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5.1《城市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优化》(第1课时)ppt-课件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5.1《城市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优化》(第1课时)ppt-课件

上海教育版地理七下5.1《城市的环境问题与环境优化》(第1课时)ppt-课件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 (一)地图的差不多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内容与范畴: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方向: ①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那个基础上,还能够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依照经纬网确定方向,差不多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④野外判定方向,能够通过:指南针、太阳、夜空的北极星,手表等方法。 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关心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点。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二)地势图的判定 1、相关的地势概念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面通过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确实是等高线。 (4)等高线地势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势图。在等高线地势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5)等高线不同的形状能够表示山地不同的部位: 不同地 势部位 山顶山脊山谷鞍部悬崖 表示方法等高线闭合内高 外低 数值高凸向数值 低的部位 数值低凸向数 值高的部位 一对山谷等高 线组成 登高线重叠在 一起 示意图 等高线图 地势特点四周低 中间高 从山顶到山麓的 凸起部分 从山顶到山麓 的低凹部分 两处山顶之 间,呈马鞍形 近于垂直的山 坡 说明山顶的高度大于 最大的等高线高 度而小于最大等 高线高度加上等 高距的高度 山脊也叫分水 线 山谷也叫集水 线 鞍部位于两处 山顶之间,也 是两处山谷的 界限 坡度专门陡 (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 (1)判定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高,地势高;等高线数值低,地势低。在取水线的选取中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判定坡度的大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势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点坡度缓。在登山的选择中坡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3)判定山地地势部位:依照山地五种地势部位的等高线特点,能够判定某地所处的山地地势部位名称。 3、等高线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势图,能够绘制沿某一方向的地势剖面图,从而直观的反映沿这一方向的地势起伏状况。 4、地势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势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要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判和分析。 (1)选“点”,依照要求选择“点”的位置。 ①水库的建设一样选择等高线密集的河流峡谷处。

上海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地形专项练习

上海教育版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国地形专项练习 主要山脉的走向和分布 写出图中数字代号所表示的山脉名称: A 、 东西走向(“三横” ): ①是、 ②是 ③是、 ④是 B 、东北—西南走向(“三纵”): ⑹是、⑺ 是、⑻是、⑼是 ⑽是、⑾是 ⑿是 C 、弧形走向:⒀是 D 、西北—东南:⒁是、 ⒂是 E 、南北走向:⒃是 ⒄是 ⒅是 地形的特点 1、地形的主要类型有、、、 、。五种地形类型在我国都有分布,说明我国地形 。 2、读上面我国各类地形面积比例表格,面积比例最大,人们习惯上把山地、丘陵连同比较 ③ ② ⑤ ④ ⑺ ⑹ ⑼ ⑻ ⑾ ⑽ ① ⒂ ⒁ ⒀ ⑿ ⒃

崎岖的高原统称为山区。这样算起来我国山区面积约占总面积的 ,这说明我国是一个多山的国家。 3、总结我国地形的特点是:地形 ,面积广大。 主要地形区 1、写出下图字母所代表的地形区名称: ABCDEFGHIJKLMN 四大高原A :B :C :D : 四大盆地E :F :G :H : 三大平原I :J :K : 三大丘陵L : M : N : 2、把符合下列地形区地貌特点的选项填在相应的地形区后面的横线上 青藏高原,内蒙古高原,黄土高原, 云贵高原,准噶尔盆地,塔里木盆地, A B C D E F G H I J K L M N

柴达木盆地,四川盆地,东北平原, 华北平原,长江中下游平原。 参考答案 [1]冰川广布,雪山连绵、[2]我国最大高原、[3]地面崎岖,石灰岩广布、[4]地面平坦,一望无垠、[5]黄土深厚,沟壑纵横,支离破碎、[6]世界上海拔最高的高原、[7]盆内有我国最大的沙漠、[8]盆内水网密布,土壤肥沃、[9]盆内牧场广大,畜牧业发达、[10] 盆内有著名的“天府之国”、[11]被称为“聚宝盆”、[12]被称为“紫色盆地”、[13]是 典型的内陆高原盆地、[14]是我国最大的盆地、[15]是我国最大的平原、[16]被称为“水乡”“鱼米之乡”、[17]黑土广布,沃野千里、[18]又叫“黄淮海平原”。

2020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第3节金之塔之国——埃及教案

3、金字塔之国——埃及 授课者:王丽丹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知道埃及地跨亚、非两洲,能用邻国与邻海描述出埃及的地理位置;了解尼罗河和苏伊士对埃及经济发展的意义;能读图找出首都开罗等主要城市;能提高读图、分析等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读地图、地理景观图、画航海路线、填图、讨论、金字塔之谜的故事来进行学习。 3、情感与价值:提高学习地理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分析尼罗河、苏伊士运河对埃及的意义。 三、教学准备:多媒体、地理图册、地理练习册、金字塔之谜的故事、任务单 四、教学流程 导入:金字塔之谜的故事(附图片) 1、地跨亚、非两洲 2、“绿色走廊”——尼罗河 3、“东方伟大的航道”——苏伊士运河 4、古都开罗等主要城市 5、小结 6、布置作业

附: 埃及学习任务单 一、填图练习(非洲政治地图) (参考:地图册P4-5“世界政治地图”) 1、在上图中填注上“埃及”,并用铅笔描出埃及的国界线。 2、在图中找出①埃及的邻国②埃及的邻海③北回归线 3、填上“阿斯旺高坝”的名称 4、画出航线: ①运输货物的船只从亚洲A国出发,穿过阿拉伯海、也门、沙特阿拉伯的沿海,通过____海,通过苏伊士运河,通过_____海,运往欧洲B国。画出航线 ②船只从亚洲A国到欧洲B国,绕过好望角的航行 ③从亚洲到欧洲,穿过苏伊士运河的航程11630千米。绕过好望角的航程20430千米。 计算下两条路线距离差________米。 二、改错题(划出错误,并改正) 有一个旅行团从上海出发坐船前往埃及,导游首先简单介绍了埃及的基本情况:埃及是一个地跨亚欧两洲的国家,尼罗河是埃及的母亲河。苏伊士运河沟通了阿拉伯海和地中海,缩短了亚、非两洲的距离,为埃及带来了大量的外汇收入。苏伊士这个城市位于苏伊士运河的北部。开罗是埃及首都,位于尼罗河北部的沿岸。埃及的金字塔大大小小有70多座,是埃及闻名世界的旅游景点。 三、作业 ①设计一条从上海出发去埃及的航海路线 ②假设你是埃及导游,写出你将乘客前往的景点及导游词

【精选】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地图》word教案-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图、海洋和陆地 (一)地图的基本要素 1、比例尺:图上距离比实际距离缩小的程度。 公式=图上距离/实地距离 比例尺的表示方式:文字式、数字式、线段式 比例尺内容与范围:相同图幅的地图, 比例尺越大,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小,表示的内容越详细 比例尺越小,表示的实地范围越大,表示的内容越简略 2、方向: ①面对地图,通常是“上北下南,左西右东”,在这个基础上,还可以确定东北、东南、西北、西南的方向。 ②有指向标的地图,指向标的箭头指向北方。 ③有经纬网的地图上,要根据经纬网确定方向,基本的原则是:经线指示南北,纬线指示东西。 ④野外判断方向,可以通过:指南针、太阳、夜空的北极星,手表等办法。 3、图例和注记:图例和注记帮助我们区别不同类型的地理事物,了解它们的特征。常用的图例符号有统一的规定。 (二)地形图的判断 1、相关的地形概念 (1)海拔:地面上某个地点高出海平面的垂直距离。 (2)相对高度:某个地点高出另一地点的垂直距离。 (3)等高线:地面经过测量,测出各个地点的海拔,把它们标注在地图上,然后把海拔高度相等的各点连接成线,就是等高线。 (4)等高线地形图:用等高线表示的地面高低起伏的地图,叫做等高线地形图。在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越密集,表示坡度越陡;等高线越稀疏,表示坡度越缓。 (5)等高线不同的形态可以表示山地不同的部位:

(6)等深线:把海洋中深度相同的各点连接成线,叫做等深线。 2、等高线的判读 (1)判断地势的高低,等高线数值高,地势高;等高线数值低,地势低。在取水线的选取中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2)判断坡度的大小。在同一幅等高线地形图上,等高线密集的地方坡度陡;等高线稀疏的地方坡度缓。在登山的选择中坡度是重要的参考因素。 (3)判断山地地形部位:根据山地五种地形部位的等高线特点,可以判断某地所处的山地地形部位名称。 3、等高线剖面图:利用等高线地形图,可以绘制沿某一方向的地形剖面图,从而直观的反映沿这一方向的地形起伏状况。 4、地形图的综合应用:常见的综合问题是以地形图为背景,要求在图上设计、选择所需要的“点”、“线”、“面”以及给予科学的评价和分析。 (1)选“点”,根据要求选择“点”的位置。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国家概述》教案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国家概述》教案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能说出领土是由领空、领陆、领水和底土组成的一个立体空 间,领悟领土对一个国家的重要意义; ?明确国界的概念,知道常见的几种划定国界的形式,在世界 政治地图上快速辨识国界; ?在学习中感受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简单了解 常见国家国旗所代表的含义; ?能说出国家和地区的区别,初步了解世界上各种各样的国 家。 2、过程与方法 ?通过教师介绍和观看短片“严重关切钓鱼岛撞船事件”,知 道领土是由四部分组成的一个立体空间,树立国家领土是神 圣不可侵犯的观念; ?通过引导学生欣赏各式各样的国界及课堂练习,在实践中认 识国界并熟悉常见的几种划分国界的形式; ?通过了解有代表性的国家的国旗含义,以及通过举例,感受 国旗是一个国家主权和尊严的象征; ?通过概念和举例,说出国家和地区的区别,知道国家和地区 是一个约数,了解国家和国家在地理位置、自然条件、经济 发展等方面的区别; ?简述万隆会议“和平共处五项基本原则”,体会国家之间一 律平等的含义。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体会国家之间一律平等的含义,形成居 安思危的民族意识;增强爱国主义情怀;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获得一定政治意识,初步形成全球意 识。 二、教学重难点 1、重点 ?领土的组成,形形色色的国界; ?各式各样的国家。 2、难点 ?国家、地区的区别,国家和国家的差别。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讲解法、发现教学法、案例教学法、问题解决教学法 四、板书设计

几个岛屿共同组成了钓鱼岛群岛,自古以来都是领土,但是日本对钓鱼 岛垂涎已久,不时在钓鱼岛海域附近挑衅我国。 (PPT中呈现“渔船与日本巡逻船发生相撞”图片) 师:请看这张图,同学们,就在9月7日上午10点15分,一艘渔船在钓鱼岛附近同日本海上保安厅巡逻船“与那国”号发生相撞。当天上午 10点55分左右,这艘渔船又与追踪的另两艘日本巡逻船中“水城”发 生碰撞。这艘渔船被日本扣押了(PPT:呈现思考问题) 师:同学们想一想,仅仅一艘小渔船被日本扣押,竟然是中央政府出 面,多次跟日本政府提出严正交涉,这说明了什么?(引导学生回答) 生:钓鱼岛是领土的一部分,神圣而不可侵犯,任何侵犯我国领土的行 为都将予以抵制,我们有义务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 2、新课学习 一、形式多样的国界(板书) 师:同学们,要捍卫国家领土的完整,就必须知道领土由哪几部分组 成。请同学们看教材P28“我国领土构成示意图”,得出领土是由什么 组成的? 生:领空、领陆、领水和底土四部分组成。 师:同学们请看阅读材料,领水由哪两部分组成呢? 生:领海和内水。 师:领土是一个平面吗? 生:不是,领土是一个立体空间。 师:既然如此,请同学们做三道判断题,看看你们是否真的理解了领土 的含义。 (PPT呈现三道判断题:1、渤海不是的领土,因为领土专指陆地。 2.外国军事飞机可以随便在上空盘旋。3、地下的煤矿是全亚洲共同拥有的。) 目的:通过做练习,不但可以加强师生之间的互动,而且有助于学生对 领土的理解。 师:相信同学们对领土有一定了解了。同学们知道什么是国界吗?同学们可以根据自己的理解或参照教材P28。 生A:国界是相邻两国之间的分界线。 生B:国界是国家领土的边界。

2020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一单元2.1地图的语言教案

《景观·地图篇》——2.1地图的语言 1.教学内容:地图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是学习地理的开始。本章主要包括几个内容:1、形式多样的地图在生活中方方面面的运用;2、地图的三要素:比例尺,方向,图例和注记的阅读和运用。 2.地位与作用:公式是数学的语言,乐符是音乐的语言,地理是研究地球表面事物的时、空分布规律的学科,地图也就是地理的语言,是学习地理的基础,所以就如学音乐先要学习什么是8分音符一样重要。掌握了地图的阅读方法,会使接下来的地理学习事半功倍。 3.学生分析:我校中预学生是来自全市各区县较为优秀的小学毕业生。很大一部分学生各方面的百科知识涉猎较广,数学底蕴和空间感等都较强。同时学生有着较强的学习能力和理解能力,同时对于陌生的知识有一定的渴望。但是每班人数较多,大型的活动开展不便,效率较低。所以教学可以适当增加一定难度和深度,同时教学方法主要以师生互动辅以PPT 的形式展开。 4、设计说明:综合以上各点,本教学设计将学生学会阅读和运用地图的基本要求作为内涵融入到以绘制地图为任务的教学主线中去,最后所有学生在课后完成绘制本校地图的作业,教师进行批改,点评。这样的形式符合本校学生实际能力和需求。 1.知识与技能: 1、学生分享所知道的地图形式和用途; 2、了解地理学三代语言,以及发展过程,加深学生对地理学语言的认识; 3、了解比例尺的三种形式,以及相互间的转换; 4、能熟练的比较比例尺的大小; 5、能分析比例尺的大小与地图的详略程度呈正比,与展现的实际面积的大小呈反比; 6、能够通过有比例尺的地图计算图上两地间的实际距离; 7、在自己制作地图中确定比例尺; 8、在有指向标的地图上判断方向; 9、掌握在室外判断方向和使用地图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熟记地图册第2页的图例,进行熟记比赛,认识和区分主要的图例和注记; 2、解决如何将地理景观画在地图上的任务,掌握画图例和注记的方法; 3、教师在黑板上画学校各种建筑的图例有大有小,学生发现比例失真,在解决这个问题的过程中掌握比例尺的概念,学会使用比例尺; 4、通过对指南针的实际操作,学会运用指南针在户外使用地图。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上海教育版地理六上第二单元4.1《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地理知识点总结

《地处欧洲“十字路口”的工业强国——德国》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知道德国“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了解德国地形地势特征和主要河流的分布;知道德国是世界经济强国;了解德国的工业概况和主要工业中心和工业区的分布;知道德国杰出的文化名人。 通过阅读有关德国的地图,对代表性城市的分析,认识和了解德国的位置、经济等知识;通过对矿产资源、交通运输等因素的综合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发展的地理条件。 根据本国自然资源条件的现状,发展经济,为世界贡献了许多杰出的工业产品;严谨善思的德国人民,也为世界思想和文化做出贡献,值得我们借鉴学习。 二、教学重、难点 德国独特的地理位置;(突破措施:通过阅读“德国在欧洲的位置”图进行分析、判断) 德国工业发展的特点。(突破措施:让学生交流生活中的德国工业产品,并结合德国主要进出口货物示意图与德国工业分布图,进行分析、归纳) 三、教学媒体 自制多媒体课件 四、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1.布置“猜猜看”:给出几条信息,让学生猜城市,引出学习的国家。 (二)欧洲交通“十字路口” 1.在欧洲图上查找德国位置,并分析得出其欧洲十字路口的地理位置特点。

2.在德国及周边邻国空白图上按顺序找出德国的邻国;濒临的海。 (三)自然状况 以“友好城市”的模拟评选为活动线索,以柏林、科隆、慕尼黑三个城市为代表,从地形、河流、交通等方面分析德国的自然地理状况。 高中数学集合数列函数导数试卷 (四)工业强国 模拟对3个候选“友好城市”进行实地考察,了解德国工业的实力、分布和发展等。 1.柏林:从“品牌代购”交流德国产品的话题,了解德国工业制造能力强。 2.科隆:从鲁尔区的新旧变化,读图分析了解德国工业分布的特点和变化状况。 3.慕尼黑:介绍新兴电子工业和啤酒节,了解德国的工业发展和城市文化。 归纳候选城市的城市特点,整体把握德国工业的强大。 (五)德国精神和德国名人 以德国人生活中的排队有序,用餐守时,厨具精确等例子,来说明德国人的严谨善思的特征。 介绍德国著名的哲学、艺术、科学家。 (六)德国印象 学生交流学习心得,归纳本课要点。 欣赏德国国家宣传视频,布置练习册作业。 五、板书设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