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子遗传学复习题(10-11上学期)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10-11上学期)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10-11上学期)

分子遗传学复写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

2、基因组;

3、复制子;

4、内含子;

5、外显子;终止子;

6、基因子;

7、操作子;

8、基因家族;

9、反向遗传学;10、基因转换;11、转座子;

12、同义突变;13、错义突变;14、无义突变;15、物理图谱;16、冈崎片段;

17、衰减子;18、反终止子;19、基因扩增;20、增强子;21、基因组刻印;22、RNA编辑;24、发育定时钟;25、同宗融合;26、异宗融合;27、形态发生素;

28、同源异型基因;29、回文结构、30、冈崎片段;31、感受态细胞;32、中心法则;33、分子伴侣;34、座位控制区;35、沉默子;36、转换极性;37、转换、38、颠换;39、假基因;40、DNA变性;41、DNA复性;42、顺反子;43、基因工程;44、表观遗传;45、三联体密码;46、反密码子;47、中性突变;48、定向突变;49、AP位点;50、假基因;51、移码突;52、限制性内切核酸酶;

53、遗传印记、54、组蛋白密码、55、遗传图谱、56染色体步移

二、填空题、

1、DNA分子中的四种核苷酸是、、、。

2、RND分子中的四种核苷酸是、、、。

3、在pH值为11.5的碱性溶液中,DNA分子的一级结构仍能保持稳定,而RNA 分子一级结构却很快被破坏,造成这种差异的主要原因是DNA分子中含有,而RNA分子中含有。

4、DNA分子的极性是指其一级结构的一个末端带有,而另一个末端带有。

5、在表示DNA分子一级结构时,排列在最左边的5′末端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都带,而排列在最右边的3′末端的脱氧核糖核苷酸都带。

6、在DNA分子中,四种碱基可进行配对,其配对规则是A与配对,而G与配对。

7、真核生物DNA分子往往带有重复序列。根据重复的次数不同,真核生物DNA 分子的重复序列可分为、、。

8、在DNA复制过程中,子链的合成方向是从末端到末端。

9、在转录过程中,指导合成RNA分子的聚合酶叫,该酶由、、、四种亚基组成。

10、在组成RNA聚合酶的四种亚基中,起始转录所必须的亚基是、而没有该亚基的RNA聚合酶被称为。

11、以DNA分子链为模板转录的RNA分子有、、,其中可以作为翻译模板的是。

12、在64种遗传密码中,可作为起始密码的是、、。

13、在64种遗传密码中,可作为终止密码的是、、。

14、紫外线往往会导致DNA损伤,其中嘧啶二聚体是被较详细研究的损伤产物之一,这些损伤产物可以通过切割修复得到恢复。在大肠杆菌的切割修复中直接与DNA分子结合、并对切割特异性有影响的是,而切割损伤产物的是。

15、紫外线往往会导致DNA损伤,其中嘧啶二聚体是被研究的较详细的损伤产物之一,这些损伤产物可以通过切割修复得到恢复。在大肠杆菌的切割修复中除UrvA、B、C三种重要蛋白质外,还需要释放UrvABC切割酶,还需要和修复切割缺口。

16、在DNA分子中,产生AP位点的机制主要有、两种。

17、真核生物的一个转录单位主要包括、、等基本要素。

18、一些化学试剂常常引起DNA分子的颠换,请你列举两种可以引起颠换的化学诱变剂、。

19、一些化学试剂常常引起DNA分子的转换,请你列举两种可以引起转换的化学诱变剂、。

20、移码突变是一种危害较大的碱基突变类型,化学诱变剂是引起移码突变的主要因素之一。请你列举两种可导致移码突变的化学试剂、。21、DNA复制是DNA分子修复的关键环节,因此,与DNA复制有关的基因突变后,会极大提高其它基因的突变频率。在大肠杆菌中已鉴定了多个与DNA复制有关的基因突变体,其中mutD突变会降低的活性。

22、DNA复制是DNA分子修复的关键环节,因此,与DNA复制有关的基因突变后,会极大提高其它基因的突变频率。在大肠杆菌中已鉴定了多个与DNA复制有关的基因的突变体,如、的突变体等。

23、在细菌中,RecBCD酶是参与遗传重组的关键酶之一,其功能主要有、、等。

24、在细菌中,RecA基因的编码产物是一种重要的重组酶,其功能主要是。

25、在细菌DNA复制蛋白中,识别复制起始点的是,参与合成引物的是和。

26、在构成细菌DNA聚合酶Ⅲ的各种亚基中,催化形成3-5磷酸二酯键的亚基是、具有3′到5′外切核酸酶活性的是。

27、在细菌DNA复制蛋白中,具有消除引物、并填补缺口的功能的是。

28、在细菌DNA复制蛋白中,具有封闭DNA缺口的功能的是。而与单链DNA结合的是。

29、在细菌DNA复制蛋白中,既具有DNA聚合酶活性,还具有3′到5′以及5′到3′外切核酸酶活性的酶有、。

30、真核生物染色体包括三个基本要素,即、、。

31、在线性DNA分子复制过程中,DNA末端的合成是由酶完成的,该酶由和蛋白质组成。

32、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种,其中在核质内发挥作用、负责前体RNA合成的是,它对鹅膏覃碱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为。32、在真核生物中,RNA聚合酶主要有三种,其中在核仁内发挥作用、负责rRNA 合成的是,它对鹅膏覃碱抑制作用的敏感性为。

33、原核生物的转录启动子包含两端保守序列,其中一段位于-10位点,叫

框,其共有序列为。

33、原核生物的转录启动子包含两端保守序列,其中一段是RNA聚合酶的识别位点,它位于-35位点,其共有序列为。

34、真核生物mRNA都具有帽子结构,帽子结构是转录后才加上的。形成帽子结构需要和两种酶协作。

35、真核生物的内含子两端分别具有两个高度保守的碱基,在DNA分子中5′端的保守碱基是,3′端的保守碱基是。

36、真核生物的内含子3′剪接位点通常含有一段特殊序列,即分枝点序列。该序列在大多数真核生物中具有一定保守性,其碱基组成为。

37、在真核生物中,线粒体DNA分子的形状主要有、两种。

38、在植物细胞中,叶绿体DNA分子的形状主要有、两种。

39、在基因工程中,一个有效的载体必须具备、、等特性。

40、在基因中,一个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必须具备特异性的和。

41、在噬菌体基因组中cro和CⅡ基因的编码产物对确定噬菌体的发育方向具有重要作用,其中cro的主要功能是部分关闭由和起始的转录,以及阻止由起始的转录。

42、形态发生素是果蝇发育过程中的主要调剂因子,果蝇前部体系、后部体系、末端体系、背腹体系中的形态发生素分别是、、、。

43、在生物发育过程中,与发育有关的事件都是按特定时间顺序完成的,因此,生物体必需具备特定的计时机制。到目前为止,大多数学者认为生物的计时机制主要有、两种。

44、在枯草杆菌芽孢形成中,主要通过δ因子的有序替换而调控不同发育阶段所需的基因的表达,这些δ因子可分为六种,它们是、、、、、。

45、PCR技术是目前重用的分子遗传学实验技术之一,在RCR反应体系中使用的酶是。

46、目的基因是基因工程的基本要素之一。目前科学家已开发了多种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的方法,如、等方法。

47、遗传标记可分为、、、四种类型。

48、最常用的4种物理作图方法是、、、。

49、在真核生物的大尺度物理作图中,常使用的载体是、。

50、酵母人工染色体通常含有酵母染色体的、、三种结构元件。

51、期望值为0.99,插入片断为20kb的E.coli (4.6×106 bp),基因组的克隆数至少应达到。

52、期望值为0.99,插入片断为20kb的human (3×109 bp) ,基因组的克隆数至少应达到。

53、假定在某一基因组由四种碱基随机组成,在这一基因组中一个识别位点序

列位点序列为6碱基的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序列在该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是,而一个识别位点序列位点序列为6碱基的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序列是。

54、在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突变称为。

55、Cro蛋白与3个OR亚操作子中的的结合能力最强,结合最紧密,因此,它的第一效应是阻止活动,阻止形成溶源所必须的抑制子合成。56、当Cro蛋白浓度较高时,也与、结合,从而活化右方启动子。

57、Nut位点具有A、B两个框,其中是N蛋白的识别位点,但N蛋白只能识别RNA水平的Nut位点。

58、芽孢形成过程中,最早活化的δ因子是,该因子存在于营养体细胞,该因子由基因编码,可以启动SPOⅡA类基因的表达。

59、在沙门氏细菌表面抗原转换的基因调控中,当h2基因表达时,基因也表达,并编码基因表达的阻碍物。

三、选择题

1、在一段DNA分子中,如果胞嘧啶的含量为17%,那么这段DNA分子中腺嘌呤的含量为。

A、17%

B、83%

C、66%

D、34%

2、在一段DNA分子中,如果胞嘧啶的含量为17%,那么这段DNA分子中鸟嘌呤的含量为。

A、17%

B、83%

C、66%

D、34%

3、直接用于蛋白质合成的遗传信息的载体是。

A、DNA

B、mRNA

C、rRNA

D、tRNA

4、根据遗传密码的简并性,在下列关于三联体密码的说法中,你认为最合理的答案是。

A、CUU编码苯丙氨酸

B、CUC编码苯丙氨酸

C、AUU编码亮氨酸

D、CUU编码亮氨酸

5、根据遗传密码的摆动性,在下列三联体密码中,你认为最不可能与遗传密码

CUU配对的反密码子为。

A、AAG

B、C A G

C、GAA

D、GAG

6、关于DNA双螺旋结构,在下列说法中正确定是。

A、两条DNA链正向排列

B、两条链之间主要靠磷酸二酯键维持

C、两条DNA链的骨架由碱基组成

D、两条DNA分子链之间的距离相同

7、基因的一级序列包括转录单位、间隔序列、控制序列等几部分。在下列序列中只属控制序列的是。

A、外显子序列

B、前导序列

C、拖尾序列

D、核糖体结合位点

8、增强子是大多数生物体中基因表达调控的重要序列之一,它具有的特性。

A、只作用于下游基因

B、结合RNA聚合酶

C、具组织特异性

D、位于帽子位点与启动子之间

9、在一个基因的编码序列中,如果某个碱基发生突变后,使得原来编码酪氨酸的一个密码子变成终止密码子,那么该突变被称为突变。

A、无义突变

B、错义突变

C、中性突变

D、移码突变

10、一些化学试剂常常引起碱基突变,被称为化学诱变剂,其中常常引起移码突变的是。

A、2-氨基嘌呤

B、5-溴尿嘧啶

C、溴化乙锭

D、亚硝酸

11、DNA单链断裂或者双链断裂都可能诱导遗传重组,DNA分子断裂末端是。

A、吸收另一条同源单链所必须的

B、进行单链互换所必需的

C、重组分子形成D环所必须的

D、DNA单链重组所必需的

12、不同生物体都存在转座现象,转座的主要特点是。

A、转座子复制

B、末端重复序列一般会被丢失

C、需要转座酶

D、需要引物酶

13、如果三个基因在转录时共用一段DNA序列,这些基因被称为。

A、一个基因家族

B、重复基因

C、重叠基因

D、复合基因

14、一个原核生物复制体一定包含。

A、DNA连接酶

B、引物酶

C、端粒酶

D、外切核酸酶

15、在原核生物中,操纵子的转录可在的水平上调控。

A、开放复合体形成

B、闭合复合体形成

C、转录延伸

D、以上所有水平

16、以下可以说明原核生物操纵子的基本特征。

A、由多个基因组成、每个基因具有不同的启动子

B、在操纵子中,各基因的上游都有相同的启动子

C、同一组调控序列调控操纵子中不同基因的表达

D、操纵子的调控序列都通过与反式作用因子互作而调控结构基因表达

17、当培养基中色氨酸浓度从高含量降低到极低含量时,在下列大肠杆菌突变体中,色氨酸操纵子的转录会提高是。

A、前导序列突变体

B、启动子突变体

C、终止子突变体

D、拖尾序列突变体

18、在线性DNA复制过程中,端粒DNA合成的模板是。

A、粘性末端DNA分子

B、互补亲本链

C、rRNA 分子

D、端粒酶RNA分子

19、原核生物相比较,真核生物的复制子具有的特征。

A、复制子较短

B、复制子较长

C、单向复制

D、多个复制子同时复制

20、差异性剪接产生的转录子在mRNA的不同。

A、前导序列

B、编码区

C、拖尾序列

D、以上所有序列

21、关于分枝点核苷酸,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几乎都是A

B、随机分布在内含子中

C、位于3′剪接位点序列中

D、可与3′剪接位点结合

22、下列涉及蛋白质分子的各种事件中,不属翻译后调控的是。

A、蛋白质亚基的组装

B、蛋白质中氨基酸修饰

C、蛋白质的定向运输

D、蛋白质降解

23、比较GⅡ内含子与细胞核前体mRNA的剪接特性后,我们发现它们之间的相似之处是。

A、识别边界序列的剪接因子

B、内含子的空间结构

C、剪接反应的机制

D、催化剪接反应的酶

24、在锥虫线粒体中,RNA编辑的主要是。

A、对具有翻译功能的mRNA 进行修饰

B、使成熟mRNA和对应基因的序列一致

C、从RNA分子中剔除或插入尿嘧啶

D、保持RNA分子中遗传信息的完整

25、关于叶绿体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常常发生基因刻印

B、编码同一蛋白不同亚基的基因成簇排列

C、受核基因产物抑制

D、表现为母性影响

26、关于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大多数位于L链

B、大多数含有内含子

C、大多数可读框缺少终止密码

D、常常发生基因刻印

27、与哺乳动物线粒体基因相比,植物线粒体基因组具有的特点。

A、同源性较高

B、基因和调控序列更多

C、大小差异不明显

D、与核基因的同源性更高

28、遗传密码的通用性通常是指。

A、同一核基因的遗传密码的编码功能基本相同

B、同一核基因组的遗传密码的编码功能基本相同

C、同一生物体核基因的遗传密码的编码功能基本相同

D、不同生物核基因的遗传密码的编码功能基本相同

29、遗传学家认为线粒体遗传体系是一相对独立的遗传体系。根据这一观点,在下列四个判断中,正确的是。

A、线粒体基因不具备独立的编码功能

B、线粒体实现其功能离不开特定的细胞环境

C、线粒体基因和基因共同参与了大多数性状的发育调控

D、在核基因参与下,一些线粒体基因才能实现其遗传学功能

30、在关于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的下列描述中,正确的描述是。

A、表现细胞质遗传特性

B、表现母性影响特性

C、通过母体传递

D、受一对基因控制

31、在噬菌体发育调节中,抑制子(CⅠ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与O R3结合并阻止Q基因表达

B、与O R3结合并阻止早期基因表达

C、与O R3结合并阻止自身基因表达

D、与O R1和O R2结合并阻止自身基因表达

32、在噬菌体发育调节中,Cro蛋白的主要功能是。

A、与O R3结合并阻止Q基因表达

B、与O R3结合并阻止早期基因表达

C、与O R2和O R3结合并阻止自身基因表达

D、与O R1和O R2结合并阻止自身基因表达

33、整合酶是噬菌体进行溶源性生长所必须的蛋白酶之一,该基因的表达调控特点是。

A、受CⅡ蛋白活化

B、受CⅡ蛋白抑制

C、N蛋白可抑制该基因的转录起始

D、N蛋白可提前终止该基因的转录

34、在枯草杆菌芽孢形成过程中,起始晚期基因转录的调节因子是。

A、δF

B、δH

C、δG

D、δE

35、在鼠沙门氏杆菌表面抗原的转换中,H1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受抑制。

A、H2产物反式

B、him基因产物反式

C、自身产物反式

D、rh1基因产物反式

36、在酵母交配型转换调节中,a基因的特点是。

A、在a单倍体中组成型表达

B、在a单倍体中诱导表达

C、在a单倍体中诱导表达

D、在a单倍体中组成型表达

37、锥虫表面抗原基因的表达特性是。

A、多拷贝同时表达

B、通过改变启动子实现表达调剂

C、通过不同盖合取代而转换表达基因

D、通过改变反式因子实现表达调剂

38、在果蝇发育过程中,toll基因产物的主要功能是。

A、抑制tube和pelle基因表达

B、促进tube和pelle基因表达

C、抑制cactus基因表达

D、促进cactus基因表达

39、转座子可以由一个位点转移至另一个位点,所以转座子可以导致。

A、插入突变和缺失突变

B、插入突变、缺失突变和易位突变

C 缺失突变D、插入突变、缺失突变、易位突变和倒位突变

40、在比较大量的真核生物的内含子序列后,发现大多数内含子的5’端的两个核

苷酸是。

A、AG

B、GU

C、UG

D、GA

41、期望值为0.99,插入片断为20kb的E.coli (4.6×106 bp),基因组的克隆数至少应达到。

A、1.1 ×102

B、1.1 ×103 C 1.1 ×104D、1.1 ×105

42、期望值为0.99,插入片断为20kb的human (3×109 bp) ,基因组的克隆数至少应达到。

A、6.9 ×102

B、6.9 ×103

C、6.9 ×104

D、6.9 ×105

43、假定在某一基因组由四种碱基随机组成,在这一基因组中一个识别位点序

列位点序列为6碱基的Ⅱ类限制性内切酶的切割序列在该基因组中的出现频率是。

A、4-3

B、4-4

C、4-5

D、4-6

44、在基因组中单个核苷酸的突变称为。

A、碱基突变

B、核苷酸突变

C、基因突变

D、点突变

45、Cro蛋白与3个OR亚操作子中的OR3结合能力最强,结合最紧密,因此,

它的第一效应是阻止活动,阻止形成溶源所必须的抑制子合成。

A、N蛋白基因

B、Q蛋白基因

C、CI基因

D、CⅡ基因

46、在果蝇的前极系统系统的形态发生素是。

A、Biciod

B、Nanos

C、Torso

D、dorsal

47、芽孢形成过程中,最早活化的δ因子是δH,该因子存在于营养体细胞,该

因子由基因编码,可以启动SPOⅡA类基因的表达。

A、SPOⅡAA

B、SPOH

C、SPOⅡAB

D、SPOⅡAC

48、在啤酒酵母中确定同宗结合或异宗结合的基因是。

A、mata

B、matα

C、ho+、

D、ho-

49、在沙门氏细菌表面抗原转换的基因调控中,δH激活表达基因是。

A、SPOⅡA

B、SPOⅢG

C、SPOⅣCB

D、sigH

50、在沙门氏细菌表面抗原转换的基因调控中,δF激活表达基因是。

A、SPOⅣCB

B、SPOⅢG C SPOⅡAB D、SPOⅡAC

四、简答题

1、请你简要描述末端终止测序法的基本原理。

2、请你简要描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DNA复制的主要差异。

3、请你简要描述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基因转录的主要差异。

5、基因表达调控可以发生在转录、翻译等多种不同的层次上。请你简要说明发

生在DNA水平上的基因表达调控方式。

6、请你简要说明鼠沙门氏杆菌表面抗原的转换机制。

7、请你简要说明λ噬菌体选择发育途径发育途径的分子机制。

8、请你简要说明子囊菌基因转换的分子机制。

9、请你简要说明果蝇杂种不育的分子机制。

10、请你举例说明操纵子的基本结构及其表达调节方式。

11、请你简要说明基因工程仍然面临的主要问题。

12、请你简要说明分离克隆基因的主要方法及其优缺点。

13、请你简要说明细菌Tn10和玉米Ac-Ds转座系统的主要异同点。

14、请你简要说明遗传图谱与物理图谱的主要差异。

15、请你简要说明限制性作图的基本原理和缺点。

16、染色体原位杂交作图的基本原理和缺点。

17、请你简要说明mRNA差别显示技术中3′锚定引物的设计原理、并写出12

种锚定引物。

18、请你简要说明酵母双杂交体技术的基本原理。

19、请你简要说明噬菌体表面展示技术的基本原理。

20、请你简要说明利用YAC载体构建真核生物基因组文库的主要缺点。

21、请你简要说明保证DNA复制忠实性的机制。

22、为了弄清某种重要生命现象的分子机制,分子遗传学家通常诱变、并筛选该

生命现象发生改变的突变体。然而在实际工作中,经常不能获得预期的突变体。请你解释不能获得预期突变体的原因。

23、从分子遗传学或生物化学的角度看,异染色质和常染色质有何不同?

五、实验设计题

1、如果以大麦白粉病高抗植株和高感病植株(两者属近等基因系)为材料,分

离克隆抗病材料携带的大麦白粉病抗性基因。请你为该实验设计一个有效的实验方案。

2、某显花植物的隐性矮秆突变体是由基因缺失造成的。请你设计一个可操作的

实验方案克隆它的野生型基因。

3、基因组测序完成后,一些模式生物的DNA序列被完全测定,从而使得分子

遗传学的研究真正进入基因功能鉴定的时代。请你设计一种可以实际操作的系统鉴定基因功能的实验方法。

4、某细菌可以利用乙酰辅酶A作为底物、在一种酶的作用下合成一种十分重要

的化合物。拟通过高等植物基因工程大量生产该化合物。现已克隆了催化该化合物的关键酶基因,使该基因处在一个强启动子的控制下,转化并整合到高等植物基因组中。对该转基因植株的分析发现,所需的化合物含量较低,而且还影响到转基因植株的正常生长发育。请你设计一实验加以改进。

5、T4噬菌体32基因可以合成gp32蛋白,此蛋白可以与自身编码基因的调控列

和mRNA结合,而且此蛋白一旦合成后又会反过来抑制自身的进一步合成。

请你设计一个实验,以便阐明这种自我调控是转录水平的还是翻译水平的。

6、在利用mRNA分离、克隆目的基因的研究中,常常会遇到因mRNA拷贝数

较少,而无法分离、克隆一些目的基因的问题。请你设计一个实验,用于分离、克隆mRNA拷贝数比较少的基因。

7、一实验者利用小麦白粉病抗、感两种进等基因系植株分离到一抗病候选基因,

通过序列比较分析,发现该候选基因与其它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具有一定的序列相似性。假定小麦白粉病抗性基因的特异性启动子已被分离、克隆、并且该启动子可被利用,请你为他设计一个实验,进一步验证该候选基因是否具有小麦白粉病抗性功能。

8、在突变体的诱导研究中,获得某一性状的突变体后,研究者往往要证明造成

该突变体是DNA的碱基组成变异还是染色体结构变异。请你设计一个实验,验证一个突变究竟属上述两种突变体中的哪一种。

最新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 题

《分子遗传学》考试复习题 一、选择题 1、DNA分子超螺旋盘绕组蛋白八聚体( A )圈 A、1.75 B、2 C、2.75 D、3 2、在真核生物基因表达调控中,( B )调控元件能促进转录的速率。 A、衰减子 B、增强子 C、repressor D、TATA box 3、原核生物RNA聚合酶识别的启动子位于(A ) A、转录起始点上游 B、转录起始点下游 C、转录终点下游 D、无一定位置 4、植物雄性不育与下列( B )有关 A、叶绿体 B、线粒体 C、核糖体 D、高尔基体 5、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D )。 A、缺失 B、易位 C、倒位 D、重复 6、合成多肽链的第一个氨基酸是由起始密码子决定的。细菌的起始密码子一般 为(B)。 A、 ATG B、AUG C、UAA D、UGA 7、真核生物蛋白质合成的的起始密码子是( D )。 A、 ATG B、UGA C、UAA D、AUG 8、下列哪些密码子不是终止密码子( A ) A、 AUG B、UAA C、UAG D、UGA 9、人的ABO血型受一组复等位基因IA、IB、i控制,IA和IB对i都是显性,IA与IB为共显性。一对夫妻血型均为AB型,则其所生子女的血型不可能是( A )。√ A. O型 B. A型 C. B型 D. AB型 10、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B )。√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1、某双链DNA分子中,A占15%,那么C的含量为(C) A、15% B、25% C、35% D、45%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

分子生物学试题及答案一、名词解释 1.cDNA与cccDNA:cDNA是由mRNA通过反转录酶合成的双链DNA;cccDNA是游离于染色体之外的质粒双链闭合环形DNA。 2.标准折叠单位:蛋白质二级结构单元α-螺旋与β-折叠通过各种连接多肽可以组成特殊几何排列的结构块,此种确定的折叠类型通常称为超二级结构。几乎所有的三级结构都可以用这些折叠类型,乃至他们的组合型来予以描述,因此又将其称为标准折叠单位。3.CAP:环腺苷酸(cAMP)受体蛋白CRP(cAMP receptor protein ),cAMP与CRP结合后所形成的复合物称激活蛋白CAP(cAMP activated protein ) 4.回文序列:DNA片段上的一段所具有的反向互补序列,常是限制性酶切位点。 5.micRNA:互补干扰RNA或称反义RNA,与mRNA序列互补,可抑制mRNA的翻译。 6.核酶: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在RNA的剪接加工过程中起到自我催化的作用。 7.模体:蛋白质分子空间结构中存在着某些立体形状和拓扑结构颇为类似的局部区域 8.信号肽:在蛋白质合成过程中N端有15~36个氨基酸残基的肽段,引导蛋白质的跨膜。

除了5’ 3’外切酶活性 19.锚定PCR:用于扩增已知一端序列的目的DNA。在未知序列一端加上一段多聚dG的尾巴,然后分别用多聚dC和已知的序列作为引物进行PCR扩增。 20.融合蛋白:真核蛋白的基因与外源基因连接,同时表达翻译出的原基因蛋白与外源蛋白结合在一起所组成的蛋白质。 二、填空 1. DNA的物理图谱是DNA分子的(限制性内切酶酶解)片段的排列顺序。 2. RNA酶的剪切分为(自体催化)、(异体催化)两种类型。3.原核生物中有三种起始因子分别是(IF-1)、( IF-2 )和(IF-3 )。4.蛋白质的跨膜需要(信号肽)的引导,蛋白伴侣的作用是(辅助肽链折叠成天然构象的蛋白质)。 5.启动子中的元件通常可以分为两种:(核心启动子元件)和(上游启动子元件)。 6.分子生物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包含(结构分子生物学)、(基因表达与调控)、( DNA重组技术)三部分。 7.证明DNA是遗传物质的两个关键性实验是(肺炎球菌感染小鼠)、( T2噬菌体感染大肠杆菌)这两个实验中主要的论点证据是:(生物体吸收的外源DNA改变了其遗传潜能)。 8.hnRNA与mRNA之间的差别主要有两点:( hnRNA在转变为mRNA 的过程中经过剪接,)、

遗传学期末复习题

遗传学复习题 一、名词解释 1、前导链与后随链:DNA复制的两条新链中,有一条链是沿5′→ 3′方向连续合成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快,故称为前导链;另一条则是沿5′→ 3′方向先合成一些比较短的片段,然后再由连接酶将它们连接起来,其合成是不连续的,合成的速度相对较慢,故称为后随链。 2、转录的模板链:DNA转录中作为转录模板的DNA一条链称为模板链,另外一条则称为非模板链。 3、密码子与反密码子:mRNA上的每3个相邻碱基组成一个密码子,也称为三联体密码,一个密码子决定一种氨基酸。翻译过程中负责转运氨基酸的tRNA 的分子结构中具有三个与密码子相配对的碱基组成的反密码子。 4、简并:一种氨基酸可由一个以上密码子决定的现象称为简并。 5、基因家族:真核生物的有些来源相同、DNA序列相似、所编码的蛋白质具有互相关联的功能的基因,这样的一组基因称为“基因家族”。 6、重叠基因:有的噬菌体存在不同基因共用一部分DNA序列的现象,具有这种共用序列的基因称为重叠基因。 7、单交换与双交换:两对基因之间距离较小,这个区段只能发生一个交换,即为单交换。当基因间距离比较大时,同一个性母细胞可能在这个区段发生两个交换,即称为发生双交换。 8、干扰与符合系数:一个单交换的发生影响了另一个单交换的发生,这种现象称为干扰。干扰程度的大小通常用符合系数或并发系数表示。 9、超亲遗传:是指在数量性状的遗传中,F2及以后的分离世代群体中,出现超越双亲性状的新表型值的现象。

10、狭义遗传率:是加性方差在表现型方差中的百分数。 11、亲缘系数:两个个体都带有同一祖先某一特定等位基因的概率。 12、纯系:纯系是指一个群体中只存在一种基因型,并且这种基因型是纯合的。自花授粉的一个植株的自交后代可得到纯系。 13、细胞质遗传:真核细胞中的线粒体、叶绿体中也存在DNA,它所组成的基因也能决定生物某些性状的表现和遗传。这类遗传现象,称为细胞质遗传。 14、细胞质基因组:分布于细胞质的全部DNA序列。 15、表观遗传变异:是指DNA序列不发生变化但基因表达却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最终导致表型的改变,即基因型未发生变化而表型发生了可遗传的变化。 16、质核互作雄性不育:由细胞质基因和核基因相互作用控制的雄性不育类型,简称质核型雄性不育,又称为胞质不育型。 17、孢子体不育:雄性不育的花粉育性受母体的基因型(孢子体基因型)控制,与花粉(配子体)本身的基因无关。花粉败育发生在孢子体阶段。 18、配子体不育:是指花粉育性直接由雄配子体(花粉)本身的基因决定,花粉败育发生在雄配子阶段。 19、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一个群体里,a基因在A、a基因总数中的比率,称为a的基因频率。 20、基因型频率:就是指具有特定基因型的个体数,占群体全部基因型个体总数的比率,也是特定基因型在群体中出现的概率。 21、随机交配:是指在一个有性繁殖的生物群体中,任何一个雌性或雄性个体与任何一个相反性别的个体交配的概率都相同。 22、基因突变:也称点突变,是DNA分子结构上微小的改变,它是由于碱

遗传学复习题整理

第一章绪论 一、名词解释: 1、遗传病(genetic disease):是指遗传物质改变(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所引起的 疾病。 2、先天性疾病:是指个体出生后即表现出来的疾病。 3、家族性疾病:是指某些表现出家族性聚集现象的疾病,即在一个家族中有多人患同 一种疾病。 二、简答 (1)遗传病的主要特征: ①垂直传递:遗传病是在上、下代之间垂直传递。 ②基因突变或染色体畸变是发生遗传病的根本原因,也是遗传病不同于其他疾病的 主要特征。 ③生殖细胞或受精卵发生的遗传物质改变才能遗传,而体细胞中遗传物质的改变, 并不能向后代传递。 ④遗传病常有家族性聚集现象。遗传病患者家系中,亲缘关系越近,发病机率越高, 随着亲缘关系疏远,发病率降低。 (2)遗传病的分类: 分类依据:根据遗传物质改变的不同和遗传的特点不同。 ㈠单基因病1.常染色体显性遗传病(AD);2.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AR);3.X连锁隐性遗传病; 4.X连锁显性遗传病;5.Y连锁遗传病6.线粒体遗传病㈡多基因病㈢染色体病㈣体细胞遗传病 第二章基因 第一节基因的结构与功能

一、名词解释: 1、基因(gene):是合成一种有功能的多肽链或者RNA分子所必需的 一段完整的DNA序列。 2、断裂基因: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顺序包括编码顺序和非编码 顺序两部分。编码顺序在DNA分子中是不连续的,被非编码顺序 分隔开,形成镶嵌排列的断裂形式,因此称为断裂基因。 3、外显子(ex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编码顺序称为外显子。 4、内含子(intron):真核生物结构基因的DNA非编码顺序称为内子。 5、多基因家族(multigene family):是指由某一共同祖先基因经过重复和变异所产 生的一组基因。根据基因在染色体的分布,可分为基因簇和基因超家族两种类型。 6、假基因(pseudogene):其基因序列与具有编码功能的基因序列类似,因为不能编 码蛋白质,所以称为假基因。2简答 二、问答 1、人类DNA的存在形式有哪几种? (1)高度重复顺序(卫星DNA,反向重复顺序) (2)中度重复顺序(短分散元件,长分散元件) (3)单一顺序 第三节基因突变 一、名词解释 1、基因突变(gene mutation):是指DNA分子中的核苷酸顺序发生改变,使遗传密 码编码产生相应的改变,导致组成蛋白质的氨基酸发生变化,以致引起表型的改变。

《普通遗传学》2004试题及答案

《普通遗传学》试题(A) 闭卷适用专业年级:生物类专业2004级本科生姓名学号专业班级 2.试卷若有雷同以零分计。 客观题答题卷 [客观题题目] 一、选择题(请将答案填入首页表中)(每小题2分,共34分) 1.狄·弗里斯(de Vris, H.)、柴马克(Tschermak, E.)和柯伦斯(Correns, C.)三人分别重新发现 孟德尔(Mendel, G. L.)遗传规律,标志着遗传学学科建立的年份是(B)。 A. 1865 B. 1900 C. 1903 D. 1909 2.真核生物二价体的一对同源染色体相互排斥的时期是减数分裂的(D)。 A. 前间期 B. 细线期 C. 偶线期 D. 双线期 3.某被子植物,母本具有一对AA染色体,父本染色体为aa。通过双受精形成的种子子 叶细胞的染色体组成是(B)。 A. aa B. Aa C. Aaa D. AAa 4.生物在繁殖过程中,上下代之间传递的是(A)。 A. 不同频率的基因 B. 不同频率的基因型 C. 亲代的性状 D. 各种表现型

5.人类中色素缺乏症(白化病)受隐性基因a控制,正常色素由显性基因A控制。表现型 正常的双亲生了一个白化病小孩。他们另外两个小孩均患白化病的概率为(A)。 A. 1/16 B. 1/8 C. 1/4 D. 1/2 6.小麦高秆(D)对矮秆(d)为显性,抗锈病(R)对感锈病(r)为显性,现以高秆抗锈×矮秆感 锈,杂交子代分离出15株高秆抗锈,17株高秆感锈,14株矮秆抗锈,16株矮秆感锈,可知其亲本基因型为(C)。 A. Ddrr×ddRr B. DdRR×ddrr C. DdRr×ddrr D. DDRr×ddrr 7.果蝇的红眼(W)对白眼(w)为显性,这对基因位于X染色体上。红眼雌蝇杂合体和红眼 雄蝇交配,子代中眼色的表现型是()。 A. 雌果蝇:? 红眼、?白眼 B. 雌果蝇:?红眼、?白眼 C. 雄果蝇:? 红眼、?白眼 D. 雄果蝇:?红眼、?白眼 8.染色体的某一部位增加了自身的某一区段的染色体结构变异称为()。 A. 缺失 B. 易位 C. 倒位 D. 重复 9.对一生物减数分裂进行细胞学检查,发现后期I出现染色体桥,表明该生物可能含有 ()。 A. 臂间倒位染色体 B. 相互易位染色体 C. 臂内倒位染色体 D. 顶端缺失染色体 10.缺失杂合体在减数分裂联会时形成缺失环中包含()。 A. 一条缺失染色体 B. 两条缺失染色体 C. 一条正常染色体 D. 两条正常染色体 11.通常把一个二倍体生物配子所具有的染色体称为该物种的()。 A. 一个同源组 B. 一个染色体组 C. 一对同源染色体 D. 一个单价体 12.有一株单倍体,已知它具有两个染色体组,在减数分裂时发现其全部为二价体,说明 它是来自一个()。 A. 同源四倍体 B. 异源四倍体 C. 三体植株 D. 四体植株 13.假定在一个植物株高由A, a和B, b两对独立遗传基因决定,基因效应相等且可累加。 双杂合体(AaBb)自交后代中与F1植株高度相等植株约占()。 A. 1/16 B. 4/16 C. 6/16 D. 15/16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汇总

遗传学期末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隐性上位:在两对互作的基因中,其中一对隐性基因对另一对基因起上位性作用。 2.转换: 3.易位: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非同源染色体之间发生的染色体片段转移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4.性反转:是指生物个体从一种性别特征转变为另一种性别特征的性别转变现象。 5.连锁遗传:是指同一染色体上的某些基因以及它们所控制的性状结合在一起传递的现象。 6.母性影响:是指子代某一性状的表型不受本身基因型的支配,而由母体的核基因型决定,导致子代的表型与母体基因型相同的现象。 7.相引相: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显性,另一亲本的两对等位基因均为隐性,这样的杂交组合称为相引相。 8.表现度:是指杂合体在不同的遗传背景和环境因素的影响下,个体间基因表达的变化程度。 9.中断杂交技术:是指根据供体基因进入受体细胞的顺序和时间绘制连锁图的技术。 10.两点测交:两点测交是测定基因间距离的基本方法。它是以两个基因为基本单位,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的试验结果来计算两个基因间的重组值,从而对基因进行定位的方法。 11.转导:是指以噬菌体为媒介,将遗传信息从一个细菌(供体)转移到另一个细菌(受体)的过程。 12.同源染色体:是指一对形态、大小、结构、功能和来源都相同的染色体。在二倍体生物中,每对同源染色体的两个成员一个来自父方,另一个来自母方。 13.复等位基因:是指在群体中,同源染色体的相同座位上存在的三个或三个以上的等位基因。这种现象叫复等位现象。 14.三点测交:三点测交是基因定位的常用方法,它只通过一次杂交和一次测交,就可以同时确定三个基因在染色体上的顺序和位置。 15.母系遗传(细胞质遗传):是指由细胞质中的基因所决定的遗传现象和遗传规律。也称为核外遗传或非孟德尔遗传。 16.转化:细菌细胞从周围介质中吸收来自另一不同基因型细胞的DNA,并将此外源DNA片段通过重组整合到自己的染色体组中,而使它的基因型和表现型发生变化的现象。 17.不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表现双亲性状的中间类型的现象。 18.伴性遗传:是指性染色体上的基因所控制的某些性状总是伴随性别而遗传的现象,又称性连锁。一般特指X或Z 染色体上基因的遗传。 19.倒位:是指一个染色体上同时出现两处断裂,断裂后中间的染色体片段扭转180°重新连接起来而使该片段上基因的线性排列顺序同原顺序相反的一种染色体结构变异类型。 20.广义遗传率(力):是指遗传型方差占表型方差的百分比,可作为杂种后代进行选择的一个指标。 21.杂种优势:是指两个遗传组成不同的亲本杂交产生的杂种F1在生长势、生活力、繁殖力、抗逆性、产量和品质等方面优越于双亲的现象。杂种优势所涉及的性状大多为数量性状。 22.XY型性别决定:是指雄性个体含有两条异形的性染色体XY的性别决定方式。 23.不完全连锁:是指杂种个体的连锁基因在配子形成过程中同源染色体非姊妹染色单体之间发生互换的遗传现象。 24.完全显性:是指具有一对相对性状差异的两个纯合亲本杂交后,F1只表现出其中一个亲本的性状,而另一个亲本的性状没有得到表现的现象。 25.真实遗传:子代性状与亲代性状相同的遗传方式。 26.接合:是指通过供体细菌细胞与受体细菌细胞之间的直接接触而发生的单向遗传物质转移的过程。

分子遗传学

第一章
公元前4000年,伊拉克 的古代巴比伦石刻上记 载了马头部性状在5个 世代的遗传。
浙江大学


第一节 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和任务
遗传学第一章
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2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遗传学的研究内容:
(1).是研究生物遗传和变异的科学: 遗传学与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有关。 (2).是研究生物体遗传信息和表达规律的科学: 解决问题:物种 代代相传; 性状 遗传。 (3).是研究和了解基因本质的科学: 遗传物质是什么? 遗传物质 性状?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3
∴ 遗传学是一门涉及生命起源和生物进化的理论科学, 同时也是一门密切联系生产实际的基础科学,直接指导 医学研究和植物、动物、微生物育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4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2.遗传和变异的概念:
(1).遗传(heredity):亲子间的相似现象。 “种瓜得瓜、种豆得豆” (2).变异(variation):个体之间的差异。 “母生九子,九子各别” (3).遗传和变异是一对矛盾。 (4).遗传、变异和选择是生物进化和新品种选育的 三大因素: 遗传 + 变异 + 自然选择 遗传 + 变异 + 人工选择 形成物种 动、植物品种
自然选择
人工选择
(5).遗传和变异的表现与环境不可分割。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5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6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3.遗传学研究的对象:
以微生物(细菌、真菌、病毒)、
植物和动物以及人类为对象,研究其 遗传变异规律。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4.遗传学研究的任务:
(1).阐明:生物遗传和变异现象 (2).探索:遗传和变异原因 (3).指导:动植物和微生物育种 表现规律; 物质基础 内在规律;
提高医学水平。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7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8
第二节
遗传学的发展
一、现代遗传学发展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9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0
1.遗传学起源于育种实践:
人类 生产实践 遗传和变异 选择
2. 18世纪下半叶和19世纪上半叶期间,拉马克和达尔文对
生物界遗传和变异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1).拉马克(Lamarck J. B., 1744~1829): ①.环境条件改变是生物变异的根本原因; ②.用进废退学说和 获得性状遗传学说 如长颈鹿、家鸡翅膀。
育成优良品种。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1
浙江大学
遗传学第一章
12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及答案

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复习题 一、选择题 1.噬菌体外壳的合成场所是() A.细菌的核糖体 B.噬菌体的核糖体 C.噬菌体的基体 D.细菌的拟核2.用32P标记噬菌体的DNA,用35S标记噬菌体的蛋白质,用这种噬菌体去侵染大肠杆菌,则新生的噬菌体可含有 A.32P B. 35S C.32P 和35S D.二者都有 3.格里菲思提出的“转化因子”,后来被艾弗里证明了它的化学成分是()A.DNA B.蛋白质 C.多糖 D.脂质 4.噬菌体、烟草花叶病毒、酵母菌及蓝藻都含有的是() A.核酸 B.细胞膜 C.染色体 D.DNA 5. 能证明RNA是遗传物质的实验是() A.烟草花叶病毒重建实验 B.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 C.基因的分离和自由组合实验 D.肺炎双球菌的转化实验 6.病毒甲具有RNA甲和蛋白质甲,病毒乙具有RNA乙和蛋白质乙.若将RNA甲和蛋白质乙组成一种病毒丙,再以病毒丙感染宿主细胞,则细胞中的病毒具有() A.RNA甲和蛋白质乙 B.RNA甲和蛋白质甲 C.RNA乙和蛋白质甲 D.RNA乙和蛋白质乙 7.噬菌体在繁殖过程中利用的原料是() A.自己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B.自己的核苷酸和细菌的氨基酸 C.细菌的核苷酸和氨基酸 D.自己的氨基酸和细菌的核苷酸8.我国学者童第周等人,从两栖类动物蝾螈内脏中提取DNA注入到许多金鱼的受精卵中,孵出的鱼苗约有1%在嘴后长有蝾螈特有的一根棒状平衡器,这一实验表明了DNA A.能够复制,使前后代保持连续性 B.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 C.能引起可遗传的变异 D.分子结构具有一定的稳定性9.用噬菌体去感染体内含大量3H 细菌,待细菌解体后,3H应() A. 随细菌的解体而消失 B.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和DNA中 C.仅发现于噬菌体的DNA中 D.仅发现于噬菌体的外壳中 10.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是指() A.遗传物质的主要载体是染色体 B.大多数生物的遗传物质是DNA C.细胞里的DNA大部分在染色体上 D.染色体在遗传上起主要作用 11.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不能证明() (1)DNA分构的相对稳定性 (2)DNA能自我复制,使前后代保持一定的连续性, (3)DNA能指导蛋白质的合成(4)DNA能产生可遗传变异 (5)DNA是遗传物质 (6)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 A.(1)(2)(3)(4) B.(2)(3)(5) C.(1)(4)(6) D.(4)(6) 12.用DNA酶处理过的S型细菌不能使R型细菌发生转化.下列关于实验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NHEJ:非同源末端连接,一种双链断裂的修复形式,修复时将断头直接连接起来,不需要进行同源重组。 2.焦磷酸化编辑:RNA聚合酶利用活性位点在一个简单的逆反应中,通过加入PPi,去除错误插入的核糖核苷酸。 3.交叉端化:交叉端化是在减数分裂终变期中,染色体更粗更短,此时可见到交叉二价体的两端移动,且逐渐近于末端的现象。 4.差别基因活性:某些特定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生成一种类型的分化细胞,另一组奢侈基因表达的结果导致出现另一类型的分化细胞。其本质是开放某些基因,关闭某些基因,导致细胞的分化。 5.超级摆动假说:密码子与反密码子之间互相识别的时候,前两对碱基严格遵守标准的碱基配对规则,即A与U配对,C与G配对,最后一对碱基具有一定的自由度。 6.弱化子(attenuator):弱化子是指原核生物操纵子中能显著减弱甚至终止转录作用的一段核苷酸序列,该区域能形成不同的二级结构,利用原核微生物转录与翻译的偶联机制对转录进行调节。 7.TALENs:TALENs即转录激活因子样效应物核酸酶,TALENs是一种可靶向修饰特异DNA序列的酶,它借助于TAL效应子一种由植物细菌分泌的天然蛋白来识别特异性DNA碱基对。TAL效应子可被设计识别和结合所有的目的DNA序列。对TAL效应子附加一个核酸酶就生成了TALENs。TAL效应核酸酶可与DNA结合并在特异位点对DNA链进行切割,从而导入新的遗传物质。

8.母体基因:母体基因是在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在看护细胞中转录,然后将合成的mRNA运送到卵母细胞的基因。由于这些mRNA翻译合成的蛋白质在早期胚胎发育中调节合子基因的转录,故将它们称为母体基因。根据它们的作用,可分为四群,每一群在胚胎发育过程中控制不同区域的分化。 9.反式剪接:反式剪接指的是两条不同的pre-mRNA的外显子连接到一起。与正常的顺式剪接不同,这里的两段外显子是来自不同的pre-mRNA的,但却可能来自同一基因。“经典”反式剪接见于锥虫和线虫,近期在人类身上也发现了反式剪接。 10.内含子归巢:在I类II类的某些内含子中含有开放阅读框,可产生具有三种功能的蛋白。这些蛋白可使内含子(或以其原来的DNA形式,或作为RNA的DNA拷贝)移动,使内含子可插到一个新的靶位点,这个现象叫做归巢。I组和II组内含子分布很广。 二、简答题 1.一般体细胞不能持续分裂,但干细胞和癌细胞可以,为什么? 答:因为正常细胞每复制一次DNA两端的端粒就会减少,端粒对DNA和蛋白质形成的染色体有稳定的作用,对染色质的空间排布也有作用。而癌细胞中含有端粒酶可以合成端粒填补DNA在复制中损失的端粒,所以可以使细胞持续分裂。癌细胞虽然可以“永生”但它不是能够完成并满足有机体正常需求,同时会和正常细胞争夺营养,癌细胞的产生是因为基因累计突变的结果,单一的突变是不能引起细胞生长的紊乱,对于某一个有机体而言特定范围内的细胞数目完成生物学

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2005年本科遗传学试卷(A卷) 一、名词解释(×10=15): 联会复合体核小体相斥相亚倍体顺反子 QTL RFLP母性影响ClB染色体复等位基因 二、填空和选择(2×15=30): 1. ____________年,____________规律的重新发现,标志着遗传学学科的建立。在遗传学的发展史上,许多科学家由于其突出的学术贡献,先后获得了诺贝尔奖金,____________因为他用____________作为实验材料,创立了基因理论,证明基因位于染色体上,而成为第一个因在遗传学领域的突出贡献获得诺贝尔奖金的科学家。 2.和于1953年提出了DNA分子结构模型。 3.孟德尔遗传规律最常用的验证方法有:和。 4. 植物的10个花粉母细胞可以形成花粉粒,精核,管核。植物的10个胚囊母细胞可以形成卵细胞,极核。 5. 西瓜(2n=22),无籽西瓜的体细胞染色体数目为______________。 6. 缺失杂合体、重复杂合体和倒位杂合体减数分裂染色体配对时会形成瘤状突起,但是它们突起的成分是不同的:缺失环是____________,重复环是____________,倒位圈则是____________。 体细胞中有___________ 7. 普通小麦(AABBDD)与圆锥小麦(AABB)杂交,其F 1 孢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形成___________二价染色体组,共有_______染色体。F 1 体和__________单价体。 8.植物基因转化的方法有、等。 9.相互易位杂合体自交将形成、和三种后代。其比例为,其中的产生的配子是半不育

的。 10. (n-1)II+I是; (n-1)II+III是; (n-2)II+I+I是。 产生nI和(n-1)I两种配子的非整倍体是;产生(n+1)I和nI 两种配子的个体是。 11.植物的数量性状遗传研究中进行遗传力计算时,广义遗传力为与之比;狭义遗传力则为与之比。12.简写下列符号代表的遗传学含义。♂ ;♀ ; P ; F t ; BC ; V A ; V D . 13.减数分裂前期I最复杂,根据染色体(质)的形态和运动特点,可以按时间先后划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5个时期,其中,交换发生在____________。 14.某一对夫妇,丈夫患有色盲,妻子正常,他们的子女中男性和女性患色盲的最大几率分别是: A:男性50%和女性50%;B:男性50%和女性0;C:男性100%和女性0;D:男性0和女性0。() 15.观察玉米(2n=20)植物花粉母细胞减数分裂时发现有9个联会体,后期I 还看到有染色体桥出现,则表明该玉米的染色体发生了:A. 臂内倒位;B. 易位;C. 臂间倒位和易位;D. 臂内倒位和易位。() 三、问答与分析(7×5=35) 1.何谓孢子体雄性不育和配子体雄性不育请自拟基因型说明其花粉的育性表现。 2.以红花豌豆为材料进行辐射诱变处理,在M 2 代发现甲、乙两株白花豌豆。将 它们分别与红花亲本杂交,F 1均为红花,F 2 均出现3:1的红花与白花的分离。 但将甲、乙两个白花豌豆杂交时,F 1均为红花,F 2 则出现351株红花、267株白 花的分离。请用你自己假设的基因符号,推断以上有关植株的基因型,利用基因符号写出上述试验过程,并简要说明这一遗传现象。

分子遗传学考博试题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3年) 一、名词解释 1.持家基因:在哺乳动物各类不同的细胞中均有相同的一组基因在表达,这组基因数目在10000左右,它们的功能对于每个细胞都是必需的,这组基因叫做持家基因。 2.DNA指纹: 3.剪接体: 4.操纵子:又称操纵元,是原核生物基因表达和调控的一个完整单元,其中包括结构基因、调节基因、操作子和启动子。 5.S-D序列: 6.内含子:在原初转录物中通过RNA拼接反应而被去除的RNA序列或基因中与这段序列相应的DNA序列。有些基因的内含子可以编码蛋白质(RNA成熟酶或转座酶)。 7.AP位点: 8.基因簇: 9.冈崎片段: 10.Alu序列:Alu族序列大约有300000个,平均每6kbDNA就有一个。每个长度约300bp,在其第170位置附近都有AGCT这样的序列,可被限制性内切酶AluⅠ所切割(AG↓CT)。11.核酶: 12.琥珀突变: 13.弱化子: 14.同功tRNA:携带氨基酸相同而反密码子不同的一族tRNA称为同功tRNA。 15.颠换:由一个嘌呤碱基变为一个嘧啶碱基或由一个嘧啶碱基变为一个嘌呤碱基的突变,就做颠换。 16.核小体: 17.拟基因: 18.增变基因:研究发现有一些基因的突变可以大大提高整个基因组其它基因的突变率,这些基因被称为增变基因。 19.异源双链体:是指重组DNA分子两条链不完全互补的区域。 二、问答题: 1.简述snRNA的生物学功能 2.真核mRNA和原核mRNA在结构上有何区别 3.真核生物体内的重复序列有哪几种类型?有何生物学意义?在分子研究中有何应用?4.病毒8s(+)RNA复制的表达特点 5.以乳糖操纵子为例,说明正调控和负调控的作用 分子遗传学试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 1.拓扑异构酶(topoisomerase):催化DNA拓扑异构体相互转化的酶,有Ⅰ、Ⅱ两类,Ⅰ类使一条链产生切口,Ⅱ类使两条链都产生缺口,Ⅱ使DNA超螺旋化,Ⅰ使DNA松驰化。2.同裂酶(Isoschizomer):能识别和切割同样的核苷酸靶序列的不同内切酶。 3.卫星DNA(Satellite-DNA):DNA碱基的高度重复序列,用CsCl密度梯度离心时,在高峰外有几个小峰处于不同密度位置,长度为2~10bp,可 4.接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如L19,有些只作用于,有些可作用于。5.同功tRNA(isoacceptor):由于简并性原理,一个aa可有不同的密码子,也就不同的6.冈崎片段:DNA复制过程中后随链方向的3-5端DNA合成

浙江大学 研究生 期末考试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分子生物学复习题 一、柯越海教授(导论、基因组与基因组变异、分子生物学与模式动物) 1、Central dogma中心法则 Gene--One enzyme(polypeptide)hypothesis一基因一个酶(多肽)假说: 2、One Gene Beadle和Tatum利用红色面包霉不同类型营养缺陷型突变株,发现营养缺陷和基因突变直接相关,每一种基因突变只阻断某一生化反应,而每一种生化反应都特异性依赖一种酶的催化,从而提出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 但有些酶由多条肽链聚合才有活性,一条多肽链也可以是多种酶的组成成分。在一个基因一个酶假说基础上产生了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认为一个基因决定一条多肽链的结构。一个基因一条多肽链假说具有普遍意义。 3、Translational medicine转化医学: 转化医学是一种医学研究,试图在基础研究和临床治疗之间建立更直接的关系,把生物医学的研究成果转化为有前景的新型诊断试验、治疗及药物。 加速从循证医学到可持续解决方案的进程,进而解决公众健康问题。 4、Robertsonian translocation罗伯逊易位: 常见人类染色体结构异常,又称着丝粒融合,一种特殊类型的交互易位。两个端部着丝粒染色体在着丝粒处发生断裂,一条染色体的长臂与另一条染色体的短臂发生交换,形成一条大染色体和一条由两个短臂重接而成的小染色体,后者在减数分裂过程中丢失。 短臂携带的遗传信息少,丢失并不影响易位携带者的表型及智力,但其后代有患唐氏综合症的风险。 5、Genome基因组: 生物体所携带的全部遗传信息。即单倍体细胞中全套染色体为一个基因组,或是单倍体细胞中全部基因为一个基因组。 6、Histone组蛋白: 组蛋白是真核生物染色体的基本结构蛋白,是一类保守的小分子碱性蛋白质,富含带正电碱性氨基酸,能够同DNA中带负电磷酸基团相互作用,有五种类型:H2A、H2B、H3、H4、H1。组蛋白H2A、H2B、H3、H4各两分子组成蛋白八聚体,外绕DNA形成核小体,H1独立于核小体外,结合在连接相邻两个核小体的DNA分子上。 7、Chromosome染色体: 细胞内具有遗传性质的物体,是遗传信息载体,是高度螺旋化的染色质,易被碱性染料染成深色。由DNA、蛋白质和少量RNA组成。 8、Polymorphisms多态性: 生物群体内存在和等位基因相关的若干种表现型,是单一基因座等位基因变异性在群体水平的体现。MHC(主要组织相容性复合体)是人类多态性最为丰富的基因系统。 9、Linkage disequilibrium连锁不平衡: 不同座位上等位基因连锁状态的描述,指这些等位基因在同一条染色体上出现的频率大于随机组合的预期值。导致连锁不平衡的原因包括:遗传漂变、突变、选择、基因转换、群体混合等。 10、Genetic marker遗传标记: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及答案-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1.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分子遗传学复习题 名词解释: DNA甲基化(DNA methylation):是指由DNA甲基化转移酶介导,催化甲基基团从S-腺苷甲硫氨酸向胞嘧啶的C-5位点转移的过程。 ENCODE计划(The Encyclopedia of DNA Elements Project):即“DNA元件百科全书计划”,简称ENCODE 计划,是在完成人类基因组全序列测定后的2003年9月由美国国立人类基因组研究所(National Human Genome Research Institute,NHGRI)组织的又一个重大的国际合作计划,其目的是解码基因组的蓝图,鉴定人类基因组中已知的和还不知功能的多个物种的保守序列等在内的所有功能元件。ENCODE计划的实施分为3个阶段:试点阶段( a pilot phase)、技术发展阶段(a technology development phase)和生产阶段(a producttion phase)。 gRNA (guide RNA):既指导”RNA(gRNA,guide RNA),能通过正常的碱基配对途径,或通过G—U配对方式与mRNA上的互补序列配对,指导编辑的进行。 GT--AG规律(GT-AG rule):真核生物所有编码蛋白质的结构基因,其RNA前体在内含子和外显子交界处有两个较短的保守序列,内含子的左端均为GT,右端均为AG,此规律称GT-AG规律。 miRNA:即小RNA,长度为22nt左右,5′端为磷酸基团、3′端为羟基。miRNA广泛存在于真核生物中,不具有开放阅读框架,不编码蛋白质,其基因的转录产物是发夹状结构,在RNaseⅢ酶切后以双链形式存在,是近几年在真核生物中发现的一类具有调控功能的非编码 RNA,它们主要参与基因转录后水平的调控。 RNA编辑(RNA editing) :是指通过碱基修饰、核苷酸插入或删除以及核苷酸替换等方式改变RNA的碱基序列的转录后修饰方式。 RNA诱导的沉默复合体(RNA Induced Silencing Complex,RISC):与siRNA结合后可识别并切断mRNA。 RNA指导的DNA甲基化(RNA Directed DNA Methylation RDDM):活性RISC进入核内,指导基因发生DNA的甲基化。 密码子摆动假说(wobble hypothesis):密码子的第1,2位核苷酸(5’→3’)与反密码子的第2,3核苷酸正常配对;密码子的的第3位与反密码子的第1位配对并不严谨,当反密码子的第1位为U时可识别密码子第3位的A或G,而G则可识别U或C,I(次黄嘌呤)可识别U或C或A。 比较基因组学(comparative genomics):是一门通过运用数理理论和相应计算机程序,对不同物种的基因组进行比较分析来研究基因组大小和基因数量、基因排列顺序、编码序列与非编码序列的长度、数量及特征以及物种进化关系等生物学问题的学科。 表观遗传变异(epigenetic variation):基因的碱基序列未发生改变,而是由于DNA甲基化,组蛋白的乙酰化和RNA编辑等修饰导致基因活性发生了变化,使基因决定的表型发生变化,且可遗传少数世代,但这种变化是可逆的。 超基因家族(supergene family):是DNA序列相似,但功能不一定相关的若干个单拷贝基因或若干组基因家族的总称。 沉默子(silencer):一种转录负调控元件,当其结合特异蛋白因子时,对基因转录起阻遏作用。特点很象增强子,但不增强转录,而是减弱转录,故称负增强子。 代谢组学(metabolomics):是对某一生物或细胞在一特定生理时期内所有低分子量代谢产物同时进行定性和定量分析的一门新学科。 端粒(telomere):是由独特的DNA序列及相关蛋白质组成的线性真核染色体的末端结构,它具有防止末端基因降解、染色体末端间的粘连和稳定染色体末端及其精确复制等功能。 反向遗传学(reverse genetics):是从改变某个感兴趣的基因或蛋白质入手,然后去寻找相关的表型变化。 反转座子(retroposon)或“反转录转座子(retrotransposon)”:先转录为RNA再反转录成DNA 而进行转座的遗传元件。 核酶(ribozyme):具有催化活性的RNA, 即化学本质是核糖核酸(RNA), 却具有酶的催化功能。核酶的作用底物可以是不同的分子, 有些作用底物就是同一RNA分子中的某些部位。 核心启动子(core promoter):是指在体外测定到的由RNA polⅡ进行精确转录起始所要求的最低限度的一套DNA序列元件。 化学基因组学(chemogenomics):它是作为后基因组时代的新技术,是联系基因组和新药研究的桥梁和纽带。它指的是使用对确定的靶标蛋白高度专一的小分子

中国农科院历年 分子遗传学试题

中国农科院历年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2002年 一、名词解释(每个4分,共计40分) 1、卫星DNA 2、基因家族 3、反义RNA 4、核酶 5、CAAT框 6、hnRNA 7、基因组 8、δ因子 9、衰减子10、复制子 二、简答题 1、原核、真核生物翻译起始的异同点(10分) 2、转录因子是什么?其与DNA结合的功能域(motif)的结构特点是什么? 3、何谓RNA剪接,何谓RNA编辑? 4、什么是转座子?转座子标签法转移基因的原理是什么? 5、简述乳糖操纵子的正、负调控。 6、列表比较真核生物三种RNA聚合酶的特点 2001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异源双链体 2、无义突变(琥珀突变) 3、卫星DNA 4、TATA框 5、反式作用 6、引发体 二、简答题 1、RF1、RF 2、RF3的作用各是什么? 2、图解真核生物翻译起始,并说明各因子的作用。 3、真核生物中tRNA、rRNA、mRNA的剪接各有何特点? 4、如果一段DNA序列的两端为反向重复序列,若发生同源重组将会产生什么结果? 5、病毒与细菌在遗传体系上有何差别? 6、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的结构特征是什么? 三、分子标记近年来发展很快,试举出三种分子标记,并论述它们在植物育种或动物育种或微生物上的应用? 1998年中国农科院博士入学分子遗传学试题 一、名词解释 1、拟基因 2、TATA框 3、引发体 4、卫星DNA 5、增变基因 6、滚环复制 7、基因家族 8、核酶 9、弱化子10、反义RNA 11、RNA编辑12、有义链13、同功tRNA 14、基因转换 二、简答题 1、如果一段DNA序列的两端为反向重复序列,若发生同源重组将会产生什么结果?RF1、 2、真核生物中tRNA、rRNA、mRNA的剪接各有何特点? 3、RecA蛋白在同源重组中的作用是什么? 4、启动子的作用是什么?原核生物启动子有哪些特征? 5、大肠杆菌和真核生物的蛋白质合成起始有何区别? 6、病毒与细菌在遗传体系上有何区别? 三、简述转座子的转座机制及遗传学效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