贵州省情十二个大题

贵州省情十二个大题
贵州省情十二个大题

1 贵州自然旅游资源的特点:(一)山奇石秀,山石景观多;(二)瀑布与峡谷景观多而壮丽;(三)洞穴类型多、数量大、洞景美;(四)森林美景多;(五)河湖、泉水景观多,水质良好,景色美。

2 贵州有哪些土壤类型?其耕作条件有何特点?

⑴土壤类型:砖红壤性红壤、红壤、黄壤、黄棕壤山地灌丛草甸等地带性土壤和石灰土、紫色土等非地带性土壤,以及水稻土和旱作土等耕作性土壤。

⑵特点:①山地丘陵多、平坝地小,宜林地多、耕地少;②耕地质量差,中低产田面积大;

③喀斯特土地面积大,生态脆弱,耕地后备资源不足;④林牧地质量不均,分布欠平衡。

3 为什么说贵州高原是中国古人类的发祥地和中国古文化的发源地之一?

因为贵州高纬度偏低,海拔较高,气候温和,不仅有利于各种生物的繁衍生长,也适宜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大量的天然溶洞为古人类提供了良好的栖息场所;多种动植物资源为古人类的生存和繁衍提供了丰富的食物;大面积的碳酸盐岩出露有利于古人类打制各种石器,所以……

4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因为:⑴明代在贵州建立了行省是贵州正式成为省一级行政单位;⑵在贵州大规模推行屯田,加快了贵州的开发,使贵州的发展进入了一个新的时期。

5 改土归流对贵州的发展有什么影响?

改土归流以后,贵州才进入了真正意义上的封建社会,朝廷对贵州的行政区划和行政建置做了较大的调整:一是在全省普遍采取府、厅、州、县的行政建置,官吏由朝廷委派。在基层则遍行乡、保、甲的基层政权制度。此制度的推行极大地巩固了清朝对贵州的统治;二是对贵州的疆域做了较大的调整,贵州疆域基本形成。

6 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①改变了贵州的产业结构,在贵州建成了航空﹑航天﹑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使贵州的工业水平有了较大提高;②极大地改善了贵州的交通通讯条件;③改变了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加速了贵州的城市化进程;④极大地增强了贵州的科技实力。

7 试述贵州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所取得的伟大成就。

㈠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㈡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的发展;㈢一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㈣以解决工程性缺水为重点的水利设施建设进展顺利;㈤以“两基”攻坚为重点的教育事业取得显著的成就;㈥国民经济战略性调整取得积极进展。

8 试述贵州少数民族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概况。

㈠基础设施不断完善;㈡农业和农村经济取得显著成就;㈢工业生产快速增长;㈣各项社会事业不断加快发展。

9 简述贵州省“十二五”少数民族事业发展目标。

㈠经济加速发展;㈡基础设施进一步完善;㈢扶贫开发和新农村建设取得新进展;㈣科技教育水平大幅度提升;㈤卫生和人口计生工作稳步推进;㈥人民生活和社会保障达到全省平均水平;㈦少数民族文化和体育事业加快发展;㈧生态文明建设进一步加强。

10 贵州经济发展的主要特点有哪些?

⑴生产要素占有出现多元化;⑵生产要素利用的综合性增强;⑶经济发展方式加快转型;

⑷增长动力因素尚不均衡;⑸发展阶段向跨越型转变;⑹政府经济管理职能发生重大变化。

11 简述贵州在能源﹑矿产方面的自然资源优势。

能源:⑴水能资源,其分布均、造价低、发力高、区位优、开发条件优越;⑵煤炭资源,具有储量大、煤种全、埋藏浅、分布聚、含硫低、组合好的特点;⑶由水能资源和煤炭资源

组成,形成水煤结合、水火电互济的能源资源优势。

矿产:①成矿质地好;②矿产资源种类丰富,门类齐全:③储量丰富;④分布广泛,组合条件好,易于开发。

12 贵州工业中有哪些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

优势产业:㈠能源工业⑴煤炭工业;⑵电力工业;㈡资源深加工业⑴黑色冶金工业;⑵有色金属工业;⑶化学工业;⑷建材工业。㈢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⑴国防科技工业;⑵装备制造业;⑶电子工业。

特色产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⑴烟草加工业;⑵饮料制造业;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2

贵州省情总复习题答案 发布时间:2009年10月30日发布人:李昌虹 (二) 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贵州最高地区是:( C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从面上看,贵州最低地区是:( B )。(P2)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贵州的最高点是( A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贵州最低点是:( D )。(P2)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5.贵州地势呈三级阶梯分布,第一级阶梯与第二级阶梯的分界线是:( A )。(P2) A、大方、织金、普安一线 B、威宁、赫章、纳雍一线 C、沿河、思南、锦屏一线 D、荔波、平塘、罗甸一线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 D )(P5)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7.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A )。(P5) A、威宁 B、玉屏 C、赫章 D、铜仁 8.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P8)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9.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P17) A、5 B、6 C、7 D、8 10.贵州水能资源十分丰富,可开发量达1683.3万千瓦,按单位面积占有量计,每平方千米就有1069瓦,是全国平均水平的1.5倍,全国排名第( C )位。(P17) A、一 B、二 C、三 D、四 11.贵州河流众多,水资源丰富,其多年平均水量居全国第( D )位。(P8) A、6 B、7 C、8 D、9 12.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保有储量居全国第( A )位。(P18) A、五 B、六 C、七 D、八 1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其喀斯特地貌出露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D )%。(P2) A、50 B、72.8 C、80 D、61.9 14.贵州森林资源丰富,森林覆盖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2006年,森林覆盖率达到( D )。(P15) A、18.2% B、 28.8% C、34.6 D、 39.9% 15.贵州由于地处冷暖空气经常交锋的地带,加上特殊的地形条件形成了( C )的独特天气。 (P6) A、阴雨多、日照多 B、阴雨少、日照少

[训练]贵州省情考试题(271题全集含答案)

1下列哪些畜禽为贵州的优良品种(ABCD)。 第4题: 截至2011年,贵州被列入世界自然遗产地的有下列:AD A、荔波 B、镇宁 C、遵义 D、赤水 第6题: 2011年贵州的国家重点风景名胜区有(D)个 A、10 B、12 C、16 D、18 第7题: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最多, 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第8题: 贵州目前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较高、利润最大、纳税最多的工业是( D )。 A、电力工业 B、机械工业 C、国防科技工业 D、食品工业 第9题: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A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第10题: 清代在黔北崛起了“独领中国西南文化之风骚”的(B),为中国留下了丰富的思想、道德、文化艺术遗产。

A、清明文化 B、沙滩文化 C、黔北文化 D、西南文化 第11题: 贵州目前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 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第12题: 贵州国民生产总值突破5000亿元大关是在(D)年。 A、2005 B、2008 C、2009 D、2011 第13题: 正确答案:错误现在贵州的屯堡人仍然穿着清朝的服饰。 第14题: 贵州以长征文化、名酒文化和丹霞桫椤生态为主的黔北旅游线是(D )一线。 A、贵阳—凯里—榕江—从江—黎平以及施秉—镇远—铜仁 B、贵阳—红枫湖—安顺—龙宫—黄果树—织金洞—马岭河峡谷 C、贵阳—都匀—三都—荔波 D、贵阳—息烽—遵义—仁怀—赤水 第15题: 的桥梁和纽带,是省政府管理非 公有制经济的助手。 第16题: 的、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 的贵州。 第17题: 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 第18题: 国务院批准的贵州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下列有:ABC A、侗族大歌 B、苗族蜡染 C、茅台酒制作技艺 D、彝文习俗。第19题: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期末复习指南答案(同名10293)

2013年7月“地域文化”(贵州省情)课程 一、填空题 1.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 2.5%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 )和(丘陵 )。 2.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3.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11年,森林覆盖率达( 41.53 )%,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4.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5.贵州民族语言基本上属于汉藏语系中的(普通话)、苗瑶、壮侗、藏缅等语族。 6.贵州正在开发的生态畜牧业,是以畜牧业为主体,以(沼气)生产为关键,通过(生态)链、生物链和食物链将农林牧渔业连接起来的一种循环农业。 7.解放后贵州工业加快发展,规模不断壮大,已形成了特色鲜明的(能源原材料)工业体系,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机械电子工业体系,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体系和以高科技为支撑的高新技术产业体系。 8.贵州旅游业的产业形态已由单一的观光型转向多元化的度假型、休闲型、探索型、商务型,(自然生态)旅游、文化遗产旅游、(红色)旅游、乡村旅游、节庆旅游、赏花旅游、探险旅游等,成为国际、国内旅游的热点地区。 9.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10.构建和谐贵州,就是要建设一个民主法治的、(公平正义)的、(诚信友爱)的、充满活力的、安定有序的、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的贵州。 二、判断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对) 2.黔金丝猴是贵州的特有动物,属于国家一级保护动物。(错) 3.“天无三日晴,地无三里平、人无三分银”是贵州实际现状的描述。(错) 4.“十一五”时期贵州经济社会发展取得了巨大成就,但在新一轮全国竞相发展的大潮中,贵州仍处于落后地位。(对) 5.唐代朝廷在贵州实行“土流并治”,形成经制州、羁縻州与藩国并存的局面。在三种制度中,实行“羁縻州”的地区朝廷权利比实行“经制州”和“藩国”的大。(对) 三、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D)

贵州省情题目及答案1

一、填空题 1.(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2.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3.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山地)和(丘陵)。 4.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6.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88 )个县级单位。 7、(黔东南州)的重晶石储量居全省第一,具有“中国重晶石之乡”的美称。 8、贵阳市的市树为樟树和(竹子)10、贵阳市被称为(森林之城), 12、遵义市素有(黔北粮仓)之称, 13、(娄山关)在遵义、桐梓两县的交界处,素有“一夫当关,万夫莫开”之说,为黔北咽喉,是兵家必争之地。

14、(乌江)是贵州第一大河。 15、六盘水市,即取(六枝)、(盘县)、(水城)三个县/特区字头而得名。16、六盘水市位于贵州西部,因其境内煤矿资源丰富,素有(西南煤海)之称。 17、六盘水夏季“凉爽舒适,滋润清新,紫外线辐射适中”,具有唯一性,可称(凉都)。 18、安顺蜡染被誉为(东方第一染); 安顺地戏被称为(中国戏剧活化石)。19、贵州省现有的四个地级市分别是(贵阳市)、(遵义市)、(六盘水)、(安顺市)。 22、安顺地处长江水系乌江流域和珠江水系北盘江流域的分水岭地带,是世界上典型的(喀斯特地貌)集中地区21、毕节地区是(乌江)、(赤水)、(北盘江)的重要发源地之一。 22、(咸宁草海)是贵州最大的天然淡水湖。 23、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有亚洲最大的(磷矿肥)基地。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A 、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 、喀斯特地貌发育 C 、高原山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 ( 地理 )、 ( 政治 )、 ( 经济)、 (文化) 等方面历史、 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 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 相互作用、 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 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 面积最大。 喀斯特地貌发育 )的浅内陆山 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 )类型。 长江 )和 ( 珠江)两大流域。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 "造成的被动局面,从 1961 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 "( 调 整 )( 巩固 )(充实 )( 提高 )" 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 2003年 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 自治州、( 2)个地区、和( 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7、( 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A 、赫章 B 、 玉屏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 B 、玉屏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A 、赫章韭菜坪 C 、威宁 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A 、綦江 B 、乌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 是 ) C 、 威宁 D 、 黎平 B ) C 、威宁 D 、黎平 D ) B 、玉屏 D 、黎平水口河 ) C 、 南盘江 D 、清水江 A ) C 、凌冻 D 、冰雹 D ) C 威宁 D 铜

贵州事业单位考试省情试题

贵州省情事业单位考试练习题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A ) A、赫章韭菜坪 B、铜仁梵净山 C、威宁草海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2.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铜仁 3.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D )——P22 A、红水河 B、乌江 C、北盘江 D、赤水河 4.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A ) A、黄壤 B、石灰土 C、紫色土 D、水稻土 5.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C ) 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B、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C、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D、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6.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1874.5万千瓦,居全国( B )位 A、5 B、6 C、7 D、8 7.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D )。 A、广西 B、云南 C、四川 D、贵州 8.贵州的疆域范围基本定型是在( D )。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9.从( C )年起,国家开始制定和实施发展国民经济的第一个五年计划,逐步建立经济建设的计划管理体制。 A、1949 B、1950 C、1953 D、1978 10.2008年,贵州认真贯彻落实中央“扩内需,调结构,保增长”的方针,采取切实有力的措施,国民经济保持了较快增长,人均生产总值突破( A )大关,取得了小康社会建设的重要阶段性成果。——P70 A、1000美元 B、3000美元 C、4000美元 D、5000美元 11.贵州人口发展的快速增长期是( D )。 A、战国时期 B、明代 C、清代 D、解放后

2013贵州省情期末复习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题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期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的(威宁),平均海拔(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的(玉屏),平均海拔(541)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2901)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出省界处),海拔(148)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曾经出现在(铜仁),最高达(42.5 )oC;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威宁,最低达(-15.3 )oC。年平均降水量(1300)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位。若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则居全国(第三位)位。 12、贵州的史前文化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 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5年12月31日共设了(4)个地级市、(3)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8)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 侗)、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族)。 26、目前遵义市管辖的2个自治县是(道真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和(务川仡佬族苗族)自治县;安顺市管辖的3个自治县是(关岭布依族苗族)自治县、(镇宁布依族苗族)自治县和(紫云苗族布依族)自治县。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C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从点上看,全省最高处是:( A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作业详解

地域文化(贵州省情)在线考试答案 一填空。(50小题共50分)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贵州中部有苗岭,山脉呈东西走向横亘贵州中南部,是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的分水岭,主要山脉是雷公山,被誉为中亚热带宝贵的“物种基因库”。 3、职业教育是指给予学生或在职人员从事某种生产、工作所需要的知识、技能和态度的教育。 4、明代王阳明在贵州悟出“知行合一”和“致良知”的学术思想,形成“阳明文化”现象。 5、汉武帝元鼎六年(公元前111年)在夜郎置牂牁郡,夜郎地区逐步纳入全国统一的行政建置。当时所设的边郡既有郡守都尉、县令等官,又封部落首领为王、侯、邑长等,实行“土流并治”。 6、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东南主要有水稻、油菜、椪柑、西瓜 7、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8、贵州解放后全省工业加快发展,形成了许多特色行业。主要是以西电东送为标志的能和资源深加工工业、以国防科技工业为主体的装备制造业和电子信息产品制造业,以烟酒为特色的食品工业、以民族药品开发为代表的医药制造业。 9、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5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10、金融业包括银行业、保险业和证券。 11、贵州境内的国防科技工业,以航空工业、航天工业和国防电子工业三大工业为主,并有航空机械、军需军械、核燃料等工业部门组成。 12、贵州的农产品分布,黔西北主要有玉米、荞麦、马铃薯、大豆、芸豆、烤烟、梨、苹果、核桃、板栗等。

贵州省情教育平时作业及答案(带题目)

《贵州省情》平时作业册 第一次平时作业 一、填空题(每空分,共分) .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欠发达)和(欠开发)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封闭)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贵州平均海拔在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典型发育的山区。 .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的面积为( 高原山地)和(丘陵)。 .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降低),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亿吨,居全国第()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地区)。 . 截至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贵州经济体制改革的探索是从农村推行(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开始。 二、单项选择题(请在列出的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每题分,共分) .从点上看,全省最高点是:() 、赫章韭菜坪、铜仁梵净山 、威宁草海、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贵州的气候,极端最低气温曾经出现在() 、赫章、玉屏、威宁、铜仁 .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 、红水河、乌江、北盘江、赤水河 .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 、黄壤、石灰土、紫色土、水稻土 .贵州植物种类繁多,分布错综复杂,呈现过渡变化。在高大山脉具有垂直分布特点,一般从山脚到山顶依次表现为:()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落叶阔叶混交林 、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针落叶阔叶混交—针叶林 、常绿阔叶林—针叶林—落叶阔叶林—灌丛和灌草丛 .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蕴藏量为万千瓦,居全国()位。 、、、、 .春秋时期兴起的夜郎国,其范围主要在()。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的期末复习习题答案

贵州省情(地域文化)的期末复习习题答案 (一)填空题 1.贵州同时具有“生态河”、“美酒河”、“历史河”美誉的河流是:(赤水河)。(P9) 2.在贵州的各类土壤中,面积最大的是:(黄壤)。(P11) 3.横亘贵州中南部,成为长江流域和珠江流域分水岭的山脉是(苗岭)。(P3) 4.贵州水资源丰富,生态环境良好,同时拥有氵舞阳河国家级重点风景名胜区、梵净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和雷公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水系是:(沅江水系)。(P10) 5.有一个山脉呈东北至西南走向斜贯贵州北部,成为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其上被称为“黔北第一险要”的川黔要隘是(娄山关)。(P3) 6.贵州的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P4) 7.位于贵州东北部,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联合国“人与生物圈保留地网”成员,是我国亚热带生态系统保护较为完整的典型地区之一,被称为“镇黔之宝”的山是(梵净山)。(P3) 8.贵州的平均年降水量在(850~1600)毫米之间。(P6) 9.发源于云南省宣威市板桥乡西南,是珠江干流西江上游左岸的一级支流,流域内水量十分丰富,水能及矿产资源也较丰富的河流是(北盘江)。(P10)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分布最多的地区是(黔东南)。(P15) 11.2006年贵州电力工业6000千瓦及以上发电装机容量为1366.18万千瓦,以(火电为主)为主。(P103) 12.保有储量26.7亿吨,居全国第2位,其富矿约占全国富矿总量的44%,成为华夏之冠的矿产是(磷矿)。(P19) 13.贵州名称的由来是开宝七年(974年)彝族首领普贵以所领(矩州)归顺朝廷,宋太祖敕书:“惟尔贵州,远在要荒……”,使“贵州”名称首次见于文献。(P23) 14.抗战时期贵州作为大后方,一些沿海地区的机关、学校、商号、企业纷纷迁入,使贵州的社会经济出现了短暂繁荣。学校中最有代表性的是浙江大学,其旧址在(湄潭)。(P153)

最新2015年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

地域文化(专)【贵州省情】考试及答案【任务一】 (2015年春) 1. 随唐时期,今贵州之地属黔中道,并设黔州都督府统领各州。为了加强对该地区的统治,实行“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乌江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2. 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2011年贵州煤炭资源储量达488.64亿吨,居全国第(五)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市和毕节市。 3. 贵州北部有(大娄山),是赤水和乌江的分水岭。东北部有(武陵山),乌江和沅江的分水岭,主峰为(梵净山),属于国家级自然保护区。 4. 截至2011年,全省共设9个地级行政单位,包括 6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88个县级行政单位,包括56个县、11个自治县、7个县级市、13个市辖区、1个特区。一般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托相应的地级市代管。 5. 2005年后贵州为了使全省人民生活水平总体上实现由温饱到总体小康再到全面小康的历史性跨越,形成了经济社会发展的“五大总体战略”,即环境立省战略、科教兴省战略、人才强省战略、开放带动战略、创新发展战略。 6. 贵州日照在空间分布上表现为(西部多;东部少),最少的在北部大娄山区。在时间分布上,日照时数(夏季)最多,春季次之,冬季最少。 7. 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8. 乌江干流是长江上游右岸的最大支流,发源于贵州威宁县盐仓镇的香炉山,境内长889千米,是贵州(最大)的河流。乌江水系的水量和(水力资源)都十分丰富,具梯级开发的有利条件。 9. 贵州的(黄果树瀑布)景区和(龙宫)风景名胜区为国家5A级旅游景区。 10.中共贵州省十届十次全会提出的“十二五”时期“加速发展、加快转型、推动跨越”的主基调,重点实施(“ 工业强省”)和(“城镇化带动”)两大战略,同步推进工业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奋力后发赶超,贵州的发展必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推进而实现历史性的跨越。

贵州省情简答题

简述贵州的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 答:地貌特点对发展的特殊影响。从有利方面看:一是多种土地类型与多种气候型组合在一起,有利于多种生物的繁衍生长,因此,贵州的生物资源比较丰富。二是能源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组合态势良好,开发前景广阔。三是多种矿产资源与煤水结合、水火互济的能源优势组合在一起,形成了高能耗的原材料开发体系。从不利方面看:一是自然生态比较脆弱。二是可耕地资源数量少,耕地质量不高,水资源不配套。三是崇山峻岭,河谷深切,极不利于交通运输和邮电通信事业的发展。 试述贵州的自然旅游资源特点。 答:1、原生性,受到破坏的程度较小;因为贵州开放较晚,开发程度较小,所以很多景区还处于比较原始的状态。2、配套设施基本跟进,比如说黄果树有大扶梯,梵净山有索道等等,在大的景区里基本都有观光车,景区的道路还算可以;3、和民族风情景区错杂在一起,便于一起开发。比如说黄果树有天龙屯堡,荔波有瑶族村寨、苗寨。 为什么说明代是贵州历史发展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答:明代是贵州历史上发展的一个重要的里程碑。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行政省的建立。朱元璋统一中国以后,为了保持局势的稳定,仍然用元代的行省制度,但是削弱的地方的权力,集权于中央。 (2)开发进程加快。大兴屯田,移民实边,寓兵于农,注重发展交通。明代在原有的基础上,对出省驿道干线加以拓宽和改造,增加驿站,是驿道有了较大的发展。此外,在手工业和矿业方面,开设了很多局所。在城镇建设和文化方面也有了较大的发展。 (3)社会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革。原有的生产关系被打破。地主经济飞速发展。 (4)大规模的进行改土设流贵州原先是土司统治区。从永乐十一年起,便开始进行大规模的改土设流。后来又不断的扩大流官的统治区域。 简述“三线建设”对贵州经济社会发展的影响? 答: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贵州成为法国的传教区,教会和外国传教士以征服者的姿态自居,藐视官府,欺压百姓,霸占田土,唆使不良分子挑起事端,激起了贵州人民一连串的“反洋教”斗争,先后发生了震惊全国的“青岩教案”、“开州教案”和“遵义教案”。青岩教案不仅是贵州历史上的第一次教案,也是全国“反洋教”斗争的先声。在其影响下出现了四川的酉阳教案和安徽的安庆教案等。虽然“三大教案”最终因清政府的无能而遭查办,但它震惊了全国,也使贵州的社会产生了极大的震动,对唤醒各族人民反帝反封建的觉悟起到了重要作用。 试述贵州实现西部大开发目标和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性跨越所取得的阶段性成果。 答:1)以交通为重点的基础设施建设取得突破性进展。“一横一纵四联线”公路主骨架加快形成,基本实现了各市(州、地)政府所在城市与省会城市的高速或高等级公路连接。在公路方面,实现了县县通油路,乡乡通公路;在铁路方面,株六复线、内昆铁路贵州段等已建成通车;在航空方面,铜仁、安顺、兴义、黎平机场先后通航;水路建和通信、城镇基础设施、水利设施等建设步伐不断加快;农村供电情况得到极大改善。 2)以“西电东送”为重点的能源建设实现跨越式发展。贵州是西部大开发“西电东送”工程的重点。第一批“四水四火”电源项目陆续建成投产,第二批“四水八火”电源项目建设全面启动,省内主干输配电工程与华南电网及周边省市区联网,“西电东送”格局基本形成。2006年末,全省电力装机容量突破2000万千瓦,其中,贵州电网统调装机容量达到万千瓦。 3)以退耕还林为重点的生态建设成效明显。相继实施了天然林资源保护、退耕还林、防护林体系建设、石漠化治理、野生动植物保护与自然保护区建设,为建设长江和珠江上游生态屏障奠定了基础。2006年全省自然保护区达到130个,比2000年增加58个,自然保护区面积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比重为%。以沼气为纽带的生态农业生产技术得到大力推广。

贵州省情作业

贵州省情作业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 )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 B )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 B )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 7、(B )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 D )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 A、43、55% B、9.38% C、26.68% D、3.6% 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贵州黔西观音洞 D、旧石器文化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 )为重点。 A、工业 B、商业 C、服务业 D、农业 三、多项选择题 1、认识贵州省情的目的意义是(ABC ) A、是实行科学决策的需要 B、是培养各级干部和教育各簇人民的需要 C、是实行对内对外开放的需要 D、是行政区划的需要 2、贵州除了(ACD )以外,均为石灰岩等酸质岩石发育的喀斯特地貌。 A、赤水 B、黄平 C、雷山 D、榕江 3、贵州省主要的气候灾害有(ABCD )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参考答案 一、填空题: 1、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重庆)相连,西与(云南)接壤,南与(广西)毗邻。 2、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3、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发育地貌出露面积占总面积的(61.9 )%。 4、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南部的(高原山地),平均海拔(1000 )米左右。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可分为三级阶梯,自中部向(北东南)三面倾斜,第一级阶梯平均海拔(1500)米以上,第三级阶梯平均海拔( 800 )米以下。 5、贵州最高地区是西部(威宁),平均海拔( 2166 )米;最低地区是东部(玉屏),平均海拔( 541 )米;最高处是赫章(韭菜坪),海拔( 2901 )米;最低处是(东南部黎平水口河),海拔( 148 )米。 6、贵州气候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年平均气温( 15 )℃左右。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铜仁),最高达( 42。5 )oC;极端最低气温出现在威宁,最低达( --15。3 )oC。年降水量( 850--1600 )毫米左右,雨水最多的地区分别是(苗岭西段)南坡的晴隆、丹寨和(武陵山的)东南坡,雨量最少的是(赫章)。 7、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乌江)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红水河)水系和(北盘江)水系。 8、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 176167)平方千米,其中山地和丘陵占( 92。5)% 。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9、贵州森林覆资源丰富。分布以(黔东南)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山地草地资源也较多。草山草坡最多的是(黔南和黔东南),最少的是(贵阳和六盘水)。 10、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全省煤炭资源总量超过( 2400 )亿吨,保有储量居全国( 5 )。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六盘水和毕节)。 11、贵州河网密度大,河流坡度陡,天然落差大,产水模数高,水能资源十分丰富。水能总蕴藏量居全国(第六位)。按单位土地面积占有量计算居全国(第五位)。 12、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13、贵州随唐时期的“土流并治”,表现为乌江以北实行(经制州),以南实行(羁縻州)。西部则接受中央王朝封号,成为(藩国)。 14、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充实)(巩固)(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 15、1964-1978年贵州成为全国三线建设的重点地区,国家投资近百亿元建成了(航空)、(航天)和(电子)三大国防科技工业基地。 16、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4年12月31日共设了( 4 )个地级市、( 3 )个自治州、( 2 )个地区、和( 88)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17、人口的自然构成是依人口的生理属性来划分的,主要有(性别)和(年龄)。 18、贵州省2003年末总人口为( 3869。66 )万人,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率分别比上年下降2.05和1.71个千分点,实现了中共贵州省委关于人口出生率和自然增长逐年下降0.5个千分点以上的要求。 19、到2004年,贵州省人口达到( 3903。7 )万。人口密度为(221。7)人/平方千米。 20、国际上一般将( 65 )岁及以上人口称为老年人口或老龄人口,一个国家的老龄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或超过( 10% ),成为该国家进入老龄化社会的主要标志之一。 21、民族是指人们在历史上形成的一个有(共同语言)、(共同地域)、(共同经济生活)以及表现于共同文化上的共同心理素质的稳定的共同体。 22、第五次人口普查时,贵州省共有56个民族成分。世居民族包括汉、苗、布依、(侗族)、土家、彝、(仡佬)、(水)、白、回、(壮)、蒙古、畲、瑶、毛南、仫佬、满、羌等18个民族。全省总人口中,少数民族占( 37。85 )%。少数民族中人数最多的是(苗)。 23、贵州在建立民族民主政府的基础上,逐步实现民族区域,目前实行区域自治的民族有苗、布依、侗、(土家)、彝、(仡佬)、(水)、回8个民族。全省共有( 3 )个自治州、( 11 )个自治县和(253 )个民族乡,覆盖面积占全省总面积的( 55。5 )%。 24、贵州实行民族区域自治,现在已建立的自治州是(黔东南苗族侗族自治州)、(黔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 25、贵州经济发展水平显著提高,产业结构按三次产业的排序在1999年实现了由(二一三)向(二三一)的历史性转变。 26、贵州农村和农业经济发展首先是在农村全面推行以(包干到户)为主要形式的家庭承包经营责任制,不断深化农村经济体制改革。 27、贵州的生产力布局各具特色,贵阳市以(高新技术产业)、(航空航天工业)、汽车、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食品、医药、电力、轻纺等为主,是(黔中)产业带的核心;遵义市以(航天)、电力、煤炭、(冶金)、有色金属、化工、烟草、医药等为主,是(名酒)之乡;六盘水市以(煤炭)、电力、(钢铁)、水泥等为主,是中国南方重要的(煤炭)生产基地;毕节地区以煤炭、(电力)、(化工)、有色金属、轻工、烟草等为主,是贵州工业发展(较快)地区。

贵州省省情及试题库

贵州省省情及试题库 地理地貌 贵州省位于中国大西南东部,是一个山川秀丽、气候宜人、资源富集、民族众多的内陆山区省份,介于东经103°36′~109°35′、北纬24°37′~29°13′之间,东靠湖南,南邻广西,西毗云南,北连四川和重庆,东西长约595千米,南北相距约509千米。全省国土总面积17.6万平方千米,占全国总面积的1.84%,居全国第十六位。省会贵阳市距重庆长江口岸300多千米,距广西北海直距约500千米。贵州地貌属于中国西部高原山地,通称贵州高原,境内地势西高东低,向北、东、南三面倾斜,平均海拔1100米左右。贵州高原山地居多,素有“八山一水一分田”之说。全省地貌可概括分为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其中92.5%的面积为山地和丘陵。境内岩溶地貌发育非常典型,分布范围广泛,喀斯特(出露)面积10.91万平方千米,占全省国土总面积的61.9 %,且形态类型齐全,地域分异明显,构成一种特殊的岩溶生态系统,是世界喀斯特地貌发育最典型的地区之一。 气候 贵州属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区,气候温暖湿润,冬无严寒,夏无酷暑,大部分地区气温在15℃左右,月平均气温的最高值出现在7月份,最低值出现在1月份。7月平均气温一般是22℃~25℃,为典型夏凉地区。1月平均气温为3~6℃,比其他同纬度地区暖和。年均降水量在1100~1300mm之间,多集中在夏季。分布趋势是南部多于北部,东部多于西部。全省有三个多雨区和三个少雨区。三个多雨区分别位于省之西南部、东北部和东南部。其中西南部的晴隆县,年均降雨量达1588mm,是全省最多雨量中心。三个少雨区分别在威宁、赫章县和毕节一带,各少雨区的年降水量在850~1100mm之间。日照时数在1200~1400小时之间,地区分布特点是西多东少,年日照时数比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地区少三分之一以上,是全国日照最少的地区之一。年相对湿度高达82%,而且不同季节之间的变幅较小,各地湿度值之大以及年内变幅之平稳,是同纬度的我国东部平原地区所少见,气候特点在垂直方向差异较大,立体气候明显,“一山有四季、十里不同天”。 人口和民族 2004年末,贵州总人口3903.70万人,占全国总人口的3.003%。在全省总人口中,市镇人口占24%;乡村人口占76%;农业人口约占85%;非农业人口约占15%。贵州是一个多民族的省份。全省有49个民族成份,少数民族成份个数仅次于云南和新疆,居全国第三位。世居少数民族有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白族、瑶族、壮族、毛南族、蒙古族、仫佬族、羌族、满族等17个。人口超过10万人的少数民族有9个:苗族、布依族、侗族、土家族、彝族、仡佬族、水族、回族和白族。少数民族人口占全省总人口的38.1%。其中苗族人口占全国苗族人口的49.8%,布依族人口占全国布依族总人口的97.3%,侗族人口占全国侗族总人口的55.7%,水族人口占全国水族总人口的93.2%。贵州少数民族人口占全国少数民族人口数的比重为12.4%。 行政区划 全省现辖贵阳、六盘水、遵义、安顺4个地级市和黔东南、黔西南、黔南3个自治州以及毕节、铜仁2个地区,共有56个县、 11个自治县、9个县级市、10个市辖区、2个特区和697个镇、760个乡(其中含253 个民族乡)、82个街道办事处。省会为贵阳市。 贵州省地州市县名称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贵州省情作业及答案 作业一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历史、现状和发展规律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动态系统。 2、贵州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喀斯特地貌发育)的浅内陆山区。 3、贵州的气候温暖湿润,属于(亚热带湿润季风气候)类型。 4、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长江)和(珠江)两大流域。 5、贵州省土地总面积为(176167)平方千米。在各类土壤中,(黄壤)面积最大。 6、贵州的史前文化是以(观音洞文化)为代表的。 7、为了扭转"大跃进"造成的被动局面,从1961年开始,贵州贯彻中央的"(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全面调整国民经济。8、贵州的行政区划截止2003年12月31日共设了(4 )个地级市、(3 )个自治州、(2)个地区、和(87)个县(市、自治县、区、特区)。 二、单项选择题 1、从面上看,全省最高处是(A)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2、贵州从面上看,全省最低处是:(B)

A、赫章 B、玉屏 C、威宁 D、黎平 3、贵州从点上看,全省最低处是:(D) A、赫章韭菜坪 B、玉屏 C、威宁 D、黎平水口河出省处 4、贵州最大的河流是:(B) A、綦江 B、乌江 C、南盘江 D、清水江 5、贵州省内危害最大的灾害性气候是(A) A、干旱 B、秋风 C、凌冻 D、冰雹 6、贵州的气候,极端最高气温出现在(D) A赫章 B 玉屏 C 威宁 D 铜仁 7、(B)是贵州自然条件的基本特点。 A、自然生态比较脆弱 B、喀斯特地貌发育 C、高原山地 D、盆地 8、贵州水资源丰富,居全国第(D)位 A、7 B、8 C、9 D、6 9、在贵州省总面积中耕地面积占(C)。 A、43、55% B、9.38% C、26.68% D、3.6% 10、贵州历史上重要的里程碑是在:(C) A、唐朝 B、元朝 C、明朝 D、清朝 11、( C )文化能证明很早就有人类活动在贵州高原。 A、北京周口店 B、山西西侯度 C、贵州黔西观音洞 D、旧石器文化 12、"一五"计划时期,贵州的建设主要以(D)为重点。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练习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练习题

《贵州省情》期末复习练习题 这里所提供的只是一些帮助复习、掌握课程基本知识的题型模式,同学们要以教材为依据全面复习,灵活掌握,学会举一反三,才能完全把握课程考核内容。 一、填空题 1.省情是一个省的自然、地理、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发展等方面历史、现状和()的综合反映,是一个多要素相互联系、相互作用,不断发展变化的()系统。 2.()和()是现阶段贵州的基本省情。 3.()是贵州落后的真正原因。 4.贵州东与湖南交界,北与四川和()相连,西与()接壤,南与()毗邻。 5.贵州平均海拔在1100米左右,是一个海拔较高、纬度较低、()典型发育的山区。 6.贵州的地貌类型主要以高原山地、丘陵和盆地三种基本类型为主。其中92.5%的面积为( )和()。 7.贵州气候属于()

类型,冬无严寒,夏无酷暑,降水丰富。 8.贵州气候的地域性差异常表现在水平距离不远但地形起伏较大的山区,气温随着海拔的升高而(),立体气候特征明显。 9.贵州河流以苗岭为分水岭,分属()和()两大流域,有八大水系。苗岭以北流域,包括牛栏江横江水系、赤水河綦江水系、()水系和沅江水系。苗岭以南流域,包括南盘江水系、()水系、红水河水系和都柳江水系。 10.贵州森林资源丰富,2008年,森林覆盖率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分布以()最多,其次是黔南,最低是六盘水和安顺。 11.贵州成煤地质条件好,煤田分布广、储量大、煤种齐全、煤质较优。根据《2008年中国统计年鉴》资料,贵州煤炭资源基础储量达146.76亿吨,居全国第()位。煤炭资源相对集中分布在()和()。12. 截至2008年,贵州的行政区划共设有()个地级市、()个自治州、()个地区和()个县级单位。省直辖县级市,由省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