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中国省、直辖市、自治区的简称

中国所有地区的简称

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

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

A、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B、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

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因自宋至清,广西的行政中心在桂州(或桂林府),故广西简称“桂”。另一说认为广西秦时曾设桂林、象郡、南海三郡,而历史上广西2/3地域属桂林郡,故广西简称“桂”。

C、两个特别行政区

1、香港特别行政区(港)

宋代以前,这里是海上渔民捕鱼歇息的地方。宋元以后,岛上有个小村,叫“香港村“,为转运南粤香料的集散港,香港因此得名。1997年成立香港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港”字作为简称。

2、澳门特别行政区(澳)

名字最早记录于明朝史书,叫做“蚝镜”(濠镜),意为海湾如明镜,盛产“蚝”。后又称做“澳”,即船只停航寄泊的地方,故称“蚝镜澳”,因隶属广东香山,亦称“香山澳”。“门”字的来历有多种说法,一说是本地内港的妈祖庙,隔海同湾仔的银坑相望,形成的海峡象门;另一说是本地南面的氹仔、小横琴、路环、大横琴四岛离立对峙,海水贯流其中呈十字门状;再一说是本地南台山(妈阁庙山)和北台山(莲峰山)相封成门。总之,既是澳,又是门,故曰澳门。1999年成立澳门特别行政区。取全称中的“澳”字作为简称。

D、23个省

1、黑龙江省(黑)

1671年为抵御沙俄东侵,清政府在黑龙江沿岸修筑黑龙江城(黑河旧城),设置黑龙江将军,管辖黑龙江流域。1907年改为黑龙江省。取全称中的“黑”字作为简称。一说简称源于河流黑龙江。

2、吉林省(吉)

吉林一名源于“吉林乌拉”,满语意为“沿松花江的城市”。1673年建城。1676年置吉林将军。1907年将其辖区改称吉林省。取全称中的“吉”字作为简称。

3、辽宁省(辽)

秦汉魏晋时代,在辽河以东设辽东郡,以西设辽西郡。北宋时,在今河北、辽宁一带,契丹族建立辽国。辽金时代设置辽阳府。元设辽阳行省。明设辽东都司。清设辽东将军。后因辽河流域为清朝发源地,取“奉天承运”之意,改为奉天省。1929年,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改称辽宁省。取全称中的“辽”字作为简称。一说因境内有辽河,故简称“辽”。

4、河北省(冀)

战国时,黄河以北的齐国土地称为河北。汉设河北县。唐设河北道。辖区与今有出入。1928年设河北省。辖区相当于我国最早的地理著作《禹贡》中的冀州,故简称“冀”。

5、山西省(晋)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西的地区称为山西。元时,称太行山以西为山西,设河东山西道宣慰司,这是山西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明处设山西省。辖区为春秋时晋国地,故简称“晋”。

6、青海省(青)

因境内有青海湖,故得名青海省。据《水经注》记载,早在公元前5世纪时,这里就称青海了,也有写作西海的。唐以后多以青海为正名。1928年设青海省。取全称中的“青”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青海湖故简称“青”。

7、山东省(鲁)

战国至秦汉时,崤山、函谷关以东的地区称为山东。金时,在开封以东地区设山东东路、山东西路,这是山东作为政区名称的开始。清初设山东省。辖区为春秋时鲁国地,故简称“鲁”。

8、河南省(豫)古称

古称黄河以南地区为河南。汉设豫州部。唐置河南道。宋置河南路。元置河南江北行省。明初设河南省。辖区相当于《禹贡》中的豫州,故简称“豫”。

9、江苏省(苏)

清康熙6年(1667年)设江苏省,取两江总督驻所江宁(今南京市)和巡抚驻所苏州(今苏州市)两府首字组成江苏省。取全称中的“苏”字作为简称。

10、安徽省(皖)

1667年,取当时的政治中心安庆(今安庆市)和经济都会徽州(今歙县)二府首字组成安徽省。安庆府是春秋时皖国故地,别称为皖,故安徽简称“皖”。一说认为因境内最早的名山天桂山古称皖公山,故简称“皖”。

11、浙江省(浙)

浙江即江流盘回曲折之意。战国时浙江指今天的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东汉将浙江分为浙东、浙西两个地区。唐以后这两个地区转化为政区名称。明初设浙江省。取全称中的“浙”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富春江、钱塘江和新安江古称浙江,故简称“浙”。

12、福建省(闽)

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在此设闽中郡。汉时称福建为闽越国。唐开元年间设福建节度使,管辖福、建、泉、漳、汀五州,福建是前两州的名字组成的。元设福建行省。明设福建省至今。辖区古为闽越族聚居地,故简称“闽”。一说因境内有闽江,故简称“闽”。

13、江西省(赣)

唐代设江南西道,简称江西道,江西由此得名。宋设江南西路。元设江西行省。后皆设江西省。因赣江纵贯全省,故简称“赣”。

14、湖南省(湘)

唐代在洞庭湖以南,包括湘姿二水流域设湖南节度使,始出现湖南一名。宋置荆湖南路,简称湖南路。元明两代设湖南道。清代设置湖南省。因湘江纵贯全省,故简称“湘”。

15、湖北省(鄂)

宋代自洞庭湖以北至荆山,西包沅澧二水流域设荆湖北路,简称湖北路,湖北一名产生。元明两代设湖北道。清代设置湖北省。清代湖北的行政中心宜昌,为隋以后鄂州的治所,故湖北简称“鄂”。

16、广东省(粤)

宋置广南东路,简称广东路,由此出现广东一名。元设广东道。明设广东省。辖区汉初为南粤之地,故简称“粤”。

17、台湾省(台)

台湾一名源于西拉雅族的台窝湾支族。台湾在秦汉时称“东鳀”。三国时称“东夷”。元时称“瑠求”。明万历年间正式在公文上使用台湾一名。清光绪11年(1885年)设台湾省。取全称中的“台”字作为简称。

18、海南省(琼)

因其位于南中国海域,境内最大岛屿又称海南岛,故名海南省。1988年建省。因秦以后称这一带为琼台、琼州或琼崖,故简称“琼”。

19、甘肃省(甘或陇)

甘肃一名始于11世纪西夏王朝设置的十二监军之一,治所在甘州(今张掖县),辖甘州、肃州(今酒泉)二州,取二州首字组成甘肃。元设甘肃行省,明代并入陕西省,清代恢复省治。取全称中的“甘”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西夏时行政中心在甘州,故简称“甘”。由于甘、陕两省间有陇山,甘肃古时别称陇西,故又简称“陇”。

20、陕西省(陕)

陕西一名,源于周代周、召二公“分陕而治”,今陕县张汴塬一带古称陕塬,当时的陕西就是

陕塬以西的泾渭平原。唐安史之乱后设陕西节度使,陕西始转化为政区名称。宋设陕西路。元设陕西行省。清设陕西省。取全称中的“陕”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春秋时为秦国地,故又简称“秦”。

21、四川省(川)

辖区秦时设蜀郡。汉设益州部。唐设剑南道,又分剑南东川、剑南西川两节度使。宋设西川路和峡路,后将西川、峡二路分为益州、梓州、利州、夔州四路,合称“川峡四路”,简称“四川路”,四川一名由此产生。元时合并四路,设为四川行省。自此,四川省治沿用至今。

取全称中的“川”字作为简称。又因辖区西部古为蜀国地,故又简称“蜀”。

22、贵州省(黔)

宋代以前设矩州,因当地语音“贵”“矩”难分,故也写做贵州,元初正式命名为贵州。明设贵州布政使司。清设贵州省。取全称中的“贵”字作为简称。一说认为因境内有贵山,故简称“贵”。

辖区东北部秦时属黔中郡,唐属黔中道,故又简称“黔”。一说认为境内有黔灵山、黔灵河,故简称“黔”。

23、云南省(滇)

因在云岭以南,故名云南。西汉时设云南县。三国蜀汉时设云南郡。元设云南行省。明设云南布政使司。清设云南省。取全称中的“云”字作为简称。又因行政中心昆明一带,属战国时滇国地,故又简称“滇”。一说因境内有滇池,故简称“滇”。

全国各省简称代号

北京市(京) 京A、京C、京E、京F、北京市(城区),京G 北京市(远郊区), 京B 出租车,京O警察 天津市(津) 津A、津B、津C、天津市 ,津E 出租车 上海市(沪) 沪A、沪B、沪D 上海市区,沪C 远郊区 重庆市(渝) 渝A 重庆市区(江南) 渝B 重庆市区(江北)渝C 永川区渝F 万江区渝G 涪陵区渝H 黔江区 河北省(冀) 冀A 石家庄,冀B 唐山,冀C 秦皇岛,冀D 邯郸,冀E 邢台,冀F 保定,冀G 张家口,冀H 承德,冀J 沧州,冀R 廊坊,冀T 衡水 河南省(豫) 豫A 郑州,豫B 开封,豫C 洛阳,豫D 平顶山,豫E 安阳,豫F 鹤壁,豫G 新乡,豫H 焦作,豫J 濮阳,豫K 许昌,豫L 漯河,豫M 三门峡,豫N 商丘,豫P 周口,豫Q 驻马店,豫R 南阳,豫S 信阳,豫U 济源 云南省(云)云A 昆明,云B 东川,云C 昭通,云D 曲靖, 云E 楚雄彝族,云F 玉溪,云G 红河哈尼族,云H 文山壮族苗,云J 思茅,云L 大理白族,云K 西双版纳,云M 保山,云N 德宏傣族,云P 丽江,云Q 怒江僳族,云R 迪庆藏族,云S 临沧 辽宁省(辽)辽A 沈阳,辽B 大连,辽C 鞍山,辽D 抚顺,辽E 本溪,辽F 丹东,辽G 锦州,辽H 营口,辽J 阜新,辽K 辽阳,辽L 盘锦,辽M铁岭,辽N朝阳,辽P葫芦岛,辽V省直机关黑龙江(黑)黑A 哈尔滨 ,黑B 齐齐哈尔,黑C 牡丹江,黑D 佳木斯,黑E 大庆,黑F 伊春,黑G 鸡西,黑H 鹤岗,黑J 双鸭山,黑K 七台河,黑L 松花江行署,黑M 绥化,黑N 黑河,黑P 大兴安岭 湖南省(湘)湘A 长沙,湘B 株洲,湘C 湘潭,湘D 衡阳,湘E 邵阳,湘F 岳阳,湘G 大庸,湘H 益阳,湘J 常德,湘K 娄底,湘L 郴州,湘M 零陵,湘N怀化,湘P 湘西州 安徽省(皖) 皖A合肥,皖B芜湖,皖C蚌埠,皖D淮南,皖E马鞍山,皖F淮北,皖G铜陵,皖H安庆,皖J黄山,皖K阜阳,皖L宿州,皖M滁州,皖N六安,皖P宣城,皖Q巢湖,皖R池州山东省(鲁)鲁A 济南,鲁B 青岛,鲁C 淄博,鲁D 枣庄,鲁E 东营,鲁F 烟台,鲁G 潍坊,鲁H 济宁,鲁J 泰安,鲁K 威海,鲁L 日照,鲁M 莱芜,鲁N 德州,鲁P 聊城,鲁Q 临沂,鲁R 菏泽,鲁U 青岛开发区 新疆维吾尔(新) 新A 乌鲁木齐,新B 昌吉回族,新C 石河子,新D 奎屯,新E 博尔塔拉,新F 伊犁哈萨,新G 塔城,新H 阿勒泰,新J 克拉玛依,新K 吐鲁番, 新L 哈密,新M 巴音郭,新N 阿克苏,新P 克孜勒苏柯,新Q 喀什,新R 和田 江苏省(苏)苏A 南京,苏B 无锡,苏C 徐州,苏D 常州,苏E 苏州,苏F 南通,苏G 连云港,苏H 淮阴,苏J 盐城,苏K 扬州,苏L 镇江,苏M 泰州,苏N 宿迁 浙江省(浙)浙A 杭州,浙B 宁波,浙C 温州,浙D 绍兴,浙E 湖州,浙F 嘉兴,浙G 金华,浙H 衢州,浙J 台州,浙K 丽水,浙L 舟山 江西省(赣)赣A 南昌,赣B 赣州,赣C 宜春,赣D 吉安,赣E 上饶,赣F 抚州,赣G 九江,赣H 景德镇,赣J 萍乡,赣K 新余,赣L 鹰潭 湖北省(鄂) 鄂A 武汉,鄂B 黄石,鄂C 十堰,鄂D 沙市,鄂E 宜昌,鄂F 襄樊,鄂G 鄂州,鄂H 荆门,鄂J 黄岗,鄂K 孝感,鄂L 咸宁,鄂M 荆州,鄂N 郧阳,鄂P 宜昌,鄂Q 鄂西州

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及简称

中国各省省会城市及简称 省份简称省会 北京市京北京 上海市沪上海 天津市津天津 重庆市渝重庆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内蒙古蒙呼与浩特 河北省冀石家庄 新疆新乌鲁木齐 甘肃省甘兰州 青海省青西宁 陕西省陕西安 宁夏宁银川 河南省豫郑州 山东省鲁济南 山西省晋太原 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苏省苏南京 四川省川成都 贵州省黔贵阳 云南省滇昆明 广西省桂南宁 西藏藏拉萨 浙江省浙杭州 江西省赣南昌 广东省粤广州 福建省闽福州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香港港香港 澳门澳澳门 浮沉 4级 2009-01-07 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云贵福吉安;四西二宁青甘陕;内台海重北上天"

├自┼戀┈ 2级 2009-01-08 四江两湖两河山,云贵川,青陕甘,广台海,福吉安,辽宁东北两海边。(仅省) 月沉碧海 2级 2013-01-20 我国省级行政区记忆口诀 京津沪渝直辖市 蒙宁新藏桂自治 一国两制台港澳 东北三省黑吉辽 冀晋鲁归华北 苏浙皖赣在华东 湘鄂豫归华中 华南还有粤闽琼 川滇黔归西南 西北还有陕甘青 两湖两广两河山, 五江云贵福吉安, 内台港澳北上天, 四西二宁青陕甘。 三十四个省市区, 别忘重庆与海南。截至2001年底,我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下面按照“两湖两广两河山,五江(疆)二宁青陕甘,云 贵西四北上天,重内台海福吉安,香港澳门庆回归,爱我祖国好河山。” 我国现有4个直辖市,两个特别行政区,5个少数民族自治区与23个省,共计34个省份。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就是地理常识,对于大多数人来说比较难于全部记忆,往往只能记住其中的大部份。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的记忆也就是初中地理的重点内容之一。 第一步先观察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表,找出其中的规律。 省份、简称与省会城市表 省份名简称省会

中国省份简称及地理的区域划分

华北: 是指中国地理上位于中国北部的一片区域。包括:北京市,天津市,山东省。河北省,山西省,内蒙古自治区的一部分。华北地区的中心是华北平原。 华北地区位于北纬32°—42°之间,西邻青藏高原,东濒黄、渤二海。北与东北地区、内蒙古地区相接。大致以≥10℃积温3200℃(西北段为3000℃)等值线、1月平均气温-10℃(西北段为-8℃)等值线为界。从丹东、阜新、彰武、围场、张北、右玉、榆林、定边,中宁至乌鞘岭一线,此线以南大部分属暖温带,作物二年三熟,黄土广泛分布。华北地区的西界,自乌鞘岭以南沿祁连山东麓、洮河以西至白龙江,大致以3000米等高线与青藏高原相接。南界为著名的秦岭淮河线,相当于≥10℃积温4500℃、1月平均气温O℃等值线。夏季长达6---9个月,具体界线为秦岭北麓,经伏牛山,淮河至苏北灌溉总渠。亚热带作物逾越此线则不能正常生长,各种自然现象在这条线的两侧都有显著差异,是我国自然地理上的一条重要分界线。 华北地区包括四个自然地理单元:东部的辽东山东低山丘陵,中部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西部的黄土高原和北部的冀北山地。 辽东、山东半岛以犄角之势环抱渤海。这两个半岛上的山地丘陵海拔大多在500米左右,只有少数山峰超过1000米,山势虽不高,但对海洋季风的运行却有一定的影响,构成华北地区海陆间的第一道地形屏障。中部广阔的黄淮海平原和辽河下游平原,地势低平,海拔一般不超过50米,黄淮海平原北缘的冀北山地和西缘的太行山海拔600—1000米,构成华北地区第二道地形屏障,进一步阻挡海洋湿润气流的向西延伸,加强了华北地区自然景观的东西差异。 华北地区是我国古代文化中心,开发利用历史悠久,长期的人类活动使自然面貌发生很大的改变。黄土高原的水土流失、黄淮海平原旱、涝、碱的危害,都是亟待解决的问题。 【华东简介】 地区名。按照地理区域划分一般指中国东部6省1市所在的区域,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江西省、山东省和上海市。如按照经济区域划分,则一般指中国东部5省1市包括江苏省、浙江省、安徽省、福建省、山东省和上海市。1950~1954年曾为一级行政区域。地形以丘陵、盆地、平原为主,属亚热带湿润性季风气候。面积79.47万平方千米,1990年人口3.32亿,占全国29.0%。1990年国民生产总值5681.98亿元,占全国32.2%;国民收入4888.19亿元,占全国33.9%(以上数字均不包括台湾省)。全区自然环境条件优越,

我国各个城市的简称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 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 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维吾尔自治区(新) 辖区古称西域。西汉设西域都护府。东汉魏晋改都护为长史。唐代设伊、西、庭三州和安西、北庭两个都护府。17世纪中叶以后,清朝平定了准噶尔部叛乱,在天山南北设伊犁将军。清光绪10年(1884年),改为新疆省,意为“故土新归”。1955年,设新疆维吾尔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新”字作为简称。 3、西藏自治区(藏) 元时称西藏地区为“乌思藏”。“乌思”是藏语“中央”的意思,“藏”是“圣洁”的意思。明代设立两个都指挥使司。清代称西藏东部为“康”(喀木),中部为“卫”,西部日喀则一带为“藏”(包括阿里),因其在中国西部,故称西藏。1965年设立西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藏”字作为简称。另一说认为简称源于故称“乌思藏”。 4、宁夏回族自治区(宁) 公元5世纪处,匈奴贵族赫连勃勃自以为是夏后氏后裔,故将建立的割据政权定国号为“夏”。宋代,党项族拓拔氏首领李元昊称帝,定都兴庆府(今银川),立国号“夏”,创立文字,建西夏王朝。13世纪,元灭西夏,取“平定西夏永远安宁”之意,在这里设宁夏行省,始有宁夏之名。1958年设宁夏回族自治区。 取全称中的“宁”字作为简称。 5、广西壮族自治区(桂) 宋设广南西路,简称广西路,“广西”一名产生。元设广西两江道。明设广西省。1958年设广西僮族自治区,1965年改为广西壮族自治区。

中国各省份简称及其省会

省份简称及其省会 北京市京(jīng)北京浙江省浙(zhè)杭州 天津市津(jīn)天津安徽省皖(wǎn)合肥 上海市沪(hù)上海福建省闽(mǐn)福州 重庆市渝(yú)重庆江西省赣(gàn)南昌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gǎng)香港山东省鲁(lǔ)济南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ào)澳门河南省豫(yù)郑州 内蒙古自治区蒙(měng)呼和浩特湖北省鄂(è)武汉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xīn)乌鲁木齐湖南省湘(xiāng)长沙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níng)银川广东省粤(yue)广州 西藏自治区藏(zàng)拉萨海南省琼(qióng)海口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gùi)南宁四川省川(chuān)或蜀(shǔ)成都 河北省冀(jì)石家庄贵州省贵(guì)或黔(qián)贵阳 山西省晋(jìn)太原云南省云(yún)或滇(diān)昆明 辽宁省辽(liáo)沈阳陕西省陕(shǎn)或秦(qín)西安 吉林省吉(jí)长春甘肃省甘(gān)或陇(lǒng)兰州 黑龙江省黑(hēi)哈尔滨青海省青(qīng)西宁 江苏省苏(sū)南京台湾省台(tái)台北 各省包括的市级城市 河北省:石家庄保定秦皇岛唐山邯郸邢台沧州承德廊坊衡水张家口 山西省:太原大同阳泉长治临汾晋中运城晋城忻州朔州吕梁市 内蒙古:呼和浩特呼伦贝尔包头赤峰乌海通辽鄂尔多斯乌兰察布巴彦淖尔 辽宁省:盘锦鞍山抚顺本溪铁岭锦州丹东辽阳葫芦岛阜新朝阳营口 吉林省:吉林通化白城四平辽源松原白山 黑龙江省:伊春牡丹江大庆鸡西鹤岗绥化双鸭山七台河佳木斯黑河市齐齐哈尔 江苏省:无锡常州扬州徐州苏州连云港盐城淮安宿迁镇江南通泰州 浙江省:绍兴温州湖州嘉兴台州金华舟山衢州丽水 安徽省:合肥芜湖亳州马鞍山池州淮南淮北蚌埠巢湖安庆宿州宣城滁州黄山六安阜阳铜陵 福建省:福州市泉州市漳州市南平市三明市龙岩市莆田市宁德市 江西省:南昌赣州景德镇九江萍乡新余抚州宜春上饶鹰潭吉安 山东省:潍坊淄博威海枣庄泰安临沂东营济宁烟台菏泽日照德州聊城滨州莱芜 河南省:郑州洛阳焦作商丘信阳新乡安阳开封漯河南阳鹤壁平顶山濮阳许昌周口三门峡驻马店 湖北省:荆门咸宁襄樊荆州黄石宜昌随州鄂州孝感黄冈十堰 湖南省:长沙郴州娄底衡阳株洲湘潭岳阳常德邵阳益阳永州张家界怀化 广东省:江门佛山汕头湛江韶关中山珠海茂名肇庆阳江惠州潮州揭阳清远河源东莞汕尾云浮 广西省:南宁贺州柳州桂林梧州北海玉林钦州百色防城港贵港河池崇左来宾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30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中国 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2、力求使新的 最新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四川一分为三,省级行政区共50个中国行政区划调整方案 具体方案是设立1都、5郡、37省、5自治区、2特别行政区。即在原有34个省级行政区的基础上,增设16个省级行政区,使我国的省级行政区总数达到50个。 建议方案的调整思路是: 1、力求使重新划分后的省级行政区面积、人口相对均衡,区域版图完整紧凑。

现行行政区划的四川、河南、河北、山东、江苏、安徽、湖北、湖南、广东、广西、云南、辽宁、陕西等省区,人口较多,有几个大省的人口甚至超过了英、法等国,现将其进行拆分。按此方案调整后,各省份除江苏(5265万人)外人口都保持在5000万人以下。现行行政区划中,新疆、内蒙古、甘肃三个省区面积过大或过于狭长,建议进行拆分。此外还有一些地区的现行区划也不尽合理,也应做出适度调整。按此方案进行调整后,各个省级行政区的区域版图更加完整紧凑,各省级行政区域的长宽比例均不超过3∶1。 从行政区划组合结构上来说,各行政区如果能够呈蜂窝状排列,就能更加充分地发挥中心城市对周边地区的辐射带动作用,同时也使行政区内各市县到省会之间的距离都在一个合理的限度之内,这样就可以在交通、通讯等方面大大节约行政成本,提高行政效率。目前,世界主要国家中最接近这种模型结构的是法国的省级行政区划(非大区级行政区划),我国由于幅员面积较大,各地自然及人文条件相差悬殊,不可能在全国应用这种区划模型。我国现行行政区划中仅在中原地区能够体现出这种模型结构(图见附件二)。 这个行政区划建议方案,在认真考虑了面积、人口、自然地理环境、经济、交通、历史沿革等因素的基础上,也力求接近这种理想的蜂窝状区划结构。从建议方案地图中可以看到,中原地区各省(黄河长江下游及南部沿海地区)基本呈蜂窝状排列,而且都能以一个较大城市为中心形成一个高度结合的综合经济地域(图见附件三)。

中国各个省、简称和省会城市

中国各个省、简称和省会城市 一、23个省 1、浙江省浙杭州 浙江--位于中国东南部沿海的中段,简称“浙”。风景优美,是我国「七大古都」之一。省会:杭州 2、安徽省皖合肥 安徽--出产「文房四宝」中的纸、墨、砚,它简称“皖”省会:合肥 3、福建省闽福州 福建--位于中国东南沿海的南段,简称“闽”,因境内第一大河闽江而得名。又称「榕城」,因城中榕树多而得名。省会:福州 4、江西省赣南昌 江西--地处长江中下游南岸,赣江是省内最大的河流,故简称“赣”省会:南昌 5、山东省鲁济南 山东--因位于太行山以东而得名,在古代是齐国和鲁国的所在地,故简称“鲁”。省会是济南市,是中国著名的「泉城」。 6、河南省豫郑州 河南--是中国古代文明的两个重要发祥地之一,它是中国古代“九州岛”中的“豫州”,故简称“豫”,有大量古代历史和文化遗址。省会:郑州 7、湖北省鄂武汉 湖北--因地处洞庭湖以北而得名,简称“鄂”,水陆交通便利,夏季气温高,有「火炉」之称。省会:武汉 8、湖南省湘长沙 湖南--因位于洞庭湖以南而得名。因境内最大的河流湘江流经全省,故简称“湘”长沙 9、广东省粤广州 广东--位于中国南部,毗邻港澳,是中国通往东南亚、大洋州、中近东和非洲等地区的最近出海口。简称“粤”。省会是广州市(又名「羊城」和「花城」)有2000多年历史,也是中国南方最大商贸中心。 10、海南省琼海口 海南--有“东方夏威夷”美称,简称“琼”省会:海口 11、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四川--因物产丰富而被称为「天府之国」,简称“蜀”省会:成都 12、河北省冀石家庄 河北--因位于黄河北岸而得名的,古代它的部分土地属于冀州,故简称“冀”石家庄13、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贵州--「天无三日晴,地无三尺平」指的是贵州省,简称“黔”或“贵”,此出产的茅台酒被列为世界三大蒸馏名酒之一,也是中国的国酒。省会:贵阳 14、山西省晋太原 山西--有「煤海」之称,因位于太行山的西面而得名,简称“晋”省会:太原 15、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中国新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新行政区域划分 中国即将重新划分省份,50省级政区规划出台后,看看你是哪省人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日前在香港接受媒体专访时透露,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而增设直辖市一事只是理论研究与探讨,近期可能性不太大,并未到操作层面。报道说,中国行政区划改革规划今年将正式激活,未来两年,民政部等有关部委将对此进行专题调研,改革方案料于2005年完成。此项改革规模之大、范围之广、影响之深无异于对中国现行行政区划体制动一场大手术。新规划将决定中国未来数十年的行政区域布局,是关乎中国政治、经济全局的重大战略。戴均良指出,中国行政区划改革的总体要求,应该是在保持相对稳定的前提下,与整个国家发展战略相配套,适应经济社会发展需要逐步进行。总体思路可能是:缩省并县,省县直辖,创新市制,乡镇自治。其中,创新市制是重点,主要内容应包括:通过增设直辖市逐步划小省份;通过市县脱钩、改革市管县体制,减少行政管理层次;通过增设县级市适应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的需要,承接大部分农村向城市转移人口,并调动地方发展和竞争的积极性,激发县域经济发展活力。撤并乡镇是行政区划改革重要举措之一。民政部自1999年起推动撤并乡镇工作,目前已有25个省完成,共撤并乡镇7196个。今年还有6个省、自治区实施这项改革,撤并比例在15%左右。另外,另有部分省市小规模撤并工作今年也将进行,全国撤并乡镇工作预计今年基本完成。接下来,中国还将对规模过小的市、市辖区、县进行适当调整。目前全国20万人口以下的县、市辖区有720个,其中10万人以下的有314个,除少数边疆地区的市、市辖区、县不做变动外,其它地区符合撤并要求的行政区域都应推进这项改革。中国现行行政区划建制一般有四个层级,即省→市地州→县→乡镇,而西部少数边远山区在县与乡镇之间还设有县的派出机构———区公所,东中部地区的一些乡镇则在乡镇与村之间设管理区或办事处,形成了五级管理层。管理层次之多,居世界之首。戴均良指出,有些省已经具备了直接领导县的条件,地级管理层可以逐步撤销。目前福建、江苏、浙江以及湖北等省已经激活了试点改革,探索性地赋予县以地级市的管理职能,收到良好效果。分省、缩省一直是学术界争论的焦点问题。戴均良认为,省的规模过大,既不利管理,对国家长治久安也没好处。从中国国土面积和人口考虑,中国设50个左右省级政区比较合理。戴均良同时强调,缩省虽然有必要,但一定要等政治环境、经济发展水平、基础设施建设等各方面条件成熟时才可以进行。从中国目前国情出发,重新进行大规模分省不现实,既会影响社会稳定的大局,又会在一定程度上加大行政管理成本。另外,面对升格直辖市的诱惑,内地很多经济发达城市均跃跃欲试。深圳、大连、青岛等市将被升格为直辖市的说法在坊间流传已久,近来呼声渐高。戴均良指出,经济指针并非唯一条件,增设直辖市应考虑三方面因素。一是区域布局要合理,新直辖市应该是大的区域里的首位中心城市,有足够发展空间。应与原有直辖市有一定距离,否则浪费资源、增加内耗,抵消和减弱中心城市的辐射功能。二是人口不宜少于200万人,否则难以形成区域政治中心的地位,这是一个城市经济社会效益的基础。三是应有较强的经济实力,经济总量应高于全国大城市平均值,财政至少能够自给自足,这

中国各个地区市的简称介绍

中国各个省市的简称介绍 四个直辖市 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 上海市沪上海 重庆市渝重庆 五个自治区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两个特别行政区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23个省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吉林省吉长春辽宁省辽沈阳 河北省冀石家庄山西省晋太原青海省青西宁山东省鲁济南 河南省豫郑州江苏省苏南京安徽省皖合肥浙江省浙杭州 福建省闽福州江西省赣南昌湖南省湘长沙湖北省鄂武汉

广东省粤广州 台湾省台台北 海南省琼海口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各个省的简称- - 简称的命名,大致可归纳为: 一、以历史名称命名:如沪、渝、桂、冀、晋、鲁、豫、鄂、粤、琼、秦、

蜀等。 二、以境内河湖山脉名称命名:如赣、湘、贵、浙、陇等。 三、以全称中的一或多个字代替。 四、综合上述几类情况命名:如闽、皖、黔、滇、黑、辽、青、藏、甘等。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 北京有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是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

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 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 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 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

中国行政区域划分文档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中国宪法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的行政区域划分如下: (一)全国分为省、自治区、直辖市; (二)省、自治区分为自治州、县、自治县、市; (三)县、自治县分为乡、民族乡、镇。 直辖市和较大的市分为区、县。自治州分为县、自治县、市。 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都是民族自治地方。国家在必要时得设立特别行政区。在特别行政区内实行的制度按照具体情况由全国人民代表大会以法律规定。 目前中国有34个省级行政区,包括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在历史上和习惯上,各省级行政区都有简称。省级人民政府驻地称省会(首府),中央人民政府所在地是首都。北京是中国的首都。 乡镇是中国最基层的行政单位。自治区、自治州、自治县是少数民族聚居地区的民族自治地方,它们都是祖国不可分割的部分。国家根据需要,还可以设立特别行政区。此外,为了便于行政管理和经济建设,为了加强民族团结,国家可根据需要对行政区划作必要的调整和变更。 香港和澳门是中国领土的一部分。中国政府已于1997年7月1日对香港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香港特别行政区。于1999年12月20日对澳门恢复行使主权,成立了澳门特别行政区。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图(点击进入) 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见下表)。 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古辽宁 吉林黑龙江上海江苏浙江安徽 福建江西山东河南湖北湖南 广东广西海南重庆四川贵州 云南西藏陕西甘肃青海宁夏 新疆香港澳门台湾 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与地名法律法规 1.国务院关于行政区划管理的规定(1985-1-15) 2.地名管理条例(1986-1-23) 3.行政区域边界争议处理条例(1989-2-3) 4.行政区域界线管理条例(2002-5-23) 5.地方志工作条例(2006-5-18)

中国各省市简称

一堂语文课:《窦娥冤》 老马 这节课由一个学生主讲。其模式仍然是分段,讲解大意,朗读之类。 按照授课老师的见解,师生关系是动态变化的。主体的位置发生着变动。从小学到中学,教师的职能:保姆→教师→导师;学生的地位也相应发生了变化:依赖→依靠→独立。他的意思是他现在的学生经过他带了近两年时间,已经可以独立了,有主体的独立地位了。 我不怀疑,就这位上课的学生而言,她确实有了主体的地位。但问题是,另外的几十名学生了。他们不是仍然在被动接受的位置上吗?他们的主体地位又如何体现呢? 授课老师说,他上课很注重过程。这不错,但是在这样的课中,我们看到的只是某个学生的过程,而不是众多的个体的学习过程。且这位学生所讲内容基本上是搬用教参,从前老师搬,现在学生搬,这就是教改? 说到底,这仍然只是一种形式。时下语文教学的改革太关注形式的层面,而对实质的问题关注显然不够。那就是:学生有否通过学习这样一个文本,完成自己的意义的建构。 这个文本包含三个重要的片段:①窦娥上场诉说冤屈;②与婆婆话别;③发下三桩誓愿。 “没来由犯王法,不提防遭刑宪,叫声屈动地惊天。顷刻间游魂先赴森罗殿,怎不将天地也生埋怨。〔滚绣球〕有日月朝暮悬,有鬼神掌着生死权。天地也!只合把清浊分辨,可怎生糊突了盗跖(zhí)、颜渊?为善的受贫穷更命短,造恶的享富贵又寿延。天地也!做得个怕硬欺软,却原来也这般顺水推船!地也,你不分好歹何为地!天也,你错勘贤愚枉做天!哎,只落得两泪涟涟。” 在第一个片段中,包含了如下文化内涵:日月、鬼神、天地、贤愚、好歹、命长与命短、善良与邪恶、富贵与贫穷,盗跖与颜渊,这些是中国老百姓的是非与善恶的范畴。而裁定是非善恶的是“天”,天隐喻着什么呢?“错堪贤愚枉作天”,这里的关键是这个“枉”字,是谁“枉”呢?面对这种“枉”,作为一个社会的弱势群体,又能怎样呢? (比较:“天高地迥,号呼靡及。”“夫天者,人之始也;父母者,人之本也。人穷则反本,故劳苦倦极,未尝不呼天也;疾痛惨怛,未尝不呼父母也。”)如何引导学生解读这些内容?如何在这种解读中,完成自己的意义的建构?也许可以设置这样的问题情境:如果这一段诉说,不用隐喻的手法,而直接说明白,当怎样表述呢?或者,你换一种喻体来隐喻,你又当怎样表达呢? “我怕连累婆婆,屈招了药死公公,今日赴法场典刑。婆婆,此后遇着冬时年节,月一十五,有瀽不了的浆水饭,瀽半碗儿与我吃,烧不了的纸钱,与窦娥烧一陌儿,则是看你死的孩儿面上。(唱)念窦娥葫芦提当罪愆,念窦娥身首不完全,念窦娥从前已往干家缘,婆婆也,你只看窦娥少爷无娘面。念窦娥伏侍婆婆这几年,遇时节将碗凉浆奠;你去那受刑法尸骸上烈些纸钱,只当把你亡化的孩儿荐。” 这个片断极力渲染窦娥作为弱势群体的一员的无能与无奈。 “(正旦唱)不是我窦娥罚下这等无头愿,委实的冤情不浅;若没些儿灵圣与世人传,也不见得湛湛青天。我不要半星热血红尘洒,都只在八尺旗枪素练悬。等他四下里皆瞧见,这就是咱苌弘化碧,望帝啼鹃。……你道是暑气暄,不是那下雪天,岂不闻飞霜六月因邹衍?若果有一腔怨气喷如火,定要感的六出冰花滚似绵,免着我尸骸现;要什么素车白马,断送出古陌荒阡?……我窦娥死的委实冤枉,从今以后,着这楚州亢旱三年。……(正旦唱)你道是天公不可期,人心不可怜,不知皇天也肯从人愿。做甚么三年不见甘霖降,也只为东海曾经孝妇冤。如今轮到你出阳县,这都是官吏每无心正法,使百姓有口难言。” 在这个片断中,作者为我们似乎找到了一种解救弱势群体的办法。说到底,还是要靠天。中国古代,老百姓就望清官,就望明君。但这些都靠不住的时候,便只能靠天了。

新省划分

中国民政部区划地名司司长戴均良在香港接受媒体采访时透露,中国的行政区划改革将在今年年内正式启动,改革方案将于今后两年内完成。 1、北京都:现辖区域不变。 2、渤海省:由现天津市、现河北省秦皇岛市、唐山市、承德市、廊坊市组成,省会天津。 3、辽东省:由现辽宁省大连市、丹东市、营口市、宽甸、桓仁、岫岩组成,省会大连。 4、辽宁省:由现辽宁除上述余下地区,合现内蒙赤峰市、哲里木盟组成,省会沈阳。 5、吉林省:由现吉林合现内蒙兴安盟组成,省会长春。 6、黑龙江省:由现黑龙江合现内蒙呼伦贝尔盟组成,省会哈尔滨。 7、雁云省:由现山西省大同市、朔州市、忻州市、现河北省张家口市、涞源组成,省会大同。

8、平原省:由现河北省邯郸市、刑台市、现河南省安阳市、鹤壁市、濮阳市、新乡市、焦作市、济源市、现山西省长治市、晋城市组成,省会安阳。9。内蒙古自治区:由现内蒙古自治区除上述地区以外的地区组成,首府呼和浩特。 10。山西省:由现山西除上述地区外的地区组成,省会太原。 11。河北省:由现河北除上述地区外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石家庄。 12、胶东省:由现山东省青岛市、潍坊市、烟台市、威海市组成,省会青岛。 13、淮海省:由现江苏省徐州市、连云港市、滨海、响水、灌南、宿迁市、现安徽省淮北市、蚌埠市、宿州市、亳州市、现河南省商丘市、现山东省日照市、临沂市、济宁市、荷泽市组成,省会徐州。14、山东省:由现山东除上述地区的余下地区组成,省会济南。 15、上海都:包括现上海、现江苏昆山、太仓,现浙江嘉兴、宁波、舟山等地。

16、浙江省:由杭州市、桐庐、建德、淳安、湖州市、绍兴市、现安徽黄山市、宣城市、现江西婺源组成,省会杭州。 17、浙南省(东瓯省或雁荡省)――由现浙江温州市、台州市、丽水市、金华市、衢州市组成,省会温州。 18、江苏省:由苏州市、无锡市、常州市、南通市、泰州市、淮安市、盐城市组成。省会江阴(靖江)。- 19、扬子江省:由现江苏省南京市、镇江市、扬州市、现安徽省马鞍山市、滁州市、芜湖市、巢湖市、铜陵市、池州市、安庆市、合肥市、蚌埠市、淮南市组成,省会南京。 20、淮河省:由现安徽省六安市、阜阳市、现河南省周口市、驻马店市、信阳地区组成,省会阜阳。 21、河南省:由现河南省除上述地区外余下地区组成,省会郑州。 22、襄(阳)荆(州)省(或淅川省):由现湖北省襄樊市、十堰市、荆门市、荆州市、枝城组成,省会荆门。

全国各省市、直辖市名称及简称及行政中心

位于东北的3个省: 黑龙江省黑哈尔滨 吉林省吉长春 辽宁省辽沈阳 位于华北的3个省、2个直辖市 北京市京北京 天津市津天津 河北省冀石家庄 山东省鲁济南 河南省豫郑州 位于晋陕内蒙古的2个省、1个自治区:山西省晋太原 陕西省陕或秦西安 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呼和浩特 位于长江中下游的6个省,1个直辖市浙江省浙杭州 江苏省苏南京 安徽省皖合肥 湖北省鄂武汉 湖南省湘长沙 江西省赣南昌 上海市沪上海位于东南沿海的4个省、2个特别行政区 福建省闽福州 广东省粤广州 海南省琼海口 台湾省台台北 香港特别行政区港香港 澳门特别行政区澳澳门 位于西南的3个省、1个自治区、1个直辖市 四川省川或蜀成都 贵州省贵或黔贵阳 云南省云或滇昆明 广西壮族自治区桂南宁 重庆市渝重庆 位于西北的1个省、2个自治区 甘肃省甘或陇兰州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宁夏回族自治区宁银川 位于青藏区的1个省、1个自治区 青海省青西宁 西藏自治区藏拉萨 我国共有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共计34个行政区。 2个特别行政区:澳门香港 4个直辖市:北京、上海、天津、重庆 5个自治区:广西壮族自治区、宁夏回族自治区、新疆维吾尔自治区、西藏自治区、内蒙古自治区 长江流域 : 湖北四川安徽江苏湖南 黄河流域: 甘肃宁夏河南山东 中国34个行政区划分顺口溜 两湖两广两河山,四市四江福吉安; 云贵川内青藏新,陕甘两宁加海南;

港澳是我好河山,台归之日盼团圆。 两湖(湖南、湖北)两广(广东、广西)两河(河南、河北)山(山东、山西),四(北京、上海、天津、重庆)市四江(江西、江苏、浙江、黑龙江)福(福建)吉(吉林)安(安徽);云(云南)贵(贵州)川(四川)内(内蒙古)青(青海)藏(西藏)新(新疆),陕(陕西)甘(甘肃)两宁(宁夏、辽宁)加海南(海南); 港(香港)澳(澳门)是我好河山,台(台湾)归之日盼团圆。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中国省份名称、简称、省会及其简称的由来 一、四个直辖市: 1、北京(京)——北京 北京据可查的第一个名称为“蓟”,是春秋战国时燕国的都城。辽金将北京作为陪都,称为燕京。金灭辽后,迁都于此,称中都。元代改称大都。明成祖朱棣从南京迁都于此,改称“北京”。名称一直沿用至今。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京”字作为简称。 2、天津(津)——天津 唐宋以前,天津称为直沽。金代形成集市称“直沽寨”。元代设津海镇,这是天津建城的开始。明永乐2年(1404年)筑城设卫,始称天津卫,取“天子经过的渡口”之意。1949年设为直辖市。取全称中的“津”字作为简称。 3、上海(沪)——上海 上海之称始于宋代,当时上海已成为我国的一个新兴贸易港口,那时的上海地区有十八大浦,其中一条叫上海浦,它的西岸设有上海镇。1292年,上海改镇为县。这是上海这一名称的由来。1949年,上海设为直辖市。古时,上海地区的渔民发明了一种竹编的捕鱼工具“扈”,当时还没有上海这一

地名,因此,这一带被称为“沪渎”,故上海简称“沪”。春秋战国时上海是楚春申君黄歇封邑的一部分,故上海别称“申”。 4、重庆(渝)——重庆 重庆古称“巴”。秦时称江州。隋称渝州。北宋称恭州。重庆之名始于1190年,因南宋光宗赵敦先封恭王,后登帝位,遂将恭州升为重庆府,取“双重喜庆”之意。1997年,重庆设为直辖市。隋时,嘉陵江称渝水,重庆因位于嘉陵江畔而置渝州,故重庆简称“渝”。 二、五个自治区 1、内蒙古自治区(内蒙古或蒙)——呼和浩特 蒙古原为部落名,始见于唐代记载。1206年,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各部,建立蒙古国。元灭后,蒙古族退居塞北。明清形成内、外蒙古之称。晚清以后,泛指大漠以南、长城以北、东起哲里木盟、西至套西厄鲁特所以盟旗为内蒙古。取全称中“内蒙古”三字作为简称。 2、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新)——乌鲁木齐

全国省市区县行政区域划分

全国省市区县行政区域划分 行政区划是国家为便于行政管理而分级划分的区域。因此,行政区划亦称行政区域。目前,全国共划分为23个省、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个特别行政区。 至2011年底,全国共有34个省级行政区(其中:4个直辖市、23个省、5个自治区、2个特别行政区),332个地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84个地级市、15个地区、30个自治州、3个盟),2853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857个市辖区、369个县级市、1456个县、117自治县、49个旗、3个自治旗、1个特区、1个林区),40466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2个区公所、7194个街道、19683个镇、12395个乡、1085个民族乡、106个苏木、1个民族苏木)。(省以下行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现在很多情况下,经常沿用华东、华北、华南、华中、东北、西南、西北七大区的地理分布的说法,具体如下:华北(北京、天津、河北、山西、内蒙)、华东(上海、山东、江苏、安徽、江西、浙江、福建)、华中(湖北、湖南、河南)、华南(广东、广西、海南)、西南(重庆、四川、贵州、云南、西藏)、西北(陕西、甘肃、宁夏、新疆、青海)、东北(黑龙江、吉林、辽宁)。(省以下行政区划单位统计不包括港澳台) 。七大区的地理分布具体行政区划单位 华北 北京市,简称京,面积约1.7万平方千米,人口1262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个市辖区、2个县),322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40个街道、144个镇、33个乡、5个民族乡)。市政府驻东城区正义路2号,邮编100001。行政区划代码110000。天津市,简称津,面积约1.2万平方千米,人口990万人。共有16个县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3个市辖区、3个县),244个乡级行政区划单位(其中:110个街道、123个镇、10个乡、1个民族乡)。市政府驻和平

中国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的地级和县级单位有多少

中国现在的行政区域划分的地级和县级单位有多少? 截止2010年底 地级市(288个)、县级市(455个)(数据截至2010年底)。 北京市:16个市辖区、2个县 天津市15个市辖区、3个 河北省11个地级市、36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108个县、6个自治县 山西省11个地级市、23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85个县 内蒙古自治区9个地级市、3个盟、21个市辖区、11个县级市、17个县、49个旗、3个自治旗 辽宁省14个地级市、56个市辖区、17个县级市、19个县、8个自治县 吉林省8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20个市辖区、20个县级市、17个县、3个自治县黑龙江省12地级市、1地区、64市辖区、18县级市、45县、1自治县 上海市17个市辖区、1个县 江苏省13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7个县级市、25个县 浙江省11个地级市32个市辖区、22个县级市、35个县、1个自治县 安徽省17个地级市、44个市辖区、5个县级市、56个县 福建省9个地级市、26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45个县 江西省11个地级市、19个市辖区、10个县级市、70个县 山东省17个地级市、49个市辖区、31个县级市、60个县 河南省17个地级市、50个市辖区、21个县级市、88个县 湖北省12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8个市辖区、24个县级市、37个县、2个自治县、1个林区 湖南省13个地级市、1个自治州、34个市辖区、16个县级市、65个县、7个自治县广东省21个地级市、54个市辖区、23个县级市、41个县、3个自治县 广西壮族自治区14个地级市、34个市辖区、7个县级市、56个县、12个自治县海南省2个地级市、4市辖区、6个县级市、4个县、6个自治县 重庆市19市辖区、17县、4自治县 四川省18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43个市辖区、14个县级市、120个县、4个自治县 贵州省4个地级市、2个地区、3个自治州/10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56个县、11个自治县、2个特区 云南省8个地级市、8个自治州、12个市辖区、9个县级市、79个县、29个自治县西藏自治区1个地级市、6个地区、1个市辖区、1个县级市、71个县 陕西省10个地级市、24个市辖区、3个县级市、80个县 甘肃省12个地级市、2个自治州、17个市辖区、4个县级市、58个县、7个自治县青海省1个地级市、1个地区、6个自治州、4个市辖区、2个县级市、30个县、7个自治县 宁夏回族自治区5地级市、2县级市、11县、8市辖区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2个地级市、7个地区、5个自治州、11个市辖区、19个县级市、62个县、6个自治县 香港特别行政区

我国各城市简称别称

得到广泛认可的城市别名和简称 ------------------------ 北京---京城(京) 上海---申城(沪) 南京---石城(宁) 广州---羊城(穗) 武汉---江城(汉) 重庆---山城(渝) 深圳---鹏城(深) 成都---蓉城(蓉) 济南---泉城(泉) 厦门---鹭城(鹭) 昆明---春城(昆) 未得到广泛认可的城市别名和简称 ------------------------ 南昌(洪城) 长沙(星城) 郑州(绿城) 杭州(杭城) 还有上海——沪、申 北京——京 沈阳——沈 天津——津 广州——粤\穗 武汉——汉 重庆——渝 成都——蓉 福州——榕 宁波——甬 南宁——邕 开封——汴 兰州——皋 太原——并 晋城——泽 大同——云 洛阳——洛 南阳——宛 濮阳——濮 安阳——邺 亳州——亳 苏州——苏杭州——杭 兖州——兖 淄博——淄 厦门——鹭 贵阳——筑 深圳——鹏 佛山——禅 西安——镐 长治--潞 晋城--泽 南京--宁 南宁--邕 武威--肃 张掖--甘 绍兴——越 以下简称多取自古代地名、 城市附近山川古迹,考虑到 了部分已经被普遍认可且 无争议的城市别称录为简 称。对于简称重合的适当取 舍,对于同名异地者录影响 较大者。 北京——京、燕或幽,古为 燕国地、又为幽州故谓之。 天津——津或沽,临大沽 口,古为直沽,又称津沽、 津门故谓之。 重庆——渝,古为渝州故谓 之。 上海——沪或申,有春申江 故谓之。 香港——港。 澳门——澳。 江苏: 南京——宁,古为江宁故谓 之。 淮安——邗,有邗沟故谓 之。 盐城——盐。 扬州——扬。 南通——通,古为通州故谓 之。 镇江——润,古为润州故谓 之。 常州——常。 无锡——锡,有锡山故谓 之。 宿迁——相,古为下相故谓 之。 泰州——泰。 徐州——徐。 连云港——海,古为海州故 谓之。 浙江: 杭州——杭。 宁波——甬、鄞或明,古为 鄞州、明州故谓之。 温州——温或瓯。 绍兴——越,古为越州故谓 之。 金华——婺,古为婺州故谓 之。 嘉兴——禾,古谓嘉禾故谓 之。 湖州——湖或菰,有下菰城 故谓之。 台州——台。 舟山——翁,古称翁洲故谓 之。 衢州——衢。 丽水——处,古为处州故谓 之。 四川: 成都——益、蜀或蓉,古为 益州、蜀郡,又多芙蓉 故谓之。 南充——充,居古充国之南

中国各省的英文简写和区域划分

xx各省的英文简写和区域划分 为了方便,对一些常用事物使用缩写是大势所趋,美国的各州都有缩写,比如CA是加州、NJ是新泽西州,我国的省级行政机构也都有简称或缩写,比如: 山东称作鲁,江苏简称苏。但这种缩写体系却不能照搬到英语中。 在目前我国各省市中,除了香港(Hong Kong HK)、澳门(Macao MC)、台湾(Taiwan TW)、西藏(Tibet)在英语中广泛使用外,其它各省一直没有统一规定、广泛认同的英文缩写。 笔者注意到,为扩展互联网域名资源,信息产业部于二○○二年十一月二十二日发布了《关于中国互联网络域名体系公告》,公告中首次开放行政区域类二级国内域名,给全国34个省(市、自治区、特别行政区)规定了二个字母的代码;笔者认为,随着互联网的深入发展,该代码将自然而然地成为各省区的缩写名称,可以放心使用;信息产业部采用的代码与英译名缩写基本上吻合,只有内蒙古(英译: Inner Mongolia,缩写: IM,而信息部的代码是利用了纯汉语拼音,为NM)、西藏(英译: Tibet,而二级域名使用的仍是汉语拼音XZ)两个词出现不协调现象,但这并不影响该缩写系统的推广。 基于以上考虑,笔者推荐各省级行政区域对应英文缩写如下: 省份xx缩写 xx Anhui AH xx Beijing BJ xx Fujian FJ xx Gansu GS

xx Guangdong GD xx Guangxi GX xx Guizhou GZ xx Hainan HI xx Hebei HE xx Henan HA 黑龙江Heilongjiang HL xx Hubei HB xx Hunan HN xx Jilin JL xx Jiangsu JS xx Jiangxi JX xx Liaoning LN 内蒙古自治区Inner Mongoria IM(NM)xx Ningxia NX xx Qinghai QH xx Shandong SD xx Shanxi SX xx Shaanxi SN xx Shanghai SH xx Sichuan SC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