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实验报告

电子情报侦察分析综合实验

一、实验目的

领会专业的特色,掌握电子情报侦察分析的基本流程,理解雷达原理与雷达截获分析课程的联系。

二、实验要求

1、工具采用MATLAB

2、对实验结果进行理论分析,并给出自己的见解

三、实验计划

1、拟将18名学员分成两组,进行电子情报模拟对抗

2、每名学员编程产生雷达信号,汇集给教员,由教员随机配对,对产生的信号进行分析。

四、实验步骤和内容

4.1产生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

1、实验原理

加强对简单脉冲信号、频率分集信号、频率捷变信号、重频参差信号、PRI抖动和PRI跳变信号、PRI滑变信号、PRI排定信号、脉组PRI变化信号、双脉冲信号、脉冲压缩信号等信号的直观认识;使学员从多角度描述雷达信号。

常见的雷达信号形式内容:

(1)简单脉冲信号

指载频、脉冲重复频率和脉冲宽度等三个参数均固定不变的信号

(2)频率分集信号

指一部雷达同时或在相隔很短的时间内发射多个载频以完成同一任务。频率分集信号中,不同载频的脉冲可以同时发射,也可以顺序发射。频率分集信号的频谱是各个不同频率脉冲频谱的合成。

(3)脉冲重复间隔(PRI)变化信号

PRI变化信号脉冲指脉冲的PRI在相邻脉冲之间或脉组之间变化的信号。

①重频参差信号。重频参差信号指PRI在相邻脉冲之间或脉组之间变化的信号

②PRI抖动信号和PRI跳变信号

PRI抖动指相邻脉冲的PRI在一定范围内抖动,即相邻的脉冲时间间隔不相等。一般PRI抖动的范围小于中心值的5%。

PRI跳变信号是指PRI在其平均值附近的有限几个点上按照某一分布规律跳动,其跳动范围可高达平均值得30%。

PRI抖动信号与PRI跳变信号的差别是,前者可以在无限个点上变化,后者只能在有限个点上变化;前者变化范围小,后者变化范围大。

③PRI滑变信号

这种信号的特点是PRI值周期性单调增加或下降,在两个极值之间周期性变化,PRI 滑变信号可以消除盲距,还可以提供恒定高度范围内的仰角扫描,达到最佳性能。在这种应用中,最小PRI的值与最大的值之比大致等于仰角扫描系统的最小作用距离与最大作用距离之比。通常这个值为3~6。

④PRI排定信号

这种信号的特点是PRI值按排定的多个数值周期性的变化,其PRI数值一把为十几至二十几点。PRI排定信号一把用于多功能雷达。

⑤脉组PRI变化

脉组PRI变化信号是指信号在PRI为T1值上发射几个脉冲,然后又在PRI为T2值上发射几个脉冲,并且具有周期性。每组的脉冲数一般不少于四个。

(4)双脉冲信号

这是指在每个PRI内发射两个脉冲,这两个脉冲的宽度可以相同,也可以不同,两脉冲间的间隔通常为脉冲宽度的几倍。

(5)脉冲压缩信号

是指单脉冲内的频率呈线性变化。

2、实验要求

(1)、绘制出各种形式的雷达信号;

(2)、频率变化的信号要频率分析各雷达信号;

(3)、总结该雷达信号特征,说明选用该波形的目的以及这样波形的优缺点;

(4)、给出源代码。

4.2雷达信号截获与定位实验

1、实验原理:

不同雷达发射不同体制雷达信号,经电磁空间传播被雷达信号截获接收机接收,本实验,根据侦察方程模拟该过程。

仿真3~5部雷达信号,体制分别为简单体制、重频参差、脉压信号(线性调频)、频率捷变等,脉冲个数至少有100个;雷达信号统一为1;雷达天线增益函数为

23(,)exp{(/)}dB F θ?θθ=-,设每部雷达波束20度,扫描速度10转/分;不考虑损耗与

大气传播影响;

雷达信号截获接收机有1~3个,且同时截获雷达信号; 截获接收机天线采用全向天线;

2、实验要求:

(1)、仿真出雷达信号截获接收机截获的雷达信号; (2)、给出雷达信号参数(载频、脉宽、到达时刻、脉幅)测量方法,并给出测量值; (3)、根据截获的雷达信号,给出相应的定位方法,并给出位置信息。

4.3雷达信号分选实验

1、实验原理

对截获接收机的PDW 输出流进行去交错处理,即雷达信号脉冲分选。按照分选采用的参数的不同分为多参数分选与PRI 分选等。

多参数分选即按照到达方向、载频、脉宽等参数进行分选,也可以看作是多参数聚类分析。常用的聚类算法有K 均值、最大最小方法以及神经网络方法等。

PRI 分选即在多参数分选后,按照雷达脉冲到达时刻信息,获取脉冲间隔信息,然后采用统计、变换域等方法进行PRI 分选。

2、实验内容

(1)选取任一种聚类方法,完成多参数雷达信号多参数分选;

(2)采用CDIF 等PRI 分选方法,完成PRI 分选,重点观察重频参差信号的分选效果。

3、实验要求

(1)以实验二的结果进行该实验。

五、 实验结果及分析 5.1产生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

1.

简单脉冲信号

产生的简单脉冲如图5.1所示。

图5.1

2. 线性调频脉冲信号 产生的脉冲如图5.2所示。

500

1000

15002000

2500

3000

t/us

幅度

简单脉冲信号

线性调频脉冲发射信号

012345678

x 105

图5.2

参数设置如下:

3.重频参差脉冲信号

产生的脉冲如图5.3所示。

图5.3

参数设置如下:

4. 重频参差脉冲信号 产生的脉冲如图

5.4所示。

0.2

0.4

0.6

0.8

1 1.2

1.4

1.6

1.8

2

x 10

4

PRI 参差信号

t/us

幅度

图5.4

参数设置如下:

5.2雷达信号截获与定位实验

1. 仿真出雷达信号截获接收机截获的雷达信号;

(1)仿真两个雷达接收机,其参数如下: 一号接收机:(50km ,62km )天线有效面积:1 二号接收机:(1.5km ,6km )天线有效面积:1.2

在信号接收过程中,由于四部雷达的距离不同,会产生不同的时延,且在传输过程中会夹杂着噪声,因此,在仿真接收信号中加入了时延和高斯噪声(信噪比为20,信噪比不能太大,否则有可能噪声将信号淹没,无法进行检测)。 加时延的代码如下:

c=3e8;

shiyan1=rand(1,4)/1e3; for i=1:4

shiyan2(i)=shiyan1(i)+(R2(i)-R1(i))/c;

1000

2000

3000

40005000

6000

7000

8000

PRI 抖动雷达脉冲信号

t/us

幅度

end

加噪声的代码如下:

SNR=20;

snr=1/(10^(SNR/10));

Y11=[zeros(1,fs*shiyan1(1)) Y1];len11=length(Y11);

noise11=sqrt(snr/2)*(randn(1,len11));

Y_11=Y11+noise11;

在接收信号时,由于四种信号的点数不同,需要以最长的信号为准,在其他信号后补零,以保证正确的叠加。

(2)两个接收机收到的雷达信号分别如图5.5和图5.6所示。

接收机1收到的信号

00.51 1.52 2.5

x 106

图5.5

接收机2收到的信号

00.51 1.52 2.5

x 106

图5.6

2.给出雷达信号参数(载频、脉宽、到达时刻、脉幅)测量方法,并给出测量值。

(1)从接收到的信号中提取脉冲

思路步骤:先设定一个门限值,然后对信号进行判别,如果大于门限,则判为起始位置,若小于门限,则判为结束位置。其中需要注意的是:

A.门限的设置必须合理;

B.在判断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时,需要考虑脉内小于或大于门限的点,因此,通

过将后边200个点求和,设定一个门限,判断是否为起始和结束位置。

为了判断门限更简便,首先将信号二值化处理,然后比较容易的设定门限。

信号二值化代码如下:

as=zeros(1,length(s));

for i=1:length(s)

if s(i)>=T %%如果信号幅度大于等于门限,则判为1

as(i)=1;

else

as(i)=0;%否则判为0

end

end

求脉冲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的代码如下:

for i=2:length(s)-300

summ=sum(as(i:i+300));

if as(i)==1&&count==0

ifsumm>=220

b(m,1)=i; % b矩阵的第一列存放脉冲起始位置

m=m+1;

count=1;

end

end

if count==1&&summ<40

b(n,2)=i; % b矩阵的第二列存放脉冲结束位置

n=n+1;

count=0;

end

end

实验结果如图5.7所示:测得脉冲个数为212个

图5.7

(2)求脉宽

思路步骤:上一步将脉冲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存放在一个矩阵b 中,脉宽的测量只需用结束位置减去起始位置,求出点数,然后除以采样频率fs ,即可得到脉宽。

求脉宽的代码如下:

a=b(:,2)-b(:,1); %a 矩阵存放脉宽 figure; stem(a);

axis([0,200,0,4000]); 实验结果如图:

图5.8

通过观察可看出,测得的脉宽大量集中于6us ,10us ,20us ,30us ,还有部分零散分布在30—40us ,与了雷达发射信号的脉宽近似符合,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3)求载频

思路步骤:求载频时,将每个脉冲做傅里叶变换,

从中提取出最大幅度的即为载频

020406080100120140160180200

脉宽

位置,然后根据公式fc=k/N*fs得到载频。

需要注意的是,在傅里叶变换后,会有较大的直流分量的影响,因此需要将直流分量去除,然后再求最大值。

求载频的代码如下:

N=10000;

for i=1:length(b)

maichong=[s(b(i,1):b(i,2))];

maichong_FFT=abs(fft(maichong,N));

maichong_FFT(1:60)=0;

maichong_FFT(9940:10000)=0;

[Fcmax,k]=max(maichong_FFT);

Fc(i)=k/N*fs; %Fc矩阵存放载频

End

实验结果如图5.9所示:

7载频

050100150200250

图5.9

通过观察可看出,测得的载频大量集中于5MHz,10MHz,15MHz,20MHz,还有部分零散分布在20—25MHz,与了雷达发射信号的载频近似符合,测量结果比较准确。

5.3雷达信号分选实验

思路步骤:根据测得的脉宽和载频,利用K均值聚类法,对测得的脉冲进行聚类分选,其难点在于K均值聚类。

K均值聚类的思想是,先人为选定四个与真实值较为接近的聚类中心,然后设定四个聚类种类,求出其余各点与聚类中心的距离,将这些距离求均值,如果此均值与原聚类中心的距离小于一个门限值,则说明此聚类中心比较合适,聚类结束;若此均值与原聚类中心的距离大于门限,则将此均值当做新的聚类中心,从头开始,在进行聚类,直到聚类结束,最终得到四类。

实验中较大的难点在于门限值的设置,需要根据每次得到的数据进行分析,设定一个合适的门限。

通过上表可以看出,四种体制的脉冲信号的脉宽和载频的测量值与实际值在误差允许的范围内较为精确,基本能够分选出四种体制信号的参数;但脉冲个数的聚类结果与实际值相差较大。

脉冲个数误差较大的原因主要有:a. 脉冲的重叠,产生很大脉宽的脉冲,在筛选脉冲

时将其舍弃;

b. 聚类时,由于误差的存在,部分脉冲与聚类中心

距离较大,在门限值之外,因此将其舍弃。六、实验心得

本次实验是一个比较综合的实验,是对以前学习的五门课程知识的综合总结。虽然最终没有完成全部的实验内容,但通过完成的实验内容,我感觉收获已经很多。

实验中产生四种不同体制的雷达信号,这在电子战实验中已经做过了,但需要产生100个脉冲,因此需要理解脉冲重复间隔和时间的关系,根据采样定理,还需要使采样率大于2倍的载频。在这部分中,我对各种体制雷达信号的原理有了一定掌握,之前对于这些信号调制原理根本不懂。此外,在测量脉宽和载频时,加深了对信号点数与脉宽、载频之间的转换关系。

通过实验,我收获最大的是使用matlab编程的能力有了明显提高,这个实验的程序应该是我大学四年编程最长最综合的一次,在编程过程中不断理解原理,思考编程思路,如何将原理转变成程序来实现,不断调试程序、修改程序,最终得到较为满意的实验结果,这为我下学期的毕业设计打下了较好的基础。

实验过程中,我得到了教员以及一些能力水平比较高的同志的帮助和指导,可以看出自己与某些同志之间的差距,这对我的帮助也是很大的,在感谢教员和同志们的同时,我也会从整个实验过程中总结经验,在今后的学习中弥补不足。

七、源代码附录

%% %%%%%%%%简单脉冲雷达信号%%%%%%%%

clc

clear all

close all

PW=6e-6; %脉宽

fs=10e7; %采样频率

fc=10e6; %载频

prt=30e-6;%脉冲重复间隔

pri=1/prt; %脉冲重复频率

t=0:1/fs:100*prt;

y=cos(2*pi*fc*t-0.5);

duty=100*PW/prt; %占空比

s=(square(2*pi*pri*t,duty)+1)/2; %产生方波

Y1=y.*s;

plot(t*1e6,Y1);

xlabel('t/us');ylabel('幅度');title('简单脉冲信号');

%% %%%%%%%%%%%线性调频雷达信号%%%%%%%%%% pw=20e-6; %发射脉宽

B=10e6; %调频带宽

% fs=10e7; %采样频率

fc=20e6; %载频

prt=70e-6;

pri=1/prt; %脉冲重频

t=0:1/fs:prt;

f0=rectpuls(t-pw/2,pw);

Fc=f0.*exp(j*2*pi*(fc*t+B/pw*t.*t));

% figure

% plot(abs(fft(Fc)));

% figure;

% plot(t*1e6,real(Fc));title('线性调频信号');xlabel('t/us');

Y2=repmat(Fc,1,100);

figure;

plot(real(Y2));title('线性调频脉冲发射信号');

%% %%%%%%%%%PRI参差%%%%%%%%%

fc=5e6; %载频

tao=10e-6; %脉宽

prt1=100e-6;

prt2=200e-6;

prt3=300e-6; %脉冲间隔

% fs=3*fc; %采样频率

prt=prt1+prt2+prt3; %参差脉冲间隔

pri=1/prt; %参差脉冲重频

t=0:1/fs:33*prt;

zhankong=tao/prt*100; %占空比

x=sin(2*pi*fc*t);

y =(square(2*pi*pri*t,zhankong)+1)/2;

s1=(square(2*pi* pri *(t-prt1), zhankong)+1)/2;

s2=(square(2*pi* pri *(t-prt1-prt2), zhankong)+1)/2;

s3=(square(2*pi* pri *(t-prt1-prt2-prt3), zhankong)+1)/2;

Y3=x.*s1+x.*s2+x.*s3;

figure;

plot(t*1e6,abs(Y3));title('PRI参差信号');

xlabel('t/us');ylabel('幅度');

%% % %%%%%%%重频抖动信号%%%%%%

fc=15e6; %载频

pw=30e-6;%脉宽

prix=(rand(1,4)*0.5*50+50)*1e-6;

pri1=prix(1);pri2=prix(2);pri3=prix(3);pri4=prix(4);

pri=pri1+pri2+pri3+pri4;

prt=1/pri;

zhankong=pw/pri*100; %占空比

t=0:1/fs:25*pri;

x=sin(2*pi*fc*t);

y1=(square(2*pi*prt*t,zhankong)+1)/2;

y2=(square(2*pi*prt*(t-pri1),zhankong)+1)/2;

y3=(square(2*pi*prt*(t-pri1-pri2),zhankong)+1)/2;

y4=(square(2*pi*prt*(t-pri1-pri2-pri3),zhankong)+1)/2;

y5=(square(2*pi*prt*(t-pri1-pri2-pri3-pri4),zhankong)+1)/2;

Y4=x.*y2+x.*y3+x.*y4+x.*y5;

figure;

plot(t*1e6,abs(Y4));

title('PRI抖动雷达脉冲信号');

xlabel('t/us');ylabel('幅度'); %%%%%%%%%%%%%%%%%%%%%%%%%%%%%%%%%%%%%%%%%%%% %% 雷达信号截获%%%%%%%%%%%%%%%%%%%%%%%%%%%%%%%%%%%%%%%%%%%4 %%%设定雷达和接收机的坐标

% clc;closeall;clear all;

leidax=[1e4 2.3e4 3.5e4 7e4];

leiday=[4e4 1.8e4 4.5e4 3e4];

jieshoux=[5e4 6.2e4];

jieshouy=[1.5e3 6e3];

% stem(leidax,leiday);hold on;

% stem(jieshoux,jieshouy,'r');

% axis([0,1e5,0,5e4]);

%%%%%%%%%%%%%%%%%%%%%%%%%%%%%%%%%%%%%%

%% 计算接收机与雷达的距离

%%%%%%%%与接收机1的距离%%%%%%

for i=1:4

R1(i)=sqrt((leidax(i)-jieshoux(1))^2+(leiday(i)-jieshouy(1))^2);

end %%%%%%%%%%%%%%%%%%%%%%%%%%%%

%%%%%%%%与接收机2的距离%%%%%%

for i=1:4

R2(i)=sqrt((leidax(i)-jieshoux(2))^2+(leiday(i)-jieshouy(2))^2);

end %%%%%%%%%%%%%%%%%%%%%%%%%%%

Pt=[1e7 2e7 3e7 4e7];%各雷达的发射功率

Ar=[1 1.2];%两个接收机的有效接收面积

Gt=[30 31 32 33];

Gtt=10.^(Gt./10); %各雷达天线增益%%%%%%%%%%%%%%%%%%%%%%%%%%%%%%%

%% 接收机的接收功率

for i=1:4

Pr1(i)=(Pt(i).*Gtt(i)*Ar(1))./(4*pi*(R1(i)^2));%求接收机1的接收功率end

for i=1:4

Pr2(i)=(Pt(i).*Gtt(i)*Ar(2))./(4*pi*(R1(i)^2));%求接收机2的接收功率end

%% 加时沿

c=3e8;

shiyan1=rand(1,4)/1e3; %产生接收机1的随机时延

for i=1:4

shiyan2(i)=shiyan1(i)+(R2(i)-R1(i))/c; %接收机2的时延与时延1有关end

%% 加噪声

SNR=20; %信噪比

snr=1/(10^(SNR/10));

% noise=-30;

%%%%接收机1接收的信号

Y11=[zeros(1,fs*shiyan1(1)) Y1];len11=length(Y11); %%加时延

Y12=[zeros(1,fs*shiyan1(2)) Y2];len12=length(Y12);

Y13=[zeros(1,fs*shiyan1(3)) Y3];len13=length(Y13);

Y14=[zeros(1,fs*shiyan1(4)) Y4];len14=length(Y14);

% noise11=awgn(Y11,noise);

% noise12=awgn(Y12,noise);

% noise13=awgn(Y13,noise);

% noise14=awgn(Y14,noise);

noise11=sqrt(snr/2)*(randn(1,len11));

noise12=sqrt(snr/2)*(randn(1,len12));

noise13=sqrt(snr/2)*(randn(1,len13));

noise14=sqrt(snr/2)*(randn(1,len14));

Y_11=Y11+noise11; %%加噪声

Y_12=Y12+noise12;

Y_13=Y13+noise13;

Y_14=Y14+noise14;

YY1=[Y_11 zeros(1,length(Y_13)-length(Y_11))];

YY2=[Y_12 zeros(1,length(Y_13)-length(Y_12))];

YY4=[Y_14 zeros(1,length(Y_13)-length(Y_14))];

YY3=Y_13;

receive1=YY1+YY2+YY3+YY4; %%接收机1接收的信号

figure;

plot(abs(receive1));

title('接收机1收到的信号');

%%%%接收机2接收的信号

Y21=[zeros(1,fs*shiyan2(1)) Y1];len21=length(Y21); %加时延

Y22=[zeros(1,fs*shiyan2(2)) Y2];len22=length(Y22);

Y23=[zeros(1,fs*shiyan2(3)) Y3];len23=length(Y23);

Y24=[zeros(1,fs*shiyan2(4)) Y4];len24=length(Y24);

% noise21=awgn(Y21,noise);

% noise22=awgn(Y22,noise);

% noise23=awgn(Y23,noise);

% noise24=awgn(Y24,noise);

noise21=sqrt(snr/2)*(randn(1,len21));

noise22=sqrt(snr/2)*(randn(1,len22));

noise23=sqrt(snr/2)*(randn(1,len23));

noise24=sqrt(snr/2)*(randn(1,len24));

Y_21=Y21+noise21;

Y_22=Y22+noise22; %加噪声

Y_23=Y23+noise23;

Y_24=Y24+noise24;

YYY1=[Y_21 zeros(1,length(Y_23)-length(Y_21))];

YYY2=[Y_22 zeros(1,length(Y_23)-length(Y_22))];

YYY4=[Y_24 zeros(1,length(Y_23)-length(Y_24))];

YYY3=Y_23;

receive2=YYY1+YYY2+YYY3+YYY4; %%接收机2接收的信号

figure;

plot(abs(receive2));

title('接收机2收到的信号');

fid = fopen('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信号分析\receive1.dat','w'); fwrite(fid,receive1,'double');

fid = fopen('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信号分析\receive2.dat','w'); fwrite(fid,receive2,'double');

%% 信号分析

clc;closeall;clear all;

fid=fopen('C:\Documents and Settings\Administrator\桌面\信号分析\receive1.dat');

s=fread(fid,'double');

s=abs(s');

plot(s);

% noise=s(1:10000);

% noisemean=mean(noise);

% noisevar=var(noise);

T=0.3; %%%设定门限

fs=10e7;

% b=zeros(length(s),2);

%%脉宽

m=1;n=1;q=0;summ=0;count=0;%定义参数初值

%% 将信号二值化

as=zeros(1,length(s));

for i=1:length(s)

if s(i)>=T %%如果信号幅度大于等于门限,则判为1

as(i)=1;

else

as(i)=0;%否则判为0

end

end

%% 求脉冲的起始位置和结束位置

for i=2:length(s)-300

summ=sum(as(i:i+300));

if as(i)==1&&count==0

ifsumm>=220

b(m,1)=i; % b矩阵的第一列存放脉冲起始位置

m=m+1;

count=1;

end

end

if count==1&&summ<40

b(n,2)=i; % b矩阵的第二列存放脉冲结束位置

n=n+1;

count=0;

end

end

%% 求脉宽

a=b(:,2)-b(:,1); %a矩阵存放脉宽

figure;

stem(a);

axis([0,200,0,4000]);

title('脉宽');

%% 载频

N=10000;

for i=1:length(b)

maichong=[s(b(i,1):b(i,2))];

maichong_FFT=abs(fft(maichong,N));

maichong_FFT(1:60)=0;

maichong_FFT(9940:10000)=0;

[Fcmax,k]=max(maichong_FFT);

Fc(i)=k/(2*N)*fs; %Fc矩阵存放载频

end

figure;

stem(Fc);

title('载频');

%% K均值聚类法对脉冲进行分类

% %选择聚类中心

maizu=[a';Fc/10000];

jlzx=[maizu(:,1),maizu(:,2),maizu(:,102),maizu(:,128)]; %聚类中心jlzl(1,1)=1;

jlzl(2,1)=2;

jlzl(3,1)=102;

jlzl(4,1)=128; %聚类种类

%%

%设置判决条件

panjue=20;

panjue_js=25;

whilepanjue_js>panjue

%对每个脉冲进行分类

jljl=zeros(1,4); %聚类距离

m1=2;m2=2;m3=2;m4=2;

M=length(a);

jljl_min=zeros(1,M);

for n=1:M

jljl(:)=sqrt((jlzx(1,:)-maizu(1,n)).^2+(jlzx(2,:)-maizu(2,n)).^2); jljl_min(n)=min(jljl);

ifjljl_min(n)>500

continue;

end

ifjljl(1)==jljl_min(n)

jlzl(1,m1)=n;

m1=m1+1;

elseifjljl(2)==jljl_min(n)

jlzl(2,m2)=n;

m2=m2+1;

elseifjljl(3)==jljl_min(n)

jlzl(3,m3)=n;

m3=m3+1;

else

jlzl(4,m4)=n;

m4=m4+1;

end

end

Mjl(1)=m1-1;Mjl(2)=m2-1;Mjl(3)=m3-1;Mjl(4)=m4-1; %聚类种类每类个数%对每类求出新的聚类中心

jlzx_n=zeros(2,4);

for n=1:4

sum1=0;sum2=0;

fornn=1:Mjl(n)

sum1=sum1+maizu(1,jlzl(n,nn));

sum2=sum2+maizu(2,jlzl(n,nn));

jlzx_n(1,n)=sum1/Mjl(n);

jlzx_n(2,n)=sum2/Mjl(n);

end

end

%判决条件(新旧两个聚类中心)距离较小

panjue_js=sqrt(sum(sum((jlzx-jlzx_n).^2)));

%设置新的判决中心

jlzx=jlzx_n;

end

实验一 手工测试报告

淮海工学院计算机工程学院实验报告书 课程名:《软件测试技术》 题目:上机1 手工测试 班级: 学号: 姓名:

上机1 手工测试 一.实验目的 1.找出软件的缺陷,熟悉软件测试后期的测试工作。 2.复习软件测试的确认测试,黑盒测试方法。 二.实验内容 找出鸿飞记事本的20个bug。 三.软件缺陷 1.登陆界面缺陷。某些文字使用淡灰色字体,不够突出,容易被用户忽略。 2.不是第一次登陆并之前修改用户密码之后,仍提示“默认密码为1,登陆后请修 改”;容易对用户产生误导。 3.界面按钮不够清晰、突出,易对用户造成困扰。 4.用户可以一次性修改用户名和密码,造成用户信息安全隐患。 5.皮肤设置时,软件控制按钮会随界面的皮肤设置而改变,一些特殊的皮肤颜色会 掩盖软件控制按钮,尤其是白色皮肤的时候。

自动保存,一旦改变后即使用户觉得没原来的好也就不能取消。 7.软件的使用帮助是互联网的外连接,而软件介绍时说不需要网络即可以使用。一 旦用户没有连接网络而用户又不会使用,此时使用帮助起不到帮助效果。 8.软件使用框架嵌套,大框架的边框颜色不协调且不能修改。 9. 没有告诉用户打开日志的方法。 10.文本的背景颜色过于浓厚会掩盖文本内容

立日志时比它早建立的日志之前。 体设置”按钮修改;有的时候会出现乱码,如图“人”卧倒了。

13.字体大小设置只有1-7七个规格,可选字体大小过少。 14.表格插入有问题。没有插入选项,自动选择三行三列,只能一行、一列的修改, 工作繁琐,尤其是大表格的时候。 15.文本没有撤销功能,如某些文字视频、表格、文档插进去之后不能撤销。 16.正在编写日志时突然退出时,只提示是否退出,并不提示是否保存编写的日志。 17.图片插入后不能删除

六年级科学实验报告

滕州市辰龙希望小学 六年级科学上册实验报告 六年级上册第三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1 选做 实验目的:探究霉菌的生长所需要的条件。 实验材料:每组准备:放大镜、烧杯、吸管、小刀、水、塑料袋、馒 头 实验步骤: 1.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放在温度较高的地方,另一袋放在冰箱里,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2.将密封好的两袋馒头,一袋滴上适量的水,使馒头保持湿润,另一袋不滴水,使馒头保持干燥,将两袋馒头放在相同的环境中,每天按时观察,看霉菌是否已经出现,把霉菌出现的时间和出现的部位记录在自己提前设计好的记录表里。 实验结论: 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而放在冰箱里的馒头和不滴水的馒头却经过较长的时间才长出霉菌。 实验分析: 因为霉菌的生活需要适宜的温度和适量的水份,所以放在温度较高地方的馒头和滴上水的馒头很快长出了霉菌。 六年级上册第二课《馒头发霉了》 实验名称:馒头发霉的对比实验 2 选做

实验目的:比较馒头在什么情况下容易发霉 实验器材:四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塑料袋 实验步骤: 1选4片馒头(或用其他容易发霉的食物),分别贴上号码。 2.在1、3号上滴水,将2、4号烤干。 3?将4片馒头分别装入袋中。 4?将1 2号放在朝阳的窗台上(或其他温度较高的地方),3、4号放入冰箱里。 5.几天后,观察4片馒头,看一看发生了什么变化,并记录下来。 实验结论: 1号馒头发霉最早,发霉的面积最大。 2号、3号馒头发霉时间和面积居中。 4号馒头发霉时间晚,发霉面积小。 实验分析:馒头在潮湿,高温的情况下最容易发霉。 六年级上册第五课《蜡烛的变化》 实验名称:蜡烛燃烧的变化实验 1 必做 实验目的:点燃蜡烛,将干玻璃片放在火焰上方看是否会产生新物质。 实验类型:演示 实验材料: 每组准备:蜡烛、火柴、干玻璃片、试管夹 实验过程: 1 .点燃蜡烛,观察现象。

手工焊接实验报告

手工焊接实验报告 篇一:手工焊实训报告 XX大学 手工焊实训总结 年级专业: 学生姓名:学号:指导教师:焊接 XX大学 完成时间: 2012 年月日 1 2 3 4 篇二:手工电弧焊实习报告 学校实习安排

本次实习主要安排在新疆土哈油田建设有限公司进行,以顶班上岗为主,通过实习使学生全面了解企业单位的各方面工作,强化安全意识,规范操作要领,做到安全生产与文明生产。 我在吐哈油建公司实习以有几个月了,公司首先对我门进行了手工焊接的培训,培训期间遇到了很多问题和困难在几个月的时间内体验到当今电焊界普遍所应用的方法,总的来说这次实习活动是一次有趣且必将影响今后学习和工作的重要实践经验。 手工电弧焊是一门实践性的技术课,是学生学习焊接技术工艺方法和技术,完成工程基本训练的重要必修课。实习不仅可以让我们获得焊接的基础知识,了解焊接的一般操作,而且还可以提高自己的焊接技能和动手能力,而且加强了理论联系实际的锻炼,提高了我们的实践能力,培养了我们的素质。实习是一次我们学习、锻炼的好机会。通

过这次几个月充实的实习我懂得了很多……… 在这几个月内,大家每天都要加强学习焊接技术,并在很短的实习时间里,完成从对各项焊工作业的过程,我们在老师们耐心细致地指导下,很顺利的完成各自的实习内容,并且基本上都达到了老师预期的实习要求,圆满地完成了实习。在实习期间,通过学习焊接的操作,我们做出了自己的工件,虽然这几个月的焊接实习是对我们的一个很大的考验,我们都喜不自禁,感到很有成就感。 在实习中,安全是第一位,这是每个老师给我们的第一忠告。实习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有效途径,又是我们工科类大学生非常重要的也特别有意义的实习课,也是我们一次,离开课堂严谨的环境,感受到车间的气氛,亲手掌握知识的机会。 实习要求

教科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六年级下册科学实验报告单 实验课题:放大镜下的发现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报纸、书本、树叶、电脑 放大镜2只【3X、5X 各一】 /每组 实验原理:放大镜能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步骤: 1、用放大镜观察树叶,把看到的记录下来。把放大镜放在字的上方,逐渐向外移动,发现透过镜片后,字体变大了。 2、用放大镜观察报纸、书本,把看到的记录下来。 3、用放大镜观察电脑、电视机的屏幕。 实验现象: 在放大镜下观察到的物体比用肉眼看到的物体更大。 实验结果:放大镜可以把物体的像放大。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特点 学校: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的使用方法及其作用。 实验器材:放大镜1只、玻璃塑料瓶1个、圆柱玻璃杯1只、烧杯1只、烧瓶1只、保鲜膜3张、透明塑料绳2米 猜测:放大镜能放大是因为它不同于普通玻璃,形状与平板玻璃有较大差异。 实验步骤: 1、比较放大镜与平板玻璃:放大镜的中间鼓,周围较薄,而平板玻璃厚度均匀,没有放大功能。 2、在圆柱玻璃杯、烧杯、烧瓶中灌上清水,透过瓶体观察物体,发现比直接观察看到的图像要大 3、再次比较圆柱烧杯和烧瓶,我们发现,圆烧瓶比烧杯放大的倍数要大。 实验现象: 放大镜的镜片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具有放大图像的功能。 实验结果:放大镜的镜片特点是透明、中央厚、边缘薄,凡是和放大镜镜片具有同样特点的器物,都具有放大功能。

实验课题: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时间:小组成员: 实验目的:知道放大镜把物体放大了多少倍。 实验器材: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布、纸、邮票 实验原理:通过观察、记录和测量,可以算出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实验步骤: 1、把放大镜放在有格的纸上或放在书上,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2、用放大镜观察布、邮票的某部分,并把观察到的内容记录下来,看看它能把物体放大多少倍。 实验现象:同一放大镜的最大放大倍数是一定的。 实验结果: 通过观察、测量和计算,算出了不同放大镜的放大倍数。

数电实验-实验报告-实验六

实验一 TTL与非门的参数测试 一、实验目的 ·掌握用基本逻辑门电路进行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方法。 ·通过实验,验证设计的正确性。 二、实验原理 1.组合逻辑电路的分析: 所谓组合逻辑电路分析,即通过分析电路,说明电路的逻辑。 通常采用的分析方法是从电路的输入到输出,根据逻辑符号的功能逐级列出逻辑函数表达式,最好得到表示输出与输入之间的关系的逻辑函数式。然后利用卡诺图或公式化简法将得到的函数化简或变换,是逻辑关系简单明了。为了使电路的逻辑功能更加直观,有时还可以把逻辑函数式转化为真值表的形式。 2.逻辑组合电路的设计: 根据给出的实际逻辑问题,求出实现这一逻辑功能的最简单电路,陈伟组合逻辑电路的设计。 3.SSI设计:设计步骤如下: ①逻辑抽象;分析时间的因果关系,确定输入和输出变量。 ②定义逻辑状态的含义:以二值逻辑0、1表示两种状态。 ③列出真值表 ④写出逻辑表达式,并进行化简,根据选定器件进行转换。 ⑤画出逻辑电路的连接图。 ⑥实验仿真,结果验证。 三、实验仪器及器件 数字万用表1台

多功能电路实验箱1台 四、实验内容 1.设计5421BCD 码转换为8421BCD 码(用双输入端与非门实现)。 四位自然二进制码 5421BCD码 B3 B2 B1 B0 D3 D2 D1 D0 0 0 0 0 0 0 0 0 0 0 0 1 0 0 0 1 0 0 1 0 0 0 1 0 0 0 1 1 0 0 1 1 0 1 0 0 0 1 0 0 0 1 0 1 0 1 0 1 0 1 1 0 0 1 1 0 0 1 1 1 0 1 1 1 1 0 0 0 1 0 1 1 1 0 0 1 1 1 1 0 1 0 伪码 1 0 1 1 1 1 0 0 1 1 0 1 1 1 1 0 1 1 1 1 根据5421BCD 码与8421BCD 码真值表可得 2.设A 、B 、C 、D 代表四位二进制变量,函数X=8A-4B+2C+D ,试设计一个组合逻辑电路,判断当函数值介于4

实验六-实验报告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六、视图和图表的定义及使用实验 姓名胡艺敏学号38 系别 女 数计学院 班 级 11计科师 范 主讲教师江凤莲指导教师江凤莲实验日期2013 4-27 专 业 计算机 课程名称数据库原理同组实验者 一、实验目的 使学生掌握利用SQL Server企业管理器的视图创建向导和图表创建向导建立视图表和关系图(图表),加深对视图和图表概念的理解,了解视图和图表的作用。 二、实验要求 1)调出创建视图向导,在图书-读者库中按下列T-SQL描述创建读者视图。 CREATE VIEW 读者_VIEW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读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借阅.读者编号=读者.编号; 2)调出向导,按T-SQL描述创建借阅_计算机图书视图。 CREATE VIEW 借阅_计算机图书 AS SELECT 图书.*,借阅.* FROM 图书,借阅 WHERE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3)调出创建图表向导,完成在图书_读者数据库中建立图书_借阅图表的操作。要求该图表包括图书和借阅两个表,通过“图书.书号=借阅.书号”外码与被参照表之间的关联。 4)查看以上视图和图表的属性,并修改到正确为止。 三、实验类型:验证、设计、综合 四、实验环境

Microsoft SQL Server 2000 五、实验内容: (1)实验代码(可加附页): (1)基本操作实验 1)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给定的T-SQL语句确定视图结构信息,如表10所示。 表10 视图结构信息 序号视图名 数据库 名 相关表名列定义元组定义 1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读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 借阅.读者编号=读者. 编号 2 借阅_计算 机图书 图书-读 者 图书,借阅 图书.*, 借阅.* 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AND图书.类别='计算机' 2)查看图书-读者库结构信息,根据题目要求确定图表结构信息,如表11所示。 表11 图表结构信息 图表名数据库名主表名参照表 名 关联定义 读者_VIEW 图书-读 者 借阅图书图书.书号=借阅.书号 (2)实验结果(可加附页):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报告

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学生实验报告 学院:商学院 课程名称:计算机模拟手工实验 专业班级: 姓名: 学号:

学生实验报告 第一部分:实验概况与内容 一、实验的目的及要求 1、实验目的 本实验以模拟企业的实际会计工作为基础,按照企业会计制度和企业会计准则的要求,进行操作训练,有目的地检验和复习所学的会计理论、方法、技能和技巧通过实际的操作,使我们能够比较系统、全面地掌握工业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我们对会计基本理论的理解和对会计基本技能的掌握,把枯燥、抽象的书本知识转化为实际、具体的操作,使我们能够形象地掌握各种业务的处理及记账凭证的填写方法,掌握账簿的处理及登记方法,掌握成本核算方法,掌握各种报表的编制方法,掌握会计资料的整理归档方法,同时,我们可以体验在不同岗位进行不同操作,使之在实验中,培养职业道德和职业判断能力,提高职业工作能力,为我们今后从事会计实务工作打下扎实的基础。 2、实验要求 ①熟悉会计工作的基本流程,工作内容以及工作规范等基础知识; ②能够熟练的进行对实验企业所发生各经济业务的会计核算和账务处理; ③掌握实验企业建立账户、填制凭证,登记账簿、编制报表等会计实务操作流程。 二、实验内容 1、企业基本情况 津阳市永安公司是批零兼营的以零售为主的商品流通企业,主要经营五金、百货、家电等商品,分设一部四柜组,其中一部为批发部,四柜组为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

开户行及账号:中国工商银行贵溪分理处 5189958。 地址:津阳市盛兴路160号。 经营规模:一般纳税人,适用增值税税率为17%。 纳税人识别号:235678902283156。 所得税税率:25% 2、内部主要财务会计制度 (1)批发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数量进价金额核算法,按商品品名开设明细账进行数量进价金额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成本本月末采用先进先出法,在“库存商品——批发”账户中倒算并结转成本。平时只填制出库单。 (2)零售商品流转业务核算的有关规定和要求: ①库存商品采用售价金额核算法,“库存商品”账户按零售分设小百货组、五金家电组、鞋帽组、针织服装组分户进行明细核算。 ②“商品销售收入”、“商品销售成本”账户按批发设置明细账,以便结转成本。 ③商品销售使用增值税专用发票,税率为17%。 ④商品销售实行“价税合一”、平时“商品销售收入”反映含税(增值税、下同)销售额,月末按下列公式调整为不含税销售额,以此计算冲销已销商品收入所含的增值税(进项税额)。不含税销售额=含税销售额/ (1+增值税税率) ⑤商品销售成本按含税销售额随销随转办法,注销书屋负责人的经济责任。 ⑥“商品进销差价”账户反映含税售价与不含说进价之差的数额,并按前述四柜组分别核算。 ⑦月末,按分类(柜组)差价率计算法计算并分摊已销商品实现的进销差价。(3)本公司采用的是非定额的备用金制度 3.实验过程

实验报告六

《数据库原理》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数据库事务及并发控制 班级名称: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 数学与计算机学院 2015年5月10日

一、实验目的: 事务处理及其并发控制是所有数据库产品的一个关键问题,是提供数据一致性和可恢复性的重要保障,事务处理方式的不同会导致数据库性能和功能上的巨大差异,熟练掌握数据库事务处理和并发控制的基本原理对于后续的学习和工作有着重要的帮助。 1).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事务的基本概念理解语掌握; 2).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并发控制的基本概念理解,认识不正确的并发控制所带来的危害; 3). 通过试验,加深学生对锁的基本概念的掌握与理解,认识锁带来的问题; 二、实验内容: 1、内容:事务的控制 2、内容:事务的隔离级别试验 3、内容:锁的模拟 三、实验步骤: 1、SQL Server 事务模式 (1)自提交事务模式(SQL Server 默认模式):建立一个查询后,分别运行多条插入、修改与删除语句,观察表中数据的变化 select*from SC1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 ('2011108001','C002', 74)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2011108011','C003',72) insert into sc1(sno,cno,grade)values ('2011108009','C004', 89) select*from SC1 update SC1set CNO='C001'where SNO='2011108001' select*from SC1 delete from SC1where SNO='2011108011' select*from SC1 (2)隐式事务模式:设置SQL Server为隐式事务模式,分别运行多条插入、修

手工香皂 实验报告 朱琳 1131592007

开放性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手工香皂(红酒香皂)的制作学院艺术设计学院 专业班产品设计131 姓名朱琳 学号1131592007 同组实验者丁佳杰din jia jie 实验日期2015.4.——2015.6. 指导教师李惠

一、实验目的 1.学习制作手工香皂的方法。 2.掌握皂化反应原理,并将它运用到实践。 二、实验原理 香皂是一种最普遍和最广泛使用的个人洗涤用品。香皂制作的主要反应是皂化反应,皂化反应是碱催化下的酯水解反应,尤其指的是油脂的水解。狭义地讲,皂化反应仅限于油脂与氢氧化钠混合,得到高级脂肪酸的钠盐和甘油的反应(还有部分水)。这个反应是制造肥皂流程中的一步,因此而得名。 皂化反应是一个放热反应。它是一个较慢的化学反应,为了加快反应速率,可以在化学反应的过程中保持系统的较高温度,用物理方式不断搅拌溶液以增加分子碰撞的数量。 脂肪和植物油的主要成分是甘油三酯,它们在碱性条件下水解的方程式为: CH2COOR CH2OH | | CHCOOR + 3 NaOH → 3 RCOONa + CHOH | | CH2COOR CH2OH R基可能不同,但生成的R-COONa都可以做肥皂。常见的R基有:十七碳烯基。R-COOH为油酸。 正十五烷基。R-COOH为软脂酸。 正十七烷基。R-COOH为硬脂酸。 香皂的制作方法大致可以分为热制法和冷制法。热制法属于持续性地加热成形,它的好处是制皂时间较短,约2个小时即可完成,缺点是部分营养都在持续性的高温下被破坏了。而冷制法的好处是可以保留大多数的营养,但缺点是制作时间非常长,最少必须等待3--8周以上才可以完成。 通常市售的普通香皂大多数采用热制法制作,在制皂的过程中会产生甘油,一般会将甘油提取出来,并添加一些化学物质与防腐剂等,所以使用后常常会将肌肤的天然油脂一起带走。而手工香皂大多数采取天然的植物油及其他天然原料,再加上不提取甘油,相对而言,不仅健康,而且滋润肌肤的效果更是普通香皂无法比拟的。手工香皂的制作过程之中没有添加清洁的人工化学物质,因此手工香皂遇到水之后,大约24小时以内就会被完全中和分解掉,所以并不会造成生态环境的破坏。 本实验采取冷制法制备手工红酒香皂。

六年级科学下册实验报告单

实验报告单

实验通知单 课题 第一单元微小世界 1.放大镜 实验名称 放大镜的构造、作用、用途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放大镜(最好每个学生都能有一个放大镜,如果只能提供给学生一种放大镜,尽量放大倍数大一点)科学书或报纸上的照片、计算机或电视机屏幕。柱形、球形的透明器皿、塑料薄膜、铁丝、普通玻璃片、平面镜片、水。 教师演示:不同放大倍数的放大镜、图片或课件(如放大镜镜片的结构等)。 规范操作要点 1.正确用放大镜观察物体。 2.比较用肉眼观察和用放大镜观察的不同。 备注 放大镜的作用——放大物体的像(可能学生会说“把物体放大”,提醒学生物体并未变大) 放大镜的用途——我们用放大镜观察校园里的生物、实验中在老师指导下观察花、昆虫等。它是视力不佳者的助视器,还适用于电子产品检验、线路板检验、集邮者欣赏鉴定邮票、

珠宝商鉴定珠宝、公安人员用它观察指纹毛发纤维等、农技人员用它观察花蕊进行人工授粉等、制作微型工艺品的工匠工作时使用… 实验通知单 课题 2.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实验名称 实验班级 六年级 实验类别 B 实验组数 10 实验时间 任课教师 实验 准备 分组实验器材:昆虫或昆虫器官标本、放大镜 教师演示器材:有关昆虫形态构造和生活习性的多媒体课件或图片资料 规范操作要点 提供给学生各种昆虫的标本或昆虫肢体的标本。(因这个寒假的冻灾,估计开学时不会有太多的昆虫,可以利用仪器室原有的标本和蚊蝇蟑螂等常见昆虫及其肢体为观察对象。估计肉眼观察学生的兴趣不会太浓,而且因观察对象小,肉眼的发现可能不会很多。可能的

会计电算化实验报告六

南国商学院本科实验报告专用纸 课程名称会计电算化成绩评定 实验项目名称财务报表编制指导教师丘晓平 实验项目编号实验六实验项目类型综合实验地点实验楼学生姓名小仙女学号1000000000 系会计学专业注会 实验时间2017 年 4 月17 日上午 一.实验目的和要求: 1、理解报表编制的原理及流程。 2、掌握报表格式定义、公式定义的操作方法;掌握报表单元公式的用法。 3、掌握报表数据处理、表页管理及图表功能等操作。 4、掌握如何利用报表模板生成一张报表。 二.实验原理和主要内容: 1、自定义一张报表 2、利用报表模板生成报表 三.实验步骤: 以“张三”的主管身份进入企业平台。执行“业务”→“财务会计”→“UFO报表”命令,进入“UFO报表”系统窗口。在“UFO报表”系统窗口中执行“文件”→“新建”,进入报表系统窗口。 1、生成2016年2月的资产负债表 2、按照下面的报表格式编制并生成该报表 货币资金表 制表人: 说明: 表头: 标题“货币资金表”设置为“黑体、14号、居中”。 编制单位行设置为“楷体、12号”。 年、月、日设为关键字。 表体: 表体中文字设置为“楷体、12号、加粗、居中”。 表尾: “制表人:”设置为“楷体、12号、右对齐”。 报表公式: 现金期初数:C4= QC(“1001”,月)

现金期末数:D4= QM(“1001”,月) 银行存款期初数:C5= QC(“1002”,月) 银行存款期末数:D5= QM(“1002”,月) 期初数合计:C6=C4+C5 期末数合计:D6=D4+D5 3. 按照下面的报表格式编制并生成该报表 管理费用明细表 四.实验结果: 掌握了在用友U8环境中怎么样创建新表,进行报表格式设计,报表公式设计,生成报表,会计报表舍位操作。 五.实验体会: (一)填空: 1、用友报表系统中,当建立一个新表时,所有的单元均为(数值)型。 2、用友报表系统中,调整报表行高、列宽的单位是(毫米)。 3、用友报表系统中,输入关键字的值必须在(数据)状态下进行。 4、用友报表系统中,公式QM(“1001”,月)的含义是(取101科目的本月期末余额)。 5、用友报表系统中,保存报表的默认扩展名是( REP )。 (二)判断: 1、用友报表系统中,增加表页是在数据状态下进行的。(√) 2、用友报表系统中,数值单元的内容只能通过计算公式计算生成。(×) 3、用友报表系统中,一张报表最多可容纳99,999张表页,一个报表中的所有表页具有相同的格式,但其中的数据不同。(√) 4、用友报表系统中,每张报表只能定义一个关键字。(×) 5、用友报表系统中,自总账取数的公式可以称之为账务函数。(√) (三)简答: 1、报表的状态有哪两种?不同状态下所进行的操作是什么? 答:报表的状态有格式状态和数据状态两种。在报表格式状态下可以进行有关格式设计的操作,如表尺寸、行高列宽、单元属性、单元风格、组合单元、关键字及定义报表的单元公式、审核公式及舍位平衡公式。在报表的数据状态下管理报表的数据,如输入数据、增加或删除表页、审核、舍位平衡、制作图形、汇总、合并报表等。 2、什么是关键字?可以设置哪些种关键字?资产负债表通常设置什么关键字? 答:关键字是游离于单元之外的特殊数据单元,可以唯一标志一个表页,用于在大量表页中快速定位表页。可以设置六种关键字,即单位名称,单位编号,年,季,月,日。资产负债表通常设置单位名称,年,月,日作为关键字。

手工帐实训报告

报告一: 《会计模拟实习》实验报告 授课实验室:会计实验室授课地点: 授课单位:会计系指导老师: 报告二: 模拟会计实训报告 一模拟会计目的 会计是企业最主要,最基本的一种工具,是一种最主要,最普及的商业语言。是加强经济管理,提高经济效益的重要手段,经济管理离不开会计,经济越发展会计工作就显得越重要。我们在学校只是学到会计的基础理论知识,缺乏会计理论在企业实践的经验。学校开展的模拟实训课,对我们即将毕业的学生来说极其重要。同其他理论一样,会计理论来自实践,同时又能够对实践进行指导。学生通过对企业模拟实训,加强对所学的会计理论知识的理解与认识,完成理论到实践的认知过程。理论与实践是密相连的,只有把书本上学到的理论知识应用到实际的会计实务操作真正掌握这门知识。学校实训的目的就是提高我们的能力和加强我们的职业道德精神。 二模拟会计实训的主要内容 手工账的主要内容有:填制原始凭证,设置账户,编制会计分录,填制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总分类账、明细分类账、数量账,账项调整,对账,结账,编制会计报表。 电子账的主要内容有:1、建立账套,增加用户,设置权限,设置基础档案,填制记账凭证,填制报表,审核凭证,自动转账定义。2、建立工资账套,定义计算公式,工资分摊。3、建立固定资产系统,控制参数,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 三模拟实训要求 (一)手工账实训要求 1根据2006年12月份的实际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 2根据审核无误的原始凭证填制记账凭证。 3将记账凭证所记载的有关账户金额登记到相应的日记账,明细账。 4根据12月份的全部记账凭证编制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 5根据记账凭证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薄。 6根据总分类账期末余额填制资产负债表,并试算平衡。 7结算本年利润,填制利润分配表。 (二)电子账实训要求 1、根据企业信息建立账套。 2、根据操作员的岗位设置权限,进行账务分工。 3、根据规定2002年12月份的实际经济业务,填制原始凭证。 4、进行银行对账 5、根据基础信息建立工资账套。 6、根据工资项目定义公式。 7、根据计税基数代扣个人所得税。 8、根据固定资产资料,录入固定资产原始卡片。 四实训的基本流程 (一)手工账的基本流程 首先对取得或自制的原始凭证进行合规性审核、完整性审核、技术性审核,然后以经济业务发生而引起会计要素增减变动来设置账户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证逐日逐笔的

实验报告6答案

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高级语言程序设计 实验六:一维数组和二维数组 班级: 学生姓名: 学号: 专业: 指导教师: 学期:2009-2010学年上学期 云南大学信息学院

一、实验目的 1、掌握一、二维数组的定义及初始化 2、掌握数组元素的输入、输出及引用方法 3、掌握使用循环对数组元素进行访问 4、掌握一、二维数组的简单应用 二、知识要点 1、一、二维数组的定义与赋值(初始化、循环键盘输入) 2、访问数组元素(下标的正确使用) 3、数组的典型应用(复制、求和、统计某种元素个数、求数组中的最大/最小值、 元素的查找与排序) 三、实验预习 (要求做实验前完成) 1、定义一个有四个元素的float 型数组: 2、定义一个具有五个元素的整型数组并将其初始化为{1,2,3,4,5} 3、要用循环从键盘输入整型数组s 的元素值(共6个),应该使用语句: 4、交换数组元素d[2]和d[4],使用语句: 5、语句for(k=0;k<3;k++) x[2][k] = 0; 将把哪些元素变为0? 四、实验内容 (要求提供:① 算法描述或流程图 ② 源程序 ) 1、已知一个数组有10个元素,值分别是3,6,8,4,5,66,80,72,69,70。 编程,将数组元素逆置后输出。(提示:第一个与最后一个交换位置,第二个与倒数第二个交换位置,……) 2、编程序求Fibonacci 数列的前30项,Fibonacci 数列的定义为: ?????>+===--)2()2(1)1(121 n f f n n f n n n 要求将数列存放在数组中,并按每行5个数的格式输出该数列。 3、输入一个4行4列的二维数组,统计偶数的个数,并输出所有小于5的数。 4、已知一个二维数组:{{14,26,18,17},{24,37,21,8},{19,31,22,16},{7,19,14,26}}, 编程,输出该二维数组的最小元素的行下标与列下标。 五、实验结果(要求写出运行界面及输出的运行结果) 六、实验小结

实验六 一维数组实验报告

*** 软件类实验报告 课程名称:C语言程序设计学号: 姓名: 班级: 指导教师: 开课学期: 学院: ***教务处

⑷一维数组排序。 四、实验过程及内容:(运行结果请抓图到对应题目的下方) 1. 先分析以下程序,写出运行结果,再上机检验。 2.程序填空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9个评委给某个参赛选手打分,去掉一个最高分和一个最低分,求该参赛选手的平均分。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3. 程序填空题。有数列1,1,2,4,7,13,24…,该数列的规律是从第4项起,每项是它的前三项之和。下列程序的功能是将该数列的前30项存放在一维数组中,输出时每行输出5个数。填空完成程序。 实验结果: 4. 程序改错题。下面程序的功能是将数组中的数按从大到小排序后输出。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5. 程序改错题。某公司从用公用电话传递数据,数据是四位的整数,在传递过程中需要加密,加密规则为每位数字都加上5,然后用和除以10的余数代替该数字,再将第一位和第四位交换,第二位和第三位交换。改正程序中的错误。

实验结果: 6. 小楚参加了一个研究生考试培训班,共30次课,由于路途较远,每次都是打车去上课,来回的车费分别存储在数组a和b中,其中-1表示未去上课。 编程计算小楚参加培训班共打车花费多少钱?(要求保留1位小数,用循环实现) 输出结果的形式为: s=1234.5 a数组和b数组定义如下: double a[30]={31.0,32.0,30.3,32.8,30.5,30.6,31.0,32.8,-1,31.8,31.9,31.5,32.3,32.3,31.8,32.5 ,31.5,30.3,30.4,32.5,30.2,30.2,30.7,32.1,32.1,31.4,31.9,31.9,-1,30.5}; double b[30]={30.2,30.2,30.3,31.6,32.7,31.5,30.4,32.4,-1,31.0,31.8,32.1,31.6,31.4,32.4,32.1 , 32.5,32.3,32.5,31.4,31.2,30.3,32.3,30.7,31.3,30.2,31.1,30.5,-1,31.9}; 五、实验小结

手工实训报告

手工实训报告 手工实训报告 手工实训总结报告 08专会计8班308030808张朝通 财务会计实训的建设主要是为了提高我们的实际应用水平。在实训过程中,通过做分录,填制凭证到制作账本来巩固我们的技能。通过财务会计实训,使得我们系统地练习企业会计核算的基本程序和具体方法,加强对所学专业理论知识的理解、实际操作的动手能力,提高运用会计基本技能的水平,也是对所学专业知识的一个检验。通过实际操作,不仅使得我们每个人掌握填制和审核原始凭证与记账凭证,登记账薄的会计工作技能和方法,而且对所学理论有一个较系统、完整的认识,最终达到会计理论,会计实践相结合的目的。 我们以模拟企业的经济业务为实训资料,运用会计工作中的证、账等对会计核算的各步骤进行系统操作实验,包括账薄建立、原始凭证、记账凭证的审核和填制,各种账薄的登记、对账、结账等。在学了一个学期的基础会计之后,我们虽然掌握了理论知识,但对于把这些理论运用到实践还是有一定难度,不能够把理论和实践很好地结合起来。众所周知,作为一个会计人员如果不会做账,如果不能够把发生的业务用账的形式体现出来,那么就不能算做会计。于是在大二第一个学期我们开了这门会计实训课。 在实训中,我们首先掌握了书写技能,如金额大小写,日期,收付款人等等的填写。接着填写相关的数据资料。再继续审核和填写原始凭证。然后根据各项经济业务的明细账编制记账凭证。根据有关记账凭及所附原始凭证逐日逐笔的登记现金日记账、银行存款日记账以及其他有关明细账;往后我们会编制科目汇总表,

进行试算平衡。根据科目汇总表登记总分类账。并与有关明细账、日记账相核对;最后要编制会计报表;将有关记账凭证、账页和报表加封皮并装订成册并写实训总结。 在本次会计实训中,我们实训的内容以一个较大的模拟单位的会计资料为基础,结合专业教材的内容,对会计主体的必要简介,相关资料的提供,有关经济业务的提示和说明等等。在实训中,我们充当单位的记账人员,掌握了应该如何处理具体的会计业务和如何进行相互配合,弥补我们在课堂学习中实践知识不足的缺陷,掌握书本中学不到的具体技巧,缩短从会计理论学习到实际操作的距离,也可通过实训的仿真性,使我们感到实训的真实性,增强积极参与实训的兴趣。 我们将教材的理论知识学完以后,进行这次综合模拟实训。实训重在动手去做,把企业发生的业务能够熟练地反映出来,这样才能证明作为一个会计人员的实力。比如课本上及会计模拟实验中有原始凭证、记帐凭证、总账、明细账、银行存款日记账等的填制,虽然现在还有点手生,但只要细心,一步步的填制,我对自己往后熟练的填写很有信心。然后就要把实训书上各种单子、凭证剪下来附到记账凭证后面,方便以后的查看,最后就是装订成册。 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现在刚刚起步,往后会学到更多的东西,并且有很多东西需要我们自己去挖掘。况且会计学科是一门实践操作性很强的学科,所以会计理论教学与会计模拟实训如同车之两轮、鸟之两翼,两者有机衔接、紧密配合,才能显著提高我们掌握所学内容的质量。还有就是作为一名未来的会计人员,我们应该具有较高的职业道德和专业素养。因此我们学校本着理论结合实际的思想,让我们学习实训课使我们不仅在理论上是强的,在动手能力更是强者。这样我们在三年毕业后走出校门才能更好地投入到工作中去。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小学科学六年级下册实验报告 作者: 项蔺川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名称: 放大镜下的新发现 实验器材、药品: 放大镜、水、小字体的书、昆虫各种小晶体(盐、糖等) 实验方法和步骤: 1、认识放镜的构造,了解放大镜的应用。 2、用放大镜看书、报纸等(自己的发现) 3、了解其它有方大功能的物体,水滴放大镜。 4、用放大镜观察昆虫,了解放大镜下的昆虫世界。 5、用方、放大镜观察晶体。(盐、 白糖) 实验结论: 在放大镜下看到的物体比实际的大得多。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年级:六年级 实验者

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名称:奇特的身体构造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蝇子蟋蟀蝴蝶等动物的标本1 套 步骤: 1、观察昆虫的触角: 发现触角不是一根直的, 而是一节一节的; 2、苍蝇的眼: 发现不是一个, 网格状的分布着几千个小眼; 3、蝴蝶的鳞片: 彩色的鳞片其实是扁平的细毛; 4、蟋蟀的外壳: 光滑的外壳上, 还有许多“小刺”; 5、苍蝇的脚: 脚的底端有“吸盘” ,所以可以在天花板上倒立 结论: 我认为观察的小昆虫和肉眼大不相同,借助放大镜,可以观察到小动物的细微之处

美丽的晶体 实验名称: 美丽的晶体 实验器材:药品: 食盐、白糖、碱面、味精、放大镜、实验方法和步骤 1、用肉眼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 2、再用放大镜观察食盐、 白糖、碱面、味精。实验结论: 晶体的形状多种多样,但它们都很有规则。 实验评价:

日期: 年月日 制作晶体 实验名称:制作晶体 实验器材: 放大镜2 只、 食盐20 克、白糖20 克、碱面20 克、味精20 克、滴管4 支、玻璃片 4 片、100ml 烧杯 4 只我的猜测: 小颗粒的晶体形状和大颗粒的形状应该是相同的 步骤: 1、将四只烧杯中分别放入

实验六 实验报告

云南大学软件学院 实验报告 课程:数据库原理与实用技术实验任课教师:包崇明 姓名:匿名学号:2013…….专业:软件工程成绩: 实验6 数据库完整性 实验6-1 完整性约束 1、在学生表上面创建下列CHECK约束 【注】:因为学生表已经存在,所以这里使用添加check约束的方法实现: (1)创建入学日期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假定该学校于1923年4月30日创建。要求:入学日期必须大于等于学校创建日期,并且小于等于当前日期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的check约束起作用了),如图: (2)创建学生年龄约束“Age_rule”。要求:学生年龄必须在15~30岁之间 测试语句 结果(添加”Age_rule”成功,并且年龄为’2015/4/27’没有违反”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约束,进一步说明了(1)中的check约束添加成功,如图:

【注】:考虑到时间关系,下面的部分解答中将会省略测试约束的步骤。 (3)创建学生性别约束“Sex_rule”。要求:性别只能为“男”或“女” (4)创建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要求:学生成绩只能在0~100之间 (5)用图形方法查看学生成绩约束“Score_rule”,截图为: 2、删除约束Enter_University_date_rule 测试语句: 结果:(更新成功)

3、创建声明式默认约束:在创建表的过程中创建默认约束 (1)创建表“default_example”,表中包含字段pid、name、sex、age。要求设定sex的默认值为“男”、age的默认值为18。 创建default_example表语句: 采用SQL语句进行插入元祖: 执行结果为:(默认值起作用了!!) (2)插入一条编号为100 的记录,执行结果为: (3)修改默认值 一般先删除老的默认约束,再新建一个默认约束方法如下: 删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drop 约束名 新建默认约束:alter TABLE default_example add constraint df_age default(20) for age ①删除老的默认约束: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

金工实习实验报告 实验名称:手工电弧焊 一、实验目的 二、 1. 了解交流电弧焊接的工作原理。 三、 2. 掌握起弧、运弧等操作的方法。 四、实验仪器及材料 交流电弧焊机、焊条、铁板、面罩、手套 五、实验原理 六、手工电弧焊是通过加热或加压,或者两者并用,并且用或不用填充材料, 使焊件达到原子结合或称永久连接的一种加工方法。焊接时,首先在焊件与焊条间引出电弧,电弧热将同时熔化焊件接头处和焊条,形成金属熔池,随着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移动,新的熔池不断产生,原先的熔池则不断冷却、凝固、形成焊缝,使分离的两个焊接连接在一起。 七、实验示意图 八、 九、 十、 十一、 十二、 十三、 十四、 十五、 十六、 十七、 十八、 十九、 二十、 二十一、 二十二、 二十三、 二十四、准备工作 二十五、①熟悉构件的焊接工艺、焊缝尺寸要求,选择合适的方法。

二十六、②准备好工具及防护用品,检查调整设备,保证焊机可靠、牢固地接地或接零。 二十七、③检查周围有无易燃易爆物品。 二十八、④检查施焊件支撑是否可靠平稳、施焊工地零件堆放是否安全。二十九、⑤焊件上若附近有油污,水锈等,必须清理干净。 三十、操作步骤 三十一、①引弧:引燃并产生稳定电弧的过程称为引弧。引弧方法有敲击法和磨擦法两种。引弧时焊条提起动作要快,否则容易粘在工件上。如发生粘条、可将焊条左右摇动后拉开,若接不开,则要松开焊钳,切断焊接电路,待焊件稍冷后再作处理。 (1)焊条与工件接触短路(2)接触处受电阻热作用而熔化(3)电弧产生 ②运条:焊接时,焊条应有三个基本运动;焊条向下送进,送进速度应与焊 条的熔化速度相等,以便弧长维持不变;焊条沿焊接方向向前运动,其速度也就是焊接速度;横向摆动,焊条以一定的运动轨道周期地向焊缝左右摆动,以获得一定宽度的焊缝。这三个运动结合起来称为运条。

C语言实验六实验报告.doc

高级语言程序设计上机实验报告 一、实验目的 1.理解递归问题基本思想 2.学会编写递归程序,理解递归何时结束。 3、清楚明白结束条件无法满足的递归程序将导致无穷递归的情况发生。 二实验题目 1.计算游戏人员的年龄 有5个人围坐在一起,问第5个人多大了年纪,他说比第4个人大2岁:问第4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3个人大2岁;问第3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2个人大2岁;问第2个人多大年纪,他说比第1个人大2岁。第1个人说自己10岁,问第5个人多大年纪。 (1)程序源代码: #include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void main () { unsigned int n =5; printf("The 5th person's age is %d\n",ComputeAge(n)); } unsigned int ComputeAge(unsigned int n) { unsigned int age; if (n==1) { age =10; } else { age =ComputeAge(n-1)+2; } return age; }

(2)运行结果 2.计算最大公约数 利用计算最大公约数的三条性质,用递归方法计算两个整数的最大公约数。 性质1 如果x>y, 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y和y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y)(x>y) 性质2 如果y>x,则x和y的最大公约数与x和y-x的最大公约数相同,即 gcd(x,y)=gcd(x,y-x)(x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void main() { int x,y,z; printf("Please int x, y:"); scanf("%d, %d", &x, &y); z=MaxCommonFactor(x, y); printf("The max common factor = %d\n", z); } int MaxCommonFactor(int a, int b) { if (a<=0 ||b <=0) return -1; if (a == b) { return a; } else if (a>b)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b, b); } else { return MaxCommonFactor(a, b-a);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