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

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
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

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

浅析跨媒介传播的新时代意义与背后的深思

[关键词]跨媒介传播;新时代;意义

一、跨媒介传播形式出现的社会背景

纵观人类大众传播史,大众传播主要经历了三个时代:第一个是纸质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报纸、书籍,杂志等形式;第二个是电子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广播、电影、电话、电报,电视等形式,第三个是数字传播时代,其媒介载体为高清晰度电视,电脑、VCD、DVD、互联网等。从技术层面上来说,这三个时代的划分是科学进步的三次飞跃,而从受众需求的层面来说,三个时代反映了人们的生存态势对媒介与信息需求的不同程度。在数字信息时代,人们对信息的需求表现出前所未有的强烈,当单一形式的传播媒介不能满足受众的需求时,或者单个媒体不能承担高质量、广幅度、大范围的传播任务时,跨媒介传播便应运而生了。

(一)受众需求是跨媒介传播产生的社会基础

在当今互联网和数字多媒体技术高度发达的社会,传统媒介的影响力受到新媒介的冲击,某些纸媒的销量缩小,因此有不少人因报纸发行量的下滑提出纸媒灭忘论,认为传统媒介会被新媒介取代。然而正是这部分传统媒介的存在也在一定程度上满足了部分不能接受新媒介传播途径的受众需求,因此它是阅读器和电脑所难以取代的。新生的媒介形态也是因为利用科技优势满足了受众在快节奏生活中方便获取信息等方面的需求从而冲击了原有的传统媒介形态,造成了当今社会混合媒介的现状。

(二)新媒介的发展轨迹

从传播媒介演化的视角看,以报纸、书刊、广电为标志的传播媒介形式代表着近现代传播的稳定形态,其特征是线性化和单向性传递、结构化与系统化语言表达等。虽然在长达百余年的演化过程中也有非常多的创新与变迁,但媒介表达的基础模式并没有太多变化。当代新媒介时代的诞生始于互联网的诞生及社会化运用,这是一种结构

性质的传播媒介形态变迁,虽然这一变迁才刚刚发生,但却实质性的开启了媒介表达的新时代,我们能够看到的是:交互式与多向性传播、碎片化与自由组接式语言表达成为新媒介时代初期的核心特征,并正以极强的力度改变传统媒介的工作习惯和表达工具体系。

二、跨媒介形式存在的新时代意义

跨媒介传播预示着传媒领域可能走向“大同世界”,媒介传播作为精神生产的一部分,它实际上是社会经济状况与人类社会生存环境的一种反映。

(一)传媒一体化与合作化趋势的形成

传媒一体化与合作化正成为历史的主流,跨媒体传播只是这种一体化与合作化的外表表象。跨媒介传播有其很大的优越性,大致说起来,跨媒介传播应该说有六个方面的优点:1.可以较大限度地扩大受众面。2.可以大幅度地降低传播成本。3.可以提高信息传播效率。4.可以综合利用媒介资源。5.可以充分满足受众需求。6.可以提高媒体的抗风险能力。因为鼓励和支持不同媒体之间进行合作、交流与互动,会有助于打破原来的媒介均势和资源分布状况。推动媒介竞争从无序走向有序。表面上看起来,跨媒介传播有点“天下大乱”的味道,但大乱之后必然会得到大治大融。

(二)跨媒介传播的最终走向

跨媒体传播的真正涵义在于,不同媒体之间的交叉与融合,合作与共生将越来越普遍,媒介之间的界限将越来越模糊,最终出现的结果可能是,这个世界上不再有什么单纯的报纸、广播、电视和网络,而只有一个:大众传播媒介。综观人类文明史的进程,跨文化传播从来都不是对称的、对等的。伴随着中国的崛起,中华民族的复兴必然归结在文化的复兴。中国本土文化的输出将大于外来文化的输入。在这样的时空节点上,传媒的使命、传播的功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运用先进的传媒技术,打造富有文化内涵与柔和力的媒体形象。

跨媒介传播包含两层涵义:一是指相同信息在不同媒体领域之间的交叉传播与整合。二是指媒体之间的合作、共生、互动和协调。跨媒介传播是现代传媒领域发展的必然趋势,是信息技术、计算机技术等重要科学技术在媒介域广泛应用的结果。跨媒介传播,有利于在符

合传媒体自身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基础上,拓展传媒新的领域和新的空间,使各种媒介领域进行自由整合、配合补位。当单一类型的媒介无法满足人们的信息需求时,跨媒介传播就成为了传播的必然趋势。正如我们的所谈到的《红岩》、《东方红》以及一系列红色经典作品的传播,传播手段都是经历了最早的口头传播,到后来的文字、电视、舞台以及全新的网络传播。

三、媒体产业和传播方式的发展模式及未来

传媒业必须适应市场的经济环境,走产业化道路,才能实现自身的发展。而产业化发展的必由之路则是集团化,我国媒体的集团化发展,根本目的是为了增强我国大众传媒事业的竞争能力,占领传播市场,取得更好地传播效果,引导社会舆论的健康发展,取得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的双赢。

(一)媒体的产业化

媒体产业化是媒体发展的必然方向,媒体集团化是媒体产业化的必由之路,而跨媒介传播则是媒体集团化过程中必须得到关注的大趋势,媒介市场的进步与完善,需要呈现一个媒介多元化、市场化、集团化的进程,媒介资源得到合理配置,传播渠道有效拓宽。跨媒介传播的运用,能将这些细分市场之间的壁垒和隔阂打破,将媒介传播的触角从单一的媒介传播转变为包括融合报纸、杂志、广播、电视、网络和其他媒介的“大媒介”传播,增加媒介之间的资源和能力的交流与互动,实现媒介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配置。

(二)媒体的集团化

真正意义上的媒介集团是有资产而非以某一媒体本身为关注核

心的,我们没有理由关心一个媒体到底利用什么媒介,而应该关心它是否能够将各种媒介合理利用达到优质的传播效果,争取最大可能的订阅用户,从而实现效益,由硬性的行政命令进行组合的“跨媒介”,结果忽略了资产、人力资源、传播市场等诸多经营因素的协调,往往不能达到跨媒介传播的根本目的,反而有南辕北辙的结果。因此,我们需要从管理机制和观念两个方面进行比较彻底的转变。一方面,如大禹治水,堵不如疏。另一方面,必须得视经济规律,尊重媒体的经济角色,无论是社会、政府还是媒介自身,都应该意识到,无论愿不

愿意,媒体的出路在于自身而非继续依赖政府。(编辑/李舶)------------最新【精品】范文

解读媒体公关应遵循的个规则

解读媒体公关应遵循的15个操作规则 无论是企业品牌,还是产品品牌,或者服务品牌,都要得到各种社会力量的认可。在影响品牌形成的社会力量(包括政府、行业协会、专家、媒体、客户、竞争者等)中,媒体是极其关键、活跃的因素。“成也媒体,败也媒体”,媒体既可载“舟”(指企业),亦能覆“舟”。民营企业家史玉柱在总结民营企业的十三种“死法”时,其中有两点原因与媒体有关:“媒体的围剿”和“媒体对产品的不客观报道”。 尽管那些被媒体棒喝或围剿“致死”或“导残”的企业大都本身已危机重重,如南京冠生园,但媒体确实是做了企业间接的“刽子手”,或者“病企”死亡的加速器。基于此,很多企业对媒体又爱又怕,结果导致媒体公关工作是在“犹抱琵琶半遮面”状态下展开的,缺乏前瞻性、计划性、系统性与开放性,这为树立企业形象、营造品牌、传播产品信息等造成“梗阻”,已成为企业发展的一大桎梏。 现代社会是以知识化、信息化、网络化为特征,企业要想获得成功就必须具备一定的公共关系能力,包括媒体公关、政府公关、活动公关、危机公关等方面。通过公关活动,积极宣传企业、化解企业的各类矛盾、争取社会舆论、建立企业的良好信誉和形象等等。而在这方面,媒体公关更是发挥着举足轻重的作用。 为此,企业如何与新闻媒体“打交道”,如何争取新闻媒体的理解和支持是一个值得深思的关键性问题,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从行业的角度来看,国内IT、汽车、家电、手机等行业在媒体公关方面相对处于强势,也涌现出了微

软、英特尔、海尔、联想等优秀媒体公关企业,而其他行业也正在快速跟进,相信在未来3—5年内中国媒体公关事业会有一个突飞猛进的发展;若从企业类型来看,跨国公司、国内公众型企业(上市公司)、各行业领域内的领导企业等是媒体公关的强势企业,这些公司一般都设有专门面向媒体开展公关工作的部门(如新闻中心、公关传播部等)。尽管不同企业媒体公关的职能部门称谓不尽相同,但企业的媒体公关职能都基本具备。 当然,也有一些企业以更为高远的眼光,当然主要是跨国公司,把媒体公关业务外包,聘请专业的公关咨询公司,具体负责企业媒体公关。可见,典型行业、优秀企业媒体公关的快速发展,必然会带动我国企业媒体公关事业的普遍发展。 媒体公关的至高境界 企业与媒体“打交道”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媒体公关作为一项柔性科学,缺乏稳定性,这给企业长期打赢公关战带来了挑战。同时,从微观的角度来看,媒体公关不仅仅是企业和媒体之间的双赢合作,还有难免牵扯其中的个人利益关系,这大大增加了媒体公关工作的不可确定性。 面对媒体,企业有很多难言之隐,以及难于为媒体理解或接受之处,诸如身兼记者、广告业务员等数职于一身的记者以采访的名义拉广告、赞助;要求采访企业的核心人物,而企业的核心人物又往往日理万机、琐事缠身,无暇接待;媒体记者喜欢闻风而动,急于了解企业经营战略、策略,而这些正在酝酿中或刚刚“出炉”的信息可能又牵扯到企业商业秘密;企业发布广告时,绕过媒体广告部门而与媒介代理公司合作,导致媒体广告部门业务人员的不满??这些都可能导致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龙源期刊网 https://www.360docs.net/doc/e613400726.html, 自媒体的概念与新特点 作者:耿凯丽 来源:《新媒体研究》2017年第14期 摘要自媒体自2002年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提出以来,迄今已有15年,随着社会经济与技术的进步发展,自媒体也经历着一系列的发展与蝶变,传播主体、传播方式、传播内容等,多方面出现了新的特点与形态。虽然国内传播学界对自媒体的讨论一直颇多,但由于各种原因一直没有对自媒体进行明确的定义,笔者对自媒体的概念尝试界定,并对自媒体发展的新特点进行整理。 关键词自媒体;新媒体;网络红人 中图分类号 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6-0360(2017)14-0005-02 自媒体译自英文“we media”,最初由美国学者丹·吉尔默于2002年首次提出,后来他在2003年撰写的《News for the Next Generation:Here Comes “We Media”》一文中指出由于网络讨论区、博客等互联网新生事物的出现与推广,许多熟悉互联网操作的受众,已经自然地参与到了新闻的生产与传播中,成为整个新闻传播流程中重要且有影响力的一环,并提出自媒体将是未来的主流媒体。2005年左右,我国学者在分析博客发展时引入了自媒体概念,意为进入 门槛低,可以自由选择。学术界对自媒体的讨论颇多,对概念也进行诸多探讨,但是迄今为止尚未形成正式权威的概念。 1 自媒体概念应随着自媒体发展而演变 自媒体的概念在西方学术界有确切的定义,2003年7月,美国新闻学会对“We Media(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之后西方学界也一直在沿用这一 定义。 中国传播学界至今还没有对自媒体下一个正式严谨的定义,但学者们对自媒体概念的讨论一直在进行。比如2008年张彬在《对“自媒体”的概念界定及思考》给自媒体下了一个定义:自媒体是利用以博客为代表的网络新技术进行自主信息发布的那些个体传播主体。但是这一定义在今天看来已经有些过时,一方面,张彬下的定义中,枚举的几个传播载体如博客、可摄像手机、Wike、SMS等在今天的自媒体浪潮中身影渐消,另外的载体如微信公众号、企鹅号、今日头条个人号、个人直播平台等载体相继兴起并流行,新的现象、新的流程造就了自媒体新趋势、新特点,相应的,自媒体的概念和特点也将发生巨大的改变。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_高武

2013年5月第15卷第3期宁夏党校学报 Journal of Ningxia Communist Party Institute May.2013Vol.15No.3 【探索与争鸣】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高 武 (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宁夏银川750021) 摘要: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突出特点与规律。科学把握这些特点与规律,对于切实解决不适应新媒体环境下传播工作要求的现实问题, 进一步做好媒体传播工作,进而实现集聚人心,团结奋进,建设富强国家、和谐社会的作用和职能,具有重要理论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新媒体;新媒体传播特点;新媒体传播规律中图分类号:D630.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8-2921(2013)03-0087-03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 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 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 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 体、 电子杂志、IPTV 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 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 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 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7 8

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

论自媒体时代下网络传播呈现出的新特点摘要:随着自媒体时代的兴起,网络传播逐渐呈现出新的特点,传播效率更高,传播信息量更大,网络环境复杂化。传播趋于大众化平民化,网络运营商 也视其为新的商机。同时自媒体也增加了政府对舆论的控制难度,扩大了公民 的言论自由。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速度信息容量网络运营商舆论控制 自上世纪90年代电脑开始在广泛普及以来,网络传播逐渐走入人们的生活。凭借其强大的信息容量和更新速度,多媒体的广泛应用以及优越的交互性,网络传播已经成了时代的宠儿,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在 这样的背景下,人们也逐渐走入了自媒体时代。何为自媒体?自媒体是普通大 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 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 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博客就是是其一种方式。尤其而当手机网络出现以后,个人信息发布终端从电脑转移到手机上,信息发 布更为迅速便捷,事件发生与信息公布之间的时间间隔非常小。一些专家学者 认为,网络传播已进入一个新的时代,其具体呈现出以下特点。 首先是信息更新速度更为频繁,时效性更强,信息获取渠道大为拓展,信 息量更为巨大。在自媒体时代,由于每个人都是一个信息发布者,他们本身就 成为了一名“记者”,观察记录和发布生活中的所见所闻,大大拓宽了网络上 新闻信息的来源渠道和增大了信息量。同时在时效性方面,由于没有了空间和 时间的限制,任何时间、任何地点,他们都可以经营自己的“媒体”,信息能 够迅速地传播,时效性大大的增强。作品从制作到发表,其迅速、高效,是传 统的电视、报纸媒介所无法企及的。自媒体能够迅速地将信息传播到受众中, 受众也可以迅速地对信息传播的效果进行反馈。自媒体与受众的距离是为零的。李亚鹏于2006年8月12日10:08在其博客上发表承认李嫣兔唇的博文《感谢》,发表仅六小时后,就有近1600条回复,浏览量达到近112000。其交 互性的强大是任何传统媒介望尘莫及的。 二是自媒体时代的到来进一步复杂了网络环境。由于相关法律的不完善和 不规范,缺乏相关管理和制裁措施。使得网络成为谣言和不良信息的培养基。 人们可以自主成立“媒体”,当媒介的主人,发布的信息也完全是按照自己的 意愿随心所欲地编辑。这些信息有的是对生活琐事的流水帐式的记录,有的是 对人生境遇的深刻感悟的集锦,有的是对时事政治的观察评论,有的是对专业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新媒体传播规律及其运用 在新的历史时期,认识新媒体的特点,把握新媒体的传播规律,是面对网络时代新挑战,开创舆论引导新途径、新方法,提高执政能力与水平,促进经济社会科学发展、和谐发展的必要前提。 一、新媒体传播的特点 从广义上来说,新媒体主要包括网络、手机、博客、播客、车载移动电视、户外楼宇电视、分众媒体、电子杂志、IPTV等等。新媒体是相对于传统的书刊、报纸、广播、电视等传播媒体而言的,在互联网条件下,通过运用信息网络技术而产生并不断发展着的诸如互联网媒体、手机媒体等现代化新型传播媒体,有人亦将此称之为“第四媒体”和“第五媒体”。相对于传统媒体,新媒体传播具有以下突出特点:信息来源的开放性,舆情载体的多样性,传播主体的互动性,民意表达的真实性,舆情危机形成的突发性,意见观点的偏颇性。 二、新媒体传播的规律 新媒体同所有社会现象一样,在其纷繁多样的表象之后是有规律可循的。目前,人们对于网络舆情规律的认识,大体可以归纳出以下几点。 其一,传播力决定影响力规律。网络等新媒体正日益成为传播新闻信息、影响社会舆论的重要工具和渠道。作为信息交流与知识共享的平台,互联网无疑为社情民意的传达和反馈提供了更为有效的渠道,但同时不良的网络舆情极易激 发网民的非理性情绪,为网络群体性事件的形成和走向现实推波助澜。现实社会上的许多热点事件会最先在网络上进行炒作,而且会对事件的发展起到强大的推动作用。 其二,舆情来源的“自媒体”规律。近年来,互联网不仅日益成为我国新闻舆论的独立源头,而且在某种程度上引领着社会舆论的基本走向。例如微博的井喷式发展却又一次显示了自媒体的力量,不仅刷新了网络传播的格局,而且也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当今中国媒体的整体生态。这种局面的出现,原因多种多样,主要还是在于网络媒体的迅速发展,社会转型的不断深化,以及两者之间的相互激荡。在改革进入“深水区”的当今中国,网络媒体已成为社会各界的重要信息交流平台、民意表达渠道、社会互动场所。 其三,传播主体的平等性规律。新媒体的传播主体可以通过无线、有线,计算机、手机等一切可以连入互联网的设备传播信息、表达意愿。不论通过何种网络设备,用户都可以平等的享有网络使用权限。 其四,传播方式的“六度分隔”规律。六度分隔理论指的是:假如每个人跟自己认识的人之间是一步的距离,跟自己不认识而身边有人认识的人之间是两步的距离,那么地球上任何两个陌生人之间的距离最多也就六步之遥。原本根本不可 收稿日期:2013-03-08 作者简介:高武(1966-),男,江苏铜山人,宁夏广电总台经济频道副总监,主要从事新闻采编和媒体管理研究。 88

新时代的重要内涵

新时代xx的重要内涵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xx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xx,是有七情六欲的xx。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xx大诗人xx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xx的事业吧,因为xx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xx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xx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xx。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

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xx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 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xx底下最xx的职业的原因。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xx 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xx的。这种乐趣和xx是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有批注)

自媒体的传播学解读 《新闻与传播研究》(京)2011年5期第4~11页 【作者简介】代玉梅,西南大学新闻传媒学院讲师,博士生 “自媒体”(We Media)的定义由美国的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两位学者提出, 认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 ①随着信息技术的发展与信息化程度的提高,BBS(Bulletin Board System电子布告栏系统),Podcasting(播客),Blog(博客)和micro blog/weibo(微博), SNS(social networking services社会性网络服务),groupmessage(手机群发)等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的“自媒体”平台大量涌现,私人化、平民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们通过这些平台随时随地用文字、声音或图像在互联网上传播信息,信息被自由的传播者随意的传播,影响力迅速攀升。 一、自媒体的本质:信息共享的即时交互平台 (一)自媒体的定位:区别于他媒体与平台媒体 从自媒体的概念可以发现,除了“普通大众提供与分享本身的事实、新闻的途径”之外,按照参与、使用主体的不同以及所代表的观点立场的不同,还存在着或为政府与他人言论的他媒体、或中立的论坛性质的平台媒体。这三类当前主要的媒体类型中,自媒体有着与其它媒体相区别的显著特征。 自媒体言论自由、审查阙如。以博客传播为例,以个人为主体,以相对清晰的身份定义面向他人、依托独立的个人主页空间展开交往互动并借助和引用通告(Trackback)等技术特质建立文本关联和社区人际关系,或自主采集新闻、自拍DV等可以成为“草根记者”,或记录心情、叙写游记等实现某一圈交流,或转帖、被转帖等实现群体互动。这种传播方式同时具备大众传播、人际传播和群体传播的性质,通过参与公共信息的生产和流通过程,重构媒介空间的信息格局和消解权威机构的信息控制势力。 二、他媒体(官媒体)或为政府代言,有义务接受审查。他媒体是相对于自媒体而提出的,在这里将他划分为不是“We Media”,也不发挥平台媒体作用的官方媒体。如大量的政府官方媒体、企业官方媒体、行业协会官方媒体等,是站在官方立场对所报道的信息进行选择过滤、把关引导的大众传播。此外,平台媒体则言论中立,其维护者发挥监管作用。平台媒体只是提供信息交流、事务处理的环境场所,大家可进行工作、生活等各种话题的提问与解答、学习与交流、分享与信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

试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大意义和基本内涵 作者:张丽红白妍 来源:《新西部下半月》2018年第06期 【摘要】该文论述了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重要意义,阐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基本内涵:是让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兴盛的新时代;是让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不断强盛的新时代;是让所有人民一起不断富裕的新时代。 【关键词】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意义;内涵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了新时代,这是党的十九大完成的一个主要政治判断,是一项关联到全局的政策考量,是改革开放以后我国社会进步发展的一个全新的历史时段,是我国社会重要矛盾运动的必然趋势,是我党引领全国各族人民创建美好未来的实际基础,拥有比较深的思想内涵,比较重的政治分量,具备战略性、全局性的意义,需要我们认真学习掌握。 一、正确认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重要意义 党的十九大报告中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象征着近代以后历经坎坷的中华民族取得了从富起来、站起来到强起来的巨大飞跃,取得了完成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程;象征着21世纪科学社会主义在中国焕发出强盛的生命活力,在世界上高高地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伟大旗帜,象征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持续发展,扩大了发展中国家向现代化前进的道路,给世界上有些既盼望加速发展又盼望维持自身独立性的民族与国家提供了崭新的选择,为解决人类困境奉献了中国方案与中国智慧。”党的十九大报告里使用“三个象征着”从科学社会主义、人类社会发展的多样性、中华民族三个角度,进一步诠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走进新时代的象征性意义。 1、中华民族从完成“强起来”的崭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中华民族的复兴与中国的崛起,将会是21世纪人类社会中最宏伟的历史事件之一。如今,我们亘古未有地靠近中华民族宏伟复兴的梦想,亘古未有地有能力有信心去完成这一梦想。世界上只有中华民族对历史的盛衰具有最深远的感受。[1]毛泽东曾说中华民族“具有在世界民族之林自立的能力”,呈现了中国共产党针对民族复兴这一“千年一叹”的深远思考。中华民族从五千年悠久历史文明中走过来,经历170多年艰难的探索过程,最终迎来了最靠近梦想的今天。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从具备主体性的崭新的历史起点出发

简析“抖音”火爆背后的传播规律

2018.7 News Dissemination 新闻传播 【作者简介】高宏飞,黑龙江广播电视台纪录片部编导。 “ 抖音”有毒,刷“抖音”的人就好像吸食大烟的人,姿势像、状态像、沉迷程度也像。然而作为一个传媒 人,我更想知道“抖音”火爆现象的原因,看似偶然的现象背后是不是也有着传媒的特质和规律呢? 一、我们先从内容角度来看抖音的内容到底好在哪里? (一)抓住了内容的本质,同时也是抓住了用户的本质。 内容的本质其实是人心。一个好的内容其实跟它本身精不精美没有必然联系,关键看它能不能唤起你内心深处的七情六欲和你浮于表面的五感六觉。[1]在这一点上抖音做的算是非常合格了。 PPT 式的劣质视频——它传递了有用的信息和价值。 微信聊天记录——似曾相识,或前后套路反差冲突带来的 戏剧性。抖音内容有魔性在于他抓住了内容的本质,满足了用户的好奇心、共鸣感、新鲜感和用户的七情六欲,五感六觉。 (二)巧妙的议程设置,抖音内容具有极高的继承性、发展性和连贯性。议程设置是大众传播的重要社会功能和效果之一。20世纪70年代,美国传播学者麦克姆斯和肖通过实证研究发现,在公众对社会公共事务中重要问题的认识和判断与传播媒介的报道活动之间,存在着一种高度对应的关系,即传播媒介作为“大事”加以报道的问题,同样也作为大事反映在公众的意识中。[2]上面这个可能太专业了,说的通俗易懂点,就是抖音的挑战和话题。抖音的挑战和话题就是典型的议程设置引导。抖音的运营一直在尝试强力引导暗示和诱发抖音用户的内容生产行为。 例如,抖友们经常会发现,上面刚刷到一个摘奔驰车标的恶搞视频,在不远的地方又刷到一个同一个车主发现车标被摘的视频。这个比较绝了,有没有觉得很神奇?很不可思议,很意外很惊喜?你要破案了——于是评论区大帮抖友帮助奔驰车主逮到了偷车标的人。这两个视频之间 就是高度对应的关系。 除此之外,围绕同一议程,抖音的视频内容不仅高度对应,还是可继承的,在发展的。最开始流行的“小哥哥,小哥哥,我能送你一个东西么”的梗,“小哥哥小哥哥,送你一个东西你要么。我,你要么?”到后面小哥哥系列的各种反转,“前面这个人是我老婆,我们都结婚了,她让我去撩她,孩子都有了,她让我去撩她”。到最后小哥哥系列被彻底玩坏,“小鸽鸽,小鸽鸽”前面的小鸽鸽已经是鸽子了。这个议程前后是发展变化的,且有继承性和连贯性,你可能一不小心就看了一部连续剧。 (三)抖音的内容强运营策略 抖音目前依然是中心化运营的思路,运营对内容的控制占据主导地位。运营就是背后一双无形的手,在控制着一个推荐池。推荐池不是看到点赞高的就往里面丢,也不是看到好看的就往里面塞,根据以往的经验,抖音运营的推荐池应该是有比例控制,策略调配的。从你进入抖音开始,你就进入了抖音的套,当然这个套路未必对所有人有效。 你会发现,刷一晚上的抖音,你可能经历了生活的起起落落开心不开心,平淡真实和高潮迭起。当然,肯定不是运营完全限定好的分发节奏,算法推荐也不太可能做到这么精细的分发。原理其实很简单,运营应该是通过控制运营池配合基于点赞和关注的弱个性化算法来达到四两拨千斤的效果。至于运营池怎么控制,可以有个内容主题类型的配比策略,就好像你要准备一道满汉全席,主菜多少,配菜多少,都是经过精密安排的。 (四)抖音的音乐很神奇 现在我们仅从内容角度来看,抖音的内容为什么这么好看。可以说,音乐起到的作用至少占50%! 1.脑干反射:音乐当中一种或多种声学上的基本特性被脑干捕获,脑干将此识别成一些值得注意的重要或紧急信息。[3] 2.生理节律与音乐节奏的“共鸣”:人体的一些生理 新媒新论 简析“抖音”火爆背后的传播规律 高宏飞 (黑龙江广播电视台哈尔滨150090) 【摘要】抖音是现在非常火爆的短视频网站,其火爆程度让人叹为观止,它可以轻松的捧红一首歌、可以拉动一个城市的旅游……在抖音上,几十万上百万点赞量的短视频随处可见。作为传统媒体人,我们需要探索抖音火爆是不是偶然现象,它背后有着怎样的传播规律呢? 【关键词】抖音;内容;社区;互动;圈文化 49

论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公众影响力

论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与公众影响力 【摘要】微博时代,是自媒体的时代。自媒体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特征,使传媒生态发生了巨大变化,公众因话语平台的构建而拥有了更多的话语权,从而在参与社会事务,间接监督政府等方面,显示出前所未有的影响力。本文讨论了自媒体的传播特征,以及自媒体时代公众影响力对我国社会将产生的改变。 【关键词】微博;自媒体;传播;公众 1.自媒体定义 “We Media(自媒体)”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传播途径,是私人化、平民化、普泛化、自主化的传播者,以现代化、电子化的手段,向不特定的大多数或者特定的单个人传递规范性及非规范性信息的新媒体的总称。 第一代自媒体平台是博客(Blog)。而真正自媒体时代的到来,是在微博兴起之后。 2009年,中国新浪受Twitter启发,开发了“新浪微博”。新浪微博可以嵌入多媒体,增加回复、转发等多个功能,140字的限制,使微博表现出特有碎片化、即时性特征。微博兴起之初,还只是作为一个新兴事物,被少数“潮人”介入。到2011年,微博已经成为大众交流的一个新工具,并表现出强大的影响力。无论是“7·23”温州动车特大事故,还是“让领导先走”的新疆失火事件;无论是微博炫富的“郭美美”,还是直播开房的“蠢局长”,都是由微博最早播报,从而迅速引起全国性的关注。微博的兴起彻底打破了传统媒体的“专业主义壁垒”,为普通公众提供了一个更为便捷的话语表达平台。这是一个“人人都能发声,人人都可能被关注的时代”。可以说,2011年,中国真正进入了微博时代,也即进入了自媒体时代。 2.自媒体的传播特征 与传统媒体比较,微博在传播主体、传播内容、传播形式、传播对象、传播速度、传播效果和传播范围等方面都表现出自己的不同特点。平民化与平等性、交互强与快速性、多元化与时实性,是它的主要特征。 2.1 平民化与平等性 自媒体之所以爆发出如此大的能量,对传统媒体产生如此大的威慑力,从根本上是取决于其传播主体的多样化和平民化。传统媒体有严格的等级类别,如中央媒体与地方媒体、商业媒体与公益媒体,时政类媒体与娱乐媒体等,这种等级在微博自媒体中不复存在。微博每条限数140字,用手机、电脑随时可以传播或

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新时代的内涵与意义 新时代本质内涵是什么? 1.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夺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的时代。(新时代的历史脉络;新时代的中国要举什么样的旗、走什么样的路的问题) 2.是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进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时代。(新时代的实践主题;新时代要完成什么样的历史任务、进行什么样的战略安排的问题) 3.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不断创造美好生活、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的时代。(新时代的人民性;新时代要坚持什么样的发展思想、达到什么样的发展目的的问题) 4.是全体中华儿女勠力同心、奋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新时代的民族性;新时代要以什么样的精神状态、实现什么样的宏伟目标的问题) 5.是我国日益走近世界舞台中央、不断为人类作出更大贡献的时代(新时代的世界性;新时代的中国处于什么样的国际地位、要对人类社会作出什么样的贡献的问题) 进入新时代的意义是什么?

1.意味着近代以来久经磨难的中华民族迎来了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伟大飞跃,迎来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 2.意味着科学社会主义在二十一世纪的中国焕发出强大生机活力,在世界上高高举起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 3.意味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理论、制度、文化不断发展,拓展了发展中国家走向现代化的途径,给世界上那些既希望加快发展又希望保持自身独立性的国家和民族提供了全新选择,为解决人类问题贡献了中国智慧和中国方案 这“三个意味着”,深刻阐明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的历史意义、政治意义、世界意义。 新时代社会矛盾的变化 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 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 从社会需求看。我们不久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人民美好生活需要日益广泛,呈现出多样化多层次多方面的特点。只讲“物质文化需要”,已经不能真实反映人民群众变化了的需求。 从社会生产看。我国社会生产力水平总体上显著提高,社会生产能力在很多方面进入世界前列。再讲“落后的社会生产”,也已经不符合实际了。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自媒体传播特点和优势分析 随着互联网技术和移动通信技术的迅猛发展,“自媒体”依托个人终端即时通信的蓬勃兴起,成为普通大众使用最广泛的传播平台,自媒体带来了“人人皆记者”、“人人皆媒体”的惊人态势。截至2014年6月,中国微博用户数达到2.75亿,这标志着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时代的到来。 一、自媒体的形成及作用分析 自媒体这一概念源于一位硅谷最著名的IT专栏作家丹?吉尔默(Dan Gillmor),他在2002年提出了一个非常具有震撼力的新概念:we media。他说,1.0是指传统媒体或旧媒体(old media),2.0就是人们通常所说的新媒体(new media)或者叫跨媒体,而3.0就是以博客为趋势的we media。在博客最初进驻中国的时候,国内对we media尚无明确的中文译名,有人翻译成个人媒体或自媒体。自媒体又称公民媒体,包括但不限于个人微博、个人日志、个人主页等,其中最有代表性的是美国的“Facebook”和“Twitter”,及中国的Qzone、新浪微博、腾讯微博和人人网、微信公众平台等。我们常用的新浪、腾讯微博,就是自媒体的一种表现形式,微博在我们日常生活中迅速普及,成为个人发布信息、获取信息、共享信息、平等对话的一种重要途径,正逐步替代广播报纸、

电视等传统平面媒体,在人类社会发展过程中发挥出越来越大的作用,互联网是自媒体产生的基础,大量网民利用、网络社区等方式,发布自己亲眼所见、亲耳所闻事件,通过网络的放大作用,达到制造社会舆论,影响社会经济生活的效果。自媒体时代的显著特征是自主交叉互播,当编发、转发、评论等行为成为人类日常生活密不可分的一部分时,这标志着自媒体时代的正式来临。 对电视、报纸等传统媒体而言,其运作无疑是一件复杂的事情,它需要花费大量的人力和财力去维系。同时,一个媒介的成立,需要经过有关部门的层层核实和检验,其测评严格,门槛极高,几乎是“不可能的任务”。然而“自媒体”却可以简单的跨越这些门槛。新浪博客、优酷播客等所有提供自媒体的网站上,用户只需要通过简单的注册申请,根据服务商提供的网络空间和可选的模板,就可以利用版面管理工具,在网络上发布文字、音乐、图片、视频等信息,创建属于自己的“媒体”。拥有自媒体,不需要投入任何成本,也不要求有任何的专业技术知识。其进入门槛低,操作运作简单,自媒体受到平民大众的普遍欢迎,发展迅速令世人震惊。据统计,全国5亿网民中有3亿人使用微博,每天帖子更新数量达2亿多条。自媒体发挥出“人人都有麦克风,人人都是记者,人人都是新闻传播者”的作用,凭借其交互性、自主性的传播特征,使得新闻自由度大幅度提高,传媒生态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浅谈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 作者XXX 【摘要】“自媒体”是网络信息技术发展的产物,是当下最具影响力的一种新媒体,在网络传播地位日益凸显的今天,研究自媒体传播的优缺点对加强企业文化传播工作的认知具有多层面意义。通过对自媒体的定义、发展现状展开研究,分析自媒体传播存在的优点和缺点,最后给出促进企业自媒体传播健康发展的相应建议。 【关键词】自媒体传播微博、微信优缺点 在社会主义新闻体系中,新闻宣传工作被比喻为党和人民的口舌,这个比喻不但是新闻宣传工作的真实写照,也是传统媒体时代的一个真实写照。在过去,新闻传播仅由媒体人来担任,不管是国家政务信息,还是黎民百姓的生活情况、社会上发生的重大事件等,都是由电视、报刊、电台等权威媒体进行采制和传播,新闻宣传工作就好比是党和人民的口舌,代表党和人民发表心声言论。进入21世纪之后,在网络技术的推进下,自媒体时代的到来彻底颠覆了这个局面,在自媒体上,人人都可以是新闻传播者,人人都可以发布信息、传播信息,如此巨大的改变对新闻传播带来了的是利还是弊,值得每一位企业文化传播者应深入探讨的。 一、自媒体定义及发展现状 (一)自媒体定义 自媒体又称为公民的媒体,是互联网时代的新生事物,属于网络新媒体的一种类型,其具体含义指的是任何一个人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以访问网络的方式,通过网络平台发布自身的新闻或者分享个人的真实看法、生活片段的即时传播方式。“自媒体”一词最早出现于美国,2003年美国新闻学会媒体中心出版了《自媒体研究报告》,该报告的作者谢因波曼与克里斯威理斯将“自媒体”定义为“We Media,是普通大众经由数字科技强化、与全球知识体系相连之后,一种开始理解普通大众如何提供与分享他们本身的事实、他们本身的新闻的途径。”简单来说,自媒体就是公民通过网络终端,在网络平台上发布自己的所见所闻,我们最常见的自媒体有论坛、博客、QQ空间、微博、微信等。 (二)我国自媒体发展现状

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邵培仁:《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新闻界》2001年第5期;《新闻与传播》(人大复印资料)2002年第1期。 论传播生态规律与媒介生存策略 邵培仁 内容提要用生态学原理与方法来研究当代传播现象和传播问题,被西方传播学者认为是所有社会科学研究方法中的最行之有效的一种方法,其科学性和合理性甚至超过辩证唯物主义方法。本文认为,用生态学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和在大众传播和媒介经营中存在着食物链、生物钟规律,有其在生存与发展中的特殊限制因素和最佳平衡条件。了解和掌握这些规律,有助于极大提高大众媒介的社会效能和经济效益。 关键词生态规律,传播研究,媒介生存,战略与策略 通常,当代大众传播学关注的是微观的传播过程及其各传播要素之间的工作关系,而不太注重大众传播中微观、中观、宏观系统之间和它们各个组成部分之间的生态关系,更没有积极探索它们之间相互作用的生态规律,从而导致了一系列传播生态问题:信息爆炸、信息侵略、知识匮乏、精神污染、思想危机、信息疾病等。 本文试图运用传播学和生态学的基本原理和知识,对传播过程中个人、群体、媒介和其它社会系统之间的矛盾、冲突、协同的诸种生态关系进行了探讨和分析,梳理和总结出了五种具有较强解释功能的生态规律,并由此提出了一系列媒介生存策略。 一、传播生态位规律 优胜劣汰,适者生存。用生态学中生态位规律的观点看,任何一种媒体都必然有其特殊的时间与空间上的生态位(Niche),亦即有其特殊的生存与发展的土壤和条件,以及它在这一状态下的特有行为和作用,很少有两种媒介能长期占有同一生态位。同属时间生态位的广播和电视,广播占据的是时间中的以传播声音为主的频率空间生态位;电视占据的是时间中的以传播声画为主的频道空间生态位。同属空间生态位的报纸、杂志与书籍,报纸占据的是空间中的生产周期短(通常只有一天)的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篇文本的字数一般较短;书籍占据的是空间中的生产周期长(通常要一年)的媒介资源生态位,其单篇文本的字数一

媒体传播计划的制定与实施

媒体传播计划制定与实施 公共关系是一项具前瞻性的、谋略性的长期传播沟通活动,它通过具体的传播沟通计划和活动来体现。在媒体宣传方面,主要通过制定和实施媒体传播计划来实现,这些计划包括战略传播计划(长期)、年度媒体传播计划(中期)和月度媒体传播计划(短期),以及项目媒体传播计划(见图例)等。不管是长期、中期还是短期或者项目媒体传播计划,都必须充分理解客户整体公共关系战略及其目标。就具体媒体传播计划来说,应该包括如下工作内容:·明确具体传播目标、目标受众人群; ·拟采用的传播策略; ·选择合适的媒体或版面; ·确定具体表现形式(新闻、技术文章、深度报道、人物专访等); ·提炼传播主题、新闻标题; ·安排适当人选(客户负责人、业内资深人士、政府官员或知名人士等)接受采访。 图例:柯达EasyShare新产品推广媒体传播计划 确定媒体传播策略 紧紧围绕客户的具体传播目标,分析其目标受众人群的组成以及这些人群的生活习惯,发掘他们接触信息的主要渠道。 如根据上述案例,我们知道,其主要受众人群应该是那些接受信息比较快、追求生活品质的都市人群,具有阅读都市类生活媒体习惯和良好的知识水平,他们受主要都市生活类媒体、技术消费类媒体以及财经商业类媒体的影响,因此,媒体传播的主要策略是对这些主要媒体的记者施加影响,引发这些媒体记者的关注,让他们充分感受柯达EasyShare系统对未来影像生活的影响。 传播策略:为媒体提供各种大量的亲身体验和报道EasyShare系统的机会;让有影响力的媒体了解柯达在数码相机方面的全球战略及

产品。 关键信息:柯达EasyShare系统是获得高质量照片最方便的途径;数码便捷,图片美丽(Digital Made Simple. Prints Made Beautiful)。 进行媒体研究与选择 在这个媒体过剩的时代,无论是新闻报道还是广告宣传,对于媒体的选择和组合使用都变得十分重要。正确的媒体选择、组合来源于深入地分析研究。除了我们上面谈到的之外,公关顾问还要深入到媒体权威性、影响力、内部结构、记者分配、报道特色、近期宣传重点、对媒体的评价、如何选择媒体、如何划分重点和次重点媒体、如何组合媒体等领域进行研究方面。这些都是有效进行媒体传播活动的基础和保证。 在确定主要目标受众特别是媒体受众以后,我们要对媒体进行研究,具体分析: ·哪些媒体或媒体版面覆盖目标受众人群?圈出主要媒体或版 面名单。 ·这些版面的具体定位:新闻报道、深度报道、技术文章、产品信息、人物报道等。 ·这些媒体的发行量、覆盖范围、刊发时间?具体数据。 ·这些媒体或栏目记者或编辑的联系方式?是否能够约请?等 等 在此过程中,我们应该注意有关媒体选择的一般原则: ·根据传播对象的特点和需求选择媒体。 ·根据所要传播的信息内容选择媒体。 ·根据费用情况选择媒体。 在完成上述调研分析后,应该根据列出一个媒体名单(包括所在地区、媒体名称、媒体定位、覆盖范围、发行量以及记者名单和联系方式等)。同时还应该了解一下这些媒体记者一般喜欢什么样的新闻发布形式,一般新闻投放、新闻发布会还是媒介关系现场活动形式等。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新时代师德的重要内涵 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对学生拥有一颗责任心,这是新时代师德的三个重要内涵。 一、对自己拥有一颗平凡心 教师首先是人,是有思想、有感情、有个性的平凡人,是有七情六欲的平凡人。 从教师个人角度来说,拥有一颗平凡心,意味着,一是要安于平凡。教师的劳动是平凡的,但其中却又孕育着伟大。印度大诗人泰戈尔说过:“花的事业是甜蜜的,果的事业是珍贵的,让我干叶的事业吧,因为叶总是谦逊地垂着她的绿阴的。”当教师,就要培养这种从平凡中见伟大的绿叶精神。二是淡泊名利。教师的工作性质是属于“以群体和他人为中心”的社会型工作,而不是谋利的经济型或谋官的权力型。陶行知曾经对教师职业特征做过这样的分析:“教育者应当知道教育是无名无礼且没有尊荣的事。教育者所得的机会,纯系服务的机会,贡献的机会,而无丝毫名利尊荣可言。”总之,在教师的岗位上,没有令人羡慕的地位和权力,没有显赫一时的声名和财富,也没有悠闲自在的舒适和安逸。因此!当教师就要努力排除追名逐利、拈轻怕重的市井心理的干扰,以平平常常的心态,高高兴兴的心情,去干实实在在的事情。 总之,教师是平凡的人,但平凡绝不意味着平庸和庸俗,教育工作需要伟大的品格和精神,人们对从事特殊职业的人,总是有特殊的要求。教师是从事教书育人工作的专业人员,对教师的精神和人品的要求显然要比从事其他职业的人要高得多。的确,教师是普通人。教师也要吃饭,也要住房,也要赡养老人和扶养子女;教师也有追求生活的权利,也有博取名誉、地位的权利,也有享受人生的权利。但教师与从事其他职业的人不同的是,他还需要有不畏清贫的品质、不急功近利的情操、不为名利诱惑的人格、甘做人梯的品质、把学生的成长视为自己成功的心态、钟爱孩子的激情、永不泯灭的童心、博大兼容的胸襟……这就是为什么说教师是太阳底下最神圣的职业的原因。 二、对工作拥有一颗事业心 教书育人工作既可以是一份职业,又可以是一种事业。职业是人们用以谋生的一项工作,是一种谋生的方式;事业则是一个人的精神的寄托,是他一生执着地为之献身的目标和追求目标的活动。职业使人安身之命(命运),而事业使人安心立命(使命)。职业使人能够生活,而事业能够使人生活得有意义。教师的事业心和敬业精神是师德的核心,敬业意味着乐业和创业。 第一,乐业精神。乐业意味着对自己所从事的职业有“喜”、“爱”的情感。“优秀者”、“能手”、“骨干”都不是“逼”出来的,而是因为他们对所干的工作有乐趣,或者能找到工作的乐趣而产生对工作的极大的热情干出来的。正如“没有爱情的婚姻是不道德的”一样,乐趣之于工作犹如爱情之于婚姻,一旦一个老师到了仅仅是靠毅力工作而感觉不到教育工作的乐趣的时候,那他真正意义上的教育生涯也就结束了。真正的教育是发自内心的、充满激情的,是享受着工作的乐趣和幸福感的。这种乐趣和幸福感是职业道德,是教师工作的内在动力,同时也是教师善待学生的根本支撑。 第二,创业精神。教师应该具有无私奉献的精神,但绝不能因此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长对立起来,实际上,学生成才与教师成才是双向的,相辅相成的。从某种意义上讲,教师成才是学生成才的基础和前提,正所谓名师出高徒,毁灭自己,不是照亮别人的必要条件,并且简单地毁灭自己也不足以照亮别人。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