产业学院制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结题报告

产业学院制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以滕头园林产业

学院城市园林专业群为例研究报告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

黄艾

0 课题简介

0.1 项目来源和经费

该课题为2013 年立项的浙江省教育科学规划研究课题,立项级别为一般课题,课题编号为SCG190。课题研究经费为7000 元,主要用于课题的调研;其他经费采用自筹的形式。

0.2 研究起止时间

课题申报时研究的开始时间为:2013年01月,结止时间为2013年12月。为了进行更加深入的研究,课题研究时间根据需要延长了一年,结止时间为2014 年12 月。

0.3 课题组成员与分工

1 课题研究的背景与意义

1.1 研究的背景

2012年11月29日,习近平总书记在参观《复兴之路》陈列展时,对中国梦做了精彩的描述,并发表了重要讲话。他深刻地指出:“每个人都有理想和追求,都有自己的梦想。大家都在讨论中国梦,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空谈误国,实干兴邦,, 团结全体中华儿女把我们国家建设好,把我们民族

发展好,继续朝着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奋勇前进。”作为民族复兴的重要力量,职业教育应以实干为基本准则,积极拓展与企业的合作内容和途径,形成最为坚定的发展共同体,为中国制造加油,为中国梦加油!

构建与大型企业集团合作,实现强强联手走产业化技术学院功能是一项事关大局、意在长远的战略定位。高职院校的核心竞争力在于它的特色和技术优势。要培养社会需要的大批既具有文化理论知识,又具备操作技能水平的高级技术应用型人才必须依托产业背景、企业实力,充分发挥院校特长。对于大型企业集团发展的需要而言,拥有服务于自身的高职学院,满足企业研发、人才培训及基层一线人力资源扩充和企业文化发展的要求,是一个企业集团实现现代化转型和全面内涵提升的内在需求。无论是职业院校还是企业构建产业学院都是一种战略性的选择和战术上的挑战与实践。但是,如何深化校企协同育人?如何产教融合?如何建立长效机制?这些问题都是高等职业院校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过程中迫切需要改革、探索、实践的问题。

十八大指出“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地位,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努力建设美丽中国,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园林绿化建设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加快城市化建设,为广大人民群众提供高质量的城市生态与园林景观,提高民生品质是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任务之一。而培养一大批园林绿化建设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则是发展城市园林绿化产业不可或缺的关键要素之一。目前,与发达国家相比,由于缺少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等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我国尚未建立起高质量的园林绿化产业体系,而承担园林绿化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高职院校,无论是人才培养目标定位、课程体系、教学体系和考核评价体系建设;还是专业办学体制、运行机制,以及保障条件,都存在诸多需要系统解决的问题。

本课题的研究以我校滕头园林产业学院城市园林专业群建设为例,探索高等职业教育的产业学院办学模式和人才培养模式,校企共同组建“滕头园林学院”,实现行业、

企业、学生、学校多方多赢的人才培养合作平台。

1.2 研究的意义

首先,开展产业学院制城市园林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有利于整合城市园林类专业

教育、素质教育和城市生态与园林景观产业教育资源,建立起专业教育与素质教育融

合、学校基础教育与企业实战结合,工作与学习循环培养的人才培养工作体制。

其次,开展产业学院制城市园林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有利于整合各专业教育课

程、教学资源,优化城市园林类专业结构,形成多元系统化培养体系,促进学生在城市生

态与园林景观产业领域人人成才、多样化成才。

第三,开展产业学院制城市园林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有利于建立工作实战与专业教育、素质教育一体化培养平台,为学生提高职业实践能力、就业创业能力和职业发展能力,提供工作与学习循环培养保障体系。

第四,开展产业学院制城市园林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可以为创业型高端技能人才培养提供理论依据,实践操作体系和参考案例。

2 课题研究的基础

2.1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国家职业教育发展的必然

产教融合、校企合作是保证职业教育健康发展的生命线,办好职业教育不仅是学校的事,也是企业的事。在《现代职业教育体系建设规划(2014—2020 年)》也提出鼓励企业举办或参与举办职业院校,坚持产教融合发展,到2020 年,大

中型企业参与职业教育办学的比例要达到80%以上,要实现这个目标,任重而道远。2015年3月29日,正当全国人大常委会启动职业教育法执法检查之际,由民建中央和中华职业教育社联合主办、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承办、中国中小商业企业协会协办的“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座谈会”在京召开。会上,来自政界、学界和企业界的20 多位专家围绕职业教育与企业发展的主题进行了深入研讨,就职业教育校企合作的发展理念、法制和制度建设、职业教育管理体制、经费投入、社会观念转变等方面提出了很好的意见和建议。

专家们认为在新时期,校企合作应该在法制建设和法律落实上有更大的作为。全国人大、政协应推进《职业教育法》《劳动法》《公司法》《国有企业法》《预算法》相关内容在实施中的协调。有关部门要加快研究职业教育校企合作办

学的具体模式,从治理和治理结构的视角认真审视校企合作中同样具有主体地位的学校和企业之间的关系和互动,明确政府、学校和企业应该承担的发展职业教育的责任和权利。我们要发挥政府、行业协会和学校的作用,政府应该鼓励企业走进学校,鼓励各类企业办培训,鼓励企业接收学生实习,企业为接收学生支付的工资应按规定在所得税中扣除,这对社会对学校都是一项有利的事情。职业教育是“落地“的教育,第一目标是服务企业发展,服务经济发展,政府、企业、学校、行业组织要加强沟通,共同促进中国职业教育的快速发展。

2.2 我校校企合作的成效

通过近几年来的实践探索,我校校企合作由最初的专业对接企业(点对点形式),逐步发展到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线对线形式),再发展到产业学院(面对面形式)阶段,在校企合作体制机制、人才协同培养、技术研发、社会服务、学生就业创业等领域取得了一系列成效,为进一步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文件精神,探索多元主体组建职业教育集团,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积累了一定经验。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2.2.1 产业学院的创建

为全面推进宁波市高等职业教育综合改革试点工作进程,提高高等职业教育办学水平和质量,加快高职教育体制机制建设,由浙江工商职业技术学院主持的《高等职业教育校地、校企共建机制研究》项目被宁波市教育局列为2012 年重

点改革项目,其中我校作为项目协作单位承担了子课题《高职院校虚拟二级学院建设与实践探索》项目的研究。为此学校进一步明确了以宁波现代服务业作为学校办学的特色,从“服务强校”的战略高度出发,以产业链—行业—专业链为主线,明确将改革定位为“以基于对接行业的专业(群)建设为抓手,创新办学体制机制”。学校深入贯彻落实《纲要》以及宁波市高职教育综合改革试验区的建设精神,紧贴地方经济建设与社会发展的主战场,通过组团牵头成立了“城市园林、旅游会展、创意设计、商贸、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鄞州会计、应用外语” 等7 个基于行业的产学研联盟,搭建深化政、行、企、校合作的有效载体和平台,形成高职教育服务产业、行业的“城院模式” 。

在2011 年成立产学研联盟后,2012 年4 月11 日,学校与浙江滕头园林股份有限公司共同合作成立了“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滕头园林学院” 。“滕头园林学院”是一所校企双方合作共建的非营利、不具备法人资格的虚拟学院,依托景观生态环境学院办学条件,以企业投资为主体,分别在企业和学校设立主副两个校区,校企共建共管,实行联合办学体制,旨在为高职在校生实行工学交替、半工半读的教学模式改革和为行业企业员工继续教育搭建平台,“滕头园林学院” 理事会会长和院长由滕头园林公司董事长担任,院长由企业总经理担任、执行院长由宁波城市职业技术学院环境学院院长担任。企业出资1000 万元设立“滕头园林学院”发展基金,每年从基金收益中提取不少于30 万元经费用于实训设施建设、员工培训、科技开发、学生奖学金等。

2.2.2 专业群的优化整合

针对学校专业类别较为分散、行业较多等特点,2012 年学校在优化专业结构的基础上,以专业群对接产业链组建了贸易物流、财会金融、旅游会展、城市园林、创意设计、智能信息、城市建设与管理等7 大专业群。以合作办学、合作育人、合作就业、合作研发、合作发展为指导思想,以产业链——行业——专业链为主线,以“共享互补、互利共赢、共同发展”为原则,以联盟章程为契约,以专业群龙头专业为引领,学校牵头先后组建了宁波城市园林产学研联盟、创意设计产学研联盟、宁波旅游会展产学研合作教育联盟、宁波南部新城服务外包产学研联盟、商贸职业教育联盟、宁波鄞州会计产学研联盟、应用外语职业教育产学研联盟7 个联盟。

宁波城市园林产学研联盟集聚了市园林局、林业局、风景园林协会、园林绿化工程及设计公司、苗木种植龙头合作社、中等职业学校等政、行、企、校,在人才培养、政策咨询、师资共享、特色培育、技术研发、社会服务等领域实现深度合作。培训联盟积聚全市15 家培训机构,培训行业企业职工数以万人次,全面提高企业员工素质。中高职教育联盟凝聚40 多所中等职业学校,为中高职衔接、现代职教体系构建探索和实践奠定基础。

我院城市园林专业群是由园林工程技术、园林技术、园艺技术、观光农业等专业,相互支撑,有机融合构成的专业教育体系。构建了以城市园林专业群教育为基础,以城市园林企业实践为平台,以校企合作产业学院制培养体系为保障,通过园林企业岗位角色化工学结合课程教学,“在工作中学习、在学习中工作” ,培养城市园林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的工作整体。

2.2.3 国内外同类研究综述

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产学合作” 办学机制的实现形式;是高职院校为了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促进工学结合而进行的一种积极有效的探索,是在与企业深度合作基础上建立的以教学为主体的实践教学基地。是为了有效的实现工学交替人才培养,由高职院校和具有相当规模的企业在理念、机制、模式、条件上形成的产学研一体化深度合作、互动双赢的校企联合体;是基于中国国情和高职办学规律而提出的一种办学模式,具有特定的产业服务对象、综合的服务功能和产学之间形成紧密互动机制等特点。它的第一目标是提高企业生产和经营能力与效益;第二目标是提高高素质技能型人才培养培训能力与效果。产业学院的定位是对高职发展规律的前瞻性把握,是具有中国特色高职办学模式的实现形式,是一种具有企业实战与人才培养双重功能的高端技能应用型人才教育教学体制

与运行机制。产业学院追求的是一种背靠大行业、大企业,全面、持续和深度开展校企产学合作的办学模式,它强调企业与学校充分利用对方的优势资源进行多方位的合作,以保证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质量。这种模式全面、深刻的影响着学院整体的专业设置、科技开发、双师型师资队伍和实践性教学基地的建设以及人才培养模式的根本转变。它在最大程度上整合了有限的教育资源,集聚了办学力量,具有服务特定产业(企业)的整体功能。

(1)关于产业学院制研究日本是世界上最早提出和创建产业大学的国家,上世纪60 年代以来,日本学习借鉴美国社区学院、德国双元制学院办学体制,通过地方政府牵头,龙头企业引领,产学研合作办学,几乎在全国所有中等以上城市都举办了产业大学(学院)。英国教育与就业部于1998 年开始策划和酝酿产业大学,2000 年正式运营,其主要功能是提高企业特别是中小型企业的生产力和竞争力;帮助个人获得知识和技能,提高就业能力(邵庆祥,2010 )。近年来,我国也相继出现了一批全日制产业学院和终身教育型产业学院,如四川文化产业职业学院、山东文化产业职业学院、成都大学旅游文化产业学院、辽宁轻型产业学院、云南文化产业学院、中国家具产业学院、西安交通大学信息产业学院等。也有部分高职院校探索了产业学院的办学模式,取得了一定的成果,得出了一些成功经验。例如:苏州农业职业技术学院立足区域经济,发挥专业优势,创办“校办产业” ,以专业促产业,以产业兴专业,走出了校办产业模式的产学研一体化办学之路(石丽敏等,2008);宁波服装职业技术学院以“践行产学一体”为突破口,立足宁波服装产业,把人才培养紧紧的与宁波服装产业对接,推进了产学全方位的结合,走出了自己独特的特色办学之路(史秋衡等,2003);温州职业技术学院为了更好的开展与企业的联合办学,在温州市政府的大力支持下,学院先后创建了“中国鞋都技术学

院” 、“温州服装学院”、“温州轻工学院”等二级学院(陈洁,2006);湖州职业技术学院旅游管理专业以“学校对接地方产业、专业对接行业企业、师生对接职业岗

位”实施教学改革,在专业建设、课程教学、社会服务、师资培养、提升学生职业能力和就业能力做出了有益的探索实践,彰显了高职院校的办学特色(傅昭,2011)。浙江旅游学院酒店管理专业建立了和企业深度融合的“校企合作学院制” 新型教学模式,促进了校企合作的可持续发展(方敏等,2009)。2008 年浙江建设职业技术学院与浙江建工集团联合成立了建工教育集团,为了深入开展集团和学院的产学合作,相应成立了一些实质性机构,如“产业发展研究中心” 、“教育与产业发展委员会”,下设研发中心、培训中心和人才培养中心。人才培养中心根据集团对高技能应用型人才的需求,不断深化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和创新,全面启动“以技能为本位”的课程改革,在借鉴国外建筑职业课程改革经验,实施专业培养计划的调制,使知识、能力、素质三者相统一,并制定浙江建工教育集团示范生培养计划,以此有效实现学院与集团在专业设置与人才资源需求上的对接(崔凤祥,2009)。为了探索具有示范意义和中国特色的产业学院模式,浙江经济职业

技术学院充分依托浙江省物产集团公司强大的流通产业背景,进行了积极而有益的实践探索,初步显示出现代流通产业学院的办学属性,其具体内涵是:龙头引领、战略融合、机制保证、功能对接、人员共用、设施共享、信息互通。浙江物产集团与浙江经济职业技术学院所形成的校企合作伙伴关系,共同构建了产业学院的功能和特征,并通过服务物产集团引领辐射整个产业的需求,具有服务产业的综合性功能。该项办学实践是有中国特色产业学院办学模式的有益探索,是产业学院理论在实践中成功开展的典范,具有示范和引领作用(徐秋儿,2007;刘育峰,2010)。

总之,产业学院是高职院校发展的必然趋势,是经济发展对教育提出的客观要求,也是高职院校生存、发展的内在需要。然而毋庸讳言,高职院校产业学院的形式至今仍基本上处于中浅层次阶段,与深层次的合作阶段相距甚远。

(2)关于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近年来,专业群建设越来越引起高职院校的关注,越来越多的专家学者对专业群人才培养体系作出了研究和探索。例如:太原电力高等专科学校面向电力行业发展,根据电力技术类专业岗位群的职业特点和职业要求,采用“零适应期” 人才培养模式为电力行业培养专业面更广的高素质技能型人才(赵巧娥等,2009)。东莞职业技术学院在产业融合背景下,以物流行业为例,在整合相关资源基础上,构建了一个“宽平台、多方向”的物流岗位专业群体系(何景师,2012)。沈阳职业技术学院机械制造类专业群与沈阳北方重工集团在多年校企合作基础上,联合培养焊接、材料成型、锻造、木型、热处理五个岗位技术、技能骨干,冠名为“沈重班”,实施“订单”联合培养(刘瑞军等,2012)。浙江金融职业学院银领学院实行校务委员会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在办学上以订单培养为始点、以开放式办学为特征、以双师团队为依托、以工学结合为载体、以校企合作为平台、以优质银领为目标,实现了学院行业、校友、集团共生态的办学模式和订单式人才培养模式的无缝对接,促进了学生“优质就业” (周建松,2008)。辽宁农业职业技术学院围绕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模式的需要,畜牧兽医专业构建了以“顶岗实习企业联盟”为核心的人才培养创新机制,实现了“校企合作”育人到“校企融合”育人的跨越,全面提升了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田长永等,2011)。

总之,在高职领域,专业群培养体系研究在一定程度上提出了一些重要的建设思想和理念,但对产业学院制专业群培养体制、培养规格、课程体系、教学体系、教学保障等研究,还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实践。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