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原理及应用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原理及应用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原理及应用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原理及应用

研发部范少春

在电力系统中,电压和频率是衡量电能质量的两个最基本、最重要的指标。而无功补偿技术是电压控制的重要方法之一。

交流电网输出的功率包括两部分:有功功率和无功功率。有功功率是指直接消耗电能,把电能转变为机械能、热能或化学能,利用这部分能量作功。而无功功率则是指为建立交变磁场所需要的电功率,这部分电能并不做功。

1.无功补偿目的

供电部门对电网的期望是安全稳定、输电能力好。工业用户的期望则是提高用户侧电能质量、提高用电效率和降低电能损耗。然而大型电力电子装置、非线性电力电子器件、大型冲击性负载(如轧机、电弧炉等)、铁磁饱和型设备(如变压器、电抗器等)、电弧型设备(各种炼钢电弧炉、交流电弧焊机等)、新能源接入(风电等)等的应用,造成电网的电压波动、闪变,产生大量的谐波,导致功率因数低、三相不平衡等。同步发电机是电力系统中最基本的有功和无功电源(额定功率因数为0.85~0.9,即每发出100kW有功就要发出62~48kvar无功)。输电线路是一个被动的无功电源(主要在超高压电网影响显著)。然而由于无功消耗源的分散性,如果仅仅依靠发电机集中提供无功电源,将造成无功功率的长距离传输,将加大有功损耗和电压降落;因此,国家统一规定了各分散点电压、频率偏移幅度的容许范围,谐波允许范围,功率因数奖惩制度等,使得供电部门和用户需要分散性地配置各类无功补偿装置,如同步调相机、并联电容器、静止无功补偿器等。

1)对电力系统

随着空调负荷的增长,特别是各类电力电子负荷的快速增加,配电网络无功波动变化率越来越大,谐波影响也越来越明显,极大地影响了供电质量。而各类民用、工业设备对供电电压、系统谐波等要求日趋严格,对供电质量的要求越来越高。因此,在配电网中也存在应用SVC装置的客观要求:一是就地补偿各类动态无功负荷变化;二是抑制无功变化引起的电压波动和闪变;三是消除谐波;四是通过分相调节,补偿三相不平衡度。

在高压、超高压输电系统中应用无功补偿装置则着力于提高通道输送容量、增强暂态稳定性、抑制低频振荡、控制电压波动、缓解次同步谐振、改善直流输电系统性能、限制工频过电压等作用。

综合起来说,对电力系统而言,无功补偿有以下五个目的:

A. 保持系统稳定的同时提高输电能力,增加电网的输电容量,抑制电压波动和电压闪变;

B. 改善负荷的相间平衡,在重复出现大负荷或事故情况下提高电力系统的稳定性;

C. 对负荷变化时提供可快速变化调节的无功功率补偿,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

D. 和滤波器并联使用,滤除高次谐波和抑制谐披引起的电网电压畸变;

E. 在长距离输电系统中,阻尼系统振荡,提高阻尼极限,消除系统的功率震荡。

2)对工业用户

对工业用户而言,无功补偿也有以下五个目的:

A. 稳定端点电压(防止电压过高或过低),提高变压器与输电线以及其他电器设备的寿命,抑制电

压波动和闪变,提高用户电能质量;

B. 提高功率因数,降低网损,降低无功损耗,节省电费开支;

C. 消除谐波污染,提高系统安全系数,延长设备寿命,减少设备运维费用;

D. 降低异步机启动、电弧炉运行等对本地电网的冲击,提高系统安全性;

E. 降低电压不平衡度、减少负序干扰。

2.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原理与特点

无功补偿技术的可分为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和静止型动态无功补偿器(SVC)。

传统无功补偿装置包括同步调相机、固定电容器或固定电抗器等。同步调相机经常运行在过励状态,励磁电流较大,损耗也比较大,发热比较严重,容量较大的同步调相机常采用氢气冷却。传统无功补偿装置由于响应速度慢、调节性能差、运行维护和管理不便、长年运行损耗过大、自动监控跟踪性能差以及对整个电网的技术效益和经济效益都偏低等,并且国产电容器质量的上升及电力电子器件的成熟应用,传统无功补偿方式现已逐渐退出历史舞台。据统计,上世纪80年代初调相机安装比重(调相机/(调相机+电容器))为20%左右,到80年代后期已降至10%左右。

SVC是由电容器和电抗器组合而成的补偿设备,由于其各分组的电抗器和/或电容器能快速、连续地调节无功输出,故而是一种静止的、动态的无功补偿装置。自上世纪70年代兴起以来,随着电力电子技术的极大进步,SVC已经称为一种十分成熟的柔性交流输电系统(Flexible AC Transmission System, FACTS)装置,不但被用于动态无功和电压调节,还可获得诸如提高系统阻尼、增强电网稳定性等其它效益。磁阀式可控电抗器属于SVC中的一类,是一种基于晶闸管控制的静止的、动态的、快速的无功补偿设备。

2.1.基本原理

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简称磁控电抗器(MCR),是基于磁放大器原理来工作的,它是一种交直流同时磁化的可控其饱和度的铁芯电抗器,工作时,可以用极小的直流功率(约为电抗器额定功率的0.1%~0.5%)来改变控制铁芯的工作点(即铁芯的饱和度或者说改变铁芯的导磁率μ),来改变其感抗值,从而达到调节电抗电流的大小并平滑调节无功功率的目的。其突出的优点是:稳定、可靠、体积小、成本较低、控制灵活、维护管理简便。

图 1 磁控电抗器的原理示意图及工作时的磁化曲线

图 2 磁控电抗器工作原理图

如上图所示,磁控电抗器的主铁心分裂为两半(即铁心1和铁心2),截面积为A,每一半铁心截面积具有减小的一段,四个匝数为N/2的线圈分别对称地绕在两个半铁心柱上(半铁心柱上的线圈总匝数为N),每一半铁心柱的上下两绕组各有一抽头比为δ=N2/N的抽头,它们之间接有晶闸管K1(K2),不同铁心上的上下两个绕组交叉连接后,并联至电网电源,续流二极管则横跨在交叉端点上。在整个容量调节范围内,只有小面积段的磁路饱和,其余段均处于未饱和的线性状态,通过改变小截面段磁路的饱和程度来改变电抗器的容量。MCR制造工艺简单,结构稳定,对于提高电网的输电能力、调整电网电压、补偿无功功率以及限制过电压都有非常大的应用潜力。

图 3 MCR电路结构图

由上图可以看出,若K1、K2不导通,根据绕组结构的对称性可知,MCR相当于一个空载变压器。假设电源e处于正半周,晶闸管K1承受正向电压,K2承受反向电压。若K1被触发导通(即a、b两点等电位),电源e经变比为δ的线圈自耦变压后由匝数为N2的线圈向电路提供直流控制电压(δEm sinω

t)和电流iy′、iy′′。不难得出K1导通时的等效电路如下图(a)所示。同理,若K2在电源的负半周导通(即c、d两点等电位),则可以得出如下图(b)所示的等效电路。

图 4 晶闸管导通的等效电路图

由图可见,K2导通所产生的控制电流iy′和iy′′的方向与K1导通时所产生的一致,也就是说在电源的一个工频周期内,晶闸管K1、K2的轮流导通起了全波整流的作用,二极管起着续流作用。改变

K1、K2的触发角便可改变控制电流的大小,从而改变电抗器铁心的饱和度,以平滑连续地调节电抗器的容量。

2.2.与传统可控饱和电抗器的比较

显然,MCR的工作绕组与控制绕组合并为一个,有利于减少损耗,简化结构。综上所述,可以归纳出MCR的结构特点,并指出与传统可控饱和电抗器的异同:

(1)基本工作原理都是利用直流控制电流控制铁心的饱和度来平滑连续调节电抗器容量的。

(2)可控饱和电抗器需单独的直流控制电源,而MCR则利用电网电压本身经绕组自耦变压后由晶闸管整流获得,不需外加激磁电源。控制电流不同的获取形式将导致伏安特性很大的差异,前者的伏安特性具有明显的非线性特征,后者则近似线性。

(3)可控饱和电抗器工作绕组和控制绕组是分开的,而MCR将工作绕组和控制绕组有机地结合在一起,有利于减少损耗,简化结构。

(4)MCR铁心面积具有减小的一段,在电抗器整个工作范围内,只有小截面段磁路饱和,其余段均处于未饱和线性状态,相当于一个磁阀,故有“磁阀”之说。

2.3.M CR的特点

与其他SVC装置相比,MCR型SVC具有以下特点:

(1)MCR运行可靠,结构简单,维护工作量相当小(在TCR中控制空心电抗器的阀串须由多对反并联的晶闸管串联组成,而MCR只需一对晶闸管即可完成无功控制)。有资料统计,有40多套MCR 已运行了20多年,无一台被更换过,因为MCR是封闭式系统,能免受电动力的损害;TCR是开放式系统,需专业人员维护、检修和操作,其寿命一般为10年左右。

(2)MCR的过电压极限为额定电压的2.3倍;而TCR为1.8倍。

(3)同样不使用滤波装置的情况下,MCR的波形畸变系数为3%;TCR为5%。

(4)MCR占地面积及其体积都远小于TCR。

(5)MCR磁路封闭,漏磁小,不需电磁屏蔽;而TCR是开放式磁路,必须进行电磁屏蔽。

(6)MCR的运行损耗约为TCR的一半,空载损耗为0.05kW/kVar,额定功率下损耗为0.5

kW/kVar,是TCR相应损耗的一半。

(7)MCR的响应时间可设计成与TCR相同即0.02秒,响应时间与成本有关,若为0.02秒,则两者价格相当,但对于很多场合(电网)对响应时间没有严格要求,若响应时间为1秒,则MCR的价格只有TCR的一半。

(8)MCR的安装、运行、维护费用约为TCR的一半。

(9)TCR直挂电网的电压等级最高是35KV,若要用于再高的电压等级,就要采用升压变压器了,而MCR可以直挂35KV、110KV、220KV、500KV、750KV。

(10) MCR产生的噪声比TCR大,动特性比TCR稍差。

3.磁阀式可控电抗器的应用

世界上第一台MCR(6.6kV、100Mvar)于1955年在英国研制成功,并投入运行。1986年原苏联科学家提出的MCR新的设计理论,使MCR的综合性能得以大大改善。近年来,由于磁性材料制造水平及其性能的迅速提高和控制理论的不断完善,再加上MCR的成本低、性能好、运行可靠、维护简便,受到了各国政府和电力部门的高度重视,成为高压和超高压可控补偿的首选设备。俄罗斯于上世纪90年代研制出500kVMCR并成功投入运行。近年来,受到我国各级领导的重视,发展迅速。我国国家电网公司舒副总经理曾专门召开会议,听取有关部门、研究系统和厂商关于MCR研制情况汇报,指出要总结经验、大胆创新、运行好高压超高压MCR,并做好750kV和1000kV超高压MCR的论证和研究工作。

在电力、冶金、煤炭、矿山、电气化铁道等输配电系统,通过MCR快速自动调整无功量,使系统功率因数从0.7左右提高到0.95以上,具有重大的节能作用。由于我国大部分能耗集中在电力、钢铁、有色金属、电气化铁道、煤炭、矿山、建材等行业中,在上述行业中推广应用无功补偿是实现工业节能的有效手段。通过装设无功补偿,减少因功率因数过低带来的罚款,甚至因高功率因数可获得奖励,是推动工业企业应用无功补偿装置的重要经济因素。

3.1.电力行业输变电

电力系统中使用MCR 可有效降低线路无功损耗,使电网传输效率提高 30%以上。

全球电力目前正在趋向大功率电网互联,长距离输电,高能量消耗,同时也迫使输配电系统不得不更加有效,MCR可以明显提高电力系统输配电性能:包括稳定系统电压、减少传输损耗、增加传输动力、使现有电网发挥最大功率、远距离电力传输、提高瞬变稳态极限、增加小干扰下的阻尼、增强电压控制及稳定性、缓冲功率振荡等。2007年4月11日,由特变电工沈阳变压器厂历经两年研制的500kV可控并联电抗器励磁及控制系统在完成各项试验后,顺利装车出厂。并于当年10月9日在国家电网湖北荆州江陵换流站一次投运成功,这是我国自主研发的第一组(三台)500kV输电系统用自动联续调节磁控式可控电抗器。这种高技术的MCR的投运,将有力的推动我国超高压柔性输变电技术的发展。

使用MCR+FC替代或升级城市二级变电站原有MSC或者FC方式,实现无功快速、精确的无级补偿。

3.2.风电行业

风电场是应用现代技术对风能资源进行大规模开发利用的一个创举。目前世界上发达国家的风力发电已投入了商品化生产阶段,有些已成为电力生产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例如,美国加州的一个风电场总装机容量达134×106kW,是乌鲁木齐市电网总容量的二倍。新疆风能公司达坂城风电场并网风力机总装机容量为2050kW,自1989年10月正式并网发电到1990年6月共向电网输送电量370×106kW·h,

单机平均运行小时数已达4500小时,预计全年可向电网送电470×106kW·h,运行达6000多小时。风电场的经济效益也已引起人们的重视,美国与丹麦合资兴建的风力发电场不仅比水电、核电建设周期短,投资回收快,而且发电成本也与油电、核电不相上下(1987年美国风力发电场的发电成本仅为7~8美分/kW·h)。这些事实无一不向人们说明风电场与电力系统联网运行可以充分利用自然界的可再生能源,为人类提供更多的电力。

然而,风资源的不确定性和风电机组本身的运行特性使风电机组的输出功率是波动的,可能影响电网的电能质量,如电压偏差、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以及周期性电压脉动等。电压波动和闪变是风力发电对电网电能质量的主要负面影响。将MCR安装在风电场的出口,根据风电场接入点的电压偏差量来控制MCR补偿的无功功率,能够稳定风电场节点电压,降低风电功率波动对电网电压的影响。

3.3.电气化铁路牵引变电站

对于三相对称的电力系统供电来说,电气化铁路牵引负荷具有非线性、不对称和冲击性等特点,将产生三相不平衡的谐波电流和基波负序电流注入系统,对电网的影响主要体现在对电能质量的影响上包括负序电流、谐波电流、功率因素偏低、电压波动、电磁兼容等问题。

根据国家有关标准必须对此类负荷接入电网后所产生的谐波、负序、电压闪变等进行分析论证。如不能满足国家标准所规定的允许值,则必须采取补偿措施。

1)MCR解决的电气化铁路无功补偿问题

MCR是电气化铁路无功补偿的主要设备,主要用于解决:

A. 消除无功倒送,提高功率因数;

B. 抑制高次谐波;

C. 降低电压不平衡度、减少负序干扰;

D. 减少机车所引起的电流冲击、电压波动,优化电能质量,提高运输能力。

2)MCR在电气化铁道中的应用方式

MCR在27.5kV牵引变电站的应用可采用MCR+FC的方式。在牵引母线上投入固定电容器(可构成3次、5次滤波器)与可控电抗器。电容器产生超前无功电流,电抗器产生滞后无功电流,以调节电抗器电感量来改变电抗电流。根据牵引负荷无功功率的大小,自动调节可控电抗器的电感量,便可控制变电站的综合无功和功率因数。优点是无功补偿无级自动调节,控制简单,可靠性极高,占地少,成本低。适合于所有牵引变电站,但对空载率高的线路不是非常有利。

3.4.冶金行业

在冶金行业中通过应用MCR,可将功率因数从0.7提高到0.95 以上,避免了电力部门对低功率因数用电企业的罚款,同时稳定电压,节约电能损耗。一般钢铁企业一年左右即可回收投资成本,效益非常明显,在冶金行业的应用增长很快。

MCR 对轧机等非线性负荷产生的电压波动和闪变、谐波电流以及功率因数等一系列电能质量问题都有良好的改善作用。轧机及其他工业对称负载在工作中所产生的无功冲击会对电网造成如下影响:

A. 引起电网电压降低及电压波动,严重时使电气设备不能正常工作,降低了生产效率,使功率因数降低。

B. 负载的传动设置中会产生有害高次谐波,主要是以5、7、11、13次为代表的奇次谐波及旁频,会使电网电压产生严重畸变。

磁光隔离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磁光隔离器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立项+批地+贷款) 编制单位:北京中投信德国际信息咨询有限公司编制时间:二〇二〇年一月 咨询师:高建

目录

专家答疑: 一、可研报告定义: 可行性研究报告,简称可研报告,是在制订生产、基建、科研计划的前期,通过全面的调查研究,分析论证某个建设或改造工程、某种科学研究、某项商务活动切实可行而提出的一种书面材料。 可行性研究报告主要是通过对项目的主要内容和配套条件,如市场需求、资源供应、建设规模、工艺路线、设备选型、环境影响、资金筹措、盈利能力等,从技术、经济、工程等方面进行调查研究和分析比较,并对项目建成以后可能取得的财务、经济效益及社会影响进行预测,从而提出该项目是否值得投资和如何进行建设的咨询意见,为项目决策提供依据的一种综合性分析方法。可行性研究具有预见性、公正性、可靠性、科学性的特点。 一般来说,可行性研究是以市场供需为立足点,以资源投入为限度,以科学方法为手段,以一系列评价指标为结果,它通常处理两方面的问题:一是确定项目在技术上能否实施,二是如何才能取得最佳效益。 二、可行性研究报告的用途 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是项目实施主体为了实施某项经济活动需要委托专业研究机构编撰的重要文件,其主要体现在如下几个方面作用: 1. 用于向投资主管部门备案、行政审批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根据《国务院关于投资体制改革的决定》国发(2004)20号的规定,我国对不使用政府投资的项目实行核准和备案两种批复方式,其中核准项目向政府部门提交项目申请报告,备案项目一般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同时,根据《国务院对确需保留的行政审批项目设定行政许可的决定》,对某些项目仍旧保留行政审批权,投资主体仍需向审批部门提交项目可行性研究报告。 2. 用于向金融机构贷款的可行性研究报告 我国的商业银行、国家开发银行和进出口银行等以及其他境内外的各类金融机构在接受项目建设贷款时,会对贷款项目进行全面、细致的分析平谷,银行等金融机构只有在确认项目具有偿还贷款能

电磁阀工作原理

电磁阀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压,气动。电磁阀用于控制液压流动方向,工厂的机械装置一般都由液压钢控制,所以就会用到电磁阀。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的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间是阀,两面是两块电磁铁,哪面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就会被吸引到哪边,通过控制阀体的移动来档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进油孔是常开的,液压油就会进入不同的排油管,然后通过油的压力来推动油刚的活塞,活塞又带动活塞杆,活塞竿带动机械装置动。这样通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就控制了机械运动。 上面说得是电磁阀的普通原理 实际上,根据流过介质的温度,压力等情况,比如管道有压力和自流状态无压力。电磁阀的工作原理是不同的。 比如在自流状态下需要零压启动的,就是通电后,线圈整个把闸体吸起来。 而有压力状态的电磁阀,则是线圈通电后吸出插在闸体上的一个销子,用流体自身的压力把闸体顶起来。 这两种方式的不同之处是,自流状态的电磁阀,因为线圈要吸起整个闸体,所以体积较大而带压状态的电磁阀,只需要吸起销子,所以体积可以做的比较小。 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 特点:在真空、负压、零压时能正常工作,但通径一般不超过25mm。 分布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它是一种直动和先导式相结合的原理,当入口与出口没有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直接把先导小阀和主阀关闭件依次向上提起,阀门打开。当入口与出口达到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先导小阀,主阀下腔压力上升,上腔压力下降,从而利用压差把主阀向上推开;断电时,先导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使阀门关闭。 特点:在零压差或真空、高压时亦能可*动作,但功率较大,要求必须水平安装。 先导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打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打开;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迅速腔室在关阀件周围形成下低上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关闭阀门。 特点:流体压力范围上限较高,可任意安装(需定制)但必须满足流体压差条件。 二位二通电磁阀由阀体和电磁线圈两部分组成,是自带桥式整流电路,并带过电压、过电流安全保护的直动式结构. 电磁阀线圈不通电。此时,电磁阀铁芯在回复弹簧的作用下靠在双管端,关闭双管端出口,单管端出口处于开启状态,制冷剂从电磁阀单管端出口管流向冷藏室蒸发器、冷冻室蒸发器流回压缩机,实现制冷循环。

背压阀工作原理

背压阀工作原理 背压阀其作用主要是使回油管路保持一定压力,使执行机构动作平稳,还有用在中位卸荷的电液换向阀的回油路上,一般溢流阀,单向阀,顺序阀等可以用作背压阀

一、概述 计量泵等容积泵在低系统压力下工作时,都会出现过量输送。为防止类似问题,必须在 计量泵的进出口至少0.7Bar的背压。通过在计量泵出口管道中安装背压阀就能达到目

的。 二、主要功能 1. 为背压阀两端管路提供压力差 2. 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系统中可作为安全阀使用。 3. 和脉动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小水锤对系统的危害,减小流速波动的峰值,保护管路、弯头、接头不受压力波动的冲击。 4. 为计量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改善泵的工作性能。 三、工作原理 背压阀是通过弹簧的弹力来工作的。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小时,膜片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堵塞管路;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大时,膜片压缩弹簧,管路接通,液体通过背压阀。 四、背压阀的使用 在出口管路中,背压阀应和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用脉动阻尼器吸收泵和背压阀之间的流量峰值。没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随着每次泵冲程的进行而快速打开和关闭。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在半开和半关的位置上振荡,因而脉动阻尼器可以减少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对于大流量的泵,且出口管路长而细,背压阀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加注点,以减小虹吸的趋势。 当输送含有悬浮状固体的介质,在背压阀入口端应安装带管堵的三通(或四通),使管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洗。 背压阀只是一种管路元件,只有与其它管路元件(如脉动阻尼器、安全阀、止回阀、截止阀)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五、选型指南 管路通径有DN6、8、10、15、20、25、32、40、50、65、80、100十二个型号。 入口端压力有0.3MPa与1.0MPa两个系列,进出口端压力差可以通过调节弹簧长度调节。 材质有PVC(P)、SS304/316不锈钢(S)、碳钢(A) 进出口联接方式提供内螺纹、法兰、软管接头三种方式供选择。 基于公司先前的经验,可获得的专业信息及用户提供的工艺信息,我公司将向用户推荐物料接触部件材质,由用户决定材料的选用。广州拓跃环保设备有限公司不承担由于磨损或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及损坏部件或产品的保修。 六、注意事项 1、避免与系统发生共振。 2、与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时,脉动阻尼器应安在泵与背压阀间,以吸收泵与背压阀间的流量峰值。减缓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3、室外使用应加防护棚或防护罩。 4、对背压阀进行任何维护以前,应停止运转设备,释放压力,关闭背压阀与系统相联的阀门,同时确认脉动阻尼器内没有压力。维修时注意防止被输送液体伤害人体。 5、若背压阀进出口接反,背压将会成倍增加,给系统带来危害并可能发生危险。 6、运转中发现背压阀发生故障应及时切断电源。 7、若有疑问,请与我公司联系。 警告:对背压阀进行任何维护以前,应停止运转设备,释放压力,关闭背压阀与系统相联的阀门,同时确认脉动阻尼器内没有压力。维修时注意防止被输送液体伤害人体。

单控电磁阀和双控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单控电磁阀和双控电磁阀的工作原理在气路(或液路)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 气气源)、1个出气孔(提供给目标设备气源)、1个排气孔(一般安装一个消声器,如果不怕噪音的话也可以不装。两位五通电磁阀具有1 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 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 个反动作出气孔 (分别提供给目标设备的一正一反动作的气源)、1 个正动作排气孔和 1 个反动作排气孔(安装消声器)。对于小型自动控制设备,气管一般选用8~12mm勺工业胶气管。电磁阀一般选用日本SMC高档一点,不过是 小日本的产品)、台湾亚德客(实惠,质量也不错)或其它国产品牌等等。在电气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一般为单电控(即单线圈),两位五通电磁阀一般为双电控(即双线圈)。线圈电压等级一般采用DC24V AC220V等。两位三通电磁阀分为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常闭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断勺,常开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通 勺。常闭型两位三通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接通,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断开,这相当于“点动”。常开型两位三通单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断开,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接通,这也是“点动”。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勺,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勺,将

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 位五通 双电控电磁阀的这种特性,在设计机电控制回路或编制PLC程序的时候,可以让电磁阀线圈动作1~2秒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保护电磁阀线圈不容易损坏。 A单电控原理图 单电磁阀是通过控制电磁线圈的电流通断以及弹簧作用,来控制阀芯的运动,达到控制阀的开闭! 0电拧比动式电緻阀的动作嫌理H 动作示意图右侧的线圈得电,左侧弹簧压缩 基于两

电磁阀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实用版

YF-ED-J1849 可按资料类型定义编号 电磁阀原理及使用注意事 项实用版 In Order To Ensure The Effective And Safe Operation Of The Department Work Or Production, Relevant Personnel Shall Follow The Procedures In Handling Business Or Operating Equipment. (示范文稿) 二零XX年XX月XX日

电磁阀原理及使用注意事项实用 版 提示:该管理制度文档适合使用于工作中为保证本部门的工作或生产能够有效、安全、稳定地运转而制定的,相关人员在办理业务或操作设备时必须遵循的程序或步骤。下载后可以对文件进行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调整使用。 1.电磁阀从原理上分为三大类: 1)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 闭件从阀座上提起,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 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 闭。 特点:在真空、负压、零压时能正常工 作,但通径一般不超过25mm。 2)分布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它是一种直动和先导式相结合的原

理,当入口与出口没有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直接把先导小阀和主阀关闭件依次向上提起,阀门打开。当入口与出口达到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先导小阀,主阀下腔压力上升,上腔压力下降,从而利用压差把主阀向上推开;断电时,先导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使阀门关闭。 特点:在零压差或真空、高压时亦能可*动作,但功率较大,要求必须水平安装。 3)先导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打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打开;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迅速腔室在关阀件周围形成下

信号隔离器原理及应用

信号隔离器原理及应用 在工业生产过程中,生成过程的监视和控制中要用到各种各样的仪器仪表,会产生各种各样的信号:既有微弱的毫伏级的小信号,又有数十伏的大信号,甚至还有高达数千伏和数百安培的强信号;既有直流低频信号,也有高频或脉冲尖峰信号;而这些信号都要经过互相传递和输送的过程,因此如何保证这些信号,特别是模拟信号在传输过程中不失真将成为系统调试中必须解决的问题。 具体地说,只有当控制装置和分布在现场的传感器和执行器之间的模拟信号传输无故障并且不失真时,才能保证过程控制安全可靠。尤其是小功率的模拟信号在干扰大的工业环境中传输时受各种外部干扰信号的影响,它们需要一条可靠的传输通道。日常工作经验表明,受设备要求的制约,必须谨慎小心的处理和传输模拟信号。而现场和控制层之间以模拟信号形式传输的测量和控制参数,在传输工程中常处于较恶劣的工业环境中,很可能会造成这些信号的失真。 z造成模拟信号失真的原因 1.接地环路问题:如下图所示,当过程环路中有两处或两处以上接地电阻不相等时,就会产生接地环路,过 程信号就会失真。 要使信号完整而不失真地传输,理想化的情况是所有设备、仪表中的信号都有一个共同的参考点,也就是有一个共同的“地”。只有这样,所有的设备、仪表的信号参考点之间电位差才能为“零”。很显然,不同设备的接地电阻很难保证都相等,接地电阻也会随着传输距离的增加而升高,有时甚至产生高达200V的电位差。 2.测量回路相互连接问题:如下图所示,在这些回路中,参考点要将因为接通多个信号回路而升高。 设备一 设备二 设备三 设备四 U 如上图,在这种相互连接的测量回路中,由于线间电阻的不断增加,必然会引起参考电压的不断升高。

最新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valve中文可翻译为“阀”、“阀门”,“valves”在气动系统中指各种类型的气动阀。 valve词汇举例: 5 port solenoid valves 5通电磁阀 3 port solenoid valves 3通电磁阀 air Operated v alves气控阀 mechanical valves机械阀 hand valves手动阀 “pneumatic”的中文翻译是“气动”,因此“气动”的英文翻译为“pneumatic”。 pneumatic词汇举例: pneumatic tools:气动工具 pneumatic equipment 气动设备 electro-pneumatic regulator 电气比例阀 pneumatic pressure switch 气压力开关 pneumatic 例句: The heart of any pneumatic system is the air compressor. 气动系统的动力源是空气压缩机。 Pneumatics is a section of technology that deals with the study and application of pressurized gas to produce mechanical motion. 气动是一门对压缩空气产生的机械运动进行研究和应用的科学技术。 What is Pneumatic? “气动”是什么意思?

Pneumatic simply means using pressurized gas to make a piece of machinery work. 简单的说,气动的意思就是使用压缩空气让一台机器工作。 利用电磁线圈通电时,静铁芯对动铁芯产生电磁吸力使阀切换以改变气流方向的阀,称为电磁控制方向阀,简称电磁阀。这种阀易于实现电、气联合控制,能实现远距离操作,故得到广泛应用。 一、电磁阀的分类 国内外电磁阀,到目前为止,从动作方式上可分为三大类即:直动式、反冲式、先导式。 1、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常闭型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力把关闭件从阀座上提起,阀门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常开型与此相反) 特点:在真空、负压、零压时能正常工作,但通径一般不超过25mm。 2、反冲型电磁阀 原理:它的原理是一种直动和先导相结合,通电时,电磁阀先将辅阀打开,主阀下腔压力大于上腔压力而利用压差及电磁阀的同时作用把阀门开启;断电时,辅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便阀门关闭。 特点:在零压差或高压时也能可靠工作。 3、先导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打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打开;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迅速腔室在关阀件周围形成下低上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关闭阀门。 特点:体积小,功率低,流体压力范围上限较高,可任意安装(需定制)但必须满足流体压差条件 一、电磁阀的工作原理 阀芯的工作位置有几个,该电磁阀就叫几位电磁阀:

磁光效应实验报告讲解

磁光效应实验报告 班级:光信息31 姓名:张圳 学号:21210905023 同组:白燕,陈媛,高睿孺

近年来,磁光效应的用途愈来愈广,如磁光调制器,磁光开关,光隔离器,激光陀螺中的偏频元件,可擦写式的磁光盘。所以掌握磁光效应的原理和实验方法非常重要。 一.实验目的 1.掌握磁光效应的物理意义,掌握磁光调制度的概念。 2.掌握一种法拉第旋转角的测量方法(磁光调制倍频法)。 3.测出铅玻璃的法拉第旋转角度θ和磁感应强度B之间的关系。二.实验原理 1. 磁光效应 当平面偏振光穿过某种介质时,若在沿平行于光的传播方向施加一磁场,光波的偏振面会发生旋转,实验表面其旋转角θ正比于外加的磁场强度B,这种现象称为法拉第(Faraday)效应,也称磁致旋光效应,简称磁光效应,即: θ(9-1) = vlB 式中l为光波在介质中的路径,v为表征磁致旋光效应特征的比例系数,称为维尔德常数,它是表征物质的磁致旋光特性的重要参数。根据旋光方向的不同(以顺着磁场方向观察),通常分为右旋(顺时针旋转)和左旋(逆时针旋转),右旋时维尔德常数v>O,左旋时维尔德常数v<0。实验还指出,磁致旋光的方向与磁场的方向有关,由于磁致旋光的偏振方向会使反射光引起的旋角加倍,而与光的传播方向无关,利用这一特性在激光技术中可制成具有光调制、光开关、光隔离、光偏振等功能性磁光器件,在激光技术发展后,其应用价值倍增。如

用于光纤通讯系统中的磁光隔离器等。 2.在磁场作用下介质的旋光作用 从光波在介质中传播的图象看,法拉第效应可以做如下理解:一束平行于磁场方向传播的线偏振光,可以看作是两束等幅左旋和右旋圆偏振光的迭加。这里左旋和右旋是相对于磁场方向而言的。 图3 法拉第效应的唯象解释 如果磁场的作用是使右旋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c / n R 和左旋圆偏振光的传播速度c / n L 不等,于是通过厚度为d 的介质后,便产生不同的相位滞后: d n R R λπ ?2= , d n L L λ π?2= (2) 式中λ 为真空中的波长。这里应注意,圆偏振光的相位即旋转电矢量的角位移;相位滞后即角位移倒转。在磁致旋光介质的入射截面上,入射线偏振光的电矢量E 可以分解为图3(a)所示两个旋转方向不同的圆偏振光E R 和E L ,通过介质后,它们的相位滞后不同,旋转方向也不同,在出射界面上,两个圆偏振光的旋转电矢量如图5.16.3(b)所示。当光束射出介质后,左、右旋圆偏振光的速度又恢复一致,我们又可以将它们合成起来考虑,即仍为线偏振光。从图上容易看出,由介质

磁光效应及其应用_周静

17卷5期(总101期) 19世纪中至20世纪初是科学发现的黄金时 期,各领域的伟大发现如雨后春笋般涌出,若干种对于了解固体物理特性并揭示其内部电子态结构有着重要意义的磁光效应现象也相继被发现,但至20世纪60年代末,对这一现象的研究主要集中在基础理论的探索和实验数据的积累方面。近几十年来,当光电子技术在新兴高科技领域获得日益广泛应用的同时,以磁光效应原理为背景的各种磁光器件也显示了其独特的性能和极为广阔的应用前景,并引起了人们浓厚的兴趣。 一、磁光效应(Magnetic-opticalEffect)磁光效应指的是具有固有磁矩的物质在外磁场的作用下,电磁特性发生变化,因而使光波在其内部的传输特性也发生变化的现象。1845年,英国物理学家法拉第(Faraday)发现,入射光线在被磁化的玻璃中传播时,其偏振面会发生旋转,这是物理学史上第一次发现的磁光效应,称之为法拉第效应。受法拉第效应的启发,1876年克尔(Kerr)又发现了光在磁化介质表面反射时偏振面旋转的现象,即磁光克尔效应。随之在八九十年代又发现了塞曼效应和磁致线双折射效应。 法拉第效应当线偏振光沿磁场方向通过置于磁场中的磁光介质时,其偏振面发生旋转的现象称为磁致旋光效应,这一效应最早由法拉第发现,通常又称为法拉第旋转效应。如图1所示,假设有一圆柱形磁光介质,沿着轴线方向外加一稳恒磁场H(此磁场值处在法拉第旋转器件的工作区内)。在这种情况下,将发生法拉第旋转效应,光波的偏振面绕传输轴连续右旋(相对于H而言),直至磁光介质的终端,偏振面右旋了某一角度!。 法拉第效应可分为右旋和左旋两种:当线偏振光沿着磁场方向传播时,振动面向左旋;当光束逆着磁场方向传播时,振动面将向右旋。 磁光克尔效应磁光克尔效应指的是一束线偏振光在磁化了的介质表面反射时,反射光将是椭圆偏振光,而以椭圆的长轴为标志的“ 偏振面”相对于入射偏振光的偏振面旋转了一定的角度。这个角度通常被称为克尔转角,记作"k,如图2所示。 按照磁化强度取向磁光克尔效应又大致分为三种情况:(1)极向克尔效应,即磁化强度M与介质表面垂直时的克尔效应;(2)横向克尔效应,即M与介质表面平行,但垂直于光的入射面时的克尔效应;(3)纵向克尔效应,即M既平行于介质表面又平行于光入射面时的克尔效应。在磁光存储技术中主要应用的是极向克尔效应。 塞曼效应1886年,塞曼(Zeeman)发现当光源放在足够强的磁场中时,原来的一条谱线分裂为几条具有完全偏振态的谱线,分裂的条数随能级的类别而不同,后人称此现象为塞曼效应。 塞曼效应证实了原子具有磁矩和在磁场空间取向量子化,从塞曼效应的实验结果可以推断能级分裂的情况,根据光谱线分裂的数目可以知道量子数 J的数值,根据光谱线分裂的间隔可以测量g因子 的数值,因此,塞曼效应是研究原子结构的重要方法之一。 磁致线双折射效应磁致线双折射在磁光晶体 的光学研究中也会经常遇到。构成介质的分子有各 磁光效应及其应用 周静 王选章 谢文广 图1法拉第效应 图2 克尔效应 ?45 ?

背压阀工作原理

背压阀工作原理 背压阀 一、概述 计量泵等容积泵在低系统压力下工作时,都会出现过量输送。为防止类似问题,必须在计量泵的进出口至少0.7Bar的背压。通过在计量泵出口管道中安装背压阀就能达到目的。 二、主要功能 1. 为背压阀两端管路提供压力差 2. 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系统中可作为安全阀使用。 3. 和脉动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小水锤对系统的危害,减小流速波动的峰值,保护管路、弯头、接头不受压力波动的冲击。 4. 为计量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改善泵的工作性能。 三、工作原理 背压阀是通过弹簧的弹力来工作的。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小时,膜片在弹簧弹力的作用下堵塞管路;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大时,膜片压缩弹簧,管路接通,液体通过背压阀。 四、背压阀的使用 在出口管路中,背压阀应和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用脉动阻尼器吸收泵和背压阀之间的流量峰值。没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随着每次泵冲程的进行而快速打开和关闭。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在半开和半关的位置上振荡,因而脉动阻尼器可以减少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对于大流量的泵,且出口管路长而细,背压阀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加注点,以减小虹吸的趋势。 当输送含有悬浮状固体的介质,在背压阀入口端应安装带管堵的三通(或四通),使管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洗。 背压阀只是一种管路元件,只有与其它管路元件(如脉动阻尼器、安全阀、止回阀、截止阀)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五、注意事项 1、避免与系统发生共振。 2、与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时,脉动阻尼器应安在泵与背压阀间,以吸收泵与背压阀间的流量峰值。减缓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3、室外使用应加防护棚或防护罩。 4、对背压阀进行任何维护以前,应停止运转设备,释放压力,关闭背压阀与系统相联的阀门,同时确认脉动阻尼器内没有压力。维修时注意防止被输送液体伤害人体。 5、若背压阀进出口接反,背压将会成倍增加,给系统带来危害并可能发生危险。 6、运转中发现背压阀发生故障应及时切断电源。

三位五通电磁阀工作原理

专家解答: 两位三通电磁阀通常与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三通是有三个通道通气,一般情况下1个通道与气源连接,另外两个通道1个与执行机构的进气口连接,1个与执行机构排气口连接,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图。两位五通电磁阀通常与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五通是有五个通道通气,其中1个与气源连接,两个与双作用气缸的外部气室的进出气口连接,两个与内部气室的进出气口接连,具体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工作原理。 在气路(或液路)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出气孔(提供给目标设备气源)、1个排气孔(一般安装一个消声器,如果不怕噪音的话也可以不装@_@)。两位五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个反动作出气孔(分别提供给目标设备的一正一反动作的气源)、1个正动作排气孔和1个反动作排气孔(安装消声器)。对于小型自动控制设备,气管一般选用8~12mm的工业胶气管。电磁阀一般选用日本SMC(高档一点,不过是小日本的产品)、台湾亚德客(实惠,质量也不错)或其它国产品牌等等。在电气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一般为单电控(即单线圈),两位五通电磁阀一般为双电控(即双线圈)。线圈电压等级一般采用DC24V、AC220V等。两位三通电磁阀分为常闭型和常开型两种,常闭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断的,常开型指线圈没通电时气路是通的。常闭型两位三通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接通,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断开,这相当于“点动”。常开型两位三通单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线圈通电,气路断开,线圈一旦断电,气路就会接通,这也是“点动”。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动作原理:给正动作线圈通电,则正动作气路接通(正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正动作线圈断电后正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反动作线圈通电为止。给反动作线圈通电,则反动作气路接通(反动作出气孔有气),即使给反动作线圈断电后反动作气路仍然是接通的,将会一直维持到给正动作线圈通电为止。这相当于“自锁”。基于两位五通双电控电磁阀的这种特性,在设计机电控制回路或编制PLC程序的时候,可以让电磁阀线圈动作1~2秒就可以了,这样可以保护电磁阀线圈不容易损坏。电磁阀在液路系统中用来实现液路的通断或液流方向的改变,它一般具有一个可以在线圈电磁力驱动下滑动的阀芯,阀芯在不同的位置时,电磁阀的通路也就不同。阀芯的工作位置有几个,该电磁阀就叫几位电磁阀:阀体上的接口,也就是电磁阀的通路数,有几个通路口,该电磁阀就叫几通电磁阀。电磁阀安装后,一般所有接口都应该是连接好了的,所谓工作位置指的是阀芯的位置。阀芯在线圈不通电时处在甲位置,在线圈通电时处在乙位置,阀芯在不同位置时,对各接口起到或接通或封闭的作用。 电磁阀二位是指电磁阀的阀芯有两个不同的工作位置(开、关)。电磁阀二通、三通指电磁阀的阀体上有两个、三个通道口;比如二位二通电磁阀是一进一出(二个通道、最普通常见)二位三通电磁阀控制液体是一进二出(两出分别是一个常开一个常闭);气动换向电磁阀是一进一出一排气;液压一进一出一回油 客户在进行高难度的流体控制时往往发生各种各样的问题。 比如,无法实现当初所设计的功能、需要更改最初的设计。 还有,流体控制需要微小化,新增与以往不同的技术要求,没有实现预期合适的设计,错失重要的开发时机和浪费成本等情况也时有发生。 或找了很多供应商提供了样品,但都达不到预期效果,走了很多弯路,在此,电磁阀作为阀体控制的专业厂家,经过长年累积的经验和技术,可以为各行各业的制造业工厂量身定制各种电磁阀,在主要应用领域的分析装置、流体控制、安全装置等方面,为研发技术人员所遇到的困扰排忧解难。 为以上问题提供整体的解决方案,得到了广大用户的认可。

电磁阀原理及选型

电磁阀 一、电磁阀定义 是用来控制流体的自动化基础元件,属于执行器,并不限于液 和其他的参数。电磁阀可以配合不同的电路来实现预期的控制,而控制的精度和灵活性都能够保证。电磁阀有很多种,不同的 电磁阀在控制系统的不同位置发挥作用,最常用的是单向阀、 安全阀、方向控制阀、速度调节阀等。 二、电磁阀工作原理 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连接不同 闭不同的排油孔,而进油孔是常开的,液压油就会进入不同的 就控制了机械运动。 三、电磁阀分类 1、电磁阀从原理上分为三大类: 1.1直动式电磁阀 工作原理:

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弹簧把关闭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 工作特点: 在真空、负压、零压时能正常工作,但通径一般不超过25mm。 1.2分布直动式电磁阀 工作原理: 它是一种直动和先导式相结合的原理,当入口与出口没有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直接把先导小阀和主阀关闭件依次向上提起,阀门打开。当入口与出口达到启动压差时,通电后,电磁力先导小阀,主阀下腔压力上升,上腔压力下降,从而利用压差把主阀向上推开;断电时,先导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使阀门关闭。 工作特点: 在零压差或真空、高压时亦能可*动作,但功率较大,要求必须水平安装。 1.3先导式电磁阀 工作原理: 通电时,电磁力把先导孔打开,上腔室压力迅速下降,在关闭件周围形成上低下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上移动,阀门打开;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孔关闭,入口压力通过旁通孔迅速腔室在关阀件周围形成下低上高的压差,流体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关闭阀门。

工作特点: 流体压力范围上限较高,可任意安装(需定制)但必须满足流体压差条件。 2、电磁阀从阀结构和材料上的不同与原理上的区别,分为六个分 支小类: 2.1直动膜片结构。 2.2分步直动膜片结构。 2.3先导膜片结构。 2.4直动活塞结构。 2.5分步直动活塞结构。 2.6先导活塞结构。 3、电磁阀按照功能分类: 水用电磁阀、蒸汽电磁阀、制冷电磁阀、低温电磁阀、燃气电磁阀、消防电磁阀、氨用电磁阀、气体电磁阀、液体电磁阀、微型电磁阀、脉冲电磁阀、液压电磁阀常开电磁阀、油用电磁阀、直流电磁阀、高压电磁阀、防爆电磁阀等。 四、电磁阀选型 电磁阀选型时首先依次遵循安全性,适用性,可靠性,经济性四大原则,其次根据六个方面的现场工况(即管道参数、流体参数、压力参数、电气参数、动作方式、特殊要求进行选择)。 4.1四大原则 安全性:

电磁阀工作原理(图文并茂)

电磁阀工作原理 纵观国外电磁阀,到目前为止,从动作方式上可分为三大类即:直动式、反冲式、先导式,而从阀瓣结构和材料上的不同以及原理上的区别反冲式又可分为:膜片式反冲电磁阀、活塞式反冲电磁阀;先导式又可分为:先导式膜片电磁阀、先导式活塞电磁阀;从阀座及密封材料上分又可分为:软密封电磁阀、钢性密封电磁阀、半钢性密封电磁阀。 一、直动式电磁阀 原理:常闭型直动式电磁阀通电时,电磁线圈产生电磁吸力把阀芯提起,使关闭件离远开阀座密封副打开;断电时,电磁力消失,靠弹簧力把关闭元件压在阀座上阀门关闭。(常开型与此相反) 特点:在真空、负压、零压差时能正常工作,DN50以下可任意安装,但电磁头体积较大。如我公司引进HERION公司技术生产的直动电磁阀可用于1.33×10-4 Mpa真空。 二、反冲型电磁阀 原理:它的原理是一种直动和先导相结合,通电时,电磁阀先将辅阀打开,主阀下腔压力大于上腔压力而利用压差及电磁阀的同时作用把阀门开启;断电时,辅阀利用弹簧力或介质压力推动关闭件,向下移动便阀门关闭。 特点:在零压差或高压时也能可靠工作,但功率及体积较大,要求竖直安装。三、先导式电磁阀 原理:通电时,电磁力驱动先导阀打开先导阀,主阀上腔压力迅速下降,在主阀上下腔形成压差,依靠介质压力推动主阀关闭件上移,阀门开启;断电时,弹簧力把先导阀关闭,入口介质压力通过先导孔迅速进入主阀上腔在上腔形成压差,从而使主阀关闭。 特点:体积小,功率低,但介质压差围受限,必须满足压差条件。 两位三通电磁阀通常与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三通是有三个通道通气,一般情况下1个通道与气源连接,另外两个通道1个与执行机构的进气口连接,1个与执行机构排气口连接,具体的工作原理可以参照单作用气动执行机构的工作原理图。 两位五通电磁阀通常与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配套使用,两位是两个位置可控:开-关,五通是有五个通道通气,其中1个与气源连接,两个与双作用气缸的外部气室的进出气口连接,两个与部气室的进出气口接连,具体的工作原理可参照双作用气动执行机构工作原理 在气路(或液路)上来说,两位三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出气孔(提供给目标设备气源)、1个排气孔(一般安装一个消声器,如果不怕噪音的话也可以不装_)。 两位五通电磁阀具有1个进气孔(接进气气源)、1个正动作出气孔和1个反动作

背压阀

上海荣兴泵业(龙猛机械)有限公司 背压阀产品系列

一、 概述 计量泵等容积泵在低系统压力下工作时,都会出现过量输送。为防止类似问题,必须在计量泵的进出口至少0.7Bar的背压。通过在计量泵出口管道中安装背压阀就能达到目的。 二、 主要功能 1.为背压阀两端管路提供压力差 2.在要求不是很严格的系统中可作为安全阀使用。 3.和脉动阻尼器配合使用减小水锤对系统的危害,减小流速波动的峰值, 保护管路、弯头、接头不受压力波动的冲击。 4.为计量泵创造良好的工作环境并改善泵的工作性能。 三、 工作原理 背压阀是通过弹簧的弹力来工作的。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小时,膜片在弹簧弹力作用下堵塞管路;当系统压力比设定压力大时,膜片压缩弹簧,管路接通,液体通过背压阀。 四、 背压阀的使用 在出口管路中,背压阀应和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用脉动阻尼器吸收泵和背压阀之间的流量峰值。没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随着每次泵冲程的进行而快速打开和关闭。有脉动阻尼器时,背压阀将在半开和半关的位置上振荡,因而脉动阻尼器可以减少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对于大流量的泵,且出口管路长而细,背压阀的安装位置应靠近加注点,以减小虹吸的趋势。 当输送含有悬浮状固体的介质,在背压阀入口端应安装带管堵的三通(或四通),使管路在不拆卸的情况下能够进行清洗。 背压阀只是一种管路元件,只有与其它管路元件(如脉 动阻尼器、安全阀、止回阀、截止阀)配合使用才能发挥最大效用。

五、 选型指南 型号规格编制说明 示例 管路通径有DN6、8、10、15、20、25、40、50、65、80、100十一个型号。 入口端压力有0.3MPa与1.0MPa两个系列,进出口端压力差可以通过调节弹簧长度调节。 进出口联接方式提供内螺纹、法兰、软管接头三种方式供选择。 基于公司先前的经验,可获得的专业信息及用户提供的工艺信息,我公司将向用户推荐物料接触部件材质;由用户决定材料的选用,上海荣兴泵业有限公司不承担由于磨损或腐蚀所造成的损失及损坏部件或产品的保修。 六、注意事项 1、避免与系统发生共振。 2、与脉动阻尼器同时使用时,脉动阻尼器应安在泵与背压阀间,以吸收泵与背压阀间的流量峰值。减缓背压阀的磨损速度。 3、室外使用应加防护棚或防护罩。 对背压阀进行任何维护以前,应停止运转设备,释放压力,关闭背压阀与系统相联的阀门,同时确认脉动阻尼器内没有压力。维修时注意防止被输送液体伤害人体。 4、若背压阀进出口接反,背压将会成倍增加,给系统带来危害并可能发生危险。 5、运转中发现背压阀发生故障应及时切断电源。 6、若有疑问,请与我公司联系。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和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功能是让正向传输的光通过而隔离反向传输的光,从而防止反射光影响系统的稳定性,与电子器件中的二极管功能类似。光隔离器按偏振相关性分为两种:偏振相关型和偏振无关型,前者又称为自由空间型(Freespace),因两端无光纤输入输出;后者又称为在线型(in-Line),因两端有光纤输入输出。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一般用于半导体激光器中,因为半导体激光器发出的光具有极高的线性度,因而可以采用这种偏振相关的光隔离器而享有低成本的优势;在通信线路或者EDFA 中,一般采用在线型光隔离器,因为线路上的光偏振特性非常不稳定,要求器件有较小的偏振相关损耗。 光隔离器利用的基本原理是偏振光的马吕斯定律和法拉第(Farady)磁光效应,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的基本结构和原理如下图所示,由一个磁环、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两个偏振片组成,两个偏振片的光轴成45°夹角。正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1 的透光轴方向,经过法拉第旋光片时逆时针旋转45°至偏振片2 的透光轴方向,顺利透射;反向入射的线偏振光,其偏振方向沿偏振片2 的透光轴方向,经法拉第旋光片时仍逆时针旋转45°至与偏振片 1 的透光轴垂直,被隔离而无透射光。自由空间型光隔离器相对简单,装配时偏振片和旋光片均倾斜一定角度(比如4°)以减少表面反射光,搭建测试架构时注意测试的可重复性,其他不赘述。下面详细介绍在线式光隔离器的发展情况。 最早的在线式光隔离器是用Displacer晶体与法拉第旋光片组合制作的,因体积大和成本高而被Wedge型光隔离器取代;在线式光隔离器因采用双折射晶体而引入PMD,因此相应出现PMD 补偿型Wedge 隔离器;某些应用场合对隔离度提出更高要求,因此出现双级光隔离器,在更宽的带宽获得更高隔离度。 下面依次介绍这些在线式光隔离器的结构和原理。 1)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 Displacer型光隔离器结构和光路如下图所示,由两个准直器、两个Displacer晶体,一个半波片、一个法拉第旋光片和一个磁环(图中未画出)组成。正向光从准直器1入射在Displacer1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半波片和法拉第旋光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90 ,发生o光与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2合成一束耦合进入准直器2;反向光从准直器2 入射在Displacer2 上,被分成o光和e光传输,经过法拉第旋光片和半波片后,逆时针旋转45 -45 =0 ,未发生o光和e光的转换,经Displacer1 后两束光均偏离准直器 1 而被隔离。 Displacer 型光隔离器的缺点是,为了满足隔离度要求,反向光路中的两束光需偏移较大距离,可参考图2(a),而双折射特性较好的钒酸钇Displacer 晶体,其长度与偏移量

电磁阀工作原理

电-气转化组件将电讯号转化为气动讯号,电气讯号输入控制了气动输出。最常用的电-气转换组件是电磁阀(Solenoid actuated valves) 。电磁阀既是电器控制部分和气动执行部分的接口,也是和气源系统的接口。电磁阀接受命令去释放,停止或改变压缩空气的流向,在电-气动控制中,电磁阀可以实现的功能有:气动执行组件动作的方向控制,ON/OFF开关量控制,OR/NOT/AND 逻辑控制。在电磁阀家族中,最重要的是电磁控制换向阀(Solenoid actuated directional control valves) 。 电磁控制换向阀的工作原理 在气动回路中,电磁控制换向阀的作用是控制气流通道的通、断或改变压缩空气的流动方向。主要工作原理是利用电磁线圈产生的电磁力的作用,推动阀芯切换,实现气流的换向。按电磁控制部分对换向阀推动方式的不同,可以分为直动式电磁阀和先导式电磁阀。直动式电磁阀直接利用电磁力推动阀芯换向,而先导式换向阀则利用电磁先导阀输出的先导气压推动阀芯换向。 图4.2a表示3/2(三路二位)直动式电磁阀(常断型)结构的简单剖面图及工作原理。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力,阀芯受到电磁力作用向上移动,密封垫抬起,使1、2接通,2、3断开,阀处于进气状态,可以控制气缸动作。当断电时,阀芯靠弹簧力的作用恢复原状,即1、2断,2、3通,阀处于排气状态。

图4.2b表示5/2(五路二位)直动式电磁阀(常断型)结构的简单剖面图及工作原理。起始状态,1,2进气﹔4,5排气﹔线圈通电时,静铁芯产生电磁力,使先导阀动作,压缩空气通过气路进入阀先导活塞使活塞启动,在活塞中间,密封圆面打开通道,1,4进气,2,3排气﹔当断电时,先导阀在弹簧作用下复位,恢复到原来的状态。

高压电磁阀工作原理

高压电磁阀工作原理图 电磁阀里有密闭的腔,在的不同位置开有通孔,每个孔都通向不同的油管,腔中间是阀,两面是两块电磁铁,哪面的磁铁线圈通电阀体就会被吸引到哪边,通过控制阀体的移 动来档住或漏出不同的排油的孔,而进油孔是常开的,液压油就会进入不同的排油管,然 后通过油的压力来推动油刚的活塞,活塞又带动活塞杆,活塞竿带动机械装置动。这样通 过控制电磁铁的电流就控制了机械运动。 分类: 国内外的电磁阀从原理上分为三大类(即:直动式、分步直动式、先导式),而从阀 瓣结构和材料上的不同与原理上的区别又分为六个分支小类(直动膜片结构、分步重片结构、先导膜式结构、直动活塞结构、分步直动活塞结构、先导活塞结构),按照气路数分为2位2通,2位3通,2位4通,2位5通。 电磁阀分为单电控和双电控,指的是电磁线圈的个数,单线圈的称为单电控,双线圈的称 为双电控,2位2通,2位3通一般时是单电控(单线圈),2位4通,2位5通可以是单 电控(单线圈),也可以是双电控(双线圈)。 一、按被控制管路内的介质及使用工况的不同可将电磁阀分为:液用电磁阀、气用电磁阀、蒸汽电磁阀、燃气电磁阀、油用电磁阀、消防专用电磁阀、制冷电磁阀、防腐电磁阀、高 温电磁阀、高压电磁阀、无压差电磁阀、超低温电磁阀(深冷电磁阀)、真空电磁阀等。 二、按电磁阀内部结构不同可分为先导式、直动式、复合式、反冲式、自保持式、脉 冲式、双稳态、双向型等。 三、按电磁阀的使用材质不同可分为:铸铁体(灰口铸铁、球墨铸铁)、铜体(铸铜、锻铜)、铸钢体、全不锈钢体(304、316)、非金属材料(ABS、聚四氟乙烯)。 四、按管道中介质的压力不同可分为:真空型(-0.1~0Mpa)、低压型(0~0.8Mpa)、中压型(1.0~2.5Mpa)、高压型(4.0~6.4Mpa)、超高压型(10~21Mpa) 五、按介质温度不同可分为:常温型(~)、中温型(~)、高温型(~)、超高温型(~)、低温型(~)、超低温型()。 六、按工作电压不同分为:交流电压:AC220V 380V 110V 24V;直流电压:

光隔离器的基本原理

光隔离器的基本原理 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Polarization Insensitive Fiber Isolator)光纤隔离器根据偏振特性可分为偏振无关型(Polarization Insensitive)和偏振相关型(Polarization Sensitive)两种。由于通过偏振相关型光纤隔离器的光功率依赖于输入光的偏振态,因此要求使用保偏光纤作尾纤。这种光纤隔离器将主要用于相干光通信系统。目前光纤隔离器用的最多的仍然是偏振无关型的, 我们也只对此类光纤隔离器做分析。 1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的典型结构 一种较为简单的结构如图1所示。这种结构只用到四个主要元件:磁环(Magnetic Tube)、法拉第旋转器(Faraday Rotator)、两片LiNbO3 楔角片(LN Wedge),配合一对光纤准直器(Fiber Collimator), 可以做成一种在线式(In-line)的光纤隔离器。 2 基本工作原理 下面具体分析光纤隔离器中光信号正向和反向传输的两种情况。 2.1 正向传输 如(图2)所示,从准直器出射的平行光束,进入第一个楔角片P1后,光束被分为o光和e光,其偏振方向相互垂直,传播方向成一夹角。当他们经过45°法拉第旋转器时,出射的o光和e光的偏振面各自向同一个方向旋转45°,由于第二个LN楔角片P2的晶轴相对于第一个楔角片正好呈45°夹角,所以o光和e光被折射到一起,合成两束间距很小的平行光,然后被另一个准直器耦合到光纤纤芯里去。这种情况下,输入的光功率只有很小一部分被损耗掉,这种损耗称之为隔离器的插入损耗。(图中“+”表示e光向 此方向偏折) 2.2 反向传输 如(图3)所示,当一束平行光反向传输时,首先经过P2晶体,分为偏振方向与P1的晶轴各呈45°夹角的o光和e光。由于法拉第效应的非互易性,o光和e光通过法拉第旋转器后,偏振方向仍然向同一个方向(图中为逆时针方向)旋转45°,这样,原先的o光和e光在进入第二个楔角片(P1)后成了e光和o光。由于折射率的差别,这两束光在P1中再也不可能合成一束平行光,而是向不同的方向折射,e光和o光被进一步分开一个更大的角度,即使经过自聚焦透镜的耦合,也不能进到光纤纤芯中去,从而达到了反向隔 离的目的。此时的传输损耗称之为隔离度。 3 技术参数 对于光纤隔离器,主要的技术指标有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反向隔离度(Isolation)、回波损耗(Return Loss)、偏振相关损耗(Polarization Dependent Loss)、偏振模色散(Polarization Mode Dispersion)等,以 下将作一一说明。 3.1 插入损耗(Insertion Loss) 在偏振无关光纤隔离器中,插入损耗主要包括光纤准直器、法拉第旋转器和双折射晶体等的损耗,由光纤准直器造成的插入损耗的详细分析请参见《准直器原理》。隔离器芯主要由法拉第旋转器和两片LN楔角片组成。法拉第旋转器的消光比越高、反射率越低、吸收系数越小,插入损耗就越小,一般法拉第旋转器的损耗约为0.02~0.06dB。由(图2)可知,一束平行光经过隔离器芯后,会分成o、e两束平行光。由于双折射晶体的固有特性,no1ne, o光和e光不能完全会聚,从而造成附加损耗。 3.2 反向隔离度(Isolation)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