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与相乘的速算法

两位数与11相乘的速算法

活动目标:

1.培养学生细心观察的能力,让新旧知道碰撞产生思维火花,激发学生认知内驱力,促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探求新知。

2.引导学生思考、探索、发现,让学生掌握速算方法。

活动过程:

一.提问导入,引起悬念。

1.教师出示:□□×11= ,让学生确定另一个因数(两位数),成为一道两位数与11相乘的算式,教师很快地说出这道乘法算式的积。如:

生:18乘11。

师:18×11=198。

生:23乘11。

师:23×11=253。

……

在这一过程中,让学生感到太快了,这结果不会是错的吧?

2.学生用竖式计算,验证老师的计算结果。

3.学生产生疑惑:老师为什么算得这么快呢?

二.亲身体会,探索研究。

1.教师板演:

1823

×11×11

1823

1823

198253

2.引导学生仔细观察这两道式子的计算过程:

(1)积是怎么得来的?

(2)积与第一个因数的两个数字之间有什么关系?

(3)你发现民什么规律?

3.师生共同小结:积的百位和个位上的数字和第一个因数的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相同,积的十位上的数字是第一个因数十位和个位上的数字的和。

三.深化学习,巩固提高。

1.及时反馈。(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13×11= 32×11= 52×11= 71×11=

63×11= 45×11= 81×11= 5×11=

(1)让学生通过实践,再次发现问题:在57×11这个式子中,5+7=12,应该怎么办?(2)放手让学生自己讨论解决,交流心得体会。

(3)得出结论:满十进一。

2.深化发展,发散思维。

67×11= 78×11= 48×11= 69×11=

93×11= 99×11= 32×22= 43×33=

(1)问题出现:

①99×11=,“满十进一”后百位上又满了十,怎么办?

②32×22和43×33的因数变化了,又怎么办?

(2)留给学生自由发挥的空间,让他们自己研究发现。四.全课总结,谈收获。

(长安二小陈凤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