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养老住宅 - 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养老住宅 - 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养老住宅 - 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

中国养老住宅

——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

目录

前言

中国养老住宅市场现状分析

1. 各方主体纷纷试水,房地产公司成为市场主导着

1.1房地产公司—开发建筑主力军

1.2养老服务机构—设施运营支撑者

1.3保险机构—长期资金优势者

1.4其他投资者—市场的有力补充者

2. 产品结构逐渐丰富,但尚未形成规模

3. 多种盈利模式并存、各有利弊

4. 产业各方突显优势、加强合作

中国养老住宅市场面临的挑战

1. 中国养老住宅市场有效需求还有待培育

2. 养老设施和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

3. 产业政策微观落实程度不尽如人意

4. 融资渠道制约养老住宅健康发展

海外养老模式探析及借鉴

1. 尊重不同文化的养老需求

2. 政府加强投入,完善基础设施和体系

3. 参与主体多样,多种模式并存

4. 金融工具创新促进行业发展

中国养老市场发展趋势展望

附录一:中国养老产业税收政策简介

附录二:境外人民币房地产投资信托(CNH-REIT)

前言

人口老龄化这一问题近几年逐渐浮出水面,成为日益受到关注的一大社会问题。在现代化因素的影响下,传统的“家庭养老”的功能越来越弱化,单纯的机构养老己经不能满足广大老年人多方面的养老需要。随着中国老龄化趋势加快,养老产业开始成为众多企业眼中的“朝阳产业”,而其中作为养老产业“载体”的养老住宅这一环节则成为了众多投资者关注的焦点。目前,中国养老住宅市场正处于加速发展态势,机遇与挑战并存。

报告中,德勤分析了中国养老住宅市场的现状与趋势。谁是养老住宅市场的参与者?不难想象房地产公司自然的成为了这个市场的主导者,其他的重要投资者还包括了养老服务机构、保险公司和基金公司等。在研究的过程中我们发现了不同类型的投资者/公司之间存在着许多合作空间,比如房地产公司与养老服务机构的管理营运合作,本地实业集团与外国投资资金的合资项目等。由于各个行业的投资者拥有自身的长处,合作能为项目带来质量、营运以及融资上的优势。

在迎接未来庞大需求的另一面,投资者要面对一些挑战──设施和服务供给与市场需求不匹配、相关政府政策落实程度和融资渠道的制约等,这些因素对于养老房地产项目的营运和投资回报有决定性的影响。以中国政府的政策为例,虽然近年来国家出台了一些对养老产业的扶持政策,以税务优惠和支持补贴等方法激励市场投资与发展这行业,但整体来说政策与法规还不完善,发展模式与监管也没有统一的标准及规范。

中国的养老产业还处于初级阶段,相比之下,海外的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市场已经成熟,并有着不同的模式,比如英国的养老模式以政府主导为主,而美国的就以市场开发的模式运行着。这是因为养老模式与国家的历史、经济发展和国民对于家庭的传统观念有着不可分割的关系。中国养老产业的发展模式可以借鉴海外市场发展的进程,并配合本地的文化传统和实际需求来发展,让体系日趋完善。

此外,中国的税制复杂,投资或营运养老地产和养老服务所牵涉的征税繁多,在本报告的后部分,我们特意编写了关于中国养老产业税收政策的附录,简单的介绍了养老产业的基准和政府的优惠政策。此外,我们也附上了关于境外人民币房地产投资信托(CNH – REIT)的附录,协助您了解这个投资工具在发展养老住宅市场的潜在机遇。

本报告的撰写过程中,得到了开发商、医疗服务机构的大力支持,特此致谢:保利地产、Orpea China 及为本研究提供智力贡献的人士。

吴苹

主管合伙人

德勤中国生命科学与医疗行业何锦荣

主管合伙人

德勤中国房地产行业

中国养老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03

2013年中国65岁以上人口占比为9.7%,约

1.32亿人;与此同时,老年抚养比从2007年的11.17%上升到2013年的13.32%。根据联合国人口署预测,中国的老年人口将以每年超过800万人的速度增加,到2050年,老年人口占比将达到30.8%,约为4.3亿人,80岁以上的老年人将超过1亿人(如图1所示)。相对于世界老龄化

2.5%的平均速度,中国老龄化的速度为

3.3%。巨大的老年抚养人群为养老设施和服务行业带来重大发展机遇。2013年公布的《国务院关于加快发展养老服务业的若干意见》指出,发展养老服务设施是发展中国养老服务业的主要任务之一,并要求:2020年末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达到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即比当前水平增加一倍。假设至2050年末,全国社会养老床位数维持2020年要求的每千名老年人35-40张不变(即每千名老年人需增加15-20张),以上述2050年末全国老年人口2.60亿计算,则至2050年中国新增社会养老床位的潜在需求约为390-520万张。

因此,来自不同行业的投资者在最近几年纷纷进入养老住宅市场。目前公开信息披露的八十多个养老设施项目分布在北京、上海、浙江、海南、山东、四川、广东等多地。而参与养老设施建设和运营的除了房地产商,还包括了保险公司和专业的养老服务机构等。从产品结构上来看,中国目前的养老设施和服务已经逐渐覆盖了不同年龄阶段老年人的多层次需求,但是盈利模式依然在探索阶段。图1:2007年-2050年中国老年人口数量及占比预测

0.00

5.00

10.00

15.00

20.00

25.00

30.00

35.00 0.00

0.50

1.00

1.50

2.00

2.50

3.00

3.50

4.00

4.50

5.00

老年人口数(亿人)%

数据来源:联合国人口署,中国统计局,Wind资讯,德勤分析

傅先生,某大型房地产集团执行总经理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人民生活质

量、健康程度和寿命得到很大提高。但与

此同时,现代化的家庭结构和生活节奏以

及更大范围、更方便的人员迁徙能力迫使

中国传统养老习惯发生改变。在未来的十

五年,受到独生子女政策影响的第一代父

母逐渐进入八十岁,需要更多专业的看护

和照料,因此,将成为养老住宅需求集中

爆发的时期。

中国养老住宅市场现状分析1

各方主体纷纷试水,房地产公司成为市场主导者养老住宅产业的发展潜力吸引了来自不同行业的投资者,这其中包括了房地产公司、保险机构、养老服务机构、实业集团以及其他财务投资者等,承担着不同或重叠的角色(如图2所示)。 整体来看,房地产公司是养老住宅开发建设和养老服务设施运营的主体;养老服务机构在养老住宅的建设上有涉猎,但是还是以提供服务为主;保险机构则把养老住宅建设、设施运营和保险、理财产品结合起来,同时给一些优质项目提供资金协助。同时,我们还观察到一些其他投资机构也以不同的形式来参与到养老住宅市场。

我们具体来分析各个参与主体的主要养老项目、参与方式以及各自的特点。

房地产公司 – 开发建设主力军

在众多参与者当中,房地产公司由于长期积累的地产开发经验,成为养老住宅建设开发的主力军。根据公开资料,当前有三十多家房地产公司已经涉入养老住宅的建设开发和运营,而表达进入市场意愿的更高达八十多家。具体来看(详见表1),万科有北京幸福汇、杭州良渚文化村等多个试点项目;保利地产有北京和熹会和上海西塘越等试点;远洋地产背靠大股东中国人寿,联手美国Emeritus ,打造“椿萱茂”养老品牌,在北京亦庄的老年公寓项目已经开始运营;同时,一家知名房地产开发商在杭州的老年公寓已经运营一段时间,并在积极打造乌镇雅达国际健康生态产业园项目等。基于巨大的市场潜力,很多房地产公司视养老住宅为未来的战略发展方向,作为业务转型和收入结构以及增长模式转变的一个契机。但是,养老住宅相对于传统住宅开发,对房地产企业提出更高的要求。首先,养老住宅需要地产企业加强在医疗、保健、娱乐等针对老年人需求的资源的整合能力;其次,由于养老住宅的资金投入巨大,而回收期相对较长,则需要地产企业提高获取长期合理成本资金的能力;同时,养老住宅的地产企业长期项目运营和管理的能力也提出了考验。

数据来源:德勤分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数据来源:德勤分析

图2:投资者积极进入养老住宅市场

表1

:目前中国主要房地产公司的养老住宅项目

中国养老住宅 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 2

保利地产 – “三位一体”打造养老产业

在众多进入养老产业的地产公司中,保利地产无疑是领头军之一。目前,保利地产已将在

北京、上海、广州、成都、三亚等多个城市规划及建设了7个养老住宅项目;其中北京西山

的和熹会已于2012年年底正式运营。

和熹会位于保利地产北京西山林语项目之内,前身为一座星级酒店配套设施,后投入三千

万元改造成为占地7000平米,建筑面积约2万平米的老年公寓。和熹会老年公寓拥有房间

200套,床位400个,西侧配建综合门诊部,并有999急救车驻点,二层设有康复理疗区。截

至2013年年底,和熹会入住老人110名,主要为高龄、半失能老年人。目前和熹会的收费模

式是在三档会费(五万、十万、二十万)的基础上对于公寓床位月费、餐费以及护理费给

予不同的优惠折扣。北京和熹会已经运营了一年多,由于前期投入资金量大,但相应的补

贴、优惠政策并未落到实处,同时在医保认定资格上未得到政府有利支持,因此入住率受

到限制,直接影响了项目的盈利能力。

保利地产的首个养老项目试点北京,出于几个方面的考虑。首先,不同于福利性养老机

构,和熹会老年公寓定位于中高端老年人群体,北京的高收入和高知识这类群体远高于其

他城市。其次,北京拥有全国最集中最丰富的医疗资源,从而保障目标客户最重要的医疗

保健需求。因此,北京和熹会承担了保利地产在养老产业商业模式实验的职责,而专门成

立的保利安平公司将成为保利提供养老服务的窗口机构,负责将“和熹会”作为保利在养

老地产的专业品牌向全国推广并提供运营管理的职能。

在养老住宅的盈利路径上,保利地产也有着自己的规划。在短期内,保利的养老住宅建设

和运营处于投入阶段,将通过适老住宅销售反哺适老产品研发建设以及适老配套改造;在

中期内,保利养老住宅将用3-5年的时间进入稳健运营阶段,实现营亏平衡;从长期来看,

保利将用8-10年的时间使其养老住宅和服务产品发展达到发达国家的盈利水平,并打通金

融通道、实现房地产投资信托资金("REIT")上市。

未来,保利地产将以全产业链形式进入养老产业,打造机构养老、社区养老和居家养老“

三位一体”的中国式养老模式。保利地产计划在十年内建设50个养老机构,每个机构大约

200-300个床位;同时,在每个新建50万平方米社区配备一万或者8000平方米的老年持有公

寓;并在2-3年内投入3-5亿元,对所有保利旧社区进行适老化改造,加强社区关怀,引进

相应服务。在此基础上,保利还在三亚、成都、丽江等风景秀美、气候宜人的城市,利用

现有项目资源,衔接相应客户群,试点老年旅游、分时度假形式的“候鸟式”养老地产项

目。

而2014年7月,保利地产将与中国老龄委在广州保利世界贸易中心共同举办“2014首届中国

国际老龄产业博览会”,并以此次博览会为推广平台,成立中国养老适老产业联盟,顺畅

养老产业链,保障养老适老产品的品质,促进养老产业的健康发展。

数据来源:公司网站、德勤采访和分析

3

养老服务机构 – 设施运营支撑者

养老住宅除了给老年人提供适合他们居住的场所,还需要提供保障老年人基本生活的照料和护理的基础上,更需要满足其追求高品质生活和生命质量的需求。因此,老年教育、文化、体育、娱乐、旅游、养生、健康管理、医疗保健、护理等一系列配套措施的建设、完善和运营都是养老住宅必不可少的元素;作为提供这些养老服务产品开发和运营管理的养老服务机构则更是整体养老住宅市场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

中国的养老服务业才刚刚起步,但是我们也观察到越来越多的机构加入到这个市场。从表2可以看出,目前中国的养老服务市场主要以老年公寓、服务中心、护理院等实体养老机构形式提供介护型和长期看护型的养老服务,并以专业居家生活照料和护理服务为辅。

很多国外的养老服务机构也开始进军国内市场,与国内公司成立养老服务公司或自行建立养老服务相关公司,期待在中国养老服务市场上大展拳脚。与地产商注重养老住宅建设的策略不同,目前在中国运营的养老机构,尤其是外资养老机构,主要通过在城市中心的住宅社区租赁改造养老设施,提供中高端的养老服务。表2

:中国民营和外资养老服务机构项目

数据来源:光大证券,德勤分析

中国养老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4

美国峰堡投资集团 – 联手本土资源打造城市中心养老社区

2012年8月,美国运营养老社区产业经验丰富的峰堡投资集团(Fortress Investment Group) 与

复星集团的合资公司——星堡老年服务有限公司成立,而星堡的首个旗舰社区——星堡中

环养老社区于2013年5月正式投入运营。峰堡集团此次联手的复星集团,是中国最大的民营

综合化企业,旗下拥有医疗服务、地产运营、旅游服务、养老保险、金融投资等多种业务

板块。

星堡中环养老社区位于上海市宝山区,总面积约18,000平方米,与其他养老地产项目或社

会养老院相比,该社区的收费模式是首创的月费全包制,除了住宿费用,还包括一日三

餐、公共事业费和维护费、客房清洁、24小时紧急医疗回应、社区内设医疗诊所等。老人

根据入住房型的不同,每月缴纳5,000元到3万元不等的费用。此外,老人在入住社区时,

将一次性支付一笔五万元的入住费,涵盖房间的装修、电器和家具以及对他们的健康评估

和制定护理计划。

星堡中环养老社区包括150间独立生活单元,为老人提供一室户到大两室户等各种户型。除

了居住单元以外,社区也为住户及其家人提供了各种公共活动空间,包括餐厅、咖啡厅、

适宜老人的健身房、棋牌室、书画艺术室、教室、图书馆、茶吧、电脑房和中西医结合的

诊所。同时,星堡中环养老社区还有供50个单独居住和双人居住的协助式护理床位,为需

要额外护理服务的住户提供诸如协助洗澡、用药、就餐、穿衣等定制化协助服务,包括失

忆护理、现场医疗、职业与语言治疗服务。星堡中环养老社区的场地和楼房并非自建而是

租用,未来星堡还会在上海乃至全国以租赁或自荐的投资方式,寻找建设更多养老社区的

机会。

数据来源:公司网站、德勤采访和分析

5

保险机构 – 长期资金优势者

保险机构积累的大量长期资金赋予了其独特的竞争优势。而养老社区投资规模巨大、投资周期长、中后期资金回流稳定、长期综合投资收益率较高和抗风险能力强等特点,能够满足寿险投资的需求。将寿险资金投资于养老产业,既可以为寿险资金开辟新的投资渠道,也可以解决养老产业的长期规划难以实现的问题,解决社区养老中的资金不足问题。

寿险基金的快速积累为寿险资金介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可能。近年来,中国保险机构积累了大量寿险资金,根据保监会统计数据,2013年

寿险保费收入达到10,741亿元。同时,法律

政策为寿险资金进入养老产业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持。2008年,国务院办公厅《关于当前金融促进经济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明确提出,“支持相关保险机构投资医疗机构和养老实体”。2009年10月1日开始实施的新《保险法》中明确规定,保险资金可投资不动产。这一规定为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参与养老社区的建设开辟了通道。除此之外,2011年颁布的《中国保险业发展“十二五”规划纲要》第十一项规定,“支持符合条件的保险机构投资养老保险服务产业”和第三十四项规定,“推动研究保险资金投资养老产业、参与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等税收支持政策。”

事实上,多家保险公司已开始有所动作。泰康人寿已购置小汤山温泉乡2,000亩“试验地”,投资40亿元兴建养老社区;合众人寿正在武汉建设“合众健康谷”,计划打造集养生、养老、旅游度假、康复疗养、医疗服务于一体的现代高端服务产业平台;新华人寿、太平人寿和平安集团都各有举措(详见表3)。

由于拥有长期资金的优势,保险公司更有能力建设和运营综合型持续照顾养老社区,并在

全国范围内打造统一品牌,实现连锁经营。同时,保险公司通过保险理财产品,可以对现有客户进行捆绑推广和销售,确保养老服务设施运营获得稳定资金的支持。

其他投资者 - 市场的有力补充者

除了地产公司、养老服务机构和保险机构,进入中国养老住宅市场的投资者还包括了实业集团、信托公司以及投资基金。从表4和表5可以看出,实业集团如新华锦集团、祈福集团和宝钢建筑本身都参与了养老设施的建设和运营;信托机构则组织了养老住宅项目的融资信托计划。表3:目前中国主要保险机构的养老住宅项目

表4

:其他企业集团的养老住宅项目

数据来源:德勤分析(根据公开信息整理)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德勤分析,另:此表所列项目非完全统计,仅提供范例作用。

中国养老住宅现状和发展趋势报告6

由于养老产业仍处于初级发展状态,使很多投资机构对其的投资积极性相对于其他行业较低,都在等待更为成熟的商业环境。但是根据ChinaVenture 数据统计,目前有一些专注于中国养老产业投资的私募股权基金已经开始募集

表5:近年来发行的养老住宅项目信托计划

表6

:部分专注于中国养老产业的私募股权投资基金

数据来源:公开资料,德勤分析,另:此表所列项目非完全统计,仅提供范例作用。

数据来源:ChinaVenture ,德勤分析

或完成募集资金,而随着老龄化加剧所带来的市场潜力逐渐释放,行业政策的明确以及业务模式的成熟,预计将有更多的资金提供者进入该市场。

7

中国房产未来发展趋势

中国未来几年的房地产发展趋势 六月二十六日《21世纪经济报道》第三版上发表了一篇文章——《樊钢:未来三十年中国仍将快速增长》。该文章提出了四个重要观点:其一,中国过去三十年的经济快速增长是真实的;其二,经济的快速增长有技术进步和生产率提高等背景因素的支持;其三,发达国家都曾经历过长时期的增长(例如英国持续了七十年,美国持续了六十年等);其四,由于尚未完成城市化和工业化,中国未来至少还存在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 如果说中国经济的未来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快速增长空间,我们就完全有理由认为——中国的房地产业未来也至少还有三十年的增长空间,以下的若干理由应当足以说明这个推论。 1.经济成长:中国经济已经持续多年呈两位数增长,经济的持续增长必然带来城市发展、住房扩大、投资增加和流动性过剩。中国百姓的平均收入几乎每4年就会提升一倍,人们购房和投资的能力也随之增加,而对改变住房的量与质最为迫切的中产阶级的家庭数量更呈“崛起”之势; 2.支柱产业:以其对经济影响的比重和所拉动的相关行业的数量(超过90个)而言,房地产业已经是今后肯定还会长期是国家和大多数各类城市的重要支柱产业; 3.人口存量:中国的人口已经超过了13亿人,并且还在增长中。在中国巨大的人口和家庭总量中,目前还有相当大的比例(约70%)尚未真正解决好住房问题; 4.人口增量:中国每年的人口增量约有1,000万人,这是一个接近澳大利亚(其国土面积与中国接近)全国人口总量的数量,仅此人口增量所引起的每年住房增量约为1亿平方米(考虑了城市化比率); 5.人口质量:中国的人口质量在发生改变。随着经济技术的发展,人均寿命在增长(同1995年相比,当今中国人口平均寿命增长了近2岁),健康状况在提升,知识结构在改善,因而人们对所需住房的量和质的要求也在发生改变; 6.人口结构:人口老龄化已经成为必然趋势,中国60岁以上的人口已经超过了3亿。人口平均寿命的延长对房地产市场有直接的影响,“银发族”已开始出现对家庭式居住和非家庭式居住等不同居住类型的选择; 7.换房需求:当前全球最大的建筑工地和住房市场都在中国。在激烈的竞争之下,居住产品正在不断地升级和换代,吸引着有条件的人们去投资。中国当前商品住房市场中最主要的结构是改善性需求,即换房居住的需求。尚有过半数的居民对现有的住房条件不满意。目前中国城市的人均住房面积约26平方米,此数并不大,还有提高的必要。而人均居住面积每提高1平方米,全国就会新增13亿平方米的住房需求; 8.第二套房:随着中产阶级和财富人群的发展(中国中产阶层在社会中所占的比例为11.9%,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推出的《中国中产阶层调查》公布了这一数据。),有能力购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出路 一、中国养老产业的现状及问题是什么 目前做养老的生存现状是,超过60%左右亏损,10%左右微利,30%左右持平。养老运营的“二八定律”,入住率达到80%的时候,净利率一般在8%左右。这样一个收益现状的产业怎么样往下做? 中国的基本养老策略是“9073”,即90%居家养老,7%社区服务,3%机构养老。按照3%入住机构的判断,目前2亿多老人,已经拥有670万张床位,应该是达到了标准,当然空置率的问题、失能床位不足的问题依然突出。按照每年新增老年人口1000万的速度,到2023年左右,中国老年人口应该突破3亿。3亿老年人如果仍然按照3%入住机构的需求,那时的总床位数应该达到900万张左右,大概还有

230万张左右的增量。由此判断,床位数增加的空间有限,失能床位比例需要增加、空置率的问题需要解决。否则,继续加大投入建设床位是没有意义的。 从养老产业发展看,2013年之后最先杀入的是养老地产。上千亩地、上千张床来做养老的项目随处可见,大型养老综合体、大型CCRC 社区等。这些远郊大盘、近郊养老综合体、CCRC,以及城市中养老机构、老年公寓、康养结合机构、护理院等涵盖了中国大陆几乎所有的养老项目类型。在地产开发商、险资、国企央企和地方政府的通力合作下,中国大陆的养老床位数一路高歌猛进,从几年前的不足300万迅速增加到了670万张,但同时伴随着48%的高空置率。市场开始困惑,这些床位到底是为谁准备的?尤其是夹心层老年群体,不够政府保基本,企业高大上的又住不起?而这些中等收入群体、尤其是失能、半失能、失智、高龄、空巢老人的问题又是中国最急需解决的,这个问题一直在困扰着中国养老产业。 1政府与市场之间的问题

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

高层建筑的现状与发展趋势讨论 杨越 论文摘要:通过研究高层建筑的现状、查阅与高层建筑有关的数据和资料,分析高层建筑的利与弊,来探索高层建筑的发展趋势和前景。 1.引言 近年来随着世界人口的增加,住房紧张的问题越来越严重,传统意义的住房已满足不了人们的需求。在这种情况下,高层建筑因运而生。所以高层建筑是社会生产的需要和人类生活需求的产物,是现代工业化、商业化和城市化的必然结果。而科学技术的发展,高强轻质材料的出现以及机械化、电气化在建筑中的实现等,为高层建筑的发展提供了技术条件和物质基础。虽然高层现在也有很多缺点,但是随着科技的发展和技术的进步,高层建筑的缺点会逐步改正并成为未来大多人们的居住房。 2.高层的定义与分类 2.1高层建筑的最新定义 超过一定层数或高度的建筑将成为高层建筑。高层建筑的起点高度或层数,各国规定不一,且多无绝对、严格的标准。 2.2高层建筑的中国定 在中国,旧规范规定:8层以上的建筑都被称为高层建筑,而目前,接近20层的称为中高层,30层左右接近100m称为高层建筑,而50层左右200m以上称为超高层。在新《高规》即《高层建筑混凝土结构技术规程》(JGJ3-2002)里规定:10层及10层以上或高度超过28m的钢筋混凝土结构称为高层建筑结构。当建筑高度超过100m时,称为超高层建筑。中国的房屋6层及6层以上就需要设置电梯,对10层以上的房屋就有提出特殊的防火要求的防火规范,因此中国的《民用建筑设计通则》(GB 50352—2005)、《高层民用建筑设计防火规范》(GB 50045-95)将10层及10层以上的住宅建筑和高度超过24m的公共建筑综合性建筑称为高层建筑。 2.3高层建筑的国外定义 在美国,24.6m或7层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日本,31m或8层及以上视为高层建筑;在英国,把等于或大于24.3m得建筑视为高层建筑。 2.4高层建筑的分类 联合国经济事务部在1974年国际高层建筑会议将高层建筑按高度分为四类: ●9~16层(最高为50米) ●17~25层(最高到75米) ●26~40层(最高到100米) ●40层以上(建筑总高100米以上,即超高层建筑) 3.高层建筑的现状 19世纪末,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钢筋混领土结构、钢结构在土木工程领域中代替传统的砖、石、木结构得到了推广和应用,建筑高度的增加、层数的增多、跨度的增大,现代意义上的高层建筑开始出现。回顾高层建筑的发展历史,我们可以看到其中代表建筑是美国1931年建成的纽约帝国大厦(高381m,102层)、1972年建成的纽约世界贸易中心的姊妹楼(417m和415m,100层,“9.11”事件中被毁)和1974年建成的芝加哥西尔斯大厦(441.9m,110层),前苏联和波兰与1953年和1955年分别渐层的莫斯科国立大学(239m,26层)和华沙科学文化宫(231m,42层),1978年澳大利亚悉尼建成的MLC中心(229m65层)。1985年以来,亚洲的日本、韩国、马来西亚、朝鲜及中国等国家迅速发展了高层及超高层建筑,

2019-2020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2019年9月 2 中01国9-20养20年老前景调查报告

目录 01前言 02摘要 03钱到用时方恨少 04不积跬步,无以至千里05下半场,才刚刚开始06关于此调查

摘要

助力中国年轻一代开启养老规划 对于我们中的大多数人而言,退休仍是一个相当遥远且模糊的概念,我们很少对它多加考虑。对于年轻人来说,更是如此, 退休很难得到此刻的关注。 但古语云“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假如等到退休问题迫在眉睫时再采取行动,通常为时已晚。 《2019年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集合了50,050位参与者的调查回复,从调查结果来看,越来越多的受访者已意识到为未来规划和储蓄的重要性。 与2018年的第一次调研相比,更多的受访者表示已经开始储蓄,同时他们对于退休储蓄目标的看法也在慢慢回归理性。 除了这些积极趋势之外,其他调研结果还表明,受访者愈发渴 望得到以个人需求为出发点的个性化、专业化服务,以及专业财务分析工具与退休理财知识。 储蓄人群年轻化 2018年 2019年

7 摘要 无法储蓄的主要原因 消费支出分散化 “钱不够用”仍是最大的障碍… 在表不示“储缺蓄乏的资人金士”中是造,成 …很多人专注于通过提高收入来增加储蓄。 在正在不储找蓄薪的水人更士高中的工,作 人们想要储蓄,但需要优先考虑家庭投入和职业发展。 前4大财务目标分别是 : 为父母提供舒适的生活 事业成功╱创业 为子女提供良好的教育 保障舒适的退休生活 69% 66% 64% 52% 46% 47%

8 助力中国年轻一代开启养老规划 女性更有意愿提高金融知识 尽管面临不小的财务挑战,但中国女性表现出更强的意愿提高金融知识。 女性 男性 81,000元 64,000元 她们的平均收入远低于男性… 55% 43% …开始为退休储蓄的女性也少于男性。 1,535,000元 虽然储蓄额少于男性,但女性却有着更高的储蓄目标… 1,565,000元 22% 2019年 40% 2018年 …导致她们对自己的长期财务前景缺乏信心。 非常╱较有信心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 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

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 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 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 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 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 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五住宅为代表。

中国养老产业现状和模式

人口老龄化的具体标准是,国际上通常把60岁以上的人口占总人口比例达到10%,或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达到7%作为这个国家或地区是否进入老龄化社会的标准。 截至2011年底,全国60岁以上老年人口达到1.85亿,占总人口13.7%,其中65岁及以上老人有1.23亿,约占总人口的9.1%,规模超过欧洲老年人口总和。 截至2010年11月1日,中国60岁以上的老年人达1.78亿,占总人口的13.26%,其中65岁以上老年人为1.19亿,占总人口的8.87%。中国成为世界上唯一老年人口超过1亿的国家。 中国将面临“未富先老”和“未备先老”双重挑战。 近10年来,中国80岁以上高龄老人增加了近一倍,已经超过2000万。随着年轻人异地工作,父母与子女异地居住,空巢老人越来越多,2010年城乡空巢家庭约50%;失能、半失能老年人数达3300多万。 2014年中国老年人口将超过2亿,2025年达到3亿,2042年老年人口比例将超过30%。南开大学经济学院人口与发展研究所教授原新说:“中国可以称得上是‘跑步’进入老龄化。” 然而,作为一个人口大国,中国的老龄化社会不同于其他国家,报告将此称为“中国特色的人口老龄化社会”。除了老年人口基数大、增长快、空巢和失能困难老人多以外,中国的老龄化还呈现出先于工业化、与家庭小型化相伴随、老年抚养比快速攀升等特点。 中国有“养儿防老”的传统观念。但当两个独生子女组成的家庭要承担4个甚至更多老人的养老责任时,无论在经济还是精力上,都给年轻人“难以承受之重”。 中国社会科学院人口与劳动经济研究所所长蔡昉表示,当社会变迁打破传统家庭养老赖以存在的基础时,养老观念和养老模式也必然发生变化。 不过,当中国人已经逐渐接受社会养老这一养老方式时,却又不得不面对日益突出的社会养老服务供需矛盾。根据报告,中国养老床1.位总数仅占老年人口的1.8%,低于发达国家5%至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中国家2%至3%的水平。 西方发达国家一般在人均GDP10000美元左右进入老龄社会,而中国是在人均GDP840美元时就进入老龄社会,是典型的“未富先老”。 截至2010年11月,我国城乡空巢家庭超过50%,部分大中城市达到70%;农村留守老人约4000万,占农村老年人口的37%,城乡家庭养老条件明显缺失。我国已有各类养老机构38060个,拥有床位266.2万张,收养各类人员210.9万人。养老床位总数占全国老年人口的1.59%,低于发达国家5%-7%的比例,也低于一些发展

养老行业现状及发展趋势分析

报告编号:1576962

行业市场研究属于企业战略研究范畴,作为当前应用最为广泛的咨询服务,其研究成果以报告形式呈现,通常包含以下内容: 一份专业的行业研究报告,注重指导企业或投资者了解该行业整体发展态势及经济运行状况,旨在为企业或投资者提供方向性的思路和参考。 一份有价值的行业研究报告,可以完成对行业系统、完整的调研分析工作,使决策者在阅读完行业研究报告后,能够清楚地了解该行业市场现状和发展前景趋势,确保了决策方向的正确性和科学性。 中国产业调研网https://www.360docs.net/doc/e613990690.html,基于多年来对客户需求的深入了解,全面系统地研究了该行业市场现状及发展前景,注重信息的时效性,从而更好地把握市场变化和行业发展趋势。

一、基本信息 报告名称: 报告编号:1576962←咨询时,请说明此编号。 优惠价:¥6750 元可开具增值税专用发票 网上阅读:uShi.html 温馨提示:如需英文、日文等其他语言版本,请与我们联系。 二、内容介绍 中国的老龄化是一个规模大且发展迅速的过程,比其他国家都要更快。据第六次全国人口普查数据,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八节7%。全国65岁以上人口比重为第七节%,可以看到,我国老年人口比重已大幅上升。中国养老服务机构为第三节万个,养老机构床位数仅为47第六节万张,我国养老机构供给相对短缺。从总体上看,我国每百人所拥有的养老机构床位数较低,大体徘徊在1-2张之间。这与发达国家5-7张的床位数相比有较大的差距。也与我国老年人对养老机构的需求有较大的缺口,养老机构床位数供给远小于需求,供需矛盾十分突出。 人口老龄化一方面使得我国人口负担比加重,社会赡养率增大;另一方面也为养老服务业的发展带来巨大机遇。一是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不断加大。老年人口增多,特别是高龄、患病老年人众增多,对养老服务设施的需求也不断扩大,并且提出更高、更多方面的要求。二是对医疗卫生服务需求加大。因为老年人特别是高龄老人身体较弱,有病的相对较多,对卫生资源的需求不断增加,对医疗要求越来越高。三是引起社会需求结构新变化。老年人特殊的生理、心理和行为特征,产生了不同于其他人口群体的特殊物质需求和精神需求。这预示着在社会总需求中,老年人需求市场将占据越来越重要的地位,同时为满足老年人特殊需求而形成的养老产业,将面临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 预计到期末,全国老年人口将增加至第二节亿,届时80岁及以上的高龄老人将达到2400万,65岁以上空巢老人将超过5100万;到2025年,中国老年人口总数将近3亿,到2050年,我国将有第五节亿老年人,也即每三个人中就有一个是老年人,而且按照现在我国老龄化发展趋势,人口老龄化比例从20%提到30%只需20多年的时间,发展非常迅速。预测到2020年,养老床位需求为729万张,2025年底全国养老床位应达到900万张以上。

2020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2020中国养老前景调查报告 报告综述 在做出任何投资决策之前,人们都需要在各种选项中做出权衡。有的人是为了子女教育,有的人是为了还清上学时候的贷款,或者 存钱买房。 在面对这些短期财务决定时,人们往往会忽略一个重要的选项,那就是他们退休之后的消费。 养老规划是一个看似遥远,但其实触手可及的问题。明天往往比人们想象的要来的更快。 亡羊补牢,为时不晚? 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拥有一个养老金计划的重要性。本调查显示,各年龄群体预期的平均退休年龄为58岁。只有11%的调查对象 希望在65岁以后退休。 但与此同时,大多数人都并未开始为他们的理想而付出实际行动二54%的调查对象都承认他们并未开始为养老而储蓄。 这其中有42%的人处于50-59岁之间。事实上,他们为养老金储 蓄的平均开始年龄为45岁。 在未开始储蓄的年轻一代当中,40%的人计划在40岁时开始储蓄,而38%的人表示还没有考虑过为养老做储蓄。 面对退休的现实 大多数调查对象相信他们将会拥有舒适的老年生活。为了达成这个目标,在不考虑投资的基础上,调查对象认为他们每人至少需要 有182.2万人民币的养老现金储蓄。

年轻一代的目标储蓄略低一些,为163.4万人民币,都以现金为主,并且未考虑通胀因素。 由于中国年轻一代对财务规划和投资策略的认知不足,这个理想很丰满,但也非常不切实际。仅有不到三分之一的人表示,他们在 选择养老储蓄产品时注重长期回报。即使年轻一代每个人每月存21%的收入(人民币1,339),他们也需要近60年’才能达成他们认为所 需的养老储蓄目标。 然而,几乎一半的年轻一代(44%)和35岁以上人群(45%)深信自 己将有足够的储蓄用于养老。 认知差距 我们发现,人们对退休的态度普遍乐观,但他们需要对养老体系如何运作有更多的了解。 不过大多数人都已经意识到仅仅靠政府的基本养老是不足以支撑他们理想中的退休生活的。 超过半数的中国年轻一代期望以政府养老金和现金储蓄作为他们主要的退休收入来源。 养老面临的挑战 全世界都面临一个社会性问题一人们越来越健康和长寿,许多国家现有的养老体系无法负担日益增加的老龄化压力。中国也无法避免。 随着老龄人口的不断增加,年轻人口的减少,代际抚养压力增大。 中国社会科学院财经战略研究院的近期调查显示,如果这一问题得不到解决,中国养老金缺口到2018年预计达到6,000亿元,2020 年预计达到8,900亿元。 政府正积极补足资金缺口,同时,个人也应该为自己的养老承担起更多的责任。 中国概况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 Prepared on 22 November 2020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

中国房地产未来发展趋势(精)

■胡葆森/文 中国房地产业起步于上世纪90年代初,至今已有25年的历史了。作为业内人士,我几乎目睹和参与了这一行业发展的全过程,对其发展的大脉络有些观察和思考,现予阶段性总结并呈上,以期与大家分享。 在25年的长期发展之后,中国的房地产业从起步、摸索、动荡、调整的过程中逐步趋于理性和成熟。这一过程又一次印证了发达国家已经总结出的一条规律——当一个国家的人均GDP 达到800~1000美元时,房地产业开始起步;达到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开始加速;达到7000美元左右时,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达到12000~13000美元时,行业发展进入饱和期。2013年底,我国的人均GDP 已经接近7000美元,与发达国家总结出的规律完全契合。 再过十年,我国人均GDP 超过13000美元时,我国的房地产市场将达到供需的饱和点,行业的发展也将从顶峰开始回落。可是,作为近十四亿人口的大国,我国的城镇化率去年为53%,如不包括2.5亿非户籍人口,也只有36%,离实现70%的城镇化目标,还需要大约20年的时间。因此,我们有理由相信,作为城镇化推进的主要载体,我国房地产业在未来的15~20年内,仍有持续的增长空间。 当下: 细分时代已经到来 25年后的今天,中国房地产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后,发展现状突出的特征就是“细分”。这种细分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1. 市场的细分。 当市场真正处于理性后,行业的基本属性开始发挥作用,商品的价值规律开始发挥作用,供求关系决定商品房价格短期内升降的经济学原理、城市开发总量与总体消费需求决定泡沫存在与否的道理,开始为人们所认知。

那些简单武断地预测中国房地产业何时崩盘的论断显得过于哗众取宠;一些所谓的专家学者关于“三四线城市泡沫大于一二线城市泡沫”的推断也不免显得过于草率。简言之,当市场的“六大主体”(政府、金融机构、开发商、媒体、消费者、专家学者)逐步成熟后,就不应该再像以往一样以“线”划线,以点及面,而应该根据不同城市的人口规模、地理位置、经济总量、供求状况、资源禀赋、政策导向、城市化水平等,区别判定每一个城市的市场状况。 例如:郑州、武汉、西安同属二线省会城市,武汉和西安的人口达到本省人口总数的20%左右,而郑州因设省会仅有60年历史,全市人口仅占本省人口总数的8%左右。由于地处全国交通枢纽位置,加之中原经济区、国家航空港经济综合实验区、高铁十字枢纽等有利因素,与武汉、西安相比,作为1.06亿人口的河南省省会城市,郑州城市化的提升空间势必大于其他两市。 即使在目前的市场环境下,三四线城市的发展也不均衡,一些四线县级城市如神木县等,因在建规模过大,供需严重失衡;但在一些城镇化快速推进的中西部人口大县,仍不乏“日光盘”案例。因此,我们在判定市场状况时,还是应回到它的基本面上,按照相关的基本指标对其做出细分和判断。 2. 开发商的细分。 在经过了二十多年的发展后,开发商阵营在不断地进行分化。 以企业概念区分,有价值观驱动型,也有商业利益驱动型;有战略导向型,也有机会导向型;有上市公司,也有非上市公司;有激进扩张型,也有稳健甚至保守型;有跨国、跨省扩张型, 也有区域发展型;有多业态综合开发型,也有单业态专业开发型。 2004年“8·31大限”后,房地产的资本属性日益显露,与资本市场完成对接的上市公司加快了在全国一二线城市的布局步伐,迅即拉开了市场格局调整的大幕。

2020年中国养老行业分析调研报告

2020年中国养老行业分 析调研报告 2019年12月

目录 1.中国养老行业概况及市场分析 (5) 1.1中国养老市场规模分析 (5) 1.2中国养老行业结构分析 (5) 1.3中国养老行业PEST分析 (6) 1.4中国养老行业特征分析 (8) 1.5中国养老行业国内外对比分析 (8) 2.中国养老行业存在的问题分析 (10) 2.1政策体系不健全 (10) 2.2基础工作薄弱 (10) 2.3地方认识不足,激励作用有限 (10) 2.4产业结构调整进展缓慢 (10) 2.5技术相对落后 (11) 2.6隐私安全问题 (11) 2.7与用户的互动需不断增强 (12) 2.8管理效率低 (13) 2.9盈利点单一 (13) 2.10过于依赖政府,缺乏主观能动性 (14) 2.11法律风险 (14) 2.12供给不足,产业化程度较低 (14) 2.13人才问题 (15) 2.14产品质量问题 (15)

3.中国养老行业政策环境 (16) 3.1行业政策体系趋于完善 (16) 3.2一级市场火热,国内专利不断攀升 (16) 3.3“十三五”期间中国养老建设取得显著业绩 (17) 4.中国养老产业发展前景 (18) 4.1中国中国养老行业市场驱动因素分析 (18) 4.2中国中国养老行业市场规模前景预测 (18) 4.3中国养老进入大面积推广应用阶段 (18) 4.4政策将会持续利好行业发展 (19) 4.5细分化产品将会最具优势 (19) 4.6中国养老产业与互联网等产业融合发展机遇 (20) 4.7中国养老人才培养市场大、国际合作前景广阔 (21) 4.8巨头合纵连横,行业集中趋势将更加显著 (22) 4.9建设上升空间较大,需不断注入活力 (22) 4.10行业发展需突破创新瓶颈 (22) 5.中国养老行业发展趋势 (24) 5.1宏观机制升级 (24) 5.2服务模式多元化 (24) 5.3新的价格战将不可避免 (24) 5.4社会化特征增强 (24) 5.5信息化实施力度加大 (25) 5.6生态化建设进一步开放 (25)

中国未来住宅发展趋势分析-共24页

中国住宅项目未来发展趋势的设想经济的高速发展,国民素质的提高,对外交流频繁与普遍,会激发人们对高品质生活的渴望。(套用一句“人民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同落后的社会生产之间的矛盾”)。住宅做为私人财产及人类四大基本生存要素之一,会首当其冲。做为商品房的主力消费群,会有更多的中等收入的家庭渴望自己的住宅能满足他们对高品质生活的诉求。 家是住宅的内容,住宅是家的物质寄托。正是人们需要有个物质寄托的地方,所以才出现了住宅。由于人们处于对不同需求的影响住宅建筑就出现了。 在生理上;睡眠,休息,食物,水,卫生,空气,阳光等等让我们觉得家是必须的 在安全上:一般居住安全,防卫安全,环境污染控制,噪声控制,事故防范,交通安全 心里需求:交往私密,体验活动,玩,建造,美感等等。正是处于种种人们的需求,住宅建筑就诞生了,他解决了人们迫切的需求。这只是住宅建筑的开始。 中国住宅历史悠久,早在几千年之前,住宅就已经出现了。传统住宅即民居。中国传统民居大部分采用的木结构,当然材料也主要是木头,泥土,砖瓦,还有石材。古代民居的类型有干阑式,井干式,穹庐式,窑洞式,合院式。下面以唐朝建筑为例来阐述传统民居。 一般而言大宅邸都是以前堂廊院和后寝廊院前后相重构成主轴线,若干小廊院围绕在左右,后寝院后方布置花园,再在最外层围以宅墙构成。少部分高等级宅邸会出现或左或右的副轴线。一般而言,宅门不开在宅邸主轴线上,而居于宅邸东南的位置,但高等级宅院允许将宅门开在主轴线上(《营缮令》云常参官宅邸按“轴心舍”制,轴心舍到底是指前堂和后寝两厅各作工字厅制还是指宅门开于中轴线上,众说纷纭)。廊院之间可以相连也可以有街巷相隔,但不允许前堂院和后寝院之间的隔巷成为贯穿整座宅邸的东西横街,这样是僭制(仅有皇宫可以使用这样的永巷制)。一般小宅院也分为三进,一进为堂室,二进为厨房,三进为后院马厩。这是当时最常见的做法。等到了清朝,四合院住宅逐渐成了主流住宅建筑,很多四合院一直保留到今天。 自建国以来,整个社会制度发生了彻底的改 变,住宅也发生了明显的变化 第一代:经济节约型,从建国到改革开放前, 这种形式的住宅也算满足了一代人对住房的要求, 但随着社会的发展,这种形式的住宅已经不能满足 人们对住房的要求了。于是第二代住宅诞生了。 第二代:使用经济型,从改革开放开始,以八 五住宅为代表。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中国养老服务行业的发展现状深度分析 我国人口老龄化不断提速,养老服务已经成为老龄化社会的基础性公共服务。“十二五”时期,我国养老服务取得了显著成就,养老服务的体系框架、目标和任务逐步清晰,服务水平有了较大改善。“十三五”时期既是中国老年人口达到峰值的平台期,也是应对老龄化的重要窗口期。在这样一个关键时点,必须认真检省问题,并以前瞻性视角探寻未来养老服务发展的可行路径。 一、值得肯定的成就 站在“十二五”收官之际,与前一个五年相比,中国养老服务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成就是显著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养老服务机构和设施数量大幅增加 民政统计数据显示,2010年提供住宿的社会服务机构有3.88万家、床位数320.8万张,每千名老人床位数17.8张;到2015年9月,上述指标数量扩张的幅度较大,分别达到4.67万家、654.9万张、32.3张。从中央到地方用于养老机构、设施建设的财政投入持续增加,公办养老机构、各类养老服务设施数量大增。同时,在养老服务机构建设中,社会资本渐趋活跃,目前社会办养老机构达到了1.37万家,对机构增长的贡献不断增大。 (二)养老服务政策蓄势连发 2013年《老年人权益保障法》的修订将长期以来对养老服务发展中形成的共识和实践探索上升到了法律,使得这部法律成为养老服务发展的重要制度基础。与此同时,各级政府和相关职能部门推出了一系列务实政策和改革举措。既涉及养老机构的设立、公办养老机构的改革,也涉及养老服务业综合改革与发展以及鼓励和引导社会参与等各个方面。这五年养老服务政策出台的密度之大、措施之实可谓前所未有。 (三)各方共担的责任框架基本形成 厘清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的责任关系是养老服务发展的基本前提。经过多年的探索,我们已经意识到,政府在养老服务发展中肩负责任,是因为政府是公共权力的代表,市场则是现阶段实现社会资源高效配置的核心机制,而社会和家庭显然不能置身事外。因此由谁来提供、提供哪些养老服务绝对不能“一刀切”。养老服务说到底是由政府、市场、社会和家庭共同参与的一项事业。与21世纪头五年“养老服务社会化”的理念相比,“十二五”时期对于各方责任的认识显然有了质的飞跃,政府清晰地认识到自己的责任边界,形成了较为明确的各方责任架构。 (四)社会投资由普遍观望转向有效行动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养老产业市场分析报告 2020年5月

目录 成熟国家典型养老金体系介绍与我国三支柱发展不充分的现状 (3) 强制储蓄、税免政策引导居民养老投资,多层次养老金体系成国际主流 (3) 成熟制度代表:美国政府、企业、个人养老三支柱体系充分发展保障居民退休养 老收入 (4) 解决老龄化增速过快问题的成功代表:新加坡强制雇员养老储蓄,并投入国家发 展建设 (5) 解决老龄化程度严重问题的成功代表:瑞典融合现收现付制与基金积累制统筹管 理养老金 (6) 中国人口老龄化形势严峻,发展第三支柱缓解养老金压力迫在眉睫 (7) 中国老龄人口占比较高,老龄人口增速名列世界前茅,社会整体养老压力不断增 大 (8) 当前中国严重依赖养老第一支柱,第二支柱发展不充分,而第三支柱建设尚处于 起步阶段 (9) 养老第三支柱承载着破局使命,而养老目标基金是其重要组成 (11) 养老目标基金国内外发展历史与现状:初期皆小,规模增长依赖市场积累 (11) 养老目标基金1990 年代在美国诞生并迅速发展,当前已成为第三支柱的重要组 成部分 (11)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规模276 亿元,诞生初期规模虽小但承载破局使命,对标国 际前程远大 (12) 中国各基金公司在养老产品上的布局:结合市场现状,同时考虑长远需要 (14) 目标风险基金以一年持有期稳健型和三年持有期平衡型产品为主 (14) 目标日期基金到期日覆盖未来30 年,易方达到期日设计丰富了产品序列满足差 异化需求 (15) 中国养老目标基金诞生一年多以来业绩良好,适合长期持有 (17) FOF 业绩优于同期普通公募及股指,而养老目标基金是我国FOF 的主体 (17) 目标风险基金通过权益上下限控制风险,半年、一年业绩统计皆获正收益 (18) 一年持有期稳健型权益上限不超30%,三年期平衡型权益上限不超60% (18) 目标风险基金受益于波动率控制策略在今年极端行情下表现出明显的抗跌特性 (19) 目标日期基金面对巨幅波动有效控制短期风险,长期持有价值经受住考验 (20) 持有期越长,到期年份越远,目标日期基金下滑曲线起点越高期初权益比重越大 (20) 极端市场行情目标日期基金通过调整权益比重控风险,近期市场回暖配置机会进 一步凸显 (22) 市场提示 (24)

居住区规划论文 浅谈我国住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刘一2008210020

浅谈我国住区的现状和发展趋势 【摘要】: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论文中对现代社会居住区的发展趋势进行浅论和预测。 【关键词】:发展缩影可持续绿色生态建构文脉污染和谐 [abstract]:Settlements are constructed artificial space environment, the activities are colorful life membership to expand the stage. Settlements of the space environment as a container: on the one hand it is for people to various activities and providing a comfortable living space or place; On the other hand it can facilitate the conduct of Human Events. Papers on modern society the development of residential area On trends and forecasts. [key words]:development Microcosm Sustainable Green Ecological Construction Context Pollution Harmonious 住区是社会经济的缩影。它的发展和建设水平反映着人民在生活上和文化上的追求,是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发展的重要标志。因此,分析未来住区发展趋势,不能不首先分析住区所在地的社会经济的发展趋势。住区是人工构造的空间环境,是绚丽多彩的人生活动籍以展开的舞台。住区这个空间环境如同一种容器:一方面它为人们的各种生活活动提供舒适的空间或场所;另一方面它又可以促进人的行为活动。而成为行为的发生器、催化剂,或者可以限制和防止某些不良行为的发生,而成为陶冶情操的乐园。所以人类住区的选择与建设基本上又取决于人的价值取向及人居空间环境的功能要求。 所以,我将通过对我国居住区历史和现状的分析,从而对其发展趋势进行预测。 首先,我们先看看中国居住区规划发展的历史。 中国古代都城是中国历史的缩影,而探讨国家历史的起源,往往是从都城开始的,住区规划也不例外。从整个发展历程来看,不难发现,中国古代都城居住区经历了“开放——封闭——开放”的过程。在城市产生之前及产生初期,居住区是开放的,只是因为面向氏族集会场所、注意朝向及日照而呈现出一定的布局规律。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阶级分化加剧,居住区开始逐渐封闭。西周建都城的最初目的是集中管制殷商“顽民”,唐长安达到了顶峰,封闭的坊墙,定时启闭的坊门,夜间宵禁,普通居民一律在坊内开门。北宋东京城内居住地区仍分为许多坊,但与长安那种封闭的坊里不同,没有坊门与坊墙,各户都直接向街巷开门,坊名实际上是地段名称或行政

中国养老院市场调查报告

2012-2016年中国养老院市场调查报告 〖描述〗 现在全国老龄化问题越来越严重,其中完全失能、需要照顾的老人1100万,占老年总数的6.3%。现有的居家养老和社区养老等方式,难以实现对这些老人的最人性化的关怀和照顾;建设拥有医疗服务和人员看护功能完备的养老机构,将有效提升失能老人的晚年生活质量,并可有效缓解城乡空巢家庭子女的照顾压力。51报告在线依据多年来在养老产业的调研分析及数据调查对养老院市场调查分析与投资前景进行了研究。 〖目录〗 第一章养老院产业相关概述14 1.1 养老院事业与养老院产业14 1.1.1 养老院事业特点14 1.1.2 养老院产业的起源和发展14 1.1.3 西方养老院事业与养老院产业的区分15 1.2 中国养老院产业的特征分析17 1.2.1 中国养老院产业的定义和目标17 1.2.2 养老院产业的三维分类18 1.2.3 中国养老院产业的特殊性分析19 1.2.4 中国养老院产业和老龄事业的关系19 1.3 中国养老院产业的管理体制21 第二章2012年中国养老院产业运行环境解析24 2.1 2012年中国宏观经济环境分析24 2.1.1 中国GDP分析24 2.1.2 消费价格指数分析26 2.1.3 城乡居民收入分析27 2.1.4 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28 2.1.5 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分析29 2.1.6 进出口总额及增长率分析31 2.2 2012年中国养老院产业运行政策环境解析32 2.2.1 《中国老龄事业发展“十二五”规划》32 2.2.2 《关于加快发展养老院服务业的意见》42 2.2.3 实施“小区老年福利服务星光计划”44 2.2.4 十八大《报告》中对养老院的重视47 2.2.5 《关于全面推进居家养老院服务工作的意见》48 2.3 2012年中国养老院产业社会环境分析52 2.3.1 中国人口规模及结构分析52 2.3.2 中国人口老龄人进程53 2.3.3 人口老龄化已成为中国重要的民生问题54 2.4 2012年中国养老院产业亮点分析55 2.4.1 中国“空巢老人”的养老院问题突出55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浅谈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摘要 目的:“有瓦遮头”已经满足不了人们的实际居住需要,而是想着怎样才能设计出更全面的、更宜居的、更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建筑。基于这个目的,本文为大家阐述一下关于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方法:本文首先将外国业界和国内的最新研究成果进行归纳总结,然后再分析目前世界最著名的摩天建筑的特点,最后探索未来住宅建筑的发展趋势。 结果:我们发现无论是国内的,还是国外的业内分析都是很有道理的,因为很多建筑设计师们本来会以自己不同的角度去设想未来的建筑发展趋势。有的是纯粹从未来主义这个角度设想的,有的学者则是从美学美感的角度去设想,有的则是从本身的生态学和科技的发展去设想,或许他们的想法都是行得通的。因为他们毕竟是现有的建筑去思考,我们还发现近些年世界上最前卫的超高建筑物分析推论,我们得出了它们都具备的共同特点,就是绿色环保、且智能化水平相当高,最重要的是它还在人与大自然之间找到了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最终实现人类住宅建筑的可持续发展。 结论:当我们以一种科学的角度去观察未来建筑的发展趋势,会发现其实未来的建筑会给我们带来不少期待。 关键词:未来住宅;可持续发展;高智能化 论文类型:研究报告

目录 摘要....................................................................................................................................... I 目录...................................................................................................................................... I I 1 绪论.. (1) 1.1 背景及意义: (1) 1.2 研究目的及目标: (1) 1.3 关键词及定义: (1) 1.4 研究对象 (2) 1.5 研究方法 (2) 1.5.1 外国业界的研究成果 (2) 1.5.2 国内的研究成果 (2) 1.6 研究步骤 (3) 2 研究结果 (4) 2.1 西方建筑 (4) 2.1.1 迪拜纳赫勒港湾大楼 (4) 2.1.2 芝加哥旋转塔 (4) 2.2 中国建筑 (5) 2.2.1 平安国际金融中心 (5) 2.2.2 望京Soho (5) 2.2.3 上海中心大厦 (5) 3 讨论 (6) 3.1 超高层建筑的可行性 (6) 3.2 智能建筑势在必行 (6) 3.3 探索新型建筑材料 (7) 4 结论与展望 (8) 4.1.1 结论 (8) 4.1.2 展望 (8) 致谢 (10) 参考文献 (11) 声明 (12)

我国养老产业的发展现状分析

医养结合养老模式是当前社会经济快发展下新时代的产物。其具体含义是指在传统机构养老提供基本生活服务和经济供养的基础上,向选择机构养老的老年人提供医疗服务,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和健康水平,缓解社会老龄化问题。 一、我国养老模式发展现状 (一)特殊人口政策和国情导致“老龄化”问题严峻 图1 65岁及以上人口数与占比(万人,%) 如图1所示,2016年底中国65周岁及以上人口16003万人,占总人口的10.8%。预计到2020年,高龄老年人将增加到2900万人左右,独居和空巢老年人将增加到1.18亿人左右,老年抚养比将提高到28%左右。因此,养老产业所产生的巨大经济效益正在吸引着全球的目光。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社会的进步发展,单一的国家福利已经难以满足老年人生活多样性的需求,多元化的养老模式应运而生,其中医养结合模式呈现主流趋势。 (二)传统农耕文化衍生出“单一养老模式” “百姓孝为先”一直是中国传统的思想观念,赡养父母是每个子女应尽的责任与义务。目前,我国有三种基本的养老方式,分别为居家养老、社区养老和机构养老。其中,居家养老是主要模式。本质上来说,这种养老模式是由家庭成员提供养老资源的养老方式和养老制度;社区养老是指以家庭养老为主,社区机构养老为辅的方式,老人除在家中得到家人的照

顾之外,由社区的有关服务机构和人士为老人提供专业服务;机构养老是指由专业的社会福利机构为老年人提供日常起居护理、健康管理和文体娱乐活动等综合性服务的机构。 (三)“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产生“空巢家庭” 图2 中国不同年龄组的家庭空巢率 “421”倒金字塔家庭结构是受我国人口政策和医疗水平所衍生出的现代家庭模式,具体由两位成年人共同赡养四位老人和一位孩子。根据国家卫计委发布的《中国家庭发展报告(2015)》表示,我国家庭规模呈小型化趋势,2-3人家庭呈主体类型,单人家庭、空巢家庭不断涌现。空巢老人占老年总数近一半,其中独居老人占老年总数约为10%,仅与配偶居住的老人占41.9%。伴随空巢家庭的持续增长,居家养老模式难以持续,需要其他养老模式来补充,为养老产业的发展提供空间。 (四)养老产业发展处于初级阶段,供给严重不足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