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浅谈行政事业单位会计核算基础

[摘要] 我国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以收付实现制为会计核算基础,存在诸多不利之处,需进一步深入财政改革,引入权责发生制。文章通过分析现行收付实现制的弊端,根据工作中遇到的难题,提出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关键词] 行政事业单位;收付实现制;权责发生制

在我国会计核算中,核算基础主要有两种,即收付实现制与权责发生制。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主要采用收付实现制。但近年来,随着财政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入,部门预算、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等改革措施的实施,直接触及到行政事业单位会计的核算基础问题,是继续采用收付实现制还是采用权责发生制,现就此浅谈一下。

一、现行行政事业单位会计以收付实现制为核算基础的弊端

1.无法对复杂多样的新业务进行正确的处理。政府采购和国库集中支付制度的实施,存在采购环节与付款环节相分离的现象,出现了货物已到,发票账单未到、款未付的业务,也出现了货款已一次性支付,但货物尚未到达的业务。在收付实现制下,行政事业单位对未支付货款,但已收到的物资,不登记入账,对仅支付部分款项的物资,也只能按拨款单据中的实际支付金额确认和计量,显然不能对采购业务进行确切地反映。

2.引发不同年度间收支规模的波动。收付实现制下,记录收入、费用的时间是以款项的收到或付出的时间为准,而不考虑收支项目的匹配性。现实是,无论是行政单位还是事业单位都存在着并非每年都发生的费用如固定资产修理费,在修理费发生的年份,支出规模较大,其余年份则没有或发生数额较少的支出,造成各年度的支出规模不一。

3.会计信息缺乏可比性。建立在收付实现制基础上的会计信息,不可比性较大。一是纵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按当期实际收入数和支出数分别确认和计量的,一些应分属不同会计期间的收入和支出项目,由于在本期发生,便作为本期的收入和支出数,从而导致前后会计期间信息的不可比。二是横向不可比。收付实现制是以资金是否实际付出作为确认支出和费用的标准,而不核算资本的损耗。另外,虽然目前大多事业单位采用收付实现制,但有些事业单位已采用权责发生制,如医院。两种会计核算基础所反映的会计信息质量必然不同,也使得各事业单位提供的会计信息不具有可比性。

4.不能客观地反映行政事业单位的结余。按照收付实现制原则,当年的结余就是当年实际发生的收入和支出的差额,据此结余可能会存在两个方面的问题:一是行政事业单位为了实现当年的收支平衡,可能人为决定当年的收入数或支出数,以达到收支平衡的目的,使财务信息缺乏可靠性和一致性。这种收支平衡的背后或多或少地存在着应收未收、应付未付等虚假平衡现象。二是虽然单位账面反映

的结余较大,但同时却存在着大量的预算已安排,却由于资金短缺等原因而暂时未能支出的项目,使得年度结余失真。

二、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必要性

1.能准确反映单位的资产和负债。对跨年度的应付款项,以及拖欠的费用能得到如实反映,更好的加强财务管理。

2 能如实反映单位的业务收支及结余情况。采用权责发生制核算,对于应收未收的收入,应拨入实际未拨入的款项以及应支未支的费用全部登记入账予以反映,这样形成的单位结余将更准确。另外,对于调整上年结余的情况能得到及时的反映,不用单纯的冲减本年收入。

3.能全面反映单位的资金运动全貌。收付实现制核算的是现金的实际收付,所反映出来的会计信息仅是现金的实际流动,而不能反映整个财政资金的真实客观性。采用权责发生制能如实反映资产、负债、收入、支出等会计要素和财政资金运动全貌。

三、关于事业单位采用权责发生制的几点建议

1.制订相应的法律法规。我国在改革会计核算基础时,均通过制订相应的法律措施作为保证,一个健全的法律环境对改革成败至关重要。现行规范事业单位会计的主要有会计法、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事业单位会计准则等,法制还不健全,并且其中的一些规定与权责发生制是相悖的。因此,相关部门必须组织人员制定修改相关法律,为改革提供法律保障,使权责发生制的改革有法可依,这是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前提。

2.采取符合国情的改革方式。在我国现阶段,全面推行以权责发生制为基础的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的条件还不具备,不能采取“一步到位”式的方式地将事业单位会计基础由收付实现制直接转为权责发生制,而应结合我国的现实条件,采取“逐步扩展”式的方式循序渐进地推进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根据实际情况先对部分收支、资产、负债科目采用权责发生制,然后再逐步扩展到其他的事业单位会计科目。

3.加强宣传和教育。在事业单位会计制度改革过程中,必须加大宣传力度,使人们了解到为什么要改革、改革的好处以及怎样改革,使人们充分认识到改革的必要性。同时,财政部门应从实际出发,做好培训计划,积极组织事业单位财务人员学习新的事业单位财务规则、会计准则等,进一步提高财务人员的业务能力,为事业单位权责发生制改革顺利实施提供支持。

相关主题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