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生物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经典实验

高中生物学中科学家经典实验总结

1.施莱登和施旺利用显微镜通过观察动植物细胞从而建立了细胞学说。(必修一P10)

2.台盼蓝染色实验(必修一P43)

3. 细胞膜的制备(必修一P40)

4.分离各种细胞器(必修一P44)

5.分泌蛋白的合成与运输(必修一P48)

6. 欧文顿通过对植物细胞的通透性进行研究,发现细胞膜对不同物质的通透性不同,凡是可

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提出膜是由脂质组成的。(必修一P65)

7.罗伯特森通过电镜观察提出了生物膜的模型,即生物膜都由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结构构成。(必修一P68)

8.桑格和尼克森提出了细胞膜的流动镶嵌模型。(必修一P69)

9.1773年,意大利科学家斯帕拉札尼证明了胃液具有消化作用的实验(必修一P78)

10.酶本质的探究(必修一P81)

11.1771年,普利斯特利通过实验发现植物能更新由于蜡烛燃烧或动物呼吸而变得污浊的空

气。(必修一P101)

12.1779年,英格豪斯通过实验证明只有在光照条件下,植物体只有绿叶能更新污浊的空气。

(必修一P101)

13.1845年,梅耶根据能量转化与守恒定律,指出植物在进行光合作用时,把光能转换成化学能储存起来。(必修一P101)

14.1864年,萨克斯通过半叶遮光实验(饥饿处理后一半遮光一半曝光)证明光合作用的产物除氧气外还有淀粉。(必修一P102)

15.1880年,恩格尔曼证明叶绿体是光合作用的场所的实验。(必修一P100)

16.1939年,鲁宾和卡门利用同位素标记法(用18O标记H2O和CO2)进行探究,证明光合作用

产生的氧气来自水。(必修一P102)

17.卡尔文用同位素标记示踪法(用14C标记CO2)探明了CO2中的碳在光合作用中转化成有机物中碳的途径,即卡尔文循环。(必修一P102)

18.孟德尔通过豌豆杂交实验,并利用假说—演绎法提出了遗传学两大定律。(必修二P2)

19.萨顿用蝗虫细胞作材料,研究精子和卵细胞的形成过程时,通过类比推理法得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必修二P27)

20.摩尔根运用假说—演绎法通过果蝇杂交实验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必修二P28)

21.格里菲思通过肺炎双球菌体内转化实验推测S型细菌中存在着转化因子。(必修二P43)

22.艾弗里利用肺炎双球菌体外转化实验(对S型细菌中的物质进行分离提纯分别进行实验)说明转化因子是DNA,DNA才是使R型细菌产生稳定遗传变化的物质。(必修二P43)

23.赫尔希和蔡斯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用35S和32P分别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证明DNA是真正的遗传物质。(必修二P44)

24.克里克和沃森通过构建模型法提出了DNA的双螺旋结构。(必修二P48-49)

25.制作DNA的双螺旋结构模型(必修二P50)

26.贝利斯与斯他林提出假设并通过实验发现了小肠黏膜分泌的促胰液素和激素调节。(必修三P23)

27.达尔文以金丝雀虉草的胚芽鞘为材料,发现单侧光照射能使胚芽鞘的尖端产生某种刺激,当这种刺激传递到下部的伸长区时,会造成背光面比向光面生长快,因而出现向光性弯曲。

(必修三P46)

28.詹森通过实验证明胚芽鞘尖端产生的刺激可以通过琼脂片传递给下部。(必修三P47)

29.拜尔在暗处进行的实验证明胚芽鞘的弯曲生长,是尖端产生的影响在其下部分布不均匀造成的。(必修三P47)

30.温特将经过燕麦尖端处理过的琼脂块放在切去尖端的胚芽鞘一侧,证明造成胚芽鞘弯曲生长的是一种化学物质,并把这种物质命名为生长素。(必修三P47)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高一生物实验报告大全 实验一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实验原理:DNA 绿色,RNA 红色 分布:真核生物DNA主要分布在细胞核中,线粒体和叶绿体内也含有少量的DNA;RNA主要分布在细胞质中。 实验结果:细胞核呈绿色,细胞质呈红色。 实验二物质鉴定 还原糖+ 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脂肪+ 苏丹III 橘黄色 脂肪+ 苏丹IV红色 蛋白质+ 双缩脲试剂紫色反应 1、还原糖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还原糖含量高,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萝卜。 (2)试剂:斐林试剂(甲液:0.1g/mL的NaOH溶液,乙液:0.05g/mL的CuSO4溶液),现配现用。 (3)步骤:取样液2mL于试管中→加入刚配的斐林试剂1mL(斐林试剂甲液和乙液等量混合均匀后再加入)→水浴加热2min左右→观察颜色变化(白色→浅蓝色→砖红色) ★模拟尿糖的检测 1、取样:正常人的尿液和糖尿病患者的尿液 2、检测方法:斐林试剂(水浴加热)或班氏试剂或尿糖试纸 3、结果:(用斐林试剂检测)试管内发生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糖尿病患者的尿液,未出现砖红色沉淀的是正常人的尿液。 4、分析:因为糖尿病患者的尿液中含有还原糖,与斐林试剂发生反应产生砖

红色沉淀,而正常人尿液中无还原糖,所以没有发生反应。 2、脂肪的检测 (1)材料的选取:含脂肪量越高的组织越好,如花生的子叶。 (2)步骤:制作切片(切片越薄越好)将最薄的花生切片放在载玻片中央 染色(滴苏丹Ⅲ染液2~3滴切片上→2~3min后吸去染液→滴体积分数50%的酒精洗去浮色→吸去多余的酒精) 制作装片(滴1~2滴清水于材料切片上→盖上盖玻片) 镜检鉴定(显微镜对光→低倍镜观察→高倍镜观察染成橘黄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的检测 (1)试剂:双缩脲试剂(A液:0.1g/mL的NaOH溶液,B液:0.01g/mL的CuSO4溶液) (2)步骤:试管中加样液2mL→加双缩脲试剂A液1mL,摇匀→加双缩尿试剂B液4滴,摇匀→观察颜色变化(紫色) 考点提示: (1)常见还原性糖与非还原性糖有哪些? 葡萄糖、果糖、麦芽糖都是还原性糖;淀粉、蔗糖、纤维素都是非还原性糖。 (2)还原性糖植物组织取材条件? 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近于白色,如:苹果、梨、白色甘蓝叶、白萝卜等。 (3)研磨中为何要加石英砂?不加石英砂对实验有何影响? 加石英砂是为了使研磨更充分。不加石英砂会使组织样液中还原性糖减少,使鉴定时溶液颜色变化不明显。 (4)斐林试剂甲、乙两液的使用方法?混合的目的?为何要现混现用? 混合后使用;产生氢氧化铜;氢氧化铜不稳定。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归纳

蛋白质鉴定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豆浆、稀蛋清 先加A液,后加 B液,摇匀使用 尿糖检测葡萄糖葡萄糖试纸有色水、葡萄糖溶液、三份模拟“尿样” 无 绿叶中色素的提取和分离四种色素 提取液:无水 乙醇;分离 液:层析液 画滤液细线 细、直、干燥 后重复画 胡萝卜素: 橙黄色;叶 黄素:黄色; 叶绿素a: 蓝绿色;叶 绿素b:黄 绿色 新鲜的绿叶 (如菠菜叶) 层析液不能 没及滤液细 线(防止色素 溶解) 加入二氧化硅: 研磨充分;碳酸 钙:防止研磨中 色素被破坏 酒精酸性重铬酸钾溶液(橙色)灰绿色 CO2澄清石灰水石灰水混浊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再变黄学习、研究性课题调查对象统计方法计算公式 调查人群中遗传病人类某种 遗传病 汇总法发病率= 患病人数 被调查人数 ×100% 最好选取群体中发病率较高 的单基因遗传病 发病率广大人群进行调查 遗传方式患者家系 种群密度调查要随机取样活动强动 物 标志重捕法 初次捕获个体数 总数N = 重捕中标志个体数 重捕个体数 植物、活 动弱动物 样方法 所取各样方的种群密度和所 取样方数(取平均值) 土壤中小动物类群丰富度土壤中的 小动物 取样器取样法记名计算法、目测估计法 探究培养液中酵母酵母菌抽样检测法血球计数板显微计数

(1) 制作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建立减数分裂中染色体变化模型—构建物理模型法。血糖调节的模型—构建概念模型和物理模型法;种群数量增长模型—构建数学模型。 (2) 分离各种细胞器——差速离心法。证明DNA半保留复制——密度梯度离心法。 (3)分离叶绿体中的色素——纸层析法。观察线粒体——活体染色法;观察叶绿体——活体观察法(无需染色)。观察根尖分生组织细胞的有丝分裂、低温诱导染色体数目变化——死体染色法。 (4) 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对比实验法(有氧呼吸和无氧呼吸进行相互对照)和产物检测法。 (5) 制备细胞膜的方法——(渗透作用)吸水涨破法。取材:人和其他哺乳动物成熟的红细胞(无核膜和各种细胞器膜),不能用禽类和两栖类动物的红细胞,有细胞核和众多细胞器。 (6) 恩格尔曼水绵实验——通过好氧细菌确定释放氧气的部位在叶绿体(自变量:光照和黑暗;因变量:好氧菌聚集部位) (7) 假说—演绎法:①孟德尔发现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定律②摩尔根证明基因在染色体上③证明DNA的复制方法是半保留复制 (8) 萨顿提出“基因位于染色体上”的假说——类比推理法 (9) 同位素标记法:①研究分泌蛋白的合成和运输②鲁宾和卡门证明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中的O全部来自于H2O(自变量:标记物H218O和C18O2,因变量:O2的反射性) ③卡尔文追踪CO2中的C在光合作用中的转移途径(卡尔文循环)④赫尔希和蔡斯的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⑤DNA半保留复制 (10)提纯,鉴定—艾弗里的实验;离心技术——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DNA半保留复制。 (11)探究温度对酶活性的影响:材料——淀粉和淀粉酶,不能使用过氧化氢(化学性质不稳定,受温度影响易分解)。检测试剂不能用斐林试剂宜用碘液。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大全共14个实验 https://www.360docs.net/doc/e23909542.html,work Information Technology Company.2020YEAR

高考备考“生物实验”易错点归纳 (1)、可溶性还原性糖的鉴定: 植物组织应该选择苹果、梨等应该选择白色或者近于白色的组织,而不能选择西瓜; 鉴定的糖类为可溶性还原糖,故不能选用甘蔗作为实验材料; 实验过程中需要水浴加热; 若鉴定材料中不含可溶性还原糖,则实验结果的现象应该为蓝色,而非无色,答题时切忌描述为“无色”; 斐林试剂的配制为“等量混合均匀后使用,且须现配现用”,注意与双缩脲试剂的先加A液,后加少量B液区分开来。鉴定结果为斐林试剂在水浴条件下可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产生砖红色沉淀。 (2)、脂肪的鉴定实验: 材料选取得是富含脂肪的花生子叶,鉴定过程中须用显微镜进行观察,故而需要制片操作,若切片厚薄不均,会导致显微镜视野明暗不一; 在染色后,显微镜观察前,须用50%酒精溶液洗去浮色,便于我们区分被苏丹Ⅲ、苏丹Ⅳ染色的脂肪颗粒 (3)蛋白质鉴定实验: 材料选择:豆浆或者鸡蛋清(鸡蛋清须稀释,以避免试验后鸡蛋清粘附于试管壁上,不易清洗) 试剂配制:先加1~2mL A液,再加1~2滴B液。 实验原理:Cu(OH)2在碱性条件下与肽键发生络合反应,生成紫色络合物。(故而加热导致蛋白质空间结构发生改变引发的蛋白质变性之后的物质,仍能够与双缩脲试剂发生紫色络合反应)

实验拓展:将蛋白质与蛋白酶混合使其充分反应过后,再加入双缩脲试剂进行鉴定,仍能够发生紫色络合反应;将蛋白质+蛋白酶+多肽酶混合反应后,加入双缩脲试剂,实验结果依旧为紫色。【原因】 (4)观察细胞内的叶绿体: 材料:黑藻(它是真核细胞还是原核细胞为什么) (5)观察细胞内的线粒体: 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为什么不选择绿色植物细胞) 试剂:健那绿试剂(染成蓝色) 细胞活性:实验过程中细胞始终保持活性,故而在制作装片的过程中,须滴加生理盐水(等渗溶液),而不能滴加蒸馏水; (6)观察细胞内DNA和RNA的分布: 实验材料:人的口腔上皮细胞; 重要操作:HCl的作用:①增加细胞膜的通透性;②使DNA和蛋白质分开,便于染色剂染色; 试剂:吡罗红(RNA,故而细胞质被染成红色);甲基绿(DNA,故而细胞核被染成绿色) (7)植物细胞的质壁分离复原实验: 实验材料:植物的成熟细胞(不能选用根尖分生区和动物细胞)【满足两个条件:第一有细胞壁;第二有成熟大液泡】课本选用的实验材料为洋葱鳞茎外表皮(其液泡含有紫色色素,易观察);

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重点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作者:————————————————————————————————日期: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酵母菌是兼性厌氧菌型微生物真菌·酵母菌的生殖方式: 出芽生殖(主要) 分裂生殖孢子生殖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醋酸菌是单细胞细菌(原核生物),代谢类型是异养需氧型,生殖方式为二分裂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2018高考生物:高中生物实验归纳(全面) 一、用显微镜观察多种多样的细胞 1.实验原理 (1)放大倍数的计算,显微镜的放大倍数等于目镜放大倍数与物镜放大倍数的乘积。 (2)放大倍数的实质:放大倍数是指放大的长度或宽度,不是指面积或体积。 (3)高倍显微镜的作用:可以将细胞放大,更清晰地观察到细胞的形态、结构,有利于区别不同的细胞。 2.操作步骤 [深度思考] (1)如何区分目镜与物镜,其长短与放大倍数之间存在怎样的关系? 提示目镜无螺纹,物镜有螺纹。物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大;目镜越长,放大倍数越小。 (2)为什么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后,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提示低倍镜下视野范围大,而高倍镜下视野范围小,如果直接用高倍物镜观察,往往由于观察的物像不在视野范围内而找不到。因此,需要先用低倍镜观察清楚,并把要放大观察的物像移至视野中央,再换高倍物镜观察。 (3)如何把物像移到视野中央? 提示物像在视野中偏向哪个方向,装片就向哪个方向移动,简称“偏哪移哪”。 (4)若视野中出现一半亮一半暗;观察花生切片标本材料一半清晰一半模糊不清,出现上述两种情况的可能原因分别是什么? 提示前者可能是反光镜的调节角度不对;后者可能是由花生切片厚薄不均匀造成的。 (5)若所观察视野中有“污物”,应如何判断“污物”位置? 提示 [方法技巧] 1.关注显微镜使用的“4”个易错点 (1)必须先用低倍物镜观察,找到要观察的物像,移到视野中央,然后再换用高倍物镜。 (2)换用高倍物镜后,不能再转动粗准焦螺旋,只能用细准焦螺旋来调节。 (3)换用高倍物镜后,若视野太暗,应先调节遮光器(换大光圈)或反光镜(用凹面反光镜)使视野明亮,再调节细准焦螺旋。

高中生物实验论文-生物学经典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高中生物实验论文:生物学经典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 的作用-生物论文 高中生物实验论文:生物学经典实验在高中生物实验教学中的作用探究性学习理念已成为当下所倡导的最为重要的学习理念之一,探究性思想已被广大师生所接受。现行高中生物课本(必修)介绍了大量的经典实验,它不仅提供了科学史实,更重要的是展示了科学理论、科学理念的形成过程。它们所蕴含的探究性理念应该成为实验教学、尤其是探究性实验教学的重要素材。近年高考越来越重视对书本主干知识的考查,遵循源于课本、高于课本的原则,而作为书本的经典实验连年被高考所采用。因此,充分利用好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高中生物实验教学的重要内容。 1 经典实验在实验教学中的作用 (1)教材中的经典实验是对学生进行生物科学史教育的良好素材,科学家为科学献身的精神是对学生进行科学素养和科学精神教育的生动教材。 科学每前进一步,都凝聚着无数科学家的辛勤汗水。例如沃森和克里克这两位年轻的科学家在总结前人已有成果的基础上,提出了DNA分子双螺旋结构模型,可以说这两位科学家的合作精神是科学研究中的典范。奥地利遗传学家孟德尔身为传道士,却对自然科学充满兴趣,经过无数次实验总结出两大遗传定律,在当时不能被众人所接受的情况下仍能坚持真理。这里所体现出的合作精神,坚持真理的精神都是从事科研工作必须具备的品质。 (2)经典实验中体现出的探究性实验设计原则、步骤、思路为学生进行探究性实验设计提供了范本。教师可以此为素材进行分析,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在探究性实验设计中为研究某一因素对某一生理过程的影响,要遵循对照原则和

单一变量原则,教材中许多经典实验很好地体现了这些原则。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进行分析,可加深其对探究性实验设计思路的理解。 例如:光合作用一节中有关萨克斯验证光合作用需光的实验,为了尽量消除无关变量的影响,采用同一叶片的遮光部分和曝光部分进行对照,体现了实验设计的原则。而且此实验提供了一类实验,即需通過验证光合产物(或产物部位)来研究光合作用条件(或是判断C3、C4植物)的基本步骤:饥饿处理设置对照光照取叶酒精褪绿碘处理观察是否产生蓝色或产生蓝色部位。 教学实践表明,教师指导学生对这些实验认真分析,书写步骤、结果、结论,可大大提高学生的实验设计能力。 (3)经典实验中体现出的科学思路、科学思想是人类智慧的精华,通过对这些实验设计思路的分析,可以拓展学生思维,启迪智慧。 例如,恩格尔曼验证光合作用条件和场所的实验可以称为高中显微实验的经典。教师引导学生认真分析此实验,体会其中的绝妙之处:① 选用水绵作实验材料,水绵不仅具有细而长的带状叶绿体,而且螺旋状地分布于细胞中,便于观察和分析研究;② 将临时装片放在黑暗并且无空气的环境中,排除了环境中光和氧的影响,确保实验能正常进行;③ 选用极细的光束照射,并且用好氧细菌进行检测,从而能准确判断出水绵细胞中释放氧的部位;④ 进行黑暗和曝光的对比实验,从而明确实验结果完全由光照引起。 又如,在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的2个经典实验中,均是采用把蛋白质和核酸分开然后单独观察它们在遗传中所起作用这一思想。艾弗里采用的是化学提取和分离并鉴定S型细菌中的各物质,而后与R型细菌单独培养;而赫尔希和蔡斯则采用放射性35S和32P分别标记T2噬菌体蛋白外壳和核酸,去研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知识总结 一、常用仪器、试剂或药品的用途 1、NaOH:用于吸收CO2或改变溶液的pH 2、Ca(OH)2:鉴定CO2 3、CaCl2:提高细菌细胞壁的通透性 4、HCl:解离(15%)或改变溶液的pH 5、NaHCO3:提供CO2、作为酸碱缓冲剂 6、酸碱缓冲剂(Na2CO3/NaHCO3,Na2HPO4/NaH2PO4):用于调节溶液pH 7、NaCl:配制生理盐水(0.9%)或用于提取DNA(0.14M或2M) 8、琼脂:激素或其他物质的载体或培养基,用于激素的转移或培养基 9、酒精:用于消毒(75%)、提纯DNA(95%)、叶片脱色、配制解离液(95%的冷酒精)及洗去浮色(50%) 10、蔗糖:配制蔗糖溶液,测定植物细胞液浓度或观察质壁分离和复原

11、二苯胺:用于DNA的鉴定(沸水浴,蓝色) 12、甲基绿:检测DNA,呈绿色 13、吡罗红:检测RNA,呈红色 14、 15、斐林试剂(甲液0.1g/mL NaOH、乙液0.05g/mLCuSO4)/班氏试剂:鉴定可溶性还原性糖(沸水浴,砖红色沉淀) 16、双缩脲试剂:用于蛋白质的鉴定(紫色) 17、苏丹Ⅲ染液(橘黄色)和苏丹Ⅳ染液(红色):用于脂肪鉴定 18、碘液:用于鉴定淀粉(变蓝色) 19、龙胆紫溶液或醋酸洋红:碱性染料,用于染色体染色时,前者呈深蓝色,后者呈红色 20、改良苯酚品红染液:检测染色体,红色 21、健那绿B:检测线粒体,专一性让线粒体染色呈蓝绿色 22、重铬酸钾溶液:检测酒精,呈灰绿色 23、溴麝香酚蓝水溶液:检测CO2,由蓝变绿再变黄 24、吲哚酚试剂:用于维生素C的鉴定

高中生物教材实验总结

教材实验总结 1、生物科学实验的一般程序为: 观察并提出问题→提出假说→设计并完成实验→分析数据,得出结论 2、实验操作步骤应遵循四大基本原则 (1)科学性原则——符合实验的原理和程序; (2)可重复性原则——使其他人能按照该步骤完成实验并能不断重复而得到相同的结果;(3)简便性原则——能以最简单的步骤、材料(经济易得)完成实验; (4)单一变量原则——排除干扰、控制变量(强调变量的惟一性)。 3、设计实验步骤常用“四步法”。 第1步:共性处理实验材料,均等分组并编号。选择实验材料时要注意应用一些表示等量的描述性语言,如:“生长一致的”,“日龄相同的,体重一致的”等等。分成多少组要视题目中所给的信息而定,(一般情况分两组)。编号最好用A、B、C或甲、乙、丙,而不用1、2、3 避免与实验步骤相混淆。 第2步:遵循单因子变量原则,对照处理各组材料。方法为一组为对照组(往往为处于正常生理状态的),其余为实验组,对照组与实验组只能有一个实验条件不同(单因子变量),其他条件要注意强调出相同来,这是重要的得分点或失分点。至于变量是什么要根据具体题目来确定。 第3步:相同条件培养(饲养、保温)相同时间。 第4步:观察记录实验结果。 实验结果的预测(预期);首先要根据题目判断该题是验证性实验还是探究性实验,如果是验证性实验,则结果只有一个,即题目中要证明的内容。如果是探究性实验,则结果一般有三种:①实验组等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无影响。②实验组大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正相关。③实验组小于对照组,说明研究的条件对实验有影响,且影响是负相关。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1、原理、步骤、结论 2、实验注意事项 (1)选材:口腔上皮细胞、无色的洋葱表皮细胞,不能用紫色洋葱表皮细胞或叶肉细胞, 防止颜色干扰。 (2)缓水流冲洗目的:防止玻片上的细胞被冲走。

高中生物实验设计的基本原则

(2017·全国Ⅰ,29)根据遗传物质的化学组成,可将病毒分为RNA病毒和DNA病毒①两种类型。有些病毒对人类健康会造成很大危害。通常,一种新病毒出现后需要确定该病毒的类型。假设在宿主细胞内不发生碱基②之间的相互转换。请利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③的方法,以体外培养的宿主细胞④等为材料,设计实验以确定一种新病毒的类型。简要写出(1)实验思路,(2)预期实验结果及结论即可。(要求:实验包含可相互印证的甲、乙两个组⑤) 审题关键 信息①:病毒营寄生生活,由蛋白质和核酸组成,核酸是DNA或RNA,只含有二者中的一种,DNA和RNA在化学组成上的区别如下: 信息②:强调了碱基,二者碱基的区别:DNA特有T,RNA特有U。 信息③:放射性同位素标记法是指用放射性同位素替代某化合物中的特殊元素,来追踪该化合物的运行和变化规律。回忆相关内容: 信息④:联想T2噬菌体遗传物质的探究实验和病毒的寄生特点,标记病毒需要先用含有放射性元素的培养基培养宿主细胞,再让病毒去侵染标记的细胞,子代病毒就会被标记。 信息⑤:甲、乙两组要形成对比,结合信息①、②、③、④可判断出,应分别用放射性同位素标记DNA成分中的T和RNA成分中的U。 参考答案 (1)实验思路 甲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尿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乙组:将宿主细胞培养在含有放射性标记的胸腺嘧啶的培养基中,之后接种新病毒。培养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2)结果及结论:若甲组收集的病毒有放射性,乙组无,即为RNA病毒;反之为DNA病毒。错解例析 错例:用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培养病毒。一段时间后收集病毒并检测其放射性。 错因分析:没有分成甲、乙两组,而是用同时含有放射性同位素标记的尿嘧啶和胸腺嘧啶的培养基来培养,不能形成对照。病毒不能直接用培养基培养,这样设计不科学。 实验设计遵循的四大基本原则 1.单一变量原则:即除自变量(实验变量)以外,应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无关变量保持相同且适宜。如生物材料相同(大小、生理状况、年龄、性别等)、实验器具相同(型号、洁净程度等)、实验试剂相同(用量、浓度、使用方法等)和条件相同(保温或冷却、光照或黑暗、搅拌、振荡等)。 2.对照原则:应设置对照实验,使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自变量不同(其他因素都相同),以便消除无关变量对实验结果的干扰,增强实验结果的可信度。 3.平行重复原则:在实验设计中为了避免实验结果的偶然性,必须对所做实验进行足够次数的重复,以获得多次实验结果的平均值,保证实验结果的准确性。 4.科学性原则:在设计实验时必须有充分的科学依据,即实验目的要明确,实验原理要正确,实验研究的材料和实验方法的选择要恰当,整个实验设计的思路和实验方法的确定都不能偏离实验原理、有关的生物学知识及其他学科领域的基本知识。 1.已知蛋白质和双缩脲试剂反应呈现紫色,请你根据给出的实验材料设计一个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的实验,要求写出(1)基本的实验步骤,(2)预期实验结果和结论。 材料用具:双缩脲试剂A液、双缩脲试剂B液、蛋清稀释液(含有丰富蛋白质)、水、小烧杯、玻璃棒、试管、滴管和滴瓶、镊子、脱脂棉。 答案(1)步骤: ①用清水漱口后取适量唾液到小烧杯中,备用; ②取2 mL蛋清稀释液和2 mL唾液分别加入甲、乙两支试管中; ③分别向两支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1 mL,振荡后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4滴,振荡均匀后静置; ④观察并对照两支试管的颜色。 (2)预期结果和结论:甲、乙两支试管都呈现紫色,说明唾液中含有蛋白质。 解析要验证唾液中含有蛋白质,可采取设置对照实验的方法。取两支相同的试管,在其中一支试管中加入唾液,在另一支试管中加入蛋清稀释液作为对照,经过相同的处理后,根据

2020年盘点高考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考查 初中生物实验大全

摘要对生物学经典实验从多个方面的考查进行了分析,以期能从各个方面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复习。关键词经典实验细胞膜成分遗传物质光合作用中图分类号G6391 文献标识码 B 文件编号1003-7586(2011)03-0050-03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介绍生物学知识时,总是以从介绍经典实验人手。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提出(发现)问题一提出假设一实验验证一得出结论的常规科学思维方法,也可以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因此在高考试题总有对经典实验的考查。 1 对经典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直接考查 [例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 ①②③④ B ④②①③

C ②①④③ D 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 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 答案C。 [例2]格里菲思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 A 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 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 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 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答案D。 2 对经典实验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考查 [例3]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人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图1)。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 A 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 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 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及试题

高中生物实验总结大全高中生物实验原理及试题 【--高中生入党申请书】 高中生物实验原理的书写 一、实验原理的概念:实验原理是实验设计的依据和思路。 二、实验原理首先要遵循实验的科学性原则。实验中涉及到的实验设计依据必须是经前人证明的科学理论。如还原糖的鉴定,还原糖与斐林试剂产生砖红色的沉淀,淀粉的鉴定,淀粉遇碘变蓝,这都是科学理论。 三、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 实验原理的表述的内容:实验设计的整体思路,即通过…达到…的目的;还包括实验现象与结果出现的原因以及重要实验步骤设计的根据等。 一般有两种题型: 一种是知道实验的目的和材料写实验原理:

1.自变量的作用的科学依据。 2.操作自变量的原理。 3.因变量获得的原量。 另一种是做完了实验,根据实验的过程和步骤等写实验原理: 1.写出为什么这样操作? 2.写出为什么出现这样的现象? 四、典例剖析: 1、xx年全国卷Ⅰ第30题第Ⅱ小题:(据实验的背景写科学依据) Ⅱ.为了确定生长素类似物促进扦插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某同学用两种浓度的生长素类似物分别处理扦插枝条作为两个实验组,用蒸馏水处理作为对照组进行实验,结果发现三组扦插枝条生根无差异。回答下列问题:

(1)参考该同学的实验,在下一步实验中你应该如何改进,才能达到本实验的目的?请说明理论依据:。解析:此题先进行实验的评价并改错,即(1)改进方法:在某同学使用的两种浓度生长素类似物的基础上,分别在低于低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高于高浓度的范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以及两浓度之间设置一组浓度梯度进行实验,从而找到促进枝条生根的适宜浓度。实际上是表述了测定促进枝条生根的最适生长素浓度的实验步骤。 接着让考生说明这样做的理论依据,即实验原理中的第一点,就是要用到生物学上什么基本知识、规律和结论。“理论依据:生长素促进生根的浓度范围是一定的,浓度过高或过低都不能促进生根。”从这个题目中,体现了实验原理决定实验步骤,从实验步骤中可以透析出实验原理。实验原理是科学的理论,是写在书本上的,也是前人经过论证的。2、xx年全国卷Ⅰ第30题:(据实验步骤和实验目的写实验原理) 为了验证胰岛素具有降低血糖的作用,以小鼠活动状况为观察指标设计实验。 某同学的实验方案如下:

高中生物实验大全(详)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一、实验目的: 1、学会如何使用显微镜观察细胞; 2、了解细胞的结构; 3、学会制作临时装片。 二、实验材料:(实验材料可换)松针、动物血液、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 三、实验用具:载玻片、盖玻片、蒸馏水、滴管、镊子、土豆、刀片、显微镜(物镜5X、10X、40X) 四、方法步骤: 1、制作松针的临时切片: (1)取干净的载玻片一个平置于试验台上,用滴管在载玻片中央滴一滴蒸馏水。 (2)将土豆切成条状(截面约:0.5X0.5cm)取两条,将一根松针夹在两个土豆条之间,用刀片削成尽量薄的薄片,削时,手腕不动,靠大臂带动小臂移动刀片。切片数次。从中选取较薄的切片,置于载玻片的水滴上。 (3)从一侧轻轻盖上盖玻片,不要产生气泡。用吸水纸轻轻吸去盖玻片周围的水滴,即完成临时切片的制作。 2、观察切片: (1)取出显微镜,置于试验台上靠左的位置,打开光源。 (2) 将上步制作好的切片置于显微镜的载物台上,调整载物台位置,使盖玻片对准光源。(3)使用5X物镜观察切片,使松针切片在视野中心,换成10X物镜,观察松针叶面横切结构。 (4)换成40X物镜观察,注意细胞及细胞内物质结构,画图。 3、动物血液临时装片的制作及观察(除了不用切片,其他类似) 4、动物神经细胞永久装片的观察。 五、考点提示: 1、松针的叶面结构是什么样的? 2、动物细胞的结构是什么样的?与植物细胞又什么不同? 3、显微镜的物镜倍数愈大,视野的亮度如何?物体的大小如何? 4、如何调节焦距? 5、如何才能使切片尽量的薄?切片的厚薄对显微镜下观察的效果有什么影响。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实验目的: 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阐明实验原理—颜色反应,识记和区分用于可溶性还原糖、脂肪、蛋白质鉴定的试剂及产生的特定颜色,初步掌握鉴定上述化合物的基本方法,学会描述实验现象,掌握NaOH溶液和CuSO4溶液的使用方法。 二、实验原理: 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 1、生物组织中普遍存在的可溶性糖类较多,有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和蔗糖。前三种糖的 分子内都含有游离的具还原性的半缩醛羟基,因此叫做还原糖;蔗糖分子内没有,为非还原糖。实验中所用的斐林试剂,只能鉴定生物组织中可溶性还原糖,而不能鉴定可溶性非还原糖。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全!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 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盘点高考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考查

盘点高考对生物学经典实验的考查 新课标下的生物教材非常重视对学生探究能力的培养,因此在介绍生物学知识时,总是以从介绍经典实验入手。所谓经典实验,就是科学家们研究过程的再现,经典实验在生物学发展史中,深刻地影响着生物学思想的发展,推动着生物学理论的建立。经典实验包含了科学家们巧妙的取材,科学的设计,严谨的科学分析推理等丰富的科学探索经验。通过对经典实验的学习,可以训练学生提出(发现)问题→提出假设→实验验证→得出结论的常规科学思维方法,也可以培养他们尊重科学、崇尚科学和献身科学的精神。因此在高考试题总有对经典实验的考查。下面从几个方面分析如何对经典实验进行考查。 1 对经典实验的过程与实验结果直接考查 例1赫尔希通过T2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证明DNA是遗传物质,实验包括4个步骤:①培养噬菌体;②35S和32P标记噬菌体;③放射性检测;④离心分离。实验步骤的先后顺序为( ) A.①②③④ B.④②①③ C.②①④③ D.②①③④ 解析T2噬菌体是由蛋白质外壳和DNA组成的,用放射性同位素35S和32P可以分别对其进行标记,然后让其感染细菌(培养噬菌体),再进行离心分离,最后进行放射性检测,发现进入细菌体内的只有DNA,从而得出DNA是遗传物质的结论。答案为C 例2 格里菲思(F.Griffith)用肺炎双球菌在小鼠身上进行了著名的转化实验,此实验结果() A.证明了DNA是遗传物质 B.证明了RNA是遗传物质 C.证明了蛋白质是遗传物质 D.没有具体证明哪一种物质是遗传物质 解析英国科学家格里菲思只是通过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推论杀死的S型细菌中含有促进转化的活性物质“转化因子”,没有具体证明何种物质是遗传物质。答案为D 2对经典实验中科学方法与科学思想的考查 例3.1880年美国生物学家恩吉尔曼设计了一个实验研究光合作用的光谱。他将棱镜产生的光谱投射到丝状水绵体上,并在水绵悬液中放入好氧细菌,观察细菌的聚集情况(如图)。他得出光合作用在红光区和蓝光区最强。这个实验的思路是() A.细菌对不同的光反应不一,细菌聚集多的地方,细菌光合作用强 B.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O2浓度高,水绵光合作用强 C.好氧性细菌聚集多的地方,产生的有机物多,水绵光合作用强 D.好氧性细菌大量消耗O2,使水绵光合作用速度快,则该种光有利于光合作用 解析:通过分析本题可以学习科学家们的科学方法。好氧细菌的生活中是需要氧气的,因此在好氧细菌聚集的地方应该是氧气多的地方,也就是水绵光合作用强的地方。答案 B

高中生物实验所有染色剂及其性质详解(完整版)

1斐林试剂检测可溶性还原糖 原理:还原糖+斐林试剂→砖红色沉淀 注意:斐林试剂的甲液和乙液要等量混合均匀后方可使用,而且是现用现配,条件需要水浴加热. 应用:检验和检测某糖是否为还原糖;不同生物组织中含糖量高低的测定;在医学上进行疾病的诊断,如糖尿病、肾炎. 2 苏丹Ⅲ、苏丹Ⅳ检测脂肪 原理:苏丹Ⅲ+脂肪→橘黄色;苏丹Ⅳ+脂肪→红色 注意:脂肪的鉴定需要用显微镜观察.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脂肪. 3 双缩脲试剂检测蛋白质 原理: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 注意:双缩脲试剂在使用时,先加A液再加B液,反应条件为常温(不需要加热). 应用:鉴定某些消化液中含有蛋白质;用于劣质奶粉的鉴定. 4 碘液检测淀粉 原理:淀粉+碘液→蓝色 注意:这里的碘是单质碘,而不是离子碘. 应用:检测食品中营养成分是否含有淀粉 5 DNA的染色与鉴定 染色原理:DNA+甲基绿→绿色 应用:可以显示DNA在细胞中的分布. 鉴定原理:DNA+二苯胺→蓝色

应用:用于DNA粗提取实验的鉴定试剂. 6 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 原理:RNA+吡罗红→红色 应用:可以显示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注意:在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时用的是甲基绿和吡罗红混合染色剂,而不是单独染色. 7 台盼蓝使死细胞染成蓝色 原理:正常的活细胞,细胞膜结构完整具有选择透过性能够排斥台盼蓝,使之不能够进入胞内;死细胞或细胞膜不完整的细胞,胞膜的通透性增加,可被台盼蓝染成蓝色. 应用:区分活细胞和死细胞;检测细胞膜的完整性. 8 线粒体的染色 原理:健那绿染液是专一性染线粒体的活细胞染料,可以使活细胞中的线粒体呈现蓝绿色,而细胞质接近无色. 应用:可以用高倍镜观察细胞中线粒体的存在. 9 酒精的检测 原理:橙色的重铬酸钾溶液在酸性条件下与酒精发生化学反应,变成灰绿色. 应用:探究酵母菌细胞呼吸的方式;制作果酒时检验是否产生了酒精;检查司机是否酒后驾驶. 10 CO2的检测 原理:CO2可以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混浊,也可使溴麝香草酚蓝水溶液由蓝变绿在变黄.

高中生物实验(必考)超详细

实验一观察DNA、RNA在细胞中的分布(必修一P26) 一.实验目的:初步掌握观察DNA和RNA在细胞中分布的方法 二.实验原理: 1.甲基绿和吡罗红两种染色剂对DNA和RNA的亲和力不同,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利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将细胞染色,可以显示DNA和RNA在细胞中的分布。 2.盐酸能够改变细胞膜的通透性,加速染色剂进入细胞,同时使染色休中的DNA和蛋白质分离,有利于DNA与染色剂结合。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必修一P18) 一.实验目的:尝试用化学试剂检测生物组织中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二.实验原理:某些化学试剂能使生物组织中的有关有机化合物,产生特定的颜色反应。1.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与斐林试剂发生作用,可生成砖红色的Cu 2O 沉淀。如: 加热 葡萄糖+ Cu ( OH ) 2葡萄糖酸+ Cu 2O↓(砖红色)+ H 2O,即Cu ( OH ) 2被还原成Cu 2O,葡萄糖被氧化成葡萄糖酸。 2.脂肪可以被苏丹Ⅲ染液染成橘黄色(或被苏丹Ⅳ染液染成红色)。淀粉遇碘变蓝色。3.蛋白质与双缩脲试剂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蛋白质分子中含有很多肽键,在碱性NaOH溶液中能与双缩脲试剂中的Cu2+作用,产生紫色反应。) 三.实验材料 1.做可溶性还原性糖鉴定实验,应选含糖高,颜色为白色的植物组织,如苹果、梨。(因为组织的颜色较浅,易于观察。) 2.做脂肪的鉴定实验。应选富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最好,实验前一般要浸泡3~4小时(也可用蓖麻种子)。 3.做蛋白质的鉴定实验,可用富含蛋白质的黄豆或鸡蛋清。 四、实验试剂 斐林试剂(包括甲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 mL CuSO4溶液)、苏丹Ⅲ或苏丹Ⅳ染液、双缩脲试剂(包括A液:质量浓度为0.1g/ mL NaOH溶液和B液:质量浓度为0.01g/ mL CuSO4溶液)、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溶液,碘液、蒸馏水。 五、方法步骤:

高中生物选修一知识点总结大全

高中生物选修一生物技术实践知识点总结专题一传统发酵技术的应用 课题一果酒和果醋的制作 1、发酵:通过微生物技术的培养来生产大量代谢产物的过程。 2、有氧发酵:醋酸发酵谷氨酸发酵·无氧发酵:酒精发酵乳酸发酵 3 4、在有氧条件下,酵母菌进行有氧呼吸,大量繁殖。 C6H12O6+6O2→6CO2+6H2O 5、在无氧条件下,酵母菌能进行酒精发酵。 C6H12O6→2C2H5OH+2CO2 6、20℃左右最适宜酵母菌繁殖 酒精发酵时一般将温度控制在18℃-25℃ 7、在葡萄酒自然发酵的过程中,起主要作用的是附着在葡萄皮表面的野生型酵母菌. 在发酵过程中,随着酒精浓度的提高,红葡萄皮的色素也进入发酵液,使葡萄酒呈现深红色. 在缺氧呈酸性的发酵液中,酵母菌可以生长繁殖,而绝大多数其他微生物都因无法适应这一环境而受到制约。 8

9、当氧气、糖源都充足时,醋酸菌将葡萄汁中的糖分解成醋酸;当缺少糖源时,醋酸菌将乙醇变为乙醛,再将乙醛变为醋酸。 2C2H5OH+4O2→CH3COOH+6H2O 10、控制发酵条件的作用 ①醋酸菌对氧气的含量特别敏感,当进行深层发酵时,即使只是短时间中断通入氧气,也会引起醋酸菌死亡。 ②醋酸菌最适生长温度为30~35℃,控制好发酵温度,使发酵时间缩短,又减少杂菌污染的机会。 ③有两条途径生成醋酸:直接氧化和以酒精为底物的氧化。 11、实验流程:挑选葡萄→冲洗→榨汁→酒精发酵→果酒(→醋酸发酵→果醋) 12、酒精检验:果汁发酵后是否有酒精产生,可以用重铬酸钾来检验。在酸性条件下,重铬酸钾与酒精反应呈现灰绿色。先在试管中加入发酵液2mL,再滴入物质的量浓度为3mol/L的H2SO43滴,振荡混匀,最后滴加常温下饱和的重铬酸钾溶液3滴,振荡试管,观察颜色 13、充气口是在醋酸发酵时连接充气泵进行充气用的;排气口是在酒精发酵时用来排出二氧化碳的;出料口是用来取样的。排气口要通过一个长而弯曲的胶管与瓶身相连接,其目的是防止空气中微生物的污染。开口向下的目的是有利于二氧化碳的排出。使用该装置制酒时,应该关闭充气口;制醋时,应该充气口连接气泵,输入氧气.

最新高中生物必修课本实验归纳(全)知识分享

高中生物必修一实验归纳 高中生物所有试验 实验一使用高倍显微镜观察几种细胞 1、高倍镜的使用步骤:(1)在低倍镜下找到物象,将物象移至视野中央;(2)转动转换器,换上高倍镜。(3)调节光圈和反光镜,使视野亮度适宜。如果光线较暗时,可用凹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大的光圈;如果光线明亮时,可用平面反光镜来对光,同时选用较小的光圈。(4)调节细准焦螺旋,使物象清晰。换用高倍镜后不能使用粗准焦螺旋。 2、低倍镜和高倍镜的区别: 透镜大小镜头长短视野亮度物像大小细胞数量 低倍镜小短亮小多 高倍镜大长暗大少 3、污点位置的判断:用显微镜观察玻片标本时,目镜、物镜、所观察的材料是在同一直线上的,只要分别转动镜头或移动玻片标本,看污物是否随之而动,就可做出正确判断。 实验二检测生物组织中的糖类、脂肪和蛋白质 (一)可溶性还原糖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斐林试剂与可溶性还原糖(如葡萄糖、果糖、麦芽糖)反应,生成砖红色沉淀。(这种试剂要现配现用。甲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与乙液(质量浓度为0.05g/mL的CuSO4溶液)等量均匀混合生成蓝色Cu(OH)2,Cu(OH)2与可溶性还原糖发生反应。 淀粉、蔗糖等不能与斐林试剂发生颜色反应。 2、实验过程: 1

选材(应选含糖量较高、颜色为白色或浅色的植物组织,以苹果、梨为最好)研磨过滤组织样液加入斐林试剂(现配现用)摇匀水浴加热观察颜色反应(浅蓝色棕色砖红色沉淀)。 (二)脂肪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苏丹Ⅲ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橘黄色 苏丹Ⅳ染液:把脂肪物质染成红色 2、实验过程 选材(选含脂肪的种子,以花生种子为较好)浸泡制作花生子叶临时转片(徒手切片,切片要薄,如厚薄不均就会导致观察时有的地方清晰,有的地方模糊)滴3滴苏丹Ⅲ染液染色用体积分数为50%的酒精洗浮色显微镜观察(先用低倍镜,找到子叶最薄处,并移到视野中央,再换高倍镜,调整细焦螺旋观察,可见已着色的脂肪颗粒)。 (三)蛋白质的检测和观察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 双缩脲试剂:与蛋白质发生作用,产生紫色反应。(在碱性溶液中,Cu2+与蛋白质发生反应)双缩脲试剂A液:质量浓度为0.1g/mL的NaOH溶液 双缩脲试剂B液:质量浓度为0.01g/mL的CuSO4溶液 2、实验过程 选材(豆浆或鸡蛋蛋白)取组织样液加入试管中加入双缩脲试剂A液 加入双缩脲试剂B液摇匀观察,出现紫色。 (四)淀粉的检测和观察 2 1、实验原理及化学试剂:淀粉遇碘变蓝。 2、实验过程:选用富含淀粉的植物组织(如马铃薯)将组织样液注入试管滴加碘液观察颜色反应。 +-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