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2016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2016公共政策概论期末考试必过)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资料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第二章公共政策主体

一、单项选择题

1.( D )是公共政策主体的核心力量。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在我国,政策过程的特点是(A )。

A.党政二元结构 B.两党制 C.议会负责制 D.总统负责制3.( B)是贯彻执行国家法律和政策,管理国家内政外交等行政事务的机关。

A.立法机关B.行政机关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4.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官方决策者和非官方决策者是学者( C )

A.托马斯·戴伊 B.古德诺C.詹姆斯·E﹒安德森 D.罗伯特·达尔

5.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团体或组织是指(A )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客体 C.非官方决策主体 D.执政党

6.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D )

A.公民 B.非政府组织 C.利益集团 D.大众传媒

二、多项选择题

1.在我国,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立法机关 B.行政机关 C.司法机关 D.执政党

2.公共政策主体体系包括( BC )。

A.企业 B.非官方决策者 C.官方决策者 D.核心主体

3.非官方决策主体包括( ABCD )。

A.利益集团 B.政治党派 C.大众传媒 D.思想库和公民

4. 利益集团的特征有(AB )

A.共同的利益和主张 B.影响而非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C.影响并主导公共政策的制定 D.处于同一个组织之中

5. 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将公共政策主体划分为( AB )。

A.官方决策者 B.非官方决策者 C.企业 D.核心主体

第三章公共政策客体

一、单项选择题

1.社会的实际状态与社会期望之间的差距就形成了( A )

A.社会问题 B.公共问题

C.集体问题 D.个人问题

2.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分配性问题、调节性问题和再分配问题的是美国公共政策学家( B )

A.史密斯 B.西奥多·罗威

C.威廉·邓恩 D.德罗尔

3.社会问题的新特点不包括( C )

A.全球性 B.突发性

C.多样性 D.复杂动态性

4.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B )

A.公共政策客体 B.目标群体

C.思想库 D.政策目标

5.公共政策的直接客体是(A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个人问题 D.集体问题

6.公共政策的间接客体是( B )

A.社会问题 B.目标群体

C.个人问题 D.集体问题

二、多项选择题

1. 美国公共政策学家西奥多·罗威根据受“问题”影响人数的多少及其关系将社会问题分为( ABC )

A.分配性问题 B.调节性问题

C.再分配问题 D.整体性问题

2.威廉·邓恩将问题分为( ABD )

A.结构优良性问题 B.结构适中问题

C.结构平衡问题 D.结构不良问题

3.现代社会问题的新特点包括( ABCD )

A.全球性 B.突发性

C.结构不良性 D.复杂动态性

4.对政策目标群体边界的界定一定要合乎( BCD )的要求。

A.政策主体 B.政策环境

C.政策资源 D.政策问题

5.影响政策目标群体态度取向的因素主要有( ABC )。

A.客观因素 B.主观因素

C.环境因素 D.军事因素

第四章公共政策环境

一、单项选择题

1. 从系统论角度看,( A )可看做政策主体、政策客体和政策环境三者不断进行物质、信息和能量交换,由信息、咨询、决断、执行和监控等子系统构成的有机整体。

A.公共政策 B.公共政策主体

C.公共政策客体 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2.( B )可以视为处于特定公共政策系统边界之外,能够对该系统的存在、运行与发展产生直接或间接影响的系统外部各种因素的总和。

A.公共政策主体 B.公共政策环境

C.公共政策客体 D.公共政策主体能力

3.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不包括( C )

A.系统性 B.互动性

C.全球性 D.复杂性和多样性

4.一个国家的社会状况和自然状况是指(B )

A.国际政策环境 B.国内政策环境

C.经济社会环境 D.政治法律环境

5.人类生存和发展所依赖的各种自然条件的综合是指( A )

A.自然地理环境 B.经济社会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文化环境

6.文化环境不包括以下( D )

A.传统习俗文化 B.政治文化

C.教育文化水平 D.心理文化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环境主要包括(AB )

A.国内政策环境 B.国际政策环境

C.客观环境 D.主观环境

2.国内政策环境包括( ABCD )

A.自然地理环境 B.经济社会环境

C.政治法律环境 D.文化环境

3.国际政策环境包括( ABC )

A.全球化 B.信息化

C.知识化 D.动荡化

4.政策环境与公共政策的辩证统一的关系是指( ABCD )

A.相互联系 B.相互依存

C.相互影响 D.相互作用

5.公共政策环境的特征包括( ABCDE )

A.系统性 B.互动性

C.联动性与定向性 D.复杂性和多样性

E.稳定性与突发

第五章公共政策工具

一、单项选择题

1、荷兰经济学家(D )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萨拉蒙

B、罗威

C、林布隆

D、科臣

2、第三部门研究的一个核心课题是( A )

A、公共责任

B、公共利益

C、公共服务

D、公共道德

3、( C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管理

B、强制

C、管制

D、限制

4、首选的政策工具是( B )

A、经济性工具

B、自愿(自主)性工具

C、强制性工具

D、混合性工具

5、政策制定者希望通过政策实施所达到的效果指的是( C )

A、政策效率

B、政策社会效益

C、政策目标

D、政策经济效益

6、《公共管理导论》这本书的作者是( A )

A、欧文·E.休斯

B、萨拉蒙

C、亚瑟·林格林

D、林布隆(林德布洛姆)

二、多项选择题

1、麦克唐奈和艾莫尔根据政策工具所欲求的目标,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D )。

A、命令型工具

B、激励型工具

C、能力建设型工具

D、系统变迁型工具

2、萨拉蒙认为第三部门(公益机构)志愿失灵的主要表现是( ABCD )。

A、慈善不足

B、慈善活动的狭隘性

C、慈善组织的家长作风

D、慈善组织的业余性

3、加拿大学者迈克尔·豪利特和M.拉米什根据在提供公共物品和服务的过程中政府介入程度的大小将公共政策工具分为( BCD )

A、经济性工具

B、自愿(自主)性工具

C、强制性工具

D、混合性工具

4、我国学者将政策工具分为( ABC )

A、市场化工具

B、工商管理技术

C、社会化工具

D、经济性工具

5、家庭与社区作为一种政策工具的缺点是( ABC )

A、通常无法解决复杂的经济问题

B、规模经济效应要求由政府集中提供公共服务

C、依赖家庭与社区这类政策工具来解决问题是不公正、不公平的

D、不花政府的钱

6、直接提供作为政策工具的优点( ABC )

A.直接提供所要求的庞大机构规模,使其能够获得高度工作绩效所必需的资源、技巧和信息;

B.直接提供避免了间接提供所产生的一些问题,如讨论、谈判以及较高的信息需求

C.直接提供允许交易内部化,从而使成本最小化。

D.不花政府的钱

第六章公共政策问题建构

一、单项选择题

1、将公共政策分析称作“问题分析之学”的是学者( D )

A、托马斯·戴伊

B、罗威

C、林布隆

D、威廉·邓恩

2、“问题界定之父”是学者( B )

A. 安德森 B.德瑞

C.格斯顿 D.林布隆

3、公共政策问题的论证中政策问题的( B )是政策问题的最低层次。

A、功能论证

B、小论证

C、二级论证

D、一级论证

4、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 A )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理解公共政策》

D、《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5、( B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政策问题 B.政策议程

C.政策目标 D.政策对象

二、多项选择题

1、威廉.N.邓恩从政策问题的结构角度把政策问题划分为( BCD )。

A、结构平衡

B、结构优良

C、结构适度

D、结构不良

2、公共政策问题构建的步骤包括( ABCD )

A、以“问题感知”体悟“问题情境”

B、以“问题搜索”认定“元问题”

C、以“问题界定”发现“实质问题”

D、以“问题陈述”建立“正式问题”

3、美国学者詹姆斯.E.安德森提出的推动社会问题加速进入政策议程的触发机制包括(ABCD )

A、政治领导者

B、危机事件

C、抗议活动

D、传媒曝光

4、政府认同社会问题并使其成为公共政策问题的条件(BC)

A、政治领导者的需求

B、属于政府职能权限范围内的事务

C、属于政府能力范围内的事务

D、大众传媒的曝光

5、层次分析的技术可以帮助分析者分清楚的原因包括(ABC )

A、可能的原因

B、似然的原因

C、受控的原因

D、客观原因

第七章公共政策制定

一、单项选择题

1、政策方案制定在整个政策过程中居于( D )地位。

A.权威 B.重要

C.次要 D.枢纽

2、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是( C )

A.政策评估 B.政策执行

C.政策方案规划 D.政策终止

3、政策规划的基本精髓就在于( B )

A.重视感性 B.重视理性

C.领导者的能力 D.正确的政策问题

4、学习理论最典型的理论类型是美国社会心理学家坎贝尔的( A )

A.实验理论 B.过程理论

C.企业精神理论 D.选择理论

5、确定政策目标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D )

A.基础 B.关键

C.枢纽 D.前提

6、拟定政策方案是政策方案规划过程中的( A )

A.基础 B.关键

C.枢纽 D.前提

二、多项选择题

1、政策方案规划的过程中的基本要素是( BD )

A.效果 B.目标

C.价值 D.方案

2、设定政策目标的基本原则( ABCD )

A.实事求是,面向未来

B.系统协调,具有针对性

C.具体明确,具有合理性

D.注重伦理考量,保持相对稳定性

3、影响政策目标确定的主要因素( BCD )

A.个人因素 B.价值因素

C.政治因素 D.目标的多重性及其冲突

4、魏墨和维宁认为政策备选方案的基本来源有( ABCD )

A.现有的政策提案

B.通用的解决方案

C.调整过的通用解决方案

D.非现成的解决方案

5、初步筛选常用的方法有( ABC )

A.经验分析 B.比较分析

C.初步的预测分析 D.可行性分析

第八章公共政策执行

一、单项选择题

1.政策过程的中介环节是指(C)

A.政策制定B.政策评估

C.政策执行D.政策问题建构

2.政策执行研究作为一种新的现象兴起是以1973年的普雷斯曼和韦达夫斯基写的(A)出版作为标志。

A.《执行》 B.《政策执行与评估》

C.《奥兰克计划》 D.《公共政策学》

3.认为政策执行研究分为自上而下与自下而上两种途径的是学者(B )

A.米歇尔·希尔B.保罗·A.萨巴蒂尔

C.艾莫尔D.托马斯·戴伊

4.自上而下模式是以(C)为基础的。

A.行动理论B.现代行政模式

C.古典的行政模式D.组织理论

5.在自上而下研究途径中政策被视为高层决策者的( A )。

A.财产B.工具

C.权威D.手段

6.自下而上研究途径以(A)为出发点。

A.组织中的个人B.组织

C.政府D.领导者

二、多项选择题

1.查尔斯·琼斯指出在政策执行的诸多行为活动中,以(ABC )三者最为重要。

A.解释B.组织

C.实施D.准备

2.政策执行的特征可以从以下角度来分析(BC )

A.“接受”观点B.“服从”观点

C.“务实”观点D.“利益”观点

3.自上而下研究途径的缺点是(ABCD )。

A.过度重视高级官员的目标和能力,忽视其他执行机构的影响

B.当某些公共政策没有适用的法律规章,而是由多元的政府机关或法令规章共同执行时就很难适用。

C.容易低估基层官员和一些利益集团采取各种对抗措施影响政策执行的可能性。

D.政策制定和政策执行的严格区分是无意义的。

4.以下属于第三代政策执行研究的是( CD )。

A.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C.府际政策执行沟通模式D.支持联盟框架

5.以下属于微观层面的政策执行模型是(AB )。

A.政策执行循环模型 B. 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C.政策执行过程模型 D.政策执行系统模型

第九章公共政策评估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评估是对(A)所进行的研究。

A. 政策实施效果 B.公共政策全过程

C.政策方案 D.公共政策执行

2.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评估准备、(B )和评估总结三个阶段。

A. 评估调查 B.评估实施

C.评估执行 D.评估完成

3.政策评估工作的基础和起点是( A)

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完成

4.对公共政策效果进行评估时所遵循的客观尺度和准则是(C)

A. 公共政策评估计划 B.公共政策评估方案

C.公共政策评估标准 D.公共政策评估报告

5.公共政策评估在本质上是一种( B )

A. 事实判断 B.价值判断

C.经济效益判断 D.社会效益判断

6.公共政策的宏观目标是( A )

A. 促进社会生产力发展,实现社会可持续发展

B.经济可持续发展

C.分配社会资源,维护社会公平

D.保护环境与人的协调发展

二、多项选择题

1.政策效果评估包括(CD )的整合性评估。

A. 环境发展 B.社会公平

C.事实层面 D.价值层面内容

2.美国的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认为大部分评估标准可以分为的类型包括( ABCD )

A. 技术可行性 B.经济和财政可行性

C.政治可行性 D.行政操作可行性

3.政策主体通过政策评估获得实施中的现行政策效果的信息后,必须对该项政策的去向作出判断和选择,大致的选择有( BCD )。

A. 政策制定 B.政策补充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止

4.公共政策评估过程包括的阶段( ABC )

A. 评估准备 B.评估实施

C.评估总结 D.评估计划

5.评估实施阶段的主要任务是( ABD )

A. 采集评估信息 B.分析评估信息

C.落实评估资源 D.得出评估结论

第十章公共政策的利益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本特利和杜鲁门在分析美国政府过程中以利益集团为分析单位所使用的( B )奠定了现代意义上的利益分析法。

A.经济学分析法B.利益主体分析法

C.伦理学分析法 D.政治学分析法

2.人类一切社会活动的动因是(A)。

A.利益 B.金钱

C.社会地位D.名誉

3.阶级斗争产生的物质根源是( A )。

A.资源 B.土地

C.利益纠纷 D.权力

4.社会发展的根本动力是(D )

A.伟大人物的推动B.生产关系

C.战争 D.生产力

5.制度变迁理论的代表人物是( C )

A.詹姆斯·布坎南B.图洛克

C.诺斯 D.霍布斯

6.美国政治学家杜鲁门于1971年出版的( A

)揭示了团体间的交互影响为政治活动的中心这一事实。

A.《政府过程》B.《自由、市场和国家》

C.《公共选择》 D.《经济史中的结构与变迁》

二、多项选择题

1.以下分析方法属于利益分析方法的是(BC )

A.政治学分析法B.经济分析法

C.阶级分析法 D.伦理学分析法

2.公共选择理论的特征有( ABC )

A.个人主义的方法论B.理性经济人假设

C.交易政治学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进行分析

D.政府的主要职能通过改革交易费用制度来降低交易费用。

3.政府利益的表现形式(ABC)

A.政府工作人员的个人利益

B.地方利益、部门利益等小集团利益

C.整个政府的机构利益

D.领导的个人利益

4.按照政府内容的合法、合理程度,我们可以将政府利益分为( BCD )

A.公共利益 B.正常利益

C.超常利益 D. 失常利益

5.公共利益的重要作用体现在(ABCD )

A.政治领域的合法性功能

B.经济领域的意识形态功能

C.社会领域的凝聚性功能

D.法律领域的限权和授权功能

第十一章公共政策的政治学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研究个人权力和公共权力如何配置、权力资源如何分配的科学指的是( B )

A.经济学 B.政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2.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是学者( C )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

C.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

3.精英理论的主要代表人物是( B )

A.拉斯韦尔 B.托马斯·戴伊

C. 戴维·伊斯顿 D.莱瑟姆

二、多项选择题

1. 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出有权威的分配,其定义内容包括( ABCD )

A.公共政策的实质是分配

B.分配的内容是价值

C. 分配是面向全社会的

D.分配的行为与结果具有权威性

2.公共政策政治学分析模型主要包括( BC )

A. 多源流分析模型 B.精英分析模型

C. 集团分析模型 D.政策执行博弈模型

3.集团分析模型的理论代表人物是( BCD

A. 拉斯韦尔 B.杜鲁门

C. 本特利 D.莱瑟姆

第十二章公共政策的经济学分析

二、单项选择题

1.研究人类经济行为尤其是经济选择行为以及经济政策的学科是( A )

A.经济学 B.政治学

C.历史学 D.社会学

2.与传统经济学不同,新制度经济学将( C )看作经济运行过程的一个内生变量,在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中起着根本性作用。

A.法律 B.权力

C.制度 D.经济

3.在经济学范畴中,正负效应的总和是( B )

A.福利 B.个人福利

C. 社会福利 D.集体福利

4. 福利经济学之父是( B )

A.杜鲁门 B.庇古

C. 拉斯韦尔 D.德罗尔

二、多项选择题

1. 美国学者波齐曼提出目前存在的公共政策分析途径包括( BC )

A. 量化分析

B.来自传统公共行政的“政策途径”,即P途径。

C. 产生于工商管理,由私营组织管理和经济理论相结合,介入到传统公共行政学之中的“商业途径”,即B途径。

D.伦理学分析

2.经济学从稀缺性角度看待人类行为,主要包括( ABCD )

A.生产什么,即总量为既定的生产资源用来生产哪些产品和生产多少。 B.如

何生产,即如何组织生产使生产要素得到最有效率的使用。

C.为谁生产,即生产出来的产品如何在消费者、企业、政府和其他经济组织之间进行分配。

D.既定的社会资源总量是否被充分利用以及如何得以充分利用。

3.英国经济学家庇古采用的检验社会经济福利的标准是( CD )

A. 社会政策的合理性 B.制度法律的完善性

C. 国民收入的大小 D.国民收入的分配

4.公共选择理论是研究集体决策的科学,它的含义包括( AD )

A. 集体性 B.个人性

C. 合法性 D.规则性

5.公共选择理论的主要内容包括(ABC )

A. 政府源自个人间的社会契约

B.政府职能

C. 政府失灵

D.公共利益表达的康多塞悖论

6.政府失灵的原因是( ABCD )

A. 公共决策的失误 B.政府扩张或政府成长

C. 官僚机构的低效率 D.寻租

7、威廉姆森概括的新制度经济学的重要特征包括(ABCD )

A. 新制度经济学充分假设制度有深刻的效率因素。

B.新制度经济学坚持认为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重要性不仅在于技术本质,而且还在于管理方式结构。

C. 新制度经济学用的是比较方法

D.新制度经济学认为行为假设被看做现实中的重要部分,这个层次的严重失败将导致制度经济学的危机。

8、新制度经济学的主要内容包括( ABC )

A. 交易费用理论

B.产权理论与国家理论

C. 企业理论

D. 政府职能

第十三章公共政策的伦理学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 C )是指公共政策主体对公共政策价值物、公共政策价值关系、公共政策价值创造活动及其结果的反应,以及由此形成的较为稳定的心理取向、评判标准和行为定势。

A. 价值 B.价值观

C. 政策价值观 D.伦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帕顿和沙维奇认为伦理学的基本理论包括( ABC )

A. 描述性理论 B.规范性理论

C. 批判性理论 D.事实性理论

2.西蒙指出在任何决策中均包含( BC )

A. 主观因素 B.事实因素

C. 价值因素 D.客观因素

3.价值分析标准的类型分为( ABCD )

A. 义务论标准 B.目的论标准

C. 本质论标准 D.品德论标准

4.价值评价的一般原则( ABCD )

A. 合规律性和合目的性的统一

B.社会选择与个人选择的统一

C. 兼顾与急需的统一

D.择优与代价的统一

第十四章公共政策的量化分析

一、单项选择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方法论基础是( A )

A. 实证主义哲学 B.经济学

C. 数学 D.伦理学

二、多项选择题

1.定量分析方法的局限性表现在( ABCD )

A. 定量研究以数量分析来解释现象的特征,因之缺少背景和实践材料,对于说明社会现象的特征不够具体,不能给人们理解这些现象提供经验基础。

B.在现实社会中,自然界与社会都存在着大量的模糊现象,事物都具有精确性和模糊性所构成的二重性。

C. 定量分析方法在为社会问题建模时,往往只关注其中可以量化的变量,不考虑那些无法量化的关键因素。

D.定量方法的科学主义方法论基础遭到了历史主义、后现代主义的批判。。

公共政策概论期末复习指导(仅供参考)

一、名词解释:

1.公共政策:是政府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在对社会公共利益进行选择、综合、分配和落实的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2.公共政策主体:是指参与、影响公共政策全过程,对公共政策有直接或者间接的决定作用的组织或个人。

3.公共政策主体能力:是指政策主体能否成功地适应环境挑战及其程度,即在环境的挑战下,政策主体能否应付或适应这些挑战,以及取得成功的程度。

4.决策权力:可以定义为一种法律权力,它或者是在一系列可能行动中做出选择的权力,或者影响政策主体、推动他去选择自己所偏好的某一行动的权力。

5.集权制:是指权力集中于上级决策组织,上级组织包揽较多的决策事务,下级只能依照上级指令行事的决策机制。

6.分权制:是指各级决策组织在各自管辖的范围内享有决策权,上级无权干预下级决策活动的决策体制。

7.监控系统:是指政策系统之外的人员和机构,对政策行为、政策方案的内容和执行,进行监督和控制的机构。

8.行动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指对某一项公共政策所要采取的广泛行动。

9.组织理论:认为政策执行需要组织,没有组织就没有执行。在人们所建立的各种组织中,执行组织是最严密的。因为它适应了执行中所需要的迅速准确之特点。负责执行的组织,其正式的与非正式的属性,往往影响到该组织执行政策的能力。

10.因果理论:大致包括两类内容:(1)把政策决定看成是一种假设,一张“指导人们从当前情况导出设计目标的地图”。政策执行是按地图所指引的方向到达目的地;(2)把政策中的潜在因果假设分为两个因素:贯彻影响力和技术能力。

13.系统理论:认为政策执行过程的分析,可以理解为外界环境对政策系统进行物质、能量、信息的输入,系统产生了政策输出,由政策结果和反馈提供了政策的评价与再输入过程。

11.管理理论:认为主要负责政策执行的行政机构,不仅受其合法委任权的影响,而且还要受到与之相关的利益集团的影响,政策系统中立法机关干预的影响,以及特定的政治环境中其它各种因素的影响。该理论把“管理”与“执行”在很大程度上看成了同义语。12.交易理论:认为政策执行是一个政治上讨价还价的过程。这中间,政策执行者与政策对象之间通过不同方式的交易,在各种力量的互动过程中,达成某种妥协、退让或默契。依据某种价值标准制定的政策目标与方案是较为理想的结果,但在实际中却是行不通的。

14.演化理论:认为在提出政策问题、制定政策目标、拟定政策方案的过程中,都存在着告许多不确定性和模糊性,多重目标实际上会产生矛盾与冲突,因而在实际执行中,会对原有目标不断地重新设计。政策制定是反复的形成、执行、再形成的演化过程。

15.公共政策评价:是指依据一定的标准和程序,对公共政策的效益、效率、效果及价值进行判断的一种政治行为,目的在于取得有关这些方面的信息,作为决定政策变化、政策改进和制定新政策的依据。

16.正式评价:是指事先制定完整的评价方案,并严格按规定的程序和内容执行,并由确定的评价者进行的评价。

17.非正式评价:是指对评价者、评价形式、评价内容没有严格规定,对评价的最后结论也不作严格要求,人们根据自己掌握的情况对公共政策做出评价。

18.完全理性思维:中存在一个基本的假定,即人类的行动是或者应当是合乎理性的,或者能够从实用主义的观点把人类的行动解释为合乎理性的。拥有完全理性思维特征的公共决策者追求完美主义类型的决策。他们认为,决策者可以搜集完备所有的决策因素,并且决策系统有足够的能力处理分析这些信息,因此可以选择一个最佳的决策方案。

25.系统:指由两个以上要素组成的,具有一定结构和功能,与外部环境发生联系的有机整体。

19.经济合理性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方式的一种改进或具体化,并且是现实公共决策中经常使用的思维方式。这一思维方式将决策者的注意力集中到经济可行性这个核心问题上,用经济的数量规则来限定的理性追求,将对于完全理性政策的美好愿望限制在预算约束之内。

20.渐进思维:指导下的公共决策者通常认为,政策制定和贯彻是且应当是通过缓慢地进展和小心的改变实现的;目标应当用可行的手段去衡量和加以调整;他们认为所谓最优化纯粹是乌托邦,能够较为满意就已经不错了;他们怀疑人类是否有能力来剧烈地改造未来,主张走一步看一步。渐进思维是对完全理性思维的又一种修政。

21.顺序决策思维:主要用于当知识和意见的一致性尚不充分的时候。在第一阶段,决策者往往同时较多地选择一些处理方法或决策,在取得新的认识和更为一致的意见后再过渡到下一阶段,然后选择比较可行的决策。

22.剧烈变革思维:主要运用于新设计,或者是终止和替换现有系统的决策类型。剧烈变革思维强调决策的迅速和彻底性,要求在较早的时间内和较大规模下改变系统的运行情况。当系统的问题很多而且积重难返,关系盘根错节时,就可以运用这种思维方式进行决策。

23.头脑风暴法:是一种专家会议法,可用来产生有助于查明问题和使之概念化的思想、目标和策略。它是1948年由创造性思维专家奥斯本(ALEXF.OSBORN)首先提出的一种加强创造性思维的手段。它可以用来产生大量关于解决问题的潜在办法的建议。它通过召集一定数量的专家(通常在10~15人之间)一道开会研究,共同对某一问题做出集体判断。

24.德尔菲法:是一种直觉预测技术。它是1948年由兰德公司的研究人员首先发明的,以古希腊神话中的神谕之地、可预卜未来的阿波罗神庙原址“德尔菲(DELPHI)命名。这种技术最初是为军事策略问题的预测而设计的,后来逐步为政府部门和工商业所采用,并扩展到教育、科技、运输、开发研究、太空控测、住宅、部门预算和生活品质等领域。26.系统方法:就是按照事物本身的系统性把对象放在系统的形式中加以考察的一种方法,也就是从系统的观点出发,始终着重从整体与部分(要素)之间,从整体与外部环境的相

互联系、相互作用和相互制约的关系中,综合而精确地考察对象以达到最优地处理问题的一种方法。

27.系统分析:最早是由美国兰德公司于20世纪40年代提出并使用的。系统分析就是对一个系统内的基本问题,用系统观点进行思维推理,在确定和不确定的条件下探索可能采取的方案,通过分析对比,为达到预期目标选出最优方案;也可以说,系统分析就是为政策主体选择一个行动方向,通过对情况的全面分析,对备选方案择优,为政策主体提供可靠的依据。

28.决策支持系统:是指辅助决策工作的一种计算机系统,由美国麻省理工学院的米切尔.S.斯科特和彼德G.W.基恩于20世纪70年代首次提出的。它是以管理科学、运筹学、控制论和行为科学为基础,以计算机技术、模拟技术和信息技术为手段,面对半结构化的决策问题,支持决策活动的具有智能作用的人—机计算机系统。

29.什么是知识经济?是建立在知识和信息的生产、分配和使用之上的经济。知识经济是与农业经济、工业经济相对应的一种经济形态,是以知识资源为基础的一种新型经济形态,是以信息的生产和利用为核心,以人力资本为动力,以高新技术产业为支柱,以强大的系统化和高新化、高效化的科研体系为后盾,以追求知识价值的不断更新为目标的经济。30.扁平式组织:削减了许多内部层级,使自身结构变得相对简单,这种组织结构强调信息共享,重视横向联系与协作,重视权力分散、自我管理和民主管理,强调人力资源开发。扁平的学习型组织因其有利于信息传输的优点而成为公共组织的变革趋势。

31.公共决策体制:不仅指公共政策权力在政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格局,而且指政策主体在政策过程中的活动程序。

32.公共政策案例:是公共管理领域内某个管理问题或政策问题的描述和记录。

33.公共政策案例分析:是案例分析方法的一种。它是指运用定性或定量的方法,对公共政策案例进行辨析,发现和解决公共政策问题,以促进对公共政策认识和研究的深化,改进公共政策实践的一种研究方法。

34.公共问题:是指那些社会成员在公共生活中共同受其广泛影响,具有不可分性,与公共利益密切相关的公共性社会问题。

35.公共利益:是个人与其他社会成员所共享的资源与条件。

36.公共责任:指社会成员对参与公共生活的使命感、责任心和自觉性,也意指他们对其行为结果承担责任的程度。

37.政策协调:政策执行中的协调,最基本的是解决利益冲突。从利益关系上看,改革与发展就是要改变原有利益格局,调整好利益关系。当政策措施涉及到社会阶层的既得利益时,维护自己在原有利益格局中的地位的人们会反对政策,而能获得新利益的人会拥护、支持政策。

38.追踪决策:选择方案的过程,实际上是做出决策的过程。它既包括对原有决策方案失

误所作的调整、修政和跟踪决策,还包括方案在实施过程中,因影响决策的各种主客观条件发生重大变化,为保证方案目标最优的致性,所进行的各种调整、改良、优化等补充决断和对策措施。

41.公共文化:从本质上来说,公共文化是以公共性为特征的。尽管公共性更多地被作为一个抽象的或哲学的概念,但它却现实地影响着每一个社会成员及其行为方式,从而塑造着社会公共生活的形态。

二、问答题:

1.简述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

答:整体性;超前性;层次性;多样性和合法性。

2.简述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

答:所谓公共政策的功能,就是公共政策在管理社会公共事务过程中所发挥的作用。它通过政策的地位、结构、影响力与结果表现出来。公共政策的基本功能有:

(1)导向功能。公共政策是针对社会利益关系中的矛盾所引发的社会问题而提出的。政策的导向,是行为的导向,也是观念的导向。其导向功能,有两种作用形式:一种是直接引导,另一种是间接引导。

(2)调控功能。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是指政府运用政策,在对社会公共事务中出现的各种利益矛盾进行调节和控制的过程中所起的作用。它既有调节作用,也有控制作用,这两种作用往往是联系在一起的,经常是调节中有控制,控制中达到了调节。公共政策的调控功能,也有直接的和间接的两种形式,常常还表现出特有的倾斜性。

(3)分配功能。公共政策应具有利益的分配功能。每一项具体政策,都有一个 "谁受益 "的问题,即把利益分配给谁?离开了"究竟把利益分配给谁"这一核心问题,公共政策将失去制定的必要性,即使制定出来也会失去其灵魂。

3.简述公共政策分析要素的基本内容?

答:政策问题、政策目标、政策方案、政策模型、政策资源、政策评价标准、政策效果、政策环境和政策信息。

4.简述公共政策主体体系?

答:公共政策主体应该包括政府主体、准公共政策主体和社会公众。

5.简述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

答: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内容主要包括:规制社会成员行为的能力;引导公众观念、行力的能力;调控各种利益关系的能力;公平分配社会资源的能力;公共政策体系内部的互动及整合能力。

6.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

答: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必要性:从实践来看,公共政策主体能力不足;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现状不能满足日益增加和多样化的公众需求;入世新环境和经济全球化挑战公共政策主

体能力;知识经济要求公共政策主体能力的提升。

7.简述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

答:提升政策主体能力的途径是:公共政策主体转变政策理念;改善和优化政策的外部环境。

8.简述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及其各自的职责?P71

答:公共政策系统的构成由:信息系统、智囊系统、决断系统及监控系统构成。这些子系统各有分工,相互独立,又密切配合,协同一致,促进公共政策大系统的运行得以顺利展开。

各自的职责:智囊系统负责提供多种可行性方案;信息系统负责提供全面准确的信息;决断系统则在掌握科学信息的基础上,从多种方案中选择最优方案;监控系统负责监督决策的执行情况,向决断系统提供反馈信息,以利于其追踪决策的调整决策。

9.简述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

答:层级结构中的集权制与分权制;个人决策模式和集体决策模式。

11.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1)西方国家中央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西方国家的政府主要采取总统制和议会阁制两种形式,在这两种不同的形式中,中央政府的地位和作用也不一样。实行总统制的国家。在实行总统制的国家中,总统即是国家元首又是政府首脑,权力很大,许多重要的政策都直接出自总统之手;实行议会制的国家。议会内阁制的政府也掌握了巨大权力,特别是国家行政管理方面的权力,但政府首脑有地位不如总统制下的政府首脑的地位突出。广义的政府也包括议会或国会。议会作为国家的立法结构,是重大政策由议案到法案的必须之路。(2)西方国家的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实行联邦制的国家。作为联邦制国家,美国的地方政府在公共政策中享有很大的权力。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是实行单一制的国家,英国的中央政府拥有着全国的立法、行政、军事、财政等决策权力,各郡、区地方政府的权力来自中央政府,国会以法律规定各地方政府的权力。

10.简述信息系统的职责?

答:信息系统的职责主要包括:有计划、有规律、经常性地收集、整理、分析和贮存社会发展各个领域、各个方面的历史和现实的情况与数据,以保证公共政策能够及时获得适用、准确和充足的情报信息资料;有意识地收集、整理政策实施过程及结果等方面的情况、数据,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研究分析政策执行结果中存在的问题,发现政策的偏差或失误,并及时向决策者反馈。

12.试论述中国政府在公共政策体制中的地位和作用?

答:政府作为国家的行政管理机关,是国家各项重要职能的直接体现者和执行者。现代政府活动的主要方式就是制定和实施一定的政策。在各个国家中,政府的政策数量最多,政策活动的制度化程度最高,是政策系统的核心主体,在公共政策过程中具有基础性的地位和作用。我国的中央人民政府是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执行机关,同时是国家最高的行政管理机关。它除了具有一般国家政府的政治职能、社会管理职能以外,还具有领导、组织经济的职能;与此相关,其社会管理职能方面涉及范围甚广。这种状况决定了我国政府的实际权力大,政策内容广,职能部门多。同时,作为一个大国,由于管理层次多,各地差别大,地方政府也拥有相当的权力。1)我国中央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国务院作为中央政府,享有宪法赋予的各种行政管理权力,统一领导全国行政事务。2)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中的地位。我国地方政府在公共决策体制结构中处于一种特殊的地位。它一方面要为贯彻中央政府的政策制定具体措施,另一方面还要根据自己的权限对所辖地域内的事务进行决策,因而在地方一级政府的政策制定活动中拥有相当的实际权力。

13.试论述西方国家政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多数西方国家都实行多党制,只有英、美等国家实行两党制。西方国家的政党执掌政权,是通过选举争夺议会多数席位和国家元首、政府首脑的方式来实现的。在选举活动中,各政党的竞选纲领或党的侯选人发表的竞选演说反映了党的政策主张,表明了自己对各项社会重大问题的立场和态度,以迎合不同类型选民的要求,争取他们的选票,谋取选举的胜利。在执掌政权之后,执政党一般不再单独制定政策,而是通过它所掌握的政府政策来体现党的意图,实现党所代表的社会利益。同时,在野的政党虽然未能参加政府,但他们通过在议会中的各种活动,通过对政府施加压力或制造障碍,使政府不得不或多或少地接受他们的主张,从而也在一定程度上左右了政府政策的制定活动。西方国家政党活动的主要范围是选举和议会。党的权力集中在少数领导人和议会党团手中。党的地方组织大多只参与组织选举活动,没有严密的组织体系和组织活动。经过选举上台成为执政党之后,党的领袖作为国家和政府的领导人,基本上不再以党的名义活动。党对议会党团成员一般都有一定的纪律约束,要求本党全体议员一致保证党的政策主张能在议会中通过,成为国家的政策和法律。执政党对政府政策制定的这种操纵现象,在日本表现得比较突出。

17.大众传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哪些方面?

答:大众播媒介对决策问题提出的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缩短了公众议程的时间;缩短了正式议程的时间;扩大了决策问题提出的数量。

18.决策方案应该包括哪些内容?

答:决策方案的具体内容:方案执行的必要说明;解决决策问题的基本措施。这是方案的

核心内容;明确决策方案对应的阶段;决策方案性质的界定;方案听需的各种条件的要求。

14.试论述中国共产党在公共政策中的作用?

答:现代国家的政治统治大都通过政党政治的途径来实现。可以说,现代政党特别是执政党在各个国家公共决策的过程中,都发挥了核心和主导作用。在我国,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在公共决策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中国共产党在公共决策中的作用,首先体现在它对国家的政治领导上。凡是涉及有关国家和社会发展的根本原则、基本路线、重大方针和各个领域的重要决策,都是首先由党制定和提出的。党在提出各项方针政策之后,要由国家立法机关和行政机关据此制定国家的法律和政策,使党的意志通过法定程序变成为国家意志。为保证自己的路线、方针和政策能够切实通过法定程序变成国家意志并得到贯彻执行,党还决定和影响了各级政权机关的人事任免,推举共产党员执掌国家各级机关的重要权力,以实现组织上的领导。同时,党还确立了自己的指导思想在国家意识形态中的主导地位,并通过宣传、教育和思想政治工作,宣传自己的路线、方针、政策,努力把党的主张变成群众的自觉行动。党的政治领导、组织领导和思想领导是互相联系的。其中,思想领导的保证,而政治领导是核心,是最重要的领导。这三者之间的关系反映了党的政治决策以及制定和运用政策在党的全部领导活动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

为了保证党的领导作用的实现,党还自上而下地建立了统一、严密的组织体系。党的组织体系包括中央、地方和基层三个层次。党的地方各组织是与各级地方国家机构基本配套设置的,它们大致包括省(自治区、直辖市)、市、县的各级党委。各级地方党委是本地区的领导核心,它在地区性政策制定的权力结构中处于核心地位。党的基层组织,对党和国家各项方针政策在本单位的贯彻实施进行保证和监督。

我国实行的是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这个制度中,共产党是居于领导地位的执政党,八个民主党派接受共产党领导,同共产党合作,共同参与国家政治生活的参政党,他们以参与者的地位在政策制定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是中国共产党与各民主党派对国家大政方针、社会主义建设与统一战线内部重大问题进行充分协商、讨论,进行政治协商、民主监督的有效政治机制。各民主党派经过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形成的有关决策的各种意见和建议,按规定程序审定后,以正式文件的形式送达有关部门,从而对政府的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产生重要作用的影响。

15.试论述西方国家利益团体对公共政策的影响?

答:通过对竞选的政党提供支持或撤销支持等手段对其政策纲领施加影响;通过院外活动对议员施加压力,使议会通过对其有利的政策法案,阻挠通过对其不利的法案;密切与政府重要行政机关的联系,影响政府有关社会福利、军事、援外等方面的具体政策,为自己的经济利益服务;通过资助等方式支持各种政策研究和咨询机构的工作,以影响政府的政策。

16.试论述我国各种群众组织和人民团体公共决策的影响?

答:结合中的实际,可将公共决策的参与团体划分如下:职业团体;群众团体;工作团体。我国的群众团体,除了要维护它们所代表的那部分群众的具体利益以外,它们接受共产党的领导,发挥党和政府联系群众的桥梁、纽带作用。因而,它们的这类活动也是我国人民群众有组织地参与和影响我国政策制定活动的重要途径和方式。党和国家的政策必须充分

反映人民群众的意愿和要求,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呼声,获取他们的广泛认同和支持。党和政府在制定有关的政策时,总要征求有关群众组织的意识。工、青、妇群众组织还通过建立自己的全国、地方和基层组织,把工作触角深入到社会的各个基层单位中去,在不同的决策层次上参政议政,努力把普通群众的利益和要求反映给党和政府,同时又团结和组织群众贯彻落实党和政府的各项方针政策。从一定意义上说,这些群众组织的活动是党和政府政策制定和执行活动的某种延伸。由于传统的全能政治的影响,中国社会组织的发育是不大成熟的,但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建立和完善以及多元化利益格局的出现,各种利益团体也将进一步形成发展,成为一种重要的社会力量,并将对公共决策产生日益重要的影响。

19.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是什么?

答:决策方案评估的标准:效益标准;方案协调性标准;方案的适应性标准;决策方案力度标准。

20.举例说明什么是“浴盆模型”?

答:事物的不断发展变化,与政策相对稳定性之间的矛盾,决定了每一项政策都有其失效过程。要保证政策执行的可靠性,就要控制它的失效性。依据可靠性理论分析,在政策方案的执行过程中,“失效”表现于早期失效、偶然失效和耗损失效三个阶段。这种政策失效率的变化,类似于浴盆状。人们把这种曲线也称为“浴盆模型”。

21.简述史密斯模型?

答:史密斯认为,理想化的政策、执行机构、目标群体、环境因素,都是政策执行过程中所牵涉到的重大因素。理想化的政策是政策制定者试图追求的相互作用形式;目标群体是受政策最直接影响的,必须对政策采取适当反应的符合政策要求的群体或个体;执行机构是政府机构中负责政策执行的组织;环境因素是那些影响政策执行和受政策执行影响的那些要素。史密斯模型与以往的政策执行研究的不同之处,在于它不仅强调了执行中理想化的政策,而且也强调了执行中的其他三个因素。人们习惯于把更多的精力放在理想化政策的制定上,似乎政策执行最简单地照章办事,不太注意目标群体,更少考虑到执行机构与环境因素的影响,而实践证明,执行机构、目标群体和环境因素这三个方面对政策执行有着非常重要的影响。

22.简述接受政策的三个层次?

答:人们把对政策接受的反应,分为三个不同层次:服从、认同与内化。服从是接受政策的最低层次反应。认同是接受政策反应的中间层次。内化是接受政策反应的最高层次,它表现为对政策内容及其意义准确而深刻理解,并积极地自觉行动。

24.简述政策环境因素及其基本特征?

答:影响我国政策的环境因素是多方面的,其中有:社会因素;政治因素;经济因素;科学技术因素;文化因素;教育因素;人口因素;自然资源因素;生态因素;心理因素。

政策环境因素的基本特征:多样性;动态性;交叉性;突发性。

2016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完整

公共政策学考试题库 一、单项选择题: 1、控制社会、经济运行的两大并行力量是(A)。 A、市场和政府 B、法律和市场 C、宪法和法律 D、政府和政策 2、深刻影响早期资本主义国家政府和行政主流理论的人是(B)。 A、马克思、恩格斯 B、马克斯?韦伯、亚当?斯密 C、柏拉图、亚里士多德 D、尼采、弗洛伊德 3、现代政策研究最早兴起于(D)。 A、德国 B、中国 C、英国 D、美国 4、美国现代政策研究的起始阶段主要侧重于(C)。 A、农村问题 B、政府问题 C、大型城市问题 D、小城市问题 5、二次大战后催化政策科学发展的一个在因素是(A)。 A、公民社会意识的“非政治化”倾向 B、公民道德判断意识加强 C、公民社会意识的“政治化”倾向 D、经济危机 6、亚当?斯密以及后来的赫伯特?斯宾塞主(B)。 A、加大政府干预 B、减少政府干预 C、多用“看得见的手”干预社会 D、尽量用公共政策手段干预社会 7、20世纪公共政策对社会的调节、规作用已经(C)。 A、失败 B、降到最低 C、不可或缺 D、逐步减少 8、拉斯维尔和卡普兰认为公共政策是(A)。 A、“一种含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B、“凡政府决定做的或不做的事情” C、“对全社会的价值作权威的分配” D、“政府机构和它周围环境之间的关系” 9、政策不仅具有符号特征,而且是(B)。 A、一个分析过程 B、一个行为过程 C、一个收益过程 D、一个黑箱过程 10、在政策研究中,政策、制度、法律三个概念之间的关系是(D)。 A、矛盾关系 B、等价关系 C、平行关系 D、交叉关系 11、下列属于当代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的是(C)。 A、政策目标与政策实际执行结果趋于统一 B、道德价值判断成为政策制定的唯一标准 C、政策的合法性受到更多重视 D、在政治领域出现由治理政治向统治政治的

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网考题答案最新

一、单项选择题(共 20 道试题,共 40 分。) 1. 公共政策是()依据特定时期的目标,通过对社会中各种利益进行选择与整合,在追求有效增进与公平分配社会利益中 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 政府 2. 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 A. 利益 3. 直接或间接地参与公共政策过程的各个环节,对公共政策制定、执行、评估和监控等活动有影响或试图施加影响的个人、 团体或组织是指() A. 公共政策主体 4. 在西方,与立法权、行政权和司法权并列的“第四种权力”是指() A. 公民 B. 非政府组织 C. 利益集团 D. 大众传媒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5. 那些受公共政策规范、管制、调节和制约的社会成员被称为() A. 公共政策客体 B. 目标群体 C. 思想库 D. 政策目标 正确答案:B 满分:2 得分:2 6. ()构成政策系统运行的外部条件,影响和制约着公共政策过程。 A. 公共政策环境 B. 全球化 C. 国际化 D. 信息化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7. 国内政策环境中的文化环境不包括() A. 传统习俗文化 B. 政治文化

C. 精英文化 D. 普通文化水平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8. 荷兰经济学家()是最早试图对政策工具加以分类的学者。 A. 萨拉蒙 B. 罗威 C. 林布隆 D. 科臣 正确答案:D 满分:2 得分:2 9. ()是指政府通过一系列行政管理过程(通常由特别指定的管制机构来执行),要求或者禁止个人和机构的 大部分私人活动与行为的一个过程(或一种活动)。 A. 管理 B. 强制 C. 管制 D. 限制 正确答案:C 满分:2 得分:2 10. 卡尔.帕顿和大卫.沙维奇在()一书中提出了确定问题边界的便捷计算方法。 A. 《公共政策分析和规划的初步方法》 B. 《公共政策分析导论》 C. 《理解公共政策》 D. 《政策分析中的问题界定》 正确答案:A 满分:2 得分:2 11. ()的建立是社会问题转化为政策问题的关键一步。 A. 政策问题 B. 政策议程 C. 政策目标 D. 政策对象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1)

公共政策学复习题 一、单选题 1、政策工具本身是(C)的。 A.一元B.单一C.多元D.复杂 2、古德诺(Goodnow)认为,国家和地方利益矛盾,(C)可能导致国家解体或集权政府。 A.利益分配B.权力分配C.权利分配D.资源分配 3、解决国家和地方的矛盾的方法是在中央和地方合理分配(A)的范围。A.意志表达B.利益表达C.呼声表达D.情感表达 4、利益集团最早出现于(B)世纪末的北美13州。 A.16B.18C.19D.20 5、官方的政策活动者是指(B)的、行使公共权力的政策过程的参与者。 A.政治体制外B.政治体制内C.政治体制内外D.政治体制之间 6、政策环境是政策系统赖以存在和发展的外部条件的总和,即各种直接或间接地作用和影响政策活动的(B)客观因素的总和。 A.内部B.外部C.内外部D.所有 7、结构不良问题(ill-structured problem)是指(C)。 A.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B.没有明确的答案的问题C.没有明确的答案和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D.没有固定的解决办法的问题 8、政府过程实质上即(C)政策过程。 A.执行B.监督C.公共D.评估 9、政策是理论指导实践的(C)。

A.主体B.客体C.中介D.环境 10、公共政策对社会利益的分配,服从于政府整体目标需要,服从于政府对(C)的追求。 A.精神B.公开C.利益D.公正 11. Path Dependence 是指(C)。 A.制度依赖B.习惯依赖C.路径依赖D.心里依赖 12. public choice theory是指(C)。 A.社会选择B.自我选择C.公共选择D.生态选择 13. 现代政策科学诞生后,在美国兴起了一场旷日持久的(A)。 A.政策科学运动B.社会科学运动C.自然科学运动D.工程科学运动 14. 行政决策目标的特征不包括(D )。 A.可行B.合理C.科学D.人治 15. Inter Market意为(B)。 A.外部市场B.内部市场C.国内市场D.国外市场 二、多选题 1、公共政策评估具有(ABCD)。 A.诊断功能B.预测功能C.反馈功能D.校正功能 2、公共政策学的学科要素有(ABCD)。 A.理论渊源B.概念体系C.研究对象D.研究方法 3、政策方案的选择,实际上是对实践活动的各要素及其结合方案的选择,包括(ABD )。 A.实践主体的选择B.在特定的实践时空环境中的选择

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2009.4~2013.7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著作之一是 A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9.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应用最广泛而又最缺乏理论色彩的一个决策模型是 A A.机构—制度模型 B.集团模型 C.精英模型 D.“上下来去”模型 10.公共问题最直接和最重要的提出主体是 D A.政党组织 B.大众传媒 C.政治人物 D.政府部门 11.在问题认定的方法中,通过系统地运用个人、组织、技术等多重认识来获得对公共问题的全面了解和解决办法的分析方法是 B A.边界分析 B.多角度分析 C.类别分析 D.层次分析 12.公共政策的政府议程又称为 A A.正式议程 B.政策议程 C.公众议程 D.系统议程 13.科珀等人认为,外在创始模型通常出现在 C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0年下半年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九章至第十一章(总分100分)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2分,共20分) 1、政策实施的(A)是检验政策是否正确的根据 A、效果 B、影响 C、效率 D、反馈 2、(D)是公共政策的执行者,研究者和责任的承担者 A、政策研究机构 B、政策执行机构 C、利益团体 D、政府官员 3、政策评估核心是集中关注(A)的活动及其对社会影响 A、公共部门 B、决策者 C、决策机构 D、民间组织 4、政策终结过程要重视交流与沟通,消除(A) A、心理抵触情绪 B、主观臆断 C、社会影响 D、领导权威 5、在执行政策过程中,如果得到政策实施对象的支持和遵守,政策效能就(B) A、低 B、高 C、不变 D、都不是 6、政策实施中把政策作为一个整体看待,这是政策实施的(C) A、原则性 B、灵活性 C、整体性 D、建设性 7、对政策实施后的效果进行判断是(B) A、政策形成 B、政策评估 C、政策修正 D、政策终结 8、下列哪些属于内部评估者( A ) A、政府机构的政策研究室 B、民间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9、从政策作用的对象的感受出发来对政策效果予以评定称为(A) A、对象评定法 B、自评法 C、对比法 D、德尔菲法 10、当一项政策终结威胁到组织自身的存在时,我们称这个因素为(B) A、心理抵触 B、组织惯性 C、认知的局限 D、法律延迟 二、多项选择(从备选答案中选出二至四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后面的括号内。答案未选全者得1分,选错,该题不得分。每小题3分,共15分) 1、政策实施可以概括为(ABC)过程 A、政策实施 B、政策结果 C、政策纠正 D、政策检验 2、下列(ABCD)属于政策评估的机构 A、政府内部评估 B、民间的研究组织 C、压力集团 D、公共利益组织 3、政策评估的类型包括(ABCD) A、政策过程评估 B、政策影响评估 C、政策效果评估 D、元评估 4、政策终结是(BCD)的新起点 A、政策变革 B、政策更新 C、政策发展 D、政策进步 5、政策创新的内容包括(ABCD) A、政策内容的创新 B、政策运行过程中环节的创新 C、技术手段的创新 D、思想观念和思维方法的创新 三、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15分)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题库及答案 一、填空题 1.政策产生于两种需求即(),或者是()。 2.()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3.公共政策的功能是()、()、()和()。 4.传统理性模型的实质是()。 5.渐进主义模型的实质是()。 6.政策问题的确认是指对于政策问题的()、()和()的过程。 7.事实前提的特点主要表现在()、()和( ) 三个方面。 8.()和()是政策议程两种最基本的形式。 9.触发机制作为公共政策的催化剂,其作用的发挥源于()、()和()这三个影响因素的互动。 10.心理压力的表现形式是()、()和()。 11.()在三权分立的体制中是司法决策的重要途径和形式。 12.政策终结心理方面的障碍来自三个方面:一是政策制定者;二是();三是()。 13.费斯廷格提出了()理论。 14.政策合法性包括()、()、()以及() 15.政策评估都需要经过()、()和总结与报告三个环节。 二、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以下哪种触发机制属于政策议程的外在触发机制() ①自然灾害②经济灾难③生态变迁④经济对抗 8.“凡是政府选择作的或选择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①伍德罗.威尔逊②哈罗德.拉斯维尔③戴维.伊斯顿④托马斯.戴伊 9.下面哪一种不属于政治行动的类型() ①控制②命令③交易④博弈 10.在我国,行政法规通常以()形式加以发布。 ①国务院文件②总理令③国务院办公厅文件④部长令

2014年4月公共政策学自考真题及其答案

全国2014年4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 课程代码:00318 选择题部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决策者为解决同一政策问题而先后制定的在内容上具有一致性、在形态和功能上具有差别性的一系列政策是(B )1-69 A.政策群 B.政策链 C.政策一般 D.个别政策 2.提出政策执行博弈理论的代表人物是(D )7-328 A.西蒙 B.德洛尔 C.泰勒 D.尤金·巴达克 3.以同一政策体系内的各项政策相互间是否存在着涵盖与衍生的关系为标准,公共政策可以划分为(C )2-122 A.战略、战术、策略 B.政治政策、经济政策、文化政策 C.元政策、基本政策、部门政策 D.单目标政策和多目标政策 4.当代中国不具有政策制定一般功能的一级政府是(B )2-144 A.省政府 B.乡政府 C.市政府 D.县政府 5.以政策是否改变客观对象为标准,公共政策可划分为(B )2-129 A.程序性政策与非程序性政策 B.实质性政策与程序性政策 C.物质性政策与符号性政策 D.单目标政策与多目标政策 6.一定数量的社会成员感知其期望的目标、价值或景况,与现实获得的价值、利益或景况存在显著差距,由此形成的问题属于(A )5-249 A.公共问题 B.社会实践问题 C.公共政策问题 D.私人问题 7.一定的政策问题的性质及其严重程度,是随着成因的变化而变化的。这一特性指的是政策问题基本属性中的( D )5-253 A.客观性 B.主观性 C.历史性 D.动态性 8.以特定的行业或职业的代表为特征,影响政府各机关制定和执行有利于自身的公共政策的群体是(B )5-257 A.政党组织 B.利益集团 C.政府部门 D.政治人物 9.经过逻辑区分和逻辑归类将某种公共问题细分成许多次类的方法是(B )5-263 A.边界分析 B.类别分析 C.层次分析 D.假设分析

公共政策学第3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三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九章至第十二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2分,共20分) 1、决策过程用一系列决策环节构成的决策过程,用树状图表示的方法是( A ) A、决策树法 B、效果分析 C、成本分析 D、灵敏性分析 2、将预测分为长期预测、中期预测和短期预测的依据是( D )。 A、预测的期限 B、具体计算方法 C、预测的功能 D、预测的时间尺度 3、按照功能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直觉性预测、探索性预测和( B )。 A、长期预测 B、规范性预测 C、中期预测 D、短期预测 4、按照具体计算方法不同,可以将预测分为定性预测和( C )。 A、直觉性预测 B、长期预测 C、定量预测 D、短期预测 5、非任意抽样常见的形式有随意抽样、判断抽样和( B )。 A、单纯抽样 B、定额抽样 C、分层抽样 D、整体抽样 6、提出莫名的“寡头铁律”的精英主义代表人物是( B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7、《政府过程》一书的作者是集团分析模型代表人物( A )。 A、阿瑟·本特利 B、戴维·杜鲁门 C、米歇尔斯 D、赖特·米尔斯 8、政策创新和传播主要有两种解释框架,即传播模型和( C )。 A、互动模型 B、领导跟进模型 C、内部决策模型 D、创新模型 9、提出支持联盟框架的学者是( B )。 A、鲍姆 B、萨巴蒂尔 C、琼斯 D、伊斯顿 10、目前运用最为广泛、最为成功的运筹学模型是( C )。 A、目标规划 B、动态规划 C、线性规划 D、随机规划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3分,共15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政策运行成本大致有( ABCD )。 A、政策制定费用 B、衔接成本 C、摩擦成本 D、操作费用 2、任意抽象常见的方法有( ABCD )。 A、单纯随机抽样 B、机械随机抽样 C、分层随机抽样 D、整体随机抽样 3、精英主义主要代表人物有( ABC )。 A、帕累托 B、米歇尔斯 C、赖特·米尔斯 D、林德布洛姆 4、集团分析模型的核心假设在于( ABD )。 A、集团是个人与政府之间发生联系的纽带 B、集团的存在与斗争是政治生活的基本特征 C、每个决策者首先考虑个人利益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学X-2习题及答案 一、单选题 (5.0 分)1. 行政机关对政策的监控属于() A.横向监控 B.纵向监控 C.外部监控 D.自下而上的监控 得分:5 (5.0 分)2. 公共政策指()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企业 B.政府 C.第三部门 D.个人 得分:5 (5.0 分)3. 制定政策的政策指()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具体政策 D.实质性政策 得分:5 (5.0 分)4. 在公共政策分析中,对利益如何分配、利益究竟分配给谁等问题的回答,构成了公共政策分析方法论的()范畴。 A.事实分析

B.价值分析 C.规范分析 D.利益分析 得分:5 (5.0 分)5. 将政策目标转化为政策现实的唯一途径是() A.公共政策制定 B.公共政策执行 C.公共政策评估 D.公共政策分析 得分:5 (5.0 分)6. 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A.利益表达 B.利益综合 C.政策制定 D.政策执行 得分:5 (5.0 分)7. 将旧的公共政策的内容按照一定的规则分成几个部分,每一部分各自形成一项新公共政策,从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类型讲,属于()。 A.替代 B.分解 C.合并 D.缩减

得分:5 (5.0 分)8. 系统议程又被称为() A.政府议程 B.行政议程 C.正式议程 D.公众议程 得分:5 (5.0 分)9. 提出“民贵君轻、”“政在得民”政策思想的思想家是() A.管仲 B.孔子 C.孟轲 D.荀况 得分:5 (5.0 分)10.美国著名政治学家勒纳和拉斯韦尔创始公共政策学科时使用的名称是() A.政策科学 B.公共政策学 C.政策学 D.政策分析 得分:5 二、多选题 (6.0 分)1. 3、公共政策的终结方式有()。 A.替代

近几年自学考试公共政策学试题与答案

2001年4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 2001-10-12 〖次〗 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 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 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 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 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 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 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 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全国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全国月自学考试《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The document was prepared on January 2, 2021

绝密★考试结束前 全国2013年7月高等教育自学考试 公共政策试题和答案 课程代码:00318 请考生按规定用笔将所有试题的答案涂、写在答题纸上。 选择题部分 注意事项: 1.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考试课程名称、姓名、准考证号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或钢笔填写在答题纸规定的位置上。 2.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纸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不能答在试题卷上。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1分,共25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其选出并将“答题纸”的相应代码涂黑。错涂、多涂或未涂均无分。 1.研究者深入到所研究对象的生活背景中,实际参与研究对象的一些与政策过程有关的生活过程进行的观察称为( C )1-77 A.实地观察法 B.非参与观察法 C.参与观察法 D.无结构访谈法 2.标志着公共政策学进入第二个发展阶段的着作之一是( A )1-99 A.《重新审查公共政策的制定过程》 B.《政策方向》 C.《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 D.《逆境中的政策制定》 3.针对某一社会领域或社会生活某个基本方面制定的、在该领域或方面起全局性与战略性作用的政策是( B )2-123 A.元政策 B.基本政策 C.部门政策 D.总政策 4.1977年中共中央和中国政府决定废止大学招生实行的免试推荐制度而改行全国统一考试的制度属于政策类型中的( D )2-131 A.风险型政策 B.竞争型政策 C.不确定型政策 D.确定型政策 5.在政策支持系统中,被称为政策系统的“神经”系统的是( A ) 3-190 A.信息传播系统 B.政策支持系统 C.政策监控系统 D.政策评估系统 6.实行中央集权型单一制的典型国家是( C )3-198 A.英国 B.德国 C.法国 D.加拿大 7.在公共决策体制的类型中,采取委员会制的国家是( B )3-208 A.俄罗斯 B.瑞士 C.法国 D.中国 8.在政策过程模型中,由林德布洛姆构建的政策过程模型是( B )4-231 A.理性主义模型 B.渐进主义模型 C.规范最适模型 D.政治系统模型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2013年下半年第二阶段测试卷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分析》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0小题,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核心目标是( A ) A、公共利益 B、集团利益 C、个人利益 D、部门利益 2、从评价组织活动形式上看,公共政策评价可分为正式评价和( D )。 A、内部评价 B、外部评价 C、执行评价 D、非正式评价 3、下列不属于公共政策评价的消极目的是( B )。 A、拖延决策时间 B、作为重新分配政策的依据 C、夸大工作难度 D、规避责任 4、公共决策体系中可以称为“思想库”或“智囊团”的是( C )。 A、决断子系统 B、执行子系统 C、咨询子系统 D、信息子系统 5、威廉·N·邓恩认为政策规划过程包括二大基本要素,即政策相关信息和( B )。 A、政策相关资源 B、政策价值取向 C、政策选择方式 D、政策分析方法 6、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 C )。 A、要保证公共政策的合法化,前提是决策程序的合法化 B、我国行政机关的政策合法化一般要经过法制工作机构的审查、领导决策会议决定和行政首长签署发布政策等程序 C、政策法律化的主体为享有委托立法权的行政机关 D、政策内容的合法性主要是指公共政策不能与国家宪法和现行法律相抵触 7、下列不属于古典行政模式特点的是( C )。 A、行政组织的结构特征是集权的、层级制的、金字塔型的 B、政治家负责制定政策,行政人员负责执行政策 C、行政组织结构呈扁平化发展趋势 D、行政管理必须依据客观的科学管理原则,以提高行政效率

8、以整体焦点而言,自上而上与自下而上政策执行研究的区别在于( C )。 A、前者强调从中央到地方、从公共部门到私营部门;后者强调从地方到中央、从私营部门到公 共部门 B、前者强调焦点为中央政府;后者则强调某一政策领域中的地方执行机构 C、前者关心政策控制系统如何达成政策制定者所预期的政策结果;后者强调政策网络中多元行 动者的策略互动。 D、前者强调正式目标的完成,后者的评估标准则较不清楚 9、政策执行的总结阶段主要包括两个环节:绩效评估和( B )。 A、全面推广 B、追踪决策 C、指挥协调 D、政策实验 10、决策者通过对政策的审慎评价后,终止那些错误的、过时的、多余的或无效的政策的行为 称作( C )。 A、政策优化 B、政策放弃 C、政策终止 D、政策评估 二、多项选择题(本题共5小题,每小题2分,共10分。多选、少选、错选均不得分。) 1、公共政策终止的对象可以分为以下哪些类型( ABCD )。 A、功能 B、组织 C、政策 D、计划 2、从公共政策评价在公共政策过程中所处的阶段来看,可分为( ABC )。 A、事前评价 B、执行评价 C、事后评价 D、正式评价 3、公共政策评价效果一般可分为( ABCD )。 A、直接效果 B、附带效果 C、潜在效果 D、象征性效果 4、政策执行手段中,经济手段具有以下哪些特性( ABC )。 A、间接性 B、有偿性 C、关联性 D、稳定性 5、政策制定主体采用的基本决策规则主要有( AB )。 A、全体一致规则 B、多数裁定原则 C、少数剥削多数 D、个别领导拍板 三、名词解释(本题共3小题,每小题5分,共15分。) 1、公共决策体制:指决策权力与责任在决策主体之间进行分配所形成的权力配置格局和责任分担模式,是多元决策主体在决策过程中的分工合作与活动程序。 2、政策方案规划:公共权力机关针对特定的政策问题,依据一定的程序和原则确定政策目标、设计政策方案并进行优选抉择的过程。 3、政策执行手段:指政策执行机构和人员为实现政策目标、落实政策内容所采用的政策工具、中介途径与措施方法的总称。 四、简答题(本题共2小题,每小题10分,共20分) 1、简述公共政策评价的功能。 答:(1)提供政策运行的可靠信息,提升政策质量。(2)检查政策目标与政策执行存在的问

国家开放大学2020年秋季学期电大《公共政策概论》练习题及答案

第一章绪论 一、单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 A )对社会公共事务管理过程中所制定的行为准则。 A.政府 B.企业 C.个人 D.社会组织 2、美国学者戴维·伊斯顿认为( C ) A.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B.公共政策是一种具有目标、价值与策略的大型计划。 C.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权威性的分配。 D.凡是政府决定做的或者不做的事情就是公共政策。 3、公共政策的核心要素是(A ) A.利益 B.权力 C.公共 D.权威 4、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利益做( B )的分配。 A.强制性 B.权威性 C.限制性 D.利益性 5、公共政策的本质是( D )的集中反映。 A.公共权力 B.社会需求 C.集体利益 D.社会利益 6、公共政策的基本特征不包括( B )。 A、整体性 B、系统性 C、层次性 D、超前性 二、多项选择题 1、公共政策是政府在对全社会公共利益进行( ABCD )中所制定的行 为准则。 A.选择 B.综合 C.分配 D.落实 2、社会利益的内容包括( ABC )

A.社会分享性的公共利益 B.组织分享性的共同利益 C.私人独享性的个人利益 D.集体分享性的个人利益 3、利益的动态性包括( ABCD ) A.利益选择 B.利益整合 C.利益分配 D.利益落实 4、政策的导向是( BD )的导向。 A.文化 B.观念 C.条件 D.行为 5、公共政策的导向功能的作用形式包括( BC ) A.客观引导 B.直接引导 C.间接引导 D.主观引导 三、判断题 1、学者罗伯特·达尔指出“公共政策”的意思与其字面意思相同,即为“公共”而制定的政策。() 答案:× 2、公共政策的主要功能包括导向功能、调控功能与分配功能。() 答案:√ 3、“政策”与“公共政策”之间的差别就体现在“公共”二字上。() 答案:√ 4、社会公共事务应该包括政治性公共事务、经济性公共事务和法律性公共事务等。() 答案:× 5、伍德罗·威尔逊认为公共政策是由政治家,即具有立法权者制定的,而由行政人员执行的法律和法规。() 答案:√ 6、美国学者马斯洛把人的需要分为生理、安全、社交、尊重和自我实现五种。() 答案:√ 7、公共政策科学在西方经历了创建、形成、自我批判反思和拓展新的研究

公共政策学第2阶段测试题

江南大学现代远程教育第二阶段测试卷 考试科目:《公共政策学》第五章至第八章(总分100分) 时间:90分钟 __________学习中心(教学点)批次:层次: 专业:学号:身份证号: 姓名:得分: 一、单项选择(从下列各题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其代号写在题目后面的括号内。答案选错或未选者,该题不得分。每小题1分,共10分) 1、公共政策的分析研究过程是由()环节组成 A、单一 B、一系列 C、具体 D、法定 2、政策分析模型是对现实的()再现 A、不完全 B、完全 C、描述 D、预测 3、个人问题要转化为公共问题必须具备() A、广泛性 B、多样性 C、复杂性 D、公开性 4、中国公共政策决策的核心结构是() A、各级政府 B、各级人大 C、各级政策研究部门 D、中国共产党的各级党委 5、政策形成的最后阶段是() A、政策主张 B、政策倡议 C、政策决定 D、政策诉求 6、在既存的主要目标和假设框架内寻求幅度相当小的、短期的解决办法是公共政策的() A、微小变革 B、中等变革 C、根本变革 D、最终变革 7、系统论的()认为公共政策应寻求和建立其内部关系的联系,结成和最大限度地发挥公共政策的整体功效 A、有序原则 B、结构原则 C、动态原则 D、整体原则 8、德尔菲法是按照一定程序征询()对有关问题前景的看法 A、专家 B、研究机构 C、社会公众要 D、利益集团 9、在政策方案获得上通过比较和联想构成的全新解决问题的思路、办法和措施称为() A、机械式方案 B、分析式方案 C、创造性方案 D、应变式方案 10、在政策决定最终作出之后,通过一定方式向公众晓以政策决定的方式是() A、政策选择 B、政策决定 C、政策宣示 D、政策诉求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doc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 小题,每小题2分,共40 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 .主观性 B .强制性C.组织性 D .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 .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B. 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 D .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 .规划方案 B .预测结果 C.问题构建 D.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D ) P243 A.物价上涨快 B .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 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A.指导性 B.稳定性和连续性 C.波动性 D.时代性和阶段性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1 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 .英国C.德国D .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 《科技进步法》 B . 《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C.发展功能 D.调控功能 14、教育政策的主体,不包括(C ) P401 A.政府 B.执政党 C.社会组织 D.立法机关 15、《教师法》第三十五条规定,侮辱、殴打教师的,根据不同情况,分别给予行政处罚或者( C)P409 A. 严重警告 B. 警告 C. 行政处罚 D .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16、1995年3月第八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三次会议通过了( D ) P422 A.《义务教育法》 B .《教师法》C.《高等教育法》 D .《教育法》 17、通过思想教育,提高人们的思想觉悟、政治觉悟和认识水平来改造人们的思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题含答案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公共政策学》考试试卷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 C)P2 A. 《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公共选择理论是由著名经济学家( B )提出的。P32 A. 西蒙 B. 布坎南 C. 巴得什 D. 霍恩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 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由目标群体以自己的切身感受和对政策的个人理解来评定政策执行效果,这种公共政策评估方法叫( B) P126 A.专家评定法 B. 对象评定法 C. 自我评定法 D. 前后对比法 5、公共政策执行的环境因素,不包括( A) P95 A. 生态环境 B. 经济环境 C. 政治环境 D. 文化环境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 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 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定10、产业政策的特征,不包括( C) P277 时代性和阶段性D. 波动性C. 稳定性和连续性B. 指导性A.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是由哪个国家提出的?( A) P312 A.美国B.英国C.德国D.法国 12、下列选项中,属于条例、规章等形式的科技政策的是( B ) P374 A. 《科技进步法》 B.《科技拨款的暂行规定》 C.《专利法》 D. 《专著法》 13、对科技活动活动的协调、控制,以达到预期政策目标的功能,属于科技政策的( D )功能。P381 A. 导向功能 B.组织功能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公共政策概论试题及答案 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20分) 1.公共政策是()管理社会公共事务所制定的政策。 A.政府B.企业 C.个人D.社会组织 2.公共政策的强制性经常与()措施相联系, 若缺乏这种措施就将失去权威性。 A.奖励性B.惩罚性 C.温和性D.权威性 3、政策的调控功能常常表现出特有的(),即鲜明地强调政府工作的侧重点。 A.权威性B.合法性 C.系统性D.倾斜性 4、"政策科学"的概念是由美国政治学家()最早提出的。 A.伊斯顿B.西蒙 C.拉斯韦尔D.史密斯 5、()是公共政策主体中最核心、并发挥独特作用的部分。 A.非政府组织B.非营利组织 C.政府主体D.社会公众 6、新型的公共政策理念视政策对象——公众为()。 A.被管理者B.对立者 C.被统治者D.伙伴

7、决策权力角逐的核心问题是(),因为政治权力是实现经济利益的手段。 A. 权力 B. 利益 C. 关系 D. 制度 8、个人决策模式包括个人专断式和()两种具体形式。 A. 个人不负责制 B. 个人负责制 C. 个人与集体共同负责制 D. 集权者 9、决策中的各种智囊组织经常被称为决策者的()。 A. 秘书 B. 助手 C.领导者 D. 外脑 10、决策权力的横向分化反映在政治结构中立法、司法、()权力的分化,以及行政部门的分化。 A. 利益群体 B. 压力集团 C. 行政 D. 社会团体 11.在拟定公共决策方案时,要求各备选方案之间互相( )。 A. 补充 B. 协调 C. 一致 D. 排斥 12.政策目标的有效性取决于不同的参与者对它的( )。 A. 基本掌握 B.选择 C. 共识 D.互动 13.在政策方案执行过程中,偶然失效是指执行过程进入()的失效。

公共政策学模拟考试试题-含答案

《公共政策学》模拟考试试题 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请将正确选项前的字母填在题后的括号内。 1、公共政策学产生的标志(C)P2 A.《政策分析与管理》的出版 B. 《政策科学的发展》的出版 C. 《政策科学:视野与方法的近期发展》的出版 D. 《政策科学构想》的出版 2、委托高等院校进行评估属于( A ) A、外部评估 B、内部评估 C、正式评估 D、前评估 3、公共政策执行必须遵循的特定原则,不包括(A )P73 A.主观性B.强制性 C. 组织性D.实务性 4、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A ) A、政策问题的认定 B、政策目标的认定 C、政策方案的认定 D、社会问题的认定 5、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D ) A、功能取向 B、过程取向 C、结构取向 D、目标取向 6、按照监控的内容分类,公共政策监控可分为( D ) P145 A.一般监控和专业监控B.内部监控和外部监控C.积极监控和消极监控D.目标监控和关键点监控 7、政策分析过程最关键而又困难的一个阶段是( C ) P186 A.规划方案B.预测结果 C. 问题构建 D. 确认目标 8、在我国,财政主体主要运用的财政工具,不包括(B)P206 A. 预算 B. 私人借贷 C. 税收 D. 财政补贴 9、一般认为,年率3%~5%的物价上涨幅度,可视为( D ) P243 A.物价上涨快B.物价上涨慢C.物价不变D.物价基本稳 10、人类社会生活最基本环境是( C ) A、地理环境 B、政治传统 C、经济环境 D、国际环境 11、《社会保障法》是第一个由联邦政府承担义务性的、全国性的社会保障法,

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推荐文档

2001 年 4 月全国自考公共政策学试题及答案一、单选题(在本题的每一小题的备选答案中,只有一个答案是正确的,请把你认为正确答案的题号,填入题干的括号内。多选不给分。每题1分,共25 分) l、“公共政策是对全社会的价值做有权威的分配”,提出这一命题的学者是()①拉斯韦尔②伊斯顿③戴伊④安德森 2、美国学者林德布洛姆提出的公共政策模型是() ①渐进主义模型②理性主义模型③规范最佳模型④政治系统模型 3、政策的核心取向是() ①功能取向②过程取向③结构取向④目标取向 4、公共政策问题通常由官方首先提出,再通过一定的形式提交社会讨论,这种政策议程的构建模型是() ①外在创始模型②动员模型③内在创始模型④自发模型 5、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主要决策方式是() ①合议制②合议、三权分立制 ③民主集中制④合议、民主集中制 6、公共政策问题认定后,政策制定者首当其冲要考虑的是(③〕 ①拟定政策方案②评估政策方案③确定政策目标④择定政策方案 7、“上政策”是政策执行偏差的一种典型表现形式,它主要表现为()①象征式政策执行②残缺式政策执行③替代式政策执行④附加式政策执行 8、在政策评估中,考察既定政策目标实现后政策结果满足人们需求、价值与机会的有效程度,是件估 () ①政策效率②政策效益③政策效能④国应的充分性 9、政策主体与客体呈现周期性更迭变化,这种政策周期应属于()①阶段性周期②功能性周期 ③反复性周期④结构性周期 10、以下组织院于强制性公共组织的是〔③) ①学校②工会③行政机构④妇联 11、对策论;作为政策分析的创造性方法之一,又被称作()①脚本写作②头脑风暴法③博弃论 ④个人判断法 12、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一阶段,对政策过程研究的重点是() ①政策评估②政策制定、③政策执行④政策终结 13、把公共利益诉求转换为权威性的公共政策,这是()①利益表达②利益综合③政策制定④政策执行一人一 14、在美国,以下选项中不属于公共政策的是()①立法决策②行政决策③司法决策④政党政策 15、当代中国各级法院和检察院在政策过程中的基本功能是() ①政策执行②政策研究③政策制定④政策分析 16、政策主体制约、禁止政策对象的行为,这使政策对政策对象具有() ①沟通功能②管制功能一③监督功能④平衡功能 17、公共政策学发展的第二阶段的代表人物是()①林德布洛姆②西蒙③德洛尔④戴伊 18、政策制定过程的起点是() ①政策问题的认定。②政策目标的认定 ③政策方案的认定④社会问题的认定 19、下列行为中,属于公共政策诉求的是() ①学生要求学校减免学费②农民要求政府减轻负担③工人要求工厂增加工资④公众要求传媒关注生态环境 20、政府组织正式讨论和认定有关公共政策问题的过程是()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