市场占有率达到75%,树脂、橡胶类产品区域市场占有率达到90%以上,而化工、化纤类产品市场占有率均到达100%。 (2)、资金实力雄厚,抗风险能力较强。本公司隶属于中国石油天然气股份有限公司管辖,为了加强资金管理,提高资金运行效率,股份公司对下属单位均实行收支两条先管理,即公司各项收入全部上划股份公司总部,各形式的支出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从20世纪的发展看世界石油工业的趋势和动向 (1)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2) 二、石油、天然气生产 (3) 三、美、苏(俄)两大产油国 (3) 四、中东 (4) 五、石油输出国组织 (5)

[摘要]从20世纪石油工业的发展变化可以看出:(1)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正在下降。(2)1980年以来,世界石油生产进入了在波动中缓慢增长的阶段,预计今后10-20年内仍将是同样的趋势,而10年后世界天然气的产量可能会超过石油。(3)美国作为世界石油工业的发源地,由于储量接替不上,原油产量逐步下降的趋势难以逆转。俄罗斯石油资源丰富,随着经济情况的好转和石油工业吸引外资力度的加大,石油生产的潜力还相当大。(4)中东地区的石油储量仍在稳定增长,2000年为932亿吨,占世界的66.5%,在今后相当长时间内,该地区将是世界的石油资源重心。(5)经历了40年风雨的欧佩克已重新认识到维护内部团结和加强外部合作的重要性,它将积极寻求生产国和消费国之间新的对话渠道,推动市场的稳定和世界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世经评论·北京) 一、石油的影响和地位 在进入20世纪的时候,石油的主要用途是照明,主要产品是煤油。当时,爱迪生发明的电灯已经开始广泛应用,正在取代石油。20世纪头10年代,福特的变革使小汽车进入千家万户,也使石油从“煤油时代”进入“汽油时代”。第一次世界大战中,汽车挽救了巴黎;率先实现军舰以油代煤的大英帝国海军战胜了德国,初步显示了石油在战争中的重要作用。一战以后,汽车、拖拉机和飞机工业的崛起,产生了对石油的巨大需求。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战争双方动用了大量汽车、装甲车、坦克、舰艇和飞机,石油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重要因素。战后,来自中东的大量廉价石油促进了西欧、日本等国能源结构的变化。1967年,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一次能源消费构成中,石油的比重超过煤炭而居首位。60-70年代,石油的地位达到了顶峰。石油不仅成为世界最重要的燃料和动力,而且由于石油化工的蓬勃兴起,也成为主要的化工原料。石油进入到人类生活的几乎一切领域。全球年石油消费量1953年为6.49亿吨,1973年跃到28.2亿吨,增长了3.34倍。1973年中东战争中,阿拉伯石油出口国动用“石油武器”,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尤其是日本和西欧造成严重的经济和政治的振荡,更显示了石油影响之巨大。 作为转折点,1973年和1979年两次石油危机推动了各发达国家经济结构和能源结构的大调整。在世界第一大石油消费国美国,国内生产总值中用油工业的比重从1977年的22%降到1997年的17%;石油支出在国内生产总值中的比重从1981年的8%降到1998年的3%。海湾战争显示出高科技已经成为决定战争胜负的第一要素。从整个世界来看,石油需求大幅度上升的时代已经过去,但是世界石油消费总量还将逐步缓慢增长。石油贸易额在世界贸易总额中的比重逐步下降,1983年为23.3%,1987年已下降到6.1%。在世界能源结构中,石油的比重也正在下降,1970年为48.7%,1980年48.6%,1990年下降到38.6%,1999年为40.57%。天然气的比重正在上升,1950年为9.7%,1970年18.6%,1999年已上升到24.2%。 尽管如此,石油仍然是世界第一能源,仍然在人类经济生活中起着非常重要的作用。将来石油的主要用途将从燃料转为化工原料,它的“孪生兄弟”天然气将取代石油成为第一能源。对石油的最大挑战将是新能源(特别是燃料电池)的产业化和广泛应用,但这可能还需要10-20年。 与石油相应,石油企业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也经历了大变化。20世纪的前80年,石油公司的地位节节上升。1980年,《财富》杂志世界500强的前3名是石油公司,在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8家,在前50名中占20名;美国500强中,第1、2名是石油公司,前10名中石油公司占4家,前50家里石油公司占15家。但是,80年代以后,石油公司的地位逐步下降,1999年在世界500强的前10名中,石油公司只有1家,前50名中只有4家;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发展趋势 世界银行2000年研究报告《中国:服务业发展和中国经济竞争力》的研究结果表明,在中国有4个服务性行业对于提高生产力和推动中国经济增长具有重要意义,它们是物流服务、商业服务、电子商务和电信。其中,物流服务占1997年服务业产出的42.4%,是比重最大的一类。进入21世纪,中国要实现对WTO缔约国全面开放服务业的承诺,物流服务作为在服务业中所占比例较大的服务门类,肯定会首先遭遇国际物流业的竞争。 物流的配送方式从手工下单、手工核查的方式慢慢转变成现今的物流平台电子信息化管理方式,从而节省了大量的人力,使得配送流程管理自动化、一体化。 当今出现一种智能运输系统,即是物流系统的一种,也是我国未来大力研究的方向。它是指采用信息处理、通信、控制、电子等先进技术,使人、车、路更加协调地结合在一起,减少交通事故、阻塞和污染,从而提高交通运输效率及生产率的综合系统。我国是从70年代开始注意电子信息技术在公路交通领域的研究及应用工作的,相应建立了电子信息技术、科技情报信息、交通工程、自动控制等方面的研究机构。迄今为止以取得了以道路桥梁自动化检测、道路桥梁数据库、高速公路通信监控系统、高速公路收费系统、交通与气象数据采

集自动化系统等为代表的一批成果。尽管如此,由于研究的分散以及研究水平所限,形成多数研究项目是针对交通运输的某一局部问题而进得的,缺乏一个综全性的、具有战略意义的研究项目恰恰是覆盖这些领域的一项综合性技术,也就是说可以通过智能运输系统将原来这些互不相干的项目有机的联系在一起,使公路交通系统的规划、建设、管理、运营等各方面工作在更高的层次上协调发展,使公路交通发挥出更大的效益。 1.国内物流产业发展迅速。国内物流产业正处在前所未有的高速增长阶段。2008年,全国社会物流总额达89.9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4.2倍,年均增长23%;物流业实现增加值2万亿元,比2000年增长1.9倍,年均增长14%。2008年,物流业增加值占全部服务业增加值的比重为16. 5%,占GDP的比重为6. 6%。预计“十一五”期间,我国物流产业年均增速保持在15%以上,远远高于美国的10%和加拿大、西欧的9%。 2.物流专业化水平与服务效率不断提高。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 的比例体现了一个国家物流产业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我国社会物流总费用与GDP的比例在近年来呈现不断下降趋势,“十五”期间,社会物流总费用占GDP的比例,由2000年的19.4%下降到2006年的18. 3%;2007年这一比例则下降到18. 0%,标志着我国物流产业的专业化水平和服务效率不断提高。但同发达国家相比较,我国物流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文/胡文瑞鲍敬伟胡滨 近10 年来,国内外油气勘探不断取得突破,2001—2011 年,全球新增石油剩余可采储量614.0×108 t,新增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39.9×1012 m3,其中,中国累计新增探明石油地质储量112.2×108t,累计新增探明天然气地质储量5.8×1012 m3,相继探明了姬塬、塔河、蓬莱19-3 等15 个地质储量大于1×108 t 的油田和苏里格、普光、徐深等14 个地质储量大于1 000×108 m3的气田。在油气资源勘探取得重要进展的同时,油气勘探的理念也发生了重大转变,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形成了挑战和冲击。 1 油气勘探新成果 21 世纪以来,全球油气勘探难度越来越大,勘探对象日益复杂,然而由于认识的深入、理论的突破和技术的进步等,发现的油气田储量和数量不断增长,勘探不断取得重大进展。截至2011 年,全球石油剩余可采储量达2 343×108 t,比2001 年增长了35.5%;全球天然气剩余可采储量达208.4×1012 m3,比2001 年增长了23.7%。一些大型油气田不断被发现,2000—2008 年,全球共发现大油气田(可采储量油大于6 850×104 t、气大于850×108 m3)90 个,主要位于被动陆缘深水、碳酸盐岩、岩性-地层、前陆冲断带、老油气田、新区新盆地等领。2010 年全球新发现的7个大油气田合计探明可采储量达31.4×108 t 油当量(见表1),占当年全球新增探明可采储量的40.5%,而数量仅占2010 年全球新发现油气田数量的1.4%。 2 全球油气勘探进展与趋势 2.1 从储油气层到生油气层 以前认为,油气勘探的基本要素是寻找“生、储、盖、圈、运、保”组合,具备此条件就有可能找到油气田,且油气生成后从原生地层(烃源岩)“二次运移”到储油(气)层,原生地层是生油(气)层,但不是储油(气)层。现在勘探开发的视野已扩展到原生地层,即从原生地层中寻找油气资源。某种意义上,“回归原生地层找油(气)”是油气勘探开发领域的一场革命,也是对传统油气勘探理念和理论的挑战,已成为世界石油工业发展的重要方向。 美国页岩气和致密油资源的成功勘探开发证明,传统意义上的生油(气)层已成为了勘探开发对象。美国产页岩气盆地超过30 个,产层包含了北美地台区所有的海相页岩烃源岩地层;致密油产于原生地层或与其互层、紧密相邻的致密砂岩、致密碳酸盐岩等,是继页岩气之后美国非常规油气勘探开发的又一新热点,2012 年美国致密油产量突破7 000×104 t,预计2020 年全美致密油产量将达1.5×108 t。

工业工程概论期末试卷--A卷

南京工业大学浦江学院考试卷(A 卷) 课程名称 工业工程概论 考试学期 2014-2015-2 得分 适用专业 工业工程专业 考核方式 闭卷 考试时间长度 90分钟 命 题 人 黄豪杰 审核人 徐桂华 一、单项选择题(20分,每题1分) 1、历史上被称作“工业工程之父”的人是( ) A .甘特 B .吉尔布雷斯 C .泰勒 D .亚当·史密斯 2、工业工程的首要任务是( ) A .供应系统的设计 B .服务系统的设计 C .生产系统的设计 D .管理系统的设计 3、动素分析(Therblig )的基本动作元素有( ) A .21个 B .15个 C .17个 D .24个 4、I E 强调的优化是( )的优化 A .生产要素 B .系统整体 C .局部 D .分级 5、时间研究中,每个操作单元的观测时间乘以评比率的积是( ) A.正常时间 B.标准时间 C.宽放时间 D.预定时间 6、PTS 指的是( ) A. 动作经济分析法 B. 标准动作标准法 C .基本动作时间分析法 D. 预定动作时间标准法 7、工艺流程分析的分析改进对象只包括加工和( ) A .装配 B .检验 C .包装 D .储存 8、“不必要的动作要减少”是动作经济原则的( )之一点。 A. 着眼点 B. 基本思想 C. 基本方法 D. 基本动作 9、工人在工作班内为完成生产任务,直接和间接的全部工时消耗属于( ) A .作业时间 B .宽放时间 C .定额时间 D .非定额时间 10、从观察记录开始就启动秒表,在每个作业要素结束时记下结束时刻,直至

作业结束停止秒表的计时方法为() A.连续测时法 B.反复计时法 C.循环计时法 D.抽样计时法11、将动作分析和动作时间结合在一起的预定时间标准是( ) A.模特法(MOD) B.MTM法 C.WF法 D.PTS法 12、工具、物料应() A. 放在固定的位置 B. 布置在工作者前面近 C. 依最佳之顺序排列 D. 置于工作者所及近处,并依最佳工作顺序排列 13、工业工程的功能具体体现为()四个方面 A.把人员、物料、设备、能源组成使用系统 B.规划、设计、评价、创新 C. 预测、设计、改善和设置 D. 低成本、低消耗、安全、优质 14、生产率的定义是() A.一切经济价值的源泉 B.投入与产出之比 C. 用来衡量生产系统转换效率的指标 D. 衡量生产要素使用效率的尺度 15、方法研究的着眼点是() A.求新 B.改进工艺和程序 C. 系统整体优化 D.挖掘 企业内部力 16、进行工艺程序分析是采用工艺程序图和流程程序图,工艺程序图仅作出程序中的(),以及保证操作效果的()两种主要动作 A.运输;贮存 B.暂存;操作 C. 操作;检验 D.检验;运输 17、5W1H提问技术,是对()进行提问。 A.操作,运输、贮存、检验、等待 B.取消、合并、重排、简化 C. 目的、方法、人物、时间、地点 D.计划、组织、生产、控制 18、人机工程学研究的对象包括人、机和() A.产品 B.质量 C.服务D.环境 19、若用工作抽样处理的现象接近于正态分布曲线。以平均数X为中线,两边各取标准差的3倍,其面积占总面积的() A.68.25% B.95.45% C.99.73% D.99.99%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

北京市绿化隔离带可持续经营技术及效益评价 二、项目所属领域国内外研究开发现状和发展趋势 1、由城市绿地到城市林业的发展 城市绿地是城市中一种特殊的生态系统,它是城市系统中能够执行“吐故纳新”负反馈调节机制的子系统。这个系统一方面能为城市居民提供良好的生活环境,为城市生物提供适宜的生境;另一方面能增强城市景观的自然性、促进城市居民与自然的和谐共生。它是城市现代化和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 绿地(green space)一词,各国的法律规范和学术研究对它的定义和范围有着不同的解释,西方城市规划概念中一般不提城市绿地,而是开敞空间(Open Space),我国建国以来一直延用原苏联的绿地概念,包括城市区域内的各类公园、居住区绿地、单位绿地、道路绿化、墓地、农地、林地、生产防护绿地、风景名胜区、植物覆盖较好的城市待用地等。 尽管各国关于开敞空间(或绿地)的定义不尽相同,但它们都强调了开敞空间(或绿地)在城市中的自然属性,即都是为了保持、恢复或建立自然景观的地域。绿地作为城市的一种景观,是城市中保持自然景观,或使自然景观得到恢复的地域,是城市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的综合体现,是城市中最能体现生态性的生态空间,是构成城市景观的重要组成部分。在结构上为人工设计的植物景观、自然植物景观或半自然植物景观。绿地在城市中的功能和作用主要包括:组织城市空间的功能、生态功能(改善生态环境的功能、生物多样性保护功能)、游憩休闲功能、文化(历史)功能、教育功能、社会功能、城市防护和减灾功能。 城市绿地发展和研究进程包括:城市绿地思想启蒙阶段、城市绿地规划思想形成阶段、城市绿地理论和方法的发展阶段、城市绿地生态规划和建设阶段。 吴人韦[1]、汪永华[2]、胡衡生[3]等从城市公共绿地的起源开始介绍了国外城市绿地的发展历程,认为国外的城市绿地建设经历了从公园运动(1843~1887)、公园体系(1880~1890)、重塑城市(1898~1946)、战后大发展(1945~1970)、生物圈意识(1970年以后)等一系列由简单到复杂的城市绿地发展过程,其中“重塑城市”阶段提出了“田园城市”和城市绿带概念,绿带网络提供城区间的隔离、交通通道,并为城市提供新鲜空气。“有机疏散”理论中的城市与自然的有机结合原则,对以后的城市绿化建设具有深远的影响。1938年,英国议会通过了绿带法案(Green Belt Act)。1944年的大伦敦规划,环绕伦敦形成一道宽达5英里的绿带。1955年,又将该绿带宽度增加到6~10英里。英国“绿带政策”的主要目的是控制大城市无限蔓延、鼓励新城发展、阻止城市连体、改善大城市环境质量。早在1935年,莫斯科进行了第一个市政建设总体规划,规划在城市用地外围建立10公里宽的“森林公园带”;1960年调整城市边界时,“森林公园带”进一步扩大为10~15公里宽,北部最宽处达28公里;1971年,莫斯科采用环状、楔状相结合的绿地布局模式,将城市分隔为多中心结构。目前,德国城市森林建设已取得了让世人瞩目的成绩,其树种主要为乡土树种,基本上是高大的落叶乔木(栎类、栗类、悬铃木、杨树、核桃、欧洲山毛榉等)[4]。在绿化城

石油的使用现状与未来前景

石油的使用現狀與未來前景 石油簡介 石油,也稱原油,是一種粘稠的、深褐色(有時有點綠色的)液體。地殼上層部分地區有石油 儲存。它由不同的碳氫化合物混合組成,其主要組成成分是烷烴,此外石油中還含硫、氧、氮、磷、釩等元素。不過不同的油田的石油的成分和外貌可以區分很大。 石油主要被用來作為燃油和汽油,燃料油和汽油組成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一次能源之一。石油也是許多化學工業產品如溶液、化肥、殺蟲劑和塑料等的原料。今天88%開採的石油被用作燃料,其它的12%作為化工業的原料。由於石油是一種不可再生原料,許多人擔心石油用盡會對人類帶來嚴重的後果。石油因其價值高昂,又被稱為黑金。 在中東地區波斯灣一帶有豐富的儲藏,而在俄羅斯、美國、加拿大、中國、墨西哥和委內瑞拉、中亞等地也有很大量的儲藏。 石油的常用衡量單位「桶」為一個容量單位,即42美製加侖。因為各地出產的石油的密度不 盡相同,所以一桶石油的重量也不盡相同。一般地,一噸石油大約有7.3桶。 石油的使用現狀 石油自762年被巴格達人從當地附近的天然露天油礦中獲得瀝青,用此在建設街道起,至今,已成 為當今時代最主要的能源。今天90%的運輸能量是依靠石油獲得的。石油運輸方便、能量密度高,因此是最重要的運輸驅動能源。此外它是許多工業化學產品的原料,因此它是目前世界上最重要的商品之一。在許多軍事衝突佔據石油來源是一個重要因素。以下將會由開採方法,石 油產品,地下儲藏量和各國的備用儲藏,各國石油消耗量來介紹石油的使用現狀. 1.石油開採方法 開採石油的第一關是勘探油田。今天的石油地質學家使用重力儀、磁力儀等儀器來尋找新的石油儲藏。 地表附近的石油可以使用露天開採的方式開採。不過今天除少數非常偏遠地區的礦藏外這樣的石油儲藏已經幾乎全部耗盡了。在石油開採初期少數地方也曾有過打礦井進行地下開採的礦場。埋藏比較深的油田需要使用鑽井才能開採。海底下的油礦需要使用石油平台來鑽和開採。 石油平台是用來在海上鑽井和開採石油的,通過向油井內壓水或天然氣可以提高可開採的油量。通過壓入酸來溶解部分岩石可以提高含油層岩石的滲透性。隨着開採時間的延長抽上來的液體中水的成分越來越大,後來水的成分大於油的成分,今天有些礦井中水的成分佔90%以上。通過上述手段、按照當地的情況不同今天一個油田中20%至50%的含油可以被開採。剩下的油今天無法從含油的岩石中分解出來.

中国管理研究的现状及发展前景

徐淑英《光明日报》( 2011年07月29日11 版) 过去20多年来,中国管理学研究关注西方情境的研究课题,验证西方发展出来的理论,并借用西方的研究方法论。而旨在解决中国企业面临的问题和针对中国管理现象提出有意义的理论解释,这方面的研究却迟滞不前。围绕到底是追求“中国管理理论”(即在中国管理情境中检验西方理论)还是“管理的中国理论”(即针对中国现象和问题提出自己的理论)的争论,很多学者作出了积极探索。中国的管理学研究者应遵循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原则,保持对常规科学局限性的警觉,从事既能贡献普遍管理知识,又能解决中国管理问题的研究。 国际管理学研究中的一个现象 全球化商业活动的增加,不仅使得全球化的跨国公司对管理知识的需求大大增加,而且那些处于新兴经济体(比如俄罗斯、印度和中国)中的公司,由于在国际市场上扮演越来越重要的角色,也非常渴望得到管理实践所需的知识。除了新兴经济体外,许多发达地区的管理研究也十分活跃。有学者观察到了国际学者的一种明显偏好:从主流管理学文献(基本上是基于北美,特别是美国的文献)中套用已有的理论、构念和方法来研究本土的现象。这导致了JamesMarch(詹姆斯·马奇)所认为的组织研究的“趋同化”。这个趋势是值得注意的,因为它有可能放慢有效的全球管理知识的发展速度,也会阻碍科学的进步。这样的趋势在中国也是存在的。

科学研究总是有目的的:执著于寻找真相(reality)和追求真理(truth)。科学的研究方法确保了科学家的发现是接近于真理的,这也是所有科学研究应该达到的严谨性(rigor)标准。然而对于管理学这门应用科学来说,真理本身是不够的。管理研究的第二个目标是获取有益于提高实践水平的知识,这就是管理学者应该达到的切题性(re levance)标准。但现在大部分的中国学者都是严谨有余,切题不足。 目前,套用西方发展起来的理论在中国进行演绎性研究主导了中国管理学研究领域。用这种方法进行的研究倾向于把成果发表在国际性杂志上,尤其是国际顶尖杂志。这类研究成果验证了已有理论或者对其情境性边界进行了延伸研究,说明了如何使用现有研究成果来解释一些新情境下出现的独特现象和问题。但这样的研究倾向对现有的理论发展只能提供有限的贡献,因为它的目的并非寻找对地方性问题的新的解释。这种方法也限制了对中国特有的重要现象以及对中国有重要影响的事件的理解。 笔者并不认为学者的目标就是发展新的理论,而是提请注意这一事实:绝大部分中国的研究都不约而同地采用西方已有理论来解释中国现象。这一趋势形成的原因可以从两个方面进行解释。 首先是因为缺乏先进的科学研究方法的训练和对科学目的的正确理解。一些研究者错误地认为,科学的目的是发表文章,而非寻找对重要现象的恰当理解和解释。中国学者可以很快学会如何正确使用研

海洋石油技术七大发展趋势

海洋石油技术七大发展趋势 2015.7 世界海洋油气储量丰富,海洋油气产量稳步上升,成为世界油气产量增长的源泉。由于深海的极大魅力,未来几年,在深海的投资将会不断增大,深海油气所占的比重也会越来越大。第46届美国海洋技术大会(OTC),作为参加人数最多的石油界盛会和世界海洋石油技术及市场趋势的风向标,会议呈现的海洋石油工业七大发展亮点值得关注。 1.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前景依然乐观 国际油价暴跌给世界石油工业带来了严峻的挑战,海洋石油工业同样不能幸免。 在专题论坛、专题早餐会和午餐会上,多数专家认为,随着国际油价企稳并逐步走出谷底,“严冬期”总是要过去的,曙光就在前方。他们对世界海洋石油工业尤其是深水油气勘探开发的前景依然乐观,业界的信心逐渐恢复。 据Douglas-Westwood公司的最新预测,2015~2019年世界深水油气勘探开发投资将增加69%左右,即从上一个五年期间的1240亿美元增加到2100亿美元。 2.合作是应对低油价、实现共赢的必然选择 无论是油气项目的开发还是新技术的研发,都离不开合作,在低油价时期更是如此。无论是油公司还是服务公司,都在通过合作寻求发展。 BP公司认为,合作对于技术开发至关重要,为满足未来的技术需求,海洋石油工业需要在业内外开展合作。正因如此,BP的技术开发模式正从传统型转向更加对外合作型。 斯伦贝谢公司同样认为,合作和整合是应对低油价挑战的有效策略,通过资源整合可减少不必要的中间环节,提供更高效的一体化服务,降低成本,实现效益最大化。 3.安全环保文化建设不容忽视 BP墨西哥湾泄油事件之后,包括政府、行业和公司在内的各界对深水作业

工业工程简介

不管是在北美还是欧洲,经常有人笑话工业工程说:你们讲不太清楚什么是工业工程。我看到在美国伯克利大学工业工程系的主页上有一段话,描述什么是工业工程:“当你看到一个静止的物体的时候,那就是土木工程;当你看到一个物体在运动的时候,那就是机械工程;当你闻到味道的时候,那就是化学工程;当你看不到东西的时候,那就是电子工程;当你想都不能想象的时候那就是工业工程。”所以工业工程的特性是研究一个包含人的系统的学科。如果我们把工业工程的定义拿来用,你就会发现这个定义非常的复杂,不要说第一次接触的人,就是我们常年接触工业工程的人,也看不太懂这个定义到底想说明什么问题,所以我想简单介绍一下工业工程的历史,希望把这个问题说清楚。我们今天的思路是:第一是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从近百年历史发展中对人类社会的贡献中了解什么是工业工程。第二,我们从工业工程在产业中的应用的角度来看什么是工业工程。整体内容两大块,一块是历史,一块是方法,特别是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 这里有几段话是对工业工程的说明:第一段讲,工业工程的产生是同工业革命的产生密切相关的,如果没有大规模生产这种模式就没有工业工程。工业工程产生的背景是当时管理的手段已经不能很好的管理这种大规模的生产组织,为有效管理大规模的生产组织,而产生的一门学科,我们今天称之为工业工程,当时还没有叫工业工程。第二段话是抄自于美国工业工程的一本书:“设计未来的工厂是具有挑战性的复杂任务”这是指工业工程在制造业中的应用。最后一段话是最经典、最传统的对工业工程的理解,说工业工程就是效率工程,杜绝各种浪费,有效的提高生产率和经济效益,把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起来的一种边缘学科。所以工业工程的特点是强调效益,杜绝浪费。我们经常说工业工程是“硬管理”,如我们很少给学生讲课谈什么是领导艺术等,但我们会告诉你如何来节省成本,提高生产效率,怎样设计生产线使的生产效率更高和怎样来判断产品质量,这些都是“硬管理”;另一方面它又是“软技术”,如我们不会讲机器怎样设计,但我们会讲机器怎样摆放使得生产效率更高等等,所以它是技术与管理有机结合的问题,它是一门以系统的效率和效益为目标的学科,工业工程整个学习的目标就是研究系统的效率和效益。 工业工程的历史大致分为四个阶段: 第一个阶段叫科学管理阶段。在上个世纪20年代称之为工业工程,不在叫科学管理,改称工业工程。在50年代我们把运筹学的内容加到工业工程研究,使得工业工程从定性的学科变成定量的学科。到今天我们越来越多的工业工程城之为工业与系统工程,我们更侧重强调从系统的角度来看待问题。 工业工程的产生是以工业革命作为它产生的前提;从19世纪到20世纪初我们称为工业工程的第一个阶段,或奠基阶段,这时期有两个人对工业工程产生重要影响的;一个是泰勒,一个是吉尔.布雷斯,当然还有其他人,如甘特发明了“甘特图”,福特装配了第一条生产线等等。最著名的还是前两个人。 泰勒最著名的是“铁锹实验”,在一个企业里,他是一个总工程师,他发现工厂里面有一个堆料场,大概有几英里宽,半英里长。每天有500-600个员工在里面工作是铲料,他发现一个现象,从来没有人研究过,如何铲料是每天铲料量最大,比如铲铁矿石很重,一铁锹可能有20公斤,而另外一部分焦碳很轻,一铁锹可能只有几公斤,他就找来两个一般体质的工人作实验,结论是铲料量在11磅时每天的铲料量是最多的,于是他就发明了一个办法,铲轻料的用大铁锹,铲重料的用小铁锹,保证每锹都在11磅上下。泰勒是第一个对作业进行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