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京四中语文老师 高三复习讲座资料

北京四中语文老师   高三复习讲座资料
北京四中语文老师   高三复习讲座资料

讲座安排

【整体内容】:

1、2013年河南省高考语文的实际情况与近几年河南语文高考的总体趋势分析

2、2014年河南语文高考备考策略

3、备考方法指导与交流

【详细安排】:

1、2013年河南省高考语文分析近几年河南语文高考的总体趋势分析

2、备考2014年河南省语文高考的整体方案

3、备考文言文阅读试题方法交流

4、备考诗歌鉴赏方法交流

5、备考作品阅读方法交流

6、备考写作方法交流

讲义资料

2013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

第Ⅰ卷阅读题

甲必考题

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老子其人其书的时代,自司马迁《史记》以来只有异说,清代学者崇尚考据,对此议论纷纷,如汪中作《老子考异》,力主老子为战国时人,益启争端。钱穆先生说:“老子伪迹不彰,真相大白,则先秦诸子学术思想之系统条贯始终不明,其源流派别终无可言.”大家都期待这个问题有新的解决线索.

过去对于古书真伪及年代的讨论,只能以材料证明纸上材料,没有其它的衡量标准,因而难有定论。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收到辨伪家的怀疑,年代确不可移的,恐怕要数到《林非子》。《吕氏春秋》和《淮南子》,但这几木书戍书太晚,没有多少作用.近年战国秦汉简帛侠籍大黄出上,为学术界提供了许多前所未见的地下材料,这使我们有可能重新考虑《老子》的时代问题。

1973牛长沙马王堆三亏汉基出土的串书,内有《老子》两种版本,甲本字体比较早,不避汉高祖讳,应抄写于高祖即帝位前,乙本避高祖讳,可以抄写于文帝初。这两本《老子》抄写年代都晚,无益于《老子》著作年代的推定,但乙本前面有《黄帝书》四篇,系。黄”、“老”合抄之本,则从根本上改变了学术界对早期道家的认识。

郭沐若先生曾指出,道家都是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故也可称之为黄老学派.《老子》和《黄帝书》是道家的经典,在汉初被妙写在《老子》前面的《黄帝书》显然在当时公众心目中已据有崇高位置,不会是刚刚撰就的作品。同时,《黄帝书》与《申子》、《慎子》、《韩非子》等有许多共通文句,而申不害、慎到、韩非二人均曾学黄老之术,这些共通之处可认作对《皇帝书》的引用阐发。申不害和慎到的年代,前人推为战国中期,《皇帝书》不应更晚。至于《皇帝书》与《老子》的共通之处也甚多,入《皇帝书?经法》篇云“王天下者有玄德”,什么是“玄德。”文中未见解释,查《老子》五十一章:“生而不有,为而不持,长而不宰,之谓玄德。”帛书所讲“玄德”显然由此而来。此例甚多,那么为《皇

帝书》所称引的《老子》必须再早上一个时期,也就是不会晚于战国时期。

古书中有关老子和孔子关系的记述很多,但矛盾和可疑之点不少。进来有陈鼓应先生《老学先于孔学》一文,专门讨论《论语》受《老子》的影响,用以证成“《老子》成书早于《论语》”。如《论语?卫灵公》:“子曰:‘无为而治者,其舜也与?夫何为哉?恭己正南面而已矣。’”“无为而治”是老子的学说,细味孔子的话,是讲唯有舜称得其无为而治,很像是针对已有的学说而发,《论语?宪问》:“或曰:‘以德报怨,何如?’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朱熹指出:“或人所称今见《老子》书。”因此这一条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而且是对《老子》的批评。从这些情形来看,古书所记老子长于孔子,可以认为是确实可信的。

(摘编自李学勤《<老子>的年代》)

1. 下面关于作者写作本文的原因的表述,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从司马迁《史记》开始,关于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就有不痛说法。清代汪中作《老子考异0》以后,学者们更加纷争不已。

B.钱穆说过:如果老子其他人说的时代不明,那么先秦诸子学术思想的联系和发展就无法弄清,《老子》和道家的源流、派别也无从谈起。

C.以前用来印证《老子》的古书,大多本身就被人指为伪书。《韩非子》、《吕氏春秋》等虽然年代确凿无疑,但是成书太晚,也无济于事。

D.近年来战国秦汉简帛文献大量出士,给学术界提供了许多纸上材料以外的东西,这使得老子和《老子》一书的时代问题有了解决的可能。

2.下面解释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

A.虽然从字体和避讳来看,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甲本和乙本的抄写年代可以大致确认,但是这对于《老子》著作的推定美什么用处。

B.《皇帝书》和《老子》有许多相似的语句,但许多名词的解释只见于《老子》而不见于《皇帝书》,所以《老子》成书应该早于《皇帝书》。

C.陈鼓应曾撰写《老学先于孔学》一文,指出《论语》中多有受到《老子》影响之处,其目的是证明《老子》一书的产生比《论语》早。

D.《老子》有“以德报怨”之说,所以“子曰:‘何以报德?以直报怨,以德报德。’”一句应该是《论语》引用《老子》的铁证,并且是对《老子》的批评。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A.对于古书真伪和年代问题,本文采用了两个方面的证据来证明,即不但有古书上的材料,还加上了考古发掘的地下材料,从而增强了论证的力量。

B.道家以“发明黄老道德意”为其指归,马王堆汉墓《老子》帛书乙本是“黄”、“老”合抄之本,这证明在西汉初年黄老学派已经形成。

C.申不害、慎到、韩非都学过黄老之术,他们著作的语句与《黄帝书》也多有相同相似,可见这三人的引用阐发,与《黄帝书》后来享有崇高地位极有关系。

D.《论语》引用老子“无为而治”等意见,并加以阐发,这不但证明老子年长于孔子,大概也能印证史书上孔子曾经问学地老子一事。

二、古代诗文阅读(36分)

(一)文言文阅读(19)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4—7题。

马文升,字负图,貌瑰奇多力。登景泰二年进士,授御史。历按山西、湖广,风裁甚著。成化初,召为南京大理卿,满四之乱,录功进左副都御史,振巩昌、临洮饥民,抚安流移。绩甚著。是时败寇黑水口,又败之汤羊岭,勒石纪之而还。

进右都御史,总督漕运。淮、徐、和饥,移江南粮十万石、盐价银五万两振之。孝宗即位,召拜左都御史。弘治元年上言十五事,悉议行。帝耕藉田,教坊以杂戏进。文升正色曰:“新天子当使知稼穑艰难,此何为者?”即斥去。明年,为兵部尚书,督团营如故。承平既久,兵政废弛,西北部落时伺塞下。文升严核诸将校,黜贪懦者三十余人。奸人大怨,夜持弓矢伺其门,或作谤书射入东长安门内。为兵部十三年,尽心戎务,于屯田、马政、边备、守御,数条上便宜。国家事当言者,即非职守,亦言无不尽。尝以太子年及四龄,当早谕教。请择醇谨老成知书史者,保抱扶持,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山东久旱,浙江及南畿水灾,文升请命所司振恤,练士卒以备不虞。帝皆深纳之。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吏部尚书屠滽罢,倪岳代滽,岳卒,以文升代。南京、凤阳大风雨坏屋拔木,文升请帝减膳撤乐,修德省愆,御经筵,绝游宴;停不急务,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已,又上吏部职掌十事。帝悉褒纳。正德时,朝政已移于中官,文升老,连疏求去,许之。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五年卒,年八十五。文升有文武才,长于应变,朝端大议往往待之决。功在边镇,外国皆闻其名。尤重气节,厉廉隅,直道而行。卒后逾年,大盗至钧州,以文升家在,舍之去。

(节选自《明史?马文升传》)

4.对下列句子中加点的词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登景泰二年进士登:升职。

B.录功进左副都御史录:记载。

C.振巩昌、临洮饥民振:救济。

D.勒石纪之而还勒:铭刻

5.以下各组句子中,全都表明马文升劝谏皇上修身爱民内容的一组是(3分)①新天子当使知稼艰难②即非值守,亦言无不尽

③凡言语动止悉导之以正④文升请命所司振恤

⑤减膳撤乐,修德省愆⑥止额外织造,振饥民,捕盗贼

A.①②③ B.①⑤⑥ C.②④⑥ D.③④⑤

6.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马文升仕途顺利,政绩卓越。他被委任御史以后,历任多项职务。功业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处理受灾民众的善后问题;二是击败扰乱社会秩序的贼寇。B.马文升为人正直,处事严明。他敢于直言劝谏,奏事进言均得到采纳;又能够严格考察部属,曾罢免贪婪懦弱者三十余人,奸人怨恨,对他大肆威胁和污蔑。C.马文升尽心军事,关注民生。他任兵部尚书十多年,对屯田、边备等职责勇于进言。在代吏部尚书时,南京等地遭遇风雨灾害,他又请求皇上救助灾地百姓。D.马文升文武全才,名声远扬。朝廷大事往往等他决断,又有显赫边功,外国皆闻其名。为人重气节,品行端正,以至于大盗各处骚扰,也不去钧州他的家乡。

7 .把文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

在班列中最为耆硕,帝亦推心任之,诸大臣莫敢望也。

家居,非事未尝入州城。语及时事,辄颦蹙不答。

(二)古代诗歌阅读(11分)

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鹊桥仙

陆游

华灯纵博,雕鞍驰射,谁记当年豪举①?酒徒一半取封候,独去作江边渔父。

轻舟八尺,低逢三扇,占断苹洲烟雨②。镜湖③元自属闲人,又何必君恩赐与!

【注】①这三句是追忆当年军中的生活。博,古代的一种棋戏。②占断:占尽。苹洲烟雨:指长满苹草、烟雨空濛的风光。③镜湖:即鉴湖,在今浙江绍兴。唐天宝初,贺知章请求回家乡会稽当道士,玄宗诏赐他镜湖一角。

8.上阕最后两句是什么意思?他表达了作者什么意思的情感?(5分)

9.词的结尾借用了贺知章的故事,这有什么用意?请简要分析。(6分)

(三)名篇名句默写(6分)

10.补写初下列名篇名句中看空缺部分。(6分)

(1)足蒸暑土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

(2)五步一楼,十步一阁;____________,檐牙高啄;___________________,勾心斗角。(杜牧《阿房宫赋》)

(3)西望夏口,东望武昌,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此非孟德之困于周郎者乎?(苏轼《赤壁赋》)

乙选考题

请考生在第三(11)、四(12)两题中选定期中一题作答。注意:作答时请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将所选题号后的方框涂黑。只能做所选定题目内的小题,不得选做另一题目内的小题。如果多做,则按所做的第一个题目计分。2013年高考全国新课标1语文试题由长春工业大学继续教育学院https://www.360docs.net/doc/e313811087.html,第一时间整理发布,转载请注明。

三、文学类文本阅读(25分)

11.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4)题。(25分)

喂自己影子吃饭的人 [阿根廷]莱*巴尔莱塔

晚饭时,饭店里走进一位高个儿,面容和蔼,脸上的笑容矜持而又惨淡。

他风度翩翩走上前台,朗声说道:

“诸位,敝人十分愿意应邀在此介绍一种奇迹,迄今无人能窥见其奥妙。近年来,敝人深入自己影子的心灵,努力探索其需求和爱好。兄弟十分愿意把来龙去脉演述一番,以报答诸位的美意。请看!我至亲至诚的终身伴侣——我的影子的实际存在。”

在半明半暗的灯光中,他走近墙壁,修长的身影清晰地投射在墙上。全厅鸦雀无声,人们一个个伸长脖子,争看究竟。他像要放飞一只鸽子似的,双手合拢报幕:

“骑士跳栏!”

骑士模样的形状在墙上蹦了一下。

“玉兔食菜!”

顿时,出现一只兔子在啃白菜。

“山羊爬坡!”

果然,山羊模样的影子开始步履艰难地爬一个陡坡。

“现在我要让这昙花一现的形象具有独立的生命,向大家揭示一个无声的新世界。”

说完,他从墙壁旁走开,影子却魔术般地越拉越长,直顶到天花板上。

“诸位,为了使影子能脱离我而独立生活,敝人进行过孜孜不倦的研究。我只要对它稍加吩咐,它就会具有生命的各种特征……甚至还会吃东西!我马上给诸位表演一番。诸位给我的影子吃些什么呢?”

一个炸雷般的声音回答说:

“给,给它吃这块火鸡肉冻。”

一阵哄堂大笑。他伸手接过递来的菜盘,走进墙壁。他的影子随即自如地从天花板上缩了回来,几乎贴近他的身子。人们看得清清楚楚,他的身子并未挪动,那影子却将纤细的双手伸向盘子,小心翼翼地抄起那块肉,送到嘴里,嚼着,吞着……

“简直太神了!”

“嗯,你信吗?”

“天哪!夫人,我可不是三岁的小孩!”

“可是,您总不会否认这把戏确实很妙,是吗?”

“给它这块鸡脯。”

“梨!看着它如何吃梨一定妙不可言。”

“很好。诸位,现在先吃鸡脯。噢,劳驾哪位递给我一条餐巾?谢谢!”

所有人都兴致勃勃地加入了这场娱乐。

“再给它吃点饼,你这影子可有点干瘦呵!”

“喂,机灵鬼,你的影子喝酒不?给它这杯酒,喝了可以解愁。”

“ 哎呦,我笑得实在受不了喽”。

那影子又吃、又喝,泰然自若。不久,那人把灯全部打开,神情冷漠而忧郁,脸色显得格外苍白。他一本正经地说到:

“诸位,敝人深知这般玄妙的实验颇易惹人嘲讽、怀疑,但这无关紧要。总有一天,这项旨在使自己的影子独立于本人的实验,必将得到公认和奖励。临走前,敬请凡有疑问者前来搜一下敝人的衣服,以便确信我绝没有藏匿任何物品。诸位的慷慨惠赠,无一不为我影子所食。这如同敝人叫巴龙?卡米洛?弗莱切一样千真万确。十分感谢,祝大家吃好,晚安!”

“见鬼去吧!”

“谁要搜你的身子!”

“幻术玩够了吧,来点音乐吧!”

卡米洛?弗莱切,真名叫胡安?马力诺,他面朝三方,各鞠了个躬,神态庄重地推出了餐厅。穿过花园时,突然有人一把抓住他的胳膊。

“你给我滚!”警察厉声吼道,“下次再看到你,就让你和你的影子统统蹲到警察局过夜去。”

他低下头,慢慢地走出去。拐过街角,他才稍稍挺直身子,加快脚步回家。

“你不回来,小家伙们不愿睡,他们可真累人呵!”

两个金发的孩子在一旁玩耍着,兴高采烈地迎接他。

小姑娘走过来,缓声问道:

“带回来什么没有?”

他没吱声,从衣服里掏出一方叠好的餐巾,从里面取出一块鸡脯,几块饼,还有两把银质钥匙。

她把食物切成小块,放在盘里同她的两个兄弟吃了起来。

“你不想吃点什么?爸爸。”

“不,”他头也不回地说到,“你们吃吧,我已经吃过了。”

马里诺面朝窗子坐下来,茫然失神的凝望着沉睡中城市的屋脊,琢磨着明天该去哪里表演他的奇迹……

(1)下列对小说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是(5分)

A. 马里诺说影子是独有生命的实际存在,是让观众相信他对影子的研究成果,也表明他的表演技艺的高超

B. 马里诺离开饭店前,请客人上前搜身,以证明他没有带走任何物品,这表明他品行端正,爱惜自己的名声。

C. 马里诺谢幕时,有人发出“幻术玩够了,来点音乐”的呼声,这呼声暗示客人们看穿了幻术,需要更多的娱乐节目刺激。

D. 马里诺穿过花园时,遭到了警察的威胁和警告,表明马里诺的影子表演缺乏新意,已经让警察感到厌烦了。

E. 小说对马里诺在家中茫然失神状态夫人描写,真实的反映了一个江湖艺人的现实生活,表达了作者对这类人物的同情。

(2)“影子”对小说的艺术表现有什么作用?请简要分析。(6分)

(3)小说主人公马里诺这一形象有哪些特点?请简要分析。(6分)

(4)小说前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影子表演,后半部分侧重写马里诺的现实生活。作者这样安排有什么用意?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看法?(8分)

四、实用类文本阅读(25分)

12.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4)题(25分)

“飞虎将军”陈纳德

20世纪三四十年代,中国人民正遭受着日本法西斯的疯狂蹂躏。战争中,从空中给予日本敌机致命打击的,是赫赫有名的美国“飞虎队”,其队长则是有着“飞虎将军”美称的陈纳德。

1937年,中日之战一触即发,增强中国空军作战能力迫在眉睫,当时,陈纳德已经从美国空军退役,他的朋友,在中国大人中央信托局机要顾问的霍勃鲁克非常行赏他精湛的飞行技术和过人的军事才能,推荐他来华担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顾问,并给他寄去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的亲笔邀请信。5月,陈纳德来到上海作为期三个月的考察。再伤害,陈纳德收到民众的热情欢迎和宋美龄的接见。他在日记中写道:“我终于在中国了。希望能在这里为正在争取名族团结和争取新生活的人名效劳。”

7月7日卢沟桥事变,日本发动全面侵华战争。陈纳德听到消息,当即决定留在中国,表示愿在任何能尽其所能的岗位上服务。他认为“中国对日之战,是美国也将卷入的太平洋之战的序幕”,他要为中国,也为自己即将卷入战争的祖国尽一份力量。此后,陈纳德在芷江,昆明等地筹建航校,训练飞行员,悉心传授战斗机飞行技术和作战技术,他多年前的军事理论著作《防御性追击的作用》终于有了用武之地。同事,他着手建立一个全国性的地面空袭报警系统,以便战斗机驾驶员及时拦击敌机。为了增强空军的战斗力,1940年10月,陈纳德赴美招募志愿者,虽然遭遇了很多挫折,但从未放弃。经过将近一年的艰苦努力,志愿队组建成功,后被编入美国陆军航空队.

1942年12月7日,珍珠港事件爆发,太平洋战争全面展开。20日,志愿队在昆明和日军进行第一次正面交锋.日军来犯的10架轰炸机有6架被击落,逃跑的4架中又有3架损于途中.而志愿队的飞机全部安全返航,只有1名驾驶员受轻伤.首战告捷,给饱受日机轰炸的昆明人民以极大的鼓舞.当天晚上,昆明各界人士为志愿队举行了盛大的庆功会,陈纳德深受感动,热泪不禁涌出……报纸头

版头报道战斗经过,称美国志愿军的飞机是“飞虎”,“飞虎队”从此成为志愿队的代称。

次日清晨,陈纳德收到驻扎在缅甸首都仰光的第三中队的报告,说有敌机在附近出没。陈纳德立即复电说:“据过去日本人的惯例,侦察机出现区域的地面重要军率目标,将会在次日,最迟不超过三日遭到空袭,务必严加戒备。”果然不出所料,23日开始,日军连续空袭仰光,飞虎队第三中队和英国皇家空军迎头痛击,给日军以沉重打击。仰光的连续空战,希赢了全世界的目光,陈纳德也从一个鲜为人知的、退役的没过陆军航空队上尉,成为名扬天下的新闻人物。

此后,飞虎队又在怒江阻截战、桂林保卫战等战役中,取得一个又一个重大胜利,纯种打击了日本法西斯,为中国人民战胜日本侵略者,也为世界反法西斯斗争的胜利做出巨大贡献。陈纳德1942年晋升为准将后,主动向中国政府提出停发津贴。1943年晋升为少将,同年12月,成为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人物。1958年临终前又晋升为中将。

抗战八年,陈纳德领导的飞虎队和中国人民风雨同舟,生死与共,建立了身后的友谊。1945年飞虎队解散时,陈纳德收到中国国民政府的最高嘉奖。在中国,陈纳德还收获了爱情,1947年和中国记者陈香梅喜结良缘。陈纳德的命运和中国紧密地联系在一起,正如他所说的,“我虽然是美国人,但我和中国发生了如此密切的关系,大家共患难,同生死,所以我也算是半个中国人”。

陈纳德去世后,安葬在美国阿林顿公墓。墓碑正面镌刻着他生前获得的各种奖章和勋章,背面写着“陈纳德将军之墓”七个中文大字。(摘编自赵家业《陈纳德》)

相关链接

①抗战初期,美国政府对日本侵华战争持“中立”态度,日本人知道有美国顾问在华帮助中国,要求美国下令让他们离开。美国国务院发布撤回命令,但陈纳德拒不执行,他斩钉截铁地说:“日本人离开中国时,我会高高兴兴地离开中国。”(百度百科)

②中国人的友谊最宝贵的体现,莫过于在日军占领区冒着生命危险搭救被追杀的美国飞行员和从那些地区不断的送来情报……为了扩建在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那里一下子就聚集了三十余万民工,三个月就完成了全部工程。(《陈纳德回忆录》)

③ 1990年,美国发行了纪念陈纳德将军的邮票。当年的飞虎队队员每年军人节都要到华盛顿祭奠他。在中国,重庆要建飞虎队纪念馆,昆明把从城里到机场的一条公路,重新命名为陈纳德路。(《北京青年报》2007年11月12日)

(1)下列对材料有关内容的分析和概括,最恰当的两项都是(5分)

A. 在霍勃鲁克的大力推荐下,国民政府航空委员会秘书长宋美龄亲自给陈纳德写去邀请信,陈纳德接信后当即决定来中国支援抗日。

B. 为扩建成都郊外的飞机跑道,三十多万民工只用三个月就完成全部工程,陈纳德认为,这是中国人民对飞虎队深厚友谊的最宝贵表现。

C. 陈纳德凭着精湛的飞行技术和卓越的军事才能,为中国抗战立下赫赫战功,自己也从一名退役上尉成为闻名全球的“飞虎将军”。

D. 作为一位优秀的战斗机飞行员、令日军闻风丧胆的飞虎队队长,陈纳德曾经登上美国著名的《时代》杂志的封面。

E. 为帮助中国人民抗击日本侵略者,飞虎队在中国浴血奋战,作出杰出的贡献,因此被国民政府授予最高嘉奖。

(2)陈纳德是一位出色的军事家,材料中有哪些体现?请简要分析.(6分)

(3)陈纳德的人格魅力是他至今仍被怀念的一个重要原因。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4)为什么陈纳德说自己是“半个中国人”?请结合材料,谈谈你的看法.(8分)

第二卷表达题

五、语言文字运用(20分)

13.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3分)

A.他性格比较内向,平时沉默寡言,但是一到课堂上就变得振振有词,滔滔不绝,所以他的课很受学生欢迎。

B.泰山几千年来都是文人墨客们向往的圣地,在浩如烟海的中华典籍中,留下了众多颂扬泰山的诗词文章。

C.张经理语重心长的一席话,如电光火石,让小余心头淤积的阴霾顿时消散,再次燃气争创销售佳绩的激情。

D.迅速崛起的快递行业,经过几年的激烈竞争,大部分企业都已经转行或倒闭了,市场上只剩他们几家平分秋色。

14.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3分)

A.对于传说中这类拥有异常可怕力量的动物,尚武的古代欧洲人的真实心态恐怕还是敬畏多于憎恶的。

B.杜绝过度治疗,除了加强宣传教育外,还要靠制度保障一聊机构正常运转,调控盲目扩张的逐利行为。

C.作者观察细致,一泓清潭,汩汩流水、郎朗歌声,都能激发他的灵感,都能从中找到抒情叙事的切入点。

D.过于重视教育功能,文学作文会出现理性捆绑感性,思想大于形象,甚至全无艺术性,变成干巴巴的说教。

1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3分)

当代艺术博物馆今日举办名为“风物”的展览,展出了几位画家、摄影师的作品。,。,,,,能启发我们发现身边的奇景和诗意。

①因此无论多么微不足道的事物都可变成艺术主题

②展出的作品大部分都体现出细节带出重点的风格特点

③彰显出艺术独具的神奇力量

④作品展示的都是他们在美国南部腹地、新西兰北岛旅行时留下的记录

⑤内容从自然环境、建筑、各类标志,到人物、室内布置,覆盖面很广

⑥而且带有叙事意味,每件作品都想日常世界的一个短篇故事

A.②⑥⑤④③①

B. ②③①④⑤⑥

C.④⑤②①⑥③

D. ④⑥⑤①③②

16.在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出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完整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2个字(6分)

水是植物主要的组成成分,植物体的含水量一般为60%~80%,有的甚至可达90% 以上。①,土壤中的矿物质、氧、二氧化碳等都必须先溶于水后,②。水还能维持细胞和组织的紧张度,以利于各种代谢的正常进行。水是光合作用制造有机物的原料,他还作为反应物参与植物体内很多生物化学过程。因此,

17.下面是我国颁布的“中国环境标志”,请写出该标志中除文字以外的构图要素及其寓意,要求语意简明,句子通顺,不超过70个字。(5分)

六、写作(60分)

18.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一位商人发现并买下一块晶莹别透、大如蛋黄的钻石。他请专家检验,专家大加赞赏,但为钻石中有道裂纹表示惋惜,并说:“如果沿裂纹切割成两块,能使钻石增值;只是一旦失败,损失就大了。”怎样切割这块钻石呢?商人咨询了很多切割师,他们都不愿动手,说是风险太大。后来,一位技艺高超的老切刻师答应试试。他设计了周密的切割方案,然后指导年轻的徒弟动手操作。当着商人的面,徒弟一下子就把钻石切成两块。商人捧起两块钻石,

十分感慨。老切割师说:“要有经验、技术,更要有勇气。不去想价值的事,手就不会发抖。”

要求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脱离材料内容及含意的范围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袭。

讲义内容

第一部分诗歌

1《西川王处士九日见怀之作》

清顾炎武

是日惊秋老,相望各一涯。

离怀销浊酒,愁眼见黄花。

天地存肝胆,江山阅鬓华。

多蒙千里讯,逐客已无家。

(注解:顾炎武,著名学者诗人,反对官宦权贵,清兵南下时,他参加反清起义,入清后多次拒绝清朝廷的招纳,流亡中国北方,自称“逐客”。)

(2)“肝胆”、“阅”的含义是什么?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情感?(4分)(3)人说,顾炎武诗有杜甫之风格,请分析。(4分)

2《峡口送友人》

司空曙

峡口花飞欲尽春,天涯去住泪沾巾。

来时万里同为客,今日翻成送故人。

《送蜀客》

雍陶

剑南风景腊前春,山鸟江风得雨新。

莫怪送君行较远,自缘身是忆归人。

(1)“峡口送友人”描写了什么样的景色,通过哪些意象表达出来的?2分(2)两首诗在抒发送别之情的同时各表达了什么情感?1分

3梅花引荆溪阻雪

(南宋)蒋捷

白鸥问我泊孤舟,是身留,是心留,心若留时候,何事锁眉头,风拍小帘灯晕舞,对闲影,冷清清,忆旧游。

旧游旧游今在否?花外楼,柳下舟。梦也梦也,梦不到,寒水空流。漠漠黄云,湿透木棉裘。都道无人愁似我,今夜雪,有梅花,似我愁。

这首诗塑造了一个什么样的诗人形象F?

4 《尧庙秋社》王恽

把酒观多稼。霹雳弦声斗高下,笑喧哗。壤歌不羡日夕佳

(1)简要叙述秋社时村民的活动,2分

(2)“日夕佳”化用了谁的诗句?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3分

5《西江月黄陵庙又题〈阻风三峰下〉)》

南宋张孝祥①

波神②留我看斜阳,唤起鳞鳞细浪。

明日风回更好,今宵露宿何妨?

水晶宫里奏《霓裳》,准拟③岳阳楼上。

(3)在这首词中,作者是以怎样的胸怀对待风波险阻的?C举出两处具体描写略作分析。(5分)A

我以为词人是以旷达乐观的胸怀对待风波。

6 《月上瓜州南徐多景楼作》

张辑

江头又见新秋,几多愁?

塞草连天、何处是神州?

英雄恨、古今泪、水东流。

唯有鱼竿明月上瓜州。

注解:南徐就是现在江苏的镇江,多景楼在镇江的北固山上,镇江是南宋与金的交界处。

(1)结合全词,说说作者的“愁”有几个方面?(3分)

(2)最后一句表达了作者什么心情?(2分)

7 《咏怀七十九》阮籍

林中有奇鸟,自言是凤凰。

清朝饮醴泉,日夕栖山冈。

高鸣彻九州,延颈望八荒。

适逢商风起,羽翼自摧藏。

一去昆仑西,何时复还翔。

但恨处非位,怆恨使心伤。

1)、诗的三四五六句表现了凤凰怎样的品性?3分

2)、整体上使用了什么手法?表现了什么情感?请分析?5分

8《咏素蝶诗》刘孝绰

随蜂绕绿蕙,避雀隐青薇。

映日忽争起,因风乍共归。

出没花中见,参差叶际飞。

芳华幸勿谢,嘉树欲相依

(1)这首诗描写了蝴蝶哪些活动?是怎样描写的?3分

(2)这首诗采用了什么手法?有什么含义?5分

9 点绛唇?屏却相思

王国维

屏却相思,近来知道都无益。不成抛掷,梦里终相觅。

醒后楼台,与梦俱明灭。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

[注]这首《点绛唇》为悼亡之作,时王之前妻莫夫人新丧。

(1)请分析“西窗白,纷纷凉月,一院丁香雪”三句的意境。(3分)

10与夏十二登岳阳楼

李白(夏十二是李白的好友)

楼观岳阳尽,川迥洞庭开。

雁引愁心去,山衔好月来。

云间连下榻,天上接行杯。

醉后凉风起,吹人舞袖回。

【注】乾元二年,李白流放夜郎,第二年春天至巫山时遇赦,回到江陵。在南游岳阳时,写下了这首诗。

(1)古人评诗时常用“诗眼”的说法。你认为这首诗第二联中“诗眼”分别是哪个字?为什么?5分

11《雨》陈与义

萧萧十日雨,稳送祝融归。

燕子经年梦,梧桐昨暮非。

一凉恩到骨,四壁事多违。

衮衮繁华地,西风吹客衣。

祝融:这里指夏季;四壁:指家徒四壁,贫穷;衮衮:指众多身处高位却碌碌无为的官吏;繁华地:指京城

(1)诗的三四句是什么意思?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感情?5分

(2)有人说这首诗写“雨”若即若离,你同意这种说法么?请说明理由6分

12《次石湖书扇韵①》

姜夔②

桥西一曲水通村,岸阁浮萍绿有痕。

家住石湖人不到,藕花多处别开门。

这首诗描绘了一副什么样的画面?是由哪些景物构成的?请简要叙述。(4分)内容

13《江间作四首其三》

宋潘大临

西山通虎穴,赤壁隐龙宫。

形胜三分国,波流万世功。

沙明拳宿鹭,天阔退飞鸿。

最羡渔竿客,归船雨打蓬。

拳:指白鹭睡眠时一脚蜷缩的样子。

1)第三联两句中各有一个字用得传神,请找出来,分析其妙处(4分)

2)从全诗看,作者向往一种什么样的生活?(4分)

13 《遇旧友》

吴伟业

已过才追问,相看是故人。

乱离①何处见,消息苦难真。

拭眼惊魂定,衔杯笑语频。

移家就吾住,白首两遗民。

【注】①乱离:指明,清之际的战乱

题目:“已过才追问”一句中的“已”“才”两字似不着力,实则耐人寻味。请简要说明(4分)

14《终南山》

王维

中岁颇好道,晚家南山陲。

兴来每独往,胜事空自知。

行至水尽处,坐看云起时。

偶然值林叟,谈笑无还期。

胜事:指山中的美景

三四句各有一个字用得好,找出来分析(4分)

15《古风三十九》

李白

登高望四海,天地何漫漫.

霜被群物秋,风飘大荒寒.

荣华东流水,万事皆波澜.

白日掩徂辉,浮云无定端.

梧桐巢燕雀,枳棘栖鸳鸾.

且复归去来,剑歌行路难.

徂辉枳棘:枝小刺多的灌木丛;鸳鸾:传说中的凤凰,非梧桐不止,非炼食不食结合全诗,简述最后一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4分

16雨睛后步至四望亭下鱼池上,遂自乾明寺前东冈上归①

苏轼

高亭②废已久,下有种鱼塘。

暮色千山入,春风百草香。

市桥人寂寂,古寺竹苍苍。

鹳鹤来何处,号鸣满夕阳。

【注】①苏轼于元丰三年(1080年)二月一日到达黄州贬所,这首诗是这年春末所作。②高亭:即四望亭,在东坡雪堂南面的高山上。

(1)下列对诗句理解不正确

...一项是(3分)A.本诗写作者雨晴后散步归途所见所感,景中含情,旨意含蓄,富有韵味。

B.一二句写高亭久废,下有鱼塘。“废”字蕴含有作者“除旧迎新”的喜悦。C.三四句写天色已晚,为“归”作铺垫;写春风中百草飘香,点明晚春季节。D.五六句写市桥人散,竹木苍苍。“寂寂”“苍苍”等叠词给人以冷寂之感。(2)清代纪晓岚评价本诗七八句中蕴“羁孤”之意,你是否同意?请结合全诗加以解析。(4分)

17下终南山过斛斯山人①宿置酒

李白

暮从碧山下,山月随人归。却顾所来径,苍苍横翠微。相携及田家,童稚开荆扉。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欢言得所憩,美酒聊共挥。长歌吟松风②,曲尽河星稀③。我醉君复乐,陶然共忘机④。

【注解】①斛斯山人:复姓斛斯的隐士。②松风:古琴曲,即《风入松曲》,此处也有歌声随风而入松林的意思。③河星稀:银河中星光稀微,指夜已深。

④忘机:忘记世俗的机心,不谋虚名蝇利。

(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起首两句中的“暮”和“归”两字表明,直到天色已晚,诗人这才踏上归途。 B.三四句意思是说,诗人看到青翠的山岭被夜色笼罩,油然而生苍茫寥廓之感。 C.“绿竹入幽径,青萝拂行衣”两句中,“入”和“拂”两字赋景物以人的情态。 D.最后几句意思是说,主客在欢言挥酒、长歌曲尽之下,不知不觉就到夜深了。(2)从全诗来看,令诗人“陶然”的原因有哪些?试结合诗句作简要分析。(4分)

18金陵驿①

文天祥

草合离宫②转夕晖,孤云飘泊复何依?

山河风景元无异,城郭人民半已非。

满地芦花和我老,旧家燕子傍谁飞?

从今别却江南路,化作啼鹃带血归。

[注] ①此诗写于1279年秋,诗人抗元战败被俘,在押往大都(北京)途中,路经金陵(南京)而作。②离宫即行宫,南宋初,高宗曾留驻金陵,建立行宫。

?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首句写诗人目睹之景,衰草遍地、行宫荒凉、夕阳残照,一幅破败景象,暗示了南宋朝廷已经覆灭。

B.三、四句采用对比手法,“元无异”“半已非”巨大的反差设置,写出了战争摧残后城垣颓坏、人民离散的景象。

C.五、六句融情于景,通过写满地芦花的衰落飘零和旧家燕子的无依无靠,表达了诗人对自身命运的叹惋。

D.此诗语言不事雕琢,抒情真挚自然,虽无“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那么慷慨高昂,却也沉挚悲壮。

?结合全诗,简述结尾两句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19精卫①

顾炎武②

万事有不平,尔何空自苦。长将一寸身,衔木到终古?

我愿平东海,身沉心不改。大海无平期,我心无绝时!

呜呼!君不见西山衔木众鸟多,鹊来燕去自成窠。

【注】①精卫:古代神话中记载的一种鸟。相传炎帝的小女儿在东海溺水而死,死后化身为鸟,名叫精卫,飞到西山衔木石以填东海。②顾炎武:明末清初著名的思想家、史学家、语言学家,曾参加昆山抗清义军。

①下列对本诗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前四句问精卫:万事皆有不平,你何必目空一切,自讨苦吃,以微小的身躯衔木填海不止?

B.五至八句精卫回答:我誓要填平东海,纵然力竭身沉,也绝不改变,大海不平,心无绝期。

C.诗歌前八句采用一问一答的对话形式,明确地揭示了精卫矢志平海、不惜捐躯的崇高精神。

D.诗歌末三句感叹西山衔木之鸟虽多,可是那些鹊、燕之类来来去去,却都只是为自己做窝。

②这首诗结尾处刻画了鹊、燕等众鸟的形象,这样写有什么作用?(4分)

第二部分文言文

延寿字长公,燕人也。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徙颍川。颍川多豪强,难治。先是,赵广汉为太守,患其俗多朋党,故构会吏民,令相告讦,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延寿欲更改之,教之礼让。恐百姓不从,乃历召1郡中长老为乡里所信向者数十人,设酒具食,亲与相对,接以礼意,问以谣俗、民所疾苦,为陈和睦亲爱销除怨咎之路。长老皆双为便,可施行,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百姓遵用其教。数年,徙为东郡太守,黄霸代延寿居颍川,霸因其迹而大治。

延寿为吏,上礼义,好古教化,所至必聘其贤士,以礼待用,广谋议,纳谏争;修治学官○2,春秋乡射,陈钟鼓管统弦,盛升降揖让,及都试讲开武,设斧铖旌旗,习射御之事。治城郭,收赋租,先明布告其日,以期会为大事,吏民敬畏趋向之。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奸人莫敢入界。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接待下吏,恩施甚厚而约誓明。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吾岂其负之,何以至此?”吏闻者自伤悔,门下掾自刭,人救不殊,因瘖不能言。延寿闻之,对掾史涕泣,遣吏医治视,厚复其家。

延寿尝出,临上车,骑吏一人后至,敕功曹议罚白。还至府门,门卒当车,愿有所言。延寿止车问之,卒问:“今旦明府早驾,久驻未出,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骑吏闻之,趋走出谒,适会明府登车。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延寿举手舆中曰:“微子,太守不自知过。归舍,召见门卒。卒本诸生,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延寿遂待用之。在东郡三岁,令行禁止,断狱大减,为

天下最。

(取材于《汉书·韩延寿传》)

注释:○1历召:一一召请。○2学言:学校。○3不殊:没死。○4掾史:下级官吏的通称

6.下列语句中加点的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

A.或欺负之者,延寿痛自刻责

欺负:压迫、侮辱

B.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过法:逾越法规

C.霍光擢延寿为谏大夫

擢:提拔

D.门卒当车,愿有所言

愿:希望

7.下列各组语句中加点的词语,意义用法都相同的一组是

A问以谣俗、民所疾苦

其后楚日以削,竟为秦所灭

B微子,太守不自知过

微斯人,吾谁与归

C设酒具食,亲与相对

不久当归还,还必相迎娶

D因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

不如而厚遇之,使归赵

8.下列对文中语句的理解,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颍川由是以为俗,民多怨仇

理解:颍川人从此相互告发成风,百姓间多仇恨

B闾里仟佰有非常,吏辄闻知

理解:里弄等道出了事,官吏就会接到报告

C骑吏一人至后,敕功曹议罚白

理解:骑吏不守时,延寿命功曹拟定处罚并且公布

D以敬父而见罚,得无亏大化乎

理解:因敬爱父亲而受罚,这样该不会吃亏太大了吧

9.下列语句编为四组,全部直接反映韩延寿理政特点的一组是

○1延寿欲更改之,教以礼让

○2因与议定嫁娶丧祭仪品,略依古礼,不得过法

○3其始若烦,后皆便安之

○4又置正、五长,相率以孝弟,不得舍奸人

○5闻延寿贤,无因自达,故代卒

○6骑吏父来至府门,不敢入

A.○1○3○6 B.○2○4○5 C.○1○2○4 D.○3○5○6

10.下列的理解和分析,不符合文意的一项是

A韩延寿不喜欢百姓互相告发的民俗,主张和睦、礼让、宽容。

B韩延寿以律己,属下犯了错误,常深刻责己,感动了官吏。

C黄霸借助韩延寿打下的基础,继续倡导亲爱和睦,颍川大治。

D韩延寿善于审案,严格约束下属,因此令行禁止,诉讼锐减。

断句赵简子曰:“1厥也爱我 2铎也不爱我(可断可不断)3厥之谏我也

“厥4必于无人之所 5铎之谏我也 6喜质我于人中 7 必使我丑尹铎对曰:

也爱君之丑也,而不爱君之过也;铎也爱君之过也,而不爱君之丑也。8臣尝闻相人于师 9敦颜而土色者忍丑不质君于人中 11恐君之不变也。”(取材于《吕氏春秋·恃君》)

第三部分现代文

一散文

水之经典

肖复兴

①世上丽水秀水晶莹之水清澈之水恢弘之水浩瀚之水,多得是。但在我看来,极富个性、最值得看的是这两处:都江堰和九寨沟。

②看都江堰的水,看的是强悍奔腾的水如何层层叠叠化为生命的涓涓细流。飞奔如兽、桀骜不驯的岷江水,经过都江堰,立刻将仰天长啸变为喃喃细吟,将

浪涛如山变为珍珠四溢,将凶猛如火变为柔情万缕……出宝瓶口流入内江,立刻呈现一派水光潋滟的情景,让人叹为观止,看到水的柔劲、可塑和万难不屈、长流不懈的生命活力。那是一种将绚烂归于平淡,将刚劲寓于柔顺,将一时融于永恒的生命。

③都江堰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天上流入人间,如何从神话流入现实,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哺育人类、灌溉庄园的生命。都江堰的水,是一种入世的现实的水。

④李冰的都江堰名垂千古,功劳在于他知道水可载舟亦可覆舟这看似浅显的道理。水的两重性,比之人的多重性,他认识得还要透彻深刻。他或许对付不了

人的多变纷纭,一辈子只当个蜀中郡守;却能对付水,把疯狂的水引入现实

..,一直绵绵流淌了二千多年。

⑤曾在成都看国际熊猫节开幕式的演出,演李冰父子治水一幕,满场旌旗飘扬、战鼓如雷,让李冰父子率领众人杀败龙王恶神,我实在不以为然。这种善恶之斗、人鬼之争的简单演绎,把李冰父子变成了神。其实,恰恰是李冰父子将水从不可治理不可理喻的神化为同芸芸众生一样的,在现实中浇灌着农田,在平凡土地上存活的生命。

⑥看九寨沟的水,看的是宁静、恬淡的水如何凝聚成生命的湖泊。镜海、长海、珍珠滩……每一个湖泊都是那样清澄透明、纤尘不染,让人如同看到教堂里洗礼用的圣洁露水,如同听到教堂里管风琴演奏的圣母颂,让人懂得并真真地看到人世间居然有纯洁透澈的净.,就在这里远避尘嚣而静静地存在。

⑦那水几乎一动不动,任外面的世界如何纷繁变幻,将污染、噪音连同人心泛起的种种污浊的泡沫一起抛向天空和大地,它独自坚持着自己的贞操,不动丝毫涟漪,不染丝毫尘俗,将水底的虬枝沉木、水藻水锦,将天上的薄云丽日、山岚清风,将身旁的雪峰幽谷、古树老藤……一一映在自己的怀中,映得那么明净、幽深、清冽。因为它的洗涤,所有这一切,都显得比本身还要清纯与洁净,如同脱胎换骨一般,玉洁冰清,重塑了自己一番。尘世沾惹的市俗庸俗,风骚矫情、浪声虚名、欲火利海……起码不敢在这里抖擞,而被这水洗却大半。

⑧九寨淘看水,看的是水如何从人间流向天上,如何从现实流向童话,如何将自己化为一种启迪人类、净化心灵的艺术。九寨沟的水,是一种出世的艺术的

北京四中2019年高考英语基础知识摸底测试卷

北京四中2019年高考英语基础知识摸底测试卷 北京四中2019年度 (附参考答案) 试卷I(共75分) 第一部分:英语知识运用(共两节,满分40分) 第一节:单项填空(共2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2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选项,并在答题卡上将该项涂 黑。 1.—What do you want for lunch? —Oh, is OK with me. A.anything B.nothing C.something D.none third manned spaceship,was launched successfully on September 25,2 2.Shenzhou VII,country’s 008 in northwestern Gansu Province,China. A.a;不填B.the;the C.the;不填D.a;the 3.—Madam,your clothes are ready now. 一Thanks.And how much shall I for them? A.cost B.take C.spend D.pay 4.—How are you today? 一I’m f eeling much,but my doctor says I’ll s till have to stay in bed for another few days. A.best B.good C.better D.well 5.Being able to speak another language fluently is a great when you’re looking for a job.A.chance B.success C.effort D.advantage 6.Many people in the city complain that the price of housing is too fast. A.growing up B.going up C.turning up D.getting up 7.Fine day! Let’s go out for a walk.

北京四中的学习方法

北京四中的学习方法 北京四中的学习方法 1.“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烦为止,他要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是要养成自 己吃饭的能力。 2.学习是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 与时间不成比例例如王涣生,第一个网络中学生,六年的中学课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过,就这样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学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可见自学能力的高低很关键。 问题: 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 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3.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 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 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实在不行再 改正还来得及。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 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

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 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 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 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在初一方 法教育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还 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 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 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摊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动机和兴趣的原因辅导班是纠正不了的,只有家长能解决。如 果是这类原因就不要上辅导班。 高中学习下滑原因:学习方法和基础的原因 表现为:学习刻苦,题海战,学习力不从心,学习无计划 有好多高中生,由于初中基础没学好,高中想学学不动 性格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小学时外倾向的孩子成绩好,初中生性格影响比较模糊。一般内倾向的男生和外倾向的女生会成为尖子生。 初一年级,高一年级的期末考试成绩对中高考成绩起决定性作用,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第一步,很关键,一定要走好。而性格因素 不是直接的。 智力与学习成绩的关系 正常孩子智商是100~115,智商超过130的孩子属于智力超常的 孩子,智商达到160的是天才,那是爱因斯坦,智商低于90的孩子

北京四中高三上学期开学测试语文试题

北京四中高三语文开学测试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第Ⅰ卷(选择题共27分) 一、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 1.下列词语中,字形和加红的字的读音全都正确的一项是 A.冗杂噱头滂沱(pāng)戛然而止(jiá) B.戡乱煤碳不啻(dì)遒劲有力(qiú) C.脉膊身分证应当(yīng)莘莘学子(shēn) D.毗邻度假村炽热(zhì)强词夺理(qiáng) 2.下列各句中,加红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项是 A. 小明的父母都下岗了,家里十分困难。我们几个好朋友便鼎力相助,帮他凑了新学期的学费,渡过了难关。 B. 李华写文章十分马虎,经常文不加红,字迹潦草。读他的文章,真叫人头疼。 C. 在校足球联赛中,我们班的杨军同学首当其冲,在开场三分钟的时候就攻破对方球门,最终使我们班1:0赢得比赛。 D. 面对那些因家庭贫困而失学的孩子,政府绝不能虚与委蛇,做表面文章,而应真诚地拿出解决方案。 3.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A. 作为学生会主席,你把同学们提出来的建议应该认真考虑一遍,怎么能看也不看就束之高阁呢? B. 面对国内目前的就业环境不容乐观而国外一些国家又缺少劳动力的情况,境外就业成为部分高校毕业生不错的选择。 C. 以损人利己手段牟取财富的,无论多少,都是肮脏的,可耻的;而损人利己的致富者,应被视为“社会公害”。 D. 苯污染已经危害到人们的健康。记者从中国室内环境监测中心获悉,节日期间北京发生了两起通过装修造成的苯中毒。 4.下列有关文学常识的表述,有错误的一项是 A. 《诗经》是我国第一部诗歌总集,共分风、雅、颂三个部分,其常用的表现手法是赋、比、兴。 B. 陶渊明是东晋著名诗人,自号“五柳先生”。代表作有《桃花源记》《归园田居》等,被人们称为“山水诗人”。 C. 李白的诗热情浪漫,想象力丰富,人们称其为“诗仙”。杜甫的诗表现了崇高的爱国爱民的思想,人们称其为“诗圣”。 D.宋词有豪放派和婉约派两个流派。豪放派的代表人物有苏轼、辛弃疾;婉约派的代表人物有晏殊、晏几道、李清照等。 5.依次填入下面一段文字横线处的语句,衔接最恰当的一组是 每有风起,这片洋槐组成的小森林便欢腾起来,,。是的,,发出低吟响起长啸以至呐喊,。我的小森林,就这样,在我写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2018年真题分析详解(北京四中教研室)

高考英语:完形填空2018年真题分析详解(北京四中教研室) 北京四中高三英语教研室整理 原句1 I jumped at the idea of taking the class because, after all, who doesn’t want to save a few dollars? 参考译文 我欣然接受了这个班的想法,毕竟,谁不想攒几块钱? 句式分析 整体分析:本句为复合句,同时有插入成分。 1.I jumped at the idea of taking the class 为主句。 2.because, after all, who doesn’t want to save a few dollars为从句,做原因状语从句。同时,从句套有after all这个插入成分。

重点词汇 jumped跳过; 跳( jump的过去式和过去分词); 快速移动; 猛地一动jump at 急于接受;jump at the chance 抓住机会; after all毕竟; 究竟; 归根结底; 别忘了 原句2 And, even if I weren’t excited enough about free credits, news about our instructor was appealing enough to me. 参考译文 而且,即使我对免费学分不够兴奋,但关于我们老师的消息却很有吸引力。 句式分析 整体分析:本句为复合句,句中套有介宾短语。 1.news about our instructor was appealing enough to me. 为主句。about our instructor为定语;to me为状语。

作文可以这样写,语文可以这样教——北京四中一场奢侈的教育改革

作文可以这样写,语文可以这样教——北京四中一场奢侈的教育改革 作者: 南方周末记者石岩实习生马晓莉 2010-05-19 17:32:29 来源:南方周末 相关新闻 光改教材,没用——顾德希的教改试验非主流老师的生存技巧 标签 北京四中教育改革中学教师评论17条打印 | 字体:大中小北京四中是个传奇式的中学,从李敖到陈景润,从薄熙来到陈凯歌……许多政界、商界、学术界、文化界的“大名字”都出自四中。四中的高考升学率名列前茅,近年来,每年都有95%左右的毕业生考入重点大学,其中40%被北大、清华等录取。 这所传说中的中学,最近在语文教改上大动手笔。 语文不再是“中心思想”和“主题大意”,学生们在作文里,与切·格瓦拉在南美丛林里穿梭,与罗斯福总统共进早餐…… 1952年的这一天,我和平常一样早起,给麻风病人服药,嘱咐他们先准备一下,马上就要作弥撒。 这里是圣帕布罗麻风病院,与其他医院不同之处在于一条亚马逊河,把南岸的患者和北岸的医生、护士等医院的职工及修女隔绝开了,一边是垂死挣扎的灵魂,一边是充满希望、怀揣理想的生命。 在这雨林环绕的小岛上,阳光能遍及每一个角落,驱散每一丝阴湿的空气。 弥撒之后,已近中午,总管把两个医学志愿者带来南岸,并由我领他们参观医院。我拿出准备好了的两副手套递给他们,说:“在这里工作需要戴上手套。”我看见他们两个疑惑的表情,又加了一句,“这是规定。” “南岸的患者不是都已经服药了么?应该没有传染性了。”其中一个瘦高的男子开口了,我看过雨果·佩斯博士的推荐信,这个人应该就是埃内斯托·格瓦拉——一个还没毕业,乳臭未干的毛小子…… 这段文字并非出自切·格瓦拉的外文传记。其实,这是北京四中高一学生刘娃的作文,题目是《偶遇》。刘娃以一个修女的视角,描摹了从大学休学、周游南美的切·格瓦拉。那时,日后波澜壮阔的革命生涯还只是切·格瓦拉人生地平线上的远景,但其中的种种端倪,已经被刘娃以素描轻轻勾勒出来。写这篇作文前,刘娃对切·格瓦拉的了解仅限于广泛印刷在T恤上的格拉瓦头像。“写得真棒啊!甚至通过环境和景色描写塑造了一种很南美的湿热的感觉。”读过刘娃的文章,同学张硕瑛由衷赞叹。 不要以为刘娃是特殊的才子。事实上,赞美她的张硕瑛自己就不赖。 张硕瑛以一个乱世中流离失所者的口吻完成了她和辛弃疾的神交。有几百页的稼轩诗词垫底,张硕瑛在写作的过程中最大的收获是明白了诗人们为什么喜欢“踱步”。“以前看李白、稼轩等人的诗词心中会有一种不屑:想当官儿的老头儿们,省省吧。但这次我深深体会到了诗人们乱世踱步的悲痛。”张硕瑛在她的“创作后记”中写道。 一篇《偶遇》,让全年级几百个刘娃、张硕瑛神游万仞、思接千载。而这一切,始自虚拟课堂上一则短短的作文提示。 “时间充裕得超过你的想象” 韩露老师是按下按钮、启动穿越之旅的人。他和同事们是“信息化与学科教学优化实验”的积极参与者。从2003年到现在,这个实验的行政和财力支持者换了好几拨,清华同方基础教育研究院、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央教科所、北京教育学会……每变一次“东家”,项目的名称就更改一次,但它的实质一直没变:用网络技术实现真正的个性化教学。

2020-2021年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语文

2020北京四中高三(上)期中 语文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认真阅读下面的材料,然后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 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1927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 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 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 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对识别结果产生干扰。一方面,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生物识别的准确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本身的生物特征变化也可能干扰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像整容、受伤、年龄变化,乃至佩戴隐形眼镜等事件都可能会对生物识别的结果产生影响。 (取材于陈永伟的相关文章) 1.根据材料一,下列表述正确的一项是(3分)

(甘志国)从中学教师到著名数学家

从中学教师到著名数学家 甘志国(已发表于新高考(高二·数学(文科)),2016(4):15-17) 一位中学教师也可进入高等数学领地攻城掠地、成名成家,比如攻克了斯坦纳系列和寇克曼系列世界难题的包头九中物理教师陆家曦(1935-1983)获得国家自然科学一等奖;开创了机械证明领域的吴文俊(1919- )1940年从上海交通大学毕业,时值抗日战争,因家庭经济原因经朋友介绍到租界里一所育英中学工作,1941年12月珍珠港事件后,日军进驻各租界,而后他又到上海培真中学工作;著名数学家陈景润(1933-1996)也在北京四中任教过;高中数学教师费尔巴哈于1822年也发现了九点圆(也称费尔巴哈圆,最早是欧拉于1765年发现的).其实,从中学数学教师起步一直到成为数学大家在中外数学史上都不乏其人. 本文将再介绍从中学教师成长起来的五位著名数学家. 1 现代分析之父魏尔斯特拉斯 卡尔·特奥多尔·威廉·魏尔斯特拉斯(Karl Theodor Wilhelm Weierstrass,1815-1897),德国数学家.先在波恩大学读法律,后入明斯特大学研习数学,1854年获哥尼斯堡大学名誉博士学位,1856年当选为柏林科学院院士. 魏尔斯特拉斯 魏尔斯特拉斯作为现代分析之父,工作涵盖幂级数理论、实分析、复变函数、阿贝尔函数、无穷乘积、变分学、双线型与二次型、整函数、椭圆函数论、变分法、代数学等.他的论文与教学影响了整个二十世纪分析学(甚至整个数学)的风貌. 魏尔斯特拉斯于1860年用递增有界数列定义无理数,将实数理论作为数学分析的严格基础,综合波尔查诺(Bernhard Placidus Johann Nepomuk Bolzano,1781-1848)和柯西 ε-方法.严格论证了连(Augustin Louis Cauchy,1789-1857)的成果,提出极限理论中的δ 续函数的性质,1875年指出处处不可导的连续函数的例子,以幂级数的观点发展解析函数论,得出了关于解析开拓的定理,以及关于椭圆函数的新理论等.在变分法、微分几何、线性代数等方面也都有重要贡献.身后编有《全集》八卷. 魏尔斯特拉斯曾于1841年秋至1842年秋在明斯特文科中学见习一年,1842年转至西普鲁士克隆的初级文科中学,除数学、物理外,他还教德文、历史、地理、书法、植物,甚至于在1845年还教体育.著名数学家古德曼(Gudemann)在看到魏尔斯特拉斯的求椭圆函数的幂级数展开式的论文后评价说:“为作者本人,也为科学进展着想,我希望他不会当一名

北京四中英语试卷

北京四中英语试卷 (试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100分钟) 第一部分 听力测试(共20小题,每小题0.5分,共10分) (略) 第二部分语言知识 一、单项填空(共30小题,每小题1分,共30分) 从A、B、C、D四个选项中,选出可以填入空白处的最佳答案。 21. Between the two roads _____ the high school building. A. stands B. standing C. which stands D. stand 22. It was______ a nearby hospital _____ Ann Peter’s husband rushed her last night. A. to, that B. in, that C. to, where D. in, where 23. The path in the park looked beautiful, _______ with _______ leaves. A. covered; falling B. covered; fallen C. covering; falling D. covering; fallen 24. I won’t go to the party even if_______. A. inviting B. having invited C. invited D. being invited 25. The_______ look on his face suggested that he had passed the exam. A. exciting B. tired C. tiring D. excited 26. As a student, I’m looking forward to holidays ____I am _____to do as I like. A. which; curious B. during which; free C. which; patient D. during which; reliable 27. ---You are not so strong as he. --- _________. However, he isn’t my ________ in intelligence. A. So I am; citizen B. So am I; comparison C. So I am; equal D. So am I; characteristic 28. ______ the fact ______ she deserted him, he still loved her heart and soul. A. Despite; that B. What if; what C. Even if; that D. Despite; what 29. Arms are ______ the body _____ branches are to the tree. A. of; what B. to; that C. on; that D. to; what 30. When our eyes move across an empty wall they will for a few moments _____ on a painting or other kind of work _______ there. A. switch; hanged B. fix; hanged C. rest; hanging D. act; hung 31. ---What’s up there? ---I’m designing a road sign. Can you tell me how I can make the words ___ well? A. call up B. get through C. use up D. stand out 32. ________ metals, for example, plastics has both advantages and disadvantages. A. In comparison with B. In the absence of C. In charge of D. In the case of 33. _____ winter ______ on, it’s time to buy warm clothes.

北京四中的学习模式介绍

北京四中模式: 素质教育21年,升学率100%,重点大学90%以上,一半考入清华、北大。高考中基础题不失分,高考复习知识点命中率100%,题型覆盖率100%,直接命中高考题70%,贴题率90%。高考中分值差异低于100分。?研究北京四中的模式发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北京四中3:25放学,强迫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1 .“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烦为止,他要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 2.学习是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 与时间不成比例例如王涣生,第一个网络中学生,六年的中 学课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过,就这样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学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师范大学计算机系,可见自学能力的高低很关键。?问题: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 3) 学习盲目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3.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内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实在不行再改正还来得 及。?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年前有82%是可以预测的。看的就是学习习惯。一个学生在小学三年级的习惯教育时是否养成学习习惯,在初一方法教育时是否掌握良好的学习方法,直接决定高二的学习成绩。 还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25%变化有取决于非智力性因素:意志力是否坚强,是否喜欢学习,是否喜欢老师教的课等 初中学生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动机与兴趣?如果孩子表现为,学习不认真,注意力不集中、意志力差、懒惰、摊玩、应付作业,那么他的学习成绩下滑原因就是动机和兴趣的原因。动机和兴趣的原因辅导班是纠正不了的,只有家长能解决。如果是这类原因就不要上辅导班。??高中学习下滑原因:

北京四中2020-2021 学年度高三年级语文学科期中考试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为150分,考试时间为150分钟) 一、本大题共5小题,共18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1-5题。 材料一 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1927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 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 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对识别结果产生干扰。一方面,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生物识别的准确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本身的生物特征变化也可能干扰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像整容、受伤、年龄变化,乃至佩戴隐形眼镜等事件都可能会对生物识别的结果产生影响。 (取材于陈永伟的相关文章)

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中学语文特级教师名录 北京 宁鸿彬北京第八十中学。1936年生,北京人。1955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校,1965年毕业(进修)于北京电视大学中文系。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现任北京市普教系统高级专业技术职务评委会委员,先后被评为北京市劳动模范,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北京市有突出贡献的专家。 顾德希北京四中。生,北京市人。1963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学院中文系。1989年评为特级教师。北京市教育学院兼职教授。 李裕德北京大学附属中学。1959年毕业于北京师范大学中文系。现任北京市语言学会副会长。 陶伯英全国高考语文命题组成员 赵大鹏北京市东城区教研室 程汉杰北京市铁二中 申士昌北京市西城区教研室 陈天敏北师大实验中学(语文组长) 程翔北大附中(副校长)。1963年生。 王大绩北京市陈经纶中学。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北京市中学语文学会理事。 上海 于漪(女)1929年2月生,江苏镇江人。1950年毕业于复旦大学教育系。先后在华东人民革命大学工农速成中学,上海扬浦中学,上海第二师范学校任教。1978年评为特级教师。 朱泳燚1940年生,上海人。1960年毕业于江苏教育学院中文系,先后中苏州地区教师进修学院,常熟教师进修学校,常熟师范学校,常熟第二中学,常熟中学任教。1984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江苏省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称号,1993年人民教育出版社聘为特约编审。 林炜彤1920年生,江苏如东人。1936年师范学校毕业后在小学教过几年书,

1939年到上海读大学,抗战胜利后到上海任教至1992年10月离休。1981年评为特级教师。 钱梦龙1931年生,上海嘉定人。初中毕业后辍学,1951年到中学教美术,不久转教语文。1980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获全国中小学教学改革“金钥匙”奖章。现为国家教委中小学教材审查委员,人民教育出版社特约编审。经多年探索,形成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训练为主线”为理论框架,以“自读、教读、复读”为基本课式的“导读”思路。 徐振维(女)1932年生,江苏宜兴人。1952年毕业于复旦大学中文系,先后在西安第二女中、西安第三中学、上海五四中学任教,1977年调任上海市教育局教研员。曾主持“课时分段,扩大阅读”的语文教改实验大获成功。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1988年始担任上海市H版中小学语文教材执行主编,担任过国家教委中小学语文审查委员。1994年12月27日逝世。 张大文上海复旦大学附中 方仁工上海市市北中学(校长) 陈钟梁上海东方教育中心(副主任) 程红兵上海建平中学 河北 时雁行1920年生,河北河间人。1950年任赤峰中学语文教师,1952年调河北师大附中。1986年评为特级教师。 李风平华北油田供应处中学。1956年生,河北人。全国优秀教师。 许建国河北黄骅中学(副校长)。1963年生。1993年起四年间从一级教师破格为高级教师,又破格为特级教师。 江西 张富1935年生,江西临川人。1955年当上乡村中学教师,1980年调南昌第三中学。1991年评为特级教师。1986年评为全国教育系统劳动模范,1991年获全国“五一”劳动奖章。 江苏

2018全国高考英语II卷:短文改错详解(北京四中详解版)

2018全国高考英语II卷:短文改错详解(北京四中详解版) 北京四中高三英语教研室整理 真题呈现 短文改错(共10小题;每小题1分,满分10分) 假定英语课上老师要求同桌之间交换修改作文,请你修改你同桌写的以下作文。文中共有10处语言错误,每句中最多有两处。每处错误仅涉及一个单词的增加、删除或修改。 增加:在缺词处加一个漏字符号(Λ),并在其下面写出该加的词。 删除:把多余的词用斜线()划掉。 修改:在错的词下划一横线,并在该词下面写出修改后的词。 注意:1.每处错误及其修改均仅限一词;2.只允许修改10处,多者(从第11处起)不计分。

When I was little, Friday’s night was our family game night. After supper, we would play card games of all sort in the sitting room. As the kid, I loved to watch cartoons,but no matter how many times I asked to watching them, my parents would not to let me. They would say to us that playing card games would help my brain. Still I unwilling to play the games for them sometimes. I didn't realize how right my parents are until I entered high school. The games my parents taught me where I was a child turned out to be very useful later in my life. 2018高考英语全国二卷短文改错题,难题不多,但你能拿满分吗 正确答案: 1.Friday’s 改为Friday; 2.sort改为sorts; 3.the改为a; 4.watching改为watch; 5.not to 去掉to; https://www.360docs.net/doc/e313811087.html,改为me; 7. I unwilling中间加was; 8.for改with; 9.are改为were; 10.where 改为when. 答案解析 1. Friday night星期五的晚上。这是一种名词修饰名词的用法。

北京四中模式

四中模式 素质教育21年,升学率100%,重点大学90%以上,一半考入清华、北大。高考中基础题不失分,高考复习知识点命中率100%,题型覆盖率100%,直接命中高考题70%,贴题率90%。高考中分值差异低于100分。 研究四中的模式发现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高考状元不上辅导班、不请家教,四中3:25放学,强迫学生养成自学能力。 1 .“自学是解决学习成绩问题唯一出路” 做个游戏,家长用筷子喂孩子吃一顿饭,直到他厌烦为止,他要吃咸的就给他吃淡的,要吃甜的就给他苦的。自学,就是要养成自己吃饭的能力。 2.学习是有规律的思维劳动,不是体力劳动。 与时间不成比例例如王涣生,第一个网络中学生,六年的中学课程有三年在病床上渡过,就这样一个病魔缠身的中学生,06年高考528分,考入首都师大学计算机系,可见自学能力的高低很关键。 问题:1)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造成学习成绩差异的根本原因 2)被动学习是造成学生学习学习效率不高的原因。从初中开始要求每天自学占40%以上。 3) 学习盲目是中游学生最困惑的问题。尖子生与中等生根本差别是什么呢?基础不差,主要是学习方法。尖子生就说:“小考之前小玩,大考之前大玩”。中等生考试前搞了考前突击也没考第一,原因是学习方法,基础知识并没有多大差别。 3.学习方法和基础知识是学习成绩的构成要素 学习成绩下滑后,家长给孩子找个辅导班,短期学习成绩得到改善,实际上只是改善了孩子的基础知识,而学习方法在辅导班是学不到的。辅导班对学生的学习方法是致命的摧毁。特别是初一年级,是方法教育的关键一年。孩子学习如盖一栋楼,这栋楼第一层没盖好的话就会越盖越歪。在初一先忍住不上辅导班,实在不行再改正还来得及。 比如,孩子得了感冒,到了医院不管不顾就给插了一根很粗的管子,花很多钱,打最好的药,很快感冒好了,可结果发现孩子的抵抗力没有了。家长通过补习班补知识来补知识,可是丢了孩子能力的培养。 通过学习方法去改善基础知识。 通过研究学生的认知系数,得到认知策略:小学三年级和高二的认知相关系数0.82,初一与高二成绩相关系数达0.90。也就是说:学生高二成绩在8

北京四中2021届高三年级上期语文学科期中考试word版无答案

语文试卷 (试卷满分为 150 分,考试时间为 150 分钟) 一、本大题共 5 小题,共 18 分。 阅读下面的材料,完成 1-5 题。 材料一 就算让贾公彦拍破脑袋,也不会知道在一千年后,他会被人们认为是指纹识别技术的最早发现者。这位唐朝的儒生凭借对周礼的研究,曾做过太常博士。《周礼》中介绍过周代的一个官职“司市”,类似于现在的市场监管人员。在对“司市”的描述中,提到了一个词叫“质剂”。汉代的郑玄注释说:“质剂谓两书一扎,同而别之也,若今下手书。”“下手书”这个汉代的名词到唐朝时已经不被人熟悉了,贾公彦就在《周礼义疏》中写道:“汉时下手书即今画指券。”也就是说,汉朝的“下手书”就相当于唐朝的一种被称为“画指券”的契约文书,它要求签约的甲乙方及中间人都要把手指在纸张上平放,画下食指上三条指节,以此作为证明。本来,贾公彦的这条注释十分平常,但德国学者罗伯特·海因德尔偶然看到了这一段文字,顿时大感兴奋。他不仅将文字的内容写入了其在 1927 年出版的《指纹鉴定》,还盛赞贾公彦是世界上最早发现并阐述指纹性质及其应用的人。于是,贾公彦这位古人就莫名其妙地多了一个身份——指纹识别第一人。 欧洲人对指纹的应用似乎要晚得多。但在认清了指纹的科学性质之后,他们迅速地把这些发现应用到了实践。渐渐地,人们还发现人脸、虹膜、声纹、DNA 等都有和指纹类似的独特、唯一的性质,可以被用来进行人的身份识别。于是,一种全新的,综合运用多种高科技手段,通过人体固有的生理特性和行为特征等“生物密钥”来实现个人身份鉴别的技术就诞生了。这种技术,就是我们现在十分熟悉的生物识别技术。 近几年,在智能手机、移动互联、人工智能等技术的推进之下,生物识别技术更是迅速普及。有了按指纹、刷脸等技术,我们就不再需要记忆繁琐的密码,进行身份验证时的效率一下子就提升了很多。当然,生物识别技术也有着缺陷和相应的风险。用生物密钥来进行身份识别的原理就是对关键点采样,然后对这些采样点的特征进行比对。在这样的背景下,很多因素都可能对识别结果产生干扰。一方面,一些外部环境因素可能对生物识别的准确性产生比较大的影响;另一方面,人们本身的生物特征变化也可能干扰生物识别的准确性,像整容、受伤、年龄变化,乃至佩戴隐形眼镜等事件都可能会对生物识别的结果产生影响。 (取材于陈永伟的相关文章)

北京四中高考英语动词短语(二)

融洽:I’m glad you get on so well with her. 我很高兴你和她相处得如此融洽。 ◇ She and her sister have never really got on. 她与妹妹一直合不来。 2) (with sth)= get along (with sth) 进步;进展:He’s getting on very well at school. 他在学校学得很好。How did you get on at the interview? 你面试的情况怎么样? ◇ I’m not getting on very fast with this job. 我这项工作进展不太快。 3) (with sth)(尤指中断后)继续做某事:Be quiet and get on with your work. 安静下来,继续干你的事。 ◇ Let’s get on with the meeting. 我们继续开会吧。 get over sb/sth 从疾病(或不愉快的经历)中恢复过来:He was disappointed at not getting the job, but he’ll get over it. 他没得到这份工作非常失望,不过他会想得开的。◇He never really got over Jennifer when their relationship finished. 自从和珍妮弗分手后,他从未真正恢复过来。 ◇ It has taken me ages to get over the flu. 我得了感冒,很久才好起来。 get over sth to successfully deal with a problem or difficulty 解决(问题);克服(困难):She can’t get over her shyness. 她无法克服羞怯心理。 ◇ I think the problem can be got over without too much difficulty. 我认为这个问题不太难解决。 get sth ? over (to sb) (= get sth ? across) to make sth clear to sb 向(某人)讲清某事;让(某人)明白某事:He didn’t really get his meaning over to the audience. 他未能完全把他的意思向听众讲清楚。 get through sth to manage to do or complete sth 处理;完成:We’ve got a lot of work to get through. 我们有许多活儿要干。 get through sth; get sb through sth (帮某人)渡过(难关);(帮某人)应对(困难):I don’t know how we’re going to get through the winter. 我不知道我们如何挨过这个冬天。◇I don’t know how I got through the first couple of months after Andy’s death. 安迪去世后的那几个 月我都不知道是怎么熬过来的。◇It was their love that got me through those first difficult months. 是他们的爱帮助我熬过头几个月的困难时期。 get through (sth) 顺利通过(考试等):Tom failed but his sister got through. 汤姆考试不及格,可她姐姐顺利通过了。 ◇The whole class got through the exam. 全班都通过了考试。 get through (to sb) (用电话)接通,打通,联系上:I tried calling you several times but I couldn’t get through. 我试着给你打了几次电话,但都没打通。 get (sth) through to sb 使(某人)明白;(把…)向(某人)讲清楚:I find it impossible to get through to her. 我发觉根 本无法让她听懂。 get together (with sb) 聚会;相聚:We must get together for a drink sometime. 我们什么时候得聚在一起喝一杯。 get up 站起;起来;起身:The class got up when the teacher came in. 老师进来时全班起立。 get up; get sb up (使)起床:What time do you usually get up? 你通常几点起床? ◇ Could you get me up early tomorrow? 你明天早点叫我起床行吗? give sb/sth ? away to make known sth that sb wants to keep secret 泄露;暴露:It was her eyes that gave her away (= showed how she really felt). 她的眼睛流露了她的真实情感。 ◇ She gave away state secrets to the enemy. 她把国家机密泄露给了敌人。 give sth ? away to give sth as a gift 赠送;捐赠:He gave away most of his money to charity. 他把大部分钱都捐赠给了慈善事业。◇I gave most of my books away when I left college. 我大学毕业时把大部分书都送掉了。 give in 1) to admit that you have been defeated in a game, 8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