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

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
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

合肥学院

HEFEI UNIVERSITY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班级: 08自动化(2)班

姓名:李宏灶

学号: 00

指导教师:丁健

摘要:

现代科学技术领域中,计算机技术和自动化技术被认为是发展较快的两个分支,工业自动化根据生产过程的特点可分为过程控制和制造工业自动化及自动化测量系统。过程控制自动化是以流程工业为对象,流程工业自动化控制一般采用集散控制系统(DCS)。

本文主要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概念、组成(现场控制级、过程控制级、过程管理级、经营管理级)、特点(系统构成灵活、操作管理便捷、控制功能丰富、信息资源共享、安装调试方便)、硬件结构、控制算法以及其在常减压装置中的应用。

关键词:

构成与特点硬件结构控制算法应用流程介绍

一、集散控制系统构成与特点

1.1 集散控制系统概念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

1.2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1)现场控制级

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

2)过程控制级

又称现场控制单元或基本控制器,是DCS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生产工艺的调节都是靠它来实现。比如阀门的开闭调节、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等等。

3)过程管理级

DCS的人机接口装置,普遍配有高分辨率、大屏幕的色彩CRT、操作者键盘、打印机、大容量存储器等。操作员通过操作站选择各种操作和监视生产情况、

这个级别是操作人员跟DCS交换信息的平台。是DCS的核心显示、操作跟管理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站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到生产运行情况,了解每个过程变量的数字跟状态。

4)经营管理级

又称上位机,功能强、速度快、容量大。通过专门的通信接口与高速数据通路相连,综合监视系统各单元,管理全系统的所有信息。

1.3 集散控制系统的特点

DCS控制系统与常规模拟仪表及集中型计算机控制系统相比,具有很显著的特点:1)系统构成灵活

2)操作管理便捷

3)控制功能丰富

4)信息资源共享

5)安装、调试方便

1.4 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DCS 的硬件系统主要由集中操作管理装置、分散过程控制装置和通信接口设备等组成。

通过通信网络将这些硬件设备连接起来,共同实现数据采集、分散控制和集中监视、操作及

管理等功能。

现场控制站中的主要设备是现场控制单元。现场控制单元式DCS 直接与生产过程进行

信息交互的IO 处理系统,它的主要任务是进行数据采集及处理,对被控对象实施闭环反馈

控制、顺序控制和批量控制。用户可以根据不同的应用需求,选择配置不同的现场控制单元

构成现场控制站。它可以是以面向连续生产的过程控制为主,辅以顺序逻辑控制,构成的一

个可以实现多种复杂控制方案的现场控制站;也可以是以顺序控制、连锁控制功能为主的现

场控制站;还可以是一个对大批量过程信号进行总体信息采集的现场控制站。

二、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

1)比例控制器(P 调节)

控制器的输出信号u 与偏差e 成正比:U=K P e K P 称为比例增益。从减少偏差的角度,

应该增加K P ,但是K P 还影响系统的稳定性,过大的K P 往往会使得系统产生激烈的振荡和不

稳定。因此在设计中应该合理优化K P ,在满足精度要求下,选取合适的K P 值。

2)积分控制器(I 调节)

在积分控制器中,调节规律是偏差e 经过积分控制器的积分作用得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u : 传递函数为: 积分控制器的显著特点是误差调节,就是说当系统达到平衡后,阶跃信号稳态设定值和

被调量无差,偏差e=0.即:积分的作用实际上是将偏差e 累计起来得到u ,如果偏差e 不为

0,积分作用将使积分控制器的输出u 不断增加或减小,系统将无法平衡,故而只有e 为0,

积分控制器的输出r 才不发生变化。

3)微分控制器(D 调节)

在微分控制器中,调节规律是偏差e 经过微分控制器的积分作用得到控制器的输出信号

u : 传递函数为: 积分控制器的显著特点是当出现了偏差才进行调节,而微分控制器则针对被调量的变化

率来进行调节,而不需要等到被调量已经出现较大的偏差后才开始动作,即微分调节器可以

对被调量的变化趋势进行调节,即使避免出现大的偏差。

一般情况,实现微分作用不是直接对检测信号进行微分操作,这样会如很大的冲击,造

成元器件的不正常,对于噪声干扰信号,由于其突变性, 直接微分将引起很大的输出,从

而忽略实际信号的变化趋势,故而对于性能要求较高的系统,往往使用检测信号的速率传感

0t I u K edt =?()I j K G s s =D de

u K dt =()c D G s K s =

器来避免对信号的直接微分。

4)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PID 调节)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器各有优缺点,对于性能要求高的系统,单独使用其中一种控制

器有时候不能达到预想的效果,就可对其进行组合。PID 调节器的方程如下:

传递函数为: 取其中的3个K 值不同值,可以构成不同的组合。

三、集散控制系统在常减压装置中的应用

3.1常减压系统流程介绍

原油由原油罐输出,经过常压一线、常压二线和常压中段回流,经过换热器,把原油加

热,然后经过混合阀注水进入一级电脱盐罐,再经过二号混合阀注水,进入二级电脱盐罐,

使原油脱盐脱水,有利于产品质量的调节,便于以后的加工程序操作。从脱盐罐出来的原油

与二次常底油换热进入闪蒸塔,除去原油里面的剩余水分, 分馏出原油里面的轻油组分, 闪

顶油气通过闪顶油气线进入常压塔塔盘。闪蒸塔底油经过闪底油泵抽出,与一次常底油换热

后进入加热炉,把原油加热到合适的温度( 360~365℃)进入常压塔。常压的控制要分馏出合

格的侧线油(常一线,常二线) 还要取出常压塔的多余热量,这就要求侧线的馏出量和中段

回量要有合适的比例: 中段量太大,取热过多,侧线馏出量减少,降低了轻油的收率; 中段

量过小,取热少,侧线油质量重,不合格。侧线馏出的轻油成分还要经过汽提塔汽提, 同

时还要控制常底油外甩的量, 以控制常底的液位, 但是也不可以过多的减少常底的外甩量,

那样将影响后路的控制(减压塔),控制难度大,要求使用串级控制。减压的流程类似于常压,

但控制比常压简单。

3.2常减压装置控制回路及控制规律

常压系统主要有塔顶温度调节系统、侧线抽出量调节系统、塔底液位调节系统等,还有

侧线产品质量调节系统、中段回流取热系统等。常压塔对产品质量有较高的要求,塔顶要求

分馏出合格汽油馏分,通常都在塔顶设置塔顶温度——回流量串级调节系统,以克服回流方

面的干扰。常用的控制规律有:比例控制,积分控制,比例积分控制,比例微分控制, 比

例积分微分控制。因为侧线质量要求高,要求对系统抗干扰能力强,在出现扰动时可以迅速

恢复,单独采用比例控制、积分控制、微分控制已经不能满足要求,这里采用比例、积分、

微分的组合控制。PID 控制器在控制开始时,微分先起作用,使输出信号发生突然的大幅变

化,同时比例也起作用进行控制,使偏差幅度减小,接着积分起作用,慢慢地消除静差。

0t

P I D de u K e K edt K dt =++?12(1)(1)()I j P D K K s s G s K K s s s ττ++=++=

3.2.2 比例、积分、微分控制规律

1)特性

具有比例( P) 、积分( I) 、微分(D) 三种控制规律的控制器,简称PID 控制器。其控制规律的数学表达式为:P=Pp+Pi+Pd=K ( △e+1 /T ∫△edt+TDd△e /dt)

2)传递函数

PID 控制器的传递函数Wpid ( S) 如下:

当K 很大时

W pid ( S) =( 1/δ)( T d s+T d s /T1s+1+1 /T1s)

图为控制原理框图。

3)控制规律对过程控制系统的影响

①比例控制作用

比例控制作用可表示为:Pp+Kp△e=1 /δ△e Kp 为比例放大倍数或比例控制器的增益,即:Kp=1 /δ=Pp /△e

由于比例控制器的比例运算没有动态元件,比例控制器的输入输出仅仅是一种比例放大关系,因此,使用比例控制器所产生的相移为- 180°,这个固有的- 180°相移是负反馈控制产生的,不是控制器本身产生的,比例控制器本身产生的相移为0。比例控制器的增益决定于比例带δ的大小,增益的大小也决定了反馈的强弱。比例增益可以改善控制特性,但若使用不当,也可能导致系统不稳定,并且可能产生振荡。

②积分控制作用

积分控制作用可以表示为:d△p /d t=△e /T1 积分作用产生了一个90°的相滞后,也即积分输出也落后输入90°。积分控制增益等于积分输出与输入幅值之比。

由于使用积分控制作用,产生了一个控制系统的相滞后,使系统稳定性降低。当积分时间短,积分作用强,积分增益也大时,也会使系统稳定性降低。

③微分控制作用

微分控制作用可以表示为: p=Td△e /dt 微分作用产生一个超前的90°相移,即输出超前了90°。

由于微分的控制作用,使得整个系统相滞后减小了,从而增加了系统的稳定性。如果微分时间短,微分作用弱,则对系统影响不显著。如果微分时间过长,虽然微分作用强,超前的角度有利于系统的稳定性,但是增益也变大,增益过大,反而会降低系统的稳定性。3.2.3 PID 参数的整定方法

为了使系统不仅静态特性好,而且要稳定性好,过程过渡短,正确的整定PID 参数数字控制器的参数Kp、T1、Td 是非常重要的。在连续控制系统中,模拟控制器的参数整定方法非常多,工程整定法就是其中之一,它由经典频率法化简而来,优点是整定参数时不必依赖控制对象的数学模型,简单易行。

3.3控制回路说明

为了保持常底液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又要保证减压塔进料稳定,一般采取液面与流量组成的串级调节系统,在此系统中,允许液面在一定范围内变化,而保持流量相对不变。

减压塔的控制方案设置是根据装置产品方案是燃料型还是润滑油型来决定,产品为燃料型产品的侧线抽出均以减压塔中集油箱中液位为控制对象,集油箱抽出的另一物流返塔作为回流,减压塔的塔顶冷回流流量是由减压塔顶温度控制。而中段回流一般采用流量调节系统,产品为润滑油型时,由于侧线产品质量要求比较严格,其方案类似常压塔控制方案。

减压塔底介质黏度大、温度高,要求停留时间短,又是抽真空系统,容易造成塔底泵抽空,一般采用浮球或差压式液位调节器来控制塔底抽出量,采用塔底液位- 渣油外甩串级调节系统,保证塔底液位在一定范围内波动。

四、参考文献:

[ 1] 刘海国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机械工业出版社

[ 2] 袁任光集散型控制系统应用技术与实例机械工业出版社

[ 3] 常减压装置系统操作中国石化集团资料.

仅供个人用于学习、研究;不得用于商业用途。

For personal use only in study and research; not for commercial use.

Nur für den pers?nlichen für Studien, Forschung, zu kommerziellen Zwecken verwendet werden.

Pour l 'étude et la recherche uniquement à des fins personnelles; pas à des fins commerciales.

толькодля людей, которые используются для обучения, исследований ине должны использоваться в коммерческих целях.

以下无正文

蚁群算法简述及实现

蚁群算法简述及实现 1 蚁群算法的原理分析 蚁群算法是受自然界中真实蚁群算法的集体觅食行为的启发而发展起来的一种基于群体的模拟进化算法,属于随机搜索算法,所以它更恰当的名字应该叫“人工蚁群算法”,我们一般简称为蚁群算法。M.Dorigo等人充分的利用了蚁群搜索食物的过程与著名的TSP问题的相似性,通过人工模拟蚁群搜索食物的行为来求解TSP问题。 蚂蚁这种社会性动物,虽然个体行为及其简单,但是由这些简单个体所组成的群体却表现出及其复杂的行为特征。这是因为蚂蚁在寻找食物时,能在其经过的路径上释放一种叫做信息素的物质,使得一定范围内的其他蚂蚁能够感觉到这种物质,且倾向于朝着该物质强度高的方向移动。蚁群的集体行为表现为一种正反馈现象,蚁群这种选择路径的行为过程称之为自催化行为。由于其原理是一种正反馈机制,因此也可以把蚁群的行为理解成所谓的增强型学习系统(Reinforcement Learning System)。 引用M.Dorigo所举的例子来说明蚁群发现最短路径的原理和机制,见图1所示。假设D 和H之间、B和H之间以及B和D之间(通过C)的距离为1,C位于D和B的中央(见图1(a))。现在我们考虑在等间隔等离散世界时间点(t=0,1,2……)的蚁群系统情况。假设每单位时间有30只蚂蚁从A到B,另三十只蚂蚁从E到D,其行走速度都为1(一个单位时间所走距离为1),在行走时,一只蚂蚁可在时刻t留下浓度为1的信息素。为简单起见,设信息素在时间区间(t+1,t+2)的中点(t+1.5)时刻瞬时完全挥发。在t=0时刻无任何信息素,但分别有30只蚂蚁在B、30只蚂蚁在D等待出发。它们选择走哪一条路径是完全随机的,因此在两个节点上蚁群可各自一分为二,走两个方向。但在t=1时刻,从A到B的30只蚂蚁在通向H的路径上(见图1(b))发现一条浓度为15的信息素,这是由15只从B走向H的先行蚂蚁留下来的;而在通向C的路径上它们可以发现一条浓度为30的信息素路径,这是由15只走向BC的路径的蚂蚁所留下的气息与15只从D经C到达B留下的气息之和(图1(c))。这时,选择路径的概率就有了偏差,向C走的蚂蚁数将是向H走的蚂蚁数的2倍。对于从E到D来的蚂蚁也是如此。 (a)(b)(c) 图1 蚁群路径搜索实例 这个过程一直会持续到所有的蚂蚁最终都选择了最短的路径为止。 这样,我们就可以理解蚁群算法的基本思想:如果在给定点,一只蚂蚁要在不同的路径中选择,那么,那些被先行蚂蚁大量选择的路径(也就是信息素留存较浓的路径)被选中的概率就更大,较多的信息素意味着较短的路径,也就意味着较好的问题回答。

集散控制系统3

DCS(集散控制系统)模拟题 第一部分: 1、DCS产生于那个年代?是从哪两大控制系统发展而来? 答:DCS产生于二十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霍尼韦尔公司提出的。它是由直接数字控制DDC(Direct Digital Control)或监督计算机控制SCC(Supervisory Computer Control)发展来的。 2、DCS的概念如何描述? 答: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分散控制系统的简称,国内一般习惯称之为集散控制系统DCS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通信、显示和控制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以及组态方便。 3、DCS的系统结构是什么?可图示。 4、何为全集成自动化(TIA)? 答: TIA 是高度自动化的工业系统产品简称。TIA 的中文含义是,完全集成自动化。TIA 是一个由西门子公司从1996年开发和完善的策略构造和策略理念。这套策略定义了所有涉及到的个体部件,工具和相应的服务(替换部件服务,等)是如何构成一个整体的。这个整体承担着四个自动化层面的一致性。管理层面、策划层面、控制层面、工作层面。

TIA 的这个一致性提供给相应企业在创造价值环节(OEM,系统策划和客户终端)一个简便并且经济的过程。子定义:一个自动化系统必须要由拖动系统(变频器+ 马达)和可编程控制器来实现。 5、PROFIBUS-DP网络最多可连接多少个站点?其通讯率是多少? 答: PROFIBUS-DP总线上最多站点(主-从设备)数为126。通讯波特率从9.6Kbit/s到12Mbit/s。 第二部分:综合应用题 制作方案书 某企业年产20万吨/年三元硫基复合肥的生产主要有以下4个工段完成:磷酸工段、氢钾工段、制氨工段、复合工段,各工段的I/O点如下表: 置1台ES、4台OS,报表、报警打印机各1台,每个工段配置1套AS,I/O可集中配置也可分布式配置,按15%余量。并选用合适的通讯网络。 请写出较合理的方案配置书(包含以下内容:1、配置方案说明2、系统配置图3、I/O 模板数量计算说明4、软硬件配置清单)。 附:可供选择的主要硬件 1、工控机 SIMATIC箱式PC

集散控制系统试卷及答案(2012)

昆明理工大学试卷()B5-1 考试科目:集散控制系统考试日期:命题教师: 学院:信自专业班级:自动化07、测控07 学生姓名:学号: 任课教师:课序号:考试座位号: 一、填空题(共32 分,每空1分) 1、DCS 设计思想是分散________、集中________,设计原则是分而 ________、综合________。 2、一个典型的DCS应该包括四大部分组成:至少一台___________站,至少一台___________站,一台___________站(也可以兼做)和一条通信系统。 3、在DCS操作站的画面体系中有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______________这三种类型的显示画面。 4、DCS 控制层软件的基本功能可以概括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及I/O 数据的输出。 5、现场总线是自动化领域的通信、网络技术, 也被称之为工厂的____________。 6、集散控制系统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技术(简称四C技术)发展的产物。

B5-2 7、发送装置和接收装置之间的信息传输通路称为___________,它包括 ___________和有关的中间设备。 8、DCS中报警优先级由高到底依次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 9、集散控制系统中,各种在组态中定义的回路控制算法、顺序控制算法、计算功能均在____________中实现。 10请列出主要DCS 生产厂家及产品①厂家:____________产品:____________ ②厂家:____________产品:____________③厂家:____________产 品:____________。 二、名词解释(12分,每题3分) 1、实时 2、在线 3、集散控制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试题库

填空1.1975年,世界上第一套集散控制系统由Honeywell公司首先向市场推出,其型号是TDC2000。2. 操作站的基本功能包括显示、操作、报警、系统组态、系统维护和报告生成。 3. OSI参考模型的七层分别是物理层、数据链路层、网络层、传输层、会话层、表示层、应用层。 4.TDC3000系统中,一条LCN网最多可连40个模块,通过扩大器可连645个模块。 5. CS3000系统主要由操作站、现场控制站、工程师站、通信总线和通信网关等部分组成。 6.MACS现场控制站由控制机笼、主控制器、电源模块、智能I/O模块、端子模块、通信网络、控制机柜等部分组成。 7. 现场总线是一种数字式、双向传输、多分支结构和计算机局部网络的底层控制网络。 8. 典型的现场总线有Profibus、CAN、FF等。 9. 现场总线的基本设备有现场总线变送器、温度变送器、电流-现场总线转换器和现场总线-电流变换器等。10. PROFIBUS现场总线的组态软件是STEP711。11. 计算机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和生成过程两大部分组成。12. 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参与控制的计算机不同,可分为工业控制机控制系统、PLC控制和单片机控制。13. 集散控制系统是计算机技术、控制技术、显示技术和通信技术相结合的产物。14. 计算机网络的拓扑结构主要有总线型、星型、环型、树型和网状型。 15. JX-300X集散控制系统控制站卡件有主控制卡、数据转发卡和I/O卡。16. JX-300X DCS 的基本组态软件是sckey,实时监控软件是Advantrol/Advantrol-Pro17. 现场控制站的基本功能包括反馈控制、逻辑控制、顺序控制、批量控制、数据采集与处理和数据通信。18. TPS集散控制系统的网络类型主要有工厂信息网路PIN、TPS过程控制网络TPN和万能控制网络UCN。19. TDC3000集散控制系统的万能控制网UCN上挂接着过程管理站PM、先进过程管理站APM、万能控制网络UCN等。20. CS3000集散控制系统的FCS有标准型、扩展型和紧凑型三种。21. MACS通信网络主要分系统网络SNET、监控网络MNET和企业管理网ENET层次。22. 计算机控制系统按其结构不同可分为集中结构和分散结构两大类。23. 集散控制系统由工业控制机、通信网络和现场检测控制设备三大部分组成。24. 常用的通信介质主要有双绞线、同轴电缆和光纤。25. 集散控制系统又称为分散控制系统英文简称DCS,现场总线控制系统简称为FCS。26. 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为集中管理、分散控制。27. JX-300X DCS的通信网络主要有SBUS总线、过程控制网SC netII和信息管理网EYHERNET三个层次。 28.TDC3000系统的三种通信网络主要是局部控制网LCN、万能控制网UCN和数据高速通道DHW。29. TPS集散控制系统中,一个HPMM最多能安装40块IOP和40块后备IOP。30. CS3000系统RIO标准型FCS中,一个FCU最多连1031个节点。31. MACS系统主要由网络、工程师站、操作员站、高级计算站、管理网网关、系统服务器、现场控制站、通信控制站等部分组成。31.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一般分为方案论证、方案设计、工程设计和系统文件设计四个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通常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用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用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通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 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中的应用 摘要 蚁群算法(Ant Colony Optimization, ACO)是意大利学者M.Dorigo等人通过模拟蚁群觅食行为提出的一种基于种群的模拟进化算法。通过介绍蚁群觅食过程中基于信息素(pheromone)的最短路径的搜索策略,给出了基于MATLAB的蚁群算法在车辆路径问题(Vehicle Routing Problem, VRP)中的应用。蚁群算法采用分布式并行计算机制,易于其他方法结合,而且具有较强的鲁棒性,但搜索时间长,容易陷入局部最优解。针对蚁群算法存在的过早收敛问题,加入2—opt方法对问题求解进行了局部优化,计算机仿真结果表明,这种混合型蚁群算法对求解车辆路径问题有较好的改进效果。 关键词:蚁群算法、组合优化、车辆路径问题、2-opt方法 1.车辆路径问题 车辆路径问题(VRP)来源于交通运输,1959年由Dantzig提出,它是组合优化问题中一个典型的NP-hard问题。最初用于研究亚特兰大炼油厂向各个加油站投送汽油的运输路径优化问题,并迅速成为运筹学和组合优化领域的前沿和研究热点。 车路优化问题如下: 已知有一批客户,各客户点的位置坐标和货物需求已知,

供应商具有若干可供派送的车辆,运载能力给定,每辆车都是从起点出发,完成若干客户点的运送任务后再回到起点。 现要求以最少的车辆数和最少的车辆总行程来完成货物的派送任务。 2、蚁群系统基本原理 在蚂蚁群找到食物时,它们总能找到一条从食物到蚁穴之间的最短路径。因为蚂蚁在寻找食物时会在路途上释放一种特殊的信息素。当它们碰到一个还没有走过的路口时,会随机地挑选一条路径前行。与此同时释放出与路径长度有关的信息素。路径越长,释放的激素浓度越低。当后面的蚂蚁再次碰到这个路口时,会选择激素浓度较高的路径走。这样形成了一个正反馈,最优路径上的激素浓度越来越高,而其他的路径上激素浓度却会随时间的流逝而消减。最终整个蚁群会找出最优路径。在整个寻找过程中,整个蚁群通过相互留下的信息素作用交换着路径信息,最终找到最优路径。 3、基本蚁群算法求解车辆路径问题 求解VRP问题的蚂蚁算法中,每只蚂蚁是一个独立的用 于构造路线的过程,若干蚂蚁过程之间通过信息素值来交换信息,合作求解,并不断优化。这里的信息素值分布式存储在图中,与各弧相关联。蚂蚁算法求解VRP问题的过程如下: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及应用现状 The Development and Application Status of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摘要:本文介绍了集散控制系统(DCS)的发展,分析了DCS在我国的应用现状。结合DCS的技术特点和新技术的发展,指出新一代DCS是集过程控制、信息管理、开放式网络交互等于一身的自动化信息平台。关键词:计算机控制;集散控制系统;现场总线;网络通信 Abstract :The article introduces the development of DCS(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 , and analyzes its application status in China.Combining the technical character of DCS and the development of new technology, the article indicates the new DCS is an automation and information united platform with proc ess control、information management、open network communication. Key words:Computer control;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Fieldbus;Network communication 引言 上世纪70年代工业的发展使生产过程日益复杂,规模更加扩大,在生产中采用传统的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计算机一旦出现故障,就会使整个系统瘫痪、生产停产的严重事故,其可靠性、稳定性较差,为提高系统的可靠性和稳定性,满足生产过程控制中分散风险的要求,美国、日本及欧洲等国开始研制集散型控制系统(DCS)。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受到微电子技术的飞速发展以及生产过程管理控制的双重作用下,虽然系统的体系结构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DCS综合了计算机技术、通信技术和过程控制技术,在当今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1 什么是DCS DCS是计算机(computer)、通信(communication)、CRT显示和控制(control)技术(简称四C技术)发展起来的产物[1]。它采用危险分散、控制分散,而操作和管理集中的基本设计思想,以分层、分级和合作自治的结构形式,适应现代工业的生产和管理要求。 DCS也是一种模拟数字混合系统,它是在常规组合模拟仪表与计算机集中DDC的基础上发展形成的。其变送、执行单元仍然采用4~20 mA 的模拟仪表,控制计算、监控与人机界面采用多个CPU递阶构成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分散控制系统[2]。常规的模拟仪表组成的过程控制系统存在许多局限性,如难以实现多变量相关对象的控制;难以实现复杂的高级控制算法和参数的集中显示操作;由于生产工艺过程的复杂和规模的扩大,就要增加仪表,相应的模拟仪表也要增大。而计算机集中DDC控制会导致危险的集中。虽不难实现用一台计算机控制几十个甚至上百个回路,但这样必然降低系统的安全性能。DCS 吸收了模拟仪表和计算机集中控制DDC的优点,将多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交互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在监视、操作与管理三方面集中,又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分散。 DCS自上世纪70年代问世以来,各国公司各自推出了多种不同设计、风格各异的DCS,即使是同一厂家,其早期产品和近期产品也有很大差异。但是,尽管种种DCS千差万别,其核心结构却基本上是一致的,即所谓“三点一线”式结构。“一线”是指DCS的骨架计算机网络,“三点”则是连接在网络上的三种不同类型的节点。这三种不同类型的节点是:面向被控过程现场的现场I/O控制站;面向操作人员的操作站;面向DCS监控管理人员的工程师站。一般情况下,一个DCS中只需配置一台工程师站,而现场I/O 控制站和操作员站的数量则根据实际要求配置。这三种节点通过系统网络互相连接并相互交换信息,协调各方面的工作,共同完成DCS的整体功能。 图1 所示为一个DCS的典型递阶分层结构[3],系统中所有的设备分别处于四个不同的层次,自下而上分别是:现场级、控制级、监控级和管理级。对应着这四层结构,分别由四层计算机网络即现场网络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集散控制系统课程学习报告 学院名称:电气学院 专业班级: 1 学生姓名: 学生学号: 2013年12 月

集散控制系统学习心得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让我对集散控制系统有了初步的了解下面就本学期的学习对本课程做介绍。 一、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DCS,即所谓的分布式控制系统,或在有些资料中称之为集散系统,是相对于集中式控制系统而言的一种新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在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基础上发展、演变而来的。在系统功能方面,DCS和集中式控制系统的区别不大,但在系统功能的实现方法上却完全不同。 首先,DCS的骨架——系统网络,它是DCS的基础和核心。由于网络对于DCS整个系统的实时性、可靠性和扩充性,起着决定性的作用,因此各厂家都在这方面进行了精心的设计。对于DCS的系统网络来说,它必须满足实时性的要求,即在确定的时间限度内完成信息的传送。这里所说的“确定”的时间限度,是指在无论何种情况下,信息传送都能在这个时间限度内完成,而这个时间限度则是根据被控制过程的实时性要求确定的。因此,衡量系统网络性能的指标并不是网络的速率,即通常所说的每秒比特数(bps),而是系统网络的实时性,即能在多长的时间内确保所需信息的传输完成。系统网络还必须非常可靠,无论在任何情况下,网络通信都不能中断,因此多数厂家的DCS均采用双总线、环形或双重星形的网络拓扑结构。为了满足系统扩充性的要求,系统网络上可接入的最大节点数量应比实际使用的节点数量大若干倍。这样,一方面可以随时增加新的节点,另一方面也可以使系统网络运行于较轻的通信负荷状态,以确保系统的实时性和可靠性。在系统实际运行过程中,各个节点的上网和下网是随时可能发生的,特别是操作员站,这样,网络重构会经常进行,而这种操作绝对不能影响系统的正常运行,因此,系统网络应该具有很强在线网络重构功能。 其次,这是一种完全对现场I/O处理并实现直接数字控制(DOS)功能的网络节点。一般一套DCS中要设置现场I/O控制站,用以分担整个系统的I/O和控制功能。这样既可以避免由于一个站点失效造成整个系统的失效,提高系统可靠性,也可以使各站点分担数据采集和控制功能,有利于提高整个系统的性能。DCS的操作员站是处理一切与运行操作有关的人机界面(HMI-Human Machine Interface或operator interface)功能的网络节点。系统网络是DCS的工程师站,它是对DCS进行离线的配置、组态工作和在线的系统监督、控制、维护的网络节点,其主要功能是提供对DCS进行组态,配置工作的工具软件(即组态软件),并在DCS在线运行时实时地监视DCS网络上各个节点的运行情况,使系统工程师可以通过工程师站及时调整系统配置及一些系统参数的设定,使DCS随时处在最佳的工作状态之下。与集中式控制系统不同,所有的DCS都要求有系统组态功能,可以说,没有系统组态功能的系统就不能称其为DCS。 DCS自1975年问世以来,已经经历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历程。在这二十多年中,DCS虽然在系统的体系结构上没有发生重大改变,但是经过不断的发展和完善,其功能和性能都得到了巨大的提高。总的来说,DCS正在向着更加开放,更加标准化,更加产品化的方向发展。作为生产过程自动化领域的计算机控制系统,传统的DCS仅仅是一个狭义的概念。如果以为DCS只是生产过程的自动化系统,那就会引出错误的结论,因为现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含义已被大大扩展了,它不仅包括过去DCS中所包含的各种内容,还向下深入到了现场的每台测量设备、执行机构,向上发展到了生产管理,企业经营的方方面面。传统意义上的DCS现在仅仅是指生产过程控制这一部分的自动化,而工业自动化系统的概念,则应定位到企业全面解决方案,即total solution 的层次。只有从这个角度上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才能使计算机自动化真正起到其应有的作用。 进入九十年代以后,计算机技术突飞猛进,更多新的技术被应用到了DCS之中。PLC是一种针对顺序逻辑控制发展起来的电子设备,它主要用于代替不灵活而且笨重的继电器逻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答案

过程控制系统习题 答案

什么是过程控制系统?其基本分类方法有哪几种? 过程控制系统一般是指连续生产过程的自动控制,是自动化技术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基本分类方法有:按照设定值的形式不同【定值,随动,程序】;按照系统的结构特点【反馈,前馈,前馈-反馈复合】。 热电偶测量的基本定律是什么?常见的冷端补偿方式有哪些 均质材料定律:由一种均匀介质或半导体介质组成的闭合回路中,不论截面和长度如何以及沿长度方向上的温度分布如何,都不能产生热电动势,因此热电偶必须采用两种不同的导体或半导体组成,其截面和长度大小不影响电动势大小,但须材质均匀; 中间导体定律:在热电偶回路接入中间导体后,只要中间导体两端温度相同,则对热电偶的热电动势没有影响; 中间温度定律:一支热电偶在两接点温度为t 、t0 时的热电势,等于两支同温度特性热电偶在接点温度为t 、ta和ta、t0时的热电势之代数和。只要给出冷端为0℃时的热电势关系,便可求出冷端任意温度时的热电势,即 由于冷端温度受周围环境温度的影响,难以自行保持为某一定值,因此,为减小测量误差,需对热电偶冷端采取补偿措施,使其温度恒定。冷端温度补偿方法有冷端恒温法、冷端补偿器法、冷端温度校正法和补偿导线法。 为什么热电阻常见三线制接法?试画出其接线原理图并加以说明。

电阻测温信号经过电桥转换成电压时,热电阻的接线如用两线接法,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会给电桥输出带来较大误差,必须用三线接法,以抵消接线电阻随温度变化对电桥的影响。 对于DDZ-Ⅲ型热电偶温度变送器,试回答: 变送器具有哪些主要功能? 变送器的任务就是将各种不同的检测信号转换成标准信号输出。 什么是变送器零点、零点迁移调整和量程调整? 热电偶温度变送器的输入电路主要是在热电偶回路中串接一个电桥电路。电桥的功能是实现热电偶的冷端补偿和测量零点的调整。 大幅度的零点调整叫零点迁移。实用价值是:有些工艺的参数变化范围很小,例如,某设备的温度总在500~1000度之间变化。如果仪表测量范围在0 ~1000度之间,则500℃以下测量区域属于浪费。因为变送器的输出范围是一定的。可经过零点迁移,配合量程调整,使仪表的测量范围在500~1000℃之间,可提高测量精度。

仪表DCS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仪表DCS集散控制系统介绍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集散控制系统一般有以下四部分组成: 现场控制级:又称数据采集装置,主要是将过程非控变量进行数据采集和预处理,而且对实时数据进一步加工处理,供CRT操作站显示和打印,从而实现开环监视,并将采集到的数据传输到监控计算机。输出装置在有上位机的情况下,能以开关量或者模拟量信号的方式,向终端元件输出计算机控制命令。这一个级别直接面对现场,跟现场过程相连。比如阀门、电机、各类传感器、变送器、执行机构等等。它们都是工业现场的基础设备、同样也是DCS的基础。在DCS系统中,这一级别的功能就是服从上位机发来的命令,同时向上位机反馈执行的情况。拿军队来举例的话,可以形容为最底层的士兵。它们只要能准确地服从命令,并且准确地向上级汇报情况即完成使命。至于它与上位机交流,就是通过模拟信号或者现场总

线的数字信号。由于模拟信号在传递的过程或多或少存在一些失真或者受到干扰,所以目前流行的是通过现场总线来进行DCS信号的传递。 过程控制级:又称现场控制单元或基本控制器,是DCS系统中的核心部分。生产工艺的调节都是靠它来实现。比如阀门的开闭调节、顺序控制、连续控制等等。 上面说到现场控制级是“士兵”,那么给它发号施令的就是过程控制级了。它接受现场控制级传来的信号,按照工艺要求进行控制规律运算,然后将结果作为控制信号发给现场控制级的设备。所以,过程控制级要具备聪明的大脑,能将“士兵”反馈的军情进行分析,然后做出命令,以使“士兵”能打赢“战争”。这个级别不是最高的,相当于军队里的“中尉”。它也一样必须将现场的情况反馈给更高级别的“上校”也就是下面讲的过程管理级。 过程管理级:DCS的人机接口装置,普遍配有高分辨率、大屏幕的色彩CRT、操作者键盘、打印机、大容量存储器等。操作员通过操作站选择各种操作和监视生产情况、这个级别是操作人员跟DCS交换信息的平台。是DCS 的核心显示、操作跟管理装置。操作人员通过操作站来监视和控制生产过程,可以通过屏幕了解到生产运行情况,了解每个过程变量的数字跟状态。这一级别在军队中算是很高的“上校”了。它所掌握的“大权”可以根据需要随时进行手动自动切换、修改设定值,调整控制信号、操纵现场设备,以实现对生产过程的控制。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1上课讲义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 应用1

题型:填空 51*1′;解答;综合;计算 复习范围: 1、集散控制系统有什么优点?为什么集散控制系统要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答:集散控制系统,与模拟电动仪表比较,它具有连接方便、采用软连接方法时控制策略更改容易、显示方式灵活、显示内容多样、数据储存量大等优点;与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比较,它具有操作监督方便、危险分散、功能分散等优点。分散控制为了分散危险,集中管理为了便于操作管理。 2、开放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集散控制系统为什么是开放系统? 答:开放系统是以规范化与实际存在的接口标准为依据而建立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相关的通信系统,这些标准可为各种应用系统的标准平台提供软件的可移植性、系统的互操作性、信息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和更大的用户可选择性。集散控制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下列方面:○1可移植性;○2可操作性;○3可适应性;○4可用性; 3、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信息化和集成化与集散控制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向上整合企业信息网,管控一体化;向下集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全数字化控制、解决控制系统的“孤岛”现象。 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之间是如何统一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特点的? 5、目前,无线连接是否能够替代现场总线?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不能。 6、网络化指什么? 答:网络化分为工业以太网和仪表网络化。仪表网络化是实现工业控制网络的关键,网络化仪表除具有常规仪表各种功能外,还带有通信功能,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直接实现与计算机联网通信,仪表网络化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安装简单方便,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7、功能安全指什么? 答:按照IEC61508定义的功能安全为:与受控设备(EUC)或受控设备的控制系统(或过程)有关的整体安全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于电气/电子/可编程设备(E/E/PE)安全相关系统、其他技术安全相关系统和外部风险降低设施功能的正确执行。 8、试述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集散控制系统都由三大基本部分组成:即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集中操作管理系统部分、通信系统部分。现场控制级:实时采集过程数据,将数

(完整版)蚁群算法matlab程序实例整理

function [y,val]=QACS tic load att48 att48; MAXIT=300; % 最大循环次数 NC=48; % 城市个数 tao=ones(48,48);% 初始时刻各边上的信息最为1 rho=0.2; % 挥发系数 alpha=1; beta=2; Q=100; mant=20; % 蚂蚁数量 iter=0; % 记录迭代次数 for i=1:NC % 计算各城市间的距离 for j=1:NC distance(i,j)=sqrt((att48(i,2)-att48(j,2))^2+(att48(i,3)-att48(j,3))^2); end end bestroute=zeros(1,48); % 用来记录最优路径 routelength=inf; % 用来记录当前找到的最优路径长度 % for i=1:mant % 确定各蚂蚁初始的位置 % end for ite=1:MAXIT for ka=1:mant %考查第K只蚂蚁 deltatao=zeros(48,48); % 第K只蚂蚁移动前各边上的信息增量为零 [routek,lengthk]=travel(distance,tao,alpha,beta); if lengthk

集散系统

集散控制与现场总线课程设计 设计名称:集散控制系统的控制算法应用 班级: 10自动化(1)班 姓名: 学号: 1005073028 指导教师:丁健

摘要 集散控制系统(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是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集中分散控制系统,简称DCS 系统。该系统将若干台微机分散应用于过程控制,全部信息通过通信网络由上位管理计算机监控,实现最优化控制,整个装置继承了常规仪表分散控制和计算机集中控制的优点,克服了常规仪表功能单一,人-机联系差以及单台微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危险性高度集中的缺点,既实现了在管理、操作和显示三方面集中,又实现了在功能、负荷和危险性三方面的分散。DCS系统在现代化生产过程控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 关键词:监视操作管理控制

一、集散控制系统简介 1.1 集散控制系统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Total Distributed Control System,DSC)是20世纪70年代中期发展起来的以微处理器为基础的分散型计算机控制系统。它是控制技术(Control)、计算机技术(Computer)、通信技术(Communication)、阴极射线管(CRT)图形显示技术和网络技术相结合的产物。该装置时利用计算机技术对生产过程进行集中监视、操作、管理和分散控制的一种全新的分布式计算机控制系统。 1.2 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成 一个基本的DCS应包括至少一台现场控制站、一台操作员站、一台工程师站(也可利用一台操作员站兼做工程师站)、一条系统网络四大组成部分: 1.2.1现场控制站 现场控制站是DCS的核心,系统主要的控制功能由它来完成。系统的性能、可靠性等重要指标也都要依靠现场控制站保证,因此对它的设计、生产及安装都有很高的要求。现场控制站的硬件一般都采用专门的工业级计算机系统,其中除了计算机系统所必需的运算器(即主CPU)、存储器外,还包括了现场测量单元、执行单元的输入/输出设备,即过程量I/O或现场I/O。在现场控制站内部,主CPU和内存等用于数据的处理、计算和存储的部分被称为逻辑部分,而现场I/O 则被称为现场部分。 1.2.2操作员站 操作员站主要完成人机界面的功能,一般采用桌面型通用计算机系统,如图像工作站或个人计算机等。其配置与常规的桌面系统相同,但要求有大尺寸的显示器(CRT或液晶屏)和性能好的图形处理器,有些系统还要求每台操作员站使用多屏幕,以拓宽操作员的观察范围。为了提高画面的显示速度,一般都在操作员站上配置较大的内存。 1.2.3工程师站 工程师站是DCS中的一个特殊功能站,其主要作用是对DCS进行应用组态。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集散控制系统DCS简介 DCS是以微型计算机为基础,将分散型控制装置,通信系统,集中操作与信息管理系统综合在一起的新型过程控制系统。 它是一个由过程控制级和过程监控级组成的以通信网络为纽带的多级计算机系统,综合了计算机(Computer)、通讯(Communication)、显示(CRT)和控制(Control)等4C技术,其基本思想是分散控制、集中操作、分级管理、配置灵活、组态方便。采用了多层分级的结构,适用现代化生产的控制与管理需求,目前已成为工业过程控制的主流系统。 集散控制系统把计算机、仪表和电控技术融合在一起,结合相应的软件,可以实现数据自动采集、处理、工艺画面显示、参数超限报警、设备故障报警和报表打印等功能,并对主要工艺参数形成了历史趋势记录,随时查看,并设置了安全操作级别,既方便了管理,又使系统运行更加安全可靠。其特点有: 1、基于现场总线思想的I/O总线技术 2、先进的冗余技术、带电插拔技术po 3、完备的I/O信号处理 4、基于客户/服务器应用结构 5、WindowsNT平台,以太网,TCP/IP协议 6、OPC服务器提供互连 7、Web浏览器风格,ActiveX控件支持 8、ODBC,OLE技术,实现信息,资源共享 9、高性能的过程控制单元。 10、支持标准现场总线 11、Internet/Intranet应用支持 (1)高可靠性 由于DCS将系统控制功能分散在各台计算机上实现,系统结构采用容错设计,因此某一台计算机出现的故障不会导致系统其它功能的丧失。此外,由于系统中各台计算机所承担的任务比较单一,可以针对需要实现的功能采用具有特定结构

和软件的专用计算机,从而使系统中每台计算机的可靠性也得到提高。 (2)开放性DCS采用开放式、标准化、模块化和系列化设计,系统中各台计算机采用局域网方式通信,实现信息传输,当需要改变或扩充系统功能时,可将新增计算机方便地连入系统通信网络或从网络中卸下,几乎不影响系统其他计算机的工作。 (3)灵活性 通过组态软件根据不同的流程应用对象进行软硬件组态,即确定测量与控制信号及相互间连接关系、从控制算法库选择适用的控制规律以及从图形库调用基本图形组成所需的各种监控和报警画面,从而方便地构成所需的控制系统。 (4)易于维护 功能单一的小型或微型专用计算机,具有维护简单、方便的特点,当某一局部或某个计算机出现故障时,可以在不影响整个系统运行的情况下在线更换,迅速排除故障。 (5)协调性 各工作站之间通过通信网络传送各种数据,整个系统信息共享,协调工作,以完成控制系统的总体功能和优化处理。 (6)控制功能齐全 控制算法丰富,集连续控制、顺序控制和批处理控制于一体,可实现串级、前馈、解耦、自适应和预测控制等先进控制,并可方便地加入所需的特殊控制算法。DCS的构成方式十分灵活,可由专用的管理计算机站、操作员站、工程师站、记录站、现场控制站和数据采集站等组成,也可由通用的服务器、工业控制计算机和可编程控制器构成。 处于底层的过程控制级一般由分散的现场控制站、数据采集站等就地实现数据采集和控制,并通过数据通信网络传送到生产监控级计算机。生产监控级对来自过程控制级的数据进行集中操作管理,如各种优化计算、统计报表、故障诊断、显示报警等。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DCS可以按照需要与更高性能的计算机设备通过网络连接来实现更高级的集中管理功能,如计划调度、仓储管理、能源管理等。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复习进程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 应用

集散控制系统原理及应用 题型:填空 51*1′;解答;综合;计算 复习范围: 1、集散控制系统有什么优点?为什么集散控制系统要分散控制,集中管理? 答:集散控制系统,与模拟电动仪表比较,它具有连接方便、采用软连接方法时控制策略更改容易、显示方式灵活、显示内容多样、数据储存量大等优点;与计算机集中控制系统比较,它具有操作监督方便、危险分散、功能分散等优点。分散控制为了分散危险,集中管理为了便于操作管理。 2、开放系统的主要特点是什么?集散控制系统为什么是开放系统? 答:开放系统是以规范化与实际存在的接口标准为依据而建立的计算机系统、网络系统及相关的通信系统,这些标准可为各种应用系统的标准平台提供软件的可移植性、系统的互操作性、信息资源管理的灵活性和更大的用户可选择性。集散控制系统的开放性表现在下列方面:○1可移植性;○2可操作性;○3可适应性;○4可用性; 3、集散控制系统的发展方向是什么?信息化和集成化与集散控制系统的关系是怎样的? 答:向上整合企业信息网,管控一体化;向下集成现场总线控制系统,全数字化控制、解决控制系统的“孤岛”现象。 4、现场总线控制系统与集散控制系统之间是如何统一在分散控制、集中管理的特点的? 5、目前,无线连接是否能够替代现场总线?还存在什么问题? 答:不能。 6、网络化指什么? 答:网络化分为工业以太网和仪表网络化。仪表网络化是实现工业控制网络的关键,网络化仪表除具有常规仪表各种功能外,还带有通信功能,可以通过通信线路直接实现与计算机联网通信,仪表网络化系统不受时间和地域限制,安装简单方便,数据传输稳定可靠。 7、功能安全指什么? 答:按照IEC61508定义的功能安全为:与受控设备(EUC)或受控设备的控制系统(或过程)有关的整体安全的组成部分,它决定于电气/电子/可编程设备(E/E/PE)安全相关系统、其他技术安全相关系统和外部风险降低设施功能的正确执行。 8、试述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构成和各层的主要功能 答:集散控制系统都由三大基本部分组成:即分散过程控制装置部分、集中操作管理系统部分、通信系统部分。现场控制级:实时采集过程数据,将数据转换为现场总线数字信号;输出过程操纵命令,实现对过程的操纵和控制;进行直接数字控制;完成与过程装置控制级的数据通信;对现场控制级设备进行监控和诊断。过程装置控制级:实时采集过程数据,进行数据转换和处理;数据的监视和存储;实施连续、离散、批量、顺序和混合控制的运

集散控制系统必备知识

模块一集散控制系统必备知识 【任务目标】 1、通过与模拟控制系统比较,认识计算机控制系统及其组成。 2、了解计算机控制系统的应用类型、发展史。 3、了解计算机通信网络的概念和通信协议。 4、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硬件结构。 5、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 6、提高查阅资料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交流表达能力及团队合作能力。 【任务内容】 阅读能力训练环节 任务内容:了解本课程的性质、内容、任务及学习方法,对目前市场上所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使用情况进行了解和比较,掌握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信号处理原理;了解计算机通信基本知识,掌握通信网络基础知识及网络控制方法,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发展过程,掌握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了解集散控制系统的软件体系,了解集散系统的组态软件。具体要求如下: 一、一般了解(表面了解) 1、会说目前市场上所常用的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类型及应用? 2、会讲集散控制系统的设计思想及其发展过程?(背景、发展) 3、会说市场上常见的应用数据通信的例子。 4、会说常见通信网络的拓扑结构。 5、会讲集散控制系统是什么?(定义、特点、应用场合) 6、会说市场上起主导地位的集散控制系统有哪些?(品牌、分类、系列、型号、图片) 7、能说出三种以上市场上常用DCS的性价比。 8、能说出三种以上常用的集散控制系统的组态软件。 二、核心理解(内在理解) 1、能表述计算机控制系统的组成原理、信号处理原理。(结构、原理、特点)。 2、能正确表述集散控制系统的基本概念、体系结构及各层次的主要功能。 3、能够识别现有实训装置中集散控制系统的各个组成部分及相互联系。 三、根据上述要求,独立咨询相关信息,通过收集、整理、提炼完成表1-2~表1-5的填写训练,重点研究表1-3的相关内容,填写结果的参考评分标准见表1-7。 四、配分:本项目工时180分钟,满分为100分,比重70%。 综合能力训练环节 以小组为单位,总结上面任务的实施经验,并回答教师提出的问题。回答问题要求包含以下要素: 1)小组成员。 2)各成员的身份(以分工不同划分)。 3)经验总结报告主题及内涵。 4)小组共性经验(共性优点,共性缺点)。 5)小组个性经验(个性优点,个性缺点)。 6)存在的问题。 7)将如何改进或解决存在的问题。 8)给同学的建议。 9)回答核心问题: 10)回答限时:每小组5分钟,共60分钟。 11)配分:本项目工时90分钟,本项目满分100分,比重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