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片区路网设计要点

新形势下片区路网设计要点
新形势下片区路网设计要点

上海控制性详细规划

上海市控制性详细规划技术准则 上海市规划和国土资源管理局 二〇一一年六月

目录 1.总则 (1) 1.1.目的和依据 (1) 1.2.适用范围 (1) 1.3.基本要求 (1) 1.4.编制范围 (1) 1.5.规划原则 (2) 1.6.编制深度 (2) 1.7.控制性详细规划强制性内容 (2) 2.术语 (4) 3.土地使用 (7) 3.1.规划导向 (7) 3.2.用地分类 (7) 3.3.混合用地 (12) 4.开发强度 (15) 4.1.规划导向 (15) 4.2.控制方法 (15) 4.3.中心城及宝山新城、闵行新城、虹桥商务区等的开发强度控制 (15) 4.4.其它城镇的开发强度控制 (16) 4.5.地块容积率的确定 (17) 4.6.其它用地开发强度控制 (17) 5.空间管制 (18) 5.1.规划导向 (18) 5.2.空间景观构架 (18) 5.3.建筑高度 (21) 5.4.建筑界面 (22) 5.5.公共空间 (23) 5.6.风貌保护 (23) 5.7.地下空间 (24) 5.8.其它 (25) 6.住宅 (26) 6.1.规划导向 (26) 6.2.基本要求 (26) 6.3.具体标准 (26)

7.公共服务设施 (28) 7.1.规划导向 (28) 7.2.基本要求 (28) 7.3.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28) 7.4.社区级公共服务设施 (30) 7.5.基础教育设施 (32) 8.生态环境 (34) 8.1.规划导向 (34) 8.2.基本要求 (34) 8.3.生态建设 (34) 8.4.防护距离 (35) 9.综合交通 (37) 9.1.规划导向 (37) 9.2.基本要求 (37) 9.3.道路系统 (38) 9.4.轨道交通系统 (41) 9.5.交通枢纽 (42) 9.6.常规公交 (43) 9.7.出租车 (44) 9.8.加油(气)站 (44) 9.9.静态交通 (45) 9.10.慢行系统 (46) 9.11.地块机动车出入口控制 (47) 10.市政设施 (48) 10.1.规划导向 (48) 10.2.基本要求 (48) 10.3.给水 (48) 10.4.雨水 (50) 10.5.污水 (51) 10.6.供电 (52) 10.7.燃气 (54) 10.8.通信 (55) 10.9.邮政 (55) 10.10.环卫 (56) 10.11.水系 (57) 10.12.市政设施的设置方式 (58) 11.防灾避难 (60) 11.1.规划导向 (60) 11.2.基本要求 (60) 11.3.防洪除涝 (60)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创新的关系

浅谈艺术发展的继承与革新的关系 论艺术的继承与革新郭爱琴摘要艺术发展的过程就是不断继承和创新的过程。继承是创新的基础。创新是继示的升华,古今中外许多大艺术家的艺术实践都证明了这一点。我们应该摒弃“要反传统”、“艺术发展断裂论”等错误观点,立足本上,融汇中西,继往开来,使艺术健康的发展。关键词艺术,继承,创新,传统艺术是在人类社会实践活动中产生和不断发展的,这个发展的过程也就是不断继承与创新的过程。然而,目前关于美术革新问题的讨论中,却有人主张“要反传统”,片面地追求新潮时髦,宣扬脱离传统、脱离时代的“自我表现”等等。甚至提出“艺术发展断裂论”。结果使得有些年轻人连写实的基本功训练也要抛弃。因此,有必要在理论上把继承与创新的辩证关系阐述清楚,以利于艺术的健康发展。 继承与创新看起来是一对矛盾,从语言学的观点看,这一矛盾就是语言的稳定性和变易性之间的矛盾。作为设计者在形式设计上的得失成败取决于所掌握“词汇”的丰富程度和运用“语法”的熟练程度。设计者要想使自己的作品能够被他人真正理解,就必须选择恰当的“词”并遵守一定的“语法”。但这并不意味着设计者只能墨守成规,毫无个人的建树。设计者巧妙地运用个别新的符号,或者有意识地改变符号间的一些常规组合关系,创造出新颖动人的作品,这也就是设计上的创新。 城市建设的高速发展带来了日新月异的变化,但与此同时我们也失去了许多永远无法复得的东西——历史文脉。历史形成的街道、胡同、牌坊、宗教圣地等等城市形态作为完整表达建筑和城市意象的符号系统,被成片、成街、成坊地被拆除,威胁到城市形态的相容性和延续性。尊重历史传统并不等于食古不化、拘泥于传统。相反,有意识地保留这些传统,将使得这个城市更富有地方风味。其实,“立新”不必“破旧”,关键在于如何以传统而又时尚的手法,创造出新旧共生的新的城市形态(符号)。“新天地”项目是位于上海市兴业路黄陂路、中共一大会址的周边地区,“会址”对面的南地块,设计为不高的现代建筑,其间点缀一些保留的传统建筑,与“会址”相协调。而“会址”所在的北地块,则大片地保留了里弄的格局,精心保留和修复了石库门建筑外观立面、细部和里弄空间的尺度,对建筑内部则作了较大的改造,以适应办公、商业、居住、餐饮和娱乐等现代生活形态。从目前已建成的部分看,得到的好评很多,已有较大的影响。据说销售与经济效益亦见好。其实,在上海这个东西方文化冲击的大都市里,传统的里弄生

浅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浅析城市道路交叉口设计中的问题及对策 摘要:我国公路平面交叉口在设计方面尚是薄弱环节,往往成为交通事故黑点。针对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阻塞现象严重的问题,对现状平面交叉口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分析,对城市道路平面交叉口现状存在的主要问题进行分析评价,提出了安全、经济、合理的交叉口优化设计原则、布置及设计方法,通过交叉口优化设计,解决了城市道路交叉口交通组织的安全问题以及提高了交叉口的通行能力。 关键词:城市道路;交叉口;优化设计;渠化;冲突 一、引言 随着城市化建设进程的不断加快,城市道路网的规模也在不断扩大。平面交叉口作为城市道路网中最为重要的一个节点,是行人、车辆的汇合、转向、分流的地方,是道路网灵活性的关键所在,但同时由于交叉口处交通量大、冲突点多,是交通事故多发地。我国对国内城市的交通事故抽样统计表明:发生在交叉口的交通事故数约为30%。由此可见,对交叉口进行优化设计,使其发挥最大效能显得尤为重要。 城市道路系统多为网状结构,其主要特点是道路网密度高,路网节点——交叉路口数量多,交叉路口已成为城市道路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城市道路系统整合设计是目前道路发展的最高层次,是可持续发展思想在道路设计行业的体现,它要求道路设计方法要进行观念的调整、目标的调整,以及系统结构的调整。 二、现状城市道路交叉口存在的主要问题 道路设计要避免孤立单一的设计思路,要把它放在现有道路网系统、交通系统中审视和考察与现有道路网系统的协调和融合。 1.交叉口车道渠化不合理 在城市道路设计中,支路与支路相交一般不需进行交叉口渠化设计,除此以外的其他道路相交,都需要对等级较高的道路或者两条道路进行渠化设计。通过渠化设计,设置专用左转道、右转道,保证交叉口的车流处于有序状态。从现状调查的城市道路交叉口来看,大多数平面交叉口的渠化存在不合理或者没有渠化的现象。 2.路口车道数划分不合理 交叉口进出口车道数对整个道路网系统通行能力有较大的影响。因此,交叉口进出口的车道数一般多于标准路段(比标准路段多1 到2 个车道)。进口直行、左转及右转流向的车道数,应按流量比分配。现状存在交叉口进口车道数与标准路段一样,或直行车道数少于出口车道数,使得交叉口处的交通流不畅,造成交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20-2040

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 编者按:创新、生态、人文!响应中央城市工作会议精神,展望2040年,上海将成为一座怎样的城市?目前正在编制的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已经形成了一些初步设想。下面我们节选了《上海市城市总体规划(2015-2040)纲要概要》的部分内容为您一一展现。 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 Striving for the Excellent Global City 城市愿景:上海:追求卓越的全球城市,一座创新之城、生态之城、人文之城。城市性质:在2020年基本建成“四个中心”的基础上,到2040年将上海建设成为综合性的全球城市,国际经济、金融、贸易、航运、科技创新中心和国际文化大都市。 1、城市目标 The Primary Objective 1.1更具竞争力:一座繁荣创新之城GlobalCompetitiveness: a City of Prosperity and Innovation 以建设国际经济、金融中心为支撑,以建设国际贸易、航运中心为基础,以建设自由贸易区为契机,提升上海参与全球经济合作与竞争的能力和影响力,建立上海在世界城市体系中的领先地位。 进一步提升上海作为国际门户和国家交通枢纽的功能,强化综合交通的服务能力,提高对内对外两个扇面的辐射服务能力,充分发挥上海在国家“一带一路”和长江经济带发展战略中的支点作用,更好地促进长三角区域协同发展。 聚焦具有全球影响力的科技创新中心建设,集聚创新资源,吸引创新人才,建立长三角区域协同创新体系,使上海成为全球创新网络中的重要枢纽和主要科技策源地之一,并以科技创新为核心带动城市的全面创新。 依托物联网、云计算、大数据等现代信息技术,创新生活、出行、交流交往模式,促进城市生活的信息化、产业发展的智能化和城市管理的精细化,建设高效互联的智慧城市。 打造新型产业体系和良好创新体系,充分发掘传统行业、创新经济的增长潜力,实现经济多样化发展,提供多元化的就业机会,建设适合各类人才成长创业的宜业城市。

开门店位置不好照样赢利

开门店:位置不好照样赢利 选择黄金位置开店是商家的理想选择,有了好位置生意就成功了一半,但现实情况却往往不能如意,每个城市的商圈是固定的,是诸多商家必争之地,很多经营者迫于无奈只能把店面开在位置稍差的地方,因为位置不佳很多店面经营情况惨淡,加上大部分经营者不擅长营销,所以倒闭及转让现象屡现。 门店所在位置不好,不用担心,利用好店铺运营技巧一样可以打造成功的门店,做到生意兴旺。 一、梳理打造店面特色 因为不具备成熟商圈的主要购买力拉动群体,经营者只能以特定的目标消费群体来开展业务,想要吸引目标群体到店内光顾,就要将制造出能让消费者产生兴趣点的店铺特色,经营者可以从功能区划分、服务流程及产品品类创新等方面入手,制造可供目标群体产生光顾的兴趣点。 操作注意点: 1)、定位:将门店经营进行定位,瞄准一小块群体即可,不要尝试多而广。例如只接收网上预订,实体店直接为预约客人进行服务等。 2)、运营:将服务体系、客服体系进行详细研究,保证顾客兴致满满,流连往返 3)、品类创新:不管是餐饮业还是其它门店,一定要定时进行产品的品类创新,例如新产品、新服务、新搭配风格等能激发顾客新鲜感的创造。 二、研究顾客心理,制定赢利模式 学会制定赢利模式链会更好的提升客单价,经营者在经营过程中要根据自有门店产品的属性来制造多重赢利的机制,以确保能将高毛利产品作为主推品,或者能多方面的赚取顾客利润。 [例]咖啡静吧的多重创利模式 1)、咖啡吧类场所的顾客多是刚刚交往的年轻男女,这个阶段的恋人处于关系尚不确定的忸呢状态,其实内心里更希望能有一种方式快速拉近两人之间的感情,结合这种思路,如果在静吧里加上一台大头贴机,对前来消费的顾客提供大头贴服务,只要消费满50元,加两元即赠大头贴一张,同时由服务员采用委婉的助销形式来达成,即可赠加坪效,也可促进情侣关系,一举两得;或者根据这种心理,提供其它形式的附属产品,也会带动销售额。 2)、用衍生产品进行收费,饮料吧可采用低门槛模式,即果汁类饮料10元每位畅饮到底,但提供多种高毛利小单品,通过高毛利单品来赚取利润,或者以下午茶形式带动其它毛

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方案

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设计 方案 第一章总论 1.1项目概述 1.1.1项目名称、拟建地点、承办单位 项目名称: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 承办单位: 建设地点: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1.2承办单位概况 单位名称: 法定代表人: 单位地址:深州市经济开发区泰山东路北侧 1.1.3编制的依据 (1)《深州经济开发区路网规划项目》编制委托书; (2)《深州市城乡总体规划》(2013-2030); (3)《室外给水设计规范》(GB50013-2006)2012版; (4)《室外排水设计规范》(GB50014-2006)2014版; (5)《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18918-2002; (6)《给水排水管道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GB50268-2008; (7)《城市工程管线综合规划规范》GB50289-98; (8)《城市用水分类标准》CJ/T3070-1999;

(9)《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分类》GB/T18919-2002; (10)《城市污水再生利用城市杂用水水质》GB/T18920-2002; (11)《城市污水再生利用景观工程环境用水水质》GB/T18921-2002; (12)《城市污水回用设计规范》CECS61-94; (13)《污水再生利用工程设计规范》GB50335-2002; (14)《污水排入城市下水道标准》CJ3082-1999; (15)《建筑抗震设计规范》GB50011-2010; (16)《给水排水工程构筑物结构设计规范》GB50069-2002; (17)《给水排水工程管道结构设计规范》GB50332-2002; (18)《供配电系统设计规范》GB50052-2009; (19)《城市道路照明设计标准》 CJJ45-2006 (20)《电力工程电缆设计规范》GB50217-2007 (21)《低压配电设计规范》 GB50054-2011 (22)《市政公用工程设计文件编制深度规定》2013年版; (23)《全国市政工程投资估算指标》(HGZ47-101-2007); (24)《市政公用设施建设项目经济评价方法与参数》建标[2008]162号; 1.2项目概况 1.2.1建设地点 本项目拟建于深州经济开发区铁东片区。 1.2.2项目建设内容 本工程项目内容包括:站场路、恒信路、横二大街、纵二大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浅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问题 摘要:经济的发展加速了城市扩张的步伐,城市道路也因此加快了发展的速度,如何更好地将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起来是交通界人士普遍关心的话题。本文根据 这个话题分析了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公路与 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方式。以期望对相关问题的研究 提供借鉴和帮助。 关键词:公路;城市道路;连接 0 引言 我国经济社会的发展促进了城市规模的扩张,城市用地在不断外延。这就加快了城市道 路的发展,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问题也就成为了业界关注的话题。由于不同的地理环境、 不同的路况、不同的公路用途和性质使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处容易出现车道变窄、错位、交 叉距离过短等诸多问题,值得探讨和分析。 1 公路与城市道路概述 1.1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区别 我国道路的最基本目的是要满足交通运输的需要,我国相关部门根据道路的不同用途将 道路分为公路和城市道路。公路就是在城市区域之外的道路,城市道路是城市区域内的道路 是城市建设的主要基础设施之一。两者的不同之处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第一,用途不同。城市道路的用途相对公路比较多,不仅要满足基本的交通运输需要还要满足排水、铺设 管道、绿化、防止地震等需要,而公路的主要功能满足交通运输即可。第二,分类标准不同。城市道路会根据其人流的多少分为机动车道、快速路、次道和人行道。公路会根据其质量和 满足运输的需求的程度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四级、五级这五个类别。第三,道路要求的 速度不同。城市道路一般要求的车速较慢,但是公路上则相对较高。第四,横断面不同。一 般情况下城市道路的横断面可以分为四种:单幅路、双幅路、三幅路、四幅路。公路的横断 面主要分为两种即:单幅路和双幅路。第五,设计轴线不同。设计轴线不同。公路与城市道 路基本遵循一致的设计理念,但是在设计过程中所使用的参数和交通轴线是不同的。 1.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必要性 首先,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运输过程完整性的要求。虽然公路与城市道路都可以满足 交通运输需要,但是这两必定所处的地理位置不同因而在交通运输中所发挥的作用是不同的。公路所承担的主要任务是对外运输而城市道路主要承担一个城市内部的运输需要。因此要实 现城市内外的运输将两者连接起来是非常必要的。 其次,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是城市用地不断扩展的需要。由于经济的不断发展,进入城 市的人口也在增加,因而城市用地不断扩张城市规模逐渐扩大。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居民都 有不同的出行需要,如果不将两者连接起来就无法满足人们多样性和动态性的出行需要。并 且城市在规划其进程的同时要注意提高公路的预见性,从而满足公路多种功能的需要。 2 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影响因素 2.1 经济发展程度 经济发展可以促进公路与城市道路连接的发展。经济的快速发展提高了人们的生活水平,从而加速了城市内部与外部的沟通和交流,就会刺激交通道路的发展。并且地区经济发展的 水平影响道路建设的投入资金,投入资金数量的多少与经济发展水平呈正比例关系。 2.2 城市的发展规模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一般都是处于城市和乡村结合的地段,这个地段所具有的特征是 道路的结构、特征、功能的界定都比较模糊。城市规模扩大就会使城市道路与公路的连接不 断向城市外部扩展。因此城市系统也会由此向外呈现梯度式发展。总之,城市规模的扩大使 公路与城市道路的连接处不断向外调整。 2.3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 城市道路网的布局会直接影响公路与城市道路网的连接模式。我国目前在城市道路网的 布局上主要采用三种模式:棋盘式、环放式、混合式。这就决定了不同的城市布局方式在与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论文

城市道路工程设计浅析 摘要:城市道路设计是城市道路建设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具有系统性和复杂性的特点。城市道路的设计不能单纯地作为一个独立的项目进行考虑,不能脱离实际情况、主观想象。事实上,它应该是各个相关专业的最佳组合,涉及建筑、绿化、交通管理等学科,综台性很强,它需要我们设计人员眼界开阔,有前瞻性,不断学习,努力钻研业务,提高专业水准和审美水平,才能设计出科学、美观、经济、适用的道路,才能体现城市形象和时代特征。 关键词:道路;规划设计;城市环境 abstract: the design of city road is an important component of a city in road construction, has a system and complexity characteristics. city road design does not simply as an independent project to consider, cannot be separated from the actual situation, subjective imagination. in fact, it should be the best combination of various related professional, involving construction, afforestation, traffic management disciplines, comprehensive sex is very strong, it requires our designers vision, forward-looking, continuous learning, to study business, improve professional standards and aesthetic level, in order to design a scientific, aesthetic, economic, application of road, to reflect the image of the city and the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城市道路网规划要求 1.要具有生长性 2.实现快慢交通分流,提高路网通达性 3.防止干路网上出现集中交通的蜂腰 4.交叉口通行能力与路段通行能力的匹配 5.重视对原有城市道路和公路的改造和协调 6.土地开发强度与道路网容量相适应 7.客货运交通分流 8.符合抗震救灾要求 环路的设置要求 1.内环路应设置在老城区或中心区的外围 2.外环路宜设置在城市用地的边界内1--2KM外,当城市放射干道与环路相交时,应规划好交叉口上的左转交通 3.大城市的外环路应是汽车专用道路 4.环路设置应根据城市地形,交通流量确定 5.环路等级不应低于主干路 6.两条环路之间的距离应大于4KM 我国城市中自行车交通的组织方式 1.自行车+步行+公共交通的绿色交通系统应该成为规模大,密度高的大城市的首选 2.自行车道路网的构成和布局 轨道交通规划 1.特点:占地省运量大速度快污染小安全舒适准点 2.规划原则:1. 与城市发展规划紧密结合符合城市总体规划的要求 2.满足城市主干道客流需求 3.线路走向沿城市干道布设符合客流集中的交通走廊联系一些重要的客流集散点 4.线路密度适当乘客换乘方便换乘次数少 5.应与常规公共交通网衔接发挥各自优势取得最大整体效置在一些关键车站应考虑轨道交通与私人交通的换乘 6.各条线路的客运负荷量要尽量均衡 7.线路选线走向充分考虑地质地貌地形条件注意保护国家重点文明古迹和保护环境 3.轨道交通与城市发展 1.轨道交通对城市发展具有引导作用 A 由于轨道交通具有较高的运行速度和较大的运量因而扩展了城市发展空间带来了城市人口的沿线集聚 B 城市轨道交通对城市空间布局结构带来突破性变化由市中心伸向郊区的放射形轨道线路引导城市沿着一条高密度的带状交通走廊发展形成指状布局形态 C 轨道交通的建设使城市原有规模不断扩大在轨道交通作用下城市的各种设施会向线路两侧集中进而导致城市中心的变迁和原有格局的变化 2.轨道交通车站对城市的影响 A 大型换乘中心处于带状发展轴的中心外此类车站附近会进行高密度开发地价不断升值成为城市新的中心区 B 不同的站间距不同的规模不同的换乘和发车间隔都会导致线路附近土地呈现出不同的开发利用形态 C 影响城市布局由于大型换乘站会发展成为市区域相对中心产生区域效应带动整个区域发展从而改变原有城市布局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城市规划的发展前景与未来 【摘要】随着城市化进程的加快,城市在发展的过程中对各方面的要求也不断增高。城市的合理规划在城市发展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本文从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出发,简述了城市未来发展的趋势和未来城市规划的展望。 【关键词】城市规划;未来;发展 随着社会的不断进步,由工业经济转向知识经济的模式,人们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也受到也一定的变化,城市的规划将经历前所未有的变革。城市的规划和发展于市民息息相关,在进行城市规划的时候应以城市的发展和认知为灵魂,对一个城市做出合理的规划目标。由于经济全球化带来多方面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工作也有一定的影响。城市的规划对城市空间结构的探索更全面,也追求安全、高效的工作、生活环境。 一、阻碍城市发展的因素 (一)环境因素 城市环境的好坏制约着城市活动的发展。目前,人类创造出大量的城市物质环境来满足人口增多和不同活动发展 的需求。虽然总体的进步可以,但是却带来巨大的污染和破坏。一方面是对自然环境的污染和破坏,另一方面是历史人

文资源遭受的损坏。城市环境的情况会严重制约着未来城市发展的标准。这里所说的城市环境包含文化、人文、教育等多方面的内容。 (二)科学技术 各个时期人类科学技术的发展和进步,都会对该地区城市的功能和发展结构有一定的影响。随着科学技术在现代化城市建设中的运用,为人们带来了高效、全面的生活帮助。科学技术的运用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的影响表现的形式 如下; 1、信息化、智能化高新技术会对未来城市的空间结构有巨大的影响,也会对人们的生活和工作由一定的影响和改变。智能化高科技的建筑形式,不但给人们创造出一个舒适、高效的生活和工作的空间,也便于合理的运用各种能源和高效的安全管理。智能化在城市中的大规模使用,会在很大程度上改变土地应用的模式。 2、高新工程技术的发展,帮助人们建造更加高层安全、便捷的楼层,开发更深层次的地下领域。原来人们探讨的海上城市、空中楼阁等不再成为幻想可以成为现实。高新科技的运用也会为城市提供无污染的新能源,具有高效率、成本低的新型运输工具等,更加快捷的为人们的生活和工作所服务。这种种的因素都会在一定程度上影响未来城市的发展形态和空间结构。

基于城市路网规划现状问题的分析

基于城市路网规划现状问题的分析 城市路网是城市交通的主要组成部分,作为整个城市系统的基础,在城市的发展和建设中扮演着极其重要的角色。城市路网规划的合理与否直接影响城市的长久发展。本文重点分析了目前城市路网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然后提出了改善的措施,为今后的城市路网规划提供了借鉴。 标签:城市路网;规划;设计 1引言 目前我國的城市道路交通运行的状况而言,车辆拥堵状况的加重、碰撞事件的增多、重大交通事故的呈现等皆直接指向道路交通的不良运营,揭示出城市道路规划的不合理性。因此一定要根据城市特色合理地设计。 2目前城市路网规划设计中存在的普遍问题 2.1路网级配结构设计不合理、支路网密度低: 路网结构是由城市中的每一条道路所形成的网络组织,城市的路网结构与交通的通行效率有着密切的关系。路网的合理结构应该是“金字塔”型,而我们国家目前很多大城市路网的结构设计不合理,多为“倒三角”或“纺锤”型,中间大,两头小,普遍缺少次干路和支路。 在我国城市交通道路网络结构,如果走错了路,那会绕很多路,花很多时间。究其原因,主要是我国许多城市的道路网都是在原有路网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由于原有路网在建设之初本身缺乏科学的预见性,再加上长期以来在道路网规划建设中,许多城市过多考虑当地交通需求过分追求形象、景观,乱建宽马路,而忽视道路网的功能结构改善。在大力推进快速路和主干路建设的同时,却忽略了城市次干道和支路网的建设,主、次干路无非机动车道、盲道,支路无人行道或人行标志,人行道被商摊和其他设施侵占,导致我国城市道路网等级级配不尽合理,引起目前许多城市交通日趋紧张。我们经常会看到这样一个现象:一条路拓宽了,修了立交桥,堵车却更严重了。 2.2交叉路路口、交通节点缺乏过渡性结构: 目前我国大多数城市没有充分重视交叉口渠化设计,尤其是一些中小城市,普遍只在交叉口进行简单的标线设置,存在大量问题。主要是设计人员的设计方案和实际情况脱节,缺乏相关的理论做指导,再加之在长期的道路建设中往往忽视机动车与非机动车的分流设计,造成交叉路口机动车、非机动车与行人相互干扰的被动局面,导致交叉口的服务水平严重下降,成为路网系统中最为脆弱的瓶颈。

上海2030年地铁规划(网络版)

上海2030年地铁规划(网络版) 1 免责申明 (1) 2 规划主体思路 (1) 3 第一套方案 (1) 4 第二套方案 (3) 5 近期论证资料 (5) 6 中长期现代服务业集聚地域一览 (8) 1免责申明 本文档整理取之于网络,还与网络,希望帮助到心之人。 所有内容未经官方证实,权当参考。 2规划主体思路 在08年1月方案21条线1053公里版本的基础上,延伸11条线,新建8条线(另外3条支线),并建设连通上海南站、龙阳路、浦东机场、虹桥枢纽、青浦枢纽、无锡硕放机场、嘉兴南站、杭州东站、杭州箫山机场的磁悬浮线,以及连通乍浦、南通、常熟等地,并呈现市域环状加上海南-金山支线的通勤铁路网。 3第一套方案 初步总结了如下图:黑色代表通勤铁路,蓝色代表快线,橘黄色代表新增线路,红色和绿色代表普通线路。

上图中2号线西延伸和13号线西延伸都应该下来一点;南北快线南段和18号线呈现平行对交;徐行-金山快线和9号线应该在洞泾车站交汇。 总的线网水平:30条线,1643公里;磁悬浮、电气化通勤铁路不算。 设置铁路特等客站:上海站、虹桥站,一等站:上海南站;二等站:上海西站、青浦站、安亭站; 三等站:金山站、浦东站、松江南站、临港站。

设置:杨行、芦潮港、闵行、外高桥四个主货场。 4第二套方案 另外一种方案: 1号线:莘庄-石洞口8A 2号线:旧青浦-诸光路(分段)-浦东站6A/8A 3号线:月浦-上海南站6B 4号线:内环线6B 5号线:莘庄-闵行开发区/南桥商务区6C 6号线:港城路-济阳路4C 7号线:罗泾-上海新国际博览中心 7B 8号线:市光路-鲁汇7C 9号线:枫泾-松江南站4B(分段)-曹路站 6B 10号线:旧青浦-久富园区(分段)-航中路/虹桥车站-高东6A 11号线:昆山陆家浜/太仓-祝桥6A 12号线:顾路-青浦新城三里河 6A 13号线:昆山锦溪-赵屯(分段)-四灶港6A 14号线:外冈-合庆8A 15号线:上大路-金山卫清路6A 16号线:虹口足球场-祝桥(分段)-临港东站 6A/4C 17号线:闵行西站-高行 6A 18号线:宝安公路-航头 6A 19号线:临港南站-东滩/横沙(分段)-城桥 4C 20号线:虹桥车站-金泽 6A 21号线:快慢线龙阳路-临港站 6A+ 22号线:(通勤列车)上海南站-乍浦 23号线:徐行-新浜6A 24号线:外冈-金山车站 6A 25号线:石洞口-空港服务区6A 26号线:赵屯-宝杨路 8A+ (除即墨路-长风商务区外,为快慢线)27号线:老港-芦潮港 4C 28号线:滴水湖环线 4C

对我国大城市发展设计服务业的思考要点

对我国大城市发展设计服务业的思考 2009-7-21 摘要: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产业综合竞争力、推动城市产业升级和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具有重要战略意义。近年来北京设计服务业取得了快速发展,初步形成了工业设计、建筑设计、服饰设计、平面设计等若干重点领域,但还有待提升。北京要通过加强宏观引导和政策扶持、促进产学研合作、促进产业国际化发展等措施。不断优化产业发展环境。进一步推动设计服务业健康快速发展。 关键词:设计服务业,竞争力,产学研合作,国际化 设计服务业是随着专业化分工程度不断深化,逐渐从制造业中分离出来形成的产业业态,是源于个人创造力,充分利用自然、工程、社会及人文科学等专业知识或技能,进行各种设计活动的产业,包含产品设计、平面设计、流行时尚设计、包装设计、建筑环境设计、工程设计、工艺美术设计、广告设计等。在知识经济时代,设计服务业由于具有高知识、高附加值和强辐射等特点。逐渐成为全球产业竞争的焦点,已经成为发达国家和地区重点发展的战略产业之一。如韩国在1998年确立了“设计韩国”战略,并在其产业发展纲要中明确提出到2010年成为世界设计强国。我国台湾地区在2004年制定出台了《设计服务业发展纲领及行动方案》,明确提出要“使台湾成为亚太地区的创意设计重镇”。 近年来,随着我国城市化进程的快速推进,北京、上海、深圳等大城市都面临着产业结构升级、城市经济转型的巨大压力。同时,大城市作为我国经济社会现代化发展程度较高、创新资源较为丰富、创新能力较强的区域,在落实国家创新战略中地位突出、责任重大。在当前全球金融危机不断蔓延,我国宏观经济增速放缓的情况下,大力推动我国大城市设计服务业的快速发展,既是实现我国大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培育新的区域经济增长点的必然选择,同时也是提升国家创新能力、增强我国在国际上的战略竞争地位的需要。北京作为我国首都,具有良好的产业发展基础和丰富的人才、科技、信息、市场等高端资源,应高度重视设计服务业在首都经济发展中的战略地位,抓住机遇大力推动设计服务业发展,成为我国大城市设计服务业发展的典型与示范。 一、设计服务业对提升我国大城市综合竞争力具有重要战略意义 大力发展设计服务业,对推动城市经济发展方式转变和产业结构升级。改善城市形象和优化城市品位。辐射带动区域经济发展等都具有重要意义,越来越多的大城市逐渐将其作为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的一项重要战略产业来发展。 (一)发展设计服务业能够迅速提升产品价值,增强产业核心竞争力 世界产业发展经验表明,优秀的设计和领先的技术创新是当今时代提升产品竞争力的关键所在。基于对人的生理、心理、生活习惯等的认知,综合考虑材料、工艺、技术、成本等因素,对产品的功能、性能、结构、形态、包装等方面进行创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浅谈城市道路设计中常见的问题 发表时间:2016-09-02T14:11:08.427Z 来源:《建筑建材装饰》2015年12月上作者:沈国禧[导读] 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将对于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改进建议。沈国禧(上海千年诚市规划工程设计股份有限公司,上海200000)摘要:本文简要阐述的几个设计中常见的问题,都是本人在道路设计时所出现过的,单独提出几个大家容易忽略或者常犯的错误进行着重总结,不仅是对自己在今后进行道路设计时起提醒作用,同时也希望同我一样年轻的设计者能与之共勉,共同进步,为今后的道路设 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关键词:道路;设计;问题前言道路的设计和建设必须和我们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协调起来,这样才能更好地贯彻可持续发展的理念。本文将对于现代城市市政道路设计中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研究,并提出一些可参考的改进建议。1城市道路设计的基本原则1.1道路运输尽可能的经济性实际上道路运输的经济性就是指道路工程的综合费用经济性和其它的运输费用时间的节省等多方面,那么需要在实践的设计中要考虑到道路的现状、公用的设施等方面的布置情况,之后在设计中在根据交通的性质、流向、车辆的流量特点、相应的结合道路的地形来布置合理的线路和断面,要尽量的使整条线路的主干道和流量大、车速要求比较高的干线平稳,另外要是对承担交通运输的次要线路,如果有一定的条件限制情况下也不一定非要必须高标准的建设,可以周中地形来进行充分利用支线的道路,可以起到合理的疏导交通的作用,最终达到节省工程费用的即可。 1.2做到确保交通流畅、保证安全与行驶速度在整个交通运行的过程中,道路的质量和交通组织的技术水平都是通过车速的高低来反映的,那么在设计中要科学合理的确定道路的性质、要适当的放大交叉口的间距、妥善组织平交道口交通、布置必要的立体交叉,力求速差较大的快、慢车分流,人流和车流之间的分隔,最终实现车辆、行人能够各行其道,确保交通车辆顺利畅通。 1.3要重视环境的保护情况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交通车辆的不断增加,导致大量的机动车车辆在道路上行驶运行,这样的话事必然会对周围的环境产生大气污染和噪音影响的,那么在进行道路设计的过程中,一定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相关规定,之后要紧密的结合道路性质和交通分隔带的设置,并且要做到城市道路网密度以保持居住建筑区与交通干道有足够的消音距离。2从道路平面设计谈起平面设计通常是设计者认为比较容易做的一个环节,而往往就是这些问题是我们这些对设计规范内容不熟悉,又毫无设计经验的设计者最容易犯的错误。比如:对于道路中心线是弯曲、非直线的道路来说,在进行设计时一般根据道路原有线形或周围建筑物红线的限制定出道路的转弯半径,虽然能够做到线形流畅,但通过与规范对照,就会发现对于道路平曲线,规范中有明确要求(某市的主干路、次干路、支路计算行车速度一般在30~50km/h),在不考虑超高的情况下,圆曲线半径要求如下:表 1圆曲线半径 还有值得注意的问题是当计算行车速度大于或等于40km/h时,半径不同的同向圆曲线连接处应设置缓和曲线。上述问题只要查阅规范就可避免。3在纵断面设计中经常出现的问题道路纵断面设计是整个道路设计中的重点、难点所在,也是道路设计是否合格的关键步骤。第一个问题就是注意道路标高与地面排水、地下管线、两侧建筑物等的配合,刚开始做道路设计时并没有意识到踏勘现场的重要性,去了现场后只是走马观花的匆匆看一遍了事,直到在纵断面设计时无从下手才真正意识到勘察道路周边环境等的重要性。比如:纵断面设计时,尤其是新建道路设计,且周围建筑物、基础设施等已经存在的情况下,一定要注意建筑物防水坡的高程、行道树露出地面处的高程,以及道路两侧已经存在的地下室、采光井,纵断面拉完坡后要根据路面横坡反推出到这些特征物时的高程,否则出现道路设计高高出地下室很多或者挖出行道树树根等情况就很麻烦了,要不厌其烦地反复、逐个计算出这些特殊点的高程,以保证设计的安全性。第一个问题就是在进行新建道路设计时,一定要按照设计规范要求进行,道路纵坡坡度大于或等于3%,纵坡的坡长要大于相邻两个竖曲线切线长度之和。表2

道路网规划与设计

道路网规划与设计研究 【摘要】道路系统的规划是城市交通规划的主要方面。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网中最基本的网络,其他网络往往是依附于道路网而存在,例如公交网、轨道交通网、货运网等,道路网的功能结构必须为其他网络的敷设创造必要的基础。城市道路网络规划是否科学合理直接影响到道路交通系统是否能适应社会经济的发展、各交通方式是否能相互协调并密切配合、道路网布局是否能产生最佳的社会经济效益、人和物的出行是否方便、迅速、舒适、经济和安全。合理规划城市道路网结构将会对改善居民出行条件、解决城市交通拥堵、节约土地资源、促进节能减排、引导城市布局调整、推动城市经济发展发挥重要作用。 【关键词】城市道路功能结构等级结构轨道交通道路密度道路级配路网布局路网容量 引言 道路网络是城市综合交通网中最基本的网络,其他网络往往是依附于道路网而存在,例如公交网、轨道交通网、货运网等,道路网的功能结构必须为其他网络的敷设创造必要的基础。道路网规划指的是在交通规划基础上,对道路网的干、支道路的路线位置、技术等级、方案比较、投资效益和实现期限的测算等的系统规划工作。城市道路网在城市社会经济发展过程中的重要性是不容质疑的,对城市道路网布局规划的研究也很多,总的来说,主要有道路密度、道路级配、路网布局、路网容量。城镇道路网规划根据交通量(客运与货运)大小,按道路功能分类,分别主次,合理规划,组成系统,保证交通运输。道路网分城市道路网和公路网。城市道路网由城镇管辖范围内的各种不同功能的干道和区域性道路所组成,它是城市总体规划布局的骨架,可为各种交通工具提供安全、迅速、经济、舒适的行驶条件。城市道路对于城市的通风、日照、绿化、排水、公用事业管线敷设和建筑面貌等多方面起着重要作用,在城市总体规划中必须合理解决好道路网布局。 1 路网结构的含义 兴起于1960 年代中期并波及世界的结构主义认为,任何客观的研究对象都有

浅谈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合方法

浅谈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合方法 摘要:本文基于笔者多年从事城市公路路网路线设计的相关工作经验,以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合理性为研究对象,研究探讨了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的研究方法,论文首先分析了城市道路级配的影响因素,进而探讨了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确定方法,最后给出了城市道路级配合理性的研究方法,全文是笔者长期工作实践基础上的理论升华,相信对从事相关工作的同行有着重要的参考价值和借鉴意义。 关键词:城市道路等级级配;合理性;影响因素 合理的城市道路网应由快速路、主干路、次干路和支路以合理的级配比例和衔接方式构成,各类道路应各司其责,有机结合,实现道路功能等级结构的协调统一。 1 城市道路级配影响因素分析 从国内主要城市道路网络级配的对比分析来看,特定的路网级配是自然历史条件、城市区位条件、经济发展模式、城市空间布局、城市交通模式等诸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这些影响因素,按其作用于道路网络级配的方式可分为直接影响因素(如道路网络形态)和间接影响因素(如经济发展模式);按其作用于城市道路网络的位置可分为外部影响因素(如城市区位条件)和内部影响因素(如城市用地分布)。各种因素在影响道路级配的同时,也受到道路级配改变所带来的反作用。交通系统是一个开放式的复杂巨大的系统,各子系统共生共容,在相互作用中不断进化。 (1)外部间接影响因素。 外部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交通区位、经济发展模式、社会历史条件等。城市交通区位决定了城市对外交通的模式、街接条件以及所应面对的过境交通压力。城市经济发展模式,一方面影响城市对外交通的客、货运结构和货品组成,另一方面决定了城市经济发展水平。与此同时,社会历史所形成的城市空间布局、重要人文古迹分布也对城市道路网级配具有直接或间接的影响。 (2)外部直接影响因素。 外部直接影响因素主要包括:城市对外交通模式、街接方式以及城市空间布局。城市对外交通是城市形成与发展的重要条件,城市内部交通只有与对外交通编制成为一张有机结合的交通网络,才能充分发挥城市的基本功能。因此,城市对外交通街接枢纽和交通模式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城市对外出口快速路、主干路的选位和数量。 2 城市道路等级级配的确定

简析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简析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摘要: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商业建筑的兴起是现代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在 我国现代建筑设计中,商业建筑已经成为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要代表。然而, 当前我国商业建筑设计与发达国家相比,在商业经营、空间形态上仍然存在着较 大的差距。这对设计师在进行商业建筑设计时提出了了更高的要求。本文结合现 代商业建筑发展现状,分析商业建筑设计要点,探讨了商业建筑设计的创新与发展。 关键词:商业建筑;创新;发展 引言:城市商业中心的形成和发展是城市、社会、经济和科技等领域综合作 用的产物,经历了由计划经济到市场经济的过度,现代商业建筑有着不同的时代 和地域特征,对商业建筑设计进行创新使得不同风格流派的出现,更加符合现代 人们的心理和审美要求,以促进商业建筑设计的发展。 一、现代商业建筑发展现状 在我国的早期,商业空间划分为营业、仓储,以及辅助等几个部分,这种形 式把顾客流动空间以及售货空间严格地进行区分开来,这也是一种封闭的购物售 货模式。伴随着人们的生活方式的不断变化,购物质量的提高,以及随着科学技 术的发展,新技术的不断提高,这种原始的构物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现代人的消 费心理了。于是便出现了一些顾客流动空间及营业员工作空间的相融和渗透,由 此涌现了新的空间概念,并且逐渐的体现出了以人为本的经营模式以及经营思想。 在我国,商业建筑是一个城市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一个城市充满活力的重 要代表,它更加具有公共性与开放性,聚合了多样化的特点,成为了一个地区发 展的源动力之一。在我国经济不断发展的今天,伴随着房地产热,对于用房居住 功能上的要求,也呈现出了迅猛的势头,许多新兴楼盘鳞次栉比耸立在城市的中央,居住人口的数量以及素质的不断上升,对于住房质量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其 中商业配套设施,更加提升了城镇人文品位,从而也改善了投资环境,这些对于 城市的发展,都有积极意义。 二、商业建筑设计要点分析 1.商业建筑选址。商业建筑选址是否得当,影响着商业项目投资企业的经济 效益、经营目标、经营策略和发展前途。不同的区位具有不同的社会环境、地理 环境特点,决定着顾客的来源和特点、经营的商品与价格、促销活动的选择等。 商业建筑选址得当,就会产生相应的“地利”优势,成为产生良好经济效益的重要 基础。商业建筑选址一经确定,并购入土地,便具有一般大型不动产所具有的资 金投入巨大性、资金回收长期性、地址不可变更性和基地情况独特性等特点。所以,对商业建筑的选址要深入调查,多方面研究,周密考虑。 2.交通流线组织。尽量在周围设置足够的人流、车流集散空间和缓冲空间, 它作为室内外的一种过渡,可避免同城市道路发生冲突。出入口的设置处理,也 是交通组织的主要内容之一,由于商业建筑往往靠近城市干道,这就涉及到其出 入口与城市干道交通相协调的问题,处理不当,将影响到商业综合体自身的正常 运转和城市干道交通的运行。 3.建筑功能与空间。商业建筑本身的功能组合十分复杂,多种业态使用功能 的平衡与协调需要充分考虑。对于商业、居住、办公相互混合的综合体项目,处 理的难度会更大。商业及公寓部分经常布置于建筑低端,办公和酒店放在高端。 这种设计的好处可以便于楼体管线的布置;低端平层中让出的核心筒位置有利于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