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汉大学逻辑学笔记整理

武汉大学逻辑学笔记整理
武汉大学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0301000008 文墨

概述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学属于思维科学,以思维为对象,以语言为研究媒介,逻辑学在静止中研究事物,研究的是思维的形式和规律。是一门工具性的学科,没有很大的政治性,层次感很强。具有基础性,工具性,人类性。符合逻辑的不一定正确,但不符合逻辑的一定错误。

逻辑学的内容:

1、思维的形式:概念、判断、推理、论证

2、思维的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第一章概念

1、什么是概念

概念是对同一类食物共同本质的概括

概念和语词:一般来说实词[名词、形容词、动词、代词、数量词等]表达概念。同一概念可以有不同的语词来表达。当用了一个词语表达了一个概念之后又用同一个词语则要加以解释。

2、概念的种类

普遍概念、单独概念和空概念(没有一个对象的概念)

实体概念和属性概念

3、概念的定义

概念是思想存在的基本形式,是思维的基本要素。概念所具有的思想是隐含的,要通过陈述加以断定。

明确概念的方法:内涵加外延的方法。例:人的概念是:人是具有思维能力的动物。

下定义的规则:定义中的属概念要宽窄适当

定义中不允许包含被定义的概念。如:人是除了非人以外的动物。

定义不允许有否定判断,不能有否定词。例如:牛不是马。

定义不可以是比喻。例如:革命是历史发展的火车头。

定义不能够循环。例如:暂时是比永久短一些。

概念的外延:内涵与外延的反比关系。内涵较少的概念外延较大,内涵较多的概念外延较小。(内涵是对外延的限定,外延是对内涵的概括)

4、概念间的关系

分为相容和不相容的关系。两个概念的外延有共同的分子是相容关系,没有共同的分子是不相容关系。相容关系分为全同关系,从属关系和交错关系。

不相容关系有,并列关系,反对关系和矛盾关系。矛盾关系可以把所有的东西都列下来。反对关系,必有一假。矛盾关系,必有一真。

矛盾关系:同一概念下两个外延完全不同并且其外延之和等于其上位属概念的外延的概念的关系。

第二章判断/命题

判断是对对象有所断定的思维形式。判断只能通过语句才能表达。疑问句不表达判断。同一判断可以用不同的语句表达。同一语句可以表达不同的判断。

表达判断的语句称为命题。命题的基本特征是有真假。

直言判断(直言命题)S是P

全称肯定判断:所有的S都是P SAP

全称否定判断:所有的S都不是P SEP

特称肯定判断:有的S是P SIP

特称否定判断:有的S不是P SOP

命题

命题间的真假关系

类型

A命

真真假假假

E命

假假假假真

I命题真真真真假

O命

假假真真真

AEIO判断之间的关系

AE为上反对关系,AE不能同真可以同假。IO为下反对关系,可以同真不能同假。AI可以同真可一同假。EO可以同真可以同假。IO

为下反对关系。I为假O为真,I为真,O真假不定。

直言判断的换质:1、肯定变否定,否定变肯定,如SAP变为SEP 2、谓项变成矛盾概念。如所有的S都是P变为所有的S都不是非P.

简单判断的换质与换位

1、换质

2、换位a、主项变成谓项b、不周延的概念不可变成周延的概念。概念的周延性:周延:判断本身直接(或间接)地对其主项(或谓项)的全部外延做了断定,则称此主项(谓项)周延

例:人喜欢吃鸡(人的概念不周延)所有人喜欢吃鸡(人为周延概念)

全程判断的主项是周延的

特称判断的主项不周延。

肯定判断的谓项是不周延的

否定判断的谓项周延。

联言判断对几种事物情况同时都加以判定的复合命题。如:我是一位教师,在武大工作,并教授逻辑学。

联言判断必须保证每一个联言肢都是正确的。全真则真,一假全假。选言判断是判定在几种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种存在的复合命题。例:明天我或者登长城或者游香山。

选言判断分为相容的选言判断和不相容的选言判断。

相容的选言判断(A或者B或者C)判断其真假看选言肢。一真则真,一假全假。

不相容的选言判断(要么A要么B要么C)判断其真假看选言肢。一真才真,其他全假。

假言判断(条件判断)在某种条件下某种事件是否有某种特质。

1、充足条件的假言判断

如果A那么B(倘若A,要是A)有A必有B,无A不一定无B

如果A那么B,如果B那么C,如果C那么D,如果D那么E。则如果A,BCDE皆存在

2、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只有A才B (无A必无B,有A不一定有B)

3、充足且必要条件的假言判断

如果A且只有A才B (有A必有B,无A必无B)

假言判断的换质与换位

换位1、充足变必要,必要变充足。

2、把判断的前件变为后件,或者把后件变为前件

例:如果A那么B(充分)只有B才A(必要)

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如果非A,那么非B)

只有共产党才有新中国。(只有A,才有B)

换质1、充分变必要,必要变充分

2、A变非A,B变非B

第三章推理

推理是由判断构成的,由已知的判断可以得出未知的判断。分为必然性推理和或然性推理。

必然性推理:前提正确,过程正确,结果一定正确。

必然性推理分为:三段论推理(直言推理)、选言推理、假言推理等直言推理(三段论)对一类食物的全部对象有所肯定或否定。则对该类食物的部分对象也有所肯定或否定。

包含结论谓项的前提是大前提,在结论中没有出现的项M叫中项例:所有的S都是M(小前提)

所有的M都是P(大前提)

所有的S(小项)都是P(大项)

三段论的规则:

1、只能有三个概念(四概念错误)

2、中项必须有一次是周延的。(至少在一个前提中周延)

3、在前提中不周延的概念在结论中也不得周延

4、两个否定前提得不出必然的结论。两个肯定前提结论为肯定。一个否定一个肯定前提结论为否定。

例:人是猿变的\xx是人\xx是猿变的(结论错误,因为两个人的概念不同,出现了四个概念)凡是受表扬的都是有成就的\我们不是受表扬的\我们都不是有成就的(结论错误,第一个有成就不周延,结论中的有成就周延)

选言推理:相容的选言推理:A或B\非A\则B

不相容的选言推理:要么A要么B\非B\则A

假言推理如果A那么B\非B\则非A

如果A那么B\非A\则非B

充足条件假言推理的两规则:

1、肯定前件必肯定后件,但肯定后件未必肯定前件。

2、否定后件必然否定前件,但否定前件未必否定后件。

充要条件假言推理规则:共生共亡。

必要条件的假言推理规则:

假言选言二难推理

例:如果A那么B那么C

A或B

——————————

C或B

选言假言的抉择推理

A或B或C

如果A那么D,非D,那么非A

如果B 那么E,非E,那么非B ——————————————

所以,C

完全归纳推理

S1是或不是P

S2是或不是P

S3是或不是P

SN是或不是P

(S1\S2\S3……SN是S类的全部对象)

所有的S都是P

或然性推理:前提正确,过程正确,结果不一定正确(如何提高结论的可靠程度)。

不完全归纳推理:尽可能多的对象则结论的可靠程度

类比推理:例A对象有属性abcd,B对象有abc,则B对象也有属性d。(abc共同属性与结论d类推属性相关性越高,结论越可靠)

第四章论证

论证(议论):1、证明(说明真实性)证明根据真实性已确定的判断推理确定另一个判断的真实性的推理过程2、反驳(说明虚假性)

证明:1、论题,在判断中确定其真实性的判断2、论据在证明中用来确定论题真实性所依据的一切判断。3、证明方法论据与论题间的逻辑联系

证明方法:1、直接证明(从某些真实证据必然推出被证明的论题)

2、间接证明(某推断的虚假来证明论断的真实)

3、证明规则

a论题明确b论题保持同一c论据真是可靠d、论据的真实性不可用论题证明e论据要充分f论证必须遵守推理规则

反驳:虚假的论题称谬误。从论题中引一荒谬推断用假言判断否定式,推出谬论直接驳倒论敌的论断。

间接反驳:证明反论题的真实性以驳倒论题。

反驳的规则:1、反驳要遵守推理规则2、直接反驳命题3、论据的真实可靠

思维的形式和规律

1、同一律,每个思想的自身是同一的

2、矛盾律,两个彼此锚段的思想不可同真必有一假

3、排中律,两个彼此矛盾的思想不可能同假必有一真

4、充足理由律,论证中始终坚持必然性原则

武汉大学_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攻读硕士培养方案

地图学与地理信息系统专业攻读硕士学位 研究生培养方案 一、培养目标 本专业培养适应我国社会主义建设事业发展的需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德、智、体全面发展的高层次专门人才,具体要求如下: 1.学习和掌握马列主义的基本理论,坚决拥护四项基本原则,拥护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和党的各项方针政策,热爱社会主义祖国,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遵纪守法,具有较强的事业心和责任感、良好的道德品质和科学道德,积极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 2.勤奋学习,学风端正。具有坚实宽广的基础知识和系统深入的专业知识,了解摄影测量与遥感学科的进展与动态,掌握摄影测量、遥感和地理信息系统的高新技术及数据获取原理等,能独立承担本专业科研和教学任务,具备组织科研项目或工程生产的能力。 3.能较熟练地利用一门外语阅读专业文献和撰写科研论文。 4.身心健康。 二、研究方向 1.地理信息系统开发与应用 主要研究网络地理信息系统的设计方法和软件开发方法等,多维动态地理信息的数据管理和应用方法、动态地理信息系统的模拟和可视化等,移动地理信息系统的软件开发技术、数据传输技术、自适应性可视化技术等。 2.地理信息可视化与虚拟现实技术 主要研究地理信息的动态可视化方法和模型、虚拟现实技术,网络环境下地理信息可视化的数据模型、数据结构、数据传输方法、快速浏览方法等。 3.地图认知的理论方法与应用 主要研究地理空间数据多尺度表达方法、地图认知理论和方法、地图空间认知模型及计算方法、基于地图模型的可视化地学分析方法等。 4.时空数据建模与分析 利用时空相关和时空逼近等理论,研究长时间序列的地图、遥感影像和地理空间数据中时空数据结构化建摸、数据管理和统计分析方法,支持地理信息智能服务的建立。 5.数字(智慧)城市技术方法

逻辑学笔记整理

《逻辑学》笔记整理 2012300160016 马院12级思政杨郑伟 第一章 绪论 第一节 “逻辑”和逻辑学 一、“逻辑”一词的含义 “逻辑”这个语词由英语Logic音译而来,导源于希腊文,原意是思想、理性、言词、规律等。在现代汉语中,“逻辑”是个多义词,其含义主要有: 1、客观规律性。例如:“谦虚使人进步,骄傲使人落后,这是生活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生活的规律性。 2、思维的规律性。例如:“应该合乎逻辑地思维,明确地表达思想”。这里的“逻辑”是指思维要合乎思维的规律。 3、某种理论观点。例如:“明明是侵略,却说成是友谊,这是强盗的逻辑”。这里的“逻辑”是指一种荒谬的理论。 4、与“逻辑学”同义,指研究思维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例如:“认真学习逻辑知识,熟炼运用逻辑知识,对思考问题、写文章、说话、办事以及进一步发展智力都大有好处”。这里的“逻辑”便是指逻辑学。 二、逻辑学的研究对象 逻辑学是一门古老的科学,它的研究对象主要是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简单的逻辑方法。 思维的形式结构也叫思维的逻辑形式,它是由逻辑常项和变项组成的。综上所述,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和简单的逻辑方法的学说。推理形式及其有效性的判定是它的核心内容。 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与意义 一、逻辑学的性质 从逻辑学的研究对象可知,这门科学提供给人们的是认识事物、表达论证思想时必须运用的一种思维工具,所以,它是一门工具性质的科学。 二、学习逻辑学的意义 学习逻辑学的根本意义,是训练和提高人们的逻辑思维能力,促进其自觉地运用逻辑知识,提高学习和工作的质量。 具体来说,学习逻辑学的意义主要有: 第一,有助于正确认识事物,从已知进到未知。 第二,有助于准确、严密地表达和论证思想。

逻辑学深刻复习知识点

逻辑学复习知识点 前言:逻辑学:传统逻辑、现代逻辑;它是基础性,工具性的学科(更直接,更系统) 第一章(绪论): 第一节什么是逻辑学 1.“逻辑”的含义:源于古希腊,原意:思想,言辞,理性,规律。 逻辑是一门学科,即逻辑学(思维科学)。 2.逻辑学的研究对象:研究思维的形式结构及其规律的科学。 逻辑学的研究目的:总结出人们正确运用各种思维形式的逻辑规律。 思维:感性认识(感觉,知觉,表象)和理性认识(概念,命题(判断),推理) 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逻辑形式):包括逻辑常项和变项 逻辑常项:不随思维具体内容变化而变化,是判定一种逻辑形式具体类型的唯一依据。 传统逻辑:自然语言(日常用语)现代逻辑:人工语言(符号语言:表意符号,公式,公式序列) 思维形式结构的规律:逻辑规则:仅适用于某种思维形式。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普遍适用于各种类型的思维形式。(传统逻辑定义) 逻辑思维的基本规律包括: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表现方式: 现代逻辑的基础部分:经典命题逻辑,经典谓词逻辑(表现方式:重言式(重言蕴涵式,重言等值式))第二节逻辑学的性质和作用 1.逻辑学的性质:工具性,全人类性(没有民族性,阶级性) 2.逻辑学的作用: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1974年规定的七大基础学科:逻辑学、数学、天文学和天体物理学、地球科学和空间科学、物理学、化学、生命科学

三方面作用:促成逻辑思维由自发向自觉转变;培养和提高人们认识事物、从事科学研究的能力;帮助识别、驳斥谬误和诡辩。 3.第三节逻辑简史 逻辑学的历史:两千多年逻辑学的三大源头:古中国、古印度、古希腊。 西方逻辑:以古希腊逻辑为先河,在发展的历程中完整地经历了传统和现代两个形态。(以此为例) 传统逻辑的诞生与发展: 传统逻辑:由亚里士多德开始直至莱布尼兹之前的整个逻辑类型。特点:借助自然语言,主要范围是常见日常思维类型。 亚里士多德:(公元前384-公元前322):古希腊著名学者,第一次全面、系统研究逻辑学主要问题,首创逻辑学这门科学。被称作“西方逻辑之父”,主要逻辑著作《范畴篇》、《解释篇》、《前分析篇》、《后分析篇》、《论辩篇》、《辩谬篇》,分别论述概念、命题(判断)、推理、论证、论辩的方法和如何驳斥诡辩的问题。哲学著作《形而上学》系统论述了矛盾律、排中律,涉及同一律。奠定了西方逻辑学发展的坚实基础。古希腊斯多葛学派及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研究了假言命题、选言命题、联言命题和推理形式,提出相应推理规则。 弗兰西斯.培根(1561-1626):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17世纪,实验自然科学兴起和发展,研究了科学归纳法问题。《新工具》一书中提出科学归纳的“三表法”:“存在和具有表”、“差异表”、“程度表”,奠定归纳逻辑的基础。 穆勒(1806-1873):19世纪英国哲学家、逻辑学家。在《逻辑体系》(我国近代学者严复译为《逻辑名学》)把科学归纳法发展为五种:求同法、求异法、求同求异并用法、共变法、剩余法。至此,传统逻辑的基本框架大致形成。 现代逻辑的兴起与发展: 现代逻辑(“数理逻辑”或“符号逻辑”):由莱布尼兹奠定基本思想,目前仍在不断发展中的逻辑类型。特点:借助人工语言(符号语言),建立形式系统,对研究对象整体把握。 莱布尼兹(1646-1716):德国著名数学家、哲学家。17世纪末期,提出用数学演算的方法处理演绎逻辑;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选修课《逻辑学》笔记 第一讲绪论 L O G I C 说真话——被淹死 说假话——被砍头 一陰一陽之謂道,繼之者善也,成之者性也。仁者見之謂之仁,知者見之謂之知,百姓日用而不知,故君子之道鮮矣! ——《周易·易传》 以上四张牌,每张牌的一面是字母,另一面是数字。并且如果牌的一面是元音字母,另一面是偶数。 问:必须翻哪两张牌可以证明或证否这一规则? 某特种大队四班长深入敌后侦察,遇一岔路口,每一路口上立着一块牌子: 3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有地雷” 2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此路无地雷” 1号路口的牌子上写着“3号路无地雷” ★已知,三块牌子上的话只有一句真话并且只有一条路上埋有地雷。请问哪句话是真话?哪条路上有地雷? 逻辑是一门独立的学问,大家都要学一点。 一、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1、可以提高逻辑思维能力,指导人们正确思维,认识客观事物。 近代西方科学的发展是建立在两大基础之上的:一是亚里士多德创立的演绎逻辑体系,二是近代实验科学家创立的探求因果联系的方法。 ——爱因斯坦 中华新文化的灿烂未来,有待于思维方式的更新。 ——张岱年 2、可以提高逻辑论证能力,指导人们正确进行论证和反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论证上帝不是万能的 3、可以提高语言表达能力,指导人们准确交流和表达思想。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要把我们的思想正确地表达出来,第一件事情是要讲逻辑。 ——吕叔湘朱德熙 4、有助于更好地发挥军队政治工作的作战功能。 学习逻辑学的作用 毛泽东《敦促杜聿明等投降书》 (一)“逻辑”的词源和词义 “逻辑”是从英语logic一词音译而来,logic又是源于希腊语“逻各斯”。 二、逻辑学是什么? 现代汉语中,“逻辑”一词的主要含义有: ⑴客观规律

逻辑学知识要点

逻辑学知识要点 上篇逻辑推理 逻辑学主要是从形式上or结构上来研究推理的正确性或者有效性的科学。 任何推理形式都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组成。∕逻辑常项:推理形式中固定不变的部分,是判定一种推理形式的类型的唯一根据,也是区别不同类型的推理形式的唯一根据。∕无论给变项代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推理形式不会改变。 如果只要分析到所包含的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为止即可判定,那么这类推理称为复合命题推理,简称推理命题,相应的逻辑称为命题逻辑。∕逻辑常项、命题变项。 必须分析到简单命题即原子命题所包含的概念即词项才能判定,则这类推理称为简单命题推理,简称词项推理,相应的逻辑称为词项逻辑。∕逻辑常项、词项变项。 第一章基本复合命题及其推理 1、负命题 负命题:就是通过否定某个命题所得到的命题,又叫做命题的否定。 一般公式是:并非¬。∕“并非“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并非”。 真假特征:p与“¬p”矛盾。 2、联言命题及其推理 ⑴联言命题:就是断定几种事物情况同时存在的命题。 一般公式是:p并且q。∕“并且“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合取”。 “……和……”、“即……又……”、“不但……而且……”、“虽然……但是……”等表示并列关系、递进关系、转折关系的词语都是“并且”的意思。 真假特征:联言支p,q同时真,联言命题p∧q为真;p,q同时假,p∧q为假。 ⑵联言推理:就是前提or结论为联言命题,并且根据其真假特征所进行的推理。 推理形式有:分解式(由前提中一个联言命题为真,推出其任一支命题为真的推理)、组合式(由前提中一些支命题为真,推出这些支命题所组成的联言命题为真的推理)。 3、选言命题及其推理 选言命题是断定几个可能的事物情况中至少有一个事物情况存在的命题。 ①⑴相容的选言命题:至少有一个存在并且可以同时存在的选言命题,即选言支(p,q)之间具有并存的关系,p,q不同假。 一般公式是:p或者q。∕“或者“为联结词,常用符号“∨”表示,读作“析取”。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地图学期末考试复习重点

地图学基础复习要点 武汉大学测绘学院XX 第一编地图与地图学 一、地图的基本知识 1、地图的基本特性:a、由特殊的数学法则产生的可量测性(地图投影、地图比例尺、地图定向)b、由使用地图语言表示事物所产生的直观性(地图符号、地图注记)c、由实施制图综合产生的一览性(地物选取、图形化简) 2、地图定义:地图是根据一定的数学法则,将地球(或其它星体上)的自然和人文现象,使用地图语言,通过制图综合,缩小反映在平面上,反映各种现象的空间分布、组合、联系、数量和质量特征及其在时间中的发展变化 3、数字地图:存储于计算机可识别的介质上,具有确定坐标和属性特征,按照特殊数学法则构成的地理现象离散数据的有序组合。 4、地图分类:1)按内容分类:a、普通地图:是以相对平衡的程度表示地表最基本的自然和人文现象的地图。它以水系、居民地、交通网、地貌、土质植被、境界和各种独立目标为制图对象。b、专题地图:是根据专业的需要,突出反映一种或几种主题要素的地图,其中作为主题的要素表示的很详细,其他的要素则围绕表达主题的需要,作为地理基础概略表示。(自然地图、人文地图、其他专题地图)(2)按用途分类:a、通用地图:为读者提供科学和一般参考的地图。如:地形图、挂图等。b、专用地图:为各种专门用途制作的地图,他们是各种各样的专题地图。如:航海图、教学图等。 5、国家基本比例尺:1:5000、1:1万、1:2.5、1:5万、1:10万、1:25万、1:50万、1:100万共八种 6、古今中外地图简史:魏晋裴秀(世界最早的完整制图理论)→《禹贡地域图》《方丈图》唐代贾躭→《海内华夷图》宋代沈括→《梦溪笔谈》清朝康熙年间→《皇舆全览图》实测清末魏源→《海国图志》托勒密→《地图学指南》 7、地图的基本内容:(1)数学要素:控制点、坐标系统、比例尺、地图定向(2)地理要素:普通地图——自然要素(水系、地貌、土质和植被)、人文要素(独立地物、居民地、交通网、境界线)专题地图——地理基础要素、主题要素(3)整饰要素——是一组为方便使用而附加的文字和工具性资料,对主要图件在内容与形式上的补充:图名、图号、接图表、外图廓、分度带、图例、坡度尺、三北方向、图解和文字比例尺、编图单位、编图时间和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 ·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 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oning,inferen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重点_逻辑学重点归纳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重点 一、填空题1分*10 二、单选题2分*10 三、图解题共10分 1.用欧拉图表示概念外延之间的关系 3分*2 2.在括号内填上适当的符号,使之成为一个有效的三段论 2分*2 四、证明题共12分 1.证明三段论的有关规则 6分*1 2.依据判断变形进行的直接推理 3分*2 五、分析题 4题共24分 三段论、对当关系推理、逻辑的基本规律、穆勒五法、真值表六、综合题 3题共24分综合推理 1亚里士多德被成为逻辑学之父。 2.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是概念质的规定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是概念量的规定性。 3.概念的种类: 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肯定概念与否定概念:肯定概

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4.概念间的关系:同一关系、真包含关系、真包含于关系、交叉关系、全异关系(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 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4)交叉关系:若有的a是b,有的a不是b,有的b是a,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交叉关系; a b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都不是b,所有的b都不是a,则a、b之间为全异关系,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6)矛盾关系:反对关系: 5.下定义的方法:属加种差的方法,公式:被定义项=种差+属概念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同一个系。否则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否则犯“同语反复”或

完整word版逻辑学重点整理

逻辑学复习资料 一、名词解释 1、什么是逻辑学 答:逻辑是关于思维过程自身规律的学说。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逻辑规律及简单 的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什么是概念 答: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及其特有属性的思维形态。概念的内涵就是概念所反映的对象的特 有属性或本质属性。概念的外延就是指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的对象。 3、什么是命题 答:命题是反映思维对象情况的思维形态。 4、什么是推理 答:推理是依据已知命题得到新命题的思维形态。 5、什么是定义 答:定义是揭示概念内涵的逻辑方法。 6、什么是划分 答:划分是把一个概念所反映的对象分为几个小类,从而明确这个概念的外延的逻辑方法。 划分的三要素:母项、子项、划分的根据 7、什么是直言命题 答:直言命题是直接地无条件地反映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命题。 8、什么是直言三段论 答:直言三段论也叫三段论,它是借助于一个共同的词项(概念)把两个直言命题联结起来,从而推出一个新的直言命题的间接推理。 9、什么是同一律 答:同一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必须保持自身同一。 10、什么是不矛盾律 答:不矛盾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者互相反对的思想不能同真,庇必有一假。 11、什么是排中律 答:排中律是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两个互相否定即互相矛盾或下反对关系的思想不能都假,必有一真。12、什么是充足理由律 答:充足理由律是在思维或论证过程中,任何一个被确定为真的思想总有它的充足理由。 二、用图解法表示下列概念间的关系。 1. A船B轮船C货船 答:这几个概念间的关系可用图表示为:

2.A泰山B山东C中国D联合国答:可用图表示为: A 3.A词B褒义词C贬义词D合成词 4.A现代化B社会主义现代化C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现代化答:可用图表示为: 5.A石拱桥B卢沟桥C拱形桥洞 6.A小说家B戏剧家C诗人D文学家答:可以用图表示为: 三、将具有下图所示关系的概念分别填入图中

武汉大学地图学试卷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A 一、判断题(20’每题2’) 1、图号为K53E023006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沈括最早提出了制图六体。()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圆锥投影的等变形线是放射状的。() 5、我国1:2千的普通地图是国家基本比例尺地图。() 6、用比率符号表示数量时是根据符号的面积比计算的。() 7、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8、色光的混合是加色法混合。() 9、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10、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二、名词解释(30’每题5’) 1、数字地图 2、变形椭圆 3、普通地图 4、范围法 5、量表系统 6、地图适宜载负量

三、问答题(40’) 1、简述地图的三个基本特性? 2、按照变形性质,地图投影如何分类? 3、等高线的基本特点是什么? 4、质底法和范围法的区别是什么? 5、图形视觉感受的认识过程? 6、计算机地图制图的成图过程是什么? 7、当境界线以河流分界时其图形如何描绘? 8、制图数据的来源有哪些? 四、综述(10’) 制图综合的基本方法。 武汉大学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2005-2006学年度第二学期期末考试 《地图学》试卷B 一、判断题(20’) 1、图号为K49D005012的地图是1:5万比例尺地形图() 2、等角割圆锥投影两条标准纬线之间的长度比为1() 3、海水深度是从平均海水面向下计算的() 4、地图图面上图形所处的位置不会影响其视觉重量() 5、陆地上的等高线是封闭的连续曲线() 6、实地上河流的密度愈大,其选取标准定的愈低()

《逻辑学》完整版笔记整理复习过程

《逻辑学》完整版笔 记整理

第一章绪言 第一节“逻辑”的含义 一、逻辑的词源 1. 逻辑一词源出于希腊文的“逻各斯”(logos,复数形式是logoi)。 ·古希腊的哲学家赫拉克利特据说有专论逻各斯的著作《逻各斯》。 ·逻各斯的基本词义是言辞、秩序和规律。言语是这一语词的原创义,然后在此基本词义基础上派生出理性、理想、推理论证等词义。 2. 逻各斯演变为“逻辑”一词 ·最先是由斯多葛学派使用 ;看作是由论辩术和修辞学两部分构成的理论。·古罗马和欧洲中世纪的逻辑学家也在这种意义上来看待“逻辑”一词。 ·其后,逻辑一词的含义就一直和推理与论辩的方法和原则相关。 3. 逻辑一词传入中国 ·严复开始,“按逻辑此翻名学。其名义始于希腊,为逻各斯一根之转”. ·严复翻译的时间大约在19世纪末 ; ·再过十多年后,由章士钊正式在汉语中定名,作为讨论思维、讨论推理的规范和秩序的学问 4. 为什么logic要翻译为逻辑? 逻辑学是有点特殊的学科。 特殊在什么地方? 学科名的特殊和学科内容的特殊。 中国历史上和逻辑对应的学科? 逻辑究竟研究什么? 二、什么是逻辑? 1. 逻辑是一门和方法、原则、规范紧密相关的人文学科。她探索和研究的是我们进行推理(reas oning ,inferen ce)时应该使用的方法、技巧、标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准和原则。 逻辑是一门讲道理的学科。逻辑总是和语言相关。逻辑总是和论证证明推理 相关。p2 2. 三个方向的推理 追寻历史:一个事件出现了,我们寻求其产生的原因,案件、历史、文物 等,向后的推导。 确定目标:未来可能出现的事件,这是向前的推理。 演绎推理:没有时空条件的推理,数学和逻辑。几何证明和数学计算。 第二节逻辑历史简述 一、古典逻辑 1. 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公认为是逻辑学之父。 2. 亚里士多德创立逻辑学科的标志是他所撰写的逻辑专著,这些讨论逻辑问题 的专著有《范畴篇》、《解释篇》、《分析前篇》、《分析后篇》、《论辩 篇》和《辩谬篇》,这些篇章后来合编为《工具论》一书。 3. 亚里士多德的三段论逻辑(第四章) 4. 斯多葛学派的逻辑 ·亚里士多德是现代形式逻辑的创始人,斯多葛学派稍后于亚里士多德,大约 晚2个世纪。他们创立了命题逻辑雏形。(第三章) ·就形式逻辑学科而言,这两大逻辑学派都应该看作是现代形式逻辑的祖先。 Formal logic 希腊: 亚里士 收集于网络,如有侵权请联系管理员删除

《逻辑学》教学大纲

《逻辑学》课程教学大纲 适用专业:思想政治教育 课程编码:04000157 制定单位:哲学教研室 执笔者:王俊涛 审定时间:2011年3月9日 审定:政治与管理学院教学工作委员会 一、课程说明 1.本课程的性质 逻辑学是一门关于思维的科学,是研究理论思维方法的科学。逻辑学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规律的科学。逻辑学的基本容包括概念、判断和推理、假说和论证。概念、判断和推理是普通逻辑所研究的三种基本思维形式。 本课程是思想政治教育专业、法学专业、管理专业的专业基础课。形式逻辑在整个专业中占有十分重要的地位。从某种意义上讲,任何一门科学都要应用逻辑。各门科学都有一个严密的具有在逻辑联系的知识体系,总要运用概念、判断和推理来表达。而这些正是形式逻辑研究的主要容和基本形式。通过学习形式逻辑就可以把握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基本特征和一般规律,掌握思维分析中的一些基本的逻辑方法,从而更好地掌握其它各门具体科学。2.本课程的教学目的和任务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使学生了解各种常用的逻辑形式,掌握必要的逻辑规则和逻辑方法,认识逻辑规律,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养成概念明确、判断恰当、推理合乎规则、论证遵守逻辑的习惯。本课程对完善学生的知识结构、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帮助学生学习和掌握政治、经济、法律、写作、管理等方面的知识,有基础性意义。学习普通逻辑的基本目的是为了使学生能够掌握普通逻辑的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以便提高理论思维的科学性。 为此,对学生在识记、理解、简单应用及综合应用等方面提出的要必须牢牢地掌握形式逻辑的基本知识,深刻地理解概念的本质、判断的基本特征、推理的基本形式和规则,并能够应用这些基本知识、去分析和解决日常思维过程中出现的一些逻辑问题,使学生能够在复杂的语言形式背后,在相互联系的知识结构中,尤其是在现实语言交流的具体灵活、复杂多变的环境中,能敏锐地发现逻辑问题并迅速地,准确地揭露对方的逻辑错误,准确地揭露某些诡辩手法,提高思维的准确性、灵活性和敏捷性。 3.本课程同其他课程的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前期课程主要是中国哲学史中有关“中国逻辑学说的产生和发展”的部分和西方逻辑发展史,只有学习逻辑发展史,才能真正搞清楚普通逻辑基本容的来龙去脉,更加深刻地把握各种思维形式及各部分之间的相互关系。 与本课程有关的后期课程主要有数理逻辑。数理逻辑从某种意义上说是普通逻辑的现

五分钟逻辑学_课程笔记

—一门学科成立的三个要素:学科的目的;学科的对象;学科的研究方法。第一章概述 什么是逻辑?&什么是逻辑学? 逻辑的定义:逻辑是思维的规律;思维的形式,思维的形式结构,思维的规则。逻辑学的定义:逻辑学是研究思维规律的一门科学。 逻辑是思维的形式,而非内容。思维是人的理性认识。 推理是多个语句之间的关系。 大前提,小前提,结论。形式(结构)和内容分析,只有先弄清楚形式和结构,才能去真正分析。 当反驳一个人时,你需要先找到对方论点预设的大前提,对大前提进行反驳即可。 如何学习逻辑学? 思维的规律:人的大脑对事物的认识活动,是借助于概念,判断,推理等思维的形式进行的,思维的过程就是运用概念作判断和推理的过程。 罗辑思维不同于感性认识(心理学研究内容)和情感体验。 逻辑学分为形式逻辑学(初级)和辩证逻辑学(高级)。 如何学习逻辑学: (1)用逻辑去怀疑一切,逐步养成用逻辑去思考的自觉意识; (2)最重要的是,逻辑追求的是确定性。确定的前提和确定的结论。

第二章罗辑思维基本规律 思维规律概述 思维的三种形式概念,判断,推理三者有共性也有各自的特性,三者的共同思维规则,即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 同一律 同一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每一思想与其自身必须保持同一。正是同一律保证了思维的确定性。 如果违反了同一律,故意违反就是偷换概念,不是故意的就是混淆概念。 矛盾律 矛盾律:在同一思维过程中,一个思想及其否定不能都是真的,必有一假。 形式逻辑上的矛盾讲究先肯定,又对该肯定予以否定,而不能把对立、冲突、摩擦、不同、困惑等看做是形式逻辑上的矛盾。 此外,客观事物无所谓矛盾。 上帝是万能的,所以上帝可以创造一个自己举不起来的大石头,所以上帝不是万能的。这是错误的,因为在上帝万能的前提下,是不能推导出上帝不是万能的。 违反矛盾律的几种情况, 1、直接断定导致的矛盾;这是苹果,这又不是苹果。 2、间接推导导致的矛盾。上帝万能的例子。 在前提不确定的情况下,去谈论结论是否违反矛盾律,本身就不符合矛盾律的要求。

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1)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 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 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 都是b ,所有的b 都是a ,则a 、b 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 都是a ,但有的a 不是b ,则a 、b 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a 都是 b ,但有的b 不是a ,则a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 b 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 (4)交叉关系:若有的a 是b ,有的a 不是b ,有的b 是a ,有的b 不是a ,则a 、b 之间为交叉关系; (5)全异关系(不相容关系):若所有的a 都不是b ,所有的b 都不是a ,则a 、b 之间为全异关系, 包含矛盾关系和反对关系; a b a b a b

(完整版)逻辑学基础复习要点

逻辑学基础期末复习要点 第一章引论 1、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思维形式及其基本规律以及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2、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构成的。逻辑形式之间的区别,主要看他们的逻辑常项。 第二章概念 1、概念:概念是反映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或者说概念是思维对象本质属性的反映。 2、概念与语词的联系与区别:(1)联系:语词是概念的语言形式,概念是语词的思维形式。 (2)区别: 第一,概念是思维形式,语词是语言形式;第二,概念借助语词表达,但不是所有的语词都表达概念; 第三,同一概念可用不同的语词表达;第四,同一语词在不同的语境中可以表达不同概念。 3、内涵和外延是概念的基本特征。内涵就是反映在概念中的对象的本质属性;外延是对思维对象范围的反映。 4、单独概念和普遍概念: 单独概念是反映一个单独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只有一个; 普遍概念是反映两个以上对象的概念,外延数量是两个以上。 5、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集合概念是反映集合体的概念,集合体所具有的属性,个体不必然具有; 非集合体是反映非集合体的概念,类不是集合体,所以,反映类的概念是非集合概念。 6、正概念与负概念: 正概念又称肯定概念,是反映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 负概念又称否定概念,是反映不具有某种属性事物的概念,负概念都有否定词,但是具有否定词的概念不都是负概念。 7、概念间的关系 (1)同一关系(全同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所有的b都是a,则a、b之间为同一关系(全同关系); (2)真包关系(属种关系):若所有的b都是a,但有的a不是b,则a、b之间为真包关系(属种关系); (3)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若所有的a都是b,但有的b不是a,则a、b之间为真包含于关系(种属关系);

逻辑学笔记

逻辑学 第一章绪论 1.普通逻辑=形式逻辑 2.逻辑=辩证逻辑+形式逻辑(传统形式逻辑+现代形式逻辑) 3.逻辑=表示客观事物发生发展的规律+思维的规律性+逻辑学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形式的结构和思维基本规律以及一些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第一节普通逻辑的研究对象 1.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一种反映,是人脑对于客观世界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 2.人的认识来源于实践活动,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辩证发展过程。分为感性认识和理性认识。 3.感性认识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的现象,部分和外部联系的反映,是认识的初级阶段。感性认识的形式是感觉,知觉和表象。 4.感觉是我们对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的反映。知觉是我们的感觉器官对客观对象整体性的直接反应,是感觉的综合,提供事物整体的外部形象。表象是感知过的事物在头脑中再现的形象。 5.整个感性认识阶段有“表面性”和“直觉性”的特点 6.理性认识是对客观事物本质,全体和内部联系的认识。 理性认识的形式或思维形式就是概念,判断和推理。 理性认识的认识活动就是思维。 7.思维的特点:间接性,概括性,与语言密不可分。

8.思维是人脑的机能,它是人脑对于客观事物间接性,概括性的反映,思维一定要在语言材料的基础上才能产生和存在。 二什么是思维形式的结构 1.普通逻辑以思维的逻辑形式(思维形式)为研究对象。 思维的内容是反映在概念,判断和推理中的特定对象和属性。 概念,判断和推理是人们思维过程中用来反映客观现实所必不可少的基本形式,也就是思维形式,即表现思维内容的方式。 2.思维形式结构是思维形式的组成要素之间一定的联结方式,是各种具体思维形式中最一般的共同的东西。由于思维的具体内容全部凝聚在各种不同的概念,判断和推理里,思维形式结构自然也就表现在不同概念,判断和推理的形式中3.(1)思维形式结构是从各不相同内容的判断和推理中抽取出来的,共同具有的形式结构,它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 (2)思维形式的结构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逻辑常项是判定一种判断或推理是何种判断或推理的唯一根据,逻辑变项不论带入何种不同的具体内容,但终究不能改变其思维的逻辑结构式。 4.在思维中,概念是它的最小单位和基本要素,由概念组成判断和推理,但概念不具有像判断和推理那种类型的逻辑结构形式。 三思维形式的基本规律 1.基本规律是任何人进行思维活动都必须遵守的最起码的逻辑规律,是人们正确思维的必要条件。也是普通逻辑的主要研究对象。(还研究简单的逻辑方法)2.基本规律:同一律矛盾律排中律充足理由律 3.逻辑方法:概念的定义,划分,限制和概括的方法。归纳定理中探究现象间

自考普通逻辑学知识点及公式

作者◆一剑钻神 一、判断(一) 1.SAP是指所有的S是P;SEP是指所有的S不是P; SIP是指有的S是P; SOP是指有的S不是P。 2.A与E是反对关系(不能同真,可以同假); I与O时下反对关系(不能同假,可以同真); A与O和E与I是矛盾关系(不能同假,已不能同真); A与I和E与O是差等关系 逻辑方阵 全同真包含于真包含交叉全异 A 1 1 0 0 0 E 0 0 0 0 1 I 1 1 1 1 0 O 0 0 1 1 1 A、E、I、O四种判断的真假情况列表

注:1代表“真”;0代表“假”(下同)。 4.普通逻辑是研究思维的逻辑形式及其基本规律和简单逻辑方法的科学。 任何一种逻辑形式都是由逻辑常项和逻辑变项两部分组成。 普通逻辑所研究的思维是指抽象思维中的知性思维。 现代形式逻辑主要是指数理逻辑。 知觉是感觉的综合。 感性认识的基本特征是直接感受性。 人们平常提到逻辑学时,通常指的是形式逻辑。 在感性认识阶段,人们对客观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感觉、知觉、表象。 在理性认识阶段,人们对事物的认识的三种存在形式人别是概念、判断、推理。 5.概念是反映对象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思维形式,概念有两个逻辑特征,他们是内涵和外延。 概念的内涵是指反映到概念中的对象中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 具有概念所反映的特有属性或本质属性的对象,称为概念的外延。 从逻辑的角度讲,所谓明确概念,指的就是要明确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普通逻辑不去研究概念在具体内容上的关系,而是把概念作为思维形式,从内涵或外延方面来研究概念间的关系。

根据概念的外延大小,概念分为单独概念和普通概念。 根据概念反映的对象是否为集合体,概念分为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 根据概念所反映对象是否具有某种性质,概念分为正概念和负概念。 6.定义的规则? (1)定义项的外延和被定义项的外延应是相同的(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定义过宽”或“定义过窄”的逻辑错误)。 (2)定义项中不能直接或间接地包括被定义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同语反复”或“循环定义”的逻辑错误)。 (3)定义项中不得包括含混的概念和语词,不得用比喻。 7.划分的规则? (1)划分的各子项外延之和必须与母项的外延相等(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不全”或“多出子项”的逻辑错误)。 (2)每次划分必须按照同一标准进行(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划分标准不同一”的逻辑错误)。 (3)划分的各子项应当互不相容(违反这条规则,就会犯“子项相容”的逻辑错误)。 8.判断的逻辑特征是有所肯定或有所否定和有真假。 普通逻辑不研究判断的具体内容的真假,只研究判断在形式上的真假特征和真假关系。 性质判断就是断定对象具有或不具有某种性质的判断。它是由主项、谓项、联项和量项四部分组成。 性质判断的四种基本形式SAP、SEP、SIP、SOP。 判断分为简单判断和复合判断;简单判断就是自身不含其他判断的判断,复合判断就是自身中包含其他判断的判断。 9. 属于非传递的关系有:判断间的不等值关系、概念间的交叉关系 同时具有反对称性质和传递性质的有:概念间的真包含关系和概念间的真包含于关系。 同时具有对称性和传递性的是: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等值关系。 非传递关系的是:判断间的矛盾关系和判断间的交叉关系。 具有反对称性质的是:真包含关系和真包含于关系。 具有传递性质的关系的有:概念间的全同关系和判断间的矛盾关

简单的逻辑学-读书笔记

简单的逻辑学——(美)D.Q.麦克尼 第一章学习逻辑学的思想准备 1.确认事实。事实的客观存在:事物和事件。事物是事件的基础。事实也有主观的 2.观念与对象。脑中的观念源于对事物的描摹,对事物理解越深刻,观念越清晰 3.人类认识3部分构成:1.客观事物2.事物在大脑中的反映(观念) 3.为之创造语言,方便交流 4.简单观念(猫),复杂观念(民主) 5.有效沟通:词语是语言的基石,命题是逻辑的基石。命题的基础:判断真假 6.有效沟通原则:1.表达背景信息2.说完整的句子3.不要将主观看法当做客观事实,主观看法需作论证4.避免双重否定5.根据对象选择合适语言6.避免模糊多义语言 7.避免闪烁式语言 7.真相:所有逻辑推理的目的。两种基本形态:本体真相和逻辑真相 8.融贯说:一个命题与某个已经得到证明的理论或思想学说一致,那它就是真的 第二章逻辑学的基本原理 1.逻辑学四个基本原理:1.同一律:事物只能是其本身 2.排中律:不存在中间状态 3.充足理由律:任何事物都有其存在的理由 4.矛盾律:同一时刻,某个事物不可能在同一方面即是这样又不是这样 2.基本原理:不证自明,不可证明

3.对原因的探索,要究其根本原因 4.区分原因:动力因,目的因,质料因,形式因。有些事物没有质料因,如数学观念 5.动力因包括主要原因和工具原因 6.定义术语:为避免逻辑论述中语义不清。两步:1.将要定义的术语放入最相近的类别中2.确定其与同类中其他事物不同的特性。亚里士多德对人的定义:理性的动物 7.最有效的论证,其结论都是直言命题。直言命题不一定都对,如主观事实 8.普遍命题:1.陈述的是事实2.适用于真个类别。两种形式:全称命题和特称命题。单称命题 第三章逻辑学的语言 1.论证的基本要素:前提(支持性命题),结论(被证明命题)。前提必须为真,结论才真 2.从全称到特称,全称为真,特称必真。从特称到全称,需谨慎 3.断言,命题包含主项谓项,断言是将谓项附着于主项的观念联结过程 4.否定命题:全称性否定命题完全隔断观念之间的联结,特称性否定命题部分隔断 5.比较:相似特征的重要性比多少更重要 6.类比论证 7.正确论证:为了使论证正确有力,关注事实(内容真实性)和形式

逻辑学复习资料

逻辑学题型 一、填空题(约10分) 二、名词解释(或定义题)(约10分) 三、简答题(约10分) 四、分析题(约50分) (要根据题目要求从概念、推理、基本规律等角度对某句话或某段话进行分析。) 五、证明题(约10分) 六、推理运用题(约10分) 逻辑学复习提纲 第一章绪论 (见自测题) 第二章概念 1、明确概念的定义 2、明确概念和语词的关系 3、熟练掌握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4、区分集合概念和非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 5、会识别概念之间的关系,能用欧拉图解表示 6、熟练掌握实质定义的方法和定义的规则 7、会分析概念表述方面出现错误 (1)属种关系概念并列使用 (2)交叉关系概念并列使用 (3)定义错误 (4)划分错误 (5)误用集合概念(仅内招生掌握) 第三章简单判断及其推理 1、了解判断的定义及其逻辑特征 2、掌握推理的定义和分类 3、熟练掌握直言判断的对当关系 4、熟练掌握直言判断项的周延性(仅内招生掌握) 5、掌握换质法的公式(4个) 6、熟练掌握换位法的规则和公式(3个) 第四章复合判断及其推理 1、掌握以下几个概念 (1)联言判断和联言推理 (2)选言判断和选言推理 (3)假言判断和假言推理 (4)充分条件 (5)必要条件 (6)充要条件

2、熟练掌握6个真值表 3、熟练掌握相容选言推理、不相容选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3个公式) 4、熟练掌握充分条件假言推理、必要条件假言推理的公式和规则(4个公式) 5、掌握二难推理的特征和破斥方法(仅内招生掌握) 第五章语用逻辑初步 1、能指出一个话语的预设和话涵 2、能给出一个问句的回避和回绝 3、掌握预设的种类(仅内招生掌握) 4、熟练掌握Grice的会话合作原则 5、熟练掌握话涵的产生机制 6、掌握话涵的运用 第六章基本规律 1、熟练掌握同一律、矛盾律和排中律的基本内容 2、会识别和分析违反三条规律的逻辑错误 第七章论证 1、掌握论证(论辩)的规则 2、熟练掌握反证法和归谬法 反证法: 通过确定与论题相矛盾的命题的虚假来确定原论题的真实性。 证明:p 思路:假定p不成立,即?p ?p q ( q为明显的错误) ?q ??p( 即p) 根据排中律,? p为假,则p不能为假,即p为真 归谬法: 通过确定被反驳论题的荒谬性来反驳对方。 反驳:p(即证明p为假) 思路:假定p为真 p q (q为荒谬结果,或是假判断,或自相矛盾) ?q ?p ?p为真,根据矛盾律,所以p为假 逻辑学自测题 第一章绪论 一、填空题 1思维可以分为抽象思维、形象思维、灵感思维三种形式。 2逻辑科学早在两千年前,就在世界三个不同的地方发源了,这三个地方是:古代中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