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导学案2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导学案2岳麓版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导学案2岳麓版

第2课原始农业与村落生活

【课标要求】简述河姆渡遗址、半坡遗址等原始农耕文化的特征。

【学习目标】

1.知道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简要概述他们的农耕生活。归纳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2.比较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在生产、生活上比北京人、山顶洞人,有了哪些进步。

3.分析认识不同的地理环境形成了不同的农耕生活。

【学习重点】河姆渡、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

【学习难点】对农耕生活的理解认识。

【学习过程】

本课的内容设计分为两部分:第一部分为“河姆渡原始居民”。第二部分为“半坡原始居民”。

一、河姆渡原始居民

1.阅读教材,讲述河姆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 第一课我们已经学习了我国的古代居民,北京人和山顶洞人的生产生活状况,通过今天的学习,请思考河姆渡原始居民到底比北京人、山顶洞人在生产生活上有了哪些进步?

二、半坡原始居民

1.阅读教材,讲述半坡原始居民的农耕生活情况(包括生活时间、地点、生产生活状况)。

2.阅读教材,在课本上标出知识点并填写下面的表格。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域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

半坡居民

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1973年,考古学家在浙江余姚发现了一处古民遗址,出土了大量的稻谷、用水牛骨骼做的农具……。

材料二 1954年,考古学家在陕西发现了距今6000多年的一处文化遗址出土了许多磨制石器的农具、粟粒、白菜种子……。

(1)材料一和材料二反映的各是什么遗址?

(2)结合材料说说这两处遗址有什么相同与不同?

(3)归纳一下原始农耕生活的主要特征?

4.观察河姆渡遗址的干栏式房屋和半坡遗址的半地穴式房屋的复原模型图,看一看它们在房屋结构上有什么不同?议一议这些差异形成的原因。

干栏式房屋半地穴式房屋

【自主建构】

【直击中考】

1.(2014·山东聊城)下列考古发现,能够证明半坡居民比北京人进步的是()

①打制石器②钻孔石斧③鱼纹彩陶盆④稻谷遗存

A.①② B.①④ C.②③ D.③④

2.(2014·福建莆田)我国较早种植粟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居民 D.河姆渡居民

3.(2014·湖北利川)完全与“黄河流域”“半地穴式房屋”“粟”等关键词符合的古人类活动遗址应是()

A.元谋人遗址 B.北京人遗址 C.半坡遗址 D.河姆渡遗址

4.(2014·湖南邵阳)生活在5000多年前,种植粟,居住半地穴式房屋的远古居民是()

A.元谋人 B.河姆渡人 C.半坡人 D.北京人

5.(2014·湖南怀化市)“从最平凡的一锅米饭,一个馒头,到……不管吃下多少酒食菜肴,主食,永远都是中国人餐桌上最后的主角。”这是最近央视热播纪录片《舌尖上的中国》的解说词。历史上,我们祖先最先能够吃到米饭的是()

A.元谋人 B.北京人 C.半坡人 D.河姆渡人

6.(2014·福建泉州)半坡和河姆渡的原始居民过上定居生活的最主要原因( )

A.火的使用 B.原始农业的产生 C.建造房屋 D.使用陶器

【课后反思】

《第2课原始的农耕生活》参考答案

【学习过程】

一、2.河姆渡原始居民已使用磨制石器,用耒耜耕地,种植水稻,他们住着干栏式的房子,过上定居的生活。已挖掘水井,饮水更加方便。还饲养了家畜,会制造陶器,并能制作简单的玉器和原始乐器。

二、2.

原始居民距今时间生活区劳动工具农作物房屋样式

河姆渡居民七千年长江流域磨制石器水稻干栏式

半坡居民五六千年黄河流域磨制石器粟半地穴

3.(1)河姆渡原始居民遗址半坡原始居民遗址

(2)从生产和生活方面进行比较。

(3) 原始种植农业普遍、磨制石器的使用、制造陶器、定居村落。

4.房屋建筑样式不同。成因:干栏式房屋,由于浙江地区地势低洼,夏季潮湿温热。架空结构既可通风降温,又可防潮,还可防蛇虫猛兽之害,底下还可饲养家畜家禽。半地穴式房屋,黄河流域,地处北方,风大,夏季炎热少雨,冬季寒冷干燥,此种结构既可防寒又可保暖,具有冬暖夏凉的功效。

【直击中考】

1——6 C C C C D B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