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完整版)机械电子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机械电子毕业课程设计
(完整版)机械电子毕业课程设计

机械电子课程设计

题目:数控平台设计

目录

机械部分

设计任务 (2)

总体方案设计 (3)

导轨的选用 (4)

滚珠丝杠、轴承的选用及核

算 (5)

步进电机、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13)

电气部分

步进电机简介 (16)

高耐压、大电流复合晶体管IC—ULN2003简介 (16)

单片机硬件接线图以及IO分配 (20)

单片机程序 (20)

设计感想 (24)

参考文献 (25)

一、设计任务

1.1设计任务介绍及意义

(一)课程设计题目

机电传动单向数据平台设计

(二)主要内容包括

(1)机械传动结构设计(2)电气测控系统

(三)课程设计意义:

⑴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独立进行机

电控制系统(产品)的初步设计工作,并结合设计或试验研究课

题进一步巩固和扩大知识领域。

⑵培养学生搜集、阅读和综合分析参考资料,运用各种标准和

工具书籍以及编写技术文件的能力,提高计算、绘图等基本

技能。

⑶培养学生掌握机电产品设计的一般程序和方法,进行工程师

基本素质的训练。

⑷树立正确的设计思想及严肃认真的工作作风。

1.2设计任务明细:

⑴电机驱动方式;步进电机、直流伺服电机、交流伺服电机

⑵机械传动方式:螺旋丝杆、滚珠丝杆、同步皮带、链传动;

⑶电气控制方式:单片微机控制、PLC控制;

⑷功能控制要求:速度控制,位置控制;

⑸主要设计参数:单向工作行程——1800、1500、1200 mm;

移动负载质量——100、50 kg;

负载移动阻力——50、100 N;

移动速度控制——6、12 mmin

1.3设计的基本要求

⑴方案设计:根据课程设计任务的要求,在搜集、归纳、分析资料的基础

上,明确系统的主要功能,确定实现系统主要功能的原理方

案,并对各种方案进行分析和评价,进行方案选优。

⑵总体设计:针对具体的原理方案,通过对动力和总体参数的选择和计算,

进行总体设计,最后给出机械系统的控制原理图或主要部件

图(A2一张)。

⑶电气原理图:根据控制功能要求,完成电气控制设计,给处电气控制电

路原理图(A3图一张)。

⑷成果展示:课程设计的成果最后集中表现在课程设计说明书和所绘制的

设计图纸上,完成课程设计说明书一份,字数为3000字以

上,设计图纸不少于两张。

⑸绘图及说明书:用计算机绘图或手工绘图,打印说明书。

二、总体方案设计

2.1设计基本依据

步进电动机是一种用电脉冲信号进行控制,并将电脉冲信号转换成相应的角位移或位移的控制电机。它的直线位移量或角位移量与电脉冲数成正比,所以电机的线速度或转速也与脉冲频率成正比,通过改变脉冲频率的高低就可以在很大的范围内调节电机的转速,并能快速启动、制动和反转,同时电机的运动方向取决于控制绕组的通电顺序。步进电动机适合于作为数字控制系统的伺服元件。混合式步进电动机步距角小,启动和运行频率较高;消耗功率小。

滚珠丝杆螺母副是数控机床中回转运动转换为直线运动的常用装置。它以滚珠的滚动代替丝杆螺母副中的滑动,摩擦力小,具有良好的性能。滚珠丝杆的主要工作原理是在丝杆和螺母上加工有弧形螺旋槽,当它们套

装在一起时便形成螺旋管道,并在滚道内装满滚珠。而滚珠则沿滚道滚动,并经回珠管道作周而复始的循环运动。回珠管道两端还起挡滚珠的作用,以防止滚珠沿滚道掉出。特点:①摩擦阻力小,传动效率高(一般在90%以上);②运转平稳,启动时不颤动,低速时不爬行;③螺母和螺杆经调整预紧,可以得到很高的定位精度()重复定位精度()并可以提高轴向刚度④工作寿命长,不易发生故障。适用于金属切削机床、测试机械、仪器的传动螺旋和调整螺旋等。

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可靠性高、抗干扰能力强,能抗诸如电噪声、电源波动、振动、电磁干扰等的干扰,能抗1000V、1脉冲的干扰,能在高温、高湿以及空气中存有各种强腐蚀物质粒子的恶劣环境下可靠地工作,PLC能够承受电网电压的变化,即使在电源瞬时断电的情况下,仍可以正常工作。另外PLC是通过软件实现控制的,其控制程序编在软件中,实现程序软件化,因而对于不同的控制对象都可以采用相同的硬件配置。PLC 提供标准通信接口,可以方便地进行网络通信。而且PLC体积小、能耗低、便于机电一体化。通过PLC可以实现对步进电动机的控制,实际上控制时电动机的转动受脉冲控制。利用PLC产生高速脉冲串,调节脉冲频率,从而实现步进电动机启动加速、恒速运行、减速停止过程。

2.2总体方案确定,参数初设如下:

⑴电机驱动方式:步进电机

⑵机械传动方式:滚珠丝杠

⑶电气控制方式:单片机控制

⑷功能控制要求:速度控制

⑸主要设计参数:单向最大工作行程——1500mm

移动负载质量——100kg;定位精度0.01mm

负载移动阻力——100N;移动速度控制——6

空载移动速度——12mmin;

选用矩形导轨;工作台滑动摩擦系数;

丝杠两端为固定支撑(F-F),每个支座安装圆锥滚子轴承,

三、导轨的选用

导轨设计要求

导轨是机床的关键部件之一,其性能好坏,将直接影响机床的加工精度、承载能力和使用寿命。导轨设计应满足:导向精度、耐磨性、低速运动平稳性、刚度、结构简单、工艺性好、便于间隙调整、具有良好的润滑和防护等要求。

导轨设计程序及内容

1)根据机床的工作条件、性能特点,选择导轨的结构类型、截面形状和结构尺寸。

2)计算导轨面的平均压强和最大压强,选择导轨材料、表面精加工方法和热处理方法,以及摩擦表面的硬度匹配。

3)设计导轨间隙调整装置。

4)设计导轨的润滑系统及防护装置。

5)确定导轨的精度和技术要求。

直线滑动矩形导轨

结构尺寸单

H B B1 A h h1 b

20 60 16 160 12 19.5 6

镶条导

轨材料与热处理灰铸铁时效处理

安装,进行预拉伸。

四、机械传动系统设计及核算

滚珠丝杠、轴承的选用及核算

计算项目单位计算依据计算结果

1 丝杠载荷:

导轨摩擦力

切削时载荷

移动阻力

N

N =100

150

250

2 电机转速

丝杠最大转

rmin

rmin

初步选择电机转速为1000rmin

初步设电机与丝杠之间没有减速器,

转速不变

1000

1000

3 丝杠导程mm 工作台最大速度:

max

12/min12000/min

V m mm

==12

4 当量转速

当量负荷rmin

rmin

不考虑强力切削、精铣、一般铣等情

况下转速的区别

1000

250

5 确定预期额

定动载荷

(1)按

寿

N

N

预期寿命

精度系数

可靠度系数

载荷系数

额定动载荷

15000

0.9

1

1

2682

(2)按最大

轴向载荷计

预期额定动

载荷

N 预加载荷系数1675

2682

6 估算丝杠最

大允许轴向

变形量

定位精度为0.01mm

2

7

估算滚珠丝

杠副的底径

1.2 1.215001412

h

L P

=?+=?+?

行程

2

1501968

0.0390.039

2

u

m

m

F L

d

δ

?

≥=?

1968

14.98

8 样本选取

考虑长径比选取FFZD4006滚珠丝杠

1圈×2列

FFZD4006

1圈×2列

9 材料及热处

丝杠材料:42CrMo

高、中频加热,表面淬火

螺母材料:ZCuSn0Zn2

高、中频加热,表面淬火

42CrMo

ZCuSn0Zn

2

10 滚珠丝杠副

的主要几何

尺寸

螺距:

公称直径:

滚珠直径:

偏心距:

螺杆大径:

0.2400.2 3.969

w

d d d

=-?=-?

螺杆小径

10

0.22

400.20.14032 2.1829

s

d d

e r

=+-

=+?-?

12

40

3.969

2.1829

0.1403

39.2062

35.9148

11 确定预紧滚

珠丝杠副的

预紧力

83.33

12 预拉伸滚珠

丝杠副

(1)行

(2)预

N

行程补偿:

温度变化:

线胀系数:

有效行程:

+~15001012

u h

l=?=+?

行程(814)P

行程补偿:

6

311.8101620

l u

c ta l-

=?=???

预拉伸力:

22

1

1.95 1.95335.9148

t

F td

=?=??

3

1620

0.0573

7545

13 螺纹丝杆螺

纹长度长度

余程:

螺纹长度:

为加工方便取=1720

48

1716

1720

14 支撑长度支撑跨距应大于1800

15 寿命校核

基本额定动载荷

查表:

寿命系数:

11

33

(/500)(15000/500)

h h

K L

==

转速系数:

16300

3.1072

0.3217

1

1133

(33.3/)(33.3/1000)n m K n ==

载荷系数:

硬度影响系数 因材料的硬度为60 故查表得: 短行程系数:查表得

(/)(3.1072/0.3217)1h n F H l K K K K K F =????

1 1 777.067

2 合 格

16

静载荷计算

N

硬度影响系数:

校核条件:

基本额定静载荷:

1 250 47600 合格

螺杆强度校核T=251.3 94

N*mm 0.5728 校核通过

17

临界载荷校核N

长度系数:

最大工作长度:

危险截面惯性半径:

因95。7822>85 ,故

弹性模量:E=207000

0.5

1720

8.9787

95.7822

207000

81670

225369

7795

校核通

18

19 螺杆系统刚

性计算

Nm

m

轴向载荷使导程产生的变形

转矩使导轨产生的变形

材料剪切模量G=83000

预紧力产生的变形

钢球数z=30

Nm

m

1圈×2列

钢球总数Z=60

载荷分布不均匀系数

变形

总刚度:

//()250/(6.029810)

i SF SM a

a

K F F

δδδδ-

==++=?

414610

20 横向振动校

rmin 临界转速

查表系数=4.730

令=1610

3578

校核通

21 效率 1

由旋转运动变为直线运动时

又因

将数据带入求得

0.9501

22 轴承的选用

初选轴承型号为:圆锥滚子轴承33207

轴承参数:轴承内径d=35 (mm)

轴承外径D=72 (mm)

轴承宽度B=28 (mm)

基本额定动载荷C=82500 (N)

基本额定静载荷Co=102000 (N)

极限转速(脂) nlimz=5300 (rmin)

33207

35

72

28

82500

102000

5300

23 轴承的受力

参数

径向力Fr=0 (N)

轴向力Fa=7745 (N)

圆周力Ft=0 (N)

轴颈直径d1=35 (mm)

转速n=1000 (rmin)

要求寿命Lh'=15000 (h)

温度系数ft=1

润滑方式:脂润滑

7745

35

1000

15000

1

脂润滑

23 计算轴承受

N

轴承1径向支反力Fr1=91.12 (N)

轴承1轴向支反力Fa1=73.85 (N)

轴承2径向支反力Fr2=91.12 (N)

轴承2轴向支反力Fa2=7818.85 (N)

91.12

73.85

91.12

7818.8

5

24 计算当量动

载荷

N 当量动载荷P1=109.34 (N)

当量动载荷P2=5832.81 (N)

109.34

5832.81

25 轴承寿命小时

()

对滚子轴承

寿命114105

26 校核结果

小时

()

因丝杠的运动方向为两个方向,故两轴承

的受力均等

寿命相同

因114105>15000, 故校核成功

符合要

五、步进电机、联轴器的选择与校核

序号计算项目单位计算依据计算结

1 联轴器的

选择初选YL1式凸缘联轴器,其转动惯量两孔径:d1=14,d2=22

轴孔长度:L1=32mm

L2=52mm

外径:D=71mm

2 外加总转

动惯量丝杠的转动惯量

丝杠密度:

丝杠体积:

22

0.04

() 3.14() 1.8

22

d

V l

π

==??

=0.00226

丝杠质量:m==17.1308(kg)

丝杠转动惯量:

22

17.13080.02

0.0034

122

mr

J

?

===

直线运动部件的转动惯量

直线速度:

0.0034

0.0018

0.0052

目录 第1章绪论 (3) 第2章设计总体方案 (4) 2.1设计要求 (4) 2.2 设计思路 (4) 2.3 设计方案 (4) 第3章硬件电路设计 (5) 3.1 A/D转换模块 (5) 3.1.1 逐次逼近型A/D转换器原理 (5) 3.1.2 ADC0808 主要特性 (6) 3.1.3ADC0808的外部引脚特征 (6) 3.1.4 ADC0808的内部结构及工作流程 (7) 3.2 单片机系统 (9) 3.2.1 AT89C51性能 (9) 3.2.2 AT89C51各引脚功能 (9) 3.3 复位电路和时钟电路 (10) 3.3.1 复位电路设计 (10) 3.3.2 时钟电路设计 (11) 3.4 LED显示系统设计 (12) 3.4.1 LED基本结构 (12) 3.4.2 LED显示器的选择 (13) 3.4.3 LED译码方式 (14) 3.4.4 LED显示器与单片机接口设计 (14) 3.5 总体电路设计 (15) 第4章程序设计 (17) 4.1 程序设计总方案 (17) 4.2 系统子程序设计 (17)

4.2.1 初始化程序 (17) 4.2.2 A/D转换子程序 (17) 4.2.3 显示子程序 (17) 4.2.4程序代码 (17) 第5章总结 (20) 参考文献 (21) 致谢 (22)

第1章绪论 什么是数字电压表?数字电压表就是采用数字化技术,把需要测量的直流电压转换成数字形式,并显示出来。通过单片机技术,设计出来的数字电压表具有精度高,抗干扰能力强的特点。通过网上资料显示,目前由各种A/D转换器构成的数字电压表已经广泛的应用于电工测量,工业自动化仪表等各个领域。 在电量的测量中,电压、电流和频率是最基本的三个被测量,其中电压量的测量最为经常。而且随着电子技术的发展,更是经常需要测量高精度的电压,所以数字电压表就成为一种必不可少的测量仪器。数字电压表简称DVM,它是采用数字化测量技术,把连续的模拟量转换成不连续、离散的数字形式并加以显示的仪表。由于数字式仪器具有读数准确方便、精度高、误差小、测量速度快等特而得到广泛应用。 目前,数字电压表的内部核心部件是A/D转换器,转换的精度很大程度上影响着数字电压表的准确度,因而,以后数字电压表的发展就着眼在高精度和低成本这两个方面。 本文是以简易数字直流电压表的设计为研究内容,本系统主要包括三大模块:转换模块、数据处理模块及显示模块。其中,A/D转换采用ADC0808对输入的模拟信号进行转换,控制核心AT89C51再对转换的结果进行运算处理,最后驱动输出装置LED显示数字电压信号。

本科生毕业论文(设计)格式要求(2008届开始启用) 注意: (1)本课程设计采用我校毕业论文格式进行,同学们要善于设置word的样式进行版面控制;下文有删除线的文字可不用出现在课程设计文档中。 (2)可最晚在七月25日把电子文档交到数字大学城,纸质文档可在开学三天内交到院系办公室。 (3)要求同时把网站发布在云平台上,百度开发中心与sina云平台已支持Java。 (4)论文撰写按照软件工程,有需求分析,系统分析与设计等步骤 (5)word文档不要超过2~3M,至少13页以上,文件太大一般是图片太多引起,可使用word提供的图片压缩命令来减少文件大小。 选择“文档中的所有文件” (6)电子版文件命名“学号_姓名_课程设计.doc”,如“201011313202_张三_课程设计.doc”。 1.本科毕业论文(设计)形式结构 封面 前置部分学生承诺书 中文摘要 目录 前言 论文(设计)形式结构主体部分正文 讨论(或结语) 参考文献 英文摘要

附录部分附录 致谢 注:学生成绩评定表放在最后,并装订成册 2.排版与装订 2.1 页面大小:全部采用A4纸。(正反面打印) 2.2 行距:全部采用1.5倍行距(图表除外)。(课程设计使用 ... ...行距) .......1.2 2.3 页码:每页下端居中,全部采用阿拉伯数字排序,如1,2,3等。 2.4 摘要(包括关键词)、目录应分页。 2.5 页眉:全部不加页眉。 2.6 页面设置:页边距上下左右各用2.4cm。 2.7 论文封面:同全校统一发放的封面纸。 2.8 装订:一律左侧装订(除首页封面,全部双面打印)。 3.封面 3.1 学生可根据论文内容,分别选用“仲恺农业技术学院毕业论文”或“仲恺农业技术学 院毕业设计”封面,封面格式可从校园网教务处网页“教务下载”中下载,并按格式 填写内容,网址为:https://www.360docs.net/doc/e417691983.html,/party/educational/xiazai/pingguxz/lwfm.doc 3.2 毕业论文或毕业设计题目一般不超过20个汉字。如题目太长,建议采用副标题。如. 2.人或多人同做一个大项目论文(设计),题目相同时一定要采用副标题...............................。 3、在校园网上下载封面后,在各栏目中空2个中文字距输入汉字,字体为宋体小3号字。 注意:课程设计封面,只需简单置换毕业论文设计中的“毕业论文”即可。 4.中文摘要 5.1 摘要置于封面之后,自成一页。 5.2 摘要页不写毕业论文(设计)题目。 5.3“摘要”两字用黑体4号字居中,字与字之间留4个中文字距。 5.4 摘要正文用宋体小4号字。 5.5 摘要字数为150-300字之间。 5.6 “关键词”三个字用黑体小4号字,与摘要正文左对齐。关键词要求为学术词语。

《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课程性质:集中实践教学环节必修课程 学分:2 学时:2周 授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适用专业:机电一体化专科专业 预修课程:《机械制图》,《高等数学》,《材料与金属工艺学》,《理论力学》,《材料力学》、《机械原理》。 开设学期:第三学期 一、课程设计教学目的与基本要求: 1.教学目的: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是对机械类专业学生进行的一次设计实践性教学环节。其主要目的是进一步巩固、理解并初步运用所学知识,在接触和了解工程技术实际(如工程设计方法、工程设计资料等)的基础上,对学生进行较为系统的设计方法训练,以达到初步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实际工程问题的能力。 2.基本要求:机械原理课程设计实质上是进行机构运动简图的设计。因此,它的基本要求是:提出设计方案、选用机构类型及其组合,确定运动学尺寸、进行运动分析和动态静力分析、飞轮转动惯量的计算等等。完成必要的计算机三维绘图或编程、图纸绘制和编写设计计算说明书。机械原理课程设计中,作图求解或解析的方法均可采用。 二、课程设计内容及安排: 1.主要设计内容:课程设计内容可根据专业要求从以下项目中选定: (1)运动方案设计 (a)工作原理和工艺动作分解; (b)机械运动方案的拟定; (c)机械执行机构的选择和评定(连杆机构的设计及分析、凸轮机构设计、齿轮机构或轮系设计、其它基本机构设计); (d)根据工艺动作和协调要求拟定运动循环图; (e)机械传动系统的设计选择和评定; (2)执行机构尺寸设计

(a)执行机构各部分尺寸设计; (b)机构运动简图; (c)飞轮转动惯量的确定; (d)机械动力性能的分析计算。 (3)编写设计说明书。 (4)答辩。 2.时间安排:在机械原理课程和其它先修课程完成后,安排2周时间进行机械原理课程设计。 三、指导方式:集体辅导与个别辅导相结合 四、课程设计考核方法及成绩评定: 1.考核方式:根据设计图和设计说明书及答辩进行成绩评定,不再考试。 2.成绩评定:由1~2名教师组成答辩小组,对学生完成的设计图和设计计算说明书的内容进行提问,并根据学生回答问题的正确性以及设计内容,按优秀、良好、中等、及格和不及格进行评分。 五、课程设计教材及主要参考资料: [1]牛鸣岐主编.《机械原理课程设计手册》.重庆大学出版社,2001年 [2]郑文纬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1997年 [3]孙桓主编.《机械原理》第7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6年 [4]朱理主编.《机械原理》第1版.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年 大纲撰写人签字:学院章 学院负责人签字:年月日

克拉玛依职业技术学院 毕业设计 题目 专业 班级 学号 学生姓名 指导教师

摘要 摘要部分说明: “摘要”是摘要部分的标题,不可省略。 标题“摘要”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摘要”;或者手动设置成字体:黑体,居中;字号:小三;1.5倍行距,段前为0行,段后1行。 设计摘要是设计的缩影,文字要简练、明确。内容要包括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单位制一律换算成国际标准计量单位制,除特殊情况外,数字一律用阿拉伯数码。文中不允许出现插图,重要的表格可以写入。 摘要正文选用模板中的样式所定义的“正文”,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或者手动设置成每段落首行缩进2个汉字,字体:宋体,字号:小四,行距:多倍行距 1.25,间距:前段、后段均为0行,取消网格对齐选项。 篇幅以一页为限,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与摘要之间空一行。 “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黑体,小四。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关键词之间用分号间隔,末尾不加标点。

1 正文格式说明 (1) 1.1 设计格式基本要求 (2) 1.2 设计页眉页脚的编排 (2) 1.3 设计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3)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3)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5) 2.1 图的格式说明 (5) 2.1.1 图的格式示例 (5)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6) 2.2.1 表的格式示例 (6) 2.2.2 表的格式描述 (7) 2.3 公式的格式说明 (7) 2.3.1 公式的格式示例 (7) 2.3.2 公式的格式描述 (8) 2.4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8) 2.4.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示例 (8) 2.4.2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8) 2.4.3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8) 2.4.4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示例 (9) 2.5 量和单位的使用 (9) 2.5.1 使用方法 (9) 2.5.2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定计量单位 (9) 2.6 规范表达注意事项 (11) 2.6.1 名词术语 (11) 2.6.2 数字 (11) 2.6.3 外文字母 (12) 2.6.4 量和单位 (12) 2.6.5 标点符号 (12) 3 打印说明 (13)

电子测量课程设计报告 双脉冲发生器 学院: 班级: 学号: 姓名:

一、实验目的 1、设计内容: 设计一个双脉冲发生器,要求信号输出短路电流大于20mA,输出波形如下所示: 2、设计要求: ①周期要求如上图所示。 ②脉冲峰值大于10V。 二、设计思路和原理 1、基本设计思路 为得到课程设计要求的双脉冲波形图,可以经过下面步骤得到: (1)得到周期10ms的方波1; (2)得到周期40ms的方波2; (3)方波1与方波2“与”得到基本二脉冲波形; (4)设计一个放大电路,对基本二脉冲波形进行放大,使它的峰峰值达到10V 以上。 2、方案设计 (1)方波1发生电路设计: 要得到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可以选择利用两个与非门和RC构成多谐振荡器,它只能产生占空比为50%周期T约为2.2RC(R1=R2=R,C1=C2=C)如下图所示,通过设置RC参数产生满足条件的方波。 该电路有两种过程。其一是正反馈过程。非门G1和非门G2均处于非高电平或低电平,而A点电压u A上升时,G1输出电压u~Q下降,通过C1的耦合使B点电压u B下降,使G2输出电压u Q上升,又通过C2的耦合使u A再上升,最

终使~Q降到低电平,Q升到高电平。这个过程时间很短,是瞬间完成的。其二是暂稳态过程。正反馈过程完成后,两个电容开始按指数规律充放电,当其中之一达到阈值电压时,电路又进入正反馈,结果是达到另一个暂稳态,如此往复循环,形成振荡。若电路对称,即R1=R2=R,C1=C2=C,则输出方波,其重复周期为T=2t=2.2RC。 (2)方波2发生电路设计: 将方波1经过二分频电路得到周期为40ms的方波2。 (3)放大电路设计: 综合考虑,选择了共射极放大电路,其放大效果最佳,但产生相位相反的输出电压,因此进行逻辑“与”的时候选择了逻辑“与非”。 3、方案设计原理图 三、仿真的波形: 1、周期10ms占空比50%的方波1:

课程设计KCJ5支架设计

JIU JIANG UNIVERSITY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 院系机械与材料工 程学院 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 化 姓名 年级 指导教师

二零一零年六月

机械制造技术课程设计任务书 机械与材料工程学院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专业2008年级 学生姓名: 题目:设计KCSJ-05 支架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及典型夹具(大批量生产) 主要内容: 1.绘制零件图及零件的毛坯图 (A3) 2.设计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规程,并填写: (1)整个零件的机械加工工艺过程卡(A4); (2)所设计夹具对应工序的机械加工工序卡(A4)。 3.设计某工序的夹具一套,绘出总装图(A2)。 4.编写设计说明书。 指导教师: 班级: 学生: 2010年6月 17 日

目录 第1章零件分析 (1) 1.1零件的作用 (1) 1.2零件的工艺性分析和零件图的审查 (1) 第2章选择毛坯 (1) 2.1确定毛坯的成形方法 (1) 2.2铸件结构工艺性分析 (1) 2.3铸造工艺方案的确定 (2) 2.4铸造工艺参数的确定 (2) 第3章工艺规程设计 (2) 3.1定位基准的选择 (2) 3.2制订工艺路线 (2) 3.3选择加工设备及刀、夹、量具 (5) 3.4加工工序设计 (7) 3.5填写加工工艺卡片 (13) 第4章夹具设计 (14) 4.1确定设计方案 (14) 4.2机械加工工序卡 (16) 4.3绘出总装图 参考文献 (17)

序言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是在学完了机械制造工艺学(含机床夹具设计)和大部分专业课,并进行了生产实习的基础上进行的一个教学环节。这次设计使我们能够综合运用机械制造工艺学中的基本理论,并结合生产实习中学到的实践知识,独立分析和解决工艺问题,初步具备了设计一个中等复杂程度零件(转速器盘)的工艺规程的能力和运用夹具设计手册与图表等技术资料及编写技术文件等基本技能的一次时间机会,为今后的毕业设计及外来从事的工作打下良好的基础。 由于能力所限,经验不足,设计中还有许多不足之处,希望各位老师多加指导。

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报告设计题目:直流稳压电源设计 专业电子信息科学与技术 班级电信092 学号 200916022230 学生姓名夏惜 指导教师王瑞 设计时间2010-2011学年上学期 教师评分 2010年月日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目录 1.概述 (2)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2)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2) 2.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的内容 (4) 2.1变压电路设计 (4) 2.2整流电路设计 (4) 2.3滤波电路设计 (8) 2.4稳压电路设计 (9) 2.5总电路设计 (10) 3.总结 (12) 3.1所遇到的问题,你是怎样解决这些问题的12 3.3体会收获及建议 (12) 3.4参考资料(书、论文、网络资料) (13) 4.教师评语 (13) 5.成绩 (13)

昆明理工大学津桥学院模拟电子技术课程设计 1.概述 电源是各种电子、电器设备工作的动力,是自动化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直流稳压电源是应用极为广泛的一种电源。直流稳压电源是常用的电子设备,它能保证在电网电压波动或负载发生变化时,输出稳定的电压。一个低纹波、高精度的稳压源在仪器仪表、工业控制及测量领域中有着重要的实际应用价值。 直流稳压电源通常由变压器、整流电路、滤波电路、稳压控制电路所组成,具有体积小,重量轻,性能稳定可等优点,电压从零起连续可调,可串联或关联使用,直流输出纹波小,稳定度高,稳压稳流自动转换、限流式过短路保护和自动恢复功能,是大专院校、工业企业、科研单位及电子维修人员理想的直流稳压电源。适用于电子仪器设备、电器维修、实验室、电解电镀、测试、测量设备、工厂电器设备配套使用。几乎所有的电子设备都需要有稳压的电压供给,才能使其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家用电器中的电视机、音响、电脑尤其是这样。电网电压时高时低,电子设备本身耗供电造成不稳定因家。解决这个不稳定因素的办法是在电子设备的前端进行稳压。 直流稳压电源广泛应用于国防、科研、大专院校、实验室、工矿企业、电解、电镀、充电设备等的直流供电。 1.1直流稳压电源设计目的 (1)、学习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法; (2)、研究直流稳压电源的设计方案; (3)、掌握直流稳压电源的稳压系数和内阻测试方法。 1.2课程设计的组成部分 1.2.1 设计原理

电子测量与技术 小论文 姓名:________ 学号:_______ 班级:___________ 题目:示波器和信号发生器 摘要: 测量是无处不在的,日常生活、工农业发展、高新技术和国防现代化建设都离不开测量,科学的发展与进步更离不开测量。电子测量是泛指以电子技术为基础手段的一种测量技术,除了对各种电量、电信号以及电路元器件的特性和参数进行测量外、它还可以对各类非电量进行测量。按照测量的性质不同,可以将电子测量分为时域测量、频域测量、数据域测量和随机量测量四种类型;按照测量方法的不同,电子测量又可以分为直接测量、间接测量和组合测量三类。并且测量总是在不同的基准下进行。因此,计量基准一般分为如下三种;主基准、副基准、工作基准;2.阻抗测量包含哪些;电阻、电容、电感阻抗的测量,电阻阻抗测量方法:伏;3.误差的特点和性质;按照误差的特点和性质,误差可分为系统误差、随机误;系统误差的主要特点是:只要测量条件不变,误差即为;随机误差的特点是:不易发觉,不好分析,难于修正,;粗差的主要特点是:无规律可循,且产生之后应舍弃不用。这里着重分析信号发生器即信号源,它负责提供电子测量所需的各种电信号,是最基本、应用最广泛的电子测量仪器之一。按信号波形可分为正弦信号、函数(波形)信号、脉冲信号和随机信号发生器等四大类。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振荡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各种波形曲线均可以用三角函数方程式来表示。能够产生多种波形,如三角波、锯齿波、矩形波(含方波)、正弦波的电路被称为函数信号发生器。在研制、生产、使用、测试和维修各种电子元器件、部件以及整机设备时,都需要有信号源,由它产生不同频率、不同波形的电压、电流信号并加入到被测器件、设备上,用其他测量仪器观察、测量被测者的输出响应,以分析和确定它们的性能参数等作用。这种提供测试用电信号的装置统称为信号发生器。 关键词:示波器信号发生器技术指标用途 电子测量分类: 1.示波器:

附件2:课程设计模板参考 《******》 (课程名称) 整体教学设计 (XXXX~XXXX学年第X学期) (第X学年第X学期) 课程名称: 所属系部: 制定人: 合作人: 制定时间:

××职业技术学院

课程整体教学设计 一、课程基本信息 一、课程定位 (尽可能用图形、表格表述) 1. 岗位分析: 本专业毕业生的(技术、管理)岗位分析:初次就业、二次晋升、未来发展。 指出本课程面向的主要岗位。画出其典型工作流程图。 写出该岗位的主要能力需求、知识需求和素质需求。 2. 课程分析:

标出本课程在课程体系中的位置(前导课、后续课)。 说明本课程与普通高校、中职(高职)、培训班相关课程的异同。 二、课程目标设计 总体目标: (这是课程的第一层目标,须与课程标准中相关表述一致,对于尚未制定课程标准的课程,由指定教师写出初稿,课程组教师集体研讨商定本课程的总体目标。) 能力目标:((学生)能根据××(标准、规范),运用××(知识),做××(事情)) 知识目标:(知道...;了解…;理解…;掌握…。) 素质目标:(职业道德、职业素质、职业规范在本课中的具体表现) 其它目标:(有则写,无则不写) 三、课程内容设计:

四、能力训练项目设计 五、项目情境设计 每个项目的多个情境。即该项目的由来、约束条件和工作环境。 用情境引出项目任务。情境类型尽可能齐全,情境展示尽可能生动。 六、课程进程表

注1:“第×次”指的是该次课在整个课程中的排序,也就是在“单元设计”中的标号,不是在本周内的次序。 注2.:“师生活动”指的是师生“做什么(项目、任务中的)事情;学什么内容”。此项内容在这里只是个标题,具体化为“单元设计”后,就要详细展开为“怎样做?怎样学?”。 六、第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力争体验)。 最后一次课设计(面向全课,高水平总结)。 七、考核方案(考核方案先由指定教师写出,然后由课程组成员集体研讨商定) 八、教学材料(指教材或讲义、参考资料、所需仪器、设备、教学软件等) 九、需要说明的其他问题 十、本课程常用术语中英文对照 附:课程整体设计体会

经过近一周的奋战,机械设计课程设计终于完成了。看着自己的“巨作”,打心底里佩服自己,虽然还有好多不足之处。从当初看着书本后面例题图纸那种茫然,到自己小试牛刀,再到最后圆满完成课程设计,短短的六天觉得过的好长好长,付出很多收获也很多。 本次课程设计的任务要是设计一个单级斜齿圆柱齿轮减速器,工作条件为两班制工作,使用年限为5年,单向连续运转,载荷平稳。课程设计中最麻烦的是初步的计算,齿轮、轴、轴承、键、电动机等等的零件都需要计算、校核。然后最重要的就是画图,当然这也是费时间的。画图不仅要求画图能力好,还应具备良好的逻辑思维以及整体观念。这个步骤也能检查设计书是否完美。设计过程中我出了好多错误,电动机和齿轮的计算在校核的时候发现都不符合,所以都得重新选择。还有画图时轴承盖也出现了小问题。但是整体效果还是蛮不错的,无论是速度还是完成的质量都还令我满意。 还好天公作美,整个课程设计时间里武汉并没有显示出它夏天该有的威力。好像老天在帮我们一样,要么淅沥沥的小雨,要么并不高温的晴天,这天气在武汉的夏天来讲还是很好的。还有一个有利因素就是我们率先抢得先机占到了教室,抢到了画图桌、空调。全班同学都在跟赛跑似的,争先恐后没日没夜的画图计算。有的就干脆不午休了,中午都在画图,还有的甚至吃饭时间都没有,直接让同学带饭回教室,晚上回去还得计算校核,就

为了早点完成任务。以前只有在高考前才有过这么紧迫,那么高强度的学习想想就可怕,真不知道自己当时是咋过来的。 我觉得课程设计是个对自我检验及修正的过程。在这次设计过程中暴露了好多问题,比如对概念不清楚、公式不理解、作图能力不好等等。这也是今后学习当中应该注意到的问题和提高的地方。让我加深了《对机械设计基础》这门课的学习,尤其是齿轮这方面的知识,还学到了设计--校核这种方法。我深深的体会到课程设计不是孤立的一门课,它牵涉到好多学科,有互换性、工程图学、金属工艺学,机械设计基础等。这个课程设计让我巩固了好多知识,学到了好多知识。 最后要感谢许老师半年来的教导,传授了知识,带来了欢乐。感谢班里学霸对我在课程设计时的帮助,指点迷津。还要感谢同学们的支持。

机械制造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题目名称 专业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指导教师 机械与电子工程系 二○一四年月日

目录 一、任务书--------------- -------3 二、指导教师评阅表----------------------4 三、序言-------------------------------------------------------------------------------------------3 四、零件的分析-----------------------------------------------------------------------------------3 五、工艺规程的设计------------------------------------------------------------------------------4 (1). 确定毛坯的制造形式---------------------------------------------------------------4 (2). 基面的选择---------------------------------------------------------------------------4 (3). 制订工艺路线------------------------------------------------------------------------4 (4). 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毛坯尺寸的确------------------------------------5 (5). 确定切削用量及基本工时---------------------------------------------------------6 六、设计心得与小结-----------------------------------------------------------------------------11 七参考文献-------------------------------------------------------------------------------------1 1

滨江学院 《电子测量技术》 课程报告 专业电子信息工程 学生姓名钱冬冬 学号20132305925 二O一五年十二月

基于Multisim 的计时器设计与仿真 一、 电子计数式测频(/周期)的原理 1.测频原理 所谓“频率”,就是周期性信号在单位时间变化的次数。电子计数器是严格按照f=N/T 的定义进行测频,其对应的测频原理方框图如图1 所示。从图中可以看出测量过程:输入待测信号经过脉冲形成电路形成计数的窄脉冲,时基信号发生器产生计数闸门信号,待测信号通过闸门进入计数器计数,即可得到其频率。若闸门开启时间为T 、待测信号频率为F(x),在闸门时间T 内计数器计数值为N ,则待测频率为f(x)=N/T 。 若假设闸门时间为1s ,计数器的值为1000,则待测信号频率应为1000Hz 或1.000kHz ,此时,测频分辨力为1Hz 。 图1 测频原理框图和时间波形 2.测周原理 由于周期和频率互为倒数,因此在测频的原理中对换一下待测信号和时基信号的输入通道就能完成周期的测量。其原理如图2所示。 图2 测周原理图 脉冲 形成电路闸门电子计数器 门控电路 分频电路 时基 信号发生器fx 脉冲 形成电路闸门电子计数器 门控电路 分频电路时基 信号发生器脉冲 形成电路周期倍乘M fx

待测信号Tx 通过脉冲形成电路取出一个周期方波信号加到门控电路,若时基信号(亦称为时标信号)周期为T0,电子计数器读数为N ,则待测信号周期的表达式为 x N T M T ?= 例如:x f = 50Hz ,则主门打开1/50Hz (= 20ms )。若选择时基频率为0f = 10MHz ,时基0T =0.1us ,周期倍乘选1,则计数器计得的脉冲个数为0x N T T == 200000 个,如以ms 为单位,则计数器可读得20.0000(ms) ,此时,测周分辨力为0.1us 。 二、 利用Multisim 设计电子计数式计频(/周期)电路 1.基本原理 24秒计时器的总体参考方案框图如图1所示。它包括秒脉冲发生器、计数器、译码显示电路、报警电路和辅助时序控制电路(简称控制电路)等五个模块组成。其中计数器和控制电路是系统的主要模块。计数器完成24秒计时功能,而控制电路完成计数器的直接清零、启动计数、暂停/连续计数、译码显示电路的显示与灭灯、定时时间到报警等功能。 秒脉冲发生器产生的信号是电路的时钟脉冲和定时标准,但本设计对此信号要求并不太高,故电路可采用555集成电路或由TTL 与非门组成的多谐振荡器构成。 译码显示电路由74LS48和共阴极七段LED 显示器组成。报警电路在实验中可用发光二极管和鸣蜂器代替。 主体电路: 24秒倒计时。24秒计数芯片的置数端清零端共用一个开关,比赛开始后,24秒的置数端无效,24秒的倒数计时器的倒数计时器开始进行倒计时,逐秒倒计到零。选取“00”这个状态,通过组合逻辑电路给出截断信号,让该信号与时钟脉冲在与门中将时钟截断,使计时器在计数到零时停住。 图1 倒计时设计总体框图 十位显示译码驱动 计数器控制电路个位显示 译码驱动 计数器秒脉冲发生器 报警电路

《生产实习》课程教学大纲 (黑体,三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基本信息:黑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课程名称:生产实习 课程代码: 适用专业:机械设计制造及其自动化 学分:2 学时:40 (其中:理论学时: 0 实践学时:40 ) 课程性质:必修 先修课程: 开课单位:机电工程学院 版本:2016.0 一、课程简介(一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二、课程目标 (一)课程具体目标(二级标题:黑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1.(三级及以下标题: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正文:宋体,五号,首行缩进2个汉字,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2. …… 说明:1. 课程目标是本课程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在本课程上的具体体现,将相应指标点结合本课程具体情况进行一对一描述; 2.除了本课程强支撑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之外,也可适当增加本课程能够(弱)支撑的指标点对应的课程目标,尤其是强支撑指标点较少的课程应适当增加,并在表1的“达成度”栏备注“弱支撑”。弱支撑的课程目标在教学大纲第五部分“考核方式与成绩评定方法”中可以不体现。 (二)课程目标与专业毕业要求的关系 说明:需描述出本课程支撑所属专业“毕业要求”的指标点和达成度,参考表格如表1

所示。 表1 本课程对培养目标(或毕业要求)及其指标点的支撑(样表)(表头:黑体,五号,居中,段前段后0,1.5倍行距) (表体:宋体,五号,左对齐,段前段后0,单倍行距) 三、教学内容及基本要求 (一)实习教学 (说明:实践类课程描述实践教学内容。) 1. 单元1: XXXXX (1)教学目标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目标,明确该单元支撑的课程目标。) (2)教学内容及要求 (说明:描述该单元教学内容和基本要求) 2. 单元2: XXXXX (二)其他要求(可选) 四、教学安排与方法 (一)教学方法 (说明:教学组织实施过程中对学生学习、设计等提出的其他要求。) 表2 课程目标与教学环节

机电及自动化学院 《机械制造工艺学》课程设计说明书 设计题目:阀体零件工艺方案设计 姓名: 学号:0811112036 班级:机电(1)班 届别:2008 指导教师 2011 年 7月 目录(共12页) 一、零件的分析 (1)

(一)零件的作用……………………………………………………………………………… (1) (二)零件的工艺分析 (1) 二确定生产类型 (1) 三确定毛坯 (1) 四工艺规程设计 (2) (一)选择定位基准: (2) (二)制定工艺路线 (3) (三)选择加工设备和工艺设备 (8) (四)机械加工余量、工序尺寸及公差的确定 (9) (五)确定切削用量及时间定额 (9) 五余量表格 (10) 参考资料:《机械制造工艺设计手册》 《机械制造工艺学》 《机械加工余量手册》

《热加工工艺基础》 《金属工艺学实习教材》 《互换性与测量技术》 《机械制图》 一、零件的分析 (三)零件的作用 阀体,泵体等均属于箱体类零件。其主要作用是用于支承,包容,保护运动零件或其他零件。 本题目的阀体是球阀中的主体零件,它容纳阀芯,密封圈,阀杆,填料压紧套等零件。它的大致形状类似于三通管,左端方形凸缘上有直径为50,公差等级为11级的孔与阀盖配合,右端外螺纹作用连接管道,上部直径18H11孔与阀杆配合,从而起到调节流量的作用。 (四)零件的工艺分析 通过查找手册和热加工工艺基础课本,中碳铸钢ZG230-450具有良好的性能,适用于受力不大,要求韧性的零件制造,例如轴承盖,阀体等,所以零件材料选ZG230. 1:根据零件图分析,为了便于铸造,毛胚只铸造出水平方向的孔,竖直方向的孔用钻床加工,为了铸造效率,选择用金属型铸造。 2:因为水平方向的孔很多,且在同一中心线上,所以在加工时用水平方向的外圆做粗基准进行加工,则能够保证所有的孔同轴。 3:因为竖直方向的孔中心线跟水平方向的孔中心线有垂直度要求,所以应先对水平方向的孔加工,然后再加工竖直方向的孔。利用水平方向的外圆进行粗加工,然后以孔表面做精基准加工外圆;再用加工好的外圆面精加工孔。这样水平方向上才有足够的精度做基准。 4:孔表面粗糙度要求较高,所以都需精加工;与外零件配合的端面粗糙度也要求较高,所以都要精加工。 5螺纹加工为最后加工,这样便于装夹。 二确定生产类型 因为本次设计零件加工为大批量生产,所以初步确定工艺安排为:加工过程划分

1 引言 信号发生器又称信号源或者振荡器,它是根据用户对其波形的命令来产生信号的电子仪器,在生产实践和科技领域有着广泛的应用。信号发生器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相结合,可输出自定义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梯形波及其他任意波形,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改变。信号源主要给被测电路提供所需要的已知信号(各种波形),然后用其他仪表测量感兴趣的参数。信号发生器在通信、广播、电视系统,在工业、农业、生物医学领域内,在实验室和设备检测中具有十分广泛的用途。 信号发生器是一种悠久的测量仪器,早在20年代电子设备刚出现时它就产生了。随着通信和雷达技术的发展,40年代出现了主要用于测试各种接收机的标准信号发生器,使信号发生器从定性分析的测试仪器发展成定量分析的测量仪器。自60年代以来信号发生器有了迅速的发展,出现了函数发生器,这个时期的信号发生器多采用模拟电子技术,由分立元件或模拟集成电路构成,其电路结构复杂,且仅能产生正弦波、方波、锯齿波和三角波等几种简单波形。到70年代处理器出现以后,利用微处理器、模数转换器和数模转换器,硬件和软件使信号发生器的功能扩大,产生比较复杂的波形。这时期的信号发生器多以软件为主,实质是采用微处理器对DAC的程序控制,就可以得到各种简单的波形。随着现代电子、计算机和信号处理等技术的发展,极大地促进了数字化技术在电子测量仪器中的应用,使原有的模拟信号处理逐步被数字信号处理所代替,从而扩充了仪器信号的处理能力,提高了信号测量的准确度、精度和变换速度,克服了模拟信号处理的诸多缺点,数字信号发生器随之发展起来。

信号发生器作为电子领域不可缺少的测量工具,它必然将向更高性能,更高精确度,更高智能化方向发展,就象现在在数字化信号发生器的崛起一样。但作为一种仪器,我们必然要考虑其所用领域,也就是说要因地制宜,综合考虑性价比,用低成本制作的集成芯片信号发生器短期内还不会被完全取代,还会比较广泛的用于理论实验以及精确度要求不是太高的实验。因此完整的函数信号发生器的设计具有非常重要的实践意义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2 数字信号发生器的系统总述 2.1 系统简介 信号发生器广泛应用于电子工程、通信工程、自动控制、遥测控制、测量仪器、仪表和计算机等技术领域。 本设计以AT89C52[1]单片机为核心设计了一个低频函数信号发生器。信号发生器采用数字波形合成技术,通过硬件电路和软件程序相结合,可输出自定义波形,如正弦波、方波、三角波、三角波、梯形波及其他任意波形,波形的频率和幅度在一定范围内可任意改变。波形和频率的改变通过软件控制,幅度的改变通过硬件实现。介绍了波形的生成原理、硬件电路和软件部分的设计原理。本系统主要包括CPU模块、显示模块、键盘输入模块、数模转换模块、波形输出模块。系统电路原理图见附录A,PCB (印制电路板)图见附录B。其中CPU模块负责控制信号的产生、变化及频率的改变;模数转换模块采用DAC0832实现不同波形的输出;显示模块采用1602液晶显示,实现波型和频率显示;键盘输入模块实

电气与信息工程学院 《数据库开发技术》课程设计 (宋体小四号空九行) 设计题目: 年级专业: 组长: 小组成员: 指导教师: 完成日期:2011年6月10日

题目 摘要: 摘要篇幅以一页为限,字数为300以内。 摘要正文后,列出3-5个关键词。“关键词:”是关键词部分的引导,不可省略。 关键词请尽量用《汉语主题词表》等词表提供的规范词。最后不加标点符号。 关键词:写作规范;排版格式;课程设计 ,

1.1 论文格式基本要求 (1) 1.2 论文页眉页脚的编排 (1) 1.3 论文正文格式 (2) 1.4 章节标题格式 (2) 1.5 各章之间的分隔符设置 (2) 1.6 正文中的编号 (3) 2 图表及公式的格式说明 (4) 2.1 图的格式说明 (4) 2.1.1 图的格式示例 (4) 2.1.2 图的格式描述 (5) 2.2 表的格式说明 (5) 2.2.1 表的格式示例 (5) 2.2.2 表的格式描述 (6) 2.3 参考文献的格式说明 (6) 2.3.1 参考文献在正文中引用的书写格式 (6) 2.3.2 参考文献的书写格式 (6) 3 打印说明 (8) 3.1 封面 (8) 3.2 中英文摘要 (8) 3.3 目录 (8) 3.4 正文 (8) 4 第4章题目(黑体,小三,1.5倍行距,段后1行) (9) 4.1 第一节题目(黑体,四号,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4.1.1 第一节一级题目(黑体,小四,1.5倍行距,段前0.5行) (9) 结论 (10) 参考文献 (11) 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目录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 (1)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1)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1) 四、设计步骤 (2) 第二章材料16Mn基本参数 (2) 一、16Mn材料简介 (2) 二、16Mn材料的性能及用途 (3) 三、16Mn材料化学成分 (3) 四、16Mn物理力学性能 (3) 第三章热处理工艺设计 (4) 一、16Mn热处理概述 (4) 二、16Mn热处理 (4) 三、基本参数确定 (9) 第四章 16Mn钢热处理分析 (10) 一、16Mn钢热处理后组织分析 (10) 二、16Mn钢热处理后材料性能检测 (13) 第五章设计与心得体会 (17) 参考文献 (19)

第一章金属热处理课程设计简介 一、课程设计的任务与性质 《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是一门重要的专业课程,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设计及实验操作是一种重要的教学环节,通过金属材料热处理工艺金相组织分析、性能检测等实验,可以培养学生掌握热处理实验方法、原理及相关设备,运用热处理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对实验结果进行分析讨论,有助于强化学生解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设计的目的 1、课程设计属于《金属热处理原理与工艺》课程的延续,通过设计实践,进一步学习掌握金属热处理工艺设计的一般规律和方法。 2、培养综合运用金属学、材料性能学、金属工艺学、金属材料热处理及结构工艺等相关知识,进行工程设计的能力。 3.培养使用手册、图册、有关资料及设计标准规范的能力。 4.提高技术总结及编制技术文件的能力。 5.是金属材料工程专业毕业设计教学环节实施的技术准备。 三、设计内容与基本要求 设计内容:完成合金结构钢(16Mn)的热处理工艺设计,包括工艺方法、路线、参数的确定,热处理设备及操作,金相组织分析,材料性能检测等。 基本要求: 1.课程设计必须独立的进行,每人必须完成不同的某一种钢材热处理工艺设计,能够较清楚地表达所采用热处理工艺的基本原理和一般规律。 2.合理地确定工艺方法、路线、参数,合理选择热处理设备并正确操作。 3.正确利用TTT、CCT图等设计工具,认真进行方案分析。 4.正确运用现代材料性能检测手段,进行金相组织分析和材料性能检测等。 5.课程设计说明书力求用工程术语,文字通顺简练,字迹工整,图表清晰。 四、设计步骤 方案确定: 1.根据零件服役条件合理选择材料及提出技术要求。

山西大学商务学院 《软件工程课程设计》报告 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班级:??嵌入式?班 组长: 组员姓名:

说明 一、设计题目:基于手机的智能家居控制系统的设计与实现 二、小组成员及任务分配情况 姓名学号任务分配 软件工程课程总体设计报告、????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系统测试文档、????

目录 1. 开发目的和意义 (3) 1.1 开发背景和意义 (3) 1.2 完成情况 (3) 2. 开发相关技术及方法 (2) 2.1 开发环境 (2) 2.2 相关技术及方法 (2) 3. 系统分析 (3) 3.1 可行性分析 (3) 3.2 需求分析 (3) 3.2.1 性能需求 (3) 3.2.2 功能分析 (3) 3.2.3 行为模型 (4) 4. 系统设计 (6) 4.1 总体设计 (6) 4.2 详细设计 (6) 4.2.1 用户登录控制模块的设计 (6) 4.2.2 网络管理模块的设计 (7) 4.2.3 温度控制模块的设计 (7) 4.3 数据库设计 (8) 4.3.1 概念结构设计 (8) 4.3.2 逻辑结构设计 (8) 4.3.3 数据表设计 (8) 5. 系统实现 (10) 5.1 用户注册界面 (10) 5.2 用户登录界面 (10) 5.3 手机端远程桌面控制实现界面 (10) 6. 系统测试 (11) 6.1 测试方法 (11) 6.2 测试用例及结果 (11) 6.3 测试记录和结果反馈 (11) 7.实践总结 (13) 7.1 小结 (13) 7.2 实践感想 (13) 附录1 系统可行性分析文档 (15) 附录2 系统需求分析文档 (20) 附录3 系统详细设计文档 (24)

成绩评定表

课程设计任务书

目录 一设计要求 (1)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1) 2.1主控系统 (1) 2.2信息采集模块 (1) 2.3显示模块的选择 (2) 2.4计算机串口 (2) 三总体设计及电路图 (3) 3.1主板总体设计框图 (3) 3.2信号检测模块 (3) 3.3显示模块 (6) 四元器件清单 (8) 五元器件识别与检测 (8) 5.1 电阻的识别与检测 (8) 5.2 二极管三极管识别与检测 (10) 5.3 电容的识别与检测 (11) 5.4 单片机的识别与检测 (11) 六硬件制作与调试 (11) 6.1检查元件 (11) 6.2焊接元件 (12) 6.3电路的调试 (12) 6.4 结果显示 (12) 七设计心得 (13) 八参考文献 (14) 附录一整机电路图 (15) 附录二程序 (16)

一设计要求 1.实现距离信号的采集和数字转换。 2.实现LCD1602液晶的数据显示。 3.成和计算机的简单数据传送。 二设计方案与论证 根据课设题目要求,确定如下方案,依靠HC-SR04超声波测距传感器来获取距离信息。通过液晶LCD1602显示屏显示出来,同时通过计算机串口接收在计算机上显示出来,实现实时同步传输。 2.1主控系统 根据设计要求,该设计属于多输入量的复杂程序控制问题。综合各方面问题考虑,51单片机显现了巨大的优越性—控制简单,方便,快捷。 STC89C52RC是采用8051核的ISP(In System Programming)在系统可编程芯片,最高工作时钟频率为80MHz,片内含8K Bytes的可反复擦写1000次的Flash只读程序存储器,器件兼容标准MCS-51指令系统及80C51引脚结构,芯片内集成了通用8位中央处理器和ISP Flash存储单元,具有在系统可编程(ISP)特性,配合PC端的控制程序即可将用户的程序代码下载进单片机内部,省去了购买通用编程器,而且速度更快。STC89C52RC系列单片机是单时钟/ 机器周期(1T)的兼容8051 内核单片机,是高速/ 低功耗的新一代8051单片机,拥有全新的流水线/ 精简指令集结构,内部集成MAX810 ,有较为强大的控制功能及可位寻址操作功能,价格低廉等优点。而且体积小,程序空间大。综合考虑,最终决定采用STC89C52单片机。 2.2信息采集模块 采用激光测距距离远,精度高,但是成本夜相应太高。故放弃该方案。 采用HC-SR04超声波传感器,将传感器置于前侧发射超声波信号,接受超声波信号来感知障碍物,探测距离。由单片对距离进行判断,然后对采集的数据加以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