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司治理案例报告

公司治理案例报告
公司治理案例报告

基于公司治理下的国美控制权之争案例分析报告

控制权在公司治理机制中处于核心地位。由于控制权本身具有一定的价值,通过掌握控制权可以管理、支配和利用上市公司的各种资源,从而最大限度的获取经济效益,因此,控制权成为各相关利益主体互相争夺的对象。本文通过对国美电器的案例研究,发现国美电器中最为突出的委托代理问题为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对于处于相对控股地位的大股东黄光裕,其主要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控制以陈晓为代表的管理层。但这种控制并非是稳定和有效的。管理层通过利用法律适用、引入外部投资者、内部人控制董事会等途径和方式来摆脱大股东的控制。

一、案例介绍

1.公司介绍

国美电器是中国的一家连锁型家电销售企业。1987年1月1日,黄光裕和哥哥黄俊钦在北京珠市口创立了首家电器门店。1999年,黄光裕将国美电器向天津扩张,凭借其价格优势,国美电器成功地迈出跨区域连锁的第一步,这次试探也打开了国美电器的全国扩张之旅。2003年国美电器在香港成功开业,迈出中国家电连锁零售企业国际化的第一步,由此成为中国家电零售领域走向海外的第一商家。从2005年开始,国美电器收购了哈尔滨黑天鹅、北京大中、上海永乐以及山东三联等多家企业,使得国美电器的规模进一步扩大。

2.事件背景

2006年7月,国美电器宣布以52.68亿港元“股票+现金”的形式收购永乐(中国)电器90%股权。7月25日,国美电器与中国永乐正式启动合并。8月28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公司以8.11亿元人民币向总裁兼董事陈晓等购入永乐(中国)电器余下的10%股权。交易完成后,永乐(中国)电器成为国美电器的全资子公司。

10月17日,香港联交所发布公告,国美电器并购中国永乐已得到超过90%的永乐股东接纳;永乐(中国)电器的香港上市公司地位由于被国美并购而被撤销。在两公司组建的新公司中,黄光裕90%永乐股东接纳;永乐(中国)电器的香港上市公司地位由于被国美并购而被撤销。在两公司组建的新公司中,黄光裕持有新公司51%的股份,陈晓通过合并公司和管理层持有12.5%的股份,摩根士丹利持有2.4%左右。

2006年11月22日,新国美集团正式成立,黄光裕担任董事会主席,陈晓则担任CEO。经过短短两三年的发展,国美拥有了1200家门店、占据了18%的市场份额,而排在行业第2位的苏宁拥有650家门店,只及国美门店数的一半。

2008年底,国美电器董事局主席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调查,并于2009年1月18日辞职,由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陈晓临危受命,采取对高管实施股权激励,引入贝恩资本以解决资金缺乏问题等一系列措施,使国美度过危机并意图使国美电器成为真正的公众公司。创始股东黄光裕的股权被稀释,其控制权受到威胁,因此引发了2010年广受社会公众关注的“控制权之争”事件。3.国美电器控制权的争夺

(1)引入贝恩资本,并对所有管理人员实施股权激励机制

2008年11月17日晚,黄光裕因涉嫌经济犯罪被警方带走。随后,陈晓出任代理董事局主席,2009年1月18日,黄光裕正式辞职,陈晓出任董事局主席,并初步完成了权力过渡。

黄光裕入狱以后,国美电器的股价一路直跌,资金缺口巨大。为解决国美电器的资金问题,2009年6月22日,国美电器召开董事会,全票通过了贝恩资本注资国美电器的方案:贝恩资本向国美电器注入资本15.9亿元购买其发行的于2016年到期的可转换公司债券。但国美电器同时与贝恩资本签订了黄光裕认为“极为苛刻”的绑定条款和索赔条款:委任贝恩资本的3名人选担任非执行董事;同时,如果现任董事会中陈晓、王俊洲、魏秋立3个执行董事中两个被免职,属国美电器违约;如果国美电器违约,贝恩资本有权要求国美电器以1.5倍的代价即约24亿元回购债权。

2009年7月7日,国美电器宣布将占现有已发行股本约3%的股权授予105名高管,激励方案的总金额近7.3亿港元,这在中国家电行业是史无前例的。这一举措赢得了贝恩资本的欢迎,也获得了高管们的支持。在此后的董事会表决中,董事们都表现出了对董事会的支持。

大股东(黄光裕)认为,融资条件未能第一时间通知大股东,贝恩资本要求董事席位过多且与管理层捆绑,已经超出了财务投资者对投资安全的需求,有明显控制公司的意图。

为表达对管理层不满,在2010年5月11日国美电器股东周年大会上,黄光裕夫妇连投5票否决票,其中包括否决董事会任命贝恩资本竺稼等3人为非执行董事。而管理层认为,贝恩资本要求更多的董事席位来确保其投资利益是一个相对合理的条件。且融资决策在董事会的职权范围内,无须第一时间通知大股东。随后国美电器紧急召开董事会会议否决了股东大会的决议,宣布委任竺稼先生、Ian Andrew Reynolds先生、王励弘女士为非执行董事。

(2)双方围绕股权和董事会的控制权进行一系列的较量。

2010年5月之后,大股东和管理层通过公开信的方式展开论战。2010年8月4日,黄光裕致函董事会。在信函中,黄光裕提出5项动议:撤销公司2012年第4期2010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一般授权;撤销陈晓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但保留他为公司行政副总裁职务;提名邹晓春为公司执行董事;提名黄燕虹为公司执行董事。

对于黄光裕8月4日的信函,国美电器管理层做出了反击,8月5日国美电器起诉黄光裕要求其为违规行为赔偿。8月17日,国美电器的大股东Shinning Crown Holdings Inc发布了《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对陈晓进行了公开谴责。8月19日,国美电器董事局也发布了《致国美全体员工的公开信》,对大股东的批评进行了逐一反驳。8月23日,国美电器在香港联交所发布通告,宣布将于2010年9月28日在香港召开股东特别大会,并提出届时将就8项提议进行表决:撤销公司2010年股东周年大会通过的配发、发行及买卖本公司股份之一般授权;撤销陈晓的公司执行董事及董事局主席职务;撤销孙一丁的公司执行董事的职务,但保留他为公司行政副总裁职务;委任邹晓春为本公司执行董事;委任黄燕虹为本公司执行董事;重选竺稼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重选Ian Andrew Reynolds先生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重选王励弘女士为本公司非执行董事。于是,控制权的争夺双方开始为9月28日的股东特别大会做准备,双方都在努力加大自己的筹码。9月28日,国美电器特别股东大会如期召开,在大会上就8项议案进行了一一表决,黄光裕提出的五项决议案除撤销一般授权外,其他四项都被否决。

(3)陈晓出局,国美电器进入大股东(黄光裕)与贝恩资本共同执掌的时代。

在2010年9月28日的股东大会上,黄光裕未能如愿。但是,大股东并没有

完全失去对董事会的影响力。2010年11月10日,国美电器公告表示,国美电器已经与黄光裕的控股公司Shinning Crown订立了具有法律约束力的谅解备忘录。根据备忘录,双方约定将许可的董事会最高人数从11人增加到13人。新增加的两名董事人选均是大股东方面的提议人员,其中邹晓春被任命为执行董事,黄燕虹(黄光裕胞妹)被任命为非执行董事。

2011年3月10日,国美电器发布公告称,陈晓辞去国美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及授权代表职务。公告还称,国美董事会宣布委任张大中先生为国美电器非执行董事及董事会主席。至此,黄光裕在2010年9月28日股东大会上提出的5项提案基本实现。

国美电器2011年3月10日公告称,陈晓辞去国美董事会主席、执行董事、执行委员会成员兼主席及授权代表职务,以及孙一丁辞任国美电器执行董事。至此,董事会基本进入了黄光裕和贝恩资本共同治理的阶段。

在国美电器大股东与管理层之间的控制权之争基本结束之后,创始股东、跨国资本乃至管理层和离职者,每个角色都找到了自己新的位置。

二、案例研究

1.股权结构分析

股权结构是公司治理的核心,最终的控制权体现在股权比例之上。

(1)创始人方面

在2004年6月~2006年12月期间,黄光裕一直持有国美电器50%以上的股权,处于绝对控股地位,在这一阶段,黄光裕并不用担心控制权问题。但是,黄光裕从2006年3月开始大幅度减持其持有的国美电器股份,至2008年4月,黄光裕的持股比例下降到35%左右。

2010年9月15日,国美电器收到贝恩资本债转股通知,黄光裕的股权由转股前的33.98%稀释到30.67%。这对大股东的控制权形成了巨大的压力。

(2)代理人方面

利用董事长和CEO 两职合一强化对董事会的控制CEO同时兼任公司董事长使得CEO的权力大大增强,也成为管理层与大股东控制权之争的重要手段。贝恩资本在9月15日债转股后,持有9.98%,为国美第二大股东,加上陈晓所占1.47%,以及原永乐电器高管们所占的5%股权,陈晓方面现在已经达到16%左右。

(3)管理层结构

2009年6月30日,副总裁孙一丁进入董事会担任执行董事,刘鹏辉退任独立董事职务;2009年7月23日,Mark Christopher和余统浩辞任独立董事职务,孙强辞任非执行董事职务;2009年8月3日,来自贝恩资本的竺稼等3人获任非执行董事。截至2009年8月23日,国美电器的董事会结构发生了显著变化,由原来的5名执行董事、1名非执行董事和6名独立非执行董事的组合改变为5名执行董事,3名独立非执行董事和3名非执行董事(来自贝恩董事)的组合。陈晓所领导的管理层和贝恩资本占据了董事会的大多数席位,董事会已经变成管理层控制的董事会。

三、原因分析

(1)控制权争夺是焦点

百慕大1981年公司法规定公司重大事项需要股东大会2/3以上的表决权通过;也就是说,当某位股东的股份大于总股本的1/3时,他就拥有了否决权,可以否决任何一项决议。为此,黄光裕必须守住33.34%的股本底线。贝恩资本债

转股通知会导致黄光裕的股权由转股稀释到33.34%以下,这严重威胁到大股东的控制权。

(2)代理人的“收买”行为

陈晓通过股权激励方案成功实现管理层共谋。陈晓通过股权激励方案“收买”了管理层和董事会中的部分董事,从而形成了对管理层友好的董事会,但是这种董事会结构并非较优的董事会结构。因为,这种董事会结构可能会损害大股东的利益,从而导致董事会结构的不稳定。

也就是说,陈晓和贝恩资本如果能联合其他机构投资者就有可能超过黄光裕所持有的股份。如果没有引入外部投资者,管理层是无法与大股东争夺控制权的。(3)管理层控制的董事会

管理层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来摆脱大股东的控制,具体表现为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管理层利用国美电器的法律适用(根据“法无规定皆自由”和董事会中心主义的传统,国美电器的董事会拥有法律没有禁止的一切权力),通过控制董事会来摆脱大股东的监督和控制;第二,管理层通过引入新的外部投资者贝恩资本来稀释大股东的控制权,并通过给予贝恩资本优惠融资条款的方式来实现管理层和外部投资者的合谋;第三,陈晓充分利用大股东社会资本控制链断裂的机会,通过高管股权激励实现管理层合谋,利用CEO与董事长两职合一的机会强化对董事会的控制,从管理层中挑选人员进入董事会等方式实现管理层控制董事会。

四、国美控制权之争的启示

国美的控制权之争是公司治理问题的典型案例。从保护投资者权益的角度看,国美控制权之争暴露了中国家族企业转型过程中普遍存在的风险,即职业经理人和外部战略投资者结盟,与创业家族争夺控制权。反思国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中国家族企业发展具有普遍意义的警示。

(1)完善公司治理结构。

现代公司的治理精神是建立股东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的权力制衡机制,在此治理结构下,董事会受股东委托,按照公司法、公司章程之规定行使对公司的管理,接受监事会的监督,对股东承担信托责任。

首先,加强股东大会对董事会的制约,公司董事会权力扩张并不能改变董事会的性质,董事会的权力来自法律和股东会的授权,所以在董事会权力与股东会重合时,股东会的权力应至上。为确保董事会权力的正当行使,防止权力滥用,保护双方的信任关系,就要求强化对董事会的监督约束,以维护利益的平衡。在此,我们希望董事会要尊重股东大会的权威,不要随意更改股东大会的决议。尽管董事会有股东大会的授权,但授权要有一定的限制,公司章程最好排除董事会对某些事项的决定权,将权力留给股东大会。既要强调股东会权力,也要强化董事会的责任,这样才能更好地实现两者间的制衡。

其次,董事会权力重构,完善合理的公司治理应该是“社会有效保护股东权利、股东有效控制公司董事会、公司董事会有效选聘职业经理人、职业经理人有效领导企业组织的发展”,股东、董事、职业经理人权责分明、奖惩有度的一种链条式的治理模式。董事会中心主义的本意在于通过董事会集中行使公司管理权力,来消减股东之间的利益冲突,董事和职业经理人本身应该是促成股东团结的力量,他们只能通过管理能力和业绩来全体让股东放心。对于国美而言,董事会应该归还部分股东大会的授权,尤其是那些本属于股东的剩余控制权,包括公司重大事务的表决权与决策权、选任和解任董事的权力、批准重大变更的权力。

国美董事会的安排也应代表更广泛的股东利益,不仅给予大股东或其代表在董事会席位,还要给予其他利益相关者(中小股东、职员等)一定的董事会席位。(2)构建创始人与职业经理人之间的信任机制。

随着民营企业走向证券市场,公司在形态上变成了公众公司,但是治理模式仍然是家族式治理,离真正的职业经理人管理的现代公司还有很大的差距。只有实际控制权发生了转移,才能真正优化民营上市公司的治理结构。但是在实现控制权转移的过程中,由于双方的信任危机的存在和信托责任的缺失,创始股东不放心将公司的实际控制权交付到职业经理人手中。因此,控制权转移的历程同信任机制的构建是分不开的;同时,这种信任机制的构建必须突破狭隘的血缘亲情,更多地依靠制度建立起来。只有基于制度的信任?才是信任的最高层次,能够最大限度地减少由于控制权转移所带来的风险。

(3)完善法律制度,提高对投资者的法律保护程度。

良好的法律制度一方面能解决大股东控制带来的代理成本,保护中小股东利益;另一方面对控制权的保护也会起到良好的作用。而且,法律制度的完善对于管理层也会形成有效的外部约束机制,从而缓解股东和管理层的委托代理问题。

国美之争启示我们:家族企业应对转型风险,有赖于完善其公司治理结构真正实现所有权与经营权相互分离、相互制约。其中,家族企业要适度授权、建立合理的激励约束机制,充分发挥监事会、独立董事的监督作用,同时要兼顾利益相关者的利益,在博弈中实现共赢。如何平衡股东大会和董事会的权力配置,使控制权得到安全和有效地配置,都将是各企业完善公司治理重要的课题。

1宫海清,公司治理中股东、董事、管理层权力及配置,法律界,https://www.360docs.net/doc/e414747813.html,/1604/2011-04-18/44530.html

1.黄光裕的国美当初在联交所上市之初,在公司章程中对董事会的一般授权:随时任命董事,而不必受制于股东大会设置的董事人数限制;国美电器董事会可以各种方式增发、回购股份,包括供股、发行可转债、实施对管理层的股权激励,以及回购已发行股份。2.在黄光裕因内幕交易等罪名辞掉董事会职位之前,被国美并购的永乐电器的老板陈晓被黄光裕请进董事会,事发之后,陈利用章程之中的2个核心授权:一是向贝恩资本增发,二是对所有管理人员实施激励机制,使国美变得“去黄光裕化”。3.黄光裕在上市之初的控制权在70%以上,这种绝对的控制权一定程度上被其滥用了:大股东控制的其他一致行动人,不断在二级市场上以国美为对手高价卖出,低价购进,不断套现自己手中的股票,获利数亿,这也是后来陈晓诉黄光裕违法信托义务的由来。4.陈晓引进战投资本的目的很明确,稀释大股东的股份,贝恩入局之后,占股近10%,目前黄光裕

及其直接控制人的比例在1/3以下。这一比例在上市公司基本上属于黄金比例,达到比例等于说拥有用人、投资决策等权力。股权激励的目的在于将管理层捆绑到一起。

某公司咨询案例分析报告

LCC公司咨询案例 LCC公司由LCC形象设计与LCC广告两个实体组成,成立于1992年,经过八年的发展过程,已成为业界的知名品牌,业务范围遍布全国大中城市,从业人员亦由最初几个人发展到现在七十余人,企业效益亦在迅速增长,产权结构亦由原来的"夫妇店"发展成合伙人制。LCC公司的成功与其创始人管理理念新颖、超前,对管理完善的追求强烈意志、人格魅力不无关系。但是公司目前管理水平缺乏长足发展之基础,实现"创建具有中国精神的国际化品牌"远景目标有困难,与决策者的愿望、要求有较大差距。LCC公司决策者向咨询公司指明要求建立人力资源管理体系和项目管理体系。 A.人力资源管理项目 一、LCC公司管理现状 (一)有战略设想,却无战略规划 企业决策者的经营理念超前,目光伟大,不把企业作为一个人财产,敢与员工分享成功,欲将公司办成公众公司,成就大业。 几乎所有的员工都能为这种远大的理念所打动,高层的思想充满着无穷的激励作用。但问题是,员工们都是听到的,对老板的目标、思想认可,但了解不多,从未见到公司的远景规划,未真正地看清楚公司的蓝图,听的次数多了,反而有"狼来了"的感觉。主要原因是领导忙于业务,没有时间整理自己的企业经营思想,没有人能帮领导将战略构想变成战略规划,未能明确企业的发展方向,未能向员工宣传战略思想及战略目标。而企业目标就是员工"心中的太阳",因为企业目标不明确员工就看不到自己在公司里的发展前途。对知识型员工而言,目标的激励作用是巨大的,同时明确的战略规划亦可避免公司的管理受领导人的情绪化影响。没有公司的战略规划就更谈不上人力资源的规划了。 (二)重视人才,却忽视人才机制的建立 LCC公司属智力型企业,最稀缺的资源是人才,可以说在智力型企业的从业者必须是真正意义上的人才,没有真才实料就难以立足。可是真正的人才又是业界各企业猎寻的对象,因此人才流动大。"小企业做事,大企业做人",无人才企业就没有竞争实力,真正重视人才就必须建立一套良好的人才机制,人才机制又充分地体现在企业的人事政策与管理制度里。在LCC只听说有较为完善的薪酬分配方法,其它如晋升、培训、考评等皆无,未见到任何可视文字。有意见反映:试用期结束后公司未有给员工一个试用评估的明确说法,有的员工上午还在工作,下午就被炒掉,给留下的人严重心里压力,没有工作安全感,他们很渴望知道,走的人在哪些地方不能满足公司的需求,以此来提醒自己去努力,做合格的员工;绩效评估要公开化等。"未有梧桐树,难引金凤凰",无好的人才机制怎能引进和留住好的人才。 (三)专业意识强,但管理意识弱 LCC公司专业人才济济,而管理人才缺乏,除决策者外,大多数人员有专业第一,管理次要的思想,对智力型企业而言如欲做大,形成产业无管理人才是成功不了的,要么将管理意识灌输给专业人士,要么启用管理型人才,懂技术又懂管理是理想,实现起来有个过程。只要是办企业就要讲究管理。尽管LCC从事产品策划、设计和广告,但它仍然是商业行为,不能以艺术(专业思想)替代管理思想。有些人的离开可能是对管理者的方式不认同。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 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

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四、解决方案

案例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0001

12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资产状况 案例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2-1-1资产构成 2-1-2资产质量 2-2负债状况 … 2-3经营状况及变动原因 主营业务收入 主营业务成本 其他业务利润 管理费用 财务费用 投资收益 营业外支出净额 经营状况综述 2-3-1 2-3-2 2-3-3 2-3-4 2-3-5 2-3-6 2-3-7 2-3-8 预算完成情况及分析 ........... 3-1收入收益类 .................. 3-2成本费用类 .............. 3-3预算分析综述 .............. 重要问题综述及建议 .. .................... 资威公路收入增长分析 ........ 国债跌价幅度较大 ......... 工程项目完成量不足 ........ 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期间性影响较大大 4-1 4-2 4-3 4-4 1主要会计数据摘要(单位:万元) 10 10 10 11 12

注:扣除去年同期XX净收益374万元后 2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 1 资产状况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 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 2亿元,XX 1.08亿元,XX 3496万元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 《公司治理》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 0226 成绩

[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内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成立,2011 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13 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 2011 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 2011 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 2011 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 2011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 929 026 元、营业成本657 113 元及净利润 176 923 元,同时对公司 2011 年度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调整。 2013 年 5 月 29 日,华锐风电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司自查和媒体曝光,华锐公司主要存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的问题。华锐风电的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签订销售合同、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双方认可这三个条件。相比前两个确认条件,完成吊装是完成难度最低的条件。而事

公司治理案例

公司治理案例 试分析A公司在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 答案要点: A公司在内控方面存在的缺陷要紧有: (1)货币资金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违反货币资金的收付和操纵货币资金的专用印章不得由一人兼管、出纳人员应与货币资金的稽核人员相分离的要求。 (2)销售与收款业务的不相容岗位未分离或内控失效,违反开具发票与发票审核岗位应当分离,编制销售发票通知单与开具销售发票分离的要求。 A公司仓库保管员负责登记存货明细帐,以便对仓库中的所有存货项目的收、发、存进行永续记录。当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按照验收单登记存货领料单。平常,各车间或其他部门如果需要领取原材料,都能够填写领料单,仓库保管员按照领料单发出原材料。公司辅助材料的用量专门少,因此领取辅助材料时,没有要求使用领料单。各车间经常有辅助材料剩余(按照每天特定工作购买而未消耗掉,但事实上还可再为其他工作所用的),这些材料由车间自行保管,无须通知仓库。如果仓库保管员有时刻,偶然也会对存货进行实地盘点。 按照上述描述,回答以下咨询题: (1)你认为上述描述的内部操纵有什么弱点?并简要讲明该缺陷可能导致的错弊。 (2)针对该公司存货循环上的弱点,提出改进建设。 答案要点: 存在的弱点和可能导致弊端。 (1)存货的保管和记账职责未分离。将可能导致存货保管人员监守自盗,并通过篡改存货明细账来掩饰舞弊行为,存货可能被高估。

(2)仓库保管员收到存货时不填制入库通知单,而是以验收单作为记账依据。将可能导致一旦存货数量或质量上发生咨询题,无法明确是验收部门依旧仓库保管人员的责任。 (3)领取原材料未进行审批操纵。将可能导致原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原材料的白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4)领取辅助材料时未使用领料单和进行审批操纵、对剩余的辅助材料缺乏操纵。将可能导致辅助材料的领用失控,造成辅助材料的白费或被贪污,以及生产成本的虚增。 (5)未实行定期盘点制度。将可能导致存货显现帐实不符现象,且不能及时发觉,及计价不准确。 2.存货循环内部操纵的改进建议: (1)建立永续盘存制,仓库保管人员设置存货明细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财务部门设置存货明细账,按存货的名称分别登记存货收、发、存的数量、单价和金额。 (2)仓库保管员在收到验收部门送交的存货和验收单后,按照入库情形填制入库通知单,并据以登记存货实物收、发、存明细账。入库通知单应事先连续编号,并由交接各方签字后留存。 (3)对原材料和辅助材料等各种存货的领用实行审批操纵。即各车间按照生产打算编制领料单,经授权人员批准签字,仓库保管员经检查手续齐备后,办理领用。 (4)对剩余的辅助材料实施假退库操纵。 (5)实行存货的定期盘存制。 A公司股东大会批准董事会的投资权限为1亿元以下。董事会决定由总经理负责实施。总经理决定由证券部负责总额在1亿元以下的股票买卖。A 公司规定:公司划入营业部的款项由证券部申请,由会计部审核,总经理批准后划转入公司在营业部开立的资金账户。经总经理批准,证券部直截了当

案例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WORD文档,可修改

报告目录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2) 2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 2-1资产状况 (2) 2-1-1 资产构成 (3) 2-1-2 资产质量 (3) 2-2 负债状况 (4) 2-3 经营状况及变动原因 (4) 2-3-1 主营业务收入 (4) 2-3-2 主营业务成本 (5) 2-3-3 其他业务利润 (5) 2-3-4 管理费用 (6) 2-3-5 财务费用 (7) 2-3-6 投资收益 (7) 2-3-7 营业外支出净额 (8) 2-3-8 经营状况综述 (8) 3 预算完成情况及分析 (9) 3-1 收入收益类 (9) 3-2 成本费用类 (9) 3-3 预算分析综述 (10) 4 重要问题综述及建议 (10) 4-1 资威公路收入增长分析 (10) 4-2 国债跌价幅度较大 (11) 4-3 工程项目完成量不足 (12) 4-4 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期间性影响较大大 (12)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单位:万元) 注:扣除去年同期XX净收益374万元后 2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 资产状况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 2亿元,XX 1.08亿元,XX 3496万元。 (3)固定资产净值:XX净值4.8亿元,XX等房屋净值2932万元。 (4)无形资产:XX摊余净值8134万元,XX摊余净值5062万元。 (5)长期待摊费用:XX摊余净值635万元,XX摊余净值837万元。 2-1-2 资产质量 (1)货币性资产:由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构成,共计9.48亿元,具备良好的付现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 (2)长期性经营资产:由XX构成,共计5.61亿元,能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现金流。 (3)短期性经营资产:由工程施工构成,共计6617万元,能在短期内转化为货币性资产并获得一定利润。 (4)保值增值性好的长期投资:由XX与XX的股权投资构成,共计3.08亿元,不仅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而且XX的股权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四类资产总计18.83亿元,占总资产的90%,说明公司现有的资产具有良好的质量。 2-2 负债状况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负债总额10.36亿元,主要构成为:短期借款(含本年到期的长期借款)9.6亿元,长期借款5500万元,应付账款707万元,应交税费51万元。 目前贷款规模为10.15亿元,短期借款占负债总额的93%,说明短期内公

IBM公司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案例研讨个人分析报告 工商管理(本)____________ 第_2______组 学生姓名学号 本次案例题目:美国IBM公司的兴衰 本人承担的具体学习研讨主题:问题四:请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在IBM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问题五:对我国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有何启发? 案例概要: 美国IBM公司从1984年左右开始由兴到衰,由年盈利66亿美元到1992年亏损达49.7亿美元。在此8年期间任董事长兼首席执行官的埃克斯被迫下台。新上任的格斯特纳对公司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包括更换2/3的高层经理人员,将公司原来的分权管理改为强调各部门资源、技能和思想的更大程度的共享。公司开始出现转机,并由亏损到1996年盈利约60亿美元。 问题四:请从五个方面来探讨公司治理机制如何在IBM公司运营中发挥作用? 1.公司董事会的监督与被监督角色。董事会是由董事组成的、对内掌管公司事务、对外代表公司的经营决策机构。IBM公司前任董事长的罢免和新董事长的产生,主要靠的就是董事会约束这股力量。董事会行使的职权主要包括:执行股东大会的各项决议;决定召集股东大会并向股东大会报告工作;审查、批准公司的发展规划,年度经营计划,年度财务决算,盈利分配方案;选举、监督和罢公司正、副总经理(经理)等公司的高级职员;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职权。这些职责能否得到有效行使,自然与董事会的组成是否合理有关。在IBM公司,其原来的董事会中3/4成员基本上只起装饰作用,董事会议已沦为形式,董事会只能依靠其常设的执行委员会来行使职责。然而公司执行委员也没有行使好执行董事的有力监督权。 2.资本市场约束。资本市场对于企业经营者的行为也具有不可忽视的约束作用。尤其是股票上市的公众公司,随时都在对公司经营者发挥一种鞭策和牵制的力量。在股票市场上,股价的涨跌与企业的金利能力和资产状况有着密切的联系。公司经营状况看好,股价就会上涨,经营状况不良时股价就会下跌。这种关系在IBM公司“三起两落”发展历程中得到了鲜明的反映。公司的股票投资者正是从切

(完整word版)娃哈哈事件看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从“娃哈哈达能事件”引起对公司治理思考 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创建于1987年,为中国最大全球第五的食品饮料生产企业,2010年,全国民企500强排名第8位。现已发展成为中国规模最大、效益最好的饮料企业。近期出现达能强购哇哈哈事件,达能公司欲强行以40亿元人民币的低价并购杭州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2006年利润达10.4亿元的其他非合资公司51%的股权。引发娃哈哈集团员工的强烈反对,并引起社会广泛的关注。 让我们先了解一下事件的背景和起因: 事件发生在1996年,娃哈哈与达能公司、香港百富勤公司共同出资建立5家公司,后续发展至39家合资公司。浙江行首娃哈哈集团有限公司持股49%,亚洲金融风暴之后,百富勤将股权卖给达能,达能亚洲跃升到51%的控股地位。尽管达能持有合资公司51%股权,但整个娃哈哈集团经营、生产的决定权都集中在宗庆后手里。 在与达能合作近10年的时间里,宗庆后凭借自身在娃哈哈多年累计的威望、强硬的工作作风,一直牢牢地掌控着娃哈哈的控制权。达能曾派驻研发经理和市

场总监,但都被宗庆后赶走。 据悉,在与达能合作之初,宗庆后与达能的“约法四章”就是宗庆后强硬作风的最好体现: 第一,品牌不变; 第二,董事长的位置不变; 第三,退休职工待遇不变; 第四,45岁以上职工不许辞退。 2007年4月8日,宗庆后披露达能强购娃哈哈事件内幕。娃哈哈和达能之间的矛盾大白于天下。 公司控制权之争之“股东战争”模式,系公司股东间矛盾激化,相关各方以道德资源、法律资源、人力资源、资本资源等为基础,进行激烈对抗,其形式包括诉讼、仲裁、谈判、舆论造势、刑事追究甚至仇杀引发刑事案件等等,典型案例如“达娃之争” 1.针对“达娃之争”引起的思考 通过“达娃之争”中看出其主要原因是因为一份不明确的《合资合同》而导致的,从其不明确的合同上可以归纳为以下三大问题: 第一,对于其他股东所持股份的优先受让权缺乏适当的约定。 第二,对于达能缺乏足够的“非竞争”要求。 第三,对于“娃哈哈”商标的使用权规定不够严格。 根据合同法上的规定与约束,在不违反国家的法律法规的前提下,只要双方在没有胁迫的情况下自愿签订的,那么它就应该具备法律意义上的约束力。而合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1-2

2006404030 丁纲意 2006404031 邱达超 2006404032 陈明春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一: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 安然事件使我们看到,不论多么有实力的公司,一旦缺乏有效的治理机制,最终将葬送企业的发展前程,给社会造成巨大损失。安然公司破产并非偶然,其公司治理外部和内部机制都出现了严重的问题,暴露出美国在公司制度建设,注册会计师的监管模式以及会计准则制订效率和模式上都存在一定程度的缺陷。 一、安然事件暴露出美国公司治理中的缺陷 公司造假不仅危害投资者利益,还严重是投资者信心。安然事件反映的问题有制度方面因素,但更多的是执行方面因素,暴露了美国公司治理缺陷为: 1. 独立董事不“独立”、不“懂事”。美国的公司治理秉承的是股东大会—董事会—经理层这一基本模式,实行单一董事制,把执行经营职能的董事和执行监督职能的董事组合在一个董事会中,不设监事会。为了防止股东大会成了“鼓掌大会”,美国十分注重独立董事制,并要求独立董事主导提名委员会、审计委员会和薪酬委员会的工作。然而安然事件却表明,独立董事行同虚设! 安然公司17 名董事会成员中,有15 名为独立董事,并且都是社会各界的知名人物,就是这些德高望众的人,要么正与安然进行交易,要么供职于安然支持的非赢利性机构,对安然的种种劣迹孰视无睹,根本没有为安然公司的股东把好对高层管理人员的监督关。 2. 股票期权计划并不完美。股票期权指公司根据股票期权计划的规定,授予

其高层管理人员在某一规定的期限内,按约定的价格购买本企业一定数量股票的权利。实施股票期权计划可将公司经理人员的个人利益同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紧密联系起来,鼓励经理人员更多地关注公司的长远发展,而不是仅仅将注意力集中在短期财务指标上,从而有助于克服以基本工资和年度奖金为主的传统薪酬制度下经理人员的行为短期化倾向,使经理人员从公司股东的长远利益出发实现公司价值最大化,最终使公司经营效率和利润获得大幅度提高。90 年代,这一计划得到很大发展,美国现在以股票期权为主体的报酬制度已取代了传统报酬制度。但安然事件表明,这一计划并不完美,安然公司不断利用重组、资产置换、财务制度作出较好的业绩,以维持其过高的股价,而股票期权制就像免费的午餐一样,使经理人员可以大胆加以利用而无须担心支付任何的“利息”,成了单纯性的奖赏。经理人员的报酬与公司业绩严重脱节,导致股票期权激励作用弱化。 3. 金融中介机构参与公司治理力度不够。金融中介机构包括商业银行和资本市场,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属于市场导向型,银行被禁止持有公司股票,使银行难以真正参与公司治理。另外,美国公司股权非常分散,企业的大股东主要是机构投资者(如保险公司、养老基金和共同基金等) ,但根据美国和1934 年通过的《证券交易法》规定,机构投资者不能对被持股企业产生直接的影响,因此造成内部约束机制不强。虽然美国的资本市场非常成熟,但在对股东和董事的监管上仍显出其脆弱的一面。在安然破产案中,J . P 摩根集团、花旗集团和不少退休基金都损失惨重,最终落得“财”、“誉”两空。 二、安然事件对完善我国公司治理的几点启示 不可否认,美国的公司治理模式仍是比较先进的,对我国公司治理改革方面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 相关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都有哪些呢,不妨看看,以下是小编搜集并整理的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有关内容,希望在阅读之余对大家能有所帮助! 公司经营分析报告案例一、综述 XX年上半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经营规模持续扩大,产出和利润保持平稳增长,新媒体公司涨势强劲。截至XX年6月底,出版传媒公司拥有资产总额亿元,较期初增长%;所有者权益达到亿元,较期初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3家新媒体公司拥有资产总额亿元,较期初增长%;所有者权益亿元,较期初增长%;上半年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增长%;净利润亿元,同比增长%,涨幅均居各类型出版传媒上市公司之首。 保持了较高的盈利能力和偿债能力。XX年上半年,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平均净资产收益率为%,高于传媒娱乐行业%和印刷包装行业%的平均水平。截至XX年6月底,出版传媒上市公司资产负债率为%,保持了较好的长期偿债能力。 报业公司传统业务持续萎缩,产出利润全面下滑。XX年上半年,6家报业公司实现营业收入亿元,同比下降%;净利润亿元,同比大幅下降%。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和新兴媒体蓬勃发展影响,全部6家公司传统报刊发行及广告业务营业收入均出现不同程度的下滑,成为公司当期营业收入下

降的重要因素。其中,粤传媒报刊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下降%,?ST生物广告、服务及发行业务营业收入同比大幅减少%。 融合发展不断深化,数字化转型趋势日益显现。出版传媒公司大力推动融合发展和数字化转型,积极探索在内容、渠道、平台、经营、管理等方面的融合。报告期内,有22家公司涉及数字出版等数字化业务,占出版传媒上市公司总数的2/3。5家在半年报中对数字出版等新业态业务收入进行单独体现的出版公司中,中文传媒、凤凰传媒、中南传媒、大地传媒等4家公司当期新业态业务收入整体实现爆发式增长。其中,中文传媒新业态板块实现收入亿元,同比大幅增长%,占公司营业收入的%。 资产重组更趋活跃。出版传媒上市公司借助资本工具,积极开展跨行业、跨媒体资产重组,整合优质资产,优化现有业务布局,努力开拓互联网金融、在线教育、大数据等新业态,深化产业融合。报告期内,皖新传媒、中文在线等16家公司完成或正在筹划资产重组,接近出版传媒上市公司的半数,涉及重组资金规模超过300亿元。其中,皖新传媒20亿元非公开发行,投资在线教育及智慧书城项目。中文在线20亿元非公开发行,用于基于IP的泛娱乐数字内容生态系统建设项目、在线教育平台及资源建设项目。康得新48亿元非公开发行,投资高分子膜材料及裸眼3D项目。浙报传媒募资20亿元,投资互联网数据中心及云计算平台项目。

案例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案例某公司财务分析报告 报告目录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 (2) 2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 2-1资产状况 (2) 2-1-1 资产构成 (3) 2-1-2 资产质量 (3) 2-2 负债状况 (4) 2-3 经营状况及变动原因 (4) 2-3-1 主营业务收入 (4) 2-3-2 主营业务成本 (5) 2-3-3 其他业务利润 (5) 2-3-4 管理费用 (6) 2-3-5 财务费用 (7) 2-3-6 投资收益 (7) 2-3-7 营业外支出净额 (8) 2-3-8 经营状况综述 (8) 3 预算完成情况及分析 (9) 3-1 收入收益类 (9) 3-2 成本费用类 (9) 3-3 预算分析综述 (10) 4 重要问题综述及建议 (10) 4-1 资威公路收入增长分析 (10) 4-2 国债跌价幅度较大 (11) 4-3 工程项目完成量不足 (12) 4-4 管理费用与财务费用的期间性影响较大大 (12) 1 主要会计数据摘要(单位:万元)

注:扣除去年同期XX净收益374万元后 2 基本财务情况分析 2-1 资产状况 截至2009年3月31日,公司总资产20.82亿元。 2-1-1 资产构成 公司总资产的构成为:流动资产10.63亿元,长期投资3.57亿元,固定资产净值5.16亿元,无形资产及其他资产1.46亿元。主要构成内容如下:

(1)流动资产:货币资金7.01亿元,其他货币资金6140万元,短期投资净值1.64亿元,应收票据2220万元,应收账款3425万元,工程施工6617万元,其他应收款1135万元。 (2)长期投资:XX 2亿元,XX 1.08亿元,XX 3496万元。 (3)固定资产净值:XX净值4.8亿元,XX等房屋净值2932万元。 (4)无形资产:XX摊余净值8134万元,XX摊余净值5062万元。 (5)长期待摊费用:XX摊余净值635万元,XX摊余净值837万元。 2-1-2 资产质量 (1)货币性资产:由货币资金、其他货币资金、短期投资、应收票据构成,共计9.48亿元,具备良好的付现能力和偿还债务能力。 (2)长期性经营资产:由XX构成,共计5.61亿元,能提供长期的稳定的现金流。 (3)短期性经营资产:由工程施工构成,共计6617万元,能在短期内转化为货币性资产并获得一定利润。 (4)保值增值性好的长期投资:由XX与XX的股权投资构成,共计3.08亿元,不仅有较好的投资回报,而且XX的股权对公司的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以上四类资产总计18.83亿元,占总资产的90%,说明公司现有的资产具有良好的质量。

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 结课作业 作业名称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学员姓名李月 学员学号66 联系电话 提交时间 2015 年 12 月 8 日 吉林大学管理学院

好想你枣业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公司简介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位于郑州新郑国际机场工业区,总占地260余亩,建筑面积8万多平方米,经营范围为红枣的干鲜果品加工,公司拥有沧州好想你枣业有限公司、新疆若羌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新疆好想你创新农业投资有限公司三个全资子公司,以及陕西大荔县好想你枣业发展有限公司、河南新郑农村合作银行两个参股公司,遍及全国278个城市1300家红枣专卖店,是一家集红枣种植、红枣加工、冷藏保鲜、科技研发、贸易出口、观光旅游为一体的综合性企业,是目前国内红枣行业规模最大,技术最先进,产品种类最多,销售网络覆盖最全的企业。 好想你枣业公司的前身是河南省新郑奥星实业有限公司,该公司1997年成立;2008年9月,与深圳市创新投资集团、郑州百瑞创新资本、北京秉原创投合作;2009年8月18日更名为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2011年5月20日好想你枣在深交所中小板挂牌上市,好想你成为中国红枣行业第一股。 好想你枣业股份有限公司以“赢者就是变者,变者就是胜者,持之以恒”的理念为指引,不断进行全面创新,推动企业发展。现已发展成为拥有5家全资子公司和2家非控股子公司的大型企业集团,产业链延伸至红枣加工、销售、红枣种植、种苗培育、特色旅游等与红枣相关的广泛领域。 今年上半年,内地及台湾地区发生了多起有较大社会影响的食品

安全事件,消费者对食品安全更加关注,对于食品生产企业提出了更高的安全要求,但从长期来看,消费者对食品安全的诉求为食品行业中有规模、有品牌、管理规范的企业提供了更好的发展机遇。公司“好想你”商标被国家商标总局认定为:中国驰名商标,这都充分彰显了好想你枣业在全国红枣行业的地位。 二、公司架构 公司下设13个直属部门:采购中心,生产中心,销售中心,财务中心,行政中心,包装设计中心,董事会办公室,人力资源部,信息部,研发中心,质检部,科技示范园,孟庄冷库。 采购中心设副总1名,采购经理及主管12名,主要负责公司生产所需原材料、辅料的采购和供应及公司的基础建设工作,采购基地除了新郑本地以外,已经辐射全国如河北沧州、新疆、陕西、山东等地。 生产中心目前有10大车间,下设15个生产部门。生产中心设副总1名,负责公司生产全局工作,各生产部设部长1名,副部长1名,全面负责本部门的生产管理工作。十大车间分布情况如下:一车间是蜂产品和焦枣、枣饮生产线,二车间是成品配送中心,三车间是蜜饯系列,四车间是健康情系列生产线,五车间是包装库,六车间是枣干系列和精品系列,七车间是枣片系列,八车间是木本粮生产线,九车间、十车间正在装修中,即将装备新的生产线。 销售中心设副总1名,统领公司的销售队伍。下设郑州销售部、省内销售部、省外销售部以及销售综合部。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宝洁公司案例分析报告 一案例综述 宝洁公司创始于1837年,是向杂货零售商和批发商供货的最大的制造商之一,并且在品牌消费品制造商如何进行市场定位的策略设计方面是一个领先者。在1993年,宝洁公司的300亿美元的销售额在美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各占一半。公司的产品系列包括了许多种类的产品,公司组织成了5大产品部:保健/美容、食品/饮料、纸类、肥皂、特殊产品(如化学品)。 宝洁公司的大多数产品类别的竞争比较及集中,在每一个产品类别中,2个或3个品牌产品生产商控制了总品牌产品销后额度额的50%以上的份额。宝洁公司的产品通过多种渠道进行销售,其中在产品销售数量发面最重要的几个渠道是杂货零售商、批发商、超级市场、和俱乐部商店。尽管公司于零售商和批发商之间的关系并不总是那么的和谐,但是宝洁公司的管理层认识到,为了在市场中获得成功,既要满足消费者的需要,又要满足渠道的需要。保洁工产品的需求主要是由最终消费者的拉动通过渠道的,而不是通过贸易推动的。消费者对宝洁产品的强有力的需求拉动为公司在与零售商和批发商交易过程中提供了优势。 在150多年的经营过程中,宝洁公司已经在积极和成功地进行高质量消费品的“世界级”的开发和营销方面建立了声誉。在公司发展的历史中,宝洁公司强调给消费者提供能带来良好的价值的出色的品牌产品。并且将公司定位于:为忠于品牌的消费者提供根据价值定价的产品的基础上构造公司的未来。

20世界70年代,产品促销显着发展。伴随大量的促销活动,使提前购买成为行业的惯例,而且导致了制造商很难准确的预测需求的变化。各个环节的库存不断扩大来满足消费者的提前购买需求。它不仅提高了库存成本,同时也导致了更高的制造成本和服务成本,也导致了品牌价值和供应链渠道的无效率。 90年代的渠道转变的改革的目标之一,在于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有力的关系,用合作来替代谈判,从而有效率地、更好的满足消费者的需要。通过将消费者的忠诚于改进的渠道效率和关系相结合,宝洁公司认为自己产品的市场份额将会增长,而渠道和消费者的服务成本将会下降,使渠道中的所有成员都能够受益。 二问题分析 (1)分销渠道的改革 在20世纪90年代,宝洁对渠道进行了改革。它希望开发与渠道中的合作伙伴更加合作和相互互利的关系,用合作来代替谈判。它的目的是提高渠道的效率和服务水平为此,它有两个项目,第一个项目集中于通过连续补充计划(CRP)来提高供应物流和降低渠道库存。第二个项目是通过订货和开票系统的修改来改善对渠道客户的总订货周期和服务质量。 CRP的实施对各个零售商来说解决了他们最大的问题。不断扩大的顾客需求和有限的仓库容量的矛盾,使零售商不得不通过零担运输的方式来满足需求。零担运输无疑增加了零售商的物流成本,这就会导致价格的上涨。而价格对零售商来说是争取顾客的有利武器。宝洁的这种做法解决了零售商的后顾之忧,使零售商只需要关心他的前台运作了。这种做法虽然在短期由于

2017年公司治理案例分析解决方案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目录 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 1、定义 (1) 2、公司治理的理论基础 (2) 3、公司治理新内涵 (4) 4、公司治理结构的特征 (6) 二、公司治理问题及原因分析 (9) 1、股权结构不合理 (9) 2、董事会和监事会权责不清或不对称 (10) 3、国有企业自身的劣根性 (11) 三. 公司改善治理的途径方式分析 (12) 1、构建合理的股权结构 (12) 2、明晰权责关系 (13) 3、上市公司改善治理的一般路径 (14) 四、公司治理的发展趋势 (15) 1、多样化理论与趋同论 (15) 2、影响公司治理模式演进与趋同的因素 (17) 3、当前公司治理的新趋势 (19) 五、心得体会 (20)

工商案例分析报告 第一章一、公司治理理论概述 1.1 1、定义 公司治理理论是企业理论的重要组成部分。公司治理理论认为,“公司治理以现代公司为主要对象,以监督与激励为核心内容”:“公司治理不仅仅研究公司治理结构中对经营者的监督与制衡作用,也强调如何通过公司治理结构和机制来保证公司决策的有效性和科学性,从而维护公司多方面利害相关者的利益”。 公司治理(corporate governance),又译为法人治理结构,是现代企业制度中最重要的组织架构。 狭义上,公司治理主要是指公司的股东,董事及经理层之间的关系。 广义上,公司治理还包括公司与利益相关者(如员工、客户、供应商、债权人、社会公众)之间的关系,及有关法律、法规等。 公司治理在发达市场经济国家也是一个很新的概念。90年代以来,公司治理在发达国家成为一个引起人们持续关注的政策问题。亚洲金融危机之后,公司治理改革成为东亚国家和地区的热门话题和首要任务。 由于经济全球化的加速发展,投资者要求各国改善公司治理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201253100226 成绩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06年成立,2011 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13 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11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21.70%,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2011 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1.68 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2011 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2011 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2011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929 026 312.10 元、营业成本657 113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雷士照明案例分析

公司治理结构问题分析与对策雷士照明案例分 析 Document number:BGCG-0857-BTDO-0089-2022

从雷士照明管理控制权之争反思上市公司治理结构问题 一、案例背景 中国最大照明品牌之一的雷士照明,再次陷入了内斗的狗血剧。 8月8日,雷士发布公告称ceo吴长江因为关联交易和利益输送被董事会罢免,公司董事长兼大股东德豪润达负责人王冬雷任临时ceo;同时下课的还有其他3名吴系高管。 当天下午,王冬雷带领数十人员到吴长江办公室发生打斗事件。8月11日下午,吴长江和王冬雷分别坐镇重庆和北京,分别召开“雷士照明媒体见面会”,隔空叫阵,相互指责。 这一系列风波将雷士内乱再次曝光。对雷士而言,这不是吴长江与资本方的第一次争斗。事实上,自引入资本以来,如何处理股东之间、创始人之间、创始人与投资者之间的利益之争,一直困扰着雷士,它亦因此堪称近年来少有的公司治理典型教案。 二、影响与评析 雷士风波,表面上看是一场创始人与投资人的内部之争,其本质是公司治理结构求取平衡,主要反映出以下几个问题: 1、职业经理人角色错位 在公司治理中, 股东与职业经理人是一种典型的委托——代理关系,但职业经理人和股东之间本身不可能有完全一致的利益和目标,由于信息不对称, 使委托人无法掌握代理人的所有行动, 职业经理人就可能为了实现自身利益的最大化而不顾股东利益,从而与大股东产生严重分歧和矛盾。

中国公司治理结构的委托代理关系上移现象 2、权力制衡机制不足 从王冬雷反映吴长江被罢免CEO主要原因是在未告知董事会成员情况下,将雷士照明品牌权利私自授予给了另外三家与吴长江有深度关联企业一案来看,内部的制衡机制形同虚设。 三、启发与思考 反思雷士照明的公司治理问题,对完善中国的公司治理有益。 1、创始人地位是否承认 要承认创始企业家的独特地位。在建立企业的过程中,创始人留下了自己的深刻烙印,联想、华为等优秀企业莫不如此。吴长江最大的筹码,如同当年娃哈哈的宗庆后,是公司独立而庞大的经销商网络。 2、董事会究竟应该如何监控管理层 1)每年要对CEO进行正式的评估。2)要有CEO的继任计划。3)对于管理层自身发展的问题,每年CEO都应向董事会递交一份关于公司管理层发展项目的报告。

[实用参考]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案例分析 学院数学与计算科学学院 班级信计1202班 姓名杜帅 学号20RR53100226 成绩 《公司治理》案例分析 一、前言 近几年,被称为“年报补丁”的财务重述现象愈演愈烈,严重阻碍了上市公司信息披露制度的发展与完善。许多学者认为财务重述的深层次原因之一是公司内部治理机制存在缺陷,这使得越来越多的上市公司把财务重述作为一种盈余管理,甚至是操纵利润的手段。有鉴于此,本文以华锐风电自曝会计差错事件为研究对象,基于公司治理视角分析华锐风电的财务重述问题,深入研究了影响财务重述发生的公司内部治理缺陷,以期为完善我国上市公司治理、提高信息披露质量和加强政府机构监管提供有益的借鉴。 二、华锐风电财务重述案例 华锐风电公司是风电领域著名的高新技术企业,于20RR年成立,20RR年1月成功上市。以90元超高价发行的华锐风电一上市就被二级市场投资者抛弃,开盘即跌破发行价,随后一直下跌。当年的风电行业冠军,如今却迅速衰落、面临退市风险。20RR年3月6日,华锐风电发布《关于前期会计差错更正的提示性公告》称,公司经自查发现,公司20RR年度财务报表的有关账务处理存在会计差错,涵盖所有者权益、营业收入、营业成本以及净利润等四个方面。从披露的

差异比例来看,净利润差异比例已经达到了-21.70%,也就是说,由于“会计差错”,该公司20RR年年报披露的净利润数据虚增了1.68亿元。而对于此次会计差错,公司将其归咎于20RR年度确认收入的项目中部分项目设备未到项目现场完成吊装,导致20RR年度的销售收入及成本结转存在差错,应调减公司20RR 年度合并口径营业收入929026312.10元、营业成本657113039.56元及净利润176923453.26元,同时对公司20RR年度其他相关财务数据进行调整。20RR年5月29日,华锐风电因涉嫌违反证券法律法规,收到证监会《立案调查通知书》。根据公司自查和媒体曝光,华锐公司主要存在虚报收入、虚增利润的问题。华锐风电的收入确认需要同时满足签订销售合同、签署设备验收手续、完成吊装并取得双方认可这三个条件。相比前两个确认条件,完成吊装是完成难度最低的条件。而事实上,华锐风电的部分生产人员进行了虚假的出库、入库操作,部分客服人员提供了虚假的吊装报告,部分财务人员依据虚假报告进行了账务处理,使得部分项目在不满足条件的情况下确认了收入。 三、基于公司治理角度的华锐风电财务重述的分析 1.治理结构 在公司治理结构中,董事会是公司核心,对管理层的经营管理行为进行监督。由于董事会缺乏足够的独立性,导致董事会的监督职能流于形式,使得公司治理机制存在缺陷,内部控制出现问题,最终造成财务重述的产生。华锐风电于20RR 年成立,韩俊良任董事长兼总裁。公司20RR-20RR年净利润分别为6.3亿元、18.9亿元和28.5亿元。随着企业迅速做大,极度自信的韩俊良在公司专权,甚至被称为搞专制的铁血君王。韩俊良不但主导了公司的重大决策,也一手操控了公司的管理高层。韩俊良是华锐风电的创始人,曾经担任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院长的职务。华锐风电的高管多为韩俊良旧部,副总经理刘征奇、副总裁金宝年都出自大连重工起重设计院,副总裁于建军来自大连成套,并且大多数部门经理也都来自于大连重工。韩俊良的强势,使得其个人意志能够迅速在整个公司贯彻,个人意志成为整个公司的意志,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严重影响了华锐风电的决策程序。孰料20RR年风电行业产能过剩、效益下降,而韩俊良仍然执迷于数量和规模的扩张。公司治理结构的不合理使得韩俊良的错误决策没能及时得到纠正,华锐风电仍旧继续扩大员工、基地规模,大力投入海上风电和海外市场,从而加剧了公司本就过高的存货和应付账款。没有及时遏制这种盲目扩张最终给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