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7 古诗五首-夜雨寄北 公开课获奖教案

17 古诗五首-夜雨寄北  公开课获奖教案
17 古诗五首-夜雨寄北  公开课获奖教案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式,结合本文教学目标(用幻灯投影),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巡视,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鼓励、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积极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采纳,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及时表扬积极提问和善于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教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准备,要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情况修改。

思维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用“/”画出古诗的朗读节拍。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4)、对《夜雨寄北》的理解不正确的是()

A.“君问归期未有期”所含情感是无法尽快与好友相见的无奈。

B.“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说自己处境的孤寂凄冷。

C.“何当共剪西窗烛”是指对与好友促膝深谈的深切期盼。

D.诗中最后两句是实写自己的经历。

(5)、《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6)、诗人想像什么时候才能回到家中,和妻子一起一边剪去燃尽的烛芯,一边回味这巴山的绵绵夜雨。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一种怎样的心情?

3、老师组织学生思考,讨论思维训练题。

4、四人小组汇报讨论结果,各小组亦可选派1~2个代表发言。

[参考答案]:(1)、李商隐;(2)、①何时能够②再回叙;

(3)、(略);(4)、D;(5)、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6)、表达了诗人渴望和妻子团聚的心情。

四、反馈检测、对比迁移。

1、比较阅读韦应物《寒食寄京师诸弟》一诗,回答问题

寒食寄京师诸弟

雨中禁火空斋冷,

江上流莺独坐听。

把酒看花想诸弟,

杜陵寒食草青青。

1)、试用“/”在原诗中画出本诗的朗读节拍。

2)、诗题为《寒食寄京师诸弟》,而作者却用了大量的篇幅写景,那么,作者在诗中写了哪些景?作用是什么?

3)、本诗与《夜雨寄北》都借助“雨”这一特定的自然景物,表现了一个共同的主题,这一主题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4)、本诗在构思和立意以及表现手法上与《夜雨寄北》一诗有何不同?

2、学生小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

别想一下造出大海,必须先由小河川开始。

成功不是只有将来才有,而是从决定做的那一刻起,持续积累而成!

人若软弱就是自己最大的敌人,人若勇敢就是自己最好的朋友。

成功就是每天进步一点点!

如果要挖井,就要挖到水出为止。

即使爬到最高的山上,一次也只能脚踏实地地迈一步。

今天拼搏努力,他日谁与争锋。

在你不害怕的时候去斗牛,这不算什么;在你害怕的时候不去斗牛,这没什么了不起;只有在你害怕的时候还去斗牛才是真正的了不起。

行动不一定带来快乐,但无行动决无快乐。

只有一条路不能选择--那就是放弃之路;只有一条路不能拒绝--那就是成长之路。

坚韧是成功的一大要素,只要在门上敲得够久够大声,终会把人唤醒的。

只要我努力过,尽力过,哪怕我失败了,我也能拍着胸膛说:"我问心无愧。"

用今天的泪播种,收获明天的微笑。

人生重要的不是所站的位置,而是所朝的方向。

弱者只有千难万难,而勇者则能披荆斩棘;愚者只有声声哀叹,智者却有千路万路。

坚持不懈,直到成功!

最淡的墨水也胜过最强的记忆。

凑合凑合,自己负责。

有志者自有千计万计,无志者只感千难万难。

我中考,我自信!我尽力我无悔!

听从命运安排的是凡人;主宰自己命运的才是强者;没有主见的是盲从,三思而行的是智者。

相信自己能突破重围。

努力造就实力,态度决定高度。

把自己当傻瓜,不懂就问,你会学的更多。

人的活动如果没有理想的鼓舞,就会变得空虚而渺小。

安乐给人予舒适,却又给人予早逝;劳作给人予磨砺,却能给人予长久。

眉毛上的汗水和眉毛下的泪水,你必须选择一样!

若不给自己设限,则人生中就没有限制你发挥的藩篱。

相信自己我能行!

任何业绩的质变都来自于量变的积累。

明天的希望,让我们忘了今天的痛苦。

世界上最重要的事情,不在于我们身在何处,而在于我们朝着什么方向走。

爱拼才会赢努力拼搏,青春无悔!

脚踏实地地学习。

失去金钱的人损失甚少,失去健康的人损失极多,失去勇气的人损失一切。

在真实的生命里,每桩伟业都由信心开始,并由信心跨出第一步。

旁观者的姓名永远爬不到比赛的计分板上。

觉得自己做的到和不做的到,其实只在一念之间。

人的才华就如海绵的水,没有外力的挤压,它是绝对流不出来的。流出来后,海绵才能吸收新的源泉。

没有等出来的辉煌;只有走出来的美丽。

我成功,因为我志在成功!

记住!只有一个时间是最重要的,那就是现在。

回避现实的人,未来将更不理想。

昆仑纵有千丈雪,我亦誓把昆仑截。

如果我们想要更多的玫瑰花,就必须种植更多的玫瑰树。

没有热忱,世间将不会进步。

彩虹总在风雨后,阳光总在乌云后,成功总在失败后。

如果我们都去做我们能力做得到的事,我们真会叫自己大吃一惊。

外在压力增强时,就要增强内在的动力。

如果有山的话,就有条越过它的路。

临中考,有何惧,看我今朝奋力拼搏志!让雄心与智慧在六月闪光!

成功绝不喜欢会见懒汉,而是唤醒懒汉。

成功的人是跟别人学习经验,失败的人是跟自己学习经验。

抱最大的希望,为最大的努力,做最坏的打算。

欲望以提升热忱,毅力以磨平高山。

向理想出发!别忘了那个约定!自信努力坚持坚强!

拼搏今朝,收获六月!

成功就是屡遭挫折而热情不减!

我相信我和我的学习能力!

生活之灯因热情而点燃,生命之舟因拼搏而前行。

好好使用我们的大脑,相信奇迹就会来临!

我们没有退缩的选择,只有前进的使命。

明天是世上增值最快的一块土地,因它充满了希望。

好好扮演自己的角色,做自己该做的事。

在世界的历史中,每一位伟大而高贵的时刻都是某种热情的胜利。

困难,激发前进的力量;挫折,磨练奋斗的勇气;失败,指明成功的方向。

拥有梦想只是一种智力,实现梦想才是一种能力。

什么都可以丢,但不能丢脸;什么都可以再来,唯独生命不能再来;什么都可以抛去,唯有信仰不能抛去;什么都可以接受,唯独屈辱不能接受。

今朝勤学苦,明朝跃龙门。

成功是别人失败时还在坚持。

初中语文七年级上册《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导入新课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了解作者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解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王氏。而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 四、研读课文、理解诗歌主旨 1、让学生结合课下注释理解诗歌内容,口译诗歌内容 字词:巴山——泛指巴蜀之地却话——重提、再说 2、结合内容理解诗歌主旨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天的巴山夜雨呢?表达了作者对家中妻小的思念之情。 五、当堂落实基础 1、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 和杜牧则有______ 之称。 2、解释下列诗句中加下画线的字的意思。 ①何当共剪西窗烛 [何当]: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却话巴山夜雨时 [却]:_________;[话]:__________ 3、《夜雨寄北》诗中写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诗句是: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写出了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 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 六、背诵并默写全诗。

《夜雨寄北》优秀公开课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秋词》教学设计 执教者:高岭,哈尔滨第124中学校教师。 教学目标: 1领会诗的意境,理解诗人的情感。 2学习解读鉴赏古诗词的方法,培养学生解读鉴赏古诗的能力。 3以“秋”为话题,通过赏读《夜雨寄北》《秋词》引领学生体会古诗“境由心生”的特点,受到一种乐观豁达心态的熏染。 教学重点: 初步了解并尝试用“情境素描”的方式解读诗的意境,用反复诵读的方法体会诗人的心怀和情感。 教学难点 1初步了解并尝试用“情境素描”的方式解读诗的意境 2赏析诗句中表意丰厚的词语。 教学过程 导入 临近中秋,秋意越来越浓,说道秋,你对秋天有怎样的感受? 古人逢秋又通常会有怎样的感受,触发怎样的情思,我们不妨从古诗中探求一二。 一赏读《夜雨寄北》

1齐读 2你从诗中读到了什么? (以这个问题引导学生一步步理解诗的内容体会诗人的情感,赏析“涨”“剪”等富有表现力的词语) 3以《天净沙·秋思》为例,指导学生了解“情境素描” 4尝试用“情境素描”的方式解读《夜雨寄北》 5学生展示小练笔 6教师展示下水文 7在理解《天净沙·秋思》《夜雨寄北》的基础上,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境由心生,每个诗人在诗中营造的意境都是他心境的投射。 二赏读《秋词》 1大声朗读 2提问:读诗时心情怎样? 3刘禹锡对秋的观点是什么?哪个字最能体现他的观点? 4他捕捉到了哪种景物寄托自己的豪情? (在学生思考回答的过程中,引导学生反复高声朗读) 三《夜雨寄北》《秋词》对比理解,再次体会“境由心生”,感受刘禹锡的乐观豁达 四作业

在七年级上册课外古诗诵读篇目中再任选一首诗,用“情境素描”解读诗的意境。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活动目标: 1、通过猜猜,找找,拼拼等活动,让幼儿进一步掌握6以内的数数及认识数字。 2、培养幼儿学数的兴趣,发展思维力。 活动准备: 1、房子6幢。 2、动物照片拼图每组一盒 3、1---6的数卡人手一份。 活动过程: 一、找房子 1、师:花园里,有许多漂亮的房子,我带你们去看一看。(出示教具)数一下,这里共有几幢房子?(6幢,幼儿口手一致点数) 2、师:这些房子都是小动物住的,它们告诉我,每幢房子的门里面都有一个数字,让我们来猜一猜,是什么数?a、红房子里是个比2大1的数,那是几?(3)猜出后请幼儿找出数字,放在板上,验证。b、绿房子里是1、2、 3、 4、 5、6里面最小的一个数,那是几?(1)方法同上c、咖啡色房子里是排在4后面的一个数,它是几?(5)d、蓝房子里的数是1、2、3、4、5、6里面最大的一个数,那是几?(6)方法同上e、1到6这些数里面,还有哪两个数没有猜过?(4和2)紫色房子里的数比黄房子大,想一想,它该是数字几?(4)f、剩下黄房子里的数又是几啊?(2) 二、拼房子 1、师:这些房子里住着哪些小动物?只要找到它们的照片我们就能知道了。 2、教师示范拼照片。如:这张卡片后面有个数字4,再找一张后面有4个圆点的卡片拼在一起,翻过来,就是一张小动物的照片。那你们等会找的时候,一定要记住先拿数字的卡片,再去找几个圆点的另外一张卡片拼在一起。 3、幼儿操作。要求拼出动物照片后,马上用手遮起来,不要让老师看见,等会老师来猜。 三、猜动物(二进制)师:我这里有三张小动物的照片,等会儿你们看看这些照片,有你的小动物就讲有,没有的讲没有,让我来猜猜看,你拼的是什么小动物照片,它是住在几号房子里的??(游戏反复进行4----6次) 四、送小动物回家师:我们游戏做好了,现在该把这些照片送到它们家里了。 1、让幼儿分别将照片按后面是数字几送到几号房子。 2、请幼儿说说几号房子是什么颜色的,里面住着什么小动物。

教学设计夜雨寄北

教学成果展示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吉林松花江中学 蒋艳梅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蒋艳梅 吉林松花江中学 教学设想 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教学古典诗词就是要通过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情趣,从而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并且使这些民族文化触及学生的情感涟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我想,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全新的课程观,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的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本节课我

尝试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 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的希望。大雨声使我壮怀激烈,威严和恐怖呼唤着豪情,而突然的风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中班数学优秀公开课教案;《对号入座》; 【活动目标】; 1、学习6以内的序数,能看懂座位表和入场券,找到相应的座位。 2、形成与座位相列相关的空间知觉。 【活动准备】; 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 座位表(用长方形表示座位,共6排,每排6个); 入场券两套,其中一套后面贴有双面胶。 【活动过程】 1、快乐的早操 师:我们刚刚做完了早操,每个小朋友都表现的很棒,跳的很出色,动作也做的很到位。有个叫玲玲的小女孩啊刚刚也做了早操,而且她做的特别精彩,现在老师要和你们一起来认识一下玲玲。 师:(出示幼儿活动材料《数学》第21页《快乐的早操》)我们看,这个扎辫子的小女孩就是玲玲,你们能在旁边做操的队伍中找到玲玲么?我们先来看看第一排。(等待几秒钟) 师:你们发现了么,玲玲在哪里?我们从左往右数,一二三四,所以玲玲在第一排的第四个。 师:好,现在老师要请你们自己来找找在第二排中玲玲在哪里? 幼:在第二个。

师:嗯,对的,我们把话说完整,玲玲在第二排的第二个。 师:接下来我们再来找找看,第三排中玲玲排在哪里啊?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六个。(引导幼儿说完整) 师:最后一节操玲玲在哪里呢? 幼:玲玲在第四排的第五个。 2、看座位表 师:我们幼儿园打算请小朋友去看电影,到时候我们每个人都能拿到一张入场券,我们要根据入场券上的号码找到相应的位子。 师:(出示座位表)这个是我们到时候要坐的座位表,你们能告诉我每一排有几个座位么? 幼:六个。 师:嗯,对,每一排有六个座位。 3、发入场券 师:看,这是我们的入场券,哪个小朋友能告诉我入场券上的号码是多少,表示的是什么意思?(如2排3座) 幼:表示的是在第二排第三个座位。 师:现在老师给你们每人发一张入场券,请你们看一下然后和身边的好朋友说说你的座位是第几排第几座好么? 师:(请部分幼儿说说自己的入场券是几排几座) 4、排座位 师:现在请拿起你们的入场券,记住你的座位,然后把它贴在你的椅背上。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了解有关李商隐的文学常识; 2、有节奏地诵读诗歌,整体感知诗歌意蕴。 3、理解诗句的含义,体会所创造的意境;品味诗歌语言的精妙,体会深切的爱情。 教学重点:目标1 教学难点:目标2 教学方法:朗读、品味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复习旧知,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教师给出学生熟知的李商隐的诗句,让学生抢答下句。 1、夕阳无限好, 2、身无彩凤双飞翼, 3、春蚕到死丝方尽, 4、唯有绿荷红菡萏, 看来同学们都掌握了不少李商隐的诗句,那么,老师这节课想考一考你们,李商隐哪一首诗涉及到写雨的呢?涉猎广泛的你们一定已经读过了,叫做《夜雨寄北》。 二、整体感知 1、释题。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寄给在北边的妻子。文题蕴涵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夜雨”指秋天夜里下的雨。“寄北”即寄给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 2、作者介绍。李商隐(约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唐代诗人。曾任县尉、秘书郎等职。因受牛李党争影响,被人排挤,潦倒终身。其诗揭露和批判当时藩镇割据、宦官当权和上层统治集团的腐朽糜烂。所作“咏史”诗多托古以斥时政,“无题”诗也常有所寄寓。擅长律、绝,富于文采构思精密,情致婉曲,具有独特风格。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3、写作(时代)背景。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在秋雨绵绵中,李商隐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三、反复诵读诗歌,感受诗的魅力。 1、自读诗歌,读准字音。

17 古诗五首-夜雨寄北 公开课获奖【一等奖教案】

夜雨寄北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归期未有期, 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 却话巴山夜雨时。 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背诵并默写这首诗。 2、整体感知作品的思想感情。 3、理解诗歌的字面意思,体会字里行间蕴涵的情味。 4、细心品味脍炙人口的千古名句。 教学时数: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明确方法 我们用导读的方法学习了XXXX这首词,由此可总结出鉴赏诗、词、曲的一般方法。这节课我们就用这个方法试着来仿读李商隐的《夜雨寄北》。 二、粗读课文,了解背景。 (一)、知人论世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豀生,怀州河内(今河南沁阳)人。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的诗现存的有待600余首。 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一生襟抱未尝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 秋雨绵绵中的有天,他收到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二)、析诗题 这首诗的诗题或作“夜雨寄内”,“内”即李商隐的夫人。现传各本多作“夜雨寄北”,“北”,即在北方的人,或为妻子,或为友人。有人认为该诗是写给长安友人的;但以诗之内容,按“寄内”来解读,似乎更确切。 1、让学生了解作者及创作背景,有助于理解诗文内容,可引导学生阅读“课文提示”有关资料。 2、学生自读课文,然后仿照“导读”中的思维训练题的思路格式,结合本文教学目标(用幻灯投影),去自行设计有价值的疑难问题。 3、四人小组讨论,集中精选有代表性的2~3题写在纸上,与此同时,教师要及时巡视,把握各小组提问的方向,不至于漫无边际,并鼓励、辅导滞后的学生大胆提问。 三、研读课文、析疑辨疑。 1、学生提出问题后,教师及时收集汇总,概括归类。 2、筛选学生的问题时应积极发现学生思想的闪光点并加以肯定和采纳,然后公布本课的思维训练题,及时表扬积极提问和善于体提问的小组。 以下为教师课前暂拟的思维训练题,这只作个准备,要根据学生提问的实际情况修改。 思维训练: (1)、文学常识填空: 李白、杜甫在文学史上有“大李杜”之称,而本诗的作者______和杜牧则有“小李杜”之称。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漫游魔法王国 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 活动目标: 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 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 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 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 活动准备: 1、三种几何图形若干。 2、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 3、魔术箱、魔法棒。 4、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 活动过程: (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 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 (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 (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 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编辑:) 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 (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 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 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 (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 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 (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 (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 (5)、老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 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谁的本领大

部编人教版《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设计教师:谯城区十河中心中学刘兵舰 教学目标 1、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2、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重难点 ●重点:理解这首诗的思想内容及主旨,能准确流畅地背诵。 ●难点:在反复朗读中体会诗歌的意境。 教学方法 反复诵读吟咏,在学生质疑的基础上赏析品味,加深理解。 教具准备 多媒体、课文朗读视频 教学时间:一课时 教学设计: 一、情境导入 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传唱的古诗。它就是今天我们要来学习的——唐代诗人李商隐的一首诗《夜雨寄北》。 二、走近李商隐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谿生,是晚唐时期很有影响的一位著名诗人,他与杜牧生活在同一时代,被世人并称为“小李杜”。李商隐有“欲回天地”的雄心壮志,可惜“运与愿违”,他是“虚负凌云万丈才,一生襟抱未曾开”,他的诗多写时代离乱、个人失意的感慨,尤以缠绵深挚的爱情诗和借古讽今的咏史诗最有特色。 三、了解背景 唐宣宗大中五年至大中九年,即公元851年--855年,李商隐在东川(今四川三台)节度使柳仲郢

(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友人(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诗人依窗观雨景,吟成了此诗。 四、朗读诗歌 1、教师配乐范读。 2、教师指导朗读。 3、学生自由朗读. 要读出诗中的情感,如蕴含其中的郁闷、孤寂、思念和伤感。 夜雨寄北 李商隐 君问/ 归期/ 未有期,巴山/ 夜雨/ 涨秋池。 何当/ 共剪/ 西窗烛,却话/ 巴山/ 夜雨时。 五、理解题意 《夜雨寄北》,“夜雨”指秋天里的下雨。“寄北”即寄北方的友人,“北”是指长安,因在蜀地之北故称;一作“内”即内人、妻子,指北方的妻子,文题蕴含着离情别绪的绵绵意境。 六、理解诗意 1、学生对照注释初步理解诗意,提出质疑。 2、学生质疑,扫清词语障碍。 3、学生口述诗意。 你问我何时归来,我也不知道自己的归期。眼下这夜色中的巴山,秋雨绵绵,池塘里秋水已满。什么时候才能和你一起在西窗下剪烛夜谈,再来叙说今日巴山夜雨的情景。 七、内容探究 小组讨论: 问题1、“君问归期未有期”一句中是谁在问谁?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情怀? 明确:是妻子在问丈夫。这样一问一答,足见夫妻之间的感情是多么真挚。但这问答,并非一处,是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最新中班数学优秀教案《认识相邻数》 中班数学教案设计:认识相邻数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5以内相邻数的意义,感知其多1和少1的关系。 2、能够表达出5以内各数的相邻数,提高幼儿的思维能力。 活动准备: 彩色串珠、数字拼板、数字胸饰1—5、小房子的卡片每人5个 活动过程: 1、走线,教师弹琴,让幼儿跟着音乐走线。 2、线上游戏:《好朋友抱抱抱》 第一轮教师请出6个小朋友,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两人抱 抱。(找到旁边的好朋友抱在一起)重复两次。第二轮教师可请9或 12人一起来玩,边拍手边念儿歌:一二三,三人抱抱。(找到旁边的 三个人抱在一起)重复进行两次。 3、回座位。 (1)教师按顺序出示小花形状的数字胸饰1——5,让幼儿认识。 (2)游戏:《小花开门》。 游戏过程:教师先请3个小朋友上来玩一次游戏,给幼儿按顺序 带上数字胸饰1——3这三个,站成一排。教师说1号小花开门,带有 数字胸饰1的那个小朋友做开门的动作,向前走出一步。教师再提问 幼儿:“你们看看1号小花旁边的小花是几号啊?”幼儿回答:“是2号,他们两个是离得最近的”。教师告诉幼儿1和2是两个相邻数。 再以同样的方式请出3号小花,3号小花开门向前走出一步。引导幼儿 说出2和3是相邻数。(即离得最近的两个数就是相邻数,引导幼儿说 出2的相邻数有两个,1和3)。 (3)教师出示彩色串珠让幼儿观察,然后回答相应的问题:“2 比1多几?(2比1多1)2比3少几?(2比3少1)2有几个好朋友?(2有两个好朋友)是几和几?(1和3)。 (4)教师总结:像这样,1以上的每一个数都有两个好朋友,一 个是比它少1,一个是比它多1。(即这两个数就是离它最近的两个数,也就是它的相邻数。) (5)教师讲述故事,让幼儿给猫奶奶家的房子贴上门牌号。教师 先给幼儿发放数字拼板和小房子的卡片,让幼儿先从小袋子里面取出

夜雨寄北教案课程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导课 春蚕到死丝方尽,?蜡炬成灰泪始干。 此情可待成追忆?只是当时已惘然。 身无彩凤双飞翼,心有灵犀一点通。 春心莫共花争发,一寸相思一寸灰。 这些优美的诗句都是晚唐着名诗人李商隐脍炙人口的佳作。今天我们要学他另外一首质朴自然的小诗《夜雨寄北》。 二、作者及背景 1、要阅读和理解一首诗歌,一定要对作者有所了解。请同学们来介绍一下你所知道的李商隐 2、古代通讯极不方便,寄出一封信往往很长时间对方才能收到,甚至有一些信永远都寄不出或者收不到。加上古人常常为谋取一官半职而离乡宦游,因而与家人聚少离多。李商隐就是其中之一。有没有同学知道李商隐是在什么情况下写的这首诗? (这首诗选自《玉溪生诗》卷三,是李商隐滞留巴蜀今天的四川省时寄怀长安亲友之作。) 三、读诗 1、读诗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 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 2、解诗 你问我的归期,归期实难说准。 巴山连夜暴雨,涨满秋池。 什么时候才能归去,与你共剪西窗烛花。 当面诉说巴山夜雨的情景。 3、同学们,在分析诗歌之前,我布置一个具有悬念的作业,学完这首诗用一句话给诗歌题目加一个副标题。 四、品诗 1、题目“夜雨寄北” (1)寄北:“北”诗人在什么地方?家人在什么地方?诗人在巴蜀,亲友妻子在长安,隔着千山万水。因此诗题为“寄北”。 (2)“夜”,古人远在异乡的夜。同学们想象一下,没有我们现代的先进的通讯设备,没有电灯,异乡的夜,异乡的雨,异乡的雨夜,诗人一个人孤零零?会如何?长夜漫漫,无心睡眠又为什么?“寄”的是什么?仅仅是信吗?寄的是诗歌内容,就是诗歌所要表达的内心深处最真挚的情感。题目就已经初步把诗歌的情境点染。 2、“君问归期未有期”

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

数学活动名称:《漫游魔法王国》情况分析:中班的幼儿已有了粗浅的几何概念,这一阶段的幼儿能正确地认识圆形、三角形、正方形,但他们不是从这些形状的特征来认识,而是将其和自己日常生活中熟悉的物体相对照。因此,我设计了《漫游魔术王国》的活动,让孩子在游戏探索中对图形产生兴趣,并通过观察、比较、想象、动手等,感知不同图形的不同特征。活动目标:?1、通过对比,让幼儿感知圆形、三角形、正方形的基本特征,能够区分三种几何图形。?2、通过创设愉悦的游戏情节,运用多种感观来调动幼儿的思维、想象能力,发展幼儿的观察力。 3、激发幼儿探索的欲望。活动方法:以游戏法为主,结合操作法和讲解演示法。活动重点、难点:圆形和方形的认识和区分。活动准备:三种几何图形若干、几何图形拼组成的图画、魔术箱、小鸭、小狗、小蜜蜂的教具。活动过程:(一)、开始部分:教师带幼儿做手指游戏,集中幼儿的注意力。师:“小朋友们,今天,老师要带你们到魔术王国去,那里啊,会变出好多好多有趣的东西,好了,我们先来做个小游戏,看哪个小朋友表现得最好。”(教师做示范):“捏拢,放开;捏拢,放开;小手背起来。”(二)、中间部分:用游戏的方式让幼儿认识三种几何图形。?1、游戏:摸一摸“魔术箱”。师:“小朋友们,魔术王国到了,魔术王国里有一只奇妙的箱子,你们看,就是这只魔术箱?(出示魔术箱)你们想不想知道里面藏的是什么秘密吗?好了,我们来看看这只魔术箱会给小朋友们变出什么有趣的东西。”(1)、教师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让我先来摸一摸,摸出来看看是什么?”摸出一本长方形的书,问:“这是什么?(书)它们是什么形状的?(正方形)为什么说书是正方形的?”问:日常生活中还有那些东西是正方形的?(启发幼儿说出)(2)、再念儿歌:“魔术箱子东西多,请某某小朋友来摸一摸。”当幼儿摸到后,要求说出生活中还有哪些这样的物品?游戏反复进行。(3)、教师总结:魔术箱里的东西有的是圆形的、有的是三角形的、有的是正方形的。(边说边指相应的物品)(4)、你怎么知道它是三角形、正方形、圆形的?(5)、教师总结:圆形:圆溜溜,没有角,滚来滚去真能跑;三角形:三条边,三个角,像座小山立得牢;正方形:四条边一样长,四个角一样大,方方正正本领好。 2、游戏:小动物找家。师:“魔法棒的本领可真大,它还会边出小动物呢!变!变!变!(变出三种小动物)小朋友们,你们看都是谁啊?”幼:……师:“咦!这三个小动物好像在哭,我们来问问他们怎么了。”“小狗、小鸭子、小蜜蜂,你们怎么啦?”(教师模拟小动物的声音)“我们找不到家,见不到妈妈了!”“小朋友们,我们来帮小动物找家吧!你们愿不愿意啊?”幼:……师:“你们看,这些都是小动物的房子,现在我们来帮小动物找找家。”(把三种几何图形的卡片发给幼儿)师:“小动物说它们的房子都是有形状的,小鸭子说,它们的房子是正方形的,小朋友们看到正方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正方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朋友们做得真好,都帮小鸭子找到家了。小狗说,它们的房子是三角形的,小朋友们看到三角形的房子了吗?”让幼儿把三角形的卡片举起来。师:“小狗也找到家了,小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一、教材内容分析 《夜雨寄北》选自北师大版小学语文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十单元。本单元以“旅游”为主题,分别介绍了《阅读大地的徐霞客》、《少年旅行队》、《古罗马斗兽场》以及《夜雨寄北》和《枫桥夜泊》这两首古诗。 《夜雨寄北》在紧扣单元主题的同时,更加侧重抒发诗人——李商隐内心的情感。这首诗语言朴素流畅、情真意切。“君问归期未有期”,开首点题,让人感到这是一首以诗代信的诗。次句“巴山夜雨涨秋池”是诗人告诉妻子自己身居的环境和心情。秋山夜雨,总是唤起离人的愁思,诗人用这个寄人离思的景物来表了他对妻子的无限思念。三、四句“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这是对未来团聚时的幸福想象。心中满腹的寂寞思念,只有寄托在将来。“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回肠荡气。“何当”紧扣“未有期”,有力地表现了作者思归的急切心情。 二、学情分析 作为五年级的学生,在以前的学习中,已经诵读过很多优秀诗文,能够在诵读过程中体验情感,并且,对诗文的学习有了恰当的方法和自己的见解,有一定的诗歌鉴赏基础。根据新课标的要求,在五年级的诗文学习中,学生要多阅读诗歌,能够大体把握诗意,能够想象诗歌描述的情境,体会诗人的感情。五年级的学生心理发展已接近成熟,阅历和视野远远高于一、二学段的学生,抽象思维的发展多于形象思维。基于丰富的阅历,五年级的孩子能够很好的想象诗句所描述的意境,进而去感受诗人的情感,同时,五年级的学生对诗文的朗诵也有一定的技巧和方法,能够把诗歌的韵律美通过自己的声音传递出来。能够在诵读的基础上感受诗人的心境,进一步理解诗歌的深层意义。当然,并不是每个学生都具有这样的素质和能力,学生也是有差异的,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应该注重因材施教。 三、教学目标制定与陈述 根据学生的身心发展特点、新课标的要求以及教学内容的特点,我将本课的教学目标确定为: 1、参看注释,了解诗句意思,大致理解诗文所描述的情景; 2、扣词想象,深入感悟诗人当时的离愁和对家人的深切思念; 3、有感情的朗读诗文,熟读成诵,在诵读的过程中感受诗歌的韵律美,热爱诗歌。 四、教学策略选择与设计 本着课堂上以教师为主导、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原则,这节课的教学主要采用教师展示课件、学生读中感悟;教师指导点拨、学生合作探究和师生共同学习等策略。为了让课堂达到最佳效果、提高课堂效率,在教学策略实施的过程中,教师会在关键时刻营造诗意氛围,激活学生的思维。 五、教学环境及资源准备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生活中的数字》 活动目标: 1、初步理解数字与我们生活的关系,积累有关数的感性经验。 2、知道数字在不同的场合代表不同的含义,幼儿对其形状感兴趣,幷乐意产生想象。 活动准备:PPT课件 活动过程: 一:导入 1、大屏幕中出示格子,提问:数一数,一共看到了几个格子? 幼儿:10个格子师:每个格子中都有一个不同的数字,请你找一找,猜一猜分别是数字几? 2、大屏幕中出示不完整数字,让幼儿观察,提问: 师:找到了数字几?在哪个颜色里面? 幼儿:我找到了数字1,在黑色的格子里。

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3和2,3在橘色的格子里,2在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4,在紫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0,(教案出自:教案网)在粉红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8,在黄色的格子里我找到了数字9,在白色的格子里灰色的格子里藏着数字6 二:数字的用途提问:经常在哪里看见过这些数字? 幼儿:车的车牌上、闹钟上、电梯里、电话机师:车牌在车的哪里?幼儿:车的前面和后面 三:结合生活中的数字,让幼儿理解这些数字所表示的意义,教 师展示PPT中不同的物体 (1)日历师:日历上面的数字有什么作用? 幼儿:几日几日、礼拜一、礼拜二………… (2)遥控器师:遥控器有什么用? 幼儿:遥控器可以帮我们找到想要看的电视。 (3)体温计师:体温计有什么作用?

幼儿:量一量身体的体温,有没有发烧师:人的正常体温在36度--37度之间小总结:生活中到处有数字,有的是告诉我们数量的多少(比如:药水瓶上的数字),(教案出自:教案网)有的是告诉我们顺序(比如:年历上的数字、门牌号码),有的是告诉我们方位(比如:书上的页码),所以数字在生活中的作用是不一样的。四:大屏幕中出示0123456789,把这些数字合起来,让幼儿观察有什么变化? (1)出示第一幅有数字组成的--鸡,由数字0、3、2师:数字3放中间变成小鸡的翅数字3缩一缩变成小鸡的脚数字3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嘴数字3拉拉长,倒过来变成小鸡的头和背 (2)出示数字组成的冰激凌,由数字3、6、 活动延伸: 参照大屏幕中的数字图画,喜欢哪一幅数字图画,然后画一画,也可以创新,挑选自己喜欢的数字,动手画一画。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青蛙过河》

幼儿园中班数学公开课教案《小青蛙过河》 【活动目标】 1、正确感知十以内的数量,并能匹配相应数量的物体。 2、能按照物体的数量多少进行排序,并理解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3、积极参与排序游戏,对数量的排序感兴趣并掌握方法。 【活动准备】 1、一片荷叶、两朵荷花、三只虾、四只螃蟹、五条小青鱼、六条小鲤鱼、七只河蚌、八块小石头、九个田螺、十根水草的卡片各一。 2、1~10的数字卡片一套。 3、小青蛙彩图一张,小旗一面。 【活动过程】 一、出示小青蛙图片,故事引入:

师:这是谁呀?(小青蛙)小青蛙住在一个美丽的池塘里,今天啊我 们的小青蛙要和好朋友们一起到河对岸玩。他有许多许多好朋友,都有谁呢?我们一起来看一看。 二、出示图像卡片,感知十以内数量: 1、师按顺序逐一出示十张卡片,请幼儿说一说这是什么,数一数 每种物体的数量。 2、看着卡片上物体的数量来拍手数数:"一片荷叶我拍手一下, 两朵荷花我拍手两下…………"集体来拍手数数,直至说完十张卡片。 三、学习十以内数字的排序: 1、师:小青蛙的朋友们到齐了,现在他们要一起过河了,请小朋 友来给小青蛙的朋友排排队,(教案出自:教案网)数量最少的朋 友排在最前面,数量最多的朋友排在最后面。看,小青蛙拿着小 旗子迫不及待地要出发了呢!(出示小旗子图片,放在小青蛙下方) 2、师将卡片顺序打乱,请一名幼儿给卡片排序,其他幼儿检查。

3、再请一名幼儿在卡片的下方贴上相应的数字。 4、师:有了小朋友们的帮忙,小青蛙的朋友们已经整整齐齐地排好队了,我们从小青蛙开始来给好朋友们点点名,看看有没有掉队的。(一片荷叶…………十根水草) 5、师:你们看看小青蛙的朋友们是按照什么顺序来排队的?(数量从少到多) 四、知道相邻两个数之间的关系: 师:刚才小朋友们说了,他们是按照数量多少来排队的,也就是说从一排到十。那每一个数字和它前后的数字有什么关系呢? 师用指一个数字,例如"3":3的后面是几?4和三谁大?4比三多多少?3比4少多少?(以此形式来举例其他的相邻数字,可指定幼儿回答) 五、幼儿参与排序操作:

语文《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夜雨寄北》教学设计 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吟咏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学习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品析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学习难点 1.培养学生朗读能力、想象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品析诗歌,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 设想在一千年前的一个秋雨绵绵的天气里,一位诗人收到他远在长安的妻子的来信,问他何时能回长安。妻子情意殷殷的千里来信,激起了诗人无限的感慨,于是诗人倚窗观雨景,吟成了这首千古传唱的诗篇。(设计意图:创设情境,出示图片,拨动学生的心弦,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出示学习目标

1.熟读成诵,在吟咏之中加深对诗歌的理解。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三、作者简介 李商隐(813--858),字义山,号玉溪生、樊南生,怀州河内(现河南省沁阳县)人,唐代诗人。与杜牧合称为“小李杜”。有《李义山诗集》传世。 四、品析诗歌:读----说------译------析 (一)读 1.配乐范读诗歌。 2.学生自由诵读诗歌。 3.指名朗读。 4.齐读诗歌。 5、熟读成诵 (设计意图:在反复诵读中,整体把握诗歌的主要内容,体会诗中的思想感情,做到熟读成诵。) (二)说 结合注释理解词意 (三)译 用自己的话说说诗的意思 你问我的归期,但我的归期没有定,现在我是独居在巴山的旅馆

诗夜雨寄北教案

诗夜雨寄北教案 诗夜雨寄北教案 夜雨寄北这首诗大约是他身处巴蜀,收到妻子来信后所作,寄给妻子,故称“寄北”,寄给住在北方的妻子。 教学设想 喜欢古典诗词,悠远的意境,清丽淡雅的笔墨,寥寥几笔便勾勒出疏云淡影的古朴画卷,展卷细赏,得意而忘言。古典诗词是中华民族最古老、最有代表性的文学艺术,它已经成为中华民族的艺术象征、美的象征、审美情感的象征。教学古典诗词就是要通过精巧的设计引导学生把握本民族的独特的审美心理和文化情趣,从而了解民族文化,热爱民族文化,并且使这些民族文化触及学生的情感涟漪,心有所思,情有所感,迁移到现实生活中,用心感受天地万物,大千世界,且歌且行,激发学生对生活的热爱与欣赏。 诗词意境优美,内涵丰富,如何能激发学生的兴趣,使他们产生共鸣呢?我想,教师如何运用多种教学手段,创设情境创造新颖、生动、活泼的课堂形式是解决问题的关键所在。《课程标准》告诉我们,“阅读是学生个性化的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要珍视学生独到的感受、体验和理解”。落实到古典诗词课堂教学中,就是要求教师树立全面的学生观、全新的课程观,不仅自己具有开放的思维,对文本有深入而独到的见解,而且能够引导学生展开积极的思维活动和情感活动,采用灵活多样的形式去调动学生对

诗词的感受、理解和体验,训练他们的个性化的表达,使他们在课堂学习中能真正的有所感悟,有所思考,从而享受到审美乐趣。本节课我尝试运用唐诗素描的方法,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目标 1.教会学生诵读,让学生在吟咏之中加深理解,熟读成诵。 2.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3.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4.了解我国古代诗歌的重要性,培养阅读诗词兴趣。 5.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教学重点 1.学习阅读诗歌的方法并初步赏析诗歌。 2.品味诗歌的语言美、意境美,使学生受到美的熏陶和感染。 3.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教学难点 1.培养学生想象能力、朗读能力及初步赏析能力。 2.通过唐诗素描,加深对诗歌的理解,从而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我喜欢听雨,小雨声使我感觉温柔静谧和平,而又缠绵弥漫无尽。中雨声使我感到活泼跳荡滋润,似乎这声音能带来某种新的转机,新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全200篇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全200篇 提供最新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大全200篇,供各位教师参考学习,我们会定期更新增加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文章,欢迎收藏!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用的电话号码》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动物搬新房》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粗细》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复习6以内的数数》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5以内的序数》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桔子宝宝》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有趣的夹子》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藏起的花瓣》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狗糖果店》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 中班数学优质教案《5以内的相邻数》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排排队》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苹果大丰收》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三角形的快乐生活》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图形的乐趣》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蚂蚁搬豆》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参观小老鼠新家》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及反思《按规律排序》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一样的小熊在哪里》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给数字送礼物》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长方形》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橘子园》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教案《数字卡片找朋友》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有趣的0》 中班数学活动优质教案《我们身边的价格》中班优质数学教案《有趣的数字宝宝》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小螃蟹吐泡泡》 幼儿园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坐火车》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圆形变身》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孔雀比美》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跨一跨,数一数》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小图形分分类》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大小排序》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真正的魔法师》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树婆婆和鸟娃娃》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宽窄》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小矮人》 中班优质数学教案《大嘴巴鱼吃虾》 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找好朋友》

【中考复习】中考语文一轮复习《夜雨寄北》《登幽州台歌》教案

《夜雨寄北》《登幽州台歌》复习教案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 1.理解诗文内容和情感 2.学会赏析古诗的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1.《夜雨寄北》教师引领 2.《登幽州台歌》学生自主、合作、教师点拨。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诵读体会作者的情感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好,我很高兴和大家一起上语文课。中国是一个古老的诗的国度,唐诗是中国诗歌之巅峰,许多脍炙人口的古诗不仅中国人喜欢,而且还受到外国朋友的喜爱。今天我们上一节诗词复习课。这学期我们学过了几首古诗,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学过的古诗描写“对未来欢聚的向往之情”的诗句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古诗是谁写的? 哪首诗?导入本课的学习。 书写标题:诗词复习《夜雨寄北》《登幽州台歌》 (唐诗无国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复习古诗句导入) 首先是对《夜雨寄北》的复习,从三个方面把握:记诵、把握内容、赏析。 二、复习《夜雨寄北》 (一)记诵(三个方面) 1.诗词。 2.文学常识。 3.注释。 1.记诵诗词 提醒学生注意朗读节奏(先站起来互相检查,背过的坐下。完后一齐背诵。) 默写诗词(一个学生在黑板上默写,同桌互相检查,并改错。) 2).记诵文学常识(用齐答的方式。) 夲诗体裁七言绝句,作者李商隐,(朝代)唐代诗人,与杜牧并称“ 小李杜” 1)题解:《夜雨寄北》是晚唐诗人李商隐身居遥远的异乡巴蜀写给在长安的妻子的一首抒情七言绝句。长安在巴蜀的东北,所以说“寄北”。 3).记诵注释(用单独回答的方式) 【却】再。君:你,指作者的妻子王氏。何当:什么时候。

期:期限。剪:剪去烛花,使烛光更加明亮。共剪西窗烛:一起在窗下剪去烧焦的灯芯,意思是在灯下夜话。话:闲叙,漫谈。 4)翻译课文 (二)把握内容(用原文回答,齐答) 1、找同学翻译课文 2、真题演练 1)、写出了思归而不得的愁苦之情的的诗句是:“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2)、运用反衬写法,来表现诗人孤寂心情的句子是: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3)、最后两句是由当前离愁别绪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欢乐相聚的憧憬。 (三)、赏析 1简析“君问归期未有期” 此句以“君”直呼对方,以错位的视角写相思之情,勾画出一幅夫妻温情脉脉的画面。看似平淡,却流露出作者的离别之苦,思念之切,委婉、深情、耐人寻味。 两个“期”字连用,表达了诗人怎样的思想感情? 一问一答,一扬一抑,表达了诗人想念家人欲归不得的愁苦之情。 2简析“巴山夜雨涨秋池”(教师学生一起完成) 直写自己当时所处的环境:巴山,秋夜,大雨倾盆。一个"秋"字,点明季节,,渲染了悲凉的气氛,烘托了作者思念亲人的感情。 简析“涨”用的妙处 “涨”既写出巴山水注秋池的夜雨景象,又流露出羁旅之愁与不得归之苦,从而衬托出诗人深重绵绵的愁思。用词准确,富于动态感。 (指导学生总结赏析古诗的方法情景交融,关键词语。) 3请简要赏析“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一句的妙处。 “何当”表达作者怎样的心情?急切回家见妻的心情,突出今夜心境之郁闷成语“剪烛西窗”源自本诗。结合诗歌内容,说说“剪烛西窗”的含义是什么? 剪烛西窗,原指思念妻子、渴望团聚的感情。后泛指亲友聚谈。 由当前的离愁别苦所激发出来的对未来相聚时欢乐的憧憬。运用联想和想象来表现他们夫妻的恩爱之情。诗人跨越了时空限制,用未来欢乐来反衬今夜的愁苦;而今夜的愁苦又成了剪烛夜话的材料,增添了重聚时的欢乐。 “巴山夜雨”首末重复出现,令人的思绪在现实和想象中徘徊,回肠荡气。 4、总结主题:(生总结) 这首诗寓情于景,虚实结合,借“巴山夜雨”之景,抒发了作者漂泊异乡的羁旅之愁和不得归之苦。 语言朴素,情真意切。 真题演练 PPT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

幼儿园中班数学优质课教案《认识高矮》幼儿园中班数学教案:认识高矮 活动目的: 1、通过幼儿自主的探索活动认识高矮、高矮的相对性以及高矮排序。 2、能从生活和游戏中感受事物的形、时空和空间等现象并体验到数学的重要和有趣。 活动准备: 1、高矮不一的:木棒、积木、瓶子、杯子、盒子、笔等等。 2、长颈鹿、小猴子的图片(小猴子站在椅子上,用布遮住只露出小猴子比长颈鹿高些) 3、红、黄、蓝三块积木。 4、气球2个、音乐《找朋友》、录音机。 指导要点: 1、游戏《排气球》引入高矮话题 请一高一矮2名幼儿拍气球,提问“他们都拍到气球了吗?为什么?” 2、游戏《找朋友》 音乐《找朋友》幼儿两两找朋友进行比高矮,引导幼儿学会比较高、矮、一样高。 3、探究活动 ①师:小朋友在比高矮的时候有没有发现什么问题,为什么你跟xx小朋友比高了跟xx小朋友比又矮了?老师为小朋友准备了很多玩具,小朋友去排一排、比一比看看能不能发现什么问题,讨论一下为什么? ②幼儿自主探究 教师重点就高矮的相对性、高矮的排序引导幼儿发现问题并启发幼儿解决问题。 4、讨论问题、解决问题 ①利用红、黄、蓝三块大积木的演示引导幼儿理解高矮的相对性。 ②教师和幼儿共同进行高矮的排序。 5、活动的延伸 通过长颈鹿和小猴子比高矮引导幼儿理解比高矮必须在同一水平线上进行。 6、户外活动 幼儿到户外寻找物体比较高矮。 评析: 本次活动重在激发幼儿对周围事物的探究欲望,尽量提供幼儿熟悉的材料,创造条件让幼儿运用各种感官,动手、动脑探究问题,并引导幼儿用适当的方法表达、交流探索的过程和结果。是一次较为成功的教学活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