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的神经干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的神经干细胞
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的神经干细胞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万方数据

神经胶质细胞--脑内的神经干细胞

作者:王育凯, 田东萍

作者单位:515041,汕头大学医学院病理学教研室

刊名:

国外医学(脑血管疾病分册)

英文刊名:CEREBROVASCULAR DISEASES FOREIGN MEDICAL SCIENCES

年,卷(期):2004,12(12)

本文读者也读过(10条)

1.孟凡珍.万燕杰.徐静.曾因明中枢神经胶质细胞与认知功能[期刊论文]-实用医学杂志2008,24(23)

2.耿战辉.程义勇重新认识神经胶质细胞[期刊论文]-生理科学进展2003,34(3)

3.常笑雪.张鑫.CHANG Xiao-xue.ZHANG Xin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河南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2008,26(3)

4.李清.刘菊英.李元涛神经胶质细胞:疼痛治疗新靶点[期刊论文]-郧阳医学院学报2007,26(2)

5.胡波.隋建峰.HU Bo.SUI Jian-feng神经胶质细胞调节突触可塑性机制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医学杂志2005,4(3)

6.窦攀.王学美.DOU Pan.WANG Xue-mei中药对神经胶质细胞作用的研究进展[期刊论文]-环球中医药2009,2(4)

7.王渊.汪明.Wang Yuan.Wang Ming神经胶质细胞的功能[期刊论文]-中学生物学2009,25(8)

8.富名水.张皙.张喜梅.王方.顾青视网膜色素上皮细胞条件培养液促进视网膜神经胶质细胞增生[期刊论文]-眼科研究2002,20(6)

9.苏心.张文治.蔡英.SU Xin.ZHANG Wenzhi.CAI Ying缺氧对神经胶质细胞hif-1基因表达和凋亡的影响[期刊论文]-中华神经外科疾病研究杂志2008,7(5)

10.李丽霞.Li Lixia神经胶质细胞的研究现状[期刊论文]-陕西师范大学继续教育学报2005,22(3)

本文链接:https://www.360docs.net/doc/e32002306.html,/Periodical_gwyx-nxgjbfc200412014.aspx

研究1H-MRS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研究1H-MRS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鉴别诊断中的应用 摘要:目的探讨T 1H-MRS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选取经手术病理或临床确诊的30例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患者。采用美国GE公司Signa EXCITE HD 超导型MR扫描仪对所有患者行颅脑常规MRl扫描和二维多体素144 ms序列扫描。采用Functool软件包后处理,分别测定瘤体区、瘤周区及健侧相应区域的胆碱/肌酸(Cho/Cr)、胆碱/氮-乙酞天门冬氨酸(Cho/NAA)、氮-乙酞天门冬氨酸/肌酸(NAA/Cr)比值的变化,并对结果利用软件包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瘤体区Cho/NA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瘤周区Cho/Cr、Cho/NAA值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结论 1H-MRS在鉴别诊断高级别胶质瘤和转移瘤中有重要价值,对瘤周区的 Cho/Cr、Cho/NAA值的检查是鉴别胶质瘤和转移瘤的重要手段,特别对于单发脑转移瘤更具鉴别意义。 关键词:质子磁共振波谱;颅内肿瘤;多体素;鉴别诊断 高级别胶质瘤和脑转移瘤是颅内较常见的脑肿瘤,CT和常规MRI是检查二者的主要方法,但对于二者的鉴别诊断有一定的难度,尤其对于转移瘤单发或胶质瘤多发的患者就更难以鉴别。核磁共振波谱(magnetic resonance spectroscopy,MRS)是一种利用磁共振化学位移现象来测定人体内部器官及组织代谢、生理生化改变的定量分析方法,可用于观察颅内肿瘤的生化和代谢物的变化。本文通过 MR仪进行多体素1H-MRS分析高级别脑胶质瘤和转移瘤瘤体及瘤周代谢物的成分及变化,探讨多体素1H-MRS在高级别脑胶质瘤与脑转移瘤中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 统计学处理本研究数据为计量资料,全组数据资料采用软件进行处理,首先对所有数据进行正态性分布和方差齐性检验,两组数据比较采用t检验,所有统计结果以x±s形式表示。P),而瘤周区Cho/Cr、Cho/NAA值比较有统计学意义(P),P值结果见表2。 表1 两组肿瘤的瘤体区、瘤周区各代谢物比值(x±s) 组别Cho/CrCho/NAANAA/Cr 高级别胶质瘤瘤体区±±±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神经胶质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细胞瘤,胶质瘤,神经外胚层肿瘤,神经上皮肿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脑外科 病症体征:步态不稳,癫痫性头痛,颅内压增高,眩晕 疾病介绍: 神经胶质瘤是什么?肿瘤起源于神经间质细胞,即神经胶质,室管膜,脉 络丛上皮和神经实质细胞,即神经元,大多数肿瘤起源于不同类型的神经胶质,但根据组织发生学来源及生物学特征类似,对发生于神经外胚层的各种肿瘤, 一般都称为神经胶质瘤 症状体征: 神经胶质瘤有哪些症状? 神经胶质瘤的病程依其病理类型和所在部位长短不一,自出现症状至就诊 时间一般多为数周至数月,少数可达数年。恶性程度高的和后颅窝肿瘤病史多 较短,较良性的肿瘤或位于所谓静区的肿瘤病史多较长。肿瘤如有出血或囊肿 形成、症状发展进程可加快,有的甚至可类似脑血管病的发展过程。 症状主要有两方面的表现。一是颅内压增高和其他一般症状,如头痛、呕吐、视力减退、复视、癫痫发作和精神症状等。另一是脑组织受肿瘤的压迫、 浸润、破坏所产生的局部症状,造成神经功能缺失。 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 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 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 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呕吐系由于延髓呕吐中枢或迷走神经受刺激所致,可先无恶心,是喷射性。在儿童可由于颅缝分离头痛不显著,且因后颅窝肿瘤多见,故呕吐较突出。 颅内压增高可产生视乳头水肿,且久致视神经继发萎缩,视力下降。肿瘤 压迫视神经者产生原发性视神经萎缩,亦致视力下降。外展神经易受压挤牵扯,常致麻痹,产生复视。 一部分肿瘤病人有癫痫症状,并可为早期症状。癫痫始于成年后者一般为 症状性,大多为脑瘤所致。药物不易控制或发作性质有改变者,都应考虑有脑 瘤存在。肿瘤邻近皮层者易发生癫痫,深在者则少见。局限性癫痫有定位意义。

关于神经干细胞

.关于神经干细胞 定义是一类具有多向分化潜能, 能够自我复制, 在特定诱因下, 能够向神经元或神经胶质细胞分化的未分化细胞的总称。它是神经系统形成和发育的源泉。其主要功能是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或细胞凋亡的更新。 特点⑴自我更新:神经干细胞具有对称分裂及不对称分裂两种方式,从而保持干细胞库稳定。对称分裂由一个神经干细胞产生两个神经干细胞;在特定诱因下进行非对称分裂,会产生神经干细胞和神经胶质细胞(astrocyte,oligodendrocyte)。⑵多向分化潜能:神经干细胞可以向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分化,其分化与局部微环境(niche)密切相关。⑶低免疫源性:神经干细胞是未分化的原始细胞,不表达成熟的细胞抗原,可以不被免疫系统识别。⑷良好的组织融合性:可以与宿主(即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的患者)的神经组织良好融合,并在宿主体内长期存活。 发现时间1992年,Reynodls等从成年小鼠脑纹状体中分离出能在体外不断分裂增殖,且具有多种分化潜能的细胞群,并正式提出了神经干细胞的概念,从而打破了认为神经细胞不能再生的传统理论。 产生区域神经干细胞主要产生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subvetricular zone)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区(SGZ,subgranular zone)。成人大脑中每天有3万个神经干细胞产生,按照从脑室周围的室管膜下区(SVZ)通过侧迁移流RMS(rostral migratory)最后到达嗅球 OB(olfactory bulb) 的方向移动。增殖时间为12~28天/代。 2.治疗机理与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的治疗机理 ⑴患病部位组织损伤后释放各种趋化因子,可以吸引神经干细胞聚集到损伤部位,并在局部微环境的作用下分化为不同种类的细胞,修复及补充损伤的神经细胞。 ⑵由于缺血、缺氧导致的血管内皮细胞、胶质细胞的损伤,使局部通透性增加,另外在多种黏附分子的作用下,神经干细胞可以透过血脑屏障,高浓度的聚集在损伤部位。 ⑶神经干细胞可以分泌多种神经营养因子,刺激原有神经元和神经胶质细胞,促进损伤细胞的修复。 ⑷神经干细胞可以增强神经突触之间的联系,建立新的神经环路,降低脑部氧化性压力。 神经干细胞的应用领域 神经干细胞主要应用于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包括脑部和脊髓损伤的治疗。面前可以治疗的疾病包括脑瘫,脑膜炎后遗症, 脑发育不良脑, 中风(脑出血,脑梗塞)及后遗症, 脑外伤及脊髓损伤, 运动神经元病, 肌萎缩性侧索硬化症(ALS), 帕金森病, 脑萎缩, 共济失调, 癫痫, 多系统萎缩症(MSA), 老年性痴呆及血管性痴呆, 各种舞蹈症, 急性感染性多发性神经根炎(格林巴利氏病), 神经性耳聋, 面瘫及各类周围神经病。 目前有许多研究结果证明神经干细胞的分化潜能不仅仅局限于所属组织,在特定环境(niche)中,在一些细胞因子和蛋白的作用下,可以跨过神经系统而分化成其他类型的组织细胞,即具有横向分化潜能。如神经干细胞可被诱导分化为肌细胞和造血前体细胞。这无疑在理论上扩大了神经干细胞在今后的应用范围,使得更多用现今医学手段无法治愈的患者看到希望。 3.本公司的神经干细胞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脑胶质瘤诊疗规范(完整版) 12月21日,国家卫健委发布《关于印发原发性肺癌等18个肿瘤诊疗规范的通知》,其中的《脑胶质瘤诊疗规范》的全文如下: 一、概述 脑胶质瘤是指起源于脑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世界卫生组织(WHO)中枢神经系统肿瘤分类将脑胶质瘤分为Ⅰ-Ⅳ级,Ⅰ、Ⅱ级为低级别脑胶质瘤,Ⅲ、Ⅳ级为高级别脑胶质瘤。本规范主要涉及星形细胞、少突胶质细胞和室管膜细胞来源的高、低级别脑胶质瘤的诊治。 我国脑胶质瘤年发病率为5-8/1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脑胶质瘤发病机制尚不明了,目前确定的两个危险因素是:暴露于高剂量电离辐射和与罕见综合征相关的高外显率基因遗传突变。此外,亚硝酸盐食品、病毒或细菌感染等致癌因素也可能参与脑胶质瘤的发生。 脑胶质瘤临床表现主要包括颅内压增高、神经功能及认知功能障碍和

癫痫发作三大类。目前,临床诊断主要依靠计算机断层扫描(CT)及磁共振成像(MRI)检查等影像学诊断,磁共振弥散加权成像(DWI)、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TI)、磁共振灌注成像(PWI)、磁共振波谱成像(MRS)、功能磁共振成像(f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PET)等对脑胶质瘤的鉴别诊断及治疗效果评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确诊需要通过肿瘤切除或活检获取标本,进行组织和分子病理学检查,确定病理分级和分子亚型。目前主要的分子病理标记物包括:异柠檬酸脱氢酶(IDH)突变、染色体1p/19q联合缺失状态(co-deletion)、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启动子区甲基化、α地中海贫血伴智力低下综合征X连锁基因(ATRX)突变、端粒酶逆转录酶(TERT)启动子突变、人组蛋白H3.3(H3F3A)K27M突变、BRAF基因突变、PTPRZ1-MET 基因融合、miR-181d、室管膜瘤RELA基因融合等。这些分子标志物对脑胶质瘤的个体化治疗及临床预后判断具有重要意义。 脑胶质瘤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肿瘤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遗传学检测。手术治疗原则是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而常规神经导航、功能神经导航、术中神经电生理监测和术中MRI实时影像等新技术有助于实现最大范围安全切除肿瘤。放疗可杀灭或抑制肿瘤细胞,延长患者生存期,常规分割外照射是脑胶质瘤放疗的标准治疗。胶质

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如何

胶质母细胞瘤的鉴别诊断如何? 胶质母细胞瘤(吵oblastoma)又称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即星形细胞瘤Ⅳ级,可以由低级别(10w咖e,较良性)的星形细胞瘤恶变而来。 空军航空医学研究所附属医院神经外科立体定向脑肿瘤籽粒内放疗专家熊鹰飞主任说,大多数发生于大脑半球皮质下的白质,其次在脑干。肿瘤浸润性生长,常有广泛的出血坏死和患侧的脑水肿。组织病理学形态多样,按细胞形态可分为梭形细胞型、多形细胞型、小圆细胞型、巨细胞型等。本肿瘤为高度恶性肿瘤,而肿瘤细胞又呈多样性,需注意鉴别诊断。肿瘤细胞的多形性和异型性,较广泛的出血、坏死、退行性变(如粘液变性、脂肪变性、细胞间互相分离等),在坏死区周围肿瘤细胞呈栅状排列(图81)以及明显的血管反应,如出现肾小球样血管丛和肿瘤边缘区的动静脉瘘等,这些特点比在其他类型间变性神经上皮性肿瘤中更明显,鉴别时很有参考意义。 另一方面需注意与转移性肉瘤或癌鉴别,因为它们的治疗方法不尽相同。胶质母细胞瘤可以很像纤维肉瘤、多形性横纹肌肉瘤或梭形细胞性鳞状细胞癌等,在小块活检组织上有时可能误诊。低分化的胶质母细胞GFAP可能阴性,但肿瘤中常同时有较分化的瘤细胞仍呈GFAP阳性,而癌和肉瘤细胞为阴性。 目前,在治疗脑肿瘤上可采用立体定向脑肿瘤籽粒内放疗进行治疗,肿瘤内放疗自上世纪初出现以来,随医疗设备的不断革新而飞速发展;尤其80年代以后,125碘籽粒以其对脑肿瘤的良好治疗效果在国外得到广泛应用,部分取代了常规外放射治疗,成为脑肿瘤的重要治疗手段。 专家推荐 熊鹰飞主任是立体定向脑肿瘤籽粒内放疗方面的专家,在立体定向脑肿瘤籽粒内放疗方面有着丰富的临床经验,同时熊鹰飞主任于2010-2011 第四军医大学及北京大学分子医学研究所参与了“星型胶质细胞对脑在军事应激中的调制作用”、“神经胶质细胞在神经病理性痛中的作用”等课题的研究。参与《颅脑术后继发性癫痫的外科评估与治疗》科研项目,并获得2015年军队医疗成果三等奖。

脑胶质母细胞瘤病因是什么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脑胶质母细胞瘤病因是什么 导语:很多人谈到这个脑胶质母细胞瘤就很害怕,确实是的,这个脑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很严重的脑部肿瘤,一般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容易死亡,所以很 很多人谈到这个脑胶质母细胞瘤就很害怕,确实是的,这个脑胶质母细胞瘤是一种很严重的脑部肿瘤,一般患者在很短的时间内就容易死亡,所以很多人都很恐惧这个病,很多人也就有了疑问,这个脑胶质母细胞瘤是什么原因产生的,现在对于这个导致脑胶质母细胞瘤的原因也没有一个明确具体地说明,所以我只能这样给大家讲讲。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颅内恶性肿瘤,由于其恶性程度、生长部位、治疗手段与时机各不相同,故其预后亦不相同。早诊治很重要。如有反复头痛、呕吐等症状,应想到本病可能,宜及早就医。胶质瘤起源于神经间胶质、室管膜、脉络丛上皮、神经元等,起因至今未明。患者病程长短不一,患者平均生存期6~9个月,8.8%的病人能超过12个月。任何年龄都可以发病,在6~62岁之间起病较多。临床缺乏特征性局灶体征,常以性格改变、精神异常、癫痫发作、颅内压增高、偏瘫为主要表现。JenninsMT等回顾85篇文献报道的160例病人,44%~78%的患者有精神异常、智能减退,38%~50%有癫痫发作,39%~47%有颅内压增高,58%有锥体束受损,37%有颅神经损害。实验室检查:脑脊液蛋白正常或轻度升高,白细胞数正常。脑电图:弥漫性慢波,偶见棘波。 胶质母细胞瘤表现有一定的放疗耐受性,对于残余的肿瘤多采用高剂量分割照射、肿瘤间质内放疗和立体定向放射外科来实现,HFRT能将传统外放射剂量提高到70.2~72Gy,而不产生放射性坏死,增强了抑制肿瘤复发的能力。I质粒的立体定向植入(间质内放疗)配合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研究进展 发表时间:2016-09-30T15:45:51.583Z 来源:《医药前沿》2016年9月第27期作者:徐晓钟(综述)1 尹浩(通讯作者审校)2 [导读]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 (1贵州医科大学研究生院贵州贵阳 550000) (2贵州医科大学附属省人民医院神经外科贵州贵阳 550000) 【摘要】脑出血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关键词】干细胞;移植;脑出血 【中图分类号】R6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1752(2016)27-0016-03 Research progress of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reatment of intracerebral hemorrhage Xu Xiaozhong. Graduate Schoo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Yin Hao. The Affiliated People's Hospital of Guizhou Medical University, Guizhou Province, Guiyang 550000, China 【Abstract】 Cerebral hemorrhage incidence, morbidity, and mortality rates are higher for a class of serious cerebrovascular disease. So far, there is no effective clinical treatment measures to rebuild damaged brain tissue and promote the nerve function recovery. In recent years,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for treatment of nervous system diseases have become a hot research topic. Were reviewed in this paper. Dry and issues related to the mechanism of cell transplantation in the treatment of cerebral hemorrhage. 【Key words】 Stem cells; Transplantation; Cerebral hemorrhage 脑出血(intracerebral hemorrhage,ICH)是发病率、致残率和病死率均较高的一类严重的脑血管病。脑出血1年生存率预计只有46%,5年生存率预计仅有29%,存活患者可有不同程度的神经功能障碍[1]。利用机体自身的神经细胞修复功能损伤是一条捷径,但目前多数学者认为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困难。基础研究虽然取得了一些突破,但至今为止,尚无肯定有效的临床治疗措施以重建受损的脑组织和促进神经功能恢复。近年来,干细胞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成为研究热点,为治疗脑出血提供了一条新的治疗途径。本文就干细胞移植治疗脑出血的机制及相关问题进行综述。 1.脑出血动物模型 1.1 动物选择 脑出血实验研究中采用最多的动物为啮齿类动物。主要因其价格低廉、易于管理、模型制作相对简便、脑血管解剖结构与人类相近,且目前研究者们已掌握了大量关于大鼠病理生理、解剖结构等资料[2]。转基因、基因敲除技术在啮齿类动物的广泛应用使其在研究脑出血后分子病理生理学等方面具备了独到的优势。但鼠体型较小,对其进行影像学检查及评价比较困难;与人类相比,鼠脑白质欠发达,故研究结果应用于人类有一定的局限性[3]。兔基底节区相对发达,穿刺定位较啮齿类动物简单,出血后能出现明显的神经功能缺损,可用于脑出血后神经行为学变化和神经电生理改变的研究。但目前转基因技术及脑出血动物模型在兔中应用较少。猪、犬、灵长类等动物脑体积大,适于研究颅内血肿的占位效应、血肿清除技术、白质损伤等[4],但这些动物价格较贵,饲养较啮齿类动物困难,部分动物来源受限。 1.2 制备方法 既往用于制备脑出血动物模型的方法有自体血注入法、胶原酶诱导法、微球囊充胀法和自发性脑出血模型。自体血注入法是将取自动物股动脉、心室、颈外动脉或尾动脉的自体血直接注入脑内,通常选择纹状体作为注血部位[5]。该模型适于研究脑出血后血肿周围组织水肿病理生理机制及药物治疗机制。胶原酶诱导法可通过向脑内注入胶原酶分解血管基底膜及间质的胶原蛋白,使血液向脑实质内渗出形成一弥漫性渗血区,与临床上脑出血发病机制不同[6]。该制备方法适于研究脑出血后神经功能恢复及药效机制。微球囊充胀法是通过调整球囊内液体量来模拟血肿占位效应的一种机械性方法[7]。虽然它能避免自体血注入法血肿破入脑室及形态不一和血液返流的问题,但因其不能模拟血液成分在脑出血后水肿中的作用,目前已较少应用。自发性脑出血模型与临床上脑出血的病理生理过程较接近,但由于病灶部位、大小不一致,价格昂贵,遗传局限性强,易变种或断种,使其应用受到限制。 2.移植干细胞种类 目前用于移植治疗研究的干细胞类型主要有胚胎干细胞、神经干细胞、脐血源性干细胞、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脂肪干细胞。 2.1 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s,ESCs) 胚胎干细胞具有在未分化期无限增殖和全能分化的特性,但因其不易纯化、易成瘤、来源饱受伦理学争议和潜在的免疫排斥等影响,限制了其在临床治疗中的应用[8]。 2.2 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 神经干细胞是指具有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的能力,能自我更新并能提供大量脑组织细胞的细胞群。主要分布于神经系统内,参与神经系统损伤修复及细胞更新。但脑源性神经干细胞取材不便,手术创伤大,在体外自我更新能力及多向分化能力受限[9]。 2.3 脐血源性干细胞(Umbilical cord-derived stem cells ,UCSCs) 脐血源性干细胞获得简单、来源广泛、免疫排斥性相对较低,在临床上具有较大的应用潜能。但脐血源性干细胞免疫原性低、表面抗原表达低及活性差,单份标本中不能大量分离、纯化和扩增,应用于临床需伦理学审批。 2.4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s,BMSCs)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具有多向分化潜能,来源丰富,获取容易,可体外快速培养扩增,自体移植免疫排斥低且避免了伦理学争议。但目前尚未发现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特异性表面标志物,对其鉴定主要依靠细胞形态、细胞表面标记及诱导分化[10]。骨髓间充质细胞移植后的存活、有效性和安全性有待进一步研究[11]。 2.5 脂肪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SCs) 脂肪干细胞是一类来自于脂肪组织基质的、具有增殖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与其他干细胞相比,脂肪干细胞来源更广、取材更为简单,通过抽脂术即可得到。但脂肪干细胞的研究起步较晚,目前有关脂肪干细胞遗传稳定性的研究较少且存在争议[12]。

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最新--中华医学杂志)

2014年中国脑胶质瘤分子诊疗指南 文章摘自《中华神经外科杂志》2014年5月第30卷第5期P435-444 文章作者:江涛 一、意义和背景 制订本指南的目的是建立以循证医学为基础的脑胶质瘤分子检测分析体系,描述最普遍的胶质瘤相关的分子改变、潜在的治疗靶点和生物标志物,从而用于指导临床实践并做出治疗选择。对于哪一个(类)患者或者样本需要进行检测,何时检测和如何检测,本指南中也给出了推荐。 临床实践指南( clinical practice guideline,CPG),不同于临床随机对照试验,是在特定的临床条件下经过系统的分析后形成的诊疗指南,能够有效地帮助临床医生做出准确的诊断,并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案。 指南应满足:清晰性、有效性、可靠性、可重复性、应用灵活性、多学科融合、有依据性和可作为指导性。临床实践指南的目标是服务于临床工作,从而改善患者的临床预后,并为医疗教育提供指导,为疗效评估、专业审核提供依据,为合理治疗和建立临床路径提供帮助。 二、前言 脑胶质瘤是最常见的原发性脑肿瘤,其中一半以上为恶性度最高的胶质母细胞瘤(glioblastoma multiforme,GBM)。GBM患者即使采用了最为积极的治疗手段,中位生存期仍然少于15个月。近年来,神经肿瘤分子病理取得了重大进展,目前已发现一系列有助于脑胶质瘤临床诊断和预后判断的分子标志物。 目前的WHO病理分级仍然依赖形态学进行肿瘤分级,然而,有充分的证据表明,组织特征相同或相似的胶质瘤可以具有不同的分子遗传学背景,导致WHO分级相同的个体间预后有着较大差异。 基于肿瘤遗传学水平的分子病理分型能够更准确地判断临床预后;并且对组织学上较难鉴别的混合性胶质瘤(少突星形细胞瘤和间变性少突星形细胞瘤)还能帮助明确诊断和分级。另外,这些新近发现的分子变异有可能成为未来治疗的新靶点。近10年来,尽管脑胶质瘤的基础和临床研究有了较大突破,但是弥漫性胶质瘤患者预后的改善仍然十分缓慢。 进一步了解胶质瘤的分子生物学特征,通过临床试验明确更多潜在的分子标志物,有望揭开脑胶质瘤病理生理和发病机制的神秘面纱。除了种族、性别、年龄、生活习惯等临床常见因素,重要的分子标志物的筛选,对临床应用均有深远的意义。 指南由资深专家参与拟订,可靠性、实用性强,指南中的分子标志物是治疗的靶点、预测因子或判断预后的指标,也能作为制订行业规范的依据。 三、流行病学 胶质瘤占所有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32%,占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的81%。恶性胶质瘤的发病率为(5 -8)/100万,5年病死率在全身肿瘤中仅次于胰腺癌和肺癌,位列第3位。世界卫生组织1998年公布按肿瘤致死率排序,恶性胶质瘤是34岁以下肿瘤患者的第2位死亡原因,是35 -54岁患者的第3位死亡原因。 2012年中国肿瘤登记报告指出中国脑及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死亡率为3. 87/10万,位列十大高病死率肿瘤之第9位。以恶性胶质瘤为代表中枢神经系统恶性肿瘤造成了巨大的社会经济及家庭负担,一直是当今肿瘤研究的热点。 四、现有的胶质瘤分类系统 胶质瘤是指来源于胶质细胞的肿瘤,本指南中特指来源于星形胶质细胞或少突胶质细胞的肿瘤。根据肿瘤生长方式,胶质瘤可以分为两类:局限性胶质瘤(毛细胞型星形细胞瘤)与弥漫性胶质瘤。

脑胶质母细胞瘤4级能活多久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脑胶质母细胞瘤4级能活多久 导语:有人说恶性肿瘤长得快,发病速率快,从发现症状到就诊只有区区几个月而已,所以很难有效的治疗在一般情况下,脑胶质母细胞瘤按照程度可分 有人说恶性肿瘤长得快,发病速率快,从发现症状到就诊只有区区几个月而已,所以很难有效的治疗.在一般情况下,脑胶质母细胞瘤按照程度可分为4级,分别为脑胶质母细胞瘤1级,脑胶质母细胞瘤2级,脑胶质母细胞瘤3级,脑胶质母细胞瘤4级,恶性从低到高,1 2为良性,3味恶性,4为高度恶性. 我们了解到患有四级脑胶质瘤说明患者的病情还是很严重的,它的发生给患者的身体健康带来了很大的危害,相信这种疾病的患者和家属已经了解到了,而这时候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命时间,是我们最为关注的一个热点问题,那么患有脑胶质瘤四级能活多久呢?怎么延长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命时间呢?针对这个问题,北京武警二院肿瘤专家再次为您详细的分析一下。 脑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是不能一概而论的,要针对于每个患者来进行分析,而生存期一般会受以下因素的影响: 1、脑胶质瘤患者的身体情况以及精神状态:身体机能好,免疫力强,才能抵抗脑胶质瘤的发展,耐受各种药物治疗,因此,提高免疫机能,增强对肿瘤的抵抗力对晚期脑胶质瘤患者极为重要。 2、病灶的大小以及转移情况:如果病灶很小且无转移,早期癌症有三分之一治愈的可能。如果病灶很大或者已经出现远端转移,说明患者的目前已经到达了中晚期,这时候的治疗是比较困难的。 3. 治疗方法是否得当是关系脑胶质瘤晚期能活多久的最主要因素。脑胶质瘤治疗,主要有手术切除、放化疗及中医药治疗等方法。手术 预防疾病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神经干细胞及其应用研究新进展 摘要:长期以来,人们一直认为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一旦受损乃至死亡不能再生。这种观点使人们对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治疗受到了很大限制。虽然传统的药物、手术及康复治疗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是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现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不仅存在于所有哺乳动物胚胎发育期的脑内,而且在其成年之后也有,这已为神经科学界所普遍接受。神经干细胞由于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使神经系统损伤后的细胞替代治疗成为可能本文综述了神经干细胞的分布、生物学特性、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并对神经干细胞临床应用前景做出了展望。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细胞疗法多向分化潜能转分化性 1、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大量研究表明成年哺乳动物的脑室下区、海马、纹状体、大脑皮质等区域均有NSCs存在,其中侧脑室壁的脑室下层(sub ventricular zone,SVZ)和海马齿状回的颗粒下层(sub granular zone,SGZ)是神经干细胞的两个主要脑区。另外,研究者们还在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的其他部位发现了神经干细胞的存在,例如在黑质内发现了新生的多巴胺能神经元。 2、神经干细胞在细胞疗法中的多功能应用 2.1细胞替代治疗中外源性NSCs的使用 NSCs可以用来代替因为损伤或神经系统退行性病变而缺失的组织。理想的是重建组织适宜的结构并整合人周围组织;重要的是在这种治疗方案中,几种细胞类型需替代。在移植入成年啮齿动物脑内前,首先需从人胚胎干细胞或胎儿脑内分离出NSCs,并在体外诱导分化为神经元、星形胶质细胞和少突胶质细胞。值得注意的是NSCs整合入室管下区的微环境,促成嗅球的神经发生。在海马,移植的神经祖细胞分化为特定区域的神经细胞亚型,并功能性整合入周围的环路。NSCs移植入疾病或损伤的啮齿动物模型中取得了预期的效果。移植入的存活的NSCs首先迁移到病变部位并分化。成年鼠的NSCs移植入多发性硬化大鼠模型后可观察到少突胶质细胞祖细胞、宿主和移植来源的成熟细胞数量增加,病情明显好转。在大鼠脑梗死模型中,移植的NSCs迁移到损伤部位并大部分分化为神经元。在脑出血模型中,由静脉移植的NSCs在损伤部位分化成神经元和星形胶质细胞,并引起了功能的恢复。将富有多巴胺神经元的胚胎腹侧中脑移植入去神经的帕金森鼠中,结果移植物中的多巴胺神经元修复了损害引起的功能缺损。神经干细胞植入大鼠亨廷顿病模型脑内能保护维持运动习惯的能力,受损的运动习性也可重新恢复,表明植入的细胞在体内形成了功能性连接。Mcdona等给胸髓损伤大鼠分别注入单纯培养基、成年小鼠皮层神经元和胚胎干细胞,2周后发现植入干细胞者后肢恢复部分负重与协调能力,明显优于前二者。田增明等报道了人胚胎神经干细胞治疗21例小脑萎缩患者,发现移植后临床症状有改善。 2.2脑损伤激发内源性NSCs 近年研究表明多种神经系统损伤均可激发内源性神经细胞再生。追踪巢蛋白阳性的神经祖细胞定殖在成年脊髓损伤区,可以观察到这种祖细胞扩增并在损伤区分化为神经元;在脊髓挤压伤、局灶性脑缺血中,在有正常神经发生的大脑皮质和海马可观察到NSCs的增生,并可以被外源性神经营养因子所加强。但在病理状态下这种内源性干细胞的修复反应很显然是不够的,大量实验已证实哺乳动

神经干细胞综述

神经干细胞综述 长期以来 ,人们一直认为 ,成年哺乳动物脑内神经细胞不具备更新能力 ,一旦受损乃至死亡 ,不能再生 ,这种观点使人们对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及脑脊髓损伤的治疗受到了很大的限制。虽然传统的药物及手术取得了一定的进展 ,但是仍不能达到满意的效果。近年来 ,生物医学技术迅猛发展 ,神经生物学的重要进展之一是发现神经干细胞的存在 ,特别是成体脑内神经干细胞的分离和鉴定具有划时代意义。本文对神经干细胞的特点、分布、分化机制及应用等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1 神经干细胞的特点 神经干细胞的特点如下:①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②通过分裂产生相同的神经干细胞来维持自身的存在 , 同时 ,也能产生子细胞并进一步分化成各种成熟细胞。干细胞可连续分裂几代 ,也可在较长时间内处于静止状态。③神经干细胞通过两种方式生长 ,一种是对称分裂 ,形成两个相同的神经干细胞 ;另一种是非对称分裂 , 由于细胞质中的调节分化蛋白不均匀的分配 ,使得一个子细胞不可逆的走向分化的终端而成为功能专一的分化 细胞 ,另一个子细胞则保持亲代的特征 ,仍作为神经干细胞保留下来。分化细胞的数目受分化前干细胞的数目和分裂次数控制。 2 神经干细胞与其它类型干细胞的关系 按分化潜能的大小 ,干细胞基本上可分为 3种类型 :第一类是全能干细胞 ,它具有形成完整个体的分化潜能 ,具有与早期胚胎细胞相似的形态特征和很强的分化能力 ,可以无限增殖并分化成全身 2 0 0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进一步形成机体的所有组织、器官进而形成个体 ;第二类是多能干细胞 ,这种干细胞也具有分化多种细胞组织的潜能 ,但却失去了发育成完整个体的能力 ,发育潜能受到一定的限制 ;第三类是单能干细胞 ,如神经 干细胞等 ,这种细胞只能向一种类型或密切相关的两种类型的细胞分化。然而横向分化的发现 ,使这个观点受到了挑战 ,神经干细胞可以分化成造血细胞。总之 ,生命体通过干细胞的分裂来实现细胞的更新及保证持续生长。随着基因工程、胚胎工程、细胞工程及组织工程等各种生物技术的快速发展 ,按照一定的目的 ,在体外人工分离、培养干细胞 ,利用干细胞构建各种细胞、组织及器官作为移植来源 ,将成为干细胞应用的主要方向。 3 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神经管形成以前 ,在整个神经板检测到神经干细胞的选择性标记物神经巢蛋白 (nestin),是细胞的骨架蛋白。构成小鼠神经板的细胞 ,具有高效形成神经球的能力。但目前尚不能肯定神经板与神经干细胞是否具有相同的诱导机制。神经管形成后 ,神经干细胞位于神经管的脑室壁周边。关于成脑神经干细胞的分布 ,研究显示成年嗅球、皮层、室管膜层或者室管膜下层、纹状体、海马的齿状回颗粒细胞下层等脑组织中分布着神经干细胞。研究发现脊髓、隔区也分离出神经干细胞 ,这些研究表明 ,神经干细胞广泛存在于神经系统。在中央管周围的神经干细胞培养后亦可形成神经球并产生神经元。脊髓损伤时 ,来自于神经干细胞的神经元新生受到抑制 ,而神经胶质细胞明显增多 ,其机制可能与生成神经元的微环境有关。

脑神经胶质瘤

脑神经胶质瘤 简介:恶性星形细胞瘤可扩散至邻近或远离原发灶的脑组织,手术很难将肿瘤组织彻底切除,术后放疗的作用已较明确,化疗及生物调节剂等治疗的疗效尚不能肯定。在不明显增加并发症的条件下,适形放疗等提高局控率的方法与全脑放疗及化疗等可能控制非局部病灶方法的有效配合,可能是今后发展的主要方向。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的儿童病例若肿瘤未全部切除,术后放疗及化疗的疗效较明确。 中文名称:脑神经胶质瘤 外文名称:Brain glioma 病理分级标准:约60%为神经胶质瘤 神经胶质瘤的分类 小脑半球胶质瘤 病理分级标准 在原发性脑肿瘤中,约60%为神经胶质瘤。WHO1997年的病理分级标准为①Ⅰ级:纤维型星形细胞瘤,好发年龄为8-13岁;②Ⅱ级:低度恶性星形细胞瘤(LGA),占所有神经胶质瘤的25%,好发年龄为30-40岁;③Ⅲ级:退变型星形细胞瘤(AA),易转化为Ⅳ级;④Ⅳ级:多形性胶质母细胞瘤(GBM),好发年龄为45-60岁。恶性星形细胞瘤(MA)主要包括AA及GBM,其中GBM占50%-80%。 分类 胶质瘤的分类方法有很多种,有人将儿童小脑半球胶质瘤、视神经胶质瘤归为良性胶质瘤。目前临床上胶质瘤分类系统常用的有两种,即WHO分类系统

和Kernoban分类系统(如下表)。这两种分类系统都能简单明了的理解胶质瘤的恶性程度高低,但根据这两种分类仍不能准确判断胶质瘤患者的预后,因此这两种分类已不适应目前的临床治疗。但基于分子病理基础上的新的胶质瘤分类尚未制定,目前还只能参照这两种分类,指导胶质瘤的综合治疗,相信不久的将来会有分子水平的病理分级是胶质瘤的诊断及治疗个体化。 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室管膜瘤Ⅰ-Ⅳ级 少突胶质瘤Ⅰ-Ⅳ级 神经元-星形细胞瘤Ⅰ-Ⅳ级 髓母细胞瘤Ⅰ-Ⅳ级 预后因素 成人低恶度胶质瘤全切除后五年生存率达80%,而在部分切除后为50%;高恶度胶质瘤全切后病人生存期也明显长于近全切除和部分切除的,并且有助于神经功能障碍的恢复。幕上低级别(分化良好)星形细胞肿瘤的预后较好。临床观察发现,低级别星形细胞肿瘤总体上讲预后良好,但它的预后也受多种因素的影响,如病人年龄大于40岁,术前有癫痫、肿瘤的病理类型、手术全切肿瘤能明显的延长病人的生存期。丘脑或脑室肿瘤、肿瘤直径≥5cm,病人的生存率较低。分化不良的星形细胞肿瘤预后差,90%的病人于确诊后二年内死亡,临床上对此类肿瘤治疗困难。 恶性星形细胞瘤 中位生存期(MST)分别为18个月(Ⅲ级)及12个月(Ⅳ级);年龄50岁、KPS<70及智力异常者的MST<5个月。对于年龄<50岁、KPS≥70的病例,胼胝体受侵与

高级别胶质瘤

高级别胶质瘤的放化疗(指南版) 胶质瘤是指起源于神经胶质细胞的肿瘤,是十分常见的原发性颅内肿瘤,高级别胶质瘤的治疗以手术切除肿瘤为主,结合放疗、化疗等综合治疗方法。手术可以缓解临床症状,延长生存期,并获得足够标本用以明确病理学诊断和进行分子生物学研究。胶质瘤约占所有中枢神经系统肿瘤的 27%,约占恶性肿瘤的 80%;在原发性恶性中枢神经系统肿瘤中,胶质母细胞瘤(GBM,WHO Ⅳ级)的发病率很高,占 46.1%,且男性多于女性;其次是弥漫性星形细胞瘤。GBM 的发病率随着年龄的增长而增加,较高的发病年龄为 75~84 岁,新诊断的中位年龄是 64 岁。 高级别胶质瘤术后放疗可以取得显著的生存获益(1级证据)。放射治疗通常是在肿瘤大部分切除、明确肿瘤病理后,常规分次,择机进行,立体定向放疗(SRT)不适用于脑胶质瘤的初治。 (1)放疗时机

高级别胶质瘤生存时间与放疗开始时间密切相关,术后早期放疗能有效延长高级别胶质瘤患者的生存期,强烈推荐术后尽早(手术后2-6周)开始放疗(2级证据)。 (2)放疗技术 推荐采用三维适形(3D-CRT)或适形调强技术(IMRT),常规分次,适形放疗技术可提高靶区剂量的覆盖率、适形度及对正常组织保护,缩小不必要的照射体积,降低晚期并发症发生率(2级证据),放疗前图像验证(CBCT或EPID)是放疗质控不可缺少的环节。 INC国际神经外科相关专家表示,质子治疗是一种能够更有效地摧毁肿瘤细胞的新型放射疗法。就像一个杀灭肿瘤机器,这个庞然大物能以亚毫米的精确度瞄准患者肿瘤而不伤害周围健康组织,同时还能够将副作用降至最低。简言之,这就是质子治疗。世界范围内常见的放射治疗是借助于被称为光子的微小光粒子(通常是X射线)进行的。而与光子治疗不同的是,质子治疗使用的射线是由带电的氢原子核(氢离子)组成的。有赖于HIT高度精密复杂的设备,这些射线可以高精度地以75%以上的光速射入肿瘤,达到集中定向杀伤肿瘤的效果。而质子放射治疗对胶质瘤治疗具有以下优势: 1.对脑肿瘤进行高剂量放射治疗,以获得良好的治疗效果。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床观察

神经干细胞移植治疗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临 床观察 作者:高凤兰冀雅杰李英芝 【关键词】神经干细胞移植;中枢神经系统疾病;临床观察 我科于200610~200812为13例不同原因造成的脑损害患者做了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术,取得初步成效,现将研究及观察结果报告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本组共13例,年龄4~57岁。病种:脑瘫1例,脑出血后遗症8例,脑梗死1例,颅脑损伤后遗症3例。病程:小儿脑瘫患者4年,脑出血及颅脑外伤后遗症4~13个月。 1.2 临床表现见表1。 表1 13例患者临床表现(略) 1.3 治疗方法全部病例均采用手术方法将神经干细胞移植到侧脑室内或直接移植到病灶周围,让神经干细胞不须长途迁移,直

接在神经受损的部位进行神经的修复与重建,移植方法简便,移植物利用效率高。

1.4 移植后观察随访记录见表2。 表2 13例患者移植后观察随访记录(略) 1.5 疗效评定指标语言、肌力、智力。评定时间:1周、半个月、1个月、2个月…… 1.6 影响因素移植成功与否取决于病人的年龄、病程的长短、内环境与个体差异、移植的方法。 2 结果 语言功能改善8例,瘫痪肢体肌力不同程度提高10例,智力改善2例,病情无明显变化者2例。实践证明神经干细胞脑内移植治疗神经系统疾病有效,尤其以语言的改善最为明显,多数患者肌力、智力均有不同程度改善,病人年龄越小治疗效果越明显。 3 讨论 神经干细胞是一种具有自我更新能力,能够分化出神经元、髓鞘细胞等多种类型神经细胞的特殊细胞,被医学界誉为

“源泉细胞”,能够对中枢神经系统的损伤进行营养和修复。中枢神经系统主要是由以下两种细胞组成,即神经元和胶质细胞。神经干细胞是这两种细胞的祖先。理论上,在一定条件下,一个干细胞能够大量增殖并分化成整个大脑和脊髓的全部细胞。干细胞被国际上公认为治疗中枢神经系统损伤的非常理想的种子。 正常情况下,当神经损伤后病灶局部可产生大量的趋化因子,它能使这些神经干细胞做远程迁移,进入到神经损伤区对损伤的神经组织起替代和修复作用,而随着时间的推移这些趋化因子会逐渐减少,因此过晚做神经干细胞移植会降低治疗效果。但过早移植可能会因为神经损伤后早期会出现局部组织的变性坏死水肿不利于移植物的定植生存。因此建议脑出血、脑外伤、在伤后或术后2个月、病情基本稳定后再接受神经干细胞移植。 移植后神经干细胞的功能:(1)补充受损的神经细胞。(2)延缓或抑制进行中的神经系统损伤。(3)通过细胞替代作用更换已死亡或受损的神经细胞,修复受损的神经网络。(4)中枢神经系统损伤后,损伤周边大量的神经细胞,虽然健存,但受到损伤的影响,转入休眠状态,其功能受到抑制,移植的干细胞可分泌大量的神经营养因子,激活这些细胞,从而改善机体的神经功能。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对于很多人来说,神经胶质瘤还是比较陌生的,再加上神经胶质瘤的初期症状不明显,很多神经胶质瘤患者都是到了神经胶质瘤晚期才有所察觉,这就会使治疗的难度加大,进入晚期之后,神经胶质瘤患者就会出现各种明显的症状。那么,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下面就为大家介绍一下。 神经胶质瘤晚期有什么表现? 胶质细胞瘤首发症状可为颅内压增高如头痛、呕吐,或为神经定位症状如肌力减退、癫痫等。数周、数月或数年之后,症状增多,病情加重。发病也有较急的,病人于数小时或数日内突然恶化,陷入瘫痪、昏迷。后者见于肿瘤囊性变、瘤出血(瘤卒中)、高度恶性的肿瘤或转移并发弥漫性急性脑水肿,或因瘤体(囊肿)突然阻塞脑脊液循环通路,以致颅内压急剧增高,导致脑疝危象。 (一)颅内压增高 当肿瘤体积超过颅内压调节代偿能力、或肿瘤周围反应性脑水肿时,脑脊液循环通路梗阻,静脉回流受阻。因而导致颅骨内压增高并逐渐加重,产生颅内压增高的三大主要临床症状和体征:头痛、呕吐、视神经乳头水肿。 1、头痛:头痛大多由于颅内压增高所致,肿瘤增长颅内压逐渐增高,压迫、牵扯颅内疼痛敏感结构如血管、硬膜和某些颅神经而产生头痛。大多为跳痛、胀痛,部位多在额颞部或枕部,一侧大脑半球浅在的肿瘤,头痛可主要在患侧、头痛开始为间歇性,多发生于清晨、随着肿瘤的发展,头痛逐渐加重,持续时间延长。 2、呕吐:与饮食无关,清晨多见。呕吐多与剧烈头痛相伴随,有时可呈喷射性,但非喷射性呕吐并不少见。 (二)神经定位 1.大脑星形细胞瘤 60%患者发生癫痫,约1/3患者以癫痫为首发症状。 2.小脑星形细胞瘤患侧肢体共济失调,动作笨拙,持物不稳,肌张力和腱反射低下等是其显著特征。 神经胶质瘤晚期死亡前的征兆?神经胶质瘤是生长在颅部的肿瘤,是会有变大的可能的,尤其是在病情发展的后期,如果治疗不得当的话就会使肿瘤增大,会严重的影响到患者的正常生活,因而患者一定要提高警觉,多了解一些相关的知识,不要等到疾病发展到晚期后才去采取治疗措施,那治疗的难度就很大了。

胶质母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胶质母细胞瘤疾病研究报告 疾病别名:胶质母细胞瘤 所属部位:头部 就诊科室:外科,脑外科 病症体征:感觉障碍,颅内压增高,意识障碍 疾病介绍: 什么是胶质母细胞瘤?胶质母细胞瘤是怎么回事? 胶质母细胞瘤是星形细胞肿瘤中恶性程度最高的胶质瘤,属WHO Ⅳ级,肿 瘤位于皮质下,成浸润性生长,常侵犯几个脑叶,并侵犯深部结构,还可经胼 胝体波及对侧大脑半球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 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 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 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症状体征: 胶质母细胞瘤有什么症状?以下就是关于胶质母细胞瘤有哪些症状的详细介绍: 胶质母细胞瘤生长速度快,病程短,70%~80%患者病程在3~6个月,病程超过1年者仅10%,病程较长者可能由恶性程度低的星形细胞瘤演变而来,个 别病例因肿瘤出血,可呈卒中样发病,由于肿瘤生长迅速,脑水肿广泛,颅内 压增高症状明显,几乎全部病人都有头痛,呕吐,视盘水肿,有头痛(73%),精神改变(57%),肢体无力(51%),呕吐(39%),意识障碍(33%)与言语障碍(32%),肿瘤浸润性破坏脑组织,造成一系列的局灶症状,病人有不同程度的偏瘫,偏 身感觉障碍,失语和偏盲等,神经系统检查可发现偏瘫(70%),脑神经损害(68%),偏身感觉障碍(44%)与偏盲(39%),癫痫的发生率较星形细胞瘤和少枝 胶质细胞瘤少见,约33 %的病人有癫痫发作,约20%的病人表现淡漠,痴呆,智力减退等精神症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