肝细胞癌治疗新药_百替生物

肝细胞癌治疗新药_百替生物
肝细胞癌治疗新药_百替生物

肝细胞癌治疗新药

叶胜龙

肝细胞癌(HCC)是全球癌症死亡的主要肿瘤之一,也是肝硬化患者的主要死因。HCC的发病率在欧美正在增加。在亚洲和非洲,HBV感染是主要的危险因素,而在西方国家和日本,则是HCV感染、酗酒和非酒精性脂肪肝。世界某些地区HCC发病率的增加,以及早期诊断和有效治疗的成功,引起所有与HCC研究和临床治疗相关领域的重视。

一、HCC诊断与分期

伴有肝硬化的HCC的诊断可通过活检或肿瘤动脉血供增强的非侵入标准确立。动脉期造影剂显著强化和静脉期造影剂廓清的影像诊断,在超声造影、CT、MRI三项检查技术中,结节>2 cm只需1项、结节1~2 cm需同时具备2项可确立诊断。甲胎蛋白(AFP)在病毒侵犯和其他恶性肿瘤如胆管细胞癌中也会升高,其敏感性和特异性尚不充分。

HCC生存的预后因素已明确,并已提出某些分类。那些单纯针对肝功能损害程度[Child-Pugh分期,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MELD)]或肿瘤分类(TNM)不能正确判断预后,有些分类系统没有考虑肿瘤相关的症状。巴塞罗那肝癌(BCLC)分期系统考虑到肿瘤、肝功能和全身状况三方面的因素,同时与预后和治疗选择相联系,获得广泛赞同,包括美国肝病研究协会(AASLD) 等学术机构的认可。

二、HCC治疗方案和当前挑战

HCC大致可分为三组:(1)可从外科治疗或局部区域治疗获益,其主要问题是预防和处理复发。(2)不适合根治治疗但可从内科治疗获益。(3)肝功能重度损害或全身状况严重恶化(ECOG评分>2),只宜对症姑息治疗。第一组患者来自于BCLC分期的A期,第三组患者相应于D期,而第二组包括范围较广的肝功能损害(Child-Pugh A或B)、肿瘤团块(血管侵犯、肝外播散)和症状的有无。这些患者据此分为中度的BCLC-B期(无血管侵犯、无播散、无症状)和进展性BCLC-C期(任何与其相反的情况)。

A期的患者可行手术切除、肝移植或消融治疗,其主要的挑战是如何处理等待肝移植的患者和如何预防原先成功治疗后的复发。B期的患者可从经皮动脉化疗栓塞治疗获益,主要考虑如何增强疗效并长期维持。C期患者尚无有效的治疗,可用于评价新药的临床试验研究。有些研究表明化疗无效,干扰素、抗雄激素、雌激素阻断剂和seocalcitol也同样情况。

过去的10年中,对肝癌发生和肿瘤进展的分子生物学进一步理解。尽管这是一个复杂的多步骤过程,某些重要的细胞内信号通路如Ras/Raf-MEK/ERK和PI3K/Akt/mTOR均已明确。某些生长因子和抗血管生成因子----表皮生长因子(E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作用已获肯定。靶向单个或多个分子异常的药物正在研发之中,其中有些已进入临床试验。最近的资料肯定了索拉非尼(一种靶向Ras/Raf/VEGF2/c-kit/PDGFR的多激酶抑制剂)对延长生存的疗效。

三、HCC进入分子靶向治疗的时代

根据其靶点的区别,不同的药物可分为靶向信号转导(通过阻断一个或多个生长因子受体和/或细胞内信号)的药物和靶向血管生成、凋亡、细胞周期、细胞迁移或蛋白转化的药物。这一分类是人为的,大多数药物并非特异针对一个靶点或途径。这些靶向药物主要是细胞表面受体的特异配体(抗体)和蛋白激酶抑制剂。

作者单位:200032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肝癌研究所

四、靶向表皮生长因子受体/丝裂原激活的蛋白激酶通路

一个最具特点的信号通路是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GFR)/丝裂酶原激活的蛋白激酶(MAPK)通路,包括EGFR和至少涉及四个激酶的磷酸化级联:Ras/Raf/丝裂酶原激活蛋白细胞外激酶(MEK)和细胞外信

号调节激酶(ERK)。配体EGF、血小板源生长因子(PDGF)、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和VEGF等,能激活作为细胞增殖和分化信号转导的焦点的Ras/MAPK信号通路。在HCC细胞系、活体HCC模型和人HCC标本中均证实MAPK通路的活性上调。最近的研究表明HCV核心蛋白能直接激活Raf/MEK/ERK 通路,可能是HCV相关的肝癌发生中起主要的作用。Raf激酶抑制蛋白的丢失促进HCC增殖和迁移。已形成多种不同的途径在不同水平上抑制EGFR/Ras/Raf/MAPK通路。

拮抗EGFR功能可应用中和单克隆抗体如西妥昔单抗(cetuximab)和panitumumab,或应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TKI)如艾罗替尼(erlotinib) 、吉非替尼(gifitinib)和拉帕替尼(lapatinib)抑制EGFR活性。艾罗替尼、吉非替尼、拉帕替尼和西妥昔单抗的Ⅱ期临床试验正在进行,大多数病例的主要终点是6个月无进展生存(PFS)(中位PFS 范围1.7~4.7个月),而且在所有的研究中都不可能排除同时存在肝硬化的共同作用。疾病控制率(PR+SD)为20%~60%。有报告西妥昔单抗联合化疗(吉西他宾、奥沙利铂和卡培他宾)的有效率低但疾病稳定率高,至疾病进展时间达5个月。

Ras/Raf/MAPK通路的抑制具有巨大的应用前景。

1.以法尼基氨基转移酶(farnesyl transderase)抑制剂靶向Ras引起重视,因为已证实HCC和肝发育异常结节Ras过表达。信号转导需要通过结合prenyl部分(farnesyl和geranyl基团) 翻译后修饰Ras 蛋白。其中一个抑制剂ABT-100(阻断Ras 蛋白)在大鼠中能阻断化学诱导HCC的发展。

2. 以Raf激酶抑制剂索拉非尼靶向Raf。索拉非尼是靶向Raf丝氨酸/苏氨酸激酶和VEGFR 1/2/3、PDGFb、c-kit、FLT3和p38酪氨酸激酶的多激酶抑制剂。体外研究表明索拉非尼通过抑制Raf/MEK/ERK 信号,使肿瘤细胞生长停滞并诱导HCC细胞系的细胞凋亡。索拉非尼已成功完成Ⅰ期、Ⅱ期和Ⅲ期临床试验。患者的中位生存期从7.9个月增至10.7个月(风险比0.69, P<0.000 1)。此Ⅲ期临床试验的阳性结果已在最近的亚洲临床试验中获得证实。因此,索拉非尼现已作为进展期HCC患者的标准治疗。与安慰剂相比,索拉非尼使患者的生存延长40%,而以不良反应为依据表明是安全的。患者的所有分层分析和临床资料均表明患者从索拉非尼治疗中获益。依据死亡可能性和实际数据,患者从索拉非尼获益的程度与进展期结直肠癌、肺癌、乳癌和头颈癌患者靶向治疗的结果一致。因此,进展期HCC 的治疗也与其他肿瘤一样获得同样的评价。

需要着重强调索拉非尼的作用不一定是反应率的显著作用。只有少数患者根据RECIST标准肿瘤缩小,其作用可用疾病进展时间(TTP)来评价。TTP显著延长,表明由于有些新药的作用仅仅以肿瘤大小并不恰当,常用的肿瘤学定义将作修改。

临床Ⅲ期试验大部分为Child-Pugh A级。Child-Pugh B级患者的药物动力学资料也相似。而且与Ⅱ期临床试验的数据相比较,其作用和安全性维持。依据肝功能损害和生命延长显然Child-Pugh B级是很广的范围。因此,Child-Pugh B-7分可维持其治疗有效性,而对于索拉非尼的应用指征必须以个体化的医学评价为基础。

索拉非尼与其他化疗药物和/或其他靶向治疗的联合应用受到关注。最近从600例各种实体瘤的临床Ⅰ/Ⅱ期试验总结了索拉非尼与其他靶向药物或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的作用、安全性和药物动力学。常见的剂量相关毒性为手足皮肤反应、腹泻和疲乏。大多数临床试验,除联合贝伐单抗外,均未达到最大耐受剂量(MTD)。除阿霉素、伊立替康和多西他赛外,索拉非尼对联合用药的药物动力学没有影响,反之亦然。这些改变不会增加临床毒性。

最近的Ⅱ期随机临床研究包括96例患者以索拉非尼加阿霉素或阿霉素加安慰剂治疗。反应率不高但相同(4%),而总生存率(OS)和肿瘤进展时间(TTP)的结果有利于索拉非尼-阿霉素联合,与阿霉素加安慰剂相比,TTP分别为8.6个月和4.8个月,OS分别为13.7个月和6.5个月。联合用药3~4级粒细胞减少的风险增加(53%对46%)。

3. 靶向MEK激酶。最近的研究表明MEK抑制剂能阻断HCC增殖和人HCC移植瘤的生长。然而,长期应用MEK抑制剂导致耐药的发生和药物作用的减低。

五、靶向PI3K/Akt/mTOR信号通路

第二个比较明确的信号通路是PI3K/AKT/mTOR。Akt能通过不同的途径激活:通过酪氨酸激酶受

体(EGF或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 通过替代的PI3K激活;或通过肿瘤抑制基因PTEN的功能失活。PI3K激活丝氨酸/苏氨酸激酶Akt,造成FOXO3a磷酸化和核移位,促进凋亡。以RT-PCR或免疫印迹测定的FOXO3a的低水平与预后密切相关。这一信号通路的重要介导物是哺乳动物雷帕霉素靶蛋白(mTOR)。mTOR是细胞生长和增殖的中心调节物,在一组HCC中被激活。

mTOR抑制剂:雷帕霉素及其类似物依维莫司(everolimus)和坦西莫司(temsirolimus)用于肝移植后的免疫抑制治疗和晚期肾细胞癌的治疗。以mTOR抑制剂治疗小鼠HCC移植瘤可使肿瘤显著缩小和FOXO3a水平降低。

Perifosine是一新的口服alkylphosphocholine,作用于多个信号传导通路,包括Akt, MAPK和Jun。此药应用于13例HCC患者,每日剂量50 mg,观察到1例部分缓解和4例疾病稳定超过6个月,而无严重不良反应。

六、其他生长因子靶向受体

1. C-Met/HGF信号:HGF是肝损伤后肝细胞再生的关键分子,但HCC发生中c-Met/HGF下调的确切作用尚不清楚。一项18例HCC切除后患者的研究发现mRNA c-Met的高表达与早期相关,而与生存期无关。抗体和特异抑制剂正在研究中。

2. IGF: IGF与EGF信号的相互作用可能是某些肿瘤耐药的机制。阻断IGF-1受体和c-Met的分子正在进行早期临床研究。

3.Wnt-?catenin通路:Wnt调节c-myc、cyclin D和survivin等致癌物。约1/3 HCV引起的HCC 中发生Wnt激活。靶向这些通路的药物正在研究中。

4.PDGFR/c-kit: PDGF和PDGFR参与多个肿瘤相关的过程,包括肿瘤细胞自泌性生长刺激、肿瘤血管生成、肿瘤成纤维细胞的补充和调节和c-kit高表达等,已报道是HCC的预后因素。甲磺酸伊马替尼(imatinib)是靶向PDGFR、c-kit和Bcr-Abl的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现为胃肠间质瘤和慢性髓性白血病的标准治疗。在一项Ⅱ期临床试验中,17例晚期HCC患者以伊马替尼治疗(400 mg/d),所有的患者的PDGFR和c-kit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阴性,只有5例患者治疗8个月后疾病稳定(SD),中位生存仅为3个月。可能须将此治疗集中于PDGFR/c-kit阳性的肿瘤,但HCC中不常见,仅为0~25%。这一结果表明PDGFR和c-kit作为HCC患者治疗的靶点尚存疑问。

七、靶向血管生成

生长中的肿瘤组织细胞受到供氧不足(缺氧)相关的生理应激和糖酵解代谢酸性产物累积的作用。对这些微环境应激的适应导致缺氧诱导因子(HIF)的分泌增加,激活一大批功能上参与血管生成的基因,如VEGF和PDGF。跨膜carbonic anhydrase isoform Ⅸ(CA Ⅸ)是HIF的直接靶点,用作缺氧的一个替代标记。肿瘤和间质也能分泌VEGF; VEGF作为内皮细胞(旁分泌)和肿瘤及间质细胞(自分泌)的生长刺激因子起作用。其他通路如Ras/Raf/MAPK, Akt/PI3K/mTOR和PTEN也可诱导VEGF。VEGF水平及微血管密度的增加是许多恶性肿瘤(包括HCC)的共同类型。靶向血管生成在HCC中因其富血管而倍受重视。

贝伐单抗(bevacizumab)是VEGF的单克隆抗体,有资料以单药或联合用药治疗HCC。根据RECIST,贝伐单抗看来比索拉非尼的肿瘤效应更大,但对生存期的影响仍不清楚。贝伐单抗也比EGFR抑制剂有更多的禁忌,在血管和肾脏损伤的患者中应避免应用。除了这些限制,也有资料提示贝伐单抗有出血高风险,个别患者导致死亡。

TSU-68是一种口服多激酶抑制剂(VEGFR, PDGF, FGFR)。在一项Ⅱ期研究中,35例Child-Pugh A/B级HCC患者给予400 mg/d的剂量,3例部分消退,6例病情稳定超过6个月,只有1例因毒性而中断。

沙利多胺(thalidomide)有多种功能:抑制血管生成,抑制间质细胞的生长和生存,改变细胞因子的生成和活性,改变黏附分子的表达和T细胞的激活。沙利度胺也已用于HCC患者,但其作用较弱,而且乏力和嗜睡等不良反应也使在癌症患者中的应用受限。

舒尼替尼(sunitinib)抑制VEGFR1-2, FLK, PDGFR,FLY3和c-kit等受体的多个酪氨酸激酶,其抗血

管生成作用主要通过VEGFR和PDGFR的蛋白激酶抑制调节,也通过阻断FLT3和c-kit受体直接抗增殖作用。舒尼替尼已获准用于治疗胃肠间质瘤和肾细胞癌。目前获得的Ⅱ期临床试验结果提示当评价肿瘤出现坏死时,其抗肿瘤作用比索拉非尼更强。每天50 mg的剂量常伴有出血和死亡等严重不良反应,而低剂量看来能减少其发生,但不能真正避免。

NGR-hTNF是能与肿瘤血管高表达的氨肽酶N/CD13选择性结合的新药。在一组16例进展期肝细胞癌患者的Ⅱ期临床试验中,每3周静脉注射0.8 mcg/m2NGR-hTNF 1 h,36%患者SD达4个月以上,中位PFS 2.4个月,无3~4级毒性发生。

八、靶向其他信号通路的药物和其他治疗

微管抑制剂patupilone和vinflunine的Ⅱ期临床试验表明疗效不佳。蛋白转运抑制剂Bortezomib 与阿霉素联用的Ⅱ期临床试验也疗效不佳。组氨酸脱酰酶抑制剂Belinostat(PXD101)的Ⅰ期临床试验表明耐受性较好,将进行Ⅱ期临床试验。

九、未来前景展望

进展期肝癌的治疗是非常活跃的研究领域。对肿瘤进展机制的深入了解使得应用于人类的新药不断产生,目前只有索拉非尼经双盲、随机对照Ⅲ期临床试验已证实显著改善患者生存。我们面临增添其他治疗新药的巨大挑战。正如我们所知现有的肿瘤学观念已不完善,新药的评价需要新的工具。索拉非尼改善生存但并不引起肿瘤缩小。由此,TTP是更好的研究终点,但同时我们需要发展能鉴定生物学疗效的工具。基于灌注测定的放射新技术显示某些益处,目前迫切需要发现生物标志以确定最适合的治疗对象,也尽快发现治疗失败的患者,因此,我们需要应用二线治疗。基因图谱和蛋白组学将起指导作用。最近的研究已表明基因组学能确定术后复发的高危患者,而且我们将获得能确定临床获益,最终给予个体化治疗的途径。

由于大多数HCC合并肝硬化,更增加病情的复杂性,使HCC临床研究需要各方面专家的参与。具有相应背景和专业的生物学家、肝脏病学家、外科学家、放射学家和肿瘤学家将组成团队,共同设计和施行研究方案。使HCC患者获益唯一有效的途径是形成多学科的团队和建立规范的方案。

(本文编辑钱燕)

纳米技术在癌症的早期检测

到目前为止,癌症的有效诊断和治疗仍然是现代医学面临的严峻挑战。癌症的有效治疗要求及早、准确发现,从而实现及时治疗,改善治疗效果。近年来,纳米材料和纳米技术高速发展,并广泛应用于多个领域,为建立有效的癌症诊断和治疗技术提供了新的契机。纳米科学是一门涵盖多种学科的新兴学科,其发展极大的促进了包括医学、生物学、电子学、工程学等学科的进步。对癌症诊断和治疗现状的改善,集中体现在生命科学、纳米技术、医疗技术等多学科交叉的创新与集成。 国内外研究表明,纳米药物在治疗重大疾病方面具有无可比拟的独特性质和优势。2002 年以来,美国、日本、欧盟等发达国家和地区先后组织和实施了较大规模的纳米药物计划。如美国国家癌症研究所于2004 年9 月正式成立纳米科技攻克肿瘤联盟(NCI Alliance for Nanotechnology in Cancer),投入 1.443 亿美元的启动资金,资助以纳米科技为基础的抗肿瘤药物研究和此类产品的标准制订。我国于 2001 年11 月正式实施“纳米生物效应与安全性研究”计划,并在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建立了中国第一个“纳米生物效应与纳米安全性实验室”,从纳米材料的生物效应以及纳米抗肿瘤药物的研制和机制着手,开始系统地研究。 纳米技术在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中已有一些应用。例如,脂质体在十余年前就被应用于治疗卡波西肉瘤(Kaposi’s sarcoma),现在又被用于治疗乳腺癌和卵巢癌。纳米技术在癌症的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主要包括两个方面。首先,多功能纳米颗粒用于药物的输送和成像。相对于传统的药物输送方法,纳米颗粒有独特的优势。第一,纳米颗粒的运载量非常大,如70nm 的颗粒可以装载约2000 个siRNA分子,而抗体的结合量小于10;第二,纳米颗粒可以装载多种目标配体,在肿瘤细胞表面常常存在高表达的特定生物分子,称为生物标志物(biomarker),采用识别特定生物标志物的抗体,可以提供与细胞表面受体的多价结合;第三,纳米颗粒可以装载多种类型的药物分子,同时执行多元的功能;第四,纳米颗粒表面可以修饰不同分子,如聚乙二醇(PEG),容易穿过细胞表面的多层保护机制,增加在生物体内的滞留时间。纳米材料应用于药物输送和成像的优势体现于其多功能性,通过在载体内包埋对比试剂,实现成像信号的放大,可以同时实现治疗和监测药物在体内的作用位点及治疗效果。 此外,许多纳米材料自身具有提升成像能力的特性。例如,基于钆和氧化铁的纳米颗粒可以提高核磁共振对比度;低密度脂质纳米颗粒可以提高超声成像效果;半导体纳米晶体和量子点被应用于光成像;硅和矽土材料的生物降解速度比聚合物快得多,可以应用于注射用药;基于金属的纳米颗粒——纳米壳(nanoshell),如由金外壳包被矽土内核的纳米结构,可以用作高选择性、外部激活的治疗试剂等。 癌症的早期检测对于癌症的预防和治疗具有重要作用,但由于早期肿瘤的生物标志分子在人群中的表达差异,作为癌症早期诊断标志的灵敏性和可靠性较低,使用传统诊断技术无法保证对早期癌症的有效诊断。目前,已经有一些纳米技术应用于癌症早期检测,如DNA 微阵列技术,蛋白质组学的 SELDI-TOF 质谱技术等。这些技术从微米尺度到纳米尺度的转变,使我们获取信息的质量、数量和密度都大为提高。 多元化纳米技术在肿瘤检测的应用包括纳米线、纳米悬臂和纳米管阵列等,实时检测多重的分子信号和生物标志物,能够有效检测较低水平的生物标志物,有望实现癌症的早期诊断。在纳米悬臂上修饰特异性抗体,当生物标志蛋白,如肿瘤特异性的蛋白质标志分子,与悬臂上的特异抗体结合时,产生的结合力导致纳米结构的形变和共振频率的改变,采用

精准医疗给了肿瘤患者一个生命奇迹

精准医疗:从此癌症不再是绝症,还肿瘤患者一个生命奇迹 “一些癌症晚期转移的患者,我没有办法治愈他们,但也许我可以将他们的生存周期从6-9个月延长到2-3年,也许这2-3年里面就有新的药物、新的方法被研发出来,能够拯救他们的生命了呢。” ——Dr. Nader Javadi(内德·贾瓦迪) 为所有肿瘤患者带来生存的希望,这就是“精准癌症医学” 先驱Dr Javadi的Hope Health Center中“希望”的意义。癌症 作为危害人类生命健康的头号杀手,其带来的致命威胁是不容 小觑的!据世界卫生组织(WHO)发表的《全球癌症报告2014》 显示,2012年全世界共新增癌症病例1400万例并有820万人死 亡,其中,中国新增307万癌症患者并造成约220万人死亡。世 界上每年有数百上千万人死于癌症,而当前全球癌症患者和死 亡病例还在令人不安地持续增加,更是使得抗癌之路愈显漫长 而崎岖。 在中国,平均每分钟有6人被确诊为癌症,而其中有6成是完全可以预防和避免的!那么在癌症患者逐年上升的情况下,我们该如何更早的知道自身是否存在患癌风险,如何在癌症早期就发现并将其扼杀在摇篮里?也许,癌症基因检测精准医疗可以帮到我们。 精准医疗:如何逆转生命,创造奇迹? 2015年年初,美国总统奥巴马在国情咨文演讲中正式启动了精准医疗计划,该计划将在基因组层面加快对疾病的认识,并将最新最好的技术、知识和治疗方法提供给临床医生,使医生能够准确了解患者病因。如果说2014年是移动医疗的春天,那2015年便是精准医疗的春天。 虽然精准医疗这个概念早在2011年就已被美国国家研究委员提出过,但今年,在奥巴马的推动下,更是引发全球关注。精准医疗又称为个性化医疗,它是根据个体基因特征、环境以及生活习惯,为病人量身设计出最佳治疗方案,以期达到治疗效果最大化和副作用最小化的一种定制医疗模式。 如今,精准医疗主要着重于癌症的预防与治疗,以及癌症战争新策略的研究和制定上。作为全球医疗技术创新的驱动者,美国早已开始积极推行精准医疗,而且已经成绩斐然!除了为已故苹果公司CEO史蒂芬·乔布斯在胰腺癌确诊后多争取了长达8年的生存时间之外;好莱坞女星安吉丽娜·朱莉也是通过基因测序,在发现罹患乳腺癌风险偏高以后切除乳腺以预防该疾病发生;同时,精准治疗也帮助患有白血

肿瘤生物治疗-------战胜癌症的希望题库

肿瘤生物治疗-------战胜癌症的希望 刘华 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肿瘤生物治疗研究室主任,客座教授 恶性肿瘤的危害 尽管我国和许多发达国家花费巨额资金和大量人力进行研究攻克癌症,但至今尚未取得根本性的进展,总体疗效很不理想,许多癌症患者的长期生存率仍然很低。据美国癌症学会(American Cancer Society)分析,2007年全世界约有肿瘤患者1200万,其中760万人死亡,每天达2 万人。而在2050年全世界将有肿瘤病人2700 万,其中有1700 万患者死亡。过去的三十年中,我国的癌症发病率增加了80%。每年有260万人被诊断为癌症,同时有180万病人死于恶性肿瘤。近几年来,恶行肿瘤发病率在中国呈明显上升和年轻化的趋势,严重威胁人民的生命和健康。 恶性肿瘤治疗十分困难的主要原因为是只有少数患者能够在早期被发现,接受手术根治性治疗。而大多数恶性肿瘤病人在诊断时已属于中晚期,丧失了手术机会或手术不能全部切除,或手术后仍有残留的肿瘤细胞。这些病人常选择采用化疗和放疗。数十年的经验证明,化疗和放疗是行之有效的治疗方法,但也有一些不足之处。化疗和放疗的通病是:第一,疗效不够理想,例如不能杀灭肿瘤干细胞。第二,容易产生耐药性,以致肿瘤复发和转移。第三,毒副作用严重,极大地影响了肿瘤患者的生活质量。第四,损伤患者的免疫功能,放化疗常导致肿瘤患者机体免疫力明显降低,不利于肿瘤的控制。较新的靶向治疗药物虽能减轻一些副作用,但同样有疗效不够理想和不持久,容易产生耐药性等缺点,而且治疗费用昂贵。 因此,临床上迫切需要有一种疗效确切,对防止肿瘤复发和转移有很好的作用,不容易产生耐药性,安全可靠,毒副作用轻微,同时能提高肿瘤患者自身的抗肿瘤的免疫功能的新型治疗方法。 什么是肿瘤生物治疗 肿瘤生物治疗是以现代免疫学,细胞生物学和分子生物学等前沿学科为基础,利用机体对肿瘤的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通过生物手段或使用生物制剂来提供主动或被动免疫以期激活机体对肿瘤的主动免疫排斥反应,进而达到杀灭肿瘤细胞和根治肿瘤的比较理想的新疗法。对控制免疫系统的细胞和分子调控机制的深入了解为我们提供了寻找更多的新型且前途广阔的癌症免疫新疗法的有利条件。免疫疗法已成为多种癌症的标准治疗方法。例如:单克隆抗体、免疫佐剂以及致癌病毒疫苗已经成为行之有效的抗肿瘤疗法。美国国家食品与药品管理局于2010年4月29日正式批准了肿瘤生物治疗药物Provenge 的临床应用。Provenge 是美国西雅图的一家公司(Dendreon Corp.) 的产品。临床应用于前列腺癌患者的治疗。2011

基础医学导论: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

纳米材料与癌症治疗 姓名:刘通通学号:班级:基础二班电话: 摘要:在癌症治疗领域,人们通常采用手术、放疗、化疗进行治疗。临床上用的化疗治 癌药物显示出低的水溶性、较差的稳定性、快速的血液清除并且缺乏对肿瘤部位的靶向性,常常对于正常细胞造成伤害。近年来,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材料作为一种新型抗肿瘤药物载体及mRNA载体为癌症患者提供了新的希望。通过梳理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方面的发展历程,可以明确其发展方向,给后来的研究者提供一个大概的认识。本文主要就纳米技 术在癌症治疗领域的发展历程,以及现在出现的比较成功的纳米运输药物进行介绍。 关键词:纳米颗粒癌症纳米运输系统基因治疗 1.引言: 癌症一直是困扰人们的重大难题,传统疗法如化疗往往带给患者莫大的痛苦,并且收效甚微。20世纪70年代,纳米概念首次出现,1981年扫描隧道显微镜发明后,诞生了一门以0.1到100纳米长度为研究分子的科学,那些纳米分子的性能常常有很大的特异性。纳米生物学也孕育而生,而用纳米技术治疗恶性肿瘤是国际肿瘤研究领域的一个重要方向。已经逐渐发展了比较完善的纳米给药系统,可以输送药物和小型RNA,定向到达肿瘤部位,从而特异性抑制肿瘤生长。目前关于纳米药物的研究主要集中在以下方面:发展纳米给药系统;新型高载量的纳米颗粒的制备;构建纳米载体,用于输送环状DNA,诱导癌细胞的凋亡。 2.纳米载体与基因治疗 基于核酸药物的治疗手段可以通过外源正常基因导入靶细胞以纠正或补偿因基因缺陷和异常或者下调在肿瘤组织中过量表达的癌基因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利用纳米载体进行输送基因可以高效定向起到作用。 2.1纳米生物技术基因治疗载体的特点 在药剂学中,纳米载体是指由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尺寸定在1~1000纳米的药物载体,具有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药物缓释和药物靶向传递等良好的特性[1]。 纳米生物技术基因主要有以下特点。1.生物安全性。纳米基因载体一般由具 生物兼容性、可生物降解性的纳米生物材料制备,基本无毒性,无免疫原性,体内可以代谢降解,生物安全性好[1]。纳米脂质体主要由磷脂及胆固醇合成,由 于其自身的仿生物膜的特点,可以通过与细胞膜的融合和胞吞作用将目的基因导入细胞。2.可保护核苷酸。纳米脂质体和纳米粒可以通过表面电荷吸附作用或通过包裹在其中来保护核苷酸不被核酸酶降解。Fattal等研究表明聚氰基丙烯酸烷 基脂阳离子纳米粒负载的寡核苷酸在细胞培养基中具有抗核酸酶的作用,阻止了寡核酸的降解,使得静脉给药体内的稳定性显著提高[2]。3.提高细胞吸收率。大

第四种治疗癌症的新技术生物免疫医保可报销

第四种治疗癌症的新技术生物免疫医保可报销 2012年4月15日CCTV-13《央视报道》治疗技术-生物细胞免疫治疗入医保,这充分体现了我们的党和政府对广大癌症患者的无限关怀,充分体现了社会主义医疗保险制度的优越性。这真是广大癌症患者天大的福音。 生物免疫治疗技术,是从患者身上抽取50~100ml静脉血,经过分离和培植15天左右,使得免疫细胞大量增加,达到一定数量后回输给患者的一种新技术,央视曾有多次报道。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已经被列为治疗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技术,特别是对晚期病人尤其有效,它不同于放、化疗,对人体没有危害,没有副作用。生物免疫治疗技术于2011年获得了诺贝尔医学奖。生物免疫治疗技术,已经被列为治疗肿瘤的第四大治疗技术,它不同于放、化疗,对人体没有危害,没有副作用。央视10套《走近科学》扼杀癌细胞报道了生物免疫治疗在肿瘤治疗中的突出作用——患者王志祥经过生物免疫治疗后身体状况逐渐回升,体内到处复发的淋巴瘤在治疗后从影像学角度看已经完全消失。从报道来看,患者王治祥首先被怀疑为胃癌,但在手术治疗中确诊为高度恶性淋巴瘤,此时已无法进行手术治疗。对其采取了靶向治疗、自体干细胞加局部放疗,但是病情还是复发了,而且是短期复发。就在患者及家属都已绝望时,其主治医生采用了生物免疫治疗而康复。 2007年9月4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卫生部、国家中医药管理局关于印发《全国医疗服务价格项目规范》新增和修订项目(2007)的通知,发改价格(2007)2193 号文件的附件中规定:56 310800024 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输注治疗含药物加无血清培养基、体外细胞培养;包括树突状细胞治疗(DC)次LAK细胞治疗酌情加收。 2012年项目编码:KND48101 项目名称:细胞因子活化杀伤(CIK)细胞输注治疗提前20日采集患者骨髓进行体外树突状细胞培养,提前10天用血细胞分离机采集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进行培养,将培养的上述细胞进行混匀,于当日和次日离心富集回输给患者。 以上文件说明,我们的国家早在2007年就将生物免疫治疗技术纳入了医保范围。据网上不完全统计:目前山西、陕西、江苏、无锡、南京、天津、湖北、

治疗癌症新兴方法

治疗癌症新兴方法 癌症影响着越来越多人的生命健康,现在治疗癌症的方法有很多,都有不错的效果,不过患者一定要根据自己的病情采取癌症晚期的最佳治疗方法进行治疗。 关于新兴的治疗方法 一个癌细胞只要分裂40次,就可以夺人性命,一旦发生转移,手术往往就束手无策,因为手术只能切除肉眼能看到的癌细胞,对于血液中的肿瘤细胞却无法消除,而一个癌细胞就会在很短的时间里分裂出十几亿个癌细胞,可直接致人死亡。 放化疗本身是一种局部治疗方法,不仅很难从根本上治疗癌症,而且放化疗治疗癌症毒副作用很大,在治疗的过程中会给患者的身体带来极大的痛苦,所以,很多患者都很惧怕放化疗治疗。很多患者虽然早期采用了放化疗治疗,但因毒副作用大身体不能承受而不得不中途中断放化疗,即使那些身体素质不错的患者,由于放化疗都具备骨髓抑制的副作用,也导致部分病人因骨髓抑制血相低而无法继续治疗,错失了原本有利的治疗时机。 而特异性生物免疫疗法的介入能消除残存的微小肿瘤细胞,触及到手术、放化疗所不能达到治疗区域,有效遏制肿瘤的复发与转移,同时还能修复因常规治疗造成的机体损伤,增强治疗效果,巩固疗效。大大降低肿瘤的复发与转移,显着延长了癌症患者的生存时间。 山西省肿瘤医院的生物免疫治疗具有抗癌谱广、靶向性强、显效性快等显着特点。临床显示,免疫治疗能有效的抑制和杀灭肿瘤细胞且没有明显不良副作用。特别是对于手术后肿瘤患者清除残留微小的转移病灶,防治癌细胞的扩散和复发,提高患者的自身免疫力等具有重要的作用,对胃癌、肺癌、肝癌、食管癌、乳腺癌、结直肠癌、膀胱卵巢癌等实体肿瘤的治疗效果显着。 临床治疗还显示生物免疫疗法在治疗胸、腹水患者时,在控制胸、腹水,杀灭胸、腹水中的癌细胞,防治癌细胞转移方面具有良好的效果。即使是对于无法手术或对化疗不耐受的中晚期肿瘤患者,也可以起到改善生活质量、延长生命的积极作用。

4.1 运用纳米技术促进肿瘤免疫治疗

运用纳米技术促进肿瘤免疫治疗 1 肿瘤免疫治疗概述 随着科技的进步,免疫治疗已成为继手术治疗,化疗,放疗后的第四种治疗肿瘤的常用方法。临床上运用一些手段抑制或活化免疫系统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称为免疫治疗。免疫治疗,基于免疫系统保护宿主的功能及其具有的特异性,记忆性,一直被认为是具有潜在治疗疾病的方法。被免疫治疗的特征所激励,科研工作者正利用免疫治疗对不同感染疾病,自身免疫疾病,变态反应,移植排斥反应,移植物抗宿主病及肿瘤开展基础和临床研究。在这些领域中肿瘤免疫治疗在临床上取到了引人注目的结果。 当前主要的肿瘤免疫治疗可以分为:细胞因子疗法,如IL-2;免疫卡点抗体疗法,如抗CTLA-4,PD-1及PD-L1的抗体;免疫共刺激受体的抗体疗法:如抗CD28、CD134、CD137的抗体;靶向肿瘤的抗体,如HER2单抗、CD20单抗等;肿瘤抗原或抗原肽刺激DC细胞的疗法;基因疗法;CAR-T等。 大部分的免疫疗法都要用到免疫调节因子,这些免疫调节因子往往具有副作用,如何减少或降低副作用对免疫治疗的成功至关重要。肿瘤抗原或抗原肽刺激DC细胞的疗法以及基因疗法往往由于抗原或基因易被降解而疗效较差。 纳米载体应用于肿瘤免疫治疗,主要有以下几点作用:(1)提高药物靶向性;(2)减轻或者消除局部和全身的毒副作用;(3)协助药物穿过体内各种屏障,实现在肿瘤部位的富集;(4)延长药物在体内的循环时间,增强治疗效果;(5)实现肿瘤的诊断和治疗一体化;(6)联合多种疗法进行肿瘤治疗。纳米载体在肿瘤疫苗、细胞因子介导的免疫治疗、抗体介导的免疫治疗及过继性免疫细胞治疗等方法上均有着卓越的表现。 纳米材料是直径1-1000nm的颗粒,经过多年的发展各种纳米材料用于肿瘤诊断和治疗已经取得很大的成功,常用的纳米材料及其特性如图1所示。研究证实10到100 nm的颗粒可以逃避肾脏的清除并能选择性的进入肿瘤组织。因此将药物包裹在纳米颗粒中可以提高药物在血循环的时间、增加在肿瘤的分布并且减少毒性。由于纳米材料易于进行修饰,因此将特定的目标分子负载在纳米材料表面能够使其更易被细胞吞噬。纳米材料因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在增强免疫治疗的同时能够显著的降低副作用。本综述主要介绍当前的几种肿瘤免疫治疗方法及其存在的问题,然后给出纳米技术在处理这些问题方面的优势。

纳米技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当前应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和特异性, 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也有损害, 因此严重不良反应使患者遭受极大痛苦。近年来, 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纳米科技, 使得能够在微观范围内利用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为载体, 制成直径只有 1~100 nm 的纳米级载药微粒———纳米粒。与正常组织相比 , 肿瘤组织的血管丰富、结构特殊 , 表现为血管内皮间隙较大 , 大约为 400~800 nm , 而且淋巴回流较少 , 所以纳米药物可以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地聚集 , 药物浓度较高。 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理化性和极低的毒性, 并且还具有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 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的纳米粒给药系统, 日益成为癌症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 , 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特殊的结构及高稳定性 , 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可控性差等硬伤 , 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 , 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 , 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担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出体外 , 会在体内不断蓄积而产生毒性 , 甚至产生血管堵塞等严重后果。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卓越代表 , 被公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载体 , 已经被广泛用于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等功能材料的包覆 , 以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 , 开发在体内具有良好稳定性 , 高效低毒、产量高。 在研制出高产量 , 可精确控制颗粒尺寸、外壳厚度、内部空腔大小 , 具有中空和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后 , 根据肿瘤治疗的需求 , 科学家们一直潜心研究 , 设计可与药物相配伍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夹心二氧化硅。该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远高于国际上同类纳米药物载体。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的抑瘤率提高到 72% , 显著高于多烯紫杉醇静脉注射剂多西他赛的抑瘤率。同时 , 研究发现 , 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能显著降低多西他赛的肝脏毒副作用。此外 , 研究人员对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经静脉给药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后发现 , 夹心二氧化硅对小鼠的致死性毒性极低 . 夹心二氧化硅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脾脏 , 并可以逐渐从这些器官代谢出去。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夹心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 , 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扫平了障碍。这种新

生物治疗癌症

概述 1、定义 生物免疫治疗 生物免疫治疗是一种新兴的、具有显着疗效的癌症治疗模式,是一种自身免疫抗癌的新型治疗方法。它是运用生物技术和生物制剂对从病人体内采集的免疫细胞进行体外培养和扩增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癌症生物治疗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之后的第四大癌症治疗技术。 2、生物免疫治疗的原理 生物免疫治疗的原理 免疫系统是人体的防御体系,一方面发挥着清除细菌、病毒、外来异物的功能,另一方面消除体内衰老细胞以及发生突变的细胞(有的突变细胞会变成癌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癌症的最终演变。对于健康的人来说,其免疫系统的强大足以及时清除突变的癌细胞。但对于癌细胞病人来说,普遍存在免疫系统低下,不能有效地识别、杀灭癌症细胞;另一方面,癌症细胞大量增殖,会进一步抑制患者的免疫功能,而且,癌症细胞有多种机制来逃脱免疫细胞的识别与杀伤,癌症的免疫治疗就是借助分子生物学技术和细胞工程技术,提高癌症的免疫原性,给机体补充足够数量的功能正常的免疫细胞和相关分子,激发和增强机体抗瘤免疫应答,提高癌症对机体抗癌症免疫效应的敏感性,在体内、外诱导癌症特异性和非特异性效应细胞和分子,达到最终清除癌症的目的。 癌症生物治疗,其作用不是杀死全部癌症细胞,而是由于当癌症细胞负荷明显降低时,机体的免疫功能恢复后,通过清除微小的残留病灶或明显抑制了残留癌症细胞增殖的方式来达到治疗癌症的目的。癌症免疫治疗正是通过人为的干预,来调动机体自身的免疫系统对癌细胞进行杀灭和抑制其增殖。 实验及临床均提示机体的免疫系统具有清除癌症的作用,在原发性癌症手术切除或经氩氟刀等微创手术消融掉局部癌症后,用免疫疗法能杀灭剩余的癌症细胞,消除复发、转移的因素,增大治愈的可能性,延长生存时间,提高生活质量。 目前癌症生物治疗已被视为继手术、放疗、化疗之后的第四种治疗方法。生物疗法包括细胞因子治疗、免疫细胞治疗、基因治疗、分子靶向治疗和抗体治疗等。 3、适应症 生物免疫治疗适用于多种实体癌症,包括恶性黑色素瘤、前列腺癌、肾癌、膀胱癌、卵巢癌、结肠癌、直肠癌、乳腺癌、宫颈癌、肺癌、喉癌、鼻咽癌、胰腺癌等实体瘤手术后防止复发,也可以用于多发性骨髓瘤、B淋巴瘤和白血病等血液系统恶性癌症的复发,还可以用于上述癌症的进一步巩固治疗,达到延长生存期、提高生活质量和抑制癌症恶化的目

肿瘤生物免疫疗法要做几个疗程

肿瘤生物免疫疗法要做几个疗程 生物免疫疗法一般需要做几个疗程是因人而异的,一般早期的肿瘤患者及时到院治疗,一到两个疗程就可达到预期的效果,甚至实现临床治愈,只需后期定期的复查既可;而对于一些中晚期的恶性肿瘤患者来讲,一到两个疗程可能起到的就是控制肿瘤的发展,如果想实现理想的治疗效果,就需要采取一些综合治疗方案,或是增加一到两个疗程的生物治疗,所以具体情况还要根据您目前的身体状况进行确定。不管治疗需要几个疗程,患者都不会有任何不良反应。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重启肿瘤患者免疫系统 肿瘤生物免疫治疗的诞生填补了手术、放化疗等常规疗法的不足,其不但具有清除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病人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疗效。 生物免疫治疗应用免疫细胞群谱广,可以有针对性地联合应用多种免疫细胞,实现对不同肿瘤实施“个性化”免疫细胞治疗方案,进一步提高肿瘤治疗效果。手术后的肿瘤患者使用生物免疫治疗可以清除体内散在癌变细胞,预防多种肿瘤术后的复发和转移,如肝、肾部位肿瘤;食管、胃、肺、肠、乳腺等肿瘤患者在生物免疫治疗与放化疗结合使用的治疗中显示出很好的协同作用和疗效维持效果,大大改善了肿瘤患者的身体状况,减轻放化疗反应;处于康复期的肿瘤患者采用生物免疫治疗进行巩固治疗,可以控制肿瘤生长,维持疗效,并改善患者生活质量,提高患者生存机会和存活时间。 生物治疗肿瘤分为两大类,DC-CIK生物治疗和多细胞(高纯度NK)免疫治疗,多细胞(高纯度NK)免疫治疗是目前肿瘤(癌症)治疗最先进的技术。

葫芦岛市中心医院肿瘤生物治疗中心为了弥补单一使用“DC-CIK细胞”抗肿瘤的缺陷,在积累了丰富的生物免疫治疗(DC-CIK疗法)经验的基础上,增加(高纯度)NK、CD3AK、NKT三种免疫细胞的多细胞治疗模式,针对不同患者、不同阶段,有选择性地运用具有特异性的靶向免疫细胞,抑制肿瘤的生长、转移、复发,并同时提高机体免疫力,可独立使用,与手术、放化疗联合治疗效果更佳。以保障患者生活质量、提高远期生存率的治疗目标来指导癌症治疗,能从患者全身特点加以考虑,而不只是着眼于癌症病灶本身,是患者最好的选择。 多细胞免疫治疗具体流程 (一)与患者沟通交流 这个过程主要是为了让医生了解患者的大概病情,从而初步判断患者是否适合肿瘤多细胞免疫治疗 (二)检查并确定治疗方案 为患者做一些常规检查,客观详细分析患者病情,查看患者是否对多细胞免疫治疗存在禁忌症,如果符合多细胞免疫治疗的各项客观条件要求,专家会给患者制定具体的治疗方案。 (三)采集外周血单个核细胞 治疗方案经患者及家属同意后,便可以进行细胞采集,提取患者80ml-100ml 血液,这个过程患者不会感到任何不适。

控制癌细胞复发或转移就可治愈癌症

控制癌细胞复发或转移,就可治愈癌症 日前,中国肿瘤复发或转移研究方面的专家指出,肿瘤不可怕,复发或转移才可怕,如果能成功控制癌细胞复发或转移,就可治愈癌症。 据专家介绍,复发或转移是导致大多数实体瘤患者死亡的真正因素。实际上转移过程对单个肿瘤细胞来说是一个十分困难的任务。原发癌以外的组织环境对肿瘤细胞生长很不利,肿瘤细胞需要获得新的突变来适应新的环境。从这个角度来说,转移是一个效率很低的过程,大部分肿瘤细胞在这个过程中会死掉。然而,由于肿瘤细胞的数目十分庞大,而且肿瘤细胞很容易获得新的突变,总有一部分肿瘤细胞可以通过积累突变成功转移,并且在转移灶有生长上的优势。因此,复发或转移不可避免。为了阻断转移,我们需要发现驱动复发或转移的突变类型并干预相应的分子。如果我们做到成功阻断转移,就可以挽救90%以上癌症患者的生命,也就是说可以治愈大部分癌症。 目前,肿瘤传统的治疗手段是手术、放疗、化疗,然而这些常规的治疗方法不能很好阻止肿瘤细胞的复发或转移,从而造成了为什么很多患者在进行治疗后仍然因为复发或转移而离世。2008年,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诊疗中心的CLS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的诞生,弥补了这一缺失,成为了继手术、放疗、化疗后第四大疗法,有效控制肿瘤细胞的复发或转移。 据悉,该中心从成立开始,就与美国多所免疫学、细胞学实验室合作,开展了“自体细胞治疗肿瘤”的临床研究,为此医院建设了300平方米的整体千级、局部百级洁净,附合GMP标准的生物免疫细胞实验室,为生物细胞免疫疗法的开展创造了条件。 据北京武警二院肿瘤生物诊疗中心主任王顺涛介绍,人体每天都会因自然的大量细胞更新或外界刺激而导致部分细胞突变产生癌细胞,机体免疫系统和癌细胞相互作用的结果决定了肿瘤的最终演变。当机体的免疫监视功能低下、不能识别肿瘤抗原、或者不能递呈肿瘤抗原信号,从而使机体的免疫系统不能对发生突变的肿瘤细胞进行杀伤与清除,成为肿瘤发生的主要原因。"自主抗癌"是一种细胞免疫疗法,它通过提取人体最有力攻破癌细胞的免疫细胞,对其进行诱导、扩增、激活,使其具有识别和杀死肿瘤细胞的能力后再回输到病人体内,通过增强机体对肿瘤细胞的免疫应答能力的方式来抑制或消除肿瘤的生物细胞免疫疗法。以免疫治疗为主体的肿瘤生物治疗已被公认为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的肿瘤治疗的第四模式,其疗效已在多种肿瘤的治疗中得到验证。

纳米技术在抗肿瘤治疗中的应用进展.

当前应用于临床的化疗药物缺乏靶向性和特异性,在杀灭肿瘤细胞的同时,对正常的组织也有损害,因此严重不良反应使患者遭受极大痛苦。近年来,随着科技进步而发展起来的交叉性新兴学科领域 --------- 纳米科技,使得能够在微观范围内利用 天然高分子材料或合成的化学物质为载体,制成直径只有1-100 nm的纳米级载药微粒 --------- 纳米粒。与正常组织相比?肿瘤组织的血管丰富、结构特殊,表现为 血管内皮间隙较大,大约为400^800 nm ,而且淋巴回流较少,所以纳米药物可以在肿瘤组织中选择性地聚集,药物浓度较高。 因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稳定的理化性和极低的毒性,并且还具有缓释性和表面可修饰性等特点,作为药物或基因载体的纳米粒给药系统.曰益成为癌症靶向治疗领域的热点之一。无机纳米材料是生物医学领域的后起之秀,具有独特的理化性质、特殊的结构及高稳定性,可以克服有机纳米材料的功能单一、可控性差等硬伤,在药物输送、医学成像等方面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不过,对于将来的临床转化,无机纳米材料的生物安全性一直是人们扌日忧的问题。如果不能有效代谢出体外,会在体内不断蓄积而产生毒性,甚至产生血管堵塞等严重后果。纳米介孔二氧化硅做为生物相容性优异的无机纳米材料的卓越代表,被公认是一种极具潜力的药物传递载体,已经被广泛用于磁性纳米颗粒、量子点等功能材料的包覆,以降低毒性、提高稳定性,开发在体内具有良好稳定性,高效低毒、产量高。 在研制出高产量,可精确控制颗粒尺寸、外壳厚度、内部空腔大小,具有中空和介孔结构的”夹心二氧化硅”后,根据肿瘤治疗的需求,科学家们一直潜心研究,设计可与药物相配伍的新型药物载体材料夹心二氧化硅。该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的载药量远高于国际上同类纳米药物载体。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治疗肝癌的抑瘤率提高到72% ,显著高于多烯紫杉醇静脉注射剂多西他赛的抑瘤率。同时,研究发现,夹心二氧化硅装载多烯紫杉醇能显著降低多西他赛的肝脏毒副作用。此外,研究人员对夹心介孔二氧化硅经静脉给药的急性和长期毒性作用进行了系统评价后发现,夹心二氧化硅对小鼠的致死性毒性极低?夹心二氧化硅的靶器官主要为肝脏和脾脏、并可以逐渐从这些器官代谢出去。这一结果有效证明了夹心二氧化硅的生物安全性,为其在生物医学领域的应用扫平了障碍。这种新型夹心二氧化硅纳米载药系统治

什么是癌症的生物治疗

什么是癌症的生物治疗 遵义医学院附属医院肿瘤干细胞与再生医学中心癌症专家分析指出,传统的癌症晚期治疗方法是放疗和化疗。放化疗可以杀死肿瘤细胞,可以有效的控制病情,但放化疗有很强的副作用,它们在杀伤肿瘤细胞的同时,也杀伤正常组织的细胞,而这些细胞与组织是人体重要的免疫防御系统,破坏了人体的免疫系统。对于体质比较弱的患者来说,进行放化疗无疑是雪上加霜。手术治疗是治疗癌症的首要手段,但手术对于微小的病灶是无法清除的,故存在着复发和转移的风险。生物免疫治疗的出现,是对传统治疗方法的有力补充,晚期癌症患者,经生物免疫治疗,可稳定病情,改善生活质量,迅速提高自身免疫力并且延长患者生存的时间。 简单的说,肿瘤生物治疗就是提取癌症患者体内不成熟的免疫细胞,应用国际最新的生物技术在体外培养后回输到病人体内的方法,来激发、增强机体自身免疫功能,从而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生物治疗能够清除癌症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更好的控制病情,改善生活质量,延长带瘤生存期。 癌症生物免疫治疗在抑杀癌细胞的同时会提高免疫力,保护机体正常机能,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对延长其生存期有非常重要的作用。对于手术后患者,手术后复发患者,放化疗无效或者不能进行放化疗的患者来讲,生物免疫治疗都是一个可以选择的治疗方式。或当肿瘤患者已接受手术或放射治疗,或化疗缓解后,运用生物免疫治疗预防复发或转移,巩固其疗效。 与传统治疗癌症的方法不同,以往的手术、放化疗因为伤害大、副作用大,患者的体质会急剧变差,很多患者在治疗时感觉生不如死。生物免疫治疗癌症填补了手术、放化疗等常规疗法的不足,其不但具有清除患者体内不同部位的微小残留病灶,防止肿瘤复发与转移的作用,而且对患者受损的免疫系统又能起到恢复与重建的独特疗效。 生物免疫治疗癌症优势 1、效果确切,有效率高。 2、无放、化疗等明显毒副作用,病人不痛苦,耐受性好,杀瘤特异性强。 3、能够激发全身性的抗癌效应,远期抗癌效果好。 4、可以帮助机体快速恢复被放、化疗破坏的抗癌免疫系统,提高抗癌能力。

癌症诊断纳米材料治疗应用

癌症诊断纳米材料治疗应用 近年来,癌症成为了威胁人类健康的第一杀手,在我国胃癌、 肝癌和肺癌是3种发病率最高的癌症。早期的癌症难以发现,而癌 细胞又易通过淋巴血管等途径转移扩散,导致癌症的治愈居高不下。目前临床癌症的治疗方法是手术治疗、放射治疗和化学治疗。然而,手术治疗存在高风险、创伤面积大和易复发的缺点;放疗和化疗在 杀死癌细胞的同时会损伤机体的正常细胞,导致正常生理功能受损。因此,人类急需开发新型的癌症诊疗策略攻克这一医学难题。纳米 技术的飞速发展为癌症的诊断和治疗带来了新的策略,纳米材料具 有良好的光学性质、磁学性质和电学性质,利用这些性质,人们可 以开发出检测肿瘤标志物的传感器进行癌症诊断,也可以制备药物 载体进行靶向释放药物。通过不断优化纳米材料,人们构建起来稳定、高效的纳米诊断系统和治疗系统,这将为癌症的诊疗提供强大 的技术支持,纳米材料在癌症的诊疗中的应用具有诸多优势,如检 测信号强特异性高、对癌细胞具有选择性和特异性、能降低药物的 剂量减轻药物的副作用等。然而,目前大多数纳米材料的应用研究 都停留在基础阶段,特别是在癌症的诊疗过程中面临安全性和代谢 等问题,因此开发性能优良的纳米材料依然是今后科研工作的重点。 1超顺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 超顺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通常是人工合成的磁性纳米颗粒,包 括纳米级的γ-氧化铁、α-氧化铁和四氧化三铁。这些纳米颗粒具 有超顺磁性,在磁场作用下能够迅速磁化,并达到磁饱和状态,当 磁场消失后,又能立刻去除磁化作用,因此能够对其进行导向标靶,引导其到达生物组织的特定部位,提供诊断和治疗的靶向性。超顺 磁铁氧化物纳米颗粒在生物医学中应用要满足以下条件:1)颗粒尺

癌症百科:生物治疗

癌症百科:生物治疗 *导读:生物治疗是指通过生物反应修饰剂(BRM)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主要手段。…… 生物治疗是指通过生物反应修饰剂(BRM)对肿瘤进行治疗的一种方法。它的出现在临床治疗肿瘤方面已发挥了明显的作用,成为肿瘤治疗的第四种主要手段。 生物反应修饰剂这一概念是由奥德汉姆在1983年首先提出的。它是指来自生物体自身的并可通过调动机体固有的防御功能去抵御肿瘤的一些分子和细胞,它们既是机体对内、外环境刺激应答的效应机制,也是机体维持内环境稳定的重要因素。生物反应修饰剂是传统的肿瘤免疫、现代免疫生物学和生物高技术三位一体的产物,这一概念涵盖了以前免疫增强剂或免疫调节剂的内容。生物反应修饰剂概念的深入扩展,细胞工程、基因工程的成功,为单克隆抗体、重组细胞因子等内源性药物的临床应用提供了可能,开辟了肿瘤生物治疗的新领域。 生物治疗是近十余年来分子生物学、分子免疫学、肿瘤学等学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一种新的治疗肿瘤方法。早在17世纪,有人发现乳腺癌患者如同时发生了其他部位脓肿,可使乳腺癌消

退。直到本世纪50年代才逐渐兴起了生物疗法,如卡介苗、转移因子等在临床上的应用,治疗肿瘤收到一定的效果。经过不断发展,在80年代以后,医学界才称之为“最新生物疗法”。生物疗法的主要作用是提高肿瘤患者的全身免疫功能,使肿瘤逐渐缩小消失,现已成为继外科、放疗和化疗后最有发展前途的一种重要的治疗肿瘤手段。 哪七类肿瘤男人更易得虫咬勿乱敷药小伤变癌症肺结核合并肺癌有10大预警 2009国人防癌新行动! 得了乳癌≠告别性生活最佳防癌食物“前三甲”微波炉会致癌纯属谣传揭密易患癌症的十大人群什么病最容易变成癌远离癌症的九种生活习惯 想了解更多肿瘤的相关知识,请点击癌症频道

生物治疗

1.个性化治疗 在肿瘤领域,个性化治疗通常指的是通过某些个体化检测指导的先进的癌症治疗,包括癌症靶向治疗、基因治疗和化疗。 (1)癌症靶向治疗 靶向治疗有时指的是所有个性化治疗,但是真正的癌症靶向治疗是与身体内特定的分子学层面相互作用的治疗。例如某些抗体和特殊小分子物质,能够促进和抑制某些分子水平和细胞水平活动。尽管靶向治疗听起来比标准治疗更加安全,患者也更容易耐受,但不全是这样。和化疗一样,靶向治疗一样有严重的副作用,例如毒性反应。 对肿瘤细胞进行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你的主治医生为你制定个性化治疗方案。基因检测可以确定你的癌症基因图谱,然后通过循证医学把你的基因图谱和已经发表的癌症研究匹配。世界各国权威肿瘤学家已经进行了大量和基因检测相关的癌症治疗研究,积累了大量治疗癌症的有效方案。美国Foundation基因检测公司是在癌症个体化治疗领先的公司之一,基因检测就是通过这些询证医学证据指导癌症治疗。 这种循证医学支持的癌症个性化治疗能够帮助那些罹患各种癌症的患者,包括癌症进展期患者、罕见肿瘤患者和其他治疗选择很少的患者。另外,基因检测可以帮助你的医生更加准确的选择治疗方案。 2.免疫治疗immunotherapy 包括免疫细胞的治疗和药物的治疗,免疫细胞的治疗是指把病人的细胞从血里面分离出来,在体外用一些细胞因子,使它变成一种杀伤细胞,再回输到血液中去,这种杀伤细胞可以识别肿瘤细胞进行杀伤。还有一种给病人直接用一些免疫制剂,像干扰素还有白介素Ⅱ等等,都叫免疫治疗。免疫治疗指的是刺激人体自身免疫系统来抵抗癌症的治疗方法。免疫系统是人体抵抗疾病的自身的防卫系统。免疫疗法也叫做生物反应修正剂(biologic response modifiers)或生物疗法。 (1)简介 一些肿瘤学家把免疫疗法作为治疗癌症的第四种方法,其它三种是手术疗法、放射疗法和化学疗法。免疫疗法有时单独使用,但大多数情况下是用作主要治疗方法的辅助治疗。自80年代初,随着细胞生物学、分子生物学及生物工程技术的迅速发展,癌症的免疫治疗取得了重大突破。 (2)免疫治疗可按三种方式分类: a.对机体免疫应答的影响:免疫增强疗法,免疫抑制疗法。 前者主要用于治疗感染、肿瘤、免疫缺陷病等免疫功能低下的疾病;后者主要用于治疗超敏反应、自身免疫性疾病、移植排斥等免疫功能亢进性疾病。 b.治疗特异性:特异性免疫治疗,非特异性免疫治疗。 前者主要有三种方式:接种疫苗、输注特异性免疫应答产物、利用抗体特异性剔除免疫细胞亚群或进行导向治疗,具有抗原特异性;后者包括非特异性免疫增强剂和免疫抑制剂的应用,没有抗原特异性。 c.治疗所用制剂:主动免疫,被动免疫。 前者前者人为提供免疫原性的制剂,使机体主动产生特异性免疫力。后者人为提供免疫应答的效应物质,直接发挥免疫效应。 (美国)食品药品管理局已经认可免疫疗法可以治疗某些癌症。得到认可的免疫疗法包括:卡介苗(BCG)、细胞因子α型干扰素和2型白细胞间介素,以及针对淋巴瘤的单克隆抗体和针对晚期或转移性乳癌的单克隆抗体。许多其它的免疫疗法的结果也不错,现正在进行第Ⅰ阶段、第Ⅱ阶段和第Ⅲ阶段的临床试验。 3.抗体偶联药物ADC

癌症治疗中的纳米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2010—2011学年度第2学期 《应用无机化学》课程论文 班级应化081 学号10082072 姓名张明辉 开课学院化学与分子工程学院任课教师刘金库成绩__________

癌症治疗中的纳米技术 华东理工大学化学院应化081 张明辉10082072 摘要:随着纳米技术的发展,纳米技术在医学上的应用越来越广泛,而癌症作为目前威胁人类生命最大的顽症,其治疗也得到了非常大的关注,本文将主要阐述纳米技术在治疗癌症方面的应用及前景展望。 关键字:纳米技术;癌症治疗 1.纳米技术治疗癌症的优势 癌症是目前威胁人类生命安全最大的顽症之一,癌症治疗也是世界性的难题。十年前左右甚至到现在,治疗癌症最传统的手段就是化疗方法进行治疗。化疗(化学治疗)即用化学合成药物治疗疾病的方法,是目前治疗肿瘤的主要手段之一,但是有很大的副作用,由于对癌细胞和正常细胞没有分辨能力,多次放化疗后,患者会出现头发脱落,胃肠功能紊乱,低烧不退,恶心,呕吐等症状。而且化疗在治疗肿瘤方面本身就存在着不少缺陷化疗,凭借现在的科学技术水平,化疗不能根治任何恶性肿瘤。而纳米技术作为一种新兴的技术手段,在诸多领域内均有广泛的应用前景,当然在医学治疗上也不例外。 那什么是纳米技术呢?百度百科中的解释是纳米技术就是用单个原子、分子制造物质的科学技术,是指在0.1~100纳米的尺度里,研究电子、原子和分子内的运动规律和特性的一项崭新技术。科学家们在研究物质构成的过程中,发现在纳米尺度下隔离出来的几个、几十个可数原子或分子,显著地表现出许多新的特性,而利用这些特性制造具有特定功能设备的技术,就称为纳米技术。 既然要谈到利用纳米技术去治疗癌症,对于传统的治疗方法必然有它的优势所在。其实治疗癌症的方法还是有许多的,药物治疗或者配合手术、放疗和生物疗法等等。临床使用的抗癌药物通常是细胞毒类和抗增殖药物[1],它的抗癌机理是利用其高毒性杀死癌细胞,但是正如前文所述,同时它也会杀死很多正常的细胞,而且更加糟糕的是一些对药物敏感的癌细胞会很快产生抗药性,不仅仅是对于原先的药物,对于别的抗癌药物也会产生抗药性,究其原因主要是因为相同的抗癌机理导致,而产生高度抗药性的癌细胞就此发展为致命的肿瘤。而利用纳米技术治疗癌症则有独特的优点,用某些经过处理的纳米颗粒不仅可以有效地抑制癌细胞的生长,而且对正常细胞造成的创伤降到最低甚至消除对正常细胞的伤害,实现真正的高效低毒。接来下,我们就一起谈谈纳米技术在癌症治疗的过程中究竟有哪些应用? 2.在早期诊断中纳米技术的应用 通常癌症变为不治之症主要是由于前期没有诊断出导致进入了癌症的中晚期,这时候癌细胞的大量扩散,癌细胞已经浸润周围及远器官。而在癌症早期如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癌症治疗的4种方法 说到癌症,人们的第一反应都是“切掉”。手术治疗肿瘤的概念深入人心,但实际上,治疗癌症却不是只有一种方法。放疗、化疗、中医治疗等方法都被应用到癌症治疗中,关于这些方法你了解多少?环球创客赴美医疗布王建专家为我们整合了几种常见的癌症治疗方法。 手术 适用范围:并不是所有的癌症病人都适合手术,一般来说,除血液系统的恶性肿瘤(如白血病、恶性淋巴瘤)外,大多数实体瘤可以采用手术治疗。尤其是早、中期癌症,没有发生局部和远处转移,瘤体一般较小,都适宜手术治疗。 风险:手术治疗有一定的风险,如肺癌患者肺叶切除后可能影响呼吸功能,骨肉瘤患者截肢后影响行动能力等。 放疗 放疗即放射治疗,是用各种不同能量的射线照射肿瘤,以抑制和杀灭癌细胞的一种治疗方法,70%左右的肿瘤病人在病程的不同阶段需要接受放射治疗。 适用范围:放疗主要针对相对比较局限的实体肿瘤的根治治疗,例如鼻咽癌、头颈部肿瘤等对化疗不敏感,单用放疗就可以根治。对于其他肿瘤,放疗多作为综合手段之一。特别是对于中晚期肿瘤患者,术前可以使得肿瘤缩小范围,达到减期效果,为手术创造条件;术中进行姑息治疗;术后对于切得不彻底的部位放疗,可以防止复发。对于白血病等全身性肿瘤放疗作用有限。 毒副反应:放疗的毒副反应以局部反应为主,与放疗射野有关。例如头颈部放疗会出现口干、咽喉肿痛、颈部纤维化、味觉功能减退等;胸部放疗可能会出现放射性肺改变、放射性食管炎等。随着放疗技术进步,以前经常出现的放射性脑损伤、截瘫等则较少发生。 化疗 化疗是应用化学药物(包括内分泌药物等)治疗恶性肿瘤。常用静脉注射、口服或其他形式将化疗药物进入体内来杀灭肿瘤。目前化疗药物大致有三大类:传统的细胞毒药物、靶向药物和生物制剂。近年发展最快的是靶向药物,除了胆道系统肿瘤,目前几乎所有肿瘤都有靶向药物。不过,现在多数靶向药物还不能完全取代细胞毒药物,还要和细胞毒药物联合应用。 适用范围:化疗是针对对化疗药物比较敏感的肿瘤例如淋巴瘤、白血病等血液系统疾病,乳腺癌、胃肠肿瘤、肺癌及生殖系统肿瘤等。化疗药物进入体内后会分布到全身各处,不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