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3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一、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外力迫使用权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考点1: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考点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例1:根据牛顿运动定律,以下选项中正确的是()

A、人只有在静止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才会落在四硒的原来位置

B、人在沿直线匀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的后方

C、人在沿直线加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的后方

D、人在沿直线减速前进的车厢内,竖直向上高高跳起后,将落在起跳的后方

答案:C

针对练习:如果你在直线行驶的汽车里做一个小实验,让手中的物块自由下落,那么物块将落在(空气阻力不计))()

A、原处

B、原处前

C、原处后

D、三种都可能

二、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a跟物体所爱的合外力F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加速度的方向跟合力的方向相同。数学公式表达式为ma

F=

考点1:在正交的方向上应用

确定坐标轴的技巧:一般以加速度方向为x轴,与加速度方向垂直的方为y轴则有:

考点2:运动学定律中的应用

一般以加速度a为桥梁,两条路径:(1)通过运动学求加速度,再求各力之间关系;

(2)通过各力关系求加速度,再求运动学各物理量。

方法:灵活应用隔离法各整体法求简单的连接体问题。

考点3:在生活中超重和失重中的应用

注意:(1)超重:加速度的方向向上;(2)失重:加速度方向向下

例1、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队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速度逐渐减小B、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加速度逐渐增大D、加速度逐渐减小

答案:AC

例2、质量为m的三角形木楔置于倾角为θ的固定斜面上,它与斜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一水平力F作用在木楔A的竖直平面上。在力F的推动下,木楔A沿斜面以恒定的加速度a向上滑动,如右图,则F的大小为()

A、

()

[]

θ

θ

ν

θ

cos

cos

sin+

+g

a

m

B、

()

()θ

μ

θ

θ

cos

cos

sin

-

-g

a

m

C、

()

[]

θ

μ

θ

θ

ν

θ

cos

cos

cos

sin

-

+

+g

a

m

D、

[]

()θ

μ

θ

θ

ν

θ

sin

cos

cos

(sin

+

+

+g

a

m

答案:{}

y

y

x

x

ma

F

ma

F或

;=

=

例2、跨过定滑轮的绳的一端挂一吊板,另一端被吊板上的人拉住,如图所示,已知人的质量为70kg ,吊板的质量为10kg,绳及定滑轮的质量、滑轮的摩擦均可不计,取重力的加速度210s m g =。当人以440N的力拉绳时,人与吊板的加速度a 和人对吊板的压力F分别为( ) A、20.1s m a =,F=260N B、20.1s m a =,F=330N C、20.3s m a =,F=110N D、20.3s m a =,F=50N

答案:B

例3如右图,质量为80kg 的物体放在安装在小车上的水平磅秤上,小车沿斜面无摩擦地向下运动,现观察到物体到物体在磅秤上读数只有600N,则斜面的倾角为多少?物体对磅秤的静摩擦力为多少?

解:取小车、物体、磅秤这个整体为研究对象,受总重力

Mg 、斜面的支持力N ,由牛顿第二定律得,Ma Mg =θsin

得θsin g a =取物体为研究对象,爱力情况如图所。将加速度

a 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分解,则有:

(1) (2)

N

静F 第二章 牛顿运动定律

专题五:超重与失重

一.重、难点分析

1.超重与失重

将物体悬挂在测力计下或放在水平台秤上,测力计(或台秤)的示数叫物体的视重。 物体处于平衡状态时,物体对水平支持物的压力(或悬绳拉力)大小等于物体重力。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向上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的压力(视重)大于重力,这种现象叫超重。

当物体在竖直方向有下的加速度时,物体对支持物压力(视重)小于重力,这种现象叫失重。当物体以竖直向下加速度g 运动时,物体对支持物为0,这种状态叫完全失重状态。

2.关于失重和超重的几点说明

(1

)无论物体处在失重或超重状态,物体的重力始终存在,且没有变化。发生变化是???==-==θθθθθ2sin sin cos sin cos mg ma N mg mg ma F 静

的是物体的视重。

(2)超重、失重状态与速度方向无关,只与加速度方向有关.

(3)在电梯中,当视重大于重力时,加速度向上,此时物体可能加速上升,也可能减速下降。当视重小于重力时,加速度向下,此时物体可能减速上升,也可能加速下降.

(4)沿斜面运动的物体也有超重和失重的现象。

(5)在竖直面内做圆周运动的物体及人造航天器在发射,回收和太空运行过程中,也会出现超重、失重现象。

二.例题解析

例1.原来做匀速运动的电梯的地板上,有一个被处于伸长状态的轻弹簧拉住,具有一定质量的木块A 静止在地板上,如图2-40所示。现发现木块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由此可以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电梯可能向上做减速运动,木块处于失重状态

B .电梯一定向上做加速运动,木块处于超重状态

C .电梯可能向上做加速运动,木块处于超重状态

D .电梯一定具有向下的加速度,木块处于失重状态

分析:木块A 静止在匀速运动的电梯中,处于平衡状态,此时物体受到重力mg 、电梯地板的支持力N 、弹簧的弹力F 和地板对它的摩擦力f 。由于物体A 处于平衡状态,所以对A 应有:N=mg ,F=f 。

现发现木块突然被弹簧拉向右方,表明在此时木块所受弹簧的拉力大于它所受的摩擦力,原因是摩擦力变小了。又因摩擦力与正压力有关,摩擦力变小了,说明正压力变小了。

设物体随电梯运动的加速度为a ,以竖直向上为正方向,根据牛顿定律,有mg -N =ma 。 因N 变小,则必有a >0,即物体必具有竖直向下的加速度,所以此时电梯可能做向上的减速运动或向下的加速运动。

解答: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和D 。

说明:(1)应该注意的是:超重 、失重并不是物体所受的重力失去了或超出了,而是作用在物体上的拉力或支持力减小或增大了。

(2)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可知,超重、失重现象只与物体的加速度方向有关,而与物体的速度无关。只要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上,则物体一定处于超重状态,此时物体可能是向上做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下做减速运动;而只要物体的加速度竖直向下,则物体一定处于失重状态,此时物体可能是向下加速运动,也可能是向上做减速运动。

例2.将航天器从地面上发射升空,使它在太空中沿圆轨道绕地球运行。对于航天器,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

A .航天器在升空的过程中处于超重状态。

B .放在航天器中的物体对地板的压力等于物体受到的万有引力.

C .在航天器沿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航天器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

D .在航天器沿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在航天器中可以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分析:要分析航天器或其中的物体处于失重状态还是超重状态,需要从物体随航天器一起运动的加速度的情况入手进行研究。

在航天器升空的过程中,有向上的加速度,处于超重状态,因此选项A 正确,选项B 错误。

当航天器绕地球作匀速圆周运动时,地球对航天器的万有引力恰好提供航天器做匀速圆

图2-40

周运动时所需要的向心力,无论航天器还是其中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选项C 正确。

由于航天器沿圆轨道绕地球运动的过程中,航天器及其中的物体均处于完全失重状态,所以在航天器中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物体及砝码对天平的托盘都将没有压力作用,因此不能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所以选项D 不正确。

解答:本题的正确选项为A 和C 。

说明:(1)超重、失重状态不仅出现在竖直的升降机中,航天器(和其中物体)绕地球做圆周运动时,也会出现失重现象。

(2)在完全失重的状态下,平常一切由重力产生的物理现象都会完全消失,如单摆停摆,天平失效,浸在水中的物体不再受浮力。液体不再产生向下的压强等等。

例3.如图2-41所示,质量为m 的人站自动扶梯上随扶梯的

传送带向上运动,运动方向与水平面夹角为θ。当扶梯的传送带

以加速度a 向上减速运动时,求人受到的支持力和摩擦力。

分析:以人为研究对象,人受重力G (竖直向下),支持力N

(竖直向上),重力和支持力不会产生斜向下的加速度,因此人

还受摩擦力f ,摩擦力的方向不易确定,只知摩擦力的方向一定沿接触面的切线方向,所以摩擦力必沿水平方向,但具体向左还

是向右未知,因此可以暂设静摩擦力水平向右,如图2-42所示。

如果将人受的三个力正交分解,便可以根据牛顿第二定律列方程进行求解。

解答:将人所受的外力沿运动方向和垂直速度方向进行正交分解,如图2-42所示。

设沿扶梯传送带向下的方向为正,则根据牛顿第二

定律,在沿扶梯传送带方向上有:

G sin θ-N sin θ-f cos θ=ma ①

由于物体在垂直于传送带方向没有加速度,因此有

G cos θ+f sin θ-N cos θ=0 ②

由①②二式可得:N =m (g -a sin θ), f = -ma cos θ。

f 为负值,说明摩擦力方向与我们假设方向相反,实

际方向为水平向左。

说明:(1)上述方法比较基本,但分解力

的过程比较麻烦,此题还可以将加速度分解,

因为人所受三个力分别沿水平和竖直方向,可

以将a 沿水平、竖直方向分解即可,如图2-43

所示。其中a y 是由G 和N 的合力产生的加速度,

a x 是由摩擦力产生的加速度。所以根据牛顿第

二定律可分别列出这两个方向上的方程:

G -N =ma y =ma sin θ,f =ma x =ma cos θ。由这两个

方程我们可以得出同样的结论。

(2)同学们能否定性分析一下人受的支持力和重力的关系?人处于“失重”还是“超重状态” (支持力小于重力;处于失重状态;)?本题中,若扶梯以加速度a 加速上升,又如何?(摩擦力方向变为向右,处于超重状态)

三针对训练

1 关于超重和失重概念,正确的说法是 ( )

2-43 N G

a a y

a

图2-41 图2-42 N f

A .物体处于超重状态时它所受重力大

B .只有在加速上升的升降机中,才能出现超重现象

C .只要在加速系统中,将物体挂在弹簧秤上,弹簧秤示数一定大于物体受到的重力,物体超重.

D .以上说法都不对

2. 物体的质量为50k g ,悬于弹簧秤下,弹簧秤悬于电梯内的天花板上,下列哪种情况下弹簧秤的读数最大?( )

A 12g

B 1213g D 1

2g .电梯匀加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

.电梯匀减速上升,加速度大小为

.电梯匀加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

.电梯匀减速下降,加速度大小为g C

3.一物体放置在倾角为θ的斜面上,斜面固定于加速上升的电梯中,加速度为a ,如图2-44所示,在物体始终相对于斜面静止的条件下,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B .当θ一定时,a 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大。

C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正压力越小

D .当a 一定时,θ越大,斜面对物体的摩擦力越小

4.如图2-45,一水桶侧壁上不同高度开有2个小孔,把桶装满水,

水从孔中流出。现对桶进行如下操作,试分析从孔中流出的水流会发

生怎样的变化?(1)将桶加速上提一段距离,接着再减速上提一段

距离;(2)让桶从一定高度处加速(加速度小于g )下降,接着再减

速下降;(3)让桶从一定高度处自由下落。

专题五1.D 2.AD 3 .BC 4.(1) 上、下都喷水,下面喷的远,上、下两孔都是先喷的远,后喷的近(2)上、下都喷水,下面喷的远,上、下两孔都是先喷的近,后喷的远(3)水几乎不从孔中出

mg 图

2-45

a 图2-44

牛顿运动定律

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 全章概述 本章是在前面对运动和力分别研究的基础上的延伸——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建立起牛顿运动定律。牛顿运动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力学中也是整个物理学的基本规律,正确地理解惯性概念,理解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的规律,熟练地运用牛顿第二定律解决问题,是本章的学习要求,也为进一步学习今后的知识,提高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奠定基础。 本章还涉及到了许多重要的研究方法,如:在牛顿第一定律的研究中采用的理想实验法;牛顿第二定律中的控制变量法;运用牛顿第二定律处理问题时常用的整体法与隔离法,以及单位的规定方法,单位制的创建等。对这些方法要认真体会、理解,以提高认知的境界。 为了更扎实地理解牛顿第二定律,本章第二节安排了实验:探究加速度与力、质量的关系,并提供了参考案例,实验操作方便,规律性强,结论容易获得,控制变量法在此得到了实践。第五节牛顿第三定律的研究引入了传感器――计算机的组合,现代气息浓厚,实验效果很好。 物理知识来源于生活,最终应用于生活,本章的后两节就是牛顿运动定律的简单应用。新课标要求 1、通过实验,探究加速度与质量、物体受力之间的关系。 2、理解牛顿运动定律,用牛顿运动定律解释生活中的有关问题。 3、通过实验认识超重和失重。 4、认识单位制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意义。知道国际单位制中的力学单位。 新课程学习 4.1 牛顿第一定律 ★新课标要求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知道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它是逻辑推理的结果,不受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

3、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二)过程与方法 1、培养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要能透过现象了解事物的本质,不能不加研究、分析而只凭经验,对物理问题决不能主观臆断.正确的认识力和运动的关系. 2、帮助学生养成研究问题要从不同的角度对比研究的习惯. 3、培养学生逻辑推理的能力,知道物体的运动是不需要力来维持的。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利用一些简单的器材,比如:小球、木块、毛巾、玻璃板等,来对比研究力与物体运动的关系,现象明显,而且更容易推理。 2、培养科学研究问题的态度。 3、利用动画演示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帮助学生理解问题。 4、利用生活中的例子来认识惯性与质量的关系。培养学生大胆发言,并学以致用。 ★教学重点 1、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知道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难点 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教学方法 1、对比实验、自主探索、合理推理。 2、利用生活中的实例,理解惯性与质量的关系,贴近生活更易理解。 ★教学用具: 多媒体、小车、小球、毛巾、玻璃板、斜槽、刻度尺、木块、气垫导轨、滑块等。 ★教学过程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答案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答案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一足够长木板在水平粗糙面上向右运动。某时刻速度为v 0=2m/s ,此时一质量与木板相等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 1=4m/s 的速度从右侧滑上木板,经过1s 两者速度恰好相同,速度大小为v 2=1m/s ,方向向左。重力加速度g =10m/s 2,试求: (1)木板与滑块间的动摩擦因数μ1 (2)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2 (3)从滑块滑上木板,到最终两者静止的过程中,滑块相对木板的位移大小。 【答案】(1)0.3(2) 120(3)2.75m 【解析】 【分析】 (1)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进行求解; (2)对木板分析,先向右减速后向左加速,分过程进行分析即可; (3)分别求出二者相对地面位移,然后求解二者相对位移; 【详解】 (1)对小滑块分析:其加速度为:2221114/3/1 v v a m s m s t --===-,方向向右 对小滑块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1mg ma μ-=,可以得到:10.3μ=; (2)对木板分析,其先向右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0121 2v mg mg m t μμ+?= 然后向左加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以及运动学公式可以得到: 21222v mg mg m t μμ-?= 而且121t t t s +== 联立可以得到:2120μ= ,10.5s t =,20.5t s =; (3)在10.5s t =时间内,木板向右减速运动,其向右运动的位移为: 01100.52 v x t m +=?=,方向向右; 在20.5t s =时间内,木板向左加速运动,其向左加速运动的位移为:

牛顿运动定律优秀教案教学提纲

牛顿运动第一定律 教学目的: 1.知道亚里士多德、伽利略等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不同认识,了解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推理和结论,认识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意义; 3.掌握惯性的概念,会应用惯性解释自然现象; 4.通过问题的分析和研究感悟科学研究的方法和规律。 重点难点:牛顿第一定律的理解和应用 教材处理:将教材第一节部分内容渗透到牛顿运动第一定律的教学过程中,并且在本章的教学过程中不断渗透其思想方法,通过不断深入的理性思维引导,提升感悟认识。 课型:规律建立课 教学方法:以讲授为主,调动学生观察与思维体验 手段:利用手边的钥匙做演示实验,多媒体辅助教学 教学过程 引入: 公共汽车急剎车, 一位男士踩到了一位女士, 女士很生气说:”瞧你这德性.”男士回答:”不是德性, 是惯性.”老师提问:”什么是惯性呢?” 教师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体会、思考力与运动的关系:使一串钥匙:竖直上抛、使其摆动、使其圆周运动, 提出思考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观察后绝大多数答案:小球受力情况不同。 教师变换条件,演示实验,学生观察实验——引导学生思考,感悟力不是决定具体运动形式唯一因素。 使同一串钥匙落体、上抛、平抛、斜抛 问题:小球受力情况是否相同? 答案:均只受重力 问题:为什么小球的运动过程不一样? 学生对比两次实验,深刻思考反思,有学生说到有惯性! 教师肯定,并且强调初始状态不同。 教师引出新课题: 运动学(kinematics) ——只研究物体怎样运用而不涉及运用与力的关系的理论; 动力学(dynamics) ——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理论。 教师调动学生: 让我们走进牛顿的世界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精修订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集团标准化工作小组 #Q8QGGQT-GX8G08Q8-GNQGJ8-MHHGN#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一、基础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 理解要点: (1)运动是物体的一种属性,物体的运动不需要力来维持; (2)它定性地揭示了运动与力的关系,即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运动状态指物体的速度)又根据加速度定义:t v a ??=,有速度变化就一定有加速度,所以 可以说:力是使物体产生加速度的原因。(不能说“力是产生速度的原因”、“力是维持速度的原因”,也不能说“力是改变加速度的原因”。); (3)定律说明了任何物体都有一个极其重要的属性——惯性;一切物体都有保持原有运动状态的性质,这就是惯性。惯性反映了物体运动状态改变的难易程度(惯性大的物体运动状态不容易改变)。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4)牛顿第一定律描述的是物体在不受任何外力时的状态。而不受外力的物体是不存在的,牛顿第一定律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但是建立在大量实验现象的基础之上,通过思维的逻辑推理而发现的。它告诉了人们研究物理问题的另一种方法,即通过大量的实验现象,利用人的逻辑思维,从大量现象中寻找事物的规律; (5)牛顿第一定律是牛顿第二定律的基础,物体不受外力和物体所受合外力为零是有区别的,所以不能把牛顿第一定律当成牛顿第二定律在F =0时的特例,牛顿第一定律定性地给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牛顿第二定律定量地给出力与运动的关系。 2、牛顿第二定律:物体的加速度跟作用力成正比,跟物体的质量成反比。公式F=ma. 理解要点:

上海高三物理复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专题 考试内容和要求 一.牛顿运动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 (1)第一定律的内容:任何物体都保持或的状态,直到有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牛顿第一定律指出了力不是产生速度的原因,也不是维持速度的原因,力是改变的原因,也就是产生的原因。 (2)惯性:物体保持的性质叫做惯性。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性质,与外部条件无关,因此该定律也叫做惯性定律。 【典型例题】 1.(2005广东)一汽车在路面情况相同的公路上直线行驶,下面关于车速、惯性、质量和滑行路程的讨论,正确的是() (A)车速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B)质量越大,它的惯性越大 (C)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 (D)车速越大,刹车后滑行的路程越长,所以惯性越大 2.(2006广东)下列对运动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A)亚里士多德认为物体的自然状态是静止的,只有当它受到力的作用才会运动 (B)伽利略认为力不是维持物体速度的原因 (C)牛顿认为力的真正效应总是改变物体的速度,而不仅仅是使之运动 (D)伽利略根据理想实验推论出,如果没有摩擦,在水平面上的物体,一旦具有某一个速度,将保持这个速度继续运动下去 3.(2003上海理综)科学思维和科学方法是我们 认识世界的基本手段。在研究和解决问题过程中, 不仅需要相应的知识,还要注意运用科学的方法。 理想实验有时更能深刻地反映自然规律。伽利略 设想了一个理想实验,如图所示,其中有一个是经验 事实,其余是推论。 ①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小球在这斜面上仍然要达到原来的高度; ②两个对接的斜面,让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 ③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原来释放的高度; ④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成水平面,小球要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 请将上述理想实验的设想步骤按照正确的顺序排列(只要填写序号即可)。在上述的设想步骤中,有的属于可靠的事实,有的则是理想化的推论。 下列关于事实和推论的分类正确的是() (A)①是事实,②③④是推论 (B)②是事实,①③④是推论 (C)③是事实,①②④是推论 (D)④是事实,①②③是推论 2.牛顿第二定律 (1)第二定律的内容:物体运动的加速度同成正比,同成反比,而且加速度方向与力的方向一致。ΣF=ma (2)1牛顿=1千克·米/秒2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第1节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重要知识梳理】 一、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 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有作用在它上面的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意义 (1)揭示了物体在不受外力或受合外力为零时的运动规律. (2)指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即保持原来的特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叫惯性定律. (3)揭示了力与运动的关系,说明力不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是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二、惯性 1.定义 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状态的性质. 2.惯性大小的量度 (1)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大的物体惯性大,小的物体惯性小. (2)惯性与物体是否受力、怎样受力无关,与物体是否运动、怎样运动无关,与物体所处的地理位置无关,一切有质量的物体都有惯性.充分体现了“唯一”与质量有关. 三、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一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定律内容 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方向,作用在. 3.意义 建立了相互作用的物体之间的联系及作用力与反作用力的相互依赖关系. 【高频考点突破】 考点一牛顿第一定律 例1、关于物体的惯性,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质量相同的两个物体,在阻力相同的情况下,速度大的不易停下来,所以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大 B.质量相同的物体,惯性相同 C.推动地面上静止的物体比保持这个物体匀速运动时所需的力大,所以静止的物体惯性大 D.在月球上举重比在地球上容易,所以同一物体在月球上比在地球上惯性小 考点二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例2、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凡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分别作用在两个物体上的两个力,必定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牛顿第一运动定律讲解

第一节牛顿第一运动定律 一、力和运动的关系 1.基本知识 (1)亚里士多德观点:力是物体运动的原因,物体不受力时将. (2)伽利略观点:力不是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 物体的运动状态,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笛卡儿的观点 如果运动中的物体没有受到,它将继续以同一速度沿同一直线运动,既不停下来也不偏离原来的方向. 二、牛顿第一定律 1.基本知识 (1)牛顿第一定律 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它又叫惯性定律. (2)运动状态:如果物体速度的或改变了,它的运动状态就发生了改变;如果物体做运动或,它的运动状态就没发生改变. 三、惯性与质量 1.基本知识 (1)惯性:物体具有保持原来状态或 状态的性质. (2)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是物体的. 2.思考判断 (1)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具有惯性.(√) (2)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3)力无法改变物体的惯性.(√) 四、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1)牛顿第一定律揭示了一切物体都具有保持原来的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惯性. (2)牛顿第一定律正确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纠正了力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的错误观点,明确指出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 2.运动状态变化的三种情况 (1)速度的方向不变,只有大小改变.(物体做直线运动) (2)速度的大小不变,只有方向改变.(物体做匀速圆周运动) (3)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同时发生改变.(物体做曲线运动) 五、惯性的理解应用 2.惯性与力 (1)惯性不是力,而是物体本身固有的一种性质,因此说“物体受到了惯性作用”、“产生了惯性”、“受到惯性力”等都是错误的. (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惯性是维持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力越大,运动状态越易改变;惯性越大,运动状态越难改变. (3)惯性与物体的受力情况无关. 3.惯性与速度 (1)速度是表示物体运动快慢的物理量,惯性是物体本身固有的性质. (2)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和物体是否有速度及速度的大小均无关. 4.惯性与惯性定律 (1)惯性不是惯性定律,惯性没有条件限制,是物体的一种固有属性. (2)惯性定律是物体不受外力作用时物体运动所遵守的一条规律.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考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一长木板置于粗糙水平地面上,木板左端放置一小物块,在木板右方有一墙壁,木板右端与墙壁的距离为4.5m ,如图(a )所示.0t =时刻开始,小物块与木板一起以共同速度向右运动,直至1t s =时木板与墙壁碰撞(碰撞时间极短).碰撞前后木板速度大小不变,方向相反;运动过程中小物块始终未离开木板.已知碰撞后1s 时间内小物块的v t -图线如图(b )所示.木板的质量是小物块质量的15倍,重力加速度大小g 取10m/s 2.求 (1)木板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1μ及小物块与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2μ; (2)木板的最小长度; (3)木板右端离墙壁的最终距离. 【答案】(1)10.1μ=20.4μ=(2)6m (3)6.5m 【解析】 (1)根据图像可以判定碰撞前木块与木板共同速度为v 4m/s = 碰撞后木板速度水平向左,大小也是v 4m/s = 木块受到滑动摩擦力而向右做匀减速,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有24/0/1m s m s g s μ-= 解得20.4μ= 木板与墙壁碰撞前,匀减速运动时间1t s =,位移 4.5x m =,末速度v 4m/s = 其逆运动则为匀加速直线运动可得212 x vt at =+ 带入可得21/a m s = 木块和木板整体受力分析,滑动摩擦力提供合外力,即1g a μ= 可得10.1μ= (2)碰撞后,木板向左匀减速,依据牛顿第二定律有121()M m g mg Ma μμ++= 可得214 /3 a m s = 对滑块,则有加速度2 24/a m s = 滑块速度先减小到0,此时碰后时间为11t s = 此时,木板向左的位移为2111111023x vt a t m =- =末速度18 /3 v m s =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教材分析案例——牛顿运动定律1 【地位和作用】 本部分讲述牛顿运动定律及其简单的应用,属于力学的重点知识要求。以牛顿运动定律为基础的经典力学对人类的生产和生活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从地面上一般物体的运动到航天飞机的飞行,无不留下了牛顿运动定律的印象。掌握好牛顿运动定律及其应用对学生正确认识、解释和探索客观世界,形成正确的世界观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知识结构】 在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教学内容可以分为四个单元。 第一单元:第一节,介绍人类对力和运动关系的认识,讲述牛顿第一定律。知道什么是惯性。 第二单元:第二节至第四节,讲解牛顿第二定律:理解力与运动的关系;知道力的独立作用原理;会用牛顿第二定律和运动学公式解决简单的动力学问题。 第三单元:第五节,讲牛顿第三定律:能区分平衡力和作用力、反作用力。 第四单元:第六节,介绍力学单位制:理解基本单位和导出单位;单位制在物理计算中的作用。 【重点难点分析和疑难点解析】 本章着重介绍三个牛顿运动定律,从人类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历史引入,强调对定律本身的理解,以期学生对定律有全面、清楚的认识。 1.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是动力学研究的基本问题。人类正确认识它,经历了漫长的过程。同样,学生在认识这一问题时,也有许多错误直觉的干扰。第一节从人类认识的历史讲起,也是希望引起学生的共鸣和充分注意。并由此让学生正确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认识它的重要意义。知道伽利略和亚里士多德对运动和力的关系的不同论点,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基本思路、主要推理过程和结论。知道伽利略理想实验的方法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2.研究加速度跟力的关系的实验,有多种做法,教材中所用的装置比较简单,课堂演示也比较可靠。只是在分析小车受到的水平拉力时,要注意不使学生产生错误概念,书中用了“可以认为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并在页末加了标注:这是一个连接体问题,只有小车的质量远大于砝码和盘的总质量时,才“可以认为小车所受的水平拉力等于砝码所受重力的大小”而在此处尚无法进行严格讨论。但要让学生知道,并在第七章中给以证明。 3.教材中牛顿第二定律是从实验总结出来的,根据大量的实验归纳出规律是人们认识客观规律的重要方法,教材分三节由实验得出牛顿第二定律,就是想让学生通过这一过程对此有所认识。因此,认真做好演示和学生实验十分重要。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一)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一) 知识达标: 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甲主动推乙,甲对乙的作用力的发生先于乙对甲的作用力 B、施力物体必然也是受力物体 C、地球对人的吸引力显然要比人对地球的吸引力大得多 D、以卵击石,卵破碎,说明石块对卵的作用力大于卵对石块的作用力 2、关于惯性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不受力或所受的合外力为零才能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因此只有此时物体才有惯性 B、物体加速度越大,说明它的速度改变得越快,因此加速度大的物体惯性小; C、行驶的火车速度大,刹车后向前运动距离长,这说明物体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D、物体惯性的大小仅由质量决定,与物体的运动状态和受力情况无关 3、一小球用一细绳悬挂于天花板上,以下几种说法正确的是………………………() A、小球所受的重力和细绳对它的拉力是一对作用力和反作用力 B、小球对细绳的拉力就是小球所受的重力 C、小球所受的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地球上 D、小球所受重力的反作用力作用在细绳上 4、当作用在物体上的合外力不为零时,下面结论正确的是……………………() A、物体的速度大小一定发生变化 B、物体的速度方向一定发生变化 C、物体的速度不一定发生变化 D、物体的速度一定发生变化 5、关于超重和失重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A、超重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增加了 B、失重就是物体受到的重力减少了 C、完全失重就是物体的重力全部消失了 D、不论超重、失重还是完全失重,物体所受重力不变 6、在升降机内,一人站在磅秤上,发现自己的体重减少了20%,于是他作出了下列判断,你认为正确的是() A、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加速上升 B、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加速下降 C、升降机以0.2g的加速度减速上升 D、升降机以0.8g的加速度减速下降 7、2001年1月,我国又成功进行“神舟二号”宇宙飞船的航行,失重实验是至关宇宙员生命安全的重要实验,宇宙飞船 在下列哪种状态下会发生失重现象………………………() A、匀速上升 B、匀速圆周运动 C、起飞阶段 D、着陆阶段 经典题型: 一、牛顿第二定律结合正交分解 例:1、细线悬挂的小球相对于小车静止,并与竖直方向成θ角,求小车运动的加速度。 2、如图,斜面固定,物体在水平推力F作用下沿斜面上滑,已知物体质量m,斜面倾角 θ,动摩擦因数μ和物体小球加速度a,求水平推力F的大小。 练习:1、如图,已知θ=300,斜杆固定,穿过斜杆的小球质量m=1kg,斜杆与小球动摩擦因数μ= √3/6,竖直向上的力F=20N,求小球的加速度a=?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高中物理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专题训练答案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的应用 1.如图,质量为m =lkg 的滑块,在水平力作用下静止在倾角为θ=37°的光滑斜面上,离斜面末端B 的高度h =0. 2m ,滑块经过B 位置滑上皮带时无机械能损失,传送带的运行速度为v 0=3m/s ,长为L =1m .今将水平力撤去,当滑块滑 到传送带右端C 时,恰好与传送带速度相同.g 取l0m/s 2.求: (1)水平作用力F 的大小;(已知sin37°=0.6 cos37°=0.8) (2)滑块滑到B 点的速度v 和传送带的动摩擦因数μ; (3)滑块在传送带上滑行的整个过程中产生的热量. 【答案】(1)7.5N (2)0.25(3)0.5J 【解析】 【分析】 【详解】 (1)滑块受到水平推力F . 重力mg 和支持力F N 而处于平衡状态,由平衡条件可知,水平推力F=mg tan θ, 代入数据得: F =7.5N. (2)设滑块从高为h 处下滑,到达斜面底端速度为v ,下滑过程机械能守恒, 故有: mgh = 212 mv 解得 v 2gh ; 滑块滑上传送带时的速度小于传送带速度,则滑块在传送带上由于受到向右的滑动摩擦力而做匀加速运动; 根据动能定理有: μmgL = 2201122 mv mv 代入数据得: μ=0.25 (3)设滑块在传送带上运动的时间为t ,则t 时间内传送带的位移为: x=v 0t 对物体有: v 0=v ?at

ma=μmg 滑块相对传送带滑动的位移为: △x=L?x 相对滑动产生的热量为: Q=μmg△x 代值解得: Q=0.5J 【点睛】 对滑块受力分析,由共点力的平衡条件可得出水平作用力的大小;根据机械能守恒可求滑块滑上传送带上时的速度;由动能定理可求得动摩擦因数;热量与滑块和传送带间的相对位移成正比,即Q=fs,由运动学公式求得传送带通过的位移,即可求得相对位移. 2.如图所示,倾角α=30°的足够长传送带上有一长L=1.0m,质量M=0.5kg的薄木板,木板的最右端叠放质量为m=0.3kg的小木块.对木板施加一沿传送带向上的恒力F,同时让传送 带逆时针转动,运行速度v=1.0m/s。已知木板与物块间动摩擦因数μ1= 3 2 ,木板与传送 带间的动摩擦因数μ2=3 ,取g=10m/s2,最大静摩擦力等于滑动摩擦力。 (1)若在恒力F作用下,薄木板保持静止不动,通过计算判定小木块所处的状态; (2)若小木块和薄木板相对静止,一起沿传送带向上滑动,求所施恒力的最大值F m; (3)若F=10N,木板与物块经过多长时间分离?分离前的这段时间内,木板、木块、传送带组成系统产生的热量Q。 【答案】(1)木块处于静止状态;(2)9.0N(3)1s 12J 【解析】 【详解】 (1)对小木块受力分析如图甲:

河北省邢台市高中物理第四章牛顿运动定律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导学案无答案新人教版必修1精品

【关键字】情况、设想、方法、质量、认识、问题、要点、自主、继续、快速、持续、保持、建立、提出、研究、规律、位置、理想、地位、基础、作用、水平、反映、速度、关系、分析、保证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学习目标】 1.知道伽利略的理想实验及其主要推理过程和推论,知道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2.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 3.知道什么是惯性,会正确地解释有关惯性的现象. 【自主学习】 1.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认真阅读教材p68页完成下列问题) 代表人物对力和运动关系的看法 亚里士多德 伽利略 笛卡儿 2.牛顿第一定律: 惯性:; 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牛顿第一定律又叫做。 4. 是物体惯性大小的量度。 【课堂探究】 知识点一、对力和运动的关系的认识 (1)静止的物体若没有力的作用就运动不起来; (2)运动的物体若去掉推力,就会停下来,但是不 是去掉推力,物体就立即停下来? (3)设想:若果接触面光滑,物体将会怎么样?

2.伽利略的理想实验 ①(实验事实)两个斜面,小球从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滚下,将到达另 一个斜面的某一高度 ②(科学推想)若另一个斜面光滑,则小球一定会滚到另一斜面的 高度 ③(科学推想)若降低另一个斜面的坡度,则小球高度, 不过,在另一个斜面上将滚得更远 ④(科学推想)若把另一个斜面改成光滑的水平面,则物体 将。 理想实验是建立在可靠的基础上的一种科学方法。 练习1:伽利略理想实验将可靠的事实和理论思维结合起来,能更深刻地反映规律,有关的实验程序内容如下: (1)减小第二个斜面的角度,小球在这个斜面上仍要达到原来的高度。(2)两个对接的光滑斜面,使静止的小球沿一个斜面滚下,小球将滚上另一个斜面。(3)如果没有摩擦,小球将上升到释放的高度。(4)继续减小第二个斜面的倾角,最后使它处于水平位置,小球沿水平面做持续的匀速运动。请按程序先后次序排列,并指出它究竟属于可靠事实,还是通过思维过程的推论,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 ) A.事实2→事实1→推论3→推论4 B.事实2→推论1→推论3→推论4C.事实2→推论3→推论1→推论4 D.事实2→推论1→推论4知识点二、牛顿第一定律 1、牛顿的总结:一切物体总保持状态或状态,除非 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这就是牛顿第一定律。 ①牛顿第一定律反映了力不是,力是。 ②牛顿第一定律不是实验定律,是在可靠的实验事实的基础上,利用逻辑思维对事物进行分析的产物,不能用实验直接验证。 ③提出了惯性的概念,它在牛顿运动定律中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知识点三、惯性 1、物体的性质,叫做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与物体的运动状态、物体是否受力均无关;是惯性大小的量度,越大,惯性就越大;越小,惯性就越小。 ①任何物体都有惯性,任何状态下都有惯性(错误的说法:只有在匀速

第三章_牛顿运动定律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 1 课时牛顿第一定律牛顿第三定律 基础知识归纳 1.牛顿第一定律 (1)内容: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除非作用在它上面的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 (2)牛顿第一定律的意义 ①指出了一切物体都有惯性,因此牛顿第一定律又称惯性定律. ②指出力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而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即力是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3)惯性 ①定义:物体具有保持原来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的性质. ②量度:质量是物体惯性大小的唯一量度,质量大的物体惯性大,质量小的物体惯性小. ③普遍性:惯性是物体的固有属性,一切物体都有惯性. 2.牛顿第三定律 (1)作用力和反作用力: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总是相互的,一个物体对另一个物体施加了力,另一个物体一定同时对这个物体也施加了力. (2)内容: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 (3)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两个物体上同时产生同时消失 典例精析 1.牛顿第一定律的应用 【例1】如图所示,在一辆表面光滑的小车上,有质量分别为m 1、 m2的两个小球(m1>m2)随车一起匀速运动,当车停止时,如不考虑其他 阻力,设车足够长,则两个小球() A.一定相碰 B.一定不相碰 C.不一定相碰 D.难以确定是否相碰,因为不知小车的运动方向 【解析】两个小球放在光滑的小车表面上,又不考虑其他阻力,故水平方向不受外力,由牛顿第一定律可知,两小球仍然以相同的速度做匀速直线运动,永远不相碰,只有B对. 【答案】B 【思维提升】运用牛顿第一定律解决问题时,正确的受力分析是关键,如果物体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物体的运动状态将保持不变,同理可知,如果物体在某一方向上不受力或所受合外力为零,则物体在这一方向上的运动状态(即速度)保持不变. 2.对惯性概念的理解 【例2】做匀速直线运动的小车上,水平放置一密闭的装有水的瓶子,瓶内有一气泡,如图所示,当小车突然停止运动时,气泡相对于瓶子怎样运动? 【解析】从惯性的角度去考虑瓶内的气泡和水,显然水的质量远大 于气泡的质量,故水的惯性比气泡的惯性大.当小车突然停止时,水保持 向前运动的趋势远大于气泡向前运动的趋势,于是水由于惯性继续向前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项及解析

物理牛顿运动定律专项及解析 一、高中物理精讲专题测试牛顿运动定律 1.如图所示,质量M=0.4kg的长木板静止在光滑水平面上,其右侧与固定竖直挡板问的距离L=0.5m,某时刻另一质量m=0.1kg的小滑块(可视为质点)以v0=2m/s的速度向右滑上长木板,一段时间后长木板与竖直挡板发生碰撞,碰撞过程无机械能损失。已知小滑块与长木板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重力加速度g=10m/s2,小滑块始终未脱离长木板。求: (1)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开始,经多长时间长木板与竖直挡板相碰; (2)长木板碰撞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答案】(1)1.65m (2)0.928m 【解析】 【详解】 解:(1)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解得: 对长木板: 得长木板的加速度: 自小滑块刚滑上长木板至两者达相同速度: 解得: 长木板位移: 解得: 两者达相同速度时长木板还没有碰竖直挡板 解得: (2)长木板碰竖直挡板后,小滑块和长木板水平方向动量守恒: 最终两者的共同速度: 小滑块和长木板相对静止时,小滑块距长木板左端的距离: 2.如图所示.在距水平地面高h=0.80m的水平桌面一端的边缘放置一个质量m=0.80kg的木块B,桌面的另一端有一块质量M=1.0kg的木块A以初速度v0=4.0m/s开始向着木块B滑动,经过时间t=0.80s与B发生碰撞,碰后两木块都落到地面上,木块B离开桌面后落到地面上的D点.设两木块均可以看作质点,它们的碰撞时间极短,且已知D点距桌面边缘

的水平距离s =0.60m ,木块A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μ=0.25,重力加速度取g =10m/s 2.求: (1)木块B 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 (2)两木块碰撞前瞬间,木块A 的速度大小; (3)两木块碰撞后瞬间,木块A 的速度大小. 【答案】(1) 1.5m/s (2) 2.0m/s (3) 0.80m/s 【解析】 【详解】 (1)木块离开桌面后均做平抛运动,设木块B 离开桌面时的速度大小为2v ,在空中飞行的时间为t ′.根据平抛运动规律有:2 12 h gt =,2s v t '= 解得:2 1.5m/s 2g v s h == (2)木块A 在桌面上受到滑动摩擦力作用做匀减速运动,根据牛顿第二定律,木块A 的加速度: 22.5m/s Mg a M μ= = 设两木块碰撞前A 的速度大小为v ,根据运动学公式,得 0 2.0m/s v v at =-= (3)设两木块碰撞后木块A 的速度大小为1v ,根据动量守恒定律有: 2Mv Mv mv =+1 解得:2 10.80m/s Mv mv v M -= =. 3.某研究性学习小组利用图a 所示的实验装置探究物块在恒力F 作用下加速度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已知木板OA 可绕轴O 在竖直平面内转动,板足够长,板面摩擦可忽略不计。某次实验中,质量m =0.1kg 的物块在平行于板面向上、F =0.6N 的恒力作用下,得到加速度a 与斜面倾角的关系图线,如图b 所示,已知图中a 0为图线与纵轴交点,θ1为图线与横轴交点。(重力加速度g 取10m /s 2)求:

《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提高测试)》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提高测试) 一、选择题(以下题目所给出的四个答案中,有一个或多个是正确的. ) 1. A 、B 两物体以相同的初速度滑到同一粗糙水平面上 ,若两物体的质量 m A > m B ,两物 体与粗糙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相同,则两物体能滑行的最大距离 S A 与S B 相比为 A. S A = SB B. S A S B C. S A .;:■ S B D.不能确定 2. 一物体沿倾角为 a 的斜面下滑时 ,恰好做匀速运动 ,若把斜面的倾角加倍 ,则下滑时 加 速度为 ( ) A. tan :? g r sin 3用 B . g cos :- 小sin 3用 C. g sin :- r sin 2a D. 2 g 2 cos : 3.跳高运动员从地面跳起,这是由于 ( ) A. 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等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B.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C.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大于运动员受的重力 D. 地面给运动员的支持力等于运动员给地面的压力 4?比较航天飞机里的物体受到的重力 G 和支持力N ,下面说法中正确的是 ( ) A ?航天飞机发射离地时,N>G B ?航天飞机返回地面时,N>G C ?航天飞机在发射架上等待发射时, N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牛顿第一定律》教案 一、三维目标 1.知识与技能 ⑴体会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思想。 ⑵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及意义;理解力和运动的关系。 ⑶理解惯性的概念,知道质量是惯性大小的量度。 2.过程与方法 ⑴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形成过程。 ⑵理解理想实验是科学研究的重要方法。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⑴通过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历史探究过程,使学生体会规律的形成都有一个从感性到理性、从低级到高级的产生、发展和演变的过程。 ⑵通过理想斜面的教学,体会理想实验的魅力。 二、教材分析 牛顿运动定律是整个力学体系的基石,而牛顿第一定律又是这个“基石”中的“基石”,它定性地揭示了力和运动的关系,提出惯性的概念,为定量研究力和运动的关系拉开了序幕。 高中教材与初中相比,主要有四方面的不同。 一是定律内容深浅不同:初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在没有受到外力作用的时候,总是保持静止状态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高中教材叙述为“一切物体总保持匀速直线运动状态或静止状态,直到有外力迫使它改变这种状态为止”。高中教材中的表述具有更为丰富的内涵,它强调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突出了第一定律的独立性和重要意义,也为学习牛顿第二定律做了一定的铺垫。 二是惯性的认识层次不同:初中强调一切物体都有惯性,高中侧重惯性与质量的关系。 三是实验的设计、探究及思维深度不同:初中为斜面小车实验;高中为伽利略理想实验,突出了理想实验这种科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四是情感、态度、价值观的体现不同:初中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的历史一语带过,高中教材回顾了历史,让学生体会一个规律的获得是一代又一代人努力的结果,能够激发学生追求科学,勇于创新的情感。 三、学情分析 经过初中的学习,学生初步知道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惯性的概念,但是缺乏对牛顿第一定律建立历史的了解,对内容也是一知半解。 学生对于“质量是惯性唯一的量度”更是缺乏认识,凭借自己的生活经验,认为速度也是惯性的量度。教师要在课堂上充分引导,配合实验、结合生活事例来澄清概念。 教学实践表明,学生在头脑中建立正确的力和运动关系的过程,并非一帆风顺,常常形成与亚里士多德相似的观点,且根深蒂固。处理具体的实际问题时,一些直觉的错误观点不时冒出来,存在着严重的"口是心非"问题。 四、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通过回顾历史探究过程理解牛顿第一定律;惯性的理解。 2.教学难点:力和运动的关系;惯性和质量的关系。 五、教学活动设计 (一)创设游戏,引入课题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

牛顿运动定律专题训练 一、选择题 如图所示弹簧秤放在光滑水平面上,外壳质量为m,弹簧和挂钩质量 不计,施以水平力F1、F2使其产生F1方向上的加速度a,则弹簧秤 的读数为() A、F1 B、F2 C、(F1+F2)/2 D、ma 2、匀速上升的升降机顶部悬有一轻质弹簧,弹簧下端挂有一小球。若升降机突然停止,在地面上的观察者看来,小球在继续上升的过程中() A. 速度逐渐减小 B. 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C. 加速度逐渐增大 D. 加速度逐渐减小 在光滑的倾角为300的斜面上,用平行于斜面向上的力把质量为m的物体匀加速向上推动,其加速度大小与这个物体沿该斜面向下滑动的加速度大小相等,则此力大小应等于() A、mg/2 B、mg C、3mg/2 D、mg/3 一只质量为m的小猫,竖直跳起抓住悬挂在天花上质量为M的竖直木杆,当小猫抓住木杆的瞬间,悬木杆的绳断了,设木杆足够长,由于小猫不断沿杆向上爬,可使小猫离地高度始终不变,木杆下落的加速度是() A、g B、Mg/m C、(M+m)g/M D、(M-m)g/M 如图所示,质量为M的物体,放在粗糙水平面上,在受到与水平面成θ角度 推力F作用后,物体M以加速度a向左运动。若使推力增大至2F,则物体M 运动的加速度为() A、仍为a B、2a C、小于2a而大于a D、大于2a 物体B放在真空容器A内,且B略小于A,将它们以初速度v0竖直向上抛出,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下 若不计空气阻力,在它们上升过程中,B对A无压力 若考虑空气阻力,在它们上升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若考虑空气阻力,在它们下落过程中,B对A的压力向上 如图所示,容器里盛满水,水中放入铁球P和木球Q,它们用细线分别系于容器的顶部 和底部,当容器静止时,细线均处于竖直方向。现使容器以一定的加速度a向右做匀加 速直线运动,则此时P、Q两球相对于容器的移动方向是() A、铁球向左偏移 B、两球均向左偏移 C、木球向右偏移 D、两球均向右偏移 8、如图所示,在倾角为300的足够长的斜面上有一质量为m的物体,它受 到沿斜面方向的力F的作用。力F可按图(a)、(b)(c)、(d)所示的四种 方式随时间变化(图中纵坐标是F与mg的比值,力沿斜面向上为正)。已 知此物体在t=0时速度为零,若用v1、v2、v3、v4分别表示上述四种受力 情况下物体在3秒末的速率,则这四个速率中最大() A、v1 B、v2 C、v3 D、v4 .

第三章 牛顿运动定律(A)(解析版)

优创卷·一轮复习单元测评卷 第一章质点的直线运动 A卷名校原创基础卷 一、选择题(本题共8小题,每小题4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第1~6题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第7~10题有多项符合题目要求.全部选对的得4分,选对但不全的得2分,有选错的得0分.) 1.(2018·北京高一学业考试)关于力和运动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运动的速度也一定为零 B.物体受到的合力为零,物体运动的速度一定保持不变 C.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运动的速度越大 D.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小 【答案】B 【解析】AB.根据F=ma知,物体受到的合力为0,物体的加速度为零,物体运动的速度保持不变,故A错误,B正确; C.物体所受合力越大,物体运动的加速度越大,速度不一定越大,比如在扣动扳机的瞬间,子弹的加速度很大,速度却很小,故C错误,D错误. 故选B 2.(2019·东台创新高级中学高三月考)如图所示,轻弹簧下端固定在水平面上.一个小球从弹簧正上方某一高度处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则小球从接触弹簧到下降到最低点的过程中() A.小球刚接触弹簧瞬间速度最大 B.小球的加速度方向都是竖直向上 C.小球的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D.小球的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 【答案】C 【解析】A项,小球接触弹簧后仍做加速运动,当弹力等于重力时速度最大,故A项错误。 B项,当弹力大于重力后合力才变为竖直向上,故B项错误。

CD项,由过程分析可知,小球接触弹簧后先做加速度不断减小的加速运动,后做加速度不断增大的减速运动,故C对;D错; 故选C 3.(2019·广东省高一期末)如图所示,一轻弹簧一端系在墙上O点,自由伸长到B点。今将一质量为m的小物块靠着弹簧,将其压缩到A点,然后释放,小物块能在水平面上运动到C点静止。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恒定,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物体从A到B速度越来越大,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B.物体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速度越来越小 C.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增大后减小,从B到C加速度变小 D.物体从A到B加速度先减小后增大,从B到C加速度增大 【答案】B 【解析】物体从A到B运动的过程中,开始时弹簧的弹力大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向右,加速度逐渐减小,物体做加速度运动,当弹簧的弹力与摩擦力相等时,加速度为零,然后弹簧的弹力小于摩擦力,加速度方向向左,加速度逐渐增大,物体做减速运动,所以从A到B先加速后减速,从B到C物块脱离弹簧,在摩擦力作用下做匀减速运动,加速度不变,故B正确,ACD错误。 4.(2020·山东省高三其他)如图所示,有一质量为m的物块分别与轻绳P和轻弹簧Q相连,其中轻绳P竖直,轻弹簧Q与竖直方向的夹角为θ,重力加速度大小为g,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轻绳P的弹力大小可能小于mg B.弹簧Q可能处于压缩状态 C.剪断轻绳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 D.剪断轻绳瞬间,物块的加速度大小为g sinθ 【答案】C

牛顿运动定律案例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教学案例 教材分析 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是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的第一节课,从而应先对本章进行一个引言。引言中应指出前三章中我们已学过了运动的知识、力的知识。但要知道物体为什么做这种运动或那种运动就需要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并阐明运动学和动力学各自研究的内容。并指出牛顿在总结前人关于力学的基础上,进行了创造研究而提出的三条定律是动力学的基础。是我们这一章的主要内容,以引起学生对学习本章内容的重视。 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教材首先对人类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作了历史的回顾,着重介绍了伽利略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思想方法及卓越贡献。而后讲述了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和物体惯性的概念。 根据本节教材的特点,教学设计如下: 教学设计 一、设计思想 高中物理第一册“牛顿第一定律”这一节,属初中、高中知识的结合部,学生经过初中物理的学习,已经了解牛顿第一定律的基本内容,如何以初中知识为生长点,以教材内容为线索,展开科学方法教育与思维能力培养是本节课教学活动的主要目标。故教学的侧重点应放在理解伽利略对“运动物休不受任何阻力作用会保持自己速度不变”论断的研究、思考、推理过程上,学习科学研究中常用的理想实验方法,通过追寻科学家走向成功的足迹,学会发现问题、思考问题瓦解决问题,课堂教学中,应引导学生特别注意伽利略的理想实验,注意它忽略次要因素,抓住主要因素科学性,在课堂教学中还应注意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激发学生勇于创新的精神。 二、知识目标 1、理解牛顿第一定律和惯性的概念。 2、知道牛顿第一定律的建立过程。 3、正确理解力和物体运动的关系。

三、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及应用定律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四、德育目标 使学生学会从纷繁的现象中探求事物本质的科学态度和研究方法。 五、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1、重点:正确认识运动和力的关系,掌握牛顿第一定律的内容,掌握惯性是物 体的属性 2、难点:生活中形成的直觉所引起的不正确的认识地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而 不是维持物体运动的原因。 3、疑点:牛顿第一定律与惯性的区别何在? 4、解决办法:通过演示实验、推理、同学讨论,克服直觉引起的误导,掌握力是 改变物体运动状态的原因,掌握惯性有关知识。 六、教学用具 1、说明伽利略理想实验的装置:斜面、小球 2、演示惯性的小车和木块、铁锤、木棒、象棋。 3、教学课件 七、教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同学们,你们喜欢观看新闻吗?那么上个月咱们国家有一件让国人感到振奋的事是什么?——神州六号酒泉发射中心发射。 问:神州六号腾空而起的过程中,涉及到力了吗?它涉及到运动了吗? 研究了物体的受力情况在第一章里我们学习了;研究物体的运动情况在第二章里我们也学习了,但是没有进一步讨论物体为什么会做这种或那种运动。那么运动和力到底有什么关系呢?在力学中,只研究物体怎样运动而不涉及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叫运动学;在力学中研究运动和力的关系的分科,是动力学。动力学知识在生产和科学研究中是很重要的:设计各种机器,控制交通工具的速度,研究天体的运动,计算人造卫星的轨道等等。动力学的奠基人是英国科学家牛顿,牛顿提出了三条运动规律,是整个动力学的基础。统称为牛顿运动定律,这一章我们一同学习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今天我们学习第一定律。 (课件展示)第三章牛顿运动定律 第一节牛顿第一定律 (二)、进行新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