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秸秆气化技术概述

一 秸秆气化技术概述
一 秸秆气化技术概述

一秸秆气化技术概述

1 引言

气化技术是将农林废弃物在缺氧或厌氧条件下,经过热化学反应,生成CH4、CO、H2等可燃气体,用于农村居民的炊事及采暖,亦可用于发电。该技术使秸秆在作为燃料使用时的热效率大大提高,使能量得到更充分地利用,并减少了环境污染,对开展节能减排具有重要的意义。

上世纪90年代,在国家支持下曾在山东和河南两省进行了“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试点建设,但终因技术、系统配置等问题曾一度中断。随着新农村建设,以村为单元的秸秆气化集中供气工程近年来在全国相继展开。

截至2007年底,全国已建设了秸秆集中供气站886处。其中辽宁省累计建264处。根据农业部《农业生物质能产业发展规划》(2007~2015):到2010年,结合解决农村基本能源需要和改变农村用能方式,全国建成1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3.65亿m3; 到2015年,建成2000处左右秸秆气化集中供气站,年产秸秆燃气7.3亿m3。

2 技术原理

1植物生物质(包括据木、木柴,野草,松针树叶,作物秸秆,牛羊畜粪,食用菌渣)中的碳元素质量分数约为40%,其次为氢、氮、氧、镁、硅、磷、钾、钙等元素。植物秸秆的有机成分以纤维素,半纤维素为主,质量分数为50%。这些生物质原料,在缺氧条件下加热,使之发生复杂的热化学反应的能量转化过程。此过程实质是植质中的碳、氢、氧等元素的原子,在反应条件下按照化学键的成键原理,变成一氧化碳、甲烷、氢气等,可燃性气体的分子。这样植物生物质中的大部分能量就转移到这些气体中。基本反应包括:

C+O2=CO2 2C+O2=2CO

2H2O+C=CO2+2H2 CO+O2=2CO2

H2O+CO=CO2+H2 CO2+C=2CO

CH4+CO2=2CO+2H2 C+2H2=CH4

CO+3H2=CH4+H2O 2H2+O2=2H2O

上述生物质的气化过程的实现是通过气化反应装置(即制气炉)完成的。

6、秸秆燃气生产的工作原理?

制气炉具有生物质原料造气,燃气净化,自动分离的功能。当燃料投入炉膛内燃烧产生大量CO 和H2时,燃气自动导入分离系统执行脱焦油、脱烟尘,脱水蒸气的净化程序,从而产生优质燃气,燃气通过管道输送到燃气灶、点燃(亦可电子打火)使用。

7、气化炉的分类有哪些?

秸秆气化炉,亦称生物质气化炉,制气炉,燃气发生装置等,在气化炉当中,分直燃(半气化)式和导气(制气)式气化炉。其中导气式气化炉中又分上吸式、下吸式、流化床气化炉。直燃式与导气式气化炉在广告词中,不少读者极易被误导。直燃式气化炉是适用二次进风产生二气化燃烧,而导气式气化炉是运用热化学反应原理产生可燃气体燃烧。

下吸式气化炉气化原理,图3。单流化床气化炉原理图,图4

3 工艺流程

系统组成:切碎机、上料装置、气化炉、旋风分离器、冷却器、过滤器、风机、水封器、贮气罐等。(图5)生物质气化系统的工艺流程,图6。

4 存在问题

(1)燃气热值低

(2)焦油含量高:焦油会堵塞、污染和腐蚀燃气管道、

燃气灶具。

5 焦油去除技术简介

(1) 焦油产生原因

在气化过程中,随着热量的投入,生物质温度不断升高。当温度升到200℃时,生物质开始热解,并有焦油产生。随着温度的升高,热解产物的焦油增加,当温度达到500℃时,焦油的含量达到最高。温度继续升高伴随着停留时间的增长,当温度达到600℃以后,焦油会从液态转化为气态,并发生热解,焦油的含量呈下降趋势。在秸秆气化过程中,焦油的最终含量与气化炉结构和气体后期处理工艺有关。在逆流式气化工艺中,即: 气化原料由气化炉上部加入,气化剂由下部送风口进入。热解过程中生成的含有焦油的挥发分未经过高温区发生裂解,燃气中的焦油含量较高。在顺流式工艺中气化原料和气化剂均由气化炉上部送入,燃气从下部引出,燃气中的干馏产物在经过高温燃烧区时会发生裂解,故燃气中焦油含量较低。总的看来,最终还是由于温度的影响,导致焦油的含量不同。

(2) 焦油去除技术

秸秆气化焦油去除技术主要可分为: 湿式除焦法、干式除焦法、催化裂解法、热裂解法。

湿式除焦法:湿式除焦法又称为水洗法,是秸秆气化燃气净化技术中最普遍的方法。湿式除焦法会产生大量的废水(包括大量的有机不溶物、无机酸、NH3和金属等), 不能随

意排放,而且其后续处理过程非常繁琐,操作费用也较高。

干式除焦法:干式除焦法利用过滤原理,也称为过滤法。是将吸附性强的材料(活性炭、滤纸、陶瓷芯、粉碎的玉米芯等)装在容器中,当燃气穿过吸附材料,把其中的焦油过滤出来。利用精密过滤材料分离可将0.1~1μm的微粒有效捕集下来。除焦油效率高(94.9%~98%),但其成本高,维护困难。

热裂解法:由于焦油在较高的温度下会发生深度裂解。高温下,大分子化合物转化成小分子气态化合物。这种处理方法对焦油的去除效果很好。但是由于热裂解一般在温度大于1100℃以上,对设备材质的要求很高,且裂解能耗大、费用高。因此,单独用热裂解去除焦油不现实。而且还容易生成焦炭。

在实际生产中常通过加入水蒸气和氧化性物质来降低焦油含量。其原理是利用水蒸气或氧化性物质与焦油中的某些组分反应生成CO、H2和CH4等可燃气体,从而减少焦炭的生成。催化裂解法。由于热裂解需要较高的温度,在实际生产中很难达到,采用添加催化剂的方法来降低焦油转化所需活化能,从而使焦油在较低的温度(700~900℃)下就能去除。催化裂解焦油去除效率可以达到90%以上,因此是目前最有潜力一种焦油脱除方法,已经成为该领域中研究的重点。

6焦油回收利用

焦油经过提炼,得到焦油沥青,可以用作沥青油漆、吸附剂、防腐涂料等; 焦油中还可以提取萘、炭黑等; 焦油可用作防水材料或化工原料。

第一章%20教育技术概述(测试题)[1]

第一章教育技术概述 一、填空题 1、教育技术是在 20 世纪20年代前后的视听教学、程序教学以及系统化设计教学等教学方法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逐渐从教学方法范畴内分离出来的一门新兴的教育科学中的分支科学。 2、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 94定义)明确地指明了教育技术的两个研究对象(学习过程、学习资源)、五个研究范畴(设计、开发、运用、管理、评价)、两种研究形态(理论、实践)。 3、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联系是信息技术的发展推动了教育技术实践的发展,从而影响着教育技术的发展。教育技术与信息技术的区别:信息技术是教育技术研究中重要的领域和基础。 4现代教育技术是运用科学理论和现代教育理念,通过对教与学过程和教学资源的设计、开发、利用、评价和管理,以实现教育的理论和实践。 二、选择题 1、在国外教育技术的发展过程中,“视觉教育”阶段大致处于( A ) A:20世纪初——20世纪30年代; B:20世纪30年代——20世纪50年代 C:20世纪50年代——20世纪60年代; D:20世纪70年代——至今 三、名词解释 1、教育技术的定义(AECT 94定义) 答:教育技术是关于学习过程和学习资源的设计、开发、运用、管理和评价的理论和实践。 2、电化教育 答:利用幻灯、投影器、电影、无线电广播、电视、录音、录像、程序学习机和电子计算机等教学设备及相关应用的教材进行的教育活动。 3、教育技术(AECT05定义), 答:教育技术是指通过创建、运用和管理适当的技术过程和资源来促进学习和提升成绩的研究和符合职业道德规范实践。 4、信息技术 答;主要用于管理和处理信息所采用的各种技术的总称。它主要是应用计算机科学和通信技术来设计、开发、安装和实施信息系统及应用软件。它也常被称为信息和通信技术,主要包括传感技术、计算机技术和通信技术。 5、视听教育: 答:指的是依据教育理论,运用多种媒体,充分发挥视听感官的功能,有目的地传递教育信息,以实现最优化的教育活动。具体而言,视听教育是指运用照片、图表、模型、标本、仪器、录音唱片、广播、电视、电影等视听手段进行教学、教育活动,以及直接由视听觉获

气溶胶灭火系统说明书

目录 一、热气溶胶灭火技术简介 (2) 1、YHQRR热气溶胶灭火机理 (2) 2、YHQRR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性能 (2) 二、YHQRR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技术特点 (3) 1、可靠的启动装置 (3) 2、独特的冷却装置 (3) 3、产品选型及分类 (3) 4、灵活的应用方式 (4) 5、市场技术优势 (4) 三、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要求 (4) 1、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4) 2、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4) 3、YHQRR热气溶胶灭火剂设计用量计算 (5) 4、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配置要求 (5) 四、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注意事项 (7) 1、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7) 2、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7) 3、YHQRR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管理注意事项 (7)

一、热气溶胶灭火技术简介 1、YHQRR热气溶胶灭火机理 “气溶胶”是指液态或固态的微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一种物质,其灭火机理如下所述: 1.1、吸热降温灭火机理 热气溶胶产物中的固体微粒主要为M2O、M2CO3和MHCO3,这三种物质在火焰上均会发生强烈的吸热反应。M2O在温度大于350℃时就会分解,M2CO3的熔点为891℃,超过这个温度就会分解,MHCO3在100℃开始分解,200℃时完全分解,这些都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另外,M2O和C在高温下还可能进行如下吸热反应: M2O+C→2M+CO 2M2O+C→4M+CO2 上述反应都是强烈的吸热反应,这些固体微粒在火场中发生上述化学反应之前的物理气化过程中还需要从火焰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其达到上述反应所需的温度而进行反应。任何火灾在较短的时间内所释出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气溶胶中的上述固体微粒能够吸收火焰的部分热量,那么火焰的温度就会降低,则辐射到可燃烧物燃烧面时,用于气化可燃物分子和将已经气化的可燃烧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热量就会减少,燃烧反应的速度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作用在火灾初期尤为明显。 1.2、化学抑制灭火机理 ①气相化学抑制作用 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吸热反应以后,气溶胶固体微粒所分解出的M可以以蒸气或失去电子的阳离子形式存在。它与燃烧中的活性基团H·、O·和·OH的亲合力反应能力要比这些基团以及这些基团与其它可燃物分子或自由基之间的亲合反应能力大得多,故可在瞬间与这些基团发生多次链式反应: M+·OH→MOH M+O·→MO MOH+·OH→KO+H2OMOH+H·→M+H2O 如此反复大量消耗活性基团,并抑制活性基团之间的放热反应,从而将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得到抑制。 ②固相化学抑制 气溶胶中的固体微粒是很微小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属典型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它具有强烈地使自己表面能降低以期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趋势。因此它可以有选择性地吸附一些带电离子,使其表层的不饱和力场得到补偿而达到某种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这些微粒虽小,但相对于自由基团和可燃物裂解产物的尺寸来说却要大得多,相比对活性自由基团和可燃物裂解产物具有相当大的吸附能力。这些微粒在火场中被加热以致发生气化和分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也不可能完全被气化或分解。当它们进入火场以后,当受到可燃物裂解产物和自由活性基团的撞碰冲击后,瞬间对这些产物和基团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并可在其表面与活性的基团发生化学作用。可发生以下反应: M2O+2·H→2KOHMOH+·H→MO+H2O MO+·H→KOHM2CO3+2·H→2MHCO3 通过以上化学或物理作用达到消耗燃烧活性自由基团的目的,另外吸附了可燃物裂解产物而未被气化分解的微粒,可使得可燃物裂解的低分子产物不再参与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反应,这将减少自由基产生的来源,从而抑制燃烧速度。 1.3、惰性气体窒息机理 热气溶胶灭火剂是一种自携氧可燃混合型药剂,其配方设计一般为正氧平衡和零氧平衡,这使得其在反应释放气溶胶的过程中不需消耗空中的氧,所以它一般不会降低防护区的氧含量。那么其所释放的惰性气体是如何局部对燃烧区的氧含量进行降低呢?这应该是通过CO2来实现的,因为CO2比空气重(CO2的分子量为44,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所以当火源较低时,CO2气体通过重力可下降到燃烧区取代空气使这一区域氧含量局部降低。 总的来说,热气溶胶的灭火作用是以上两种机理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固体微粒的吸热降温和化学抑制作用为主,惰性气体的窒息作用为辅。 2、YHQRR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性能 2.1、技术经济性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形态多样、配置灵活、启动可靠,可干净、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早期灭火和抑爆,是目前较理想的环保型灭火系统。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工作时,是在固体气溶胶发生剂通过热化学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

S型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简介

洁净环境S型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以下简称S型自动灭火装置)是由东莞永业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利用现代消防化工技术研制和生产的环保型混合气体灭火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毒、实施灭火过程中效率高、压力低、无残留物、对被保护物无腐蚀、安全性强、不存在F、C1、Br、CO等有害物质,pdp=0、GEP ≤0.35、目前是消防领域用途比较广泛的灭火产品。 S型热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的原理是以物理、化学、水汽降温三种灭火方式同时进行的全淹没灭火形式: 物理性质:以物理性稀释空气中氧气“窒息灭火”为主要方式,切断火焰反应链进行链式反应破坏火灾现场的燃烧条件,迅速降低自由基的溶度。 化学性质:存在抑制链式燃烧反应进行的化学灭火方式。 水汽性质:水蒸气冷凝与气化降低燃烧物温度。 适用范围 S型热气溶胶灭火系统为全淹没系统,适用于扑灭相对封闭空间的A、B类火灾以及电气电缆初起火灾。 a、扑灭A类火灾: 如木材、纸张等固体物质初起火灾,适用于木制品库、档案库、博物馆、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 b、扑灭B类火灾: 适用于生产、适用或贮存才有(-35号柴油除外)、重油、变压器油、动物油、植物油等各类丙类可燃液体场所火灾。 c.扑灭电气电缆火灾: 适用于变(配)电间、发电机房、电缆夹层、电缆井、电缆沟、电子计算机房、通讯房等场所的火灾。 不适用范围 1、S型自动灭火装置不能用于扑救下列物质引起的火灾: 2、无空气仍能迅速氧化的化学物质,如硝酸纤维、火药等。 3、活泼金属,如钾、钠、镁、钛、锆、铀、钚等。 4、能自行分解的化合物,如某些过氧化物、联氨等。 5、金属氢化物,如氢化钾、氢化钠等。 6、能自燃的物质,如磷等。 7、强氧化剂,如氧化氮、氟等。 不适用场所 商业、饮食服务、娱乐等人员密集场所。 存放易燃、易爆物资的场所。

第一章 信息技术概论

第一章_信息技术概述__练习题_带答案).doc 一、判断题 1.现代计算机中使用的集成电路绝大部分是模拟电路。F 2.集成电路芯片的工作速度与芯片的尺寸有关。芯片尺寸越大,其工作速度就越快。F 3.所有的十进制数都可精确转换为二进制数。F 4.信息是可以交换的。F 5.经加工后的信息一定比原始的信息更能反映现实的最新状态。F 6.信息技术中的感测和识别技术扩展了人的神经系统功能。F 7.现代集成电路制作使用的半导体材料通常是铜。F 8.集成电路的工作速度主要取决于组成逻辑门电路的晶体管的尺寸。晶体管的尺寸越大,其 极限工作频率越高,门电路的开关速度就越快。F 9.集成电路芯片的工作速度越快,集成度就越小。F 10.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微米、亚微米、纳米技术的应用,在未来50年里,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将按照摩尔定律不断增大。T 11.信息是可压缩的。T 12.所谓集成电路,指的是在半导体单晶片制造出含有大量电子元件和连线的电子线路。T 13.信息是认识主体所感知或所表述的事物运动及其变化方式的形式、内容和效用。T 14. 集成电路按用途可分为通用和专用两类,PC机中的存储器芯片属于专用集成电路。F 15 对二进位信息进行逻辑运算是按位独立进行的,位与位之间不发生关系T 16.信息就是数据。F 17.知识来源于信息。T 18.信息处理的本质是数据处理。T 19.现代微处理器都是大规模集成电路。F 20.集成电路封装的目的是机械化学保护。F 21.IC卡的能量总是来源于IC卡读写器。F 22.当两个输入端都为“1”时,“异或门”的输出端才是“1”。F 23.Moore定律是指集成电路技术的发展,大体遵循单块集成电路的集成度平均每18-24个月翻一翻的规律。(按书上为T),实际应为F 24.计算机中的整数分为不带符号的整数和带符号的整数两类,前者表示的一定是正整数。T 25.所有的数据都是信息。F 26.信息感知技术是用来确定存在的信息是哪一类的问题。F 27.中、小规模集成电路一般以简单的门电路或单级放大器为集成对象,大规模集成电路则以功能部件、子系统为集成对象。T 28.PC机中的存储器芯片属于通用集成电路。T 29.数字通信中多数使用的数字电路比模拟电路更容易由超大规模集成电路实现,有利于通信设备的小型化、微型化。T 30.正整数无论采用原码还是补码表示,其编码都是完全相同的。T 31.信息技术是指用来取代人们信息器官功能,代替人类进行信息处理的一类信息技术。F 32. 信息产业已是全球第一大产业T 33. 信息化是由信息技术驱动的经济和社会的变革T 34.同一个字符集中的字符可以对应多种不同的编码。T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技术概述 数控是数字控制的简称,英文为 Numerical Control,简称NC。目前数控一般是采用通用或专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因此数控也称为计算机数控(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简称CNC,国外一般都称为CNC,很少再用NC这个概念了。下面详细说明之: 数控(Numerical Control NC 数字控制)是指用数字、文字和符号组成的数字指令来实现一台或多台机械设备动作控制的技术。它所控制的通常是位置、角度、速度等机械量和与机械能量流向有关的开关量。数控的产生依赖于数据载体和二进制形式数据运算的出现。1908年,穿孔的金属薄片互换式数据载体问世;19世纪末,以纸为数据载体并具有辅助功能的控制系统被发明;1938年,香农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进行了数据快速运算和传输,奠定了现代计算机,包括计算机数字控制系统的基础。数控技术是与机床控制密切结合发展起来的。1952年,第一台数控机床问世,成为世界机械工业史上一件划时代的事件,推动了自动化的发展。 现在,数控技术也叫计算机数控技术(Computer Numerical Control ),目前它是采用计算机实现数字程序控制的技术。这种技术用计算机按事先存贮的控制程序来执行对设备的控制功能。由于采用计算机替代原先用硬件逻辑电路组成的数控装置,使输入数据的存贮、处理、运算、逻辑判断等各种控制机能的实现,均可通过计算机软件来完成。 一、数控技术的发展状况 第一代数控系统:1952年至1959年,采用电子管元件。 第二代数控系统:1959年开始,采用晶体管元件。 第三代数控系统:1965年开始,采用集成电路。 第四代数控系统:1970年开始,采用大规模集成电路及小型通用计算机。 第五代数控系统:1974年开始,采用微处理机和微型计算机。 柔性制造系统(Flexible Manufacturing System-FMS)带有自动换刀装置(Automatic Tool Changer-ATC)的数控加工中心,是柔性制造的硬件基础,是制造系统的基本级别。其后出现的柔性制造单元(Flexible Manufacturing Cell-FMC),是较之高一级的柔性制造系统,它一般由加工中心机床与自动更换工件(Automated Work-piece Changer-AWC)的随行托盘(pallet)或工业机器人以及自动检测与监控技术装备所组成。由多台和存储,以及必要的工件清洗和尺寸检查设备,并由高一级的计算机对整个系统进行控制和管理。可实现多品种的全部机械加工。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Computer Integrated Manufacturing System-CIMS):将车间制造过程的自动化,从生产决策、产品设计、市场预测直到销售的整个生产活动的自动化,特别是技术和管理科室工作的自动化的要求综合成一个完整的生产制造系统,即所谓的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它将一个制造工厂的生产活动进行有机的集成,以实现更高效益、更高柔性的智能化生产。这是当今自动化制造技术发展的最高阶段。

气溶胶灭火装置操作规程

气溶胶灭火装置操作规程 一、气溶胶的灭火机理 热气溶胶是由凝集法形成的凝集性气溶胶,生成的燃烧产物在离开火焰后冷却而凝集成固态粒子。由于其粒径小,扩散性能好,可以扩散到灭火空间的任一角落,而且沉降作用较弱,粒子可以在防火保护空间长时间地保持悬浮状态,而作为全淹没灭火剂使用。 气溶胶中占绝对多数的是气体,固体颗粒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和碳酸盐类,气体产物是N2,少量CO2和CO,主要靠固体微粒吸热分解降温作用,气相和固相的化学抑制作用及惰性气体的稀释作用实现灭火。形成的气溶胶固体微粒直径在1μ m左右,这个粒级的粒子粒径远小于干粉灭火剂的极限粒径。进入到火焰中的微粒,从火焰中吸收热量自身温度升高(热熔作用),当温度上升到一定值时,微粒发生熔化,气化或分解,进一步吸收热量,其吸热降温作用是很明显的。例如K2O 在温度大于350℃时分解,K2CO3,温度大于891℃就会分解起吸热反应。对于小粒子来说,气化分解生成的气体物质对火焰均相抑制作用过程起主导作用,并且由于小粒子在火焰中的驻留时间较长,其非均相抑制作用也得到增强。此外小粒子的气化分解能使火焰得到冷却,因而在气溶胶灭火过程中存在着物理灭火作用和化学灭火作用的协同效应,灭火效率较高。 由于形成的气溶胶微粒非常小,具有较强的扩散性,气溶胶可以绕过障碍物流动,可以进入到微小空隙之内,具有

类似于气体的性质。气溶胶固体微粒具有较大的表面积,并能在可燃物火焰中吸热,发生气化和分解反应而降低火焰温度,其均相和非均相化学抑制作用都非常强,因而具有较高的灭火效力。 二、气溶胶灭火系统组件及功能作用 灭火系统主要包括三部分:灭火装臵、控制装臵和报警装臵。 灭火装臵主要由药筒、气体发生器、箱体组成。药筒由电点火器、引燃药、灭火药剂和外壳组成,药简装在气体发生器内。气体发生器一般由消焰冷却室和冷却室组成,发生器装在箱体内。箱体只起保护装饰作用,根据不同型号一个箱体可装数个气体发生器。 报警装臵包括:感烟探测器、感温探测器、放气指示灯、声光报警盒、紧急启停按钮等。 控制装臵一般均具有双回路火警探测报警功能,提供故障报警输出、火警报警输出,可贮存火警、操作记录等。 当有火灾发生时,温感、烟感探测器均探测到火灾信号后,控制装臵发出复合火警报警声。此时,若控制装臵处在手动状态下,值班人员可立刻通过紧急启停按钮和控制装臵本身的急启按钮启动灭火装臵,实现灭火。若控制装臵处在自动状态下,一般经过30s延时后,控制装臵便输出一个启动电流至灭火装臵引发电点火器,由电点火器点燃引燃剂,使点火能量扩大,再点燃灭火剂,灭火剂进行燃烧化学反应产生气溶胶。产生的气溶胶经消焰、冷却后由喷口喷出,到

气溶胶灭火系统说明书

一、热气溶胶灭火技术简介 1、YHQRR 热气溶胶灭火机理 .... 2、YHQRR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性能 目录 .2 二、 YHQRR 热气溶胶灭火装置的技术特点 3... 1、可靠的启动装置 2、独特的冷却装置 3、产品选型及分类 4、灵活的应用方式 5、市场技术优势 .. 3 3 3 4 4 三、 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要求 4 .. 1、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适用范围 ..... 2、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基本参数 3、YHQRR 热气溶胶灭火剂设计用量计算 4、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配置要求 ..... 4 4 5 5 四、 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注意事项 7.. 1、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设计、施工注意事项 2、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调试注意事项 ...... 3、YHQRR 热气溶胶灭火系统管理注意事项 ......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简介 1、YHQRR 热气溶胶灭火机理 “气溶胶” 是指液态或固态的微粒悬浮于气体介质中的一种物质,其灭火机理如下所述: 1.1、吸热降温灭火机理 热气溶胶产物中的固体微粒主要为M20 、M2C03 和MHC03 ,这三种物质在火焰上均会发生强烈的吸热反应。 M20在温度大于350C时就会分解,M2C03的熔点为891 C,超过这个温度就会分解,MHC03在100C开始分解, 200 C时完全分解,这些都是强烈的吸热反应,另外,M20和C在高温下还可能进行如下吸热反应: M20+CH2 M+C0 2M 20+CH4M+C02 上述反应都是强烈的吸热反应,这些固体微粒在火场中发生上述化学反应之前的物理气化过程中还需要从火焰 中吸收大量的热,使其达到上述反应所需的温度而进行反应。任何火灾在较短的时间内所释出的热量是有限的,如果在较短的时间内,气溶胶中的上述固体微粒能够吸收火焰的部分热量,那么火焰的温度就会降低,则辐射到可燃烧物燃烧面时,用于气化可燃物分子和将已经气化的可燃烧分子裂解成自由基的热量就会减少,燃烧反应的速度就会得到一定程度的抑制,这种作用在火灾初期尤为明显。 1.2、化学抑制灭火机理 ①气相化学抑制作用通过上述的一系列吸热反应以后,气溶胶固体微粒所分解出的M 可以以蒸气或失去电子的阳离子形式存在。它 与燃烧中的活性基团H ?、0 ?和0H的亲合力反应能力要比这些基团以及这些基团与其它可燃物分子或自由基之间的亲合反应能力大得多,故可在瞬间与这些基团发生多次链式反应: M + - 0hH M0H M +0-HM0 M 0H+- 0hHK0+H20 M 0H+H H M +H20 如此反复大量消耗活性基团,并抑制活性基团之间的放热反应,从而将燃烧的链式反应中断,使燃烧得到抑制。 ②固相化学抑制气溶胶中的固体微粒是很微小的,具有很大的比表面积和表面能,属典型的热力学不稳定体系,它具有强烈地 使自己表面能降低以期达到一种相对稳定状态的趋势。因此它可以有选择性地吸附一些带电离子,使其表层的不饱和力场得到补偿而达到某种相对稳定状态。另外这些微粒虽小,但相对于自由基团和可燃物裂解产物的尺寸来说却要大得多,相比对活性自由基团和可燃物裂解产物具有相当大的吸附能力。这些微粒在火场中被加热以致发生气化和分解是需要一定时间的,而且也不可能完全被气化或分解。当它们进入火场以后,当受到可燃物裂解产物和自由活性基团的撞碰冲击后,瞬间对这些产物和基团进行物理或化学吸附,并可在其表面与活性的基团发 生化学作用。可发生以下反应: M 2O+2- HH2K0H M 0H+- HH M0+H20 M 0+- HH KOH M 2CO3+2 - H H TM HCO3 通过以上化学或物理作用达到消耗燃烧活性自由基团的目的,另外吸附了可燃物裂解产物而未被气化分解的微粒,可使得可燃物裂解的低分子产物不再参与产生活性自由基的反应,这将减少自由基产生的来源,从而抑制燃烧速度。 1.3、惰性气体窒息机理热气溶胶灭火剂是一种自携氧可燃混合型药剂,其配方设计一般为正氧平衡和零氧平衡,这使得其在反应释放气溶胶的过程中不需消耗空中的氧,所以它一般不会降低防护区的氧含量。那么其所释放的惰性气体是如何局部对燃烧区的氧含量进行降低呢?这应该是通过C02 来实现的,因为C02 比空气重(C02 的分子量为44,空气的平均分子量为29),所以当火源较低时, C02 气体通过重力可下降到燃烧区取代空气使这一区域氧含量局部降低。 总的来说,热气溶胶的灭火作用是以上两种机理协同发挥作用的结果,其中以固体微粒的吸热降温和化学抑制作用为主,惰性气体的窒息作用为辅。 2、YHQRR 热气溶胶灭火技术性能 2.1、技术经济性热气溶胶灭火装置形态多样、配置灵活、启动可靠,可干净、迅速、高效、低成本的早期灭火和抑爆,是目前较理想的环保型灭火系统。热气溶胶灭火系统工作时,是在固体气溶胶发生剂通过热化学燃烧反应过程中生成的,气溶胶灭火剂释放到被保护空间。同时无需管网和高压容器等,灭火装置直接安装在防护区内,体积小、安装方便,可大大节省建设投资,可靠性好,无需维护,运行费用低。 2.2、对设备的安全性 热气溶胶发生剂以电启动或化学启动后通过热化学燃烧反应生成的产物,即气溶胶灭火剂。该灭火剂中按质量 百分比,60%为气体,其成分主要是氮气(N2)、水蒸气(H2O),少量的二氧化碳(CO2)及微量的一氧化碳(CO)、氮氧化物(NOx)、氧气(O2)和碳氢化合物;占灭火剂40%的固体微粒主要是金属氧化物、碳酸盐、碳酸氢盐及 少量金属碳化物。对于机电设备间、电缆设施等防护空间,热气溶胶灭火剂不会对其设备造成影响,只要在热气溶胶灭火系统释放后及时通风、清扫即可,完全符合工业领域消防要求的需要。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doc

第一章信息与信息技术 课题:课时:2课时单元概述: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生初步感受信息文化,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课程标准描述信息的基本特征,列举信息技术的应用实例,了解信息技术的历史和发展趋势。学习目标: 1、知识性目标了解什么是信息;掌握信息的主要特征;学会区分信息和信息的媒体;通过生活实例具体说明信息的特征;了解信息技术及其主要内容;了解信息技术经历的五次革命,并列出每个阶段的重要标志。 2、技能性目标能快速在图书馆或向家长获取信息;对于有条件上网的学生,应提高上网查询的速度。 3、情感性目标交流讨论信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性,感受信息文化;在小组活动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和主动获取信息的愿望。课前准备:教具:网络教室学生:学会基本的网络搜索技术。教师:各种教学用的记录表及评价表,如分组调查表、周边图书馆推荐表、相关网站链接表、分析表、作品引用记录等。活动安排: 1、活动主题:分析信息采集技术、信息传播技术和信息存储技术在各个历史阶段的特点。 2、活动要求:以小组为单位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相关资料完成分析表。 3、活动步骤:(1)在课堂中完成分组,并确立组长和组员的分工;(2)每组可以采用一种或多种查询方式(通过图书馆、向家长咨询或上网查找)查找相关资料;(3)整理并交流。〖教学过程〗一、信息的概念:引入同学们,今天是我们高中信息技术学科的第一堂课。有谁能

说说什么是信息?在日常生活中,你认为哪些属于信息,试着举1-2个例子。学生(举例)(教师在学生举例时可以将案例记录在黑板上,以备区分信息与信息的媒体之用)刚才大家都列举了很多生活中的例子。现在,让我们来看看著名的学者是如何来定义信息这个概念的。(应用ppt演示文稿)信息是一个被各个领域广泛运用的概念,其定义因领域的不同而各不相同。今天,老师向大家介绍的是信息学奠基人香农和控制论奠基人维纳对信息的定义。信息需要用载体来表示和传播,表达信息的载体称为信息的表示媒体,简称媒体。例如:书中记载的内容属于信息,书就是信息的媒体。刚才同学们举了这么多例子,现在让我们再来看看哪些属于信息,哪些属于信息的媒体?(学生区分黑板上的例子是属于信息还是信息的媒体)(将例子按照信息、媒体有规律地排列)例如:信息媒体书中记载的内容书广播 天气预报信息的媒体类型很多,常用的类型有四种:文本、数据、声音和图像等等。看看黑板上罗列的都属于哪一类型?(学生将举例的媒体按照其类型分类) ?二、信息的主要特征:刚才我们都列举了很多信息,也了解了哪些是信息,哪些是信息的媒体。现在,我们可不可以归纳一下信息有哪些主要特征呢?同样,也举1-2个例子。教师学生总结信息的主要特征是:载体依附性、价值性、时效性、 2018-07-31 课题:课时:2课时单元概述:本章通过列举生活实例,使学生了解信息及其特征,认识信息和信息技术在信息社会的重要地位,使学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

数控技术文献综述(论文)题目:塑料模具的设计与制造技术 院系: 专业: 班级: 学号: 姓名: 指导老师:

摘要:现代生产、生活中越来越多的产品特别是各种塑料制品及大型覆盖件等产品形状结构比较复杂,单使用图纸已很难正确和详尽地表达产品的形状和结构,这就要求模具设计制造者必须使用计算机辅助设计文件描述的手段,同时要求模具制造者必须充分掌握产品的各种资料,包括产品的形状、尺寸、原料的特性、精度要求、特殊表面效果等。有些产品还需客户提供实物或模型。当前,我国工业生产的特点是产品品种多,更新换代快,市场竞争激烈。在这种情况下,用户对模具制造的要求是制件质量好,交货期越短越好,模具精度越高越好,模具价格越低越好,由此,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应与当前经济发展的形势及以上要求相适应。 关键词:塑料压圈单分型面一模一腔注射模具轮辐式浇口尼龙1010、聚奎二栈奎二胺及纤维

前言: (4) 一、模具的重要意义 (5) 二、现代塑料模具的设计 (6) 1、塑料模具设计的内容 (6) 1、1制件工艺分析与设计 (6) 1、2 模具总体方案设计 (7) 1、3 总体结构设计 (7) 1、4 施工图设计 (7) 2、 CAD/CAE技术的应用 (8) 三、现代塑料模具的制造 (9) 1、 CAD/CAE/CAM计算机辅助设计、模拟、制造一体化 (9) 2、先进设备的作用 (9) 3、手工加工的作用 (10) 4、检测手段 (10) 四、反向工程的应用 (10) 五、快速成型制造的应用 (11) 六、发展方向和前景 (12) 七、模具在我国的发展历程 (12) 八、结束语 (13) 参考文献: (14)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数控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英文名称:Numerical Control Technology 课程编号:MACH3436 学时:56 (理论学时:40 实验学时:12 上机学时:4 课外学时: 16(课外学时不计入总学时)) 学分:3 适用对象:机械工程及自动化专业三、四年级 先修课程: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数字/模拟电子技术、C语言 使用教材及参考书: [1] 任玉田. 新编机床计算机数控技术. 北京:理工大学出版社, 2005. [2] 黄玉美,王润孝,梅雪松. 机械制造装备设计. 北京:高等教 育出版社,2008. [3] 李斌、李曦等. 数控技术,华中科技大学出版社,武汉,2010. [4] 毕承恩,丁乃健. 现代数控机床.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1994. [5] 王爱玲. 现代数控原理及控制系统. 北京:国防工业出版社, 2005. [6] FANUC系统、Siemens系统等各式各类技术手册. 一、课程性质和目的 性质:专业知识类专业主干课程 目的:学习本课程的目的是掌握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基本构成,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培养数控系统的开发和初步设计能力,以及数

控机床控制系统的维护技能。 本课程的主要任务: 1. 学习数控技术的基本原理和基本知识; 2. 掌握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写与数控机床的基本使用; 3. 培养数控系统的分析与设计能力。 二、课程内容简介 本课程讲述了数控技术的基本知识:数控技术的现状及发展;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知识,零件数控加工程序的编制,现代CAD/CAM 的自动编程技术;机床数控系统的软、硬件结构及其组成;数控插补原理、刀补原理,及其计算机实现方法;数控伺服系统基本组成,检测装置基本原理及其选用,位置控制的实现原理及方法;伺服驱动装置的工作原理,数控系统速度及加减速控制的实现方法。通过学习能够初步设计、维护并开发实际的数控系统。 本课程还包括以下实验内容:了解数控机床的组成及基本操作,了解数控机床驱动及检测元器件,了解位置反馈测量信号分析;编制数控车床、铣床加工零件的数控加工程序并在机床上进行实际操作;插补程序编制。 三、教学基本要求 1. 了解数控技术的现状与发展 2. 掌握数控系统及数控机床的工作原理与结构 3. 掌握数控系统的硬件与软件基本结构 4. 掌握伺服系统的工作原理与结构,以及控制方法

气溶胶灭火技术

气溶胶灭火技术(解说词) 前言 二十世纪初,人类进入电气时代,科学技术的巨大进步推动了全世界文明的飞速前进。但是,当我们正享受着快捷、舒适的现代文明生活的同时,灾难和危险也不期而至。荒漠化、水土流失、温室效应接连出现。更令人震惊的是,1985年,在南极洲上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臭氧层居然出现了一个空洞。后经研究证实,长期在气体灭火领域占据主导地位的哈龙全溴氟烃灭火产品,对地球臭氧层有严重的损耗和破坏作用,是造成臭氧层空洞的元凶之一。 1987年9月,24个国家的代表在加拿大蒙特利尔签订了《关于消耗臭氧层物质的蒙特利尔议定书》,对包括哈龙在内的给大气臭氧层造成损害物质的生产和消费进行了限制。随后的修正案明确规定了发达国家须于1994年1月1日停止生产哈龙产品。中国于1991年正式成为《议定书》的缔约国,并将于2010年实现完全停止使用哈龙。 自《蒙特利尔议定书》签订之日起,世界各国都加大了哈龙替代产品的研发力度,许多发达国家在替代技术的开发研究方面取得了较大进展,出现了很多新型灭火剂,先后有IG-541、七氟丙烷、三氟甲烷、细水雾等产品问世。这些产品虽各有所长,但都不能完全替代哈龙。这时,气溶胶灭火产品横空出世,并以“灭火效率高、成本低、无毒无害”而引起人们的广泛关注。它的出现标志着一个灭火产品新纪元的到来。 第一章气溶胶灭火技术的发展过程 气溶胶灭火剂是近四十年发展起来的一种新型灭火剂。它是一种由氧化剂、还原剂、燃烧速度控制剂和粘合剂组成的固体混合物。热气溶胶灭火剂的释放经过了燃烧反应,产物中既有固体又有气体。其中大部分为N2、CO2和水蒸气等灭火气体,固体颗粒是钾和锶的氧化物。释放产物冷却、凝聚时生成极为细小的微粒,微粒的直径一般小于0.1微米。这些极为细小的微粒可以高效吸收与中和火焰中的燃烧自由基,从而达到化学抑制灭火作用。而灭火气体中包裹着固体颗粒形成的气溶胶,可以长时间悬浮,并能绕过障碍物,散布到各个角落,以一种全淹没的方式高效灭火。简单地说,气溶胶灭火剂是一种可悬浮于空气中的微纳米级干粉微粒,它是烟火技术和纳米技术发展的结晶。 从严格意义上讲,气溶胶到目前为止已经过三代发展。 第一代气溶胶灭火产品,早在上世纪60年代就已诞生。我国公安部天津消防研究所的刘孟焕等科研人员,对气溶胶灭火装置进行了研究,提出用烟火药剂燃烧、释放的产物进行灭火。当时称为“烟雾灭火系统”,主要用于石油化工产品储罐灭火装置上。 **[刘]** 第一代气溶胶灭火产品,早在上世纪六十年代就已诞生。当时天津消防研究所的科研人员,对气溶胶灭火剂及其装置进行了大量的研究,首先提出“以火攻火”的理论,自主研制出烟雾自动灭火系统,主要用于扑灭甲、乙、丙类液体储罐火灾。这是一项不同于以往的全新的灭火技术既有烟又有雾,既有细小的固体颗粒,又有水蒸气和N2、CO2灭火气体形成的气溶胶物质用于灭火。** 在当时中苏关系融洽的时代背景下,前苏联科学家跟随这一理论的指引,率先研制出可用于普通场所的气溶胶灭火剂。而我国由于当时的环境所限,并未对这一理论进行深入的应用性研究,产品仅停留在油罐系

S型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技术介绍

S型气溶胶自动灭火系统技术介绍 1 概述 DKL固定式自动灭火装置(以下简称DKL灭火装置)是国内首创,具有世界先进水平的新型环保消防产品。它是在国际蒙特利尔协定和我国环境保护意识增强的背景下诞生的造福人类的高科技绿色消防产品,是哈龙灭火装置的理想替代产品,适用于通讯机房(Telecommunications facilities)及电子计算机房(Computer rooms)。 1.1 产品特点:灭火速度快,全方位灭火,不受火源位置影响;通过自动灭火控制器自动灭火,无须人员值守;运行储存于常压状态;无须敷设管网,简便易行,安装维修简单;可组合安装;无毒害,无腐蚀;不损耗大气臭氧层。 1.2 主要用途及适用范围(包括不适用范围及场所) 1.2.1 DKL灭火装置主要应用于通讯、邮电、冶金、电力、金融等行业的消防灭火。 1.2.2 DKL灭火装置适用于在相对封闭条件下扑救下列火灾 1.2.2.1 通讯机房、电子计算机房、变(配)电间、发电机房、电缆井、电缆沟、等场所的电气火灾。 1.2.2.2 生产、使用或贮存柴油(-35号柴油除外)、重油、变压器油、润滑油、动物油、植物油等各种丙类可燃液体场所的火灾。 1.2.2.3 生产、使用或贮存可燃固体物质场所的固体物质表面火灾。 1.2.3 DKL灭火装置不能用于扑救下列物质的火灾 1.2.3.1 无空气仍能迅速氧化的化学物质和能自行分解的化学物质。 1.2.3.2 活泼金属、金属氢化物、强氧化剂和自燃的物质。 1.2.3.3 可燃固体物质的深位火。 1.2.4 DKL灭火装置不适用于下列场所 1.2.4.1 爆炸危险区域。 1.2.4.2 商业、交通、饮食服务、文体娱乐等公共场所。 1.2.4.3 人员密集场所。 1.3 S型DKL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规格型号

第一章 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第一章数控加工技术概述 1.1数控机床概述 1.1.1数控机床的组成 用数控机床加工零件,是按照事先编制好的加工程序自动地对零件进行加工。它是把零件的加工工艺路线、刀具运动轨迹、切削参数等,按照数控机床规定的指令代码及程序格式编写成加工程序单,再把程序单的内容输入到数控机床的数控装置中,从而控制机床加工零件。数控加工的过程见图1.1。 图1.1 数控加工过程 数控机床由数控系统和机床本体两大部分组成,而数控系统又由输入输出设备、数控装置、伺服系统、辅助控制装置等部分组成。图1.2所示为数控机床的组成示意图。 图1.2 数控机床的组成 1.输入输出设备 输入输出设备的作用是输入程序,显示命令与图形,打印数据等。数控程序的输入是通过控制介质来实现的,目前采用较多的方法有软盘、通信接口和

MDI方式。MDI即手动输入方式,它是利用数控机床控制面板上的键盘,将编写好的程序直接输入到数控系统中,并可通过显示器显示有关内容。 随着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造(CAD/CAM)技术的发展,有些数控机床可利用CAD/CAM软件在通用计算机上编程,然后通过计算机与数控机床之间的通信,将程序与数据直接传送给数控装置。 2.数控装置 数控装置是数控机床的“指挥中心”。它的功能是接受外部输入的加工程序和各种控制命令,识别这些程序和命令并进行运算处理,然后输出控制命令。在这些控制指令中,除了送给伺服系统的速度和位移指令外,还有送给辅助控制装置的机床辅助动作指令。现在的数控机床一般都采用微型计算机作为数控装置,这种数控装置称为计算机数控(CNC)装置。 3.伺服系统 数控机床的伺服驱动系统分主轴伺服驱动系统和进给伺服驱动系统。主轴伺服驱动系统用于控制机床主轴的旋转运动,并为机床主轴提供驱动功率和所需的切削力。进给伺服驱动系统是用于机床工作台或刀架坐标的控制系统,控制机床各坐标轴的切削进给运动,并提供切削过程所需的转矩。 每—坐标轴方向的进给运动部件配备一套进给伺服驱动系统。相对于数控装置发出的每个脉冲信号,机床的进给运动部件都有一个相应的位移量,此位移量称为脉冲当量,也称为最小设定单位,其值越小,加工精度越高。 4,辅助控制装置 数控机床除对各坐标轴方向的进给运动部件进行速度和位置控制外,还要完成程序中的辅助功能所规定的动作,如主轴电机的启停和变速、刀具的选择和交换、冷却泵的开关、工件的装夹、分度工作台的转位等。由于可编程序控制器(PLC)具有响应快、性能可靠、易于编程和修改等优点,并可直接驱动机床电器,因此,目前辅助控制装置普遍采用PLC控制。 5.机床本体 机床本体即为数控机床的机械部分,主要包括主传动装置、进给传动装置、床身、工作台等。与普通机床相比,数控机床的传动装置简单,而机床的

2021气溶胶灭火技术及其工程运用

2021气溶胶灭火技术及其工程 运用 Security technology is an industry that uses security technology to provide security services to society. Systematic design, service and management. ( 安全管理 ) 单位:______________________ 姓名:______________________ 日期:______________________ 编号:AQ-SN-0477

2021气溶胶灭火技术及其工程运用 1、气溶胶的发生原理及特点 1.1气溶胶灭火技术是近几年投入应用的新型灭火技术,它是液体或固体微粒悬浮于气体分散介质中形成的一种溶胶。气溶胶灭火剂可分为两种类型:一种是在气溶胶灭火剂释放之前,气体分散介质和被分散介质是稳定存在的,气溶胶灭火剂的释放即气体分散液体或固体灭火剂形成气溶胶的过程;另一种气溶胶的释放过程经历了燃烧反应,反应物中既有固体又有气体,气体分散固体颗粒形成气溶胶,也可称为气溶胶发生剂,气溶胶发生剂为一种含能材料,属于烟火药的一种。 1.2气溶胶灭火剂释放生成的气溶胶中,气体产量占绝对多数,其灭火机理主要是三方面:一是吸热降温,其固体微粒(主要是金属氧化物,如K2O)进入高温及燃烧区即进行强烈吸热分解反应,使

温度迅速下降而灭火;二是气相化学抑制作用,在热作用下,由固体微粒分解产生的金属物质K可能以蒸汽或阳在瞬间与燃烧产物的活性基团H、OH和O发生多次链式反应,消耗活性基团和抑制活性基团与H、OH和O之间的放热反应,从而对燃烧反应起抑制作用;三是固体颗粒表面对链式反应的抑制作用(固相化学抑制作用),气溶胶中的固体颗粒是极其微小的,具有很大的表面积和表面能,它在火场中被加热和裂解更需要一定时间,而且也不能完全裂解或气化,固体颗粒进入火场后,受到可燃物裂解产生的冲击,它们相对于活性基团H、OH和O的尺寸大得多,这些活性基团与固体是颗粒表面发生碰撞,被瞬时吸附并发生化学反应,如此反复进行而消耗大量活性基团,从而阻断、终止燃烧链,使得燃烧反应不能继续进行。 经燃烧产生气溶胶是强烈放热反应,会产生气态的金属盐,冷却凝聚时生产气溶胶微粒极为细小,具有非常大的比表面积,因此成为特别优良的灭火剂。同时因其具有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无毒无害、很少残留而被认为是绿色环保型的灭火技术产品,气溶胶灭火

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使用说明书解读

新一代环保洁净型气溶胶自动灭火装置 使 用 说 明 书

广州海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 目录 第一章概述 (1) 第二章S型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原理 (1) 第三章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 (1) 第四章装置构成及型号编制 (1) 第五章S型灭火装置的主要技术参数 (2) 第六章简明设计指南 (2) 第七章S型灭火系统控制模式 (3) 第八章S型灭火装置的安装、日常维护和使用 (4)

第一章概述 金海安牌(S)环保型自动灭火装置(以下简称S型自动灭火装置)是由广州海安消防设备有限公司利用现代化工技术自行研制和生产的环保型混合气体灭火产品。在生产过程中无毒、无污染、无公害,实施灭火过程中效率高、压力低、无残留物、对被保护物无腐蚀、安全性强、不存在F、Cl、Br、CO等有害物质,ODP=0、GWP≤0.35、不破坏大气臭氧层。是目前消防领域代替哈龙产品的理想产品。 第二章 S型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原理 1、IVS型灭火剂的特性 IVS型灭火剂是一种固体含能化学物质,属于烟火药剂。利用电子气化启动器激活IVs 型灭火剂,使其发生化学反应,能产生大量惰性气体、水汽和微量固体颗粒,形成混合气体,混合气体从IVS型自动灭火装置的喷口向外释放喷射,扑灭火灾。 2、S型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原理 S型自动灭火装置的灭火机理是以物理、化学、水汽降温三种灭火方式同时进行的全淹没灭火形式: a、以物理性稀释空气中氧气“窒息灭火”为主要方式,切断火焰反应链进行链式反应 破坏火灾现场的燃烧条件,迅速降低自由基的浓度; b、存在抑制链式燃烧反应进行的化学灭火方式; c、水蒸汽冷凝与气化降低燃烧物温度。 第三章适用范围和不适用范围 1、适用范围 S型气溶胶系统为全淹没系统,适用于扑灭相对封闭空间的A、B类火灾以及电气电缆初起火灾。 a、扑灭A类火灾: 如木材、纸张等固体物质初起火灾,适用于木制品库、档案库、博物馆、图书馆、资料室等场所;

气溶胶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气溶胶灭火系统的特点及应用 摘要:本文简介了气溶胶灭火系统的组成、灭火机理和灭火效能,结合工程实例,讨论了气溶胶灭火剂的适应场所和范围,提出了气溶胶应用的发展方向。 关键词:气溶胶灭火机理应用 近年来,“气溶胶”灭火剂在国内被迅速推广,几乎所有的生产厂家都将之喻为“卤代烷”灭火剂的最佳替代物,并且在国家规范中要求使用清洁灭火剂的场所大力推崇。由于没有相关的国家规范,设计、安装一般都是依照厂标及地方标准进行。其适应场所及应用范围在国内一直都有较多争议,本文就此作一些讨论。 一、概述 60年代的前苏联曾使用烟雾型灭火剂扑救地下火灾。80年代末,俄罗斯、美国等开始大量研究此类灭火剂,并应用于一些无人机械舱等部位。90年代初,我国研制出了EBM气溶胶灭火剂,并在全国推广。由于第一代气溶胶产品在喷放时有高温和喷焰缺陷,导致了一些重大事故。经过改进后的新一代气溶胶产品,基本解决了以上缺陷,且工程造价低、安装简便,得以广泛应用。 二、系统组成 气溶胶灭火剂,是由氧化剂、还原剂及粘合物结合成的固体状态含能化学物质,属于烟火型灭火剂。气溶胶灭火系统由气溶胶灭火剂以及相应的贮存和启动装置组成,灭火剂在贮存装置内燃烧反应后直接喷

放到防护区,属于无管网灭火系统。气溶胶胶粒具有高分散度、高浓度特点,大部分微粒直径小于1um,可较长时间悬浮在空气中,较易粘附在物体表面。其主要成份有金属盐类、金属氧化物以及水蒸汽、CO2、N2等,碱金属盐(钾盐等)和金属氧化物(K2O等)起主要灭火作用,灭火效率较高。 三、灭火机理 气溶胶的灭火机理主要是化学抑制,也有降温冷却的作用。 1、化学抑制 当燃料(烃类—RH)燃烧时,产生活性游离基H+、O--和OH-,并发生链式反应: RH+O2→H++2O--+R+(可燃物分解,吸热反应) O--+H+→OH- 2OH-→H2O+O--(放热反应) 最后一步为强烈的放热反应,放热量远大于第一步可燃物分解的吸热量,同时再次分解出游离O--,使得燃烧得以持续。 在高温燃烧区,气溶胶微粒分解出活性游离基K+,它迅速与H+和OH-发生以下反应: K++OH-→KOH KOH+H+→K++H2O 密集的气溶胶微粒提供了较大的表面反应区域,K+不断再生,夺走燃烧链所需的载体OH-和H+,燃烧无法延续。因此,气溶胶的灭火机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