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2

版本:A/0 受控: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2013)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

四、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6

㎜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

[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

[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

[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

导线参数

绝缘导线(见表 1)

表 1 绝缘导线参数

裸铜软导线

表2 裸铜软导线参数

型号名称

标称截面积

mm2

结构

计算外径

mm

20℃时导体电阻

Ω/km ≯

单线

总数

股数×根数单线

标称直径㎜铜芯镀锡铜芯

TJR1 TJRX1

软铜绞线

镀锡软铜绞线

497×7/

497×7/—

497×7/—

TJRX2镀锡软铜绞线

1267×18/—

1967×28/—

TZ-2 TZX-2

铜编织线

镀锡铜编织线

—48×4/———

—48×6/———

—48×12/———

—48×20/———

TZXR-3护套软铜绞线497×7/—497×7/—497×7/—

端头参数(见表3)

表3 常用端头参数

名称型号※适用导

线截面

mm2

螺钉口

直径

mm

最大

电流

A

规格尺寸mm

外形图

L B

圆形预绝缘端头

~~19红~~RVS2~~27蓝~~RVS3~4~37黑~~4~6~1348黄~~

叉形预绝缘端

~~19红~SVS2~~27蓝~

头SVS3~4~37黑~288~12

4~6~1348黄~~14

片形预绝缘端头

~—19红20~28~3 DBV~—27蓝19~28~DBV4~6—48黄

注:※预绝缘端头的型号因生产厂家不同有所不同

续表3 常用端头参数

名称型号适用导

线截面

mm2

螺钉口

直径

mm

最大

电流

A

规格尺寸mm

外形图

L B(φ)

管形预绝缘端头——红16~18——黑18~24——蓝18~24

双线管形预绝缘端头—2×——红15~17—2×——黑16~20—2×——蓝~

圆形裸端头

~~19—~~RS2~~27—~~RS3~4~37—18~8~12 4~6~1348—~28~

叉形裸端头

~~19—16~YS2~~27—16~YS3~4~37—~8~12 4~6~48—~~14端子

表4 端子性能参数

表5 常用端子类别与用途

行线槽和穿线管

表6

6、其他附件

卷式结束保护带(缠绕管)、插销式扎带、线夹、飞机头线扣、电工胶带、橡皮圈、标记套管、符号牌。

六、工艺过程

准备

配线前应熟悉图纸,检查所配线的元件是否安装好,其型号、规格、安装位置是否正确。

检查或粘贴符号牌。

领取装配附件以及准备好所需要的材料。

准备好工具。使用气动或电动工具时,应检查电源或气压是否正常。

配线工艺流程

镀锡绝缘导线配线工艺流程

完工检查

对照电气原理或接线图检查接线是否正确。检查方法:

a 检查标记套管看其接线是否正确,文字方向是否套反。

b 采用万用表或通断显示搭灯检查电路接线是否正确。

检查导线与端子连接是否良好、可靠;其冷压接端头是否牢固。

按本守则第 6章工艺要求检查配线是否相符以及配线质量是否达到工艺要求。

对所配线进行整理,使其整齐、美观。

检查符号牌是否有脱落、被覆盖或粘贴位置不正确等,并对不符合要求的重新粘贴。

清理柜内杂物,并对其内、外进行必要的擦拭或清洁工作。清洁方法采用干净布擦拭和压缩空气吹净。

七、工艺要求

导线选择

绝缘导线参数的选择见本守则表 1。

按本守则表 1中不同的导线截面积型号采用普通铜芯导线,特殊用途的导线如镀锡铜芯导线、耐油和耐热导线应按图纸或有关要求

采用。

二次回路通常采用多股铜芯绝缘导线。

除特殊情况外,导线截面积的选择按其电路额定值见表 7。

表7 导线截面积与额定值的关系

电能计量柜中计量元件的电流电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 4 mm2;电压电路导线截面积不应小于mm2。

二次回路导线的颜色均采用黑色,若图纸或元器件等另有要求时,则按图纸或元器件等有关要求选用导线颜色。

计量回路导线颜色必须采用相序颜色,见表 8。

表8

接地导线的截面积、规格型号及颜色见本守则的有关规定。

附件装配

冷压接端头

压线钳的选择

不同的端头应分别采用相适应的专用冷压接钳。

a) 预绝缘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1 所示。

图1 图2

图3 图4

b) 裸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2所示。

c)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3所示。

d) 触针式端头压线钳口见图 4所示。

线芯与端头配合

a) 预绝缘端头与导线的冷压接后尺寸见图 5。

b) 管形预绝缘端头与导线的冷压后尺寸见图 6。

c) 裸端头与导线的冷压接后尺寸见图 7。

d) 触针式端头与导线冷压接后的尺寸见图 8。

图5 图6

图7 图8

压接位置

a) 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筒中央的两边均匀压接,一端使端头与导线压接,另一端使绝缘管与导线绝缘层相吻合。(见图 9)

b) 管形预绝缘端头压痕应在端头的管部均匀压接。(见图 10)

c) 裸端头压痕在筒中央处,且在端头管部的焊接缝上。(见图11)

d) 触针式端头压接部位与上、下钳嘴相配合,钳嘴以缺口为准,宽边压在线芯上,窄边压在导线绝缘层上。(见图 12)

图9 图10

图11 图12

端头的适应选择

a)预绝缘端头的使用,除裸端头、管形预绝缘端头和特殊端头以外的接线,均应采用预绝缘端头。

b)裸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接线端子排稳定之处。端子排之间的电气间隙隔离不会因为设备运输、操作等而改变其状态。

c)管形预绝缘端头用于接线空间小、端子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

端头的使用

a)圆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突出端子孔的接线,以及非突出式端子孔的接线螺钉但可能对导线产生一定拉应力的导线。(见图 13 所示)

b)叉形端头适用于接线螺钉固定,且螺钉凹陷于端子孔的接线。(见图 14所示)

c)插鞘式母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为插片或两针式插入端子。(见图 15所示)

d)片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小,且接线端子为扳压式接线的端子。(见图 16所示)

e)针形端头适用于接线端子插入孔为圆形,或非圆形插入口但接线端子压扳为碗形的接线端子。(见图 17所示)

f)特殊端头如触针等,按产品或接线端子配置要求。

图13 图14 图15

图16 图17

工艺要求

a)端子的接线均应采用冷压接端头,线芯直接接于电器接线端子只有该接线端子适应于这种方法才能允许。

b)预绝缘端头压接后,绝缘部分不能出现破损或开裂。

c)导线芯插入冷压接端头后,不能有末插入的线芯或线芯露出端子管外部以及绞线的现象,更不能剪断线芯。(见图 18 所示)

图 18

d)冷压接端头的规格必须与所接入的导线直径相吻合,导线与冷压接端头的配合见本守则表 3的规定。

e)剥去导线绝缘层后,应尽快与冷压接端头压接,避免线芯产生氧化膜或粘有油污。

f)压接后导线与端头的抗拉强度应不低于导体本身抗拉强度的60%。不同端头与导线压接拉力负荷值见表9。

表9

端头规格

与端头配合的导线截面积

mm2

拉力负荷值 N

预绝缘端头裸端头6075

90120

1100160

140220

190320

4275500

6360650 g)针形端头、片形端头和管形端头长度,应根据所接入的端子情况,接触长度应与端子相一致或至少长出压线螺钉;二个压线螺钉时(如电度表),其端头长度应保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见图19所示)

图 19

h)触针式端头

j)通常不允许二根导线接入一个冷压接端头,因接线端子限制必须采用时,宜先采用二根导线压接的专用端头,否则宜选用大一级或大二级的冷压接端头。预绝缘端头与二根导线压接配合仍应符合第条的要求,避免出现裸线芯露出绝缘管外的情况。(见图 20所示)

图 20

k)一个接线端子接入二个冷压接端头时,应根据不同的端子接线形式,选择适合的冷压接端头。

①螺钉串插式平板连接宜采用圆形和叉形端头(见图21所示)。允许两种不同的端头同时使用,且允许不同大小线径的冷压接端头接线,此时大线径在下面,小线径在上面。连接时两端头采用背靠背的形式,相叠或张开相互夹角不小于30°(见图 22所示)。

图 21 图 22

②螺钉串插式弧形板连接宜采用针形端头或管形端头,也可采用圆形端头。采用两个针形或管形端头时,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23 所示)

图 23 图 24 图 25

③平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片形端头。(见图 24所示)

④弧形板压接式连接宜采用针形和管形端头。但线径或端头大小应相同。(见图 25所示)

接线端子或端子排

接线端子的选择

a)应按其用途,选择符合所接电路或与配线相适应的端子排类型。(见表 5)

b)对于潮湿环境下或用户有“TH”要求的设备,应选用封闭式防潮端子。

c)端子的额定参数应与所连接的电路相适应:

--端子额定电压应不小于所接电路的额定电压值;

--端子的额定电流应不小于所接电路的额定电流值;

--端子的连接导线的能力或额定接线截面积应符合所接导线的截面积要求。

接线端子的质量要求

a)端子的绝缘材料必须是自熄性阻燃材料。

b)端子应无损坏,外观完好。

c)端子的导电部分应是铜质材料制成,并没有腐蚀或氧化现象。

接线端子的安装

图 26

a)端子排的安装方向:(见图 26 所示)

--横向安装时,槽板宽边在下方;(见图 26a所示)

--垂直安装时,槽板宽边在右方。(见图 26b所示)

b)在固定安装式开关设备内,为便于更换和接线,端子安装高度与开关设备底板的距离应不小于200mm;在发电厂、变电所采用的开关设备内其端子高度应不小于 350mm,并应有足够的空间,以便于连接电缆安装、接线、维修和更换。

c)端子排应在仪表门铰链的一侧装配。

d)端子排供用户接线的一端应放置在便于接线、维修的一侧,一般情况下垂直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外;水平安装时,用户接线的一端朝下。

e)安装于屏(柜)前、后一侧的端子排最小配线空间应不小于75mm。同一侧两排端子间隔距离应不小于 100mm。

f)安装后的端子排应平直、整齐,端子不能有明显的松动和变形。

g) 每个安装单位或单元应具有独立的端子排。同一屏(柜)上有几个安装单位时,各安装单位端子排的排列应与屏(柜)面布置相配合。

h) 每个安装单位的端子排一般按下列回路分组,并由上至下(或

由左至右)的顺序排列:

--交流电流回路;

--交流电压回路;

--信号回路;

--控制回路。

i) 当一个安装单位的端子过多,或一个屏(柜)上仅有一个安装单位时,可将端子排按 h)成组地布置在屏的两侧。

j) 应在端子排的最后设2~5个空端子作为备用;当条件许可时,各组或单元端子排之间也宜设有1~2个备用端子。

k)电流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他需断开的回路宜经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试验端子应接触良好。

l)每排接线端子(端子排)的两端应用固定件固定。

m)在端子排的始端和未端应装有联接端子和终端端子或端板。端子排的最后一只如果是开放的,则必须用端板封闭;不同外型尺寸的接线端子之间应用端子隔板隔开;同一端子排不同单元之间也应用端子隔板隔开。

n) 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采用空端子隔开或采用加强绝缘的隔离端子隔开;不同电压等级的回路端子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

o) 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或隔离端子隔开。

接线端子的连接

a)端子的连接应符合其接线能力,不同导线的接线拉力和压线

螺钉拧紧力矩应符合要求(其参数见表4)。

b)接线端子的紧固用螺钉和螺母除固定接线端子本身就位或防止其松动外,不应作为固定其它任何零部件之用;

c) 端子上配置有弹簧垫圈的,要原封不动地使用。

d) 在拧紧螺钉的过程中,应用手扶持导线,以避免接线座脚承受扭矩及安装轨道变形。

e) 每个接线端子每侧接线宜为 1 根导线,不得超过 2 根。当 2根导线与同一个端子连接时,优先采用连络端子。

f) 两根导线接于同一个端子时,端子的接线能力应满足其电路额定值。即端子的额定电流应大于两根导线总的工作电流。

g) 对于插接式电器端子,不同截面或大小的两根导线(指直接接线)不得接在同一端子上。(见图 27所示)

图 27

h) 端子接线时,螺钉旋入长度应在 1 个螺钉直径以上,使连接导线有效地拧紧。

i) 通常多股铜芯导线应采用端头压接后与端子连接,多股导线线芯直接与端子连接只有在端子的设计允许时方可连接。

j) 导线插入端子的接线长度要求:

--应尽可能使线芯抵触到端子底部,连接牢固可靠;

--应至少长出拧紧螺钉的位置;二个拧紧螺钉时其线芯长度应保

证二个螺钉均接触固定。

--防止线芯未全抵触到拧紧螺钉或假拧紧现象。

k) 连接端子的导线线芯不能露出端子外,以保证相邻两导线间可靠的电气间隙。(见图 28 所示)

图 28

l) 线芯插入端子时,导线插入的方向应与端子孔接入的方向一致;导线的弯曲应距离端子接线螺钉压片或端子接线管端部 10mm 以上。(见图 29所示)

图 29

接线端子的识别和标志

a)回路电压超过 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b) 应对弱电端子采用不同于强电端子的颜色予以标识或进行区分。

c) 端子排必须有序号标记,也可以采用标记性端子,每隔 5 个为一挡。端子排的序号应清晰永久。

d) 保护接地端子的标志应能清楚而永久地识别。应尽量采用颜色标志(黄-绿双色)的专用保护接地端子。

行线槽和穿线管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X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 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 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 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 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的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统一接线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 5.工艺过程及要求 5.1.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且应考虑到施工和维修方便,且不准占用供用户接入电缆的途径与装置来布置盘内二次接线。 5.2.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严格按照元件的安装使用说明书要求进行。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目录→看总说明→看系统图→看平面布置图→看安装接线头图→看安装大样图→看设备材料表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1.5—2.5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加工管弯→稳住盒箱→暗管敷设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叉。当必须交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采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高低压开关设备的二次配线加工过程。 2.材料 2.1.导线、塑料蛇皮软管,各种规格线槽、标记套、标号、烫印色带。 2.2.松香焊锡丝,OT、UT、IT铜制冷压接线端头。 2.3.0.5~2.0mm厚铝质名牌、符号牌,不干胶题名片、彩色胶纸,标牌用钉,十字槽球面圆柱头螺钉。 3.工具 3.1.烫号机、剪刀、手动挤压钳、液压钳。 3.2.手枪钻、圆头锤、划针(铅笔)、尖冲、钢板尺。 3.3.十字形螺丝刀、板手、钢卷尺、螺丝刀、剥线钳、钢丝钳、圆头钳、斜口钳、尖嘴钳、剪刀、电路铁、活动板手、套筒板手、通灯或万用表。 4.工艺准备 4.1.按图样要求检查将配线的电器元件是否合格完好,如发现元件表面有碎裂、生锈、发霉等质量问题的应及时处理或更换合格元件。 4.2.按图样列出标号头明细表。多回路接线时,相同回路则在元件编号前加回路编号。 4.3.领取并检查各种标牌、标签框、题名片及不干胶彩纸的规格是否与设计要

求相符。 4.4.掌握配接的工艺规程,方法和注意事项。 4.5.安排好配线场地,包括配线位置。 4.6.准备好配线所需工具,并安放在使用最方便的位置。 4.7.所有电器元件均用不干胶纸标签按照布置圈标上清晰正确的零件代号和编号,一般可直接牢固地粘贴在屏后靠近该元件安装位置上方或周围其它较明显的地方,标签粘贴应整齐一致。 4.8.必须看清图样要求和设备符号是否与实物相符合,并按电器元件的装配位置的接点,考虑适当的线路途径和走法。 4.9.根据图样要求,识别一次回路和二次回路,并选用其导线规格,二次回路的导线,对于单股铜线不小于1.5mm2,对于多股铜导线不小于1.0mm2,连接电器子器件的低电平小电流电路允许采用小于1.0mm2截面的铜导线。出国产品应采用镀锡铜芯导线,规格按设计定。 4.10.按线路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配接,行线做到“平”、“齐”、“牢”的要求。 4.11.按照图样要求,导线两端套上编号塑料管,数字和字母排列方向应一致。 4.12.每批生产同一型号规格的产品,应使用颜色一致的导线,(推荐用黑色)在考虑节省材料、线路合理安排的情况下,必须要有统一接线方向,以求线路整齐美观和式样一致。 5.工艺过程及要求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2 版本:A/0 受控: 编制: 日期: 审核: 日期: 批准: 日期: 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得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得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得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与检验。 三、规范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与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171—92) 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得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与控制设备配电板得特殊要求》 (GB 7251、3-2006) 四、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

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 [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 [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 [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 5、1 导线参数 5、1、1 绝缘导线(见表 1) 表 1 绝缘导线参数

电气配线一般规范要点

电气配线配电一般规范 1 适用范围 设备的局部与整体配电规范 适用于机电设备的接线标识、导线与电缆线径选用、导线与电缆颜色的选用、按钮与指示灯颜色的选用、配线与设备配电的规范。 2 本规范引用标准 GB/T4884—1985 绝缘导线的标记 GB/T4026—1992 电器设备接线端子和特定导线线端的标识及应用字母数字系统的通则 GB/T2681—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导线颜色 GB/T2682—1981 电工成套装置中的指示灯和按钮的颜色 GB/T13534—1992 电气颜色标志代号 GB/T5226.1-1996 工业机械电气设备安全

2 1、导线和电缆及配线规范 导线和电缆的选用原则 导线导线一般应为铜质的。任何其他材质的导线都应具有承载相同电流的标称截面积,导线最高温度不应超过表1规定的值。 表1 正常和短路条件下导线允许的最高温度(单位:℃)

。1○短路时间下超过5s的假定绝热性能正常工作时的载流容量导线和电缆的载流容量由下列因素确定 正常条件下,通过最大可能的稳态电流时导线的最高允许温度; 短路条件下,允许的短时极限温度。 导线截面积应使得在最大稳态电流或其等效值情况下,导线温度不超过表1中的规定值。 外部配线的连续负载电流容量规定见表2。 如果电缆用铝代替铜导线,则表7-112中的数值应乘以0.78减额系数。 表2 稳定环境温度40℃时,采用不同敷设方法的PVC绝缘铜导线或电缆的载流容量I Z 电压降电压降不应超过额定电压的5%,为此,有必要采用截面积大于表2规定值的导线。 最小截面积为确保适当的机械强度,导线截面积应不小于表3示出值。如果用其他措施得到足够的机械强度且不削弱正常功能,可以使用比表3示出值小的导线。电柜内部具有最大电流为2A 的电路的配线不必遵守表3的要求。 3 表3 铜导线的最小截面积

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

二次屏(柜)及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 一、概述 1、本标准工艺适合500kV及以下电压等级的变电站内所有的屏柜、户外端子箱的二次回路接线施工; 2、采用的标准为《GB50171-9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二、施工工序流程图

三、施工技术措施 1、准备工作 (1)认真审核设计图纸,根据原理图及厂家资料,将图纸上的每一根电缆所接的回路号及接线位置与实物对照,要求设计图与实物一致; (2)将施工图按其接线位置分类好,并在施工前放置于接线的屏柜内; (3)清点每一屏柜的电缆,柜的左右要分清,将清点的数量及应摆放的位置与设计图比较,严格按图施工; (4)将清点过的电缆绑上对应的电缆牌,并将电缆固定好; (5)准备好接线需用的工具及有关的耗材(回路标号及绑扎线、绝缘包带、对讲机、电池灯等); 2、盘、柜、端子箱安装就位 ①吊装盘柜时,应做好防磨损措施,按设备要求的位置移放盘柜;移动时,用钢管垫在底盘滚动前进。 ②就位后,安装调整盘柜,使其垂直度、水平偏差以及盘柜面偏差和盘柜间接缝的允许偏差应符合下表规定: ③按设计图将端子箱分间隔就位,用膨胀螺钉固定或焊接固定。端子箱安装应牢固,封闭良好,并应能防潮、防尘。安装的位置应便于检查,应排列整齐。 ④盘、柜、台、箱的接地牢固良好。 ⑤盘柜的漆层应完整,无损伤。 3、电缆就位 (1)检查已敷设好的电缆排列整齐,牢固地固定在电缆孔的钢筋上,电缆牌要

求清晰明了,绑扎的高度要求一致,注意摆放在易观察的位置; (2)统一在电缆上用粉笔记好要开电缆的高度,每一根每一面屏都统一一个高度,做到统一美观; 4、开电缆 (1)开电缆时注意不要损伤电缆芯,切断处的端部用同色绝缘包带扎紧,铠装电缆应切断钢带并接地,使用于静态保护及控制等逻辑回路的屏蔽电缆的屏蔽层也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可靠接地; (2)要接线的电缆芯应拉直绑扎好,按设计图将电缆芯抽好准备接上,芯线应垂直或水平有规律地配置,要求整齐美观,芯线端部应套有标有回路号的套管,此标号套管应采用双标号式,除标有回路外,还需标上该电缆的编号,且要求字迹清楚不易脱色; 5、对线 两侧对线时,应注意每一根电缆芯都要验过,特别是几根电缆同时使电池灯接通,需将短连片解开,再重新对线,一根芯应只有一条通路。 6、接线及配线 按照设计图,将已对好线的电缆芯弯到正确位置,用剥线钳开好芯头,约1.5厘米长,然后弯好圈,用螺栓将线牢固可靠地固定。二次接线应满足以下要求: (1)引入盘柜的电缆应排列整齐,编号清晰,避免交叉,并固定牢固,不得使所接的端子排受到机械应力; (2)每个接线端子的每侧接线宜为一根,不得超过2根,对于插接式端子,不同的截面的两根电缆不得接在同一个端子上,对于螺栓连接的端子,当接两根电缆芯时,中间应加平垫; (3)盘柜内的电缆芯,应垂直或水平地配置,不得交叉或任意歪斜连接,备用芯长度应留有适当的长度; (4)强弱电回路不应使用同一根电缆,并根据实地情况将强弱电缆分开;(5)使用于静态保护、控制等逻辑回路的控制电缆,应采用屏蔽电缆,其屏蔽层应按设计要求的接地方式予接地; (6)对于光纤电缆的接线应按设计图接到相应的接口,光纤电缆头的制作,要

电气配线标准.docx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一、元器件安装 1.1前提 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 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必须按图安装 (如果有图) 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下 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 ●指示仪表、指示灯 0.6-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 0.6-2.0 ●紧急操作件0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 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 4.4 条的规定。 ●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 (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 的安装应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率为 75W 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下图为错误接法:

二次接线技术规定

二次接线技术规定

1目的: 指导二次回路接线,规范二次接线工艺标准,提高接线工艺水平,保证二次回路接线的正确性、可靠性,从而确保盘、柜装置及二次回路安全稳定运行。 2依据和范围: 本规定依据《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范》和本公司多年现场实践经验编写,适用于配电盘、保护盘、控制柜、端子箱等各类屏、台、箱和柜及设备本体的二次回路接线。 3职责: 施工作业人员应遵循本技术规定的工艺标准和工艺流程进行施工,如遇有与本技术规定有冲突地方,应及时报公司主管总工批准。 4二次回路接线的基本要求 4.1对端子排的要求: 1、端子排应无损坏,固定牢靠,绝缘良好。 2、端子应有序号,端子排应便于更换且接线方便;离地高度宜大于350mm。 3、回路电压超过400V者,端子板应有足够的绝缘并涂以红色标志。 4、强、弱电端子宜分开布置;当有困难时,应有明显标志并设空端子隔开或设加强绝缘的隔板。 5、正、负电源之间以及经常带电的正电源与合闸或跳闸回路之间,宜以一个空端子隔开。 6、电流、电压回路应经过试验端子,其它需断开的回路如跳合闸回路、联跳回路、启动重合闸或失灵回路、预告及事故信号回路宜经可断可连的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可断可连的特殊端子或试验端子内部应接触良好。 7、潮湿环境宜采用防潮端子。 8、接线端子应与导线截面匹配,不应使用小端子配大截面导线。 9、端子排的连接件均应采用铜质制品;绝缘件额定电压不小于600V,并保证足够的绝缘水平。应采用UL标准V o级阻燃端子。 10、端子排应按照安装单位分段,每一独立安装单位端子排应按顺序编号,同一接线位置需要有多个线芯接入时,可多个端子并联用同一端子排号,并在端子排最后至少预留10个备用端子。 11、(如与图纸不冲突)盘、屏内的连接线一律只能使用内侧端子孔,与屏外其他设备的连接电缆的线芯一律使用外侧的端子孔。 4.2二次回路接线工艺标准: 1、按图施工,正确接线。 2、导线与端子排连接均应牢固可靠,并符合4.1的要求。 3、盘、柜内的导线不应有接头,导线芯线应无损伤。

电气接线规范

导线连接的基本要求 1、连接点处接触紧密,接触电阻小,稳定性好,与同长度同截面导线的电阻比应不大于1-1.2倍; 2、接头的机械强度应不小于导线机械强度的80-90%; 3、耐腐蚀,对于铝与铝连接,如采用熔焊法,主要防止残余熔剂或熔渣的化学腐蚀,对于铝与铜联系,主要防止电腐蚀; 4、不同线号的导线及不同金属的导线不得在受张力的地方连接; 5、接头的绝缘强度应与导线的绝缘强度一样; 6、铜铝线连接时必须采用铜铝接头或压接,不准用自缠自的方法; 7、导线的连接应采用压接或焊接(管压接法、电阻焊法、气焊法、封端连接); 8、单股小截面铜、铝导线联接时,可将铜线涮锡后再相互联接,6平方毫米以下铜导线可采用缠绕法连接; 9、铝绞线在档距中间连接时必须采用压接、钳接、绞接管,在引流处可采用跳线夹或瓶勾线夹。 1. 电气设备应有足够的电气间隙及爬电距离以保证设备安全可靠的工作(见表E)。 电气间隙是指在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测得的最短空间距离。即在保证电气性能稳定和安全的情况下,通过空气能实现绝缘的最短距离。 爬电距离是指沿绝缘表面测得的两个导电零部件之间或导电零部件与设备防护界面之间的最短路径。即在不同的使用情况下,由于导体周围的绝缘材料被电极化,导致绝缘材料呈现带电现象。此带电区(导体为圆形时,带电区为环形)的半径,即为爬电距离。 2. 电气元件及其组装板的安装结构应尽量考虑进行正面拆装。 3. 如有可能,元件的安装紧固件应做成能在正面紧固及松托。 4. 各电器元件应能单独拆装更换,而不影响其他元件及导线束的固定。 5. 发热元件宜安装在散热良好的地方,两个发热元件之间的连线应采用耐热导线或裸铜线套瓷管。 6. 二极管、三极管及可控硅、矽堆等电力半导体,应将其散热面或散热片的风道呈垂直方向安装,以利散热。 7. 电阻器等电热元件安装一般应安装在箱子的上方,安装方向及位置应考虑到利于散热并尽量减少对其它元件的热影响。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气控制柜二次回路布线工艺 电控成套设备行业在进入90年代后,尤其在近几年来发展飞快,新产品日新月异层出不穷。产品不光在性能、结构等各方面有了巨大的进步,其在外观上的要求也越来越高,正在向家具化、装饰化的方向发展。二次回路是任何电气设备必不可少的重要组成部分,二次回路的电气性能好坏直接影响到整台电气设备的性能和可靠性、安全性。同时,其二次元件的装配、标号,导线的选择、敷设以及排列组合等项目,构成二次回路布线工艺的重要内容。二次布线工艺水平的高低将对产品质量产生直接的影响。过去企业只注重产品的结构性设计及电气性能的改进,而忽视了二次布线工作,造成了二次回路布线工艺落后,方法陈旧。在新的形势下,原来的二次布线工艺已远不能适应新产品开发以及市场发展的需要。因此,采用新工艺、新技术,使用合适的新型电气附件等,已成为十分迫切的问题。 基本要求: 01、按图施工、连线正确。 02、二次线的连接(包括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均应牢固可靠,线束应横平竖直,配置坚牢,层次分明,整齐美观。同一合同同一型号规格的控制柜元件安装位置及布线方式应一致。 03、采用线束布线时固定线束应横平竖直布置并应捆扎和固定,捆扎间距不宜大于 100mm,水平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300mm,垂直线束固定间距不宜大于400mm。 04、同一列器件的线号读向尽量保持一致。惯例为从左到右,从下到上,从内到外。如下图 05、二次线截面积要求: 单股导线不小于1.5mm2 多股导线不小于1.0mm2 弱电回路不小于0.5mm2 电流回路不小于2.5mm2 保护接地线不小于2.5mm2 06、所有二次回路连接导线中间不应有接头,连接头只能位于器件的接线端子或接线端子排上。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

高低压配电柜二次接线规范电气接线工艺上应力求美观、实用、便于施工操作和方便以后检修查线。接线应兼顾全局,力求整齐划一、协调大方,给人以整体美,不得标新立异、各自为政,避免给人以零乱无章之感。 1、电缆整理 1.1、电缆整理应层次分明、曲率一致、松紧适度,严禁扭曲、交叉或杂乱无章。 1.2、电缆的固定应采用绑线或尼龙扎带,扎带规格应与电缆的粗细要求相符且应规格一致,留头方向统一,扎带过长的部分

应予剪除。 2、电缆头制作 2.1、电缆开剥时应小心从事,力度适中,严禁伤及线芯绝缘。 2.2、电缆头的制作材料应使用塑料带和黑色塑料绝缘粘胶带。 2.3、做头时以红色塑料带有序缠绕,成型后用黑色塑料胶带封口。 2.4、做头时以塑料带对折后绷紧缠绕,缠绕时应紧紧贴近芯线和护套接口处,上端头截面平齐且垂直于电缆轴线,成型后为

坚固密实的圆筒状,表面光洁、形体美观、严禁出现纺缍形。 2.5、电缆头的长度以26mm左右为宜,直径不大于电缆护套外径2mm,电缆头在护套上的包扎长度一般为13mm左右。 2.6、电缆绑扎成束后,电缆头应高度一致在同一水平面上。 2.7、电缆的屏蔽层、带、芯应可靠外引以便接地。 3、电缆标识 3.1、电缆标识牌用微机打印、压塑制作,内容包括电缆型号、规格、用途及走向。 3.2、标识牌的挂装应使用防蚀、防霉的绳带,宜采用化纤丝 dqltwk|电气论坛https://www.360docs.net/doc/e32119682.html,

绳。 3.3、化纤丝绳系于电缆头上部,垂下的标识牌高度一致。 4、电缆接线。 4.1、线芯的绑扎应整齐一致,采用绑线或小扎带绑扎。绑扎线间距以70mm左右为宜。 4.2、当一盘内线芯特多时,应按单元或回路分束绑把以方便施工接线、查线和将来检修,尽量避免出现特大把束。 4.3、不论怎样排列,如何绑扎均应掌握尽可能的紧凑、整齐、美观实用又简单易行。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电气接(配)线规范及标准 一、电气布管配线六步走

第一步:电气识图 “线路从什么地方来,到什么地方去” 识图顺序:看标题栏和图纸U录f看总说明一看系统图f看平面布置图一看安装接线头图一看安装大样图一看设备材料表 第二步:布管 作为穿线管有两类,一是钢管,二是PVC管。在布管中要求横平竖直,转弯处有一定的转弯半径。如果线路很长,中间要设计过度接线盒。在布管中每隔一米要有一个固定装置。 管中穿线余留空间不得少于60% 电气布管工艺流程:弹线定位一加匸管弯一稳住盒箱一暗管敷设 第四步:对线 对线的方法有很多,常用的有“两人对线法,高效的是单人对线法” 第五步:导线连接 (1)导线接头要紧密,牢固不能增加导线的电阻值。 (2)导线接头受力时的机械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的机械强度。 (3)导线接头包缠绝缘强度不能低于原导线绝缘强度,连接要牢固、紧密、包扎要良好。 二. 电气配线原则 低压电器配线原则 手工布线时,应符合平直,整齐,紧贴敷设面,走线合理及接点不得松动便于检修等要求。 1、走线通道应尽可能少,同一通道中的沉底导线,按主.控电路分类集中,单层平行密排或成束,应紧贴敷设面。 2、同一平面的导线应高低一致或前后一致,不能交义。当必须交义时,可水平架空跨越,但必须走线合理。 3、布线应横平竖直,变换走向应垂直90度。 4、上下触电若不在同一垂直线下,不应釆用斜线连接。 5、导线与接线端子连接时,应不压绝缘层。不反圈及露铜不大于1mm。并做到同一元件. 同一回来的不同接点的导线间距离保持一致。 6、一个接线端子上的连接导线不得超过两根。 7、布线时,严禁损伤线芯和导线绝缘。 8、导线截面不同时,应将截面大的放在下层,截面小的放在下层。 9、如果线路简单可不套编码套管。 元器件的安装 1、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2、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3、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4、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5、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山左至右,由上至下 6、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7、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一次配线工艺守则

. 一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1 版本:A/0 受控: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3-26 发布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一次绝缘导线及母 排的配制,阐明其使用材料及辅助材料,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中矩形母线、绝缘导线的装配。 三、规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其合金母线第一部分:铜和铜合金母线》(GB5585.1—2005) 3、《电工用铜、铝母线及其合金母线第二部分:铝和铝合金母线》(GB5585.2—2005) 4、《电气装置安装工程母线装置施工及验收规》(GBJ149—90) 5、《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 四、设备、工具与量具 1、设备:成套母排加工机(含冲孔、剪切、立弯模、折弯模、压花、压平模具等)。

母线加工机主要参数如下表: 2、便携式母线加工机 有冲孔、剪切、折弯三个加工单元,特点是体积小,便于携带,常用于现场安装加工。 3、工具 板手、力矩板手、刻丝钳、尖嘴钳、偏口钳、剥线钳、螺丝刀、电工刀、钢锉、端头冷压线钳、木榔头。 4、量具 盒尺、角尺、钢板尺等。 五、线的选择

1、我公司根据用途不同一次线材料分为硬母线和绝缘导线两种。硬母线选用TMY矩形铜母线或LMY矩形铝母线,也可选用异型母线;绝缘导线选用BVR或BV聚氯乙烯导线。 2、主回路母线截面的选择 主回路母线的选择根据图纸要求确定,当图纸没有标明规格时,根据线路容量在工艺文件的“导线载流量表”中查找即可。 3、中性线(N)、PEN及保护导体(PE)截面的选择 “中性线(N)、PEN及保护导体(PE)截面的选择”要求如下表:保护导体的截面积(PE、PEN) 六、母线加工及安装 1、下料 母线要求平直,母线不得有明显的锤痕,凹坑等缺陷。母排下料一般用剪切机切断,母排在下料前或下料后应进行校正,用母排较平机对母排校正、校直。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文件号:ZH/QE-C08-02 版本:A/0 受控: 编制:日期: 审核:日期: 批准:日期: 2015-3-26 发布 2015-3-26 实施

文件修订记录

一、目的 对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等产品中二次绝缘导线的配制,阐明其使使用工具,使用设备,工艺准备、工艺过程、工艺要求等。 二、围 本守则适用于公司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以及三箱类配电设备的辅助回路、控制回路(简称二次回路)配线和检验。 三、规性引用文件 1、《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一部分:型式试验和部分型式试验成套设备》(GB7251.12—2013) 2、《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接线施工及验收规》(GB50171—92) 3、《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第3部分:对非专业人员可进入场地的低压成套开关设备和控制设备配电板的特殊要求》(GB 7251.3-2006) 四、工具 斜咀钳(140mm)、剥线钳(0.5~6㎜2)[1]、预绝缘端头压线钳(0.5~6㎜2)[2]、管形端头压线钳、裸端头压线钳(0.5~6㎜2)、触针端头压线钳、尖咀钳、一字螺丝刀[3]( 30~150㎜)、十字螺丝刀(30~150㎜)、梅花板手[4](M3~M8)、开口板手(M3~M8)、套筒板手

(M4~M5)、镊子、通断指示搭灯、电烙铁(60W)、卷尺(2m)、棉纱手套、清洁用抹布。 注:[1] 带有定位装置; [2]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动压线钳; [3]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螺丝刀; [4] 条件允许时应备置气、电动扳手。 五、材料 5.1 导线参数 5.1.1 绝缘导线(见表 1) 表 1 绝缘导线参数

简单易学的电气二次回路接线方法

电气二次回路的接线是维修电工常常要做的工作,要把这一工作做好一般都得经历多年的实践磨练。特别是碰到复杂的电路图时,接起来很容易出错且难以发现出错点。本人经过反复的思考和实验,摸索出一种简单易学且不易出错的接线方法。 电气二次回路的接线是维修电工常常要做的工作,对于新手来说常感到无从下手,甚至一个简单的电路都很难接好。对于老手来说主要是接复杂的控制回路时容易出错,并且查找出错点还很费神。经过本人多年的摸索和实践,找到了一个解决上述问题的简单方法。实践证明新手用后上手快,很短的时间就可独立接线,老手用后即使面对复杂的电路图也胸有成竹。能一次性地正确地接好电路图,检查起来也有迹可循。确实具有很高的实用价值。本人上网查阅了很多资料均未发现有人用过此法,在过去买的许多电气类书中也没人提到过。这次公开出来,希望有缘的人能细心体会,变成自己的一个绝招。下面我就详细介绍这一方法。 四。我们接线的过程就是将图纸上的电路图变成实际的控制电路的过程。图纸是平面的,而实际控制电路却是立体的。两者之间是有较大差距的。但是如果我们仔细观察就会发现图纸与实际电路之间有一个共同点,即都是用线(导线)将各个元件连接起来。通常在按图接线的过程中是有一定的任意性的。比如线圈的两个接线端,当该线圈是交流380伏时,你可以先从左边端子进,再从右边端子出,也可以反过来先进右边端子,再从左边端子出来。如图1.。正是由于这种任意性

导致了容易接错线的不良后果。特别是面对复杂的图纸时更是容易出错,并且接到一定的程度时自己都会分不清接到哪儿了。所以必须改变这种任意性,建立起某种接线规则,统一按规则来接线。那么这种规则是什么呢 当我们面对电路图和配电盘时就会发现各个元件之间的关系。电路图上有两种关系:前后,左右。配电盘上有三种关系:前后,左右,上下。于是我们在按图接线时就可以按照这些关系的内在联系来接线。我总结的规则是:前进后出,左进右出,上进下出,以节点为中心展开。图纸上的关系与实物上的关系对应,每走完一根线就在图纸上对应的线上作一记号,以示走过。这样走一根是一根,有条不紊,大多数情况下都能一气呵成。即使你还不大明白控制回路的控制过程也丝毫不会影响到你的正确接线。为了便于说明具体的接线方法,我就以星——三角降压起动时间继电器控制线路为例来讲解。先讲讲图纸上的前后,左右,节点的概念。如图2。对于FR来说,a为前,b为后; 对于GB2来说,b为前,c为后; 对于SB1来说,c为前,d为后;对于KM常开触头来说,c为前,e为后。其它的依次类推。再说左右,对于Kmy常开触头来说,f为左g.为右. 最后说说节点。图2中,c f g m 均是节点。节点就是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元件接线端共同连接的点。图纸上的前后,左右,节点的概念弄清后,就比较容易理解实际元件的前后,左右,上下,节点的概念。在实际接线中,配电盘在我们面前一般有两种状态:水平放置,垂直放置。无论是哪种状态,我们均应把配电盘假设为水平放置。就像是一张图纸摆在桌面上一样。与图纸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配线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守则适用于各种高低成套开关控制设备的辅助电路的配线,也适用于采用绝缘导 线的低压主电路的配线。 2 材料 a. 绝缘导线(颜色按图样并符合GB2681-81要求); b. 白色塑料标准套管(简称标志套); c. 塑料带:宽20mm; d. 塑料管:内径Φ6mm; e. 裸压接端头; f. 固定和可活动的线夹; g. Φ5、Φ10、Φ15塑料蛇皮管(或钢精扎头或塑料行线槽); h. 瓷套管、瓷珠; i. 紧固件(螺钉、螺母、弹簧垫、平垫); j. 标志牌; k. 环乙酮; l. 聚氯乙烯; m. 醋酸丁脂。 3 工具及设备 a.拉丁字母、阿拉伯数字打字机及加热设备; b.圆口钳; c.扁口钳; d.斜口钳; e.尖嘴钳; f.钢丝钳; g.剥线钳; h.剪刀; i.螺丝刀; j.活动扳手; k.套筒、呆扳手; m.电池试灯(自制); n.2m钢卷尺。 4 工艺准备 4.1 认真阅读图样及有关技术文件,了解对材料、操作等有无特殊要求。 4.2 按图样要求,所连接的全部电器元件以及接线端子均已安装好,检查其型号等应符

合规定。 4.3 备齐所需的材料及所需工具。 4.4 根据产品结构型式,图样以及本规范的要求等确定走线方案。当采用塑料行线槽敷设导线 时,则按走线方案将塑料行线槽敷设固定好。 4.5 根据图样及走线方案在标志套上打字或手工写字。对标志套打字时,若需加热,加热温度 应控制在40~60℃,打字后,喷涂塑料保护膜。其配方为:环乙酮20ml,聚氯乙烯1g,醋酸丁 脂1.3ml。喷涂后烘干(温度60℃左右)或放在阴凉处凉干。 4.6 元件标志牌应贴在所标志的元件附近。 5 工艺过程 工艺过程可按下面流程所示进行。 按走线路径量线下料----剥去始端绝缘层----套上始端标志套----加工接线端(如打圆圈或 整直)并连接----剥去末端绝缘层----套上末端标志套并使其不会自导线上脱落----使同一路 径的各导线纳入线束----对线束边捆扎边固定(或套上塑料蛇皮管或嵌入塑料行线槽内)---将 导线末端可能出现的过长部分剪去重新按接线需要剥去绝缘层后套上末端标志套----加工接线端并连接----进行自检查。 6 工艺要求 6.1 导线的采用及下料、剥线 6.1.1 辅助电路的导线,除图样上特别标明外一律采用黑色绝缘铜芯线,其最小截面积,对于 硬导线为1.5mm ,对于软导线为1mm 。仅对于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才允许采用 更小截面积的导线。绝缘导线的额定电压不得低于各电路的额定工作电压。 6.1.2 按确定好的走线方案量线下料,下料时应注意留出剥去绝缘层部分的长度。截面积1~ 2.5mm 的导线剥线长度按表1规定。

低压电气设备配线规范

竭诚为您提供优质文档/双击可除低压电气设备配线规范 篇一:电气配线标准 电气控制柜元件安装、接线、配线的规范 一、元器件安装 1.1前提 所有元器件应按制造厂规定的安装条件进行安装。 适用条件 需要的灭弧距离 拆卸灭弧栅需要的空间等,对于手动开关的安装,必须保证开关的电弧对 操作者不产生危险 1.2组装前首先看明图纸及技术要求 1.3检查产品型号、元器件型号、规格、数量等与图纸是否相符 1.4检查元器件有无损坏 1.5必须按图安装(如果有图) 1.6元器件组装顺序应从板前视,由左至右,由上至下

下 1.7同一型号产品应保证组装一致性 1.8面板、门板上的元件中心线的高度应符合规定。元件名称安装高度(m):指示仪表、指示灯0.6- 2.0 电能计量仪表0.6-1.8 控制开关、按钮0.6-2.0 紧急操作件00.8-1.6 组装产品应符合以下条件: 操作方便。元器件在操作时,不应受到空间的防碍,不应有触及带电体的可 能。 维修容易。能够较方便地更换元器件及维修连线。 各种电气元件和装置的电气间隙、爬电距离应符合4.4条的规定。保证一、二次线的安装距离。 1.9组装所用紧固件及金属零部件均应有防护层,对螺钉过孔、边缘及表面的毛刺、尖锋应打磨平整后再涂敷导电膏。 1.10对于螺栓的紧固应选择适当的工具,不得破坏紧固件的防护层,并注意相应的扭矩。 1.11主回路上面的元器件,一般电抗器,变压器需要接地,断路器不需要接地,下图中为电抗器接地。 1.12对于发热元件(例如管形电阻、散热片等)的安装应

考虑其散热情况,安装距离应符合元件规定。额定功率率为75w及以上的管形电阻器应横装,不得垂直地面竖向安装。 下图为错误接法: 1.13所有电器元件及附件,均应固定安装在支架或底板上,不得悬吊在电器及连线上。 1.14接线面每个元件的附近有标牌,标注应与图纸相符。除元件本身附有供填写的标志牌外,标志牌不得固定在元件本体上。 (1)端子的标识 1.15标号应完整、清晰、牢固。标号粘贴位置应明确、醒目。 (2)双重的标识 1.16安装于面板、门板上的元件、、其标号应粘贴于面 板及门板背面元件下方,如下方无位置时可贴于左方,但粘贴位置尽可能一致, (3)门上的器件 1.17保护接地地连续性 保护接地连续性利用有效接线来保证。 柜内任意两个金属部件通过螺钉连接时如有绝缘层均 应采用相应规格的接 地垫圈并注意将垫圈齿面接触零部件表面(红圈处), 或者破坏绝缘层。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 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编制: 审核: 会签: 批准: XXXX年XX月XX日发布XXXX年XX月XX日实施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页数共6页第1页

1主题内容和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规定了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中二次辅助回路配线加工应遵循的原则。适用我公司生产的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辅助回路的二次配线安装。 2引用标准 GB50171-1992 电气装置安装工程盘、柜及二次回路结线施工及验收规范 CECS 49-1993 低压成套开关设备验收规范 3材料 3.1 导线 常用二次配线表1 型号规格标称截面 (mm2) 颜色使用场合 BV 1/1.13 1 黑没有活动的场所 1/1.37 1.5 1/1.76 2.5 1/2.24 4 1/2.73 6 BVR 7/0.43 1 有活动的场所7/1.52 1.5 19/0.32 7/0.68 2.5 19/0.41 7/0.85 4 黑或黄绿 相间 接地线 19/0.52 7/1.04 6 19/0.64 RV 0.5 黑连接电子器件的小电流低电平电路0.3 3.2线夹、绝缘纸板、尼龙扎带、缠绕管、各种规格行线槽、标记套、各色套管、接线鼻等。 4 设备工具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二次配线工艺守则编号QC7.5-05-08页数共6页第2页

4.1 设备 液压钳 4.2工具 剥线钳、尖嘴钳、斜口钳、弯线钳、压线钳、剪刀、适用套筒扳手、螺丝起子、内六角扳手、活络扳手、对线灯。 4工艺过程 5.1 安装准备 5.1.1 阅读图纸,考虑线路排线方案。 5.1.2 领取与图纸要求相符合的导线及标记套、线鼻、行线槽等。 5.1.3 按二次接线图核对辅助回路元件是否配齐、正确,检查元件表面质量状况。 5.1.4 按二次接线图(布置图)粘贴元件标号。标号一般粘贴在该元件正中上方的金属构架上,如元件上方不能粘贴标号时,可就近选择适当位置粘贴。 5.2 安装过程及工艺要求 5.2.1 按配线途径量线,正确落料。且两端做好记号或套上标记套,即按配线途径进行敷设。应做到横平竖直,层次清楚,用尼龙扎带捆扎时应注意形状美观,保持线束平直挺括,捆扎时扎带应锁紧,扎带锁头位置一般放在侧边上角处,尼龙尾线留有3mm 长为宜。 也可将二次线敷设在专为配线用的塑料行线槽内。此时,只需将导线清理整齐而毋需捆扎。 5.2.2 二次线在敷设途中可依次分出或补入需要连接的电器之导线而逐渐形成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 5.2.3 导线应按二次线图正确接至各电器元件及端子上。在接上前应套上标记套。将多余的导线剪去,用剥线钳剥去适当长度的绝缘层,并除去芯线表面的氧化膜及粘着物。BV型导线根据连接螺钉大小弯制羊眼圈,弯圈的方向应与螺丝紧固的方向一致。BVR型导线则在端头套上适用的接线鼻,用压线钳(液压钳)压紧后搪锡。将羊眼圈(或接线鼻)接于所接端头上旋紧螺钉。 5.2.4 元器件的金属外壳必须有可靠接地。 6 工艺要求 6.1 线路敷设布置时,总体线束与分支线束应保持横平竖直、牢固、清晰美观。 6.2 线束原则上应避免在发热元件上方敷设。若必须敷设时应符合表2所规定的要求。 6.3 塑料行线槽的配置可只配置于纵向(或横向)总体线束,分支线束不配置。也可 高、低压成套开关设备编号QC7.5-05-08

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高低压开关柜二次配线工艺守则 1 适用范围 本工艺守则适用于各种0.4kV~35kV开关电器设备的二次配线制作。 2 使用材料 2.1铜芯聚氯乙烯绝缘电线(简称导线) 2.2聚氯乙烯绝缘塑料带(简称胶带) 2.3聚氯乙烯异型管(简称号码管) 2.4 冷压端头 2.5线卡、尼龙扎带 2.6标签纸(元件标签、地线标签) 2.7瓷质套管 2.8标准紧固件 2.9 塑料蛇皮管、金属蛇皮管、尼龙螺旋管、PVC波纹管φ12、φ18、φ25、φ35 2.10 塑料行线槽 2.11胶垫、软垫(防震垫)橡胶圈 2.12线夹 2.13绝缘纸(δ=0.5)、黄腊管 2.14松香 2.15焊锡 2.16 酒精 3 设备及工具 3.1 号码打印机 3.2活动扳手6寸、8寸 3.3平头螺丝刀、十字螺丝刀(3寸、6寸、8寸)以及电讯螺丝刀 3.4斜口钳、剥线钳、尖嘴钳、圆嘴钳 3.5电烙铁25W、100W 3.6 冷压线钳0.5~2.5(mm);1,4,6(mm)

3.7 电池试灯 3.8丝锥M4、M5、M6、M8 3.9卷尺(2m) 3.10自制套管M3~M6 4 二次回路配线的一般要求 4.1按二次接线图进行施工,接线正确。 4.2配线整齐、美观、导线绝缘应良好、无损伤。 4.3导线选用黑色,二次保护接地线为黄绿双色线,工程有特殊要求时则按工程要求选线。 4.4电流回路采用2.5mm2导线,其他回路为1.5mm2,对于电子元件回路采用焊锡连接时,在满足载流量和电压降及有足够机械强度的情况下,可采用不小于0.5mm2截面的导线。 4.5导线与电器元件采用螺栓连接、插接、焊接等,导线的芯线应无损伤。 4.6每个接线端子应只接一根导线,最多不超过两根(只有当该端子或接线柱是为接两根导线而专门设计的才允许接两根导线)。 4.7用于连接可动部分如门上的电器导线应采用多股软导线,并留有适量的裕度。导线根数超过35根时分两股捆扎,超过70根时分三股捆扎。用于连接固定不动单元上的电器元件的导线可采用单股导线或多股软导线。 4.8手车式高压开关柜下门上的电器元件导线应采用多股导线,并套上波纹管,当门上元件过多、二次线过粗时(二次线多于35根),可将二次线分股套两根以上波纹管、波纹管两端用走线卡固定在弯板上,裕度要参照4.7。波纹管长度见表1 表1 过门线护线波纹管长度 4.9多股软导线在于电器元件接点连接时端部应绞紧,并加终端附件(线鼻子或冷压端头),线芯不得有松散或断股现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