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A版第十册教案2

语文A版第十册教案2
语文A版第十册教案2

(此文档为word格式,下载后您可任意编辑修改!)

1、在天晴了的时候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引导学生通过自学,运用已掌握的识字方法自主识字,

会认5个生字,1个多音字,会写4个生字,查阅字典、

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自主积累词语。

3、体会这首诗所包含的思想感情。通过学习课文,激发

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与难点:

通过有感情朗读,逐层次理解重点字词,关键句子,体会

诗歌所包含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大胆想象,从中感悟自然美,

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介绍作者,导入新课

1、教师板书“戴望舒”:同学们,听说过这个人的名字吗?知

道他是谁吗?

2、教师小结:戴望舒是20世纪30年代“现代派”的代表诗

人。(出示课件)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首他的诗歌《在天晴

了的时候》。

3、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

1、自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画出生词和不理

解的词、句。

2、检查自读情况。

(1)出示生词,朗读,识记。要求:读准字音,记清字形。

(2)提出不理解的生字、词,作上记号。

(3)指名朗读,纠正。要求读通顺。

3、了解课文的内容提示:从诗的结构来入手。

(1)小组讨论。

(2)相互交流。

三、再读课文

1、默读全诗,想想课文哪些诗句写出了雨过天晴时的景物,边读边画出重点词句。

2、朗读全诗,体味诗句之美。

四、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深入研读,欣赏美景

1、自由朗读诗歌的第一节,想一想文中描写了哪些雨过天晴的景物?用横线把景物名称画出来。

2、指名反馈。(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

3、找出相关的诗句,读一读。

4、指名反馈。

5、齐读第一节,想象画面。

6、指名说说自己最喜欢的画面,然后再读一读。教师相机指导学生朗读。

7、师导:通过诗人的描述,雨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碟儿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呢?

8、出示:()的小路()的小草

()的小白菊()的凤蝶儿

9、师导:同学扪,雨后的景色是多么的美丽而清新!在天晴了的时候,我们真该到小径中去走一走。因为——(学生读描写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

10、在读了诗人描写天晴后的小路、小草、小白菊、凤蝶儿的句子后,你们发现了诗歌在表达上有什么特点?(拟人)

11、这样写有什么好处呢?

12、指导学生朗读第一节。

二、拓展思维,丰富画面。

1、同学们,天晴了,除了可以看到润湿的销路、炫耀着新绿的小草、绽放的小白菊、自在闲游的凤蝶儿,还可以看到怎样的景象呢?请同学们一起读一读第三节。

2、指名反馈:诗歌描绘的天晴了所看到的景象有哪些?

3、小结:雨停了,太阳出来了,乌云散了,一切显得那样的明朗:溪中波光荡漾,林中树影婆娑,天空云儿闲游……多美呀!我们一起把这三行诗句读一读。

4、拓展思维:你留心观察过雨后天晴时的景象吗?把你看到的、听到的说一说。

5、小结:雨后的景色多美呀!所以作者不断地倡议我们在天晴的时候出去走走,我们一起来读第二节。

三、品味诗句、练习背诵。

1、自由诵读课文。

2、指名读一读。集体评议。

3、集体读一读。

4、熟读成诵。

四、总结全文

同学们,生活中处处都有美,我们只是缺少了一双发现美的眼睛。老师希望大家能够和戴望舒一样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留心观察,拥有一双能够发现美的眼睛。

五、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并背诵课文。

2、做课后练习,完成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泥路:温柔

小草:新绿

走走

小白菊:绽透

凤蝶儿:闲游

1 在天晴了的时候新阳

溪水

看看暗绿

2、三月的原野

教学目标:

品味文中描写原野景色的句子,体会春天到来时人们的欣喜之情。

教学时数: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谈话激趣,导入新课

你喜欢春天吗?你眼中的春天是怎样的?现在,让我们一起走出家门,走进大自然,去寻找春天的踪迹,共同领略著名女作家萧红笔下的春天的原野!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注意读准生字新词的读音,把句子读通顺。

2.指名读课文,学生互相评议朗读的情况。

3.默读课文,读后汇报:说说自己知道了什么,有什么感受,还有哪些问题。

三、学习生字、新词

1.自学本课生字新词。

2.交流学习结果,读准下列生字并组词:

胀、欣、籽、鸦、棉、粪、觅、巷、咩、坎

说一说你是用什么好办法记住这些字的?

3.你有哪些词语不理解,请找出来,可以查阅字典、词典或其他工具书,也可以仔细读读相关语句琢磨琢磨,还可以和同学、老师讨论交流。同桌之间互相检查朗读课文,校正读音。

四、作业:带着自己的理解熟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导入新课

春,预示着生机,预示着活力。春天是一个万物复苏的季节。这节课我们继续走进三月的原野,来感受北国的春天。(板书课题)

二、理解感悟课文

自由朗读课文,边读边思考,从文中哪些句子可以看出北国的春天到来了。画一画,读一读,想一想初春的景物有什么特点,读完后有什么样的感受,说一说。

三、交流阅读体验

(1)从小草的描写感受到春来了[课件出示语句]“三月的原野已经绿了……妈妈惊喜地说:‘那一定是向阳的地方!’”引导学生说说自己读到了什么。抓住“透出”“转折”“欣幸”等词语感受小草表现出的顽强的生命力。从孩子和母亲对话里读到了什么?想到了什么?能把你的理解读出来吗?引导学生体会人们尤其是孩子的那份惊喜,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

师:从对小草的描写中,我们可以感受到严冬悄然退去,春意已近。我们仿佛听到了春天的脚步声。春天给土地、植物、动物、人类都带来了希望。文中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这样的感受?

(2)“抢根菜的白色的……日子一寸一寸的都有意思”。

理解“天气一天暖似一天……”这句话,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师生交流。从河冰发了、苦闷而又奔放的流,乌鸦觅食,飞舞的杨花等,我们看到了生命,看到了希望,也仿佛看到了从大地下涌出的勃勃生机,春天的脚步越来越近。

作者对初春田野上的景物进行了仔细的观察才把景物写得如此生动、具体。作者是怎么观察的呢?

你看,有动态的:羊羔的叫声,河冰在流,乌鸦、杨花在飞;有静态的:小草、蒲公英;有颜色:绿色的小草,白色的抢根菜籽儿,变黄的榆树;还有石子打船的声音。

真是动静结合,有声有色!

(3)指导鉴赏、背诵课文。

四、激发观察兴趣,寻找身边的春天

1.师:世界上并不缺少美,只是缺少“发现美的眼睛”。春天离我们并不遥远,只要你睁开发现的眼睛,带着一颗细腻的心去观察,去体会,那么在校园,在公园,在山林,在路边,甚至在自家的周围……你都会发现春天的踪迹:一阵春风、一场春雨、一棵小草、一个嫩芽、一朵小花、一个风筝、一只蝴蝶、一条小虫,等等。从这些,你都会感受到阳气升了,春天来了,以及春天里人们所特有的勃勃生气。

2.作业:寻找春天,注意事物的特点。

第三课时

一、全班交流,练习口语表达

1.师:读了《三月的原野》这篇文章,不禁会使人赞叹:好一派生机呀!在寻找了春天之后,或

许你从心底里萌发出一年之计在于春的感慨,或许你这才真正理解诗句“春江水暖鸭先知”,或许你还想了很远很远……来,展开你的想象,发出你的感慨,说出你对春天的认识吧。

2.学生说自己寻找到的春天,教师相机指导,学生之间也可以提出疑问或建议。

二、尝试拓展阅读,积累语言

推荐拓展阅读:朱自清的散文《春》。课后搜集、阅读与春天有关的文章、诗歌、谚语等,并进行交流。把自己的感受记在本子上,也可以写一篇观察日记。

板书设计:

惊喜蒲公英

河冰化了

2 三月的原野

可热了强烈

呼唤杨花装满了

心坎

3、古诗二首

教学目标:

1、正确读写生字,了解重点字、词的意思,初步理解诗句的意思。

2、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3、激发课外阅读的兴趣,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古代文化的情感。

教学重点:

让学生了解《清明》和《惠崇春江晓景》两首诗诗句的意思,能够描述两首诗所描绘的场景,体会诗人的心情,并熟读成诵。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导入新课

古诗是我国文化的瑰宝,大家喜欢读古诗吗?(学生汇报)那我们今天就来学习两首古诗。介绍两首古诗的作者杜牧和苏轼,揭示题目。

我们先来学习古诗《清明》。(师板书课题)说一说有关清明这个节气、节日。

二、自主合作,初步感知

师:自由读诗,要求读准。

①指名读诗。

②范读(出示课件)。

③分组读诗。

④齐读古诗。

三、细读品味,感悟理解

1、学习第一句(课件)(出示第一二行)。

(1)指名读。

(2)点击重点词语:雨纷纷、欲断魂。

(3)这两行诗的意思是什么?(自己试讲,再讲给同桌听,最后全班交流)

(4)师归纳,生质疑:

师:学了这两行诗,你有什么要问的?路上行人为什么“欲断魂”?这时他的心情如何?

(5)师生交流。

(6)指导朗读:想象诗句的意境,指导朗读(指名读、齐读)。

(7)总结学法:

请同学们回忆一下我们刚才学习的方法。(生试讲,师概括:抓住重点字词,联系上下文或观察插图,理解诗意。)现在请同学们运用这种方法来自学第三四行诗句。

2、学习第二句(课件出示第三四行):

(1)出示句子,指名读、齐读。

(2)学生自学,再集体交流。

师:想象当时的情景,你认为儿童会说些什么呢?“牧童遥指杏花村”的“遥”妙在何处?

体会作者的心情,指导诵读古诗。在这一过程,教师引导学生体会作者当时那种“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销愁愁更愁”的无限惆怅的心情。

3、描述全诗的画面,背诵古诗。

4、出示填空,反馈所学知识。

“清明时节雨纷纷”这句诗出自()朝的()所写的《》。全诗通过描写的景色和的情景,表达了诗人的心情。

5、学生小结学法:解题目——知作者——释词句——懂诗意——品诗味。

四、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清明》,默写《清明》。

2、用自己的话说一说《清明》所描写的场景。

板书设计

清明

[唐]杜牧

解题目清明时节雨纷纷,景:雨纷纷

知作者路上行人欲断魂。人:欲断魂

释词句借问酒家何处有,情:怅然若失

懂诗意牧童遥指杏花村。

品诗味

第二课时

一、介绍背景,导入新课

惠崇是北宋著名的画家,善于画鹅、鸭等小动物。

二、复习学法

三、自主学习,深入探究

1、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字音、停顿、语调、语速等)。

2、边读边想象诗的意境。

(1)认识蒌蒿、芦芽、河豚,减低想象难度。

蒌蒿:长在河滩的一种野草。

芦芽:芦苇的嫩芽。

河豚:味道鲜美但肝脏等部位有剧毒的鱼。在近海,每年春天逆江而上,在淡水中产卵。

(2)请学生用自己的话描绘画面内容。

3、诗人从哪些景物感受到春天就要来了?

(桃花刚开,鸭子戏水,蒌蒿长势很旺,鲜嫩的芦芽从土里钻出。)

4、诗的最后一句是画面上的景物吗?

(不是,是作者依据画面景物展开的想象。)

四、小结

1、读了这首诗,你从中感受到了什么?

(作者抓住了画面上几枝桃花、嬉戏的鸭子、满地的蒌蒿、短短的芦芽,向我们展示了一幅活生生的江南水乡春景图。字里行间流露出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赞美之情。)

2、“正是河豚欲上时”从画面上看得到吗?

(这是作者通过观察岸上、水面之物所进行的联想,它在告诉人们:桃花开放、春江水暖、蒌蒿满地、芦苇冒尖,也就是河豚洄游产卵繁殖的季节。)

五、指导有感情地诵读,背诵古诗。

六、作业

1、有感情地背诵《惠崇春江晓景》。

2、完成课后练习,做一课一练。

板书设计

惠崇春江晓景

桃花开放

鸭子戏水对春天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蒌蒿满地

芦苇发芽

选读一昆明的雨

教学目标:

1.自主积累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品味文中语句,体会作者对昆明的雨的思念。

教学时数:

2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谈话导入,揭示课题

1.同学们,春天的雨给你留下什么样的印象?(学生各抒己见)

2.昆明是个四季如春的城市,昆明的雨会是什么样呢?今天我们就随同作家汪曾祺一同来欣赏课文《昆明的雨》。(板书)

3.请学生读读课题。通过文题你明白了什么?

二、初读课文,读中感悟

1.请同学们自由读课文,边读边画出你不认识的生字和不理解的词语,并借助字典给予解决,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请同学们默读课文,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

3.指名读课文,教师相机给予指正。

4.学生自由练读。

5.现在同桌之间赛读课文,比一比谁读得好。

6.同学们通过这次读书,又读懂了什么?(学生讨论)

7.教师小结:这是一篇优美的散文,四十年前作者到过昆明,写出了对昆明雨的怀念,请同学们思考,文中写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理清文章脉络

学生讨论汇报,教师板书。

四、作业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第二课时

一、抒情导入,揭示课题

昆明的雨是这样的美妙,这样的舒服,这样的令人兴奋。这节课,我们继续学习《昆明的雨》。教师板书课题。

二、复习课文内容

这篇文章写的是什么内容?

文章中写到了雨中的哪些景物?

三、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文中写了雨中的果儿和花儿。昆明的雨给作者留下了怎样的印象?引导学生用文中的句子来回答。(明亮的、丰满的、使人兴奋的)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昆明的雨的喜爱。

品读对果儿、花儿的描写:

1.指名读文章。

2.从哪些词句看出作者对昆明雨的喜欢与怀念之情,

画一画,然后想一想,学生交流。

3.你能通过读把它表现出来吗?指名读。

四、反复诵读,体会升华

昆明的雨是那样令人神往,似乎就是一个画中的故事,是一段让人怀念的时光。让我们尽情地赞美昆明的雨吧!

五、作业

1、抄写课中划记的词语。

2、做一课一练。

语文乐园一

教学目标:

1、熟读词语超市中出现的词语,懂得词语的意思,能够正确地加以运用。

2、体会金钥匙中的写作方法,练习把对景物的感受和想象写出来。

3、通过阅读欣赏短文,了解作者的游览顺序,分清文章的主次,学习作者的观察和表达方法。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4、学写写景为主的习作。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和技能。

教学重点与难点:

1、培养学生留心观察周围事物的习惯。

2、体会“金钥匙”中句子表达的效果,习作时写出景物的特点。

教学课时:

4课时

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

一、词语超市

1、学生自由读一读“词语超市”里的词语。

2、教师出示词语,指名读一读,教师适当正音。注意“胀”即是卷舌音,又是后鼻音;“寻”不能读成“xuán”。

3、全班一起读一读。

4、教师开火车检查读。

5、引导学生观察这些词语,说说识记的方法或书写的注意事项。

6、学生书写词语,教师根据巡视中发现的问题进行再强调。

二、金钥匙

1、教师出示下列句子,学生读一读。

“看山间移动的暗绿——云的脚迹——它也在闲。”

2、教师指名反馈:这句话为我们描绘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教师:作者为什么能够把天晴后的云描述得这样形象生动呢?(仔细观察)

4、教师小结:是呀,细心观察,用心创作,就能写出令人印象深刻的东西来。请同学们读一读本组课文,画出给你留下深刻印象的语句。

5、集体反馈:这些语句为什么能够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6、教师小结:同学们,留心观察周围的事物,你不仅能看到事物的特点,还能发现事物微妙的变化。有了对事物直观、具体的认识,我们就能把它们描述得更加具体、更加生动。

三、语文故事

1、集体背诵古诗《清明》。

2、教师导:杜牧的《清明》诗写得轻巧自然,读来琅琅上口,广为传诵,便有了《趣改清明诗》的故事。请同学们读一读。

3、指名反馈:人们把古诗《清明》改成什么样子呢?

4、指导学生读好修改后的诗。

5、引导学生观察修改后的诗和原诗的区别。

6、教师:那么它们所表达的意思和意境相同吗?我们一起来理解改后的诗的意思和意境。

7、学生以小组为单位交流自己的理解。

8、集体反馈。

9、教师小结:文中改后的诗意虽然没有大的变化,但流露出来的意境以及作者的心境就有所不同了。老师再给同学们推荐几则后人修改的《清明》。

有人巧妙断句将其改为一首词: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还有人另作断句,便改成了一篇优美、隽永的散文: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有一剧作者曾略添数字,并变换一下形式,将《清明》诗改成了一出精巧古雅的戏曲小品:

时间:清明时节布景:雨纷纷地点:路上

(幕启)行人欲断魂:借,酒家何处有?

牧童遥指:杏花村!

10、教师小结: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像这样有趣的改变还有很多,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再找一找这样的趣事。

第二课时

四、自主阅读《记金华的双龙洞》

1、师导:同学们,本组课文把我们带入了色彩缤纷的春天。今天我们要阅读的短文是《记金华的双龙洞》,写的也是春天游双龙洞的见闻。它是一篇游记,和我们学过的写景文章有什么不同呢?我们一起去读一读。

2、教师出示导读提纲,学生自读短文。

(1)找出描写春天的语句,读一读。

(2)思考:渴望问世按什么顺序介绍双龙洞的?

(3)小组内讨论:作者介绍了双龙洞的哪些?这些景物有什么特点?

3、集体反馈,整体感知。

(1)指名画出描写春光的句子。

(2)教师:你从哪些地方感受到了四月浓浓的春意?

(3)教师指导学生有感情地朗读这些语句。

(4)教师:这些春天的景色是作者在路上看到的。到了金华的双龙洞,作者是按照什么顺序来写的呢?

入山——洞口i——外洞——乘船进内洞——内洞

4、小组深究,深入感悟。

(1)以小组为单位,再读短文,完成表格。

(2)集体反馈。

(3)品读句子,体会作者的写作手法。

5、有感情地朗读自己喜欢的语句。

6、课堂小结

教师总结:同学们,春天的景色优美,我们不仅要细心观察,还应该及时地记录自己的所见所闻。就像短文《记金华的双龙洞》,作者就按照自己游览的顺序,及时把自己的所见所闻写了下来。

7、布置作业

(1)抄写词语超市中要求抄写的词语。

自己喜欢的句子。

(3)做一课一练。

第三、四课时

一、审题,了解要求

1、指名读题目,其他人思考这次作文的内容和要求。

2、指名反馈,教师归纳小结。

(1)写作内容:写下你在某个地方见到的春景,或

者第一次去某个地方的所见所闻,或者在某个景点的所见所

闻。

(2)表达要求:题目自拟,突出景物特点,有意思

的地方细致写,有一定的顺序,写出自己的真实感想。

二、说一说,拓展思维

1、教师:春天到了,你们都游览过哪些景点?简要地

说一说自己的所见所闻。

2、指名说说。

3、引导学生回顾:我们来给刚才所出现的景物进行分

类,你们准备怎么分?

4、集体反馈。

5、根据题目的要求,我们不一定都要写景,还可以写

游览过程中的所见所闻。你们在游览过程中发生过哪些有趣或

难忘的诗吗?

6、学生交流,拓展素材。

三、指导写作

1、表达有序,观察细致。

2、把握写景顺序,写出层次,注意过渡语句的衔接。

3、适当地表达自己的感受。

四、学生练习写作,教师个别辅导

五、赏析、修改习作

六、布置作业

4 刷子李

教学目标:

1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一位普通的手艺人高超

的技艺和风度。

3、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重点:

感受人物形象,体会作者抓住细节描写人物的方法。教学难点:

练习复述课文。

教学准备:

1、教师了解冯骥才和《俗世奇人》,搜集相关资料,提供同类文章《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搜集相关资料,同时阅读人物描写出色的文章,积累优美词句及写作方法。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4 .刷子李(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并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

2、整体感知课文内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3、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掌握本课的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初步感受刷子李的高超技艺。

教具准备:生字词卡片、搜集冯骥才以及《俗世奇人》的资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谈话:今天,我们将结识一位手艺人,他就是——《刷子李》。[板书课题]

2、解题:怎么叫刷子李呢?(姓李,专干粉刷这一行)

3、简单介绍作者冯骥才及本文出处。

本文选自《俗世奇人》,其中所述之事,多以清末民国初年天津卫市井生活为背景;天津卫,天津的旧称,“卫”是明朝的军事建制。冯骥才偏爱写“俗世奇人”,自有他的道理:“码头上的人,不强活不成,一强就生出各样空前绝后的人物。”如刷子李、泥人张等。

二、初读课文

1、自由轻声读课文,要求:

(1)读通读顺,自己喜欢的段落多读几遍。

(2)画记生字、新词,不明白的地方进行圈点批画。

(3)找出文中自己感兴趣的方言,多读几遍,谈谈自己的理解。

2、学生独立自学。

3、全班交流。

(1)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学生评价。(读准字音,读正确、流畅)

(2)黑板出示词语,指名认读。师傅、刷浆、包袱、透亮、清爽、搜索、威严、露馅儿、发怔、发傻、半信半疑。

(3)交流难写字的字形如何记忆。

(4)词语理解。

(5)理解练读有特色的天津方言:“任吗甭放”“赛升天一般美”“未准”。

4、再读课文,初识“刷子李”。

引导学生提问:

(1)这篇文章主要写什么?

(2)要读懂本文,你会设计一些怎样的问题来帮助同学?

(引导学生围绕中心提问,作为自学要求。如:从哪些地方看出刷子李技艺高超

5、教师归类补充“自学要求”。

(1)“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奇”在哪儿?

(2)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三、作业:

1、抄写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4 .刷子李

甭矩徒曹匀凳芝诈

4 .刷子李(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继续学习课文,反馈读句的感受,体会刷子李高超的手艺。

2、了解曹小三对刷子李手艺的认识过程,品味其心理变化。

3、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教学重点:了解曹小三对刷子李手艺的认识过程,品味其心理

变化。

教学难点:领悟并学习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上节课,我们结识了冯骥才笔下的一位“俗世奇人”——刷子李,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近这位奇人,见识一下他的高超技艺。

二、结合词句,精读课文

1、上节课师生共同提出的自学要求:“刷子李”的技艺高超表现在哪些地方?找出精彩语句,读一读,谈谈自己的体会。

2、阅读课文,勾画圈点做批注,老师巡视,发现问题,点拨指导。

3、交流自学心得。

刷子李的技艺高超,也就是他的“奇”表现在哪些地方?着装奇、规矩奇、技艺奇。

4、你觉得从哪段最能看出他技艺的奇?(6段)

(1)生精读此段,边读边找,看看哪些语句能表现他的奇?

①动作奇:悠然摆来悠然摆去(哪儿是在刷墙?是在干脏活?分明是在跳舞。)让生读,读出悠然的韵味。全班齐读感受。

②声音奇:清脆、啪啪。(这简直是在演奏)

③颜色奇:匀匀实实,透亮清爽(厚薄均匀,不稠不稀,不拖泥带水)。

(2)作者是用什么感情来写的呢?用赞叹的语气读此段。

5、刷子李不仅技艺奇,他的着装、规矩也更是奇,从哪看出来?

(1)“黑衣黑裤”“干活前,……穿上这身黑,就跟地上一桶白浆较上了劲。”

(2)“每刷完一面墙……再刷下一面墙。”

(3)“只要身上有白点儿,白刷不要钱。”

(4)“一天只刷一间屋子”

6、你喜欢这个人吗?为什么?

7、思考:作者还用什么方式,衬托出了刷子李的“奇”?

曹小三心理: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灰心失望——烟洞,令人拍案称奇。

8、学生再次阅读,积累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1)交流精彩语句,体会表达效果。

(2)摘抄精彩语句,尝试点评。

三、推荐阅读,课外延伸

1、教师推荐:《泥人张》《快手刘》等。

2、学生推荐课前找到的同类文章。

四、作业设计

1、做一课一练。

2、摘抄文重你喜欢的句子。

板书设计

4刷子李

(刷子李:手艺高超)

半信半疑→→→→佩服得五体投地

(曹小三:亲眼见证)

5 顶碗少年

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课时:

2课时

教学过程

5. 顶碗少年(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

2、结合课文内容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

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会认会写本课生字新词、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难点: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同学们看过杂技比赛吗?说说你在观看比赛时的感受。今天我们就一起来欣赏一场惊心动魄的杂技表演。

二、初读课文,掌握字词

1、自由读课文,根据课后生字表读准字音(教师巡视指导)。

用自己的话说说这篇文章主要写一件什么事。谈谈自己读后的感受。

2、指名读课文,矫正字音。

3、检查词语理解情况

优雅颓丧迷惘座无虚席不知所措

4、理解课文内容,理清写作顺序。

(1)默读,给课文分段,总结段意。

第一部分:

第1自然段:倒叙式开头。

第二部分:

第2自然段到倒数第2自然段:写顶碗少年不怕失败,第三次终于稳住了头顶的那一叠瓷碗,赢得了所有观众的热烈掌声。

第三部分:

第7自然段:写顶碗少年给“我”的启迪。

(2)自由读第二部分。

用序号从文章标出“顶碗少年”一共尝试了几次。

第一次失败。第2自然段。

第二次失败。第3自然段。

第三次成功。4到6自然段。

5、齐读文章最后一个自然段。

三、作业

1、抄写本课生字、新词。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板书:

5、顶碗少年

哲叠瓷肢捣捂搏渺

5. 顶碗少年(第二课时)

教学目标:

1、通过学习,使学生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指定自然段。

教学重点:

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要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难点:

懂得不论遇到多少艰难曲折也不要退缩,只要坚持下去就能获得成功的道理。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忆一下这篇文章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

二、品读词句,体会情感

1、默读课文,思考:顶碗少年进行了几次表演?(三次)

2、生读课文,以读带思。

(1)学生读第一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学生读第二个场面描写,画出失败后少年的表现(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学生读第三个场面描写,画出少年的表现。

3、读这三句话,(投影出示)体会顶碗少年三次表演的心理变化。(联系前后文的场面描写。)

(1)台上,却并没有慌乱。顶碗的少年歉疚地微笑着,不失风度地向观众鞠了一躬。

(2)台上,顶碗少年呆呆地站着,脸上全是汗珠,他有些不知所措了。

(3)少年镇静下来,手捧着新碗,又深深地向观众们鞠了一躬。

4、顶碗少年连续两次失误,当第三次继续表演这个节目时,他心里会怎么想?如果表演者是你,你会怎样做?

三、课后拓展,深化感悟

读了课文,我们从中得到什么启发?假如你到现

第一课手帕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脸的卫生的第一课,课题是《手帕》。本课包括3个生字:自、来、水;2个词语:自来水、洗手帕;1个句子:我用自来水洗手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A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会独立读句子,理解句意。 B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在老师提示下读句子,理解句意。 C组:学会1—2个生字,会读;认识2个词语,理解词义;在老师帮助下读句子。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思想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 2、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语,理解词义,句意。 四、教学难点:理解句意。 五、教具准备:手帕(实物、图片),实物影仪(展台)。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做游戏《左右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第一课《手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学词语“手帕”“洗手帕” (1)出示实物手帕,“这是什么?”教师板书:手帕。 (2)齐读,指名读。 延伸:这是什么?(要求学生完整说句子)。这是谁的手帕?(A、B 组完整回答,C组能回答“王老师的手帕”即可)。你有手帕吗?(根据情景说句子)。你有没有手帕?你有毛巾还是有手帕?(A组)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出示手帕的图片,认识手帕 (4)“手帕脏了,要怎么办?”引出词语“洗手帕”。板书、齐读、指名读。 (5)用动作演示“洗手帕”。 (6)我们为什么洗手帕?教育学生讲卫生。 (7)手帕的作用(此环节应安排在认识“手帕”图片之后) 3、学习词语“自来水”。 (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这是自来水,板书词语。 (2)齐读,指名读。 (3)“我们学校的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吗?”带领学生迅速去洗刷间,边用手指边问:这是什么?强化“自来水”的概念。“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厕所里有自来水吗?”“你家有自来水吗?”(师用手指大桶水)“这是自来水吗?”帮助学生区别开大桶水、自来水。“水桶里的水是自来水吗?”再次强化。 (4)自来水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巩固练习 1、齐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用手指出老师说的词语

培智生活语文第三册教 案 公司内部编号:(GOOD-TMMT-MMUT-UUPTY-UUYY-DTTI-

第一课手帕 一、课文分析: 本课是第一单元脸的卫生的第一课,课题是《手帕》。本课包括3个生字:自、来、水;2个词语:自来水、洗手帕;1个句子:我用自来水洗手帕。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A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会独立读句子,理解句意。 B组:学会3个生字,会读会写;学会2个词语,会读,理解词义;在老师提示下读句子,理解句意。 C组:学会1—2个生字,会读;认识2个词语,理解词义;在老师帮助下读句子。 (二)能力目标: 培养学生的自理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三)思想目标: 1、懂得自己的事情自己做,讲究卫生。 2、教育学生节约用水。 三、教学重点:学会生字、词语,理解词义,句意。 四、教学难点:理解句意。 五、教具准备:手帕(实物、图片),实物影仪(展台)。 六、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一)课前准备: 做游戏《左右手》,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提高他们上课的兴趣。 (二)新授: 1、出示课题:

今天这节课,老师和同学们共同来学习第一课《手帕》板书课题,齐读课题。 2、教学词语“手帕”“洗手帕” (1)出示实物手帕,“这是什么”教师板书:手帕。 (2)齐读,指名读。 延伸:这是什么(要求学生完整说句子)。这是谁的手帕(A、B组完整回答,C组能回答“王老师的手帕”即可)。你有手帕吗(根据情景说句子)。你有没有手帕你有毛巾还是有手帕(A组)既能帮助学生理解词义,又能锻炼语言表达能力。 (3)出示手帕的图片,认识手帕 (4)“手帕脏了,要怎么办”引出词语“洗手帕”。板书、齐读、指名读。 (5)用动作演示“洗手帕”。 (6)我们为什么洗手帕教育学生讲卫生。 (7)手帕的作用(此环节应安排在认识“手帕”图片之后) 3、学习词语“自来水”。 (1)出示图片,告诉学生,这是自来水,板书词语。 (2)齐读,指名读。 (3)“我们学校的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吗”带领学生迅速去洗刷间,边用手指边问:这是什么强化“自来水”的概念。“洗刷间里有自来水,厕所里有自来水吗”“你家有自来水吗”(师用手指大桶水)“这是自来水吗”帮助学生区别开大桶水、自来水。“水桶里的水是自来水吗”再次强化。 (4)自来水的作用,因此我们要节约用水。 (三)巩固练习 1、齐读词语 2、指名读词语 3、用手指出老师说的词语 (四)小结本节课学习内容,表扬上课坐姿端正,认真听讲,积极发言的同学。

最新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The work plan is a prerequisite for improving work efficiency. A complete work plan can make the work progress in an orderly manner, orderly, and more efficiently and quickly. ( 工作计划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YB-JH-0479

最新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

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在阅读训练方面的重点有两项:一是了解作者安排材料的方法。安排材料的方法有两大类:按事情发展顺序和按事物的几个方面。二是用“归并段落大意”和“回答几个问题再连起来”的方法归纳课文主要内容。此外,本册教材还安排了句子训练——领会句子含义,以及背诵训练——列提纲背诵课文。习作训练与阅读训练配合紧密,前两次是训练安排材料的方法,重点内容是写好记人的文章。本册教材加强了观察训练,有看图训练,也有实地观察。观察要有顺序、重点,还要抓事物特点。应用文方面练习写复信。听说训练要让学生集中注意力听,听后抓主要内容,能分辨话中的正误。讨论问题时发表意见,说时条理清楚,语句通顺。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第一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内容介绍: 本单元《神鸟》、《冬不拉》、《火把节》三篇精读课文及两篇略读课文都属于民间传说和英雄传奇故事的范围。 这一单元课文的主题是“用心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感受多彩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我们说学生的体会,感受不是空洞的理解,不是简单的讲述,它蕴含在作者对一个个人物形象的刻画之中,蕴含在一个个生动感人的故事之中。 《神鸟》一文以依尔特戈尔可汗三次捉到神鸟,神鸟却用讲故事的方法三次逃脱的大故事为主线索,分别讲述了3个动物被错杀的小故事,为学习者刻画了忠于职守,勇于救人的光辉形象,进而教育人们处理事情要经过仔细调查,否则会伤及无辜甚至会伤害忠良。 《格萨尔王的故事》一文,通过讲述格萨尔王消灭恶魔、杀死强盗接纳岭部落的人民迁移到自己部落并帮助他们重建家园的故事,展现了一个为民除害,造福百姓的藏族人民的英雄形象。 《冬不拉》一文介绍冬不拉这种乐器名字来历的动人故事,表达了人们对勇敢、善良,勇于为民除害,甚至不惜献出生命的高尚品德的赞美之情。 《火把节》一文则通过对火把节热烈场面及来历的描述,为学习者展现了彝族特有的民族风情,赞美了彝族人民勇于战胜恶势力,战胜灾难的勇敢坚强、不屈不挠的美德。 《刘三姐》一文又是通过刘三姐以山歌为武器同恶势力作斗争的故事,歌颂了刘三姐勇敢、正直的人品,同时反映了人民群众爱憎分明、机智勇

敢的品质。 综上所述,这几篇课文正是通过优美的语句,鲜活的人物形象,感人肺腑的故事情节,让学习者感受到作者对我国各族人民勇敢、纯朴、善良美德的赞美之情;领略到民族文化的丰富多彩及民族文化的无穷魅力。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从整体上把握课文内容,注重对语言文字的感悟,注重对文章情感的体验,注重对文章表达方法的领悟。怎样落实这几个注重呢?首先要突出重点,长文短讲。这几篇课文篇幅较长,教师要围绕主题,整合各部分内容。引导学生抓住课文重点语句细细品味,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感悟,要引导学生抓住课文的重点内容,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其次,要理清文章的结构,领悟文章的表达方式。 几篇课文表达方法各有特色,如《神鸟》一文中大故事中套着小故事,教师不仅要引导学生从大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还要引导学生从3个小故事中体会作者表达的情感。《格萨尔王的故事》一课先概括介绍这个人,略写他为商人做的好事,详写他为岭部落做的好事。尤其是文中唱词不同的表达方式要在读中感悟。《冬不拉》一文中先讲述冬不拉王子除掉瞎熊光荣牺牲的故事,再通过阿肯用琴声告诉国王王子牺牲的经过,写出了冬不拉这种乐器的来历。《火把节》一文四次出现“来吧,到我们大凉山来吧,和我们彝家人一起欢度火把节!”这句话。这种句式反复的修辞方法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另外,文章第二部分按时间顺序写了一天的庆典活动,层次清晰,让学习者感受到火把节节日的氛围;感受到彝族人民热情好客及心情的愉悦。《刘三姐》一文按总—分—总结构成篇,即:先概括其人品特色再举例描述,最后总结,使得文章层次清楚。 第三,要加大朗读力度。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作者:————————————————————————————————日期: 2

浅谈如何做好一对一数学教学 从事高中数学一对一教学工作已将近八年的时间了,在新课程背景下,如何有效利用课堂教学时间,如何尽可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在课堂上两个小时的学习效率,抓好每一个学生,体现每一个学生的特点,取得优异成绩,是做好一对一教学的一个很重要的课题。下面我谈一下我的体会 一、学生学习状态的分析在学习高中数学过程中,我们经常听到学生反映上课听老师讲课听得“明白”,但到自己解题时,却总是无从入手;有时,我们刚把一个题分析完,学生就说:“我怎么就想不到呢?其实很简单嘛!”我认为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没有毅力。制订的计划只能坚持几天,做任何事稍感辛苦就半途而废,今日推明日,周而复始。 2.对数学毫无兴趣。上课走神,注意力不集中,常做白日梦。他们不知道基础知识的重要意义并不在于是否有趣味性,趣味来自你认真的思考。 3.学习不主动。对老师有很强的依赖心理,跟随老师惯性运转,坐等上课,上课后忙于记笔记,没听出门道。 4.学不得法。上课没能专心听课,对要点没听到或听不全,笔记记了一大本,问题也有一大堆,课后又不能及时巩固、总结、寻找知识间的联系,只是赶做作业,乱套题型,对概念、法则、公式、定理一知半解,机械模仿,死记硬背。 5.不重视基础。常轻视基本知识、基本技能和基本方法,经常是知道怎么做就算了,而不去认真演算书写,但对难题很感兴趣,以显示自己的"水平",好高鹜远,重"量"轻"质"。到正规作业或考试中不是演算出错就是中途"卡壳" 二、针对以上情况的方法措施 1.要养成善于交流的习惯在数学学习过程中,对一些典型问题,同学们应善于合作,互相讨论,取人之长,补已之短,只有不断交流,才能相互促进。也可主动与老师交流,说出自己的见解和看法,在老师的点拨中,他的思想方法会对你产生潜移默化的影响。 2.要养成勤学善思的习惯,提高创新能力一个人如果长期处于无问题状态,就说明他思考不够,学业也就提高不了。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要遵循认识规律,善于开动脑筋,积极主动去发现问题,进行独立思考,注重新旧知识的内在联系,把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做到一题多解,一题多变,,善于从多侧面,全方位思考,挖掘问题的实质。 3.要养成归纳总结的习惯,提高概括能力每学完一节一章后,要按知识的逻辑关系进行归纳总结,使所学知识系统化,条理化,专题化,这也是再认识的过程,对进一步深化知识积累资料,灵活应用知识,提高概括能力将起到很好的促进作用。 4.要养成做笔记的习惯,提高理解力为了加深对内容的理解和掌握,老师补充内容和方法很多,如果不做笔记,一旦遗忘,无从复习巩固,何况在做笔记必整理过程中,自己参与教学活动,加强了学习主动性和学习兴趣,从而提高了自己的理解力。 5.要养成解后反思的习惯,提高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解题后,要经常总结题目及解法的规律,只有勤反思,才能“站得高,看得远”,才能提高自己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解完题目之后,要经常自我反思:如何分析探索出解题途径的?问题获得解决的关键是什么?通过这样的回顾与反思,就能发现解题的关键所在,提炼出数学思想和方法 三、深入了解学生,因材施教 深入了解学生,不但要了解学生表面的行为,更要了解学生内心的活动。俄国教育家乌中斯基早就指出:"如果教育学希望从一切方面去教育人,那么就必须首先也从一切方面去了解人。"现在的学生,你不去了解他,研究他,就不能很好地理解他;而如果不能理解他,那就很难提高教育的效率。平时在工作中,应重视研究自己的学生,研究学生的行为及产生这种行为的原因,然后,努力正确地理解学生,从而采取有效的教育方法,将会有较大的收获。

课题 3 口罩拟 3 课时 教学目的要求认知: 学会2个生字,理解生字词。 技能: 知道什么是口罩,口罩有什么作用,熟练地朗读儿歌。情感: 使学生懂得讲究卫生,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分组目标A组: 学会2个生字,理解生字词。知道什么是口罩,口罩有什么作用,熟 练地朗读儿歌。使学生懂得讲究卫生,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B组: 学会2个生字,了解生字词,知道什么是口罩,口罩有什么作用,正 确朗读儿歌,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使学生懂得讲究卫生,及时预防疾病 的发生。 C组: 会读2个生字,跟读生字词,使学生懂得讲究卫生,及时预防疾病的发生。 重点学会生字词难点有顺序地观察图片 教学 准备 口罩,课件,视频展台 第一课时修改意见一、导入新课 师:春天到了,杨树柳树都开始发芽生长,随着气温的升高,空气 中也开始漂浮杨絮柳絮之类的,我们应该怎么保护自己呢? 生:可以戴口罩。 师:是的,口罩除了防灰尘,还有什么时候需要戴口罩? 生:生病时、天冷时、雾霾天气…… 板书并齐读课题: 3. 口罩 二、讲授新课 1.仔细听 听老师范读课文,想一想:“课文一共有几句话?”(2句) 2.认识句号

句号用在一句话的结尾处,表示这句话讲完了,用“。”表示找找课文中一共有几个“。”用铅笔标出来 3.跟我读 (1)跟读词语 出示词语,跟老师反复读词,注意把字读准确。 口罩被子灰尘 细菌健康卫士 跟读、齐读、分组读、指名读 (2)跟读课文 出示课文,跟老师反复读课文,注意把字读准确。 小口罩,白又白, 盖嘴巴,遮鼻子, 好像一床小被子。 小灰尘,小细菌, 要入侵,它把门, 它是健康小卫士。 跟读、齐读、分组读、男生读、女生读 三、巩固小结 和爸爸妈妈一起读读词语 请把你的小口罩明天带到学校来,和小伙伴一起相互交流。 分层次作业AB组:读词语10遍,试读课文C组:试读词语5遍

各科教案类文档,如需要请下载。希望能帮助到你们! 部编人教版五年级语文下册全册教案 1草原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汉蒙情深、民族团结的思想感情,激发学生热爱草原、热爱草原人民的感情。 2.学习本课生字、新词,着重理解书后读读写写中的词语。练习用关联词语造句。 3.领会课文中对事物静态和动态的描写。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第1自然段。 教学重点、难点: 1.通过语言文字展开想象,在脑海中再现课文所描写的生活情景。2.具体体会课文中的静态、动态描写。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设计: 第一课时 一、教学目标: (一)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二)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三)弄清课文记叙顺序,给课文分段。 二、教学重点、难点: (一)学习生字、新词,着重理解课后读读写写的词语。

(二)弄清课文记叙顺序,讨论如何给课文分段。 三、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启发谈话。 在我国内蒙古、新疆等地有辽阔的草原。作家老舍访问内蒙时,身临其境,处在草原这一特定环境之中,油然产生了特殊的感情,目睹了蒙族人民待人接物的风俗习惯,又感受到了民族团结的深厚情意。作者把这些内容都活灵活现地写下来了。 我们学习的这组课文读写训练的重点是:事物的静态和动态。我们前面学的《鸟的天堂》和今天要学习的课文《草原》都是本组课文的示范文。学习著名作家老舍先生的这篇访问记,不仅要理解课文内容。而且要认真学习作者是如何根据自己的观察和感受对事物进行静态和动态的描写的,使我们读后觉得又具体又生动。 (二)学生听录音,了解主要内容。 学生听配乐朗读录音,想象一下: 1.草原的景色是怎样的? 2.草原人民是怎样待客的? (三)学生自学生字、新词。 (四)检查自学情况。 1.教师出示下面生字、新词:“渲染、勾勒、迂回、鄂温克、天涯”,先正音、正形、再讲词义。 (渲染:中国画的一种画法。用水墨或淡的色彩湿润物象,使它分出阴阳向背。以加强艺术效果,引申为文学创作中通过对环境、景物或人物行为、心理描写来突出形象的一种手法。勾勒:是绘画时用线条勾出的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2021(三篇) 合同编号参考范本 目录: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202一 小学语文第四册教学计划·202二 小学财务工作计划·202三 - 1 -

精品资料范文 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计划 全册教材简析: 本册教材是以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为序编排。教材编写时,把《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语文教学指导纲要》规定的六年制第五学年的教学目标分解成若干个训练点。这些训练点根据儿童身心发展水平和语文知识、能力的内在联系,循序渐进地安排在第九、第十两册教材中。本册教材有阅读训练、习作训练和听说训练三条线索。从纵向看,第一条线索按由易到难、由浅入深的原则安排训练点;从横向看,按横向联系、协调发展的原则,把阅读、听说、习作训练组成单元。力求做到每个单元听说读写训练的目标明确。在确定了各单元的训练目标以后,根据单元目标编选课文和练习。 本册课本共7个单元,每单元前有本单元阅读训练的学习提示,告诉学生本单元阅读训练的重点和学习方法。每单元有围绕这一阅读训练项目选编的必学课文3篇。第1、3、5、7单元各有1篇选学课文,用△标明。每单元有1次习作训练,第2、4、6单元各有1次听说训练。每单元还有1个单元练习,主要是复习本单元学过的内容,但在语文知识和能力训练上有适当的扩展。这样,本册课本共有必学课文21篇,选学课文4篇,习作训练7次,听说训练3次,单元练习7个。 本册教材是以语言文字训练为序来安排单元和课文的,思想品德教育散在无序。综观全册课文,思想品德教育的内容大致有以下几个方面:(1)热爱祖国大好河山,了解我国优秀传统文化,立志报效祖国。(2)憎恨剥削制度,了解 2

一对一辅导教案 日期:2015年1月26日上课时段:8:00----------10:00辅导科目:数学课次:第1次课时:(2)小时上课地点: 教学目标1.理解任意角的概念(包括正角、负角、零角) 与区间角的概念. 2.会建立直角坐标系讨论任意角,能判断象限角,会书写终边相同角的集合;掌握区间角 教学内容 任意角 教学重难点重点:任意角概念的理解;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难点:终边相同角的集合的表示;区间角的集合的书写 教学过程一、引入: 1.回顾角的定义 ①角的第一种定义是有公共端点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②角的第二种定义是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二、新课: 1.角的有关概念: ①角的定义: 角可以看成平面内一条射线绕着端点从一个位置旋转到另一个位置所形成的图形. ②角的名称: ③角的分类: ④注意: ⑴在不引起混淆的情况下,“角α”或“∠α”可以简化成“α”; ⑵零角的终边与始边重合,如果α是零角α =0°; ⑶角的概念经过推广后,已包括正角、负角和零角. ⑤练习:请说出角α、β、γ各是多少度? 2.象限角的概念: ①定义:若将角顶点与原点重合,角的始边与x轴的非负半轴重合,那么角的终边(端点除外)在第几象限,我们就说这个角是第几象限角. 例1.如图⑴⑵中的角分别属于第几象限角? 正角:按逆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零角:射线没有任何旋转形成的角 ⑵ B1 y ⑴ O x 45° B2 O x B3 y 30° 60o 负角:按顺时针方向旋转形成的角 始边 终边 顶点 A O B

教学信息反馈表

日期年月日

全日制培智学校教科书(试用本)语文第三册 看图学词学句 2 洒水扫地 教学要求: 1.指导学生理解图意,认识怎样洒水,扫地,认真做好卫生值 日。 2.学会本课生字新词和部首,读准字音,记住字形,结合看图和 学句理解意思。 3.指导学生较正确地朗读句子,理解句子的意思,辉模仿例句用 “是”说一句话。 4.通过看图学句,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优良品质。 教学重难点: 识记文中的生字,朗读句子,练习用“是”说一句话。 教学准备:生字卡片小黑板 教学时间:三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 一、指导看图: 1.出示挂图,说说图上画的是什么?学生看图,说出图的大意: 一个女生在洒水,一个男生在扫地。 2.通过看图,学生练习说话,教师小结:先洒水,后扫地顺序是 不能变的,我们要做个爱劳动的好孩子。 二、学习新生字。

(一)读准字音。 1.洒:出示“洒”的生字卡片,演示:端着一盆水,怎样洒水, 说明扫地前先洒水的目的。引导学生边表演洒水,边认读生字“洒”。要求读准字音。 2.“扫”出示“扫”字,演示,如何扫地,并用方言表达。用多种方式引导读准字音。 (采用个别指导、齐读、带读、开火车读等多种形式,让学生读准字音,特别注意洒和扫都是平舌音) (二)分清字形,了解字义。 “洒”左右结构,左边是三点水,右边是西。因为跟水有关,所以是三点水;“扫’”地”也是左右结构,分别是提手旁和提土旁。扫地要用手,所以用提手旁;地板是泥土有关的,所以用提土旁。 (三)指导书空。 1.边读笔画边在桌上书空; 2.老师在黑板上的田字格中板演,提醒该字的各笔画在田字格中的位置; 3.师再次示范,学生跟着在田字格练习本上书写。 4.视学生的书写情况及字的难易情况来确定练习写的个数。 (四)组词扩句,了解字义。 洒:洒水洒水车 扫:扫地扫把扫干净 地:扫地地上地板田地地理地球

小学五年级人教版语文下册全册完整教案 教学目标: 1、能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描写的故事,体会课文中的老汉在生死关头,舍己为人的高尚品质。 2、理解描写老汉在关键时刻的动作、神态、语言的句子,感受一个老共产党员的光辉形象。 2、认识本课6个生字,了解和领悟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第一课时 一、以“桥”引入,初步感知 1、谈话引入课题。 我们在四年级学习过一篇课文《跨越海峡的生命桥》,今天我们要学习的课文是《桥》,也是一座生命桥。出示课题——《桥》。 2、自学课文,要求: (1自由读课文,学习生字新词。 (2想一想:课文写了怎么样一件事?尝试用自己的话说一说。 深夜,当洪水袭来时,老村支书记冒着生命危险,不存私念地指挥一百多号人有秩 序地过桥,最后自己和儿子却被洪水卷走了。 二、再读课文,感受“感动” 1、自由读课文,在课文中找出描写洪水的凶猛的句子? 2、交流:

(1出示句子进行对比: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像泼。像倒。山洪咆哮着,像一群受惊的野马,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黎明的时候,雨突然大了。山洪咆哮着,从山谷里狂奔而来,势不可挡。 哪句话写得好?为什么? (2理解:“咆哮”是什么意思?山洪是怎么咆哮的?理解“势不可挡” (3知道学生读出洪水的凶猛。 (4还有哪些句子写出了洪水的凶猛?找出来说一说,读一读。(随机理解词语:跳舞、狞笑 3、过渡:当洪水袭来时,村庄惊醒了。人们翻身下床,却一脚踏在水里。惊慌失措的人们你拥我挤地逃跑,寻找生 路?他们找到了吗?(找到了,北面那座窄窄的木桥。这是一座普通的桥吗?不,这不是一座普通的桥,因为它窄窄的身躯上将承载一百多号人的生命,整个村庄的生命啊! 于是,急于求生的人们跌跌撞撞地向那木桥拥去…… 4、讨论:如果,大家就这样乱七八糟、毫无秩序地拥向窄窄的木桥,会是怎么的结果?(学生自由猜测可能发生的结果,感受形势的紧张 5、是的,在危急关头,年迈的村支书没有因为惊慌而失去理智。他是怎么做?怎么说的呢?请再读课文,找出让你感动的地方,读一读,说一说。 (1先村民到木桥前,便于指挥。 (2号召党员同志排后,体现党员同志的先进性。 (3不顾私情,支持让非党员村民先行,先人后己。 (4舍己为人,壮烈牺牲。

理想的风筝教学设计_五年级教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学设 计,理想的风筝 一、素质教育目标 (一)知识教学点 认识本课5个生字及文中出现的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二)能力训练点 1.培养学生通过感情朗读理解课文的能力。 2.培养学生质疑问难的能力。

(三)德育渗透点 通过理解课文,体会刘老师顽强的意志和对生活的爱与追求。培养学生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二、学法引导 (一)教师教法 启发谈话、引导、点拨。 (二)学生学法 自读感悟,讨论。

三、重点难点疑点及解决办法 (一)重点、难点 1.题目理想的风筝的含义。 2.体会刘老师身残志坚、乐观向上的人生态度。(二)疑点 结尾句的理解。 (三)解决办法

通过阅读、质疑、解疑来解决重、难点;教师点拨疑点。 四、师生互动活动设计 (一)教师活动设计 导入新课,组织学生自读及讨论,在学生交流中点拨、评价、布置作业。(二)学生活动设计 1.课前预习课文。 2.课上自读、提问、讨论、交流。 3.课下阅读相关篇目。

五、教学步骤 (一)导入新课 同学们,在我们身边常常会看见一些身体有残疾的人。有些残疾人身残志不残,走出了一条灿烂的人生之路。今天,我们学习的课文理想的风筝讲述的就是一个残疾人的故事。 板书:14 理想的风筝 (二)整体感知 1.轻声朗读课文,读准生字的字音,读通句子。 2.默读课文,体会课文主要讲了什么事?读懂了什么?有哪些问题?

3.交流所得。 (三)再读探究 1.围绕自己感兴趣的部分,再读揣摩预习提示中提出的问题和自己提出的问题。2.组内交流,如意见不一致,展开讨论,教师深入某些小组中关注学生的学习情况。3.班上汇报。 (1)为什么我一看到春天的一些景物,就不由自主地想到刘老师? (因为刘老师爱放风筝,春天里的风筝勾起了作者对刘老师的回忆。)

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 --论如何征服学生,如何有效提高成绩? 一对一教学,是一种领先于传统教育的教育模式。“一对一”个性化辅导的最大特点是针对每个孩子的不同学习情况和心理情况,有针对性地制订出一套独特的、行之有效的教学辅导方案和心理辅导策略,除了让孩子掌握切合自身的学习方法外,更重要的是让孩子的心理和心态更健康。个性化辅导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使学生的成绩和综合素质能够稳步持续提升。 在一对一教学中,让学生喜欢我们的课堂,让学生成绩有效提高是一线一对一教师的工作灵魂。但一对一教学不同于大班教学,一对一教学中一个老师对一个学生,大班教学中一个老师对n个学生,因此,一对一教师直接应对的学生是各种各样的,性格特点是千奇百怪的。某一个老师的性格是特定的,但一种性格对多种性格肯定是不行的,对于这种情况,一对一老师应该如何应对?从大班教学转型到一对一教学的老师,如何有效适应与大班教学不同的一对一教学模式,在前期基础上应该做出哪些调整?诸如此类的问题,都是我们一对一教师需要长期专研且必须攻克的问题。 下面我就两大方面对一对一教学方法与策略进行相关的阐述,希望能给在一对一教学一线奋斗的战友们起到一些必要的帮助。 一、在一对一教学中如何有效征服学生? (一)、了解学生 1、了解学生的需求 学生本来不吃糖,你却给他(她)糖吃,最终结果只有一个:费力不讨好。 2、了解学生的兴趣 知道学生喜欢什么,你才能够有让他(她)开心的基础,最终他(她)才会喜欢你,喜欢你的课堂。 3、了解学校的背景 知道学生学校的情况,你才能知道学生是在什么样的环境、什么样的学习氛围下学习,才能更有效地了解学生学习问题产生的原因。 4、了解学生家庭背景(了解时请注意方式,切忌赤裸裸了解) 了解家庭背景,了解其家庭关系,才能进入学生的内心世界,才能更有效地征服学生。 5、了解学生的朋友群状况 深知学生喜欢交往什么样的朋友,才能够真正知道学生本人是什么样的人,更有利于与学生成为好朋友。 (二)、爱学生 1、爱学生,学生才会爱老师 2、在学生家长面前一定要自信,将自信的一面展现出来。 3、多收集学生喜欢的教育教学素材,与学生分享。 4、要宽容学生、关心学生、理解学生 (三)、尊重学生 敬人者,人恒敬之

新修订小学阶段原创精品配套教材 第十册语文教案《新月集》(二首)教材定制 / 提高课堂效率 /内容可修改 The tenth volume of the Chinese language teaching plan "New Moon Collection" (two) 教师:风老师 风顺第二小学 编订:FoonShion教育

第十册语文教案《新月集》(二首) 教材分析: 这是泰戈尔诗集《新月集》的两首散文诗。作者用平和的笔触,娓娓道来,像在诉说又似自语,描绘了孩子美好、善良的内心世界。《对岸》中诗人通过“我”想象中的“对岸”,描绘了一片恬美神奇的乐土。《职业》是一篇叙事散文,它用儿童的眼光写出了“我”对生活中所遇到的几种职业的向往。 教学目标: 1、通过让学生自读自悟,用心去感受,使学生自身产生共鸣,受到启发教育。 2、了解课文内容,理清思路,体会内心独白手法所产生的效果。 3、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重点、难点: 引导学生默读思考,小组交流等方式,并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大胆发言,发挥想象力来谈学完此文的感受。 教学思路:

一、学习《对岸》。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采用多种方式读书,思考: (1)散文可分为几部分?每部分主要写了什么? (2)孩子为什么渴望到对岸去?设想一下,对岸情形如何呢?对岸在孩子心目中是怎样的两幅画? (3)诗人如何描绘“我”想象中的对岸的美丽景色的呢? (4)读了诗歌,你有什么感受? 2、学生讨论、交流。 (三)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试着朗读,说说你认为怎样才能读好这篇散文? 二、学习《职业》。 (一)初读课文,把文章读通顺。 1、自读课文,把不懂的词语、内容画下来。 2、在课堂上与老师、同学讨论交流。 (二)再读课文,把文章读明白。 1、学生自由读书,思考: (1)“我”当时只是一名学生,为何有从事这几种职业的念头,并且“我”为什么只想从事这三种职业?

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教案 第一单元 教学内容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2.只拣儿童多处行 3.早 4.古诗两首 习作1 练习1 单元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单元的生字,两条绿线中的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儿童不解春何在”这句诗的意思。通过阅读、思考,能联系上下文说说作者为什么要写梅花,能按顺序对照插图介绍三味书屋的陈设。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感受到春天的花儿和儿童是那么生机勃勃,令人快乐。感受鲁迅先生那种“为革命时时早、事事早,奋斗一生”的伟大精神,树立起珍惜时间的观念 1.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教学目标: 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学会本课九个生字,两条绿线中的两个字只识不写。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的意思。 4、通过朗读、想象,感受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体会到植树带来的好处,和诗歌中的小朋友一起分享植树的快乐。 教学重点: 抓住植树前后的巨大变化,引导学生通过对比、想象等方法,感受到自然的和谐。教学时间:两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学习生字;能够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初步感知课文。 教学准备: 课文录音生字新词卡片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春天来了,我们久封的心门也随着这暖暖的春光被打开,总是希望能够出去走走、看看。大家能不能告诉我,如果出游,你会选择哪里?

2、大家说的地方不少,可是我们都可以用几个词语来概括它们的特点。(春色满院、桃红柳绿、姹紫嫣红、春意盎然……)去这样的地方游玩,我们的心也醉了,那里的风是那样的柔、水是那样的清,那里的春光也格外明媚。让我们和一群植树的孩子一起出发吧!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春光染绿我们双脚》。 二、初读课文: 1、这又是一首诗歌,读诗歌的要求是什么?(除了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外,还要把诗歌的节奏读出来。) 2、自由读,教师巡视。 3、开火车读教师出示的词语,教师注意帮助学有困难的学生。歌谣绿袍裸露煎熬寂寞松鼠叽叽支撑锨镐 4、齐读词语,注意读准字音,读好“裸露”(边音)“撑”(后鼻音) 5、指名分自然段朗读课文,注意纠正错误。教育学生在同学读书的时候不要打断,有问题先用铅笔在书上轻轻地画上记号。 6、学生点评。 7、听了大家的读,我们把许多隐藏的“地雷”挖了出来。请大家再朗读课文,在读之前,想一想刚才的哪些问题是需要我们注意的。想好了再读,希望能够比刚才有一个提高。 8、有进步吗?把自己的进步告诉大家。由于时间关系,选择一个自然段,向大家展示。 9、指名读,评价。 三、初步学习第一、第八自然段。 1、请一、二两组的同学读第一自然段,三、四两组的同学读第八自然段,我来读课题。读完,你们发现了什么?(第一、第八自然段结构相似,前后呼应,有点题的作用) 2、想一想上学期学的《打开大自然绿色的课本》,再读一读,想想有不同的地方吗? 3、从“荒山野岭”到“青山碧岭”,这仅仅是文字上的不同吗?下节课我们接着学习。 四、学习生字。 1、“谣、袍、裸、寞、叽”想一想他们有没有同胞兄弟?他们和他们的兄弟区别在哪里?把他们的特征记牢。 2、和学生共同书写“鼠”,帮助学生摆好间架结构。 3、描红。 4、写《习字册》 第二课时 教学要求 1.通过读文,体会课文所表达的中心思想,理解“春光染绿我们双脚”这句诗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教学准备:教学挂图课文录音 教学过程 一、整体感知: 1、上节课,我们找出了两个关键词,一个是——“荒山野岭”,一个是——“青山碧岭”,你们说老师应该分别用什么样的粉笔来书写这两个词呢? 2、看到“荒山野岭”,你的脑海中出现了一幅怎样的画面? 3、那“青山碧岭”呢?

五年级数学下册一对一教案 徐海怡 教学目标:掌握倍数和因数方法 掌握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重难点:长方体和正方体的表面积和体积的计算方法 基础巩固 一.填空 1、因为3×6=18,所以()是()的因数,18是6的()。 2、在自然数1~20中,质数分别有 ()。 3、同时是2,5的倍数的最大两位数是()。 4、一个数既是9的因数、又是9的倍数,这个数可能是()。 5、有一个两位数5□,如果它是5的倍数,□里填()。如果它是3的倍数,□里可以填(),如果它同时是2、5的倍数,□里可以填()。 二.选择题 1、因为7×6=42,所以42是倍数,7是因数。() 2、偶数的因数一定比奇数的因数多。() 3、一个数的因数一定比它的倍数小。() 4、3、4、5这三个数字,无论怎样排列成三位数,一定是3的倍数。()三.1、写出下面每个数的因数,然后再写出每个数的倍数(至少写4个)。 20 因数:倍 数: 25 因数:倍 数: 17 因数:倍 数:

四、计算下图的体积(单位:分米) 重点练习 一.用0、5、8组成三位数: (1)这个三位数有因数2: (2)这个三位数有因数5: (3)这个三位数既有因数2,又有因数5: 二、应用题 1.一块水泥砖长8厘米,宽6厘米,厚4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2.把一块棱长是20厘米的正方体钢坯,锻造成底面积是16平方厘米的长方体钢材,长方体钢材长多少厘米?

3.某纸盒厂生产一种正方体纸板箱,棱长40厘米,它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合多少立方分米? 4.长方体的长为12厘米,高为8厘米,阴影部分的两个面的面积和是200平方厘米,这个长方体的体积是多少立方厘米? 课后作业 一、填一填。 1、50以内9的倍数有(),100以内19的倍数有()。 2、25的因数有( ),65的因数有()。 3、()既是9的因数,又是12的因数。 4、一个两位数既是3的倍数,又是5的倍数,这个数最小是(),最大是()。

2012年春学期培八年级(第14册)实用语文备课 第1课白云感冒了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目标 1、认识生字“感、冒、凉、洒”,并正确书写。 2、初步认读词语:变成、洒了。 3、掌握词语:感冒、自由自在、凉风、头重脚轻、赶来、欢快。 4、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二)情感态度与品德目标 1. 知道着凉了会感冒,感冒是传染病,要预防感冒,得根据天气变化增减衣服,注意保暖。 教学时数:三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内容:字词。 教学要求: 1、学习生字4个,掌握书写和认读,拼读拼音,纠正读音。 2、初读课文,了解课文大意。 教学过程: 一、1.请学生讲讲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情 二、1.最近很多同学感冒了,你知道吗白云也会感冒的。 2.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第1课《白云感冒了》 三、1.出示拼音,启发学生自己拼读。 2.集体拼读 3.分组跟读 四、 1.学生找找课文中觉得自己的困难的字 2.集体讲解字的结构和部首 3.学生说说写这个字要注意什么? 五、1.听老师读课文,找找课文有几节?

3节 2.老师范读,学生跟读(两遍) 3.学生齐读。 六、1.课堂作业,抄写词语3遍 2.回家作业,抄写词语3遍,朗读课文3遍 第二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 教学要求:分角色朗读课文,进一步理解课文;读课文,回答问题,用“一会儿……一会儿……”说一句话。 教学过程: 一、1.请学生讲讲自己看到听到的事情 二、1.把书打开,请4位同学分段朗读课文1-3段。 2.表扬回家认真读书的同学。 三、1.读课文,想想课文写了谁,它生了什么病?课文写了白云感冒了。 2.谁治好了白云的病?太阳公公治好了白云的病。 3.白云能变成什么?白云一会儿变成大树,一会儿变成了大山,一会儿变成了小白兔。 四、1.例:课间活动时,小明一会儿踢踢球,一会儿投投篮。 鼓励学生,自己说一说,进行交流。 五、读句子,看看“……”在句子中的意思。 省略了白云还会变成其他东西,了解省略的作用。 六、1.课堂作业,抄写词语2遍 2.回家作业,抄写词语2遍,朗读课文3遍 第三课时 教学内容:课文及练习 教学要求:能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完成相应的练习。 教学过程:

习作一那一刻,我长大了 教学目标 1.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2.知道自己的成长离不开家庭、学校、社会,学会用恰当的方式感恩父母、感恩老师、感恩社会。 3.体验“长大”的自豪,理解“长大”的内涵。 4.养成修改自己习作的习惯,并能主动与他人交换修改习作。 教学重点 在习作中记录自己成长过程中印象最深的事情,把事情的经过写清楚,还要把自己受到感触、感到长大的那个时刻写具体,记录当时的真实感受。 教学难点 在习作中把受到触动的那个时刻写具体。 教具准备课件 教学设计 一、交流激趣,导入课题。 1.引导回忆:同学们,随着时间的流逝,你们都发生了很多的变化,最大的变化就是你们都长大了。谁能说说从哪儿可以看出自己长大了? 2.学生自由发言,其他学生进行评议,也可以做补充发言。 3.教师小结:从交流中可以看出,同学们身体长高了,学会了很多知识,学会了关心别人,学会了体贴父母……所有的这一切都足以证明——你们长大了。 4.观看视频,引发交流: (1)我长大了,学会做许多的事情了,你们看,这些小朋友能做什么事呢?【出示课件3】播放录像视频 (2)我们也长大了,又会做什么事情呢?老师为你们准备了许多的星星,你觉得你能得到哪颗呢?(设计表格)【出示课件4】(自信、环保、文明、爱心、体育、勤学、家务……) 5.教师评议,导入课题:翻阅影集、日记、成长手册……回忆一下自己的成长历程,有没有某一个时刻、某一件事让你突然觉得自己长大了?这节习作课我们就根据自己的体会,联系生活实际写一写成长中的自己。(板书:那一刻,我长大了)二、课件展示,引导选材。 1.【出示课件5】 1

阳光班语文培智第十册教案 1春天的颜色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6个生字,掌握多音字“圈”“种”的读法。 2、看图理解图意,能自己的话说说图意。 3、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知道春天的颜色是五彩缤纷的。 4、能较正确地朗读课文。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理解句子意思。 三、教学难点。 看图理解图意,理解句意。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引导看图,读课文 1、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的吗?请跟老师读课文,再回答。 2、老师领学生读课文 3、你知道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根据学生的回答,引导学生看图理解图意 三、学生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教学生查字典。 3、生字教学 读准字音,说出偏旁部首及结构,组词,学习字的笔顺。 四、作业 抄写生字各一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看图学习课文。看懂图意,熟读句子,理解句意。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在课本上标出来。 2、第一段提出了一个问题,春天是什么颜色的?我们看看他们是怎样回答的? 3、小草说春天是什么颜色的?读课文理解句意。 4、同样的方法学习后面的课文。 5、春天有哪些颜色? 三、学习课后的词语 第2题读读写写。 四、作业。 词语各写一排。

第三课时 一、复习生字及词语 二、分角色读课文。 三、指导学生完成课后练习。 第3题听写句子。 第4题用线把下面的词语连成句子,并加标点。 四、作业。 第4题 2我的家乡 一、教学要求: 1、学会本课的3个生字和词语。 2、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 3、学习通过位置的转移对景物进行多方面描写的写作方法。 4、能较正确地朗读课文,部分学生能复述课文。 二、教学重点。 正确书写生字,理解课文内容。 三、教学难点。 理解课文内容,部分学生能复述课文。 四、教学时间: 3课时 第一课时 一、引入新课,揭示课题。 二、引导看图,读课文 1、图上村子里有什么?村子前面、后面有什么? 2、老师领学生读课文 三、学生读课文 1、学生自己读课文,找出不认识的字。 2、学生不认识的字写在黑板上,教学生查字典。 3、生字教学 认读拼音,读准字音,说出偏旁部首及结构,理解字义,组词,学习字的笔顺。 四、作业 抄写生字各一排。 第二课时 一、复习生字 二、看图学习课文。看懂图意,熟读句子,理解句意。 1、课文有几个自然段,请在课本上标出来。 2、课文说我的家乡在哪里?哪些地方美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