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年级下册第24课《麦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24课《麦哨》教学设计
四年级下册第24课《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

教学内容: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生字。

2.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过程与方法

课前收集田野风光图片及文字资料,参照请三篇文章学习方法自读全文,质疑,与同学交流探究。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重点、难点

重点:理解课文内容。

难点:感受作者语言的优美。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步骤

一课时

一、激情导入

1.踢足球,参加夏令营、冬令营,外出旅游观光……..城市少年的课外生活是多么丰富多彩;而农村孩子的生活却别有一番情趣,想了解吗?今天就让我们一起走进他们的生活天地,领略一下他们的生活情趣吧!

2.齐读课题。

3.读了课题,你有什么要知道的?与大家说一说。

(学生自由提出疑问)

二、初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生选择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想怎么读就怎么读,把课文读正确、读通顺。

2.读书交流。

(1)请学生选读自己最喜欢的部分。

(2) 说说课文主要写了哪些内容.

(3)提出自己不懂的问题,在小组内与同学交流、交流。

三、细究课文,探究解疑

引导学生重点探究一下问题。

1.农村孩子有哪些特有的玩乐方式?课文重点写了哪一件事?

(1)从文中找出相关的段落、相关的句子读一读。仔细体味一下其中的乐趣。(2)有感情地朗读这些句子,在读中理解,读中感悟。

过渡:以上我们体会了农村孩子那别有情趣的玩乐,他们的课余生活是那样的自由自在,无拘无束,他们是那样的团结和睦,他们的玩乐方式带有一种纯天然的自然美,那么他们的生活环境又是怎样的呢?美不美?

2.研读课文第4自然段。

(1)这一自然段写了乡村田野的哪些景物?显示了一片什么样的景象?(庄稼即将成熟)

(2)找出文中描写景物变化的语句,读一读。

(3)品味精美语句。

拟人句:“麦田换上了耀眼的浅黄色新装。”(把麦田当做人来写,显得非常亲切,富有情调,流露了作者的喜爱之情)

(4)指导感情朗读。

(引导学生从结构、表达效果方面感悟作者的用意,激发情感)

3.质疑:课文以麦哨开头,又以麦哨结尾,有什么用意?

(全文首位呼应,行文流畅,意蕴悠长,暗示孩子们的童年生活也如同那麦哨的声响,欢快、柔美、悠远、绵长)

四、课堂小结

课文描写了乡村原野的优美风景以及农家孩子独特而又愉快的玩乐,表达了作者对农村田园风光及农家孩子的喜爱之情。

板书设计

24 麦哨

割草

麦哨响起----- 玩乐麦哨又吹响

吃“茅茅针”

(对田园风光及农家孩子的喜爱之情)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

语文第八册复习教案 (共10课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9、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要求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3、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游戏、互动法、愉快学习法。 四、学生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

六、教学时间:10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内容: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复习目标:学生对本学期新学习的生字词基本会读会写。正确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重难点:1、区别同音字。2、区别形近字。3、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复习准备:本册生字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归类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错别字故事。引起学生复习兴趣。 2、听故事。 3、揭题,板书:复习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二、复习生字。 1、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复习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哪些? 4、加加法、减减法、换换法、字谜法,举例说明。 三、区别同音字。 1、出示例题。 尊()候()僵() 遵()喉()疆()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仔细观察生字,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组词区分。 四、区别形近字。 1、出示例题。 暇()恋()绵()泰()

小学四年级语文《麦哨》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教案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等生字。 2、自主读悟,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田园风光的美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感受语言的丰富与优美,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在理解课文内容的同时,品味优美语言,丰富语言积累。 课时安排: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板书并理解课题《麦哨》。组词,想想麦哨是什么? 2、自由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 3、检查课文预习。 ●二、赏田园画意 1、吹响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呢?课文几次写到“麦哨”?是哪些段落描写的? 2、交流:读通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提示:多音字“和”、“应”。]

3、、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然后,听老师的要求表演麦哨声。(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吹得欢快) 4、分组读这两段话,读出情趣。 5、写法指导: 课文开头和结尾两次写到“麦哨声”,除了声音上的呼应,在课文的写法上还有什么作用吗? 6、为什么孩子们的麦哨声吹得那么欢快、那么柔美?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的其他段落,去欣赏乡野生活里的“欢快”与“柔美”的画面。 7、学生自读自悟,把感受深刻的句子画出来。 8、交流所欣赏到的“乐”与“美”和画面,边交流边指导朗读,读出相应的感受。 “白竹布衬衫小凉帽,绣花兜肚彩头巾。” “前几天,田野里还是鹅黄嫩绿……就是一个跳动的音符。”哪些颜色映入你的眼帘?这些颜色是一起出现的吗?这是一幅怎样的画面?哪些词语让你看到了丰收的景象?重点品味“擎”。你又从哪里感受到了丰收的欢乐?跳动的音符奏出的是什么乐曲? 男孩子跑到铺满青草的土坡上面,翻跟头……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看图想象说话,在这天然的草垫子上,孩子们会怎样快乐地游戏? “……一股甘甜清凉的滋味很快从舌尖直沁肺腑!”草地是天然的运动场,那茅茅针呢? 9、积累语言: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有感情的读出来

人教版小学语文四年级下册24《麦哨》教学设计

24.麦哨教案设计 方国超 一、导入 1.在上课之前,我们先来欣赏一组图片,欣赏一幅幅美丽的风景。 2.在同学的脸上,老师读出了愉悦、惊叹、陶醉,这是老师看到的,那请同学自己来说说, 你欣赏完图片后的感受。 1).哦,你觉得美丽,同学们可以用词语、或句子来表达都行2).说的太好了,真是景色如画。 啊,乡村的景色是迷人的,同学们说的太好了,你们听这是什么声音:呜卟,呜卟,呜…… 什么声音啊?真不错,同学们显然回家都经过预习了,对了,这就是麦哨,今天咱们就一起来学习第24课《麦哨》,板书 3.那谁能告诉老师,麦哨是什么呀?谁知道?(你是学习小能手,你让老师知道了麦哨就是 用麦秆做成的哨子。用它来吹,就能发出(…),同学们吹的真好听。 4.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篇描写乡村生活的课文,好不好? 二、初读课文,感受文意 1.请同学们把书打开,翻到第112页。自由的大声的来朗读课文,想一想文中描写的乡村生 活是怎样的呢? 2.听着你们朗朗的读书声真是一种享受呀,那现在请同学们看这里,我来检查你们这些生字 词读准了没有? 3.请你来读第一行,请小华你来读第二行,请你来读第三、四行,有没有要订正的。对了这 个词读“剥开”。全班同学一起来读上两遍。 4.课文当中还藏了很多多音字,你能找出了那些来?你找到一个“和”,你也找到一个“应”, 很好,那我们来看屏幕上的这些多音字,咱们一起来读一读。 5.把文中的字词读正确了,我们学起课文来就更加的轻松了。现在请同学回答刚才的问题, 文中描写的乡村生活是怎样的呢?(欢快的、柔美的、丰富的)同学们通过认真的朗读感受到了乡村生活的美。 三、再读课文,感受乡村生活美 1.下面快速默读课文,完成屏幕上的的问题。把第一个问题解决了,请他来给大家分享成果。对吗?很好,大家一起来朗读一下这个句子。 2.下面我们来看看文章的开头是怎么描写麦哨的?谁来有感情的读一读第一、二自然段?你来读,嗯,你读的有点不到位,谁再来更响亮、更有感情的读一读。你读的好多了。大家一起带着欢快、柔美的感情来读读这两段。 3.开头给我们描写了欢快、柔美的麦哨,那结尾的麦哨又是怎样的呢.谁喜欢来读一读,谁还喜欢来读一读? 4.那麦哨声是怎么“一声呼、一声应”的,请同学来吹吹麦哨,听我读,看他们模仿的像不像? “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真好,谁还愿意来,好,大家一起来,这边两组呼,那边两组应:“田野里,什么声响和着孩子的鼻音,在浓绿的麦叶上掠过?一声呼….,一声应…..,忽高忽低,那么…那么…” 6.接下来大家以来读读这四段,感受麦哨的欢快与柔美。同学们真会读书。那课文开头描写 了麦哨声,结尾也写了麦哨声,这种写法叫“…….”真棒!首尾呼应,首尾呼应的作用在于能强调课文的主题,突出内容重点,这种写法,我们也可以在平时的习作中用一用,写一写。 7.开头和结尾让我们感受到优美的麦哨声。 四、品味语句,积累运用 1.下面请同学思考课文中哪里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欢快”,哪里表现了乡村生活的“柔美”,请你 们同桌之间相互交流一下,再告诉我。 2.停下交流,谁来告诉老师,你找到的句子。你来说,你找到了“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 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这句。你的理解是,还有其他理解吗?

四年级下册部编版第一单元复习教案设计

第一单元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 1.复习本单元中会认的23个生字,30个词语。 2.回顾本单元四篇课文以及习作,语文园地中所学的知识。 3.再次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体会课文所表达的思想感情以及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教学难点 能够流利的表达出自己阅读文章后的感受 授课课时: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导入 1.同学们,因疫情的影响,我们经历了一种新的学习方式:网络授课直播。为了使同学们更好的把握好这几个单元的知识,今天我们一起开始复习。 2.请同学们把书翻到第一单元的语文要素,我们一起来读一读,并圈画出你认为重点的词句。

有谁能来告诉老师,你认为重点的词句是什么? 预设:初步体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 写自己喜爱的地方,并表达出自己的感受。 3.看来同学们都读的非常认真,那么就让我们一起正式的进入第一单元的复习中去吧! 二、出示课文《古诗词三首》 1.相信同学们对于这三首古诗都耳熟能详了,那么试着背诵一下吧。 抽背,说上下句背诵 集体背 2.说一说这三首诗要注意的字词 篱疏碟寻 惟蜻蜓蛱 茅檐溪媪 一起来写一写这些字吧! 三、出示《宿新市徐公店》习题 1.一字多音我会选。 xiǔsù

①.昨天晚上,我在同学家住了一宿()。 ②下了晚自习,同学们都要回宿()舍。 2.读拼音,写汉字。 黄昏时分,一只蜻蜓xú xú()落在xīshū()的 lí bɑ()上,准备要在这儿借sù()一晚。 3.火眼金睛,辨字组词。 宿()未()径()菜() 宜()味()经()彩() 4.读读古诗,说说自己的理解。 这首诗是________代诗人________写的。诗中描写了________种景物,分别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表达了诗人之情。 “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一句写出了儿童在花丛中捕蝶的欢乐情景。 5.默写宿新市徐公店 根据同学们做题的情况,看来同学们都基本掌握了这首诗,那么下面让我们来看到第二首《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 四、出示《四时田园杂兴(其二十五)》题目 ①给题目注音 ②拼一拼,写一写。 傍晚时分,夕阳照在xī()疏的篱笆上,几只qīnɡ tínɡ()正落在上面休息。

四年级语文麦哨获奖教学设计

四年级语文麦哨获奖教学设计 篇一:人教版四年级语文下册《麦哨》优秀教学设计 《麦哨》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纯朴自然、欢快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重点: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教学难点:体会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领悟文章的表达方法。教学准备:挂图或课件、麦哨实物、茅茅针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聊天激趣 1、同学们,你们去过农村吗?喜欢农村吗?为什么?(农村山美、水美、景美、人更美)知道农村小孩除了上学,双休日干什么吗?(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每年春末夏初,麦子即将成熟之际,农村的小孩最喜欢玩的就是——这个,认识吗?(出示麦哨实物,板书:麦哨) 介绍麦哨:用麦秸做的哨子。把麦秸削孔,然后放在口中吹,能发出清脆悦耳的响声。 二、初读课文 1、今天,我们就随着作者陈益,一同走进农村,去聆听麦哨那美妙的声音。请同学们打开课文,自由朗读课文,注意把课文读通、读顺,遇到难读的字多读几次。 2、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3、考考你们,这些生字词都会读吗? 湖畔肚兜嫩荚麦穗儿麦芒擎起包裹嚼嚼吮吮直沁肺腑撩起你呼我应此起彼落茅茅针麦秆似的结出黑白相间乐谱剥开和着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结、剥),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

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三、品读感悟 1、《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 课文几次写到麦哨的声音,你是怎么知道的? 2、自由读课文前两个自然段和最后两个自然段,体会这两处描写麦哨的作用。 A、麦哨的声音是怎样的?“呜卟,呜卟,呜??”指导读,理解省略号在这里的作用。 B、刚才只是说了麦哨的声音,谁能用几个词语来概括的说说麦哨发出的声音的特点吗? 教师引导: A、首尾呼应。比较首尾两段的相同之处,理解一声呼,一声应[你呼我应]、忽高忽低[此起彼落]两组词语的意思。 B、体会作者语言的优美。如:呜卟,呜卟,呜?? C、在朗读中体会两段间的不同之处,念好最后一句“传得很远、很远??”体会那悠扬的麦哨声由近及远的在田野中荡漾开去。 3、课文中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提示:这两个词是描写麦哨的)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到文中寻找。 4、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部编版小学四年级上册语文第24课《延安,我把你追寻》教案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这首诗,领会延安精神,使学生懂得发扬延安精神的重要。 2.了解全诗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语、句子。 3.有感情地朗读这首诗。 教学重点、难点: 1.理解诗中重点语句,了解诗中所说的具体事物的含义。 2.读出诗的节奏和韵律。 教学过程: 一、介绍背景和作者 延安是中国革命的摇篮。它记载中国革命的历史,是一本真实的教科书。它凝聚了共产党人的精神,谱写了中国革命闪光的篇章。 今天,我们就来学习这首诗歌,《延安,我把你追寻》。 这节课,我们要通过学习,了解课文的结构,理解诗中的重点词、句,体会课文所要表达的思想感情,同时还要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理解文中重点词语 1.让学生默读课文,边读过画出不理解的词语。 2.通过小组讨论的形式理解词语。 3.集体讨论重点词语。 教师可将学生小组讨论后仍不理解的词语投影出来,指导全班同学共同理解。 三、理清全诗结构 1.让学生自由读全文,边读边思考:每一节各讲了什么?全诗可以分为几部分?用笔 标出来。 2.学生通过认真朗读,可以说出全文可分为三部分。 第一部分(1、2节),讲了对于延安精神的追寻。 第二部分(3、4节),讲了实现现代化需要延安精神。 第三部分(5、6节),讲了追寻延安精神的重要。 3.分三部分指名朗读全诗,加深学生对全诗整体结构的认识。 四、学习第一部分 1.自由读第一部分,边读边思考,诗人追寻枣园、延河、南泥湾、杨家岭这些地方,是在追寻什么? 2.接着可以让学生带着这个问题分小组讨论。 3.教师可引导学生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进行理解。 学生能够说出诗人实际上是在追寻延安精神,那是充满生机和活力的精神,是蓬勃向上的精神。 4.在理解了诗句之后,教师可让学生有感情地朗读第一部分。 五、学习第二部分 1.让学生自由读第二部分,边读边思考“我们毫不犹豫地丢掉了老牛破车,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人教版新课标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总复习大庄小学四(3)班汤桂华 总复习——小数的意义和性质(一) 复习目标:1、让学生回忆、掌握小数的相关知识(小数数位顺序表、小数性质、改写、化简、小数移动) 2、对小数的相关知识有个清楚且有条理的归纳,使知识能科学、合理的总结归纳、吸收 复习难点:小数相关的一些灵活题, 复习重点:数位顺序表 复习过程:1、将第四单元的概念画出,让学生回家归纳在练习本上。P51、P52、P61、P73的概念 2、复习数位顺序表(书P53) 请一学生说一说小数数位顺序表,引导学生注意数位、和记数单位的区别,帮助学生记忆。 小组比一比: 小数点()是整数部分,()是小数部分。 在小数中相邻的两个计数单位的进率都是() (1)小数点右面第二位是()位,它的计数单位是(),左边第二位是(),它的计数单位是()。 (2)小数部分最大的计数单位是()

(3)小数一定比1小吗()举例 (4)比1小的小数,它的整数部分一定是() (5)大于7小于8的小数有()个 (6)大于7小于8的一位小数有()个,二位小数有()个(7)由5个0.1,6个0.01和8个0.001组成的数是() (8)0.4里有()个十分之一,有()个百分之一 注:在小组比赛中复习小数相关易错知识 3、小数性质 (一)复习概念 (二)小数化简1.2300000,将1.23改写成5位小数 注:强调小数末尾去掉或者添上零,小数大小不变。但是如果是在小数点的后面添上或者去点零,小数大小有可能改变。 再强调3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3位,几位小数就是小数点后面有几位练习: (1)0.6里面有()个0.01 (2)0.61里面有()个0.01(3)3.61里面有()个0.01 (4)0.061里面有()个0.001 7/100改写成小数();23/1000改写成小数() 34/10000改写成小数();3/1000改写成小数() 0.25写成分数();0.312写成分数() 把小数90.90100化简后是() 将小数40.070化简后是()。 4、小数点的移动

《麦哨》教案

24* 麦哨 西关实验小学麦泳欣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自主品读,感受田园风光的美丽和乡村孩子淳朴自然、自由欢快的童年生活。 3、品悟作者生动形象的语言,通过品悟积累和仿说优美的句段,丰富拓展学生语言积累,培养学生语感。 教学重难点:引导学生自读自悟,找出自己喜欢的部分,品味文中优美的语言,入情入境积累语言。 一、一吹麦哨,初步感知 1、板书“哨”,观察字形,给“哨”组词,引出课题《麦哨》 2、简单介绍“麦哨”,呼麦哨 【“麦哨”一词是难点,不要说城区的孩子,就是一些老师也未必能说出个道道来,从“哨”字入手,让学生先观其形,后介绍其质地,再呼其声,一声声“呜卟,呜卟”,学生虽知之不深,但粗略知其大观。学生感受到了课题充满情趣,充满音律美,对后文的学习更充满期待。】 3、找到课文中的麦哨声,明白首尾呼应的写作方法。 【“首尾呼应”这一写作方法在师生合作呼哨中,化抽象为形象,学生很容易理解,省时高效,而且不经意之间明确了这样写的妙处,即突出文中孩子们那种轻松、愉悦的心情。】 二、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1、自读课文 2、检查生字 【本环节体现了中段识字教学要求,因为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识字能力,需要教师做的就是当学生有障碍时,适时渗透识字方法。如教学“卟”字时,学生出现错误,利用纠正的机会渗透“借助随文注音识字”;教学第二行生字时渗透“归类识字”,教学“擎”字时渗透“利用形声字的规律”了解字的意思,教学“湖畔”时渗透“结合课文的插图、上下文和具体的情境”了解词语的意思。】 三、二吹麦哨,体会孩子们的快乐 1、默读第3和第5自然段,找出让自己感兴趣的句子,画出来并写出自己的感受 【让学生抓优美的句子进行赏析,切中要害,语文教学就是要管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是要通过品词析句,发现语言文字背后暗藏的规律,促进积累,培养语感,最终学会表情达意。】 2、反馈,赏析优美句子 【教育就是培养习惯,具有良好习惯的学生也是一种教育资源。】 【此句优美在于作者运用了对比、比喻的手法写出了草地的特点,乡村孩子们在草地上可以尽情玩耍,获得快乐。“简直”一词明确地告诉读者这种比喻丝毫没有夸张的成分,“天然的运动场”则点明了这是乡村所独有,是乡村孩子唾手可玩的运动乐园。对于这个句子的赏析应当说还不够到位。因为如此硬读,学生是读不出草地柔软、有弹性的滋味的。教师如能抓住“体育馆的垫子”“草地”两相对比,体育场的垫子是用很厚的海绵制成的,人躺上去是

四年级语文上册第24课教案

24.《给予是快乐的》 学习目标: 1.能流利正确地朗读课文 2.能正确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学习重难点:教育学生给予比被给予更快乐 教学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今天,我带来几件小礼物,奖给昨天家庭作业做的好的同学。给学生发礼物,请获奖者谈一谈此时的心情。 2、教师小结,得到是快乐的,其实给予更快乐。今天我们就来学习《给予是快乐的》。希望同学们大胆地提出问题,学完课文将根据大家的提问,评选最佳问题和最佳提问人。 二、感知发现 1、看了课题,你想知道什么? 2、学生提问,师生共同评价问题的质量。(估计学生会提出:谁给予谁?在怎样的情况下给予的?给予了什么?)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针对课题提问时,要抓住关键词“给予”进行思考。 3、学生选择好的问题朗读思考。 4、交流,请学生回答。(随机板书) 新车坐车、停车承诺 保罗的哥哥保罗、保罗小男孩、小男孩弟弟 坐车、观光给予是快乐的 保罗小男孩及其弟弟、小男孩保罗 5、教师引导学生根据板书简要地复述课文的内容。 三、感悟发现 1、教师引导:哪一个给予最珍贵? 2、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3、交流。指名发言。引导学生展开争论,在思维的碰撞中进一步理解课文。 4、由于给予,圣诞前夜,保罗、小男孩、小男孩的弟弟都度过了一个难忘的夜晚,

各有什么难忘? 5、学生朗读思考,并在小组合作中讨论。 6、交流,各组派代表发言。要帮助学生打开思维,根据三个人的实际情况进行丰富、合理的想象。 四、鉴赏发现 1、朗读课文思考:你认为课文在选材、描绘等方面有哪些优点值得我们学习? 2、讨论并有感情地朗读。(学生可能会提出:人物的语言描述的具体。以此为锲机,引导学生体会说话的语气,并分角色有感情地朗读。) 五、质疑问难 1、学习中遇到哪些不懂的问题? 2、学生质疑,共同讨论解决。同时评价问题的质量。从好的问题中小结发现的方法,即不能一有疑就问,应在深入思考后,的确无法解决问题才可以提问,问题要有助于对课文的深入思考。 六、总结表彰 1、请学生谈一谈学习的收获可包括对课文的理解、提问的方法等。(学生可能会提出:我知道了给予是快乐的。以此引导学生填空:保罗的哥哥因为 而感到快乐,小男孩因为而感到快乐,保罗因为而感到快乐,我也曾因为而感到快乐。让学生从生活实际中进一步受到助人为乐的教育。) 2、师生共同评选最佳问题、最佳提问人,赠送小礼品,颁发荣誉证书。 七、实践活动 本课故事性强,人物角色鲜明,对话较多。让学生把课文改写成剧本,以小组为单位进行排练,再组织汇报表演,评选最佳小演员。

最新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期末复习教案

第一课时 复习内容:四则运算、运算定律与简便计算(一)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使学生巩固带小括号四则混合运算式题的运算顺序, 并能正确计 算带小括号的习题? 2、复习运用加法和乘法的运算定律和一些简算方法进行简便运算。 3、培养学生根据具体情况,选择算法的意识和能力,发展思维的灵活性。 教学过程: 一、口算 2500-500 0 X 250100-2558-29 250 X 1 9 X1533-3+16X 7+5 1、说出卜面各题的运算顺序(同桌互说再集体反馈) 47 X 28-735 - 49+7 47 X 28- (735-49+7) 47X( 28-735 - 49) +7 2、说一说四则运算的计算顺序是什么? 二、组织练习 1、改错先说说错在哪里,为什么会错?该如何订正? 235+ 5X( 200- 100- 25) 5X(12- 12+ 12+ 12) =240X(100-25) =5X(0+ 12) =240'X4 =5X 12 =960=60 2、说说运算顺序 4300 —(224- 7X 8) (41 - 16)-( 89- 64) (375+ 31- 16)X( 89-64) 3、小结:四则运算顺序

4、小组讨论:下面四张扑克牌上的点数,经过怎样的运算,才能得到24 呢? 你能想出几种方法? 6点、4点、2点、3点 三、复习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 1、引导学生用文字总结并用字母归纳(板书:用字母表示各个运算定律) 2、课堂练习 (1) 计算并运用运算定律验算 578+3864=178X 26= (2)简算(并用字母表示所用的运算定律) 25 X 12514-389—11187X 201 125X 8866X 9925X 47X 40 98 X 2723X 37+ 27 X 37 28X 3 + 28X 5+ 2X 28 (3)应用题(让学生独立完成,请个别同学上台板演,全班订正,重 点说说 运用什么运算定律,用字母怎么表示。) A、一个水池的长是98米,宽是27米,水池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 B、班上共有男生23人,女生27人,每人交课本费37元,一共要 交多少钱?

《麦哨》教学设计、反思_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反思 《麦哨》教学设计 日照市新营小学牟玲 【教学目标】 1、认识8个生字,重点识记“嚼、裹、肺”等字形。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教学重难点】 重点:引导孩子自读自悟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能有感情朗读。 难点: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 【教学准备】课件、麦哨(实物)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导引课题 1.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同学们,第六组课文为我们展示了一幅幅清新淳朴的乡村生活画面,你们喜欢吗?课前老师从网上搜了一段录像,让我们再一次走进乡村生活。 2.交流自己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怎么样?谁愿意谈谈你对乡村生活的印象或感受?

3.导入新课,解释课题: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组的最后一篇课文,这也是一篇略读课文,相信你读后一定会对乡村生活有更深的体验。请大家齐读课题----《麦哨》。什么是“麦哨”?(出示实物)老师特地做了一些麦哨,准备奖给那些专心听讲、用心体会的同学,你有信心得到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同学们打开课本,用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借助注音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看看文中几次写到“麦哨”?是怎样描写的? 2.检查生字学习情况,看课件个别读生字新词。说说有哪些容易读错、写错的生字,或是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注意“嚼、裹、肺”的读音与字形。(卡片) 3检查读课文情况,按自然段个别读,及时正音。其余同学边听边思考上面的问题。 4.交流初读收获 (1)指名读描写“麦哨”的相关段落(课文第一、二、七、八自然段)。读准多音字“和”、“应”。 (2)读了课文,谁能来模仿吹响麦哨的声音? (提示:吹得短促,吹得悠长,与同桌合作“呼应”着吹一吹,忽高忽低,再请两组同学演示吹。) (3)变化丰富的麦哨声就像一曲曲风格不同的田园牧歌,我们听着有什么不同的感受?(随着学生回答,板书:欢快柔美)(短促的麦哨声是一曲欢快的乐曲,悠长的麦哨声是一曲柔美的乐曲,而相互应和着的麦哨声就像一曲合奏曲。)

麦哨交流课教案设计

麦哨交流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 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 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 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 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 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2)学生“欢快、柔美”地自由朗读课文最后一自然段。第一次感受人们的“欢快、柔美”。 (3)你平时在生活中见到过哪些人、在什么时候、在什么地方、什么情况下是“欢快、柔美”? 从文本向生活拓展,使学生认识到“欢快、柔美的生活”是建立在一定的环境下和一 定的基础上的,需要一定的条件,不是每个人随随便便就能过上“欢快、柔美”的生活。 3、领悟“欢快、柔美”的内涵 (1)播放《牧童短笛》,师生一起齐读最后一自然段。 (2)你喜欢这样的生活吗?找出你喜欢的部分,说说理由,朗读出感受。 (3)乡村的生活为什么柔美、欢快呢?仅仅是因为乡村景色怡人吗? 提示:请同学们展开想象,家里的老人、孩子、父母,以及邻居,他们和人们的“欢快、柔美”有关系吗? (经老师的这一点拨,学生不难感受到人们“欢快、柔美”的背后,是老人的健康长寿,是孩子的聪明可爱,是夫妻的恩爱美满,是邻居的和睦友好。从孩子们欢快的神情, 看到人们的欢快生活;从人们的欢快生活,联想到整个乡村欢快、柔美的生活。)

人教版四年级下册总复习教案

数与代数 第一课时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教学内容:P109页的第1题及练习二十五的第1—3题、第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复习,进一步掌握四则运算的意义及各部分间的关系、四则运算的顺序,巩固带小括号的四则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并能正确计算。 2、复习运用加法、乘法的运算定律以及减法、除法的运算性质进行简便计算,会灵活地选择计算方法进行简算。 3、进一步提高应用数学知识和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间的关系、含有中括号的四则混运算、运算定律和运算性质以及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乘法分配律、减法以及除法的运算性质,会运用定律与性质进行简算。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复习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板书课题:四则运算和运算定律) 二、自主探究 1、复习四则运算的意义和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师:口算下列各题,并说出各算式所表示的意义。 55+20= 75-55= 25×8= 200÷25= 0÷50= 100×0=

师:你能说出什么样的运算叫做加法吗?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加法定义) 师:根据这一组算式中的减法再说一说,什么叫做减法,它与加法有什么关系?(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减法定义) 师:谁来说一说,什么叫做乘法?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乘法定义) 师:根据乘法的意义,说一说它与加法有什么联系? 师:什么叫做除法,它与乘法有什么关系?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除法定义) 师:我们已经知道了四则运算的意义,从上面的题中可以看出加法与减法、乘法与除法有怎样的关系?生:减法是加法的逆运算,除法是乘法的逆运算。 师:四则运算中,你知道哪些与0有关的运算知识? (小组讨论,全班汇报之后,课件出示与有关的运算知识) 2、复习括号。 师:(出示)下面的问题你能解决吗? (1)你能把分步算式整理成综合算式吗? ①20×5=100②70-30=40③477-27=450 150-100=50 15×40=600 450÷9=50 50+25=75 27+600=627 4500÷50=90 (学生独立完成,小组讨论)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Mai Shao" teaching design teaching plan teaching design 编订:JinTai College

《麦哨》教学设计教案教学设计 前言:教学设计是根据课程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一般包括教学目标、教学重难点、教学方法、教学步骤与时间分配等环节。本教案根据教学设计标准的要求和教学对象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 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A案 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 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 “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 “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a.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

《麦哨》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麦哨》语文教案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认识8个生字。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体会作者丰富生动的语言,感受乡村孩子淳朴自然、欢快清新的童年生活。 3、积累文中的优美语言。 【课前准备】 教学挂图。 一、导入课题 同学们,你们有过乡村生活的经历吗想了解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吗那我们就一起来读读《麦哨》这篇课文,读完后,相信你一定有美好的感受。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注意“应”“和”“乐”多音字在本课的读音;注意“肺”“嚼”“裹”的字形特点。 2、同桌互读课文,想一想: 课文描写的乡村孩子的生活是怎样的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乡村孩子淳朴可爱,乡间景色美丽亲切,孩子的活动丰富多彩,孩子的情感热烈活跃) 3、同桌交流,小组交流。

三、细读课文,品味语言 1、默读课文,画出你最喜欢的部分,试着有感情地读一读。 ⑴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一朵朵沾满露珠的月季花。 (这是一个比喻句,这里把“孩子们的脸蛋”比作了一朵朵晶莹剔透的月季花,这样形象生动的语言,会产生一种意境的美)⑵ 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密密的嫩荚;黑白相间的蚕豆花谢了,长出了小指头似的豆荚;雪白的萝卜花谢了,结出了一蓬蓬的种子。 (这是一个排比句。作者通过细致的观察,将一个五彩斑斓的田间世界再现出来,同时也蕴涵着一种丰收的喜悦) ⑶草地柔软而有弹性,比城里体育馆的垫子还要强,这简直是一个天然的运动场!(“简直”表示完全如此,这里运用对比、比喻的手法形象地写出了草地的茂密、柔软,也写出了孩子们的玩耍是那样地贴近自然,更写出了作者由衷的赞叹。阅读时,要读出赞叹的语气) ⑷把你最喜欢的、感受最深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四、感受全文,积累语言 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课外拓展,丰富语言 按照本组课文的读书方法,阅读选读课文中的《可爱的草塘》和《同步阅读》中的相应文章。

四年级下册复习课教案

PEP人教版四年级下册 Unit3 Weather复习课教学设计 天坛路小学周金芳 一、学习目标 1.复习词汇warm, cold, hot, cool, windy, cloudy, rainy, sunny, snowy 并能在对话中熟练运用,发展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提高与他人合作、交往的能力 2.能够看懂、听懂天气预报中关于气候特点语句的报导,并会用所学知识,简单表达天气情况。 3.能够利用图片、简短的语言提示,创编不同于课本的新对话,让学生体会到英语学习的成就感。 二、情感目标 1. 培养学生关注天气和气候的习惯,鼓励学生做生活中的有心人 2.在教学过程中鼓励学生大胆开口,提高学生综合运用语言的能力以及与人交往的能力。 三、学习重点 能听懂会说Let's talk 部分的内容,并能在适当的情境中运用。如:能正确 的用It's warm in Beij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How about in New York 等句子描述和谈论天气情况及Can I …. Yes, you can./ No, you can't. …等句型 四、学习过程: up 1.Enjoy a song《Thunder》 2.Free talk Rainy, rainy, it's rainy and cool. Cloudy, cloudy, it's cloudy and warm. Sunny, sunny, it's sunny and hot. Snowy, snowy, it's snowy and cold. (设计意图:由师生自由交流,拉近了师生之间的距离,营造英语氛围,引导学生乐于用英语开口说话。共唱歌曲、歌谣,为下一个环节作了较好的铺垫。) the words :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 Ask the students to look at the map and answer. 2. T: Look at Beijing. What's the weather like in Beijing S1:It's cool. Then one student asks the questions, point to one of the others answers. the weather report. and tick (设计意图:通过对话复习词汇,做到词不离句。此环节还重在培养学生灵活运

麦哨交流课教案设计

麦哨交流课教案设计 麦哨交流课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 1、认识“畔、兜、穗、裹、嚼、肺、腑、撩”八个生字,能准确认读。 2、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3、体会作者对田园生活的向往与热恋。 教学重点: 感悟乡村的欢快、柔美生活,能有感情朗读。 教学难点: 体会乡村生活的欢快、柔美,和我们这些整天忙忙碌碌的现代人相比较,他们才是真正的生活的主人,是自己生命的主人,是真正快乐、幸福、自由的主人。 教学准备: 《牧童短笛》的音乐,挂图或课件,识字卡片 教学课时: 一课时 一、初读课文 1、直观激趣 播放课件,观看乡村生活的场面,让学生对乡村生活的情趣有一个直观的认识,有助于学生接下来理解课文的意境。

2、范读激情 教师配乐范读全文。要求学生闭目静听,全身心地感受课文的美好意境。 3、初读感受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学新词,读通课文,初步感受课文大意。 4、互助识字 相互交流生字学习情况,出示生字“畔、兜、穗、裹、嚼、肺、腑、撩”,要求每位学生至少选择一个生字(越多越好)准备参与交流,多音字的分析(和、应),形近字的比较(“俯”和“腑”)。发挥学生主体性,引导学生从自己的实际出发,说说自己曾经见过的字,自己容易写错读错的'字,自己发现很特别、很有趣的字,(尽量做到字不离词、词不离句) 二、感悟文章 1、步入“欢快、柔美”的课堂 《麦哨》是一篇十分优美的散文,读起来很有情趣,很有味道,令人陶醉。课文有两个词语特别重要,只要我们抓住并真正理解了这两个关键词,就可以说理解了整篇课文,到底是哪两个词语呢? 学生快速地默读课文后,请同学们来猜一猜,看看谁是老师“心心相印”的好朋友。 2、理解“欢快、柔美”的情态 (1)教师板书“欢快、柔美”,然后问学生:“欢快、柔美”是什么意思课文中是谁在什么环境下“欢快、柔美”地干什么

四年级下册语文复习教案设计

语文四年级下册复习教案设计 (共12课时) 一、复习目标: 1、复习巩固汉语拼音,掌握本册中多音字的正确读音,并能根据拼音写出已学的汉字。 2、复习掌握本册所学的生字,要求读准字音、认清字形、了解字义。复习辨析同音字和形近字,进一步培养正确使用汉字的能力。 3、复习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用毛笔临摹字帖。 4、复习掌握本册《词语表》中的词语,能写出部分词语的近义词和反义词,能按要求正确搭配词语和将词语分类。 5、复习巩固对句子的认识,会把不完整的句子补充完整和把句子写具体。 6、复习学过的各种句式,初步认识比喻句和学会改写反问句。 7、结合课文,复习掌握读懂按时间顺序或事情发展顺序或方位顺序写的一段话的方法。 8、熟读32篇课文,理解内容,并能按要求朗读课文或背诵、默写课文。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表达情意的作用。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能复述叙事性课文的大意。 9、理解句、段、篇之间的联系。能比较正确地修改明显病句,把排列错误的几段话整理成通顺的短文。会写记事、写人、状物的记叙文。要求有条理,有具体内容,有详有略。会用修改符号修改自己的作文。 二、教学重难点: 1、理解句、段、篇之间的关系,概括段意和主要内容。 2、用修改符号修改病句和自己的作文。 3、能围绕中心,具体地叙述一件事。 三、教学方法:创设情境、启发引导、游戏、互动法、愉快学习法。 四、学生学习方法:合作学习,自主学习法。 五、使用媒体:小黑板、多媒体课件。 六、教学时间:12课时。 七、教学过程:

第1课时 复习内容: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复习目标:学生对本学期新学习的生字词基本会读会写。正确区别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 复习重难点:1、区别同音字。2、区别形近字。3、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复习准备:本册生字表、同音字、形近字、多音字归类练习题。 复习过程: 一、故事导入: 1、讲错别字故事。引起学生复习兴趣。 2、听故事。 3、揭题,板书:复习本学期的生字新词。 二、复习生字。 1、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2、同桌互相抽查读生字表中的生字。 3、复习识记生字的方法有哪些? 4、加加法、减减法、换换法、字谜法,举例说明。 三、区别同音字。 1、出示例题。 尊()候()僵() 遵()喉()疆()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同音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仔细观察生字,找出相同之处与不同之处,用组词区分。 四、区别形近字。 1、出示例题。 暇()恋()绵()泰() 瑕()峦()锦()秦() 2、自己读一读,区别。 3、请学生发表想法。 4、讲上述生字的区别。说明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5、师生总结:区别形近字的方法 五、掌握多音字的读法。 1、出示例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