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一 岩石的抗拉强度实验

实验一 岩石的抗拉强度实验
实验一 岩石的抗拉强度实验

实验一 岩石的抗拉强度实验

一、原理

抗拉强度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岩石的抗接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故在受载时,岩石往往首先发生拉伸破坏,这一点在地下工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直接拉伸试验受夹持条件等限制,岩石的抗拉强度一般均由间接试验得出。在此采用国际岩石学会实验室委员会推荐并为普遍采用的间接拉伸法(劈裂法,又舟巴西法)测定岩样的抗拉强度。由弹性理论可以证明,圆柱或立方形试件劈裂时的抗拉强度由下式确定

Dt

P u

bt πσ2=

式中:P u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

D —圆柱体试件的直径或立方体试件高度; t —圆柱体试件厚度或立方体试件宽度。

止式认为在试件破裂面上的应力为均匀拉应力,实际上在试件受压接触点处,压应力值大于均匀拉应力值的12倍以上,然后迅速下降,以圆柱试件为例,在距圆柱试件中心大约0.8r (半径)处,应力值变为零,然后变为拉应力,至圆板中心附近拉应力取最大值,因此做劈裂试验时常在圆柱样中心附近首先产生拉伸断裂,圆柱体试件受压直径面上的应力分布如图1-1所示。

图1-1

二、仪器设备

1.压力机,规格10吨;

2.试样加工设备:钻石机、切石机、磨光机、卡尺、角尺、测量平台、放

大镜、金刚砂、玻璃板、烘箱、干燥器等;

3.垫条:直径为1.5mm或为2.0mm的钢丝。

三、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规格为υ5厘米或5×5厘米的岩样,每组3个,加工允许尺寸误差小于0.2mm,两端面平行度小于0.1mm,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最大偏差小于0.25度。对于非均质粗粒结构岩石,或取样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者,允许采用非标准试样,但高径比应满足标准试样的要求。

2.试样安装

将准备好的试样连同垫条按图1-1所示的形式旋转在压力机上下压板间,然后调整压力机的横梁或活塞,使试样固定,应注意使试样上、下两垫条刚好位于包含压力机加荷板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以避免荷载的偏心作用。

3.施加荷载

以每秒3~5kg/cm2的加荷速率加压,直至试样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并描述试样破坏情况。

四、成果计算

按上式计算岩石抗拉强度,计算值取至小数点后一位。

五、记录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岩石劈裂法试验记录表

工程名称试验者

实验二岩石的抗剪强度实验

一、原理

岩石的抗剪断强度,是岩石在外部剪切力作用下,抵抗剪切破坏的能力。通过岩石剪切试验,确定岩石剪切破坏时剪切面上的正应力σ与剪应力τ之间的关系,确定岩石的内摩擦角υ和凝聚力C,从而获得岩石的抗剪断强度。

岩石抗剪断试验方法包括单剪法、双剪法、变角板法、斜角压切法和扭转剪切法等。本次试验采用变角板法,将岩石试样置于特制的夹具中,放在压力机的上、下压板之间,利用压力机施加垂直荷载,使整体试样沿所限定的剪切角剪断(图2-1),根据静力平衡条件分析剪断面上所受的法向应力和剪应力,绘制法向应力和抗剪断强度关系曲线,求得岩石的凝聚力和内摩擦角。

图2-1变角板法装置示意图

二、仪器设备

1.试样加工器具,锯石机、磨光机、卡尺、角尺、金钢砂、玻璃板、烘箱等;

2.100~200吨压力机;

3.专门夹具一套,夹具倾角α=30°、40°、50°、60°、70°。

三、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试样为岩芯或岩块,用锯石机锯取,并做一定的磨光处理,尺寸为7×7×7厘米或5×5×5厘米,试样每组不少于6个,描述试样特征,并用色笔在试样上划出中心线,注明试样的切剪角。用卡尺逐个测量试样尺寸,计算剪切面积。

2.安装试样

将夹具连同试样放在压力机下压板上,以压力机轴为准对准中心,并在夹具周围放置防护罩。调整压力表指针至零点。

3.加荷观测

关上压力机回油阀,打开送油阀,接上电源,以每秒钟1~2kg/cm 2的速度加荷。观察压力表指针的移动。当试样发生初裂时,记下当时的荷重,直至试样破坏为止。由此荷重便可确定岩石的极限抗剪强度。

4.描述试样

升起压力机上压板,取出被剪断的试样进行破裂外貌描述,并保留试样。 5.重复试验

分别以不同α角的夹具重复2、3、4步骤进行试验,取得不同α角时岩石剪断时的荷重。

6.试验结果整理

(1)计算不同α角的夹具下试样剪断时所受正应力和剪应力:

)

c o s (s i n )s i n (c o s ααταασf A

P

f A

P

-=+=

式中:σ—剪断面上的法向压应力(公斤/厘米2); τ—剪断面上极限剪应力(公斤/厘米2);

P —压力机加在夹具中试样上的最大铅直荷重(公斤); A —剪断面面积(厘米2);

f —滚珠的摩擦系数,由摩擦校正试验决定; α—用夹具固定的剪断面与水平面的夹角(度)。 (2)绘制岩石极限强度曲线:

以每一α角剪断面上的正应力σ为横座标,剪应力τ为纵座标,连接各点得σ-τ曲线。

(3)由σ-τ关系曲线计算抗剪断强度指标C和Φ值;

a、按曲线整理

如图所示,内摩擦角为Φ′凝聚力为C′抗剪断强度为

τ=σ设tgΦ′+C′

b、按直线整理

按最小二乘法求得直线方程

τ=σ设tgΦ″+C″

四、记录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三动力法测定岩石的硬度

一、原理

动力法测定岩石硬度包括肖氏法和摆球法等。本次试验采用北京地质仪器厂生产的摆球硬度仪(图3-1),进行摆球硬度法测定岩石硬度。

一定重量的钢球,从一定高度自由下落冲击到抛光的岩样面上,摆球在冲击岩石的过程中,由于能量的转化与消耗,在回跳一定的次数后,每次的回弹角逐渐减小,直至为零。用摆球的回弹次数表征岩石硬度,以回弹角表征岩石的塑性和弹性恢复系数。

二、仪器设备

1.岩样加工机具,锯石机、磨光机、抛光机、金刚砂、玻璃板、卡尺、烘箱等;

2.摆球式硬度仪。

图3-1 摆球硬度仪

1.底盘;2. 岩样;3. 刻度盘;4. 摆球;5. 水平调节螺钉

三、操作步骤

1.岩样制备

岩样可选用有代表性、完整、无明显裂隙的岩心制作。用锯石机将岩心切成直径Φ=40mm,长度L=50mm,再用磨光机和抛光机加工岩样两端面,一端抛光

面粗糙度为0.1(相当于▽10),另一端磨光面粗糙度为0.8(相当▽7)。岩样两端面不平行度不大于0.15mm,端面与轴向不垂直度不大于1°。描述岩样特征及岩性。

2.调试仪器

(1)调整水平调节螺丝5,使仪器底座1处于水平状态;

(2)调整摆球牵引线长度,使摆球自然下垂,对准岩样中心;

(3)调整并固紧支柱,使摆球自然下垂,摆线对准支柱中心线;

(4)调整刻度盘3,使摆球自然下垂,摆线对准角度零。

3.安装岩样

(1)在离岩样中心点1—2cm处布置5个点(图3-2),并用彩色笔标注编号;

旋手轮,顶紧岩样;

(3)使摆球自然下垂,调整岩样,使

摆球对准第一个测点;

(4)将摆球夹在摆球夹中,作好测定

准备。

4.测定

(1)左手按下摆球夹,使摆球自由下落冲击岩样;

(2)准确地目测并读出摆球第一次回弹角(θ);

(3)跟随摆球回跳,数着摆球回跳次数,直到摆球停止摆动为止,记下摆球回跳次数(N)。岩样第一测点硬度测定完毕。

(4)转动螺旋手轮,调整岩样,使摆球对准第二个测点,重复(1)—(3)动作,完成第二测点的测定。

(5)再依次重复(1)—(4)动作,完成一个岩样5个点的硬度测定。取5个点的平均值,即为该岩样的硬度值。

5.对比试验

选择不同岩性、硬度的岩样,重复1—4操作步骤,再测定一个岩样。将两

种岩样的测定结果进行对比,分别确定它们的摆球硬度值。

6.差异修正

摆球法测定岩样的标准直径应为40mm ,如果大于或小于40mm 直径的岩样,测定结果须进行尺寸效应修正,公式如下: 11

)35

8

1

(N D N +

= 式中 N ——修正后的摆球硬度,次;

N 1——大于或小于Φ40mm 直径岩样测试硬度值,次; D 1——受测岩样的直径,mm 。

四、记录测定数据,计算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四静压法测定岩石的硬度

一、原理

岩石的硬度是指岩石抵抗其他物体压入的能力。衡量硬度的单位通常采用MPa。对于钻进碎岩来讲,用岩石的硬度比用岩石的强度更能反映孔底岩石破碎情况。岩石的硬度,是确定岩石可钻性的重要指标。

测定岩石硬度的方法很多,本次试验采用静压法测定岩石的硬度。首先,将岩石试样置于压力机的活塞托盘上(图4-1),利用高压油推动活塞上行,使岩样2与压模3及压力机上梁5接触,并继续加压,直至岩石发生完全破碎为止。压模与岩石的接触面积是事先确定的,在压入过程中保持接触面积不变,直到处于压模下的岩石完全破碎为止,以此时的荷载除以压模与岩石的接触面积,即为岩石的压入硬度。

图4-1 活塞式压力机工作原理图

1. 活塞;

2. 岩样;

3. 压模;

4. 百分表;

5. 压力机上梁;

6. 压力表

二、仪器设备

1.岩样加工机具,锯石机、磨光机、抛光机、金刚砂、玻璃板、卡尺、烘箱等;

2.WYY型压入硬度仪(活塞式压力机);

3.压模(底面积S=1±0.2mm 2); 4.百分表。

三、操作步骤 1.岩样制备

岩样可选用有代表性、完整、无明显裂隙的、直径≥30mm 的岩心制作。首先用锯石机将岩心锯成长度为50—60mm 的毛坯,再用磨光机和抛光机加两端面,一端抛光面粗糙度为0.1(相当于▽10),另一端磨光面粗糙度为0.8(相当于▽7)。岩样两端面不平行度不大于0.15mm ,端面与轴向不垂直度不大于1°。描述岩样特征及岩性。

2.测量压模直径

(1)将压模倒置于测量显微镜工作台上,调节推动螺丝,使其处于十字丝的一角(图4-2),记下读数y 1;

(2)转动纵推动螺丝,使压模移至左下角,与x 轴相切(如图4-3),记下y 2。这时压模之直径d y =y 1-y 2。同理,调节横轴x 即可测得d x ;

图4-2 图4-3

(3)转动旋转盘使压模转45°,再依次上法测压模直径d y1,d x1;

(4)取上述四次所测直径之平均值,即为压模之直径d 。 3.安放岩样及调整压力机

(1)将岩样放置在活塞托盘中央,在岩样上选择测定位置并摆放压模,使压模对准压力机上梁;

(2)利用高压油推动活塞上行,使岩样2与压模3及压力机上梁5接触;调整百分表4,使其读数为零。

4.加荷观测

(1)均匀缓慢地加压,进行压入试验,注意观察压力表6之压力(P )和百分表4之变形量(ε)的变化;

(2)当压模边缘的岩石局部破裂时,记下P 和ε值;当听到一声脆响,压模突然压入岩石,压力表指针回跳,这时压模底部的岩石完全破碎记下P 和ε值。

5.测量破碎面积(F )

(1)从压力机上取下岩样,用大头针拨掉岩样破碎穴中的碎屑,将透明纸放在破碎穴上,用铅笔轻轻描出破碎穴的轮廓。

(2)把透明纸放在方格纸上,尽量精确地读出破碎之面积(F )。 6.测量破碎深度(h )

(1)用大头针轻轻拨掉岩样破碎穴中央的碎屑;

(2)把装有百分表3的支架4及岩样2放在平台1上,使百分表针端接触岩样破碎穴外的平面,记下百分表读数h 1;

(3)移动支架使百分表针端陷入破碎穴中央最深处,记下百分表读数h 2; (4)破碎深度为:h=h 2-h 1。 7.重复试验

利用同一块岩样,间隔一定距离,另选一压入试验点,重复上述操作步骤2—6,获取不同位置的压入试验数据,进行对比分析,取平均值。

8.试验数据整理

(1)利用公式计算岩石压入硬度 S

P

P k =

式中 P k ——岩石的压入硬度,kg/mm 2; P ——发生完全破碎时的压力,kg ; S ——压模的底面积,mm 2。

(2)岩石压入硬度修正。压模的标准面积应为1±0.2mm 2,试验中,如果压模的面积不标准,可用下式修正: 07

.11

1d P P k ?=(当S<0.8mm 2时); 1

1

07.1d P P k ?=

(当1.2mm 2

图4-4 测量深度台

1. 平台;

2. 岩样;

3. 百分表;

4. 支架

式中d1——压模实测直径,mm;

P1——在d1直径下的压入硬度,kg/mm2;

四、记录测定数据,计算并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五岩石的研磨性度量

一、原理

采用一定硬度的金属或硬质合金,在一定接触压力和线速度下与被测岩石做相对磨擦运动,经过一定时间后,分别测定岩石和金属(硬质合金)的体积磨损量,经过换算所得结果作为岩石研磨性指标。

根据换算方法的不同可分为以下几种研磨性指标:

1.体积磨损系数——硬质合金的体积磨损量与岩石重量磨损量之比。

2.研磨性指数——一定厚度硬质合金刀刃的磨损面积。

3.磨耗比——单位路程金属与岩石的磨损体积比。

4.研磨系数——单位磨损功的金属磨损体积与摩擦系数之积。

二、仪器设备

1.岩样加工机具;

2.微钻试验台(动力、加压、回转、冲洗);

3.微型钻头Φ19.5mm,硬质合金YG10,硬度为HRA89,对称两片;

4.显微放大镜及其它量具。

三、操作步骤

1.岩样制备

被测岩样选有代表性、完整、均质、无明显裂隙、直径或边长≥30mm,高度≥100m 岩心(块)制作。岩样的被测端面尽量加工平整(端面与轴向不同垂直度不大于3°)。

2.测试工作

(1)测量岩样原始尺寸;(2)夹持岩样;(3)研磨操作;(4)测量磨损量。

四、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六 击碎法测定岩石破碎比功

一、原理

用一定重量和下落速度的得锤冲击被测岩样,使岩块破碎,并对破碎物做筛分,由此得到单位动能作用下岩样的破碎程度,用来反映岩石的坚硬性。此法以击碎产物为7mm 粒级的体积数V max (cm 3)为指标。V max 越小,说明岩石的破碎比功越大、越坚硬。另外还有一表征击碎质量的补充指标tg α,它表征击碎质量。表达式为:

m i n

m a x m i n

m a x lg

lg

tg d d V V =α

式中 V max ——通过7mm(d max )筛孔组分的体积,cm 3; V min ——通过0.25mm(d max )筛孔组分的体积,cm 3。

tg α越大,则界于d max 和d min 之间的的破碎物体积越多,说明破碎质量好。

二、仪器与工具

1.击碎法所用的测试仪器主要由导向架、底座、重锤和金属盒等组成,重锤的重量为16kg ,落差为0.5m ,重锤达到底部时,冲击速度在2.25—4.5m/s 之间;

2.网眼直径为7mm 和0.25mm 的筛子; 3.天平。

三、实验步骤 1.样品准备

取已知比重的被测岩块,粗锯成约2.5×2.5×2.5cm 3的试件5个,重量在60—80g 之间(用天平称重),其最大与最小尺寸不应相差一倍以上。

2.测试

(1)将被测样块置于测试仪器的金属盒中,提起重锤至标准高度(将重锤杆上的红色标志线与导向架上的红色标志线对齐),此时重锤距被测样的高度为

0.5m;

(2)放开重锤,使其自由下落,砸向被测样块;

(3)将金属盒中被砸碎的样块经7mm和0.25mm的筛网各筛分一次,分别用3个盛器盛装大于7mm,介于7mm和0.25mm之间以及小于0.25mm的3种粒度的样品;

(4)用天平分别称出三种样品的重量并做好记录。

四、整理试验数据,分析试验结果

实验七硬质合金微钻头碎岩实验

一、实验原理

在微钻实验台上用硬质合金钻头对代表性岩石样进行模拟钻进,掌握如下实验情况:

1.在一定钻压、转速泵量时,硬质合金钻头的碎岩进尺速度;

2.钻头硬质合金的磨损状况;

3.硬质合金破碎中硬岩石时的切削痕迹;

4.硬质合金碎岩的岩屑状况。

二、仪器设备

1.微钻实验台

2.超倍显微镜

3.秒表

三、岩样与钻头的准备

选择代表性的中硬岩石(如砂岩、页岩、大理岩),用锯岩机锯成直径50mm 长20cm的样品,每种6个,并对岩样进行硬度、强度和变形性质的测试,记录压入硬度、摆球硬度、单轴抗压、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值。

用统一型式的微钻实验硬质合金钻头,其外径为Φ27,专用于该实验(由实验室提供)。

四、实验步骤

1.夹持岩样:将上述被测岩样放置于实验台的岩样夹持器中,用专用扳手旋紧三向顶紧螺杆,固定岩样。

2.调整加压油缸的比例控制阀,使其调定压力在5~15kg/cm2(视岩样性质而定);回转速度由可控硅调速器调定在300r/min转速上,打开水泵送水开关,调整定量开关,使泵量达到15L/min。

3.打开控制台总开关,使微钻试验台开如工作,观察钻头下行过程,当钻

头下行刚接触岩样上端面时,揿记录秒表记时,继续观察钻头下行碎岩过程,直至钻进15cm时,揿记录秒表,记下碎岩时间,关闭总开关,停止运行。

4.退出钻头,卸下岩样,用电锯片沿岩样的直径方向剖开岩样,观察岩样内部情况;

(1)用超倍显微镜观测岩样内侧面与孔底面的刻痕、破碎穴;

(2)观测硬质合金的磨损情况;

(3)观测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岩粉情况。

五、实验数据整理

1.钻速及振动情况;

2.硬质合金磨损情况;

3.岩样刻痕与破碎穴及尺寸;

4.岩屑粒度观测结果及记录;

5.上述实验结果之分析。

实验八金刚石微钻头碎岩实验

一、原理

在微钻实验台上用金刚石钻头对代表性岩样模拟钻进,观察、记录并掌握如下实验情况:

1.在一定钻压、转速泵量时,金刚石钻头进尺速度;

2.单位进尺钻头的磨损;

3.金刚石破碎坚硬岩石时刻痕轨迹特征;

4.金刚石碎岩时的岩粉状况。

二、仪器设备

1.微钻实验台

2.超倍显微镜

3.秒表

三、岩样与钻头的准备

选择不同类型的坚硬岩石(有代表性的如大理岩、灰岩、花岗斑岩等),用岩石锯片机锯成直径50mm、长20cm的样品,每组6个,并对岩样进行硬度和强度测试,记录压入硬度、摆球硬度、单轴抗压、弹性模量和泊松比的值。

用统一型式的微型实验金刚石钻头,其外径为Φ27,专用于该实验(由实验室提供)。

四、实验步骤

1.夹持岩样:将上述测试样放置于实验台的岩样夹持器中,用专用扳手旋紧三向顶紧螺杆,固定岩样。

2.调整加压油缸比例控制阀,使其调定压力在10—25kg/cm2(视岩样性质而定);回转速度由可控硅调速器调定在300r/min转速上;打开水泵送水开关,调整定量开关,使泵量控制在15L/min。

3.打开控制台总开关,使微钻试验台开始工作,观察钻头下行过程。当钻

头下行刚接触岩样上端面时,揿记录秒表记时,继续观察钻头下行碎岩过程,直至钻进15cm时揿记录秒表,记下碎岩时间,关闭总开关,停止运行。

4.退出钻头,卸下岩样,用电锯片沿岩样的直径方向剖开岩样,观察岩样内部情况。

图8-1 被测岩样的剖开图

①用超倍显微镜观测岩样内侧面与孔底面的刻槽痕迹;

②观察钻进过程中产生的岩粉情况;

③观测微钻头上金刚石及胎体的磨损情况。

五、实验数据整理

1.钻速;

2.金刚石及胎体磨损情况;

3.岩样被刻槽的痕迹及尺寸;

4.实验结果分析。

巴西劈裂实验实验方案【内容详细】

巴西劈裂实验 一、实验目的 岩石抗拉强度是指岩石承拉伸条件下能够承受的最大应力值。由于巴西劈裂法实验简单,所测得的抗拉强度与直接拉伸法测得的抗拉强度很接近,故常用此法测定岩石抗拉强度。 二、实验原理 劈裂法的基本原理是基于圆盘受对径压缩的弹性理论解。试件破坏时作用在试件中心的最大拉应力为: dt P σπ2t 式中:σt —试件中心的最大拉应力,即为抗拉强度,MPa P —试件破坏时的极限压力,N ; d 、t —承压圆盘的直径和厚度,mm ; 图1 劈裂试验加载和应力分布示意图 三、试样制备 1.试样可用钻孔岩芯或岩块,在取样和试样制备过程中,不允许人为裂隙出现。

2.试样规格:采用直径为50mm,高为25mm~50mm(高度为直径的0.5~1.0倍)的标准圆柱体。试样尺寸的允许变化范围不宜超过5%。对于非均质的粗粒结构岩石,或取样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者,允许使用非标准试样,但高径比必须满足标准试样的要求。 3.试样数量:试样个数视所要求的受力方向或含水状态而定,一般每种岩石同一状态下,试样数量不少于5块。 4.含水状态:采用自然状态,试样制成后放在底部有水的干燥器内1~2d,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但试样不得接触水面。 5.试样制备精度:整个厚度上,直径最大误差不应超过0.1mm。两端不平行度不宜超过 0.1mm。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最大偏差不应超过0.25度。 四、实验设备 圆柱体试样、游标卡尺、劈裂夹具、钢丝垫条(用直径为2.0mm~3.0mm钢丝)、液压材料试验机。 五、实验步骤 1.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试样编号,并对试样的颜色、颗粒、层理、裂隙、风化程度、含水状态等进行描述。 2.用游标卡尺测量试样尺寸,保留两位小数。 3.将试样放置在劈裂夹具内,再用V型夹具及两侧夹持螺钉固定好试样。 4.把劈裂夹具放入试验机的上、下承压板之间,使试样中心线和试验机的中心线在一条直线上。 5.开动试验机,松开劈裂夹具两侧夹持螺钉,然后以0.3 ~0.5 MPa/s的加载速度均匀加载,直至破坏。 6.记录破坏载荷,破坏类型描述。 注意事项: 1.试样上、下两根垫条应与试样中心面位于同一平面内,以免产生偏心载荷。 2.破坏面必须通过上、下两加荷载线,若只产生局部破坏,须重新实验。

岩石力学试题

岩石力学第二份试卷 Section A Term Explaination术语解释 1.Brittle of rock 岩石的脆性 2.Shear strength of rock 岩石的剪切强度 3.In-situ stress 原(就)地应力 4.Fracture pressure破裂压力 5.Yoang’s modulus 杨氏模量 6.Principal stress主应力 Section B Brief Description简要描述 1.Describe the effective stress principle描述有效应力原理 2.Describe the influence of confining pressure on the deformation and strength characters of rock mechanics描述围压对岩石变形和强度特征的影响 3.Briefly describe the shear strength criterion of Coulomb-Vavier 简要介绍Coulomb-Vavier抗剪强度准则 4.Describe Brazilian test steps and how to obtain the tensile strength of rock with it 描述巴西实验的步骤,以及如何用它获得岩石抗拉强度 Section C calculations计算题 1.In order to study the strength feature of an sandstone ,we select two samples to do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test .The test results are as follows: the uniaxial compressive strength is 60MPa, the peak strength is 120MPa with the confining pressure of 20MPa. Assuming the shear strength is agreed with Coulomb-Vavier criterion Determine the cohesion and internal friction angle of the rock with Mohr’s circle method. 为了研究砂岩的强度特性, 我们选择两个样本做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测试结果如下:单轴抗压强度是60 MPa、峰值强度是120 MPa,围压20 MPa。 假设抗剪强度符合Coulomb-Vavier准则, 用莫尔圆方法确定内聚力和岩石 的内摩擦角 2.In an oil field ,well depth is 1000m, sandstone strength confirms to Mohre-Coulomb criterion. Its cohesion is 6.0MPa, its angle of internal friction is 45o, Poisson ratio is 0.25, uniaxial tensile strength is 2MPa. Overburden is 22.6MPa , minimum horizontal in-situ stress is 17MPa , maxmum horizontal in-situ stress is

岩石力学试验报告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及实验报告 班级 姓名 山东科技大学土建学院实验中心编

目录 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二、岩石含水率的测定 三、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 四、岩石单轴抗拉强度的测定 五、岩石凝聚力及内摩擦角的测定(抗剪强度 试验) 六、岩石变形参数的测定 七、煤的坚固性系数的测定

实验一、岩石比重的测定 岩石比重是指单位体积的岩石(不包括孔隙)在105~110o C 下烘至恒重的重量与同体积4o C 纯水重量的比值。 一、仪器设备 岩石粉碎机、瓷体或玛瑙体、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天平(量0.001克)、烘箱、干燥器、沙浴、比重瓶。 二、试验步骤 1、岩样制备:取有代表性的岩样300克左右,用机械粉碎,并全部通过孔径0.2(或0.3)毫米分样筛后待用。 2、将蒸馏水煮沸并冷却至室温取瓶颈与瓶塞相符的100毫升比重瓶,用蒸馏水洗净,注入三分之一的蒸馏水,擦干瓶的外表面。 3、取15g 岩样(称准到0.001克)得g 借助漏斗小心倒入盛有三分之一蒸馏水的比重瓶中,注意勿使岩样抛撒或粘在瓶颈上。 4、将盛有蒸馏水和岩样的比重瓶放在沙浴上煮沸后再继续煮1~1.5小时。 5、将煮沸后的比重瓶自然冷却至室温,然后注入蒸馏水,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注意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1。 6、将岩样倒出,比重瓶洗净,最后用蒸馏水刷一遍,向比重瓶内注满蒸馏水,同样使液面与瓶塞刚好接触,不得留有气泡,擦干瓶的外表面,在天平上称重得g 2。 三、结果:按下式计算: s d g g g g d 1 2-+= 式中:d ——岩石比重; g ——岩样重、克; g 1——比重瓶、岩样和蒸馏水合重、克; g 2——比重瓶和满瓶蒸馏水合重、克; d s ——室温下蒸馏水的比重、d s ≈1

岩石的抗拉强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岩石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称为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通常所说的抗拉试验是指直接拉伸破坏实验。由于进行直接拉伸实验在准备试件方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采用间接拉伸实验方法来测试岩石的抗拉强度。劈裂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要了解标准试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过程及检测程序,实验所用夹具的具体要求,掌握岩石单向抗拉强度的测试过程及计算方法。 二、实验仪器 1.钻石机或车床,锯石机,磨石机或磨床。 2.劈裂法实验夹具,或直径钢丝数根。 3.游标卡尺(精度),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和百分表。 4.材料实验机 三、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 1.试件规格 标准试件采用圆盘形5?0.2 +0.6cm,直径,厚±,也可采用××(公差±)的长方形试件。 2.试件加工精度、数量应符合MT44-87《煤和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测定方法》 中的规定 四、实验原理 图1显示的是在压应力作用下,沿圆盘直径y-y的应力分布图。在圆盘边缘处,沿y-y 方向(σy)和垂直y-y(σx)方向均为压应力,而离开边缘后,沿y-y方向仍为压应力,但应力值比边缘处显著减少,并趋于平均化;垂直y-y方向变成拉应力。并在沿y-y的很长一段距离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虽然拉应力的值比压应力值低很多,但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很低,所以试件还是由于x方向的拉应力而导致试件沿直径的劈裂破坏,破坏是从直径中心开始,然后向两端发展,反映了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要低得多的事实。 χy r/R 0.5 -0.5x σyσx y 压缩拉伸应力值/MPa 160120804040 图1 劈裂实验应力分布示意图 五、实验内容 1.了解试件的加工机具、检测机具,规程对精度的要求及检测方法; 2.学会材料实验机的操作方法及拉压夹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间接测试岩石抗压强度及数据处理方法。 六、实验步骤 1.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岩样编号,对试件颜色、颗粒、层理、裂隙、风化程度、含 水状态机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进行描述,并填入记录表1-1内。

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实验5 测定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一、基本原理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指岩石试样在单向受压至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最大压应力: (MPa) 一般简称抗压强度。根据岩石的含水状态不同,又有干抗压强度和饱和抗压强度之分。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常采用在压力机上直接压坏标准试样测得,也可与岩石单轴压缩变形试验同时进行,或用其它方法间接求得。 二、仪器设备 1、制样设备:钻岩机、切石机及磨片机; 2、测量平台、卡尺、放大镜等; 3、烘箱、干燥箱; 4、水槽、煮沸设备或真空抽气设备; 5、压力机。 三、操作步骤 1、试样制备 试样规格:一般采用直径5cm、高10cm的园柱体,以及断面边长为5厘米,高为10厘米的方柱体,每组试样必须制备3块。 试样制备精度要求同实验四: 2、试样描述 试验前应对试样进行描述,内容同实验四。 3、试样烘干或饱和处理 根据试验要求需对试样进行烘干或饱和处理。 烘干试样:在105~110℃温度下烘干24h。

自由浸水法饱和试样:将试样放入水槽,先注水至试样高度的1/4处,以后每隔2h分别注水至试样高度的1/2和3/4处,6h后全部浸没试样,试样在水中自由吸水48h。 煮沸法饱和试样:煮沸容器内的水面始终高于试样,煮沸时间不少于6h。 真空抽气法饱和试样:饱和容器内的水面始终高于试样,真空压力表读数宜为100kPa,直至无气泡逸出为止,但总抽气时间不应少于4h。 4、测量试样尺寸 按试验二量积法中的要求,量测试样断面的边长,求取其断面面积(A)。 5、安装试样、加荷 将试样置于试验机承压板中心,调整有球形座,使之均匀受载,然后以每秒0.5~1.0MPa的加载速度加荷,直至试样破坏,记下破坏荷载(P)。 6、描述试样破坏后的形态,并记录有关情况。 7、按下式计算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式中:σC――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P――破坏荷载(N); A――垂直于加荷方向试样断面积(mm2)。 计算值取3位有效数字。 四、试验报告内容 1、整理记录表(格式如下表) 月日 2、试样描述资料。 3、思考题:

实验五__岩石单轴压缩实验

实验五岩石单轴压缩实验 一.实验目的 岩石单轴压缩是指岩石在单轴压缩条件下的强度、变形和破坏特征。通过该实验掌握岩石单轴压缩实验方法,学会岩石单轴抗压强度、弹性模量、泊松比的计算方法;了解岩石单轴压缩过程的变形特征和破坏类型。 二.实验设备、仪器和材料 1.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 2.游标卡尺,精度0.02mm; 3.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及百分表架; 4.YE-600型液压材料试验机; 5.JN-16型静态电阻应变仪; 6.电阻应变片(BX-120型); 7.胶结剂,清洁剂,脱脂棉,测试导线等。 三.试样的规格、加工精度、数量及含水状态 1. 试样规格:采用直径为50 mm,高为100 mm的标准圆柱体,对于一些裂隙比较发育的试样,可采用50 mm×50 mm×100 mm的立方体,由于岩石松软不能制取标准试样时,可采用非标准试样,需在实验结果加以说明。 2. 加工精度: a 平行度:试样两端面的平行度偏差不得大于0.1mm。检测方法如图5-1所示,将试样放在水平检测台上,调整百分表的位置,使百分表触头紧贴试样表面,然后水平移动试样百分表指针的摆动幅度小于10格。 b 直径偏差:试样两端的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2 mm,用游标卡尺检查。 c 轴向偏差:试样的两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检测方法如图5-2所示,将试样放在水平检测台上,用直角尺紧贴试样垂直边,转动试样两者之间无明显

缝隙。 3.试样数量: 每种状态下试样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个。 4.含水状态:采用自然状态,即试样制成后放在底部有水的干燥器内1~2 d ,以保持一定的湿度,但试样不得接触水面。 四.电阻应变片的粘贴 1.阻值检查:要求电阻丝平直,间距均匀,无黄斑,电阻值一般选用120欧姆,测量片和补偿片的电阻差值不超过0.5Ω。 2.位置确定:纵向、横向电阻应变片粘贴在试样中部,纵向、横向应变片排列采用“┫”形,尽可能避开裂隙,节理等弱面。 3.粘贴工艺:试样表面清洗处理→涂胶→贴电阻应变片→固化处理→焊接导线→防潮处理。 五.实验步骤 1. 测定前核对岩石名称和试样编号,并对岩石试样的颜色、颗粒、层理、 裂隙、风化程度、含水状态等进行描述。 2. 检查试样加工精度。并测量试样尺寸,一般在试样中部两个互相垂直方向测量直径计算平均值。 3. 电阻应变仪接通电源并预热数分钟后, 连接测试导线,接线方式采用公 1—百分表 2-百分表架 3-试样 4水平检测台 图5-1 试样平行度检测示意图 1—直角尺 2-试样 3- 水平检测台 图5-2 试样轴向偏差度检测示意图 图5-3 电阻应变片粘贴

岩石力学参数测试

3.2 侏罗系煤岩层物理力学性质测试 3.2.1试验仪器及原理 本试验采用电子万能压力试验机(图3.24)对侏罗系、石炭系岩石试样进行抗压强度、抗拉强度以及抗剪强度的测定。 (a) 电子万能压力试验机 (b) 单轴抗压强度测试 (c) 抗拉强度测试 (d) 抗剪强度测试 图3.24 岩石力学电子万能压力试验机及试验过程 (1) 岩石抗压强度测定: 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将采集的岩块试件放在压力试验机上,按规定的加载速度(0.1mm/min)加载至试件破坏。根据试件破坏时,施加的最大荷载P ,试件横断面A 便可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S 0,见式(3.1)。 S 0= P A (3.1) 一般表面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值的分散性比较大,因此,为获得可靠的平均单轴抗压强度值,每组试件的数目至少为3块。 (2) 岩石抗拉强度的测定: 做岩石抗拉试验时,将试件做成圆盘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压裂试验,试件受集中荷载的作用,见式(3.2)。

S t = 2P DT π (3.2) 式中:S t ——岩石抗拉强度 MPa ; P ——岩石试件断裂时的最大荷载,KN ; D ——岩石试件直径; T ——岩石试件厚度。 为使抗拉强度值较准确,每种岩石试件数目至少3块。 (3) 岩石抗剪强度测定: 将岩石试件放在两个钢制的倾斜压模之间,然后把夹有试件的压模放在压力实验机上加压。当施加荷载达到某一值时,试件沿预定的剪切面剪断,见式(3.3)。 sin cos n T P A A N P A A τασα? = =? ??? ==?? (3.3) 式中:P ——试件发生剪切破坏时的最大荷载; T ——施加在破坏面上的剪切力; N ——作用在破坏面上的正压力; A ——剪切破坏面的面积; τ——作用在破坏面上的剪应力; n σ——作用在破坏面上的正应力; α——破坏面上的角度。 每组取3块试件,变换不同的破坏角,根据所得的数值,便可在στ-坐标系上画出反映岩石发生剪切破坏的强度曲线。并可求出反映岩石力学性质的另外两个参数:粘聚力c 及内摩察角?。 3.2.2 标准岩样加工 根据需要和所在矿的条件,在晋华宫矿12#煤层2105巷顶板钻取岩样,钻孔长度约22m ,在。根据各段岩心长度统计结果,晋华宫矿顶板岩层的RQD 值为72.4%,围岩质量一般。 岩心取出后,随即贴上标签,用透明保鲜袋包好以防风化,之后装箱,托运到实验室,经切割、打磨、干燥制成标准的岩石试样,岩样制作过程见图3.25。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文章发表于:2009-7-1 11:28:46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是试件在无侧限条件下受轴向力作用破坏时单位面积所承受的荷载。 试件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烘干或饱和状态,同一状态下每组试件数量不应少于3个。 为了消除受载时的端部效应,试件两端安放钢质垫块。垫块直径等于或略大于试件直径。其高度约等于试件直径,垫块的刚度和平整度应符合承压板的要求。 标准试件采用圆柱体,直径为50mm,高径比为2~。 单轴抗压强度:R=P/A 软化系数:K=R1/R2 R1、R2分别为饱和和干燥状态下单轴抗压强度平均值。 实验一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定实验 双击自动滚屏 一、教学目的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岩石最重要的物理力学性能之一,是从事岩石工程烟研究、设计、施工和生产中不可或缺的力学参数。本次课的目的旨在使学生在熟悉了岩石的基本力学性能的基础上,掌握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技术。 二、教学基础要求 通过本次实验课教学,学生须达到如下要求: 1.深入理解试样描述的意义,熟练掌握岩石单轴抗压实验试样描述方法和尺 寸测量方法; 2.熟悉万能材料实验机的工作原理,并熟悉掌握其使用方法; 3.熟悉掌握国际岩石力学学会(ISRM)推荐的“岩石单轴抗压强度测试试验 标准”; 4.能够密切观察实验过程中岩石试件的破坏过程,精确记录其破坏荷载,并 通过试件破坏后描述,准确分析其破坏机理; 5.根据所记录的有关数据,能够熟练地计算各试件的破坏时单轴压应力; 6.能熟练地根据实验结果和破坏后试件描述,剔除破坏应力(或荷载)奇异 的试件,准确计算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 7.按《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要求撰写实验报告。 三、实验方法和手段 1.试件致密无节理、裂隙、形状为圆柱形,直径D—50MM、高H—100~125MM, 精度、表面平整度、光洁度、轴线与端面垂直度均符合ISRM推荐规定; 2.实验设备万能材料实验机一台; 3.实验方法沿试件轴线方向加载,加载速度为~s,直至试件破坏。 四、实验过程与步骤 参阅《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岩石力学实验指导书 修订版 王宝学杨同张磊编

北京科技大学 土木与环境工程学院 2008 年3 月 3

试验是岩石力学课程教学的重要环节,目的在于辅助课堂教学,直观培养学生的知识结构和动手能力。本指导书是根据我校“2005年教学大纲”,并结合我校的实验条件而编写,主要内容有:1、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2、岩石比重试验; 3、岩石密度试验; 4、岩石耐崩解试验 5、岩石膨胀试验; 6、岩石冻融试验; 7、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8、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9、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10、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法),11、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12、岩石弱面抗剪强度试验,13、岩石点载荷指数测定试验,14、岩石纵波速度测定试验,15、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16、岩石声发射试验。 本指导书的内容主要参照《水利水电工程岩石试验规程》(SL264-2001);《水利电力工程岩石试验规程》DLJ204-81,SLJ2-81;同时参考了国际岩石力学会《岩石力学试验建议方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标准《岩石试验方法标准》以及《露天采矿手册》等,由于我们水平有限,文中如有不当之处,欢迎读者批评指正。 编者:王宝学、杨同、张磊 2007年12月

岩石物理性质试验 (1) 一、岩石天然含水率、吸水率及饱和吸水率试验 (1) 二、岩石比重(颗粒密度)试验 (5) 三、岩石密度试验 (10) 四、岩石耐崩解试验 (17) 五、岩石膨胀试验 (20) 六、岩石冻融试验 (28) 岩石力学性质试验 (33) 七、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33) 八、岩石压缩变形试验 (39) 九、岩石抗拉强度试验(巴西法) (46) 十、岩石抗剪强度试验(变角剪切) (51) 十一、岩石三轴压缩及变形试验 (56) 十二、岩石弱面剪切强度试验 (68) 十三、点载荷指数的测定 (75) 十四、岩石纵波速度测定 (78) 十五、岩石力学伺服控制刚性试验 (80) 十六、岩石声发射试验 (86)

岩石的抗拉强度试验

岩石的抗拉强度试验 一、实验目的与要求 岩石在单轴拉伸载荷作用下达到破坏时所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 称为岩石的单轴抗拉强度。通常所说的抗拉试验是指直接拉伸破坏实验。由于进行直接拉伸实验在准备试件方面要花费大量的人力、物力和时间,因此采用间接拉伸实验方法来测试岩石的抗拉强度。劈裂法是最基本的方法。 通过本实验要了解标准试件的加工机械、加工过程及检测程序,实验所用夹具的具体要求,掌握岩石单向抗拉强度的测试过程及计算方法。二、实验仪器 1.钻石机或车床,锯石机,磨石机或磨床。 2.劈裂法实验夹具,或直径2.0mm钢丝数根。 3.游标卡尺(精度0.02mm),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和百分表。 4.材料实验机

三、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 1.试件规格 标准试件采用圆盘形5+0.6直径,厚2.5±0.2cm,也可采用5cm ×5cm×2.5cm(公?0.2cm, 差±0.2cm)的长方形试件。 2.试件加工精度、数量应符合mt44-87《煤和岩石单向抗压强度及软化系数测定方 法》中的规定 四、实验原理 图1显示的是在压应力作用下,沿圆盘直径y-y的应力分布图。在圆盘边缘处,沿y-y方向(σy)和垂直y-y(σx)方向均为压应力,而离开边缘后,沿y-y方向仍为压应力,但应力值比边缘处显著减少,并趋于平均化;垂直y-y方向变成拉应力。并在沿y-y的很长一段距离上呈均匀分布状态。虽然拉应力的值比压应力值低很多,但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很低,所以试件还是由于x方向的拉应力而导致

试件沿直径的劈裂破坏,破坏是从直径中心开始,然后向两端发展,反映了岩石的抗拉强度比抗压强度要低得多的事实。 χ r/r0.5σ y y σ x x 40拉伸 160压缩 1208040图1劈裂实验应力分布示意图 五、实验内容 1.了解试件的加工机具、检测机具,规程对精度的要求及检测方法; 2.学会材料实验机的操作方法及拉压夹具的使用方法; 3.学会间

常见岩石的强度性质

当前位置:课程学习/第四章岩块的变形与强度性质/第三节岩块的强度性质 第三节岩块的强度性质 岩块的强度是指岩块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根据受力状态不同,岩块的强度可分为单轴抗压强度、单轴抗拉强度、剪切强度、三轴压缩强度等。 一、单轴抗压强度σc 1、定义 在单向压缩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压应力,简称抗压强度(MPa)。 2、研究意义 (1)衡量岩块基本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2)岩体工程分类、建立岩体破坏判据的重要指标。 (3)用来估算其他强度参数。 3、测定方法 抗压强度试验 点荷载试验 4、常见岩石的抗压强度 常见岩石的抗压强度 二、单轴抗拉强度σt 1、定义 单向拉伸条件下,岩块能承受的最大拉应力,简称抗拉强度。 2、研究意义 (1)衡量岩体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2)用来建立岩石强度判据,确定强度包络线 (3)选择建筑石材不可缺少的参数 3、测定方法 直接拉伸法 间接法(劈裂法、点荷载法) 4、常见岩石的抗拉强度 常见岩石的抗拉强度 5、抗拉强度与抗压强度的比较 岩石中包含有大量的微裂隙和孔隙,岩块抗拉强度受其影响很大,直接削弱了岩块的抗拉强度。相对而言,空隙对岩块抗压强度的影响就小得多,因此,岩块的抗拉强度一般远小于其抗压强度。 通常把抗压强度与抗拉强度的比值称为脆性度,用以表征岩石的脆性程度。 岩块的几种强度与抗压强度比值

三、剪切强度 1、定义 在剪切荷载作用下,岩块抵抗剪切破坏的最大剪应力,称为剪切强度。 2、类型 (1)抗剪断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2)抗切强度:指试件上的法向应力为零时,沿预定剪切面剪断时的最大剪应力。 (3)摩擦强度:指试件在一定的法向应力作用下,沿已有破裂面(层面、节理等)再次剪切破坏时的最大剪应力。 3、研究意义 反映岩块的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 用来估算岩体力学参数及建立强度判据。 4、抗剪断强度的测试方法 直剪试验 变角板剪切试验 三轴试验 5、常见岩石的剪切强度 常见岩石的剪切强度

实验二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实验二 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一、基本原理 岩石单轴受压至破坏时的最大压应力值称单轴抗压强度,简称抗压强度,以R 表示。岩石单轴抗压强度的测定,一般是采用直接压坏标准试件的方法。 二、仪器设备 (1)岩石制样机械:钻石机、车床、锯石机、磨床; (2)检验工具:游标卡尺(精度0.02mm )、直角尺、水平检测台、百分表架及百分表; (3)材料试验机。 三、试件规格、加工精度、数量与含水量 (1)采用圆柱体为标准试样,直径为5cm ,允许变化范围为4.8~4.2cm ;高度为10cm ,允许变化范围为9.5~10.5cm 。当缺乏圆柱体制样设备时,允许采用5cm ×5cm ×10cm 的方柱体。 (2)试样加工精度:试样两端面不平行度小于0.1mm ;试样上下端直径偏差不得大于0.2mm 。 (3)试样数量:试样数量按要求的受力状态或含水状态,每种情况下试样的数量一般不少于3块。 四、测定步骤 (1)测定前核对岩石试样名称和岩样编号,对试样的颜色、颗粒、层理、节理、风化程度、含水状态以及加工过程中出现的问题等进行描述并填入表内。 (2)检查试样加工精度、量测试样尺寸,填入记录表内。 (3)选择压力及机度盘:一般应满足 0P 2.0

论述岩石抗拉强度与单轴抗压强度两者之间的联系.

2012年第14期 农业科技与信息 作者简介: 孙丽(1977-,女,新疆昌吉市呼图壁县人,主要从事试验工作。 !!!!!!!!!!!!!!!!!!!!!!!!!!!!!!!!!!!!!!!!!!!!!!! 因此要合理设计混凝土配合比参数,控制好配合比中的水胶比与砂率,控制非冻胀早期裂缝的发生。 4结束语 施工质量就是企业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生命,混凝土 施工是梯形明渠施工的关键。必须精心组织,严格管理, 认真做好每一道工序,确保施工目标的顺利实现。本文论述的梯形明渠混凝土现浇的施工方法不但可以保证施工质量,同时为本段灌区工程的按期完工,投入运营发挥效益争取了宝贵的时间。 (责任编辑 袁宗英 岩石的抗拉强度是岩石的重要力学性质指标,也是岩石结构设计安全与稳定性分析的一个控制参数。近年来,随着中国经济建设的迅猛发展,大型桥梁、隧道、水坝及高层建筑等工程越来越多,在工程建设中经常会遇到岩石,其抗拉强度力学性能指标是设计、检验、控制和评判质量的重要依据。 1试验方法与设备 试验采用劈裂法,适用于能制成规则试件的各类岩

石。劈裂法又称巴西法,为间接拉伸法,在一定程度上能反映岩石抗拉强度特性,方法易行,操作比较简单且实用,具有原理清晰,使用简便,材料消耗少等优点,因此被广泛采用。劈裂法试验是将岩石试件直径轴面方向施加一对线载荷,使试件沿直径轴面方向劈裂破坏。 试验设备有钻石机、锯石机、磨石机、车床、测量平台、角尺、千分卡尺、烘箱、干燥箱、饱和设备、万能试验机。 2试件的制备 加工样时,注意观察试样的层理、裂隙、加载方向。 做到钻孔芯样试件劈裂面的受拉方向应与岩石单轴抗压试验的受力方向一致。 试样一般为岩块和钻孔芯样两种,如果为岩块,则采用钻石机,钻头直径宜为 48~54mm ,钻取岩块,取得岩芯。如果为芯样,则可直接加工,用锯石机,切割芯样,高度与直径比宜为0.5~1.0,试件的高度应大于岩石最大颗粒粒径的10倍。 将切割好的试件,放到磨石机上磨平。试件加工的精度:试件高度、直径或边长允许偏差为±0.30mm 。试件两端面的不平整度允许偏差为±0.05mm 。端面应垂直于试件轴线,允许偏差为±0.25°。 3试验步骤 通过试件直径的两端,在试件的侧面沿轴线方向画 两条加载基线,将两根垫条沿加载基线固定。对于坚硬和较坚硬岩石应选用直径为1mm 钢丝为垫条,对于软弱和较软弱的岩石应选用宽度与试件直径之比为 0.08~ 0.10的硬纸板或胶木板为垫条。

最新最全岩石力学基础练习题复习完整版.doc

岩石力学练习题 (填空,选择,判断) 一、填空题 1.表征岩石抗剪性能的基本指数是()和()。 2.如果将岩石作为弹性体看待,表征其变形性质的基本指标是()和()。 3.岩石在单轴压力作用下,随加荷、卸荷次数的增加,变形总量逐次(),变形增量逐次()。4.所谓洞室围岩一般是指洞室周围()倍半径范围内的岩体。 5.边坡岩体中,滑移体的边界条件包括()、()和()三种类型。 6.垂直于岩石层面加压时,其抗压强度(),弹性模量();顺层面加压时的抗压强度(),弹性模量()。 7.莫尔强度理论认为:岩石的破坏仅与()应力和()应力有关,而与()应力无关。8.岩石在复杂应力状态下发生剪切破坏时,破坏面的法线与最大主应力之间的夹角总是等于()的;而破坏面又总是与中间主应力()。 9.不论何种天然应力条件下,边坡形成后,在边坡表面岩体中的最大主应力的作用方向与边坡面(),最小主应力作用方向与边坡面()。 10.主要的岩体工程分类有()、()、()、()等。 11.水对边坡岩体的影响表现在()、()和()。 12.天然应力场的主要成分有()、()和()。 13.地质结构面对岩体力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和()。 14.结构面在法向应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其变形性质用指标()表征。 15.岩石抗拉强度的试验室方法有()和()。 16.地质结构面按力学条件可分为()和()。 17.岩体结构类型可分为()、()、( )、()和()。 18.岩体的强度处在()强度与()强度之间。 19.结构面的线连续性系数是在()至()变化的。 20.水对岩石力学性质的影响表现在()、()和()。 21.格里菲斯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的原因是()。 22.八面体强度理论认为材料破坏的原因是()。 23.有一对共轭剪性结构面,其中一组走向为N30E,而另一组为N30W,则岩体中最大主应力方向为()。如果服从库仑-纳维尔判据,则岩体的内摩擦角为()。 24.软弱夹层的基本特点有()、()、( )、()和()。 25.岩体中逆断层形成时,最大主应力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为()。 26.原生结构面据其成因中划分为()、()、()。 27.表征岩块变形特性的指标有()和()。 28.根据库仑强度理论,最大主应力与破裂面的夹角为()。 29.据岩体力学的观点看,岩体的破坏类型有()和()。 30.岩体中的结构面据其地质成因分为()、()和()。 31.岩体中一点的水平天然应力与铅直天然应力之比称为()。 32.岩体中正断层形成时的应力状态是:最在主应力方向为(),最小主应力方向为()。33.均质各向同性的连续岩体中的圆形洞室洞壁上一点的剪应力为()。 34.洞室围岩压力的基本类型有()、()、()和()。 35.边坡形成后,边坡表面岩体中的最大主应力作用方向与边坡面(),最小主应力作用方

岩石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和适用范围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测定规则形状岩石试件单轴抗压强度的方法,主要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本法采用饱和状态下的岩石立方体(或圆柱体)试件的抗压强度来评定岩石强度(包括碎石或卵石的原始岩石强度)。 在某些情况下,试件含水状态还可根据需要选择天然状态、烘干状态或 冻融循环后状态。试件的含水状态要在试验报告中注明。 2仪器设备 (1 ) 压力试验机或万能试验机。 (2 ) 钻石机、切石机、磨石机等岩石试件加工设备。 (3 ) 烘箱、干燥器、游标卡尺、角尺及水池等。 3试件制备 建筑地基的岩石试验,采用圆柱体作为标准试件,直径为50mr± 2mm 高 径比为2:1。每组试件共6个。 桥梁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立方体试件,边长为70mr± 2mm每组试件共 6个。 路面工程用的石料试验,采用圆柱体或立方体试件,其直径或边长和高均为50mr± 2mm每组试件共6个。 有显着层理的岩石,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个。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对于非标准圆柱体试件,试验后抗压强度试验值公式R e 8R进行换算。 7 2D/H R :非标准试件抗压强度; D :试件直径; H :试件高度。 4试验步骤

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上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 ;

对于圆柱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分别测量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 并以其各自的算术 平均值分别计算底面和顶面的面积,取其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 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试件的含水状态可根据需要选择烘干状态、 天然状态、饱和状态、冻融循环 后状 态。试件烘干和饱和状态应符合岩石吸水性指导书中相关条款的规定。 按岩石强度性质,选定合适的压力机。将试件置于压力机的承压板中央, 对 正上、下承压板,不得偏心。 以s~s 的速率进行加荷直至破坏,记录破坏荷载及加载过程中出现的现象。 抗压试件试验的最大荷载记录以 N 为单位,精度1 %. 5结果整理 (1) 式中:R —岩石的抗压强度(MPa ); P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N ); A —试件的截面积(mm 2)。 式中:K p —软化系数; R w —岩石饱和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 R d —岩石烘干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MPa )。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结果应同时列出每个试件的试验值及同组岩石单轴抗压 强度的平均值;有显着层理的岩石,分别报告垂直与平行层理方向的试件强度的 平均值。计算值精确至。 软化系数计算值精确至,3个试件平行测定,取算术平均值;3个值中最 大与最小 之差不应超过平均值的20%否则,应另取第4个试件,并在4个试件 中取最接近的3个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同时在报告中将 4个值全部给出。 试验记录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记录应包括岩石名称、试验编号、试件编号、试件描述、 件尺 寸、破坏荷载、破坏形态。 岩石的抗压强度和软化系数分别按式( 1),(2)计算 K p R W R d (2)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原理 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是石料力学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力学指标,是指石料标准试件经吸水饱和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单轴受压达到极限破坏时,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2.试验目的 测定石料在饱水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3.主要仪具 (1)压力试验机(图2-3):加载范围为300~2000kn。 (2)承压板:圆盘形钢板。两个承压板之一应是球面座,球面座应放在试件的上端面,并用矿物油稍加润滑,以使在滑块自重作用仍能闭锁。试件、压板和球面座要精确地彼此对中,并与加载机器设备对中,球面座的曲率中心应与试件端面的中心相重合。 (3)石料加工全套设备:切石机或钻石机、磨平机(图2-4)。 (4)其他:游标卡尺(精度0.1mm)、角尺及水池等。 3.试验方法 (单击观看视频) (1)用切石机(或钻石机)从岩石试样或岩芯中钻取标准试件(即

边长50mm±0.5mm的正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0.5mm的圆柱体试件)6块。对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应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块。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 (2)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于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对于圆柱体试体在顶面和底面分别量取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以其算术平均值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取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3)按吸水率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饱水处理,最后一次加水深度应使水面高出试件至少20mm。 (4)试件自由浸水48h后取出,擦干表面,放在压力机上进行强度试验。施加在试件上的应力速率应在~/s的限度内。 4.结果计算 石料的抗压强度按下式计算,精确至1mpa: 式中:r--石料的抗压强度,mpa; p --试件的极限破坏荷载,n; a --试件的截面积,mm2。 5.精度要求 取6块试件试验结果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测定值,若其中2块试件与其他4块试件抗压强度的算术平均值相差3倍以上时,则取试验结果相近的4块试件的算术平均值作为抗压强度的测定值。

单轴抗拉强度实验

岩石抗拉强度测试 1、实验原理和方法 抗拉强度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岩石的抗拉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故在受载时,岩石往往首先发生拉伸破坏,这一点在地下工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直接拉伸试验受夹持条件等限制,岩石的抗拉强度一般均由间接试验得出。在此采用国际岩石学会实验室委员会推荐并为普遍采用的间接拉伸法(劈裂法,又舟巴西法)测定岩样的抗拉强度。由弹性理论可以证明,圆柱或立方形试件劈裂时的抗拉强度由下式确定 Dt P u bt πσ2= 式中:P u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 D —圆柱体试件的直径或立方体试件高度; t —圆柱体试件厚度或立方体试件宽度。 认为在试件破裂面上的应力为均匀拉应力,实际上在试件受压接触点处,压应力值大于均匀拉应力值的12倍以上,然后迅速下降,以圆柱试件为例,在距圆柱试件中心大约0.8r (半径)处,应力值变为零,然后变为拉应力,至圆板中心附近拉应力取最大值,因此做劈裂试验时常在圆柱样中心附近首先产生拉伸断裂,圆柱体试件受压直径面上的应力分布如图2-5所示。 图2-5 抗拉强度实验示意图 仪器设备 1.压力机,规格10吨; 2.试样加工设备:钻石机、切石机、磨光机、卡尺、角尺、测量平台、放大镜、金刚砂、玻璃板、烘箱、干燥器等; 3.垫条:直径为1.5mm 或为2.0mm 的钢丝。 操作步骤 试样制备 规格为φ2.5厘米或5×5厘米的岩样,每组3个,加工允许尺寸误差小于0.2mm ,两端面平行度小于0.1mm ,端面应垂直于试样轴线,最大偏差小于0.25度。对于非均质粗粒结构岩石,或取样尺寸小于标准尺寸者,允许采用非标准试样,但高径比应满足标准试样的要求。 试样安装 将准备好的试样连同垫条按图2-5所示的形式旋转在压力机上下压板间,然后调整压力机的横梁或活塞,使试样固定,应注意使试样上、下两垫条刚好位于包含压力机加荷板中心线的垂直面内,以避免荷载的偏心作用。 施加荷载 以每秒3~5kg/cm 2的加荷速率加压,直至试样破坏,记录最大破坏荷载,并描述试样破坏情况。 P P

岩石试验

实验一 岩石的抗压强度实验 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是测试岩石抗压强度最为直接的方法之一。当无侧限试样在纵向压力作用下出现压缩破坏时,单位面积上所承受的载荷称为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即试样破坏时的最大载荷与垂直于加载方向的截面积之比。岩块的抗压强度通常是采用标准试件在压力机上加轴向荷载,直至试件破坏。如设试件破坏时的荷载为c p (N),横断面面积为A (mm 2),则岩块的单轴抗压强度c σ(MPa)为: A P c c = σ ①单轴抗压强度试验方法 在岩体力学中,岩石的单轴抗压强度是研究最早、最完善的特性之一。单轴抗压强度的试验方法是在带有上、下承压板的试验机内,按一定的加载速度单向加压致试件破坏。此外,对试件的加工也有一定的要求。即试件的直径或者边长为4.8-5.2mm 、高度为直径的2.0-2.5倍、试件两端面的不平整度不得大于0.05mm 、在试件的高度上直径或者边长的误差不得大于0.3mm 、两个端面应垂直于试件轴线,最大偏差不得大于0.25°。 实验二 岩石的抗拉强度实验 一、原理 抗拉强度是岩石力学性质的重要指标之一。由于岩石的抗接强度远小于其抗压强度,故在受载时,岩石往往首先发生拉伸破坏,这一点在地下工程中有着重要意义。 由于直接拉伸试验受夹持条件等限制,岩石的抗拉强度一般均由间接试验得出。在此采用国际岩石学会实验室委员会推荐并为普遍采用的间接拉伸法(劈裂法,又舟巴西法)测定岩样的抗拉强度。由弹性理论可以证明,圆柱或立方形试件劈裂时的抗拉强度由下式确定 Dt P u bt πσ2= 式中:P u —试件破坏时的荷载; D —圆柱体试件的直径或立方体试件高度; t —圆柱体试件厚度或立方体试件宽度。

岩石抗压强度试验(借鉴类别)

二. 石料单轴抗压强度试验 1.试验原理 石料的单轴抗压强度是石料力学性质中最重要的一项力学指标,是指石料标准试件经吸水饱和后,在规定试验条件下单轴受压达到极限破坏时,单位承压面积的强度。 2.试验目的 测定石料在饱水状态下的单轴抗压强度,用于岩石的强度分级和岩性描述。 3.主要仪具 (1)压力试验机(图2-3):加载范围为300~2000kn。 (2)承压板:圆盘形钢板。两个承压板之一应是球面座,球面座应放在试件的上端面,并用矿物油稍加润滑,以使在滑块自重作用仍能闭锁。试件、压板和球面座要精确地彼此对中,并与加载机器设备对中,球面座的曲率中心应与试件端面的中心相重合。

(3)石料加工全套设备:切石机或钻石机、磨平机(图2-4)。 (4)其他:游标卡尺(精度0.1mm)、角尺及水池等。 3.试验方法 (单击观看视频) (1)用切石机(或钻石机)从岩石试样或岩芯中钻取标准试件(即边长50mm±0.5mm的正立方体或直径与高均为50mm±0.5mm的圆柱体试件)6块。对有显著层理的岩石,应分别沿平行和垂直层理方向各取试件6块。试件上下端面应平行和磨平,试件端面的平面度公差应小于0.05mm,端面对于试件轴线垂直度偏差不应超过0.25o。 (2)用游标卡尺量取试件尺寸(精确至0.1mm),对于立方体试件在顶面和底面各量取其边长,以各个面上相互平行的两个边长的算术平均值计算其承压面积;对于圆柱体试体在顶面和底面分别量取两个相互正交的直径,以其算术平均值计算顶面和底面的面积,取顶面和底面面积的算术平均值作为计算抗压强度所用的截面积。 (3)按吸水率试验方法对试件进行饱水处理,最后一次加水深度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