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浅谈高校校园园林植物的配置

摘要:高校园林绿化是高校校园建设的一项重要内容。高校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不仅要体现育人功能,而且要表现一种校园精神和文化内涵。随着高校校园景观建设的不断深入,以及高校进一步规划建设的繁荣,迫切需要找到适合校园植物景观设计的理论与方法。

关键词:高校,园林植物,配置

1、目前高校校园园林植物配置存在的不足

(1)配置缺乏合理的规划

平面规划布置时,引起的配置土地预留不当,或者二次建设时的规划破坏,都会导致校园园林植物培植的难度和敷衍了事。另外,由于植物配置时依然存在着重景观、轻生态和重效果、轻过程的思想,往往忽视了植物自身的特点和规律。

(2)植物选择尚不科学

在校园植被配置时,没有结合校园实际,缺乏预见性,盲目引进外地树种,植被选择单一等。与建筑的实际使用功能、风格、色彩等不一致,导致反复配置、多次设计和设置、翻建等问题。

(3)植物多样性不够

这方面主要表现在:校园常用绿化树种较为单调,树种间的配置模式单一,大量重复,特色不够鲜明;已有人工植被群落大部分结构单一,往往是大树加草坪,缺乏中层灌木和下层地被,达不到垂直层次的丰富性,绿地的防尘减噪效果也有所降低。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精

《园林植物配置与造景》试题及答案要点 一、填空(50题): 1、园林植物是园林中作观赏、组织、分隔空间、装饰、庇荫、防护、覆盖地面等用途的()。(木本或草本植物) 2、()主要展示植物的个体美或群体美,经过对植物的利用、整理、修饰、发挥植物本身的形体,线条、色彩等自然美,创造与周围环境相适宜、协调的景观。(植物造景) 3、()凡适合各种风景名胜区、休疗养胜地和各类园林绿地应用的木本植物。(园林树木) 4、()指具有观赏价值的地被、花灌木和草本植物。(花卉) 5、园林树木分为乔木类、()和藤本类。(灌木类) 6、花卉分为露地花卉和()。(温室花卉) 7、园林植物的防护作用主要表现在()、防风固沙两方面。(保持水土) 8、疏林结构和通风结构的防护距离比()的较大。(紧密结构) 9、园林中没有()就不能称为真正的园林。(园林植物) 10、园林植物的生产功能是指大多数的园林植物均具有生产物质财富,创造()的作用。(经济价值) 11、人们欣赏植物大多以外部的形态、姿色为主,尤以()为最多见。(观赏)

12、古典园林取裁植物景观的手法有按诗歌、画理、生长习性和()等。(色、香、姿) 13、古典园林中植物与景观配置的种类有:()、建筑与植物。(山体与植物) 14、我国古典园林是为()服务的。(少数人) 15、园林植物造景的原则有主题性原则、()、艺术、生态、文化和经济原则。(美学原则) 16、园林中的色彩多以()为基调。(绿色) 17、植物造景中色彩有三原色为:();三补色为:橙、绿、紫。(红、黄、蓝) 18、植物配置时要适地适树,则树种选择时最宜选择()。(乡土树种) 19、植物美化配置中,()是构景的基本因素。圆柱形有杜松、圆锥形有圆柏,垂枝形有垂柳、垂榆,龙枝形有龙爪槐、龙爪柳等。(树形) 20、叶的观赏性主要表现在叶的大小、形状、质地和()四个方面。(色彩) 21、()的植物有:桃、杏、梅、月季、石榴等。(红色花系) 22、()的植物有:连翘、黄刺玫、黄蔷薇等。(黄色花系) 23、()的植物有:紫丁香、木兰、醉鱼草等。(蓝色花系) 24、()的植物有:白丁香、白牡丹、女贞、玉兰等。(白色花系) 25、园林中许多国家常有“芳香园”的设置,它是利用各种()植物配植而成。(香料)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的几种方式 1、配置植物要有明显的季节性 利用植物群落的动态变化和季节景相创造"四季景观",使游人感到大自然的生机及其变化。总的配置效果应是三季有花、四季有绿,即所谓"春意早临花争艳,夏季浓苍不萧条"的设计原则。在树木配置中,常绿的比例占1/4~1/3较合适,枝叶茂盛的比枝叶少的效果好,阔叶树比针叶树效果好,乔灌木搭配的比只种乔木或灌木的效果好,有草坪的比无草坪的效果好,多样种植物比纯林效果好。 2、自然式的树木配置方法,多选树形或树体部分美观或奇特的品种,以不规则的株行距配置成各种形式。 (1)孤植。单株树孤立种植,孤植树在园林中,一是作为园林中独立的庇荫树,也作观赏用。二是单纯为了构图艺术上需要。主要显示树木的个体美,常作为园林空间的主景。常用于大片草坪上、花坛中心、小庭院的一角与山石相互成景之处。 (2)丛植。一个树丛由三五株同种或异种树木至八九株树木不等距离的种植在一起成一整体,是园林中普遍应用的方式,可用作主景或配景用作背景或隔离措施。配置宜自然,符合艺术构图规律,求得既能表现植物的群体美,也能表现树种的个体美。 (3)群植。以一两种乔木为主体,与数种乔木和灌木搭配,组成较大面积的树木群体。树木的数量较多,以表现群体为主,具有"成林"。(4)带植。林带组合原则与树群一样,以带状形式栽种数量很多的

各种乔木、灌木。多应用于街道、公路的两旁。如用作园林景物的背景或隔离措施,一般宜密植,形成树屏。 3、植物配置应突出地方特色 由于所处的各个城市规模不一样,经济发展不平衡,自然条件、自然资源、历史文脉、地域文化差异很大,城市绿化要因地制宜。城市园林设计时要结合当地的自然资源、人文资源,融合地方文化特色;只有把握历史文脉,体现地域文化特色,体现地方风格才能提高园林绿化的品位。城市中空气污染、土壤理化性能差等因素不利于园林植物的生长,所以在选择植物时应以适应性较强的乡土树为主,大量的乡土树种不仅能较快地产生生态效益,而且能体现地方特色。 4、观花和观叶植物相结合 观赏花木中有一类叶色漂亮、多变的植物如叶色紫红的红叶李、红枫,秋季变红叶的槭树类、变黄叶的银杏等均很漂亮,与观花植物组合可延长观赏期,同时这些观叶树也可作为主景放在显要位置上。常绿树种也有不同程度的观赏效果,如淡绿色的柳树、草坪,浅绿色的梧桐,深绿色的香樟,暗绿色的油松、云杉等,选择色度对比大的种类进行搭配效果更好。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发表时间:2016-12-12T10:55:52.680Z 来源:《基层建设》2016年25期9月上作者:王佩喆 [导读]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植物造景对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通过采取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不但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所散发的美感,还能够对环境压力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以此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身份证号码:23010419840119xxxx 摘要: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植物造景对园林绿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通过采取植物合理的搭配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不但能够让人们感受到园林所散发的美感,还能够对环境压力起到很好的缓解作用,以此能够推动社会的经济效益的不断发展。对此,本篇文章主要对植物配置以及对植物进行造景的含义进行分析,并且着重提出该两种方式的重要性,对发现的问题提出合理化建议。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在当代社会中,利用合理的手段来对植物做好恰当的搭配以及植物新型造景已经成为相关人员所重视的话题,由于植物搭配和植物新型造景对园林设计中占有重要的位置,能够影响园林的整体美观,因此要制定合理措施应用园林设计中。 1、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概念意义 相关人员通过将植物的生长习惯以及园林的设计标准当做参考依据,所谓植物配置,简单的说是对园林中对全部的植物采取科学的形式进行搭配,最后达到整体的效果,从而让植物能够发挥出重要的作用。相关人员在园林设计中对植物进行造景,是在植物配置的基础上进行合理的加工,从而让园林的整体达到艺术气息的效果。同样将植物的生长习性和植物的生长环境当作植物造景的一种参考方式,然后再将石体、水源等装饰物融入其中,从而将植物的整体美观毫无保留的呈现出来。相关人员在对园林植物造景时,应当选择实用性的材料,进而完成优质的设计,并对植物进行合理的搭配,只有这样才能够将植物的生态艺术充分的发挥出来。相关人员应当将植物搭配以及植物新型造景做好有效的结合,这样才能够体现人们对艺术追求的渴望,打造出一部别出心裁的园林效果,最终能够符合人们对生态环境所追求的园林景色。 2、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现实意义 2.1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构建 园林设计能够给人们带来精神上的愉悦,形成不同的美感来贯穿园林设计。由于园林设计对城市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为城市的繁荣做出贡献的同时,促进了城市的不断发展。让城市充满美观,减少空气污染等,都是园林设计所带来的益处。 2.2加强安全防护与深化艺术教育并重 园林中的植物不但能够维持生态平衡,倘若发生自然灾害的情况下,可以很好的发挥出园林设计的功能。在园林设计中,由于植物的不同配置,还能够起到预防火灾的作用。并不仅仅有这些优点,而且园林设计还能从整体上提高美观教育,并且具有一定的感染力,加强人们对美观的追求,进而提高人们的鉴赏能力。 2.3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能够陶冶情操 相关人员在对园林进行设计时,不但为人们的生活带来精神上的享受,还能够对人们所产生的压力得到有效的缓解,从而为人们提供一个陶冶情操的环境。相关人员对植物搭配以及新型造景的过程中,能够给人们提供安逸的感受,营造出自然的感受,从而体会到大自然所带来的独特魅力。 3、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存在的问题 3.1植物配置不够合理 首先,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乏科学性,部分园林设计作品过于关注色彩的选择以及线条的搭配,强调园林设计的艺术美观,反而忽视了园林设计的实用性,即缺乏科学性。具体表现为:植物生存适应性考虑不周全,没有加深安全防护意识,没有明显突出地方特色。其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缺少生态效益,在园林造价预算中忽视了生态价值,进而产生高昂的养护费用。与此同时,园林植物存活率低,致使园林设计的现实意义没有充分实现。再次,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的后期维护和保养相对得不到重视。特别是许多园林设计由于缺乏足够的后期支持费用,导致植物配置和植物造景在被损坏等现象发生时不能及时的维护保养,使得原有景观的协调性被打破。 3.2植物造景缺乏品味 植物造景人员需要具备良好的审美能力和艺术品位。但是在一些园林设计中,园林设计人员缺乏良好的品位,植物造景过于急切,直接导致了园林植物造景过于简单,缺乏时代内涵,不能与现阶段人们的审美标准和生活需求相匹配。 3.3生态理论理解不够全面、缺乏因地制宜 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需要以生态理论为基础,科学地对各类植物进行配置和造景。若在一些适宜温带植物的地区,将北方的耐寒、抗旱植物进行移植,往往不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影响园林设计水平。在植物配置设计中,如果缺少城市的地质条件、生态环境的深入分析,盲目地对植物进行引进,将会导致植物不能成活,影响园林效果。 4、解决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问题的积极措施 4.1科学地开展植物配置 在进行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时,需要加强对相关知识的解读和分析,从而明确园林植物配置的基础,并遵循植物配置与植物选择的基本条件。重视植物与植物之间的配置,结合园林造景的色彩、光影,对植物的种类、颜色等进行选择。在进行植物配置之前,需要立意在先,结合地形特点等将植物布置在园林的山石和地貌上,促使植物发挥空间划分功能。在面积相同的地段,采用植物配置造景时,可以突出树冠的起伏,从而凸显植物的韵味。在起伏不大的情况下,可以采用一株特高的植物,起到导标的作用。在进行乔木设计时,可以结合人体的高度,营造敞开或封闭的植物空间。在进行乔木为主景的时候,通常情况下采用孤植、列植的方式。在以灌木为主景时,通常采用群植或丛植的方式。在以草地为主景时,需要结合地形的特点,使得区域内的色彩可以得到有效的统一。 4.2重视植物造景的内涵 城市园林植物景观设计,需要具有一定的内涵,有效地对植物造景与地区的人文环境和社会环境相结合,避免盲目造景的情况发生,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如何配置地被植物 园林绿地包括各类公园绿地,街头绿地,风景游览绿地,防护绿地及工厂、医院、居民区等专用绿地。按照其不同的性质,不仅乔灌木配置有所不同,地被植物的配置也应有所区别。 各类公园绿地是布局复杂、造景要求较高的绿地,既有开阔的草坪,又有高大的林带;既有规则的花坛,又有自然的花境,这就要因景制宜,恰当地选用不同的地被植物。 在街心绿地上为考虑交通安全,一般均选用矮生的植物,地被要求矮小,整齐,不遮挡视线,可以以草坪为主,用小刺柏、金叶女贞等组成图案,简捷明快。 风景游览区绿地,地被植物的配置多以自然式为主。 在医院、疗养院、水厂、精密仪器厂等绿地上,应考虑种植较大面积的草坪地被植物,使人感到整洁舒适,心胸开朗,有益健康。 在一些有特殊要求的工矿内,也应搞好地被植物的配置,如噪音强烈的车间,不仅要选择枝叶密集、较高大的乔、灌木种类,而且地被也应适当高一些,组成较密的树墙,可以降低噪音。如选择较高大的南天竹、火棘、爬墙虎等。在有污染的工矿内,除了考虑地被植物的一般特性外,特别要注意植物对有害气体的抵抗能力。如紫茉莉能抗so2 、hcl,葱兰能抗hf、hcl,石竹、万寿菊能抗so2 ,美人蕉能抗so2 、so3 、hf、hcl等。有些水面覆盖物如凤眼莲等,对净化污水有较好的效果。 在郊区公路旁的林荫道边,绿化条件较差,应选择一些对肥水要求不高,病虫害少,管理省工,适应性强的种类,如黑麦草、羊茅类、白三叶等,既能覆盖黄土,减少冲刷,又能提供少量牧草。 浅谈园林植物配置和应用 摘要:园林植物是园林建设中最重要的材料。植物配置的优劣直接影响到园林工程的质量及园林功能的发挥。园林植物配置不仅要遵循科学性,而且要讲究艺术性,力求科学合理的配置,创造出优美的景观效果,从而使生态、经济、社会三者效益并举 关键字;配置;园林建设;观花观叶;园林景观;层次;观赏效果;师法自然; 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如果不注意花色、花期、花叶、树型的搭配,随便栽上几株,就会显得杂乱无章,景观大为逊色。另一方面,园林花卉植物花色丰富,有的花卉品种在一年中仅一次特别有观赏价值,或者开花期,或者结果期。如银杏,仅在秋季叶子橙黄色时显行十分显眼;紫荆在春季不仅枝条而且连树干在叶芽开放前为紫色花所覆盖,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还有的种类一年中产生多次观赏效果,如七叶树的春花和秋季的黄色树冠均富有观赏性;忍冬初夏具大量黄色花,秋季有橙红色果;还有实际上具有常年开花效果的云杉、桧柏等常绿针叶树。因此,应从不同园林植物特有的观赏性考虑园林植物配置,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花卉风景。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园林植物配置应遵循以生态学原理为指导,确立生态园林的概念,美国从20世纪60年代开始园林“拟自然”探索,我国上世纪80年代中叶开始生态园林研究,目前已取得了大量的成果和经验。因为人类对环境破坏加剧,尝尽自身带来的恶果。于是,保护地球已成为全人类的共同呼声,生态学应运而生,可持续发

景观园林植物配置详解

1.配置 按植物生态习性和园林布局要求,合理配置园林中各种植物(乔木、灌木、花卉、草皮和地被植物等),以发挥它们的园林功能和观赏特性。园林植物配置是园林规划设计的重要环节。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和立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如山石、水体、建筑、园路等相互之间的配置。 2.季相 植物在不同季节表现的外貌。植物在一年四季的生长过程中,叶、花、果的形状和色彩随季节而变化。开花时,结果时或叶色转变时,具有较高的观赏价值。园林植物配置要充分利用植物季相特色。 在不同的气候带,植物季相表现的时间不同。北京的春色季相比杭州来得迟,而秋色季相比杭州出现得早。即使在同一地区,气候的正常与否,也常影响季相出现的时间和色彩。低温和干旱会推迟草木萌芽和开花;红叶一般需日夜温差大时才能变红,如果霜期出现过早,则叶未变红而先落,不能产生美丽的秋色。土壤、养护管理等因素也影响季相的变化,因此季相变化可以人工控制。为了展览的需要,甚至可以对盆栽植物采用特殊处理来催延花期或使不同花期的植物同时开花。 园林植物配置利用有较高观赏价值和鲜明特色的植物的季相,能给人以时令的启示,增强季节感,表现出园林景观中植物特有的艺术效果。如春季山花烂熳,夏季荷花映日,秋季硕果满园,冬季腊梅飘香等。要求园林具有四季景色是就一个地区或一个公园总的景观来说;在局部景区往往突出一季或两季特色,以采用单一种类或几种植物成片群植的方式为多。如杭州苏堤的桃、柳是春景,曲院风荷是夏景,满觉陇桂花是秋景,孤山踏雪赏梅是冬景。为了避免季相不明显时期的偏枯现象,可以用不同花期的树木混合配置、增加常绿树和草本花卉等方法来延长观赏期。如无锡梅园在梅花丛中混栽桂花,春季观梅,秋季赏桂,冬天还可看到桂叶常青。杭州花港观鱼中的牡丹园以牡丹为主,配置红枫、黄杨、紫薇、松树等,牡丹花谢后仍保持良好的景观效果。 3.草坪 用多年生矮小草本植株密植,并经人工修剪成平整的人工草地称为草坪,不经修剪的长草地域称为草地。用于城市和园林草坪的草本植物主要有结缕草、野牛草、狗牙根草、地毯草、钝叶草、假俭草、黑麦草、早熟禾、剪股颖等。 草坪一般设置在房屋前面,大型建筑物周围,广场或林间空地,供观赏、游憩或作为运动场地之用。西方古代园林中已有规则式草地。18世纪中叶,英国自然风景园出现后,园林中开始大面积使用自然式草坪。中国古代苑、囿有大片疏林草地,近代园林才有草坪。

园林植物选择配置原则

园林植物配置原则: 在园林植物树种选择上,首先应遵循适地适树、植物多样性的原则,同时还要考虑市花市树、珍贵树种、古树名木的保护利用。 城市的骨干树种(基调树种)应以乡土树种为主,适当选用已驯化的外来树种。一般来说,本地原产的乡土植物最能体现地方风格,且群众喜闻乐见,最能抗灾难性气候,种苗易购易成活,加之城市本身立地条件较差,大气污染严重,灰尘大,在这样苛刻的立地条件下,栽植树木并使之健康生长,必须适地适树。在此基础上,可以适当选用经过驯化的外来树种。 长江流域现在常用树种中有许多都是外来经过多年驯化且适应当地立地条件的树种,如夹竹桃,原产印度、伊朗,经过多年的栽植,已成为当地优良的抗烟尘、废气的优良树种;广玉兰原产北美东部,现已成为良好的城市绿化观赏树种之一;悬铃木原产欧洲东南部等地区,曾广泛应用作为行道树。 市花市树是受到大众广泛喜爱的植物品种,也是比较适应当地气候、地理条件的植物。 它们本身所具有的象征意义也已上升为当地文明的标志和城市文化的象征。利用市花市树的象征意义与其他植物、园林小品相得益彰的配置,可以赋予城市浓郁的文化气息,满足市民的精神文化需求。 古树名木是指城乡范围内树龄在百年以上的树木,具有科研、历史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树木,珍稀树种、列级保护的树木,树形奇特、国内外罕见的树木以及在园林风景区起重要点缀作用的树木。它们是历史的见证,是活的文物,是具有很高文化价值的历史遗产,另外还具有科技、科普价值,能间接地体现一个城市的科技、文明程度,应动员全社会保护和管理好。 园林植物的配置包括两个方面: 一方面是各种植物相互之间的配置,应充分考虑植物种类的选择,树丛的组合,平面的构图、色彩、季相以及园林意境: 另一方面是园林植物与其他园林要素相互之间的配置。其配置原则有以下要求:

景观与园林植物配置

景观与园林植物配置 摘要:园林植物的配置是根据地形、地貌、气候条件,利用植物进行空间划分,创造出特色景观或特殊的环境气氛。 关键词: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前言:园林绿化景观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取决于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园林植物的选择和配置从植物不同的特有观赏性考虑,以便创造优美、长效的园林景观。 1园林植物配置的原则 1.1符合园林绿地的性质和功能要求 进行园林植物配置,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先抓植物的整体风格,再考虑局部的造景点缀,如文化广场宜多植树姿优美、色彩绚丽的树木花草,以形成活泼明快的气氛特色。 1.2充分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2.1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配置多对植、行植,而自然式园林中则采用不规则的自然式配置,充分发挥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形式的种植形式,如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采用自然式种植。德胜广场中心区以规则式种植为主,体现建筑及整体布局的庄严之景。

1.2.2充分考虑植物季相变化 园林植物是有生命的,随时间的推移,它的色彩、形态不断变化发展。因而可分区分段配置,根据树木年龄、季节、气候等变化,预先做出安排,及时采取措施,使每个分区或地段突出一个季节植物景观主题,在统一中求变化,以便创造美好的景观,加强艺术感染效果,突出各景区的风景特征,营造景景变化、季季不同的园林景色。 1.2.3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园林景观植物,各有各自的外形、色感、气味等特征,在进行植物配置时,要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1.2.4配置植物要从总体着眼 植物配置,要从总体着眼,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整体、大片效果,近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姿态。植物的选择,先总体,如体型、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叶、枝、花、果。 1.3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植物种类的选择植物是具有生命的,不同的园林植物具有不同的生态和形态特征。进行配置时,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因景制宜,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使植物正常生长,充分发挥其观赏特性。如红岗森林公园,山体上种植耐旱并能衬托山景的小叶榕;德胜水轴两岸水边种植能耐湿、与水景相协调的垂柳。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景观设计中绿化植物选择配置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首先要从园林绿地的性质和主要功能出发。园林绿地功能很多,具体到某一绿地,总有其具体的主要功能。街道绿地的主要功能是蔽荫,在解决蔽荫的同时,也要考虑组织交通和市容美观的问题。综合性公园,从其多种功能出发,要有集体活动的广场或大草坪,有遮阳的乔木,有艳丽的、成片的灌木,有安静休息需要的密林、疏林等。医院庭园则应注重周围环境的卫生防护和噪声隔离,在周围可种植密林,而在病房、诊治处附近的庭园多植花木供休息观赏。工厂绿化的主要功能是防护,而工厂的厂前区、办公室周围应以美化环境为主,远寓车间的休息绿地主要是供休息。烈士陵园要注意纪念意境的创造等。好养护总结了园林景观中园林植物种植设计总结: 考虑园林艺术的需要 1. 总体艺术布局上要协调 规则式园林植物种植多对植、列植,而在自然式园林绿地中则采用不对称的自然式种植,充分表现植物材料的自然姿态。根据局部环境和在总体布置中的要求,采用不同的种植形式,如一般在大门、主要道路、整形广场、大型建筑物附近多采用规则式种植,而在自然山水、草坪及不对称的小型建筑物附近则采用自然式种植。 2. 全面考虑植物在观形、赏色、闻味、听声上的效果

人们欣赏植物景色的要求是多方面的,而全能的园林植物是极少的,或者说是没有的。如果要发挥每种园林植物的特点,则应根据园林植物本身具有的特点进行设计,如鹅掌楸主要观赏其叶形;桃花、紫荆主要春天赏其色;桂花主要秋天闻其香;成片的松树形成“松涛”是闻其声。有些植物是多功能的,如月季花从春至秋,花开不断,既可观色赏形,又可闻香,但在北方冬天来临时剪去枝条堆土防寒,就谈不上观赏了,若在背后衬以常绿树,则可补冬季之枯燥。 3. 园林植物种植设计要从总体着眼,在平面上要注意种植的疏密和轮廓线;在竖向上要注意树冠线,树林中要注意开辟透景线。要重视植物的景观层次,远近观赏效果,远观常看整体、大片效果,如大片秋叶;近看才欣赏单株树型,花、果、叶等的姿态,更重要的还是要考虑种植方式,切忌苗圃式的种植。植物种植要处理好与建筑、山、水、道路的关系。植物的个体选择,也要先看总体,如体形、高矮、大小、轮廓,其次才是枝、叶、花、果等。 选择适合的植物种类,满足植物生态要求 按照园林绿地的功能和艺术要求选择植物种类。如街道绿化要选择易活,对土、水、肥要求不高、耐修剪、抗烟尘、树干挺拔、枝叶茂密、生长迅速而健壮的树种作行道树;山上绿化要选择耐旱植物,并有利于山景的衬托;水边绿化要选择耐水湿的植物,要与水景协调;纪念性公园绿化要选择具象征纪念对象性格的树种和纪念人所喜爱的树种等。 要满足植物的生态要求,要使植物能正常生长一方面是因地制宜,适地适树,使种植植物的生态习性和栽植地点的生态条件基本上能够得到统一;另一方面就是为植物正常生长创造适合的生态条件,只有这样才能使植物成活和正常生长。 要有合理的搭配和种植密度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的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城市园林工程是城市文化魅力最佳的展现方式,城市园林景观不仅能够为生态社会战略发展目标的顺利实现提供最大助力,同时也可以实现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有效加快社会主义现代化发展进程。利用植物增添园林景观的艺术气息,对各类型植物进行合理搭配,从而实现最优质的造景效果,真正体现出造景作业的重要作用。 标签: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一、园林中植物配置与造景的作用和重要性 (一)社会慰藉功能 植物拥有强大的社会慰藉功能。园林之所以成为现代城市中人们的追求之一,最重要的一点是其能满足人们对“自然缺失症”的弥补。具体分为以下两方面:一方面,园林设计中植物错落有致的设计和布局给予人们万紫千红的形态美和纷乱迷离时空的交错和层次美,提高人们的视觉享受;另一方面,园林中植物的构建,不仅可以形成一种可供观赏的自然景观,而且可以满足人们内心的需要。 (二)改善生态系统功能 植物对于改善生态系统和促进良性生态环境的形成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首先,城市的过度发展,使人们健康意识逐渐提高,植物作为自然界净化空气、改善环境的有效工具,作用于人们的日常生活;其次,植物不仅维护人们的生活环境,而且保护人类的生存环境。将不同的园林植物进行合理地配置,起到良好的防火、防震、防止水土流失以及配合防空的作用,这也是城市中的湿地公园得以生存的原因所在。 二、遵循配置原则 (一)統一原则 植物配置也是一门学问,提前考虑植物的外形、高低、色彩,到植物的生长习性、花期,明确各类植物的异同点。提倡植物多样性并非随意排列,还应从整体的角度出发,体现出统一性。否则,各类植物随意配置,会显得不成章法,太过混乱。所以,对于比重最多的基调树种,应予以关注,达到整体统一。一般性植物则可穿插配置,在不影响整体统一的前提下,能够增加美感。 (二)平衡调和原则 不同植物的外形、色彩千差万别,只有合理布局,才能达到实用性、观赏性、环保性的高度统一。我国自古园林设计就讲究协调均衡,比如道路两侧的左右对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 李凤

浅谈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研究李凤 发表时间:2019-04-03T11:43:01.990Z 来源:《建筑模拟》2019年第2期作者:李凤 [导读] 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 李凤 广州市尚景生态景观有限公司 摘要:近年来,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日益提高,并且对风景园林的建设越来越重视。在城市现代化的发展过程中,风景园林的设计是其中的重要环节之一,它不仅可以为城市生活注入一丝生机,同时还能够与城市相得益彰,从而充分体现出人文、生态、养生以及休闲于一体的园林化城市建设。 关键词:风景园林设计;植物配置与规划;分析研究 引言: 在城市的建设过程中,城市的生态化发展离不开风景园林设计,为此,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就需要将花草树木等进行合理的配置与规划,从而使风景园林设计符合生态化城市的发展需求。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植物配置与规划的一系列原则,对植物进行合理选择。此外,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设计的系统性,设计人员还需要考虑其他风景园林的构成元素,比如水、假山等等,将这些元素进行有效连接,从而使风景园林更具活力。本文将对风景园林设计中植物的配置与规划进行分析研究,从而使风景园林即能够体现观赏价值,同时还可以表现城市美学。 1、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原则 1.1 品种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植物品种的合理搭配对于风景园林的整体呈现效果具有最为直接的影响,这是因为不同的植物品种,其生长时间、呈现色彩都是不同的,因此就使得风景园林景观效果存在差别。为此,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施工环境、区域功能的不同,选择合适的植物进行搭配组合,从而体现出地域特性,为人们带来良好的观赏体验。 1.2 植物习性的原则 为了确保风景园林良好的视觉效果,设计人员需要根据植物的生长习性进行植物的配置与规划。一般来讲,通常选择常绿类植物与花灌木进行搭配组合。其中花灌木的配置每组要有1-3 棵高大乔木,其位置应该在人们的视觉焦点1.5-3 米的地方。比如,在商业区通常选择常绿树进行种植,因为该区域为林冠线的高点,常绿树可以遮挡夏季刺眼的阳光,以及阻挡商业街区的嘈杂。为此,常绿树就应该具有一定的吸噪和吸尘作用。 1.3 大小搭配的原则 在风景园林的植物搭配中,大小搭配是一种最为常见的方法,通过错落有致的搭配,展现出风景园林设计的特点。此外,植物的大小搭配对于植物的采光也具有一定的积极影响,为此,设计人员就应该根据植物的生长高度,对其进行合理的组合,比如,在灌木群应该恰当的放入高大乔木,并将其安置在人们视线焦的位置,从而充分体现大小搭配的原则[1]。 2、风景园林设计的植物配置与规划的具体方法 2.1 整体配置方法 整体配置也就是将对植物的规划,放在整个风景园林的规划当中,同时与水景、石头、游船码头等景象进行搭配组合,从而形成一个全面,系统的布局格式。 (1)树木在各种空间的配置 对于树木的规划是一种极为常见的风景园林设计方法,就实际的配置情况而言,与花草的绿化面积相比,树木的绿化面积相对较大,因此,我们就可以知道,在风景园林设计的过程中,大都是以树木的配置为中心。在树木的规划过程中,设计人员需要从以下几个点进行考虑:第一点,对树木大小的选择,从而使其显示出树木绿化的层次,实现风景园林建设的整齐划一,凸显植物的绿化美。第二点,对树木品种的选择。品种不同,其树叶形状、树干形态也不相同,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根据风景园林建设场地的具体情况,选择同一种或者是类似的树木,从而使风景园林的设计风格统一,以此来呈现出最佳的观赏效果[2]。 (2)鲜花的空间搭配 鲜花的空间搭配不仅是鲜花的选择与种植,而是将鲜花合理的安置在某一区域,从而使该区域变得生动灵活。在风景园林的设计中,鲜花的空间配置是城市风景装饰的主流,这是因为鲜花具有强烈的色彩,最能够体现城市风景园林的特色,同时也是美化城市的重要工具。与树木或者是绿草的选择相比,鲜花的选择极为复杂,这是因为鲜花的种类繁多,花色、形状、大小各异,因此就为鲜花的搭配带来了一定的难度。但同时,选择多也就意味着搭配方式多,为此就可以使城市呈现出绚丽多彩的风景。 (3)绿草的空间搭配 在风景园林的设计过程中,绿草的空间搭配是最为简单的一个配置,但是也是极为重要的一个配置,在风景园林的建设过程中,假如没有绿草的衬托,整个风景园林就会显得过于繁杂,没有生机,同时也会使树木和鲜花的搭配无法呈现出最佳效果。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对绿草的空间搭配予以重视,通过绿草的铺设,显现出树木以及鲜花的勃勃生机,同时可以使城市的风景园林建设更加系统、全面。 2.2 层次搭配方法 经过分析研究可知,层次搭配可以从多个方面体现出来,比如植物的大小对比、色彩对比、植物与水景、建筑的对比等等,这些都可以表现出层次搭配的理念,由此可见,层次搭配法在风景园林的建筑中有着举足轻重的地位。比如,设计人员可以将不同颜色、不同形态的花木进行有机组合,使花木之间形成强烈的对比,利用丰富的色彩,突出风景园林设计中的层次感。其次,还可以对不同高度、不同品种的树木进行排列,比如将一米的常青树、五米的红枫树以及十米的银杏树,按照由高到低的顺利进行排列,从而体现出不同层次、不同色彩的强烈对比[3]。 2.3 美学艺术方法 为了使风景园林更加艺术化,设计人员就需要采用美学艺术方法对风景园林进行设计,为此,设计人员就需要遵循以下步骤:首先,

景观常见植物配置

景观植物的常用配置种类1. 湖 常见湖边配置景观植物:红枫、水杉、悬铃木、无患子、槭树、香樟2. 池 池边景观植物配置较小的园林中,水体常以池的形式出现,为获得“小中见大”的效果,植物配置常突出个体姿态或利用植物分割水面,增加层次。 池边植以柳、碧桃、玉兰、黑松、白皮松 叠石驳岸上配置络石,薜荔,紫藤,南迎春,地锦 岸边种杜鹃,南天竹,山茶,桃叶珊瑚,棕榈,香樟,枫杨,广玉兰,紫薇,马褂木,沿阶草 3. 溪、涧与峡 散植樱花,玉兰,女贞,黄馨,杜鹃,贴梗海棠 4. 河 河流两岸植以枝条柔软的树木,如垂柳,乌桕,朴树,枫杨,火炬树等或植灌木,如迎春,连翘,六月雪,紫薇,珍珠梅等使枝条披斜低垂水面,缀以花草,亦可沿岸种植同一种树 我国从南到北的植物有:水松、蒲桃、小叶榕、高山榕、木麻黄、椰子、蒲葵、落羽松、池杉、水杉、大叶柳、垂柳、旱柳、乌桕、苦楝、悬铃木、枫香、枫杨、三角枫、重阳木、柿、榔榆、桑、柘、柽柳、梨属、白蜡属、香樟、棕榈、无患子、蔷薇、紫藤、南迎春、连翘、棣棠、夹竹桃、桧柏

二.植物与建筑的配置 皇家园林建筑植物配置:牡丹、海棠、玉兰、桂花、竹子、松 私家园林建筑植物配置:栽以姿态古拙的白皮松、圆柏、罗汉松 寺庙园林建筑植物配置:松、柏、樟、银杏、七叶树等姿态挺拔虬枝古干,叶茂萌浓的树种以烘托宗教的肃穆幽静,同时丰富建筑的立面效果 三.植物与山石的配置 1. 土山:藤萝、翠竹适宜种植落叶树种,即可单种成活,又可杂树混种 2. 土多石少山:高大落叶树与低矮常绿树错落有致搭配,树下植以箬竹花草 3. 石多土少山:以石构山体与洞窟,山顶覆以薄土,翠竹、 4. 石山: 春景:丹桂、迎春、芍药、海棠 夏景:广玉兰、紫薇、石榴、紫藤、 秋景:古柏、黑松、红枫、青枫 东景:天竹、蜡梅与石一起组成“岁寒三友” 5. 石壁 黄山松、枸骨、冬青、盘槐、络石、薜荔、海棠、慈孝竹 6. 石峰 植物配置以低矮的花木为宜,如杜鹃、菠萝花、南天竹、瓜子杨、羽毛枫

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与配置 盐碱地园林绿化观赏效果和艺术水平的高低,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和配置。目前,盐碱地排盐除碱常用方法是通过渗管排盐与种植土换填、抬高相结合的办法。 标签:盐碱地;园林绿化;植物的选择;配置 1、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的配置原则 1.1提高生态效益原则 不同于其他类型的园林绿化,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受土壤条件的制约较大,因此植物配置一定要能够起到改善土壤结构的作用,以充分满足生态功能需求。比如,在盐碱含量较高的土壤中种植专性盐生植物,利用它们吸取土壤中的盐分,进而起到降低土壤含盐量的作用。滨海盐碱地可引种栽培多种耐盐植物,用于构建沿海生态林和公园绿地。在满足生态功能需求基础上,实现改善空气质量、改善生态系统、改善土壤性质、提高景观绿化效果等生态效益。 1.2满足观赏功能原则 所谓的观赏功能,主要是指园林景观植物的外在特征,包括大小、形态和色彩。 大小:大小决定着占地面积,对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空间布局具有重要影响,关系到能否形成多样性的植物群落系统。 形态:形态就是外形轮廓,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时,要以整体性原则为指导,灵活合理地运用不同形态的植物。不同形态之间既要协调统一,又要富于变化,最好采用渐变式进行配置。 色彩:在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中,色彩配置是非常关键的环节,不仅要充分考慮不同植物色彩的季节变化,而且还要考虑如何将不同的叶色、花色、果色进行合理配置,以形成多样性、复杂化色彩配置。色彩配置应该采用补充色或对比色,以实现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色彩效果的最佳化。 1.3强调主题性和层次性 盐碱地园林景观植物配置必须要充分彰显出园林特定主题。主题景观往往需要最少1种乔木、灌木和花卉组成,形成不同类型的景观植物配置,包括观叶、观茎、观花等。此外,在盐碱地景观植物配置过程中,还要坚持乔木为主,以灌木为辅的原则,灵活采用常绿与落叶组合、针叶与阔叶组合、色彩与形态组合等配置方式,形成层次性强、色彩艳丽、生态效益好的园林绿化景观。

园林植物配置资料

1. 下列植物中,只能在蔽荫条件下生长,不能忍耐过强光照的是() A. 银杏 B. 杨柳 C. 肉桂 D. 唐菖蒲 2. 下列植物中,对SO2最敏感的植物是() A. 瓜叶菊 B. 菊花 C. 石竹 D. 美人蕉 3. 下列()地被植物不是依植物种类区分的结果 A. 草本 B. 观花 C. 藤本 D. 蕨类 4. 下列地方属我国皇家园林的是() A. 成都杜甫草堂 B. 承德避暑山庄 C. 成都望江公园 D. 广州中山公园 5. 在我国古典园林中,“四君子”是指()

A. 菊、竹、梅、兰 B. 松、竹、梅、兰 C. 松、竹、梅、菖蒲 D. 菖蒲、竹、梅、兰 6. 下列植物的叶在秋季呈红色或紫红色的是() A. 枫香 B. 紫藤 C. 紫荆 D. 红背桂 7. 路口及道路转弯处的植物配置不能起到()作用 A. 背景 B. 对景 C. 导游 D. 标志 8. 对酸雨抗性较强的树种是() A. 无花果 B. 迎春 C. 水杉 D. 悬铃木 9. 制药工厂绿化一般不能选择的树种是() A. 大叶榕 B. 银杏

C. 雪松 D. 紫薇 10. 下列木兰科植物中,为常绿树种的是() A. 白玉兰 B. 白兰花 C. 鹅掌秋 D. 黄山木兰 11. 下列植物中属碱性土植物的是() A. 柽柳 B. 茉莉 C. 珠兰 D. 油茶 12. 假槟榔北移的限制因子是() A. 温度 B. 湿度 C. 光照 D. 土壤 13. 我国植物资源中,用于园林的乔灌木约有()种 A. 25000 B. 8000 C. 1700 D. 50000

14. 在四川,可以作为落叶藤架植物的是() A. 七里香 B. 油麻藤 C. 藤本三七树 D. 蔷微 15. 下列植物中可以用作良好的旱生植物景观的是() A. 大叶榕 B. 枫杨 C. 夹竹桃 D. 紫藤 16. 可以用作花坛镶边材料的是() A. 雀舌黄杨 B. 苏铁 C. 凤尾兰 D. 龙柏 17. 下列植物具有塔形树冠的是() A. 黑杨 B. 毛白杨 C. 南洋杉 D. 水杉 18. ()不是园林花卉应用的主要形式 A. 花坛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园林设计中植物配置与植物造景 摘要:当前社会飞速发展,人们越来越追求生活质量的提高。然而伴随着社会发展,出现的至关重要的问题就是环境污染,严重影响了人们的生活质量。因此,这就要求相关部门就环境问题做出努力,从而提高人民生活质量。而城市在提高整体环境质量采取的首要措施就是城市园林绿化。所谓的城市园林就是将建筑物与城市绿化相互配置,提高城市绿化面积,从而提高整个城市的环境质量,给人们提供一个良好的生活环境。 关键词:园林设计;植物配置;植物造景 【引言】:在生态园林环境中,植物不仅可以净化空气,显现四季的环境变化,它代表的是生命的力量,也是现代园林的一种新风貌,具有一定的内涵和创造力。园林设计就是在一定的地域范围内,运用园林艺术和工程技术手段,通过改造地形(或进一步筑山、叠石、理水)、种植树木花草、营造建筑和布置园路等途经,创作而建成的美的自然环境和生活游憩境域的过程。园林设计是一门研究如何应用艺术和技术手段处理自然、建筑和人类活动之间复杂关系,达到和谐完美、生态良好、景色如画之境界的一门学科。所以,我们在建造现代园林时必须紧跟时代的节奏,顺应其发展,只

有通过绿色植物创造出来的环境才是真正的好环境,文章主要针对园林植物配置给出了几点建议及相关的原则和方法 进行研究。 一、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中的原则 植物造景在园林设计时并不是随意性的,设计时必须遵循相关的原则,其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必须结合当地的实际情况,适应当地历史文化特点。若与当地文化和风俗相违背,甚至出现不和谐的问题,将直接影响植物造景的重要意义。(2)必须遵循色调协调搭配的原则。在进行设计时必须要重视植物色调的相互协调,才能提高园林风景所带来的艺术感,最终为人们提供视觉方面的享受。(3)必须遵循高度适宜搭配的原则。由于植物造景运用的植物种类比较多,并且不同植物的生长特性也不相同,因此要进行科学、合理的搭配,以保证植物配置具有高度的协调性、层次感、科学性和艺术性。(4)应与当地生态环境协调的原则。在进行设计的时候,一部分设计人员并没有考虑当地的生态环境和气候特点,因此造成植物与当地环境不适而出现枯萎的现象发生,不仅增加成本,带来资源的浪费,还会直接影响到风景园林的发展。 二、园林植物的选择 园林植物的选择要因地制宜,遵循以下原则:(1)根据当地的气候条件选择适合种植的树种,植物本身都有它的习

浅谈现代园林植物配置特点

浅谈中国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配置 随着人类的发展、社会的进步,城市化成为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与方向。而城市化的迅速发展,社会、自然资源的无截止的开发与人类生活、生产的过度浪费,使人类生存环境逐渐恶劣,大量的森林被砍伐、毁坏,耕地被占用,河流被拦截….. 而园林的建设就是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人类的智慧在被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中建立的“第二自然”,通过城市园林植物自身的生理作用、与植物群落配置,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让人类重回大自然。人工手段给人类制造洁净的空气、干净的大地、清洁的水源。本文从植物配置的科学性、生态性原则上阐述现代园林景观植物配置的特点及手法。 1.中国现代园林与环境 大自然自我保护与自净能力失去平衡,自然生态系统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大自然成为人类生活、生产排出的废气、废水、废渣等物质的垃圾中转站。人类面临的大气污染、土壤污染、水污染、噪音等环境污染问题越来越严重,直接威胁人类的生活、生存。 1.1人类破坏自然环境 从工业革命开始,人类的意识逐渐从依赖自然向改造、征服自然改变。城市的扩大、工厂的密布、高楼大厦的耸立,空气被污染了、水体被填埋了,人类从大自然中掳夺了大量资源、财富。人类开始失去明媚的阳光、洁净的空气,人类失去了与大自然的亲密接触,人类与自然越来越远。人类与自然的关系变得紧张,由原来的亲和关系逐渐演变为对立、紧张、排斥的关系 1.2人类意识的影响 随着社会的发展,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完善。特别是环境、生态学科体系的不断建立完善,人类认识到保护环境就是保护人类生活、生存的根本条件与基础。而园林的建设就是城市化进程中通过人类的智慧在被严重破坏的自然环境中建立的“第二自然”,通过城市园林植物自身的生理作用、与植物群落配置,利用生态学原理指导,让人类重回大自然。人工手段给人类制造洁净的空气、干净的大地、清洁的水源。利用新的技术与方法综合治理工业生产所产生的污染,从而实现人类生活、生存与自然环境的完美和谐。 2.中国近现代园林的发展 2.1近代公园的发展 园林作为社会的政治、经济、文化特性的体现的成果,这一时期中国饱受封建主义、帝国主义的侵害,中国沦为半封建社会、半殖民地国家。帝国主义在上海租界地兴建了“公花园”等园林形式,使我国出现“公园”的萌芽形式。一些西方的造园布局在当时的园林建设中体现,此时的“公园”还只是为官僚主义、资本主义等部分人服务。 2.2新中国建立后的园林发展 新中国的建立,在党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开展中城市园林和风景区的建设也逐步取得了相应发展。吸取国外的造园技术与经验,建造了植物园、动物园、儿童公园等现代园林。并且对一些具有代表性的中国古典园林进行修复和改造。此时的公园、风景区开始面向公众开放。 2.3改革开放后园林建设 经济的提高、城市建设决策者和广大人民群众对环境意识的认识、提高,人们对园林的建设以不再是简单种植树木花草,对园林景观在规划、布局、空间、植物配置方面都有更高的审美要求和心理需求。开始兴建不同类型园林绿地用于满足人们精神、物质生活的需要。

植物配置设计说明

设计说明 某某某公司植物配置是按照自然与环境相协调的主题来设计的。设计遵循的是植物生长的自身规律以及对环境条件的要求,因地制宜,合理科学配置,使各类喜阳耐阴,喜湿耐旱的植物各期所重。乔木、灌木、地被、攀岩、岩生、水生,以及常绿、落叶、草本等植物共生共存。按照背景、主景、配景综合原则组合各种植物,充分表现植物的自然美,与环境结合的融合美。 首先要进行植物配置看的是软件园整个建筑构成,按照建筑构成来进行设计,软件园用的是现代化建筑,采用的的方正的建筑,建筑有十四幢单楼一幢复合楼。植物配置的功能就是把现代感和自然感相结合。 前大门设计的植物配置是由景观大道组成。大门上方景观由乔木为主,下方由乔木作主体,灌木围绕乔木,乔木与灌木相搭配。使之起到绿化和隔绝噪音、吸尘、吸收汽车尾气的作用。所以我选择了吸尘能力强的植物。进入大门之后,紧挨着门两边是以彩色灌木为主体设计的花坛,以衬托广场中心的五角星。而五角星中心有一棵矮小乔木,灌木则在四周进行衬托。 进入大门后,看到的是第十三幢建筑和十四幢建筑。十三幢建筑旁边的设计是以黄杨和石楠为主的灌木进行配置。同时在十三幢建筑停车场处有三角梅组成的灌木丛。十三幢建筑上方有个半圆形花坛,以黄梅为主体进行设计。第十四幢建筑旁边的灌木用蜘蛛抱蛋为主要配置,每隔一段距离就种植一棵红绒球,使低矮的灌木衬托色彩鲜艳的球形灌木,从而达到了层次分明的特点。十四幢建筑上方分别是第一幢,第二幢,第三幢,第四幢和第十一幢。第一、二、三、四幢是围绕中间的石景来配置的。石景是由规则的矩形构成,中间全是由石头构成景色,

石头上栽植了配景植物,石头旁则是水池,水是由整设计中心的湖泊为原点构成穿越建筑间的一个景致。这几幢建筑旁的植物配置也多以灌木为主来配置,也有灌木围绕乔木来设计,其中灌木由龙柏,红花继木和黄杨等组成,其中有几种彩叶植物,使之色彩鲜艳。由于十一幢建筑是处于整个软件园的边缘,所以植物配置上,就多采用乔木为主,灌木配合乔木,使之起到隔离的作用。而是一幢大楼上方有屋顶花园,花园配置则以灌木为主,进行点缀。其中旁边的绿化带中连接湖泊和树木林,所以修筑了三个亭子作为其中的连接点,亭子上方有乔木和灌木,其中由南天竹和石头构成了一个新的看点,下方则由五色梅组成灌木丛,以一棵乔木为中心种植灌木。前大门广场正对到的是第五、六、七、八、九幢建筑,其中有一条沟渠贯穿这几幢建筑的中心道路,流向中心的湖泊。在这个景点上,沟渠穿过的点有几个水池和喷泉,喷泉旁边也有扇形的花坛,以花卉和植物进行配置,使之成为一个独特的景色。第五幢建筑旁边的植物是由龟甲冬青和红绒球组成,用枝叶较长的草作底,体现了自然美。第六幢建筑旁则由乔木和灌木相结合,其中,青桐和忍冬为主,用灌木丛植,乔木孤植来配置,使其植物配置显示出随意性。第七幢建筑两边用的的两棵乔木和灌木混植,灌木为袖珍椰子和鱼尾葵组成,最低处有蕨类植物进行铺植。第八幢建筑两旁的绿化全是由灌木构成,其中有龙柏、鱼尾葵、以及海桐,进行丛植和列植,体现的是规则与自然的结合。第九幢建筑旁的绿化用地较宽广,采用灌木曲线形栽植,其中有红花继木和杜鹃和垂丝海棠作为栽植植物,色彩艳丽,植物层次丰富多姿。第十幢建筑与第幢建筑相对,并且是到湖泊的必经之地,植物必须具有色彩性和代表性,所以我采用了乔木群植灌木丛植的方法,使之隔离了后面建筑,把视点向湖泊看点中聚集。第十二幢建筑隔离了办公区和宿舍,所以其中的植物配置必须有隔离作用,使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