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二年级教案下

科学二年级教案下
科学二年级教案下

科学教案

2011――2012学年度

第二学期

二年级

张爱珍

教学设计安排

教学内容设计者备注

第一单元张爱珍

第二单元张爱珍

第三单元张爱珍

全册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一、交通工具

自行车的科学 1.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改进自行车

汽车的科学 1.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异同

2.研究汽车的的轮子

3.研究汽车座位下的安全带

4.研究汽车上的镜子

5.研究汽车车灯

6.研究汽车的更多秘密

7.组装、制作汽车模型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的分类

2.设计城市内的交通路线

3.设计城市间的旅游路线

交通工具的发展 1.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1观察、比较塑料袋

2塑料袋能什么

一塑料袋 3塑料袋摩擦带电实验

4统计家里塑料袋的使用量

5减少白色污染

1比较物体与镜子中成的像

2观察两镜子中成的像

二镜子 3制作一个万花筒

4用镜子反光

1介绍钟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把钟表分类

三钟表 3计时方法

4怎样知道时间

5古人的计时方法

6制作水漏

1比较瓶子的相同和不同

四瓶子 2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3解决乌鸦喝水的问题

1认识各种壶

五壶 2研究壶嘴高度和壶身高度的关系

3研究壶嘴高低的秘密

4壶还有哪些秘密

1把拉链分类

2确定研究问题

六拉链 3研究拉链

4拉链还能用在哪

5拉链和扣子、绳子的比较

一认识水 1.观察水 2.研究水是会流动 3.研究水是没有形状 4.辨别哪一杯是水

二水的游戏 1.毛细现象的游戏 2.水面变化的游戏 3.吹泡泡游戏 4.小船游戏 5.沉浮游戏

三水与生活1.认识水的用途2.调查喝水量和用水量3.了解北京地区缺水的原因4.节约用水的方法 5.认识节水龙头 6.设计节约用水宣传画

教学目标:

1、给学生提供充足的时间参与科学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听过程和乐趣,增长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通过独立思考和研讨做出个性化的分析和总结,自己对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评价。

3、通过学生之间的相互合作完整学习任务,师生之间的双边教学活动,变为师生、生生之间的多边教学活动。

4、学习过程中,学生能大胆地独立思考,提出别人未提出的的问题,想出新颖的解决问题的思路,用自己观点解释问题或假设,不重复别人观点,敢于向学生、老师,书本中观点质疑。

教学重难点:

重点:学生通过直接经验的探气和间接经验未探究发挥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并学会与人合作,善于表达自己观点。

难点:创造性学习是培养学生创新精神的重要措施。

课时安排:

教学总课时:十八课时

教学进度表

周次日期教学进度

1 2/25—29自行车的科学1.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2.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3.改进自行车

2 3/3—8汽车的科学 1.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异同

2.研究汽车的的轮子

3 10—15

研究汽车座位下的安全带 .研究汽车上的镜子

4 17—22研究汽车车灯

研究汽车的更多秘密组装、制作汽车模型

5 24—29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交通工具的分类

6 31—4/4设计城市内的交通路线设计城市间的旅游路线

7 7—11交通工具的发展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8 14—18塑料袋观察、比较塑料袋塑料袋能什么

9 21—25塑料袋摩擦带电实验

统计家里塑料袋的使用量

减少白色污染

10 28—2/5镜子比较物体与镜子中成的像

观察两镜子中成的像

11 5—9制作一个万花筒用镜子反光

12 12—16钟表介绍钟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把钟表分类

计时方法

13 19—23怎样知道时间古人的计时方法制作水漏

14 26—30瓶子哪个瓶子装的水多解决乌鸦喝水的问题

15 2/6—6壶研究壶嘴高度和壶身高度的关系研究壶嘴高低的秘密

壶还有哪些秘密

16 9—13拉链

17 16—20认识水

18 23—27水的游戏 1.毛细现象的游戏 2.水面变化的游戏

19 30—4/7 3.吹泡泡游戏 4.小船游戏 5.沉浮游戏

20 7—11测评

21

22

23

单元教材分析

教学内容:

交通工具

自行车的科学 1.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改进自行车

汽车的科学 1.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异同

2.研究汽车的的轮子

3.研究汽车座位下的安全带

4.研究汽车上的镜子

5.研究汽车车灯

6.研究汽车的更多秘密

7.组装、制作汽车模型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1.交通工具的分类

2.设计城市内的交通路线

3.设计城市间的旅游路线

交通工具的发展 1.搜集资料,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行车和汽车、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周转物体奥秘的欲望,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理解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

2.在探究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提出问题的能力和动手做实验的能力,体会科学探究的基本过程。通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引导学生运用查阅资料的方法进行学习。在改进自行车、制作小汽车等活动中,培养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3.引导学生探究自行车、汽车中包含的科学和技术,对自行车和汽车构造中可见的、简单的部分进行较为深入的研究,发现自行车和汽车的简单构造特点及其与功能的关系。

教学重难点:

重点:观察自行车和汽车、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激发学生探究和发现周转物体奥秘

难点:探究交通工具的活动中,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

课时安排:6课时

课题:自行车的科学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自行车的科学 1.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2.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3.改进自行车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自行车的构造,激发学生发现周围事物奥妙的兴趣,并乐于去年探究其中科学道理的态度和情感

2.通过研究自行车的结构、自行车的反光片、车身的管状结构等,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了解自行车有各种各样的,各种各样的车有各种各样的用途。了解自行车的简单构造和这些构造的作用。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教学难点:

学会观察自行车的各部分结构

教学准备:

活动1:教师准备材料——自行车的图片或课文中的插图。

活动2:分组实验材料——各种各样的反光片、手电。

分组实验材料——三张一样材料和大小的纸、胶带或胶水、硬纸板、钉子等重物。

板书设计:

自行车的设计

1.认识各种自行车

2.认识自行车的结构

3.自己设计一辆自行车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一)认识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二)研究自行车各部分结构与功能的关系

(三)分别研究反光片的结构和作用、管状车架的结构和作用教师在课前

可以让学生

观察生活中

的自行车,

以便学生课

上充分交流

教师也可收

集一些自行

车的图片出

示给学生,

丰富学生对

自行车多样

性的认识。

通过讨论,

使学生对自

行车的结构

设计有所了

解。

在讨论的基

础上,引导

学生去发现

问题、提出

问题。

引导学生提

出问题

(1)引导学生简单介绍一下生活中见到的各种各样的自行车

有哪些,它们各是什么样的。学生可以说一说这些自行车有什

么不同,它们有什么作用。

(2)观察比较书中自行车的图片,归纳出自行车的相同点。

(即:都有车把、鞍座、车轮、踏脚、框架、链条等。)

自行车虽然各式各样,但在结构上都有相同之处。学生通过观察、比较,概括了自行车在构造上的相同点,以培养学生的

概括能力。

了解自行车的构造,可以促使学生仔细观察、认真思考,为后面探究自行车的科学打下基础。如果时间允许,教师可以

尝试让学生用细铁丝弯折一个“自行车”

(1)可引导学生讨论:“一辆自行车上面有哪里些东西?为什么自行车上要有这些东西?”

讨论中可能会涉及到如下一些部分:

1.车把手,把握行车的方向;

2.车闸,在紧急情况时,减小车的速度或者停车,以确保安

全,车闸不灵,很容易撞到别的物体,骑车人也不敢骑快;

3.车轮,是车的主要部分,有了车轮,车才能行驶。有的车

轮外带很有弹性,行车时可以减小震动;

4.车链,自行车的传动部位;

5.脚踏板,人脚用力的部位,使车链带动后轮,驱动自行车

行驶。以上是自行车必备的。

另外还有:1.车铃,让前面的人知道后面有自行车在行驶,提醒前面的人注意避让;2.鞍座,骑车人坐着骑车比较轻松,

如果没有座位,骑车就会很累;3.车筐,自行车上有车筐就可

以放一些东西;4.车锁,起防盗作用……

(2)例如:“车铃是怎样发出声音的?”“为什么车把上要安上套?”“车座下为什么有弹簧?”“车架为什么做成三

角形?”“车身为什么使用圆柱形管材?”“车后为什么要安

反光片?”等等。

1.研究反光片的结构和作用的教学活动中,

问学生:“自行车的哪里些部位有反光片?”

观察反光片都是什么样的,“为什么反光片是红的或者黄的?”“为什么反光片的里面凹凸不平?”

反光片颜色可起醒示作用。进行反光片反光的实验活动。

活动可以在教室里进行,教师将教室创设较暗的环境,学生用

灯光或手电照射反光片,观察反光片的变化。也可以在阳光下

引导学生根据学过的知识,结合生活实际,对自行车存在的缺点进行分析。进行。可以做一个对比实验。用三张反光纸,一张是平整的,一张沿着一个方向反复折叠,一张揉搓,把纸都展开,然后用灯照或到阳光下照,从而了解反光片在不同的方向照射下都会反光。最后再说一说反光片的作用:反光片在夜晚反射灯光,可引起后面车的注意,起到夜间行车安全的作用。

2.研究管状车架的结构和作用的活动也是一个对比实验,比较相同材料在不同形状下的承重能力。实验时提醒学生记录不同形状的纸板承受重物的数量,以便分析实验,得出结论。

3.研究反光片和这状态车架只是两个范例,教学时,教师可根据学生的兴趣,选择自行车的其他方面进行探究,不必局限在这两个方面。

改进自行车

(一)在分析自车缺点的同时,发挥自己的想象力和创造力,提出自己的改进办法,用给图的方式表现出来。

(二)本项活动可以培养学生的创造能力。教学时,对那些有独到见解的、设计合理新颖的同学要加以鼓励。

(三)如果学生给制自行车有困难,也可以让学生将自己的改进方案文字或其他方式表现出来。

课后反思

课题:汽车的科学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汽车的科学 1.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异同

2.研究汽车的的轮子

3.研究汽车座位下的安全带

4.研究汽车上的镜子

5.研究汽车车灯

6.研究汽车的更多秘密

7.组装、制作汽车模型

教学目标:

1.通过浅显地研究一些汽车配件的科学道理,培养学生乐于探究并发现周围事物奥秘的兴趣。在探究学习中培养学生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2.尝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在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用已有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3.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汽车的科学,了解轮子、镜子、安全带、车灯等在行车中如何起作用。

教学重点:

重点研究轮子的科学

教学难点:

难点制作小汽车

教学准备:

活动1:观察材料——汽车图片。

活动2:分组实验材料——小车底盘模型、不同形状的轮子、铅笔、重物、橡筋。

活动3:分组实验材料——小车底盘模型、木块、绳。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一)谈

话导入

(二)活动2研究汽车的轮子] 引导学生观

察汽车

开展本项活

动时,侧重

(1)自行车存在着一些不足,随着科技的发展,人们研制出更为先进的交通工具——汽车。

(2)观察比较活动:汉小组为单位观察汽车的构造,比较汽车与自行车有什么相同和不同。

(3)汇报交流:把学生们观察比较的结果向全班汇报。

(4)提出问题:“你知道有关汽车的哪些事情?”“你还想研

究有关汽车的什么问题?”

二教学量,介绍汽车,另一方面也要注意激发沉重探究的兴趣和欲望,以便更好的开展更深一步的探究。

三汽车的构造比较复杂。教学时只要求学生观察到汽车的外部构造即可。例如:车轮、车身、车灯、反光镜、方向盘、

车座等等。

(1)讨论:使用轮子有什么好处?或为什么要使用轮子?

(2)确定研究方案:你想怎样验证你的想法?要验证你的想法需要哪些材料?

(3)研究活动:根据自己的方案进行研究。(4)汇报交流:说一说你们是怎样实验的?结果怎样?得出什么结论?

(三)在我们的生活中经常用到轮子

(四)总结教学方法的

指导,进而

培养学生解

决问题的能

力。

让学生自己

探究,自己

发现,体会

其中的道理

轮子是学生比较熟悉的一种简单机械。研究汽车的轮子活动第二层,探究轮子形状的问题。

轮子为什么是圆形的:出示各种轮子后,

在学生研究轮子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讨论:是否见到或听说过轮子是圆形的车,如果有这样的车把它画在书上。学生可

能会谈到有北京科技馆中的轮子为让学生自己探究,自己发

现,体会其中的道理三角形的光电池趋动车,此外还有以“机

械腿”代替轮子的汽车等。这部分活动也可以让学生继续讨

论:你认为未来的车,轮子可能是什么样?把自己的想法写在

或画在书中。

课后反思:

课题:汽车的科学

课型:新授课

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活动3研究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

教学目标:

尝试科学探究活动的方法——在观察、比较自行车与汽车的活动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动用已有知识对提出的问题进行假设,并能积极开展探究活动。

指导学生通过探究汽车的科学,了解轮子、镜子、安全带、车灯等在行车中如何起作用。

教学重点:

研究汽车座位上的安全带

教学难点:

研究汽车上的各种镜子

教学准备:

活动4:分组实验材料——平面镜、凸面镜、凹面镜。

活动5:分组实验材料——导线、小灯泡、电池。

活动6:每人一份小汽车的制作材料。

板书设计:

制作组装汽车

1.观察

2.制作组装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一)引

活动4研究汽车上的镜子让学生通过

亲手实验,

感受安全带

的重要作

用,使学生

形成上车系

安全带的意

识。

观察汇报活

教师出示汽

车透视图

1.汽车在行驶过程中如果遇到意外,汽车上的安全带会对人起到保护作用。安全带的作用很多学生都知道

2.实验中的木块也可以换成橡皮泥或蛋壳。学生在实验中不仅可以看到蛋壳等物体位置的移动,同时还可以看到蛋壳等

物体受破坏的程度,容易给学生留下较深的印象。

(一)教师在课前布置观察作业:观察汽车上有几面镜子,各种镜子的面是什么样的。学生通过观察,对汽车上的镜

子有一个初步的感性认识。

(二)本项活动按以下步骤进行:

(1):。课前我们观察了解了汽车上的镜子,谁来介绍一下你的发现。学生介绍的内容可以是:观察的是哪一种汽车?

汽车上有几面镜子?每种镜子有几个?镜子面是什么形状的?

(2)讨论:你认为每种镜子有什么用?为什么汽车上要安装这种镜子?

(3)从镜面的形状态引出探究活动,观察凸面镜,平面镜、凹面镜,用手摸一摸、用眼看一看,镜面什么样?判断一

下汽车上使用是哪一种镜了。然后,分别用三种镜子看物体,

把各自的发现记录下来。(4)汇报交流:分别用三种镜子看物

体,有什么不同?汽车上使用的是哪种镜子?为什么?

(三)由于汽车的种类较多(如:小卧车、大轿车、大卡

(三)开展游戏活动——模拟驾驶

活动7组装、制作汽车模型开展游戏活

动,来解三

种镜子看手

体的视野。

车、工程车等),而不同种类汽车的镜子的数量和种类、镜子

的大小等也都各不相同。因此,课前教师应广泛收集各种汽车

的图片,丰富学生的认识。

(四)即:一个同学当司机,一手举一个凸面镜。再找几个同学当乘客站在司机的身后。司机开车时,要说出从镜中看

到了哪些同学(可以是乘客,也可以不是乘客),然后再换凹

面镜或平面镜做此游戏。通过这个游戏,使学生发现用凸面镜

看身后景物,看的视野比较广。

(1)讨论:汽车上都有哪些灯?这些灯有什么作用?通过讨论,了解汽车上的几种常用灯的作用。例如:远光灯、近

光灯、雾灯、刹车灯、双泵等。

(2)探究:车灯是怎样亮起来的?通过这项探究活动,使学生了解一些简单的电路知识。

在游戏过程中,一人提示交通状况,模拟驾驶的人说出开启汽车的哪一种灯。为了游戏生动有趣,教师还可以在课前制

作一些车灯卡片,游戏时由学生一边说出车灯名称一边举出卡

片。

在学生已有探究经验的基础上,给学生自主探究的时间、空间和材料,开展探究活动。通过本项活动,让学生以小组为

单位,自行探究汽车的秘密。

本活动也可以布置成课后作业,让学生课后自主探究。如果让学生自主探究,教师要提醒学生,观察、探究汽车的秘密

时,要爱护别人的汽车,并且注意安全。

(一)这项活动可以按以下步骤完成:

(1)明确两个问题:制作会跑的车需要哪些材料?会跑的车需要哪几部分?

(2)制作活动:选取制作材料制作小车。

(3)试一试:让你的小车跑起来。

(4)探究活动:怎样让你的小车跑得又快又直?

(5)比一比:看看谁的小车跑得又快又直。

(6)交流汇报:你是怎样让你的车跑的又快又直的。

(二)本项活动的目的是通过制作车,培养学生的各种能力。教学中可以用学具,也可以用其他材料。

课后反思:

课题: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课型:新授课

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主题由三个活动构成:

1.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2.设计城市内的交通路线图。

3.设计城市间的旅游路线。

教学目标:

1.指导学生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了解交通工具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从而体会科学技术的发展与人们的生活紧密相连。

2.通过给交通工具分类,培养学生进行分类的能力。通过设计旅游路线图,培养学生应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设计路线图,引导学生合理应用交通工具,并了解一些交通标志。

教学重点:

认识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教学难点:

设计城市间的旅游路线

教学准备:

活动1:分组实验材料——空中交通工具图片若干种、海上交通工具图片若干种、陆上交通工具图片若干种、地下交通工具图片若干种。

活动2:教师演示材料——交通标志图片。

板书设计:

各种各样的交通工具

1.分类

2.设计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一)这

项活动可

以分两步

进行教学

(1)引导学生介绍自己了解的交通工具

(2)对交通工具进行分类

(三)为了使活动更加有趣,上课前,师可以准备一些公共设施和交通标志的图片教学前,可

以让学生收

集一些交通

工具的图

片;也可以

由教师准

备,教学

时,将各种

交能工具的

图片发给各

个小组

汇报交流

上课时,在

教室里模拟

城市场景,

让学生设计

交通路线在

教室走一

走。

根据学生的

实际情况

介绍时要说明交通工具的名称及特点。

分类可以根据图片进行,交通工具的图片不局限在课文中的几

分类的方法有多种,学生可以按动力(人力、内燃机、电动机)、地点(海、陆、空)、用途、速度等进行分类。

让学生通过观察,了解图中的一些公共设施。

说出交通标志的含义。

设计从学校到“花园小区”的路线。

向全班介绍行走路线需要的交通工具、所经过的一些交通设施和这样走的原因。

(二)说一说自己从学校回家怎样走,可以有几条路。

2)认识交通标志,

(3)小组活动

使学生理解交通标志在维持交通秩序中的重要作用,

让学生不仅要学会合理选择交通工具,

合理选择行走路线,把课堂学到的知识真正应用于生活。

进行交通安全教育。

本项活动与学生的实际生活比较接近

课后反思:

课题:交通工具的发展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交通工具的发展

教学目标:

1.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体会科学技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促进作用。

2.通过了解交通工具的发展,培养学生查阅、整理从书刊及其他途径搜集资料的能力3.用自己擅长的方式向全班介绍自己查阅的交通工具资料的结果,进行全班交流

教学重点:

同的交通工具的发展史

教学难点:

通过学生交流资料,培养学生的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准备:

师生共同搜集交通工具发展的资料。

板书设计:

交通工具的发展

1.小组讨论

2.收集整理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导入

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归纳资料课前教师应

布置学生们

课堂上可以

采用自由结

合的方式

培养学生查

阅资料的习

惯和整理资

料、从资料

中提取相关

信息的能

力。

学生们从各种途径广泛搜集交通工具发展的资料,

每个同学到少搜集到一种交通工具的资料。

交通工具的种类不限于教材中的四种。

把搜集同种交通工具资料的同学组成一个小组进行交流,整理、归纳资料,形成对某一交通工具发展过程的较为一致的

认识。

最后,向全班介绍资料。在组内交流整理资料的同时,还要交流各自搜集资料的途径,并记录在书上。

这一能力的培养,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需要教师长期的培养。

本项活动的应放大指导学生如何搜集资料、整理资料、从资料中提取相关信息的方法上。

课后反思:

课题:第二单元

生活用具的科学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1观察、比较塑料袋

2塑料袋能什么

一塑料袋 3塑料袋摩擦带电实验

4统计家里塑料袋的使用量

5减少白色污染

1比较物体与镜子中成的像

2观察两镜子中成的像

二镜子 3制作一个万花筒

4用镜子反光

1介绍钟表的特点和使用方法

2把钟表分类

三钟表 3计时方法

4怎样知道时间

5古人的计时方法

6制作水漏

1比较瓶子的相同和不同

四瓶子 2哪个瓶子装的水多

3解决乌鸦喝水的问题

1认识各种壶

五壶 2研究壶嘴高度和壶身高度的关系

3研究壶嘴高低的秘密

4壶还有哪些秘密

1把拉链分类

2确定研究问题

六拉链 3研究拉链

4拉链还能用在哪

5拉链和扣子、绳子的比较

教学目标:

1.在观察、探究、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在科学探究中,培养学生注重事实、克服困难、善始善终的科学态度。培养学生尊重他人意见,敢于提出不同见解,乐于合作和交流。

2.通过对塑料袋、镜子、瓶子、钟表、壶、拉链等生活用具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通过科学探究,初步培养定量观察的能力,记录数据的能力,并通过简单的思维加工,作出自己的解释。

3.学习浅显的、与日常生活相关的知识与研究方法

教学重点:

.在观察、探究、制作过程中,培养学生的探究兴趣、创新意识和认真、细致的科学态度。

教学难点:

通过对塑料袋、镜子、瓶子、钟表、壶、拉链等生活用具的观察,发现和提出问题。

课题:塑料袋

课型:新授课

第一课时

教学设计思路:

教学内容:

1.观察比较塑料袋,发现塑料袋的不同和相同。

2.思考塑料袋还能有什么用途,培养学生创造性思维能力。

摩擦塑料袋,发现带电现象。

教学目标:

1.激发学生探究塑料袋的兴趣。了解塑料袋对大自然的破坏作作,知道科学对人类也有消极作用,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2.了解塑料袋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培养学生的比较分类能力。想象塑料袋的各种用途,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通过摩擦塑料袋观察到的现象,了解初步的摩擦起电知识。通过统计家里一周使用的塑料袋遥数量,学习简单的统计方法。

教学重点:

进行比较塑料袋的柔韧性、大小、透明、声音、形状结构

教学难点:

学生了解了塑料袋的许多特性

教学准备:

活动1:观察材料——形状功能各异的塑料袋。

活动2:分组活动材料——剪刀、薄塑料袋。

活动3:演示材料——可降解塑料袋。

板书设计:

塑料袋

塑料袋的柔韧性、大小、透明、声音、形状结构

摩擦塑料袋,发现带电现象

教学步骤设计意图师生活动

导入

让学生通过动手动脑用各种方法对塑料袋进行各种比较使每组学生

都要有充足

的不同类别

的塑料袋

先小组讨

论,然后全

班汇报交流

可以给塑料袋分类。鼓励学生根据不同的想法支分类,方法越多越好。

收集各种塑料袋是这节课的关键,。

塑料袋有限,可以将一些塑料袋剪成小块再分给各组,不必都是大塑料袋。剪成小块的塑料袋可以比较柔韧性、透明

度、用揉搓的方法研究它们发出的声音有什么不同等。

学生讨论时,可以引导学生根据前面讨论过的塑料袋的共同特

第二部分使用薄塑料袋或者保鲜袋。

,教师要检查。

讨论时

可能会有许

多奇异的想

法,教师不

要否定学生

的发言,要

大胆鼓励学

生的奇思妙

想。

关于统计学

生自己家中

一周使用的

塑料袋有一

定的难度,

教师要经常

到学生的班

级教室里去

提醒并检

查,还要让

家长评价。

性,思考塑料袋还可以朋什么用。

讨论

可以问学生:“你能什么了不用就把塑料袋挂在身上吗?”

让学生摩擦塑料袋,并把摩擦过的塑料袋粘在各种物体上,让学生充分活动,以激发学生的兴趣。

让学生讨论,为什么被摩擦过的塑料袋可以“粘”到别的物体上,学生可以各抒已见,不必千篇一律,教最后小结一

下,被摩擦过的塑料袋带电,可以吸引在其他物体上。

使用的剪刀最好由教师准备,使用前提醒学生注意安全。剪成

条的塑料袋被摩擦后带电,使得带同种电的塑料条排斥而分

离,好像一朵盛开的花一样,样子很好看。

有的塑料袋是防静电的,教师要把此类塑料袋挑选出来。

告诉学生要坚持一周的统计记录就可以得到优秀的评价。

一周的统计不必从周一开始,从上课这天开始,到下周再上课时正好一周,最后让学生有个总计。

讲解关于白色污染,首先问学生:“你听说过白色污染吗?”然后向学生讲解什么是白色污染。了解了白色污染,就

可以让学生讨论白色污染有什么危害;为了减少白色污染,我

们应该怎么做。教师还可以用一些白色污染的照片或图片让学

生观看,有条件的还可以摄录一些受到白色污染的实景,让学

生观看。

关于塑料袋的危害,不仅是白色污染,有些塑料袋还可以造成死亡等。学生讨论到什么程度都可以。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