矿粉密度试验记录表

矿粉密度试验记录表
矿粉密度试验记录表

矿粉密度试验记录表 Coca-cola standardization office【ZZ5AB-ZZSYT-ZZ2C-ZZ682T-ZZT18】

公路

矿粉密度试验记录表

------------------------------------------------------------------------------------------

线

---

(完整版)矿粉比表面积B.doc

检测项目样品状态环境温、湿度 检测地点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第页,共页 检测用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 1 电子分析天平 2 比表面积仪 3 烘箱 4 李氏瓶 5 恒温水槽 其它滤纸等 密度检测数据 次数试样质 量(g) 读数1(cm3)读数2(cm3) 单次密度 (g/cm3) 密度 (g/cm3) 水浴恒温 (℃) 1 60.00 0.8 21.9 2.84 2.84 20 2 60.07 1.0 22.2 2.83 细度(比表面积法)检测数据 1、标样及所标定设备的相关参数 密度ρs(g/cm3) 比表面积 (cm2 /g) 空隙率εs 压力计液面降落时 间Ts(s) 环境温度 (℃) 空气粘度ηs(μPa.s) 3.14 3270 0.5 72.14 20.4 / 2、试样比表面积测定 次数试验温度 (℃) 试样体积 (cm3) 初选 空隙率 εs 确定 空隙率 εi 试样质量 (g) 压力计液面 降落时间 Ti(s) 单次 比表面积 (cm2 /g) 比表面积 (cm2 /g) 1 20.6 1.846 0.5 0.5 2.621 81.28 3684 3710 2 20.4 1.846 0.5 0.5 2.621 82.30 3731 计算公式 W=ρv(1-ε)注:如果试验时温度与 标定时温度之差不大于 3℃时,可不考虑空气粘 度的影响。 审核: 试验: 记录日期:

检测项目样品状态环境温、湿度 检测地点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第页,共页 检测用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 1 电子分析天平 2 比表面积仪 3 烘箱 4 李氏瓶 5 恒温水槽 其它滤纸等 密度检测数据 次数试样质 量(g) 读数1(cm3)读数2(cm3) 单次密度 (g/cm3) 密度 (g/cm3) 水浴恒温 (℃) 1 2 细度(比表面积法)检测数据 1、标准样品及所标定设备的相关参数 密度ρs(g/cm3) 比表面积 (cm2 /g) 空隙率εs 压力计液面降落 时间Ts(s) 环境温度 (℃) 空气粘度ηs(μPa.s) 2、试样比表面积测定 次数试验温度 (℃) 试样体积 (cm3) 初选 空隙率 εs 确定 空隙率 εi 试样质量 (g) 压力计液面 降落时间 Ti(s) 单次 比表面积 (cm2 /g) 比表面积 (cm2 /g) 1 2 计算公式 W=ρv(1-ε)注:如果试验时温度与 标定时温度之差不大于 3℃时,可不考虑空气粘 度的影响。 审核: 试验: 记录日期:

(完整word版)矿粉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嗣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2仪具与材料 (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或300mL,如图T0352-1所示。 (2)天平:感量不大干0.01g。 (3)烘箱:能控温在105℃±5℃。 (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0.5℃。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3试验步骤 3.1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0.01g,矿粉质量应不少于20%。 3.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准确至0.02mL。 3.3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3.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4计算 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f= (M1-M2)/(V2-V1) (T0352-1) γf= Pf/Pw (T0352—2) 式中:ρf——矿粉的密度(g/㎝3); γf——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m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 V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 Pw——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按附录B表B-1取用。 5精密度或允许差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0.01g/㎝3。

矿粉密度试验

矿粉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嗣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 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仪具与材料2,如图或300mL (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 T0352-1所示。0.01g。 (2)天平:感量不大干 ℃。105℃±5 (3)烘箱:能控温在 0.5℃±℃。 (4)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试验步骤3℃烘箱中烘干至1053.1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连同小牛角匙、,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恒重一般不少于6h),矿粉质量应不少于0.01g,准确至)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20. 3.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准1确至0.02mL。 3.3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3.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4计算 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位。3度,精确至小数点后 m?mρ= (T0352-1)21f V?V12?γ= (T0352—2)

矿粉密度试验

1目的与适用范嗣 用于检验的质量,供配合比设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用的其它如水泥、石灰、的。 2仪具与材料 (1)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或300mL,如图T0352-1所示。 (2)天平:感量不大干。 (3):能控温在105℃±5℃。 (4)恒温:能控温在20℃±℃。 (5)其它:瓷皿、小牛角匙、、漏斗等。 3试验步骤 将代表性试样置瓷皿中,在105℃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放入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质量应不少于20%。 向比重瓶中注入,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准确至。 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 注:对矿粉应采用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4计算 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f= (M1-M2)/(V2-V1) (T0352-1) γf= Pf/Pw (T0352—2) 式中:ρf——矿粉的密度(g/㎝3); γf——矿粉对水的,无量纲; m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m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 V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 Pw——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按附录B表B-1取用。 5或允许差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3。

水泥矿粉密度检验细则

水泥矿粉密度检验细则 一、依据标准:《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 208—1994) 二、仪器设备: 1、李氏瓶横截面形状为圆形,外形尺寸应严格遵守关于公差、长度、间距以及均匀刻度的要求;最高刻度标记与磨口玻璃塞最低点之间的距离至少为10mm。 2、李氏瓶的结构材料是优质玻璃,透明无条文,具有抗化学腐蚀性且热滞后性小,具有足够的厚度以确保较好的耐烈性。 3、瓶颈刻度由0至24mL,且0~1mL和18~24mL应以0.1mL 刻度,任何标明的容量误差都不大于0.05mL。 4、无水煤油符合GB253的要求。 5、恒温水槽。 三、方法步骤: 1、将无水煤油注入李氏瓶中0到1mL 刻度线后(以弯月面下部为准),盖上瓶塞放入恒温水槽内,是刻度部分侵入水中(水温应控制在李氏瓶刻度时的温度),恒温30min,记

下初始(第一次)读数。 2、从恒温水槽中取出李氏瓶,用滤纸将李氏瓶细长颈内没有煤油的部分仔细擦干净。 3、水泥试样应预先通过0.90mm方孔筛,灾110±5℃温度下干燥1h,并在干燥器内冷却至室温。成水泥60g,称准至0.01g。 4、用小匙将水泥样品一点点的装入三、1条的李氏瓶中,反复摇动(亦可用超声波震动),至没有气泡排出,再次将李氏瓶竟至于恒温水槽中,恒温30min,记下第二次数据。 5、第一次读数和第二次读数时,恒温水槽的温度差不大于 0.2℃。 四、结果计算: 1、水泥体积应为第二次读数减去初始(第一次)读数,即水泥所排开的无水煤油的体积(mL)。水泥密度ρ(g/cm3)按下式计算: 水泥密度ρ=水泥质量(g)/排开的体积(cm3) 结果计算到小数第三位,且取整数到0.01g/cm3,试验结

矿粉检测原始记录

矿粉检测原始记录 主检: 校核: 检测日期: 样品名称 委托编号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设备编号 设备状态 检测内容 抗压强度比(%) 砂浆配比 胶砂种类 矿粉(g ) 水泥( g ) 标准砂(g ) 用水量(g )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7天抗折强度 28天抗折强度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抗压强度 28天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 平均值(Mpa ) 单块值(KN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抗压强度比(%): 28天抗压强度比(%): 流动比(%) 胶砂种类 矿粉(g) 水泥(g) 标准砂(g) 用水量(g) 流动度(mm) 流动度比X(%)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L 0=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L= X=(L/L 0)*100 含水量(%) 烘干前样品质量w 1(g ) 烘干后样品质量w 0(g) 含水量W (%) 备 注 W=[(ω1-ω0)/ω1x100 烧失量(%) 灼烧前质量G(g) 灼烧后质量G 1(g) 损失(G-G 1)(g) 烧失量X(%) 备 注 X=(G-G 1)/G*100 密度ρ (g/cm 3 ) 恒温后李氏瓶内煤油的体积(m 3 ) 试样重量(g ) 装入试样恒温后的体积(m 3 ) 密度ρ 平均值 1 2 比表面积(m 2/kg ) 体积V (m 3 ) 空隙率ε 密度ρ(g/cm 3 ) 样品质量W(g) 比表面积 m 2 /Kg 备注 W=ρν(1-ε) 记录说明

矿粉比表面积B

矿粉细度(比表面积法)及矿粉密度试验记录 样品名称任务单编号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样品状态环境温、湿度 检测地点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第页,共页 检测用主要设备一览表 序号设备名称规格型号编号 1 电子分析天平 2 比表面积仪 3 烘箱 4 李氏瓶 5 恒温水槽 其它滤纸等 密度检测数据 次数试样质 量(g) 读数1(cm3)读数2(cm3) 单次密度 (g/cm3) 密度 (g/cm3) 水浴恒温 (℃) 1 60.00 0.8 21.9 2.84 2.84 20 2 60.07 1.0 22.2 2.83 细度(比表面积法)检测数据 1、标样及所标定设备的相关参数 密度ρs(g/cm3) 比表面积 (cm2 /g) 空隙率εs 压力计液面降落时 间Ts(s) 环境温度 (℃) 空气粘度ηs(μPa.s) 3.14 3270 0.5 72.14 20.4 / 2、试样比表面积测定 次数试验温度 (℃) 试样体积 (cm3) 初选 空隙率 εs 确定 空隙率 εi 试样质量 (g) 压力计液面 降落时间 Ti(s) 单次 比表面积 (cm2 /g) 比表面积 (cm2 /g) 1 20.6 1.846 0.5 0.5 2.621 81.28 3684 3710 2 20.4 1.846 0.5 0.5 2.621 82.30 3731 计算公式W=ρv(1-ε)注:如果试验时温度与 标定时温度之差不大于 3℃时,可不考虑空气粘 度的影响。

审核: 试验: 记录日期: 矿粉细度(比表面积法)及矿粉密度试验记录 样品名称任务单编号样品编号 检测项目样品状态环境温、湿度 检测地点检测依据检测日期 第页,共页

矿渣粉检测原始记录

威SH-004.1共页第页 样品名称矿粉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环境条件温度:℃,相对湿度: % 设备名称全自动比表面积测定仪电子控温鼓风干燥箱李氏比重瓶 设备编号RZ017 RZ021 RZ016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GB/T 18046-2008 检测内容 比表面积 试料 层体 积测 定 水银密度 ρ汞(g/cm3) 编号 未装试样时充满圆 筒的水银质量P1 (g) 装试样后充满圆筒 的水银质量P2(g) 试料层体 积V(cm3) 平均值 (cm3) 1 2 自动 勃氏 法 编号 试样质量m (g) 试样密度ρ (g/cm3) 试样试料 层空隙率 ε 仪器常数 K值 比表面积S (m2/kg) 平均值 (m2/kg)1 2 密度 编号 试样质量 m(g) 初次读数 V1(mL) 水槽温度 (℃) 二次读数 V2(mL) 水槽温度 (℃ 密度ρ (g/cm3) 平均值 (g/cm3)1 2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抽样数量抽样地点抽样人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密度 2 1 m V V- = ρ试料层体积 汞 ρ 2 1 P P V - = 试样质量) 1( mε ρ- =V 威海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监制 校核:主检:

威SH -004.2 共 页 第 页 样品名称 矿粉 样品编号 样品状态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环境条件 温度: ℃,相对湿度: % 设备名称 微机控制恒加载压力试验机 高温电阻炉 电动抗折试验机 设备编号 RZ002 RZ014 RZ008 设备状态 检测依据 GB/T 18046-2008 检 测 内 容 流动度比、活性指数 胶砂种类 水泥(g ) 矿粉(g ) 标准砂 (g ) 加水量(mL ) 流动度(mm ) 流动度比 成型时间 对比胶砂 450 — 1350 225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对比胶砂 kN 7d 平均值 MPa 试验胶砂 kN 7d 平均值 MPa 对比胶砂 kN 28d 平均值 MPa 试验胶砂 kN 28d 平均值 MPa 7d 活性指数(%) 28d 活性指数(%) 烧失量 编号 试料质量(g ) 灼烧后试料质 量(g ) 烧失量(%) 平均值 1 2 含水量 编号 烘干前质量(g ) 烘干后质量(g ) 含水量(%) 平均值 1 2 抽样信息 抽样基数 抽样数量 抽样地点 抽样人 抽样时间 检测说明 需水量比X= 100125 1 L 含水量W =(1w -2w )/1w ×100 威海市建设工程质量造价监督管理站监制 校核: 主检:

矿粉密度

矿粉密度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拌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他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二、依据标准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三、仪器设备 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 或300mL 。 天平:感量不大于0.01g.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恒温水澡:能控温在20℃±0.5℃。 其他: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四、试验步骤 4.1将代表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0.01g ,矿粉数量应不少于200g 。 4.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mL ~1mL 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 ),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至0.02mL. 4.3用牛角小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是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准确至0.02mL 。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4.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小数点后3位。 五、计算 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及相对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v v m m f 1221--=ρ (T0352-1)

ρργ' w f f (T0352-2) 式中:ρf —矿粉的密度(g/cm3); γf —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 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 m 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 V 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 ); V 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初读数(mL ); ρ' w —试验温度是水的密度,按附录B 表B-1取用。 六、精密度或允许差。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去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不得大于0.01g/cm3。

矿粉

矿粉,预拌混凝土,砂浆企业技术资料管理 矿渣粉检测原始记录 03-06A 样品名称 委托编号 规格型号 检测日期 检测依据 环境条件 设备名称 烘箱 设备 编号 设备 状态 天平 胶砂搅拌机 跳桌 检 测 内 容 抗压 强度 比 (%) 砂浆配比 胶砂种类 矿渣粉(g ) 水泥(g ) 标准砂(g ) 用水量(g )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7天抗折强度 28天抗折强度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单块值(MPa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抗压强度 28天抗压强度 单块值(KN ) 平均值 (MPa ) 单块值(KN ) 平均值(MPa ) 对比样 试验样 7天活性指数(%): 28天活性指数(%): 流动 度比 (%) 胶砂种类 矿渣粉(g ) 水泥(g ) 标准砂(g ) 用水量(g ) 流动度(mm ) 流动度比X (%) 对比胶砂 \ 450 1350 225 L 0 = 试验胶砂 225 225 1350 225 L = X=(L/L 0)×100 含水量 (%) 烘干前样品质量ω1(g ) 烘干后样品质量ω0(g ) 含水量W (%) 备注 W=[(ω1-ω0)/ω1] ×100 烧失量 (%) 灼烧前质量G (g ) 灼烧后质量 G 1(g ) 损失 (G-G 1)(g ) 烧失量 X 15(%) 备 注 灼烧温度:950℃-1000℃ X 15=(G-G 1)/G ×100 比表 面积 (m 2/Kg ) 体积V (m 3) 密度ρ(g/cm 3) 空隙率ε 样品质量W (g ) 比表面积(m 2/Kg ) 备注 W=ρV (1-ε) 记录 说明 校核: 主检: 说 明

矿粉试验

矿渣粉试验作业指导书 一、进场必试项目 密度、比表面积、活性指数、流动度比 二、委托批次:根据DBJ/T01-64-2002《混凝土矿物掺合料应用技术规范》规定,连续供应200t同一厂家、相同级别的矿粉为一批,不足200t者应按一批计。 三、试验依据 1、《水泥密度测定方法》GB/T208-1994 2、《水泥化学分析方法》GB/T176-2008 3、《水泥比表面积测定法(勃氏法)》GB/T8074-2008 4、《用于水泥和混凝土中的粒化高炉矿渣粉》GB/T18046-2008 四、预拌混凝土和砂浆用矿粉技术要求 项目 级别 S105 S95 S75 密度,g/cm3 不小于 2.8 比表面积,m2/kg 不小于500 400 300 活性指数,% 不 小于7d 95 75 55 28d 105 95 75

流动度比,% 不小于95 五、检测前的检查 1.开始进行检测前应首先检查试验室温湿度是否符合规范要求,若不符合应开启设备使之符合要求后方可开始检测。 2.检查仪器设备的电路连接是否正确,是否出现线路破损、漏电现象。 3.接通电源,空载运转各仪器设备,确定其是否运转正常。 4.检查检测用水是否清澈、可透明,是否符合检测要求。 5. 试体成型试验室的温度应保持在20℃±2℃,相对湿度应不低于50%。 试体带模养护的养护箱或雾室温度保持在20℃±1℃,相对湿度应不低于90%。 试体养护池水温度应在20℃士1℃范围内。 试验室空气温度和相对湿度及养护池水温在工作期间每天至少记录一次。养护箱或雾室的温度与相对湿度至少每4 h 记录一次,在自动控制的情况下记录次数可以酌减至一天记录二次。在温度给定范围内,控制所设定的温度应为此范围中值。 六、取样与留样 1、取样: 散装矿渣粉取样时,应从连续进厂的任意三个罐体中各取试样一份,每份不少于12.0kg,混合搅拌均匀后,用四分法缩取出比试验所需量大一倍的试样。 2、留样:

矿粉密度作业指导书

ZK/ZY J001-2017 矿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1目的 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使用。 2检测标准及范围 《公路工程集料试验规程》JTG E42-2005 也适用于测定供拌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他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3仪器 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 或300mL 。 天平:感量不大于。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 其他: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4仪器设备操作过程 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小于6h ),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1m ),准确至,矿粉数量应不小于200g 。 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mL ~1mL 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小于2h ),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1V )至。 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2V ),至。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2m ),至。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没有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计算: 按式(1)及式(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至小数点后3位。 1 221V V m m p f --= (1)

w f f 'ρργ= (2) 式中:f ρ――矿粉的密度,3/cm g ; f γ――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1m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 2m ――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 1V ――比重瓶加矿粉以前的初读数,mL; 2V ――比重瓶加矿粉以后的终读数,mL; ωρ'――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按规范附录B 表B-1取用。 精密度或允许差 同一试样应平行试验两次,取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两次试验结果的差值不得大于。 5记录表格 使用《矿粉密度试验记录》、《仪器使用记录》、《水泥室环境记录》。 6附加说明 本作业指导书起草人: 审核人: 年 月 日 批准人: 年 月 日

矿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矿粉密度试验作业指导书 3.15.1目的与适用范嗣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 计汁算使用,同时适用于测定供袢制沥青混合料用的 其它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相对密度。 3.15.2仪具与材料 李氏比重瓶:容量为250mL或300mL, 如图T0352-1所示。 天平:感量不大干0.01g。 烘箱:能控温在105℃±5℃。 恒温水槽:能控温在20℃±0.5℃。 其它:瓷皿、小牛角匙、干燥器、漏斗等。 3.15.3试验步骤 1、将代表性矿粉试样置瓷皿中,在105℃烘箱中烘干至恒重(一般不少于6h),放入干燥器中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准确称量(m1),准确至0.01g,矿粉质量应不少于20%。 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至刻度0~1mL之间,将比重瓶放入20℃的恒温水槽中,静放至比重瓶中的水温不再变化为止(一般不少于2h),读取比重瓶中水面的刻度(V1),准确至0.02mL。 3、用小牛角匙将矿粉试样通过漏斗徐徐加入比重

瓶中,待比重瓶中水的液面上升至接近比重瓶的最大读数时为止,轻轻摇晃比重瓶,使瓶中的空气充分逸出。再次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待温度不再变化时,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 2),准确至0.02mL 。整个试验过程中,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4、准确称取牛角匙、瓷皿、漏斗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准确至0.01g 。注:对亲水性矿粉应采用煤油作介质测定,方法相同。 3.15.4计算 按式(T0352-1)及式(T0352—2)计算矿粉的密度和相对密度,精确至小数点后3位。 ρf =1221 m m V V -- (T0352-1) γf ='f w ρρ (T0352—2) 式中:ρf ——矿粉的密度(g /㎝3); γf ——矿粉对水的相对密度,无量纲; m 1——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前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m 2——牛角匙、瓷皿、漏斗及试验后瓷器中矿粉的干燥质量(g); V 1——加矿粉以前比重瓶的初读数(mL); V 2——加矿粉以后比重瓶的终读数(mL);

矿粉密度、亲水系数及加热安定性试验[JTG]

矿粉密度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用于检验矿粉的质量供沥青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计算使用,同时适用于供拌制沥青混合料的其他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现对密度。 二、仪器于材料 李氏比重瓶、烘箱、恒温水槽 三、主要试验步骤 1、烘干代表性矿粉试样,冷却后连同小牛角匙、漏斗一起称量(m1)。 2、向比重瓶中注入蒸馏水置于恒温水槽中,读取刻度(V1)至0.02mL。 3、将矿粉试样既如比重瓶中氏液面上升至最大刻度氏为止。再将比重瓶放入恒温水槽中,读取比重瓶的读数(v2)至0.02mL。整个试验过程比重瓶中的水温变化不得超过1℃。 4、称取小牛角匙、漏斗、瓷皿及剩余矿粉的质量(m2),至0.01g。 四、计算 矿粉的密度: ρf=(m1-m2)/(V2-V1) 矿粉的相对密度: γf=ρf/ρw' 式中: ρw'--试验温度时水的密度。 矿粉亲水系数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矿粉亲水系数试验即矿粉试样在水中膨胀的体积与同一试样在煤油中的膨胀的体积之比。用于评价矿粉与沥青结合料的粘附性能。本方法也适用于测定拌制沥青混合料用的其他填料如水泥、石灰、粉煤灰的清水系数使用。 二、仪器于材料 研钵、煤油等 三、主要试验步骤 1、烘干烘干至恒重的矿粉试样5g,放入研钵中,加入蒸馏水,用橡皮研杵细磨,然后用洗液把研杵恒中的悬浮液洗入量筒中,使量筒的液面恰好为500mL。然后用玻璃棒搅和悬浮液。 2、用同样的方法将另一份同样总量的矿粉用煤油代替蒸馏水,使量筒的液面恰好为500mL。 3、静置两个量筒,每天两次记录沉淀物的体积,直至体积不变为止。 四、计算

矿粉的亲水系数: η=Vb-Vh 式中: Vb--水中沉淀物体积,mL Vb--煤油中沉淀物体积,mL 平行测定两次,以两次测定值的平均值作为试验结果。 矿粉加热安定性试验 一、目的与适用范围 1、矿粉的加热安定性是矿粉在热拌过程中受热而不产生变质的性能。 2、矿粉的加热安定性用于评价矿粉(除石灰石粉、磨细生石灰、水泥外)易受热变质的成分的含量。 二、仪器于材料 蒸发皿、电炉、温度计 三、主要试验步骤 1、称取矿粉100g,装入蒸发皿,摊开 2、加热蒸发皿,到200℃ 3、冷却,观察石粉颜色的变化 四、计算 报告石粉在受热后的颜色变化,判断石粉的变质情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