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内外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国内外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国内外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文章编号:1004—5716(2006)11—0177—02中图分类号:TE927+13 文献标识码:B

国内外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聂 宇,徐 滨

(胜利石油管理局井下作业三公司河口作业大队,山东东营257000)

摘要:近年来,钻井液技术的研究领域出现了几个研究热点,引起了国内钻井液界的重视。如最近国外引进的无渗透

钻井液技术,几乎成了国内钻井液界议论的焦点。在对一些有代表性的研究成果给予简单介绍的同时,就这些技术的

出现进行简单分析,然后就钻井液技术未来的发展谈一些看法。

关键词:水基钻井液;无渗透钻井液;成膜钻井液;纳米处理剂

1 概述

水基钻井液的成膜理论与控制技术是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较多和发展较快的一类新型钻井液技术和理论。该理论与技术的提出基于解决两方面问题:一是非酸化屏蔽暂堵保护储层;二是成膜护壁维持井壁稳定。

众所周知,国内外保护储层技术最普遍使用的是屏蔽暂堵技术,该技术在国内的应用己见到很好的效果。非酸化隔离膜保护储层技术的核心内容是尽量减少钻井液中的有害固相含量,通过改变钻井液处理剂的抑制性使钻井液本身固相颗粒的粒度大小与储层的孔隙大小相匹配,有效封堵孔隙,与此同时,利用成膜技术中特定的聚合物在井壁岩石表面形成一层防止钻井液和钻井液中有害固相进入储层的屏障,即隔离膜。无需进行酸化作业,求得最大自然产能,与屏蔽暂堵技术相比可节省大量的屏蔽暂堵材料费用和酸化作业费用。

2 几种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2.1 无渗透钻井液技术

无渗透钻井液技术(简称N IF钻井液),是由美国环保钻井技术公司(ED TI)生产的一种钻井液。该钻井液主要由DWC2000(增粘剂)、FL C2000(动态降漏失剂,注意:不是A PI降滤失剂)、KFA2000(润滑刑)组成,是一种据称可以在超低固相含量下,使所钻地层损害接近于零的钻井液。这种钻井液依靠表面化学原理在地层表面产生可以密封地层的非渗透膜,实现同一种组分的钻井液封闭不同孔隙尺寸分布的地层的目的,从而实现钻井液对地层的无渗透。NIF钻井液可以无损害地钻开油层,还可以钻进油层与页岩的互层、在同一裸眼井段中不同压力的油层、由于力学原因而严重失稳的地层。室内试验表明,NIF 钻井液可使岩石的渗透率恢复率达到90%以上。

2.2 水基成膜钻井液技术

这种技术在理论上认为,在水基钻井液中,通过加入一到几种成膜剂,可以使钻井液体系在泥页岩等类地层井壁表面形成较高质量的膜。这样可阻止钻井液滤液进入地层,从而在保扩油气层和稳定井壁方面发挥类似油基钻井液的作用。

国外M—I钻井液公司对页岩的膜效率进行过比较系统的研究,并取得了一些成果,比如他们研究认为,在水基钻井液中可以形成三种类型的膜:

(1)水基钻井液成膜(Ⅰ型膜)。这类膜形成于页岩表面,钻井液滤液、页岩粘土、孔隙流体的化学性、孔隙尺寸、滤液粘度、渗透率、粘土组分和页岩的胶结作用都会影响膜的形成。在水基钻井液中能够成膜的物质有糖类化合物及其衍生物(如甲基葡糖贰M EG)、丙烯酸类聚合物、硅氧烷、木质素磺酸盐、乙二醉及其衍生物和各种表面活性剂(如山梨糖醇配的脂肪酸盐);

(2)封堵材料成膜(Ⅱ型膜)。如硅酸盐、铝酸盐、铝盐、氢氧化钙和酚醛树脂等封堵材料。在实验中发现在硅酸盐钻井液中加入糖类聚合物可保持实际渗透压接近理论渗透压。硅酸盐钻井液的成膜效率可达到70%以上;

(3)合成基和逆乳化钻井液成膜(Ⅲ型膜)。钻井液中的流体和页岩作用导致了毛细管力和较高的膜效率。此膜是由连续相的可移动薄膜、表面活性剂薄膜和钻井液的水相的薄膜组成的

胀、机械整形,井漏现象完全消失。下入可膨胀波纹管后至该井完钻,完钻泥浆密度1.55g/cm3(临界漏点1.45g/cm3),整个过程井下均未发生漏失。完钻后井径测试曲线表明,波纹管内最小直径220mm,完全满足钻头通过,充分证明了可膨胀波纹管堵漏技术试验成功。

5 结论和建议

(1)可膨胀波纹管能够减少井眼锥度,简化深井的井身结构设计,在钻井过程中特别适合处理漏失、坍塌等井下复杂情况。

(2)可膨胀波纹管和可膨胀实体管相比具有成本低,膨胀施工工艺相对简单,具有较高性能价格比等特点,能大幅度降低钻井综合成本,有广泛的应用前景。

(3)目前我国该项技术仅处于起步阶段,离大规模工业应用还有一定的距离,建议相关单位在管材、膨胀工具、配套设备方面大力开展研究,争取早日实现该技术的国产化。

参考文献:

[1] 张彦平,田军,赵志强,等.波纹管堵漏技术在吐哈油田L7-71井的

应用[J].石油钻采工艺,2005,27(1).

总第127期2006年第11期

西部探矿工程

WEST-CHINA EXPLORA TION EN GIN EERIN G

series No.127

Nov.2006

膜。Ⅲ型膜形成了一道防止水和溶质扩散的屏障。

其中Ⅱ型膜的膜效率最高,并认为,各种类型膜的渗透机理是完全不同的。

就能形成膜的钻井液种类来讲有:合成基钻井液、硅酸盐钻井液、逆乳化钻井液和聚合醇类钻井液等。

据报道,目前,国外CSIRO和Baroid公司已联合开发研制了具有高膜效率的新型水基钻井液,在现场使用获得较好的效果。国内中国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等研究单位已研制出B TM-1水基钻井液成膜剂,具有良好的半透膜效能,抑制泥页岩水化膨胀、分散能力较硅酸盐、聚合物钻井液强。在吉林大情字等油田应用,取得了较好效果。

2.3 纳米处理剂基础上的钻井液技术

通常将纳米尺寸范围定义为1~100nm,处于团簇(尺寸小于1nm的原子聚集体)和亚微米级体系之间,其中纳米微粒是该体系的典型代表。由于纳米微粒尺寸小、比表面积大,表面原子数、表面能和表面张力随粒径的下降急剧增大,表现出四大效应:小尺寸效应、表面效应、量子尺寸效应和宏观量子隧道效应等特点,从而使纳米粒子出现了许多不同于常规粒子的新奇特性,展示了广阔的应用前景。为了在正电性钻井液技术基础上,进一步改善钻井液的综合性能,探索纳米技术在钻井液完井液领域中的应用。由中国石化石油勘探开发研究院、胜利石油管理局和山东大学共同承担了中国石化科技开发部《纳米技术在钻井液完井液中的应用研究》项目,通过此项攻关研究,欲达到以下目标:(1)研究成功正电纳米钻井液处理剂;(2)研究成功一种新型纳米润滑剂;

(3)形成一种新型防塌保护油层钻井液体系和新型纳米润滑工艺技术。在以往国内外同行对钻井液技术的研究中,均着眼于如何改变钻井液体系中组份的物理化学性质来达到目的,有目的地从纳米技术的角度来对钻井液技术进行研究,国内外这方面的工作做的还很少。目前,该项研究的室内工作已全部结束,取得一些阶段性成果,所研制的中试产品性能达到了合同的要求。在研究出的新材料基础上形成的钻井液体系,经在胜利油田三口井中进行试验,取得了明显的效果。可以预见,以上项目的研究完成,将提高钻井液的水平。

3 对钻井液新技术的分析

从以上对几例新技术的介绍,不难看出,进入新世纪,钻井液科技工作者的科研研究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初步分析,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3.1 更重视钻井液的油气层保护性能

即在钻井液研究目的上,不仅仅研究钻井液与钻井效率的关而是把钻井效率和油层保护看得同等重要。

3.2 重视钻井液技术与相关学科的交叉

如胶体化学、物理化学、高分子物理与化学等与纳米科学交叉等。

3.3 钻井液体系设计更趋于定量化

在钻井液新体系的设计理论上,不仅仅是靠经验、靠推测来进行研究,而是把经验推测与坚实的基础理论应用看得同等重要;并开始重视配制的准确性。

3.4 新钻井液技术往往是理论上创新的结果

新世纪,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确实会出现一些新的研究成果,这些新成果的出现,也应该是理论上创新的结果。

如,水基成膜钻井液体系的出现。一般认为,只有油基钻井液才有高质量的半透膜,水基钻井液是不存在半透膜,或者说形成半透摸的质量是如此的很低,以至于其半透膜性能可以忽略不计。但最近国内外的一些研究者均提出:水基钻井液也可以形成足以改变钻井液渗透特性的、较高质量的半透膜,并且最近出现了一系列的成膜剂和在此基础上的成膜钻井液。

再拿纳米科技应用为例。一般认为,纳米材料均是比较昂贵的材料(如,每吨在大几万元以上),而钻井液材料通常是价格比较低廉的产品,或者是化工低端产品,所以纳米材料不太适用于钻井液中的应用。《钻井液技术在钻井液完井液中应用》项目研究组的初步研究认为:只要原材料选择得当,合成路线合适,是可以得到价格与传统钻井液处理剂相当的纳米材料的。

另外,以上所提到的技术,产品性能均不是用传统的钻井液评价仪器能够测定的,这样,在新型钻井液的研究方法上,不仅仅采用石油工作者惯用的传统仪器设备进行钻井液的研究,而是把采用传统仪器与采用基于各交叉学科发展起来更先进的仪器设备进行研究看得同等重要。

参考文献:

[1] 徐同台,等.国外钻井液和完井液技术的新进展[J].钻井液与完井

液,2004,21(2):1~10.

[2] 孙金声,等.水基钻井液成膜技术研究[J].钻井液与完井液,2004,

20(6):6~10.

[3] 张克勤,等.国外水基钻井液半透膜的研究概述[J].钻井液与完井

液,2004,20(6):1~5.

N ew W ater2b ase Drilling Fluid

T echnologies at H ome and Abroad

NIE Yu,XU Bin

(Hekou O peration Team of T he T hi rd Dow n2well Operation Com pany, S hengli Pet roleum A dminist ration B ureau,Dong yi ng S handong257000, China)

Abstract:Several study hot spot s have cropped up in t he study field of drilling fluid technologies.It has att racted attention of domestic drilling fluid circles.For example,non2invasive drilling fluid technologies soon imported from abroad has almost become t he focal point s of discussion in domestic drilling fluid circles.This article simply introduces some repre2 sentative research fruit s;moreover,simply analyzes t he appearance of t hese technologies;t hen offers some opinions on t he future development of drilling fluid technologies.

K ey w ords:water2base drilling fluid;non2invasive drilling fluid;film forming drilling fluid;nanometer additive

871西 部 探 矿 工 程

Nov.2006

No.11

 

钻井液体系和配方 一.不分散聚合物体系 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经过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集合物处理的水基钻井液。常用的不分散集合物钻井液类型大体有三种:及多元素聚合物体系、复合粒子性聚合物体系、阳离子聚合物体系。 1.不分散聚合物体系特点 (1)具有很强的抑制性。通过使用足量额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絮凝包被剂,实现强包被“被包”钻屑,在钻屑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膜,抑制钻屑分散,使钻出的钻屑基本保持原状而不分散,以立于地面机械清除,从而实现低密度、低固相,提高钻速。 (2)具有较强的悬砂、携砂功能。通过控制适当的般土,使聚合物钻井液形成较强的网架结构,确保其悬砂、携砂功能,满足井眼净化需求。 (3)通过使用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等降低泥饼渗透率,能偶获得良好的泥饼质量。 (4)该体系以其良好的稀释特性是的钻头水眼粘度小,环空粘度打,

有利于喷射钻井、优化钻井钻头水马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5)低密度、低固相、有利于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 (6)抑制性强,且粘土微粒含量较低,滤液对底层所含粘土矿物有抑制膨胀作用,故可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 2.配方

3.技术关键 1.加大包被剂用量(171/2″井眼平均约3.5千克/米,121/4″井眼约3.0 千克/米),并采用2种以上包被剂复配以达互补增效功能,突然强包被,抑制钻屑钻分散,防止钻屑粘聚包被剂以胶液形式钻进时细水长流式补充到井浆中。 2.控制适当的般土含量以获得良好的流变性集携砂、悬砂功能(MBT最佳 范围为30~45克/升)。般土含量的控制以淡水预化般土浆形式需要时直接均匀补充道井浆中。 3.使用磺化沥青(2%)和超细碳酸钙(2%)改善和提供聚合物钻井液的泥 饼质量。 4.使用足量的润滑剂RH-3(0.5%~0.8%)及防泥包剂RH-4(0.3%~0.5%),降

钻井新技术介绍 交流材料 编写人:刘修善刘月军 华北石油管理局钻井工艺研究院 2001年11月

目录 一、水平井钻井技术·····························································································2 二、分支井钻井技术·····························································································5 三、大位移井钻井技术···························································································8 四、地质导向钻井技术······················································································11 五、深井超深井钻井技术 ··················································································14 六、欠平衡钻井技术··························································································18 七、小井眼钻井技术··························································································21 八、连续油管钻井技术······················································································24

钻井液(drilling fluid) 钻井液是钻探过程中,孔内使用的循环冲洗介质。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又称钻孔冲洗液。钻井液按组成成分可分为清水、泥浆、无粘土相冲洗液、乳状液、泡沫和压缩空气等。清水是使用最早的钻井液,无需处理,使用方便,适用于完整岩层和水源充足的地区。泥浆是广泛使用的钻井液,主要适用于松散、裂隙发育、易坍塌掉块、遇水膨胀剥落等孔壁不稳定岩层。 旋转钻井初期,钻井液的主要作用是把岩屑从井底携带至地面。目前,钻井液被公认为至少有以下十种作用: (1)清洁井底,携带岩屑。保持井底清洁,避免钻头重复切削,减少磨损,提高效率。 (2)冷却和润滑钻头及钻柱。降低钻头温度,减少钻具磨损,提高钻具的使用寿命。 (3)平衡井壁岩石侧压力,在井壁形成滤饼,封闭和稳定井壁。防止对油气层的污染和井壁坍塌。 (4)平衡(控制)地层压力。防止井喷,井漏,防止地层流体对钻井液的污染。 (5)悬浮岩屑和加重剂。降低岩屑沉降速度,避免沉沙卡钻。 (6)在地面能沉除砂子和岩屑。 (7)有效传递水力功率。传递井下动力钻具所需动力和钻头水力功率。 (8)承受钻杆和套管的部分重力。钻井液对钻具和套管的浮力,可减小起下钻时起升系统的载荷。 (9)提供所钻地层的大量资料。利用钻井液可进行电法测井,岩屑录井等获取井下资料。 (10)水力破碎岩石。钻井液通过喷嘴所形成的高速射流能够直接破碎或辅助破碎岩石。 钻井液的运用历史 很久以前,人们钻井通常是为了寻找水源,而不是石油。实际上,他们偶然间发现石油时很懊恼,因为它把水污染了!最初,钻井是为了获得淡水和海水,前者用于饮用、洗涤和灌溉;后者用作制盐的原料。直到19 世纪早期,由于工业化增加了对石油产品的需求,钻井采油才逐渐普及。 有记载的最早的钻井要追溯到公元前三世纪的中国。他们使用一种叫做绳式顿钻钻井的技术,实现方式是先使巨大的金属钻具下落,然后用一种管状容器收集岩石的碎片。中国人在这项技术上比较领先,中国也被公认为是第一个在钻探过程中有意使用流体的国家。此处所讲的流体是指水。它能软化岩石,从而使钻具更容易穿透岩石,同时有助于清除被称作钻屑的岩石碎片。(从钻孔中清除钻屑这一点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钻头才能没有阻碍地继续深钻。)

石油钻井新技术研究毕 业论文 Document serial number【KK89K-LLS98YT-SS8CB-SSUT-SST108】

中国石油大学(华东)现代远程教育毕业设计(论文) 题目:石油钻井新技术研究 年级专业层次:2013秋中原油田钻井技术高起专培训班学生姓名:xxx学号:000000 中国石油大学应用技术学院 论文完成时间:2015年3月1日

石油行业日益发展的今天,需要越来越多的专业人才来提升行业水平。并且石油工业现在是现代行业的重中之重,钻井技术以及采油方法成为了发展这个行业的关键,固井和完井技术的先进则决定着油水井的增产、增注。石油钻井是一项复杂的技艺工程,需要诸多方面的工种协调密切配合才能使钻井顺利完成。钻井主要的工种有钻井、内燃机、石油泥浆。这是紧密联系的三兄弟。有人形象比喻说:“石油内燃机犹如人的心脏、钻井液(泥浆)犹如人的血液、石油钻井犹如人的骨骼。”我认为这种比喻有一定的道理。石油钻井就是由这三种主要的工种组成的一个完整的钻井体系。钻井技术不断发展,对钻井液要求越来越高。本文从套管钻井新技术、连续油管钻井新技术等几方面对现今钻井新技术进行阐述分析。 关键词:钻井;石油钻井;钻井新技术;套管钻井;水基钻井液;无渗透钻井液

2.1.2山前高陡构造和逆掩覆体防斜问题 (2) 2.1.3钻头选型和钻井效率问题 (2) 2.1.4井漏问题 (2) 2.1.5井壁稳定和井深结构问题 (3) 2.1.6固井问题 (3) 2.1.7深井钻进中套管严重磨损问题 (3) 2.2重点研究方向 (3) 2.2.1提高钻前压力预测精度 (3) 2.2.2高陡构造防斜打快 (3) 2.2.3防漏堵漏技术 (3) 2.2.4特殊工艺井技术 (4) 2.2.5小井眼钻井配套技术 (4) 3.1.2套管钻井的优点 (5) 3.1.3套管钻井的范围 (6) 3.1.4套管钻井的准备条件 (6) 3.1.5套管钻井的参数设置 (6) 3.2水基钻井液新技术 (7) 3.2.1无渗透钻井新技术 (7) 3.2.2水基成膜钻井液技术 (7) 3.2.3纳米处理剂基础上的钻井技术 (8) 3.3应用钻井新技术控制污染 (9) 3.3.1小井眼钻井工艺 (9) 3.3.2多功能钻井液技术 (9) 3.3.3分支井钻井技术 (9) 3.3.4应用新型钻井液体及添加剂 (9)

塔里木常用钻井液体系简介 塔里木常用的钻井液体系主要以水基钻井液体系为主,油基钻井液只在少数几口井使用,一是为开发而进行的油基钻井液取心做业,二是用来解决极为严重的井下复杂情况,总的归纳起来大致有以下几种:不分散聚合物体系,分散型聚合物体系(即塔里木聚合物磺化体系),钾基(抑制性)钻井液体系,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正电胶钻井液体系,油基钻井液体系,”三低”正电胶钻井液体系。 1. 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 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经过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处理的水基钻井液。塔里木使用的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大致有三种;既多元聚合物体系,复合离子型聚合物体系,阳离子聚合物体系。 塔里木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特点: (1)具有很强的抑制性。通过使用足量的高分子聚合物作为 絮凝包被剂,实现强包被钻削,在钻削表面形成一层 光滑的保护膜,抑制钻削分散,使所钻出来的钻削基 本保持原状而不分散,以利于地面固控清除,从而实 现低密度,低固相,提高钻速。 (2)具有较强的悬砂,携砂功能。通过控制适当的板土含量, 使聚合物钻井液形成较强的网架结构,确保其悬砂, 携砂功能,满足井眼净化需求。 (3)通过使用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等降低泥饼渗透率,能 够获得良好得泥饼质量。 (4)该体系以其良好的剪切稀释特性使得钻头水眼小,环空 粘度大,有利于喷射钻井,能使钻头水马力充分发挥, 钻速提高。 (5)低密度。低固相有利于实现近平衡钻井,

(6)抑制性强,且粘土微粒含量较低,滤液对地层所含粘土 矿物有抑制膨胀作用,故可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 2.配方(1).多元聚合物体系(2).复合离子型聚合物 体系 材料名称加量材料名称 加量 扳土4% 扳土 4% KPAM PMNK 80A51任意两种0.6-1% FA-367 0.4-0.6% HPAN 0.15% XY-27 0.15% MAN101 0..1% JT-888 0.2-0.3 SAS 5.0% SAS 5.0 QS-2 2.0% QS-2 2.0% RH-3D 0.4-0.6% RH-4 0.3-0.5% RH-4 0.3-0.5% RH-3D 0.4-0.6 % (3)阳离子聚合物体系 材料名称加量 扳土4% SP-2 0.3-0.4% CSW-1 0.1%

第二章钻井液体系 目前,国内常用的钻井液体系分为水基、油基和含气钻井液三大系列。水基钻井液因使用方便、配制简单、价格低廉、对环境污染较小而应用广泛;油基钻井液由于其良好的抗泥页岩水化膨胀缩径性能而主要应用于泥页岩水化缩径严重的区块和对油气层保护要求较高的井;含气钻井液主要用于钻易漏的低压底层。 上世纪90年代又成功发展出合成基钻井液、超低渗透钻井液和不渗透钻井液并在大量井现场应用中取得良好的效果。合成基钻井液对环境污染更小,并具有部分油基钻井液的特性,能很好的保持井壁稳定;超低渗透钻井液和不渗透钻井液在防止地层损害和提高油气井产量上有较突出的效果而得到较广泛的应用; 各种钻井液体系是人们在钻井液技术发展过程中不断实践创造和完善的,不要死记硬背,生搬硬套,而应该对其熟练掌握、灵活应用,并在解决所遇到的各种钻井液问题中不断总结,积累并不断的加以完善。 一、膨润土浆(坂土浆) 1、膨润土浆是常用的水基钻井液的基础结构,用于代替清水开钻,形成泥饼以加固上部地层井壁防止冲坏基础和防止井漏;也用于储备钻井液,在钻井过程中各种事故复杂处理后钻井液量不足时用于做配制钻井液的基浆。 2、常规膨润土浆配方: (1)钠膨润土:水+ 0.1-0.2%烧碱+ 0.2-0.3 纯碱+ 6-10% 钠膨润土 (2)钙膨润土:水+ 0.3-0.5%烧碱+ 8-12% 钙膨润土+ 纯碱(钙膨润土的6%)配置好水化24小时以后可加入0.1-0.3%的CMC-LV护胶降失水。 土是膨润土浆的基础结构,烧碱用于除去水中镁离子和调节膨润土浆PH值并促进膨润土水化,纯碱用于除去水中钙离子和促进膨润土水化;实际应用中,烧碱和纯碱的加量可根据配浆水中的钙镁离子含量来适当增减调节。 3、配置步骤 (1)清淘干净一个配浆罐,用清水清洗干净后装入配浆水(配浆水要求总矿化度小于1000mg/L)。 (2)软化配浆水:检测配浆水中钙镁离子含量,根据钙镁离子含量加入纯碱、烧碱除去配浆水中钙镁离子,软化水质,以提高膨润土的造浆率,使配制出的膨润土浆有较理想的粘度。 (3)室内小型实验,配制小样,检测小样性能。 (4)通过加重泵按实验合格的小样配浆,配浆前应用配浆水排替管线,配好后连续搅拌并用泵循环2-4小时,然后预水化24小时备用。 (5)如有必要,加入一定数量的护胶剂护胶,通常是加入0.1-0.3%CMC-LV或中小分子处理剂。 4、膨润土浆性能指标:

2015年度国家技术发明奖推荐项目公示材料 一、项目名称 大直径反井钻井新技术及装备 二、推荐单位 中国煤炭工业协会 三、项目简介 反井是指地下采矿连接不同水平巷道的暗竖井,是重要的井巷工程,一般采用由下向上的施工方法,反井是施工难度最大、风险最高工程,以往反井钻机只能钻凿直径较小的溜渣孔,解决溜渣孔施工的安全问题,但爆破刷大的安全问题依然存在。近年来反井概念有了很大拓展,泛指煤矿、金属、非金属采矿具有下部巷道通向地面的井筒,以及包括军事等其他地下工程中井筒。这些工程施工都需要工人在井筒内复杂条件下进行钻爆作业,塌方、涌水、瓦斯、设备等经常造成伤亡事故,每年井筒掘进消耗炸药约5.5万吨,向大气中排有毒气体550万m3及大量粉尘。因此,需要研究安全、排放少的新技术及装备,本项目提出反井钻机一次钻成大直径井筒新工艺,钻孔直径从1.5m到5.0m,岩性从以沉积岩为主的煤矿软岩地层(普氏系数f<8),到水电、交通的火成岩以及铁矿的高强度变质岩(f>25),需要提高机械破岩效率和寿命;钻孔深度从100m到600m,钻孔偏斜控制需要从现在1.0%降低到0.5%;从垂直孔到抽水蓄能电站大倾角斜井(50°)的钻井工艺,以及大直径钻孔带来的井帮稳定控制安全等问题,解决了从反井“钻孔”到“钻井”的技术难

题。本项成果是科技部科研院所专项研究开发资金项目、北京市重大科技成果转化落地培育项目、发改委煤矿深井建设技术国家工程试验室建设及多项煤炭、水电研究项目成果的创新与集成。 项目取得多项创新成果:1、创造性提出了反井钻机钻凿大直径井筒新技术,研制出一次钻孔直径达到5m,钻进深度600m的大直径系列反井钻机;2、突破了反井镶齿滚刀破碎坚硬岩石刀具寿命低磨损快的技术瓶颈,使反井钻井能够适应不同类型地下工程所遇到的各类岩石; 3、形成了多种反井钻井工艺,创新反井钻井偏斜控制,大直径井帮稳定控制、反井钻井安全控制技术和理论; 4、研发出新型钻具结构形式,新型锯齿形螺纹解决了传递大扭矩、大拉力钻杆可靠联接问题,组装式大直径扩孔钻头解决井下运输和组装及稳定运行难题; 5、首次采用反井钻井法钻成直径5.3m,深度近500m的煤矿井筒工程,一次钻进破岩面积达到23.7m2,在水电站f系数达到20的岩石中,一次钻成直径3.5m 多种用途的井筒工程。形成了新的机械破岩钻井凿井新工艺。 项目申报发明专利12项(授权8项,受理4项),授权实用新型专利6项,建立行业标准3项,发表学术论文200多篇,其成果作为煤炭协会重点推广项目,在煤炭建设、生产得到全面应用,在冶金、黄金、核矿、非金属等地下矿山开发,水电、抽水蓄能电站、公路、铁路隧道等领域广泛应用,并在我国承担的国外煤炭、水电、冶金建设项目中发挥巨大作用,经济效益社会效益显著。 经专家鉴定,5m大直径井筒反井施工技术达到国际领先水平,实现反井施工人员不下井,无有害物质排放,符合煤炭、能源科技发展规划,

钻井液体系和配方 不分散聚合物体系 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经过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集合物处理的水基钻井液。常用的不分散集合物钻井液类型大体有三种:及多元素聚合物体系、复合粒子性聚合物体系、阳离子聚合物体系。 1. 不分散聚合物体系特点 (1)具有很强的抑制性。通过使用足量额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絮凝包被剂,实现强包被“被包”钻屑,在钻屑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膜,抑制钻屑分散,使钻出的钻屑基本保持原状而不分散,以立于地面机械清除,从而实现低密度、低固相,提高钻速。 (2)具有较强的悬砂、携砂功能。通过控制适当的般土,使聚合物钻井液形成较强的网架结构,确保其悬砂、携砂功能,满足井眼净化需求。 (3)通过使用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等降低泥饼渗透率,能偶获得良好的泥饼质量。 (4)该体系以其良好的稀释特性是的钻头水眼粘度小,环空粘度打, 有利于喷射钻井、优化钻井钻头水马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5)低密度、低固相、有利于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 (6)抑制性强,且粘土微粒含量较低,滤液对底层所含粘土矿物有抑制膨胀作用,故可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

2. 配方 3. 技术关键1.加大包被剂用量(17人〃井眼平均约3.5千克/米,127 4〃井眼约3.0 千克/米),并采用2种以上包被剂复配以达互补增效功能,突然强包被, 抑制钻屑钻分散,防止钻屑粘聚包被剂以胶液形式钻进时细水长流式补充到井浆中。 2. 控制适当的般土含量以获得良好的流变性集携砂、悬砂功能(MBT最佳范 围为30?45克/升)。般土含量的控制以淡水预化般土浆形式需要时直接均匀补充道井浆中。

3. 使用磺化沥青(2%和超细碳酸钙(2%改善和提供聚合物钻井液的泥饼质量。 4. 使用足量的润滑剂RH-3(0.5%?0.8%)及防泥包剂RH-4(0.3%?0.5%),降 低磨阻,防止钻头泥包。 5. 使用适量的HPAN双聚铵盐等中小分子聚合物与高分子聚合物匹配(大/ 小分子 聚合物的最佳比例2.5?3:1 ),降低滤失,有利于形成优质泥饼。 6. 不使用稀释剂。 4. 推荐性能 5. 使用环境 主要用于解决遇巨厚地址年代较晚的第三系强胶性泥岩地层(粘土矿物以伊 利石为主,其次为绿泥石和高岭石及少量伊利石、蒙脱石混层2000以上的地层)时所遇到的井眼缩小导致起下钻阻卡严重等复杂问题。 分散型聚合物体系——聚合物磺化体系 聚合物磺化钻井液指的是以磺化处理剂及少量聚合物作为主要处理剂配制成而成的水基钻井液。 1.体系特点 1)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抗温可高达180C以上,适用于深井段、超深井段钻井。 2)使用磺化沥青类页岩抑制剂稳定硬脆性泥岩、少量高分子聚合物稳定伊/ 蒙混层粘土矿物的机理来防止井壁坍塌。故具有一定防塌能力。

第八章水基钻井液滤液化学分析 一、氯离子含量的测定 钻遇岩盐层或盐水层时,NaCl等无机盐会进入钻井液造成污染,使其性能变坏,因此需要检测钻井液滤液中Cl-浓度。检测方法,取1毫升钻井液滤液,用0.0282M 标准AgNO3溶液滴定,指示剂为K2CrO4,当试样中出现橘红色Ag2CrO4沉淀时为终点。 1、仪器和试剂 (1)硝酸银溶液 : 浓度为0.0282N和0.2820N ; (2)铬酸钾溶液 : 5g/100 ml水; (3)硫酸或硝酸溶液: 0.02N 标准溶液; (4)酚酞指示剂:将1g酚酞溶于100 ml浓度为50%的酒精水溶液中配制而成; (5)沉淀碳酸钙:化学纯; (6)蒸馏水; (7)带刻度的移液管: 1 ml和10 ml的各一支; (8)锥形瓶: 100-150 ml,白色。 (9)搅拌棒。 2、测定步骤 (1)取1ml或几ml滤液于滴定瓶中,加2~3滴酚酞溶液。如果显示粉红色,则边搅拌边用移液管逐滴加入酸,直至粉红色消失。如果滤液的颜色较深,则 先加入2 ml 0.2N硫酸或硝酸并搅拌,然后再加入1g碳酸钙并搅拌。(现 场实际操作中此步意义不大,粗略测定情况下此步可省略)(2)加入25-50 ml蒸馏水和5-10滴铬酸钾指示剂。在不断搅拌下,用滴定管或移液管逐滴加入硝酸银标准溶液,直至颜色由黄色变为橙红色并能保持30s 为止。记录达到终点所消耗的硝酸银的ml数。如果硝酸银溶液用量超过10 ml,则取少一些滤液进行重复测定。如果滤液中的氯离子浓度超过 1000mg/l,应使用0.2820N的浓度的硝酸银溶液。 3、计算 AgNO3 + CL-→ AgCL↓ + NO3- 如果取样1ml滤液,用0.282N当量浓度的AgNO3的标准溶液滴定,0.282N当量浓度的AgNO3摩尔浓度为0.282 mol/L,硝酸银和氯离子反应的关系是1:1,假如滴定时消耗Xml的硝酸银,就消耗了0.282*X mol的硝酸银,就说明有0.282X mol的CL-,在把它转换成自量浓度mg/L,就成了0.282*X*35.45*1000mg/L。(其中35.45为CL-的摩尔质量分数,1000为ml到L的换算系数)

水基钻井液配方组合的回顾与展望 摘要:本文是对我国水基钻井液技术的发展的一篇综合分析及发展趋向。介绍及叙述了聚磺钻井液的形成过程、硬脆性泥页岩地层分析及处理措施、从半透膜机理发展出的4种新体系(聚多醇类,甲酸盐类,甲基葡糖苷,硅酸盐类)、无渗透钻井液、胺基钻井液配方的组成和处理剂的发展新技术,最后提出了几点展望意见。 关键词:水基钻井液配方组合回顾综述我国钻井液处理剂技术在几十年的 发展中有两次关键性的突破。一次是70年代在四川地区钻7000米的深井三磺钻井液处理剂的研制成功,解决了深井钻井的井壁稳定问题。另一次是80年代研制成功的多类型有机聚合物处理剂,解决了浅井膨胀性泥页岩地层的“井壁稳定”问题。通过多年摸索,最终形成了目前的“聚磺钻井液”模式和十几种常用的钻井液处理剂。 1聚磺钻井液的形成 上世纪50年代初我国的钻井液类型属于细分散型,不久(1952年)即开始向用钙(石灰、石膏)处理的粗分散阶段过渡;70年代中期,三磺处理剂(磺化丹宁,磺化酚醛树脂,磺化褐煤)的研制成功,为四川地区钻探7000米深井提供了保障,到现在仍为深井不可缺少的主要处理剂。80年代初全国开展了“不分散低固相聚合物”钻井液的攻关工作,以丙烯酰胺或丙烯腈为主要原料的产品如雨后春笋,很快研制出了十几个品种,最终解决了钻浅部地层(2500m以上)、富含蒙脱土地层的膨胀、缩径等问题,进而形成了以“聚合物钻井液”命名的钻井液。但是这一钻井液不能适应井深超过2500m的地层,当进入伊利石含量较多的硬脆性地层时,所用钻井液就不能“不分散”了,必须加入某些磺化物或分散性类处理剂。当时为了克服各地区使用钻井液时出现的问题,全国开展了各种探索攻关课题。80年代由原石油部钻井司组织了一个全国性的基础课题,即“钻进地层和油层岩石矿物组份和理化性能的研究及分区分层钻井液标准设计的研究”。这一课题有全国19个油田和一个科研单位参加,共分析了全国的2万多块泥页岩,历时8年,综合后拟定了我国的“钻进地层的分类方法”和各地区的“分区分层的标准钻井液设计”。当时的想法是通过深入全面的地层岩石矿物分析和理化性能分析,拟定各地区的钻井液标准配方,以解决当时各油田遇到的井壁稳定问题但是对各地区的标准钻井液设计进行综合分析后却意外地发现:尽管全国各油田所处地区不同,地层性质有差异,但在钻井液技术的对策方面却有明显的规律可循,而且惊人地相似。 2硬脆性泥页岩地层分析及处理措施 尽管已经形成了较成熟的水基钻井液配方组合模式(聚磺钻井液),但还是不能得心应手,时有事故发生。这时开展了全国性的硬脆性泥页岩稳定问题科研攻关工作(列入中石油总公司的研究课题)。(根据已发表的30多篇文献)有关硬脆性泥页岩的主要观点和建议归纳如下。 (1)“七五”期间,由原石油部钻井司组织开展了“钻进地层和油层岩石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能的研究及分区分层钻井液标准设计的研究”课题[1],对全国19个油田的钻进地层和油层岩石矿物组成和理化性能作了全面、系统的剖面分

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钻井液技术规范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技术的重要组成部分,直接关系到钻探工程的成败和效益。为提高钻井液技术和管理水平,保障钻井工程的安全和质量,满足勘探开发需要,特制定本规范。 第二条本规范主要内容包括:钻井液设计,现场作业,油气储层保护,钻井液循环、固控和除气设备,泡沫钻井流体,井下复杂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废弃物处理与环境保护,钻井液原材料和处理剂的质量控制与管理,钻井液资料管理等。 第三条本规范适用于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所属相关单位的钻井液技术管理。 第二章钻井液设计 第一节设计的主要依据和内容 第四条钻井液设计是钻井工程设计的重要组成部分,主要依据包括但不限于以下几方面: 1.以钻井地质设计、钻井工程设计及其它相关资料为基础,依据有关技术规范、规定和标准进行钻井液设计。 2. 钻井液设计应在分析影响钻探作业安全、质量和效益等因素的基础上,制定相应的钻井液技术措施。主要有:地层岩性、地层应力、地层岩石理化性能、地层流体、地层压力剖面(孔隙压力、坍塌压力与破裂压力)、地温梯度等信息;储层保护要求;

本区块或相邻区块已完成井的井下复杂情况和钻井液应用情况;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对钻井液作业的要求;适用的钻井液新技术、新工艺;国家和施工地区有关环保方面的规定和要求。 第五条钻井液设计内容主要包括:邻井复杂情况分析与本井复杂情况预测;分段钻井液类型及主要性能参数;分段钻井液基本配方、钻井液消耗量预测、配制与维护处理;储层保护对钻井液的要求;固控设备配置与使用要求;钻井液仪器、设备配置要求;分段钻井液材料计划及成本预测;井场应急材料和压井液储备要求;井下复杂情况的预防和处理;钻井液HSE管理要求。 第二节钻井液体系选择 第六条钻井液体系选择应遵循以下原则:满足地质目的和钻井工程需要;具有较好的储层保护效果;具有较好的经济性;低毒低腐蚀性。 第七条不同地层钻井液类型选择 1. 在表层钻进时,宜选用较高粘度和切力的钻井液。 2. 在砂泥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低固相或无固相聚合物钻井液;在易水化膨胀坍塌的泥页岩地层钻进时,宜选用钾盐聚合物等具有较强抑制性的钻井液。 3. 在地层破裂压力较低的易漏地层钻进时,宜选用充气、泡沫、水包油等密度较低的钻井液;在不含硫和二氧化碳的易漏地层钻进时,也可采用气体钻井。 4. 在大段含盐、膏地层钻进时,根据地层含盐量和井底温

第8章钻井液设计 本章主要介绍了新疆地区常用的钻井液体系,结合A1-4井及探井资料,设计了A区块井组所使用的钻井液体系、计算了所需钻井液用量,提出了钻井液材料计划等。 8.1 钻井液体系设计 钻探的目的是获取油气,保护地层是第一位的任务,因此,搞好钻井液设计,首先必须以地层类型特性为依据,以保护地层为前提,才能达到设计的目的。 新疆地区常用钻井液体系简介[16]: (1)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机理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很强的抑制性;具有强的携沙功能;有利于提高钻速;有利于近平衡钻井;可减少对油气层的伤害。 (2)分散性聚合物体系(即聚合物磺化体系):聚合物磺化体系是指以磺化机理及少量聚合物作用机理为主配置而成的水基钻井液。该体系的特点是:具有良好的高温稳定性,使用于深井及超深井;具有一定的防塌能力;具有良好的保护油层能力;可形成致密的高质量泥饼,护壁能力强。 (3)钾基(抑制性)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以聚合物的钾,铵盐及氯化钾为主处理剂配制而成的防塌钻井液。它主要是用来对付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易坍塌地层。该体系特点:对水敏性泥岩,页岩具有较好的防塌效果;抑制泥页岩造浆能力较强;对储层中的粘土矿物具有稳定作用;分散型钾基钻井液有较高的固相容限度。 (4)饱和盐水钻井液体系:该体系是一种体系中所含NaCl达到饱和程度的钻井液,是专门针对钻岩盐层而设计的一种具有较强的抑制能力,抗污染能力及防塌能力的钻井液。该体系特点:具有较强的抑制性,由于粘土在其中不宜水化膨胀和分散,故具有较强的控制地层泥页岩造浆的能力;具有较强的抗污染能力,由于它已被NaCl所饱和,故对无机盐的敏感性较低,可以抗较高的盐污染,性能变化小;具有较强的防塌能力,尤其再辅以KCL对含水敏性粘土矿物的页岩具有较强抑制水化剥落作用;可制止盐岩井段溶解成大肚子井眼。由于钻井液中氯化钠已达饱和,故钻遇盐岩时就会减少溶解,以免形成大井眼;缺点是腐蚀性较强。 (5)正电胶钻井液体系是一种以带正电的混合层状金属氢氧化物晶体胶粒(MMH或MSF)为主处理剂的新型钻井液体该体系的特点:具有独特的流变性;有利于提高钻井速度;对页岩具有较强的抑制性;具有良好的悬浮稳定性;有较

钻井液体系和配方 一. 不分散聚合物体系 不分散聚合物钻井液体系指的是经过具有絮凝及包被作用的有机高分子集合物处理的水基钻井液。常用的不分散集合物钻井液类型大体有三种:及多元素聚合物体系、复合粒子性聚合物体系、阳离子聚合物体系。 1.不分散聚合物体系特点 (1)具有很强的抑制性。通过使用足量额高分子聚合物作为絮凝包被剂,实现强包被“被包”钻屑,在钻屑表面形成一层光滑的保护膜,抑制钻屑分散,使钻出的钻屑基本保持原状而不分散,以立于地面机械清除,从而实现低密度、低固相,提高钻速。 (2)具有较强的悬砂、携砂功能。通过控制适当的般土,使聚合物钻井液形成较强的网架结构,确保其悬砂、携砂功能,满足井眼净化需求。 (3)通过使用磺化沥青、超细碳酸钙等降低泥饼渗透率,能偶获得良好的泥饼质量。 (4)该体系以其良好的稀释特性是的钻头水眼粘度小,环空粘度打,有利于喷射钻井、优化钻井钻头水马力的充分发挥,从而提高机械钻速。 (5)低密度、低固相、有利于实现近平衡压力钻井 (6)抑制性强,且粘土微粒含量较低,滤液对底层所含粘土矿物有抑制膨胀作用,故可减轻对油气层的损害。

3.技术关键113.0/″井眼约″1217/米/井眼平均约3.5千克1.加大包被 剂用量(,42米/千克突然强包被,种以上包被剂复配以达互补增效功能,,并 采用2)防止钻屑粘聚包被剂以胶液形式钻进时细水长流式补充抑制钻屑钻分散,到井浆中。最佳范MBT2.控制适当的般土含量以获得良好的流变性集携砂、悬 砂功能(。般土含量的控制以淡水预化般土浆形式需要时直接升)45克/围为30~均匀补充道井浆中。)改善和提供聚合物钻井液的泥饼2%使用磺化沥青(2%)和超细碳酸钙(3. 质量。降,0.5%)及防泥包剂RH-4(0.3%~4.使用足量的润滑剂RH-3(0.5%~0.8%) 低磨阻,防止钻头泥包。/、双聚铵盐等中小分子聚合物与高分子聚合物匹配(大使用适量的HPAN5. ,降低滤失,有利于形成优质泥饼。2.5最佳比例~3:1)小分子聚合物的

水基钻井液及处理剂作用机理 蒲晓林 课程简介 本课程是“泥浆工艺原理”、“深井泥浆”的后续课程,是根据钻井液化学研究方向总结、整理的课程。着重从钻井液工艺性能和胶体化学的角度讲述钻井液处理剂作用原理。 1.课程特点 (1)课程目前还在完善中。 ①国外:对处理剂应用阐述多,作用机理研究少,在此研究领 域还没有这样一门专门课程; ②国内:近年来文章多,文献报道多,但不系统,各说各的; ③关于此方面的研究:大都以产品、专利出现,有关理论研究 的报道较少,尤其是许多研究还触及到许多商业秘密。因此,许多单位从机理出发,从理论出发去开发产品不多,缺乏理论指导。例如:中山大学、天津大学、山东大学、成都科大。 全国:产品成系列的仅两家:我院和勘探开发研究院。 根本原因:机理不清楚,研究失去方向。 (2)本课程主要从钻井液的发展和类型的角度讲述处理剂的作用机理。使学者掌握各种处理剂在不同钻井液条件下的作用原理和用途。 2.课程主要任务 ①分析、揭示水基钻井液作用机理,学习进一步深入研究这种作用机理的方法和思路;②讲述目前主要使用的国内外钻井液处理剂的作用机理。引导机理研究入手,力求把处理剂研究、研制理论化、条理化,为有目的地、有针对性地研制处理剂和研究新型

钻井液体系创造条件; ③从研究机理入手,掌握使用规律。更好地指导产品应用和质量提高,把处理剂研制、生产和应用规律有机地结合起来。3.课程的主要内容和思路 (1)核心内容 ●处理剂作用机理及其对钻井液宏观性能的影响; ●处理剂作用性质和作用效果的实验研究方法。 (2)处理剂研究的一般思路 ①从钻井工程对钻井液性能要求出发研究处理剂 适应钻井工程、地质勘探及其技术发展,钻井液性能应具备的性能要求;钻井工程、地质勘探技术发展同钻井液技术发展的相互促进关系。 ②考虑如何选用处理剂实现钻井液作用效能 通过什么样的(运用)处理剂,起什么作用,作用规律(机理)是什么? 具有实现钻井液作用效能,处理剂应具有的性质, ——如水溶性、抗盐性和抗温性,同粘土的作用规律等等。 ③钻井液性能、作用效能要求与处理剂分子结构的关系 处理剂分子结构组成、分子量、分子链型、基团种类、比例、处理剂分子构象等等。 ——最终落实到处理剂的分子结构设计。 ④处理剂的合成、研制 要实现处理剂分子结构设计,所需的化学途径、合成工艺路线、合成条件。 ⑤处理剂应用规律和效能评价 处理剂效能评价的原则:满足优质、安全、低成本钻井、完井

《水基钻井液性能测试》 一、填空题25题 1、屈服值的计量单位是Pa ,英制单位常用lb/100ft2。 2、写出下列英文符号在泥浆行业中的中文意思:AV 表观粘度,PV 塑性粘度。 3、测定钻井液滤液中的氯根浓度,用硝酸银标准溶液滴定,用指示剂重铬酸钾指示终点。 4、泥浆报表中常见的英文符号的中文意义是:P f滤液碱度,M f 滤液的甲基橙碱度。 5、初切力是将钻井液充分搅拌后静止10s后测得的数值,终切力是将钻井液充分搅拌后静止10min测得的数值 6、API滤失量指在常温下,压686kPa ,渗滤面积7.1±0.1in2,30min 钻井液滤出的滤液体积。 7、碱度是指一种物质中和酸的能力。由于使钻井液维持碱性的无机离子除了OH-外,还可能有HCO3-和CO32-等离子。 8、钻井液密度是指单位体积的钻井液质量,单位为g/cm3或lb/gal 。 9、马氏漏斗粘度是取1500mL钻井液经马氏漏斗流出1夸脱

(946mL)所需的时间,单位为s。 10、酚酞指示剂在PH=8.3时,由粉红色变为无色。 11、甲基橙指示剂在PH=4.3时由黄色转变为橙红色。 12、现场用硝酸银滴定法对钻井液滤液中的Cl-质量浓度进行检测。 13、LSRV是指流体低剪切速率黏度。 14、钻井液中不能通过200目筛(0.074mm)的砂子体积占钻井液体积的百分数。 15、pH值是指水溶液中氢离子活度对数的负值 16、EDTA标准溶液是0.01mol/L 的二水合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盐溶液 17、以钙离子表示的总硬度TH(mg/L)= 400×(EDTA溶液体积,mL)/(试样体积,mL) 18、钻井液的亚甲基蓝容量是用亚甲基蓝测定法测得的一种膨润土含量指标。 19、钻完井液静切力使用六速旋转粘度计进行测定,测定静止 后的3r/min读值。 20、通常用pH试纸测量,有广泛试纸和精密试纸。 21、蒸馏器是用来分离和测定钻完井液样品所含水、油 和固相体积的仪器

钻井新技术及发展方向分析 1 钻井技术新进展 1.1石油钻机 钻机是实现钻井目的最直接的装备,也直接关系到钻井技术进步。近年来,国外石油钻机能力不断增强,自动化配套进一步完善,使钻机具备更健康、安全、环保的功能,并朝着不断满足石油工程需要的方向发展。主要进展有: (1) 采用模块化结构设计,套装式井架,减少钻机的占地面积,提高钻机移运性能,降低搬家安装费用。 (2) 高性能的“机、电、液”一体化技术促进石油钻机的功能进一步完善。 (3) 采用套管和钻杆自动传送、自动排放、铁钻工和自动送钻等自动化工具,提高钻机的智能化水平,为提高劳动生产率创造条件。 1.2随钻测量技术 1.2.1随钻测量与随钻测井技术 21 世纪以来, 随钻测量(MWD) 和随钻测井(LWD) 技术处于强势发展之中,系列不断完善,其测量参数已逐步增加到近20种钻井工程和地层参数,仪器距离钻头越来越近。与前几年的技术相比,目前,近钻头传感器离钻头只有0.5~2 m 的距离,可靠性高,稳定性强,可更好地评价油、气、水层,实时提供决策信息,有助于避免井下复杂情况的发生,引导井眼沿着最佳轨迹穿过油气层。由于该技术的市场价值大,世界范

围内有几十家公司参与市场竞争,其中斯伦贝谢、哈里伯顿和贝克休斯3 家公司处于领先地位。 1.2.2电磁波传输式随钻测量技术 为适应气体钻井、泡沫钻井和控压钻井等新技术快速发展的需要,电磁波传输MWD(elect romagnetic MWD tool s ,EM MWD) 技术研究与应用已有很大进展,测量深度已经达到41420 km。 1.2.3随钻井底环空压力测量技术 为适应欠平衡钻井监测井筒与储层之间负压差的需要,哈里伯顿、斯伦贝谢和威德福等公司研制出了随钻井底环空压力测量仪(annular pressure measurement while drilling,APWD) ,在钻井过程中可以实时测量井底环空压力,通过MWD 或EMMWD 实时将数据传送到地面,指导欠平衡钻井作业。 1.2.4 随钻陀螺测试技术 美国科学钻井公司将航天精确陀螺定向仪封装在MWD 仪器中研制出随钻陀螺测试仪( gyro measurement-while-drilling ,gMWD) ,截至2007 年底,gMWD 已经在美国的多分支井中成功应用数百口井,特别是在需要精确定向或对接井中起到了关键作用。 1.2.5 井下随钻诊断系统 美国研究人员开发出了井下随钻诊系统(diagnostics-whiledrilling,DWD)包括井下温度、压力、钻头钻压、钻头扭矩、井斜方位和地层参数等各种参数测量仪器,高速实时数据传输系统及其相关的仪器,地面

国内外钻井液技术发展概述 (2012-05-2711:05:36)摘要:本文主要论述了国内外钻井液的发展状况及发展趋势,介绍了近年来国内外发展起来的16种新型钻井液技术,国内外钻井液技术仍以抗高温、高压、深井复杂地层的钻井液技术为主攻目标,指出了钻井液处理剂的发展方向是高效廉价、一剂多效、保护油气层、尽可能减轻环境污染,并寻求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异、综合效益更佳的钻井液体系及钻井液处理剂。对钻井液技术发展进行了展望,由于深井、复杂井、特殊工艺井以及特殊储藏的开发、环境保护的重视,对钻井液完井液的要求越来越高,所以抗高温、高压、深井复杂地层、油气层保护仍是钻井液完井液技术发展的重要方向。 关键词:钻井液技术发展 一、国内外钻井液技术新发展概述 钻井液作为服务钻井工程的重要手段之一。从90年代后期钻井液的主要功能已从维护井壁稳定,保证安全钻进,发展到如何利用钻井液这一手段来达到保护油气层、多产油的目的。一口井的成功完井及其成本在某种程度上取决于钻井液的类型及性能。因此,适当地选择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以维护钻井液具有适当的性能是非常必要的。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经过80年代的发展高潮以后,逐渐进入稳定期,亦即技术成熟期。可以认为,由于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都有众多的类型及产品可供选择,因此现代钻井液技术已不再研究和开发一般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产品,而是在高效廉价、一剂多效、保护油气层、尽可能减轻环境污染等方面进行深入研究,以寻求技术更先进、性能更优异、综合效益更佳的钻井液及钻井液处理剂。 1.抗高温聚合物水基钻井液 所使用的聚合物在其C-C主链上的侧链上引入具有特殊功能的基团如:酰胺基、羧基、磺酸根(S03H)、季胺基等,以提高其抗高温的能力。不论是其较新的产品,如磺化聚合物P OLYDRILL,或早己生产的产品如S.S.M.A.(磺化苯乙烯与马来酸酐共聚物)均是如此,并采取下列措施:

《钻井液工艺技术》复习题 适用班级:10钻井—1、2、3、4、5班 绪论 一、选择题: 1.下列不属于钻井液组成的是()d A、分散介质 B、分散相 C、各种化学处理剂 D、各种有用的物质 2.一般钻井液属于()c A、分子分散系 B、胶体分散系 C、粗分散体系 D、全不是 3.钻井液按其中流体介质不同可分为多种,不属于此分类系统的是()d A、水基钻井液 B、油基钻井液 C、合成基钻井液 D、加重钻井液 4.下列不属于气体型钻井流体特点的是()b A、密度低 B、有很强的抑制性和抗盐、钙污染的能力 C、钻速快 D、能有效防止井漏等复杂情况的发生 5.钻井液的功用中不包括()a A、控制在碱性条件下,使某些化学反应进行得更顺利 B、携带和悬浮岩屑 C、稳定井壁 D、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 E、传递水动力 F、冷却和润滑作用 G、获取地下信息 6、钻井施工对钻井液性能的要求中不包括()c A、必须与所钻遇的油气层相配伍 B、必须有利于地层测试 C、必须是单项体系 D、必须对钻井人员和环境不产生伤害和污染7.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 A、为了节省成本,尽可能采用自然造浆 B、聚合物不分散钻井液产生于20世纪70年代 C、新的钻井技术的不断出现,大大推动了钻井液技术的快速发展。 D、欠平衡钻井液技术是钻井液应用技术的发展方向之一 二、判断题 1.钻井液由分散介质(连续相)、分散相和化学处理剂组成的分散系。()a 2.胶体分散系目测是澄清均匀的,但实际是多相不均匀体系。()a 3.钻井液按固相含量不同可分为:低固相钻井液、基本不含固相钻井液。()a 4.钙处理钻井液是指含有一定浓度Ca2+和分散剂的油基钻井液。()b 5.气体型钻井流体是以空气或天然气为流体介质或分散有气体的钻井流体。()a 6.钻井液必须与所钻遇的油气层相配伍,满足保护油气层的要求()a 7.钻井液是“钻井的血液”。()a 三、填空题 *1.钻井液工艺技术是油气钻井工程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健康、安全、快速、高效 钻井及保护油气层、提高油气产量的重要保证。 2.钻井液按其中流体介质不同可分为:水基钻井液、油基钻井液、气体型钻井流体、合成基钻井液 3.钻井液的功用主要有携带和悬浮岩屑、稳定井壁、平衡地层压力和岩石侧压力、冷却和润滑作用、传递水动力、获取地下信息。 4.水基钻井液的发展主要经历了自然造浆阶段、细分散泥浆阶段、粗分散泥浆阶段、聚合物

水基钻井液 2.1钻井液体系分类 按照美国石油学会(API)和国际钻井承包商协会(IADC)的分类方法,钻井液可分为以下10种体系: 2.1.1不分散体系 该体系包括开钻泥浆、自然原浆和其它通常用于浅井或上部井段钻井的轻度处理的体系,不需要添加稀释剂和分散钻井固相和粘土颗粒的分散剂。 2.1.2分散体系 在较深井段,需要泥浆密度较高或井眼条件可能比较复杂时,泥浆通常需要分散,典型的分散剂有木质素磺酸盐、褐煤或单宁。它们是有效的反絮凝剂和降滤失剂。经常使用一些含钾化学品可提高页岩稳定性。添加专门的化学品可调节或保持特定的泥浆性能。2.1.3钙处理泥浆体系 在淡水钻井泥浆中加入像钙、镁这样的二价阳离子,能抑制地层粘土和页岩膨胀。高浓度可溶性钙盐用来控制坍塌性页岩和括径,防止地层损害。熟石灰(氢氧化钙)、石膏(硫酸钙)和氯化钙是钙处理体系的主要组分。

石膏体系通常pH值为9.5~10.5,过量浓度石膏钙含量为0.6~1.2g/l;典型的石灰体系有两种,对于低浓度石灰体系,pH值为11~12,石灰过量浓度为0.3~0.6g/l;对于高浓度石灰体系,石灰过量浓度为1.5~4.5g/l。特殊的泥浆性能靠添加专门的产品来控制。钙处理泥浆能抗盐和硬石膏污染,但在高温条件下易发生胶凝和固化。 2.1.4聚合物泥浆体系 长链高分子量聚合物在泥浆中用于包被钻井固相以防止其分散,或覆盖页岩以提高其抑制性或提高粘度和降低滤失量。对此可使用不同类型的聚合物,包括丙烯酰胺类,纤维素和天然植物胶类产品。还经常使用像氯化钾和氯化钠这样的抑制性盐来增强页岩的稳定性。这些体系通常膨润土含量很少,对钙、镁这样的二价阳离子比较敏感。大部分聚合物的使用温度限制在140oC以下,但在某些条件下,也可用于井底温度较高的井中。 2.1.5低固相泥浆体系 该体系的固相体积含量和类型受到控制,总的固相体积含量不能超过6~10%。粘土固相体积含量不超过3%并要求钻井固相和膨润土的比例小于2:1。该体系是不分散体系,通常使用结合添加剂作增粘剂和膨润土增效剂。该体系的一个最显著优点是能大大提高钻井速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