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拓展学案60课01

小学数学拓展学案60课01
小学数学拓展学案60课01

拓展学案60课01

01课.数一数

小朋友,上学前你们一定就学会了数数,而且有的小朋友还认识了1,2,3,4,5,6,7,8,9,10,甚至跟多的数。这些数在我们的生活中用处可大了,如:盘子里有几个苹果,我们数一数就知道了。用这些数我们还可以知道家中有几口人,一只手有几个手指头,文具盒里有几支铅笔等等。

认识这些数是不是能把所有物体的数量都数正确呢?那可不一定。要数的正确,还要学会一定的方法:数数时要从1开始,每个物体都要数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到最后一个物体相对应的数字是多少,这些物体的数量就是是多少。怎样能不重复,也不遗漏呢?数的时候必须按照一定的顺序数,可以按照从左往右、从前往后、从上往下的顺序,也可按照从右往左、从后往前、从下往上的三顺序。必要时还可边数边做记号。

例把个数相同的物体用线连起来

分析做这道题时,只有准确数出各种物体的数量,才能正确连线。在数的时候,我们可以先把各类物体的个数用数表示出来,然后再连线。

解答10 4 8

4 8 10

技法总结

数数要想数得正确,就要按照顺序数,做到既不重复,也不遗漏。

拓展1 看图填数。

拓展2 把与左边数量同样多的东西圈起来。

拓展3 看图画

拓展4 你能用不同的方法数出下列物体的数量么?

8 7 2 9 5 3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初探 【摘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型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数学拓展型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的特点人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轮为依据,尝试探索一套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实施 数学类拓展型课程是指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说基础型课程中的数学科目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以完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数学类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建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面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方式。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天生就具有的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和综合性的问题,体会数学的魅力,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数学拓展课上,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生活世界,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课题研究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并且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还能通过实践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 一、拓展型课程的类型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我整理了有关拓展课的类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极其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五个方面:1、生活中的数学。2、生产中的数学。3、科学技术中的数学。 4、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5、智力活动中的数学。在此基础上,我把拓展型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主要有: 1.实践操作课――配合教材,制作教、学具或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 2.小课题研究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张白纸有多厚?等 3.阅读交流课――重在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小学生数学报”等阅读材料,组织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的思考、发现、感想和独特的见解。 4.社会调查成果汇报课――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生产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5.综合拓宽课――结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训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材料可以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旅游、租车预算方案的设计。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做的长方体、七巧板拼图。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收集日常生活中发现的数学问题。撰写数学活动报告、小论文,自编的数学小报。可以反映你的数学活动水平的其他特色材料。 二、拓展型课程的实施 1.多方面取材,备课充分

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资料讲解

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 练》

本课程是针对五、六年级的学优生开设的。通过八个不同的专题训练,使学生学会解决关键问题,指出思考问题的方法、阐述思考途径,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一:分析综合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我们小学生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之一。所谓“分析法”就是从要求的问题出发,根据题意和已知的数量关系,想一想,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推出所求的问题。如果在这一条件中,有的还有未知的,就把它当做新的所求的问题,再来寻找能够求出它的那些条件。这样,逐步寻求需要的条件,直到具备所需的一切条件。我们把这种从未知出发,转化问题,步步逆推,执果索因的思考方法,称为“分析法”,也叫“逆推法”。 所谓“综合法”,就是从题目的某一个(或几个)已知条件出发,想想它能推出一些什么结果,再把推出的结果与另外一些已知条件一起又可以推出什么结果,这样一步一步地向着所要求的问题前进,最后得出要求的结果。这种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即从已知条件出发,转化条件,步步顺推,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称为“综合法”,也称“顺推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既用“分析法”,又用“综合法”,至于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析法”,什么情况下用“综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选用。 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问题出发,利用分析法探索所要找的条件,当这种分析推理遇到困难时,再从已知条件

出发,用综合法推理,看看能否推出这个条件。我们把这种将“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作“中间会师”。 【例题】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棉花92.5千克,甲棉田是5亩,平均亩产棉花101.5千克,乙棉田平均亩产棉花85千克,乙棉田有什么亩? 思考途径:想到用“分析法”来思考,从问题想起。要求乙棉田有多少亩,需要知道乙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计算的产量少的千克数,还要知道乙棉田的亩产量比平均亩产少的千克数,而要求乙棉田的亩产量少的千克数,需要知道两块棉田的平均亩产量(题中直接提供是92.5千克),还需知道乙棉田的亩产量(题中直接提供为85千克)。要求乙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量计算的产量少的千克数,即甲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计算的产量多的千克量,需要知道甲棉田的质量比按平均计算产量多的千克数。 根据分析得出下面的解答: [(101.5-92.5)×5]÷(92.5-85) =[9×5] ÷7.5 =45÷7.5 =6(亩) 所以,乙棉田有6亩。 【习题1】雪容读一本科技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3 1,第二天读了全书的37.5%,第三天从第69页开始读,第三天要读多少页,才能把这本书读完?

小学四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教材

数学拓展校本课程 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使用凑整法、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 例3 计算(1+3+5+...+1989)-(2+4+6+ (1988) 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 计算389+387+383+385+384+386+388 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例5 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例6 计算54+99×99+45 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45和54先结合可得99,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 例7 计算9999×2222+3333×3334 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例8 1999+999×999 变成1000+999+999× 999 有多少个零、 习题一 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 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 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 4、计算1—2+3—4+5—6+…+1991—1992+1993 5、时钟1点钟敲1下,2点钟敲2下,3点钟敲3下,依次类推、从1点到12点这12个小时内时钟共敲了多少下? 6、求出从1~25的全体自然数之和、 7、计算1000+999—998—997+996+995—994—993+…+108+107—106—105+104+103—102—101 8、计算92+94+89+93+95+88+94+96+87 9、计算(125×99+125)×16 10、计算3×999+3+99×8+8+2×9+2+9 11、计算999999×78053 12、两个10位数1111111111和9999999999的乘积中,有几个数字是奇数?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论文

浅谈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 神木五小刘元 [摘要]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是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 [关键词]小学数学拓展性练习设计策略 学生在学习数学的过程中,由于自身的知识水平、年龄差异、认知结构、生活背景的不同,在学习中的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也是非常明显的。因此,在数学课堂上设计一些拓展性练习就显得非常必要的,只有这样,才能让一些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课堂上吃饱,而其它学生也能因此拓展知识的内涵和外延,学到的知识能比较灵活。笔者结合自身在教学中的一些实际经验,就拓展性练习的设计策略,谈几点看法。 策略之一:适当提高 在教学中,很多老师都有这么一个比较固下的观念,尤其是一些公开课、示范课,一定要在课尾设计一些思考题,让优等生能跳一跳摘到果子。这种做法已经沿用了好多年,而且大家也一直认为效果很不错。笔者对此也持赞同意见,但是应该补充的有两点:一是设计一些发展题不是一定要局限于课尾,而是应该根据教材中对教学内容的编排和学生在学习中的实际情况,教师可以在新课教学时就适当拓展教学的空间,适当提高对新授知识的难度,让学生的学习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和创造性。二是设计的拓展性练习的难度是

适度,有的老师片面的认为课后的拓展练习一定要具有思考性,只是着眼于少数几个优等生的智力水平,其实不然。设计拓展练习应该考虑到全体学生,最起码是班级里相当一部分学生的认识水平,考虑到他们的知识结构和认知现状,所以只能是适当的提高难度,而不是漫无边际的提高难度。因为过大的难度会让学生在学习中感到困难重重,而过大的难度也会使他们丧失学习的信心和勇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 策略之二:开放练习 目前的数学教材中,大多数习题都是为了使学生牢记教学结论而设计的,在这种情况下,学生在学习过程中产生了以死记硬背代替主动参与,以机械方法代替智力活动的倾向。为了改变这一情况,使数学教学适应时代的需要,我们拓展性练习的时候要尽可能从学生已有认知结构出发,结合教材的内容,设计一定数量的开放题,并且以此为切入点,促进学生学习教学的开放性和个性张扬,从而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我在教学一位数乘三位数乘法一课时,在完成了课本的巩固练习后,设计了这么一道开放题:把1、2、3、4四个数字填入右边的口中,组成一道一位数乘三位数的乘法竖式,并计算。并且还要求学生用1分钟的时间,看谁写得算式又地又多。 然后让学生独立的书写竖式,并且进行计算。时间到后,让学生把他们写得算式抄到黑板上,师生逐一进行检查,然后要求按一定的标准进行分类。学生自然会认识到按第二个因数分成好几类,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 与使用 集团档案编码:[YTTR-YTPT28-YTNTL98-UYTYNN08]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编写与使用 一、导学案的含义 导学案,顾名思义,就是“导”与“学”。“导”指的是引导、指导;“学”则指的是学生的主动探究学习、合作学习,导学案实际上是用来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种工具,强调的是在教师的主导下学生的自主学习。“导学案”既是老师的教案,又是学生的学案,它把“教”与“学”有机结合在一起,把学生的有效学习作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更具有科学性、实效性。 二、导学案编写应遵循以下基本原则 1.课时性原则。 每个学科新教材中,一些章节的内容用一课时是不能完成的,因此需要教师根据实际的上课安排,分课时编写导学案,使学生的每一节课都有明确的学习目标,能有计划的完成学习任务,最大限度地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一节课一份导学案,不允许一案多课。一节课一定要完成导学案上的具体学习内容。不分课时的导学案是不符合课时性原则的。 2.主体性原则。 导学案设计不同于教案,必须尊重学生,信任学生,留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学生自主发展,学生作为课堂唯一的主人,其主体地位应凸显出来。 3.导学性原则。 导学案重在引导学生自学,要做到目标明确,流程清晰,要求具体,操作方法明了、实用。 4.问题性原则 将知识点转变为探索性的问题点、能力点,通过对知识点的设疑、质疑、解释,从而激发学生主动思考,逐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以及对教材的分析、归纳、演绎的能力。 "知识问题化,问题层次化"是导学案的编制原则,但绝不是"知识习题化"。防止把导学案搞成"习题集",习题集不刻意要求知识之间"相互往来",题和题之间是"陌生人",而导学案知识之间要"相互走动",是心连心、手牵手,相互关照的"血脉兄弟"。 5.层次性原则。

浅议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浅议小学数学拓展型课程教学设计 【内容提要】:随着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拓展型课程越来越受到大家的重视。数学拓展型 课程及其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生对数学知识、技能、思想方法的掌握,关注其数学能力的发展,而且要有助于学生理解数学的社会价值,领略数学的文化内涵。因此,本文从小学数学 拓展型课程的特点人手,以建构主义学习理轮为依据,尝试探索一套合理的教学设计模式。 【关键词】:拓展型课程实施 数学类拓展型课程是指从教育目标出发,以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和需要为主要依据,在教师 指导下,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以获得直接经验和实践能力的课程。如果说基础型课程中的 数学科目是以课堂教学为主要形式,具有以完成系统的知识教学为主要任务的课程,那么数 学类拓展型课程的教学则是以建构教育性、创造性、实践性、操作性的学生主体活动为主要 形式,以鼓励学生主动参与、主动探索、主动思考、主动实践为基本特征,以实现学生多方 面综合发展为核心,以促进学生整体素质,全面提高为目的的一种新型教学观和教学方式。 我认为,小学数学活动课程,主要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已有的数学知识基础和天生就具有的 思维能力出发,教师根据教学的进程和学生一起设计活动内容,通过活动,帮助学生综合运 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经过探索和合作交流,解决与生活经验密切联系的、具有一定挑战性 和综合性的问题,体会数学的魅力,发展他们解决问题的能力。 在这样的数学拓展课上,能够激发学生浓厚的学习数学的兴趣,让他们带着数学眼光去观察 生活世界,有运用数学方法去分析周围的事物和现象的数学学习习惯。通过实践、课题研究 等等,学生从中获得综合运用数与运算、空间与图形、统计与概率等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 实际问题的成功体验,并且学习综合运用所学知识解决简单问题的活动经验和方法。还能通 过实践了解数学知识与学生的生活经验、现实世界及其他学科的联系,体会数学的价值,是 一门值得学习的课程。 一、拓展型课程的类型 为了有效的开展小学数学拓展课程,我整理了有关拓展课的类型,小学数学活动课程内容极 其丰富,根据来源可分为五个方面:1、生活中的数学。2、生产中的数学。3、科学技术中 的数学。 4、与各学科相关的数学。5、智力活动中的数学。在此基础上,我把拓展型的课程的内容进行了分类,主要有: 1.实践操作课――配合教材,制作教、学具或进行实际操作测量活动。 2.小课题研究课。学生在教师的指导下选择课题进行研究,例如:求不规则物体的体积、一 张白纸有多厚?等 3.阅读交流课――重在指导学生“读什么”、“怎么读”,结合“小学生数学报”等阅读材料,组织 学生交流、讨论阅读后的思考、发现、感想和独特的见解。 4.社会调查成果汇报课――通过调查了解数学知识在生活和中生产的应用,使学生真正体会 到数学学习的价值。 5.综合拓宽课――结合教材中的某些内容,和相关内容进行整合,拓宽学生的数学知识,训 练学生思维的灵活性和综合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学生作品及相关证据材料可以是:应用数学知识解决现实生活中的实际问题。如:旅游、租 车预算方案的设计。应用数学知识开展社会调查,发现社会问题。如:生活垃圾、水资源的 浪费等社会问题调查。精致、新颖的有关数学方面的小制作。如:做的长方体、七巧板拼图。阅读数学读物的体会,数学日记等。收集的数学家的故事,与数学有关的诗词,数学谜语等。

四年级数学拓展校本课程

数学拓展校本课程第一讲速算与巧算 例1 计算9+99+999+9999+99999 使用凑整法、这是小学数学中常用的一种技巧、 例2 计算199999+19999+1999+199+19 此题各数字中,除最高位是1外,其余都是9,仍使用凑整法、 例3 计算(1+3+5+...+1989)-(2+4+6+ (1988) 先把两个括号内的数分别相加,再相减、第一个括号内的数相加,从1到1989共有995个奇数,凑成497个1990,还剩下995,第二个括号内的数相加,从2到1988共有994个偶数,凑成497个1990、 1990×497+995—1990×497=995、 例4 计算 389+387+383+385+384+386+388 认真观察每个加数,发现它们都和整数390接近,所以选390为基准数、 例5 计算(4942+4943+4938+4939+4941+4943)÷6 认真观察可知此题关键是求括号中6个相接近的数之和,故可选4940为基准数、 例6 计算54+99×99+45 此题表面上看没有巧妙的算法,但如果把45和54先结合可得99,就可以运用乘法分配律进行简算了、 例7 计算9999×2222+3333×3334

此题如果直接乘,数字较大,容易出错、如果将9999变为3333×3,规律就出现了、 例8 1999+999×999 变成 1000+999+999×999 有多少个零、 习题一 1、计算899998+89998+8998+898+88 2、计算799999+79999+7999+799+79 3、计算(1988+1986+1984+…+6+4+2)-(1+3+5+…+1983+1985+1987)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二年级数学拓展课教案 ---神奇魔尺吕淑绿 魔尺可以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开发智力,锻炼耐心。所以,今年我们将二年级的特色定位魔尺,具体计划如下: 【活动意图】 低段孩子好奇心、动手能力较强,喜欢富有挑战性的事情,性格开朗,思维活跃,所以以“魔尺”作为本年段特色。 【活动目标】 1、培养孩子的娱乐兴趣。 2、提高孩子的动手能力。 3、发挥其想象力。 4、锻炼孩子们耐心。 5、会变换简单的形状。 【活动准备】 首先,抓住新鲜感,激发兴趣。孩子对于新鲜的事物都存在一定的新鲜感,刚买的新玩具孩子肯定能够非常的喜爱,很想去摆弄一下,这个时候就需要教师来提高孩子们的兴趣,可以让孩子自由把玩,肯定会有许多孩子能够把玩出很多的形状。 其次,抓住好奇心,玩在其中。魔尺是一种可以随意扭动的直尺,它可以变成各种各样的东西,比如:十字架、魔法棒、爱心。孩子们经过对魔尺的接触对其有了一定的了解,抓住这一特点,我们加一点图片,让孩子根据图片自己玩耍,每次发放一张图片,争取让所有的

孩子都能够玩出这个图形。 最后,孩子们对玩魔尺已经有了一定的基础,我们就要放手让孩子自己去玩,发现他们的想像力,玩出更多优秀的作品。具体安排如下: “百变魔尺”是一种高智力的新型玩具,是由多个三角形积木串连起来的一把尺子,它可以激发人们对立体造型的创造力、观察力,能拼出几百种不同的形状,它不仅培养孩子的观察力、想象力,而且在玩的过程中还能增强孩子的自信心。相信,魔尺会成为孩子们

的好朋友!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_百变_魔尺___ 第_1_课时授课教师:

实验小学2015学年第一学期拓展课教案 课程类型:_百变_魔尺___ 第_2_课时授课教师:

最新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完整优质教学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一观察物体(三) 第1课时观察物体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分别画出下面两个图形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到的图形。 二、探究新知 按要求分别用4个小正方体来摆一摆。 (1)从正面看是。 (2)从上面看是。 (3)从正面和左面看都是。 (4)从正面、左面和上面看都是。 质疑 探究 知识点一:根据从某一面观察到的物体形状及所用小正方体的总数量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 用6个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的立体图形。 知识点二:根据从三个方向观察到的图形来推断、摆出所观察的立体图形根据下面从不同方向看到的图形摆一摆。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右边的三个图形分别是从什么方向看到的?请说一说。 2.一个由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从三个不同方向观察分别是 ,这是由()个正方体组成的立体图形。 A. 4 B. 6 C.5 3.根据看到的物体的三面形状摆出该立体图形。 4.按要求摆一摆。 (1)从正面看到的图形是,用5个小正方体摆一摆。 (2)用4个小正方体摆出从正面看是,从左边看也是的图形。 二、拓展练习 用小正方体拼一个立体图形,使得从左面看和从上面看分别得到下面的两个图形。要搭成这样的立体图形最少需要()个小正方体;最多需要()个小正方体。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二因数与倍数

实践 应用 一、随堂练习 1.判断。 (1)因为60=12=5,所以5和12是因数,60是倍数。() (2)因为12=5=2. 4,所以12是5的倍数。() (3)10是倍数,5是因数。() 2.下面的4组数中,谁是谁的因数?谁是谁的倍数? 3和18 52和13 65和5 76和19 二、拓展练习 一个数既是42的因数,同时又是3的倍数,这样的数有哪几个? 自我 总结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 我的问题是: 环节学案 自主 学习 一、复习旧知 判断。 (1)6是因数,24是倍数。() (2)3. 6÷4=0. 9,所以3. 6是4的倍数。() (3)一个数的倍数一定比它的因数大。() 二、探究新知 1.将1、2、3、6、8、16、24、32、84、96各数按要求填人圆圈中。 6的倍数8的倍数24的因数32的因数 2.填空。 (1)一个数的因数个数是()的,倍数个数是()的;其中最小的因数是(),最大的因数是(),最小的倍数是()。

小学数学校本课程纲要

校本课程《课程纲要》 课程名称:《星原之火》 授课对象:三年级 课程类型:学科拓展类 课程简介: 《星原之火》数学校本教材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已有知识出发,注重与教材同步,根据学生不同年龄、不同发展水平的认知特点,精心设计,内容力求做到趣味性、操作性、现实性、探索性、开放性、思想性与方法性,主要体现三大理念: 数学是思维,小学数学教学的根本任务是全面提高学生素质,其中最重要的因素是思维素质,因此,向学生渗透一些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是进行数学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数学是活动,学生通过实践活动,在动手操作、自主探索、合作交流的氛围中,创造性地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数学是文化,数学博大精深、丰富多彩,通过多种资源的挖掘,激发学生对数学的热爱和兴趣,使学生在获得数学知识的同时,能够得到数学文化的熏陶,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

课程根据数学学科的特点和小学生的年龄特征,以思维训练为主线,以趣味数学为支撑点,分为三大模块(思维训练、实践活动、开心数学)编排,采取循序渐进,螺旋上升的编写方式,力求图文并茂,学练结合,层次鲜明。 背景分析: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数学是人类的一种文化,它的内容、思想、方法和语言是现代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义务教育阶段的数学课程,其基本出发点是促进学生全面、持续、和谐的发展;使学生获得对数学理解的同时,在思维能力、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但由于受应试观念的影响,在教学实践中常常出现了只重视数学知识,缺少人文的熏陶,更忽视了人文精神的培养。把掌握基本知识、训练学生的基本技能作为教学的唯一目标,把学生的生活空间挤压在分数的争夺上,最终使学生的健康生活道路增添了诸多的阻碍……这种教学显然与当前“以人为本”的教育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认真分析我们的数学教学现状,我想,除了我们的教育体制导致我们对数学的本质或精神理解有偏差、导致我们的教学方法手段相对单一外,还有我们提供给学生的数学素材和教学资源匮乏、我们呈现数学的方式死板等。正是从这些角度考虑,我们应该为学生提供更丰富的数学资源,包括基本的数学思想方法、民间数学趣题、数学古题名题、数学史、数学家的介绍,开展丰富多彩的实践探究活动,使数学内容更充实、数学课程更丰满,

一年级奥数拓展学案60课

04课单数与双数(一) 1、把10根跳绳分给两个班,如果一个班跳绳的根数是单数,另一个班跳绳的根数肯定是(数),如果一个班跳绳的根数是双数,另一个班跳绳的根数一定是(数)。 2、想一想:2+4+6+8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11+13+15+17+19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1+3+5+7+9的和轴线?根据做的结果,你能想到些什么呢?(规律是什么?) 3、想一想:21+23+25+27+29的和是单数还是双数? 4、把5支铅笔奖励给3个小朋友,不要求每个小朋友分得的铅笔一样多,但每个小朋友的铅笔数要是偶数,可以呢?为什么? 5、8道练习题分成2天做,要求每天做的题数都是单数,可以吗?如果可以,有几种安排方法? 6、有一盒茶蛋,4个装一袋,还剩3个,盒子里原有茶叶蛋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6个装一袋,还剩2个,盒子里原有茶叶蛋的个数是单数还是双数? 05课单数与双数(二) 1、强强是个调皮的孩子,放学一回家,他接连按了7次电视开关。如果电视机原来是关着的,此时开还是关?如果电视机原来是开着的呢? 2、一只小鸭在小河的两岸之间来回地游。从左岸游到右岸叫游一次,那么: (1)如果小鸭最初在右岸,它游了几次后又回到了右岸。它游的是奇数次还是偶数次? (2)如果小鸭最初在左岸,它游了91次后在左岸还是在右岸? 3、573路公共汽车的起始站是梨园站,终点站是友谊国际站,从起始站到终点站叫做开一趟,王师傅一开始从梨园出发,开了8趟,,那么此时他在哪?如果开了11 趟呢,此时他在哪里? 4、8个小朋友接力跑,第一个小朋友把棒子从东边拿到西边,第二个小朋友接着把棒子拿回并没有,一直接下去,最后棒子在东边还是在西边?按同样的方向,如果15个人接力跑呢,棒子在东边还是西边? 5、过年了,41个同学互赠贺年卡,也就是说,一个人收到一张后就要回送一张,问,所送贺年卡的总数是单数还是双数?怎么算的呢? 06课几、第几 5、9个人组成的一个体操队,正排队向前走,小强在第三个。若教练员发令“向后转走”,此时小强将排在第几个? 6、红红和3名同学排成一排。你知道红红左边有几名同学?右边有几名同学吗?(有几种排法呢?) 07课有趣的排列 1、学校组织军训,果果、天天、曦曦三人竖着站成一列,一共有几种不同的站法? 2、何老师和三个小朋友横着站成一排拍照,何老师一定要站在右边第一个,一共有几种站法?

数学拓展课程

数学拓展课程——初级数独(选修) 设计意图: 数学是神奇的世界,肯定有不少学生产生了浓厚的兴趣。为此,训练学生的思维活动是重中之重。数学思维活动在数学教学课堂中探求问题的思考、推理、论证的过程等一系列数学活动都是数学教学中实施思维训练的理论依据之一。因此,开展校本数独课程,一是能更好的促进学生数学思维能力的发展,符合课改的要求;二是填补了我们课改中的弱项。 课程目标: 1、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和主体人格,培养学生自主性、主动性,引导学生在掌握数学思维成果的过程中学会学习、学会创造。 2、将数学知识寓于游戏之中,教师适当穿针引线,把单调的数学过程变为艺术性的游戏活动,让学生在游戏中学习在玩中收获。 3、课堂上围绕“趣”字,把数学知识容于活动中,使学生在好奇中,在追求答案的过程中提高自己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分析能力和逻辑推理能力。力求体现我们的智慧秘诀:“做数学,玩数学,学数学”。课程安排:

5课时具体教案: 第一课时 数独的起源和基本知识 一、数独介绍 是一种智力运动。从字面意思来看,是“单独的数字”或“只出现一次的数字”,是一种以数字为表现形式的逻辑推理谜题。 数独Sudoku(日语:数独すうどく)是一种源自18世纪末的瑞士,后在美国发展、并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的数字智力拼图游戏。拼图是九宫格(即3格宽×3格高)的正方形状,每一格又细分为一个九宫格。在每一个小九宫格中,分别填上1至9的数字,让整个大九宫格每一列、每一行的数字都不重复。 数独的玩法逻辑简单,数字排列方式千变万化。不少教育者认为数独是锻炼脑筋的好方法。

英国国家教育及教学部官方教育杂志《教师杂志》(Teacher Magazine)建议教师让学生填写数独,以训练大脑智慧。 在英国学校中,许多数学老师纷纷运用这个与数学关系不大,但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老师们把游戏下载到电脑中,要求学生每周至少完成三则数独题目。 世界数独锦标赛于2006年在意大利卢卡举行,以后每年举办一次,2013年是由中国北京承办的。 二、数独的游戏规则 在4阶方阵中,包含了16个小格(四列四行),其中又再分成四个小正方形(称为宫),每宫有四小格。 标准数独的规则一般都只有三点: 1、数独中每行内的数字为1-4且不重复; 2、数独中每列内的数独为1-4且不重复; 3、数独中每宫内的数字为1-4且不重复。 三、数独的元素 标准数独的基本元素包括单元格、行、列、宫、区、区块、已知数、候选数等等。

小学数学拓展性课程建设规划方案---神奇的数独(初级)课程

玩转数独(初级)课程 第一部分:课程背景 数独 Sudoku(日语:数独すうどく)是一种源自18世纪末的瑞士,后在美国发展、并在日本得以发扬光大的数字智力拼图游戏。拼图是九宫格(即3格宽×3格高)的正方形状,每一格又细分为一个九宫格。在每一个小九宫格中,分别填上1至9的数字,让整个大九宫格每一列、每一行的数字都不重复。数独的玩法逻辑简单,数字排列方式千变万化,它虽然与数学关系不大,但可以训练逻辑思维能力,所以玩数独是一项锻炼脑筋的游戏。 第二部分:课程目标 一、情感、态度、价值观 1.数独亦帮助大家冷静思考,纾缓压力及加强分析能力。它能给学生成功的机会,并训练他们缜密思维,可以通过训练脑力,使脑细胞趋于年轻,从而有效延长寿命。 2.数独简单易学、便携。是多人参与的过程,几个同学在一起、家人几口集体参与更好。因此玩数独可以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与人相处的那种融洽氛围。 3.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在看似简单的九宫格上,用自己所有的想像力、逻辑推理和创新思维,去感悟游走在成功与失败一线间的体会,‘数独’为玩家提供了难得的体验机会。数独不仅能锻炼逻辑推理能力,也能对青少年的心智锻炼起到很好的效果。因为在游戏中只要犯了一个错误就得从头开始。特别是如何正确面对失败、失败后如何重新来过的挫折训练。 二、知识 1.认识数独,了解数独的发展历史。 2.掌握数独的游戏规则和基本技巧。

三、能力 1.培养学生的分析、逻辑、推理能力。它是一项有着严密逻辑思维能力的游戏, 数独的玩法逻辑简单,数字排列方式千变万化,很有挑战性。 2.提高学生记忆能力。 第三部分:课程内容 根据三、四年级学生思维年龄特点及逻辑推理能力的发展水平,神奇的数独(初级)课程以标准九宫格数独为主要学习载体,获得一些数独的基本解题技巧。 数独的基本技巧: 数独的游戏规则相当简单,这也是数独游戏风靡全世界的原因之一。即在9×9的任意一条横、纵数列上1—9这九个数字只能出现一次而不重复,其中被分为3×3的九个区域小格中同样要遵守1-9这九个数字不重复的规则。 数独这个数字解谜游戏,完全不必要用到算术!会用到的只是推理与逻辑。解题方法分两大类:直观法和候选数法。 直观法就是不需要任何辅助工具,从接到数独谜题的那一刻起就可以立即开始解题。绝不猜测。数独直观法解题技巧主要有:唯一解法、基础摒除法、区块摒除法、唯余解法、矩形摒除法、单元摒除法,余数测试法。 候选数法就是解数独题目需先建立候选数列表,根据各种条件,逐步安全的清除每个宫格候选数的不可能取值的候选数,从而达到解题的目的。 使用候选数法一般能解比较复杂的数独题目,但是候选数法的使用没用直观法那么直接,需要先建立一个候选数列表的准备过程。所以实际使用时可以先利用直观法进行解题,到无法用直观法解题时再使用候选数方法解题。 候选数法解题的过程就是逐渐排除不合适的候选数的过程,所以在进行候选数删除的时候一定要小心,确定安全的删除不合适的候选数,否则,很多时候只有重新做题了。有了计算机软件的帮助,使得候选数表的维护变得轻松起来。 数独候选数法解题技巧主要有:唯一候选数法、隐性唯一候选数法、区块删减法、数对删减法、隐性数对删减法、三链数删减法、隐性三链数删减法、矩形顶点删减法、三链列删减法、关键数删减法、关连数删减法。 一、直观法:

(完整)校本课程《小学高年级数学思维拓展训练》

本课程是针对五、六年级的学优生开设的。通过八个不同的专题训练,使学生学会解决关键问题,指出思考问题的方法、阐述思考途径,让学生逐步掌握学习的方法,既增长知识,又增长智慧,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 课时一:分析综合法 “分析法”与“综合法”是我们小学生常用的解题思考方法之一。所谓“分析法”就是从要求的问题出发,根据题意和已知的数量关系,想一想,还需要知道什么条件才能推出所求的问题。如果在这一条件中,有的还有未知的,就把它当做新的所求的问题,再来寻找能够求出它的那些条件。这样,逐步寻求需要的条件,直到具备所需的一切条件。我们把这种从未知出发,转化问题,步步逆推,执果索因的思考方法,称为“分析法”,也叫“逆推法”。 所谓“综合法”,就是从题目的某一个(或几个)已知条件出发,想想它能推出一些什么结果,再把推出的结果与另外一些已知条件一起又可以推出什么结果,这样一步一步地向着所要求的问题前进,最后得出要求的结果。这种从“已知”看“可知”,逐步推向“未知”,即从已知条件出发,转化条件,步步顺推,由因导果的思考方法,称为“综合法”,也称“顺推法”。 在解题的过程中,往往既用“分析法”,又用“综合法”,至于在什么情况下用“分析法”,什么情况下用“综合法”,要根据具体情况,恰如其分地选用。 解决一些较复杂的问题时,我们可以先从问题出发,利用分析法探索所要找的条件,当这种分析推理遇到困难时,再从已知条件出发,用综合法推理,看看能否推出这个条件。我们把这种将“综合法”和“分析法”结合起来分析问题的方法称作“中间会师”。

【例题】甲、乙两块棉田,平均亩产棉花92.5千克,甲棉田是5亩,平均亩产棉花101.5千克,乙棉田平均亩产棉花85千克,乙棉田有什么亩? 思考途径:想到用“分析法”来思考,从问题想起。要求乙棉田有多少亩,需要知道乙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计算的产量少的千克数,还要知道乙棉田的亩产量比平均亩产少的千克数,而要求乙棉田的亩产量少的千克数,需要知道两块棉田的平均亩产量(题中直接提供是92.5千克),还需知道乙棉田的亩产量(题中直接提供为85千克)。要求乙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量计算的产量少的千克数,即甲棉田的产量比按平均亩产计算的产量多的千克量,需要知道甲棉田的质量比按平均计算产量多的千克数。 根据分析得出下面的解答: [(101.5-92.5)×5]÷(92.5-85) =[9×5] ÷7.5 =45÷7.5 =6(亩) 所以,乙棉田有6亩。 1,第二天读了全【习题1】雪容读一本科技书,第一天读了全书的 3 书的37.5%,第三天从第69页开始读,第三天要读多少页,才能把这本书读完? 思考途径:想到用“分析法”的思路来探究。从问题想起,要求的问题是:“第三天要读多少页才能把书读完?”现在已经知道前两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11.9

小学数学导学案的设计 一、基本理念。 “以学定教,同案协作”确立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明确学生有效学习有赖于教师有效设计。“导学案”的设计,关注学生学习的全过程,关注学生学习的有效性,关注教师教学的针对性,关注课堂师生共同成长的互动性。其核心是:根据学生的有效学习的需要,以及班级授课的特点,设计和组织课堂教学。基本教学策略是:“问题式导学,过程式学习”。在操作过程中强调“学的重心前移”、“教的重心前移”、“管理的重心前移”。教学中将“知识问题化、能力过程化、情感态度价值观潜移化”,使三维目标落到实处。 二、“导学案”设计的特点。 根据学习目标创设情景,层层深入地引导学生独立看书、自学、思考、探究,使学生通过课前自学对教材首先有一个初步了解,发现问题,完成第一次学习,然后在课堂上讨论交流、合作探究、分析问题,完成第二次学习。这种设计,为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学习提供了条件和明确的学习任务,使每个学生的学习时间有了保证,思考深度得到了加强。具有目标明、方法优、易操作、效果好、适用广的特点。 三、“导学案”设计的常规要求。 “导学案”不是简单的照搬课程标准中规定的学习要求和教材内容,而是以学生有效学习为教学设计的具体要求,设计的常规要求是: ①明确学习目标。 ②帮助学生梳理知识体系。 ③提供适当的学习方法和学习策略指导。 ④提供检测学习效果的适当材料。 ⑤注意“教学合一”和学生有效学习。 达到上述常规要求,“导学案”的设计要过好两关。一是学生关:学生的学习基础、学习兴趣及学习能力,是教师设计教学的出发点,了解学生的学习意向,体察学生的学习情绪,诊断学生的学习障碍,从而确定有效的、切实可行的教学对策。二是教材观:吃透和挖掘教材的育人因素,立足学生全面发展,解决全面育人问题;吃透教材中对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因材施教,解决“差异教育”问题;吃透让学生参与知识发生、发展与应用全过程的脉络与布局,把握知识的停靠点,能力的生长点和思维的激发点,解决学生思考、参与、探索的问题。 四、“导学案”的基本环节及设计意图。 “导学案”注重对学生学习的全过程进行设计,体现在关注课堂学习的内外联系,关注不同

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 摘要:小学数学课堂的拓展与延伸,为我们的数学课堂打开了通向大千世界的窗口,使趋于平静的课堂再起波澜;还为学生的课后的复习、实践做好了铺垫和延续,从而有效地巩固了教学效果。适当的课堂拓展与延伸既丰富了课堂教学内容,又培养了学生逻辑思维能力、创新能力、实践能力,提高了学生的数学素养。因此,笔者结合多年的教学经验和参加课堂研究的心得体会,谈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进行有效的课堂拓展与延伸。 关键词:小学数学;课堂研究;拓展;延伸 课堂教学的有效拓展与延伸,是指学习内容由课内向纵深处或向课外合理地拓展、渗透,让学生处于“心求通而未得之意,口欲言而未能之貌”的持续探索的状态。在这种状态下,学生就会对学习表现出积极探索的态度,主动去“思”、去“想”、去“问”,才能提出问题、发现问题、解决问题。 一、设计开放习题,拓展延伸解题思路 过去那种学生只要一张纸一支笔的作业已不能适应新课程改革的要求,已不能让学生再沿着老师开辟出来的道路,毫无悬念地走下去。教师应该在学生前进的路上设置一些障碍,或引导学生自己另辟蹊径,使学生不被禁锢在传统的思维中。我在教学中创造性地设计作业,使学生必须“跳一跳,才能摘到果子”。同时使学生在作业的过程中自己走进来,去收集、整理各种所需求

的数据,学生通过实践探索才能得到数据,然后才能完成作业。这样,可以激发学有余力的学生在解题过程中出现强烈的战胜困难的决心,从而解决问题,并产生持续的学习兴趣。因此,结合教学内容设计一些开放习题,有利于拓展与延伸学生的解题思路,激发学生积极参与思考、探究,同时有利于学生的智力发展。通过这样设计的练习使学生不被定势所禁锢、束缚,变得越来越喜欢思考,思维越来越灵活,应变能力越来越强。 例如,在教学“植树问题”时,如何把这种解题思想拓展与延伸到类似的问题,形成模型去解决具体的数学问题。在用数形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认识问题后,我又引导学生探索间隔与树的关系,通过比较利用一棵树对应一个间隔的方法,让学生了解为什么间隔等于树,有时间隔少于树。这样的拓展与延伸加深了学生对数学思想的掌握。 二、妙用错误资源,拓展延伸知识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与学生、学生与教师的交流中,难免会出现一些错解、错例、错说,很多教师对于这些意外情况往往持消极的态度。作为教师,我们要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正确对待和处理学生的错误,巧妙利用错误这一教学资源,进行知识拓展延伸,使学生的思维能力、情感态度等方面得到进步和发展。我认为学生的学习错误是一种来源于学习活动本身,直接反映学生学习情况的生成性教育资源。教师不能用成人的眼光去要求学生,更不能追求学生的绝对正确和完美,而应站在新的角度对其进行

小学数学三年级导学案

1.2《经过时间的计算》自学导读单 一、温故知新 1.我们学过的时间单位有()、()、()。 2. 1时=()分 1分=()秒 120秒=()分 300秒=()分 180分=()时 2分30秒=()秒 3.读完一首古诗大约需要30()。你从家走到学校大约需要10()。 4.分针从5走到7,走了( )分,也就是()秒。 5.小明晚上6:00开始写作业,晚上6:30写完,他写作业用了多长时间? 。 二、新课先知 认真学习课本P5例(2),观察两幅图中的钟表。 小明离开家的时间是(),小明到校的时间是(),想一想:小明从家走到学校用了多长时间?你是怎样知道的?把你的方法写下来: 方法一:分针从()走到(),一共走了()大格,是()分钟。方法二:因为都是7时多,列出算式解答。 三、自学检测 1.大张超市早上9:00开始营业。小明早上8:40到达超市门口,他还要等多长时间超市才开门? 2. 经过()分经过()分 7:00 7:20 8:10 8:50 经过()分经过()分 11:20 12:00 3:20 4:40

1.2《经过时间的计算》学案 一、分层训练 1. 经过()分大课间()分经过()分 ():( ) ():( ) ():( ) ():( ) 第二节上课第二节下课第三节上课第三节下课 2. 填一填 (1)40分比25分多()分,18分比35分少()分。 50分比1小时少()分,1小时比45分多()分。 (2)星期天上午,小明9:15去广场放风筝,9:50返回,他放风筝用了()分。 (3)每天晚上中央电视台《新闻联播》节目在晚上()开始,大约在()结束,约播放()分钟。 3.解决问题 (1)丽丽早上7:15开始吃早餐,7:30吃完。丽丽吃早餐用了多长时间? (2)一列火车本应8:35到站,现在要晚点12分钟,实际在什么时间到站? 二、拓展延伸 1. 3时50分+30分=()时()分 5时20分-30分=()时()分 1时45分+1时30分=()时()分 3时30分-2时50分=()分 2.某饭店营业时间是上午9:00——晚上10:00,这个饭店全天的营业多长时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