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大学物理光学复习题分解

(完整版)大学物理光学复习题分解
(完整版)大学物理光学复习题分解

1

2.5 (3分)

在光栅光谱中,假如所有偶数级次的主极大都恰好在每缝衍射的暗纹方向上,因而实际上不出现,那么此光栅每个透光缝宽度a 和相邻两缝间不透光部分宽度b 的关系为_____________。

2.5 (3分) 库中题号14746

b a =.

2.6 (3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缝间距离为mm 2,双缝与屏幕相距cm 300,波长λ=600.0 nm 的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双缝上.幕上相邻明纹之间的距离为 _________________。 2.6 (3分) 库中题号14786

cm 1092-?.

2.13 (2分)

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走过几何路程r ,相当于光在真空中走过了 路程,把它称为 。

2.13 (2分) 库中题号9143 nr 光程

3.4 (3分)

若把牛顿环装置(都是用折射率为1.52的玻璃制成的)由空气搬入折射率为1.33的水中,则干涉条纹 ( )

(A) 中心暗斑变成亮斑 (B) 变疏 (C) 变密 (D) 间距不变 3.4 (3分) 库中题号14298 答案 C

3.5 (3分)

用单色光照射光栅时,为了得到较大的衍射级数,应采用下面的哪种方法?( ) (A) 用单色光垂直照射 (B) 用单色光斜入射 (C) 将实验从光密媒质搬到光疏媒质里去做

3.5 (3分) 库中题号2127 答案 B

3.7 (3分)

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设缝是水平的.若双缝所在的平板稍微向上平移,其它条件不变,则屏上的干涉条纹 ( ) (A)向下平移,且间距不变. (B)向上平移,且间距不变. (C)不移动,但间距改变. (D)向上平移,且间距改变. 3.7 (3分) 库中题号14785 答案 B 3.8 (3分)

以布儒斯特角由空气入射到一玻璃表面上的自然光,反射光是 ( ) (A)在入射面内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B)平行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C)垂直于入射面振动的完全偏振光 (D)垂直于入射面的振动占优势的部分偏振光

3.8 (3分) 库中题号14750 答案 C

2.1 (3分)

一个平凸透镜的顶点和一平板玻璃接触,用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反射光形成的牛顿环,测得第k 级暗环半径为1r 。现将透镜和玻璃板之间的空气换成某种液体(其折射率小于玻璃的折射率),第k 级暗环的半径变为2r ,由此可知该液体的折射率为 。 2.1 (3分) 库中题号19179

2

122

r r

2.3 (3分)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21SS SS =,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1S 和2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1S 和2S 到P 点 的光程差为 。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P

E

2.3 (3分) 库中题号19178 3λ,1.33

2.6 (3分)

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沿某路径传播到B,若A、B两点位相差为π3,则此路径AB的光程为_____________。 2.6 (3分) 库中题号14273 λ5.1.

2.7 (3分)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______________。(填红光或紫光)

2.7 (3分) 库中题号14324 红光.

2.10 (3分)

要是一束光强为0I 的线偏振光的偏振化方向转过?90,至少要使光通过 块理想的偏振片,在此情况下,透射光强的最大值是原光强0I 的 倍,两偏振片偏振化方向夹角=θ 。

2.10 (3分) 库中题号9150 2 1/4 ?45

2.13 (3分)

如图所示,一束自然光入射到折射率分别为1n 和2n 的两种介质的交界面上,发生反射和折射。已知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那么折射角γ的值为 。

2.13 (3分) 库中题号19189

121

tan 2

n n --π

, 或1

2

1cot n n -

3.3 (3分)

借助于玻璃表面上所涂的折射率为 1.38n =的2MgF 透明薄膜,可以减少折射率为 1.60n '=的玻璃表面的反射,若波长为nm 0500.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的反射,试问此透明薄膜的厚度至少为多少nm( )

(A) 05. (B) 030. (C) 690. (D) 0250. (E) 01050. 3.3 (3分) 库中题号757 答案 C

3.10 (3分)

光在浸没于油(n=1.10)中的有机玻璃(n=1.50)上反射时的布儒斯特角是( )

(A )()50.1/10.1sin 10-=i (B ))50.1/10.1(1

0-=tg i (C )10.1/50.10=i (D ))50.1/10.1(cos 1

0-=i (E ))10.1/50.1(1

0-=tg i

3.10 (3分) 库中题号2141 答案 E

第2大题: 填空题(27分)

2.2 (4分)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21SS SS =,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1S 和2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 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 则1S 和2S 到P 点的光程差为 。 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2.2 (4分) 库中题号3360

3λ 3分

1.33 3分

2.6 (3分)

用迈克耳孙干涉仪测微小的位移。若入射光波长nm 9.628=λ,当动臂反射镜移动时,干涉条纹移动了2048条,反射镜移动的距离d = 。 2.6 (3分) 库中题号19181 0.644mm

2.8 (3分)

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到光栅常数为cm 100.14

-?平面衍射光栅上,第一级衍

射主极大所对应的衍射角φ=_________。

2.8 (3分) 库中题号3352 300

第3大题: 选择题(33分)

3.6 (3分)

当一束自然光以布儒斯特角从一种媒介射向另一种媒介的界面,则( ) (A) 反射光和折射光均为完全偏振光 (B) 反射光和折射光均为部分偏振光

(C) 反射光是完全偏振光,而折射光是部分偏振光 (D) 反射光是部分偏振光,而折射光是完全偏振光 3.6 (3分) 库中题号9135 答案 C

3.7 (3分)

在牛顿环实验中,用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若平凸透镜沿竖直方向有位移,在位移过程中发现,在某级明纹处有N 条明纹经过。问此时平凸透镜的位移大小为 ( ) (A) 2

λ

N

(B)λN (C) λ)1(+N

(D) λ)1(-N (E) 2

)

1(λ

+N

3.7 (3分) 库中题号2067 答案 A

第2大题: 填空题(27分) 2.5 (3分)

在迈克耳逊干涉仪的可动反射镜移动了距离d 的过程中,若观察到干涉条纹移动了N 条,则所用光波的波长λ= 。

2.5 (3分) 库中题号3368

2d/N 3分

2.7 (3分)

一束白光垂直照射在一光栅上,在形成的同一级光栅光谱中,偏离中央明纹最远的是 ______________。(填红光或紫光)

2.7 (3分) 库中题号14324 红光. 2.8 (3分)

一束线偏振光垂直射到地面上,已知某时刻此线偏振光的电场强度E ρ

的方向向东,则该时刻它的磁场强度H ρ

的方向为 。

2.8 (3分) 库中题号19187 向南

3.5 (3分)

将洛埃镜实验装置,由空气中全部移入水中,则屏幕上干涉条纹如何变化?( ) (A )干涉条纹将变密 (B )干涉条纹变稀 (C )干涉条纹不变。 3.5 (3分) 库中题号2041 答案 A

3.7 (3分)

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入射在宽为a 的单缝上,缝后紧靠着焦距为f 的凸透镜,屏置于透镜的焦平面上。若整个实验装置浸入折射率为n 的液体中,则在屏上出现的中央明条纹宽度为 ( ) (A)

na f λ (B) a f λ2 (C) na

f λ2 (D) a nf λ2 3.7 (3分) 库中题号2090 答案 C

3.8 (3分)

光在浸没于油(n=1.10)中的有机玻璃(n=1.50)上反射时的布儒斯特角是( )

(A )()50.1/10.1sin 10-=i (B ))50.1/10.1(1

0-=tg i (C )10.1/50.10=i (D ))50.1/10.1(cos 1

0-=i (E ))10.1/50.1(1

0-=tg i

3.8 (3分) 库中题号2141 答案 E

2.2 (3分)

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射角为

6/πθ±=,则缝宽的大小为 。

2.2 (3分) 库中题号14634

λ2.

2.6 (3分)

如图所示,在双缝干涉实验中21SS SS =,用波长为λ的光照射双缝1S 和2S ,通过空气后在屏幕E 上形成干涉条纹。已知P 点处为第三级明条纹,则1S 和2S 到P 点 的光程差为 。若将整个装置放于某种透明液体中,P 点为第四级明条纹,则该液体的折射率n = 。

2.6 (3分) 库中题号19178 3λ,1.33

2.8 (2分)

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走过几何路程r ,相当于光在真空中走过了 路程,把它称为 。

2.8 (2分) 库中题号9143 nr 光程

第3大题: 选择题(33分)

3.6 (3分)

当光以起偏振角从一透明物质表面反射时,下面说法正确的是( )。 (A )反射光线与折射光线是平行的 (B )反射光线与入射光线垂直

P

E

(C )反射光束不偏振 (D )电磁波的电振动为垂直振动 (E )以上说法均不是

3.6 (3分) 库中题号2137 答案 E

3.10 (3分)

一衍射光栅对某一定波长的垂直入射光,在屏幕上只能出现零级和一级主极大,欲使屏幕上出现更高级次的主极大,应该 ( )

(A)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小的光栅 (B)换一个光栅常数较大的光栅 C)将光栅向靠近屏幕的方向移动 (D)将光栅向远离屏幕的方向移动 3.10 (3分) 库中题号14325 答案 B 第3大题: 选择题(33分) 3.1 (3分)

在双缝衍射实验中,若保持双缝1S 和2S 的中心之间的距离d 不变,而把两条缝的宽度a 略微加宽,则 ( )

(A)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 (B)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多 (C)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宽,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不变 (D)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少 (E)单缝衍射的中央主极大变窄,其中所包含的干涉条纹数目变多

3.1 (3分) 库中题号16439 答案 D

3.2 (3分)

如图所示的是检验透镜曲率的干涉装置,以波长为λ的单色光垂直照射,观察到干涉图样,则透镜下表面与模具间的气隙厚度最接近于 ( )

(A) 2/λ (B) λ (C) 4/5λ (D) λ2 (E) 2/5λ 3.2 (3分) 库中题号196 答案 C

3.7 (3分)

如图所示,在一半径很大的凹球面玻璃上有一层很薄的油。今用波长为m 1067

-?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在整个油层表面上观察到的干涉条纹是:中央为亮点,周围还有12个亮圈。求槽中央处油层的厚度d 为多少米?在何处条纹级次最高?(已知油的折射率为1.2,玻璃的折射率为1.5)。 (1) 边缘处 (2) 中心处 (3) m 1036

-? (4) m 105.36

-? (5) m 1046

-? 正确的解答组合是( )

(A) (1)(2) (B) (3)(2) (C) (2)(4) (D) (3)(5)

3.7 (3分) 库中题号2073 答案 B

3.9 (3分)

两条狭缝相距2mm ,离屏300cm ,用600nm 的光照射时,干涉条纹的相邻明纹间距为(以毫米为单位)( )

(A )4.5 (B )0.9 (C )3.12 (D )4.15 (E )5.18 3.9 (3分) 库中题号2031 答案 B

2

第1大题: 计算题(30分) 1.1 (10分)

有一束自然光和线偏振光组成的混合光,当它通过偏振片时,改变偏振片的取向,发现透射光强可以变化7倍。试求入射光中两种光的光强度各占总入射光强的比例。 1.1 (10分) 库中题号

3130

解 设入射光的光强为0I ,其中线偏振光的光强为01I ,自然光的光强为02I 。在该光束透过偏振片后,其光强由马吕斯定律可知 022

012

1cos I I I +=α………………………………………2分

当0=α时。透射光的光强最大,即 0201max 2

1

I I I +=…………………………………………2分 当2

π

=

α时。透射光的光强最小,即 02min 2

1

I I =……………………………………………2分 由题意min max 7I I =,所以

0202012

721I I I =+

即 02013I I = …………………………………………..3分 因为总入射光强为

02010I I I += 所以

4

1

,43002001==I I I I …………………………………………..1分

1.2 (10分)

在用钠光( nm 3.589)做光源进行的单缝夫琅和费衍射实验中,单缝宽度mm 5.0=a ,透镜焦距mm 700=f ,求在透镜焦平面上中央明条纹的宽度。

1.2 (10分) 库中题号3338

解: a sin Φ = λ……………………………………………………….4分

x 1 = f tg Φ ≈ f sin Φ = f λ / a = 0.825 mm ……………………………………….4分 ? x = 2 x l = 1.65 mm …………………………………………………………..2分 第1大题: 计算题(40分) 1.1 (10分)

用波长为nm 5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有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 距劈尖棱边cm 56.1=L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

(1) 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θ;

(2) 改用nm 6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 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 A 处是明纹还是暗纹?

1.1 (10分) 库中题号3376

解:(1)棱边处是第一条暗纹中心,在膜厚度为 2

e 2λ

= 处是第二条暗纹中心,依此可知第四条暗纹处中心处,即A 处膜厚度2

3e 4λ= ∴ L

L 23e 4λ

θ=

=5108.4-?=rad…………………………………………………5分

(2)由上问可知A 处膜厚为nm 7502

500

3e 4=?

=,对于nm 600=λ'的光,连同附加光程差,在A 处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

e 24λ+

,它与波长'λ之比为321'e 24=+λ,所以A

处是明纹……………………………………………………………………………………….5分

1.2 (10分)

用波长为nm 5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有两块光学平玻璃构成的空气劈尖上,在观察反射光的干涉现象中, 距劈尖棱边cm 56.1=L 的A 处是从棱边算起的第四条暗条纹中心.

(1) 求此空气劈尖的劈尖角θ;

(2) 改用nm 600的单色光垂直照射到此劈尖上, 仍观察反射光的干涉条纹, A 处是明纹还是暗纹?

1.2 (10分) 库中题号3376

解:(1)棱边处是第一条暗纹中心,在膜厚度为 2

e 2λ

= 处是第二条暗纹中心,依此可知第四条暗纹处中心处,即A 处膜厚度2

3e 4λ= ∴ L

L 23e 4λ

θ=

=5108.4-?=rad…………………………………………………5分

(2)由上问可知A 处膜厚为nm 7502

500

3e 4=?

=,对于nm 600=λ'的光,连同附加光程差,在A 处两反射光的光程差为 2

'

e 24λ+

,它与波长'λ之比为321'e 24=+λ,所以A

处是明纹……………………………………………………………………………………….5分

1.4 (10分)

一光学实验装置如图所示。一块平面玻璃片有一油滴,当油滴扩展成油膜时,在单色光(波长nm 576=λ)垂直入射情况下,从反射光中观察油膜所形成的干涉条纹(油的折射率为

60.11=n ,玻璃的折射率为50.12=n )。

(1) 当油膜最高点与玻璃片的上表面相距nm 864=h 时,可见到几条明条纹?各级明条纹所在处油膜的厚度分别为多大?

(2) 在油膜扩展过程中,当h 由864nm 逐渐减少到810nm ,再减少到720nm 的过程中,最高点处的明暗情况如何变化?

1.4 (10分) 库中题号9140

[解] (1) 由已知条件,明纹公式为λλ

k e n =+2

21

最高点处,将h e =代入得 3.52

15768646.122121=+??=+

=

λ

h

n k 共有 =k 1,2,3,4,5的五条明纹,对应于k 的油膜厚度k e 为 nm )2

1

(180)21(21-=-=

k k n e k λ

nm 90,11==e k

nm 270,22==e k

nm 450,33==e k

nm 630,44==e k

nm 810,55==e k ……………………………………………….5分

(2) 当nm 864=h 时 3.52

1

21=+

=

λ

h

n k k 为非整数,条纹介于明暗之间,为非明非暗条纹。 nm 810=h 时 52

1

21=+

=

λ

h

n k 为明纹 nm 720=h 时, 5.42

1

21=+

=

λ

h

n k 为暗纹 nm 720nm 810nm 864→→=h 明暗之间→明纹→暗纹

…………………………………………………………………. 5分

大学物理光学练习题及答案

光学练习题 一、 选择题 11. 如图所示,用厚度为d 、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2 (n 1<n 2)的两片透明介质分别盖住杨氏双缝实验中的上下两缝, 若入射光的波长为, 此时屏上原来的中央明纹处被第三级明纹所占 据, 则该介质的厚度为 [ ] (A) λ3 (B) 1 23n n -λ (C) λ2 (D) 1 22n n -λ 17.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厚度为d 1的透光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挡住; 再用一片厚度为d 2的透光云母片将下面一个缝挡住, 两云母片的折射率均为n , d 1>d 2,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减小 (B) 条纹间距增大 (C) 整个条纹向上移动 (D) 整个条纹向下移动 18. 如图所示,在杨氏双缝实验中, 若用一片能透光的云母片将双缝装置中的上面一个缝盖住, 干涉条纹的变化情况是 [ ] (A) 条纹间距增大 (B)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上移动 (C) 条纹间距减小 (D) 整个干涉条纹将向 下移动 26. 如图(a)所示,一光学平板玻璃A 与待测工件B 之间形成空气劈尖,用波长λ=500nm(1nm = 10-9m)弯曲部分的顶点恰好与其右边条纹的直线部分的切线相切.则工件的上表面缺陷是 [ ] (A)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500 nm (B) 不平处为凸起纹,最大高度为250 nm (C)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500 nm (D) 不平处为凹槽,最大深度为250 nm 43. 光波的衍射现象没有声波显著, 这是由于 [ ] (A) 光波是电磁波, 声波是机械波 (B) 光波传播速度比声波大 (C) 光是有颜色的 (D) 光的波长比声波小得多 53. 在图所示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实验中,将单缝K 沿垂直光的入射光(x 轴)方向稍微 平移,则 [ ] (A)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不变 (B) 衍射条纹移动,条纹宽度变动 (C) 衍射条纹中心不动,条纹变宽 (D) 衍射条纹不动,条纹宽度不变 K S 1 L L x a E f

大学物理 光学答案

第十七章 光的干涉 一. 选择题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一路径传播到B ,若A ,B 两点的相位差为3π,则路径AB 的长度为:( D ) A. 1.5λ B. 1.5n λ C. 3λ D. 1.5λ/n 解: πλπ ?32==?nd 所以 n d /5.1λ= 本题答案为D 。 2.在杨氏双缝实验中,若两缝之间的距离稍为加大,其他条件不变,则干涉条纹将 ( A ) A. 变密 B. 变稀 C. 不变 D. 消失 解:条纹间距d D x /λ=?,所以d 增大,x ?变小。干涉条纹将变密。 本题答案为A 。 3.在空气中做双缝干涉实验,屏幕E 上的P 处是明条纹。若将缝S 2盖住,并在S 1、S 2连线的垂直平分面上放一平面反射镜M ,其它条 件不变(如图),则此时 ( B ) A. P 处仍为明条纹 B. P 处为暗条纹 C. P 处位于明、暗条纹之间 D. 屏幕E 上无干涉条纹 解 对于屏幕E 上方的P 点,从S 1直接入射到屏幕E 上和从出发S 1经平面反射镜M 反射后再入射到屏幕上的光相位差在均比原来增π,因此原来是明条纹的将变为暗条纹,而原来的暗条纹将变为明条纹。故本题答案为B 。 4.在薄膜干涉实验中,观察到反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的中心是亮斑,则此时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中心是( B ) A. 亮斑 B. 暗斑 C. 可能是亮斑,也可能是暗斑 D. 无法确定 解:反射光和透射光的等倾干涉条纹互补。 本题答案为B 。 5.一束波长为λ 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B ) A. λ/4 B. λ/ (4n ) C. λ/2 D. λ/ (2n ) 6.在折射率为n '=1.60的玻璃表面上涂以折射率n =1.38的MgF 2透明薄膜,可以减少光的反射。当波长为500.0nm 的单色光垂直入射时,为了实现最小反射,此透明薄膜的最小厚度为( C ) A. 5.0nm B. 30.0nm C. 90.6nm D. 250.0nm 选择题3图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__07_热学习题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热学习题 一、选择题 1.425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 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A) m kT x 32=v (B) m kT x 3312=v (C) m kT x /32=v (D) m kT x /2=v [ ] 2.425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 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 (A) m kT π8=x v (B) m kT π831=x v (C) m kT π38=x v (D) =x v 0 [ ] 3.4014: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ε和平均平动动能w 有如下关系: (A) ε和w 都相等 (B) ε相等,而w 不相等 (C) w 相等,而ε不相等 (D) ε和w 都不相等 [ ] 4.4022: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 (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 [ ] 5.4023: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 化学能)? (A) 66.7% (B) 50% (C) 25% (D) 0 [ ] 6.4058: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 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 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 量ρ,分别有如下关系: (A) n 不同,(E K /V )不同,ρ不同 (B) n 不同,(E K /V )不同,ρ相同 (C) n 相同,(E K /V )相同,ρ不同 (D) n 相同,(E K /V )相同,ρ相同 [ ] 7.4013: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 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 8.4012: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 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 温度的高低 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 冷热程度。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2)、(4);(B) (1)、(2)、(3);(C) (2)、(3)、(4);(D) (1)、(3) 、(4); [ ] 9.4039:设声波通过理想气体的速率正比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速率,则声波通过 具有相同温度的氧气和氢气的速率之比22 H O /v v 为 (A) 1 (B) 1/2 (C) 1/3 (D) 1/4 [ ] 10.4041:设图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波动光学大学物理答案

习题13 13.1选择题 (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答案:C] (2)两块平玻璃构成空气劈形膜,左边为棱边,用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若上面的平玻璃以棱边为轴,沿逆时针方向作微小转动,则干涉条纹的[ ] (A) 间隔变小,并向棱边方向平移. (B) 间隔变大,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C) 间隔不变,向棱边方向平移. (D) 间隔变小,并向远离棱边方向平移. [答案:A] (3)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由空气垂直入射到折射率为n 的透明薄膜上,透明薄膜放在空气中,要使反射光得到干涉加强,则薄膜最小的厚度为[ ] (A) λ / 4 . (B) λ / (4n ). (C) λ / 2 . (D) λ / (2n ). [答案:B] (4)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厚度为d 的透明薄片,放入后,这条光路的光程改变了[ ] (A) 2 ( n -1 ) d . (B) 2nd . (C) 2 ( n -1 ) d +λ / 2. (D) nd . (E) ( n -1 ) d . [答案:A] (5)在迈克耳孙干涉仪的一条光路中,放入一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薄膜后,测出两束光的光程差的改变量为一个波长λ,则薄膜的厚度是 [ ] (A) λ / 2 . (B) λ / (2n ). (C) λ / n . (D) λ / [2(n-1)]. [答案:D] 13.2 填空题 (1)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斜入射到距离 为d 的双缝上,入射角为θ.在图中的屏中央O 处 (O S O S 21=),两束相干光的相位差为 ________________. [答案:2sin /d πθλ] (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所用单色光波长为λ=562.5 nm (1nm =10-9 m),双缝与观察屏的距离D =1.2 m ,若测得屏上相邻明条纹间距为?x =1.5 mm ,则双缝的间距d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04-机械振动习题

一、选择题: 1.3001:把单摆摆球从平衡位置向位移正方向拉开,使摆线与竖直方向成一微小角度 θ ,然后由静止放手任其振动,从放手时开始计时。若用余弦函数表示其运动方程,则该单 摆振动的初相为 (A) π (B) π/2 (C) 0 (D) θ 2.3002:两个质点各自作简谐振动,它们的振幅相同、周期相同。第一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x 1 = A cos(ωt + α)。当第一个质点从相对于其平衡位置的正位移处回到平衡位置时,第二个质点正在最大正位移处。则第二个质点的振动方程为: (A) )π21cos(2++=αωt A x (B) ) π21 cos(2-+=αωt A x (C) ) π23 cos(2-+=αωt A x (D) )cos(2π++=αωt A x 3.3007:一质量为m 的物体挂在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下面,振动角频率为ω。若把此弹簧分割成二等份,将物体m 挂在分割后的一根弹簧上,则振动角频率是 (A) 2 ω (B) ω2 (C) 2/ω (D) ω /2 (B) 4.3396:一质点作简谐振动。其运动速度与时间的曲线如图所示。若质点的振动规律用余弦函数描述,则其初相应为 (A) π/6 (B) 5π/6 (C) -5π/6 (D) -π/6 (E) -2π/3 5.3552:一个弹簧振子和一个单摆(只考虑小幅度摆动),在地面上的固有振动周期分别为T 1和T 2。将它们拿到月球上去,相应的周期分别为1T '和2T '。则有 (A) 11T T >'且22T T >' (B) 11T T <'且22T T <' (C) 11T T ='且22T T =' (D) 11T T ='且22T T >' 6.5178:一质点沿x 轴作简谐振动,振动方程为 ) 31 2cos(1042π+π?=-t x (SI)。从t = 0时刻起,到质点位置在x = -2 cm 处,且向x 轴正方向运动的最短时间间隔为 (A) s 81 (B) s 61 (C) s 41 (D) s 31 (E) s 21 7.5179:一弹簧振子,重物的质量为m ,弹簧的劲度系数为k ,该振子作振幅为A 的简谐振动。当重物通过平衡位置且向规定的正方向运动时,开始计时。则其振动方程为: (A) )21/(cos π+=t m k A x (B) ) 21/cos(π-=t m k A x (C) ) π21/(cos +=t k m A x (D) )21/cos(π-=t k m A x (E) t m /k A x cos = 8.5312:一质点在x 轴上作简谐振动,振辐A = 4 cm ,周期T = 2 s ,其平衡位置取 v 2 1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__02_刚体习题

一、选择题 1.0148:几个力同时作用在一个具有光滑固定转轴的刚体上,如果这几个力的矢量和 为零,则此刚体 (A) 必然不会转动 (B) 转速必然不变 (C) 转速必然改变 (D) 转速可能不变,也可能改变 [ ] 2.0153:一圆盘绕过盘心且与盘面垂直的光滑固定轴O 以角速度ω按图示方向转动。 若如图所示的情况那样,将两个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但不在同一条直线的力F 沿盘面同时作用到圆盘上,则圆盘的角速度ω (A) 必然增大 (B) 必然减少 (C) 不会改变 (D) 如何变化,不能确定 [ ] 3.0165:均匀细棒OA 可绕通过其一端O 而与棒垂直的水平固定光滑轴转动,如图所 示。今使棒从水平位置由静止开始自由下落,在棒摆动到竖直位置的过程中,下述说法哪一 种是正确的? (A)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B) 角速度从小到大,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C)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大到小 (D) 角速度从大到小,角加速度从小到大 [ ] 4.0289:关于刚体对轴的转动惯量,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 )只取决于刚体的质量,与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无关 (B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与轴的位置无关 (C )取决于刚体的质量、质量的空间分布和轴的位置 (D )只取决于转轴的位置,与刚体的质量和质量的空间分布无关 [ ] 5.0292:一轻绳绕在有水平轴的定滑轮上,滑轮的转动惯量为J ,绳下端挂一物体。 物体所受重力为P ,滑轮的角加速度为α。若将物体去掉而以与P 相等的力直接向下拉绳 子,滑轮的角加速度α将 (A) 不变 (B) 变小 (C) 变大 (D) 如何变化无法判断 [ ] 6.0126:花样滑冰运动员绕通过自身的竖直轴转动,开始时两臂伸开,转动惯量为J 0, 角速度为0ω。然后她将两臂收回,使转动惯量减少为31 J 0。这时她转动的角速度变为: (A) 031ω (B) () 03/1ω (C) 03ω (D) 03ω [ ] 7.0132:光滑的水平桌面上,有一长为2L 、质量为m 的匀质细杆,可绕过其中点且垂 直于杆的竖直光滑固定轴O 自由转动,其转动惯量为31 mL 2,起初杆静止。桌面上有两个质 量均为m v 相向运动,如图所示。当两小球同时与杆的两个端点发生完全非 弹性碰撞后,就与杆粘在一起转动,则这一系统碰撞后的转动角速 度应为: (A) L 32v (B) L 54v (C) L 76v (D) L 98v (E) L 712v [ ] 8.0133:如图所示,一静止的均匀细棒,长为L 、质量为M ,可绕通过棒的端点且垂 O v 俯视图

(完整版)大学物理—光学习题

光学: 1.等厚薄膜干涉中,当反射光干涉增强时必有透射光干涉减弱;…..( ) 2.单缝衍射中,如以白光入射,则在中央明纹两侧由里到外依次为由红到紫。………………………………………………………………………….….( ) 3.可以采取减小双缝间距的办法增大双缝干涉条纹的间距。 ( ) 4.两束光产生相干叠加的条件相位差相同,频率相同,振动方向相同。 ( ) 5、增大天文望远镜物镜的孔径主要是为了有效地提高其成像的放大率。( ) 6、自然光射入各向异性晶体时一定会发生双折射现象。 ( ) 7、从水面、柏油路面等反射的光通常都是部分偏振光。 ( ) 8、在夫琅和费单缝衍射实验中,对于给定的入射单色光,当缝宽变小时,除中央亮纹的中心位置不变外,各级衍射条纹对应的衍射角变大。 ( ) 9.在单缝衍射中,将透镜沿垂直于透镜光轴稍微向上移动时,则观察屏上的衍射 图样会移动。 ( ) 10. 若以相位的变化相同为条件, 光在折射率为n 的介质中传播L 距离,相当于光在真空中传播的距离为nL 。 ( ) 2. 为了使双缝干涉的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方法是 [ ] A. 使屏靠近双缝; C.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使两缝的宽度稍微变小;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3. 一束平行的自然光以60度的入射角由空气入射到平行玻璃表面上,反射光成 为完全线偏振光,则知 [ ] A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B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73 C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3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D 折射光的折射角为60度,玻璃的折射率为1.50 4.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一狭缝上,若第一级暗纹的位置对应的衍 射角为30°,则缝宽的大小为 [ ] λ= a A . 2.λ=a B λ2.=a C λ3.=a D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试题及答案

热学部分 一、选择题 1.4251: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的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平方的平均值 (A) (B) (C) (D) [ ] 2.4252:一定量的理想气体贮于某一容器中,温度为T ,气体分子的质量为m 。根据理想气体分子模型和统计假设,分子速度在x 方向的分量的平均值 (A) (B) (C) (D) 0 [ ] 3.4014:温度、压强相同的氦气和氧气,它们分子的平均动能和平均平动动能 有如下关系:(A) 和都相等 (B) 相等,而不相等 (C) 相等,而不相等 (D) 和都不相等 [ ] 4.4022:在标准状态下,若氧气(视为刚性双原子分子的理想气体)和氦气的体积比V 1 / V 2=1 / 2 ,则其内能之比E 1 / E 2为: (A) 3 / 10 (B) 1 / 2 (C) 5 / 6 (D) 5 / 3 [ ] 5.4023:水蒸气分解成同温度的氢气和氧气,内能增加了百分之几(不计振动自由度和化学能)? (A) 66.7% (B) 50% (C) 25% (D) 0 [ ] 6.4058:两瓶不同种类的理想气体,它们的温度和压强都相同,但体积不同,则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数n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分子的总平动动能(EK /V ),单位体积内的气体质量,分别有如下关系:(A) n 不同,(EK /V )不同,不同 (B) n 不同,(EK /V )不同,相同 (C) n 相同,(EK /V )相同,不同 (D) n 相同,(EK /V )相同,相同 [ ] 7.4013:一瓶氦气和一瓶氮气密度相同,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相同,而且它们都处于平衡状态,则它们 (A) 温度相同、压强相同 (B) 温度、压强都不相同 (C)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大于氮气的压强 (D) 温度相同,但氦气的压强小于氮气的压强 [ ] 8.4012:关于温度的意义,有下列几种说法:(1) 气体的温度是分子平均平动动能的量度;(2) 气体的温度是大量气体分子热运动的集体表现,具有统计意义;(3) 温度的高低反映物质内部分子运动剧烈程度的不同;(4) 从微观上看,气体的温度表示每个气体分子的冷热程度。这些说法中正确的是 (A) (1)、(2)、(4);(B) (1)、(2)、(3);(C) (2)、(3)、(4);(D) (1)、(3) 、(4); [ ] 9.4039:设声波通过理想气体的速率正比于气体分子的热运动平均速率,则声波通过具有相同 温度的氧气和氢气的速率之比为 (A) 1 (B) 1/2 (C) 1/3 (D) 1/4 [ ] 10.4041:设图示的两条曲线分别表示在相同温度下氧气和氢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令 和分别表示氧气和氢气的最概然速率,则: (A)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4 (B) 图中a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1/4 (C)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1/4 (D) 图中b表示氧气分子的速率分布曲线; /= 4 [ ] m kT x 32= v m kT x 3312 =v m kT x /32=v m kT x /2 =v m kT π8= x v m kT π831=x v m kT π38= x v =x v εw εw εw w εεw ρρρρρ2 2H O /v v ()2 O p v ()2 H p v ()2 O p v ()2 H p v ()2O p v ()2H p v ()2 O p v ()2 H p v ()2 O p v ()2 H p v

大学物理习题集及解答(振动与波,波动光学)

1.有一弹簧,当其下端挂一质量为m的物体时,伸长量为9.8 10-2 m。若使物体上下振动,且规定向下为正方向。(1)t = 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上方8.0 10-2 m处,由静止开始向下运动,求运动方程。(2)t = 0时,物体在平衡位置并以0.60 m/s的速度向上运动,求运动方程。 题1分析: 求运动方程,也就是要确定振动 的三个特征物理量A、ω,和?。其中振动的角频率是由弹簧振子系统的固有性质(振子质量m及弹簧劲度系数k)决定的,即ω,k可根据物体受力平衡时弹簧的= k/ m

伸长来计算;振幅A 和初相?需要根据初始 条件确定。 解: 物体受力平衡时,弹性力F 与重力P 的大 小相等,即F = mg 。 而此时 弹簧的伸长量m l 2108.9-?=?。 则 弹簧的劲度系数l mg l F k ?=?=//。 系统作简谐运动的角频率为 1s 10//-=?==l g m k ω (1)设系统平衡时,物体所在处为坐标 原点,向下为x 轴正向。 由初始条件t = 0时,m x 210100.8-?=,010=v 可得振幅

m 100.8)/(2210102-?=+=ωv x A ;应用旋转矢量法可确定初相π?=1。则运动方程为 ])s 10cos[()m 100.8(121π+?=--t x (2)t = 0时,020=x , 120s m 6.0-?=v ,同理可得m 100.6)/(22202022-?=+=ωv x A , 2/2π?=;则运动方程为 ]5.0)s 10cos[()m 100.6(122π+?=--t x 2.某振动质点的x -t 曲线如图所示, 试求:(1)运动方程;(2)点P 对应的相位; (3)到达点P 相应位置所需要的时间。 题2分析: 由已知运动方程画振动曲线和由振动曲 线求运动方程是振动中常见的两类问题。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01 力学习题

一、选择题 1.0018:某质点作直线运动的运动学方程为x =3t -5t 3 + 6 (SI),则该质点作 (A)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B) 匀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C)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正方向 (D) 变加速直线运动,加速度沿x 轴负方向 [ ] 2.5003:一质点在平面上运动,已知质点位置矢量的表示式为 (其中a 、b 为常量),则该质点作 (A) 匀速直线运动 (B) 变速直线运动 (C) 抛物线运动 (D)一般曲线运动 [ ] 3.0015:一运动质点在某瞬时位于矢径的端点处, 其速度大小为 (A) (B) (C) (D) 4.0508:质点沿半径为R 的圆周作匀速率运动,每T 秒转一圈。在2T 时间间隔中,其平均速度大小与平均速率大小分别为 (A) 2p R /T , 2p R/T (B) 0 , 2πR /T (C) 0 , 0 (D) 2πR /T , 0. [ ] 5.0518:以下五种运动形式中,保持不变的运动是 (A) 单摆的运动 (B) 匀速率圆周运动 (C) 行星的椭圆轨道运动 (D) 抛体运动 (E) 圆锥摆运动 [ ] 6.0519:对于沿曲线运动的物体,以下几种说法中哪一种是正确的: (A) 切向加速度必不为零 (B) 法向加速度必不为零(拐点处除外) (C) 由于速度沿切线方向,法向分速度必为零,因此法向加速度必为零 (D) 若物体作匀速率运动,其总加速度必为零 (E) 若物体的加速度为恒矢量,它一定作匀变速率运动 [ ] 7.0602:质点作曲线运动,表示位置矢量,表示速度,表示加速度,S 表示路 程,a 表示切向加速度,下列表达式中, (1) , (2) , (3) , (4) (A) 只有(1)、(4)是对的 (B) 只有(2)、(4)是对的 (C) 只有(2)是对的 (D) 只有(3)是对的 [ ] 8.0604:某物体的运动规律为,式中的k 为大于零的常量。当时,初速为v 0,则速度与时间t 的函数关系是 (A) , (B) , (C) , (D) [ ] 9.0014:在相对地面静止的坐标系内,A 、B 二船都以2 m/s 速率匀速行驶,A 船沿x 轴正向,B 船沿y 轴正向。今在A 船上设置与静止坐标系方向相同的坐标系(x 、y 方向单位 矢用、表示),那么在A 船上的坐标系中,B 船的速度(以m/s 为单位)为 j bt i at r 2 2+=()y x r , t r d d t r d d t r d d 2 2d d d d ?? ? ??+??? ??t y t x a a r v a a t = d /d v v =t r d /d v =t S d /d t a t =d /d v t k t 2 d /d v v -=0=t v 0 2 2 1v v += kt 2 2 1v v +- =kt 02 12 1v kt v += 2 12 1v kt v + - =i j

大学物理光学部分必须熟记的公式(很容易混淆哦)

大学物理光学部分有关于明暗的公式及其结论 1.获得相干光的方法 杨氏实验 ....... ,2,102 2,,=? ±== k k D xd λ δ 此时P 点的光强极大,会出现明条纹。 ...... ,2,102 )12(,,=? +±== k k D xd λ δ此时的光强极小,会出现暗条纹。 或者, d D k x 22λ±= 此时出现明条纹 d D k x 2) 12(λ+±= 此时出现暗条纹。 屏上相邻明条纹或者暗条纹的间距为:d D x λ=?。 洛埃镜。半波损失。 2.薄膜等厚干涉。 ○ 1根据光程差的定义有: ??? ??? ?=?+=?=+=相消干涉。 相长干涉。,...2,1,2)12(,.....2,1,2 2222k k k k d n λλλδ ○ 2劈尖干涉:暗条纹。 明条纹。 ,...2,1,0,2 )12(2 2,...2,1,2 22 2=? +=+ ==? =+ =k k d k k d λ λ δλ λ δ 相邻明条纹或者暗条纹对应的空气层厚度差都等于 2 λ 即: 2 1λ = -+k k d d 。则设劈尖的夹角为θ,相邻明纹或者暗纹的间距 a 应满足关系式: 2 sin λ θ= a

○ 3牛顿环: 直接根据实验结果的出结论为: ? ? ? ? ? == =?-=暗条纹明条纹,...3,2,1,0,R ,...3,2,1,2)12(k k r k R k r λλ 3.单缝的夫琅禾费衍射 关键词:半波带。注意:半波带的数目可以是整数也可以是非整数。 结论:光源是平行光的单缝夫琅禾费衍射的条纹明暗条件为: 明条纹 ,)(暗条纹 ,...3,2,10,2 12si n ,...3,2,1,2 2si n =? +±==? ±=k k a k k a λ ?λ ? 特殊地当?=0时,有: ,中央明条纹中心 0si n =?a 当将单缝换做圆孔时,得到中心的明亮光斑为艾里斑,且其半角宽度0?为: D λ ??22 .1si n 00=≈ 这一角度也是我们在天文望远镜中的最小 分辨角。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选择题(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有的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有的 小题有多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1.下列四组物理量中,全部为矢量的一组是:( ) A.位移,时间,速度; B.速度,质量,加速度; C.加速度,速度变化量,速度; D.路程,时间,速率。 2.下列描述中,所指的是时刻的是:( ) A.学校每天上午8点整开始上课; B.学校每节课40min; C.数学测验的时间是100min; D.第5秒内。 3.某乘客坐在行驶的列车里,看到铁路两旁的树木快速向后退,那么乘客选取的参考系是:( ) A.乘客乘坐的列车; B.铁轨和路面; C.铁轨两旁的树木; D.迎面驶来的列车。 4.从高为5m处以某一速度竖直向下抛出一小球,在与地面相碰后弹起,上升到高为2m处被接住,则在全段过程中:( ) A.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7m; B.小球的位移为2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7m; C.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下,路程为3m; D.小球的位移为3m,方向竖直向上,路程为3m。 5.下列关于质点的说法正确的是() A.研究和观察日食时,可以把太阳看成质点 B.研究地球的公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 C.研究地球的自转时,可以把地球看成质点D.原子核很小,必须把它看成质点6.2008年9月25日晚21点10分,我国在九泉卫星发射中心将我国自行研制的“神舟7号”宇宙飞船成功地送上太空,飞船绕地球飞行一圈时间为90分钟.则() A.“21点10分”和“90分钟”前者表示“时刻”后者表示“时间” B.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它的位移和路程都为0 C.卫星绕地球飞行一圈平均速度为0,但它在每一时刻的瞬时速度都不为0 D.地面卫星控制中心在对飞船进行飞行姿态调整时可以将飞船看作质点 . 7两个人以相同的速率同时从圆形轨道的A点出发,分别沿ABC和ADC行走, 如图所示,当他们相遇时不相同的物理量是() A.速度 B.位移 C.路程 D.速率 8.两个质点甲和乙,同时由同一地点向同一方向做直线运动,它们的v-t图象如图所示,则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A.质点乙静止,质点甲的初速度为零 B.质点乙运动的速度大小、方向不变 C.第2s末质点甲、乙速度相同 D.第2s末质点甲、乙相遇 9.某人爬山,从山脚爬上山顶,然后又从原路返回到山脚,上山的平均速率为v1,下山的平均速率为v2,则往返的平均速度的大小和平均速率是() A.v1+v22,v1+v22 B.v1-v22,v1-v22

(完整版)大学物理波动光学题库及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3分) 1、在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透明介质中从A 沿某路径传播到B ,若 A 、 B 两点相位差为3π,则此路径AB 的光程为 (A) 1.5 λ. (B) 1.5 λ/ n . (C) 1.5 n λ. (D) 3 λ. [ ] 2、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 3、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 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 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的另一 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111222t n r t n r +-+ (B) ])1([])1([211222t n r t n r -+--+ (C) )()(111222t n r t n r --- (D) 1122t n t n - [ ] 4、真空中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折射率为n 的均匀透明媒质中,从A 点沿某一路径 传播到B 点,路径的长度为l .A 、B 两点光振动相位差记为?φ,则 (A) l =3 λ / 2,?φ=3π. (B) l =3 λ / (2n ),?φ=3n π. (C) l =3 λ / (2n ),?φ=3π. (D) l =3n λ / 2,?φ=3n π. [ ] 5、如图所示,波长为λ的平行单色光垂直入射在折射率为n 2的薄膜上,经上下两个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干涉.若薄膜厚度为e ,而且n 1>n 2>n 3,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4πn 2 e / λ. (B) 2πn 2 e / λ. (C) (4πn 2 e / λ) +π. (D) (2πn 2 e / λ) -π. [ ] 6、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①与②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 (C) 2n 2 e -λ. (D) 2n 2 e -λ / (2n 2). [ ] 7、如图所示,折射率为n 2、厚度为e 的透明介质薄膜的上方和下方的透明介质的折射率分别为n 1和n 3,已知n 1< n 2> n 3.若用波长为λ的单色平行光垂直入射到该薄膜上,则从薄膜上、下两表面反射的光束(用①与②示意)的光程差是 (A) 2n 2 e . (B) 2n 2 e -λ / 2. (C) 2n 2 e -λ . (D) 2n 2 e -λ / (2n 2). P S 1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 n 1 3λ n 3 n 3

精选-大学物理波动光学总结

大学物理学波动光学的学习总结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仪器科学与光电工程学院131715班北京 100191) 摘要:文章就大学物理学中的波动光学中的核心部分包括干涉,衍射,偏振部分的知识做了梳理,并就对推动波动光学理论建立的光学实验做了总结性的介绍和研究。 关键词:波动光学干涉衍射偏振实验 19世纪初,人们发现光有干涉、衍射、和偏振等现象。例如,在日常生活中常可看到在太阳光的照耀下,肥皂泡或水面的油膜上会呈现出色彩绚丽的彩色条纹图样;又如,让点光源发出的光通过一个直径可调的圆孔,在孔后适当位置放置一屏幕,逐渐缩小孔径,屏幕上上会出现中心亮斑,周围为明暗相间的圆环形图案等等。这些现象表明光具有波动性,用几何光学理论是无法解释的。由此产生了以光是波动为基础的光学理论,这就是波动光学。19世纪60年代,麦克斯韦建立了光的电磁理论,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现象得到了全面说明。 本文将从光的干涉衍射和偏振来讨论光的波动性以及波动光学中的经典实验。 一、光的干涉 1.光波 定义光波是某一波段的电磁波,是电磁量E和H的空间的传播. 2.光的干涉 定义满足一定条件的两束(或多束)光波相遇时,在光波重叠区域内,某些点合光强大于分光强之和,在另一些点合光强小于分光强之和,因而合成光波的光强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称为光的干涉现象,光波的这种叠加称为相干叠加,合成光波的光强在空间形成强弱相间的稳定分布称为干涉条纹,其中强度极大值的分布称为明条纹,强度极小值的分布称为暗条纹. 3.相干条件 表述两束光波发生相干的条件是:频率相同,振动方向几乎相同,在相遇点处有 恒定的相位差. 4.光程差与相位差 定义两列光波传播到相遇处的光程之差称为光程差;两列光波传播到相遇处的相位之差称为相位差. 5.双光束干涉强度公式 表述在满足三个相干条件时,两相干光叠加干涉场中各点的光强为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题库及答案03相对论

一、选择题 1.4351:宇宙飞船相对于地面以速度v 作匀速直线飞行,某一时刻飞船头部的宇航员向飞船尾部发出一个光讯号,经过?t (飞船上的钟)时间后,被尾部的接收器收到,则由此可知飞船的固有长度为 (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c ·?t (B) v ·?t (C) (D) [ ] 2.4352一火箭的固有长度为L ,相对于地面作匀速直线运动的速度为v 1,火箭上有一个人从火箭的后端向火箭前端上的一个靶子发射一颗相对于火箭的速度为v 2的子弹。在火箭上测得子弹从射出到击中靶的时间间隔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B) (C) (D) [ ] 3.8015:有下列几种说法:(1) 所有惯性系对物理基本规律都是等价的;(2) 在真空中,光的速度与光的频率、光源的运动状态无关;(3) 在任何惯性系中,光在真空中沿任何方向的传播速率都相同。若问其中哪些说法是正确的,答案是 (A) 只有(1)、(2)是正确的 (B) 只有(1)、(3)是正确的 (C) 只有(2)、(3)是正确的 (D) 三种说法都是正确的 [ ] 4.4164:在狭义相对论中,下列说法中哪些是正确的? (1) 一切运动物体相对于观察者的速度都不能大于真空中的光速 (2) 质量、长度、时间的测量结果都是随物体与观察者的相对运动状态而改变的 (3) 在一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在其他一切惯性系中也是同时发生的 (4)惯性系中的观察者观察一个与他作匀速相对运动的时钟时,会看到这时钟比与他相对静止的相同的时钟走得慢些 (A) (1),(3),(4) (B) (1),(2),(4) (C) (1),(2),(3) (D) (2),(3),(4) [ ] 5.4169在某地发生两件事,静止位于该地的甲测得时间间隔为4 s ,若相对于甲作匀速直线运动的乙测得时间间隔为5 s ,则乙相对于甲的运动速度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4/5) c (B) (3/5) c (C) (2/5) c (D) (1/5) c [ ] 6.4356:一宇航员要到离地球为5光年的星球去旅行。如果宇航员希望把这路程缩短为3光年,则他所乘的火箭相对于地球的速度应是:(c 表示真空中光速) (A) v = (1/2) c (B) v = (3/5) c (C) v = (4/5) c (D) v = (9/10) c [ ] 7.4358:K 系与K '系是坐标轴相互平行的两个惯性系,K '系相对于K 系沿Ox 轴正方向匀速运动。一根刚性尺静止在K '系中,与O 'x '轴成 30°角。今在K 系中观测得该尺与Ox 轴成 45°角,则K '系相对于K 系的速度是: (A) (2/3)c (B) (1/3)c (C) (2/3)1/2c (D) (1/3)1/2c [ ] 8.4359:(1)对某观察者来说,发生在某惯性系中同一地点、同一时刻的两个事件,对于相对该惯性系作匀速直线运动的其它惯性系中的观察者来说,它们是否同时发生?(2)在某惯性系中发生于同一时刻、不同地点的两个事件,它们在其它惯性系中是否同时发生? 关于上述两个问题的正确答案是: (A) (1)同时,(2)不同时 (B) (1)不同时,(2)同时 (C) (1)同时,(2)同时 (D) (1)不同时,(2)不同时 [ ] 9.4355:边长为a 的正方形薄板静止于惯性系K 的Oxy 平面内,且两边分别与x ,y 轴平行。今有惯性系K '以 0.8c (c 为真空中光速)的速度相对于K 系沿x 轴作匀速直线运动,则从K '系测得薄板的面积为 2)/(1c t c v -??2)/(1c t c v -???21v v +L 2v L 12v v -L 211)/(1c L v v -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10 量子力学习题

1.4185:已知一单色光照射在钠表面上,测得光电子的最大动能是1.2 eV ,而钠的红限波长是5400 ?,那么入射光的波长是 (A) 5350 ? (B) 5000 ? (C) 4350 ? (D) 3550 ? [ ] 2.4244:在均匀磁场B 内放置一极薄的金属片,其红限波长为λ0。今用单色光照射,发现有电子放出,有些放出的电子(质量为m ,电荷的绝对值为e )在垂直于磁场的平面内作半径为R 的圆周运动,那末此照射光光子的能量是: (A) (B) (C) (D) [ ] 3.4383:用频率为ν 的单色光照射某种金属时,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E K ;若改用频率为2ν 的单色光照射此种金属时,则逸出光电子的最大动能为: (A) 2 E K (B) 2h ν - E K (C) h ν - E K (D) h ν + E K [ ] 4.4737: 在康普顿效应实验中,若散射光波长是入射光波长的1.2倍,则散射光光子能量ε与反冲电子动能E K 之比ε / E K 为 (A) 2 (B) 3 (C) 4 (D) 5 [ ] 5.4190:要使处于基态的氢原子受激发后能发射赖曼系(由激发态跃迁到基态发射的各谱线组成的谱线系)的最长波长的谱线,至少应向基态氢原子提供的能量是 (A) 1.5 eV (B) 3.4 eV (C) 10.2 eV (D) 13.6 eV [ ] 6.4197:由氢原子理论知,当大量氢原子处于n =3的激发态时,原子跃迁将发出: (A) 一种波长的光 (B) 两种波长的光 (C) 三种波长的光 (D) 连续光谱 [ ] 7.4748:已知氢原子从基态激发到某一定态所需能量为10.19 eV ,当氢原子从能量为-0.85 eV 的状态跃迁到上述定态时,所发射的光子的能量为 (A) 2.56 eV (B) 3.41 eV (C) 4.25 eV (D) 9.95 eV [ ] 8.4750:在气体放电管中,用能量为12.1 eV 的电子去轰击处于基态的氢原子,此时氢原子所能发射的光子的能量只能是 (A) 12.1 eV (B) 10.2 eV (C) 12.1 eV ,10.2 eV 和 1.9 eV (D) 12.1 eV ,10.2 eV 和 3.4 eV [ ] 9.4241: 若α粒子(电荷为2e )在磁感应强度为B 均匀磁场中沿半径为R 的圆形轨道运动,则α粒子的德布罗意波长是 (A) (B) (C) (D) [ ] 10.4770:如果两种不同质量的粒子,其德布罗意波长相同,则这两种粒子的 (A) 动量相同 (B) 能量相同 (C) 速度相同 (D) 动能相同 [ ] 11.4428:已知粒子在一维矩形无限深势阱中运动,其波函数为: ( - a ≤x ≤a ),那么粒子在x = 5a /6处出现的概率密度为 (A) 1/(2a ) (B) 1/a (C) (D) [ ] 12.4778:设粒子运动的波函数图线分别如图(A)、(B)、(C)、(D)所示,那么其中确定 粒子动量的精确度最高的波函数是哪个图? 0λhc λhc m e R B 2) (2 + λhc m e R B + 0λhc e R B 2+)2/(eRB h )/(eRB h )2/(1eRBh )/(1eRBh a x a x 23c o s 1)(π?=ψa 2/1a /1

清华大学《大学物理》习题库试题及答案 06 光学习题答案

P S 1 S 2 r 1 n 1 n 2 t 2 r 2 t 1 一、选择题 1.3165:在相同的时间内,一束波长为λ的单色光在空气中和在玻璃中 (A)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B) 传播的路程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C)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相等 (D) 传播的路程不相等,走过的光程不相等 [ ] 2.3611:如图,S 1、S 2是两个相干光源,它们到P 点的距离分别为r 1和r 2。路径S 1P 垂直穿过一块厚度为t 1,折射率为n 1的介质板,路径S 2P 垂直穿过厚度为t 2,折射率为n 2 的另一介质板,其余部分可看作真空,这两条路径的光程差等于 (A) (B) (C) (D) [ ] 3.3664:如图所示,平行单色光垂直照射到薄膜上,经上下两表面反射的两束光发生 干涉,若薄膜的厚度为e ,并且n 1<n 2>n 3,λ1为入射光在折射率为n 1 的媒质中的波长,则两束反射光在相遇点的相位差为 (A) 2πn 2e / ( n 1 λ1) (B)[4πn 1e / ( n 2 λ1)] + π (C) [4πn 2e / ( n 1 λ1) ]+ π (D) 4πn 2e / ( n 1 λ1) [ ] 4.3169 蓝色的滤光片遮盖另一条缝,则: (A) 干涉条纹的宽度将发生改变 (B) 产生红光和蓝光的两套彩色干涉条纹 (C) 干涉条纹的亮度将发生改变 (D) 不产生干涉条纹 [ ] 5.3171: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两条缝的宽度原来是相等的。若其中一缝的宽度略变窄(缝 中心位置不变),则 (A)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宽 (B) 干涉条纹的间距变窄 (C) 干涉条纹的间距不变,但原极小处的强度不再为零 (D) 不再发生干涉现象 [ ] 6.317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为使屏上的干涉条纹间距变大,可以采取的办法是 (A) 使屏靠近双缝 (B) 使两缝的间距变小 (C) 把两个缝的宽度稍微调窄 (D) 改用波长较小的单色光源 [ ] 7.3498:在双缝干涉实验中,入射光的波长为λ,用玻璃纸遮住双缝中的一个缝,若玻 璃纸中光程比相同厚度的空气的光程大2.5 λ,则屏上原来的明纹处 (A) 仍为明条纹 (B) 变为暗条纹 (C) 既非明纹也非暗纹; (D) 无法确定是明纹,还是暗纹 [ ] 8.3612:在双缝干涉实验中,若单色光源S 到两缝S 1、S 2距离 相等,则观察屏上中央明条纹位于图中O 处。现将光源S 向下移动 到示意图中的S '位置,则 (A) 中央明条纹也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B)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不变 (C) 中央明条纹向下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D) 中央明条纹向上移动,且条纹间距增大 9.3677:把双缝干涉实验装置放在折射率为n 的水中,两缝间距离为d ,双缝到屏的 距离为D (D >>d ),所用单色光在真空中的波长为λ,则屏上干涉条纹中相邻的明纹之间的距 离是 (A) λD / (nd ) (B) n λD /d (C) λd / (nD ) (D) λD / (2nd ) [ ] )()(111222t n r t n r +-+])1([])1([211222t n r t n r -+--+)()(111222t n r t n r ---1122t n t n - n 1 3λ1 S S ' 3612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