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22

第23卷第5期VOL.23 NO.5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JOURNAL OF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2012年9月Sep. 2012

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支持工作记忆资源领域特异性的证据

蔡任栋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广州 ?510420)

内容提要:本研究通过考察口译训练对数字广度、阅读广度、听力广度的不同影响,探讨工作记忆是否为单一构念问题,即工作记忆资源的领域通用性与领域特异性问题。数据分析显示,经过近两个学期的口译训练,被试的阅读广度与听力广度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前后测数字广度的差别没有统计学意义。研究结果支持工作记忆领域特异观,不能在领域通用观的框架内得到解释。

关键词:工作记忆;口译训练;领域通用性;领域特异性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0962(2012)05-0022-05

一、引言

工作记忆(working memory , 简称WM )是一项重要的心理资源,负责对正在处理的信息进行短暂存储与操作;众多复杂的认知活动,如语言处理、推理加工、数学运算等,都离不开工作记忆的参与。自工作记忆概念提出以来(Baddeley & Hitch 1974),工作记忆的本质及其在复杂认知活动中所起的作用一直是学界关心的热点问题(Baddeley , 2010; Cowan ,2010; Juffs & Harrington ,2011)。其中,工作记忆个体差异问题(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M )尤其吸引了众多研究者的兴趣(Engle et al. 1999; Ilkowska & Engle 2010; Swanson & Berninger 1996)。关于工作记忆个体差异问题的一个重要争议是工作记忆资源的领域通用性(domain-general )与领域特异性(domain-speci ?c )问题,即工作记忆是否为单一构念问题(unitary construct )(Ikeno 2006; Miyake 2001)。本研究通过考察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尝试从发展的视角探讨这一争议,深化我们对工作记忆个体差异本质的认识。

关于工作记忆是否为单一构念争议,学界主要存在两大针锋相对的理论流派:领域特异观(the domain-speci ?c view )与领域通用观(the domain-general view)。领域特异观以资源共享模型(the resource-sharing account )为代表(Daneman & Carpenter 1980; Just & Carpenter 1992),认为工

收稿日期:2012-06-18基金项目:本文系国家社科基金(10B Y Y010)及教育部人文社科重点研究基地

重大项目(2009JJD740007)的研究成果。

作者简介:蔡任栋(1978-),男,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语教育学院教师,博士;研究方向:心理语言学。

作记忆具有领域特异性,其容量取决于个体拥有的可灵活分配给特定领域加工与存储的激活量,即不同领域的加工和表征需要不同性质的工作记忆资源。比如,对于一个阅读能力较强而数字计算能力较弱的个体来说,在阅读广度(reading span )测试中,由于他的阅读能力较强,阅读仅需使用较少的认知资源,他可以留出更多的资源来存储目标项目,所以他的阅读广度高;相形之下,在数字计算广度(operation span)测试中,由于他的数字计算能力较弱,他需要调用较多的资源用于计算,只剩下较少的资源来存储目标项目,所以他的数字计算广度低(Miyake 2001)。也就是说,特异观一般认为,工作记忆是个体在特定领域可用于存储和加工的激活量,同一个体在不同领域拥有的激活量可能不同。

与领域特异观不同,领域通用观认为工作记忆是一种统一的通用性资源,支持所有的高级认知活动。例如,注意控制模型(the controlled-attention model )(Engle et al. 1992; Engle et al. 1999)认为,工作记忆容量由短时记忆容量和注意控制能力共同决定,后者是最基本的决定因素。工作记忆容量,特别是其中的注意控制能力,是一般化的、持久的、独立于具体领域之外的能力。Cowan 等人(Cowan 2005; Saults & Cowan 2007)也持类似观点,认为存在一个影响工作记忆的中央工作记忆器(a central working memory faculty )。也就是说,通用观一般认为,有一个共同潜在因

2012年第5期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23

素影响各个工作记忆广度,各广度任务测量的是个体独立于特定领域的通用能力。

围绕工作记忆是否为单一构念争议,学界展开了一系列实证研究。一方面,Engle 及其同事以及Cowan 等人发现存在一个跨领域的中央工作记忆器/控制注意影响各个工作记忆广度,支持通用观(Engle et al. 1992; Engle et al. 1999; Morey & Cowan ,2004; Saults & Cowan ,2007)。另一方面,也有研究发现信息类型、编码语言、编码通道等因素影响个体的工作记忆广度,支持领域特异观(Ikeno 2006; Shah & Miyake 1996; 徐浩 2011)。也就是说,以往实证研究的结果不一致,因此有必要展开进一步研究。以往探究工作记忆的领域通用性与特异性问题的研究大多着眼于某一群体在某个特定阶段的个体差异,而本研究尝试从历时、发展的角度考察这一问题。

有研究显示,工作记忆容量是可塑的(plastic ),相应的训练能改变工作记忆容量(Klein & Boals 2001; Shipstead et al. 2010)。口译任务对工作记忆要求很高,有研究发现长期的口译训练能提高工作记忆容量(张威,2008)。但通过口译训练而提高的工作记忆容量的性质如何?换言之,通过口译训练提高的工作记忆容量具有特异性还是具有通用性?这是本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我们采用前后测设计,通过对比口译学员在三个工作记忆广度任务上的前后测得分来探究这一问题。

这三个工作记忆广度任务分别是英语阅读广度、英语听力广度和数字广度。英语阅读广度最初由Daneman 和Carpenter 在1980年开发,是研究工作记忆个体差异的经典任务。文献显示,阅读广度与语言处理密切相关(Daneman & Merikle ,1996; Juffs & Harrington ,2011)。基于Daneman 和Carpenter 的范式,我们开发了英语听力广度任务。阅读广度与听力广度的最大区别在于材料的呈现通道不同,阅读广度通过视觉呈现材料而听力广度通过听觉呈现材料。数字广度要求被试在存储数字的同时,对数字进行排序,在一定程度上独立于语言处理。就三种广度任务与口译训练的关系而言,听力广度与口译训练关系最近,阅读广度次之,数字广度最远。这是由口译训练的特点决定的,口译任务一般要求译员通过听觉理解源语输入,然后用目标语表述输出。

关于口译训练对这三个广度的影响,领域特异观和领域通用观有不同预测。基于领域通用观,由于工作记忆具有跨领域性,口译训练提高的应该是注意控制/中央工作记忆器的能力,所以在数据上的表现为,口译学员在所有三个广度任务上后测的得分应该显著高于前测。基于领域特异观,工作记忆具有领域特异性,口译训练只会改变相对应领域的工作记忆容量,具体来说就是改变支持语言处理的工作记忆容量,即英语听力广度和英语阅读广度;由于口译训练没有特别针对数字,特别是随机数字排序训练,所以被试在这方面的工作记忆容量应该没有变化。因此,在数据上,领域特异

观预测,在口译训练前后,阅读广度与听力广度会发生变化,而数字广度在前后测的得分上的区别应该没有统计学意义。

二、方法

被试

57名本科英语专业学生自愿参加了本研究的测试,测试完成后获得少量报酬。所有被试均来自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三年级翻译班,他们经过三年系统的英语专业训练且通过了英语专业四级考试,英语水平较高;视力或矫正视力均在正常范围,可以无障碍地阅读电脑屏幕上显示的文字材料。在测试过程中由于电脑故障,1名被试的英语阅读广度得分无法收集,最后进入统计分析的有效被试为56名。

本研究中的三个工作记忆广度任务都包括前测和后测。前测时间为第一学期开学初,即被试刚刚开始进行口译训练;后测时间为第二学期学期末,即被试接受了将近两个学期的口译训练之后。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训练,被试的口译能力后测显著高于前测 。

实验仪器

心理实验专业软件E-Prime ,头戴护耳式耳麦,联想启天M2700台式机。

英语阅读广度任务

英语阅读广度任务使用阅读广度自动测试程序(Automated Reading Span ),该任务由美国佐治亚理工学院注意与工作记忆实验室开发(Unsworth et al. 2005)。测试材料包括75句英语句子和75个英文字母。佐治亚理工学院开发阅读广度自动测试程序时的测试对象是以英语为母语的被试。而对我们的被试来说,英语是外语。为了保证任务的适合性,除了将测试指导语翻译成汉语,我们同时改写了部分理解起来比较困难以及包含特定文化背景的句子。随后,组织与参加主实验被试同一年级的另外28名本科生对测试材料进行适合度测试。结果显示,所有的关键句在正常阅读条件下的判断正确率在90%以上。

测试流程:为了帮助被试熟悉测试流程,我们在正式测试前安排了练习环节。在练习环节,程序同时收集被试的基线加工时间。练习分三部分:第一部分为字母回忆练习;第二部分为句子判断练习,同时收集阅读句子的基线加工时间;第三部分将字母回忆和句子判断合起来练习。在正式测试中,被试首先需要阅读并判断屏幕上出现的一句话是否讲得通,如“When I get up in the morning , the ?rst thing I do is feed my dog.”。阅读时间最长为其在练习第二部分的平均阅读时间加2.5个标准差,如果超过这个时间,句子消失,该句的判断成绩为错误。阅读句子后,被试点击鼠标。之后,“之前那句话讲得通。”出现在屏幕上,下面有两个按钮,其中一个写着“是”,另一个写着“否”。被试通过点击按钮回答问题。接着,1个字母会出现在屏幕上,持续800ms ,接着出现下一句话。经过若干个句子判断和字母循环之后,被试

总第23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

24

在屏幕上看到一个4×3的字母矩阵(F , H , J , K , L , N , P , Q , R , S , T , Y),提醒他们在字母旁边的方框内打勾来报告记忆成绩,正确的输入顺序为字母的呈现顺序。整个测试共15组,包括5个系列,每个系列3个尝试,长度从3至7,随机呈现。被试的阅读广度为其能完全正确回忆的字母的数目。

英语听力广度任务

根据Daneman 和Carpenter(1980)的经典范式,我们开发了英语听力广度任务。任务通过电脑听觉呈现材料,同时实时记录被试口头报告的记忆成绩。实验材料包括60个英语句子,每句包含8-12个单词,其中30句为正确的句子(如“Kate should do well at school because she is a bright child.”),另外30句在语义或语法上有错误(如“Being an environmentalist , I like to newspaper plastic bags.”)。为了保证材料的适合度,测前组织与参加主实验的同一年级的另外26名本科生听90个英语句子,然后判断其“是否讲得通”。根据结果,从中挑选判断正确率为90%以上的60句为实验句。

下面以长度为2的系列为例介绍测试流程。被试首先听到“ding ”一声,然后听到“Kate should do well at school because she is a bright child.”,听完200ms 之后,屏幕上出现问题“Does this sentence make sense ? If yes , press the “F ” key. If no , press the “J ” key.”,提醒被试通过按“F ”或“J ”键来判断之前的那句话是否讲得通。被试完成判断后,问题消失。过了200ms ,又是“ding ”的一声,电脑呈现下一句话“Being an environmentalist , I like to newspaper plastic bags.”,接着出现提示,要求被试按键判断。在被试完成判断200ms 后,屏幕出现“请大声复述刚才所听到的每个句子的最后一个单词。不要从听到的最后那句话的最后那个单词开始。按空格键开始录音”,提醒被试开始录音。录音完成后开始下一尝试。整个测试共15组,包括5个系列,每个系列3个尝试,随机呈现。我们采用Hannon 和Daneman (2001)的计分规则,被试能正确回忆的单词的数目为其英语听力广度。为了帮助被试熟悉测试流程,在正式测试之前,我们安排4组练习系列,长度为2和3。

数字广度任务

数字广度任务的材料包括一系列的随机数字串,由数字1~9组成。具体的测试流程如下:被试首先在屏幕中央看到注视点“+”,1000ms 之后,数字1~9随机依次呈现,每次一个,构成一个数字串;每个数字在屏幕上的呈现时间为1000ms ,数字之间的间隔为500ms 。完成数字呈现500ms 后,屏幕上出现文字“请回忆并按键作答”,要求被试在键盘上依次输入之前呈现的数字,这时被试需要基于所呈现数字的数值,按从小到大顺序输入数字。数字广度测试以长度为2的系列开始,然后逐步增大。每个系列长度,被试有3次尝试,如果正确回忆两次或两次以上,系列长度加1,测试继续进行;如果正确回忆次数在两次以下,测试终

止。被试数字广度为其能够正确回忆两次或两次以上的最大系列的长度。在正式测试之前,被试先完成6组长度为2的练习系列以熟悉测试流程。

三、结果与讨论

被试在三个广度任务上的前后测数据见表1。配对样本t 检验显示,英语阅读广度和英语听力广度前测与后测的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别(p 值分别为.035和.013),而数字广度平均得分前后测的差别未达到显著水平(p 值为.595)。所以,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与语言处理密切相关的两个广度任务经过将近两个学期的口译训练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与语言处理关系相对较远的数字广度,前后测得分之间的区别没有统计学意义。

表 1各广度任务前后测平均得分及其标准差(N=56)任务

前测后测均差数字广度 5.75 (.477) 5.80 (.749)-.054 (p > .05)阅读广度46.34 (16.31)42.38 (17.95) 3.96 (p < .05)听力广度

38.80 (16.96)

40.70 (7.05)

-1.89 (p < .05)

值得注意的是,虽然前后测平均得分有显著差别,阅读广度与听力广度呈现出不同的规律。具体来说,听力广度的后测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而阅读广度刚好相反,后测得分显著低于前测得分。我们认为这种数据规律与我们被试接受的口译训练有关。我们通过与口译老师访谈,了解到广东外语外贸大学英文学院三年级翻译班的口译训练主要针对英译汉方向,整个学年只有零星的几次汉译英训练。因此,我们的被试可能花了较多时间与精力来提高英语听力能力,所以英语听力广度后测平均得分显著高于前测得分。至于英语阅读方面,通过与部分学生访谈,我们发现由于将主要的精力与时间都放在了口译训练上,很多被试都反映自己现在花在英语阅读上的时间少于参加口译训练前。特别是,我们的前测时间距离被试参加英语专业四级考试的时间较近。所以,有可能被试前测的英语阅读水平高于后测的英语阅读水平,因此在数据上表现为前测的英语阅读广度得分高于后测得分。

本研究关心的核心问题是通过口译训练而改变的工作记忆容量是否为单一构念。数据结果显示,与语言处理密切相关的两个广度任务发生了显著的变化,而与语言处理关系相对较远的数字广度保持相对不变。这说明,口译训练对支持特定领域的工作记忆容量有影响,改变特定领域的工作记忆容量。具体表现为:与口译训练密切相关的英语听力广度提高了;由于口译训练而相应减少时间与精力投入的英语阅读广度降低了;与口译训练关系相对较远的数字广度保持不变。这个结果印证了工作记忆领域特异观的预测,不能在领域通用观的框架内得到解释。

虽然工作记忆领域特异观能很好地解释本研究的数据结果,需要指出的是,在本研究中,被试接受的口译训练主要是英译汉方向的交替传译训练。所以,我们的研究结果能

2012年第5期口译训练对不同工作记忆广度的影响

25

否推广至接受其他方向如汉译英方向的交替传译训练或同声传译训练的被试群体还有待进一步的研究。另外,虽然数字广度与语言处理、口译训练的关系相对较远,但数字处理在一定程度上还是需要调用语言处理程序,所以将来的研究可以纳入与语言处理关系更远或能控制语言处理能力的广度任务,如Cowan 等人开发的、具备控制被试处理能力的工作记忆广度任务(Cowan 2010)。

参考文献

[1]Baddeley , A. D. 2010. Working memory. [J]. Current Biology , 20(4), R136–R140.

[2]Baddeley , A. D., & Hitch , G. J. 1974. Working memory [A]. In G. H. Bower (Ed.), The psychology of learning and motivation [C] (V ol. 8, pp. 47–89). New York: Academic Press.

[3]Cai , R. 2012. Different predictions of different verbal working

memory spans on L2 processing and learning: Evidence for the domain-specific view [D], Ph.D Disertation , Guangdong University of Foreign

Studies.

[4]Cowan , N. 2005.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M]. New York & Hove: Psychology Press.

[5]Cowan , N. 2010. The magical mystery four: How is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limited , and why ? [J]. Current Directions in Psychological

Science , 19(1), 51–57.

[6]Daneman , M., & Carpenter , P. A. 1980.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and reading. [J]. Journal of Verbal Learning and Verbal

Behavior , 19, 450–466.

[7]Daneman , M., & Merikle , P. M. 1996. Working memory and language comprehension: A meta-analysis. [J]. 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 , 3(4), 422–433.

[8]Engle , R. W., Cantor , J., & Carullo , J. J. 1992.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and comprehension: A test of four hypotheses.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Learning , Memory , and Cognition ,

18(5), 972–992.

[9]Engle , R. W., Kane , M. J., & Tuholski , S. W. 1999.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nd what they tell us about controlled attention , general ?uid intelligence , and functions of the prefrontal cortex [A]. In A. Miyake & P. Shah (Eds.), Models of working memory:

Mechanisms of active maintenance and executive control [C] (pp. 102–134).

New York: 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10]Hannon , B., & Daneman , M. 2001. A new tool for measuring and understanding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the component processes of reading

comprehension. [J]. Journal of Educational Psychology , 93(1), 103-128.

[11]Ikeno , O. 2006. L1 and L2 working memory: An investigation into the domain speci ?city and processing ef ?ciency issues. [J]. Bulletin of Ehime

Universities , 53(1), 113–121.

[12]Ilkowska , M., & Engle , R. W. 2010. Trait and state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A]. In A. Gruszka , G. Matthews & B. Szymura (Eds.), Handbook of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ognition: Attention , memory ,

and executive control [C] (pp. 295–320). Springer: New York.

[13]Juffs , A., & Harrington , M. 2011. Aspects of working memory in L2 learning. [J]. Language Teaching , 44(02), 137–166.

[14]Just , M. A., & Carpenter , P. A. 1992. A capacity theory of comprehensio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J]. Psychological

Review , 99(1), 122–149.

[15]Klein , K., & Boals , A. 2001. Expressive writing can increase working memory capacit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130(3), 520–533.

[16]Miyake , A. 2001.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working memory: Introduction to the special section.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130(2), 163–168.

[17]Morey , C. C., & Cowan , N. 2004. When visual and verbal memories compete: Evidence of cross-domain limits in working memory. [J].

Psychonomic Bulletin and Review , 11(2), 296–301.

[18]Saults , J. S., & Cowan , N. 2007. A central capacity limit to the simultaneous storage of visual and auditory arrays in working memory.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136(4), 663–684.

[19]Shah , P ., & Miyake , A. 1996. The separability of working memory resources for spatial thinking and language processing: An individual differences approach.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psychology: General , 125(1), 4–27.

[20]Shipstead , Z., Redick , T. S., & Engle , R. W. 2010. Does working memory training generalize ? [J]. Psychologica Belgica , 50(3–4), 245–276.

[21]Swanson , H. L., & Berninger , V . W. 1996. Individual differences in children's working memory and writing skill. [J]. Journal of Experimental

Child Psychology , 63(2), 358–385.

[22]Unsworth , N., Heitz , R. P., Schrock , J. C., & Engle , R. W. 2005. An automated version of the operation span task. [J]. Behavior Research

Methods , 37(3), 498–505.

[23]徐浩. 中、日、德、西英语学习者母语、二语视听工作记忆广度差异研究 [J]. 外语教学与研究,2011.43(4): 550–561.

[24]张威. 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发展潜势的特殊影响研究 [J]. 现代外语, 2008.31(4):423–430. (下转第108页)

总第23卷

广东外语外贸大学学报108

The Value of Volleyball in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Chen Chunyan Chen Zirui Song Qing

Abstract: Construction of campus culture is an important aspect to enhance the function and effect of teaching and edu-cation , to which more and more colleges and universities attach importance. Campus culture construction , however , is rich in content and will be a challenge for us , because it is not easy to take hold of the main thread among many activities. As a most popular sport , volleyball involves rich cultural connotations thanks to its long history of development in the campus as well as its ?exibility in the game organization. As long as we try actively to bring into play its different functions such as inheriting culture , bene ?ting everyman , and bringing about innovation , its value in campus culture development can be made to come true.

Keywords: volleyball; campus culture; cultural value; cultural function

(上接第25页)

The Effect of Interpreting Training on Different Working Memory Spans: Evidence for the Domain-specific View

Cai Rendong

Abstract: This study investigates the issue of domain-generality versus domain-speci ?city of working memory by exam-ining the effect of two semesters of interpreting training on 56 participants ’ digit span , reading span and listening span. Data analysis indicates that the difference in reading and listening span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reaches a statistically signi ?-cant level whereas the difference in digit span between pre-test and post-test does not. The result obtained supports the domain-speci ?c view but is incompatible with the domain-general view.

Keywords: working memory; interpreting training; domain-generality; domain-speci ?city

论口译记忆_安新奎

论口译记忆 安新奎 (西安外国语学院 西安市 710061) 摘 要 口译记忆包括信息识记、信息保持和信息再现三个环节,且三个环节之间关系紧密,缺一不可。本文拟对以上三个环节进行研究,文章的重心在于探讨如何保持信息。 关键词 信息识记 信息保持 信息再现 口译笔记 A bstract M emory in interpreta tio n consists of three stages: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retention,and repre-sentation,which are closely interrelated and indispensable.T he present thesis will make a careful study of the aforesaid three stages,w ith particular focus given o n information retention. Key Words information identification info rmatio n retentio n information representation note-taking 什么是“记忆”?《辞海》里所下的定义是:“对经历过的事物能够记住,并能在以后再现(或回忆),或在它重新呈现时能再认识的过程,包括识记、保持、再现或再认三方面。 结合口译实践,我们不难发现,口译过程完全与记忆过程相吻合,口译过程也包括三个阶段:识记信息(即接受、获取信息或对始发信息进行解码)、保持信息(即记住、储存所接受的信息或对所接受的信息进行再编码)、再现或再认信息(即重新表达信息、信息再输出或对用文字、符号储存的信息进行再解码)。本文中拟将对口译记忆的具体环节进行研究,摸索记忆规律,以图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 1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 口译中信息的识记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较之其他记忆活动,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有所不同,口译中的信息识记具有瞬间性和一次性的特点。口译中译者不可能对信息进行长时间的分析,也不允许多次反复信息以加深其印象,这也排除了译者机械性识记信息的可能。因此口译的识记只能是意义识记,它是以建立新信息(新材料)和译者已有知识间的意义联系并以新信息(新材料)各部分之间的意义联系为基础的。况且心理学家已证实,意义识记要比机械识记的效果要高20—25倍。 1.1如何识记信息? 释意派翻译理论创始人达尼卡·塞莱丝柯维奇认为,翻译的对象绝不是语言,而是借助语言表达的意义。在实践中译者要记下来的不是他听到的所有的词,而是由语言所表达的意义。同时人的记忆能力有限,要记住话语中的所有的词也是不可能的,因为在听力记忆跨度之内最多只能同时记住7—8个字词,其余字词只能留下意思痕迹。另外话语的构成也为我们捕捉话语的思想提供方便,在任何一个话语中都有许多不承载实质性意义负荷的多余词,它们仅仅充当前后话语的连接功能,所以在识记信息时可以抛开它们而不损及话语的整体意义。 口译中的信息识记的本质就是译者接收(听)和理解始发信息,其目的在于向信息接收人转达信息。可见,较之一般记忆中的信息识记,口译中的信息识记是一种有意识的识记,它首先要求译者在接受信息时集中注意力。在具体工作中可影响译者注意力的有以下几种因素:①译者自身因素,包括译者的体力和情绪; ②客观因素,即译者工作的外部环境,包括各种干扰、技术设备的质量、温度、湿度等。因此,保护良好的体力和精神状态,同时要排除一些客观因素的影响,这样才能集中注意力,捕捉住信息中所蕴含的思想。 其次,译者要识记信息,就要善于确定和把握交际双方的交际目的、交际的主题、双方话语的结构,这些因素都为信息识记提供了一个大背景,进而可减轻识记的紧张程度,并为下一步 第17卷4期2004年11月 中国科技翻译 CHINESE SCIENCE&TECHNOLOGY TRANS LATORS JOURNAL Vol.17.No.4 Nov.2004 收稿日期:2004—03—03/21 DOI:10.16024/https://www.360docs.net/doc/e43578934.html, ki.issn1002-0489.2004.04.007

口译短时记忆

口译短时记忆 Part 1: Brief Introduction to the course 1)口译= 口语+ 翻译 良好的口语基础是口译的必要条件。口译的许多技能在口语课中可以得到锻炼,如理解技能、重述技能、综述技能,以及语音语调、发声(voice projection )、公共演说技巧(public speaking)等等。 有意识地加强对学生公共演说能力的培养,这对提高学生的自信心、胆略、应变能力(coping tactics)等心理素质大有帮助,而这些方面对口译员来说又是至关重要的素质。 成功的口译员,不只是语言能力过关,在口译技能、口译过程中的应对、应变策略、心理素质等方面同样要出众。 学生口语演说技能要加强培养,学习公众演说技巧,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Activity one:Why I am here and Retelling 2) Interpretation 口译最基本的两个步骤:理解与表达,表现为―听‖与―说‖。―听‖是基础,只有听懂了发言者的讲话,才能谈得上语码的转换;而―说‖是媒介,以口头形式转达发言者的原意。由于口译过程是一个多任务处理的过程,需要译员一心多用,为此,Gile(1995)提出了以下几种口译的阶段模式: --CI(P1)=L+N+M+C,即交替传译(第一阶段)=听力分析+笔记+短时记 忆+协调; (P2)=Rem+Read+P, 即交替传译(第二阶段)=记忆+读笔记+输出(翻译)。 --SI=L+M+P+C, 即同声传译=听力分析+短时记忆+输出(翻译)+阶段协调; Activity two: Quiz for your Interpretation Topic: Japan has the Best Earthquake Early Warning System in the World. Part 2: 翻译训练课 ●―口译课不是一门专业课,而是职业翻译训练课。‖(刘和平,2001)交 替传译与同声传译的技能在听力课上完全可以得到有效地训练, 翻译训练课:技能 ●这些技能包括: ●短时记忆能力(训练方法有单语复述练习、单语延迟复述练习) ●口译笔记能力(本技能的训练目的是尽早帮助学生建立一套可行的、相对 稳定的笔记符号系统) ●笔记的阅读(可以设计给出几个核心词,要求学生根据核心词综述一段内 容) ●主题思想识别(训练学生如何在理解过程中抓主题) ●数字传译技巧(该练习应该贯穿口译训练的整个过程) ●分散使用注意力技能(要求学生听、思、记、译同时进行,可以让学生进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_张威

口译与工作记忆研究 张 威 王克非 (北京外国语大学,北京 100089) 摘 要:记忆能力是成功口译的重要因素。本文考察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国内外研究发现,工作记忆的容量和记忆资源的协调与同传效果有密切的联系。同时,记忆能力还与其他口译专项技能相互影响,共同对口译效果产生影响,不过后者的作用在口译实践中更突出。作者指出了口译研究中的问题,认为通过完善研究设计,可以进一步廓清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 关键词:口译;工作记忆;同传 A bstract :M emory is one of the fundamental elements in successful interpreting ,exerting great influence on interpreting quality (IQ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s 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S I )and w orking memory (WK ),show ing the s ignificant effect of both volume of WK and coordinating power of WK on IQ ,and the more practical effect of other interpreting _related skills and strategies .By analyzing the existing probl ems in in -terpreting research ,the authors hold that working memory in interpreting can be fu rthered by improving research design as well as adopting interdisci -plinary approaches . Key Words :interpreting ;w orking memory ;simultaneous interpreting 中图分类号:H05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6038(2007)01-0043-05 1.前言 作为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表现出突出的即时性和即席性特点。与笔译不同,口译活动中,口译员没有机会反复理解原语信息,而要一次性听取原语信息,借助笔记,甚至在没有任何外界辅助手段的条件下(如同传),执行原语信息听辨、信息意义的表征与理解、信息暂时贮存、译语组织与计划、译语信息表达与监控等一系列彼此影响、相互制约,甚至往往重叠进行的加工任务。显然,在这一过程中,口译员必须具备良好的信息保持与处理能力,以确保初始信息的准确理解、前后信息的衔接与连贯、译语表达与原语信息的统一。也就是说,口译活动对口译员的语言记忆能力提出很高的要求,而口译员出色的语言记忆能力成为成功的口译活动必不可少的基本条件之一。(Gile ,1995,1997) 由于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对记忆能力的特殊要求,自20世纪60年代口译研究正式展开以来,语言信息的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关系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问题之一(参见Gile ,2000)。随着对口译活动,特别是对口译深层认知加工过程的认识不断加深,同时在认知心理学和心理语言学等相关领域关于语言记忆研究的推动下,口译记忆研究取得了不少成果,对记忆能力与口译活动的相互作用与影响,对促进口译教学、提高实际口译效果,都有积极意义。本文就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的现状与问题作综合性论述,并提出现存问题和今后研究的方向。 2.口译记忆研究现状2.1研究层次与研究对象 人们首先注意到记忆因素在口译活动中的作用,并以各种形式加以强调。中外口译研究人员多从口译基本技能和口译员基本素质出发,强调记忆能力对口译活动的重要意义(Gile ,1995;M oser _M er -cer 等,1997;鲍刚,1998;胡庚申,1993;李越然,1983)。但这种研究还仅仅停留在概念介绍和理论论证阶段,主要是说明口译活动中记忆的性质、特点、结构、作用等问题,研究中缺少严密的实验设计,也没有详细的实证数据。 其次,在理论论证的基础上,利用实地观察、调查、实验、测试等多种手段,通过实证性研究,对口译与记忆,主要是同传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细致的量化描述与分析。这是目前口译记忆研究中最受人关注,也是研究成果最多的领域(详见2.2)。 再者,根据认知科学记忆研究的成果,结合口译记忆研究的实证性数据,构想种种口译整体操作模式,描述记忆因素在其中的地位和作用(蔡小红,2001;M oser _M ercer ,1997;Setton ,1999;Paradis ,2000),或单独描述口译过程中记忆加工程序,试图构建单一的口译记忆模式或体系。(Dar ò&Fabbro ,1994;M izuno ,2005) 从研究对象看,首先,重点研究的记忆类型是短时记忆,特别是一种特殊的短时记忆———“工作记忆”,而长时记忆则较少研究。 口译活动的即时性特点要求口译员在极短的时间内完成一系列的信息加工任务,因而对短时记忆有非常高的要求。也就是说,短时记忆效率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非常显著。相反,长时记忆(即贮存于译员大脑的与口译主题相关的各种背景知识)则须要通过短时记忆才能对信息加工活动产生影响。而且,长时记忆更加抽象,更多的表现 为概念性、逻辑性的信息命题和表征。因此,长时记忆对口译效果的影响难以直观地表现出来,也不易直接测量。口译记忆的这种特点 作者简介:张威,博士生,研究方向:翻译学;王克非,北京外国语大学中国外语教育研究中心研究员,研究方向:语言学,翻译学收稿日期:2006-10-06(修改稿)   2007年第1期总第214期外语与外语教学 Foreign Languages and T heir T eaching 2007,№1 Serial №214

口译问题及策略

口译问题及策略研究 吴羡 安庆师范学院外国语学院 摘要:口译是一个非常复杂的信息处理加工的过程,它不是两种语言之间的机械转换,而是涉及到人复杂的思维转换过程,需要口译员具备丰富的语言、知识储备和其它各种能力。本文指出对口译员的要求,对口译中经常出现的问题进行详细分析并提供可行的解决策略,为以后的口译实践进行指导。 关键词:口译;信息处理;策略 On Interpretation Problems and Strategies Abstract: Interpreting is a complex progress of information processing which is all about sophisticated switch of different thinking modes. It needs rich and professional knowledge of languages and many other abilities. This paper focuses on the analysis of common problems in interpreting and providing practical interpretation strategies, which will guide interpreting practice. Key words: interpretation; information processing; strategy 作为翻译的一种形式和一种双语交际活动,口译因其实用性和高效性在近些年来受到越来越广泛的关注,对其的研究也越来越深入。口译活动是一项需要经过专业训练才能较好掌握的技能,它不仅对两种(或以上)语言的掌握能力有非常高的要求,而且对其他很多非语言能力也有严格要求。口译被定义为一种特定的语言行为过程,是人们在跨文化交流活动中,为消除彼此语言之间的障碍,由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工作记忆和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研究 本研究以浙江省某高校102名英语专业高年级学生为研究对象,旨在讨论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的影响。研究发现,工作记忆容量差异对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有影响,其中,工作记忆容量低组与高组、低组与中组之间达到显著差异;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有显著影响,二语水平较高者比二语水平较低者的英汉交替传译质量更高;二语水平与工作记忆之间不存在交互效应。 标签:工作记忆二语水平英汉交替传译 一、引言 口译活动是一种特殊的语言理解和应用过程,在不同语言形式迅速转换、信息有效传递的背后蕴含着深层的认知和心理加工机制(张威,2010)。在不同形式的口译活动中,交替传译被许多人看成是口译的最高端形式,甚至超过同声传译,因为它要求在形成译语阶段之前就要完成理解源语阶段,绝大多数话语至多在几秒钟后会从记忆中消失,被其他内容所取代(Gile,1995)。所以,译员主要靠短时记忆储存源语信息,同时将储存在长时记忆内的知识激活成积极状态并进行提取。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的相互刺激与投射,共同参与到口译信息加工的过程中,形成了口译过程的工作记忆(王非、梅德明,2013)。因此,工作记忆对口译过程的影响研究已成为探究口译加工过程的重要途径。同时,译员本身的素质(二语水平)对口译的质量也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张威,2008) 国内学界近几年在口译方面的研究明显增多,但大多局限于理论模型的构建,只有少数涉及工作记忆对口译的实证研究,更少关注译员自身的二语水平因素。本文拟调查学习者的工作记忆容量与二语水平对英汉交替传译的影响,以期进一步拓展该领域的研究视角与深化该领域的研究成果。 二、文献综述 工作记忆是指对信息进行暂时存储和加工的记忆系统,由语音环、视觉空间板、中央执行器和情节缓冲器四个部分组成,它的容量有限,与人类复杂认知活动有密切关系(Baddeley,1998)。它既在言语、学习、推理、思维、问题解决等高级认知活动中起着重要作用,也在认知心理学,翻译学等领域也得到了广泛应用(郭春彦,2007)。其中,比较令人瞩目的是工作记忆对同声传译机制的探讨。 在国外,Daro & Fabbro(1994)通过对高年级学生译员在4种不同情况下进行数字广度测试,发现同声传译之后的工作记忆容量远不及另外三种情况,由此他们认为较为复杂的口译模式对学生的工作记忆容量要求加高。另外,Padilla Benitez(1995)通過4组西班牙语的受试进行了阅读广度测试,发现专业译员组明显优于其他三个非专业译员组。由此,他们提出高容量的工作记忆能提高口译

口译笔记文献综述

国内外口译笔记研究综述 口译,是通过口译员在极其有限的时间内,听辨原语,进行理解和解码(即建立意义单位,脱离语言外壳,从整体上把握信息),然后进行信息储存(脑记辅以笔记),再在头脑中转换信息,进行信息编码,最后创造性地用目标语“复述”给受众的一个过程。口译的时间性和加工过程的复杂性,要求译员熟练的掌握各种专业技能,而口译笔记就是即席传译(交替传译)中必须掌握的一种(吴钟明,2008:1)。 口译笔记法是口译员在紧张的会场气氛中,在不干扰听辨源语的情况下,迅速地以简便的符号、文字等记录讲话重点内容信息的一种笔记方法。他只需要记录重点语义信息点和语言逻辑结构。简单来说,它是由符号、文字加上斜线以及并列符、连接符和趋向符等来体现句与句之间的逻辑关系(吴钟明,2008:1)。口译笔记能对大脑短时记忆起到很好的辅助作用和提示作用。其重要性主要体现在,它能有效地减轻译员大脑的负担,弥补其短时记忆的不足。另外,口译中做笔记的过程也是一个很好的思维整理过程,有助于译员把被动记忆转化为主动记忆,提高口译记忆的效率(王斌华,2006:26)。 Danica Seleskovitch在对比“字面直译”和“反思性翻译”的基础上提出了“脱离语言外壳”的理念,成为巴黎学派的“释意理论”的源头(仲伟合,2012:28)。他和Marianne Lederer于20世纪70年代提出了释意理论,构建了一个“口译三角模型”,强调译员在理解的过程中应“脱离语言外壳”,抓住意义(仲伟合,2012:30,77)。20世纪90年代以来,以Gile(1990;1994a,1994b)为代表的不少学者开始质疑释意理论,认为其研究方法缺乏实证性的检验,研究路径缺乏与相关学科的互动交流,术语界定过于模糊(仲伟合,2012:35)。Gile(1995/2011)构建了交替传译和同声传译“认知负荷模型”假说,指出了两个可能导致口译过程中出现认知处理问题的触发原因:一个事单个任务的精力分配不够;二是任务总和的认知负荷接近饱和水平。从理论的经验层面来看,该假说可以用于解释一些口译的策略,如笔记要力求精简,记录过程尽量自动化,以求单个任务所占用的精力少一些(仲伟合,2012:36-37)。 根据在CNKI和web of science上搜索得到的数据,1995年至2014年间,国内共发表口译(英汉)笔记研究方面的论文125篇,国外共发表论文8篇(目前图书馆资源只有这么多),研究内容主要集中在以下4个方面: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口译笔记教学,口译笔记理论和口译笔记发在其他英语教学领域的中的应用。这里主要叙述口译笔记技巧与策略和笔记教学。 1.笔记技巧与策略主要归纳和总结了笔记的语言,格式,方法,工具,符号和缩略语

口译速记方法

首页 | 博客群 | 公社 | 专栏 | 论坛 | 图片 | 资讯 | 注册 | 帮助 | 博客联播 | 随机访问 PKM of Beautiful_Thing 已锁定- -| 回首页| 2008年索引| - -标语英文 英文速记简介 ////////////////////////////// ////////////////////////////// 英文速记简介zz 1588年,英国人T.布赖特采用几何图形的直线、圆圈和半圆弧线,设计了一种英文速记法。这个速 记系统的创制,使中世纪宗教迫害狂中被摧残的欧洲速记得以复活。布赖特把他的速记系统献给伊丽 莎白王后,得到了出版这种速记法15年的专利权。此后英国又陆续出现了几种经过改进的速记系统。 1834年,德国的F.X.戈贝尔斯伯格设计了一种草书式速记,对当时德国的和斯堪的纳维亚地区许多国家的速记法的发展产生了极大的影响。 1837年,英国人I.皮特曼改进了前人的速记系统,出版了一本《语音速记法》。它以几何式的正圆弧线和直线为基础,采用了加粗笔画来区别两个发音近似的辅音,把符号写在不同的位置以省去 元音等方法,因而获了成功。皮特曼速记直到今天在英语国家中仍比较流行。 1888年,爱尔兰人J.R.格雷格(1867~1948)采用几何式椭圆弧线和斜直线,设计了一种完全用轻线的速记法,不用位置变换表示元音,而是用普通写法的拼写原则,一般人学习起来比较容易。这 种速记后来在美国和拉丁美洲的一些国家得到广泛传播。 20世纪以来,欧美又出现了一种以拉丁字母的简化[speed writing]写法和简单笔画混合使用的速记体系。这种速记法是为了适应非专职速记人员的需要而设计的,不需要花较长时间的训练就能掌握。 对不要求具有高速度书写能力的一般文字工作者说来,有相当的实用价值。 Taking quick notes <口译笔记> 常用速记符号: 大于> 小于< 小于或等于≤ 大于或等于≥ 等于、意味着= 不等于≠ 约等于≈ L遗憾、悲哀:( 高兴、荣兴:)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训练方法 口译记忆有三种类型:即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一般来讲,记忆的效果与记忆材料的类型有一定的关系。比如逻辑关系清晰、结构紧凑的语料记忆起来就比较容易、记忆保持的效果也比较理想。另外,记忆的效果还与待识记语料是否具有形象性有关。人们对贴近生活实景生动、形象的描述记忆起来会比较容易,印象也比较深刻。考虑到记忆的不同类型和影响记忆的种种因素,大家不妨采取以下几种方法进行相关的记忆训练。 一、信息视觉化和现实化训练 这种训练是针对大脑对意像语料的敏感性而设计的,旨在训练译员通过将信息内容现实化、视觉化来记忆信息的能力。比如听到以下一段内容: I was walking in the park with a friend recently, and his cell phone rang, interrrupting our conversaiton. There we were, walking and talking on a beautiful sunny day and – poof! – I became invisible, absent from the conversation. The park was filled with people talking on their cell phones. They were passing other people without looking at them, saying hello, noticing their babies or stopping to pet their puppies. Evidently, the untethered electronic voice is preferable to human contact. 听到这一段生动形象的描述之后,译员便可在头脑中勾画这样一副图景:自己正与一位朋友在公园中散步、闲谈。突然,谈话被朋友的手机打断。然后放眼四周,发现到处是只顾自己拿着手机讲话而无暇互相交流的人们。译员就这样通过现实化、形象化的方法将一篇复杂的描写转化成生活中一个再熟悉不过的镜头摄入了头脑。然后,译员再用译语将眼前的这幅图景按照自己的方式描述出来即可。这样不仅记忆深刻、全面,而且译员也不会陷入机械的“找词翻译”的误区。 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 通常,人们能较好地识记逻辑层次清晰、结构紧凑的篇章,我们不妨从一些条理清晰的篇章入手,锻炼自己的逻辑思维和整理识记的能力。在逻辑分析和记忆能力都有所提高之后再逐渐降低待识记信息的条理性和逻辑性,以提高自己对逻辑层次一般甚至较差的普通讲话的适应能力,并最终能将逻辑思维能力作为一种“半自动化”的技能加以掌握,即在听到一段讲话后能够“本能”地对其进行逻辑层次的分析并加以记忆。 以上两种具体的记忆训练(信息视觉化和逻辑分层记忆训练),均建议采用“复述法”的步骤进行。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口译记忆机制+短期、长期、工作记忆+笔记系统 良好的记忆力是译员必须具备的技能,是译员得以施展其口译能力的前提条件。记忆包括输入、储存和重现三个过程,一般可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有研究表明,瞬时记忆只能使语言信息保持0.25秒至2秒,之后记忆的信息便会消失,它是大脑最短的记忆。做口译,尤其是同声传译,要求译者反映迅速,其实就是强调译者要有瞬时获取信息的能力,这也是口译人员需要具备的基本素质之一。在同传训练初期,教师会要求学生做一个月左右的跟读训练,即在讲话者开始讲话后,学生等待五六个词的时间,然后复述讲话者刚刚讲过的内容。在整个跟读练习过程中,学生始终要与讲话者保持五六个词的间隔,不许缩短,但可以适当延长。这种练习就是要着力训练学生瞬间捕捉信息的能力。 短时记忆启动后,捕捉到的关键瞬时信息得以暂时储存。虽然信息保持的时间短,但对口译人员来说,该时段的记忆相当重要,它是译者进行高强度脑力活动的关键时刻。此时,译者对源语的记忆还十分清楚,可以利用这一时段将捕捉到的瞬时信息迅速进行各种关联并进一步完成由源语到目的语的转化。短时记忆除了可以获取谈话者正在讨论的信息,还可以激活长时记忆中的相关信息。但短时记忆的特点是容量小和持续时间短。因此,该时段记忆的信息应尽快使用,否则,时间拖延久了便会遗忘。鉴于短时记忆的这一特点,译者在做交传时应用笔记来帮助大脑储存信息。笔记记录的是类似于路标一样的信息,译员在阅读时,相关信息将存储在大脑中的短时记忆激活,并指引其将信息进行分析和整合,最终予以传译。 最后,经过加工的语言信息进入长时记忆阶段。长时记忆的信息容量要大得多,信息的保持可以从短时直至终身,是大脑长期保持信息的重要手段。在口译的记忆过程中它配合短时记忆共同完成大脑的记忆工作。长时记忆对我们口译的影响很大。长时记忆的信息都是经验性的,人们听过、看过、经历过的事情都可以留在长时记忆中,随时可提取出来与正在听到的信息相结合,从而帮助人们更透彻地理解信息。对口译员来讲,大脑储存的知识越多,经验知识越丰富,就越能在口译时发挥出最佳的水平。 概况来讲,三种记忆机制在口译过程中各司其职。瞬时记忆由瞬间感知信息、接收外界信号的作用,所以通常与源语听辨有关;短时记忆与长时记忆都有一定的持续时间,所以与译员对源语信息的储存有关;而长时记忆的持续时间最长,有积累和相互重叠的特点,所以与译员长期以来的语言学习和知识积累有关。就记忆而言,“瞬时记忆”是口译的前提,“短时记忆”是口译的关键,“长时记忆”是口译的基础。

初级口译口记忆训练1

记忆训练1:请家人或同学帮忙念以下语段,听完以下片段对内容进行复述,注意抓住文章脉络逻辑,期间不允许用笔记。 Passage 1 (difference between American and Chinese) 我认为中美两国生意人在商务沟通方式上至少有两点不同。 首先,中国人在商务谈判时倾向于一种迂回婉转的方式,而美国人则表现出一种直截了当的风格。中国人会花费时间来了解他们将要与之打交道的商人是否靠得住,例如邀请对方参加宴会,同时他们进行交流。与之相反,美国人则以公务为先的心态行事。 第二,中国公司的决策过程耗时冗长。这是因为大部分中国公司遵循者一种“先自上而下、后自下而上、再自上而下”的决策原则,各个层次上的许多人士都会介入决策过程。而美国公司通常是由最高管理人士的快速决策运作。 我希望在华的美国商人理解这些商务活动中的差异,适应中国人的经营之道。 Passage 2 在管理方式上,美国式的自上而下的管理方式注重效率,注重员工间的竞争。 而中国式的管理方式的特点就是,优先考虑周密的计划,鼓励员工间的合作,鼓励员工与管理层之间的合作。 因此,美国式的管理方式常常使许多员工感到沮丧,而中国式的管理方式能使员工有一种喜悦的参与感和成就感,对自己的工作抱一种自豪感。 大多数中国人将工作视为能使自己成为整个团体中的一分子的必不可缺的条件。中国人相信,工作是自己有了团体归属感。换言之,中国人为了得到社会的认可,必须工作。这就是为何许多中国经历和员工会努力工作以保住自己在公司的职位的原因。 中国人还将工作视为生活中最重要的大事。也就是说,他们想从工作中找到生活的意义。 相反地,美国人的工作观则有更强的个体取向性。 美国人一向认为工作是秉承了上帝的意志,美国人对工作成果的重视常常高于对工作过程的重视。 Passage 3 (how to be a good student) Am I a good student? Every student asks himself this question. Some students may have wrong ideas of what a good student is. They think a good student is one who studies all the subjects well and listens to the teachers all the time, but, actually these ones don't care about anything apart from study. Then what is a good student? Firstly, he has clear world values. He knows what he should do and what he shouldn't do. He pays respect to old people and helps others as much as he can. It doesn't matter how he does in the exam, although this is very important. Secondly, to learn as much as possible is our responsibility as students. So a good student always tries to learn from both text-books and other books. Besides reading, he also likes

论霍尔“单多时制”与口译记忆

Modern Anthropology 现代人类学, 2016, 4(2), 14-21 Published Online April 2016 in Hans. https://www.360docs.net/doc/e43578934.html,/journal/ma https://www.360docs.net/doc/e43578934.html,/10.12677/ma.2016.42003 On Hall’s M-Time, P-Time and Oral Interpretation Memory Lingqian Zhang College of Science & Technology of Ningbo University, Ningbo Zhejiang Received: Mar. 20th, 2016; accepted: Apr. 2nd, 2016; published: Apr. 11th, 2016 Copyright ? 2016 by author and Hans Publishers Inc. This work is licensed under the Creative Commons Attribution International License (CC BY). https://www.360docs.net/doc/e43578934.html,/licenses/by/4.0/ Abstract In language processing, cognitive actions of memory are of utmost importance. Nevertheless, these actions are quite different because of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ethnic groups, nationalities and their living regions. Through a long-term investigation into the anthropology, ethnic groups and the distribution of people, Hall found out the two characterized types of groups: the Monoch-ronic Group and the Polychronic Group. Based on Hall’s M/P Theory, we found that people may focus on different points or use different ways in interpretation due to the difference between the ways they are memorizing. Therefore, the way to control their rivals and their advantages are also different. Hence, the verdict of the study is that: the best way for complementing each other’s ad-vantages is to understand the action and thinking characteristics of our rivals. That is, to avoid blind actions, we have to know ourselves as well as the rivals. Keywords Hall, Monochronic Time (M-Time), Polychronic Time (P-Time), Oral Interpretation, Memory 论霍尔“单/多时制”与口译记忆 张令千 宁波大学科学技术学院,浙江宁波 收稿日期:2016年3月20日;录用日期:2016年4月2日;发布日期:2016年4月11日

在口译训练中提高记忆力的方法

在口译训练中如何提高记忆力 在这一学期,我学习了口译这门课程,知道了口译的相关内容以及一些形式。所谓口译,顾名思义,是指译员以口语的方式,将译入语转换为译出语的方式,做口语翻译,也就是在讲者仍在说话时,口译者仍然跟着翻译。 口译对翻译者的要求是挺高的,而且在口译当中最重要的就是记忆的能力,如果记忆能力不好的话,那么对于被译者的话的内容就不能很好的掌握,也就自然不能进行口译了。对于口译工作者来说,不管在接收信息时听得如何清晰或理解得如何透彻,没有较好的记忆能力,经常丢失信息或者储存错误的信息,则容易发生漏译或者是错译的情况。假如他们是在进行同步翻译时,他们几乎没有做笔记及整理笔记的时间,这就更要要求他们的记忆能力,尤其是短期记忆能力。对于短期记忆力来说,除少数人记忆力特别好外,大多数的人记忆力是差不多的,而在现实社会中,很多从事口译工作的人并不都是天生记忆力很好的人,对于记忆力的训练是要讲求方法的。 在心理学上,记忆的基本过程包括编码、存储和提取。所谓编码就是对所获取的信息进行加工转换成自己需要的信息,然后对自己编码的信息进行存储,最后再进行提取。其中,短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短时记忆,长时间的存储可以成为长时记忆,其中短时记忆能力,对口译者来讲尤为重要。 首先最基本的是我们在平常时多看书,并且看完后自己回忆一遍看的内容,记忆训练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通常在最初采用内容相对简单的段落,段落不宜过长,开始的时候可以用两三句话组成的段落进行练习,再在不借助任何工具的情况下进行记忆,然后进行复述。由于口译是要用嘴巴去说的,在进行训练的时候采取听的方式来获取信息比较好。在这个练习的过程中一个人完成的效率较低,可以找个玩的好的朋友帮自己,也可以自己在网上下载一些有声阅读,并且截取其中的一段听,然后再对其内容进行复述,并且还要给自己一个时间限制。当你这些短段落的复述能力已经训练的很好的时候,基本上可以加大难度,进行相对较长的段落进行复述,就这样一遍又一遍的进行练习,随着进度的一步步向前推进,慢慢的加大难度再进行训练。像这样天天坚持训练,就可以加强自己的记忆能力。还有平常也可以用不同类型的文章进行练习,这样的话,也可以让自己多熟悉一下,拓宽一下自己的知识面。对于这些基本的训练,如果有同伴一起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论文题目: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研究 作者简介:张威,男,1971年03月出生,2004年09月师从于北京外国语大学王克非教授,于2007年06月获博士学位。 中文摘要 口译(特别是同声传译)是一种特殊的语言处理活动。探索口译记忆机制,不仅有助于进一步认识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促进对语言信息心理加工过程的了解,对明确认知记忆素质在口译技能中的地位和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内容与方法,提高口译训练质量,也具有重要参考价值。但是,由于口译信息心理加工过程难以直接考察,口译深层认知加工机制是当前国内外口译研究公认的艰深课题。特别是在国内,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讨论依然以经验总结或理论阐述为主,尚未开展实证性研究,更缺乏客观的实证数据对相关结论进行说明。 因此,本论文以英汉双语同声传译为研究背景,借鉴认知心理学、心理语言学中语言信息处理、记忆资源配置等原理,应用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等多种实证研究方法,同时采用历时描述与共时对比相结合的研究设计,力求对同声传译与工作记忆的关系进行全面而深入的考察与分析,并在此基础上力图构建同声传译的工作记忆运作模型。 本论文由绪论、主干五章和结语共七部分组成。 第一章绪论简要介绍了口译的发展历史,以及口译的性质与特点,重点对国内外口译记忆研究进行了梳理和总结,说明了前人研究在理论理解、方法应用、材料分析等方面的缺陷,分析了后续研究的方向和具体策略。 第二章详细阐明了本论文的研究目标、研究价值、理论支撑、研究设计等关键问题。首先,本文旨在考察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的关系,具体分为:1)同声传译对工作记忆能力的影响;2)工作记忆能力与同声传译效果的关系;3)工作记忆能力在口译活动中的发展特点;4)工作记忆能力在不同方向口译活动中的作用等四个方面。以此为基础,结合理论分析及前人研究成果,构建同声传译中工作记忆的工作模型。其次,讨论了本论文对口译认知研究、口译教学及口译实践的意义,主要表现为:1)深化对口译认知过程的认识,促进口译认知理论的发展;2)明确记忆能力在口译技能体系中的性质与作用,完善记忆训练的组织,提高口译实践效果。另外,详细阐述了本文的理论依据,主要有:1)认知心理学的认知能力发展理论(以工作记忆为主);2)心理语言学的语言信息处理理论(主要是信息处理的控制性与自动性)。最后,说明了本文的研究设计,主要包括:1)实验法、调查法、观察法相结合的综合实证性研究策略,以定量数据为主,以定性数据为辅;2)采用历时与共时相结合的研究思路,既分析不同口译人员之间工作记忆的差异,又考察工作记忆在不同口译阶段的变化。 第三章以问卷调查为数据收集工具,了解各类口译人员在自然状态下对记忆与口译关系的初始性认识,主要结论为:1)记忆能力是制约口译操作的一个主要因素,但其影响并不如语言知识、转换策略等明显;2)在记忆能力与口译的关系上,非口译人员比口译人员更确信记忆能力对口译加工的决定性影响,同时也更相信记忆训练对口译实践的重要作用。此外,一般而言,职业口译员对记忆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4页word文档

主旨口译中的障碍及其在口译教学中的策略 一、主旨口译理论基础 二、主旨口译的实际运用情况 根据实际情况,口译员为听者提供发言内容的主旨大意,以便使其能跟上会议的进度。赫伯(1982)提到,一般而言,同声传译要求口译员译出全文,而交替传译译者则可以更具实际情况来衡量,决定是译出全文还是进行主旨翻译。因此,当源语方参会者进行互相讨论,但不涉及需要翻译服务的一方时,可为外方提供讨论内容的主旨大意,使外方更上会议的进度。 虽然主旨口译是指译员简明扼要地传达发言人意图的口译方式,当译员在做主旨口译时,事实上是在释义和浓缩发言人的内容,而不受原语发言人用词的影响,是一个经过总结、融合用目的语来表达发言人主要观点的过程。不必把发言人的内容和盘托出而是抓住重点信息并用目的语表示,看似简单,但是由于长期对于主旨口译的不重视及缺乏系统的训练,通过对于学生主旨口译中表现的分析,能够基本判断出其是否具备成为一个优秀口译员的潜力,其是否拥有听力理解能力、逻辑分析能力、口语表达能力、临场能力、心理素质等都能在主旨口译中展露无遗。通过对于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第一轮主旨口译环节的观察与分析统计发现竟有约四分之一的选手一个关键信息点都没有踩中,而选派的选手且是各个高校中的佼佼者,可想而知其他的同学在做主旨口译时提取关键信息,储存并提取表达关键信息的能力就更加薄弱了,因此通过研究学生在主旨口译中遇到的困难并提出训练策略,对于提高学生主旨口译能力刻不容缓,对

于口译教师在口译课堂上的口译教学也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三、主旨口译的策略讨论 本文以湖北省海峡两岸口译大赛为分析样本基础,系统性的考察分析选手在主旨口译环节中出现的问题是存在于听力理解、逻辑分析、记忆及口语表达哪个环节,并针对学生的主旨口译中存在的问题,从听力中的思维理解、记忆机制到双语互译时快速地脱离语言外壳等角度出发提出策略,对学生口译实践予以指导,对教师的口译课堂教学予以启发。本次课题采用文献研究法、现场观察法、定性分析法等多种分析方法,能对学生主旨口译中遇到的障碍予以深入分析,并且能得出相应的结论和对应的策略建议。 1.基于释译理论的口译“思维理解”―原语听辨与信息加工整合。根据释意理论,在口译理解中,对于听到的信息要首先摆脱原语中的语言外壳,抓住其意义,这一过程同时经过逻辑分析能够有助于短时记忆记住信息。在思维理解的过程中,应分几个层次对于信息进行理解和捕捉,不应不分主次不加筛选地记信息。理解层次包括大脑迅速对原语内容进行标记和整理;抓住要点间的逻辑关系,掌握原语叙述、介绍或论述的线索;将话语的主题、语境、交际环境、语言前后句法关系等及语言外知识纳入理解中;参考译前准备信息;迅速准备向目的语转化。因此在主旨口译进行的第一个过程―听力理解中,口译员应完成对于原语的理性理解,这一过程是主动的,包括对原语的语音的辨析及对于信息的分析和整理并且要做好向目的语转述的准备。主旨口译中同时需要区别关键信息点与琐碎的客观信息如表示解释、举例或量化及主观信息如表示感想、意图和类型,主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