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为与健康

行为与健康
行为与健康

人们从早晨到晚上,回顾一天的活动,会惊奇地发现,一些行为不是出于思索以后,即动机性行为,而是出于习惯的动作。这些习惯有的是健康的习惯,也有的是不利于健康的习惯,即不良习惯。据WHO估计,由不良习惯引起的人为疾病,在发达国家已占75 %以上,发展中国家则占45 %以上[1] 。因此如何改变人们的不良习惯,引导健康习惯,确实是极为普遍、易被忽视而又十分重要的问题。行为科学是一门研究人类行为的发生、进化和发展;正常和异常行为的特征,以及预防矫正异常行为的科学,运用行为科学改变人们不良的行为习惯,建立起健康的生活方式。1.习惯与健康:习惯是人们的一种心理倾向,是一种比较固定的机械化从事完成自动化动作和行为的心理倾向。这种心理倾向一旦完成,就成了人们不可缺少的需要。习惯从健康角度出发,可分为健康习惯和不良习惯。健康习惯,即人们所表现出来的有益于心理、身体健康的各种行为和进行的一切正常活动,如合理膳食、每天锻炼、不嗜烟酒、精神卫生等。不良习惯即不利于身心健康的各种行为和生活方式,并形成一种不假思索的自觉性行为,如吸烟、酗酒、随地吐痰等。目前,人们已经发现由不良行为导致疾病,已日益影响着健康,正如著名医学家、社会学家诺勒斯提出:“99%的人生来就是健康的,但由于以后的社会环境和个人的不良习惯而使人生病”。确实,如今威胁人们健康的诸如心脏疾病、恶性肿瘤、性病等无不和不良习惯有关,不良习惯给人类健康可造成极大的危害。2 .帮助改变不良习惯的方式:根据行为科学的基本原理,要改变人们的行为主要是对人们的某种行为习惯给予肯定或否

定,以使这个行为习惯巩固或消退,进而达到控制行为发展的目的,它包括“正强化”和“负强化”。“正强化”是对健康习惯给予肯定,使之继承发扬;“负强化”是对不良行为进行控制、改造,基本形式有三种。2 1.强制性改变,是指强有力的组织和法律的控制。如食品卫生法、环境保护法以及城市卫生行为准则等,都可视为政策部门对某些行为习惯的有计划的改变。2 2 .指导性改变:针对某种不良行为提出改善办法,以供人们予以采纳,如健康信息指导中心等。2 3.讨论和参与:让大众一起讨论健康问题,认识不良行为习惯的危害,提出改善不良行为的多种方案,以便让他们自己选择最合适的方式,解决其自身的不良行为问题,如吸烟危害的专题讨论。3.改变根深蒂固不良习惯的过程:心理学认为,一种行为经过长期多次反复,就能形成自觉行为而巩固起来。这种根深蒂固的行为习惯,常常与人们的某种需要相联系,成为日常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东西。现代心理学家勒温有一个改变不良习惯“解冻到再冻结”[1] 的理论,例如一个有吸烟习惯的人已决定戒烟,即接受行为的“解冻”,然后通过判断问题,树立目标,建立新行为(如咀嚼口香糖) ,当新的行为已成为生活常规,不吸烟被认为是理所当然的时候,就进入“再冻结”阶段,戒烟成功了。4.几种特殊的改变方法:为引导有不良习惯的人从不受理智、意识控制下提高其自觉性和积极性,可因地制宜地采取一些特殊的改变方法。如想象法、恐惧法、敌对反应法、厌恶法、反馈法等[2 ] ,因篇幅有限,不在这里赘述。5 .引导健康教育习惯的关键是行为巩固:一个人取得不良习惯行为转变的成果是来之不易的。但由于行为

要受主观认识、思想、情感和客观环境等诸多因素的影响,如掉以轻心,可能使已经改变的习惯出现反复(如戒烟)。因此,必须加强行为改变的巩固工作。5 1.组织学习与某种行为习惯有关的卫生知识,加强记忆,不断提高认识水平,增强对旧习惯反复的抵制力。5 2 .强化条件刺激,尽快形成新的健康习惯。5 3.搞好信息反馈,使新的行为习惯获得相应的报偿,充分调动坚持新行为的积极性。5 4.利用社会与群体舆论,肯定和支持新的行为。可以预见,通过对影响健康的不良行为习惯的干预,使人类主要死因中的心脑血管疾病、恶性肿瘤和意外死亡的发病率、死亡率进一步下降,减少因不良行为习惯引起的人为疾病,达到改善人类健康状况,提高生命质量,延长寿命的目的,这将是 2 1世纪健康心理学的主要任务浅论行为科学与健康的关系@张

基本健康行为

1、在哪些情况下需要洗手? 答:遇到下述情况都需要洗手:吃饭服药前,接触清洁物品、搂抱婴幼儿前,便前便后;做完扫除工作之后,接触钱币之后,外出归来;去医院看病或者接触患者后,接触过血液、泪液、鼻涕、痰液或唾液之后,尤其是接触过传染物品后,更要经过消毒反复清洗。 2、怎样才是正确洗手的方法? 答:用流动的自来水充分冲洗手腕、手掌和手指,打上肥皂均匀涂抹,搓出皂沫,应让手掌、手背、手指、手缝等都沾满,然后再反复搓洗各个部位。洗手搓揉的时间不应少于15秒,最后用流动的自来水冲洗干净。 3、为什么不能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等物品? 答:共用牙刷、毛巾、剃须刀等物品,可以造成疾病的传播,如皮肤病、性传播疾病和其他传染性疾病,另外,不共用毛巾、脸盆等,还能预防沙眼、“红眼病”等接触性传染病。 4、预防龋病的主要方法是什么? 答:每天刷牙。最好每天早、晚各刷一次牙,每次刷牙不少于3分钟。晚上睡前的一次刷牙更为重要。 5、我们怎样避免被动吸烟的危害? 答:⑴吸烟者不要当着他人的面吸烟;⑵我们每一个人都要有勇气和责任,向吸烟者说:不要在我面前吸烟;⑶让我们共同努力,创建一个无烟健康的生活环境。 6、“世界无烟日”是哪一天? 答:1每年的5月31日定为“世界无烟日” 7、下列标识图代表什么意思? 请勿吸烟禁止吸烟

8、在饮酒时应注意什么? 答:⑴选取低度酒(20度以下);⑵尽量少喝;⑶不空腹饮酒;⑷不劝酒; ⑸饮酒时不同时饮碳酸饮料;⑹高血脂、高血压、冠心病患者应戒酒;⑺不养成一醉方休和借酒浇愁的不良饮酒习惯。 9、怎样避免形成药物依赖? 答:⑴成瘾性药物必须凭医生的处方购买。⑵服用镇静催眠药和镇痛药等成瘾性药物,一定要在医生的指导下进行,千万不要自行服用。⑶症状好转后应逐步减量。尤其是服用催眠药,应采用最小剂量,失眠症状改善后应停止服药。 10、毒品有哪些危害? 答:吸毒是一种违法行为,毒品的危害可以概括为毁灭自己、祸及家庭、危害社会。 11、“国际禁毒宣传日”是哪一天? 答:每年的6月26日。 12、要养成怎样的开窗习惯? 答:要养成勤开窗的习惯。在寒冷的冬季,也应做到每天开窗通风,最好在早、中、晚各1次,每次l 5~20分钟。以上午9:00-11:00或下午2:00-4:00为佳。 13、如何选择蔬菜? 答:(1)选择新鲜和应季蔬菜;(2)尽可能食用的蔬菜种类多;(3)深色蔬菜占一半;(4)多吃十字花科蔬菜(白菜、萝卜、油菜、芥蓝等),菠菜,菌藻类;(5)避免储存时间长,少吃腌菜和酱菜;(6)吃马铃薯、芋头、莲藕、山药等含淀粉较多的蔬菜时,适当减少主食;(7)每天摄入多种蔬菜。 14、烹调蔬菜的正确方法? 答:先洗后切、急火快炒、开汤下菜、炒好即食。 15、改善我国居民钙摄入不足的方便、经济、有效的措施是什么?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章节测试题与答案 第1章单元测试 1、据研究,世界上由吸烟引起的癌症占 答案:30% 2、体内乙醇含量达到多少 ml 时会导致生理功能失调,精神失控? 答案:50~100 3、下列哪项最符合世界卫生组织(WHO)对健康的定义: 答案:身体上、精神上的完满状态,以及良好的适应力 4、亚健康状态的人约占总人口的: 答案:75% 5、2008 年我国城市疾病死亡率排首位的疾病是: 答案:恶性肿瘤 6、危害健康行为的特点 答案:长期稳定的习惯、对个人和(或)他人的健康有明显的危

害、后天形成的习惯 7、危害健康的习惯性行为包括: 答案:饮食偏好、少量吸烟、喜静不喜动、大量饮酒 8、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答案: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积极锻炼、适量睡眠、积极的休息 9、吸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危害因子 答案: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心血管病、冠心病 10、健康四大基石包括 答案:心理平衡、合理膳食、适量运动、戒烟限酒 第2章单元测试 1、世界上只有一种东西天生就是给人吃的,营养最全面: 答案:母乳 2、哪种营养素是体内氨的唯一来源? 答案:蛋白质 3、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答案:葡萄糖 4、体内主要的贮能物质是 答案:脂类 5、缺乏时可导致食欲减退、性成熟障碍等症状的是 答案:锌 6、三大营养物质通常是指 答案:蛋白质、糖类、脂类 7、属于必需氨基酸的是() 答案:缬氨酸 8、人体所需的碳水化合物主要来自 答案:薯类、谷类 9、属于体内微量元素的是 答案:铁、铜、碘 10、关于维生素A,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答案:是第一个发现并正式全名的维生素、缺乏时可导致夜盲症、胡萝卜、鱼肝油中含量较多、过量摄入会中毒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标准答案)

第三章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作者:————————————————————————————————日期: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D )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 B.知识和行为没有关系,如医生有吸烟危害健康的知识,医生吸烟率并不低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

古丈县第一完全小学一二年级 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考核 姓名性别班级 一、健康知识(共12题。由老师读题,学生在题后的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1.我们的身体从外部看,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2.小学生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充足。() 3.小学生一至六年级是儿童换牙、长牙的重要阶段。() 4.看书、看电视2小时后要休息片刻。() 5.阳光、空气和水是健康的三要素。() 6.“四害”是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7.耳朵痒时要用手指挖一挖耳朵。() 8.鼻子是人体呼吸空气和嗅气味的重要器官。() 9.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 10.蔬菜没有鱼肉好吃,所以应多吃鱼肉,少吃蔬菜。() 11.室内通风是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

12.不吃早餐会影响记忆力。() 二、健康行为(共13项,由老师逐项读题,学生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在每题后面的两个括号内选一个打“√”)已做到未做到 1.读书写字时姿势正确。()() 2.讲卫生,爱清洁,常剪指甲勤洗澡。()() 3.喝水时用自己的茶杯。()() 4.不用脏手擦眼睛。()() 5.吃东西前和便后都洗手。()() 6.不随地乱扔果皮废纸。()() 7.上学时带手帕或纸巾。()() 8.每天早晚刷牙一次,吃东西后漱口。()() 9.刷牙时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 10.坚持用竖刷法刷牙。()() 11.你晚上做到9时上床睡觉吗()() 12.你家做到经常开窗通风吗()()

13.在学校内平常说话做到控制声音()()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教程考试答案

? 名 称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 对应章节 ? 成绩类型 分数制 ? 截止时间 2016-12-15 23:59 ? 题 目 数 50 ? 总 分 数 100 ? 第1部分 ? 总题数 :50 1 【单选题】(2分 )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A.T B.F 2 【多选题】 (2分) 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A.积极锻炼 B.合理营养 C.平衡膳食 D.适量睡眠 E.积极的休息 3 【单选题】 (2分 ) 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 A.20%~30% B.30~40% C.60~70% D.40~50% E.50%~60% 4 【单选题】(2分) 运动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A.F B.T 5 【多选题】(2分) 合理营养的内涵包括 A.谷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B.动物性食品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 C.每日烹调用油20~30克 D. 大豆中的植物蛋白质含8种必需氨基酸 E.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6 【单选题】(2分 ) 糖尿病人甜食不能吃,“无糖”食品多吃无 妨。 A.T B.F 7 【多选题】(2分 )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膳食因素 A.不饱和脂肪 B.膳食纤维 C.饱和脂肪 D.维生素C 和E E.碳水化合物 8 【多选题】(2分)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有 A.种植性转移 B.非分泌型转移

C.淋巴道转移 D.血液转移 E.直接蔓延 9 【多选题】(2分 )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A.生育及性生活 B.抽烟酗酒 C.环境污染 D.不良的膳食结构 E.某些职业 10 【多选题】(2分)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A.肠梗阻(晚期症状) B.腹部包块 C.腹痛、腹胀(早期症状) D.排便习惯改变(多表现为腹泻,便秘,便不尽感) E.大便的性状改变(大便变细、便中带血、脓或黏液) 11 【多选题】(2分 ) 下列哪些不良的膳食结构与肿瘤的发生关系密切 A.高胆固醇、低纤维膳食 B.高脂肪、低纤维膳食 C.低脂肪、高纤维膳食 D.低胆固醇、低热量膳食 E.高胆固醇、高热量膳食 12 【多选题】 (2分) 吸烟是许多疾病的主要危害因子 A.冠心病 B.慢性呼吸系统疾病 C.脑血管病 D.心血管病 E.恶性肿瘤 13 【多选题】 (2分) 下列血压属于正常值的是 A.105/65 B.125/80 C.105/85 D.115/75 E.115/86 14 【单选题】(2分 ) 血糖是指血液中的 A.果糖 B.葡萄糖 C.蔗糖 D.多糖 E. 麦芽糖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基本技能考核(二).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基本技能考核(二) 一、判断题(对的打√、错的打× )(每题5分共50分) 1、健康是指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不虚弱,而且是身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能力上三方面的完美状态。 ( ) 2、看电视不用限制几小时,离电视屏幕也不用限制距离。 ( ) 3、乘坐公共汽车严禁在车内吐痰,废弃物应向窗外扔。 ( ) 4、劳逸结合,每天要保证2小时睡眠。 ( ) 5、公共场所无人监管就可以吸烟。 ( ) 6、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 ) 7、预防接种是为了预防传染病。( ) 8、“四害”是指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 ) 9、有病及早就医,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 ) 10、根据免疫规划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 ) 二、单项选择题(每5分共50分) 1、人体合理膳食的原则之一是 ( ) A、多吃鱼、肉类等荤食品 B、荤素、粗细搭配,多吃新鲜水果 C、常年吃素 D、不知道 2、发生煤气中毒后,首先应该怎样处理? ( ) A、给病人喝水 B、将病人移到通风处 C、服用抗生素 D、不知道 3、为了预防近视,看电视时眼睛与屏幕的高度最好是 ( ) A、眼比屏幕稍高一些 B、屏幕比眼稍高一些 C、两者等高

4、不在街边小铺吃未经严格消毒的食品,有利于预防哪种疾病。( ) A、甲型肝炎 B、乙型肝炎 C、肾炎 5、烟草主要有害成分不包括以下哪种物质。 ( ) A、尼古丁 B、烟焦油 C、细菌 D、一氧化碳 6、怎样预防肠道传染病: ( ) A、喝开水、吃熟食、冼净手 B、勤锻炼、多营养、休息好 C、营养、保暖、 7、个人卫生“五勤”不包括 ( ) A、勤洗脸 B、勤洗澡 C、勤理发 D、勤剪指甲 E、勤晒被褥 F、勤洗手 8、成人每天适宜的食盐量是 ( ) A、7克以下 B、6克以下 C、5克以下 D、4克以下 E、3克以下 9、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处理,其中不包括 ( ) A、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 B、尽快注射抗毒血清 C、尽快注射狂犬疫苗 D、包扎伤口 10、什么样的方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 ( ) A、竖刷法 B、横刷法 C、随便刷 参考答案: 一、判断题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考核资料

〒丈县第一完全小学一二年级 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考核 姓名 _________ 性别________ 班级__________ 一、健康知识(共12题。由老师读题,学生在题后的括号里对的打“/错的打“ X”)。 1.我们的身体从外部看,由头、颈、躯干和四肢组成() 2.小学生应注意饮食均衡,营养充足。() 3.小学生一至六年级是儿童换牙、长牙的重要阶段。() 4.看书、看电视2小时后要休息片刻。() 5?阳光、空气和水是健康的三要素。() 6.“四害”是指老鼠、 蚊子、苍蝇、蟑螂。() 7.耳朵痒时要用手指挖一挖耳朵。() 8.鼻子是人体呼吸空气和嗅气味的重要器官。() 9.小学生每天的睡眠时间是8小时。() 10.蔬菜没有鱼肉好吃,所以应多吃鱼肉,少吃蔬菜。()

11.室内通风是预防非典的重要措施。() 二、健康行为(共13 项,由老师逐项读题,学生按自己的真实情况,在每题后面的两个括号内选一个打“ V”) 已做到未做到 1.读书写字时姿势正确。()() 2.讲卫生,爱清洁,常剪指甲勤洗澡。()() 3.喝水时用自己的茶杯。()() 4.不用脏手擦眼睛。()() 5.吃东西前和便后都洗手。()() 6.不随地乱扔果皮废纸。()() 7.上学时带手帕或纸巾。()() 8.每天早晚刷牙一次,吃东西后漱口。()() 9.刷牙时用保健牙刷和含氟牙膏。()() 10.坚持用竖刷法刷牙。()() 11.你晚上做到9 时上床睡觉吗?()() 12.你家做到经常开窗通风吗?()()

13.在学校内平常说话做到控制声音()()

〒丈县第一完全小学三年级 健康知识和行为问卷考核 姓名_________ 性别_________ 班级 _________ 一、健康知识(共10题。在每题的四个答案中选一个并将该答案的字母写在括号内) 1.眼睛的主要作用是() A、用来看东西 B、用来嗅东西 C、用来照相 D、用来美观 2.读书、写字时要姿势正确,眼与书本距离() A、1 米 B、0.5 米 C、30 - 35 厘米 D、15 厘米 3.良好的饮食习惯有() A、为了节省时间看书、学习,要快些吃 B、挑自己喜欢的东西吃 C、一日三餐要定时定量,少吃零食 D、多吃冷饮 4.消化系统是由哪两部分组成( )

健康教育行为

第三章健康教育行为改变理论 1. 健康教育的核心是行为改变,包括终止危害健康的行为、实践有利健康的行为以及强化已有的健康行为等。 2. 应用于个体水平的理论 (1)知信行模式 (2)健康信念模式 (3)行为变化阶段模式 (4)理性行为理论和计划行为理论 3. 行为改变的阶段模式认为人的行为变化通常需要经过以下5个阶段: 无转变打算阶段 打算转变阶段 转变准备阶段 转变行为阶段 行为维持阶段 4. 应用于人际水平的理论 (1)社会认知理论 (2)社会网络与社会支持 (3)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 5. 社会网络的特点 互惠 强度 复杂性 密度 同质性 地理分布 6. 社会支持类型:情感性支持、物质性支持、信息支持、评价支持 7. 紧张和应对互动模式的基本环节: 对紧张事件和形势进行评估; 对自己的应对能力进行评估; 在此基础上进行应对,解决问题或调整自己的情绪。 8. 应用于社区和群体水平的理论 (1)创新扩散理论 (2)社区组织和社区建设 9. Rogers根据人群在面对创新时接受创新事物的早晚将人们分为五种不同类型:先驱者(innovators)、早期接受者(early adopters)、相对较早的大多数接受者(early majority)、相对较晚的大多数接受者(1ate majority)、迟缓者(1aggards)。 10. 社区(community)通常指在一定地域范围内的社会群体;至少包括以下要素:人口、一定的区域(地理)、经济活动与共同利益(经济)、较密切的社会交往(社会)、居民的认同和相同价值观(心理)。 11. 社区组织(community organization)通常指社区内有目的、有计划地建立起来的以满足一定需要的各种团体和机构。可分为经济组织、政治组织和文化组织等。各种组织相互影响、相互联系,共同形成社区的组织体系。 12. 社区建设(community building)强调解决社区的问题不应被动地由外部或社区精英用“喂养”方式开展社区活动,而应使社区成员以主人翁身份共同来关心社区的问题、主动分担职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答案完整版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 答案 HEN system office room 【HEN16H-HENS2AHENS8Q8-HENH1688】

智慧树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2018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答案章测试答案需要完整版满分答案搜索薇芯松丛号【选修宝】 第三章单元测试 1 卫生部2004年10月12日健康调查结果显示,我国成人肥胖率约为 A. 5% B. 7% C. 9% D. 11% E. 13% 2 某人的身高176cm,体重82kg,其体重指数是 A. B. C. D. E.

3 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量的 A. 20%~30% B. 30%~40% C. 40%~50% D. 50%~60% E. 60%~70% 4 关于肥胖的危害,的是 A. 肥胖影响形体美观 B. 影响工作和学习 C. 易引发冠心病和高血压 D. 易患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 E. 易引起肝胆病变 5 减肥时,饮食方面应做到 A. 严格控制甜食的摄入 B. 禁止主食摄入 C. 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D. 少食多餐 E. 禁止摄入肉类 6 与肥胖发生关系密切的因素有 A. 遗传 B. 多食 C. 饮食结构 D. 饮食习惯 E. 运动 7 减肥的有效途径之一是提升新陈代谢水平,主要方法有 A. 饥饿疗法 B. 少食多餐 C. 早餐要吃饱,晚餐要吃少 D. 摄入适量蛋白质 E. 摄入膳食纤维 8 减肥者可以通过服用食欲抑制剂芬氟拉明,减少能量摄入,达到减肥的目的。 A. T B. F 9 过度肥胖者可以通过利尿药“速尿”、泻下药“大黄”等减轻体重。 A. T B. F 10 有氧运动是减肥的有效途径,其特点有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 健康行为知识到底有哪些?它能对我们的生活带来怎样的体验或者提升呢?放心,接下来准备带你了解当中的细节! 健康行为知识 一、个体健康行为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2、每天早晚刷牙,饭后漱口,做到一人一刷。 3、早晚洗脸,一人一巾;睡前洗脚,一人一条脚布、一只脚盆。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乱倒杂物、垃圾。 6、不吸烟、不酗酒。 7、每天进行一次身体锻炼。 8、根据计划免疫要求,按时让孩子接受预防接种。 9、经常通过广播、电视、卫生科普报刊等学习卫生知识,不断增强自我保健能力。 10、有病及早就医,定期参加体检;尊重科学,不相信迷信。 二、群体保健行为 1、居室整洁,无蜘蛛网、灰尘、油污,窗明几净,用品放置整齐。 2、室内空气新鲜,无异味,无蚊、蝇、老鼠、蟑螂等。

3、厨房有良好的排烟、排气和通风设施。 4、厨房内灶具、碗筷干净,物品存放整齐,地面保持清洁,生 熟食品分开。 5、厕所无臭、无蝇、便池无尿垢,地面、门窗、墙壁、灯具、 洗手盆池整洁。 6、办公室内有禁止吸烟标志或劝阻吸烟的宣传品。 7、阳台整洁,封闭规范。 8、家庭成员有良好的卫生习惯,懂得卫生防病知识。 9、积极开展有益于身心健康的文娱体育活动。 10、遵守交通规则,避免意外事故。 三、社区居民健康行为要求 1、学习卫生保健知识,有保健书籍,经常参加体育锻炼。 2、注意营养搭配,生熟食品分开,至少有两个菜板、两把菜刀。 3、社区居民家庭备有常用消毒剂,餐具定期消毒。 4、家庭环境清洁,物品整齐,居室经常通风。 5、不随地吐痰、不乱扔垃圾、不吸烟、不酗酒。 6、定期进行健康检查。

健康相关行为

第十章健康相关行为干预 习题 A1型题(1-30) 1.以下属于冒险行为的是() A.酒后不驾车 B.吸毒 C.适量运动 D.饭前便后洗手 E.开车系安全带 2.以下属病人角色行为的是() A.摄食行为 B.饭前便后洗手 C.请假在家休息 D.买保险 E.抽烟 3. 以下哪点体现了人类行为的社会性() A.儿子仿效父亲抽烟 B.看见老虎赶快奔逃 C.性行为 D.寻找食物充饥 E.喜甜食 4.以下属预防性健康行为的是() A.骑自行车 B.开车或坐车时系安全带 C.企业对“三废”的处理 D.适量饮酒 E.买保险 5.哪些人可以考虑用尼古丁辅助疗法来戒烟?() A. 以往戒烟后有严重的症状

B. 每天吸2包烟 C. 起床后半小时内就要吸烟 D. 所有愿意使用的吸烟者 E. 以上都不合适 6.对于已经有戒烟意愿的吸烟者,作为临床医生,应该立即采取的措施是 A. 帮助其了解吸烟的危害 B. 宣传戒烟的好处 C. 帮助确定戒烟日期 D. 提供戒烟药物 E. 安排随访 7.全世界约11亿吸烟者中,其中70%以上的烟民分布在() A.发展中国家 B.发达国家 C.欧洲 D.美洲 E.中国 8.世界上烟草生产和消费最大的国家是() A.中国 B.美国 C.印度 D.日本 E.越南 9.吸烟的长期健康危害是() A.胃酸分泌增加 B.心跳加快 C.肾脏排尿减少 D.味觉减弱 E.气喘 10.发达国家体力活动的构成主要以()为主;

A.工作 B.交通行程 C.家务 D.休闲时间 E.工作及家务 11.发展中国家人们体力活动的构成主要以()为主 A.工作 B.交通行程 C.家务 D.休闲时间 E.工作及家务 12.体力活动的推荐标准是() A. 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1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B.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2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C.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3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D. 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6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E. 每个成年人在一周的每一天或绝大部分天内都应该有累计90分钟的 中等强度的体力活动 13.推荐人们以控制体重为目的的体力活动标准是() A.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60分钟的体力活动 B.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70分钟的体力活动 C.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90分钟的体力活动 D. 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150分钟的体力活动 E. 一周的每一天都要有120分钟的体力活动 14.健康促进的概念为 ( )

社会、行为与健康重点

第一章绪论 1.医学模式:指在不同历史阶段和科学发展水平条件下,人类为保护健康与疾病作斗争时观察、分析和处理各种问题时的标准形式和方法。 2.生物医学模式的基本观点 ①模式建立在生物科学基础上 ②健康是宿主、环境和病因三者之间的平衡,疾病则是该平衡的破坏 ③机体组织结构的改变和生理生化功能的异常,导致疾病的发生 ④病因多系生物的、理化的,单因单果的疾病表现形式 ⑤没有病既是健康 3.现代(整体)医学模式 (1)产生背景 ①医学发展的社会化趋势②疾病谱和死因谱的改变③健康需求的普遍提高④医学学科的内部融合与外部交叉发展 (2)内容 ①影响人群健康的主要因素是:环境、生物、行为生活方式、卫生服务等四类 ②各类影响因素的重要性因疾病和地区而异 ③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对卫生服务的影响 “四个扩大” 从治疗服务扩大到预防服务、从技术服务扩大到社会服务、从院内服务扩大到院外服务、从生理服务扩大到心理服务 4.消极健康观的内容和特征 无病就是健康是传统健康观的核心。 特征:①单一性②以二元形式来记录健康,即疾病或死亡的有或无③健康与否由医生作出判断 5.积极健康观的定义、特征和内容 WHO指出:健康不仅仅是没有疾病和虚弱现象,而且是一种躯体上、心理上和社会适应方面的完好状态。 特征: ①健康具有多维性 健康内容包括:身体健康、心理健康、社会健康、角色功能和健康感觉 ②健康具有连续性 健康谱:从完全健康到最差的健康状态或死亡是个连续变化的谱级 ③健康描述的功能性 主要是指健康描述应着重于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完成日常活动、任务或各种角色,着重于处于某种健康状态下的个人其行为能力如何,即用行为或功能术语表述健康。 内容: ①躯体健康 躯体健康是指躯体的结构完好和功能正常。躯体健康只是限于利用当代科技手段对人体进行观察和测定,如果未发现异常即认为是躯体健康。 ②心理健康 正确认识自我、正确认识环境、及时适应环境。 ③社会适应能力良好 社会适应能力良好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 它包括三方面的含义:每个人的能力应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的发挥;作为健康人应有效的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基本技能考核

健康教育知识、行为、基本技能考核(一) 一、是非判断题(50分) 1、饭前便后洗手,防止病从口入。 ( ) 2、只要身体健康,吸烟喝酒没有关系。 ( ) 3、运动量大的、劳动强度大的,饮食热量和食盐可以不加控制。( ) 4、勤洗澡、勤理发、勤剪指甲、勤换衣服、勤晒被褥,保持服装整洁,属于个人健康行为。( ) 5、预防呼吸道传染病,居家要关闭好窗户。 ( ) 6、保持养生的原则是:少盐、少糖、少酒、少忧、少吃油杂食物、少在屋里呆、少荤多素、少发无名火。( ) 7、不在公共场所吸烟,医院、学校属无烟区域。 ( ) 8、预防沙眼和红眼病的有效方法之一是毛巾、面盆、手帕每人专用。 ( ) 9、孩子出生后要按计划免疫程序进行预防接种。 ( ) 10、孩子出生后应尽早母乳喂养,6个月后也不用添加辅食。 ( ) 二、选择题(填最佳答案,50分) 1、四害是指 ( ) A、老鼠、臭虫、苍蝇、蟑螂 B、老鼠、蚊子、苍蝇、蟑螂 2、烟草主要有害成分不包括 ( ) A、尼古丁 B、烟焦油 C、细菌 D、一氧化碳

3、预防接种是为了 ( ) A、预防癌症 B、预防传染病 C、预防中毒 4、什么样的方法是正确的刷牙方法 ( ) A、竖刷法 B、横刷法 C、随便刷 5、成人每天适宜的食盐量是 ( ) A、5克以下 B、6克以下 C、7克以下 D、4克以下 6、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立即处理,其中不包括 ( ) A、立即用肥皂水冲洗伤口 B、尽快注射抗毒血清或狂犬免疫球蛋白 C、尽快在不同部位注射狂犬疫苗 D、立即包扎伤口 7、积极开展有益身心健康的文体活动,其中不包括 ( ) A、每天坚持运动15分钟以上 B、运动量要以微微出汗即可 C、听音乐、书法、垂钓、养花、跳舞、旅游是很好的文体活动 D、经常看电视、使用电脑是锻炼大脑的好方法 8、预防高血压的方法下面哪种不当 ( ) A、低盐饮食 B、戒烟限酒 C、控制饮食,减轻体重 D、少吃或不吃动物脂肪 E、少吃多餐,早睡早起 9、人体所需的营养素有:糖类、蛋白质、无机盐、微量元素、维生素和水以及( ) A、氨基酸 B、胆固醇 C、脂类 D、纤维素

智慧树知到《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2019见面课答案

见面课:如何减肥 1、1.某男性,41岁,身高176cm,体重165斤,腰围125cm,请问他的体重指数是:A:53.27 B:26.63 C:53.33 D:26.67 E:22.96 正确答案:26.63 2、2、按中国人的体型,当体重指数(BMI)大于下列何者时,称为肥胖: A:18.5 B:22 C:24 D:28 正确答案:28 3、3、单纯性肥胖的首选治疗方法是 A:控制饮食 B:手术疗法 C:控制饮食+运动疗法 D:药物疗法 E:运动疗法 正确答案:控制饮食+运动疗法 4、下列属于有氧运动的是:

B:快走 C:举重 D:跳舞 E:骑车 正确答案:跑步,快走,跳舞,骑车 5、机体所需能量的60%~70%来自: A:碳水化合物 B:脂肪 C:糖类 D:蛋白质 E:胆固醇 正确答案:碳水化合物,糖类 6、20岁的青年人,有氧运动时比较适度的心率(次/分)是:A:90 B:115 C:135 D:160 E:180 正确答案:135,160 见面课:有效预防冠心病 1、下列哪些是引起动脉粥样硬化发生的可控危险因素?

B:遗传 C:血脂异常 D:吸烟 E:高血压 正确答案:血脂异常,吸烟,高血压 2、心绞痛发作时主要有哪些表现? A:疼痛 B:出冷汗 C:胸闷 D:发热 E:尿量减少 正确答案:疼痛,出冷汗,胸闷 3、血脂代谢异常是冠心病最重要的危险因素,下列哪些脂蛋白增高对机体不利? A:总胆固醇 B:甘油三酯 C:高密度脂蛋白(HDL-C) D: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 E: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 正确答案:总胆固醇,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极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VLDL-C)4、下列哪些行为生活方式与冠心病的发生关系密切? A:缺乏运动

__行为与健康(含答案)

第三章行为与健康复习题 一、单选题(每题1分) 1.“有人爱吸烟,又害怕得肺癌”属于的动机冲突是( D ) A.双趋式冲突 B.双避式冲突 C.双重趋避式冲突 D.趋避式冲突 2.健康相关行为是( B ) A.与疾病有关的行为B.与健康和疾病有关的行为C.促进健康的行为D.危害健康的行为3.人觉察到自己患有某种疾病去医院看病( D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4.身残志坚,积极康复属于 ( A ) A.病人角色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5. 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的行为表现是(C)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6.发生地震后的自救互救行为带属于( A ) A.预警行为B.日常健康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保健行为 7.与心血管疾病发生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是(A) A.A型行为模式B.B型行为模式C.C型行为模式D.D型行为模式 8. 儿童定期进行预防接种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B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9. 乘车系安全带属于促进健康行为中的( A ) A.预警行为B.保健行为C.避开环境危害D.遵医行为E.求医行为 10.小学生每年体检属于( B ) A.日常健康行为 B.保健行为 C.预警行为 D.求医行为 E.遵医行为 11. 某人多次体检血压正常,却总是怀疑自己有高血压,这是一种(B) A.致病行为模式B.不良疾病行为C.不良生活方式与习惯D.预警行为 12.合理营养、平衡膳食等属于健康行为中的( C ) A.保健行为 B.预警行为 C.日常健康行为 D.避开环境危害 E.遵医行为 13. 人类行为构成的五个要素中,人的行为的指向目标是(B) A.行为主体 B.行为客体 C.行为手段 D.行为结果 E.行为环境 14. 美国心理学家Woodworth提出的体现行为基本含义的S模式是(B) A.R—S—O B.S—O—R C.O—S—R D.R—O—S E. S-R-O 15.讳疾忌医属于( D ) A.不良生活方式 B.A型行为模式 C.致病行为模式 D.不良疾病行为 16. 知信行模式中强调的关键步骤是( C ) A.知识的传播B.知识的吸收C.信念的形成D.行为的养成E.技能的掌握17. 有关知识的描述正确的是( C ) A.拥有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的知识就会有相应的良好的健康相关行为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教程考试答案

名 称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对应章节 成绩类型 分数制 截止时间 2016-12-15 23:59 题 目 数 50 总 分 数 100 第1部分 总题数:50 1 【单选题】(2分) 血管病变是糖尿病致残、致死的主要原因。 2 【多选题】(2分 ) 日常生活中促进健康的行为包括 A.积极锻炼 B.合理营养 C.平衡膳食 D.适量睡眠 E.积极的休息 3 【单选题】 (2分) 日常生活中基础代谢占总消耗能 量的 %~30% ~40% ~70% ~50%

%~60% 4 【单选题】(2 分) 运动治疗是高脂血症治疗的基础。 5 【多选题】(2分) 合理营养的内涵包括 A.谷类是优质蛋白质的良好来源 B.动物性食品是膳食能量的基本来源 C.每日烹调用油20~30克 D.大豆中的植物蛋白质含8种必需氨基酸 E.保持每日食物的多样性 6 【单选题】(2分 ) 糖尿病人甜食不能吃,“无糖”食品多吃无妨。 7 【多选题】(2分) 可引起血脂升高的膳食因素 A.不饱和脂肪 B.膳食纤维 C.饱和脂肪 D.维生素C 和E E.碳水化合物 8

【多选题】(2分) 肿瘤转移的主要途径有 A.种植性转移 B.非分泌型转移 C.淋巴道转移 D.血液转移 E.直接蔓延 9 【多选题】 (2分) 恶性肿瘤的危险因素有哪些 A.生育及性生活 B.抽烟酗酒 C.环境污染 D.不良的膳食结构 E.某些职业 10 【多选题】(2分 ) 大肠癌的常见症状 A.肠梗阻(晚期症状) B.腹部包块 C.腹痛、腹胀(早期症状) D.排便习惯改变(多表现为腹泻,便秘,便不尽感) E.大便的性状改变(大便变细、便中带血、脓或黏液) 11 【多选题】(2 分) 下列哪些不良的膳食结构与肿瘤 的发生关系密切 A.高胆固醇、低纤维膳食 B.高脂肪、低纤维膳食 C.低脂肪、高纤维膳食

健康行为与基本技能测试题

健康行为与基本技能测试题 单位姓名性别职业单项选择题 (选择你认为正确的答案,请将答案写在下面括号里) 1、() 2、() 3、() 4、() 5、() 6、() 7、() 8、() 9、()10、() 1、消除室内空气污染最有效的方法是: ①经常开窗通风;②喷洒消毒剂;③喷洒空气清新剂;④不知道 2、平时洗手的正确方式应该是: ①用水洗;②用肥皂和流动水洗;③用消毒剂和水洗;④其他 3、以下关于抗生素的几种说法,您认为正确的是: ①感冒必须马上吃抗生素;②抗生素可以根据病情,自行服用; ③抗生素应在医生指导下使用;④抗生素既能杀灭细菌又能杀灭病毒; 4、人被犬、猫抓伤、咬伤后,应该 ①立刻注射狂犬病疫苗; ②应立即用肥皂和水清洗伤口,并尽快注射狂犬病疫苗; ③用水冲洗即可;④用民间土方进行伤口处理; 5、您同意下列哪个说法 ①开车可以不系安全带;②骑摩托车必须戴头盔; ③少喝点酒驾车没关系;④车流少的时候,超速没关系。 6、每天进食安排,下列食物由多到少的排序,哪个更合理: ①谷类>蔬菜、水果>肉蛋奶类>油脂; ②蔬菜、水果>谷类>肉蛋奶类>油脂; ③肉蛋奶类>蔬菜、水果>谷类>油脂;④不知道 7、这一图标是什么危险标志: ①高压;②易燃;③易爆;④放射性 8、发生火灾时,应该: ①立即拨打119;②乘坐电梯尽快逃离; ③穿好衣服,带上贵重物品,尽快逃离。④不知道 9、中国营养学会建议,成年男性一天白酒的饮用量不能超过: ①50克(1两);②100克(2两);③150克(3两); ④200克(4两);⑤自己的酒量;⑥不知道 10、得病后应该: ①及时看医生;②去药店买药;③按医生的要求服药; ④症状消失后可以停药;⑤不知道

第六章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第六章 选择题: 1.关于社会适应能力良好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E )。 A.是指人们进行社会参与时的完好状态 B.每个人的能力能在社会系统内得到充分发挥 C.作为健康人应有效的扮演与其身份相适应的角色 D.每个人的行为与社会规范相一致 E.正确认识自我 2.目前健康状况的评价主要采用(D )。 A.生理学指标 B.心理学指标 C.客观指标 D.主观指标 E.社会学指标 3.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主要目的在于( D )。 A.确定疾病的生物病因 B.提高卫生资源的利用效率 C.拓宽基础医学研究领域 D.促使人们改变不良行为 E.改变医患关系 4.二级社会预防的主要对象是(B )。 A.健康人群 B.高危人群 C.病患者 D.残疾人群 E.其它 5.生命质量在身体健康的基础上更注重( D )。 A.医疗服务质量 B.健康教育质量 C.个体寿命数量 D.个体生存能力 E.个体富裕程度 6.根据整体健康概念,群体健康评价的主要内容不包括( D )。 A.人口学指标 B.生理、心理学指标 C.卫生服务利用指标 D.生存健康和生命长度指标 E.社会学指标 7.健康危险因素评价的产生和发展与下列哪项没有直接的联系( B )。 A.疾病谱的转变 B.高科技医疗诊断技术的发展 C.慢性病病因学研究的进展 D.人们对预防保健要求的提高 E.人们对不断上涨的医疗费用的担心

判断题: 1,摄食行为属于先天性的定型行为. 错,个体保存行为 2,冒险过程本身和冒险的结果能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冒险者的某种心理需求。 对 E.以上答案都正确 3,肿瘤易发行为又称为C型行为 错,D型行为, 4,行为表现必须有益于自身、他人和整个社会的健康,即行为必须具备有利性 ,对。 5.自杀不属于“四大”偏离行为。 错,属于 6.目前认为,病毒性肝炎属于“心身疾病”范畴 错,不属于 行为治疗 7,理论基础是心理血中的行为主义。 对 8,认知治疗,其理论基础是认知心理学。 对 9.行为是机体对环境刺激的反应,一切行为都是学习的结果。 对 10,跨理论阶段变化模型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或她的期望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影响行为的发生。 错,是健康信念模型认为 名词解释: 1.危险行为:从健康的角度看,人类的某些行为对健康产生不良的影响,被称为危害健康的行为或危险行为。如吸烟、酗酒、吸毒、性乱、赌博、自杀、缺乏运动、进食过多或过少、进食危害健康的食物等等。 2.健康信念模型:是行为干预方法中有代表性的方法之一。它认为,一个人的行为是他或她的期望所决定的,一个人的价值判断影响行为的发生。此模型可用来研究人们的行为,并通过劝说,启发人们采取某种行为。 3.行为治疗:是一种治疗方法,早先被临床医师和临床心理学家用于各种心理障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行为生活方式与健康 一、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概念 1.行为是指人在主客观因素影响下产生的外部活动。人类对自己的行为有明显的目的性与意志性。卫生行为是指与人类健康紧密相关的生活方式,其形成受特殊文化、社会和经济状况等因素制约。卫生行为分健康行为和偏离行为(不良行为)两类,前者为保护和增进自身健康的行为;后者即产生健康危险因素的行为。 2.生活方式生活方式是指人们长期受一定民族习俗、规范以及家庭影响所形成的一系 列生活意识和习惯。 二、不良的行为生活方式对健康的危害 对人类健康危害最大的不良行为生活方式有吸烟、酗酒、吸毒、性乱、赌博、不良饮食 习惯、滥用药物和缺乏体育锻炼等。 1.吸烟吸烟是导致心、脑血管病,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恶性肿瘤等多种疾病和死亡的重要危险因子。烟雾中含有一氧化碳、尼古丁、焦油和氰化物等有害物质。为反对吸烟,WHO将1988年4月7日的世界卫生日定为无烟草日(戒烟日),1989年起把每年的5 月31日定为无烟日。 2.酗酒由于酗酒所致健康损害和社会问题可分急、慢性两大类。急性的包括急性酒精中毒、车祸、犯罪、斗殴、家庭不和等。慢性的对健康主要损害有酒瘾综合征、酒精性肝硬化、心脑血管疾患、性功能减退、免疫力下降、营养不良、影响生育及后代健康等。 3.吸毒吸毒损害吸毒者自身的身心健康,并导致一系列社会问题。染上吸毒恶癖,往往难以自拔,吸毒者为获得毒品而不择手段,沦为卖淫、盗窃、凶杀等各种犯罪,严重影响社会安定,败坏社会风气。使用静脉毒品,还可增加艾滋病传播机会。 4.性生活紊乱性生活紊乱可造成性病的传播。性传播性疾病,具有特定的传染源和传播途径,特殊的临床特征和流行病学规律。它是一个严重的社会问题,危害极大。尤其是艾滋病,患病后破坏机体免疫功能,死亡率极高,目前尚无特效治疗药物。 5.赌博赌博影响生产、工作和学习,增加犯罪机会,酿成家庭悲剧,败坏社会风气, 对健康也有很大损害。

健康教育名词解释

1、健康:不仅是没有疾病或不虚弱,而是身体的、精神的健康和社会幸福的完满状态。 2、健康教育:是通过信息传播和行为干预,帮助个人和群体掌握卫生保健知识、树立健康观念资源采纳有利于健康行为和生活方式的教育活动与过程。 3、健康促进:是促进人们维护和提高自身健康的过程,是协调人类与环境之间的战略,规定个人与社会对健康各自所负的责任。 4、传播:是一种社会性传递信息的行为,是个人之间、集体之间以及集体与个人之间交换、传递新闻、事实、意见的信息过程。 5、共同经验域:是指在人际传播过程中双方对信息能够共同理解、相互沟通、产生共事的经验范围;在大众传播中还要再加上传受双方传播媒介的使用及理解的共识范围,传播双方以此来约束各自的传播行为。 6、契约关系:是指在传播活动中传播双方相互依存的一种默契关系。 7、健康咨询:是为满足人们对健康的需求而提供的一种健康服务的形式,应归类于健康教育的范畴。 8、小组讨论:是指在一位主持人的带领下,小组成员具有相似背景的人围绕某个共同关心的主题或对大家某一共同经历进行座谈会讨论,它属于人际传播中的全体传播形式,是一种小群体交流的方法 9、大众传播:是指职业性信息传播机构和人员通过广播、电视、电影、报纸、期刊、书籍等大众媒体和特定传播技术手段,向范围广泛、为数众多的社会人群传递信息的过程。 10、健康传播效果:是指受传者接受健康教育信息后,在情感、思想、态度、行为等方面发生反应。 11、个别劝导:是指针对受教育者的具体情况,通过传授健康知识,发展其健康技能,说服其改变不健康的行为习惯。 12、行为:是有机体在外界环境刺激下所引起的反应。 13、行为发展:是指个体在其生命周期中形势与发展的过程,即在个体出生以后,随着生理的发育、心理的成熟以及社会交往的不断扩大,个体行为不断变化和发展的过程。 14、健康相关行为:指的是人群个体和群体与健康和疾病有关行为,按行为对行为者自身和他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健康相关行为可分为促进健康行为和危害健康行为两大类。 15、促进健康行为:指个体或群体表现出的、客观上有益于自身和他人健康的一组行为。 16、求医行为:指人们感到不适,或察觉到自己患者有疾病时,主动寻求科学可靠的医疗帮助行为。 17、遵医行为:指个体在确诊患有疾病后,积极遵从医嘱,配合治疗的一系列行为。 18、危害健康的行为:指的是偏离个人、他人乃至社会的健康期望,客观上不利于健康一组的行为。 19、A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冠心病密切相关的行为模式,往往表现为雄心勃勃,争强好胜,工作节奏快,有时间紧迫感。 20、C型行为模式:是一种与肿瘤发生有关的行为模式,其核心表现是情绪过分压抑和自我克制,爱生闷气,表面善忍而怒火中烧。 21、不良疾病行为:指个体从感知到自身有病到疾病康复全过程所表现出来的一系列行为。 22、自我效能:是个体对自己能力的评价和判断,及个体对自己有能力控制内、外因素而成功才拿健康行为并取得期望结果的自信心。 23、感知健康行为的障碍:指个体对采纳健康行为会面临的障碍的主观判断,包括行为复杂、时间花费、经济负担等。 24、提示因素:指的是诱发健康行为发生的因素。 25、行为矫正:指的是按照一定的期望,在一定条件下采取特定的措施,促使矫正对象改变自身的特定行为的行为改变过程。 26、计划设计:是一个组织机构根据实际情况,通过科学的预测和决策、提出在未来一定时期内所要达到的目标及实现这一目标的方法、途径等所有活动的过程。 27、健康教育诊断:指在人们面对健康问题时,通过系统的调查、测量来收集各种有关事实与资料,并对这些资料进行归纳、分析、推理、判断,从而为确定健康教育干预目标、策略和措施提供基本依据。 28、PRECEDE:指在教育/环境诊断和评价中的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及强化因素,指的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因素可以分为上述3个方面,探询这些因素的过程就是健康教育诊断,及需求评估。 29、PROCEED:是实施教育和环境干预中运用政策、法规和组织手段,指的是要通过教育、环境改善和政策支持来改变影响倾向因素、促成因素和强化因素,进而改变人们的行为,为我们制定健康教育干预策略和措施指明了方向。 30、行为危险因素:指的是导致疾病和健康问题发生和发生的行为生活方式,环境既是影响健康的重要因素,也是影响人们行为生活方式的重要因素。 31、倾向因素:通常先于行为,是产生行为的动机和愿望,或是诱发某行为的因素,它包括知识、态度、信念及价值观。 32、促成因素:又称实现因素,是指促使某种行为动机或愿望得以实现的因素,即实现某行为所必需的技术和资源。 33、强化因素:是激励行为维持、发展或减弱的因素,主要来自社会支持、同伴的影响和领导、亲属以及保健人员的劝告,也包括人们对行为后果的心理和躯体感受及实质性的奖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