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德市大湾镇民俗调查

英德市大湾镇民俗调查
英德市大湾镇民俗调查

英德市大湾镇民俗调查

韶关学院文学院成教08级本科汉语言文学班梁德发

指导教师:温阜敏

目录

一.大湾简介....................................................(1)

二.大湾街的百老会和长寿会......................................(1)

三.大湾闹元宵的活动:舞“火麒麟”和灯色........................(2)

四.大湾的舞狮..................................................(3)

五.大湾的元宵花灯..............................................(6)

六.大湾街群众性自娱自乐的"私伙局"............................(7)

七.大湾街的八音班..............................................(7)

参考文献........................................................(8)

摘要:英德大湾历史悠久,地理环境优越,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颇具地方特色的民族传统文化和习俗,如大湾街的百老会和长寿会、闹元宵的舞“火麒麟”和灯色、舞狮、元宵花灯、群众性自娱自乐的“私伙局”、八音班等等;还有一大批古迹遗址,如面积达三千多平方米的衙门遗址、明朝嘉靖年间建成的金山祖庙、清朝光绪年间建成的文英书院、明朝天启年间建成的重华寺,以及商会、当铺、斋堂、广州会馆等一系列的设置。由此足见大湾街在英德过去的经济文化方面的显著地位。

关键词:英德,大湾,民俗,文化,调查

一.大湾简介

大湾位于英德市西北部,相距英德、阳山分别60公里。大湾的地名来源无典记载,传说是因为连江(即小北江)流经此地时拐了一个大湾而得名。大湾建国前分为蕉冈、石莲、古道三个乡。建国后行政建制并为一个大湾区,1957年撤区并乡,改为大湾乡。据县誌:“石基桥在县西蕉冈图,乾隆年间创造拱桥,上通乳源大埔,下通大湾巨市”。大湾能被称为市,而且唯一被冠以“巨”字,由此可见大湾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发展在英德史上的地位是很显著的。

大湾街在过去可以说得上是一个“麻雀虽小,五脏俱全”的市镇,它有一个地跨现在的食品站到商业商场及糖专公司仓库一带三千多平方米的衙门遗址,有一座明朝嘉靖年间建成的“可与南海祖庙比窿焉”的金山祖庙,有一座清朝光绪年间建成的、当时只有繁荣市镇才能具备的全县三大书院之一的文英书院,有一座明朝天启年间建成的占地五百多平方米的重华寺(此寺址建国后建成了一个新村),此外,还有商会、当铺、斋堂、广州会馆等一系列的设置,这都充分体现了大湾在过去文化和经济的繁荣盛况。

二.大湾街的百老会和长寿会

大湾镇街聚居着一万多居民,他们向来有着互为解难的好传统好风气。如有老人作古,街坊群众从人力上协助丧家料理丧事。这优良传统为邻近的圩镇所没有的。后来街坊们想将这良好的习俗以一定的形式固定下来,一些有识长者根据街坊意见,欲成立一个专司治丧的群众性组织,经当地政府批准,于1982年先后成立了两个同样宗旨、性质的群众性组织,街头曰“众助百老会”,街尾曰“群联长寿会”,群众称之为老人会。

这两个老人会有健全的组织,有明确的会则。会则内容大体上是这样:

1.入会者在大湾镇街要有房产产业权,并在入会时签名承认;

2.规定入会年龄,百老会为五十岁以上,长寿会为六十岁以上;

3.入会时须交会费,百老会规定为五角,长寿会为二元。将会员所交会费汇总存入银行,有会员去世,将此款给其家属。随即各会员又缴同样数目的现款,以备后用。参会者不得拒交会费,违者采取措施促其赔偿已领取之会费;

4.如有会员百年归老,其他会员要参加送葬。送葬时必须由始点到终点,不得在中途等候,不得代他人带牌子(一种作为参加送葬的标记),特殊情况例外;

5.料理丧事时,不搞封建迷信,不搞宗族纠纷。

老人会的这些会则,印成小册子,人手一册。册里详载会则、会员姓名、承担人姓名,一目了然。

老人会初成立时,两个会都是一百多人,后来通过实践,深受欢迎,很多街坊纷纷要求加入。今众助百老会拥有会员五百多人,群联长寿会三百多人。而限于一定的规模,只能退会一人(作了古的老人),才吸收一人。

两个老人会,越办越好,充分显示出其优越性。他们的具体做法是:

给死者家属购置棺木、支付仵作人工等之现款。(此笔现款其实是其过去或以后每次所缴交的会费的总和)。

料理丧事的一切。进行具体分工,派出人员抬柩,敲鼓鸣锣,鸣炮,指定人员搀扶过度哀恸的家属,使丧家不因哀痛而疏于料理丧事,使其家人从内心上得到补偿和安慰。

老人会备有丧事用的一般用具,给予借用(购置这些用具的钱款,来源于会员会费之利息)。

丧事完毕之当晚,老人会的领导到死者家里进行慰问,并征求对改进工作的意见。

老人会不但对参会人的丧事料理周到,对非会员鳏寡老人的丧事也同样予以料理。例如住街头的官启森,家境困难,孩儿多,母亲久病,妻子患病住院治疗。街头百老会闻悉,既拨款给他急用,并发动街坊捐款,以支付医疗费用。其母(已入会)去世,百老会为其料理丧事。不久,其妻(未入会)去世,百老会认为死者虽未入会,但鉴于家境困难,同样以会员对待,给予资助,操办丧事。官启森感激涕零。

老人会的管理人员的工作是义务的,从不拿补贴。早料理丧事时,不要丧家报酬,甚至婉言谢却丧家谢劳的餐食。送葬的所有会员不吃丧家一碗饭。老人会真正是为街坊群众办实事。

百老会和长寿会是大湾镇街的奇葩。

三.大湾闹元宵的活动:舞“火麒麟”和灯色

闹元宵,是大湾镇传统的风俗民情,别有特色。相传由南海商人传入,已有200多年历史。舞“火麒麟”就是其中的一个重头戏。

“火麒麟”分头尾两部分:头部按传统的“麒麟”模型,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有口、耳、眼、鼻和角,是独角麒麟。解放后,麒麟的眼睛,还装上直流电灯,炯炯有神,舞动起来,光芒四射。麒麟的尾部,也是用竹枝扎好,再用多层素纸粘封严实,象一只反盖的畚箕。头、尾两部分,用一丈多喷朱红点的白布连接。各由一人舞动。因为这种麒麟爱惹炮竹,舞动起来,常常惹得硝烟弥漫,火光闪闪,所以叫“火麒麟”。

传说,舞“火麒麟”能驱邪引福。每到元宵节夜,舞“火麒麟”的队伍,穿街过巷,家家户户,燃放炮竹,伴着铿锵的锣鼓声,气氛浓烈,威严有势,人心振奋,匡扶正气,驱赶邪魔。

舞“麒麟”的人,都是不怕炮竹爆放的勇敢者,上身赤膊,下体只穿短裤,名副其实的赤膊上阵;为避免炮竹硫磺气味的熏呛,还口咬生菜润喉。元宵夜舞“火麒麟”时,从街头到街尾,一家一户舞过去。一家炮竹放完了才转到另一家,炮竹之声不绝于耳,一些好胜者买足炮竹,选择好炮点,围着“火麒麟”对准放炮。直至“火麒麟”被炮竹爆放到支离破碎、体无完肤时,就叫“劏火麒麟”。“劏”了“火麒麟”的人家是“英雄”;麒麟被“劏”了,又是“升平盛世”的体现。因为,人民生活好了,才有钱购买大量的炮竹燃放。据一般估计:近年每年元宵夜,为舞“火麒麟”燃放炮竹的,每户一百多元,少的也有几十元,多者达千元!这样好胜的人家,全镇有几十户,而且越来越多了。据了解,近几年,恢复舞“火麒麟”活动后,全镇每年元宵夜燃放炮竹的费用达几万元。当夜,全镇炮竹店的炮竹,卖个精光。

元宵夜舞“火麒麟”伴随花灯,飘色游行,琳琅满目,五光十色,生气勃勃,气象万千,人心振奋,情景动人。

花灯,有个人手擎的,状着多种动物生动的神态;更有精工的集体的任务的组合造型,诸如:赵子龙单骑救主、逼上梁山、八仙过海、岳飞报国、木兰巡营、武松打虎,以及红岩江姐等英雄人物。花灯的人物形象逼真、神态栩栩如生,集体造型优美,可说是精致的艺术品的汇集。

飘色,由青少年化装扮成。有的坐骑,有的坐车,扮成武松打虎、三结义、昭君出塞等,脸谱多样,人物传神,情景逼真。游行时,飘色跟随着花灯,“火麒麟”在后。伴随着锣鼓的八音,丝管弦琴,有声有色,引人入胜,目不暇接,给人以美的欣赏、美的享受。

这样规模盛大的闹元宵节的活动,是由大湾镇“群联”和“众助”两个民间艺术团组织的,文艺活动的积极分子每到元宵节前,集资筹划。

大湾镇的这个传统的群众性活动,和省内佛山、江门和珠江三角洲一些城镇的活动相类似。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这种活动有了发展,特别是舞“火麒麟”的规模,越来越完善,水平越来越高,一年比一年更热闹。这种锻炼勇敢、祛邪扶正,富有大湾特色的传统活动,鼓舞斗志,振奋精神,深受广大群众的欢迎。

四.大湾的舞狮

大湾的舞狮在远乡近邻早已驰名。1954年就以《狮子游赤壁》这一狮舞参加韶关地区专署第一届民间艺术节获得好评。

大湾的舞狮是由南海官窑传入。大概30年代初大湾成立了两个民间武术团体,东约福新堂国术研究社(简称福新堂),上约英义堂健身国术团(简称英义堂),他们都喜欢武术,一为健身,二为娱乐。1936年,南海官窑犁岗村的黄三九到大湾做生意,由于他略通武术,通过他请到南海官窑老鸦岗村的肖宝渠教授舞狮、打锣鼓。福新堂和英义堂虽然师从一人,锣点一样,但又形成各自特点,福新堂以温驯闻名,英义堂则以刚猛扬威。

他们的狮队一般有三个狮头,分别按《三国演义》的著名人物命名,又根据其特点派上不同的用场,黄色狮面的称刘备面,温驯可人;多用来拜门、庆贺、红色狮面的称关公面;热火朝天,用来庆贺、“采青”,黑色的狮面则是张飞面,多用以“采青”,给人一种威猛的感觉。舞狮者再穿上与之适宜的虎爪鞋和夜行衣,给整个场面带来不同凡响的气氛,这也是大湾舞狮的特色之一。

舞狮这种活动,除了庆贺,最多用场和最为精彩的莫过于“采青”了。所谓“采青”是人们用青色植物一棵(多为生菜)或水果、利市一封、鞭炮一包,用红绳绑在一起,随意按不同的位置摆设,或高或低,让舞狮者采摘。采青分“高青”和“低青”两大类。“高青”又分“台青”、“挂青”两种,“台青”顾名思义,就是用四、五张八仙台叠起,“青”就放置于高台之中;“挂青”则用长竹于建筑物的高处悬挂,这种“青”须用叠罗汉的方式采,挂得越高难度越大,;“低青”也叫“地青”,它是把“青”在地上摆成各种动物、物体、字画、图象,如虾、蟹、蛇、花、草等。一般来说,“高青”难采,采“低青”则精彩。

大湾舞狮的采“青”,特别是五十年代就有了一套绝技。首先舞狮这要功深艺熟,单纯掌握四种基本步伐:子午步、麒麟步、四平步和立步是远远不够的,还必须配合锣鼓点一丝不苟的将狮舞得栩栩如生,威武可爱,如“白鹤过仙桥”这个难度较大的狮舞,是两边各有四张八仙桌叠成的“桥墩”,一张梯架中间为“仙桥”,“青”就挂在桥下,要求舞狮者有深厚的武术功底且配合默契。上桥是把一张台作为一个步阶,狮子首先绕圈走一趟,到桥下正中时“惊青”——惊喜的发现“青”,后“探青”——试探一下“青”,这是狮子发现猎物时的两种可爱的表情,赋予了狮子活泼生动机灵的性格,用五星、三星鼓点筛狮两轮,转用七星鼓点上第一阶,三个鼓点轮用,到狮子上了桥中间,接转五星鼓点探头看“青”,再用三星鼓,舞狮尾者紧步趋前,舞狮头者则用手离狮头握柄,移握狮尾,将狮头放下桥去,狮子“含”到“青”后,

再猛力一抽,将狮头抽起,舞狮头者两手准确的回握狮头握柄,这种“采青”精彩而扣人心弦,成功的“采青”往往博得围观者的喝彩。另一种“梅花青”是方世玉大打梅花桩的缩简和借用,即用六个碗,倒放成梅花状,一个碗作花心,五个碗作花瓣,每个碗均放一份“青”,舞狮者上桩后步步踩在碗上不能下地,因此必须踩得很正,力度也要适中均匀,舞狮者要赤脚或穿软底鞋,否则一个不留意就会跌跤,最后还要把碗一个个反过来。

舞狮不仅要讲“勇”,更要讲“智”。大湾舞狮很多时候就颇有“智”,如取“百鸟归巢”,主人用一个格箩盖代表“鸟巢”,装一百包贺礼表示“鸟”,按照惯例每取一个贺礼就要按程序舞一回的,如此这般,没有五、六个小时是取不完的,而大湾舞狮人利用伦文叙《百鸟图》“天生一个又一个,三四五六七八个”的诗句,连区2个红包后,“三四”取12个,“五六”取30个,“七八”取56个,这样一来,只舞5次就把红包取完,叫人心悦诚服。

喜庆佳节,众狮纷纷出来给人们贺庆,两狮互会时,狮子也要讲礼仪的,狮头低垂,表示谦虚和问候,又以“左大右小”规定,路线要走小方,称之为“狮德”,大湾的舞狮注意这点,做到真正与众同乐。

大湾舞狮活动形式多样,舞狮的名堂亦美不胜收,难度较高的有“八卦阵”、“铁网罩英雄”、“金猫抓池鱼”、“龙门阵”、“水淹七军”、“刘金定斩四门”等等,较容易又形象活泼的有“美女梳妆”、“姜公钓鱼”、“斜坡望月”、“桃园结义”、“八仙醉酒”、“双龙争珠”、“猛虎下山”、“双喜临门”等,怎样摆“青”就怎样取,伴之以铿锵有力的锣鼓钹,使气氛渐入高潮。

大湾舞狮的锣鼓点师从南海,经过发展加工,鼓点较南番顺地区有所发展,有了自己的特色。现在一般的锣鼓点有三星、五星、七星,而大湾的鼓点则多了一星和九星。现将锣鼓字谱整理如下:

一星

得得得得得冬︱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昌︱昌隆冬昌冬昌冬︱昌昌冬︱郎昌昌‖

三星

得得得得得冬︱昌冬昌茶昌茶茶茶︱昌隆冬昌茶︱昌茶茶茶︱昌茶茶茶︱昌茶︱昌昌茶︱昌得冬︱昌茶昌冬︱昌得冬︱昌昌茶茶︱昌得冬︱昌冬昌冬︱昌茶︱昌昌茶︱昌得冬︱昌茶昌茶︱昌得冬昌茶︱昌得冬︱昌昌0︱昌昌冬︱昌冬得冬︱昌昌0 ︱昌得冬︱昌冬得冬︱昌昌0︱昌得冬︱昌昌昌︱昌冬隆冬︱昌昌︱昌昌·冬︱郎昌昌‖

五星

得得得得得冬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茶茶︱昌茶︱昌昌茶昌茶冬︱昌冬昌茶︱昌茶冬︱昌昌茶茶︱昌茶︱昌昌茶︱昌茶冬︱昌冬昌冬︱昌茶冬︱昌昌茶茶︱昌冬隆冬隆︱昌昌茶︱昌冬隆冬隆︱昌昌茶︱昌0 ︱昌冬郎昌︱昌0︱昌冬郎昌︱昌0 ︱昌冬郎昌0︱昌昌昌昌昌0 ︱昌昌得冬昌昌0︱冬隆冬隆冬昌昌昌︱昌昌·冬︱郎昌昌‖

七星

得得得得得冬︱昌茶茶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隆冬昌茶︱昌茶茶茶︱昌隆冬茶茶︱昌茶︱昌昌茶︱昌得冬︱昌冬茶茶︱昌得冬︱昌冬昌冬︱昌得冬︱昌冬昌茶︱昌得冬︱昌昌茶茶︱昌得勒冬︱昌昌0 ︱昌昌0 ︱昌昌昌︱昌昌0︱昌昌冬昌︱昌昌︱昌昌冬︱郎昌昌‖

九星

得得得得得冬︱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茶︱昌隆冬隆冬隆冬︱昌茶︱昌昌茶︱昌茶冬︱昌冬茶冬︱昌茶冬︱昌冬昌茶︱昌茶冬︱昌昌茶‖昌茶冬︱昌昌茶︱昌茶︱昌昌茶︱昌茶冬︱昌冬昌茶︱昌得勒冬昌昌0︱昌昌0 ︱昌昌0 ︱昌昌昌︱昌昌0︱冬隆冬隆隆冬︱昌昌︱昌昌︱冬郎昌昌‖

大湾狮曾经到过韶关、英德县城表演,1985年春节好到了深圳献艺。1987年,福新堂改名为群联社,英义堂改名为众助社。他们都是古已有之的民办自发的业余组织,农闲时集中训练,节日里大显身手,还到本县城、浛洸、望埠、三江等地交流,磋商技艺,共同提高。

舞狮作为民间的一种群众娱乐形式,不仅增添了喜庆,更重要的是振奋了精神。大湾的舞狮正是以精湛的狮艺、良好的狮德赢得了大众的喜爱,为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作出了贡献。

五.大湾的元宵花灯

闹元宵,是大湾街的一种民情风俗,别有特色。除麒麟、狮舞以外,还有飘色和花灯游行,供人观赏。

元宵夜,百姓民居,深院大宅都有张灯结彩者,有的地方还举办灯会。这灯会,由一些有钱人家做会东、集中花灯到当众场所,组织文人墨客,到场品评,经过筛选,评出最好的花灯称之为元宵灯,给元宵灯制作者最高的荣誉,然后敲锣打鼓,奖给银屏,送到元宵灯制作者之家。

元宵花灯,种类繁多,有宫灯、纱灯、莲灯、鱼虾蟹灯等,内置烛光电光,耀眼夺目,为此称之为“花灯”。花灯的制作,先破好竹笏,用纱纸扎成框,装裱上色或绸布,配上剪贴图案及其装配物而成。图案一般都以龙头凤尾基础。制作的花灯很多以形代物,或者是以物代形的,如“八仙”铁拐李,便以基宝葫芦而代之。花灯有两种不同的制作。一种是平面,一种是整形。平面灯制作较简易,如“蝴蝶灯”先用笏扎成二个蝴蝶轮廓,然后,用笏柱上下连起,表上纸张或绸布,剪贴图案或用颜色画出图案而成。整形灯色工艺复杂且精致,如制作“老虎灯色”先取好比例及形态,破好竹笏,用油灯火把笏烤顺(随需要而定)扎出成形轮廓,表上纸张,扫上老虎基本色泽,画出斑纹,再加保护油,装上眼睛,须眉睫等付件,便制成活生生的兽中之王。

传统花灯色工艺,以腊烛油灯作灯光,有些活动灯色也是用人工操作,或借灯火空气作动力。如走马灯的转动,就是靠灯火空气向上升,使其风车叶转动、而带动走马奔跑。随着社会发展,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现代制作灯色,使用电器灯光,活动都很先进。制作灯色的材料也不仅是用竹笏、纸张,造灯框架,还使铝用合金材,封裱有透明塑料胶片,光镜、金银等尼龙线。色泽鲜艳,透明度高。便裁制。

大湾元宵灯色,已有二百多年历史,据说,是由南海老鸦岗一个姓苏的商人到大湾做生意传来的。为庆贺朋友添丁,年初十开灯,他造了一个花灯悬挂在厅堂,筵席上议论开了,很多人要他带来大湾在正月十五元宵节,搞“提灯会”,从此大湾闹元宵提灯游行就这样开始了。过去灯色是一些传统的金钱、葫芦,鱼虾之类简易灯色。

建国后,有所创新,制作出新飞机、大炮、军舰等新形灯色。一九八二年恢复福新堂改名“群联”、英义堂改名“众助”两个群众娱乐团体,每年元宵节由群众自愿乐助,筹集资金,制有大型的人物灯色,历史剧灯色等等。制作灯色人员,都是热心社会事业的人,他们不计报酬,为大闹元宵废寝忘餐夜以继日进行工作。这又是大湾人的一大特色,所以能够年年坚持,从不中断。

六.大湾街群众性自娱自乐的“私伙局”

粤曲粤剧爱好者三五成组,会集乐器自弹自唱,娱乐一番,这一自发的富有粤味的活动形式,称之为“私伙局”。此一形式珠江三角洲一带及广州也颇为盛行。

大湾街的居民有从珠江三角洲一带迁来的,文化风俗习惯受了影响,与之较为相似,特别是老一辈的人,对粤曲粤剧有着亲切的乡音感,他们早就有了“锣鼓柜”的组织,逢年过节,抬着上街演唱,平日则在家里聚集消闲,加上大湾的八音班遍布街镇和农村,粤曲粤剧爱好者有广泛的基础。所以很多粤曲粤剧爱好者,闲来也唱上几句粤曲小调,在工作劳动之余、茶余饭后之际,喜欢三、五成群的聚集在一起唱上几首粤曲,玩上几支广东音乐,这就是大湾街“私伙局”的活动。

近几年来,大湾街的“私伙局”还发展成了一定的规模,他们自筹资金,添置扬琴、二胡、三弦、大笛、横箫、锣鼓钹等,逢每星期五晚上,自觉来到所定的聚会点,先响起开场的锣鼓,然后或伴唱粤曲,或合奏乐器,或自弹自唱等等,真有点象业余曲艺组演出。这种“私伙局”还能互教互学。

“私伙局”较为常唱的粤曲:旧曲有徐柳仙及小明星的《夜半歌声》、《魂断蓝桥》、《再折长亭柳》等;新曲有《搜书院》、《山乡风云》、《平贵别窑》、《柳毅传书》、《秦香莲》等等片段。广东音乐较首本的也有“禅院钟声”、“平湖秋月”、“饿马摇铃”、“杨翠喜”、“汉宫秋月”、“柳底莺”、“双星恨”、“连环扣”、“锦成春”等几十首。这种“私伙局”,吸引着不少群众,是一种群众性的文化娱乐活动,能给予人们高雅的精神享受。

七.大湾街的八音班

据三字经云:“匏土革木石金与丝竹乃八音”。此八音者,乃打击乐器和管弦乐器中的八种乐器组成,拥有这些乐器并由10—13人组成的自弹自唱的演出单位,称为“八音班”。

大湾街的八音班是在一百多年前就已盛行。当时大湾街及农村就已有十四个班,其中分布在大湾街、老虎岩、螺塘、古道、木燕塘、茅塘、莲塘围、仓前、乌桕塘、青坑等乡村。“八音班”与当时的“锣鼓柜”、“小戏班”有点相同,一是每个班都有班主,班主本身有戏箱、戏服、锣鼓、乐器等道具;二是有一定的剧目,常演唱的有《双生贵子》、《贼王子》、《山东响马》、《苦凤莺怜》、《王府祝寿》、《投店》等剧目;三是有简陋的舞台,事主请“八音班”就先搭好竹棚,供“八音班”演唱使用。每逢民间做喜事,如打醮、娶妾、贺寿、宗祠入伙、小孩满月等都请“八音班”来衬托热闹。“八音班”演唱擂鼓奏乐,增添喜庆气氛,多则五日六夜,少则一天一晚。

抗战时期,大湾街比较有名气的“八音班”是“永同年”,班主洪君带;“醒国强”(英中华),班主丘新。这两个班不但活动于大湾各乡村境内,而且走遍上至阳山青莲,下至三江、浛洸。一九四七年秋,大湾金山祖庙重修入伙时,“永同年”、“醒国强”两个“八音班”在大庙门口两侧,搭起高棚,各自大显身手,几百人围观听唱,场面煞是壮观。另外,活跃在农村的还有班主叫王耀的“八音班”。

建国后,“八音班”一直流传着,直至今日。但随着社会的发展、文化娱乐形式的进化,民间办喜事都以电影、收录机、电视、录像等形式来庆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取代了“八音班”。所以,现在的“八音班”虽然存在,但不盛行了,只在办丧事时吹打。另外,每年农历正月十五元宵佳节,与本街的一些曲艺爱好者组成锣鼓柜上街游行,大闹元宵。

参考文献

〔1〕《英德县志》

〔2〕《大湾镇文史资料》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小编为你整理了民风民俗调查报告,希望对你有所参考帮助。 现在年轻的一代对当地的民俗民风关注的越来越少,因而对一些本地的民俗文化知之甚少,导致一些有着深厚文化底蕴的民俗渐渐没落。在这个背景下,我做了当地一份问卷调查,以便大家更好的了解本地民俗民风。 20xx年2月10号—20xx年2月16号 ①问卷调查个人情况 我调查的主体人群为16—20岁的年轻人,其次是中老年人,少数几分为小学生。 ②对中国传统节日的了解 中国有很多传统节日,他们都具有不同的文化背景,像清明祭祖,端午包粽子,中秋团圆等,这些节日都由来已久,文化底蕴丰厚,值得的我们了解。除此包括24节气也是祖先们智慧的结晶,值得我们铭记与探究。 ③我对传统节日的看法 传统节日有助于我们了解传承中国文化,但我们不能把

过节的形式僵化了,我们不能固守一些相对保守落后的封建形式,而是取其精华,去其糟粕,随着时代发展结合一些地方特色进行活动。 ④实践感想 本次的民俗民风调查选择在我老家黑田铺进行,总体来说收获较大,了解了些平时不知道的风俗及其来历,同时也给了我一次与老人们交流的经历。一些上了年纪的爷爷奶奶不识字,我就把题目给他们念一遍,解释清楚,然后将他们说的一些风俗记录下来,总体如下: 正月初一早上必吃油煎糍粑,邻里拜年,初二出嫁女儿回娘家拜年,初五破五,十五元宵节做汤圆食之,三月三荠菜煮鸡蛋。五月初五端午节,包粽子插艾蒿另有艾蒿煮水沐浴等,女婿送粽子至岳家。邵东还有称五月初五为小端午,五月十五为大端午,也有包粽子一俗,但不似小端午风行。六月早稻收割有尝新一俗,现已少见。七月初七有乞巧小孩子拜乡间小桥为亲娘者,谓之桥亲娘,传如此小孩能茁壮成长。七月初十左右开始中元节,放鞭炮烧纸钱迎接逝去先人谓之接老客,十四放鞭炮烧纸钱送之走谓之送老客。期间天天上供烧纸并以烂熟绿豆为馅做糯米粑粑以油桐树叶裹之谓之桐子叶粑粑上供。 八月十五中秋节。九月初九重阳节,敬老而已十二月二十四谓之小年,家家大扫除,亦隆重过之。小年以后开始

论文 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

论田野调查在民俗学领域中的应用【摘要】民俗学研究应特别注重田野调查的应用。这是因为,民俗学是一门实践性强的学科,它的主要资料来源是仍存在于民间的活的民俗事象,这是一种既具有历史传承性、又表现为现实形态的民俗资料。因此,民俗资料的搜集,最主要的是田野作业的方法。田野调查是民俗学非常重要的一种方法,是获得第一手资料的方法,任何研究都离不开它。 【关键词】田野调查、民俗学、研究方法、应用 一、民俗文化现象与民俗学研究 民俗文化,是指民间民众的风俗生活文化的统称。也泛指一个国家、民族、地区中集居的民众所创造、共享、传承的风俗生活习惯。是在普通人民群众(相对于官方)的生产生活过程中所形成的一系列物质的、精神的文化现象。它是适应一定的社会生活,首先是物质的生活和相应的社会心理需要而生成、传播和继承的,同时它也在社会生活中发挥相应的功能,即主要在于规范、便利和调节人们的社会生活,使之得以巩固和发展。 而民俗学是一门研究民间风俗习惯及其它生活文化传承的社会科学。研究各种民俗文化现象,将有助于对社会历史传统的梳理与展示,有助于对民众实际生活及其观念、心理的考察与理解,从而促进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繁荣发展。 也就是说,民俗是一种生活和社会存在,民俗研究是对民俗事象的梳理和探讨,而民俗学研究则是学科意识的自觉和学术发展的必然[1]。因此它在资料的搜集上,必然要采用实地调查的方法,即田野调查。古今中外的民俗研究成果和调查报告等都是研究工作先驱者作了大量的田野调查的基础上完成的。田野调查是民俗学研究中基本方法之一,也是最重要,最有效的研究方法。 二、田野调查在民俗学研究中的应用 田野调查法也称为田野作业,它是指民俗学者深入到一个地区社会之中,观风问俗,与当地人生活在一起,与他们建立良好的社会关系,参与并观察当地人的生活,体验当地人的日常生活与思想境界,在经验观察中获取研究所需,对当地风俗忠实而全面的记录和整理,掌握各种民俗事象的背景,存在和使用的场合,环境、态度等。民俗学本身就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学科,它要求从事此项研究的人员必须走出书房,为着某一写作目的,深入到该地区,做有计划的调查、采访工作,有意识地去收集写作材料。民俗学研究的基本属性就是实践,田野调查这个研究方法的本质特点就是深入实际,去获得第一手资料,而不是远离实际或脱离实践去空谈。

考古学作业

教性的活动,并有一定的遗迹和遗物。因此,宗教考古学这一分支,也应被包含在史前考古学的领域内。 古钱考古学 以古钱为研究对象的考古学,称为古钱学。由于古钱的铸造年代明确,它便成为考古学断代的最通常的依据之一。但是,作为考古学的一个分支,古钱学的研究有着更为广泛和重要的意义。古钱学的目标,不仅要判别各种古钱的铸造年代,而且还要通过对钱的形状、质料、重量、铭文、图纹和铸造技术的考察,辨别它们的发行者和发行地点,确定它们的价值,研究铭文、图纹的意义和风格,从而为经济史、文化史乃至美术史的研究提供材料。通过对出土古钱在地域上的分布情形的考察,还可以研究世界各个地区在经济贸易和文化交流方面的情况,并为判断当时的交通路线提供线索。由于古钱是历史时代的产物,古钱学属于历史考古学的范围。 古文字学和铭刻学 作为考古学的分支,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研究对象必须是铸、刻或书写于遗迹和遗物上的文辞,与一般的书籍文献不同。含有文辞的遗迹和遗物,大体上可分两类。一类如墓志、碑碣、印章、甲骨、简牍、泥板、帛书和纸书等,文辞是器物的主要内容;另一类如纪念性建筑物、雕刻品、绘画、货币、度量衡器、镜鉴、工具、武器和各种容器等,铭文处于附属的地位。古文字学和铭刻学的任务在于识别铭辞的文字,判读辞句的意义,区别不同时代、不同地区的字体,后者在使用拼音字母的国家里称为“古字体学”。就已经发现的古文字而言,古印度文字、契丹文字和玛雅文字等,虽然已有不少单字能够识别,但还不能顺利判读文辞。但是,埃及古文字、苏美尔文字、迈锡尼文字(线型文字 B)和商周甲骨文字等,则已能详细解读,从而对究明古埃及文明、苏美尔文明、迈锡尼时代的希腊文明和中国的殷商文明起了很大的作用。此外,对铭文的研究还可以判明遗迹和遗物的年代、制作者、所有主、所在地、用途和制造目的等。由于铭辞存在于遗迹和遗物上,其可靠程度大大超过文献的记载,不仅可补文献记载的不足,有时还可纠正其错误。因此古文字学和铭刻学对原史考古学和历史考古学的研究有着很重要的意义。 航空考古学 航空考古学。是指使用飞机从空中向地面摄影,通过对所得照片的观察、分析,判定遗迹和遗物的形状、种类及它们的分布情形。航空考古学开始于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末期。当时英国、法国和德国的考古学者利用空军侦察地形时所摄的航空照片,探寻地面上的古迹。战争结束后,此项工作进一步开展,尤以英国考古学者的工作为出色,奠定了航空考古学的基础。数十年来,航空考古学的技术不断改进,特别是人造卫星的发明和摄影技术的发展,使得航空考古学的效果大大提高。通过航空摄影和航天摄影显示和判别出来的遗迹,大体上可分3 类。①由阳光斜射时产生的阴影显示出来的,如堤坝、城墙和坟丘等遗迹;②利用因土质不同而产生的土色明暗判别出来的,如坑穴、壕沟和道路等遗迹;③从谷物、野草等植物的绿色深浅差异而判明的,如村落、都市、农田、道路、运河等遗址。此外,没入海中的遗迹有时也可通过空中摄影而发现;腓尼基的两个海港──推罗和西顿延续到罗马时期的港市之被发现,便是著名的例子。航空考古学成效甚大,可以看成是田野考古学中的一支生力军。 水底考古学 水底考古学。的萌芽可上溯到16世纪意大利人在海底探寻沉船。到了20世纪初期,水底的考古调查在世界各地进行,最有名的是在墨西哥奇琴伊察玛雅文化遗址的“圣池”中寻找牺牲人和祭品,在突尼斯马赫迪耶港的海上探寻满载古希腊美术品的罗马沉船。但由于潜水条件的限制,调查时不能做精细的操作和记录。1943年发明了潜水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又改进了各方面的设备和条件,这才使真正的水底考古学得以成立。从60年代起,先是法国人在马赛附近海底发掘沉船,接着美国考古队在土耳其附近海底发掘希腊罗马时代和青铜时代晚期的沉船,不仅获得船中许多古物,而且还为研究古代造船术、航海术、海上交通和贸易提供了重要的新资料。水底考古学的对象从沉没物、沉船扩大到淹没于湖底、海中的都市和港市等的遗址,而勘察、发掘及摄影记录等的手段和方法也大为改善,使水底考古学以显著的速度不断取得成果。可以认为,水底考古学是田野考古学在水域的延伸。 编辑本段其他考古学分支 除了以上所述各种主要的分支以外,考古学还可以按地区的不同而分为“欧洲考古学”、“埃及考古学”、“中国考古学”和“日本考古学”等各分支,而各地区的考古学则又可按时代等的不同而分为“古典考古学”(希腊罗马考古学)、“商周考古学”等等许多分支。

家乡风俗文化调查报告

思政部 基础课寒假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题目:家乡风俗调查报告 班别:17网络1班 姓名:梁华梁 学号:22 指导老师:王泉利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茂名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8年1月14日到1月27日 地点:茂名市信宜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信宜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信宜,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

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信宜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信宜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

第十三章 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第十四章民间文学的田野作业和科学写定 田野作业,又称野外作业或田野调查,作为一种可操作的科学调查研究方法,是与案头作业相应的到被调查对象所在地收集实际资料的方法,是一种直接进入自然生态环境或社会文化环境采集调查的方法。 民间文学是或在人民口头、直接参与人民生活的一种特殊的文学,它不仅是一种文学现象,而且是与整个人民生活密切相关的文化现象。民间文学的这种特性决定了田野作业在这门学科中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对民间文学的学习和研究不能仅仅坐在书斋里进行,还必须深入实地进行调查研究。因此,我们应该学习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基础知识,掌握田野作业的基本技能。 第一节田野作业的形式和规则 一、民间文学田野作业的形式 民间文学田野作业按其调查的内容大致可分为全面普查、专项调查、专题调查、专访调查等形式;按其采录的方式又可分为随机采录、定居采录和采风队采录等形式。 1、全面普查 全面普查是一种以特定区域内的民间文学为对象进行的全面综合调查,如对某一国家、某一民族、某一城市、某一乡镇、某一村庄等区域内的民间文学活动作全面的调查。 2、专项调查 专项调查是一种以民间文学中某一种体裁的作品为对象进行的特别调查,如神话专项调查、传说专项调查、故事专项调查、史诗专项调查、歌谣专项调查等。 3、专题调查 专题调查是指为研究的需要在一定时间内对对某一民间文学类型和母题、某种结构形式等进行较为全面、深入的调查,如女娲神话、蛇郎故事、民间故事叙事的三段式结构、民歌的五句子结构等。 4、专访调查 专访调查是对民间文学领域中具有一定影响或代表性的人物进行全面采访调查。例如对民间故事家、民歌手、民间文艺理论家、采录家等人物进行专门采访调查。 5、随机采录 随机采录就是在事先没有拟定采录计划、没有预约采录时间和地点,更没有预约具体的采录对象的情况下,在从事其他活动时(如外出旅行、吃饭或娱乐)抓住机会,即兴进行的民间文学采录活动。 6、定居采录 定居采录是指采录者长期定居在某个地区,对所在地区的民间文学进行全面深入的采录工作。这种采录方式由于长期置身被采录对象之中,有利于深入扎实地开展采录工作。 7、采风队采录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永寿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2014年7月14日到7月27日 地点:永寿县 调查对象:亲朋、邻里 调查方式:查阅相关书籍、走访、请教 调查范围:关于永寿地区各种风俗文化以及春节期间的禁忌,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永寿,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永寿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我们这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

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永寿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次调查报告也是对自身对待风俗文化态度的一种修正。同时系统的搜集了东北地区乡村年俗的信息,把我们这朴实的年俗文化变成文字,以此来激发更多的人,去关注年俗,关注身边的普通文化,捍卫乡土文化,避免文化大量流失。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

《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修订、推广与培训 【保护视力色】【打印】【字号大中小】作者:赵辉 2012-06-25 1、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原委 和1984年颁布施行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相比,2009年10月重新修订和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最主要的变化是补充了将聚落考古的理念转化为具有可操作性的概念和与之配套的技术标准。之所以有这方面的改变,原因是自原《规程》颁布以来中国考古学的迅速发展变化。 直到上个世纪八十年代,中国考古学的主要任务是构建全国范围内的考古学物质文化年代框架,大多数田野考古项目的目的是获得可供此种研究的资料,田野技术方法是针对获得这类资料设计的。1984年国家文物局制定和颁布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试行),主要也是规范这类田野考古活动。 中国考古学中,聚落考古早已有之。自西安半坡遗址的发掘以来,聚落考古项目虽然不多,却也不绝如缕。但很长时间里,中国考古学的主要精力不在这个方面,对聚落考古方法的认真探讨也始终没有展开。 上个世纪八十、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环境发生重大变化,中国学术界开始了解国外主要是西方考古学的动态,其中也包括西方的聚落考古。另一方面,中国考古学经过数十年的积累,达成建设考古学文化区系类型体系的任务目标已可预期,学科开始思考如何进一步发展的问题。结论其实颇为明了,即需要通过聚落形态研究复原古代社会,从而深化发展中国考古学。随着学术界在这个方面逐渐取得共识,聚落考古工作逐年增多。与此同时,大规模基本建设中的考古发掘往往面积很大,工作中就需要有对聚落全局的思

考和把握。而为了更好地进行遗址保护规划,也需要通过田野工作提供聚落结构的相关信息。总之,当聚落形态的田野考古渐成主流之际,就需要一部与之相应的《田野考古工作规程》规范这类田野工作。这引起国家文物局的重视。 北京大学在1980年山东长岛北庄遗址的发掘中提出了聚落研究方向。此后,围绕这一方向上的探讨在湖北天门石家河、河南邓州八里岗、广东银州、浙江普安桥、山西襄汾曲村、陕西扶风和岐山的周原、周公庙等遗址的工作中持续至今,逐渐积累起一些经验、心得,也收获了许多研究成果。 2003年,国家文物局委托北大举办全国田野考古人员培训班。在山东省考古研究所全力协作下,培训班在临淄桐林遗址开办。鉴于以上对学科发展趋势的理解,我们将聚落考古的理念、技术方法作为了这次培训的重点。这次培训取得了最好效果,国家文物局给予了肯定。国家文物局在2005年再次将举办培训班的任务委托北大的同时,把修订田野考古工作规程的任务也交给了我们。 2008年北大向国家文物局交出修订稿。因其是学术语言和格式,国家文物局组织专业人员将其修改成行政法规的文字表述,并利用将近一年的时间广泛征求业内意见,最终形成目前看到的《规程》文本,于2009年10月正式颁布。 2、主要修订内容 新《规程》在原《规程》基础上充实了聚落考古的理念和相关方法、技术的内容,比原《规程》有一定程度的提高。但这是建立在中国考古学整体水平业已提高的基础之上的,是针对当前各地考古人员中上水准制定的技术规范。这也是我们修订工作中把握的总原则。 概括而言,新《规程》新增或修订的主要内容有如下几点: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研究生《田野调查方法》课程介绍 课程简介:民族学是我校重点学科,田野调查是人类学民族学的核心基础;《田野调查方法》是一门具有多学科、跨学科特点的实践性课程,是培养学生综合运用所学专业知识能力、提高其社会研究与服务能力的基础课。规范、扎实的田野训练是培养学生社会文化敏感性和磨练其学术感悟力的重要途径。 田野调查是民族学人类学理论的源头和实验室,也是人类学民族学等学科收集资料利器,近年来倍受其他学科高度重视,被考古与博物馆学、新闻传媒、民俗学、宗教学、医学与公共卫生、公共政策、历史学、旅游学、社会学、社会工作、心理学、国际政治、艺术学、民族医学、建筑学、植物学、动物学等学科积极地借鉴,并成为各个学科专业创新和发展的源泉之一。 课程内容:本课程以人类学民族学理论方法为指导,按照田野调查和社会研究的程序设计实践教学的内容,注重创新思维和科学研究意识的培养,不仅仅传授资料收集技巧和工具,更在于激励学生在实践中去发现各民族各个地方文化特征,锻炼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实现知识结构和能力素质的培养并举的目的。 具体内容涵盖田野调查所要经历的全部过程,第一部分按工作先后顺序划分,包括“前期准备→调查课题的选择→调查方案的设计→田野调查的实施→参与观察社会文化现象→结构性和半结构性访谈→各种资料的收集→资料的整理→资料的初步分析→调查报告的撰写→跟踪调查→修改调查报告”;每一项内容中都包含以往的教学实践案例;每一项内容结束后,都安排相应的实训练习。 教学实践分课堂教学、田野调查实践和网络平台三个层面。 课堂教学主要将人类学理论与田野调查实践相结合,让学生充分领会民族学人类学理论前沿及其与田野调查的直接联系,介绍田野调查方法中的基本概念、基本方法与理论,以及学生在学习、科研乃至未来的工作中必备的有用工具和技巧,包括熟悉如何进行田野调查,如何选定研究议题,如何开展研究计划,如何解决田野调查中遇到的一些具体困难等。同时,运用以往学生田野调查资料和案例,使学生在调查经费不足的情况下,观摩学习其他学生的田野调查实践,并协助学生寻找所学理论和方法与自己所学专业的结合点。 田野调查实践将安排学生分小组按不同主题对各自关心的社会现象或问题展开小规模调查练习,以培养学生对田野的感性认识,发现自己的研究兴趣。调查实践结束后要求学生完成一个小型民族志文本或田野调查报告。旨在培养学生在实践中自学、总结、反思等方面的能力,在实践中帮助学生认识和了解民族志与田野调查之间的关系,思考学习和调查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以及深层的理论和现实问题。指导学生从选题、研究设计、调查资料的收集、数据的处理和统计分析到研究报告的撰写等各个环节的实践活动。帮助学生在系统学习收集资料的技能的同时,发现自己的潜力,培养学术思考的习惯和独立开展科研的能力,网络教学平台将为本课程教学团队和选课学生群体建立本课程专属的微信群,既方便学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 调查调研安徽文化习俗调查报告调查报告习俗文化安徽 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变迁的调查报告;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首先,我先详细叙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结婚时的婚嫁习俗;相亲那时婚嫁基本还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看门头如若相亲时男女双方看对方都很满意,媒人便和;定亲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择日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下聘又称过礼、下礼, 民风民俗是特定社会文化区域内历代人们共同遵守的行为模式或规范。风俗的多样性,是以习惯上,人们往往将由自然条件的不同而造成的行为规范差异,称之为风而将由社会文化的差异所造成的行为规则之不同,称之为俗。所谓百里不同风,千里不同俗正恰当地反映了风俗因地而异的特点。我国56个民族的风俗习惯也各不相同,而且即使是同一地区的不同地方风俗虽然大致相同,但也会有细微的差别。在此我以我的家乡安徽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为题采访了我的老姨和姨夫,他们于1997年结婚,是以传统方式结的婚,对过去婚嫁习俗有很好的了解,在他们生活的这么多年里,又数次帮别人做媒,对当下的婚嫁习俗以及变迁也有很好的了解。通过采访可以了解到我的家乡凤阳婚嫁习俗的变迁。 首先,我先详细叙述在我老姨和姨夫结婚时的婚嫁习俗。

相亲那时婚嫁基本还是听父母之命,媒妁之言,而且要门当户对,程序繁琐。凤阳县内各地婚嫁风俗大同小异。一般都是男女双方先央请媒人各 二,称四大红媒。由媒人介绍,男女双方见面,称为相亲 看门头如若相亲时男女双方看对方都很满意,媒人便和男方家商量一个好的日子,由媒人带着女方以及女方的七大姑八大婆到男方家吃一顿饭,商量订婚的日子,俗称看门头。饭后,男方要带着女方上街,给女方买两套新衣服,男方家也可给女方几百元见面礼,以图喜庆。然后由媒人定一个好日子定亲,即订婚。 定亲通过媒人交换庚帖,即生辰八字,也叫合口八。媒人将书写的男方生辰八字送与女方以合属相,男方红帖面书敬请金诺 四字,如无相克,女方即回恭允玉音绿帖,表示正式婚约已成。庚贴由男家保存,至此,男女两家的婚姻关系正式确立,这就是俗称的结发夫妻。当时订婚,男方需要准备四样吃的礼物,有几十斤猪肉,两箱酒,两条鱼,六包糕点赠送女方,还有缝纫机,脚踏车,手表,录音机,照相机作为订婚礼,俗称三转一响一嘎叽。正式婚姻关系确立后,人情之事,相互往来,家长第一次见到未来的婿、媳,都赠送见面礼,皆以钱为主。订婚后,每逢节日,男方都要带几件礼物,如研究鸡鸭鱼肉等到女方家,同时男方也要把女方接待自己家过节,过节时男方要给女方买几套新衣服,也要给女方红包。 择日选择结婚日期,也称看日子、看喜期。到结婚的年龄,男方初步择好迎娶的日期,因禁忌较多,托媒人征求女家意见,经协商后,大约在初步定的日期前一个月,请媒人定下结婚日子。日期一般都选择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田野调查的步骤、方法与技巧 一、田野调查方案的设计 (一)设定调查主题 调查主题是整个田野工作的核心与灵魂。主题的确定是否科学合理,在很大程度上决定着田野调查的质量与价值。 (二)选择调查对象 调查对象包括调查地点和被调查人群两个方面。选择的地点有两个最基本的要求,一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有特色,即该地区的社会或文化形态较为特殊,与其他民族地区相比,具有明显的个性。二是选择的调查点必须具有典型性。至于被调查人群,则要考虑被调查者的民间身份、年龄结构、文化水平、生活状况等。其中,民间身份主要指被调查者是不是民间艺人?在当地群众之间有没有一定影响?表演的情况如何?等等。 (三)拟定调查提纲 调查提纲包括调查目的、初步的调查内容、步骤和实施措施等内容。这些内容的表述要尽可能做到全面细致,具有可操作性。将工作目标、人员分工、行走路线、工作时间、采访设备、交通联络、保障措施、成果形式等梳理清楚。 二、田野调查的前期准备 (一)心理准备 (二)信息准备 根据选题和调查提纲做好文献检索和信息搜集。文献检索可以采用图书馆现有资料检索和计算机在线检索系统。如果调查前不了解已有的文献资料和调查情况,对该民族和该地区一无所知或一知半解,就会在具体操作中处于被动,

不仅会浪费大量的时间,而且还有可能会把别人早已调查的结论当作新发现。如果对该民族和该地区有了较好的信息储备,被采访者就会觉得对他们有一种无形的尊重,容易引发话题的共鸣,便于把问题不断推向深入。此外,还需要掌握与民俗文化相关的一些基础理论知识。 (三)物资准备 包括(1)调研材料、文物资料、地形图、域情简介、工作手册等文字性资料;(2)录音设备、照相录像设备、信息储存设备、计算机、定位仪等资料搜集与处理设备;(3)笔、尺、记录本、记录表格等常用文具;(4)餐具、运动鞋、遮阳帽、水壶、感冒药、肠胃药、创可贴等简单的生活与医疗物品;(5)为被采访者准备一定数量的小礼物;(6)钱卡、身份证、介绍信等出差必备资料与物品。 三、田野调查的方法与技巧 (一)虚心学习的态度 (二)访谈注意方法与技巧 访谈常见的有两种类型,一种是问卷访谈;另一种是非问卷访谈,调查者在现场与受访人就某些问题自由灵活地交谈。技巧包括提出问题的技巧、沟通感情的技巧、启发诱导的技巧、扑捉信息的技巧、发现问题的技巧,等等。 (三)努力做好现场记录 现场记录包括笔记、录音、录像等形式,这些手段的综合使用对以后还原田野场景很有帮助。

乡风民俗调查报告

乡风民俗调查报告 篇一: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关于家乡民风民俗的调查报告 调查目的:此次调查主要是为了将东北地区农村新年习俗系统地形成文字,将其展现出来,以此来激发人们对年俗的关注,同时也为文化流失敲响警钟。 时间:xx年1月26日 地点:东北地区某农村 调查对象:农村地区的中老年人 调查范围:关于农村地区新春正月期间的禁忌以及天气状况、饮食所赋予的含义。 我从小生活在东北,一直生活在这个地区,对于该地区的风土人情已经不在意,自从在外地求学才发现每个地区都有其独特的人文风俗,特别是年俗更是差强人意,南北地区差异尤为明显,例如南部地区的福建省,大年三十不吃

饺子,初一不拜年也不走亲戚,统统等到大年初二才进行。四川地区大年三十不吃饺子而是吃汤圆还有他们自制的火锅。中国的文化博大精深,正因为各地区不同的风俗文化才构勒出了一幅多姿多彩的民俗画卷。下面是关于东北地区的年俗社会实践调查报告概况。 在我的家乡流传着这样一种说法,正月里禁忌剪头发,剪头发方娘家舅舅,意思是正月里剪头发对自己的舅舅没有好处。新春正月是一个喜庆的日子,有人讲如果新春期间做个媒,这不喜上添喜吗?但是在东北地区是不允许的,做媒有自找倒霉的含义,所以正月里禁忌做媒。同时新正月也不允许买鞋,买鞋与“买邪”同音也就是说把邪气带回家里,是不吉祥的预兆。一个正月处处暗藏着年俗“机关”稍不留意就会中招。初一至初四是禁忌乱用针线的,初五那天才可以使用,被称作缝破,意思是把过去一年里的琐碎和缺憾都缝补起来。在我们这的新春期间,对天气状况也格外

关注,如果初一至初六天气都为晴,那么预示着在新的一年里六畜兴旺,反之灾祸不断。就这样的一些年俗似乎已经成为人们新春的希望,每天都期盼艳阳高照,对生活充满了信心和美好的希冀。 在东北地区的正月期间饮食也有着丰富的含义,正月初三称为庄稼会,如果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五谷丰登,粮食满仓。初五被称为元宝日,这一天吃饺子,在新的一年里会财源滚滚,兴旺发达。初七被称为“人七日”这一天吃面条预示新的一年里大人小孩身体安康无病痛无灾患。 这些在简单不过的年俗已经潜移默化的成为了人们生活的希望。在人们不知不觉的遵循它的时候,也就产生了对未来美好生活的 一种向往,由此产生动力去创造生活创造幸福。此次调整报告文字简短,语言平实,但对于我这个一直生活在这个环境中的人来讲,在没做这个调查报告之前,已经将其抛弃殆尽,因此,这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的工作方法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集是一项非常重要的基础性工作。良好的调查收集可以为后续保护、管理工作提供可靠的物质和信息基础;反之,会使得整个工作陷入混乱无序,甚至需要花费更多时间,做更多的工作去修正。同时,因其工作繁琐,过程漫长,内容零散,无法集中进行,且对工作条件、工作人员的热情和专业水平都具有一定的挑战性。笔者结合多年实践,谈谈有关调查收集工作的方法。 1 调查收集的地点 除了当下还具有一定种植规模的品种,大多数的地方品种都处于零散分布的状态。正因如此,很多品种都会在难以预知的环境中存在。 1.1 田野 田野是最理想的调查地点,笔者收集到的品种中,60%以上是直接在田野发现的。田野包括大田和小地块,由于大田种植的品种往往是时下推广的大宗品种,有时候小地块可能会有出乎意料的收获。田野调查的好处是一目了然,不易产生误判,缺陷是调查范围过大,它要求调查人员时常到田头寻找,因工作量过大,人力上难以满足。 1.2 农贸市场 农贸市场是农产品的集散地,自然会有一些地方品种出现。大大小小的农贸市场是良好的品种调查场所;但经销户很难提供可靠的品种信息和种子,同时也容易出现误判。因此对调查人员的专业水平要求较高,同时要求调查人员对地方品种有一定的了解,后续工作需要特别重视品种真实性的核实。1.3 居住地 村落、生活小区、工厂、暂住地,凡有人活动的地方,均有可能出现地方品种。现在很多人喜欢在房前屋后、庭院、花坛种植蔬菜及杂粮作物,因个人喜好而选择地方品种的情况也不少。近年来,下山移民群体越来越大,很多偏远山村保留的品种也随之大量“移民”。 2 调查收集的工具 种质资源调查最离不开的是记录。多年的实践经验表明,调查人员不应过于相信记忆,而要更依赖“烂笔头”。 2.1 相机 图片采集是调查收集工作非常重要的一 农作物种质资源调查收 的工作方法 黄丽梅1 吴金水2 (1浙江省松阳县种子管理站,323400;2 浙江省松阳县农业局,323400) 环,随身携带相机绝对是一个良好习惯。这样做的好处是可以随时获取作物的图像资料,无论是在田间、菜场、生活小区,都可以拍到大量的图片。如果是较连续地关注种植在某个地方的作物,借着图片属性中显示的拍摄时间,还可以大致计算出它的生育期。在工作中,很多品种往往不会特意安排种植观察,而直接拍摄可以省去大量的投入。 2.2 手机 智能手机为调查人员提供了良好的信息录入平台。借助QQ 日志、微信等手段,可以直接拍摄上传图片资料,同时可以保存文字信息,至少没有必要随身带纸笔记录。要注意的是手机作相机使用的话像素要足够高,一般手机拍摄的图像大都不如相机。2.3 纸、笔、尺子 对很多人来说,还是更习惯于用纸(或笔记本)、笔等传统工具记录。本质上说,顺手的就是对的。软皮尺或卷尺主要用于测量作物部位的长度、宽度、株行距等,携带方便,以体型小而实用为佳。2.4 瓶子 药瓶、矿泉水瓶可以用来贮存种子,最好有标签贴纸,把品种名、来源、编号之类贴在瓶子上。需要妥善保存种子的情况有:(1)收集来的种子因数量不足、质量达不到要求需要再繁殖,需要贮存到下一季种植;(2)为省去每年繁殖的麻烦,需要保存濒危品种时,种子充分干燥后熏蒸处理,再放入瓶子密封,可以大大延长贮存时间,置于冷藏设备中效果更好。当然,条件具备的话可以用更专业的容器和包装。 3 调查收集的技巧 练就“鹰眼” 调查工作其实没有捷径,都要靠踏踏实实的工作,要说有诀窍,就是不断地观察、学习,练就一双“鹰眼”。调查人员的素质决定了工作的效率,有专业基础又有经验的调查人员可以一眼发现目标。 聊天的艺术 时常与农户及各方面人士聊天,获取有价值的信息。要以老农户为重点走访对象,因为他们比年轻人更注重传统,更怀旧,也不容易随风潮而改变。即使找不到种质实物,这样的聊天也很有意义。因为种质资源与其他东西不同,它往往需要“故事”来支撑,要有可追溯性,否则无法区别是当地老品种,还是新近引入的品种。聊天时应像朋友似的对待调查对

田野调查笔记

篇一:田野调查方法 田野调查(field research )的基本方法 田野调查最初来自于人类学的“田野工作”(field work),是人类学特有的研究方法,这种深入到研究现象实地进行调查的方法,在20世纪初发展成为社会研究的主要方法之一,但是普及为社会科学各个领域的主要调查方法,则是中国社会科学界发展的独特现象。 (一)不是所有社会科学都需要“调查” 这一观念的破除是在黄宗智先生主讲的《中国农村研究》的课程上。那是第一堂课,学生来自北京各著名高校的各种专业,黄先生让大家讲一讲自己的专业、学术方向、研究设计等。一轮讲下来,黄先生提了一个问题,“大家注意到每个人在谈自己的研究时,提到最多的研究方法是什么?”一回想,我们都傻眼了,因为几乎每个人都提到了“我要去调查”。而大家的专业真是五花八门,有以“社会调查”为主要研究方法的社会学、人类学,也有较接近的经济学、政治学等,还有基本挨不上的中文、历史与哲学。黄先生就笑了,说在美国的大学里,除了社会学专业的学生会天天把调查挂在嘴上,其他专业的学生很少使用“调查”的方法,除非他的研究问题要求必须使用“调查”的方法,而这种情况是比较少见的。为什么,在中国大陆,几乎所有学科的学生,一谈到研究方法就必谈调查法而不是其他呢。这与毛泽东1930年代做过几次调查,并且自上而下大力倡导做调查有着根本的联系。以至于今天,就连从未接触过调查方法的人,都能随口来几句“没有调查就没有发言权”之类的语录。但是正在大学里接受教育,学习如何研究的学生们,如果把这种“调查法”当作是真正的社会调查,并视为学问的来源之一,可真是大错特错了。 究其词源,并参考实际方法应用,社会科学领域并没有单独的“调查”方法,或者“田野调查”方法,经常使用并有严格学术界定的是在欧美经常被使用的social survey[1],中文通常译为“社会调查”的一词。这是一套随着抽样方法和问卷方法发展而成的结构化的资料搜集方法,常常被称为抽样调查或者问卷调查。也就是说,真正的“社会调查”指的是,根据抽样方法选取出有代表性的样本,然后用预先设计好的询问方式来搜集社会事实数据。因此,毛泽东所采用的直接到农村去,挑选农民进行谈话、开展座谈会等的方法,并不是严格意义上的社会调查方法。我们经常在方法教科书上看到的“典型调查”,是根据毛泽东的调查方法概括总结出的具有中国特色的个案调查方法。 由此,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只有以抽样为基础,问卷为询问的结构化资料搜集方法,才是真正意义上的“调查”。这种方法显然不是所有社会科学的学科都需要并且经常用到的方法。比如文史哲,就完全没必要采用抽样与问卷的方法进行资料搜集;法学、政治学、公共管理学等也并不经常使用这种结构化的“调查”方法;经济学、教育学、心理学等也是根据研究主题才会用到“调查”方法。“社会调查”相对来说,其实是社会学常用和必需的搜集资料的主要方法。 (二)田野调查与实地研究 社会研究的四种研究方式中,唯一具有定性特征的研究方式就是实地研究(field research),也就是我们通常所讲的“田野调查”。其实翻译为田野研究也许更恰当,但是实践当中大家都习惯称作田野调查,基本上没有使用“田野研究”这一概念的。“田野调查”最早是由人类学和民族学方法发展而来,被用于研究非本族文化和相对原始部落群体,后来被社会学家们拓展用于研究本民族文化、都市社区、亚文化群体甚至是现代生活等方面。随着研究领域的不断扩大,“田野”这一概念的外延也在不断扩展,从太平洋上的岛屿到都市中的意大利社区,从异文化的部落到本民族的村落,再到快速工业化过程中的“城中村”,“田野”无处不在。所以,这一概念从最初的在异文化中、在部落里、在田间村头上做调查,已经发展到只要你走出书斋,进入研究对象工作生活的环境中去,就已经在“田野”中了。而“田野工作”(field work)可以简单地理解为,在田野中调查时所做的全部工作,而不是另外一种调查方法。所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家乡民风民俗调查报告 随着我国经济发展和国家影响力的提升,中国文化越来越受到世界各地的欢迎,而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的象征,民间文化在海内外市场越来越受到关注。作为历朝古都设立地的陕西,也因古老的传统文化而受到国际国内有识之士的关注。为此,我们为了了解陕西关中之地——宝鸡特立对宝鸡风情民俗进行调查。 调查对象:陕西省宝鸡市 调查目的:了解陕西省宝鸡市的风情民俗 调查方式:电话问答、查阅书籍、上网查询 调查地点:XX图书馆、上网查询、打电话咨询当地人 调查人:XX中文系11级汉语言文学一班XX 宝鸡市位于陕西省关中西部,现辖金台、渭滨、陈仓三区和凤翔、岐山、扶风、眉县、陇县、千阳、麟游、凤县、太白9县。宝鸡古称陈仓,是炎帝故里,周秦王朝发祥地。文化考古发掘证明,早在远古时期宝允地区就是中华先民定居地之一,被确定为人类史前文化遗址的有700多处。大量遗址距今已有7100年,比闻名遐迩的西安半坡村遗址还早。《国语?晋语》载:"炎帝以姜水成……炎帝为姜"。《水经?渭水柱》云:"岐水又东迳姜氏城南,为姜水"。明《一统志》记:"宝鸡县南七里,有姜氏城,南有姜水,炎帝长于姜水即此"。今宝鸡市区渭水南有姜水,又有姜氏城、蒙峪沟和九龙泉。无率市区说还是岐山说,都表明炎帝是发祥于渭水中游、姜水流域一支较大的氏族部落。姜姓部落在宝鸡地区繁衍壮大以后,沿渭水向黄河流域下游发展,与轩辕黄帝部落联盟融合,形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今岐山、扶风和漆水可下流一带,曾是周先祖有邰部落的活动地区。姜女原遗址犹存,后稷在这里诞生,公刘由此迁豳。到了古公擅父,为避戎狄侵扰,率部族翻过梁山,循着漆水,到达周原,构筑宫室,建都岐邑。历三世经营,部落壮大强盛。文王姬昌灭崇,统一关中,迁都于丰。武王姬发伐纣灭商,建都镐京。周室王业八百余年,宝鸡地区是西周王畿之地。今市区为散、弓鱼封地;宝鸡县是虢仲封地,称为西虢;周公旦采邑属今岐山;召公封国在今凤翔境内;扶风一带为毛国;微国在今眉县;今陇县、千阳有矢国。周孝王时,赢姓首领非子在"千渭之间"为周室养马有功,被封于秦(今甘肃清水)。周幽王六年(前776),秦襄公迁都"千邑"(今陇县南),秦部落从此把势力扩展到今宝鸡地区。周平王元年(前770),秦襄公因护送周平王东伐戎至岐战死。 秦文公三年(前763),以兵700人东猎,四年到"千渭之会",营邑建都。秦文公十六年(前750),举兵伐戎,据岐以西之地。秦宁公二年(前714),徒都平阳(今宝鸡县阳平)。秦德公元年(前677),迁都雍城(今凤翔县城南)。秦穆公在位,灭十二国,开疆千里,称霸西戎。秦孝公任用商鞅变法,国力富强。秦王政横扫六合,征服中原,完成了统一中国大业。他自称始皇帝,建都咸阳,从秦建都千邑,到秦献公二年(前383)城栎阳,秦在宝鸡地区经营了393年,宝鸡成为秦国的发祥之地。秦统一中国后,今宝鸡地区属内史地,设陈仓、虢、雍、美阳、邰、平阳、杜阳、漆、眉10县。两汉,属右扶风。三国及晋,为扶风郡地。前秦,宝鸡设武都郡。北魏,在雍城治岐州。今市区为北周筑留谷城,隋移陈仓县于此,唐至德二年(757)以"鸡鸣之瑞"的传说改名宝鸡县。唐、宋、金、元、明、清和民国初期,在凤翔均设凤翔府。民国24年(1935),陕西省在凤翔设第九行政督察专员公署,民国30年(1941)专员公署迁至宝鸡。从此,西府地区的政治、经济中心转移宝鸡市区。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后,历设地、市建置。 宝鸡位于陕西关中西部,总面积1.8万平方公里,总人口360万,其中市区面积555平方公里,人口55万。宝鸡古称陈仓,是华夏始祖炎帝的故乡,周秦王朝的发祥地。唐至德二年(公元757年),因城东南鸡峰山有“石鸡啼鸣”之祥兆而改称宝鸡。境内有省

民俗学课题

山西运城方言名词研究 一、研究背景 1、方言是一种独特的民族文化,它传承千年,有着丰厚的文化底蕴。 2、人们现在已经开始有意识的保护历史文化,如保护国粹京剧,保护民族传统节日等。 3、普及普通话固然重要,但是我们却不能因此而废弃方言,抛弃民族的艺术。 4、中国是有着56个民族的多民族国家,地广物博,幅员辽阔。而尊重各民族及地方人民则是保证祖国统一的必要条件,尊重人民,首先要尊重他们的文化。 5、普通话作为人与人之间交流沟通的工具,普及固然重要,而方言作为文化艺术,蕴含着浓厚的民族特色,也应被保护,二者并不矛盾。 6、某种程度上来说,方言更能代表地区文化特色,方言是一种社会现象。方言所体现的地方特色是普通话无法比拟的,例如东北方言,其简洁、生动、形象,富于节奏感的特色,与东北人豪放、直率、幽默的性格相当吻合。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 1.方言跟语言是个别跟一般的关系。方言是个别,语言是一般。方言的特征可以或此或彼、或多或少地存在于语言要素的各个方面;属于同种语言的各种方言,也都有其共同的、一般的特征,使这种语言跟他种语言区别开。 2.方言与民俗及各地人的心理都有密切联系民俗的一些内容都是用当地方言来表示的,例如山西的“刀头会”、山东沿海祭海神奶奶、泰山一带的人祭泰山奶奶等。 3.文化的研究,将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区跟新石器时代的山东地区龙山文化的分布进行比较,结果两者的区域分布基本上是一致的。这不仅使我们了解到,现代山东方言的分区格局,远在新石器时代就大体已定。方言分区的事实,也从另一方面证明了当时龙山文化在山东的分布类型。 4.方言跟地名学一些地名,“×家庄”,现代地图上“家”写为“格”或“戈”,是当地人地名用字保留古音的结果。许多地名是某一区域特有的,如鲁迅《祝福》中的“贺家岙”的“岙”、历史上驻军的所在地称“卫”、内蒙古围起的草场称“圙圐”,等等。 三、研究对象: 方言分为地域方言和社会方言两大类。我所研究的山西运城方言名词是属于地域方言的。包括县市里和农村里的方言。 四、研究内容: 1.了解方言的分布区域、人口情况、内部差异等。 2.不仅调查、记录、描写和分析运城方言,也研究方言地理、方言历史、方言演变以及与普通话的比较等。 3.语音系统,声韵系统及其说明。 4.运城方言与普通话的发言比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