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课后题答案(西电)

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课后题答案(西电)
航天器制导与控制课后题答案(西电)

最新第1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习题答案

第一章 随机过程的基本概念 1.设随机过程 +∞<<-∞=t t X t X ,cos )(0ω,其中0ω是正常数,而X 是标准正态变量。试求X (t )的一维概率分布 解:∵ 当0cos 0=t ω 即 πω)2 1 (0+ =k t 即 πω)21(10+=k t 时 {}10)(==t x p 若 0cos 0≠t ω 即 πω)2 1 (1 0+≠ k t 时 {}{}x t X P x x X P t x F ≤=≤=0cos )(),(ω 当 0cos 0>t ω时 ξπ ωωξd e t x X P t x F t x ? - = ??? ? ??≤=02 cos 0 2 021cos ),( 此时 ()t e x t x F t x f t x 0cos 2cos 1 21,),(022ωπ ω? =??=- 若 0cos 0

?? ?= ,2 ,cos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t t t X π 假定“出现正面”和“出现反面”的概率各为21。试确定)(t X 的一维分布函数)2 1 ,(x F 和)1,(x F ,以及二维分布函数)1,2 1;,(21x x F 解:(1)先求)21,(x F 显然???=?? ???-=???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10,212,2cos 21π X 随机变量?? ? ??21X 的可能取值只有0,1两种可能,于是 21 021= ??????=?? ? ??X P 2 1121=??????=??? ??X P 所以 ?????≥<≤<=??? ?? 11102 1 0021,x x x x F 再求F (x ,1) 显然?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 2 cos (1)πX {}{}2 1 2)1(-1 (1)====X p X p 所以 ???? ???≥<≤<=2 121- 2 1-1 0,1)(x x x x F (2) 计算)1,2 1 ;,(21x x F ???-=???=出现反面出现正面出现反面出现正面 2 1)1(, 1 0)2 1 ( X X 于是

控制工程基础第三版机械工业出版社课后答案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一章 1-5.图1-10为张力控制系统。当送料速度在短时间内突然变化时,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画出该控制系统的框图。 图1-10 题1-5图 由图可知,通过张紧轮将张力转为角位移,通过测量角位移即可获得当前张力的大小。 当送料速度发生变化时,使系统张力发生改变,角位移相应变化,通过测量元件获得当前实际的角位移,和标准张力时角位移的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到它们的偏差。根据偏差的大小调节电动机的转速,使偏差减小达到张力控制的目的。 框图如图所示。 角位移 题1-5 框图 1-8.图1-13为自动防空火力随动控制系统示意图及原理图。试说明该控制系统的作用情况。

该系统由两个自动控制系统串联而成:跟踪控制系统和瞄准控制系统,由跟踪控制系统 获得目标的方位角和仰角,经过计算机进行弹道计算后给出火炮瞄准命令作为瞄准系统的给定值,瞄准系统控制火炮的水平旋转和垂直旋转实现瞄准。 跟踪控制系统根据敏感元件的输出获得对目标的跟踪误差,由此调整视线方向,保持敏感元件的最大输出,使视线始终对准目标,实现自动跟踪的功能。 瞄准系统分别由仰角伺服控制系统和方向角伺服控制系统并联组成,根据计算机给出的火炮瞄准命令,和仰角测量装置或水平方向角测量装置获得的火炮实际方位角比较,获得瞄准误差,通过定位伺服机构调整火炮瞄准的角度,实现火炮自动瞄准的功能。 控制工程基础习题解答 第二章 2-2.试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假定当t<0时,f(t)=0。 (3). ()t e t f t 10cos 5.0-= 解:()[][ ] ()100 5.05 .010cos 2 5.0+++= =-s s t e L t f L t (5). ()?? ? ? ?+ =35sin πt t f 图1-13 题1-8图 敏感元件

西电信号与信息处理研究生培养方案修订(博士硕士工程硕士)

信号与信息处理 一、学科、专业介绍 本学科为国家重点学科,建有雷达信号处理处理国家重点实验室,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科研经费充足。现有中国科学院院士1名、教授21人、其中博士生导师13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40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数十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数百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数十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百余项,信号与信息处理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信息系统包括雷达、通信、导航、声纳等系统的核心组成部分,它主要研究信号检测、滤波、估计与识别等的基本理论、方法和实现技术。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信号理论、信号检测与估值、自适应信号处理、阵列信号处理、多维信号处理、智能信号处理、并行处理理论和方法、神经网络及应用、图像与图形处理、电子系统自动化设计、语音处理、雷达成像等。 二、培养方案 1.博士生培养方案 1.1培养目标 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格。 1.2 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 1.3 研究方向 1.4 课程设置 信号与信息处理学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见附件一。 1.5 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与做法详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2.硕士生培养方案 2.1培养目标 1.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重要理论的基本原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前三章

过程控制工程课后习题参考答案-前三章

过程控制工程 第一章单回路控制系统 1.1 何谓控制通道?何谓干扰通道?它们的特性对控制系统质量有什么影响? 控制通道——是指操纵变量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干扰通道——是指干扰作用与被控变量之间的信号联系。 (1)控制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从K、T、τ三方面) 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但随着静态放大倍数的增大,系统的稳定性变差。 控制通道时间常数越大,经过的容量数越多,系统的工作频率越低,控制越不及时,过渡过程时间越长,系统的质量越低,但也不是越小越好,太小会使系统的稳定性下降,因此应该适当小一些。 控制通道纯滞后的存在不仅使系统控制不及时,使动态偏差增大,而且还还会使系统的稳定性降低。 (2)干扰通道特性对系统控制质量的影响:

(从K、T、τ三方面) 干扰通道放大倍数越大,系统的余差也越大,即控制质量越差。 干扰通道时间常数越大,阶数越高,或者说干扰进入系统的位置越远离被控变量测量点而靠近控制阀,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越小,系统的质量则越高。 干扰通道有无纯滞后对质量无影响,不同的只是干扰对被控变量的影响向后推迟一个 。 纯滞后时间τ 1.2 如何选择操纵变量? 1)考虑工艺的合理性和可实现性; 2)控制通道静态放大倍数大于干扰通道静态放大倍数; 3)控制通道时间常数应适当小一些为好,但不易过小,一般要求小于干扰通道 时间常数。干扰动通道时间常数越大 越好,阶数越高越好。 4)控制通道纯滞后越小越好。 1.3 控制器的比例度δ变化对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有何影响?对控制系统的动态质量有何影响? 比例度δ越小,系统灵敏度越高,余差越小。

随机过程习题答案A

随机过程习题解答(一) 第一讲作业: 1、设随机向量的两个分量相互独立,且均服从标准正态分布。 (a)分别写出随机变量和的分布密度 (b)试问:与是否独立?说明理由。 解:(a) (b)由于: 因此是服从正态分布的二维随机向量,其协方差矩阵为: 因此与独立。 2、设和为独立的随机变量,期望和方差分别为和。 (a)试求和的相关系数; (b)与能否不相关?能否有严格线性函数关系?若能,试分别写出条件。 解:(a)利用的独立性,由计算有: (b)当的时候,和线性相关,即 3、设是一个实的均值为零,二阶矩存在的随机过程,其相关函数为 ,且是一个周期为T的函数,即,试求方差 函数。 解:由定义,有: 4、考察两个谐波随机信号和,其中:

式中和为正的常数;是内均匀分布的随机变量,是标准正态分布的随机变量。 (a)求的均值、方差和相关函数; (b)若与独立,求与Y的互相关函数。 解:(a) (b) 第二讲作业: P33/2.解: 其中为整数,为脉宽 从而有一维分布密度: P33/3.解:由周期性及三角关系,有: 反函数,因此有一维分布: P35/4. 解:(1) 其中 由题意可知,的联合概率密度为:

利用变换:,及雅克比行列式: 我们有的联合分布密度为: 因此有: 且V和相互独立独立。 (2)典型样本函数是一条正弦曲线。 (3)给定一时刻,由于独立、服从正态分布,因此也服从正态分布,且 所以。 (4)由于: 所以因此 当时, 当时, 由(1)中的结论,有: P36/7.证明: (1) (2) 由协方差函数的定义,有:

P37/10. 解:(1) 当i =j 时;否则 令 ,则有 第三讲作业: P111/7.解: (1)是齐次马氏链。经过次交换后,甲袋中白球数仅仅与次交换后的状态有关,和之前的状态和交换次数无关。 (2)由题意,我们有一步转移矩阵: P111/8.解:(1)由马氏链的马氏性,我们有: (2)由齐次马氏链的性质,有: (2)

《控制工程基础》王积伟_第二版_课后习题解答(完整)

第一章 3 解:1)工作原理:电压u2反映大门的实际位置,电压u1由开(关)门开关的指令状态决定,两电压之差△u=u1-u2驱动伺服电动机,进而通过传动装置控制 大门的开启。当大门在打开位置,u2=u 上: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 大门不动作;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逐渐关闭,直至完全关闭, 使△u=0。当大门在关闭位置,u2=u 下:如合上开门开关,u1=u 上 ,△u>0,大 门执行开门指令,直至完全打开,使△u=0;如合上关门开关,u1=u 下 ,△u=0,大门不动作。 2)控制系统方框图 4 解:1)控制系统方框图

2)工作原理: a)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顶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通过杠杆机构是进水阀的开度增大(减小),进入水箱的水流量增加(减小),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进水阀开度增大(减小)量减小,直至达到新的水位平衡。此为连续控制系统。 b) 水箱是控制对象,水箱的水位是被控量,水位的给定值h ’由浮球拉杆的长度给定。杠杆平衡时,进水阀位于某一开度,水位保持在给定值。当有扰动(水的使用流出量和给水压力的波动)时,水位发生降低(升高),浮球位置也随着降低(升高),到一定程度后,在浮球拉杆的带动下,电磁阀开关被闭合(断开),进水阀门完全打开(关闭),开始进水(断水),水位升高(降低),浮球也随之升高(降低),直至达到给定的水位高度。随后水位进一步发生升高(降低),到一定程度后,电磁阀又发生一次打开(闭合)。此系统是离散控制系统。 2-1解: (c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22111R i R i u += 222R i u = ?-= -dt i i C u u )(1 1221 得到:11 21221222 )1(u R R dt du CR u R R dt du CR +=++ 一阶微分方程 (e )确定输入输出变量(u1,u2) ?++=i d t C iR iR u 1 211 R u u i 2 1-=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课程大纲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卓越工程师教育培养计划校内课程大纲 《工程优化方法》 课程名称:工程优化方法/Engineering Optimization Methods 课程代码:0721005 课程类型:必修 总学时数:46学时 学分:3分 开课单位:理学院数学科学系 适用专业:适用于理、工等专业的卓越工程师硕士 课程的性质与目标 最优化方法是一门新兴的应用数学,是运筹学的核心部分,在工程科技、经济金融、管理决策和国防军事等众多领域具有广泛的应用。工程优化方法基于最优化的原理,着重介绍实用性、有效性强的各种实用优化算法。通过本课程的课堂学习和一定的上机实践使学生对工程优化方法的基本原理、算法的基本步骤、应用要点等有一个基本认识和初步掌握,培养和提高用优化方法解决某些实际问题的初步技能,为应用优化软件包解决实际工程问题奠定基础。 ?能够掌握最优化的基本原理、基本方法和应用技能 ?能够用工程优化方法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能够熟练应用优化软件包进行计算 学时安排 课堂教学:学时:40 研讨课:学时:6 实践课:学时:10 总学时数:学时:46+10 教学方法 以课堂教学为主,采用板书与多媒体相结合的教学方式,讲授工程优化方法课程的基本原理和方法,既保证讲授内容的清晰,又兼顾师生的交流与互动。在对具体原理和基本方法的推导和证明时,采用板书讲解方式,以便学生能一步步跟上教师的思路。通过课后作业和上机实验加深学生对工程优化方法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通过动手实践让学生理解从书本理论到分析问题、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从而培养学生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先修课程 高等数学、线性代数、C语言程序设计、Matlab语言 课程综合记分方法 各部分的比重分别为: 平时成绩 20 % 实验成绩 30 % 期末考试 50 % 总计 100% 教科书 陈宝林. 最优化理论与算法.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5. 推荐参考书 1.唐焕文,秦学志编著. 实用最优化方法(第三版).大连:大连理工大学出版社,2004. 2.袁亚湘,孙文瑜. 最优化理论与方法. 北京:科技出版社,2001. 3.J. Nocedal & S. J. Wright, Numerical Optimization(影印版),北京:科学出版社,2006. * *本表注:对于表中第二列所列技能应对照附录A 理解。目标栏内以A, B, C, D 来表示对此条能力要求达到的程度,A 为最高要求,无要求则留空。接触指在教、学活动中有所提及但没有训练和测试要求;训练指有明确要求并有测试项目;应用指在教、学中有所应用而不论是否曾给与相关训练或考核。

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_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_赵韩强

第1期2015年1月现代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Modern Education Science:Hig her Education Research EditionNo.1 Ja n.2015[收稿日期]20 14-09-26[基金项目]中央高校基本科研业务费专项资金资助(项目编号:K5051399016 )。[作者简介]赵韩强(19 75-),男,河南南乐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师教学发展中心办公室主任、副研究员;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郭宝龙(19 62-),男,陕西西安人,西安电子科技大学教务处处长、教授、博士生导师;研究方向:高等教育管理。 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 赵韩强,郭宝龙,赵东方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陕西西安71 0071) [ 摘 要]行业特色型大学是我国高等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培养了一批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为国民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本文以西安电子科技大学为例,对行业特色型大学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进行对比分析,并对进一步做好拔尖创新人才培养工作提出建议。 [ 关键词]行业特色型大学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拔尖创新人才 培养模式 [ 中图分类号]G64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5843(2015)01-0070-04 新中国成立初期,为适应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 和国家工业化发展战略的需求,我国通过大规模的院校调整建立了一批服务于行业发展需要的行业特色型院校。这些院校经过长期的发展和积累,培养了一大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促进了行业发展和科技水平的提高;形成了一大批优势学科和特色专业,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产业结构的调整做出了重要贡献。在新时期,行业特色型大学如何发挥行业办学特色和优势,培养一批引领行业发展和科技进步的拔尖创新人才,是一项亟待研究和探索的重要课题。 一、行业特色型大学的定位与优势 所谓行业特色型大学,是相对于综合性大学而言的。它是指具有明显的行业背景、以行业为依托和服务行业需求及相应学科特色的院校,原来一般隶属于国务院各行业主管部门。上世纪90年代以 后,随着我国高等教育管理体制的改革和调整,除极少数行业院校继续归原行业部门管理外,绝大多数行业院校已划归教育部或下放到地方政府管理。行业特色型大学具有以下鲜明的办学特征:(1)学科相对集中,办学特色鲜明。经过长期的发展,形成了与行业发展密切相关且较为集中的学科专业体系,拥有若干个代表国家先进水平的优势学科专业,在某一行业或专业领域内处于领先地位,受到本行业领域的普遍认可和社会广泛认同。(2)科研实力强,拥有一支经验丰富和善于解决行业技术难题的科研队伍,取得了一批高水平科研成果,引领行业发展和技术进步,支撑了行业发展。(3)服务行业发展,培养了一大批满足行业发展需要的专门技术人才,他们在行业领域内发挥了重要作用,成长为行业领域的骨干人才和领军人物,获得社会和用人单位的高度认可。(4)拥有独特的资源优势。 这类大学的办学传统、大学声誉、行业特色、校园

随机过程习题答案

1、 已知X(t)和Y(t)是统计独立的平稳随机过程,且它们的均值分别为mx 和my ,它们的自 相关函数分别为Rx()和Ry()。(1)求Z(t)=X(t)Y(t)的自相关函数;(2)求Z(t)=X(t)+Y(t)的自相关函数。 答案: (1)[][])()()()()()()(t y t x t y t x E t z t z E R z ττττ++=+= [][] ) ()()()()()()()()(τττττy x z R R t y t y E t x t x E R t y t x =++== :独立的性质和利用 (2)[]()()[])()()()()()()(t y t x t y t x E t z t z E R z +?+++=+=ττττ [])()()()()()()()(t y t y t x t y t y t x t x t x E ττττ+++++++= 仍然利用x(t)和y(t)互相独立的性质:)(2)()(τττy y x x z R m m R R ++= 2、 一个RC 低通滤波电路如下图所示。假定输入是均值为0、双边功率谱密度函数为n 0/2 的高斯白噪声。(1)求输出信号的自相关函数和功率谱密度函数;(2)求输出信号的一维概率密度函数。 答案: (1) 该系统的系统函数为RCs s X s Y s H +==11)()()( 则频率响应为Ω +=ΩjRC j H 11)( 而输入信号x(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为2 )(0n j P X =Ω 该系统是一个线性移不变系统,所以输出y(t)的功率谱密度函数为: ()2 20212/)()()(Ω+=ΩΩ=ΩRC n j H j P j P X Y 对)(Ωj P Y 求傅里叶反变换,就得到输出的自相关函数: ()??∞ ∞-Ω∞ ∞-ΩΩΩ+=ΩΩ=d e RC n d e j P R j j Y Y ττππτ22012/21)(21)( R C 电压:y(t) 电压:x(t) 电流:i(t)

最新随机过程习题及答案

一、1.1设二维随机变量(,)的联合概率密度函数为: 试求:在时,求。 解: 当时,= = 1.2 设离散型随机变量X服从几何分布: 试求的特征函数,并以此求其期望与方差。解:

所以: 2.1 袋中红球,每隔单位时间从袋中有一个白球,两个任取一球后放回,对每 对应随机变量一个确定的t ?????=时取得白球如果对时取得红球 如果对t e t t t X t 3)( .维分布函数族试求这个随机过程的一 2.2 设随机过程 ,其中 是常数,与是 相互独立的随机变量,服从区间上的均匀分布,服从瑞利分布,其概 率密度为 试证明为宽平稳过程。 解:(1) 与无关

(2) , 所以 (3) 只与时间间隔有关,所以 为宽平稳过程。 2.3是随机变量,且,其中设随机过程U t U t X 2cos )(=求:,.5)(5)(==U D U E .321)方差函数)协方差函数;()均值函数;(( 2.4是其中,设有两个随机过程U Ut t Y Ut t X ,)()(32==.5)(=U D 随机变量,且 数。试求它们的互协方差函 2.5, 试求随机过程是两个随机变量设B At t X B A 3)(,,+=的均值),(+∞-∞=∈T t 相互独若函数和自相关函数B A ,.),()(),2,0(~),4,1(~,21t t R t m U B N A X X 及则且立 为多少?

3.1一队学生顺次等候体检。设每人体检所需的时间服从均值为2分 钟的指数分布并且与其他人所需时间相互独立,则1小时内平均有多少学生接受过体检?在这1小时内最多有40名学生接受过体检的概率是多少(设学生非常多,医生不会空闲) 解:令()N t 表示(0,)t 时间内的体检人数,则()N t 为参数为30的 poisson 过程。以小时为单位。 则((1))30E N =。 40 300 (30)((1)40)!k k P N e k -=≤=∑。 3.2在某公共汽车起点站有两路公共汽车。乘客乘坐1,2路公共汽车的强度分别为1λ,2λ,当1路公共汽车有1N 人乘坐后出发;2路公共汽车在有2N 人乘坐后出发。设在0时刻两路公共汽车同时开始等候乘客到来,求(1)1路公共汽车比2路公共汽车早出发的概率表达式;(2)当1N =2N ,1λ=2λ时,计算上述概率。 解: 法一:(1)乘坐1、2路汽车所到来的人数分别为参数为1λ、2λ的poisson 过程,令它们为1()N t 、2()N t 。1 N T 表示1()N t =1N 的发生时 刻,2 N T 表示2()N t =2N 的发生时刻。 1 11 1111111()exp()(1)! N N N T f t t t N λλ-= -- 2 22 1222222()exp()(1)! N N N T f t t t N λλ-= -- 1 2 121 2 1 2 2 1 112,12|1221 1122212(,)(|)()exp() exp() (1)! (1)! N N N N N N N N N T T T T T f t t f t t f t t t t t N N λλλλ--== ----

随机过程-方兆本-第三版-课后习题答案

习题4 以下如果没有指明变量t 的取值范围,一般视为R t ∈,平稳过程指宽平稳过程。 1. 设Ut t X sin )(=,这里U 为)2,0(π上的均匀分布. (a ) 若Λ,2,1=t ,证明},2,1),({Λ=t t X 是宽平稳但不是严平稳, (b ) 设),0[∞∈t ,证明}0),({≥t t X 既不是严平稳也不是宽平稳过程. 证明:(a )验证宽平稳的性质 Λ,2,1,0)cos (2121)sin()sin()(2020==-=? ==?t Ut t dU Ut Ut E t EX π π ππ ))cos()(cos(2 1 )sin (sin ))(),((U s t U s t E Us Ut E s X t X COV ---=?= t U s t s t U s t s t ππ π21}])[cos(1])[cos(1{212020? +++--= s t ≠=,0 2 1 Ut Esin ))(),((2= =t X t X COV (b) ,)),2cos(1(21 )(有关与t t t t EX ππ-= .)2sin(81 21DX(t)有关,不平稳,与t t t ππ-= 2. 设},2,1,{Λ=n X n 是平稳序列,定义Λ Λ,2,1},,2,1,{) (==i n X i n 为 Λ,,)1(1)1()2(1)1(---=-=n n n n n n X X X X X X ,证明:这些序列仍是平稳的. 证明:已知,)(),(,,2 t X X COV DX m EX t t n n n γσ===+ 2 121)1(1)1()1(2)(,0σγσ≡+=-==-=--n n n n n n X X D DX EX EX EX ) 1()1()(2),(),() ,(),(),(),(111111) 1()1(++--=+--=--=--+-+-++--+++t t t X X COV X X COV X X COV X X COV X X X X COV X X COV n t n n t n n t n n t n n n t n t n n t n γγγ显然,) 1(n X 为平稳过程. 同理可证,Λ,,) 3()2(n n X X 亦为平稳过程. 3.设 1 )n n k k k Z a n u σ==-∑这里k σ和k a 为正常数,k=1,....n; 1,...n u u 是(0,2π)

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第二章 2.1求下列函数的拉氏变换 (1)s s s s F 2 32)(23++= (2)4310)(2+-=s s s F (3)1)(!)(+-= n a s n s F (4)36 )2(6 )(2++=s s F (5) 2222 2) ()(a s a s s F +-= (6))14(21)(2 s s s s F ++= (7)52 1 )(+-= s s F 2.2 (1)由终值定理:10)(lim )(lim )(0 ===∞→∞ →s t s sF t f f (2)1 10 10)1(10)(+-=+= s s s s s F 由拉斯反变换:t e s F L t f ---==1010)]([)(1 所以 10)(lim =∞ →t f t 2.3(1)0) 2()(lim )(lim )0(2 =+===∞ →→s s s sF t f f s t )0()0()()()](['2''0 ' 'f sf s F s dt e t f t f L st --==-+∞ ? )0()0()(lim )(lim '2''0f sf s F s dt e t f s st s --=+∞ →-+∞ +∞→? 1 )2()(lim )0(2 2 2 ' =+==+∞→s s s F s f s (2)2 ) 2(1 )(+= s s F , t te s F L t f 21)]([)(--==∴ ,0)0(2)(22' =-=--f te e t f t t 又,1 )0(' =∴f 2.4解:dt e t f e t f L s F st s --?-==202)(11 )]([)( ??------+-=2121021111dt e e dt e e st s st s

控制工程2习题解答

题目已知f t =0.5t ,则其Lftl-【】 答案:C 题目 函数f (t )的拉氏变换L[f(t)]= _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 答案: 'f (t )e'tdt 题目:函数f t =e^的拉氏变换 L[f(t)]= ________________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且 f(t)为基本函数。 1 答案:^^ s +a 题目:若 f(t) =t 2e^t ,则 L[f (t)H 【 】 2 (S 2)3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定义式可得,即常用函数的拉氏变换对, L[f(t)] 3 (S 2)3 答案:B 题目: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 f(t)必须满足 _________________ 条件。 分析与提示:拉氏变换存在条件是,原函数 f(t)必须满足狄里赫利条件。 答案:狄里赫利 题目:已知f t =0.5t 1 ,则其L Ifd =【】 2 2 A. S 0.5S B. 0.5S 2 A. S 0.5s B. 0.5s 2 C. 1 2S 2 D.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可得 1 2S 1 Llf d = 0.5 2 S A. C. 2 S -2 D. 2 (S - 2)3

J 1 J 若 FS=——,则 f 0 )=()。 s + a 1 1 f (t) = lim S lim 1 T s+a ι% 丄 a 1 + S 答案: 1 此为基本函数,拉氏变换为 —2。 S 题目: 函数 f t =t 的拉氏变换L[f(t)]= C. 2S 2 S D. 1 2s 分析与提示:由拉氏变换的定义计算, 这是两个基本信号的和, 由拉氏变换的线性性质, 1 1 Llfd= 0.5 2 S S 其拉氏变换为两个信号拉氏变换的和。 答案:C 4s +1 题目:若 F S A -2—,则 Iim f t )=( S +s t -?? )。 A. 1 C. ∞ B. 4 D. 0 分析与提示: 根据拉氏变换的终值定理 f (::) = lim f (t) = lim SF(S)。即 有 S )0 ! im f (t)τs m o 答案:B s*4 S S 题目:函数f t =e& cos 的拉氏变换L[f(t)]= 分析与提示: 基本函数cos t 的拉氏变换为 S 7 2,由拉氏变换的平移性质可知 S ■ ■ ■ L l -f t I- s +a s ? a 2 ‘2 答案: (s +a f +ω2 题目: 分析与提示: 根据拉氏变换的初值定理 f(0) =Iim f (t) = Iim SF(S)。即有 t 「0 S ]:: f(0) =Iim tτ 分析与提示:

西电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硕士)

电路与系统学科 一、学科、专业介绍 本专业具有博士和硕士学位授予权,并可招收博士后研究人员和访问学者,同时是国家重点学科。 电路与系统是一门内容丰富、发展迅速、应用广泛的学科,它是现代信息工程包括通信工程、控制工程、计算机科学以及一切电子科学技术与理论的基础,它主要研究电路与系统的基本理论以及对各种电路与系统进行分析、综合和故障诊断。其研究对象是各种电路及为完成某种功能、采用各种技术所构成的基本系统。 本专业的研究方向主要有:电路与系统CAD及设计自动化、非线性电路与系统、智能信息处理、VLSI 设计与故障测试等。 本专业有全校多个院、系和专职科研机构所构成师资力量雄厚、设备先进,拥有国防科工委批准建立的“雷达信号处理国防科技重点实验室(神经网络与非线性理论)”、CAD研究所、软件研究所等,还有经国家教委批准建立的“电工电子国家工科基础课程教学基地”,本学科点还是我校“211工程”建设的重点项目之一。有教授20人,其中博士生导师5人,副教授和高级工程师38人,讲师和工程师30多人。重点实验室、研究所和教学基地为开展学科研究和培养研究生提供了良好的物质条件。近年来已出版专著、译著、教材20余种,在国际、国内著名学术刊物上发表论文500余篇,被SCI、EI和ISTP收录论文百余篇,有50余项科学研究成果分别获得国家、部、省级科技进步奖。目前在研的纵、横向科研项目60余项,其中省部级以上的项目25项,科研经费近2000万元。 二、培养方案 1.博士生培养方案 1.1培养目标 坚持面向“四个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方针,注意对博士研究生在德智体诸方面的全面培养,使之成为能在科学或专门技术上做出创造性成果的高层次人才。 1.认真学习和较好地掌握马克思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以及江泽民同志“三个代表”的重要理论;热爱社会主义祖国;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具有高度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在本学科上掌握坚实、宽广的基础理论和系统深入的专门知识;具有独立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 3.掌握一门外国语:具有熟练的阅读能力,较好的写译能力和一定的听说能力,能够以英语为工具,熟练地进行科学研究和学术交流。 4.具有健康的体格。 1.2 学习年限 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为3至4年,硕-博连读的学习年限一般为5至6年,非全日制攻读博士学位的学习年限一般不超过6年,但可以根据实际情况允许研究生提前或延期毕业。 1.3 研究方向 1.4 课程设置 电路与系统学科博士研究生的研究方向及课程设置见附件一。 1.5 学位论文 具体要求与做法详见《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博士生培养工作暂行规定》。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

1-1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解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一r_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具体地讲,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初始条件出发,所经历的由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当已知系统和输人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即系统分析。 (2)当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即最优控制。 (3)当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设计系统,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人和输出己知,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辨识。 (5)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即滤波与预测。 1.2 什么是反馈?什么是外反馈和内反馈? 所谓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送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人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或信息反馈。 所谓外反馈是指人们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在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加上一个人为的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内反馈是指许多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相互藕合作用,形成非人为的“内在”反馈,从而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1.3 反馈控制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馈控制? 所谓反馈控制就是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中,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无法预计的干扰。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人们必须利用反馈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任务。 1.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这种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通常闭环控制系统至少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准确性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一般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快速性是指当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西电最优化大作业

最优化大作业 学院电子工程学院 专业 学号 姓名

1.第一题 分别用牛顿法和变尺度法求解优化问题. Minf(x)=x12-2x1x2+4x22+x1-3x2. 牛顿法 初始点选择 [2 2]T 迭代步骤 已知目标函数f(X)及其梯度g(X),Hesee矩阵G(X),终止限ε.(1)选定初始点X0;计算f0=f(X0),g0=g(X0);置k=0. (2)计算Hesee矩阵 (3)由方程G k P k=-g k解出P k。 (4)计算X k+1=X k+P k,f k+1=f(X k+1),gk+1=g(X k+1). (5)判别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满足,则打印结果。否则令k=k+1,转(2). 实验结果如下:

变尺度法 初始点选择 [0 0]T 迭代步骤 (1)选定初始点X0;计算F0=F(X0),G0=G(X0);选定初始矩阵H0,要求H0对称正定。置k=0 (2)计算搜索方向P K=-H K G K. (3)作直线搜索X K=1=ls(X K+1),S K=X K+1-X K,y k=g k+1-g k。 (4)判别终止条件是否满足:若满足,则X k+1就是所求的极小点,打印,结束。否则转(5)。 (5)计算H K+1=H K+E K.

(6)K=K+1.转(2)。 实验结果如下: 2.第二题 利用外点法和内点法解下列约束问题. minf(x)=(x1-3)2+(x2-2)2 s.t. h(x)=x1+x2-4≤0 外点法 初始点选择 [2 1]T 迭代步骤 给定终止限ε(可取ε=6- 10).

(1).选定初始点0X ,惩罚因子01>M (可取11=M ). 惩罚因子放大系数10=C ,置1=k . (2).假设已获得迭代点1-k X ,以1-k X 为初始点,求解无约束问题 ),(min k M X F . 设其最优点为k X . (3).若εα≤)(X M k 则k X 就是所要求的最优解,打印输出))(,(k k X f X ,结束; 否则转至过程(4). (4).置,1,1+==+k k CM M k k 转至过程(2). 实验结果如下: 内点法 初始点选择 [2 1]T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董玉红、徐莉萍主编

机械控制工程课后答案 1-1机械工程控制论的研究对象与任务是什么? 解机械工程控制论实质上是研究机械一r_程技术中广义系统的动力学问题。具体地讲,机械工程控制论是研究机械工程广义系统在一定的外界条件作用下,从系统的一定初始条件出发,所经历的由内部的固有特性所决定的整个动态历程;研究这一系统及其输入、输出二者之间的动态关系。 机械工程控制论的任务可以分为以下五个方面: (1)当已知系统和输人时,求出系统的输出(响应),即系统分析。 (2)当已知系统和系统的理想输出,设计输入,即最优控制。 (3)当已知输入和理想输出,设计系统,即最优设计。 (4)当系统的输人和输出己知,求系统的结构与参数,即系统辨识。 (5)输出已知,确定系统,以识别输入或输入中的有关信息,即滤波与预测。 1.2 什么是反馈?什么是外反馈和内反馈? 所谓反馈是指将系统的输出全部或部分地返送回系统的输入端,并与输人信号共同作用于系统的过程,称为反馈或信息反馈。 所谓外反馈是指人们利用反馈控制原理在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加上一个人为的反馈,构成一个自动控制系统。 所谓内反馈是指许多机械系统或过程中存在的相互藕合作用,形成非人为的“内在”反馈,从而构成一个闭环系统。 1.3 反馈控制的概念是什么?为什么要进行反馈控制? 所谓反馈控制就是利用反馈信号对系统进行控制。 在实际中,控制系统可能会受到各种无法预计的干扰。为了提高控制系统的精度,增强系统抗干扰能力,人们必须利用反馈原理对系统进行控制,以实现控制系统的任务。

1.4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是什么? 闭环控制系统的基本工作原理如下: (1)检测被控制量或输出量的实际值; (2)将实际值与给定值进行比较得出偏差值; (3)用偏差值产生控制调节作用去消除偏差。 这种基于反馈原理,通过检测偏差再纠正偏差的系统称为闭环控制系统。通常闭环控制系统至少具备测量、比较和执行三个基本功能。 1.5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什么? 对控制系统的基本要求是稳定性、准确性和快速性。 稳定性是保证控制系统正常工作的首要条件。稳定性就是指系统动态过程的振荡倾向及其恢复平衡状态的能力。 准确性是衡量控制系统性能的重要指标。准确性是指控制系统的控制精度,一般用稳态误差来衡量。 快速性是指当系统的输出量与输入量之间产生偏差时,系统消除这种偏差的快慢程度。 2-1 dt d t u RC dt d dt d t u RC dt d t u dt t u C t u R t t u idt C t u i a i i i i )t (u )(1 )t (u )t (u )(1 )t (u ) (R ) (1)(i )(u )(1 )(.000 00000=++=+=∴=+=??同时:由电压定律有:设回流电流为

机械控制工程基础课后答案(廉自生)

2-1什么是线性系统?其最重要特性是什么? 答:如果系统的数学模型是线性的,这种系统就叫做线性系统。线性系统最重要的特性,是适用于叠加原理。叠加原理说明,两个不同的作用函数(输入),同时作用于系统所产生 的响应(输出),等于两个作用函数单独作用的响应之和因此,线性系统对几个输入 量同时作用而产生的响应,可以一个一个地处理,然后对它们的响应结果进行叠加。 2-2 分别求出图(题2-2)所示各系统的微分方程。 ) () (t f t y k m (a ) ) (t y ) (t f 2 1 k k m (b ) c c 1 2 m x x i o (c ) 1k 2 k o i x x c (d ) 1 k 2k x i x o c (e ) 解:)(a )()()(t f t ky t y m =+ )(b )()()()(21t f t y k k t y m =++ ? ???+=-02010))((x c x m c x x c i 2 12110)()()() (K K s K K c cs K s X s X d i ++= 02010)())((x K c x x K x x e i i =-+-? ? 2-3 求图(题2-3)所示的传递函数,并写出两系统的无阻尼固有频率n ω及阻尼比ξ的表达式。 x i x o c k m (a ) C u u o i L R (b )

解:图)(a 有:m k s m c s m k s G ++= 2)( m k n =ω mk C 2=ξ 图)(b 有:??? ???? =++=??idt C V idt C R L V i i i 110 ∴ LC s L R s LC s G 11 )(2+ += LC n 1=ω L C R 2=ξ 2-4 求图(题2-4)所示机械系统的传递函数。图中M 为输入转矩,m C 为圆周阻尼,J 为转动惯量。(应注意消去θ θ ,及θ ) x m k R c M m ,C J 题2-4 解:由已知可知输入量M 与输出量θ之间的关系为: M k C J m =++θθθ 经拉氏变换后为:)()()(2 s M k s s C s Js m =++θθθ ∴ 2 2 2 222/11)() ()(n n n m m s J k s J C s J k s C Js s M s s G ωξωωθ++=++=++== 其中,J k n = ω Jk C m 2=ξ 2-5 已知滑阀节流口流量方程式为)/2(v ρωp x c Q =,式中,Q 为通过节流阀流口的流量;p 为节流阀流口的前后油压差;v x 为节流阀的位移量;c 为流量系数;ω为节流口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