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机化学研究前沿—手性合成技术

有机化学研究前沿—手性合成技术
有机化学研究前沿—手性合成技术

有机化学研究前沿——手性合成技术

宇宙是非对称的,如果把构成太阳系的全部物体置于一面跟随着它们的各种运动而移动的镜子面前,镜子中的影像不能和实体重合。……生命由非对称作用所主宰,我能预见,所有生物物种在其结构上、在其外部形态上,究其本源都是宇宙非对称性的产物。

——Louis Pasteur

Pasteur在一百多年前所言极是,自然界的基本现象和定律由手性产生。就此而言,两个对映的具有生物活性的化合物在手性环境中常常有不同的行为。由于这个原因,也是为了“手性经济”,许多研究者致力于不对称合成的研究。具体而言,以分子内不对称诱导为基础的立体选择性合成已在有机化学合成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并得到充分的理解。相比之下,虽然已做出一些成就,我们对不对称的分子间传递的理解目前仍处在开始阶段。

1、手性的发展历史

立体化学的发展可追溯到19世纪。在1801年,法国矿物学家Hauy就注意到,水晶晶体显示半面现象。这意味着可以认为,晶体的某些小平面排列为不可重合的物体,那些物体和实体与镜像的关系是相似的。1809年,法国物理学家Malus观察到了由水晶晶体引起的偏光效应。

1812年,另一位法国物理学家Biot发现,沿着与晶体轴垂直的方向切下的水晶片能使偏振光平面旋转某一角度,角度的大小和晶体片的厚度成正比。右型和左型的水晶晶体以不同的方向使偏振光旋转。1815年,Biot将这些观察延伸到纯的有机物的液体或其溶液。他指出,由水晶晶体引起的旋光和由他研究的有机化合物溶液引起的旋光之间有些不同:由水晶引起的旋光是整个晶体的性质,而由有机物质引起的旋光则是单个分子的性质所致。

1846年Pasteur察到,右旋的酒石酸晶体有相同取向的半面。他假定,酒石酸盐的半面结构必定和它的旋光能力有关系。1848年,Pasteur从外消

旋混合物中分离了(+)/(-)—酒石酸的钠铵盐的晶体。通过缓慢蒸发外消旋酒石酸的水溶液,形成了大颗粒的晶体,并表现出和水晶相似的显著的半面现象,。借助放大镜,Pasteur能够用镊子把那些不同的晶体分开。随后他又发现,这些对应形态的晶体的溶液能旋转偏振光的平面:一种溶液使偏振光向右旋转,而另一中溶液使偏振光向左旋转。Pasteur提出,偏振光的旋转是由非对称性引起的,这意味着一个实物与其镜像的非等同性。(+)—酒石酸和(-)—酒石酸必定具有实物与镜像的关系。这些酒石酸盐是非对称性的,这些化合物在分子水平上表现对映的形态,正是这种非对称性造成了旋转偏振光的能力。

1874年J. H. Van’t Hoff 和J. A. LeBel 在相隔短短数月内分别独立发表的论文,标志着立体化学的诞生。他们在论文中都提出了原子的三维取向问题:具有四个键的碳原子是四面体的。他们还提出分子的排列与性质之间的某些关联。他们指出,碳的四面体模型是分子非对称性和旋光的起因。LeBel认为,物质的光学活性的现象是分子非对称性的象征。2001年10月10日,瑞典诺贝尔奖基金委员会将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前任美国密苏里州圣路易斯市孟山都(Monsanto)公司的W. S.诺尔斯(Willian S. Knowles,1917~)、美国加利福尼亚州圣迭戈市斯克里普斯(La Jolla Scripps)研究所的K. B.夏普雷斯(K. Barry Sharpless,1941~)和日本名古屋大学(Nagoya University)的野依良治(Ryoji Noyori 1983~)三位化学家,以表彰诺尔斯、野依良治在手性催化氢化合成反应和夏普雷斯在手性催化氧化合成反应方面做出的卓越贡献。他们的研究成果无论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对新药、新材料的开发都极为重要,而且该成果已经转化为技术,在许多药物产品和其他具有生物活性物质的工业合成中得到了应用。

二、手性分子

手性分子用Chiral molecules标记,Chiral来自希腊词,其意是手。人们的左右手不能完全重合,只能互为镜像。从分子角度来看,手性分子的存在是一种自然界的普遍现象,如大多数生命分子就属于手性分子,最

普遍的氨基酸—丙氨酸就有两种存在形式,即:(S)-丙氨酸和(R)-丙氨酸,如下图所示,无论我们如何旋转也无法能使它们完全重叠,因为与中心碳原子相连的四个基团在空间的排列次序不同,造成它们具有不同的空间结构。

在普通条件下,实验室制备丙氨酸得到的是对映体混合物,即一半是(S)-丙氨酸另一半是(R)-丙氨酸。如何获得有益异构体,实现不对称合成是有机合成化学家面临的严峻挑战。为什么不对称合成如此重要?让我们回归到自然界寻找其回答吧。

1、手性是自然界的本质属性

由对称合成实验人们可能会想到自然界手性分子的两种对映体应该等量齐观,平分秋色。然而,实际情况并非如此,人们在研究细胞的组成分子,发现对自然界生命体有效的物质是对映体中的某一种,无论是植物还是动物无一例外。作为生命活动重要基础的生物大分子和许多作用于受体的活性物质均具有受性特征。细胞组成的基础分子氨基酸是如此,肽、酶、蛋白质、DNA、RNA也是如此。人体细胞中的酶是手性分子,在接受外来分子中起重要作用,这意味着酶只能与一对对映体中的一种键合,换言之,酶的接受是有严格选择的,这类似于一把钥匙开一把锁。分子结合的这种锁—钥比喻来自1902年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德国化学家E.H.费雪(Emil Hermann Fischer,1852-1919)。正是因为分子的不对称性在生命活动中起重要作用,许多药物的生理活性是通过与大分子之间的严格手性匹配与分子识别而实现。对于手性药物而言,一对对映体间并非具有相同的疗效,一个有效,另一个无效,甚至有害。因此,就药物而言,对映体分子的分离和不对称合成研究工作就显得非常重要。

2、手性合成的意义

我们周围的世界是手性的,构成生命体系的生物大分子的大多数重要的构件仅以一种对映形态存在。生物活性的手性化合物,例如药物,与它的受体部位以手性的方式相互作用。因此,药物的两个对映体以不同

的方式参与作用并导致不同的效果就不足为怪了。

生物体的酶和细胞表面受体是手性的,外消旋药物的两个对映体在体内以不同的途径被吸收、活化或降解。这两种对映体可能有相等药理活性,或者一种可能是活性的,另一种可能是无活性的甚至有毒的,或者二者可能有不同程度或不同种类的活性。另一种可能是无活性的甚至有毒的,或者两者可能有不同程度或不同种类的活性。一个有趣的例子是用于治疗帕金森氏病的L-多巴(DOPA)(1)活性的药物是由1通过体内脱羧作用形成的无手性化合物多巴胺,由于多巴胺不能跨越“血脑屏障”进入作用部位,须服用“前药”1,再由体内酶将1催化脱羧而释放出药物的活性形态多巴胺。然后,多巴脱羧酶是专一性的,是对1的(-)-对映体发生脱羧作用。因此,必须服用纯的(-)-1,否则,(+)-1可能会危险的积聚在身体内,它不能被人体的酶代谢。现在,通过一系列不对称合成方法,能以工业规模制备L-(-)—多巴。

1

在生物体系中,立体异构识别是极明显的。一般就手性化合物而言,可能有四种不同的行为:(1)只有一种异构体具有所希望的生物活性,而另一种没有显著的生物活性;(2)两种对映体都有等同的或近乎等同的定性和定量的生物活性;(3)两种对映体具有定量上等同的但定性上不同的活性;(4)各对映体具有定量上不同的活性。下图是这些现象的说明。例如,它们可能有不同的味道,不同的气味,最重要的是,各对映体可能表现出极不相同的生理行为。(R)-天冬酰胺有甜味,而天然的(S)-天冬酰胺则是苦的;(S)-普萘洛尔在化疗中用作β-受体阻断药,它比其(R)-异构体的活性高98倍。

3、应用于化学“手性”的一些定义

不对称与非对称(asymmetric, dissymmetric)

不对称:完全缺乏对称性因素,有些不对称分子不能作为对映体存在,然而有些具有简单对称轴的分子确能作为对映体(镜像)存在。

非对称:缺少交错对称轴,因而通常存在对映体,有些人喜欢将此

用“不对称”(asymmetric)表示。

D/L 和+/-

D或L:分子的绝对构型,按照与参照化合物D-或L-甘油醛的绝对构型的试验化学关联而指认,常用于氨基酸或糖,但最好使用R或S表示。+/-:右旋或左旋,按照试验测定的单色平面偏振光的平面向右或向左旋转而定。

非对映体或非对映异构体和对映体

立体异构体:其分子由相同数目和相同类型的原子组成,具有相同的连接方式但构型不同的化合物。

非对映体:(diastereoisomers):具有二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并且其分子互相不为镜像的立体异构体,例如,D-赤藓糖和D-苏糖;常简称为“非对映体”。

对映体(enantiomers):其分子为互相不可重合的镜像的立体异构体。

对映体过量和对映选择性(enantiomeric excess, enantioselectivity)

对映体过量(e.e):在二个对映体的混合物中,一个对映体E1过量的百分数;

e.e=[(E1-E2)/(E1+E2)]×100%

对映选择性;一个化学反映产生一种对映体多于产生相对对映体的程度。

光学活性、光学异构体和光学纯度

光学活性:试验观察到的一种物质将单色平面偏振光的平面向观察者的右边或左边旋转的性质。

光学异构体:对映体的同义词,现已不常用,因为一些对映体在某些光波下并无光学活性。

光学纯度:根据实验测定的旋光度,在两个对映异构体混合物中一个对映体所占的百分数;不能用于叙述由其它方法测定的对映体纯度。

外消旋、内消旋和外消旋化(racemic, meso, recemization)

外消旋:以外消旋体或两种对映体的50-50混合物存在;也表示为

dl(不鼓励使用)或(±)(较好)。外消旋物也称为外消旋混合物或外消旋体。

内消旋化合物:分子内具有2个或多个非对称中心但又有对称面,因而不能以对映体存在的化合物;例如内消旋酒石酸。内消旋化合物用前

缀meso表示。

外消旋化:一种对映体转化为两个对映体的等量混合物。Scalemic:两个对映体的混合物,其中有一个是过量的;用来表示大部分合成或拆分不能产生100%的一个对映体的事实。

三.不对称催化合成

不对称催化合成在工业上大量生产尽可能纯的单一对映体是非常重要的,催化剂的应用是不对称合成技术的关键。在过去的数十年间,W. S诺尔斯、K. B.夏普雷斯和野依良治为开发出合成有益对映体的有效合成方法进行了坚持不懈的努力,通过各种化学反应,构造适宜于手性分子合成的新分子,下面对其作一简要介绍。

1.诺尔斯的先驱性工作

20世纪60年代初,人们并不知道催化不对称氢化反应是否可行,能否通过催化不对称反应生产出过量的某一对映体?诺尔斯不畏艰难困苦,迈步闯入了这块尚未开垦,但又充满机遇的研究领域。1968年,当时正在美国圣路易斯市孟山都公司工作的诺尔斯,研究不对称催化合成已有进展。他发现有可能用过渡金属制成的一种催化剂能够实现不对称合成。因为这种催化剂能使手性分子转化为非手性分子,再反应得到手性产物。该反应本质就是氢化反应,即使H2加成到碳的双键位置。一个催化剂分子能生成数百万个希望的对映体分子。诺尔斯的实验是以前些年他人已经完成的两个实验为基础,其一是1966年奥斯本(Osborn)和威尔金森(Wilkinson)发表的可溶性过渡金属配合物(Ph3P)3RhCl(如图3A 所示)的先驱性合成,虽然说该金属配合物并非手性物质,但是诺尔斯意识到这项研究使液相催化氢化成为可能;其二是霍尔(Horner)和米

斯洛(Mislow)的手性膦化物(如图3B所示)合成。诺尔斯分析对比研究前人已有成果之后,提出了自己的假设,他推测如果奥斯本和威尔金森的金属配合物(Ph3P)3RhCl的三苯基膦被手性膦化物对映体中的一个异构体所取代,有可能会产生一种不对称氢化催化剂(如图3C所示)。诺尔斯首次使用的膦化物并非纯品单一异构体,因此反应产物仍然是一种对映体的混合物,只不过有一种异构体比另外一种的含量高出15%。虽然这种过量不算高,几乎毫无实用价值,但其结果已经表明,实际上实现不对称氢化催化反应是完全可能的。随后不久霍纳、卡根(Kagan)、莫里森(Morrison)、博斯尼克(Bosnich)的研究也得到类似的结果[5]。由此我们不难看出,诺尔斯采用了组合创新方法,首次看到了解决手性分子催化氢化剂问题的一线黎明曙光。

图3 不对称氢化催化演示示意图

2.首次工业催化不对称合成

科学研究的最终目的是推动科技进步,诺尔斯的目标是实现L-DOPA的工业化生产。2000年诺贝尔生理医学获得者之一A.卡尔森(A. Carlson,1923-)发现,L-DOPA对治疗帕金森(Parkinson)病有作用。通过对各种不同结构的膦化物对映体进行反复实验,诺尔斯及其合作者终于制备出能够生成更多比率有益异构体的适用催化剂,如适用于L-DOPA合成的催化剂等。后来在孟山都公司工业合成L-DOPA时选用的配位体是DiPAMP,DiPAMP与Rh配合形成Rh(DiDOPA)作为催化剂,可以使DOPA对映体混合物的产率达到100%,产物中含有97.5%的L-DOPA[5],具体反应如图4所示。

图4 L-DOPA手性催化合成

四、手性催化原理

在不对称氢化合成中,手性催化剂分子究竟是如何发挥作用的?无机化学家J.哈尔彭(J. Halpern)以及其他化学家已经澄清了其反应机理,过度金属Rh配合物中连接着一个手性膦化合物,该手性催化剂分子具有同时与H2和反映物结合的能力。所得复合体然后起反应,并且使H2加成在

反应物双键位置,这是必不可少的氢化阶段。当手性产物被释放出后,又会形成新的手性配合物。因此,从一个不是手性的反应物由手性催化剂转化为具有手性的产物,该产物中含有的对映体一种要比另一种更多一些,这就是不对称合成。

由于在氢化阶段发现对映体过量现象,这表明氢可能以两种不同的方式发生加成反应,伴随着两种不同的反应速率,才导致两种对映体的比例有别。这两种方式利用了不同的过渡配合物,这些配合物并非镜像,因此他们有不同能量。氢化迅速发生的反应是过渡配合物具有最低能量的反应,因此产生了过量的对映体之一。这可以用握手来打个比方,二人右手和右手握手要比右手和左手握手方便得多,手性反应也是如此,手性匹配则反应易于发生。在更佳手性氢化催化剂开发过程中,为了实现理想异构体的有效合成,有意增大过渡配合物之间的能量差至关重要。为了工业化生产,必须顾及经济和环境双重效益。日本名古屋大学的野依良治开发出手性合成的环保新型氢化催化剂。

五、野依良治氢化催化剂

日本化学家野依良治对手性合成催化剂进行了广泛而深入地研究,并开发出了更好和更多的氢化催化剂。1980年野依良治等人发表文章,就关于二膦配位体BINAP(见图5)对映体的合成进行了论述。这些含Rh的催化剂用于催化合成某些氨基酸,可使某种异构体的过量达到100%。20世纪80年代初以来,日本高砂(Takasago)国际株式会社BINAP用于手性芳香物质薄荷醇的工业合成。1983年日本高砂香料公司利用野依良治的研究成果,已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合成l-薄荷醇生产企业,年生产l-薄荷醇1000t,可满足全世界1/3的需求[4]。

但是,野依良治也看到由于不对称合成的广泛应用,需要更多的实用催化剂。他用Ru(II)取代Rh(I)获得成功,制备出新催化剂Ru(II)-BINAP,适用于许多具有其他官能团的分子发生氢化反应,这些反应生成的产物中理想异构体的比率和产率更高,为工业化生产进行放大试验奠定了基础。野依良治Ru-BINAP作为催化剂用于(R)1,2丙二醇的生

产,为抗生素、levofloxacin的工业合成提供了方便。图5给出了选择性酮还原的示范例证。野依良治的催化剂已在精细化学品、药物产品和高新材料合成等领域得到广泛的应用。

六.夏普利斯的手性催化氧化

随着手性催化氢化反应研究的进展,夏普利斯不追踪热点,而是别出心裁、另辟蹊径,成功地研制出手性氧化催化剂。因为氢化使反应物双键饱和,失去反应活力,而氧化则会导致增加其功能性,这为建造新的复杂分子开辟了新途径。夏普利斯知晓对于不对称氧化催化剂的需求量之大,他椰油许多如何使之保证得到满足的设想,是因为他已经对手性氧化反应有所发现,并完成了一些重要实验。

1980夏普利斯成功地进行了由烯丙醇通过不对称氧化,使其转化为手性环氧化物,该反应利用Ti和手性配位体作为催化剂,获得高过量异构体[10]。对各种类型的合成而言,环氧化物都是非常有用的中间体。手性催化氧化反应不仅为伟大的结构多样性学术研究开辟了新路,而且在工业研究领域已有非常广泛的应用。(R)-缩水甘油的合成如图6所示。缩水甘油被用于制药工业生产β-阻断剂,可用作为心脏医药。过去数十年见,许多科学家已认识到夏普利斯的环氧化是合成领域内最重要的发现。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荣誉的先锋性工作,许多应用已有讨论[2-4],尤其重要的是应该强调他们发现的伟大重要性以及对工业的改进。新药物合成是最重要的应用,但是也可以应用到调味品、甜味剂、杀虫剂等生产领域,这是从基础研究到工业应用的典型范例。由于受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的激发,全世界有许多研究小组正在忙碌地开发其他不对称合成催化反应,因为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研究成果,已经为学术和应用研究提供了许多可供借鉴的方法,这不仅对化学、生物学、医学等都有促进作用;并给出了一条接近新分子,研究迄今未发现并尚未解开之谜的通道。

参考文献:

1 The Nobel Foundation.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EB/OL].

http://www. nobel. se.

2 王东,范青华. 影响人类生活的手性异构体[N]. 科技日报,2001-10-17(9).

3 黄辛,张建成. 手性技术开掘分子合成新路[N]. 科技时报,2001-10-16(7).

4吴仲国. 从尼龙丝到诺贝尔奖[N]. 科技日报,2001-10-24(2).

5 The Nobel Foundation. Information for the Public The Nobel Prize in Chemistry 2001[EB/OL].http://www. nobel. se /chemistry /laureates /2001 /press. html.

6 张文根, 郭百凯. 案例化学研究史[M]. 西安:陕西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1.168-169

7 孙德帅, 刘欣, 张晓东, 等.有机相中手性药物的酶促拆分研究进展[J]. 青岛大学学报(工程技术版), 2001,16(3):54-59.

8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c. The New Encyclopaedia Britannica in 30 Volumes, Micropaedia IX[Z]. 15th Ed. Chicago: University of Chicago, 1980. 920.

9 项铮. 从拜尔公司回收拜斯亭谈起[N]. 科技日报, 2001-08-15(10).

10 K.Barry Sharpless. The discovery of the asymmetric epoxidation[J]. Chemistry in Britain, 1986, (1):38-44.

21世纪的化学前沿

21世纪的化学前沿 人们经常说:化学无所不在,所以化学的对象也几乎无所不包。传统上,根据研究对象和方法的不同一般把化学分为5个分支领域,即无机化学、有机化学、分析化学、物理化学和高分子化学。下面逐一介绍。 1无机化学 无机化学是研究无机化合物的性质及反应的化学分支。无机化合物包括除碳链和碳环化合物之外的所有化合物,因此,无机化合物种类众多,内容丰富。人类自古以来就开始了制陶、炼铜、冶铁等与无机化学相关的活动,到18世纪末,由于冶金工业的发展,人们逐步掌握了无机矿物的冶炼、提取和合成技术,同时也发现了很多新元素。到19世纪中叶,已经有了统一的原子量数据,从而结束了原子量的混乱局面。虽然当时人们已经积累了63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的化学及物理性质的丰富资料,但是这些资料仍然零散而缺乏系统。为此,德国学者D6bereiner,Meyer、法国学者deChancourrois以及英国学者Newlands,Odling等先后做了许多元素分类的研究工作。至1871年,俄国学者Mendeleev发表了“化学元素的周期性依赖关系”一文并公布了与现行周期表形式相似的Mendeleev周期表。元素周期律的发现奠定了现代无机化学的基础。元素的周期性质是人们在长期科学实践活动中通过大量的感性材料积累总结出来的自然规律,它把自然界的化学元素看做一个有内在联系的整体。正确的理论用于实践会显示出其科学预见性。按周期律预言过的15种未知元素,后来均陆续被发现;

按周期律修改的某些当时公认的原子量,后来也都得到证实,如In,La,Y,Er,Ce,Th等。至1961年,原子序数由1-103的元素全部被发现,它们填满了周期表的第一至第六周期的全部以及第七周期的前面16个位置。尔后,又依次发现了元素104(1969年),105(1970 年),106(1974年),107(1981年),108(1986年),109(1982年),110(1994年),111(2019年),112(2019年)和114(2019年)等。人类究竟还能发现多少新元素?据核物理理论的预测,175号元素可以稳定存在,当然这种预测是否正确还需要实验的验证。至今耕耘周期系来发现和合成新化合物仍是化学科学的传统工作。 20世纪以来,由于化学工业及其他相关产业的兴起,无机化学又有了更广阔的舞台。如航空航天、能源石化、信息科学以及生命科学等领域的出现和发展,推动了无机化学的革新步伐。在过去30年里,新兴的无机化学领域有无机材料化学、生物无机化学、有机金属化学、理论无机化学等等。这些新兴领域的出现,使传统的无机化学再次焕发出勃勃生机。 2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是一门研究碳氢化合物及其衍生物的化学分支,也可以说有机化学就是有关碳的化学。在19世纪初期,碳元素的化学远比金属以及其他常见元素(如硫、磷和氮)的化学落后。1828年,德国化学家FeiderichWohler发现用无机化合物NH4Cl和AgOCN氰酸银)作用生成NH4OCN(氰酸钱),蒸发该溶液所得白色结晶是它的异构体CO(NH)2(尿素),后者是动物体内的有机物。人工合成尿素是有史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及期末考试题库(二)教学文案

高等有机化学习题及期末复习 一、回答下列问题:(22小题,1-14每题1分,15-22,每题2分,共30分) 1. 亲核反应、亲电反应最主要的区别是( ) A. 反应的立体化学不同 B. 反应的动力学不同 C. 反应要进攻的活性中心的电荷不同 D. 反应的热力学不同 2. 下列四个试剂不与3-戊酮反应的是( ) A. RMgX B. NaHSO3饱和水溶液 C. PCl3 D. LiAlH4 3.指出下列哪一个化合物(不)具有旋光性? 4. 区别安息香和水杨酸可用下列哪种方法 A. NaOH(aq) B. Na2CO3(aq) C. FeCl3(aq) D. I2/OH-(aq) 5. 比较下列化合物的沸点,其中最高的是 6. 指出下列哪一个化合物的紫外吸收光谱波长最短( ) 7.下列化合物在常温平衡状态下,最不可能有芳香性特征的是( ) 8.下列含氧化合物最难被稀酸水解的是( ) 9. 二环乙基碳亚胺(DCC)在多肽合成中的作用是( ) A. 活化氨基 B. 活化羧基 C. 保护氨基 D. 保护羧基

10. 比较下列化合物在H2SO4中的溶解度( ) 11. 下列关于α-螺旋的叙述,错误的是( ) A. 分子内的氢键使α-螺旋稳定 B. 减少R 基团间的不同的互相作用使α-螺旋稳定 C. 疏水作用使α-螺旋稳定 D. 在某些蛋白质中α-螺旋是二级结构的一种类型 12. 比较苯酚(I)、环己醇(II)、碳酸(III)的酸性大小 A. II>I>III B. III>I>II C. I>II>III D. II>III>I 13.1HNMR 化学位移一般在0.5-11ppm,请归属以下氢原子的大致位置: A. -CHO B. -CH=CH C. -OCH3 D. 苯上H 14. 按沸点由高到低排列的顺序是:()>()>()>()>()。 a. 3–己醇; b. 正己烷; c. 2–甲基–2–戊醇; d. 正辛醇; e. 正己醇。 15. 指出下列化合物中标记的质子的酸性从大到小的顺序: 16. 指出小列化合物的碱性大小的顺序: 17. 下面几种酒石酸的立体异构体熔点相同的是: 18. 用箭头标出下列化合物进行硝化反应时的优先反应位置: 19. 下列化合物那些有手性?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药物的合成与拆分的研究进展 手性是自然界的一种普遍现象,构成生物体的基本物质如氨基酸、糖类等都是手性分子。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异构体,它们如同实物和镜像的关系,通常叫做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 目前市场上销售的化学药物中,具有光学活性的手性药物约占全部化学药40% } 50%,药物的手性不同会表现出截然不同的生物、药理、毒理作用,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Dl 1由天然产物中提取 天然产物的提取及半合成就是从天然存在的光活性化合物中获得,或以价廉易得的天然手性化合物氨基酸、菇烯、糖类、生物碱等为原料,经构型保留、构型转化或手性转换等反应,方便地合成新的手性化合物。如用乳酸可合成(R)一苯氧基丙酸类除草剂[}z}。天然存在的手性化合物通常只含一种对映体用它们作起始原料,经化学改造制备其它手性化合物,无需经过繁复的对映体拆分,利用其原有的手性中心,在分子的适当部位引进新的活性功能团,可以制成许多有用的手性化合物。 2手性合成 手性合成也叫不对称合成。一般是指在反应中生成的对映体或非对映体的量是不相等的。手J险合成是在催化剂和酶的作用下合成得到过量的单一对映体的方法。如利用氧化还原酶、合成酶、裂解酶等直接从前体化合物不对称合成各种结构复杂的手性醇、酮、醛、胺、酸、酉旨、酞胺等衍生物,以及各种含硫、磷、氮及金属的手性化合物和药物,其优点在于反应条件温和、选择性强、不良反应少、产率高、产品光学纯度高、无污染。 手性合成是获得手性药物最直接的方法。手J险合成包括从手性分子出发来合成目标手性产物或在手性底物的作用下将潜在手性化合物转变为含一个或多个手性中心的化合物,手性底物可以作为试剂、催化剂及助剂在不对称合成中使用。如Yamad等和Snamprogetti等在微生物中发现了能催化产生N-氨甲酞基一D-氨基酸的海因酶( Hy-dantoinase)。海因酶用于工业生产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D一苯甘氨酸和D一对轻基苯甘氨酸是生产重要的临床用药半合成内酞胺抗生素(氨节青霉素、轻氨节青霉素、氨节头炮霉素、轻氨节头炮霉素)的重要侧链,目前国际上每年的总产量接近SOOOto 3外消旋化合物的拆分 外消旋拆分法是在手性助剂的作用下,将外消旋体拆分为纯对映体。外消旋体拆分法是一种经典的分离方法,在工业生产中己有100多年的历史,目前仍是获得手性物质的有效方法之一。拆分是用物理化学或生物方法等将外消旋体分离成单一异构体,外消旋体拆分法又可分为结晶拆分法;化学拆分法;生物拆分法;色谱拆分法;膜拆分和泳技术。 3. 1结晶拆分法 3.1.1直接结晶法 结晶法是利用化合物的旋光异构体在一定的温度下,较外消旋体的溶解度小,易拆分的性质,在外消旋体的溶液中加入异构体中的一种(或两种)旋光异构体作为晶种,诱导与晶种相同的异构体优先(分别)析出,从而达到分离的目的。在。一甲基一L一多巴的工业生产中就是使两种对映体同时在溶液中结晶,而母液仍是外消旋的,把外消旋混合物的过饱和溶液通过含有各个对应晶种的两个结晶槽而达到拆分的目的[3]。结晶法的拆分效果一般都不太理想,但优点是不需要外加手性拆分试剂。若严格控制反应条件也能获得较纯的单一对应体。 3. 1. 2非对映体结晶法 非对映体结晶法适用于拆分外消旋化合物,利用天然旋光纯手性拆分试剂与消旋化合物

新型手性二茂铁配体合成进展

探索新型手性配体是不对称合成研究的重点内容。人们在探索新型手性配体的过程中发现,三种类型的手性骨架的不对称诱导效果一般是比较优异的:联萘骨架、螺二氢茚骨架以及二茂铁骨架。 其中二茂铁骨架相比起其它两种骨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独特的平面手性。平面手性的二茂铁衍生物作为配体在现代不对称合成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大到工业化应用,小到新型反应探索,都有它们的用武之地。以二茂铁配体家族中最有名的Josiphos类配体为例,根据取代基的不同,目前已制备出150多种衍生物,其中有40种被选出来组成配体套装用于条件筛选以及公斤级规模的产品生产。值得一提的是,目前已知最大规模的对映选择性工业生产程序用到的正是二茂铁配体家族中赫赫有名的Josiphos类配体。 鉴于平面手性二茂铁无论是在学术界亦或是工业界的重要应用价值,如何高效地构建结构多样的平面手性二茂铁衍生物是一个特别重要的研究方向。目前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的策略主要有如下四种:手性辅基诱导的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手性配体控制的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催化不对称C-H官能化以及催化动力学拆分。下面将一一介绍。 手性辅基诱导的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 在合成平面手性二茂铁的策略中,较早报道并且至今已发展德比较成熟的是手性辅基诱导的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 首例二茂铁衍生物的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报道于1969年。Aratani等选择2-甲基哌

啶为导向基,用正丁基锂和干冰处理得到氨基酸中间体,再通过季铵盐化、钠汞齐还原以及重氮甲烷甲基化三步,可以最终94%的光学纯度得到产物2-甲基二茂铁甲酸甲酯。虽然不久后Ugi等重复此实验只得到67%的光学纯度,并就此提出质疑,但是该报道作为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的首例是没有争议的。 随后的一年,Ugi等以N,N-二甲基-二茂铁乙基胺为底物进行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他们从二茂铁乙醇3出发,先后与光气和二甲胺反应得消旋产物rac-4,再用酒石酸进行拆分可以十克级的规模高收率得到N,N-二甲基-二茂铁乙基胺(的两个对映异构体(R)-4与(S)-4。 对该中心手性底物(R)-4进行邻位锂化,其中的一个非对映异构中间体因为空间位阻而占优,非对映选择性达到优秀水平,最后用亲电试剂淬灭锂化中间体可以得到平面手性的1,2-二取代二茂铁氨基化合物(R, S p)-5,氨基季铵盐化后,可以进一步发生消除反应或者亲核取代反应,从而转化为多种平面手性的1,2-二取代二茂铁衍生物。 Ugi等报道的这个手性底物在二茂铁衍生物的非对映选择性邻位金属化上取得了巨大的成功,从此为该领域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并在日后平面手性二茂铁的合成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为纪念Ugi所做的贡献,这个底物(R)-4又叫做Ugi胺。

手性药物的不对称合成90 (3)

手性药物及其不对称合成 [摘要]近年来不对称合成法应用在手性药物及药物中间体的制备中,使手性药物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不少手性药物及其中间体已经实现了工业化生产。本文介绍了手性药物及获取手性药物的方法,对不对称合成法尤其是不对称催化法在手性药物工业制备中的应用进行了综述。 [关键词]手性药物;制备;不对称合成;不对称催化 Chiral Drugs and Asymmetric Synthesis Abstract: In recent years ,since the asymmetric synthesis has been used in preparation of the chiral drugs and pharmaceutical intermediates ,there has been fast development in preparation of chiral drugs ,some of which has been already synthesed in industry scale .What is chiral drugs and the ways to abtain the chiral drugs are introduced .The methods of asymmetric synthesis,especially asymmetric catalytic reaction used in synthesis chiral drugs are reviewed . Key words :chiral drugs ,preparation , asymmetric synthesis;asymmetric catalytic synthesis 1 引言 2001 年10 月10 日,瑞典皇家科学院决定将2001年度诺贝尔化学奖授予在催化不对称反应领域做出突出贡献的3 位科学家:威廉·诺尔斯,野依良治与巴里·夏普赖斯。他们利用手性催化剂大大提升了单一对映异构体的产率,为手性药物的制备以及其他行业的发展都做出了突出的贡献。【1】 :2手性药物 手性药物(chiral drug)是指其分子立体结构和它的镜像彼此不能够重合的

点击化学制备新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

DO I :10.3724/S P.J .1096.2010.01011 点击化学制备新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 付春梅1 石宏宇2 李章万1 钱广生 *1 1 (四川大学华西药学院,成都610041) 2 (北京东西分析仪器有限公司,北京102308) 摘 要 采用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一种新型L 脯氨酰胺衍生物键合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硅胶与 氯丙基三乙氧基硅烷反应后,再与叠氮化钠反应制备得到叠氮化硅胶。在甲醇溶液中,以溴化亚铜为催化剂,叠氮化硅胶与合成的手性选择子N 炔丙基脯氨酰胺,室温反应48h ,而键合上手性官能团。手性选择子的键合量达0.47mmo l/g ,操作简单,反应条件温和。制备的手性固定相以0.2mm o l/L Cu(A c)2水溶液为流动相,在配体交换模式下拆分了8种D,L 氨基酸,对映体选择因子 在1.14~2.42之间。手性分离能力和稳定性研究表明,点击化学在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中具有极大潜力。关键词 点击化学;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L 脯氨酰胺;D,L 氨基酸 2009 10 16收稿;2009 11 23接受*E m ai:l s cu001@163.co m 1 引 言 点击化学(C lick che m istry)是近年发展起来的一种快速合成大量化合物的新方法。自诺贝尔化学奖获得者美国化学家Sharpless 等提出点击化学的概念 [1] ,点击化学在众多研究领域得到迅速发展 [2] 。 点击化学形象地把化学反应过程描述为像点击鼠标一样简单、高效、通用。该方法主要具有以下特征:反应原料易得,反应简单可靠,对氧气、水不敏感,产物立体选择性好、产率高,反应后处理及产物分离简 单方便,反应副产物对环境友好。目前,得到广泛应用的点击化学反应是通过Cu + 催化,炔基与叠氮基反应生成单一的反式三氮唑分子 [3,4] ,该反应属于1,3 双偶极H u isgen 环加成反应。目前,点击化学反 应已成功用于色谱固定相的制备,例如文献[5~7]利用点击化学反应制备了多种反相H PLC 固定相和环糊精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Kacprzak 等 [8] 利用该反应制备了金鸡纳生物碱键合硅胶手性固定相; S later 等[9] 利用该反应制备了刷型手性固定相。 本研究利用Cu + 催化的点击化学反应将L 脯氨酰胺衍生物键合到叠氮化改性硅胶上,制备了一种新型手性配体交换色谱固定相(C li c k CSP)。研究表明,合成的C lick CSP 能有效拆分D,L 氨基酸。 2 实验部分 2.1 仪器与试剂 高效液相色谱系统,由W aters 6000A 输液泵、W aters 440紫外检测器、Rheodyne 7725i 进样阀、Pho toelectron CBL M odel 100柱温箱和四川知本ZB 2010色谱工作站组成;A lltech 1666匀浆装柱机(美国A lltech 公司);Carlo E rba 110b 元素分析仪(意大利M ilaro 公司)。无定形硅胶(5 m ,天津市化学试剂二厂);CuB r 、五甲基二乙撑三胺(化学纯,国药集团化学试剂有限公司);所有氨基酸均为生化纯(上海生化试剂厂);水为超纯水;其余试剂均为分析纯。2.2 色谱固定相的制备 手性键合固定相的制备路线如图1所示。2.2.1 N 炔丙基脯氨酰胺的合成 在100mL 圆底烧瓶中分别加入1.14g L 脯氨酰胺、0.4g N a OH 、3 4mL 氯丙炔(60%甲苯溶液)、50mL 乙醇,搅拌,室温反应8h ,减压蒸干得淡黄色粗产物,经硅胶柱分离得1.22g N 炔丙基脯氨酰胺,产率81%。 2.2.2 氯丙基硅胶的制备 在100m L 圆底烧瓶中加入2.0g 无定形硅胶、2.0mL 氯丙基三乙氧基 第38卷2010年7月 分析化学(FENX I HUAXUE ) 研究简报Ch i nese Journal o fA na l y ti ca l Che m istry 第7期1011~1014

有机化学的开展前沿

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 余敏 145924 有机化学的研究对象是有机化合物, 它研究有机化合物的组成、结构、性质、合成、变化,以及伴随这些变化所发生的一系列现象。 20世纪的有机化学,从实验方法到基础理论都有了巨大的进展,显示出蓬勃发展的强劲势头和活力。世界上每年合成的近百万个新化合物中约70%以上是有机化合物。其中有些因具有特殊功能而用于材料、能源、医药、生命科学、农业、营养、石油化工、交通、环境科学等与人类生活密切相关的行业中,直接或间接地为人类提供了大量的必需品。与此同时,人们也面对着天然的和合成的大量有机物对生态、环境、人体的影响问题。展望未来,有机化学将使人类优化使用有机物和有机反应过程,有机化学将会得到更迅速的发展。 有机化学的迅速发展产生了不少分支学科,包括有机合成、金属有机、元素有机、天然有机、物理有机、有机催化、有机分析、有机立体化学等。下面就其中的一部分分支学科来说,了解有机化学的发展前沿和研究热点。 (1)有机合成化学 这是有机化学中最重要的基础学科之一,它是创造新有机分子的主要手段和工具,发现新反应、新试剂、新方法和新理论是有机合成的创新所在。1828年德国化学家维勒用无机物氰酸铵的热分解方法,成功地制备了有机物尿素,揭开了有机合成的帷幕。100多年来,有机合成化学的发展非常迅速。 有机合成发展的基础是各类基本合成反应,不论合成多么复杂的化合物,其全合成可用逆合成分析法分解为若干基本反应,如加成反应、重排反应等。每个基本反应均有它特殊的反应功能。合成时可以设计和选择不同的起始原料,用不同的基本合成反应,获得同一个复杂有机分子目标物,起到异曲同工的作用,这在现代有机合成中称为“合成艺术”。在化学文献中经常可以看到某一有机化合物的全合成同时有多个工作组的报导,而其合成方法和路线是不同的。那么如何去评价这些不同的全合成路线呢?对一个全合成路线的评价包括:起始原料是否适宜,步骤路线是否简短易行,总收率高低以及合成的选择性高低等。这些对形成有工业前景的生产方法和工艺是至关重要的,也是现代有机合成的发展方向。 (2)金属有机化学和有机催化

期末复习(研究生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 高等有机化学期末考试安排时间:2013年1月9日下午14:00 - 16:00 地点:研究生教学楼302考试形式: 半开卷考试, 可带A4纸一页, 可正反面手写或打印, 不可粘贴额外纸张, 不可带教材、课件和其它参考资料。不可互相传阅资料。A4纸多于一页即为作弊。 一、填空题、简答题(20分) 二、按指定的性能排列顺序(10分) 三、完成下列反应,写出主要产物结构,注意立体 化学问题。(30分) 四、解释下列问题。(10分) 期末考试题型 五、写出下列反应的详细机理。(30分) 第四章有机活泼中间体 一、碳正离子稳定性 二、碳负离子稳定性 三、自由基稳定性、反应及机理 四、卡宾反应 六、苯炔产生和反应 第五章饱和碳上的亲核取代反应 5.1 亲核取代反应机理 5.2 邻基参与 机理、立体化学、影响活性因素 5.3 重要的命名反应机理 机理、立体化学(重点是卤素和芳基参与) Appel Reaction 机理Arbuzov Reaction 机理 Appel Reaction 机理Arbuzov Reaction 机理 Mitsunobu Reaction 机理Heine Reaction Malonic Ester Synthesis Gabriel Synthesis 机理 Acetoacetic Ester Synthesis 机理 第六章碳?碳重键的加成反应 6.1 碳?碳重键的亲电加成反应机理 6.2 亲电加成反应的取向 6.3 影响亲电加成反应活性的因素 6.4 亲电加成反应的立体化学 ? 烃基结构的影响 烯烃的羟汞化-脱汞反应烯烃的羟汞化-脱汞反应 烯烃的硼氢化-氧化反应 6.5 共轭体系的亲电加成反应 6.6 碳?碳重键的亲核加成反应(不要求) Prilezhaev reaction (环氧化) Ritter Reaction和机理

物理有机化学的前沿领域

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由中国科学院上海有机化学研究所蒋锡夔等完成 疏水亲脂相互作用(HLI)是分子间主要的弱相互作用之一,也是导致宇宙间生命现象形成的基本作用力之一。深入了解HLI对研究生命科学、理解生命现象及某些生理、病理过程有根本性的意义,在有机合成、化合物分离和超分子化学中也有重要的地位。而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是研究HLI最基本和最简单的模型,它们直接影响受物分子的反应性和生物功能,所以用物理有机化学的概念和方法来研究它们,是研究HLI最好的途径之一,并且可以用这一简单的理论模型来研究模拟生命现象中的某些物理和化学变化过程,如课题组已发现动脉粥样硬化斑块的组成和胆固醇酯类化合物的共簇集倾向性直接有关。而解簇集概念的提出和有效解簇剂的研究又为治疗动脉粥样硬化疾病的药物分子设计提供有益的启示。因此这是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及和生命科学有关的十分重要的研究方面之一。 有机化合物结构性能关系的研究是物理有机化学的核心内容之一。课题组通过取代三氟苯乙烯体系的研究,真正拆分了取代基的极性和自旋离域效应,建立了一套迄今种类最多、最可靠的取代基自旋离域参数σJJ·,成功应用于自由基反应和波谱参数的相关分析中,并用双参数方程的p+/pJJ· 比值作为取代基极性和自旋离域效应相对权重的判别尺度,将自由基反应分为四类,成功解决了长期困扰自由基化学界如何评估这两种效应的重大问题。 该项目课题组自80年代初深入系统地开展了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重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的研究,他们选用了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现象作为研究疏水亲脂相互作用的简单和基本模型,在发展了临界簇集浓度(CAgC)和临界共簇集浓度(CoCAgC)定量测定的基础上,用水解动力学和荧光探针等方法对影响有机分子簇集、共簇集、自卷曲等的分子结构因素、溶剂效应、盐效应和温度等进行了详细和系统的研究,取得了一系列创新成果。特别是他们提出了静电稳定化簇集体,解簇集和溶剂促簇能力等一系列重要的创新概念,这些概念对理解分子间的弱相互作用具有重要的理论意义,同时还对有机合成反应的设计和理解有机分子在生命体内的作用等有重要的指导作用。如他们首先提出只有带有相反电荷的长链碳氢分子可以在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和静电作用下形成

手性药物的合成综述

手性合成的综述 姓名: 学号: 专业: 院系: 目录 手性合成的概念与简介 (2) 手性药物的合成的发展历程 (3) 手性合成的方法 (5) 几种手性药物合成方法的比较 (7) 化学—酶合成法合成手性药物的实例 (7) 手性药物的研究现状和展望 (10) 参考资料 (13) 手性药物的概念与简介 手性(英文名为chirality, 源自希腊文cheir)是用来表达化合物分子结构不对称性的术语。人的手是不对称的,左手和右手相互不能叠合,彼此是实物和镜像的关系,这种关系在化学中称为“对映关系”,具有对映关系的两个物体互为“对映体”。 化合物的手性与其空间结构有关,因为化合物分子中的原子的排列是三维的。例如,图1中表示乳酸分子的结构式1 a和1 b,虽然连接在中心碳原子上的4个基团,即H, COOH, OH和CH3都一样,但它们却是不同的化合物。它们之间的关系如同右手和左手之间的关系一样,互为对映体。 手性是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界的本质属性之一。生命现象中的化学过程都是在高度不对称的环境中进行的。构成机体的物质大多具有一定空间构型,如组成蛋白质和酶的氨基酸为L-构型,糖为D-构型,DNA的螺旋结构为右旋。在机体

的代谢和调控过程中所涉及的物质(如酶和细胞表面的受体)一般也都具有手性,在生命过程中发生的各种生物-化学反应过程均与手性的识别和变化有关。 由自然界的手性属性联系到化合物的手性,也就产生了药物的手性问题。手性药物是指药物的分子结构中存在手性因素,而且由具有药理活性的手性化合物组成的药物,其中只含有效对映体或者以有效的对映体为主。这些对映异构体的理化性质基本相似,仅仅是旋光性有所差别,分别被命名为R-型(右旋)或S-型(左旋)、外消旋。药物的药理作用是通过与体内的大分子之间严格的手性识别和匹配而实现的。 手性制药是医药行业的前沿领域,2001年诺贝尔化学奖就授予分子手性催化的主要贡献者。自然界里有很多手性化合物,这些手性化合物具有两个对映异构体。对映异构体很像人的左右手,它们看起来非常相似,但是不完全相同。当一个手性化合物进入生命体时,它的两个对映异构体通常会表现出不同的生物活性。对于手性药物,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有效的,而另一个异构体可能是无效甚至是有害的。手性制药就是利用化合物的这种原理,开发出药效高、副作用小的药物。在临床治疗方面,服用对映体纯的手性药物不仅可以排除由于无效(不良)对映体所引起的毒副作用,还能减少药剂量和人体对无效对映体的代谢负担,对药物动力学及剂量有更好的控制,提高药物的专一性。因而具有十分广阔的市场前景和巨大的经济价值。目前世界上使用的药物总数约为1900种手性药物占50%以上,在临床常用的200种药物中,手性药物多达114种。全球2001年以单一光学异构体形式出售的市场额达到1 472亿美元,相比于2000年的1 330亿美元增长了10%以上。预计手性药物到2010年销售额将达到2 000亿美元。 在许多情况下,化合物的一对对映异构体在生物体内的药理活性、代谢过程、代谢速率及毒性等存在显著的差异。另外在吸收、分布和排泄等方面也存在差异,还有对映体的相互转化等一系列复杂的问题。但按药效方面的简单划分,可能存在三种不同的情况:1、只有一种对映体具有所要求的药理活性,而另一种对映体没有药理作用,如治疗帕金森病的L-多巴(图2中a),其对映异构体对帕金森病无治疗效果,而且不能被体内酶代谢,右旋体聚积在体内可能对人体健康造成影响;2、一对对映异构体中的两个化合物都有等同的或近乎等同的药理活性,如盖替沙星(图2中b),其左旋体和右旋体的活性差别不大;3、两种对映体具有完全不同的药理活性,如镇静药沙利度胺(又名反应停,图2中c),(R)-对映体具有缓解妊娠反应作用, (S)-对映体是一种强力致畸剂[1,2]。因此,1992年3月FDA发布了手性药物的指导原则,明确要求一个含手性因素的化学药物,必须说明其两个对映体在体内的不同生理活性,药理作用,代谢过程和药物动力学情况以考虑单一对映体供药的问题。目前,手性药物受到世界各国的关注和重视,手性药物的合成也成为目前各国研究的一项迫切的任务。 手性药物的合成的发展历程

有机化学历史现在未来

有机化学历史现在未来 有机化学是研究有机化合物的来源、制备、结构、性质、应用以及有关理论和方法的科学。“合成高分子化合物”的内容与材料科学密切相关,材料是现代社会赖以发展的基础,材料科学将是21世纪最重要学科之一,高分子材料是常用材料中非常重要的一类,高分子科学已发展成为集化学、物理等学科综合起来的一门学科。20世纪末,大量新型高分子材料被合成出来,如高分子光电池、高分子膜、高分子液晶、高分子药物、医用高分子等对提高人类生活质量作出了巨大贡献。 一、有机化学历史 有机化学这个不断变化,历史弥新的过程。16世纪开始,欧洲工业生产蓬勃兴起,推动了医药化学和冶金化学的创立和发展,使炼金术转向生活和实际应用,继而更加注意物质化学变化本身的研究。在元素的科学概念建立后,通过对燃烧现象的精密实验研究,建立了科学的氧化理论和质量守恒定律,随后又建立了定比定律、倍比定律和化合量定律,为化学进一步科学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从1858年价键学说的建立,到1916年价键的电子理论的引入,是经典有机化学时期。 1858年,德国化学家凯库勒和英国化学家库珀等提出价键的概念,并第一次用短划“-”表示“键”。他们认为有机化合物分子是由其组成的原子通过键结合而成的。由于在所有已知的 化合物中,一个氢原子只能与一个别的元素的原子结合,氢就选作价的单位。一种元素的价数就是能够与这种元素的一个原子结合的氢原子的个数。凯库勒还提出,在一个分子中碳原子之间可以互相结合这一重要的概念。

1848年巴斯德分离到两种酒石酸结晶,一种半面晶向左,一种半面晶向右。前者能使平面偏振光向左旋转,后者则使之向右旋转,角度相同。在对乳酸的研究中也遇到类似现象。为此,1874年法国化学家勒贝尔和荷兰化学家范托夫提出饱和碳原子的四面体结构新的概念,圆满地解释了这种异构现象。 1900年第一个自由基,三苯甲基自由基被发现,这是个长寿命的自由基。不稳定自由基的存在也于1929年得到了证实。 现代有机化学时期在物理学家发现电子,并阐明原子结构的基础上,美国物理化学家路易斯等人于1916年提出价键的电子理论。 1927年以后,海特勒和伦敦等用量子力学,处理分子结构问题,建立了价键理论,为化学键提出了一个数学模型。后来马利肯用分子轨道理论处理分子结构,其结果与价键的电子理论所得的大体一致,由于计算简便,解决了许多当时不能回答的问题。 1931年L.O.Pauling提出原子轨道杂化理论。 进入20世纪以后,由于受到自然科学其他学科发展的影响,并广泛地应用了当代科学的理论、技术和方法,化学在认识物质的组成、结构、合成和测试等方面都有了长足的进展,而且在理论方面取得了许多重要成果。在无机化学、分析化学、有机化学和物理化学四大分支学科的基础上产生了新的化学分支学科。 21世纪的化学是一门建立在实验基础上的科学,实验与理论一直是化学研究中相互依赖、彼此促进的两个方面。

高等有机化学 考试试题答案

高等有机化学考试试题答案

2005级硕士研究生 高等有机化学期末考试答案 1.试推测6,6-二苯基富烯的亲电取代发生于哪个环,哪个位置?亲核取代发生于哪个位置?(4分) 2.计算烯丙基正离子和环丙烯正离子π分子轨道的总能量,并比较两者的稳定性。烯丙基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1.414β, Ψ2=α, Ψ3=α-1.414β; 环丙烯的分子轨道的能量分别为:Ψ1=α+2β, Ψ2=α-β。(5分) 烯丙基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烯丙基正离子=2E1=2(α+1.414β)=2α+2.828β 环丙烯正离子有两个电子在成键轨道上其总能量为 E 环丙烯正离子=2E 1 =2(α+2β)=2α+2β 能量差值为 E 烯丙基正离子- E 环丙烯正离子 =(2α+2.828β)- (2α+2β)=0.828β 因此,环丙烯正离子比烯丙基正离子稳定。3.富烯分子为什么具有极性?其极性方向与环庚富烯的相反,为什么?(4分) 富烯分子中环外双键的流向五员环形成稳定的6π体系的去向,从而环外双键中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正电荷,五员环接受电子后变成负电荷的中心,因此分子具有极性。 另外,七员环的环上电子流向环外双键,使得环外双键的末端碳原子带有部分负电荷,而七员环给出电子后趋于6π体系。因此,极性方向相反。

4.下列基团按诱导效应方向(-I 和+I )分成两组。(4分) 答: 5.烷基苯的紫外吸收光谱数据如下: 试解释之。(3分) 答:使得波长红移的原因是σ-π超共轭效应,σ-π超共轭效应又与a-碳上的C-H 键的数目有关。因此,甲基对波长的影响最大,而叔丁基的影响最小。 6.将下列溶剂按负离子溶剂化剂和正离子溶剂化剂分成两组。(3分) 负离子溶剂化剂:水 聚乙二醇 乙酸 乙醇 正离子溶剂化剂:N,N-二甲基乙酰胺 二甲亚砜 18-冠-6 7.以下反应用甲醇座溶剂时为S N 2反应:(3分) CH 3O- + CH 3-I CH 3-O-CH 3 + I - 当加入1,4二氧六环时,该反应加速,为什么? 答:二氧六环是正离子溶剂化剂,当反应体系中加入二氧六环时,把正离子甲 醇钠中的钠离子溶剂化,使得甲氧基负离子裸露出来,增强了其亲和性,故加速反应。 8.比较下列各对异构体的稳定性。(6分,每题2分) 1.反-2-丁烯 〉 顺-2-丁烯 2. 顺-1,3-二甲基环己烷 〉反-1,3-二甲基环己烷 3.邻位交叉1,2-丙二醇 〉对位交叉1,2-丙二醇 9.写出下列化合物的立体结构表示式。(4分,每题2分) 分子式 C 6H 5-R R=H CH 3 C 2H 5 CH(CH 3)2 C(CH 3)3 光谱数据/nm 262.5 266.3 265.9 265.3 265.0(E,E)-3,7-二甲基-2,6-辛二烯-1-醇1)2) (7R,8S)-7,8-环氧-2-甲基18-烷-I 效应:-S(CH 3)2 -N=O -O(CH 3)3 -HgCl 2 +I 效应:-SeCH 3 -B(C 2H5)2 OCH 3O H 3C CH 2OH O R H

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

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 ——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 杜灿屏 唐 晋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化学科学部 北京100083) Aggrega tion of Organ ic M olecules and Free -Rad ica l Chem istry :the Fron tiers of Physica l Organ ic Chem istry D u Canp ing T ang J in (D ep artm en t of Chem ical Sciences ,N ati onal N atu ral Science Foundati on of Ch ina ,B eijing 100083,Ch ina ) 物理有机化学是现代有机化学的主要理论基础,是当今有机化学中最富有活力的领域之一,它是建立在现代物理学和物理化学的基础上,用物理化学的、定量的、数学的方法来研究有机化学。 有机化学反应途径的宏观和微观细节是物理有机化学的核心课题之一,自由基反应的线性自由能关系也是一个新的研究前沿。生命科学中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包括主2客体化学中的模拟酶催化反应,主体分子提供的微环境可控制反应,主体分子对客体分子的识别作用以及疏水亲脂作用等都是具有重要理论意义的研究领域。 我国的物理有机化学系统研究起步于60年代初,真正得到迅速发展是改革开放以后。自1981年首届全国物理有机化学讨论会以来,到目前已发展成中国化学会物理有机化学专业委员会每两年召开一次系列会议。 目前,我国的物理有机化学研究已有一支稳定的队伍,某些方面的研究在国际上占有一席之地。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将“物理有机化学前沿领域两个主要方面——有机分子簇集和自由基化学研究”列为“八五”重大项目,由中科院上海有机所蒋锡夔和中国科技大学刘有成两位院士作为项目学术带头人。该项目由6个子课题组成,参加单位有中科院上海有机所、中国科技大学、中科院感光所、兰州大学、南开大学。经过几年的共同努力,该工作取得了很大的进展和丰硕的成果,并于1997年7月通过结题验收,项目总评为特优。“八五”期间这个项目共发表学术论文107篇,其中66篇发表在国际专业刊物上;出版专著1部,在国际学术会议上作大会邀请报告多次,获国家教委科技进步一等奖1项,培养有关学科的博士22名、硕士26名。下面分几个方面对该项目作一介绍。 11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及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曲 疏水亲脂相互作用是重要的分子间弱相互作用,其中有机分子在溶剂中的簇集与自卷曲是这种作用的具体表现,它与许多生命过程密切相关,具有重要的理论与实际意义。该项目在国际上首先开展了疏水亲脂相互作用及其驱动的有机分子的簇集和自卷曲的研究和超分子体系中自组装及分子识别的研究。通过系统的研究,明确了概念,提出了衡量分子簇集 第10卷第1期1998年3月化 学 进 展PRO GR ESS I N CH E M ISTR Y V o l .10N o.1M ar .,1998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高等有机化学》教学大纲 课程名称:高等有机化学 学时/学分:54/4 先修课程:无机化学、有机化学 适用专业:化学 开课教研室:有机化学 一、课程的性质和任务 1.课程性质:本课程是化学专业师范方向本科生的专业选修课程。 2.课程任务:本课程基本任务是在学习四大基础化学的基础上,对《有机化学》课程的进一步深化,为有关后继课程《精细化学品化学》和《有机合成化学》的学习以及毕业论文打下良好的理论基础。通过本门课程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有机反应历程的分类和测试方法。熟悉各类基本有机反应的历程、立体化学关系、影响因素和在有机合成上的应用。理解一些基本的有机反应理论,并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有机化学问题和指导专业有机实验。 二、课程教学基本要求 本课程的教学环节包括课堂讲授,学生自学,习题讨论课,习题,答疑,质疑,期中测验和期末考试。通过上述基本教学步骤,要求同学们能用现代化学的理论知识,认识有机化学中化学键的本质,深刻认识有机化学分子结构与物理、化学性质的内在联系和变化规律。掌握高等有机化学的基本原理、动态学原理及其有机化学的五大反应原理。掌握研究反应机理和设计合成方法。从微观电子结构层次上认识有机化学动态反应过程。通过有机化合物的结构可推测其物理性质和化学反应性质。学会并领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方法和技能,为继续学习相关课程奠定理论基础,为从事相应专业的工作提供必要的理论知识。本课程课堂讲授(包括自学、讨论)54学时,以便于每学期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考试方式为闭卷考试,总评成绩:平时成绩占40%,期末考试占60%。 三、课程教学内容

第一章化学键. (一)主要内容 1.偶极矩、氢键、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 2.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二)基本要求 掌握偶极矩、氢键、氢键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解决难点:共振论与分子轨道,共振论在有机化学中的应用,分子轨道理论简介。 第二章有机化学中的电子效应和空间效应 (一)主要内容 1.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场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 2.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 3.利用堵位基团的空间效应进行选择性反应 (二)基本要求 掌握诱导效应、共轭效应与超共轭效应、场效应、烷基的电子效应、有机化合物的空间效应、空间效应对反应活性的影响、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解决难点:空间效应对酸碱性的影响。 第三章反应机理及研究方法 (一)主要内容 1.有机反应的类型如:取代反应、加成反应、消除反应、重排反应、氧化还原反应、协同反应 2.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二)基本要求 掌握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解决难点:研究反应机理的方法。 第四章氧化与还原反应 (一)主要内容 1.催化氧化、催化脱氢、二甲基亚砜氧化 2.氨氧化、过氧化物氧化、锰化合物氧化、四氧化锇氧化、铬酸及其衍生物氧化、

(0080)《高等有机化学》复习思考题及答案

(0080)《高等有机化学》复习思考题 1.1下列化合物是否有极性?若有,请标明偶极矩方向。 1.2下列羰基化合物分别与亚硫酸氢钠溶液加成,哪一个反应速度快?哪一个最慢?为什么? (1)CH 3COCH 2CH 3 (2) HCHO (3)CH 3CH 2CHO 1.3.下列各组化合物在KOH 乙醇溶液中脱卤化氢反应哪个快? (1) (2) (3) 1.4.试解释亲核加成反应中,ArCH 2COR 的反应活性为何比ArCOR 高。 1.5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予以解释。 1) HOCH 2CH 2COOH 和CH 3CH(OH)COOH 2) 对硝基苯甲酸和对羟基苯甲酸 3) ClCH 2COOH 、CH 3COOH 、 FCH 2COOH 、CH 2ClCH 2COOH 、CH 3CHClCOOH 1.6.比较下列各组化合物的碱性强弱,并从结构上予以解释。 1) CH 3CH 2NH 2 和 2) 和 3) 和 4) 和 2.1. 解释下列概念 1)构造 2)构型 3)构象 4)极端构象 5)优势构象 B r H CH 3Cl Cl CH 3 C C CH 3CH 3Cl Cl C C B r HO O C H Cl CO O H OH HO O C H Cl Cl Cl NH 2HO N H 2N H 2O 2N N H 2NH N H N

6)构象能 7)区域选择反应 8)区域专一反应 9)内消旋体 10)外消旋体 11)S N 2反应 2.2.请将下列化合物命名并指出各对化合物之间的关系是相同的、对映异构的,还是非对映异构? 2.3. 请指出下列化合物哪些可以拆分。 2.4.请确认下列用fischer (费歇尔)投影时表示的氨基酸的构型是R 还是S 构型? 2.5. 从(S)-2-氯丁烷合成(S)-2-溴丁烷。 3.1试比较下列化合物的酸性强弱,并加以解释: (1)丁酸 丁炔-2-酸 顺丁烯-2-酸 (2)对氯苯甲酸与对氟苯甲酸 (3)乙炔 甲烷 环戊二烯 乙烯 4.1.预测下面反应在无水AlCl 3催化下的主要产物。 H 2C=CH 2 + (CH 3)3CCl (1)H H C H 3C H 3H H 3C H CH 3a b (2)H 3H 3C C H 3C H 3C a b (3)NH 2CH 3H 2N H 3C a b (4)Br CH 3H H CH 3Br H CH 3Br Br CH 3H a b (5)H HS CH 2O H CHO NH 2H H 2N CHO CH 2O H HS a b OH OH (1)CH 3H 3C (2)C C C Ph H 3C Cl Ph (3)c b a H COOH CH H 2N 2SH H COOH CH H 2N 2Ph H COOH CH 3H 2N A 2H 53S D S 32H 5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