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 课程类型:**** (通识/专业基础/专业核心/专业拓展/选修)选其中一个)

课程学时:64 课程学分:4

先修课程:中学有关计算机基础知识适用对象:大一新生

一、课程性质、目标和设计思路

1、课程性质

《大学计算机信息技术》是高职高专职业教育的一门重要课程,是全院各专业教学的必修公共课程。根据高职的教学目的和要求,其功能在于让学生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能够深入了解计算机基础知识,熟练掌握计算机的基本操作,了解网络、数据库、多媒体技术等计算机应用方面的知识和相关技术,具有良好的信息收集、信息处理、信息呈现的能力。

该课程也是为后续课程和专业学习奠定坚实的计算机技能基础。课程具有很强的实践性,对于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起到十分重要的作用。

2、课程目标。

(一)总的目标

比较全面系统地掌握计算机的基础知识和基本应用技能,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实验能力。对于各专业的学生而言,应具有熟练使用计算机操作系统、熟练办公软件、熟练上网操作的能力,以提高其综合素养。为专业或专业基础课打下扎实的基础。

(二)具体目标

(1)知识目标。

●了解计算机的基本知识;

●熟练掌握操作系统(Windows)操作方法;

●熟练掌握文字处理软件(Word2003)的使用;

●基本掌握电子表格软件(Excel2003)的使用;

●基本掌握演示文稿软件(PowerPoint2003)的使用;

●基本掌握演示文稿软件(FrontPage2003)的使用;

●了解计算机网络基础,熟练掌握Internet的应用。

(2)能力目标。

●独立获取知识的能力——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学习,学生具备宽

厚的基础知识,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养成独立自学获得更深

层次的计算机知识的能力即使用典型的专业软件(包)和工具来解

决本专业领域中问题的能力;同时不断地扩展知识面,更新知识结

构。

●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熟悉计算机(网络)操作环境及工作

平台,掌握正确的程序设计方法和思想;根据问题的特征、性质以

及实际情况,运用所学的计算机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进行分析、

研究,达到培养学生在本专业与相关领域中的计算机应用开发能力:也即是具备初步的应用程序开发能力,数据库应用系统的初步设计、开发与应用能力,多媒体应用系统的集成与开发能力。

●创新意识和能力——利用所掌握的最新的计算机知识、技术和方法

进行分析比较,不断思考问题、发现问题,在不同专业领域、不同

学科上有所创新和发展。

(3)素质目标。

●通过计算机基础课程教学,培养学生良好的计算机文化意识和信息

素养,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和刻苦钻研的精神,具有良好的社会责任

感与职业道德。

●通过学习计算机的发展历史、计算机的工作原理、计算机的应用技

术等,引导学生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激发学生的求知热情、探索精

神,把计算机当作未来工作的必备工具。

●面向应用,重视实践:通过计算机实验、实践环节(课程),启发

自主式学习,培养学生独立完成项目的能力,树立团队合作精神。(4)价值目标。

●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态度和严谨细致和工作作风;

●培养学生的网络安全意识;

●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

●培养学生诚实守信意识和职业道德;

●培养学生创新意识;

●培养学生信息化处理工作的意识和能力;

●培养学生的软件知识产权意识。

3、课程设计思路。

由于本课程是一个实践操作很强的课程,我们的教学指导思想是在有限的时间内精讲多练,培养学生的实际动手能力,自学能力、开拓创新能力和综合处理能力。所以我们在制订的教学计划时,理论学时和上机学时的比例设置为1:1,让学生有更多的时间练习操作性的知识。通过实验指导给出详细的操作步骤,锻炼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自学能力。布置实用性强的上机练习内容或全国计算机一级考试模拟练习,进一步提高学生使用计算机的技能,锻炼学生独立思考能力以及通过网络获取知识和整合知识的能力。为增加学生得兴趣将整本书中的内容分成七个独立模块进行组织教学。

在学生具有获得全国计算机一级证书能力的基础上,以“办公应用”的典型案例为载体,依据企业的“办公应用”岗位要求,确定“办公应用”关键技术为核心,突出“理论必需,应用为主”,重构课程教学内容,将职业岗位的能力需求作为课程的教学内容,及时掌握企业主流技术,使之及时转化为教学资源。其总体设计思路是,打破以知识传授为主要特征的传统学科课程模式,转变为以工作任务为中心组织课程内容,并让学生在完成具体项目的过程中学会完成相应工作任务,并构建相关理论知识,发展职业能力。

课程内容突出对学生职业能力的训练。

采用基于工作过程导向的项目式教学法,利用任务驱动的教学理念,将学习活动过程的设计融入教学过程中,以使学生借助教师的指导能够独立地完成学习活动,根据课程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水平,以单元为主,按照教学内容设立单元项目,把各专业学生关于计算机应用技能的掌握,分为计算机基础知识、Windows XP操作系统、Word 2003案例应用、Excel 2003案例应用、FrontPage2003案例应用、PowerPoint 2003案例应用、计算机网络基础知识七个单元项目,涵盖了各专业学生应该掌握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知识点,同时确定了每一个单元项目学生应该掌握的基本能力,根据能力的要求,将每个单元项目又划分为若干个工作任务。

考核方式突出“四个注重”。考核内容“注重”能力,考核形式“注重”

多样化,考核评价“注重”过程,考核机制“注重”多种奖励。注重过程考核,坚持全面评价,强调知行统一,对学生掌握知识起到积极作用。

二、课程教学内容、要求(分章或项目填写)

1、教学方法

1、理论课与实验课相结合,理论课采用大屏幕投影,结合电子讲稿或教学课件进行理论讲授与操作演示,把计算机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有机结合起来,突出重点难点,以培养学生创新精神与动手实践能力为目的。教师严格课堂管理,严格平时成绩测试管理,采用“实例教学法”,课前作好授课内容的实习操作样张给学生演示,让学生对学习内容一目了然。

2、习题使用和教材配套的《习题与上机指导书》,参考其他习题书,加大

习题量,增强授课内容的记忆理解。

3、理论教学内容改革:由于计算机应用技术的迅猛发展, 我们对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部分内容进行了部分教学改革。主要包括教学内容改革:进一步拓展、加深了网络应用和多媒体应用,增加了全国计算机二级公共基础的内容。

4、教学手段改革:进一步完善原有的大屏幕投影联机教学、多媒体教学、计算机无纸化网络考试。

5、实验教学环节改革:我们运用实例教学法既实习样张演示的教学方法,强化实训,强化实验课程教学,重视学生的计算机实际动手操作基本技能训练,培养学生掌握计算机新知识的能力。

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习题课、课外作业和上机实验等。通过本课程各个教学环节的学习,重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动手能力、计算机的实际操作能力。

(一)课堂讲授

教学方法尽量采用启发式教学、讨论式教学,在课堂上多提问,安排一些自学内容,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结合实际,更新教学内容,改进教学方法,通过实践环节,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创新能力。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可以采用板书和多媒体教学手段相结合的形式。

(二)习题课

①习题课:根据教学需要,适当安排习题课,通过习题课对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加以进一步的培养;

②学生必须独立、按时完成课外作业,作业完成情况作为评定学生平时学习成绩的依据之一。

2、作业。课堂作业与实践操作。(布置作业的目的与数量)

每节课后,都会布置相应的作业,以巩固所学内容。理论课的作业以书后练习题

3、实践操作

无。

4、考核方式

本课程采用形成性考核方式,即课程的总成绩由平时学习过程各个环节的考核和期末考试两部分形成,即平时成绩×0.3+期末考试×0.7=总评成绩。

根据课程教学目标,过程考核包括对学生上课出勤率、课堂回答问题情况、课堂作业完成情况以及课后综合实训项目的完成情况。

期末考试采用笔试,机试相结合的方式,以百分制评分,其中笔试与机试满分各为50分,考试时间各为60分钟。60分为及格。即期末考试成绩=笔试成绩+机试成绩。

题型比例:其笔试题中,选择题占60%,判断题占20%,填空题占10%。其机试题中,Word,Excel,FrontPage,PowerPoint各占25%。

三、实践教学环节

无。

四、实施建议

1、教材选用、编写的原则:

(一)目前选用全国高职高专教育“十二五”规划教材:《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2012),由我校老师张维国

主编。

(二)依据本课程标准编写教材,教材应充分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

课程设计思想。以技术应用能力培养为主线,结合职业技能证书考核要

求,合理安排教材内容。

(三)在形式上应适合高职学生的认知特点,文字表述深入浅出,内容采

用文字配合案例、习题、思考与分析等多种形式。

(四)为了提高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体现本课程项目导向的教学

特点,培养学生理解与应用的能力,教材应根据工作任务的需要设计相

应的技能训练活动。各项技能训练活动的设计应具有实用性、趣味性和

可操作性。

(1)、建议教材。

张维国主编的《信息技术》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7出版

张维国主编的《信息技术实验教程》东南大学出版社 2012年7出版

(2)、参考书。

1.杨振山、龚沛增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第四版)》高等教育

出版社,2004年7月出版。

2.杨焱林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同济大学出版社,2004年7

月出版

3.杨焱林主编的《大学计算机基础习题与实验》同济大学出版社

2006年7月出版。

4.贾昌传、贾银隽主编的《计算机应用基础》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6年2月出版。

5.李永平主编的《信息化办公软件高级应用》科学出版社

2009年1月出版。

2、教学建议

(1)教学设计的宗旨:紧紧围绕高职高专教育的人才培养目标,以学到实用技能、提高职业能力为出发点,注重提高学生综合应用和处理复杂办公事务的能力。在教学过程中注意情感交流、教书育人、工学结合,并实施分层次教学、因材施教。

(2)采用项目驱动教学法:使用以实际需求为题材制作的各种经典案例,通过“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总结提高”四部曲展开,采用项目引导、任务驱动的方法组织全部教学过程。

(3)采用多种方法的组合教学手段:全部教学在电脑机房上课,理论教学和实训操作相结合。授课采用投影+课件、网络+交流讨论,以及边讲、边看、边做、边讨论等多种教学手段,在做中学,在学中做,做到“教、学、做”一体化,同时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4)培养学生基本的计算机应用能力的同时,通过相关的教学活动设计(如团队合作、信息搜索、资料归档、阅读分析等),注重工学结合和学生职业素养的提高,彰显高等职业教育的“职业”特性,培养合格的职业人。

3、教学评价

(1)教学评价应体现项目引导、任务驱动型课程的特点,突出过程评价和阶段评价,结合学习态度、课堂问答、学生实践、项目设计、团队合作等进行综合评价。

(2)强调目标评价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评价,引导学生将理论知识灵活地应用于实践中。

(3)评价时注重学生动手能力和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对在学习和应用上有创新、肯专研的学生应在评价时给予鼓励。

4、教学资源开发利用

(1)注重课程资源和现代化教学的开发和利用,这些资源有利于创设形象生动的工作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和掌握。建议加

强课程资源的开发,建立多媒体课程资源的数据库,努力实现跨学校多媒体资源的共享,以提高课程资源的利用效率。

(2)积极开发和利用网络课程资源,充分利用电子书籍、电子期刊、数据库、数字图书馆、教育网站和电子论坛等网上信息资源,使教学从单一媒体向多种媒体转变;教学活动从信息的单向传递向双向互动转变;学生由单独学习向合作学习转变。

(3)产学合作开发课程资源,充分利用本行业典型的生产企业的资源,进行产学合作,建立实践实训基地,工学交替,满足学生的实习实训,同时为学生的就业创造机会。

(4)结合全国计算机一、二级考试要求,可建立相应练习试题库,通过练习和实践,进一步提高计算机等级考试的通过率。

5、教学内容更新说明

根据教育部计算机基础课指导委员会及全国普通高校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同时因为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更新教学内容,本课程完成了教学平台的转变,软件版本也实现了由Windows 2000、Office 2000转为Windows xp、Office 2003,并加深加宽了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创作了该课程的多媒体课件。教学内容的组织以教材为主但不拘泥于教材,不断吸收有关最新计算机发展成果,更新教学内容;根据不同的教学要求精选授课内容,做到重点突出、理论联系实际,不断渗透应用意识,努力做到教学内容能跟上计算机技术的发展步伐,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根据目前网络应用的情况,增加了有关计算机网络安全方面的内容。鉴于国家对知识产权的保护,在计算机软件系统章节中做了调整,增加了软件知识产权保护方面的内容。同时也增加了对主流硬件产品和IT新技术的介绍。

制定者:李俊

审定者:(系主任)批准者:(主管院长)校对者:

制定日期:2013年8月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解析 一.WORD 1.(2)字体、字号、两端对齐 ??????各段行间距倍: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 ?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

? 2.(2)第一段首字下沉3行,距正文0厘米: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 (3)页面设置: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 (4)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无”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体和选择*号) ? ? 3.(3)设置红色、倾斜、下划线为单波浪线:选中修改段落 5.(4)设置页眉:视图→页眉和页脚 10.(2)各段行间距为倍行距: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多倍行距

? ?? (4)设置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13.(4)设置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 14.(2)表格边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按要求画边框 ? 15.整表垂直居中:全选表格→点居中 文字水平居中,数据水平右对齐:选中文字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居中 选择数据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右对齐 表中底纹为灰色-30%:选中需要灰色部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点击油漆桶 ?

? ? ? ? ? ? ? ? ? ? ? ? ? 19.(2)替换文字:编辑→查找→替换→按要求输入文字

? (3)底端加入页码,起始页码为2:插入→页码→位置(底端)→格式→起始页码给标题加上20%的样式底纹:选中标题→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样式→20% ? (4)着重号:选中着重文字→格式→字体→着重号 (5)分栏:选中要分栏文字→格式→分栏→选择分栏栏数→选中分割线 ? ?

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试卷A(普本)

命题部门:外国语学院试卷序号: A 考试形式:闭卷学分: 考生校区:浦口考生班级:考生学号:考生姓名: 考试班级:09级普本(英语专业除外) 南京审计学院 20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注意事项 1.本次考试答题纸分两部分:答题卡(供阅卷机使用)和答题纸。 2.客观题(Part I – Part III)做在答题卡上,主观题(Part IV – Part VI)做在答题纸上。 3.划线要求: (1) 用HB—2B铅笔按照答题卡上的范例填写。 (2) 要有一定粗度,浓度盖过字母底色 (3) 代号划写不能用钢笔或圆珠笔,否则试卷作废。 (4) 修改要用橡皮擦干净,注意不要划错行。 4.答题卡上的学校代号和准考证号填写学生学号。不足十位数的请在学号前面加0,补足十位数。请在相应数字上划线。 5.答题卡上的试卷代号一定要划,否则阅卷机无法识别。 注意: 不按要求填涂答题卡而造成阅卷机无法识别,得不到成绩,由本人负责。 外国语学院大学外语教学部 2009年8月

2009级《大学英语》分级考试试卷 Part I. Reading Comprehension (40%) Directions:Read the following passages and choose the best answer to each of the questions or incomplete statements following the passage. You must read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and D, and decide which is the best answer. Then mark the corresponding letter on the Answer Sheet with a single line through the center. (2’×20) Passage 1 Questions 1 to 5 are based on the following passage. It has been a widespread belief that the American family is dying. But a new study reveals that the American family is stronger than ever. This study affords surprising evidence of the persistence of American commitments to family life. The American family is changing, not dying. It is becoming smaller, men and women are becoming more equal, and the divorce rate is higher. But despite the high divorce rate, marriage has never been more popular. The majority of divorced people remarry, but only 2% marry more than twice. Most marriages last a long time, and a large proportion of divorces are from teenage marriages. Depending on the specific situation, there’s often good reason for teenage marriages to break up. There is no evidence that children receive less attention from mothers who work outside the home than from mothers working inside the home. So far the amount of educational or development time hasn’t varied very much, whether or not the mother works outside the home. In fact, working mothers try to make up for it by setting aside time only for their children. The study shows that television is by far the most significant new childcare arrangement of this century. The most important activity for children up to age 14 is watching television. School is the second most time-consuming activity for children. They spend an average of about 19 hours a week in school. A larger proportion of children go to school earlier than ever before, and they stay in school longer. Another big change is that the proportion of very young children in daycare centers (日托站) has almost doubled in recent years. Compared with these two dramatic changes in child activity, the changes caused by mothers working outside the home appear very small. 1 The main idea of this article is that _______. A. the American family is dying B. young people today don’t want to get married C. the American family is changing, but it is stronger than ever D. education has resulted in dramatic changes in the American family 2 Which of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is NOT true? A. Marriage is more popular than before. B. Many divorced people remarry. C. The majority of marriages last long. D. Working mothers devote less time to their children.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和选择题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和选择题 1.(2)字体、字号、两端对齐 各段行间距1.5倍: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3.0 2.(2)第一段首字下沉3行,距正文0厘米: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3)页面设置: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4)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无”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体和选择*号) 3.(3)设置红色、倾斜、下划线为单波浪线:选中修改段落 5.(4)设置页眉:视图→页眉和页脚 10.(2)各段行间距为2.5倍行距: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多倍行距

(4)设置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13.(4)设置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14.(2)表格边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按要求画边框 15.整表垂直居中:全选表格→点居中 文字水平居中,数据水平右对齐:选中文字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居中选择数据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右对齐 表中底纹为灰色-30%:选中需要灰色部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点击油漆桶

19.(2)替换文字:编辑→查找→替换→按要求输入文字

(3)底端加入页码,起始页码为2:插入→页码→位置(底端)→格式→起始页码给标题加上20%的样式底纹:选中标题→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样式→20% (4)着重号:选中着重文字→格式→字体→着重号 (5)分栏:选中要分栏文字→格式→分栏→选择分栏栏数→选中分割线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

大学计算机基础分级教学模式的探索【摘要】大学计算机基础是高校对所有非计算机专业开设的一门公共的必修课,计算机技术更新快,实践性强,如何在教学中不断地创新,以适应信息时代对复合型人才的需求是授课教师值的深思的问题,文章通过对大学新生计算机应用能力的调查分析,结合本校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实际教学情况,提出了非计算机专业计算机基础课程的分级教学改革方案,以促进高校计算机基础教育的发展和高素质创新人才培养能力的提高. 【关键词】分级教学;计算机教学;模式university computer foundation teaching mode exploration li rongqin 【abstract】university computer is based on all non computer majors in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s a public course, computer technology updates fast, strong practicality, teaching how to constantly innovate, to adapt to the information age the demand for interdisciplinary talents teachers teach values of the thought of the problem, based on the computer application ability of university freshmen investigation and analysis, combined with the actual situation of basic computer courses teaching, puts forward the computer basic courses teaching reform scheme of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 汇总 LG GROUP system office room 【LGA16H-LGYY-LGUA8Q8-LGA162】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解析 一.WORD 1.(2)字体、字号、两端对齐 各段行间距倍: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 2.(2)第一段首字下沉3行,距正文0厘米: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3)页面设置: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4)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无”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体和选择*号) 3.(3)设置红色、倾斜、下划线为单波浪线:选中修改段落 5.(4)设置页眉:视图→页眉和页脚 10.(2)各段行间距为倍行距: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多倍行距 (4)设置页脚:视图→页眉和页脚 13.(4)设置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 14.(2)表格边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按要求画边框 15.整表垂直居中:全选表格→点居中 文字水平居中,数据水平右对齐:选中文字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居中 选择数据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右对齐 表中底纹为灰色-30%:选中需要灰色部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点击油漆桶 19.(2)替换文字:编辑→查找→替换→按要求输入文字 (3)底端加入页码,起始页码为2:插入→页码→位置(底端)→格式→起始页码 给标题加上20%的样式底纹:选中标题→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样式→20% (4)着重号:选中着重文字→格式→字体→着重号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课后习题答案大一

计算机基础作业 第一章计算机与信息社会 习题1 一、思考题: 1.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哪几个阶段?各阶段的主要特征是什么? 答:计算机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中小规模集成电路和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等4个阶段。 电子管计算机的特征是:采用电子管作为计算机的逻辑元件,内存储器采用水银延迟线,外存储器采用磁鼓、纸带、卡片等,运算速度只有每秒几千次到几万次基本运算,内存容量只有几千个字节,使用二进制表示的机器语言或汇编语言编写程序。 晶体管计算机的特征是:用晶体管代替了电子管,大量采用磁芯作为内存储器,采用磁盘、磁带等作为外存储器。 采用了中小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用集成电路代替了分立元件。集成电路是把多个电子元器件集中在几平方毫米的基片上形成的逻辑电路。 采用了大、超大规模集成电路的计算机的特征是:以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来构成计算机的主要功能部件,主存储器采用集成度很高的半导体存储器,目前计算机的最高速度可以达到每秒几十万亿次浮点运算。 4.计算机主要用于哪些领域? 答:计算机主要应用在科学和工程计算、信息和数据处理、过程控制、计算机辅助系统及人工智能等领域。 7.信息技术都包含那些? 答:信息技术主要包括信息基础技术、信息系统技术、信息应用技术三个层次。 二、选择题 1.最早的计算机是用来进行(A)的。 A )科学计算B)系统仿真C)自动控制D)信息处理 2.构成第二代计算机的主要电子元件是(B) A )电子管B)晶体管C)中.小规模集成电路D)超大规模集成电路 3.以下哪个不是计算机的特点(D) A )计算机的运行速度快B)计算机的准确度高C)计算机的存储容量巨大D)计算机的体积很小 4办公自动化属于计算机哪项应用(A) A )数据处理B)科学计算C)辅助设计D)人工智能 5.以下关于信息的特征不正确的是(B) A )共享性B)不可存储C)可处理性D)可传递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1)

1、(1)用Excel 制作如下表格 要求:1、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一行,键入“某大学研究生毕业分配表”,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数据右对齐,文字居中。 3、计算各年的“毕业生总数”。 4、将全表按“毕业生总数”的降序排列。 5、以年份为横坐标,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研究生毕业分配表”。 2、(2) 要求在左起第一张工作表中完成: 1、第一行填充颜色为灰色-25% 2、增加表格线,上表内所有文字居中(水平和垂直两方向,不能只点工具栏的居中),所有数据(包括第一列)右对齐(水平)。 3、利用公式计算每名学生的“总成绩”。 4、将全表按“总成绩”的降序排列。 5、选定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五列数据,以姓名为横坐标(系列产生在“列”,勾选上“分类X 轴”),绘制一柱形图,图表标题为“本学期期末成绩单”。 注:不要更改“姓名”“数学”“物理”“外语”“计算机”“总成绩”这些单元格的文字内容,否则将不能识别考生的答题内容。 3、(3)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在表的第一行前插入标题,幼圆,加粗,14号字。 2、增加表格线,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天蓝色。 3、统计每种花卉销售的总支数,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 4、使用花卉名称和统计两列数据建立三维圆饼图。 5、将全表按“统计”值的降序排序。

4、(4)要求: (1)按上表样式建表,表的第一行是标题,隶书,加粗,16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中。 (2)增加表格线,表中文字及数据均居中。 (3)第一列单元格底纹为淡黄色,第一行单元格底纹为淡绿色。 (4)统计每个单位产量的“合计”值,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保留1位小数。 (5)计算出各列的“平均值” 和“最大值”,要求必须使用函数计算,保留2位小数。 5、(5)要求: 1、表的第一行是表标题“某部门十月份工资表”,隶书14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外围框线为粗线。 3、计算各行的“实发工资”项,保留两位小数,要求必须使用公式或函数计算。 4、计算各列的“平均数”,要求必须使用函数或公式计算,保留一位小数。 5、将全表按“实发工资”的升序排序,如相同再按基本工资升序排序。 6、(6)要求: 1、表的第一行是标题“上半年利润表”,宋体加粗16号字,合并单元格并居于表的中央。 2、增加表格线,第一行单元格为黄色底纹。 3、计算各行的“税后利润”,要求必须使用公式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4、使用“月份”和“税后利润”两列数据绘制分离型三维饼图,显示百分比及数据标志。 5、计算各列的“总计”,必须使用函数计算,保留两位小数。

2019级本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2019级本科大学英语分级教学实施方案 为了更好适应不同层次学生个人发展和我校人才培养要求,进一步深化《大学英语》课程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英语的积极性和主动性,提高学生的英语应用能力,经商定,决定对我校《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 一、分级教学指导思想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指出:高校开设大学英语课程,一方面是满足国家战略要求,为国家改革开放和经济社会发展服务;另一方面,是满足学生专业学习、国际交流、继续深造、工作就业等方面的需要。 《大学英语教学指南》(2015)指出:大学英语教学目标分为基础、提高、发展三个等级;课程设置是教学目标在学校课程计划中的集中体现,各高校应根据学校类型、层次、生源、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等,遵循语言教学和学习规律,合理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课时,形成反映本校特色、动态开放、科学合理的大学英语课程体系。 《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2007)规定,大学英语教学应贯彻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以适应个性化教学,从而提高大学生英语综合应用能力的实际需要。在教学要求上,提出了“三层次,三要求”,即一般要求、较高要求和更高要求。 基于我校“一二三四”多元化人才培养模式,配合学校拔尖人才培养计划,创新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提高人才培养质量。 二、分级教学基本原则 分级教学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语言学习规律,以学生的英语基础和水平为依据,按照“分类指导、因材施教”的原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不断增强其自主学习能力,以适应个性化教学的实际需要,并使学生的学习潜力得到充分发挥。 三、分级教学层次划分 结合我校本科学生培养目标要求和我校教学资源现状,把大学英语课程按照学生英语实际水平划分为A、B 、C三个层次。 2019级入校本科学生(不包括国际教育学院和外国语学院)继续实行分级教学。 1.分级标准 根据新生高考英语成绩,大约前10%学生进入A级班学习,每班不超过60人;艺术体育类专业学生(包括音、体、美、播音主持等专业,高职高专学生,3+4本科学生)为C级班,每班不超过80人;其余学生进入B级班,每班不超过80人。A、B、C三级分别制定课程教学大纲和考核命题方案。 2.A、B级实行动态管理

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清华大学出版社)课后习题答案全(借鉴内容)

计算机课后练习答案

习题1 1.1 选择题 1. 美国宾夕法尼亚大学1946年研制成功的一台大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名称是( C)。 A) Pentium B) IBM PC C) ENIAC D) Apple 2.1981年IBM公司推出了第一台(B)位个人计算机IBM PC5150。 A) 8 B) 16 C) 32 D) 64 3. 中国大陆1985年自行研制成功了第一台PC 兼容机,即(C)0520微机。 A) 联想B) 方正C) 长城D)银河 4. 摩尔定律主要内容是指,微型片上集成的晶体管数目每(C)个月翻一番。 A) 6 B) 12 C) 18 D) 24 5. 第四代计算机采用大规模和超大规模( C)作为主要电子元件。 A) 电子管B) 晶体管C)集成电路D)微处理器 6. 计算机中最重要的核心部件是( B)。 A) DRAM B) CPU C) CRT D) ROM 7. 将微机或某个微机核心部件安装在某个专用设备之内,这样的系统称为(C)。 A) 大型计算机B) 服务器C) 嵌入式系统D)网络 8. 冯.诺依曼计算机包括,(B)、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部分组成。 A) 显示器B)运算器C)处理器D)扫描仪 9.从市场产品来看,计算机大致可以分为大型计算机、(C)和嵌入式系统三类 A) 工业PC B) 服务器C) 微机D) 笔记本微机 10.大型集群计算机技术是利用许多台单独的(B)组成的一个计算机系统,该系统能够像一台机器那样工作。 A) CPU B) 计算机C) ROM D)CRT 1.2 填空题 1. 计算机的发展经历了(电子管)、(晶体管)、(集成电路)和(大规模集成电路)四代变迁。 2.未来的计算机可能朝着(量子计算机)、(光子计算机)、(生物计算机)等方向发展。 3. 计算机系统是由(硬件系统)、(软件系统)两部分组成的。 4. 从目前市场上产品来看,微机包括(个人计算机)、(苹果系列微机)、(一体微机)、(笔记本微机)、(平板微机)、(掌上微机)和PC 服务器等几种。 5. 微处理器是由(运算器)、(控制器)和(一些寄存器)组成。 1.3 简答题 1. 什么是摩尔定律?你认为摩尔定律会失效吗?为什么? 答:摩尔定律是由英特尔(Intel)创始人之一戈登·摩尔(Gordon Moore)提出来的。其内容为:集成电路上可容纳的晶体管数目每18个月翻一番。这一定律揭示了信息技术进步的速度。 芯片上元件的几何尺寸总不可能无限制地缩小下去,这就意味着,总有一天,芯片单位面积上可集成的元件数量会达到极限,所以摩尔定律总有一天会失效。 2. 什么是硬件?计算机主要有哪些硬件部件组成? 答:计算机硬件系统是指计算机系统中看得见、摸得着的物理实体,即构成计算机系统各种物理部件总称。计算机硬件是一大堆电子设备,它们是计算机进行工作的物质基础。微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解析 一.WORD 1.(2)字体、字号、两端对齐 各段行间距1.5倍: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Microsoft 公式3.0 2.(2)第一段首字下沉3行,距正文0厘米: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或者你才在上一个洞吞了柏忌,下一个洞你就为抓了老鹰而兴奋不已。 (3)页面设置:文件→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4)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无”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体和选择*号) 只有凭借毅力,坚持到底,才有可能成为最后的赢家。这些磨练与考验使成长中的青少年受益匪浅。在种种历练之后,他们可以学会如何独立处理问题;如何调节情绪与心境,直面挫折,抵御压力;如何保持积极进取的心态去应对每一次挑战。往往有着超越年龄的成熟与自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讲解

Windows操作: 1、一些快捷键:ctrl+c复制ctrl+x剪切ctrl+v粘贴ctrl+z恢复ctrl+s保存ctrl+a全选Ctrl + Shift各种输入法循环切换Ctrl+空格中西文切换Delete删除print screen复制整个屏幕内容Alt+Tab切换当前窗口 2、要掌握操作 (1)选定文件或文件夹 (2)打开文件或文件夹 (3)创建文件和文件夹(重点/难点) (4)复制/移动文件或文件夹 (5)删除文件或文件夹 (6)创建文件的快捷方式 (7)更改文件或文件夹的名称 (8)查看及设置文件和文件夹的属性 (9)查找文件和文件夹(*与?) 3、创建新文件 [1].右键选择“新建”-〉“文本文档” [2].确认创建的文件是否有扩展名txt [3].显示扩展名 将“隐藏已知文件类型的 扩展名”选项的勾去掉

[4]. 将文件名与扩展名一起去掉,改成指定的名字与扩展名

Office 操作 在office 中当选定表格、图片、文本框、艺术字等等时会出现浮动选项卡,相应的一些设置在浮动选项卡中设置。 Word 操作: 1、 文本输入:中文和英文输入法互相切换(CTRL+SPACE ) 不同输入法之间的切换(CTRL+SHIFT ) 段落结束标记(回车符); 一些标点的输入:顿号:\(中文标点)、书名号:<>(中文标点)、省略号:^ (中文标点)、圆点:@(中文标点) 软键盘的使用。 2、 文档排版常用操作: ①字符格式:字体、字号、字型、颜色、字符间距、字体效果(空心、阴影等)、着重号、下划线 开始-〉字体 ②段落格式:对齐方式、段落缩进、首行缩进、段落间距、行距、项目符号和编号 开始-〉段落 注意:√这里的对齐方式包括段落文字、页眉页脚的对齐方式,但是单元格的对齐方式不在此处。 √编号设置不成功时,点击“定义新编号格式”中 重新选择指定的编号即可。 ① 边框和底纹:要区分段落和文字边框以及段落和文字底纹,没有指明的话可以看样张 页面布局-〉页面背景-〉页面边框 边框的设置注意是方框还是阴影或是其他,样式颜色宽度选择正确,注意文字边框和段落边框的不同。 注意范围的选择(文字和段落)

全国大学生计算机等级考试题集

一、考试基本步骤 典型的考试过程分为四步:建立个人文件夹-->登录-->做题-->交卷。 1.建立个人文件夹 考生最好先建立一个文件夹,用于存放从考题中下载的文件或者自己建立的各种文件。 请一定要记住这个文件夹的名字。 2.考生登录 打开IE浏览器,在地址栏中输入考试系统的IP地址(监考教师负责将此地址在考试开始前告知考生), 请注意:考试系统服务器的IP地址必须填写完整,“http://”不能省略,8869前为冒号而非一个点。 正确填写后,按回车键, 此时考生需要将自己的考号按界面上的要求各输入两遍(考号为9位)。 若你的考号输入完全正确,单击“登录”按钮,系统将显示一个确认界面。如果你确认考号和姓名正确,单击“正确,开始考试”按钮,即可进入考试系统,显示答卷界面。 3.做题 考生可在试卷界面下答题。请一定要注意及时单击“保存”按钮保存你的答题结果,以防出现死机等意外,确保考试顺利完成。你单击“保存”按钮后,系统除了保存你当前的答题结果,还将显示你的答题概况。 4.交卷 交卷是整个考试过程的一步关键操作,当你将整份试卷全做完时,一定要单击“交卷”按钮将你的答卷上交考试系统。交卷时,考试系统将要求输入你的考号以确认。 试卷一旦上交,任何人包括你自己均不能再修改该试卷,交卷前,请你一定要多检查几遍自己的答卷,交上就不能再改了。 执行交卷操作应该争取在考试时间结束前的5分钟左右,以留有余地,不要等到考试时间快用尽时,剩十几秒或几十秒才慌慌张张交卷,因为此时交卷的人比较集中,服务器很可能过于繁忙,这样一来你的交卷操作就有可能难以实现,而影响你的成绩。 交卷操作成功完成后,将显示的交卷结果界面。 二、各题型的答题方法 1.单项选择题 直接用鼠标单击正确的选项即可。 2.数据库填空题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类教学实施方案详解

附件1 大学英语课程分级分类教学实施方案 为贯彻因材施教原则和强调学生个性化发展的思想,全面提高大学英语教学质量和水平,根据教育部《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教高厅〔2007〕3号,以下简称《英语课程要求》),结合我校实际,特制定本实施方案。 一、基本要求 根据教育部《英语课程要求》之规定,大学英语课程设置分为基础和高级两个阶段。学生根据要求完成各级别的大学英语课程学习内容,考核合格即符合大学英语课程结业要求。 基础阶段为全校公外学生必修课程,含英语听说课、英语读写课以及英语学习系列讲座,主要突出语言基本知识学习与技能训练。高级阶段课程为A级和B级起点学生及部分C级、D 级起点学生必修课程,强调专业技能和文化导入。 二、分级管理 1. 大学英语课程实行分级教学,原则上分为A级班(对应大学英语3级)、B级班(对应大学英语2级)、C级班(对应大学英语1级)三个级别,学生数分别占当年新生总数的比例为20%、30%、50%,可根据生源英语水平整体情况进行调整。另设D级班(对应大学英语预备级),主要授课对象为艺术类、专科班等学生。 2. A、B、C级班学生数以学校规定的当年正常班学生数组织教学,D级以各班实际学生数组织教学,公共外语教学部可根据有利于合理编班和有利于学生学习的原则进行调整,各班学生数超出校、院两级规定的学生数的,按校、院两级有关规定给予系数补足。在教学侧重点方面,A级班学生以听说为主,读写为辅;B级班读写和听说兼顾;C级和D级学生以读写为主,听说为辅。 四个级别课程安排分别见下表:

3. 新生入学后自愿报名参加大学英语分级考试,按成绩进入A级、B级或C级班。不参加分级考试者,直接进入C级班;列入高级班的同学可以申请进入低级班学习;列入低级班的同学不能申请进入高级班学习。根据生源情况和学生意愿进行分级后,进入B级班(二级起点班)学习的同学,大学英语C1(一级)课程免修;进入A级班(三级起点班)学习的同学,大学英语C1、B2(一、二级)课程免修。 4.学生在大学英语学习期间根据学习情况可以申请越级学习。具体办法是:本级别期末考试成绩在80分以上的学生,可在下一学期期初第一周提出越级学习申请,以高一级班的缓考考试作为越级考试,成绩合格者,经任课教师同意,外国语学院越级学习审核小组审核通过,可到高一级别学习。例如,B级班(2级起点)学生在第二学期初可申请参加3级水平考试,成绩合格者可越到4级(A4学期)学习,其三级(A3学期)期末成绩以本次越级考试成绩记载。 5.所有学生必须通过B2阶段的学习才能报考国家大学英语四级CET4(三级起点班的学生一入学后即可报名参加CET4考试)。A级班和B级班学生通过CET4考试并取得成绩通知,在继续修完本学期课程后可直接进入A级班的A5阶段,继续完成大学英语高级阶段的学习,其越级所缺期末考试的成绩以上学期期末考试成绩记载。C级班的同学原则上需修完四个学期的大学英语课程才能取得大学英语的所有学分,如果在第四学期之前通过大学英语四级考试,提前一个学期考过,按B级班学分和成绩管理;提前二学期考过,按A级班学分和成绩管理。 6. 艺术类学生分级遵行以下原则:在征求学生意愿的前提下,学生高考成绩达90分的,可编入C级班学习,进入A级、B级班则需要通过全校新生入学分级考试,其他学生均进入预备级,完成本方案的D0、C1、B2、A3阶段课程学习。 7. 对于基础课程阶段期末考试不及格且没有通过四级考试的同学,可以跟随原班就读,但上学期期末大学英语课程不给予学分,学生可以通过考过CET4获得学分或者插入下个级别班参

大一大学计算机基础教程期末考试题

1、在Windows启动后,要执行某个应用程序,下列方法中,___ D __是错误的。 A.在资源管理器中,用鼠标双击应用程序名 B.利用“开始”菜单的“运行”命令 C. 在资源管理器中,选择应用程序,击Enter键 D.把应用程序快捷方式添加到“开始”菜单的“程序”--“启动”组中 2、在Word中,系统默认的中文字体是(B)。 (A)黑体 (B)宋体 (C)仿宋体 (D)楷体 3、在Excel中,使用“保存”命令得到的文件格式为___ D ____。 A、.doc B、.exe C、.txt D、.xls 4、在PowerPoint中,可对母版进行编辑和修改的状态是(C)。 (A)幻灯片视图状态 (B)备注页视图状态 (C)母版状态 (D)大纲视图状态 5、IP地址是由一组长度为(C)的二进制数字组成。 A.8位 B.16位 C.32位 D.20位 6、下列IP地址中,不正确的是(C)。 (A)192.42.34.212 (B)202.116.37.228 (C)202.116.38.256 (D)222.200.132.253 7、下面不属于局域网络硬件组成部分的是(D)。 A.网络服务器 B.个人计算机工作站 C.网络接口卡 D.调制解调器 8、网络传输的速率为8Mbit/s,其含义为(B)。 A.每秒传输8兆个字节 B.每秒传输8兆个二进制位 C.每秒传输8000千个二进制位 D.每秒传输800000个二进制位

9、在一座办公楼内各室计算机连成网络属于(B)。 A.WAN B.LAN C.MAN D.GAN 10、PC机的(C)一般由静态RAM组成。 (A)外存 (B)CMOS系统参数存储器 (C)Cache (D)主存 11、计算机的工作过程本质上就是(A)的过程。 A.读指令、解释、执行指令 B.进行科学计算 C.进行信息交换 D.主机控制外设 12、微型计算机常用的针式打印机属于(A)。 (A)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B)击打式字模打印机 (C)非击打式点阵打印机 (D)激光打印机 13、操作系统是(A)。 (A)计算机与用户之间的接口 (B)主机与外设之间的接口 (C)软件与硬件之间的接口 (D)高级语言与汇编语言之间的接口 14、“32位微机”中的32指的是(B)。 (A)微机型号 (B)机器字长 (C)内存容量 (D)存储单位 15、要表示从0到99999的所有的数,至少需要用(D)位二进制数。 (A)14 (B)15 (C)16 (D)17 1、在Windows中的“任务栏”上显示的是(A)。 (A)系统正在运行的所有程序 (B)系统后台运行的程序 (C)系统禁止运行的程序 (D)系统前台运行的程序 2、在Word中,要将页面大小规格由默认的A4改为B5,则应该选择“页面设置”命令中的(D)选项卡。 (A)页边距 (B)纸张来源

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精品文档解析大学计算机基础操作题汇总 WORD 一. )字体、字号、两端对齐(1.2 倍:各段行间距1.5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 (3)插入图片:插入→图片 设置版式:在图片上右键→设置图片格式→版式 (4)设置页码和页码位置:插入→页码 3.0 Microsoft 5()输入公式:插入→对象→公式. 精品文档

选中要下沉段落→格式→首字下沉行,距正文)第一段首字下沉30厘米:22. ( /)页面设置:文件(3→页面设置→页边距版式(页眉). 精品文档 以外的图上)自定义→字符(修改字”)项目符号设置:格式→项目符号和编号→(点在除了“4(无体和选择*号)

选中修改段落3)设置红色、倾斜、下划线为单波浪线:3.(视图→页眉和页脚5.(4)设置页眉:10.(2)各段行间距为2.5倍行距:格式→段落→缩进和间距→行距→多倍行距 . 精品文档 (4视图→页眉和页脚)设置页脚:)设置页面边框:格式→边框和底纹→页面边框13.(4 )→按要求画边框)表格边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214. ( 整表垂直居中:全选表格→点居中15. 文字水平居中,数据水平右对齐:选中文字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居中选择数据单元格→右键→单元格对齐方式→选水平右对齐)→点击油漆选中需要灰色部分→(视图→工具栏→表格和边框(前面有√:表中底纹为灰色-30% 桶 . 精品文档

219.()替换文字:编辑→查找→替换→按要求输入文字. 精品文档 插入→页码→位置(底端)→格式→起始页码3)底端加入页码,起始页码为2:(的样式底纹:选中标题→格式→边框和底纹→底纹→样式→20%20%给标题加上 )着重号:选中着重文字→格式→字体→着重号(4 )分栏:5选中要分栏文字→格式→分栏→选择分栏栏数→选中分割线(

谈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

谈计算机基础课分级教学 发表时间:2014-08-27T09:29:03.730Z 来源:《教育研究*教研版》2013年8月下作者:陈桂海[导读] 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随着信息技术迅猛发展和计算机技术日益普及,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面临着新的挑战。针对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的状况,对计算机基础课实施分级教学改革能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加强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使不同水平的学生计算机能力得到相应的提高。 1 目前高中计算机基础课教学的现状分析 1.1 学生学习的起点不一。许多城市的中学已普遍开设了计算机基础课,而日益增加的家庭计算机又为部分学生提供了良好的计算机学习环境,使相当多的学生在入学前就具备了一定的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能力,部分学生对计算机非常精通。来自城市的学生,计算机基本知识和应用水平普遍高于来自农村的学生。入学前计算机水平较高的学生上课感到内容太浅,而入学前程度低的学生又感到听不懂、跟不上,课后难以消化。学生学习起点不一,给教学实施带来了很大的困难。 1.2 教学内容过于系统。由于非计算机专业的学生学习计算机技术是为了将计算机作为工具来使用,他们今后是计算机的应用者,因此,他们所需的计算机知识应注重应用性和实用性。而目前教学使用的教材和计算机等级考试的要求过于完整和系统,从二进制的转换、操作系统发展到网络体系结构,使理论授课内容非常庞杂,难以突出重点。另外,在授课的安排上,因学生首先接触到的内容不是面向应用的,而是一大堆的概念和术语,使学生原本认为非常有趣的事变得十分枯燥乏味,影响了学生应有的学习热情。 1.3 教学模式陈旧,学生学习个性无法发挥。计算机基础课虽然改进了教学手段,使教学内容表达趋于直观,增大了课堂信息量,提高了教学效率。但是,教与学的关系还是“你教我学”,所不同的是将教材的内容搬上了计算机投影的大屏幕,学生始终处于被动学习的地位,仍是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学生获取的知识和信息的渠道只能来自于课堂上的教师讲授。事实上,学生缺乏的是学会如何学习,如何通过多种渠道获取与学习内容相关的信息。另外,由于同一学习起点的学生也存在着学习上的差异,采取单一的教学组织形式,难以适应不同学习能力的学生,不利于因材施教。因而,学生学习的主动性被忽视,甚至被压抑,直接影响了教学效果。 2 分级教学的改革思路 2.1 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模式。教学模式改革传统的教学模式,采用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指导相结合的教学模式,即:班级授课与学生自主网上学习相合的教学模式。将计算机基础多媒体课件和相关知识、链接放在校园网上,并提供学生自由上网学习的环境,改变学生单渠道从教师那里获得学习信息的状况。同时精减正常班理论授课学时,鼓励学生在课后通过上网进一步对课程自主学习,留给学生更多的学习时间和学习内容的选择权。 2.2 教学内容和各科知识结合。可以结合学生所学的科目,设计一些练习和作业,而不必采用教材中的例子或作业。这样既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又加深了学生对所学科目的认识与理解;同时培养了学生的学习意识。 3 分级教学实施中应注意的问题 3.1 加强学生对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经过分级后,被分到慢班低层次的学生或许会产生自卑心理,再加上同班同学的层次较近,缺乏一种互相激励的环境,他们中有些人可能会自暴自弃。因此,课前加强学生对于分级教学的正确认识,解决他们的心理困惑是非常必要的。同时,教师需要让学生意识到分级教学是为了他们的学习,也要让他们明确经过努力学习后,低层次进入高层次学习的机会绝对是有的,分级教学对于每个学生是公平的。 3.2 加强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在分级教学中,应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强调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师要起到引导的作用,学习的任务只能靠学习者自己去完成。只有学生充分了解到自主学习的重要性,他们在学习中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从而把教师的教学目的转化成学生的学习目的,同时在此基础上制订适合自己的学习计划,将学习策略与自主学习有机结合起来。 3.3 加强学生创新能力和实践能力的培养。学生在基于网络的学习环境中,不但可以学习已框定的课程内容,也可以通过网上查询,链接到相关网站,获取相关的学习信息,完全打破了单向获取知识的渠道。在这里,学习的过程和学习的结果完全由学生自己实践和寻求,不必按教材系统去学。它将包含两种能力的锻炼:①信息的获取;②信息的运用。另外,学生在学习课程的同时,还使自己计算机应用能力得到了不同程度的提高。 3.4 把握因材施教原则。“因材施教”是指教师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充分考虑学生之间的个别差异,有的放矢地进行教育。 教师要针对学习者不同的语言能力、认知风格、动机、态度和性格等个体差异来施行不同的教学要求、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以此激励,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学习中得到“满足”。当然,要做到因材施教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必须经过多年的教学经验积累和不断地学习。教学要与科学技术以及社会经济发展相结合,尤其是计算机基础教学,更应与当前计算机应用技术的发展相适应。今后我们将面临许多的新情况和新问题,计算机基础的分级教学改革还需要进一步的探索和实践。作者单位:河北省青县职教中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