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在创作过程中讲究什么

书法在创作过程中讲究什么
书法在创作过程中讲究什么

书法在创作过程中讲究什么

(1)书为心画。书法是一种心灵的艺术,是人的精神美的表现。作为书法艺术的最高要求仍在于它的精神内涵,即书法所表达的意蕴、情趣。(2)书肇于自然,书法是自然的节奏化。唐张怀瓘论述书法与自然的关系是:“囊括万殊,裁成一相。”书法的这种高度概括性,为欣赏者提供了想象的广阔的天地。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老师作品

(3)鲜明地体现了形式美的基本法则多样统一。杰出的书法作品都是一个有生命的整体。美在于整体的和谐。书法艺术是在点画的运动变化中达到统一,是一种造型运动的美。书法注重书法三要素是指:笔法、笔势、笔意

各自不同的书体均有各自的法度,传欧阳询撰写的结体三十六法,清黄自元的九十二法,永字八法等等都是楷书的法度。草书、行书看似随意,也有它自己的法度,须在创作实践中灵活运用,并不断得到丰富和发展。对书法须从用笔、结构、布白诸方面去赏析,这样可以更深刻地了解书法家的创造,从最能表现情思、意蕴的地方去发现美。更能深刻地领会书法的美在于整体的和谐美,局部的审美价值也须从整体去观照、去衡量。历史上有唐人尚法之说,即唐朝从上到下对书法的重视,尤其对书法法度的要求,就是对书法法度的最佳

阐释。

笔势、笔意是书者的意图。比如:草书选以下哪种类型:一、朴素、严整、庄重型;二、险绝、激越、豪迈型;三、清新、平淡、归真型;四、拟画、标新、浪漫型。

大家熟知的伟人毛泽东的书法就是从东汉的张芝到唐朝的

张旭、怀素和孙过庭等狂草书法中一脉相承发展而来的。周恩来总理年轻时也用颜体写过一些书法作品,激励自己。法为我用,在有法之后再追求新的法,由生到熟再由熟到生不断往复螺旋提升,就是指书法法度学习方面。

一、常用的落款方法

款,又称落款,就是在书写本文外所写作者姓名、年月、轩号等。唐以前作家多不题款,所以古代作品考究起来非常麻烦,也成了许多假作品,就以书圣王右军之许多作品都使人怀疑。

款,除了字体、字形之变化外,可分“单款”与“双款”两类,兹分述如下:

落款的分类

(一)单款

亦称(下款),是作者自题款。一幅作品完成之后必须题款,一示礼貌,一示对作品负责。

1.短款即简单签上姓名或年月,最多不过十字。

2.一字款书法落款中有用一个字者称一字款。

3.二字款只签作者名字,若一字名则书姓名。

4.叁字款大多书己之姓名,若一字名者多加一“书”字。

5.四字款多为姓名叁字再加“书”字或用二字姓名上加年,年则多用干支。

6.五字款五字多叁字姓名上加年或二字姓名上加年,下加“书”。

7.六字款六字中多以叁字姓名上加某年或两字姓名上加某年某月;月之用法甚多。

8.七字款七字中以年月四字加上姓名叁字,或姓名二字下加一“书”字。

9.长款即在落款中除年月姓名外另加入许多文字,一求变化,二求作品均衡,叁可补空位,四可写出作者感情。

10.加作者斋轩号者

11.加作者地名者地名有用今名,如清,吴昌硕,浙江安吉人氏,落款中常用“安吉吴仓石”。

12.加作者字或别号者加字者如:清,吴昌硕,原名俊卿,原字仓石,常用“仓石吴俊卿”。别号众多。

13.加作者官名者古人在题款时亦会加上官衔,以唐人写碑最为常见,如:欧阳询书九成宫醴泉铭之署名“兼太子率更令勃海男臣欧阳询奉敕书”。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老师油画作品

(二)双款

亦就是单款之外再加上这幅作品之受者名号称谓,官衔,敬词等文字。

1.受者名号对别人以称字,号较为尊敬,如无字号者可称名,但最好不要连名带姓

2.受者官衔古人常用“大人”,如“观察大人”、“阁老”等,今人对教师称“老师”、“校长”、“教授”等。

3.受者称谓如受者与书者有亲戚关系;长辈多用“姻伯”、“姻丈”。

4.敬词如雅属、雅赏、雅正、雅评、雅鉴、雅教等。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老师作品

书法作品的布局

一幅书法作品大都包括正文、题款和印章三个方面的内容。正文是要写的主要内容,是作品的主体。文章诗词,格言警句等等健康向上,吉利祥和的文字都可作为书法作品的内容。

题款是正文之外的说明性文字。包括象正文题目,出外,书写的时间、地点,书写者的姓名、字号、斋号,所赠对象的称呼、姓名等等。这些内容并不是每幅作品都要全写上。题款内容的多少要视作品的具体需要而定。题款的内容有的写在正文前面,叫上款;有的写在正文后面,叫下款。象所赠对象的姓名,称呼这样的内容应该写在正文的前面,以表尊敬。

书法作品中所盖的印章,从内容来分,有名号章和闲章。从所盖的位置来看,有迎首章和押脚章。盖在作品上首的叫迎首章,盖在正文和下款之后的叫押脚章。印章在书法作品中主要起点缀作用,所以一幅作品的印章也不能过多,一般是一至三方为宜。也有分穷款和长款的,应书法作品情况而定,穷款只落书者的名号,长款用于作品结尾空白较多的位置,以天干地支法记年,然后接节气,可简略用孟、仲、季分别搭配春、夏、秋、冬记之,也可用雅称,如秋季用桂月,冬季用冬月等等,最下接名号,若还有空余可注地点雅号。

正文、题款、印章是一幅作品的三大有机构成部分。在创作时,必须统筹安排,使三者构成一个完美和谐的整体。

还有给老人祝寿的书法作品有什么讲究?可考虑纸色,大红宣;内容多为篆书寿;装裱杏黄或紫红外框;尺寸以75乘以120大小。有的画一副“千寿桃”

现在通用硬笔,除了以上知识外,了解一些硬笔书法知识也是有必要的。1.硬笔书法是书法艺术百花园中一朵璀璨的奇葩。它的书写工具包括钢笔、圆珠笔、蘸笔、铅笔、塑头笔、竹笔、木笔、铁笔等,以墨水为主要载体,来表现汉字书写技巧。具有携带方便、书写快捷、使用价值广等特点。它与毛笔的区别在于变软笔的粗壮点画为纤细的点画,去其肉筋存其骨质。关于硬笔书法的起源,很多人觉得可以上溯到上古时期人们用石片、刀子刻画龟甲兽骨,并以此证明硬笔

书法是产生于毛笔书法之前的艺术形式。但是刀子、石片毕竟跟我们现在所用的硬笔书写工具相去甚远,刻画和书写还是有一定差别的,这也是书法和篆刻虽然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却始终是两种艺术的原因。相比而言,我更愿意把篆刻的历史追溯到甲骨时代。 2.硬笔书法有什么特点?学习硬笔书法不仅要追求高层次的艺术水平,还要注重其实用价值。而要体现其实用价值,就必须做到书写上的正确化、规范化、匀称化。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是那个用软笔创制的汉字字型,这是不可以违背的,否则将不能被认识。因此,硬笔书写的汉字仍然能够或多或少地表现出汉字传统的风格来。软笔、硬笔有其特性,硬笔写出来的汉字有什么特点哪?当我们用“模糊”的思维方式,把软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面”时,我们也可以把硬笔书写的笔画看作是“线”。我们把硬笔的书写笔画看作是“线”还因为它基本已经不能表现软笔笔画在线条粗细变化反差上的表现力了(异型硬笔除外)。硬笔笔画仅是线条,传统的“使转”技法也就失去了它的运用意义了。如此说来,硬笔书写的汉字就只是线条的组合,很有点清代创制的“钢丝篆”的味道。3.怎样才能写好硬笔字?1)要有正确的坐姿及握笔姿势;2)要学会看字帖;3)要学会正确的运笔方法,并写出自己的个性。

4.正确的坐姿是怎样的?身体坐正,两腿自然平放,头和上身稍向前倾,胸部离桌子一拳,两臂平放在桌面。右手执笔

写字,左手按纸,纸要放正。要配备高矮合适的桌椅。写字时,首先注意姿势,纠正错误姿势。只要持之以恒,就一定能掌握正确的执笔方法和写字姿势。 5.你会正确握笔书写吗?正确的执笔方法是:拇指、食指、中指分别用第一节从三个方向合力捏住笔杆下端,即拇指、食指从笔杆的前部左右夹住笔杆,食指稍前伸,而中指以指甲的上后侧抵住笔杆的后下方。距离笔尖约一寸左右,笔尖低于拇指、食指。无名指和小指依次自然向手心弯曲,紧靠中指下方,对中指起运笔协调作用,不能接触纸面。笔杆上端斜靠在食指第三节的最高骨处,向右后方倾斜,和纸面呈50度左右的角度。执笔要做到“指实掌虚”,就是下指握笔要实,掌心要空,空若蛋形。这样,书写时才能灵活运笔,提高书写效果 6.

练习的方法字帖和书体的问题解决以后,面临的问题就是摹写和临写。摹,就是描,即可以在印好的红模字上描,也可用透明度好的薄纸蒙在帖上描。也有人用平滑的胶片、塑料薄膜代替纸来摹,这样做,既不会使墨渍透过纸污染字帖,也可以洗涤反复使用。摹写的过程主要是让初学者通过比较准确地描划,熟悉字的结构形态和笔画变化,从而进一步向临写过渡。摹写速成的好办法。临,可以说是每个学写字的人都必须经过的历程。有些功成名就的老书法家,虽然造诣卓深,但每日仍临池不辍,没有天生不临帖就会写好字的人。临习是练字和从事书法创作的不二法门,谁也不可

能另辟蹊径。7.字帖的选择字帖是学书者的无声之师。初学者应当特别注意字帖的选择,因为字帖的好坏将对初学者的练习及以后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我们认为练习钢笔字还是选钢笔字帖为宜,特别对于初学者,使用毛笔字帖进行钢笔字的学习,那是事倍功半的。选择钢笔字帖主要有两项原则:(1)要选自己喜欢的范本。自己喜欢,才会有热情去练习它,这将给初学者带来顺利的进步;(2)要选择行家公认的优秀范本。目前社会上确有一些质最低劣的字帖流行,这是商品社会内的必然现象。如果初学者随便乱选,则将误入歧途不仅浪费了时间和精力,还可能沾染一些不良的习气。选择字帖一定要慎重。笔者推荐过去的庞中华、吴玉生的字帖,还有比如公务员硬笔字帖也不错。中国书法家美术家协会书法专业委员会副主任薛老师作品

最后,书法讲究书者的人品,研习书法者应以养浩然正气为主旨,练书法,树人品。郑板桥书法如乱石铺街,其人心存天下故书法品自高,宋徽宗虽堪称书画行家,创“瘦金书”,但作为国君偏执书画,属玩物丧志丧国之流,其书法虽精不能大家。王羲之以汇聚文人雅事题记《兰亭序》著称;颜真卿以刚正刚正不阿著称,其《祭侄稿》忠烈之气溢于言表。书法是中国国学的一部分。书法直接引发者学者对本国文字的研究兴趣,是一个民族的文化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

中国古代五大书法体简介

中国古代五大书法体简介 篆书 篆书是大篆、小篆的统称。大篆指甲骨文、金文、籀文、六国文字,它们保存着古代象形文字的明显特点。小篆也称“秦篆”,是秦国的通用文字,大篆的简化字体,在汉文字发展史上,它是大篆由隶、楷之间的过渡。 中国先秦伏羲氏时期,就产生了文字。考古学家论证是在龟甲、兽骨上刻画的甲骨文。因其是用以占卜、预测吉凶祸福,故称"卜辞"。但其已具备中国书法艺术的基本要素:用笔、结构、章法等。殷周时期,铸刻在钟鼎彝器上的铭文即金文又称“钟鼎文”广泛流行。秦始皇大统后,统称为“小篆”。由于是官书。小篆只适合于隆重的场合。标准篆书体的体式是排列整齐、行笔圆转、线条匀净而长。呈现出庄严美丽的风格。秦篆有圆笔方笔之别。圆笔以秦刻石为代表。方笔以秦诏版权量为代表。为秦篆之俗体。汉魏之际是秦篆的强弩之末。除用于碑铭篆额和器物款识之外,难得有独立的篆书。唐篆,因李阳冰出而复苏,但秦篆的浑厚宏伟之气已荡然无存。宋代金石之学和元朝的复古书风,使用权篆书得以起微潮,以篆书著称者不乏其人但乏超越之力。明代承元之风,步趋持平。清朝篆书百花斗艳,进入了推唐超秦的大繁荣阶段。篆字在今天的实用性比较小了,因为现在这种字体不易为群众识别,但是由于书体结构充满了装饰性,并有很大的书法艺术价值,所以仍被保留在书法园地里,作为书法家的书写字体形式之一。 隶书 隶书也叫“隶字”、“古书”。是在篆书基础上,为适应书写便捷的需要产生的字体。隶书之名源于东汉,它的出现是中国文字的又一次大改革,使中国的书法艺术进入了一个新的境界,是汉字演变史上的一个转折点,奠定了楷书的基础。隶书结体扁平、工整、精巧。到东汉时,撇、捺等点画美化为向上挑起,轻重顿挫富有变化,具有书法艺术美。风格也趋多样化,极具艺术欣赏的价值。隶书相传为秦末程邈在狱中所整理,去繁就简,“隶人”不是囚犯,而指“胥吏”,即掌管文书的小官吏,所以在古代,隶书被叫做“佐书”。隶书盛行于汉朝,成为主要书体。作为初创的秦隶,留有许多篆意,后不断发展加工。打破周秦以来的书写传统,逐步奠定了楷书的基础。在“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思想统一下,是汉代隶书逐步发展定型,成为占统治地位的书体,同时,派生出草书、楷书、行书各书体,为艺术奠定基础。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在书法的萌芽时期(殷商至汉末三国),文字经历由甲骨文、古文(金文)、大篆(籀文)、小篆、隶(八分)、草书、行书、真书等阶段,依次演进。 在书法的明朗时期(晋南北朝至隋唐),书法艺术进入了新的境界。 由篆隶趋从于简易的草行和真书,它们成为该时期的主流风格。 大书法家王羲之的出现使书法艺术大放异彩,他的艺术成就传至唐朝倍受推崇。 经历宋、元、明、清,中国书法成为一个民族符号,代表了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和民族文化的永恒魅力。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发展历程秦代书法:各国文字差异很大,是发展经济文化的一大障碍。 秦始皇兼并天下,臣相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使之整齐化一,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 秦权上刻制的小篆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是在金文和石鼓文的基础上删繁就简而来。 隶书的出现是汉字书写的一大进步,是书法史上的一次革命,不但使汉字趋于方正楷模,而且在笔法上也突破了单一的中锋运笔,为以后各种书体流派奠定了基础。 秦代书法,在我国书法史上留下了辉煌灿烂的一页,是中华民族无穷智慧的结晶。

汉代书法:从公元前二零二年到公元二二零年四百二十六年,是汉字书法发展史上关键性的一代。 汉代分为西汉和东汉,两汉三百余年间,书法由籀篆变隶分,由隶分变为章草、真书、行书,至汉末,我国汉字书体已基本齐备。 隶书是汉代普遍使用的书体。 在隶书成熟的同时,又出现了破体的隶变,发展而成为章草,行书,真书也已萌芽。 唐代书法:整个唐代书法,对前代既有继承又有革新。 初唐书家有虞世南、欧阳询、褚遂良、薛稷、陆柬之等,此后有创造性的还有李邕、张旭、颜真卿、柳公权、释怀素、钟绍京、孙过庭。 唐太宗李世民和诗人李白也是值得一提的大书家。 楷书、行书、草书发展到唐代都跨入了一个新的境地,时代特点十分突出,对后代的影响远远超过了以前任何一个时代。 宋代书法:从公元960 年至1279年,三百多年间,书法发展比较缓慢。 宋初的书法,是宗"二王"的。 此后《绛帖》、《潭帖》等,多从《淳化阁帖》翻刻。 米芾《书史》所指出的"趋时贵书"也造成了宋代书法每况愈下。 宋室南渡之后,如《书林藻鉴》讲:"高宗初学黄字,天下翕然学黄字;后作米字,天下翕然学米字;....盖一艺之微,苟倡之自上,其风靡有

书法常识

笔掭:又称笔砚,用于验墨浓淡或理顺笔毫,常制成片状树叶形。 臂搁:又称秘阁、搁臂、腕枕,写字时为防墨沾污手,垫于臂下的用具。呈拱形,以竹制品为多。 诗筒:日常吟咏唱和书于诗笺后,可供插放的用具。多以竹制,取清雅之意。笔架:又称笔格、笔搁,供架笔所用,这个相对熟知。往往作山峰形,凹处可置笔。也有人物和动物形的,或天然老树根枝尤妙。 笔筒:笔不用时插放其内,这个相对常用。材质较多,瓷、玉、竹、木、漆均见制作。或圆或方,也有呈植物形或他形的。 笔洗:笔使用后以之濯洗余墨。多为钵盂形,也作花叶形或他形。 墨床:墨研磨中稍事停歇,因磨墨处湿润,以供临时搁墨之用。 墨匣:用于贮藏墨锭。多为漆匣,以远湿防潮。漆面上常作描金花纹,或用螺 细镶嵌。 镇纸:又称书镇,作压纸或压书之用,以保持纸、书面的平整,这个比较实用,也相对常用。常作各种动物形。 水注:注水于砚面供研磨,多作圆壶、方壶,有嘴,也常作辟邪、蟾蜍、天鸡等动物形。 砚滴:又称水滴、书滴,贮存砚水供磨墨之用。 砚匣:又称砚盒,安置砚台之用。以紫擅、乌木、豆瓣摘及漆制者为佳。 印章:书法必备,用于钤在书法,绘画作品上,有名号章、闲章等,多以寿山石、青田石、昌化石等制成,也有铜、玉、象牙章等。 印盒:又称印台、印色池,置放印泥。多为瓷、玉质,有圆有方,分盖与身两 部分。 强吸墨纸适合配健毫笔 强吸墨纸类以宣纸为代表,因为它吸墨性强,笔一碰触到纸,墨汁即迅速化开, 若行笔略迟则笔画尽成墨团;而羊毫笔毛较软,行笔略急则墨汁不易渗透,字 会虚浮无力,所以使用健毫笔写快方能配合强吸墨纸。两者配合,方能尽其所 能。于师长卿论之,云:「用羊毫笔在宣纸上作字,那可就大非易事了。因为 宣纸的吸墨性太强,墨一入纸,墨汁便沁入纤维,而且迅速渗开,笔的运行稍 慢,纸上立呈漆黑一团,而羊毫柔软,运行稍即,即锋颖略纸面而过,立不能 注于纸。」故强吸墨纸,唯选配健毫笔始能相合。 柔毫笔宜配弱吸墨滑纸 柔毫笔较软,不易发挥个人特色之雄挺刚毅,所以历代书法家多使用健毫笔, 鲜有用柔毫笔之。其实,柔毫笔虽弱,只要选纸得当,亦可书写出极富姿媚含 蓄的字。而柔毫笔以弱吸墨纸得当,以笺指为类,虽较宣纸脆而硬,且平滑吸

书法创作常识

书法创作常识书法 第一节章法的一般要求及款识 什么是章法?章法即书法作品中点画、单字、行在空间的组合,排布规律,它又称“分间布白”。研究点画到单字至行、幅之间的布局。 章法表现的是综合的美,是由点至面,由局部到整体的美。从点画的圆润流畅,骨气洞达及长短,疏密,迎让到单字的丰膄,瘦硬,欹正,参差到行的摆动,错落,承接及气势等,进而构成全篇幅的统一完整的美,这种美是极富视觉美感效应的整体的美,亦即章法美。 硬笔书法章法在形式上除承袭传统毛笔书法章法外,还有从左到右,从上到下的横式排布。毛笔书法幅式一般有:中堂,条幅,横披,册页,屏条,斗方,手卷,楹联,扇面和扁额等等。硬笔书法所表现的多为这些幅式,但都以微缩形式出现。当然也有类似于毛笔书法章法幅式大小的,只是极少见而已。 通常完整的章法由正文、款识、印记三部分组成。三者缺一则不再完整,有时甚至会影响到整幅的艺术效果。 硬笔书法章法构图一般可见竖写式或横写式两种。竖写式可分为:纵有列、横有列;纵有列、横无列;纵无列、横无列三种形式。横写式可分为二种形式:横有列、纵有列;横有列、纵无列。 一般情况下,纵有列、横有列或横有列、纵有列二种形式宜书写楷、隶、篆等书体,这些字体较工整,端庄,凝重,静态成份比重较大。纵有列、横无列或横有列、纵无列的形式宜书写行书、行草或草书等动感效应强的书体。而横、纵均无列的形式则宜书写行草,草书等书体,以期表现一种飘逸,洒脱的美,其动感效应更强。如郑板桥的“六分半”书,便是成横、纵无序,“乱石铺阶”状。给人以神逸、飘然的美质享受。 竖写式多齐天齐地或齐天茅地,亦即各行起首字在同一直线上,或各行尾字在同一直线上及不在同一直线上。而横写式如果书写正文为现代文章(诗歌除外)则首行起首字宜错开两字书写,每行左(除首行)与右的临界字应在同一竖直线上。(另起段落除外)由于横写式为现代书写习惯,故文中标点不宜省略,以便于识读。 关于题识,也是章法的重要组成部分。正文与款识是否璧合,是评价一幅作品的重要内容之一。款识的失败会直接造成整幅作品艺术感染力的消减。 由于硬笔字体较小,所以不过份强调款识字体一定要小于正文字体,但一定要作到切不可大于正文字体,以求构图上的和谐。 题识字体,原则上是“今不越古”、“动不挈静”。一般来说,行书题识较普遍,适用于各类书体的题识。篆书为正文,一般多用行书,偶见有楷书或隶书落款。相对而言,篆书、草书

中国书法字体的种类

中国书法字体的种类 书法在久远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民族艺术,具有鲜明的特色和深厚的传统。一般说书法分为篆隶楷行草五种书体。书体是和字体是密切相关的,书体是按字体的形状来创造的。有什么样的字体就有什么样的书体,但是书体是有选择的,是选择美的字体的字形作为书法的载体。有些书法爱好者不懂得这个道理,在书法创作时按照字意去画字,把“山”字画成山的形,把“水”字画成水波的样子,这是违背书法艺术创作规律的。还有的脱离汉字的字形去抽象创作,让欣赏者看不懂,这也是站不住脚。下边我对书体加以介绍: 我们的先祖曾用结绳记事,后来用利器刻划符号,考古学家在大约六千年的陕西省半坡村遗址,发现新石器时代陶片上有符号刻纹,距今五千多年的一些陶器上,刻有像太阳、月亮和山峰的象形符号,或称“图画文字”。这些“文字” 差异很大,经过几千年的积累、规范逐渐走向统一。 (一)篆书:篆字分为大篆、小篆两种。 1.大篆 (1)甲骨文。是最早的文字,是(距今3千年)殷商时期,先民们预测凶吉祸福,记载占卜、祭祀等活动,刻在龟骨、兽骨上的文字。甲骨文在历史上曾经失传过。直到公元1899年才在中药“龙骨”中被学者发现,以后在河南安阳古殷都废墟中陆续大量发掘出来,共有十多万片,在四千六百多个甲骨文单字中,已经辨识了一千七百多个。 (2)钟鼎文。是在青铜器时代的商周,铸刻在青铜器上的铭文,又称为金文,钟代表乐器,鼎代表礼器。周宣王时有位姓籀的太史对当时的文字进行了整理。籀文就是指钟鼎文,是真正的大篆,(3)石鼓文。是战国时代秦国刻石。石鼓共十个,形似鼓状,今藏在北京故宫博物馆。 2.小篆。李斯刻石。 早期文字处在初创阶段,尤其是甲骨文还不规范,一个字有多种写法,字中象形的成份较多,如其中的“马”字。 秦始皇统一文字后,小篆的写法就统一了。小篆字的结构成纵势,布白对称匀称,用笔中锋圆转,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具有遒劲、圆润的美,被称为玉箸篆,象玉质的筷子。 相传在秦朝时篆字就有若干种。有鸟、虫、蛇头篆,这些篆书的起笔处画有鸟、虫、蛇头的形状。书法艺术不是具象的再现客观事物,而是抽象的艺术。因此,这类书体只能在历史上昙花一现,不能成为真正的书法艺术。就篆书的艺术而言钟鼎文、石鼓文结构奇古,融入了先民质朴的美,更受后人所喜爱。周宣王时的《毛公鼎》上共有32行,497字的铭文,是金文作品中的佼佼者。此外,《大盂鼎》、《散氏盘》也是金文中的上乘之作。 (二)隶书 隶书的代表作品主要有:汉《张迁碑》、《礼器碑》、《史晨前后碑》、《乙瑛碑》、《石门颂》等。早在秦以前的竹简上就有隶书的初形,经过长期演化,当汉代发明和运用纸张以后,书写不再受窄长的竹木简的限制,毛笔的性能得到充分的发挥,隶书突破了秦篆单一中锋运笔,笔法很丰富,中锋和侧锋,方笔和圆笔,藏锋和露锋各显神通。笔画具有波、磔之美,最有代表性的是“蚕头”、“燕尾”的笔画,这样的线条标明当时的书家在观念上是要破除整齐划一的单调,求生动活泼的多样。在字的结构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传统文化——书法 中国书法是一门古老的艺术,是中华文化的灿烂之花,从甲骨文变为篆书,定型于东汉,书法一直散发着其艺术的魅力。 书法的萌芽。书法艺术的第一批作品不是文字,而是一些刻画符号:象形文字或图画文字。出现在陶器上。距今8千多年前。这种符号是汉字的雏形。这可以说是中国文字的起源。它尽管简单而又混沌,但它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审美情趣。这种简单的文字因此可以称之为史前的书法。 书法有序发展。从夏商周到秦汉王朝,二千多年的历史地发展也带动了书法艺术地发展。书法经历了甲骨文、金文、石刻文等,其中篆书、隶书、草书、楷书等,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甲骨文,刻在甲骨上,甲骨文是中国书法史上的第一块瑰宝,其笔法已有粗细、轻重,具有一定的节奏感。甲骨文结体长方字型。金文,是一种书体的名称。主要刻在铜器上字体。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的又一丰碑。最早的金文见于商代中期出土的青铜器上。周代是金文的黄金时代。此时期主要作品有《墙盘》。石刻文,石刻文产生于周代,兴盛于秦代。传说中的最早的石刻:《石鼓文》、《泰山石刻》等。 书法迅速发展。秦代书法。李斯主持统一全国文字,这在中国文化史上是一伟大功绩。秦统一后的文字称为秦篆,又叫小篆。汉代书法。书法艺术的繁荣期,是从东汉开始的。最早的书法理论家是东西汉之交的杨雄。张芝被后人称之为“草圣”。张芝创立了今草,即草书。三国时期,隶书开始由汉代的高峰变出楷书,楷书成为书法艺术的又一主体。楷书又名正书。两晋时期能代表魏晋书法家当属王羲之,人称"书圣"。王羲之的行书《兰亭序》被誉为:天下第一行书,其子王献之的作品《洛神赋》。南北朝时期。代表作有《张猛龙碑》。隋唐五代。唐代书法艺术,可分初唐、中唐、晚唐三个时期。欧阳询、虞世南、褚遂良、颜真卿、柳公权书法大家。宋代书法家代表人物苏东坡、黄庭坚、米芾。元代书法核心人物是赵孟頫。明朝书法艺术家王铎。清代的康有为大力张扬书法,达到了尽性尽理。可谓是中国书法文化的一在景观。 在书坛走向多元化的今天,书法艺术升华到观念改革,这是迈了一大步。书法艺术的精神是指当代书法家所追求的境界,一种自我完善的人生写照。 作文思考题目 1、中国传统文化——书法经历了那几阶段? 答----------------------------------------------------------------------------------------------------------------- 2、书法文化从----------开始,定型于-------------。 答----------------------------------------------------------------------------------------------------------------- 3、史前书法距今有多少年历史? 答---------------------------------- 4、书法经历了--------、---------、----------等,其中----------、-------------、------------、 ---------------等,书法艺术开始了有序发展。 5、石刻文产生什么年代?兴盛什么年代?代表作是什么? 答----------------------------------------------------------------------------------------------------------------- 6、人称"书圣"书法家是谁?其代表作? 答--------------------------------------------------------------------------------------------------------------- 7、王献之的作品是什么?其与王羲之是什么关系? 答-----------------------------------------------------------------------------------------------------------------

书法常识100题

书法常识100题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 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传世章草著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17、什么是行书? 行书是介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书体。楷书快写加上部分草法就形成了行书的特点。早期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有哪些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涯苦作舟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有哪些 中国书法的五种主要书体,即楷书体(包含魏碑、正楷),行书体(包含行楷、行草),草书体(包含章草、小草、大草、标准草书),隶书体(包含古隶、今隶),篆书体(包含大篆、小篆)。下面小编为您收集整理了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希望对您有帮助! 中国书法字体的分类内容汉字,亦称中文字、中国字,是汉字文化圈广泛使用的一种文字,属于表意文字的词素音节文字,为上古时代的汉族人所发明创制并作改进,目前确切历史可追溯至约公元前1300 年商朝的甲骨文。再由秦朝的小篆,发展至汉朝被取名为“汉字”,至唐代楷化为今日所用的手写字体标准——楷书。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主要文字,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中国历代皆以汉字为主要官方文字。 从广义讲,书法是指语言符号的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和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的艺术作品。 随着文化事业的发展,书法己不仅仅限于使用毛笔和书写汉字,其内涵己大大增加。如从使用工具上讲,仅笔这一项就五花八门,毛笔、硬笔、电脑仪器、喷枪烙具、雕刻刀、雕刻机、日常工具(主要是指质地比较坚硬的,能用来书写的五金、生活工具)等。颜料也不单是使用黑墨块,墨汁、粘合剂、化学剂、喷漆釉彩等五彩缤纷,无奇不有;品种之多,不胜枚举。从执笔方式上看,有的用手执笔,有的用脚执笔,就是用其他器官执笔的也不乏其人,甚至有的人写字根本就不用笔,如“指书”“挤漏书”等;从书写文种上说,并非汉字一种,有的少数民族文字也登上了书法艺坛,蒙文就是一例; 从书体和章法上看,除了正宗的传统书派以外,在中国又出现了

书法基本常识

书法基本常识 Last up dated on the afternoon of January 3, 2021

基本常识 ?书写工具: 文房四宝(笔、墨、纸.砚).笔洗、笔架、笔插、镇尺、垫毡.镇纸。 ?毛笔: 由笔杆与笔头组成部分。笔毛的笔尖部份叫笔锋?中间部份叫笔肚杆脚叫笔跟。 ?练字方法: 读帖、临帖(对临).墓帖(描红、仿影)、背帖(背临)。每天定量坚持。 ?书写姿势:坐姿要头直.身正、臂开、足安。硬笔书法书写姿势三要…身离桌一拳,眼离纸一尺,指离笔尖一寸。 ?字占格比例:以80%为宜。 ?书法五体:篆、隶、楷、行、草。 ?书体演变历史:甲骨、金文、石鼓.小篆、简书.隶书.楷书.行书、草书。 ?书圣:王羲之。与其子王献之合称“二王其《兰亭序》为天下第一行书。 ?楷书:又称正书.奠书。产生于汉代晚期,唐代定型,俗称“正楷特点:以长方形为主,大小均匀,结构严谨;横平竖直,排列匀称,笔画之间讲究穿插挪让、呼应连贯;字的重心平稳,循规蹈矩。工整.端庄。 ?楷书四大家:欧阳询、颜真卿、柳公权、赵孟頫。颜体被称为楷书盖世典范。 ?书法:是我国一门具有悠久历史、古老的、传统的艺术,是对汉字的加工和美化;是一种抽象线条式的艺术;是眼睛(视觉)的艺术;造型的艺术;是把长短不等的线条.按照一定的表现规律组合在一起,构成汉字篇章的艺术;是促使汉字艺术化的

一门学问;是以抽象的墨色点画及其独特的组合形态反映物象构造和运动规律的艺术。 其技法由三部份组成: 2、运腕; 3.用笔。 二、字法:又叫结体 1、笔画(零件): (1)基本笔画; (2)变化笔画。 2、部首(部件):字头.字底.左偏旁、右偏旁、包围。 3.结构(简架、组装过程):独体字.上下结构.左右结构、包围结构。 三.章法: 布势。作品的形式、格式.布局规律、创作。 ?笔法: 用笔的方法(规律),是书写的基本技法,也是最重要的技法,以正确的执笔与运腕为条件. 用笔是关键。 ?五指执笔法: 五指在毛笔笔管的中部.采用按、压.勾.顶.抵之法。钢笔采用三指执笔法。 ?执笔原则:

书法知识要点

书法知识要点 一、判断题 1.最早把书法作为一种专门学科,纳入艺术和技能之列,开创书法教学先例的朝代是周代。 (答案:√) 2.在书法中,楷、行、草、隶、篆等书体根据出现时间的先后顺序排列应为篆、隶、草、行、楷。 (答案:×,正确顺序应为篆、隶、草、楷、行) 3.我国汉代的代表性书法是汉隶。 (答案:√) 二、单项选择题 4.下列词语中,哪一个是学习书法的别称() A.临摹 B.临帖 C.临池 D.临渊 (答案:C) 5.请勾出与书法无关的成语() A.颜筋柳骨 B.文如其人 C.笔走龙蛇

D.铁画银钩 E.蚕头燕尾 (答案:B) 6. 下列选项中,不属于魏国书法家钟繇作品的是() A.《宣示表》B.《力命表》 C.《荐季直表》D.《丧乱贴》 (答案为D,《丧乱贴》为王羲之名作。) 7.下列选项中,哪一位被称为“唐初四大家”() A.李世民B.薛稷C.房玄龄D.魏征 (答案为B,其余三位都更以政治闻名。) 8.下列选项中,哪一项不属于“宋四家”的作品() A.《前赤壁赋》B.《苕溪帖》 C.《松风阁》D.《自叙帖》 (答案为D,《自叙帖》是怀素的作品。A项为苏轼作品,B项为米芾作品,C项为黄庭坚作品。) 9.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书信体行文上款敬词() A.雅鉴B.惠正C.顿首D.大雅

(答案为C,“顿首”为下款敬词。) 10.下列哪一项不属于“三希堂法帖”() A.《快雪时晴帖》B.《中秋帖》C.《伯远帖》D.《九成宫醴泉帖》 (答案为D。) 三、连线题 11.请将下列古代书法家和他们的代表作连接起来: ①卫夫人a《自叙帖》 ②怀素b《名姬帖》 ③张旭c《自书诗》 ④祝枝山d《古诗四帖》 (答案:①—b,②—a,③—d,④—c。) 12.请连接古人对楷书、行书、草书三种字体动静程度的比喻: ①楷书如a飞 ②行书如b走 ③草书如c立

关于中国书法的简介

关于中国书法得简介 【书法定义】 人类三大文明:文字,城市,金属冶金工具。 书法,就是世界上少数几种文字所有得艺术形式,包括汉字书法、蒙古文书法、阿拉伯文书法等。其中“中国书法”,就是中国汉字特有得一种传统艺术。从广义讲,书法就是指语言符号得书写法则。换言之,书法就是指按照文字特点及其涵义,以其书体笔法、结构与章法写字,使之成为富有美感得艺术作品。汉字书法为汉族独创得表现艺术,被誉为:无言得诗,无行得舞;无图得画,无声得乐。 [英语]calligraphy,penmanship[法]chirography 【书法四宝】 笔:毛笔 墨:墨条 纸:宣纸 砚:砚台 【毛笔握法】 “五指执笔法’就是用右手五个手指全派上用场,用“按、压、钩、顶、抵”得方法把笔执稳,使手指各司其职。具体得握笔方法就是:大拇指得第一书内侧按住笔杆靠身得一方,大拇指处于略水平得横向状态。食指得第一节或与第二节得关节处由外往里压住笔杆。中指紧挨着食指,钩住笔杆。无名指紧挨中指,用第一节指甲根部紧贴着笔杆顶住食指、中指往里压得力。小指抵住无名指得内下侧,帮上一点劲。这样形成五个手指力量均匀地围住笔得三个侧面,使笔固定,手心虚空。同样就是五指执笔法,又因手格得张开与并拢、笔执在指尖处还就是

手指第二关节处而形成多种形式,古人称之为“凤眼”、“虎口”、“鹅头”等五指执笔得不同态势。 【书法字体】 书法字体,就就是书法风格得分类。就像自然科学对动物、植物得分科,如猫、虎、豹等,都属猫科动物。书法字体,传统讲共分行书字体、草书字体、隶书字体、篆书字体与楷书字体五种,也就就是五大类。在每一大类中又细分若干小得门类,如篆书又分大篆小篆,楷书又分魏碑唐楷之分,又有二王体、瘦金体之说。 【中国书法书体种类】 1、甲骨文(契文) 古汉字一种书体得名称,也就是现存中国最古得文字。刻在甲骨上,先用于卜辞(殷代人用龟甲、兽骨占卜。占卜后把占卜时期、占卜者得名字、所占卜得事情用刀刻在卜兆得旁边,有得还把过若干日后得吉凶应验也刻上去。学者称这种记录为卜辞),就是对未来事情结果得占卜,盛于殷商。 2、金文 古汉字书体之一种。商、西周、春秋、战国时期铜器上铭文字体得总称。兴盛于周代。金文为中国书法史上得又一丰碑。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书法中的中国传统文化 中国的书法艺术与京剧、武术、针灸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四大国粹。 中国书法能够成为中国文化精髓的代表,是因为中国书法艺术与中国文化相表里,与中华民族精神成一体。 一)“天人合一”的思想于书法中的“和谐”美学相一致 中国文化的精神是天人合一、贵和尚中。 即强调整体和谐的思想,肯定事物是多样性的统一,主张以广阔的胸襟、海纳百川的气概,兼容并包,使社会达到“太和”的理想境界。书法的理想境界也是和谐,但这种和谐不是简单的线条均衡分割,等量排列,而是通过参差错落、救差补缺、调轻配重、浓淡相间等艺术手段的运用,达到的一种总体平衡,即“中”、“和”意义上的平衡。 如《兰亭序》的章法整体雅致匀衡,也是通过对每一纵行的左偏右移不断调整、造险救险而实现的。中国文化“和为贵”的价值观,通过书法艺术的中和之美得到了完美体现。 二)中国书法中“儒释道”精神的阐释 儒道互补、刚柔相济是中国传统文化的又一基本内容。儒家倡导刚健有为、自强不息,《论语》用“任重而道远”来勉励“弘毅”的“士”;《老子》主张“致虚极,守静笃”,引导士人以清静无为从喧嚣的尘世中得到解脱,成为儒家思想的补充。中国书法艺术对阳刚之美和阴柔之美的追求,毫无疑问受儒道两家追求理想人格的影响。当然,书法艺术中对阳刚与阴柔的表现,不是二者仅取其一,非此即彼,而是兼而备之,有所侧重。 以王羲之为代表的晋人书法,由于晋代士人的价值取向,崇尚高迈俊逸的精神风格,洒脱清远的精神气度,其书法艺术总体上以阴柔为基调,含蓄蕴。 在书法艺术中,一纸之上,着墨处为黑,无墨处为白;有墨处为实,无墨处为虚;有墨处为字,无墨处亦为字;有字处固要,无字处尤要。白为黑之凭,黑为白之藉,黑白之间,相辅相成;虚为实所参,实为虚所映,虚实之际,互为所系。老子的对立统一思想,被书法艺术中计白当黑之实践体现得淋漓尽致。 三)中国书法可以抒发心性,陶冶情操 书为心画。就个体而言,书法作品中的笔墨线条,是书者情感的倾诉,心性的抒发,怀抱的展示:《兰亭序》可见王右军之飘逸,《祭侄稿》可睹颜鲁公之悲愤;就整体而言,自古至今的书法珍品,凭借着千姿百态的线条构建,共同聚集着对中国文化的陈述,对民族精神的彰显。 中国书法艺术对中国文化的诠释深刻而周详,对中华民族精神的体现博雅而细腻。我们从对中国书法文化的研究中,看到了中国文化中富有生机的精华,更看到了书法艺术中所蕴涵的生生不息的民族精神。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上) 书法作品创作基本知识书法作品格式1.条幅:以长宣纸全开及对开(半截或半折),直书之作品为条幅。2.楹联:两张对开条幅,分别书写上下联语者,亦称对联、对子或楹帖。 3.中堂:将料纸全开或比全开稍小而单独或并挂于楹联间之条幅。 4.斗方:将宣纸裁成八开左右大小(约1尺见方) 之体裁,称之。 5.匾额:又称横披,条幅横书装框或刻于木板悬挂于壁上。 6.条屏:以中堂、条幅等尺幅相类之料纸,写成一组作品,依诗文长短。 7.扇面:尺寸如扇形,有纨扇与折扇,亦可装裱或轴成册。 8.册页:将小幅作品装裱以便翻阅,合之成册,展开成册故名册页,其内容或相互连贯,或单独成立。 9.手卷:亦成横轴,不便悬挂,只适合在书桌上舒展,观后卷置之横幅作品。另一篇文章的补充楹联是刻在木柱上,古代房屋两旁门柱上多有对联,今之庙宇中最常见。作法,写法皆相同,只是质料与位置不同而称楹联。横披又称横幅。宋人米芾,又称门楣,是因多悬於门上之空位。近代因不便於悬挂,皆改装成镜片式,可以防潮。匾额又称匾头。多刻在木板上,悬挂在门之正面,但亦可挂在墙上。独屏可单独成一系统,亦可单独悬挂断(成立轴)但内容上有先後次序,如写四季春,夏,秋,冬,则应按次序悬挂之有写四体亦可不按固定次序悬挂。

通屏是不可分开悬挂,因第一幅到最後一幅是相联贯的,因之多称通景,皆相通,必须依顺序一幅接一幅的挂起,才算完整的一幅。团扇其种类很多,有圆形,椭圆形,长方圆角形及葫芦形等。摺扇因便於收藏,携带方便,为文人雅士所喜爱,尤其面上可书可画,为酬答最好工具,为古人留下不朽作品。长卷又称手卷,书画长幅,可以卷起,以便收藏或携带者。册页因卷轴或长卷阅读不便。在唐时有人将长卷切割装成单幅叶子,再将连接成册页,多为台萱四开以下,以八至十六开为多。书法作品格式详解⒈斗方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正方形。通常用四尺宣纸对裁两份,二尺高二尺宽,也可把四尺宣纸裁为八份,称为“小品斗方”,或“斗方小品”。斗方是竖行书写的正方形的作品。书写内容一般是四行至六行。因为行列多,篇章布局时应十分强调上下左右的大小、开合、呼应及节奏变化等。在创作时,要注意正文与落款的主次关系,款字一般小于正文,要自然生动。落款可写在末行正文的下方,布局时应留出余地。款的底端一般不以正文平齐,以避免形式的死板。也可在正文后面另占一行或两行,上下均不能与正文平齐。印章要小于款字,需离开一字以上位置。⒉三开中国书画的一种式样。呈长方形,尺寸不等。如用四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四尺三开。若用五尺宣纸分三份裁开,称五尺三开。以此类推,同是三开,尺寸大小不同,四尺三开一般为三尺画面(实际是二尺七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中国古代各种书法字体的特点 隶书的特点及结构 隶书是将小篆的书体去其繁复、增减其体而创立。结体更为端正整齐,呈秀丽端庄之美。其用笔,如以汉隶为例,主要是横画的变化,蚕头雁尾,一波三折,尽情地舒展,呈委婉波状之势。如果说,篆书以弧笔著称,那么隶书则以波势见长。 隶书是由籀文的草率写法演变而成的一种字体。因为籀文圆转弯曲的笔道太多,写起来很费时间,所以人们在非郑重的场合,就将字写得草率一点,一些本该工整的弧形笔道变成了比较平直的笔画。这种字体在战国后期的秦国开始出现,后来逐渐流行开来。 隶书分秦隶、汉隶和八分。秦隶指秦始皇时期使用的简体字。汉代日常应用仍是隶书,但是形体、笔势不断发展。东汉中期出现庄重典雅的新体,熹平四年(公元175年)以新隶体立石经于太学,成为国家的标准书体。魏以后称为八分。 总的说来,隶书的字体有以下一些特点: 1、字形扁阔体势开张 从大多数成熟时期的汉碑可看出,隶书的字形多呈扁方,波磔飞动,向背分时,这样就形成了典型的隶书特点。 2、横平竖直笔画匀称 和楷书相比,其实隶书是更注重横平竖直的,尽管汉碑风格多样,但几乎都有着这个特点,但其外表的平稳和笔画匀称也是相对的,人们常常有意进行不平稳的处理。 3、内紧外松自然茂密 隶书常常突出字中的主笔,有些汉碑中的一些字的笔画甚至作了夸张性的变长, 同楷书相比,行书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特征 (1)减省点画:为了书写简便,行书对楷书的某些部位作了简化,或减省点画,或并合线条。如“话”字的“言字旁”,原楷书繁写为七画,写行书就只有两画,省去了五画;“然”字的四点水,由四点变为一横,省去了三画;“近”字的游水,由一点三弯折加一平捺,简化为一竖横折,也省掉若干弯曲波捺;“佛”字中间原是变形的“弓”字,现用横折弯勾代替,一下子省去了两弯。减省点画,大都在字的部首偏旁方面用得最多。 (2)笔势流动 A:增加勾挑与牵丝:写楷书要求点画分明,一笔一画地写,写行书则可点画连起来,在点画之间增加勾挑与牵丝。勾挑是在没有勾挑的点画上,顺势写出短勾,如“古”字的横画,“好”字的撇画;牵丝是在前后不相连的点画之间顺势用细细的牵丝相连,如"丝'宇中间的点画,“心”字的中右两点。行书的点画之间有了勾挑与牵丝,便显得笔势流动,意态活泼。但需要注意的是勾挑与牵丝不能太多,否则用笔就显得不干净,造型也不美观了。 B:改变书写笔顺:行书的书写笔顺,采取的是草书笔顺,同原有的楷书笔顺不同。如“秋、有、戎、半”四个宇,前为楷书笔顺,后为草书笔顺。在写行书时,改变书写笔顺一定要因地制宜,因势利导,而且要合乎草书的规范。 (3)用笔灵活:行书用笔比楷书灵活,同样的点画写法不大受约束。如“戈”字,横画写好后,既可以直接从右侧翻笔上去写戈勾,也可以从右侧上去绕个小圈再写戈勾;“也”字的浮鹅勾,由上翻笔向下也行,由下直接写下也行;“木”字旁的“木”,一般是写好横竖画后,笔势从左边写撇挑,但如果从右边翻笔写撇挑,也有道理;至于提手旁的一挑,如果依照楷书写法,由上回锋写一挑固然好,用牵丝把竖勾与斜挑连起来写则更佳。 (4)体态多变:行书是介乎楷书与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其活动范围广,表现力丰富,往往一个字有几种写法,体态多变。如“是”字的四个字尾,“花”字的四个字头,写得有收有放,有工整有写意,同中有异,多样而统一,饶有趣味。体态多变是行书的长处,是楷书和草书所望尘莫及的。

最新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资料

中国书法艺术与传统文化 金开诚 中国书法艺术是在中华大地上土生土长,地地道道的民族传统艺术。在其生成和发展的过程中,与中国传统文化的关系始终难解难分。当然,中国传统文化对古往今来中国的人文、历史乃至一切事物都有深刻的渗透与影响,但那影响毕竟在逐渐淡化。唯独书法艺术的情况不一样,它至今仍是从头至尾、从里到外,始终保存着地道的中国作风与中国气派,是中国传统文化的精粹体现和辉煌标本。因此,学习中国书法并进而从事书法艺术创作的人,必须要有较为深厚的传统文化修养,也要对传统文化有比较深刻而全面的认识,这样才能切切实实地感受、理解、把握、再现中国书法艺术的精髓和奥妙。今天我讲两个问题:先讲传统文化对书法艺术的生成发展给了些什么;反过来再讲书法艺术对传统文化回报了什么。 现在先讲第一个问题。 传统文化为书法艺术提供的东西,可分为“硬件”与“软件”两方面。 “硬件”的第一项就是汉字。汉字是中国传统文化中最伟大的创造之一,它对于中国书法艺术的生成和发展来说,实在是太重要了。 为了说明这个重要性,首先必须明白中国书法艺术的性质,最好要下一个明确的定义。我在1972年给北大中文系的学员讲书法艺术时提出了一个定义。即“中国书法艺术是以汉字为素材的造型艺术”。又作了一点具体解释,即“中国书法艺术是对汉字进行艺术加工,使之成为美学形象的艺术”。在这个定义中,“素材”这两个字还要作一点解释,它包含材料与题材两重含义,还是有别于其他艺术的。例如人像石雕艺术,是用石头来雕塑人像的艺术,那么,它用的材料就是石头,而用的题材则是人物。书法艺术与此不同,它的材料用的是汉字,它的题材仍然是汉字。对汉字加工创造而成的艺术形象,仍然是汉字的形象,而不是别的形象。当然这艺术形象中可能包含丰富的意味,但它们仍然是人物或山水的形象。 汉字既是材料,又是题材,可见它与中国书法艺术的关系是何等密切。既然如此,学习书法首先应该对汉字有些研究,至少要能准确地识字,不能写错别字,更不能是文盲:文盲完全可能成为别的艺术家,却绝对成不了书法艺术家。有人认为书法只是线条的艺术,错别字也有线条,所以写错了也没关系。这种想法不对。书法即使仅仅是线条艺术,那至少也是汉字的线条艺术,不能把汉字写错,犹如画人物画个美人,你不能把她画成瞎了眼睛掉了牙,因为美人总是“明眸皓齿”,古今中外的美人,没听说那个是瞎了眼睛掉了牙的。 汉字在其长期流传中,与史事、人文乃至自然风物等等发生了复杂而丰富的联系;于是在人们心目中,便觉得似乎有某种意味凝结在文字符号上面。其实这是人的心理对文字符号与其“所指”之间的关系有了惯性的反映(心理学上称为“暂时神经联系”)。简单地说,就是你看到某个字和词,会产生某些联想或想象,甚至有某种情思的轻微波动。在语言学上,这就是“语感”的一种表现,“语感”包括

书法常识 条

一、书体类 1、什么是甲骨文 甲骨文是指殷商时期刻在龟甲和兽骨上的文字。 2、什么是金文 金文是指殷周时期铸刻在青铜器上的文字。 3、金文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西周金文比较盛行,主要有《毛公鼎》《散氏盘》等。 4、什么是石鼓文 石鼓文是刻在十个鼓形石碣上的文字,又称“猎碣文”。 5、什么是大篆 秦始皇统一六国以前的所有文字统称为大篆,包括甲骨文、金文(钟鼎文)、籀文、古文等。 6.什么是小篆 小篆是与大篆相对而言的。秦丞相李斯修订、整理的秦篆称为小篆。7.秦代小篆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泰山刻石》《会稽刻石》等。据传多为李斯所书,书风严谨匀称、端庄秀美。 8、什么是瓦当文 瓦当文是秦汉时期瓦当上所刻的文字。内容多为吉语。 9、隶书是怎样产生的 隶书是在草篆的长期书写过程中逐渐形成的。 10、什么是汉隶

汉隶指汉代的隶书,尤以东汉的隶书最有特色。后世把东汉时期的隶书称为“汉隶”。 11、汉隶的代表作品有哪些 《张迁碑》《乙瑛碑》《曹全碑》等。 12、什么是章草 章草是西汉中晚期形成,并逐渐成熟,至东汉蔚然成风的一种草书,是隶书快写的结果。传世章草着名作品有皇象及史游的《急就章》、陆机的《平复帖》、索靖的《月仪帖》等。 13、什么是今草 今草又称“小草”,是草书中一种流行最广的字体。今草成熟于东晋时期。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父子继承并发展了张芝始创的草书,风格面貌为之新。为了和章草相区别,人们把它称为今草。 14、什么是大草 大草又称“狂草”,是草书的一种。唐朝张旭、怀素两位书家在晋代今草的基础上进一步发展为比今草更放纵的草书。 15、什么是楷书 楷书又称正书、正楷、真书。最早的楷书书法家是钟繇,最古老的楷书是钟繇写的《宣示表》《荐季直表》。东晋王羲之、王献之的楷书在钟繇楷书的基础上又有发展,显得更为美观。楷书可分为晋楷、魏楷和唐楷三种。 16、什么是北魏石刻 北魏石刻是北魏碑版及北魏前后书风相近的魏碑石刻书法的总称,包括墓志、造像、碑碣及摩崖石刻等。也有人把北魏石刻称为“魏楷”。

书法字体简介教学文案

书法字体简介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楷书

书法字体简介

书法字体简介 Company number:【WTUT-WT88Y-W8BBGB-BWYTT-19998】

书法字体简介 行书 行书在楷书的基础上产生,是介于楷书、草书之间的一种字体,是为了弥补楷书的书写速度太慢和草书的难于辨认而产生。“行”是“行走”的意思,因此它不像草书那样潦草,也不像楷书那样端正。实质上它是楷书的草化或草书的楷化。楷法多于草法的叫“行楷”,草法多于楷法的叫“行草”。 用笔特点 行书是介于楷、草间的一种书体。写的比较放纵流动,近于草书的称行草;写的比较端正平稳,近于楷书的称行楷。 在书写过程中,笔毫的使转,在点画的各种形态上都表现得较为明显,这种笔毫的运动往往在点画之间,字与字之间留下了相互牵连,细若游丝的痕迹,这就是牵丝。 行书是楷书的快写,是楷书的流动。经过对几组楷书与行书个字的分析,发现楷书与行书书写时,点画的写法,用笔需遵循的准则,如中锋,铺毫,逆入平出,提按起主,藏锋等都是一致的,只是行书书写时比较舒展,流动。 行书的用笔有以下几个特点: [1]点画以露锋入纸的写法居多; [2]以欤侧代替平整; [3]以简省的笔画代替繁复的点画; [4]以勾、挑、牵丝来加强点画的呼应; [5]以圆转代替方折; 结构特点 大小相兼。就是每个字呈现大小不同,存在着一个字的笔与笔相连,字与字之间的连带,既有实连,也有意连,有断有连,顾盼呼应。

收放结合。一般是线条短的为收,线条长的为放;回锋为收,侧锋为放;多数是左收右放,上收下放,但也可以互相转换,不排除左放右收,上放下收。 疏密得体。一般是上密下疏,左密右疏,内密外疏。中宫紧结,凡是框进去的留白越小越好,划圈的笔画留白也是越小越好。布局上字距紧压,行距拉开,跌扑纵跃,苍劲多姿。 浓淡相融。行书书写应轻松、活泼、迅捷,掌握好疾与迟、动与静的结合。墨色安排上应首字为浓,末字为枯。线条长细短粗,轻重适宜,浓淡相间。和草书差不多,但没那么草。 楷书 楷书,又称正楷、楷体、正书或真书,是汉字书法中常见的一种字体。其字形较为正方,不像隶书写成扁形。楷书仍是现代汉字手写体的参考标准,也发展出另一种手写体——钢笔字。 楷书是汉字的主要书体。楷,是楷模,就是标准字体。钢笔楷书具有以下几个特点: 一、讲究用笔 钢笔楷书的笔画有提顿、藏露、方圆、快慢等用笔方法。不同的用笔方法产生 楷书不同的形态、质感的线条,不同的线条需要不同的用笔方法去体现。钢笔楷书字形较小,线条粗细变化不大,如果书写时用笔稍不注意,笔画就达不到要求,笔画就会出现软弱无力、僵硬死板等毛病。因此,必须经过严格训练才能掌握用笔方法。 二、笔画分明 钢笔楷书的每一个笔画的起笔和收笔都要交待清楚,工整规范,干净利落,不能潦草、粘连。但是笔画与笔画之间又要有内在的呼应关系,使笔画达到:既起收有序、笔笔分明、坚实有力,又停而不断、直而不僵、弯而不弱、流畅自然。 三、结构方整 钢笔楷书在结构上强调笔画和部首均衡分布、重心平稳、比例适当、字形端正、合乎规范。字与字排列在一起时要大小匀称、行款整齐。虽然也有形态上的参差变化,但从总体上看仍是整齐工整的。 正是由于以上原因,历代许多书家都主张把楷书作为学习书法的第一步。现行的九年义务教育小学语文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在小学阶段主要是学好写钢笔楷书,打好基础,为上中学写行楷书创造条件。实践证明,只有经过系统的楷书练习,才能了解汉字笔画和结构的特点和要求,才能掌握汉字的组合规律,为学写行楷书奠定书写基础,从而练就一手合乎法度、流畅自然的行书和草书。 练习楷书,应从笔画和结构两方面下功夫。练习笔画,主要解决用笔方法问题,目的是生产合格的“零件”;练习结构,主要是解决笔画和部首之间的组合方式问题,目的是学会结构方法,掌握结构规律,从而达到将字写端正、整齐、美观的要求。 草书 草书:汉字的一种书体,特点是结构简省、笔画连绵。形成于汉代,是为书写简便在隶书基础上演变出来的。有章草、今草、狂草之分。 隶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